有关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

2024-07-04

有关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共13篇)

1.有关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 篇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眼,我已经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不只是我,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呀,我的家乡。我们一走出来就有一股新鲜的空气扑鼻而来,故乡的马路上到处种满了花草树木,家乡的环境变化真大啊!以前故乡的人都往小河里扔垃圾小河的水很臭,可如今小河里到处都是小鱼在游动,小河的水清澈见底的,家乡还有很多漂亮的景色。家乡,本来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楼大厦拨地而起。我悠闲地散步,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犁地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赞扬家乡的变化。

现在大概已经有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公路也完全变了一个样,它像一个成长的孩子,正在展现着它的魅力。虽然不能和市中心比较,但也是有模有样了,路边一家家商店开起来了,然后又一次一次的翻新,马路也变宽了,汽车在上面来来往往,一副四通八达的样子。这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公路了,它代表着新世纪最显著的变化,代表着我的家乡正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前进。

人在变,环境在变,我的家乡也在变。家乡的明天将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2.有关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 篇二

拿以前和现在相比, 变了, 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里一条条的柏油路取代了那坑坑洼洼的黄土路;摇摇欲坠的泥砖房转变成了砖瓦房;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专用私家车……

国家实行“城乡一体化”, 这让我们的家乡变化地更加迅速。

水泥路穿过田间, 绿草坪和小树苗随着风的节奏舒展着那优美的身姿;一展展新颖的路灯散发出温暖的光, 照亮着在黑夜前进的人们;一辆辆小轿车穿梭在道路上……

3.家乡的变化 篇三

在模糊的记忆里,家乡的过去与现在有天壤之别。过去的高安,街道狭窄,地面肮脏且坑洼不平,人们一踏过就溅起水花。街上的房屋陈旧低矮,往来的行人和车辆稀少,晚上街道上灯光昏暗。当时人们的经济水平总体落后,新衣服都成了再奢侈不过的“年货”了,“解决温饱”是人们的追求。

如今,一座座新颖别致的高楼拔地而起,原来窄小的、垃圾遍地的街道变得宽敞、洁净,大街上各种车辆川流不息。街道两旁的新路灯把夜市照得亮如白昼,闪烁的霓虹灯把街道渲染得格外浪漫,各种各样的商店比比皆是,店内的物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如今高安的交通非常便利,公路四通八达。锦江河上三座新桥飞架南北,为出行的人们提供了方便。

人们生活富裕了,更加追求精神的享受,为了满足高安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城南新建了供人们购物、散步的步行街,城北建成了供人们休闲、观光、娱乐的“城墙”和广场。高安人们正用一颗博爱之心,“诉说着高安是我家”的浅显道理。

家乡巨大的变化使我感到自豪,我决心好好学习,长大了把未来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指导老师:胡海云

万老师点评

4.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四

六年级五班 学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国家的改革政策,家乡的变化也越来越大。我的家乡是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大迟家村,那里的农民占了百分之九十,大部分的家庭是以种玉米、花生、麦子为主要经济来源,这

几年的经济水平也明显提高了:

根据我的调查,从经济水平、住房、交通道路、教育、娱乐设施等几个方面来谈谈大迟家这十年来的变化。经济水平:

十年前:经济比较落后,大部分的村民靠在自己村种农作物来获取的收入,但种谷物的收入还是很微薄的,家中通常还是有人在外地打工赚钱,并根据一年四季,中相应的作物,来获取收入。

十年间:许多人都出去工作了,但大部分的农民还是在家种田,不过种的地都少了好几亩。闲暇时,一些妇女就去一些工厂去干活,赚取一些生活费。一些年轻的小伙也在村里开了店铺。住房:

十年前:村里的房间百分之九十是泥瓦房,甚至还有比较陈旧的木头房和快塌了的泥土房,有的已经被报废,面临的就是倒塌了。房里的家具也很陈旧了,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电器。

十年间:一栋栋陈旧的房子开始拆迁,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重视物质享受,首先就是住房问题,国家的政策也很好。在这十年间,一栋栋泥瓦房变成了一栋栋砖瓦房,村子显得更加鲜活和富有生气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每户家里也都配齐了,电话、彩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太阳能……渐渐入住近了每位村民的家里。每位村民的脸上也时时洋溢着幸福、灿烂、快乐的微笑。

道路交通:

十年前村子里的路都是土路,一到雨天就变得非常泥泞,村里的小路窄,有的地方只能容一辆拖拉机过。一到晚上村子就陷入黑暗了,没有什么路灯。并且交通也不便利。

十年间在政府的补贴下和在村民的集体的建议下,从村里到镇上的路和村里的小道都变成了水泥路,走的更方便了,下雨也不泥泞了。村里的小道也扩宽了不少,别说一辆拖拉机了就是两辆小轿车也能过,有些路都变柏油路了。村里也安了许多路灯,以后晚上出去,也就不怕看不到路了。因为道路平坦了,交通也便利了许多。

教育:

爸爸小时候的时候没有幼稚园上,上小学还要步行好久才能到。并且设备不齐全,房屋简陋。

现在我们很多家庭的小孩都开始让父母送,学校的设备齐全,教室大,学习资源也更丰富了。教育水平提高了,很多学生在外学有成,工作方面也很不错,并且一些还为建设家乡做出了不少贡献,使家乡变得更好更美丽了,使家乡更好的发展起来了。

娱乐设施:

十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大家只是玩石头,瓶子,最好的也只是养一些花花草草小动物什么的。

十年后:村里建了一个村民活动中心,里面有麻将桌。棋牌室,还有羽毛球乒乓球等一些简单的娱乐设施,村民在空闲的时候还可以在这里娱乐娱乐,真是和乐不为呢?

其他方面:村里建了许多花生加工厂、稻米加工厂、面粉加工场,一些在闲暇时候的妇女们就可以去工作,来获得一定的收入,这很方便,也是总体的经济水平上升了。

这是一些好的方面,那坏的方面就是环境了,下面我来给你讲讲我们存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吧!

以前我们村有很多湾,都有很多清澈的水,里面都有小鱼在里面快乐的游来游去还有一些调皮的孩子在水里摸鱼和一些老人在湾边拿个小板凳和鱼竿在慢悠悠的钓鱼。

现在湾里的水变得越来越少,并且慢慢变成了浑浊的淡黑色。再也没有小朋友敢下水摸鱼了,再也没有老人在这悠闲得钓鱼了!因为这的水不仅浑浊,而且鱼都生活不下去了都死了。有人不断的往湾的边上扔垃圾,现在都快成了一个小型的垃圾场了!

5.家乡的变化暑期调查报告 篇五

姓名 徐旺班级 电气11003序号29

调查地点:麻城市白果镇

调查对象:白果镇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

调查时间:2012年7月23日

调查步骤:1.实地观察。

2.采访。

3.对比、总结。

2012年7月23日到8月20日,我来到位于湖北麻城市区南17.5公里处,与宋埠、城关同为麻城市三大重镇的白果镇,经人介绍在白果财政所实习。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感到了浓厚的乡村气息,也对自己所实践的课题内容有了一些认识。白果镇是麻城市第一人口大镇。下辖51个行政村,1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委会。境内山区、耕地、水域比例大体为3:6:1,耕地面积70050亩,水域面积25118亩,宜林面积45803亩,森林覆盖率60%。白果属综合性新型城镇,工、农、商并重,全面发展。200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的200个中心镇之一。

当我刚进白果镇的时候,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果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白果镇谈家畈村给我的第一印象。以前,谈家畈是白果镇有名的后进村,村级经济落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干群关系紧张。自96年付运贵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身体力行,以富民强村为己任,狠抓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在短短几年内,村级工作走上正轨。近年来,出现了村级经济良性发展,村风村貌有较大改观。进来中央再次将农业问题作为一号文件,并与时俱进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对于白果镇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在我实习的地方,财政所通过进行补贴等一系列利民的措施来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财政所实习期间,发现白果镇与其他农村有一处显著的不同,即白果镇的主要财政收入并不是像其他农村那样主要来源于农业,白果针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于工业。2005年全镇工业系统有棉麻纺织、机器机械制造,皮革制造加工,粮食食品加工,建筑建材五大产业系列,企业255家,从业人员4790人。拥用省级获奖产品6个,部级获奖产品2个。引进外地企业11家,资金5500万元。尤其是冷冻机厂、压缩机厂等骨干企业

立足市场需求,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名优产品,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企业得以壮大发展。九十年代,压缩机厂、冷冻机厂成为鄂东地区唯一能生产整机的厂家。压缩机厂还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该厂生产的0.03立方米空气压缩机远销美国。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冰淇淋机,DB系列蛋卷盃机畅销俄罗斯、蒙古、越南等国家。

工业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而对于一个农村来说也是如此,白果工业的发展一部分来自于起自身顽强的力量,另一部分也来自政策的支持,招商引资,建设新农村都极大的促进了白果经济的发展。工业得到发展,白果镇的城乡建设也去得了可喜的成就,1986—2005年白果城镇建设投资大,见效快,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镇大力推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森林植被恢复到解放以来较好水平。加强了对污染企业整顿改造,环境保护工作有一定进展。

白果镇区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406余人。区内街道呈“七纵六横”的格局,初步拉开了小城市道路框架。街道全长21.2公里,其中硬化路面17.98公里。街道两侧下水道,绿化带,路灯配套完善。主街白果大道长1000米,宽30米,聚集了大多数政府职能部门,金融单位和政法机关。白果正街长800米,为商业中心,街道两侧店铺林立。西环路长2500米,北段宽50米,南段宽42米,属经济开展区。西后街市场占地3500平方米,农副产品交易活跃。镇区内有麻城市第三中学、白果镇中心学校、白果小学、中心卫生院等140多家镇直机关单位,厂、场企业和350多家商店。城镇社会服务功能齐全,水厂日供水3000吨,环卫工人清扫镇区卫生。供电、邮政、电信、交通、政法、城管等部门各司其职,为镇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1986年以来,农民的居住条件、交通、通讯、饮水卫生得到很大改善。交通实现了村村通机耕路,2003年—2005年,张脑、七松等13个村率先建成了通村水泥路12.67公里。1999年—2004年实施饮水工程,辖区内农村新建自来水厂(站)56个,压水井8700个,受惠群众2.8万人。2005年全镇居民建住宅楼3648栋。农村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虽说在白果工业对财政的贡献比农业大,但农业是在农村来说始终是重中之重,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全镇耕地面积70050亩,其中水田面积49680亩,旱地面积20370亩,水田中灌溉面积37923.2亩。白果是全市主要粮产区,农业主要作物有稻谷、小麦、油菜、大豆、花生、芝麻、红苕、黄麻等品种。2005年粮食总产36097吨,皮棉693吨,油料3941吨。农业产值19112万元,耕作机械161台。1986年以来,白果、麻溪河两个乡镇大力推

广杂交稻等粮食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面积达到90%以上。粮食亩平单产提高200—300斤。棉花普及了营养钵育苗移栽,二十年期间,单产提高100%,创亩产皮棉389.5斤的历史记录。油菜通过普及“双低”油菜大苗移栽,单产提高150%,经济效益翻了一番。桑蚕、苎麻、黄麻等多种经济生产成阶段性发展。1986—2002年,麻溪河、白果大力发展桑蚕生产,共植桑3200亩,产茧15万斤。1986—2001年,全镇大面积种植黄麻,并与企业签订长期购销合同,上世纪九十年代,黄麻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黄麻 300万斤。1997—2000年连续4年利用秋季小农闲大搞山丘开发,共连片开发荒山、岗地14000亩,改造老基地1500亩。1999年秋黄冈市在木牌楼果树基地召开基地建设现场会。以木牌楼果树基地为龙头的林果产业在全镇迅速发展。2005年,全镇以梨子、板栗为主的林果基地1.3万亩,年产水果454吨。全镇畜牧饲养品种主要有猪、牛、羊、鸡、鸭等。2005年出栏黄牛1145头,牲猪17308头,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农户饲养家畜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涌现了一大批专业养殖户、养殖大户。2005年全镇养殖大户334户,其中养牛大户23个,养猪大户127个,养鸡大户81个。农业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白果镇的农业发展始终走在麻城市农业发展的前列,从省到市都给了白果巨大的财政支持,白果的财政收入年年不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到,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林业是白果镇又一支柱。全镇林地面积48503亩,其中有林面积29279亩。2005年森林覆率为60.4%。境内主要林木品种有松树、杉树、竹、板栗、梨树、银杏、桃子、油桐、意杨等。山林权属分集体所有、个体所有两种形式,集体占39%,个体占61%。1991年开始,麻溪河、白果分别在辖区内开展“灭荒绿化”活动,历时四年,共灭荒2.1万亩。1994年一举通过省政府组织的灭荒验收。1996—2000年全镇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两个,投资100多万元,造林1671亩,其中世行贷款造林1500亩,京九绿化长廊171亩。2002—2005年全镇大面积退耕还林,到2005年,共退耕还林4268.6亩,荒山岗地造林18650亩,栽植各种树苗553.7万株。白果镇工业、农业、林业的发展与白果针的农村改革是分不开的,比如说,白果镇税费改革:2002年,全镇农村税费改革总额为6440634元,其中农业税5229901元,农业税附加1045980元,农业特产税137295元,农业特产税附加27459元。比改革前(1999年)农民六项负担11836315.27元,减少5395681.27元,减辐45.6%,农业税及附加亩平负担由143元减少到78元,净减65元,下降45%。人平负担由155元减少到85元,净减70元,减幅为45%。2004年,在2002年的基础上,农业税由原来的6440634元减少到3518567元,并取消农业特产税。直到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再比如说,白果镇综合配套改革:2002年,从农村税费改革开始,全镇综合配套改革随之启动。当年撤销7个农村办事处,镇政府内设机

构由7个减为5个,设立党政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和财贸办公室。镇直事业单位减少4个,即撤销教育组;将农技站、农机站、水产站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将经管站和统计站并合为农经统计站。全镇行编人员由74名减至57名。村干部由297人减至185人,精减片会计,组干部582人。镇政府及镇直各单位清退临时工、借用人员、无编人员,代课教师163人。2004年,继续深入综合配套改革。对全镇186名民师进行一次性妥善安置,其中民办转公办24人,退养77人,辞退85人。精减镇党政领导班子职数,由原来22人减至9人。内设机构由5个减至3个,设立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综治办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计生办牌子),行政编制由57人定编到45人。农业服务中心、水利服务中心和文化服务中心等单位整体转制。财政所和经管站职能整合,人员经过考试,综合测评后有21人顺利上岗。

6.有关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 篇六

调查时间:2009.8.13——2009.8.17 调查地点: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石坡镇

调查对象: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所经历的生活变化

调查情况介绍:我的家乡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石坡镇,那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浸渍着我童年欢乐的笑声。从我出生到现在,家乡的变化历历在目,这次暑假便对那里多年来的发展变化以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领域取得的新发展做了调查。

首先,从开始由镇长处了解当地民风 民情,群众的大致生活水平及建国六十年来的变化趋势。再者,对分别依据村子的地理位置分别对几个村子进行调查,依次为景村,华兴村,石鸡湾,黑蛙村。最后,对他们的思想变化原因,收入水平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

变迁历史进程:在旧社会,农村人吃不好,穿不好,地位也比较低下,过着极差的生活。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发了身,农民开始不在受压迫剥削,自己开始当家作主,开始过上自由的生活,但是此时由于国家刚成立不久,各方面都还比较困难,因此没能给农村的发展提供很好的环境,而且此时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策失误,农村更是没有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直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以后,土地联产承包责

任的实行以及后来国家出台的各项有关政策,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自动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此以后,农村就开始逐渐的向小康社会发展迈进,争取努力在二十一世纪初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而现在我们正在迈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变的越来越好,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爸爸就给我说过,以前他小时候要是谁家有个自行车或电视机,就说明那家生活条件是相对好的,那个时候很少有人有自行车或电视机的。而现在几乎家家都有好几辆自行车或好几台电视机,而且现在好多人都已经不骑自行车了,都开始骑电动车或摩托了,甚至还有私家车的。而在我小时候农村家里装电话的特别少,更别提手机了,更是没有几个人有,买不起,也用不起,而现在,放眼四周,几乎没有哪个人没有手机的,就算是手破烂捡垃圾的,你有时也会无意间发现他们在用手机联系“生意”,时代在前进,人们的生活确实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农村已不在是以往的农村,农民的吃穿住用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农村人也能够吃的上鸡蛋,喝的上牛奶,想吃啥也能够买的起,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的农村人也能够穿上自己喜欢的新衣服,活的自在自信,现在的农村孩子也可以和城里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为自己的未来不断奋斗。现在的农村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正在不断的向城市靠近。

1)农村情况简介:农村经济,不容乐观。农村人口,可分为三,其一务农,其二经商,其三打工,前一专事农业,后二兼顾之。在去年的金融危机下,农村经济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我的家乡,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小麦和一些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还有一个途径是外出打工赚钱。

2)调查经历与收获:2009年8月13日,我开始了为期这次的关于家乡建国60周年变化的调查,即动身去镇长家,镇长陈武魁告诉我,他是土生土长的石坡镇人,刚刚做镇长两年,家里现在住着普通的3层楼房,年收入10000元左右,家里主要靠耕地及自己的工作赚钱。谈起家乡的变化,镇长便滔滔不绝,从石子路到柏油马路,从漫山耕田到果树林立,从深井打水到家家自来水。几乎人人家里都添置了电视机,电话,手机等用具。但是人们厨房一直没有改变,仍然灶火烧炕,镇子人均年收入3000左右,有很多人外出打工,很少回家。而且计划再过几年将会与相邻的几个镇合作建立一个白头养猪场,加快农村畜牧业的发展,还有沼气池的建设,不仅有益于环境保护,也会为农民的生活带来方便。

其实刚来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家家户户都用自来水,电话电视机也到处都是,纸窗户换上了塑钢窗户这和以前大不一样。以前在井里大水很不容易,费力费时,而且一不小心水桶就掉进去了。以前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到了晚上灯火通明每家每户都传来电视和欢笑声。

接着,我调查了景村的农民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大部分人住着普通的四间平房,而且都种植烤烟,把烤烟产业作为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收入相当可观,年收入万元以上。另外家里还有一台压面机,操作方便,平时由家里老人操作,年收入千元左右。此外还养牛,日子过得不错。

接着,我调查了村子里的几位老人家,老人家一开口就像关不住的水闸,他回忆起来,几十年前大家住的房子都是三间那种,布局大都一样,大门进去是客厅,摆佛龛,桌子,凳子,中间一间是厨房,后面一间连着炕。以前一年只有过年才添置新衣,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是那时候最大的期盼了。平时衣服破了就打上补丁,老大穿过的给老二穿,在给老三老四穿,家里孩子多,生活的很艰苦,有一顿没一顿的。食品的供应更是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那时最怕的就是去排队。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现在衣食无忧,给孙子买的玩具,衣服,零食,琳琅满目。真是今非昔比。听到这些,我也感触很深,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小孩都很幸福,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样的生活。

华兴村,变化最大的几家,已经买了汽车,替人运输砖瓦沙石,粮食等来赚取生活费,年收入四五万,在村子里很令人艳羡。听说他跑完长途跑短途,生意做得不错。而且有的家里还有磨面机,小麦是这里的主要作物,所以磨面机的作用很大,不进帮人磨面赚钱,而且有时候用汽车从外地低价收购小麦玉米回来,磨成面粉,玉米粒在高价卖给村其他人,驴打滚般,收入很不错。

石鸡湾,大部分家里已经建起2层小楼,同其他村子相比,已是富贵,一阵闲聊之后,我了解到这里人人家里条件比起以前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前几年“三用"自来水,电话,电视机全村普及,都是国家的政策好的缘故。然后现在有医疗保险,最近还在巩固电力,要求公路边的地里每30米左右挖一个7米深的坑,要求地的主人自己挖,每一米9块钱。现在养猪的收入也不错,一头可以卖一千多元,以前喂草,猪长的慢,现在用饲料,基本上三个月一头猪就可长肥进行买卖。交易速度变快,所以收入有人增多了,但是猪在家畜里算是容易得病的一种,病了有时治不好,只能低价卖出,前几年流感严重成本都搭进去了,不过仍然坚持养猪,这几年猪都长得很好,一头小猪还可以卖30到50元,增加了部分收入。

这里比较典型的是一个小医馆,主人以前在洛南职教中心学过兽医,毕业后在村子里自办兽医站,给家畜看病,月收入千元,原来奶奶家的牛以前生病,就是在这里治好的啊。他不仅增

加了自己的收入,也为大家提供了方便。家里现在电器,日常用品应有尽有,他媳妇还准备开一个小卖部,日子红红火火。

黑蛙村,一部分年轻人去了渭南合阳县,在煤矿上打工,月收入三千多,将家人都接了回去,孩子上学,老婆打轻工做家务,比在家里过的富裕多,孩子教育也得到了改善。记得村子以前有个小学,每个年级基本只有5,6名学生,一共只有一个老师,六个年级的孩子坐在一个教室,老师教完一个年级再去教另一个,几年前学校被撤掉,送孩子去较远的镇子上学家长是再放心不下,现在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孩子上学的问题都解决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分析变迁原因:农村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发展变化,最主要的还是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国家人口的绝大多数,“三农”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最近几年还连续几年成为中央的头号文件,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新政策,这些都是很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的。如: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农村医疗改革,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免农业税等等,近几年,国家还不断投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公路),用于改善农村发展的条件,这些都为农村很好的发展做了铺垫。〈2〉而且随着现在义务教育的普及,无论城市的还是农村的教育都得到快速发展,这使得农村的失学率减少,农民的文化水平提高。农民对文化科技的重要性有

了更深的认识。农民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开支的比重越来越大,高中生、大学生在农村已不再罕见。农村的孩子努力学习走出了农村,顺便也把辛苦养大自己的父母接到外面享受清福的生活,所以现在农村人转向城市化的速度在加快,还有一些人也凭着自己的一些科技理念和经商头脑,自己做起了生意,收入也是相当不错的,以前的农村人靠种地赚钱靠力气赚钱,现在的农村人靠脑子赚钱。就我们村及周围各村来看,自主创业开厂(小规模)的也不在少数,经营各种小生意更是很多。

总结调查并展望未来:近日,洛南以被确定为我省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积极开展工作,县、乡镇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现场会,总结麻坪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聘请省、市农业专家现场指导,推动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洛南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壮大“畜、桑、果、烟、药、劳务”六大特色产业,强力推进一村一品战略。在今年市场低迷、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坚持规模化与生态化并重,目前全县猪存栏25.71万头,出栏12.27万头,同比增长33.08%。动工新建万头猪场2个,千头猪场20个,百头猪场65个。在蚕桑生产上,完成良桑建园4300亩,毛桑嫁接改造1100亩,桑园科管3.3万亩。核桃和烤烟生产已完成良种核桃栽植9万株、烤烟种植7.5万亩。为应对金融危机,该县出台了鼓励机关干部带领农民外出务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等措施不断发展壮大劳务产业,已输

出9.57万人,创收3.4亿元。

这一点让我不禁感慨万千,实体化的数字更加明确了洛南农村的发展状况。建国六十年以来,农民收入不断增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不断加强,面貌不断更新,资料显示,60年来中国的农业农村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比如说粮食的总产量,建国1949年粮食总产只有1260亿斤多一点,到现在达到10570亿斤,增长的幅度非常大,所以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保障了全国人民的温饱,实现了从温饱不足跨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另外,农民的人均收入60年来也有非常明显的增长。当然,建国初期统计的情况还不是很健全,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大概建国初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年60元左右,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增长速度非常明显。所以农业农村的发展一方面改善农民的生活,更重要是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国人民的生活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们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人,从爷爷奶奶那里了解到以前的艰苦好困难,更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这次的调查我不仅看到了建国六十年来农村的变化与发展,内心深处更加懂得了感怀与珍惜。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7.有关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 篇七

一、由于溶液中溶质或水的质量变化而引起的溶液质量变化

1.由于人为因素

人们在稀释浓溶液或使稀溶液变浓时,需改变水或溶质质量,这时会引起溶液质量的变化。如稀释浓硫酸时需加水,由于溶剂质量增加而引起硫酸溶液质量的增加。

例1 现有10%的NaCl溶液200 g,欲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措施正确的是( )。

A.蒸发水至溶液质量为110 g

B.蒸发水至溶液质量为100 g

C.加溶质至溶液质量为225 g

D.加溶质至溶液质量为250 g

分析 该题实质是蒸发水或加溶质以使溶液质量分数由10%增至20%,并引起溶液质量的变化。所考查的知识点为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答案为B、C。

2.由于自然因素

这种自然因素实质就是某些溶液本身的特征。如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浓盐酸和浓硝酸具有强挥发性等。

例2 下列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A.浓盐酸 B.稀硫酸

C.浓硫酸D.NaCl溶液

分析 该题考查的是这些溶液的物理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而引起溶液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水的质量增加引起溶液质量增加。

答案为C。

二、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溶液质量变化

1.由置换反应引起溶质物质本身的改变

(1)金属+酸→盐+H2↑

原来是酸溶液,反应后是盐溶液,溶剂不变,溶质改变。由于反应掉的金属的质量比生成的H2的质量大,故这类反应结果是溶液质量增加。

(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原来的盐溶液与生成的新盐溶液相比,溶液质量增加还是减少,关键看反应掉的金属和生成的新金属的质量关系。例如:

8.家乡变化 调查报告 篇八

——家乡变化

时间:

地址: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乡

学号: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焦光莹2014年8月16日

21205011016

家乡变化

调查报告

时间过的可真快呀!转眼间两年过去了,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带着简单的行里,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这座陌生的而又美丽的城市(安徽黄山),虽然离开了我的家乡,但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熟悉。

我的家乡所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而独特,号称“淮南市的北大门”,203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虽然我在外读书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的发现家乡变化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下面就是我发现家乡的一些变化:

一、交通。

以前的泥土路坑洼不平,年久失修,一到下雨阴天出行就更难了,现在修的村村都通水泥路,基本都能通到家门口,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交通更便利。

二、环境卫生条件。

以前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散养家禽,很不卫生。现在各村都配有保洁员,专门管理环境卫生,水泥路每天打扫一便,路两边绿花草树木种植整齐绿树成阴,环境优美。村庄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6-10准时开关,人们晚上出行也安全多了,不象以前那样漆黑一片。

三、住房。

以前小村庄的老房子全部拆迁,退耕还田。现在集中规划,统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两边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楼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齐,外观新颖。而且室内装璜也非常漂亮,设施齐全,美观大方。

四、家电。

以前农民家有两样电器家居可也不能用,成为摆设。现在好了,随着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现在国家实行家电下乡补帖的政策落实,农民基本上都能买到实惠的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太阳能等电器住进了每位村民的家。人们的脸上也时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五、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改善,家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以前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孩子们留守在家给老人看管,没有地方去玩,只能关在家里。现在可不一样了,农村跟城市差不多了,农村建有公园,配有健身器械齐全、图书馆、娱乐中心,想到那玩就去那玩,白天到图书馆带孩子们看看书,晚上吃过晚饭出去散散步、跳跳舞,非常开心。更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后顾之忧。

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据调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普惠制、福利性的社会保障事业,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总称。它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现有各项社会养老保障对象之外的城乡居民纳入进来。填补了现有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足和空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参保人员个人缴费为主。地方财政给予补贴。按照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待遇水平和个人缴费相挂钩的办法,到在60周岁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据调查:以前农民生病基本上都是在家睡上两天,不上医院看病,因为那时候没有钱看病,就一托再托,实在不行了才上医院看看。现在不同了,人们经济发达了,各村都建有卫生室,医疗设备齐全,加之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农民有病没病都上医院定期检查检

查,小病在乡村卫生室看看,大病到县医院,省医院治疗,临时就在本医院报销,真正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八、深入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1、据调查。以前那些老种植或养殖办法全部取消。现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实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种工程。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建立各类种子繁育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5%以上,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水平。大力推广机插秧、机收玉米,桔杆还田等一条龙的机械化,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一对一帮抚,帮抚那些无劳动能力的家庭,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经济持续增长

由于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以惊人的速度大步跃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逐渐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再生还,继而开始进行其他经济增长点的探索。

3、就业形势较好

由于相关乡办企业,所以家乡的就业形势比较良好。加之,现在国有的政策对农民工的特殊照顾和工资的保障,有许多人走出农村到城市打工,整体看来,就业形势比较良好。

4、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更是为农民的经济和收入大幅度提高,主要收入来源有种地所得和打工所得。尤其是党中央决定减负农业税以后,农民种粮的收入更加可观。更让人欣慰的是国家还对农民进行相关补助,解决了农民种地的后顾之忧,使家乡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5、新农村衣食住行的变化

现在站在我的家乡感受的全是新的气象,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向

我走来,居民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样式的衣服不再只是城里人的特权,农民也一样享受,一季一换。不象一前那样,买大一些的衣服多穿几年,大的穿小了小的接着穿。还有美味丰盛的菜肴同样出现在农民的餐桌上,一座座小洋楼,一辆辆小汽车也正在家乡入住。以前的自行车根本看不到了,现在老年人都骑的是电瓶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正在快速的改变我家乡的新面貌。

9.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篇九

从“南大门”到“后花园”

为了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在调查研究、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时任市委书记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确立了“加快建设湖南‘南大门’,努力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的战略思路,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郴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通过加快建设“南大门”,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力求使郴州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的“亮点”,并对全省开放和发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紧贴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文明城市,扩大对外开放度和知名度。

,年富力强的梅克保调任衡阳市委书记,儒雅清秀的李大伦从湘西来到郴州走马上任。在对郴州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XX年,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南延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区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标。

短短7年里,郴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40亿元,完成大小工程项目300多个,其中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8亿元。XX年,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24个,计划总投资4.6亿元,完成投资3亿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计划完成投资7亿多元,到目前为止,完成投资1.6亿元。XX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再居全省第二;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资总量跃升全省第二。

两大城市杰作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个地方精神风貌、投资环境、领导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树立了“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城市建设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让郴州市民津津乐道的两大手笔均已建成,并开始发挥了效益。总面积达13.69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五岭广场,建设资金采取以地生财方式筹集。工程从10月正式动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杰作”,它在做活经营城市文章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产,做活土地文章是盘活存量资产的关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盘活存量资产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设是工业化的载体,可以说,修建一条路,带动两边土地升值,激活一批产业,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政府增加税源。

据统计,从19至XX年,郴州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总投入达10.8亿元,相当于前投资总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占15%,信贷投入占28%,其余57%均靠经营城市而来。今年,该市组织开展了“城镇经营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市城区通过市场经营又将筹资15亿元,完成11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笔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在规划建设方面,坚持了多目标兼顾的原则。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坝的建设,不仅仅单纯是解决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问题,还兼顾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达性与亲水性,改善沿江单位、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需求。主要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更贴近、更融合。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没有个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没有生气和灵魂的城市。在城市扩容过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态品位。郴州自古为林中之邑,南宋诗人吴镒曾留下“他年休歇处,诗里识郴州”的美言,北宋词人秦观更是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据城市的地理和自然优势,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壮城、以水秀城、以绿美城,把森林搬进城市,让城市变成花园”的口号,在建设中力求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公共建筑和设计达到个体与群落、局部与整体、自然与色彩的和谐统一。先后修建了由人行游道、河西走廊、江滨游园等景观组成的郴江沿江风光带,建设了人民路、国庆路生态园林带、天堂温泉生态园林景区和王仙岭生态旅游区。XX年,该市实施了“5000棵大树进城工程”,今年3月又开展了“城区绿化月”活动,掀起了全民参与绿化的热潮。城区公共绿地面积都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10.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十

1、观察家乡现在的生态环境(河流流量、河水污染、土地植被、耕地利用等),特别是厂矿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可采集相关照片)

2、走访家乡的老一辈人,了解家乡以前的景象。

3、针对家乡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得到好的解决,把你的想法措施和村中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一下,希望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调查报告样本)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前言: 2011年8月10日到2011年8月20日长沙民政学院康复系老服0931班龚发梅、谢庆云在舒塘村就家乡生态环境进行有关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近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潜在是由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

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发现舒塘村的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村民对生态环境的无意识是可以理解的话,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忽视就是难辞其咎。地方政府的意义在于进行合理的宣传和引导作用,而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虽然有政府组织的各种科学宣讲活动,环保科普活动等有利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的活动,但是落实的不尽人意,这也是造成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对农民没有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没有合理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未必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做过详尽的调查,制定过保护的措施,更无从谈起维护。

三、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政府必须发挥主导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11.家乡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篇十一

调查地点:安徽省无为县昆山乡涧李行政村 时 间:2013年4月4日至4月6日 调查范围:水污染,河流现状

参加人员:谢红丽 闫风云

一、调查的内容概况:(一)水污染

我的家乡在这个平凡的村落,村外有一条小河,自我记事以来,这条小河一直都在,河水很清澈,可以洗衣服,用来灌溉,夏天的时候偶尔还有小孩子在河里洗澡。这条小河有一条支流经过隔壁村,以前这条支流与主干道的水一样清澈见底,但时光荏苒,这条支流也不复原来的模样。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数量越来越多。主要废弃物有:煤渣,家禽、家畜的粪便、白色垃圾,破旧衣物等。由于所处的地方是农村,附近没有垃圾处理厂,人们也没有处理垃圾的措施,所以大家都将生活垃圾,废弃物,生活污水排放到这条支流里,或者倾倒在岸边。

据调查统计,涧李行政村共有160余户居民,其中110余户居民还在使用煤炭作为燃料,70余户居民家中饲养禽畜,40余户选择将禽畜粪便用作肥料,余下选择将粪便倾倒在河边。对于白色垃圾,废旧衣物等废弃物,60余户选择将其扔到离家较远的空地,例如河边;其余选择就近燃烧处理。

时间长了,由于煤渣、白色垃圾中含有有毒物质,河岸的有些地方已不再生长植被。支流的水如今变得乌黑,隐隐发散出臭味来,而且河面生长着大量的富有藻类,漂浮着各种生活垃圾,景象看起来十分不美观,尤其是下游的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如今已经没有人在这条河里洗衣服了。

居民将垃圾倾倒在河边

(二)河流现状

涧李行政村的那条河流主干道的水体所受污染情况并不是很严重,但是近年来河流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有河道变宽和河床降低,而这些现象都来源于人类活动。

这条小河的地步主要是石头和沙,几乎不含泥土。沙是人们在建造房子是所用的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于是人们为了节省造房经费,就自己到河里去挖沙,导致河底的沙石越来越蓬松。到了夏天,暴雨过后便是洪水,洪水轻易就将蓬松的沙石冲走,河水越来越深,洪水的冲击力增加,两岸的沙石也被洪水冲走,如今的河道已变为原来的两倍宽,河道弯弯曲曲,不似原来的比直美观。

河上一直有一座桥连接着河的两岸,这座桥到如今一共重建过五次,如今的桥是一座矮桥,桥下有洞,不发洪水的时候,水从桥下流过,发洪水时,水还漫过桥面流过,减少对桥的冲击,这是我记事以来建的最好的一座桥。

居民不正当行为导致河道变宽

二、实地调查后的发现: 我们调查后发现,家乡环境污染来源于主要是居民将生活垃圾随意排放。而且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还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村民们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自觉性差,没有严格控制自己行为,依法办事,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同时地方政府不重视对环境保护,只重视当前利益,而忽视未来的发展,只重视经济发展利益,而忽视环境利益,没有严格遵守法定的规章制度。

三、调查后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了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针对上述环境污染现象,我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并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保护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在生活里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袋,减少白色污染,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

总的来说人们、企业工厂、政府部门都应该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自觉性,经济与环境都要兼顾,既要重视当前利益,也要重视未来发展。个人与企业工厂要严格遵守法定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12.关于家乡变化的暑期实践报告 篇十二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12级软件工程班 姓名: 学号:

日期:2014年8月30日

炎炎夏日,啾啾蝉鸣,期待已久的暑假来了。同学们都踏上回家的旅途,我也不例外,也踏上了回家的旅途。看,那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充满生机、祥和的小山村,那副熟悉的画面让人倍感亲切。

看着家乡变化,借着学校实践的任务,我开始对家乡的经济做了一个走访调查。

一、调查的性质与意图

主要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精神进行。学生可选择自己家乡所在地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精神文化生活、教育状况、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通过实地调查、考察和走访相关部门,对近年来家乡的发展变化做一次深入的调查分析,从而为建设美丽家乡献计献策,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调查的时间

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8月30日

三、调查的地点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永康镇靠山村及其附近几个村

四、调查的方式

走访调查

五、调查的状况

1、生活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推行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各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我就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具体说明。

衣,众所周知,是为人民御寒取暖和遮羞的产物。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再也不会出现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小孩子的衣服也不会买更大的以备长大了还能穿,而是穿的更加的讲究了。听老一辈人说,他们年轻的时候,简直就是衣不蔽体,甚至出现“路有冻死鬼”的现象,更别提面料、款式和品牌了。相比那个时候,现在穿衣一方面是突出人民富裕了。然而,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浪费现象,许多衣服基本上还是新的,可是因为不流行了,就被主人无情的丢弃。

食,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民活下去的根本。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就算富裕人家”,到现在的每日必吃得健康、营养的食品,食品供应现在根本不在话下,以前人们基本是在过节或是集市日才能吃到肉,但现在人们基本每天都能吃到肉,冰箱里基本都会有备好的肉菜,并且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不会像以前那样专买便宜的菜而不注重食品安全。而如今,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而不是仅仅为了填饱肚子而已。住,家乡原来的土坯房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小楼房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这也为家乡凭添些许风景。几年前人们很少装修,但现在基本都装修的很漂亮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农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而逐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

行,说到“行”,必然要先说道路。“要想富,先修路”,随着“村村通”政策的下达,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从此,人们再也不要为“儿行千里母担忧”而担心,因为现在的千里不过是一日之程。为此,家家户户出现了摩托车、电动车,甚至有的家庭还买了轿车。

2、生计方面

随着农业税的免除,以及国家对种粮,购买农具的补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也增大不少,传统的谷物种植仍然是大多村民收支的主要来源。不过也有不少村民独辟蹊径,在下乡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种植大棚蔬菜,开荒山栽种桃树,夏季又大片大片的培植西瓜,收入也是颇丰。家乡的养殖厂也不少,特别是大型的生猪厂、奶牛养殖厂。但是大部分年轻的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有的希望拼出一番事业来,有的则是羡慕外面的花花世界。当然,也有不少的乡镇企业扎根我们镇,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有正华米业、正好粮贸、雍军米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在矿产品开采加工上有化成石业、旺利达石料厂、通达石料厂、中九华水泥厂等一批重点加工企业,以带动全镇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走规模化经营之路,以解决一部分农民就业问题。

3、健康方面

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国家在政策上重视并扶持合作医疗,合作医疗真是为农村居民办实事,自从颁布这一政策以来,农民生病以后不像以前那样藏着,拖着,把小病拖成大病,直到不能拖才去医院,而是轻轻松松的去医院把小病治好,把以前拖的大病也治好。赤脚医生的时代已经过时了,村民们再也不要为“看病难,看病贵”发愁了,大家无不感慨,合作医疗真是一项给百姓带来健康的政策。另一方面,现在家乡卫生条件改善,卫生所增多,医疗设施也相对齐全。

4、教育方面

“两免一补”政策的施行,使更多的贫困孩子能轻松的走进课堂,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在以前,每学期开学,总有一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而退学,从2007年开始施行“一费制”,免学杂费、书费,到今天的所有费用全免,而且还对贫困家庭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补助,这是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不再是梦,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远程教育的实行,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他们的视野不再是玉米、庄稼,而有了更大的求知空间。教育已逐渐成为农村家庭的消费热点,平常的小孩,也不在田野里嬉戏,而是乖乖的坐在幼稚园跟老师学习了。这样不仅是义务教育,连学前教育在农村也愈来愈普及,我们村里新开了不少幼儿园。隔壁邻居家的小孩才三岁,今年也被送去读书了,每天都背着他的新书包,在奶奶的陪送下开开心心的去学校。孩子上学挺方便的,远的话还有专车接送。不仅仅是义务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记得小的时候,村里面很少有大学生,就连高中生也很少,随着近几年,家乡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村里的大学生也逐渐多了起来。

5、文化娱乐方面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现在的农村家家户户都用上彩电,有的甚至还用上液晶电视,这使有线电视落户我们村,这使我们告别看来看去就几个频道的时代。前年村里建了一个篮球场,现在的我们回家打篮球再也不用跑到镇里,直接在家门口就能玩上,相应的,还建了乒乓球场等等。从来不知网络是何物的农民,也开始与城里人接轨,买了电脑,连上了宽带。

六、调查总结

经过此次调查,我认为要想使家乡富裕起来。

首先,以经济为中心发展第三产业掌握制富的信息,所以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让农民第一时间知道市场经济发展放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富起来。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规模化农业的发展,星星点点的土地,老的耕作方式,不是发展的出路。即使是我国农业逐步机械化的今天,仅靠此种耕作方式,也是不行的。

其次,农村始终需要城镇化,农民需要转变为工人,要实现城镇化发展,就必须从农村的建设规划做起。农村发展也要有好的规划,好的规划会让农村比城市更有竞争力。当然这也需要农民提高自身素质,活跃当地独特的文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

再次,增加对农业的战略性投资。一是应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改变传统的、纵向的、单一的计划供给资金模式,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农业资金供给上,放宽农业直接和间接融资限制,增加农业各类投资主体与二级资金流通市场的机会,开辟多条农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渠道。二是继续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农业科技的投入。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经济环境,也有利于激发农民对生产的投入积极性。同时,政府的投入对减轻农业生产强度,解放农业劳动力有积极意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产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会使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如果这一步做到了的话就需要村里的一些年轻青年们回乡参与到这个巨大的行动中来。人们自主的学习科学养殖知识,有冒险的精神,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彼此的帮助和政府的支持就一定可以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通过这个假期对于家乡一些方面的调查和了解,不仅让我明白家乡的变化之大,也让我明白了家乡存在的问题。虽然最后凭我个人的学识和一些专家的观点写出了这篇实践报告,但是我知道要使我们村真正做到这些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这里面牵涉到各个乡亲自己的利益和政府的行为,而尤为重要的是政府,他们能不能积极的为人民找出致富之路,并大力支持这才尤为关键。我想只要政府带头以极高的热情做这件事情就一定可以做得到。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和知识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13.关于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 篇十三

××××班 ××× 2015xxxxxxx

实践时间: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22日

实践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利用寒假的闲暇时间,走遍了大半个村庄,研究了近几年来家乡的变化。

实践内容:

我的家位于一个小县城中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的推进,我的家乡也是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裕了。

十几年前,村里的路大多都是土路,最好的也就是一条砖头路而已,一下雨就变得泥泞不堪,行走十分困难。雨过天晴之后,土路就变得坑坑洼洼。后来村里修进了柏油路,慢慢的覆盖了整个村庄,修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人们的出行变得方便了。现在,泥土小路已经不多见了。

过去村里村外都有大片大片的农田,一年四季都不会闲着。冬春种冬小麦,夏秋便种上玉米,有时候也有一些人种各种杂粮,例如红薯、黄豆、芝麻等等。收获是最开心的时候,割小麦,掰玉米,刨红薯,摘棉花……虽然有些累,但是每个人都很高兴。如今,大片的田地被侵占,或者干脆荒废,在田地里辛苦耕耘的人越来越少。许多耕地被建造上了工厂,厂房和办公楼如雨后春笋迅速耸立起来。剩余的耕地也不如从前那样茂盛,专心种地的农民越来愈少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在新建的工厂里上班。村庄里的人们渐渐地从农民转变为工人。

打工拿到的工资要比种地的收入多得多,耕地被占也让不少人拿到了钱。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上升,便不再满足于过去的小房子。于是,越来越的人扒掉了他们住了几十年的红砖瓦房,盖起了二层的小楼,装修的精致无比,十分体面。如今小楼房随处可见,而红砖瓦房越来越少,仅有的不多个也掩盖在小楼的阴影之下,而青砖土墙的房屋早已不见了踪影。

年轻一辈的人则更加努力的工作赚钱,每逢过节,尤其是过年的时候,便会有各种牌照的车从全国各地赶回家,和依旧住在村里的父辈们一起过节。现在小汽车进村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柏油路修得宽阔,小汽车都停在自家门口,也不会妨碍什么。小孩子们对汽车已经见怪不怪了,自然也没那么好奇了。说起交通工具的变化,早几年前就不见了自行车的踪影,如今在周围工厂里上班的人们都骑着电动车,村里一位在邮局工作的老邮递员几年前也将坐骑换成了绿油油的电动车。

过去,每逢饭时,村里各处便会升起袅袅的炊烟,如今几乎没有人再用那种地锅炉了,秸秆也没有了用武之地,任其堆在墙边,大多数村民更加喜欢使用干净方便的电磁炉。人们新盖的小楼,也不会去新砌一个炉子了。因为挖一个沼气池会有一定的补贴,虽说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也有一些人家平时多用沼气做饭。

家乡的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也和以前不一样了。放烟花的人家越来越多,家家户户的鞭炮一年比一年长,年夜饭也越来越丰盛,小孩子的新衣服一件比一件鲜艳。甚至还有在家门口挂起红灯笼的,无一处不体现着过年时欢喜的气氛,也显示了村里人的生活更好了。

上一篇:妇联干部工作汇报材料—我与春蕾同成长下一篇:小学生说明文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