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24-06-30

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精选13篇)

1.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一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具体怎么操作,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觉得语文教学全部过程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等,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新的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

应的学习方式。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具有自主性。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深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战斗在第一线教师努力探索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认真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上进行了一些摸索,把自己的一些做法记录在此,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希望得到专家的批

评指正。

一、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语文规律”。我们老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首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要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我们众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因此,语文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笔者认为每节课应给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世界观。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至少要保证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自己读的,写作教

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作更是天经地义的。

二、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证实;从极端恐惧或愤怒的人身上取出血液注射到天竺鼠体内,不到2分钟就会导致它们死亡,不愉快的情绪会促使大脑分泌一种思多芬的物质,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学过程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卖弄学问”的倾向,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变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赞赏的微笑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足以照亮孩子整个人生。再者,不强迫学生一定要接受老师的答案,学生的意见往往有其独到的,适于孩子理解的优点。例如,在《背影》的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买橘子,不买别的水果?另学生脱口而出“橘子就是吉祥的象征”,我立即夸奖他这个解释多么富有文化内涵,说他读的书多,见识广,也许作者根本就没这么想,但这样解释应该是最好的。我这样一说,那位学生不知有多么幸福。

三、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 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传统的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种方法。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之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知提出问题。

但是,何处寻疑?怎样质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时,肯定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方法,从扶到放,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首先,抓住课题质疑。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的标题。看标题是什么结构,中心词是什么,这样的标题适合写成什么样的文体,重点应该写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自己都能回答自己的“为什么”,就说明学生已经懂得了命题的意义,如果不能回答,这就是疑问,就需要探

究。

其次,就文章的整体把握质疑。要求学生学会问本文是谁写的,写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写这些,是怎样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这些刚开始时是比较难,如果都能够回答,阅读能力就不错了;不能回答,就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讨论解决,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

第三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句子质疑。告诉学生文章那些地方的词语和句子是关键词句。比如描写事物的定语和动作的状语,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每一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说明文中总结概括的句子,议论文过渡的段落等,看它的含义和作用

是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

此外,还可以从“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发问,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发问等。总之,应该在学生想知道处,在学生易出错处,在学生理解片面处,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兴奋点,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

四、教给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埃德加·富尔所著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他们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写字的方法、造句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查字典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字词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识字学词,不断扩大词汇量。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

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 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

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初中学生好动,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能力。活动可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课外活动,课内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活动。比如课前5分钟的讲故事比赛,演讲与口才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查字典比赛、书法活动、仿句练习、网络资料搜寻、网页制作等活动。专门开设语文活动课,分小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比如自我介绍、家庭介绍、宠物介绍、家乡介绍、民居介绍;自创相声小品表演、自创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节目主持、社会热点

评论、小辩论„„

通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淡化某一活动的具体目标,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大目标,在活动中重探究,重应用,让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够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重过程,重参与,要求全体学生主动经济参与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重方法,重体验,不需要讲太多的大道理。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

2.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二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策略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背道而驰的自主性学习,将老师的“地主”权利悄然转移,学生群众成为主体,开始自行去学习,这有效调动起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让欣喜的师生满怀憧憬地迈上全新的学途,上下求索。

一、何为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即自行主动,就是说在没有外力的干涉下,自发想到自己该干某事,并自觉地付诸行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没有父母的监督以及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学生自行制定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并投入到学习当中,掌握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从老师的完全“统治”下“解放”了出来,告别了传统历史教学的“满堂灌”模式,让学生自行“觅食”,不饿不撑,易于消化,从而科学有效地吸收知识营养,达到了“养生”求学的奇妙功效。

二、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一)激发兴趣是“泉眼”,“水”入腹中有点甜

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乐在其中者,欲罢不能。教师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和花样百出的授课形式,营造出一个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搞笑与新意引发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每一个人,生来都喜欢听故事,然而历史课程从来最不缺乏的就是故事,从山川人物到军事科技,道不尽,讲不完。教师在课堂中偶尔适时地讲上一段简短而精美的历史故事,学生总会想听想了解,想要刨其根源,于是乎学生就产生了学习兴趣,全身心不由自主地投入学习。激发出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便有了对此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开始了自行探索学习,以便能够找到历史故事的来源,及其明白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卖的“关子”。一旦学生有了想懂、想学的内在动力,那么就开启了自主学习的大门。

(二)教师给予学生自由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条件

教师应在历史课堂上预留足够的时间,教师自己闲下来“冷眼旁观”,让学生在课堂上相对自由的时间里自行去安排学习,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即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条件。例如,在教师准备讲解新的课程、新的学习内容的时候,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给予学生10~15分钟的预习时间,让学生自行去发现该堂课所要讲的相关知识点。当然,教师还可在预习的时间里有针对性地给学生留出几道思考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并自行去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消除了盲目性,有了明确的方向性,做到有的放矢,并通过这样长期的锻炼,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清除学生自主学习所存在的误区,教师适时合理指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些许偏差,甚至进入思考的误区,因而教师的适时指导必不可少。些许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因为某一个小问题的纠缠而钻“牛角尖”,身陷其中,无法自拔,进而因小失大。那么,这个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相应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教师指引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所以教师要做的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教师让学生学会新的知识很重要,但教师让学生自己会学新的知识更为重要。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是保障,会学才是根本。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会学”的能力

历史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学习重点的获取———对重点内容的记忆———记忆内容的应用的相应过程。因此,“会学”就必须从这些方面抓起。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如何快速地获取知识的重点、如何构建重点记忆内容之间的相应联系、如何去快速记忆以及如何对记忆内容的应用的相应方法,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当中掌握获取重点内容的一般规律,掌握重点内容的构建联系,掌握记忆内容的浓缩巧记,掌握知识再现及应用,这是从根本上去锻炼学生应当怎样去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会学”的能力。

(五)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有益和谐的竞争中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综合分析,科学建立学习小组,让各个学习小组的成员能够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并不时地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比赛,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这样的良性竞争中能够自主地去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借此开展课内外活动,以制造出更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各个小组抽取一到两名同学参加“学生讲课比赛”,让学生自行去准备历史课堂老师会讲的相关资料,自行去罗列老师会串讲的知识点,自行去整理课堂需要讲的重点内容,进而达到学习小组成员积极地参与其中自主学习的目的。

当然,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还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各种情况,必须从学生出发,结合学生所处的环境整体性考虑。同时,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太过勉强,空有其表,那么反而会弄巧成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倩.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5(10).

[2]宋增丰.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好家长,2015(25).

3.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目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作为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习方面,相对宽松的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合理运用资源,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对于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还要善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的氛围;其次,要进行学生数学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最后,要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摈弃传统的固定化的学习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1.教师的正确指导,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对于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进行正确的指导:一方面为学生营造适合学习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要进行积极的鼓励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置问题,主要以激发学生思维为主,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和难点,为学生设置一些数学学习中相对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寻找多种途径去解答,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作为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要求的指导,主要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2.数学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转变,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要再做课堂上的独裁者,而应该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进行问题的探讨;学生也要改变传统的跟随老师思想进行学习的方式,要将课堂上的学习发挥最大作用,勇敢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思考,敢于大胆猜想和提问。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将学生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也要进行转变,在课堂上精讲精练,留出时间进行互相交流,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学生可以收获很多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其思维方式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变。

3.创新性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對学生创新性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训练,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辅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索创新,还要指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总结,不断提高。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初中生对于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引导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其将学习兴趣正确应用到数学的学习中。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数学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指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并在探索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注重总结经验,在失败中成长:总结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数学学习的探索和创新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尝试,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与展望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索创新能力的激发,经验教训的积累以及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几个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法引导,还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合理的指导,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防止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爱“钻牛角尖”的现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教学中,不管是哪一科目的教学,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自主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会将传统的“要我学”的学习模式转变为“我要学”的新学习方法。自主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在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孟宪永.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科教学探索,2006(9).

[2]张艳.浅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国校外教育教师成长,2010(8).

[3]赵成增.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周刊,2011(8).

[4]章祥军.新课改下如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08(52).

[5]柯立贤.浅谈初中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20).

4.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四

当代教育理念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开始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和新内容的时候,是由自身的意志推动他们的学习行为的,他们对于学习首先必须充满兴趣,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不仅仅将学习视为一种短期行为,更是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自觉将学习作为一项有益的活动,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和语文素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们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在持续的训练和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容易发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比较薄弱,很多学生们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已经逐渐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处于课堂学习的被动地位,他们通常会很容易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和观念,而不会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思考和反驳教师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不利于促使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和思维发展。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认识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推动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性,积极寻求优秀有益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们在自主学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开创自主学习之旅。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古语有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学乃至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是如此。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科技都得到迅猛的发展,学生们作为新新人类,他们是未来的主人,必须积极面对社会的变化,并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去应对一切变化。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书育人,在于将知识传播给学生们,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们学习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们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让他们能够积极应对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为主,而基础教学是渗透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的。笔者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个方面入手,讲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运用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大头”,也是教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要平台。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主导者的角色,从文章主旨解析到内容分析和解答统统一手包办,而学生们参与较少,不利于学生们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必须让学生们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各个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学习意识,挖掘自己的潜力。教师必须加强师生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由教师主导更多地向学生参与转变。以《孔乙己》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在课前阅读文章并且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先生的基本资料,了解《孔乙己》出于哪种社会情境下,了解《孔乙己》的写作背景等,并且为学生们提出一些与文章主旨相关的问题,如孔乙己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塑造原型等。如此一来,学生们会在上课之前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对文章进行一番自我解读,从自身的角度思考孔乙己这一人物的一生。教师还可以从鲁迅先生曾评价孔乙己的话语入手,让学生们解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含义,理解鲁迅先生是否对表孔乙己怀有同情之心以及其中的原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解读类似的词句,为学生们设置相关的问题,如:孔乙己的“脸色”由“青白”而“红”,再到“灰”而“黑瘦”,是体现了孔乙己性格怎样的发展?

其次,教师利用写作教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低,是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到自主写作学习和自主进行有效的写作活动的正确方式。以应用文写作教学为示例,应用文是现实生活常用的实用性写作体裁,它可以是简单的会议记录、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说明书等形式。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式,可以先让学生们阅读如新闻的调查报告等文章,然后指引学生们提炼文章的中心,剖析应用文写作的要素,分析应用文写作的线索。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选择应用文的几种体裁中的一种,按照自己可以搜集到的资料,参照它们的写作方式和格式,选择相应的主题,写作一篇应用文。比如说,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联系,让学生们选择一种产品,要求他们写一篇产品的说明文。由于产品说明文涉及到产品本身的知识和其它相关的内容以及写作中要运用到的写作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他们搜集学习资料的能力,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他们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5.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篇五

合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的方法,使学生愿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本人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6.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六

李明花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朝鲜族学校)

摘 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思品课程的知识积累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下改革的重点。在厘定了几个基本概念后,分析了我国初中思品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如火如荼的“新课改”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课程;自主学习

中文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基层的思品课程专任教师,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于思品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初中思品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识别能力中的自我效能感低

大多数学生内心中是想提高自我的学习成绩的,但是,希望与现实的错位导致很多学生丧失了信心,尤其是在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后,在内心当中产生了自我怀疑,自我效能感也随之降低。还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症,面对考试存在紧张和恐惧心理,往往导致越紧张成绩越不好,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初中思品课程教材也存在枯燥的现象,与其他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相比,在课程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劣势,且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思品课程就是死记硬背的课程,同时,个别教师在授课技巧上存在瑕疵,“满堂灌”,扼杀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程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2.选择能力中的依赖性强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应试考试要求,抹杀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自我选择的能力极度弱化,甚至没有自我选择权利,完全由教师或者家长“代劳”。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选择能力,对考试内容具有较强的把握能力,了解课程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但是,这些往往成为学生进行自我选择的障碍,在学生的心里过分依赖教师,完全听从教师的指定和指导。同时,学生自己没有制订任何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在学习过程存在盲从性,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老师不讲的,什么也不会!而且不会的内容也“理直气壮”,因为老师没讲!

二、初中思品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一)激发效能感,提高识别能力

1.树立学生自信,调动学生热情

自信是自我效能感的基础,如何树立学生学习思品课程的自信,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课堂多采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主动的思考之中,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即使是错误的,也要积极鼓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程的热情,又无形中树立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觉提高,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识别能力。

2.借助多样的教学技术,培育良性的师生关系

随着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黑板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思品课教师积极采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例如,投影、PPT、影音等多元化的现代教学手段。同时,鉴于“00后”的学生思想动态,先与学生做朋友,然后再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形成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主、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改变依赖心理,提高选择能力

打破现有的“被学习”状态,教师和家长要走下“圣坛”,提升学生的自我选择能力,不要“包办”学生的所有事宜,将选择权还给学生,即使学生的.选择错误,也要允许其尝试,然后教师和家长做好必要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能力,也就是常说的变“羊式教育”为“狼式教育”。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精髓所在,由学生自主制订目标和计划,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进行差异化教育,对于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少数学生群体,引导其拓展思品课的知识视野,在拓展性和创新性领域进行培养;对于多数一般的学生群体,注重基础性、常规性知识的培养教育;对于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好的少数学生群体,就不能要求苛刻,要逐步培养其思品课程的学习兴趣,注重进步过程的培养。“一刀切”式的培养模式,不仅会禁锢优秀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欲望,也会挫伤后进者的积极性,使其渐行渐远。

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通过对基础课――思品课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当学校、教师在教学中足够重视,并坚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梅林,徐守森。Zimmerman BJ.Sebastian Bonner Robert Kovach.自我调节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7.

[2]赵同森。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23.

[3]程晓堂。论自主学习[M]。学科教育,(9):32-39.

7.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七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1. 以疑激趣

学生学习遇到疑问, 教师要因势利导, 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 我强调要一边读、一边想, 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例如, 在讲《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 让学生思考:“父亲是不是真的确定不了那是叔叔?那为什么还脸色煞白地让母亲去看个究竟?”让他们根据语言、神态去揣摩父亲当时的心理, 使学生更能理解文章的主旨。像这样该问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 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使学生在设疑、释疑中理解文章的主旨,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2. 以境引趣

教师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我在班上经常开展自学比赛活动。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状态, 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适时引导,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 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如学习文言文, 是由老师翻译, 还是学生自己翻译?我让学生来选择。结果, 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翻译, 我同意了这一选择, 只是在学生不懂的地方加以引导。实践证明, 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 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 课堂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 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 课堂上采用分组朗读或表演等方式。学生在表现自我评价别人中, 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从中得到发展。老师布置学习任务给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自主分散和合作查阅信息, 或在共同讨论中达到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变换方式, 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新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式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的不断变换, 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 引起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 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 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 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8.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八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一个人主动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人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它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当一个学生有了自主学习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步入社会参加了工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作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作者从几个方面—— 来谈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1.實用性。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使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例如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测量我校旗杆的高度等活动。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比如作者在进行二次函数的教学中,与一次函数对比,首先研究它的简析式,其次,研究它的图像,最后,研究它的性质。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又渗透了对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确立学习目标

没有目标,人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没有准备的人就是准备失败的人。所以,要认真进行自我发展设计,规划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涯发展路线。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长期、中期、近期学习目标及详细计划,并坚持执行。

三、留给学生探索思考的余地

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能探索出来的问题,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应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条件,由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将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将新课标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

让学生在课堂上借助多种形式来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同桌互说、小组讨论、师生切磋、大组交流、全班共议,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出结论,这样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记得牢固,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个便于自主学习的良好情境,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四、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1.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为严重。所谓学教“相离”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呢?作者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学生代表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并评价总结,最终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地通过数学幻灯投影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电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立体几何图形的截面生成,极限过程等等。

这在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方面也起到明显的效果,因为形象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如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学习方法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此外,采用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形式,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多与学生沟通,便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新课程实施以后,出现了一些创新试题,如开放性试题、阅读理解题型、探索题型、示例题型等等。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规律,增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不是个别教师在某个学科在较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实践与总结。

作者简介:牛志霞,女,汉族,47岁,1967年3月出生于陕西靖边,陕西靖边第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1991年毕业于宁夏教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

9.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九

新课标要求走出角色误区,做好课堂引路人,实现主体换位。初中数学,逻辑性强,忌墨守成规,倡导尊重学生并以学生为本。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走下 “圣坛”,放下 “架子”,甘当教学配合者、组织者,教育学生自主学习、体会遨游数学王国的快乐。

一、更新观念---走向自主学习的路径。

作为初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敢于变革观念,善于发现数学本质,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建议将提问作为课堂智慧,通过更新观念,立足于现有知识和课程内容,巧妙引导,得体串联,配合创设课堂情境,发挥学生自主解疑释惑的能力。

[案例] 三角形教学。

教学任务是形成对三角形初步感知,体会内角与边长的特点,同时,试着用数学语言表达自主学习所得。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自主思考的魅力,大胆尝试自主探究,我先让学生用彩纸条剪成三角形模型,用量角器测量三内角大小,记录相加,再测量三边的长度。

最后,与教材理论形成对照,很快就理解并掌握: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度”等数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新颖灵活,能启发学生自主意识,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解决心中疑问,体会数学原理。有助于深入领悟并开发数学能力、养成自主习惯、在探讨与佐证中强化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走上自主学习之路。

二、循序渐进---铺设自主学习的台阶。

传统数学课堂重视吃透教材、灌输知识,唯恐有所遗漏,课堂沉闷、学生被动、教师疲惫,然而效果极差。亚里士多德认为:“数学的成功发自于疑问和乐趣,”新课改要重视以乐趣为引子,点燃学生的数学灵感火花。

教师要运用所学知识讲究提供 “台阶”,引导学生 “拾级而上”,缓解数学学习的压力,杜绝 “揠苗助长”.通过不断获取基础知识,培养日常技巧,学生会逐渐拥有自主学习的欲望,学会主动交流,在合作中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渴望发现问题并依靠自己解决问题。

[案例] 方程应用题教学。

面对这一难点知识,如果直接出示复杂应用题,学生只根据教材例题的认知功能,无法形成饱满的思路,容易打击其数学学习热情。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做基本训练: 利用书中习题,训练揣摩题意列方程式,并自主纠错。再展示相关信息: 李明买 5kg 柿子和 8kg 菠萝,共计 23.04元,其中柿子1.92 元/kg,菠萝1.68/kg.要求学生找到5 个重要信息,作为条件自主编写方程应用题,正确解答并思考用方程式解答法和算术式解答法,谁有优势? 小组自主学习之后,85%的学生利用数量特点,找到正确方法。结论: 依照数量关系分析,可以直接由题意得出算式,则适合使用算术解答法; 反过来,则是方程解答的思路更有优势。

这样,通过灵活转换题型,把教材任务化难为易,通过理论知识自主探究,教会学生分步骤解决问题。从 “同题异解”的方式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奥秘,由静态训练到动态组合,最终解决问题。一题多变,使自主学习由易到难,思维空间由窄变广,更符合“全员投入、总体受益”的自主教学理念。数学之路任重道远,一蹴而就绝无可能。唯有选择自主教学路径,积累乐趣品尝收获,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教会学生善于总结、学会钻研,拥有坚韧的自主精神,数学教学何愁不能成功?

三、生活为源---验证数学理论的生成。

真正的数学源自于生活,生活往往又佐证着数学理论。新课改要求教师引领学生由盲从教材、生搬硬套走向挑战权威、自主思考和验证理论。教师要学会将生活作为鲜活源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身边的生活材料,打开学生数学思维的空间。明智的教师懂得选择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开放型数学题,教学生运用数学视野去看待生活,懂得以生活为源头,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无限。

[案例] 直棱柱求解侧面积教学。

传统教学法: 这一数学知识讲授,传统上是直接给出直直棱柱的侧面积公式,让学生硬背公式,套用并计算出侧面积大小。如果在考场上,出现紧张、慌乱等原因而忘掉公式,学生就难以解答。自主教学法: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直棱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可以怎样证实? 很快就有学生讨论出用作业本纸粘合,制作简单直棱柱模型,再用剪刀沿着一条侧棱剪开模型,证明学生猜测是长方形完全正确。再稍作引导,学生就自主得出: 直棱柱侧面积 =底面 ( 顶面) 周长x 侧棱,或者几个侧面长方形之和。同时,计算得出直棱柱模型的侧面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长方形面积加以印证。

正如笛卡尔的观点: “数学这一知识学科,讲究精密逻辑,更需要着眼生活的泉源。”运用实际生活材料,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手脑并用,一把小剪刀、一张作业纸,简单的生活素材却体现出用生活印证数学的逻辑。这种教学思路,既能让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更能让学生化数学主动意识为生活运用能力。

社会进步和时代要求,决定初中数学课堂质量必须完善,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立足新课改、走好教学路。把自主教学奉献给学生,体现初中数学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特点、贯彻以生为本新理念、鼓励和开发学生数学能力的良苦用心。愿莘莘学子开辟自主学习蹊径,找到生活应用源头,获取数学课堂的特有快乐。

参考文献:

[1] 赵国庆。 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 ,( 05) .

[2] 吴志丹。 协作建构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J]. 电化教育研究。 ,( 07) .

[3] 赵国庆。 知识可视化 定义的分析与修订 [J]. 电化教育研究。 ,( 03) .

10.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十

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已事在必行。美国著名学者杜威说过:“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自主的活动,包括脑的活动和手的活动,只要有可能,就让学生通过做而学”。结合我校政治教研组这些年进行的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教学法的研究和本人的一些教学心得与教学反思,下面我想就初中学生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对学习的热爱是学生主动的源泉。只有热爱学习,对学习有兴趣,才能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学实践表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方法。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提供方法,指导学生拟定学习计划、自我监控和指导;留出时间,以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应当是引导、激励、唤醒,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积极学习的心理。

在讲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我利用新闻材料导入新课:自从“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传开以后,人们无不对狼深恶而痛绝。可是,近几年来,科学家却向人类呼吁:救救狼吧!美国阿拉斯加涅利钦自然保护区,在饱尝杀狼保鹿的痛苦之后,居然又把狼请回来做客了。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一下子也活跃起来。他们围绕环境问题谈了很多,有的谈到“一次性筷子”,有的谈到“北方沙尘暴”,有的谈到“保护热带雨林”,有的谈到“气候变暖”等等。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激励和唤醒学生,充分调

动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从而自己建构知识。

此外,还可用音乐、诗歌、故事、漫画等形式来创设情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体验和领悟,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愿学、乐学、爱学。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保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一定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的系统讲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成矛盾转化,从而使学生较快地实现学习上的飞跃。所以本人认为“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环节:①在备课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师如何教,又备学生如何学;既考虑教材、“课标”要求,又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并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②在课堂中“走出演讲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情境,开动脑筋,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从而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③在课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是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师生关系最突出的问题。要优化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活化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适时

指导,并力图在这一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①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况,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②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45分钟,教师讲得多,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③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④把练的安排放出课堂。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挖掘学生的成功意识是培养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屡遭失败容易导致学生的自我否定。实践证明,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加符合成长中学生的实际。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这就我们教师最大限度地理解和宽容学生,给学生以成功的期望和鼓励。

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很好,再试一试”,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差远啦,别骄傲”,会使成功的喜悦化为乌有,甚至失去再做新尝试的勇气。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成功教育,收获的必是教育的成功。

在讲授活动课时,我总是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如在讲授“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时,我创设了三个问题:①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能独领风骚?②为什么近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远远落后

于西方?③现在又如何,我们应怎么办?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科技文化)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我们怎么办)。通过活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同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11.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改变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

教师要树立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的新型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全球化进程对当前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需要遵循的理念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合作者。数学课程的教学都要把学生作为主人,因为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善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传授知识的人变成协助学生发展的人,要从支配课堂的权威人士变成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合作者。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个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相信所有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力,只是需要被激发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要把课堂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的教学部分看成是师生的一部分生命价值。

二、创造优良的教学气氛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创造优良的教学气氛,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合适的环境。学生能够展露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有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初中生的好奇心很重,求知欲也很旺盛,是最容易激发自主学习能力的年龄阶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能够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要能够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焦虑的感觉,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教师要能够诱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标新立异,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改正错误,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学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时,设计如下情境:班上准备召开一次联欢会,需要购买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小采购员,先通过市场了解得到下列几种物品的单价:糖果10元/千克,瓜子8元/千克,彩纸3元/张,苹果8元/千克。需购买的物品有糖果6千克 ,瓜子8千克,彩纸3张,苹果4千克,运用了解到得单价计算出总价。

三、创设问题情境教学

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要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设置的问题要有轻重和主次之分,要能够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要能够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目的性,表达要清晰,不能含糊不清,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混乱;还要讲求过程,要能够使学生做出正确的答案,要明白答案的来龙去脉,提高认知的能力;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置不同的问题;设置的问题要具有探索性,要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握设置问题的数量,最好是少而精。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问题要新颖,如果对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挑战性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花费精力来提出问题,并且解决学生在讨论过程当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让学生计算下列的算式哪些能被5整除:45÷5=;19÷5=;33÷5=;25÷5=;80÷5=;121÷5=;288÷5=;206÷5=。待学生计算完,并对算式进行分组,再组织讨论:这些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不断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中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及学生个体的变化发展,要减少学生间的横向比较,积极倡导学生自我的纵向比较。另外,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教师要多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真诚的赞美学生。教师还要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以利于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黎宇勤.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2010(8).

[2]韓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初中教学参考·数学版,2010(3).

[3]李雪梅.乘着大师的风帆——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课程融合”研讨会有感[J].教育科学论坛,2009 (12).

[4]王晓利.以评促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评价的本质追求[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2)等.

12.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十二

一、重视创设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参与潜能

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 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 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的基础上, 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 教师只有以自身的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等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 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 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 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 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 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 教师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 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 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探讨题, 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 让学生之间进行探索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 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二、重视学习动机作用,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教学中,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 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 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 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 集中精力, 认真思考, 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 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 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

例如, 在教学勾股定理时, 介绍历史上关于勾三、股四、弦五的故事, 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函数时, 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来历, 使学生了解二维空间的发展历史, 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渐进;在讲解概率时, 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买彩票不易中奖, 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 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 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教学中,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 既能化难为易, 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 设置悬念, 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 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样做, 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重视培养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 通过方法指导, 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 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师教需有法, 教必得法, 学才有路, 学才有效, 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 只会一招一式, 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教知识, 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 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 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 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 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 让学生相互交流, 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这样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四、课堂引入开放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数学课堂引入开放问题教学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 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 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 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 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 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能促进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例如:在教学圆时, 设计一个开放问题: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 如果直线和圆心距的距离为 (1) 4.5cm; (2) 6.5cm; (3) 8cm, 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这是一道常规性题, 教学中, 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改造为一道开放式问题:据气象部门预报, 一台风中心在直径是60千米的某城市正南50千米处, 以北偏东30°方向前进, 问该城市是否会遭受台风的袭击?并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改造, 常规性题目便具备了开放题的形式, 更加具有挑战性。当然此题还可以进一步变换条件, 让学生思维朝纵深发展。如该城市遭台风袭击的时间有多长?等等。

总之, 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 探讨教法, 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研究。即:重视创设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参与潜能;重视学习动机作用,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重视培养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课堂引入开放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曹学良.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观.天津教育, 2004.

[2]肖燕鹏, 谢元生.建构式教学方法.武汉:数学通讯, 2004.

[3]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3.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十三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却是做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

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湖熟小学

张立云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有效的自主探索有两个前提:一是学生能探索。即选择的数学问题要适合学生通过探索去解决,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是学生能够想到的。其二,学生会探索。即探索的思路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强加给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生经过个体或群体的努力,自己想出的。当然,有效的探索并不排拆生生、师生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是在教师引领下的生生、师生合作基础上的能探索和会探索。

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探究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自主探究能力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

数的 计算、统计活动的学习素材,可以选取玩具、文具、食品或动物的图片等;与此同时,天真爱幻想也是学生的天性,美丽的童话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小谜语也是他们乐于接受与愿意思考的内容!通过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拓宽了学生研究的视野,发展 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过去有趣的图形的教学时,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等,怎么去分辨它们也就够了,而现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关注学生得到了什么信息,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鼓励交流合作,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情感经历。

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老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想不出,但毕竟他在参与。教师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启发学生关注问题重要方面,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在这节课中,我力求创造出开放型的师生关系,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生命力得到真实的体现。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如果把圆形的纸四角剪成弧形可能变成一个正方形"。随即又有学生说"在一个长方形里还能剪出一个圆呢,在三角形里也能"。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暴露出不同的思维,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富有个性。

三、开放思维,留足自主探究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需要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过去我们常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上去效果好。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学习,我这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几分之几=几分之几=几分之几)进行验证:“课桌上的信封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当然也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事实上,学生的验证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富有创造性的。其中有借助实物根据分数的意义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不用实物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根据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来验证相等关系的;更有甚者既不用性质也不动笔,全凭想象根据全班48人的几分之几、几分之几、几分之几都是36人,从而证明三个分数是相等的„„即使是选用实物验证,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有人用绳的长短来验证;也有人用圆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来验证;还有人用小棒的根数来验证。可见,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活动真正自主开放。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同时也可以组内互相合作,相互讨论、竞争。”在创设的研讨、竞争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上一篇:四下教案 祁黄羊下一篇:国家快递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