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作报告的好处

2024-10-04

用思维导图作报告的好处(共4篇)

1.用思维导图作报告的好处 篇一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有什么好处,希望能帮到你。

用思维导图做课堂(也包括会议、讲座等)笔记的好处:

a.思维导图只记关键词或图片,方便快捷,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听和理解上;   b.思维导图笔记将所有的信息,以关键词和图片的形式记录在一张纸上,可以让我们更轻松地看到不同信息间的联系,不仅给我们一个宏观视野,也带给我们一个微观视野;   c.思维导图可以很好的捕捉和管理讲话者的信息。   很多时候,老师(讲话者)会被自己的联想思维带偏,那么我们在记笔记的时候就会面临着几个问题:我应该记什么?我应该把那条信息放在哪里等一些情况。如果用思维导图,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如果讲话者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我们也可以跟随讲话的人从一个分支自由地跳到另一个分支。   用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的一些方法技巧。   准备工作:   手绘的话,要准备好:笔记本(或纸张)、各色笔(新手建议用铅笔,方便修改)。   电脑绘制的话,熟悉各种模板和按钮,方便快速调取。   方法技巧:   1、对于思维导图新手,刚开始记课堂笔记,经常会出现:不能快速的选取或整理出关键词,而记下太多短语和句子的情况。这个很正常,不用担心,多记几次熟练之后你就会越记越少,你会发现只用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代替一大串文字,而且你的大脑可以根据这几个关键词搜索、联想到所有的信息。   2、当你在听的时候,如果大脑忽然冒出一个观点或想法(不是老师讲的),那你就把它当作次级观点放到引发你联想的分支上。很多联想、灵感,往往就是一瞬间,如果你错过了,以后就不一定能够被再次发现。   3、如果你在听的时候,出现了没听懂的内容,不要过分的陷入思考,在思维导图笔记对应的地方留下记号,然后继续听课,课后再去请教、思考、探讨,弄懂他们。如果你一旦绞尽脑汁的思考,你就会忽略更多的老师所讲的内容,得不偿失。   4、如果你发现漏掉了一些东西,听课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偶尔会发现不知道刚才讲了什么的情况,在你认为“漏”的地方画上一个空白主干或者次级枝干。课程结束后,这些空白分支会提醒你,让你去补全分支。   5、虽然我们知道添加一些颜色和图画会对大脑有显著的帮助(方便快速识别和记忆)。但是,当老师讲的太快或者讲的内容太多,来不及换不同颜色的笔也没关系,你可以在课程结束后抽空去完善它,给思维导图添加上令你难忘的元素。   6、对于一些特定的课程内容,我们可以使用模版记笔记。把模板中的关键词添加到思维导图主枝干中,比如: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SWOT分析(优点、缺点、机会、挑战)等等,然后把具体信息放入具体的位置即可。   7、如果课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把思维导图做到清晰、美观、一目了然,你可以课后花点时间编辑完善你的思维导图。而且这个过程会加强你对课上所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应用领域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教育部将思维导图列为小学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强企业也在学习思维导图,中国应用思维导图也有20多年时间了。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历经52年的发展,也没在学校广泛应用,后经华东师大刘濯源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另外“自由发散联想”具有天马行空,对思维不加控制的特点,更适合用于“头脑   风暴”式的创意活动,而不适合用于学科知识教学,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由不得胡思乱想。基于学科知识的特性,学科教学必须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越来越抽象和复杂,就更加要强调“理解的深度”而非“记住的速度”。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把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特性嫁接过来,同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进来,把“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 。“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入应用。

 

2.用思维导图作报告的好处 篇二

问题驱动教学法与思维导图的结合

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多想、多说、多问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设置问题性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讨论研究分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反思拓展应用问题、评价总结诱发新问题”的教学路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了学生学科思维的提升。

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启发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有益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是大脑发散性思维的外部表现,它依据大脑思维发散性特点,利用色彩、图画和代码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最终人们关注的焦点会集中在中央图形上。思维导图允许学习者产生无限制的联想,这使得思维过程更具创造性。

在儿童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儿童画创作的主体内容写在黑板中央或以图案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中间(主体内容要清晰),然后根据这一内容进行提问,在学生的配合下,教师完成分支或者分支图(分支要详略得当)。绘制时,要使用美丽的曲线连接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再连接二级分支、三级分支等。分支内容可以使用关键词、符号、颜色和图画等,而且要尽可能地使用多种颜色描绘,可也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或者名词作图,方便记忆和使用。

思维导图在儿童画教学中的作用

在儿童画的创作中,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在大学时代,一位设计老师曾用思维导图和我们做了个游戏,“通过一个词或一个字展开联想,把你所想到的词或字以其为中心展开书写,以此类推,把你所想到的内容都写在黑板上,最好是在头脑中最先踊跃出的词或字”。后来我们发现根本写不完。现在想来,才深切体会到当时设计老师的良苦用心,思维导图对于做设计的人来说确实管用。于是,笔者将其引入课堂,经过教学实践,效果显著。一天,笔者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任务“通过一个字创作一件作品”。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鱼”字,让学生通过这个字展开联想,把所有与鱼有关系的词或字都写出来。学生起初认为这个作品很简单,许多孩子不假思索地在图画本上画了一条鱼。可想而知,这样的作品并没有新意。于是我应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当孩子们看到黑板上这么多通过鱼联想出来的词语和字,一时间好像都从睡梦中醒悟了,争相举手发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的说:“我想画一个小男孩抱着一条鱼,站在瓶子里……”有的说:“我想描绘一条大鱼,放在一个大盘子上,然后在鱼的肚子里画水藻、乌龟……”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与喜悦。

思维导图引入儿童画教学中,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想象的空间变大了。许多孩子都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法结合思维导图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和小组探究的方式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孩子们正逐步朝着多元化的艺术趋势发展。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学习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完成对客体的认识。在儿童画的创作中,学生缺少的就是促使他实践操作的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象力”。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其想象力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并且使他们的想象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那么,思维导图在儿童阶段的作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有助于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有利于其大脑完整地发育。第二,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不仅是一个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思维习惯。

使用思维导图需注意的问题

1. 学生应该择优选材、组织画面,不可面面俱到

学生在画完思维导图后,应该学会从中汲取精华,挑选对画面有用的素材组织画面,不能把思维导图下所列素材一一画出。如,前面谈到的“鱼”的思维导图,学生应该学会主动挑选自己画面所要表达的事物。当然,每位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教师不必担心作品雷同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同一主题、作品类似、缺乏新意”的现象。

2. 教师应适时指导、构建思维导图,以学定教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对思维导图的构建,则应该处理好“预设”与“实际”的关系,因材施教。一般情况下,教师都喜欢课前预设一套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与教师的思维导图有所不同。这时,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该适时引导,在学生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的学习导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3. 师生应该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思维导图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在儿童画的创作中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应用思维导图完成作品创作后,教师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想一想是否还有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辅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创作,如何才能设计出更优质的思维导图。作为学生应该思考,如果换一种思路应用同一个素材,能不能创作出更富有新意的作品来,如何避免两幅作品的类似等。

3.大脑思维导图好处有哪些 篇三

大脑思维导图的好处(一)

思维导图,又称为脑图(Mind Map)或概念图(Concept Map),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思维导图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它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帮助你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让你的大脑最佳表现。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我们使用大脑的左右两个部分,因为我们在创作思维导图的时候,不但需要摘取语句中的关键知识点,而且还使用颜色、形状、图案和想象力,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

大脑思维导图的好处(二)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进理解和记忆能力

1.关键词促使我们积极进行思考: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

2.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你不需要浪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节省了我们的学习时间。

3.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会引导您思考:关键词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4.完整的关键词结构图,可以为知识的融汇贯通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

5.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

6.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恰恰是发散思维的具体化、形象化。

大脑思维导图的好处(三)

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方面的价值

1.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更快更有效地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和信息整理的内容。通过在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的加以深化。

2.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会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

3.教学过程采取互动式,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间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学习计划,从而做出合理的安排。

4.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关注整体,关怀个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的作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可以对于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做到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关怀个体,关怀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成长。

5.建立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班级组织,建立团结合作的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成长、进步与发展。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交流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能培养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有利于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的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4.用思维导图作报告的好处 篇四

一、巧用思维导图, 提高学生的笔记能力

过去, 学生记录笔记的方式一般为直线性的, 即标注好1、2、3然后依次地写出来, 这样的方式虽然条理清楚, 但是经常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其结果会使学生厌倦课堂笔记, 记录的内容也不全面, 这样会导致学生在课后复习时, 感到压力很大。同时这种直线性的笔记方式与我们大脑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 所以效率也不会很高。

其实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性的, 它由一个中心点呈网状结构向四周发散, 而思维导图恰好也是这样的结构。通过思维导图做笔记, 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关键字, 注意教师讲课的细节, 减少学生上课走神的情况。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时, 学生可以任意地书写, 例如字体、图形等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 没有强制的要求,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缩短了学生记笔记的时间, 学生很少出现一节课只做笔记不听教师讲课的情况。可见, 思维导图有效地改善了直线性笔记的缺点, 更关键的是对课堂上每个细节的有效处理, 例如教师在讲《物质三态温度的测量》时, 对于物质的三态, 即气体、液体、固体, 学生可以很好地抓住关键字,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表达出来, 节省很多做笔记的时间。

二、巧用思维导图, 增强小组的讨论能力

现在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教育方法, 教师们也是眼花缭乱, 不知如何选择, 但是经过长期的实践, 各种方法的利弊逐渐显露出来。小组讨论法是各种方法中比较切合实际, 也是效率较高的, 因此教师也非常注意提高学生们的交流、讨论能力, 以便提高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的效率。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 这就需要他们利用思维导图表述自己已知的材料或者想法, 然后在小组讨论时将各自的思维导图进行合并。在合并各自的思维导图时, 学生要进行讨论和研究, 哪一个观点、想法要保留, 或者要加入一些新的想法和概念等等, 最后大家一起完成一个新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完成一件事情,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而且这个新的思维导图是在所有人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大家共同的心血, 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缓解了教师的压力,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效, 例如在学习《力》时, 学生会对各种不同的力进行分析, 看各力之间的联系, 这样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种力之间的关系时, 通过每个人的思维导图进行讨论, 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和交流, 提高教学实效。

三、巧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

考前复习是学生考试之前必做的一件事情。学生通过考前复习, 可以很好地把握教学重点、理解教学难点, 这样对考试的把握就会更好。

在复习过程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节约时间, 最好的选择就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学生可以针对之前的笔记, 进行系统复习、综合归纳, 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理清楚, 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就方便简单得多;另外, 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 可以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帮助学生掌握考试的重点, 突破难点, 提高复习效率。比如, 在复习《力与运动》时, 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整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理解, 把握教师教学的重点和关键词语, 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实效。

上一篇:医疗服务税收政策下一篇:儿子结婚典礼上的答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