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四不伤害”的理解

2024-07-18

浅谈对“四不伤害”的理解(共15篇)

1.浅谈对“四不伤害”的理解 篇一

企业安全生产:从三不伤害到四不伤害的感想

企业安全文化,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企业安全生产理念或价值体系,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原则。安全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强有力的支撑。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众多的规章制度,健全的安全网络,仍然无法杜绝事故的发生。因为仅仅靠监督与被监督的传统管理模式,难以保障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面对新的形势,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员工,让员工从内心认同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才能实现根本的安全。

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经验的结晶,其中包括制定健全各类生产安全规程与规章制度,建立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了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措施,完善全面的安全培训。安全文化的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的维护。

我们都知道,思想决定着意识,意识决定着行为,行为决定着安全生产的结果。也就是人的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人,关键是做好人的思想,建立安全意识。因为再好的设备也需要人去操作、去使用,再好的制度需要人落实、去遵守,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也需要人去创造。也就是人的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因此说,人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种类事故存在88102”规律,即100起事故有88起纯属人为,10起为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综合造成的,只有2起是难以预防的。

美国调查7500起工伤事故,由于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占88%。日本统计8天以上的事故,有96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多是由于三违”行为所导致。

我国事故统计表明,80%以上事故是由于职工不安全行为所致。

从公司数年来年来发生的事故来看,不是因为装备不好、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而是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大量的违章操作所导致的。因此说,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就抓住了安全生产主要矛盾,抓住了安全生产的根本。

一些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所传承的优良的安全文化,例如美国杜邦公司,是以生产危险化学品——黑火药起家的,这个生产黑火药的企业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它是世界上安全生产状况最好的企业之一。

杜邦公司:把安全作为一项商业价值,把安全作为衡量业务成功与否的标准,把安全视作先进的企业文化;该公司的安全目标是:零事故;该公司的安全理念是: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杜邦公司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安全不仅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企业全体员工,从最高决策者到第一线的生产人员,都必须积极参与;安全不只是花钱,而是一项能给企业带来丰厚回报的战略投资。

杜邦公司成立于1802年,起初事故时有发生。他们之所以没有彻底破产,是因为那时正处于规模建设中的美国,需要大量高质量的黑火药,而杜邦公司的产品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但从事故中,杜邦公司决策者们却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他们在重视产品质量的同时,开始注重员工的安全,该公司1811年建立了一套安全章程,章程中提到两个原则:其一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负责:其二,是高级管理层亲自操作之前,任何员工不允许进入一个新的或重建的工厂。这两个原则的提出者就是杜邦本人。

1912年公司就开始了安全数据的统计工作,到了19世纪40年代,该公司提出了”所有事故都可以防止”的理念。19世纪50年代,他们还推出了工作之外安全预防方案和安全数据统计。在社邦公司,只要有一名员工因为事故不能上班都要报到高级管理层。

杜邦公司把安全作为一项商业价值。认为,当安全成为战略性商业价值的一部分时,就成为企业取得优秀经营业绩的催化剂。杜邦把安全作为衡量业务成功与否的标准,视为先进的企业文化。

防止员工在工作中甚至在工作时间之外受到伤害,避免伤亡的结果使公司的资源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利用,员工的更替率有所下降,企业的运营更加顺畅,企业的收益也就会有所增长。所以,良好的安全管理意味着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商业表现。也就是杜邦公司将安全视为企业市场竞争的一个筹码,视为赚取利润的一个方法,视为企业生存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流的安全业绩能促进商务发展,保护品牌在公众中的形象。

杜邦公司把安全的成本算得精又细。他们把事故比喻成一座冰山,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是事故的直接支出(直接经济损失),冰山水下部分,是事故的潜在损失,是事故的附加支出,而冰山下面的部分是上面的5倍到10倍,也就是说,潜在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人们所能见到的直接支出。在杜邦人的概念中,安全事故不仅可以影响到员工、影响到股东、影响到客户、还要影响到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所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就能降低成本。杜邦公司有60%以上的工厂实现了”零”伤害,因此杜邦公司也减少了数百万美元的支出。

杜邦公司在安全管理上”以人为本”进行管理。杜邦公司认为,多数人员的意外受伤及事故都是由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在杜邦的安全管理要素中有:职责、目标、标准、培训、检查、鼓励、事故调查等,惟独没有”罚款”。杜邦公司介绍,安全生产是管理层的承诺,安全是最高总裁责任。有安全专职人员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有人说安全由安全部门的人员负责,那么将被视为不安全因素。在这些要素中,杜邦公司重鼓励,轻检查,他们需要的是安全成为员工的行动准则。对于惩罚,杜邦公司的做法是,如果有人出现事故,无论大小,无论是不是在工作时间内,这个公司全体员工的年终奖将被取消。因此,重视安全不仅被看成是人的事,而是被看成集体团队的事。

杜邦十大安全理念

1.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

2.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

3.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

4.安全是被雇佣的条件;

5.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

6.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7.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消除;

8.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内安全同样重要;

9.良好的安全就是一门好的生意;

10.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

由于杜邦公司把安全视为一项商业价值,作为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把安全视为先进的企业文化,所以公司下属的绝大部分工厂的”零”事故才变为现实。因此,杜邦人敢说”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

然而,在我国持”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安全理念的企业,恐怕很难找出,多数还认为”事故是难免的”。由于安全理念不同,所采取的措施自然不一样。

所以,我们应该借鉴杜邦公司”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安全理念,来调整我们的思维模式,最根本的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要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要让企业的每个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安全中来,尤其是要注重培育团队精神,让员工们不仅能管自己,员工们还能相互提醒,相互关心,在相互帮助中产生了集体荣誉感。

再举一个陶氏化学作例子。

作为从事化学工业逾百年历史的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一贯坚持经济效益、安全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素有重视安全和环境保护的优良传统,坚持把维护人员安全及环境安全作为每项决定的重要部分,并且制定了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陶氏化学是全球第1个提出环境保护、健康和安全(EH&S)10年规划的公司,早在1995年就对外宣布了这个10年规划,并承诺每年向公众公布进展,这些目标包括:工伤和疾病事故率减少90%、初级泄漏事故减少90%、工艺安全事故减少90%、货物运输事故减少90%、车辆安全事故率减少50%、废物排放减少50%、污水排放减少50%。经过不断的改进、创新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这些目标在十年后的2005年已基本实现,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陶氏化学全球企业20万工伤亡率平均为0.25,陶氏化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化工公司之一的秘诀,这不仅仅是他们的承诺与规章制度,更是对待每一个细节的重视,是全体员工对规章制度不打折扣的认真执行。

你可以发现在工厂里每一个楼梯处都有这样一个牌子:陶氏化学楼梯行走安全规则,牌子上面分列中英文两排文字,字体很大,非常醒目,时刻提醒上下楼梯的人注意安全。细看陶氏化学楼梯行走安全规则:安全第一;不要奔跑;使用扶手;一步个台阶;地面潮湿时多加小心,以防滑倒;小心台阶上损坏的边缘;开灯照明;勿携带阻碍视线的物件;搬移重物和大物件时请求帮助。可以说每一条规则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描述,初看起来也许会觉得是小题大做,或者是一种宣传的需要。有人特意在楼梯旁停留观察了几分钟,结果发现无论是总经理,还是普通员工.都是非常自然地按照这些规则上下楼梯。对于同来的一些参观者,陶氏的员工都会主动地提醒你上下楼梯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进入陶氏化学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生产基地,都会由安全员对来访人员进行逐个登记,并发给每个人来访证。这个证是一定要佩戴在身的,否则基地里任何一位员工见到没有佩戴证件的人都会过来询问,以确认来人是否已经经过厂方安全员的检核。来访证的另一个用途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对在厂区的人员进行精确的统计,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有人的安全。

这应该是对”细节决定成败”的一个成功诠释。

陶氏化学EH& S十大金律。

1.我对自己及同事的安全负责,安全始终处于首要位置并贯穿我们的所有行为;

2.我坚信所有事故可以避免。我在此郑重承诺并做出最大努力以达到零事故目标;

3.我积极与同事协作以防止任何不安全之环境及行为;我保证自己及同事的工作环境之安全;

4.我关注安全条例、程序及法规,并在需要时帮助完善;

5.我参加为提高自身安全知识和表现而举办的安全活动;

6.我就所有事故及环境问题进行汇报并参与相关讨论;

7.我是EH&S活动的共同参与者;

8.我时刻注意自己的活动,确保了解危害性并采用安全的方式来进行;

9.我对新员工及合同工进行安全指导,帮助他们以安全的方式进行活动;

10.我每年对这些条律进行重新评估;这是我目标的一个整体部分。

陶氏化学总结提炼出EH&S十大金律。它随时在提醒陶氏化学每一个员工注重自己的安全行为规范和承诺。

再看看我们自己,大家每天诵读安全誓词,其中有“三不伤害”,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三不伤害”的安全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核心,也是安全生产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做到”三不伤害”仅仅是一个合格工人的最低要求。随着对安全管理的进一步精细化,已经有必要将”三不伤害”升级至”四不伤害”,即在原来”三不伤害”的基础上增加了”不让他人受到伤害”!其内涵是:任何组织中的成员都是团队一分子,要担负起关心爱护他人的责任和义务,安全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还是团队的事,不仅自己要注意安全,还要保护团队其他成员不受伤害。这是每个成员对其他成员的承诺。”三不伤害”要求管理好”自我”,从而做好安全。”第四不伤害”则不然,它要求管理好”自我”,更要管理好”他人”。工作就意味着安全责任。无论是谁,一旦发生事故必然牵涉到自己、他人和集体。遭受损害的既可能是自己、他人生命,又可能是集体财产和企业经济效益。

“四不伤害”更加体现了”人本”管理,更加体现了”情感”观念,把安全管理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

如果每个人在任何地方发现任何事故隐患的时候能主动告知或提示给他人,如果每个员工能及时主动提示他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如果每个员工能主动提出安全建议,并与他人相互交流或向他人传递有用信息,如果每个员工能把安全作为集体荣誉,主动为团队传授安全知识,主动与其他人分享经验,如果每个员工能在工作中也关注他人身体、精神状态等异常变化,一旦发生事故在保护自己的同时,都能主动帮助身边的人摆脱困境,每个人就非常可能实现”自我”安全管理。如果真正做到这样,什么事故都可以避免。

员工走上工作岗位,个人安危就牵涉集体利益和荣誉,个人安全意识就成为集体安全意识,个人行为安全就变成集体行为安全。倡导提高个人安全素质同时,必须倡导提高团队安全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和谐的人文安全环境建设,才能真正形成新型的安全文化,达到”三不伤害”和”第四不伤害”完美统一。

要做到”四不伤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要强化自我保安意识。在工作中,针对自己的安全,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自己必须清清楚楚。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危险辨识和事故的防御能力,确保自己的安全。

其次,要强化联保意识。在工作中,要看一看能不能危及他人的安全,要多留意和观察周边的安全情况,关键时刻要多提醒身边的同事,一个提醒,就可能防止一次事故,就可能挽救一个生命。

再次,要注意周围同志的行为,他们的行为对自己的安全能不能构成威胁,发现”三违”及时制止,绝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盲从。否则,一个违章就有可能酿成大祸,一旦大祸临头,自己也难逃厄运。最后,要有关心爱护他人安全的意识。把保护他人的安全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要形成”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好风气,增强班组的凝聚力,提高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

如果在平时生产中,把”四不伤害”切实落到实处,自保、互保、联保多管齐下,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帮助,多一点爱,我们的团队精神就会更强,我们工友之间就会更和谐,我们的安全工作就会更好。

2.浅谈对备课的理解 篇二

一、备教材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學的一个载体。一节课的教法设计也是由它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教师拿到教材后要先对本册教材的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吃透教材,感悟文本,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进行平等对话。教师只有读透教材,才能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才能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有效地实施好、创造性地开展好课堂教学。

二、备教法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关键在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备教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备教法应当包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堂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板书的设计,作业题的筛选,教具的使用等。总之,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

三、备学生

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工作效果对于备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要力争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设计的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使整节课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中顺利进行。

四、备时间

有许多老师都认为,又不是上公开课,没有必要要把时间把握得那样准确。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的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需要机智处理。时间这一个环节是可以伸缩的,以最后剩余的时间长短而定:时间充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或者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对原先的设计做一些临时的调整。

3.四不伤害保证书 篇三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创建零事故现场,打造零事故环境,我在此庄严承诺,生产工作中切实遵守“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四不伤害原则。

一、我不伤害自己

范例:就是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能由于自己的疏忽、失误而使自己受到伤害。它取决于自己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对工作任务的熟悉程度、岗位技能、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精神状态、作业行为等多方面因素。要做到不伤害自己,我要做到以下方面:

XXXXXXXXXXXXXXXXX(结合自己本岗位的实际情况填写)

二、我不伤害他人

范例:保护同事是我应尽的义务。我不伤害他人,就是我的行为或要求,不能给他人造成伤害。在多人作业同时,由于自己不遵守操作规程,对作业现场周围观察不够以及自己操作失误等原因,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现场周围的人员造成伤害。要做到不伤害他人,我要做到以下方面:

XXXXXXXXXXXXXXXXX(结合自己本岗位的实际情况填写)

三、我不被他人伤害

范例: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变化的环境蕴含多种可能失控的风险,我不被他人伤害,即每个人都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工作中要避免他人的错误操作或其它隐患对自己造成伤害。要想做到不被他人伤害,我要做到以下方面:

XXXXXXXXXXXXXXXXX(结合自己本岗位的实际情况填写)

四、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范例:任何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是团队中的一分子,要担负起关心爱护他人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自己要注意安全,还要提醒和保护团队的其他人员不受伤害,这是每个成员对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承诺。要做到我保护他人不受伤害,我要做到以下方面:

4.四不伤害保证书 篇四

①自己遵章守规,正确操作,是我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保证;

②多人作业时要相互配合,要顾及他人的安全;

③工作后不要留下隐患;检修完机器时,未将拆除或移开的盖板、防护罩等设施恢复正常,就可能使他人受到伤害;

④高处作业时,工具或材料等物品放置不稳妥,一旦坠落就可能砸伤到他人;动火作业完毕后现场未清理,残留火种可能引发火情;

⑤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未经允许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如果其他人误触开关,就可能造成伤害等;

⑥拆装电气设备时,如果线路接头没有按规定包扎好,他人就有可能触电;

5.电力四不伤害保证书 篇五

任何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是团队中的.一分子,要担负起关心爱护他人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自己要注意安全,还要保护团队的其他人员不受伤害,这是每个成员对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承诺。

我要保护他人不受伤害: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发现任何事故隐患都要主动告知或提示给他人。 提示他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提出安全建议,互相交流,向他人传递有用的信息。 视安全为集体荣誉,为团队贡献安全知识,与其他人分享经验。 关注他人身体、精神状态等异常变化。一旦发生事故,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要主动帮助身边的人摆脱困境。特别提示:也许你的一个提示就能挽救一个生命。能及时纠正你违章作业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6.浅谈对杜威“经验”概念的理解 篇六

[关键词]杜威 经验 过程

经验在杜威的视野中有着丰富而系统的内涵,他使教育领域的“经验”概念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深化。以往的“经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二是指体验。并且习惯把经验划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个人通过亲自活动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知识成果。从概念和分类可以看出以往更多的是从结果和静态的角度看待“经验”,更多是指从实践或体验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或某种成果。而杜威对“经验”的认识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意义,它既指经验的结果,也指经验的过程;既指经验着的事物,也指经验着的感受;经验既是一种直观体验,也是一种思维和反思。而且杜威更多从动态与过程的角度来解释经验,使经验具有过程的属性。在经验过程中,他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尝试”、“承受”等行动与实践。在此过程中,经验是主体作用于事物、而事物也在作用于主体的互动过程,而且在这个交互过程中,不是主体对于环境的被动“印象”,而是一种主动“契入”事物后的感受性获得。经验是反思的经验、理性的经验,经验包含着理性,引导主体利用以往的经验去经受新的经验,形成“经验的改组和不断改造”。概括说,经验是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过程,是连续互动的过程,是在情境中理性思维的过程。

一、经验是实践与认识统一的过程

1.经验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社会人(主体)有意识地作用于客观世界(客体)的各种形式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实际去“做”,去“行动”。经验同样意味着“行动”,去经历、去做一定的事情。杜威强调“经验首先是做的事情”、“从做中学”。从“做”中学,就是从“行动”中学,从“行动”的经验中学。杜威认为“一切学习来自于经验”,这里的经验就是指动态的实践、行动、做。可见,“杜威的经验概念是融合于行动中的,行动是杜威经验概念的生命力所在。”

2.经验的过程是认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认识过程是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不断升华的过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基础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就难以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没有深刻的理性认识。所以,在认识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储备大量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局限于书本的认识是理性认识,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强调理性认识,就会抹杀感性认识,从而破坏认识的发展规律。这样不可能有深刻的理性认识,不可能使自身获得真正的发展。经验意味着经历,意味着亲身见过、做过、接触过、遭受过等等,经验是主体作用于外部世界,外部世界又反作用于主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经验还是反思的经验,经验中包含着理性,所以经验还提供一定的理性认识。可以说,经验过程是一个科学的认识过程。

3.经验的过程是实践与认识统一的过程,符合人类认知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表明:人类认识的辩证法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知识、理论只有在经验活动中才能获得深刻理解。杜威说:“一盎司经验所以胜过一吨理论,只是因为只有在經验中,任何理论才具有充满活力和可以证实的意义。一种经验,一种非常微薄的经验,能够产生和包含任何分量的理论(或理智的内容),但是,离开经验的理论,甚至不能肯定被理解为理论。”在经验中学习知识,符合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

二、经验是连续互动的过程

1.经验的过程是互动的过程。杜威认为:经验实质为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对对方产生影响,主体对环境施以行动,产生影响,同时环境反作用于主体,对主体产生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即经历着行动,又承受行动后果。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在主动的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在杜威的经典事例中,小孩将手伸进火焰是尝试,是主动的方面,小孩感到疼痛是承受结果,是被动的方面,小孩获得的经验就是将手伸进火焰会痛,这是主动与被动的联结,行动本身与行动结果之间的联结。“从经验中学习就是指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和我们所享有的快乐或痛苦这一结果之间,建立前前后后的联结。”行动即意味着一次寻找世界真相的实验,而承受的结果就变成教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结。

2.经验的过程是连续的过程。“有了生长的积累,经验才具有了生命力。”我们碰到很多使人感到快乐或痛苦的事情,但是因为这些事情并没有和自己过去的或将来的活动联系起来,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这些事情只是偶然的事情。因为这种所谓的“经验”没有前没有后,既无回顾,又无展望,缺乏连续性,因此它是没有意义的,严格地说,这些经验不能称之为“经验”。经验要具有连续性,“估量一个经验的价值的标准在于能否认识经验所引起的种种关系或连续性”。“在某种意义上,每种经验都应该提供某些东西,使人做好准备去获得未来的更深刻更广泛的经验。”这正是经验的生长、经验的连续性的涵义。

3.经验的过程是连续互动的过程。经验的连续性还意味着,每种经验既从过去经验中采纳了某些东西,又以某种方式改变未来经验的性质。由此,“经验”一词不仅表示一次互动作用后主体所达到的经验水平,更侧重于由一种经验水平经互动作用上升为更高经验水平的互动过程,形成“经验的不断改组与改造”。

三、经验是在情境中理性思维的过程

1.经验的过程是理性思维的过程。杜威的经验反对理性与经验的对立,他提到的经验并不是毫无理性的经验,而认为经验是思维着的经验,经验中包含着理性,没有无思维的、无理性的经验,“没有某种思维的因素便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所谓思维与反思,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经验的形成要求尝试和所经受的结果之间进行“联结”,而这种“联结”正是通过“思维”或者“反思”完成的,通过“思维”找出某一行动和某一结果彼此关联的事实,思考它们是怎样联结的。而经验的价值高低取决于这种经验是否是“反省的经验”,即是否是“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我们所做的事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特定的联结,使两者连接起来。”任何思维过程的出发点都是正在经历中的事情,思维是深化下去的经验,经验的意义便是思维。

2.经验的过程是处于特定情境中的过程。杜威认为:经验为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里的“环境”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周围存在的客观条件与事物,而是指特定的“情境”。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中客观的世界之中,这些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构成了环境,但不构成情境。环境与情境是两个不同但有联系的概念。环境对于个体来说,是纯客观的,不同个体可以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中,而情境则是主客观之间的统一,每一个体总是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一般意义上的环境只有经过情境才对个体起作用,只有当客观条件从属于具有某种经验的个人内心情境时,这时的环境才称得上情境。只有情境才能跟人之间形成互动,因而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经验。所以我们的经验过程处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与发展。

3.经验的过程是在情境中理性思维的过程。杜威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儿童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也就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个促使儿童思考的问题;第三,调动已有的经验,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儿童产生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第五,儿童把思维的结果运用于实践,检验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从中可以看到,反思的经验或思维的经验以情境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观察与试验,最后在相应的情境中对结果与方法进行检验。

终上所述,“经验”的过程是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过程,是连续互动的实现“不断改组与改造”,不断提升的过程,是在具体情境中理性思维的过程。当然,杜威教育理论中的“经验”概念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经验”在杜威看来指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概念。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马开剑.杜威“经验”概念的动态特征及其课程意义[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7.浅谈对《弟子规》的理解 篇七

—开展《依托〈弟子规〉践行礼仪教育的实验研究》收获

教育青少年的良书《弟子规》,规范员工行为的良书《弟子规》,熏陶人性情的良书《弟子规》……可以说《弟子规》是我读过的最具教育人作用的一本好书,它分别从孝、德、谨、信、爱、仁、学等各方面指引我们应该如何去躬行,每日一遍定当收获无穷,夸张点说:未闻弟子规者枉称读书人也。闽侯县竹岐中学从2014年开展《依托〈弟子规〉践行礼仪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研究,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对《弟子规》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我想浅谈一下我对在学校中践行《弟子规》的感悟。学习任何东西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弟子规》这本书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但能真正懂得它并去躬行它的又有几人呢,弟子规虽好,但如果你的学习过程不能懂得坚持,那此书又于你何用呢,所以总的来说学习弟子规需要的是坚持。坚持去学习确实很重要,不过你的学习又是怎样的学习呢,仅是指诵读弟子规,解析弟子规吗?要记住学习的目的是致用,不懂运用只会纸上谈兵又有何作为呢!学到的东西时刻要懂得躬行。知识、技能能迅速的学会并运用,但学习弟子规是为了影响一个人的性情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一个人的性情是需要耳濡目染,逐渐熏陶的过程的。归纳起来:学习弟子规需要坚持不懈、学以致用的品质。这就是我学习《弟子规》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下面就具体来分析一下我对弟子规的看法和我自己在学习弟子规躬行方面的做法。《弟子规》一文中论述的基本内容是融合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本文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生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这本书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篇、信篇、泛爱众、亲 仁和余力学文这几部分。

孝:所谓百行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孝都做不到那他能干什么呢!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要求,但试问一下自己:你做到了吗?很多人当父母喊他时,他的表现不是缓而是直接当没听到,父母叫他做事,他也不是拖延而是直接拒绝或随口答应没下文。这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我确实看过不少例子包括我自己也曾经试过。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就是用如此的方式报答吗?当我们远离家乡读书或工作时,父母可能就依靠在窗

扉旁苦盼我们的消息,问一下自己:你多久没打电话回家啦。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后,我每方面都已经尽力去做了,我的电脑屏幕上就写着常打电话回家问问,每个星期至少一次与父母交谈并且不会主动先挂机。回到家里我会认真的聆听母亲的唠叨、父亲的教诲……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如果兄弟姐妹都不能和睦相处的,那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待人的方式,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有什么事情比一家人和和睦睦更重要呢?但现实中却不乏少数的人兄弟姐妹间反目成仇。我邻居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两兄弟总因一点争执而大吵一场,分家后争执仍不减。弟子规教导了我处理家庭间和睦的重要性,我弟快中考了,我觉得我比他更紧张似的,一有时间我就会打电话询问他的学习情况,并总在唠叨告诉他应该如何为人处世,因为弟子规教导我们要有爱自己的弟妹。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在长辈面前,我懂得了要谦虚有礼,懂得该如何称呼长辈,懂得了与长辈相处时的一些具体的礼节,公车、地铁的座位上不会出现我的身影……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以前我总贪恋睡懒觉,学习弟子规后,我感慨万分,每天我很早就起床读一遍弟子规后再朗读英语,收获不少。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很多同学都跟我说过他很讨厌某某拿了他的东西又不说,如果那个某某读过了弟子规或许他就不会有这样的行为了。弟子规教导我借人物要及时还,因此我很少拖欠别人的东西,所以当我有需要时他们都愿意再次借给我。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与人交往在乎一个信字,言而无信者谁愿意靠近呢?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我很在乎信字,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不会轻易答应他人,当我答应后,我就会尽我所能去做到。当与他人交谈时,该出口时就出口,立身处世要谨言慎行,说话内容要实事求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时刻要对自己反躬自省。所以我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好几个榜样,效仿他们身上的优点,以他们的优点来时刻鞭策自己。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同是生存在我们这个可爱的地球上的本应就该相亲相爱,有句话很贴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我在努力的将我的狭爱进化为泛爱。有才能的人声望自然高,这告诫我们做

人要低调,炫耀是无法炫耀出声望来的,接触弟子规后我懂得了以前我做错了好多好多……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以前就知道明君要亲贤臣远小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如此,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我们的德行也会进步。所谓物以类聚嘛,因此学习中、生活中我都会亲近有仁德的人并虚心向他学习。

不力行 但学问 长浮华 成何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大学里,读书仍然还是最主要的,不过读书厉害的也有正品次品之分,这在乎你是否已经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呢。学习重要,不过做人更重要,不过可以在学习中学会做人,例如学习弟子规这样的良书。学习的时候专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一般都会到图书馆进行学习,因为一个良好的环境会影响一个人学习的心情,学习最好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这是弟子规里教导我们的。

8.浅谈对企业精神的理解 篇八

对于一个刚到公司一个星期的新员工来说,要谈到对企业精神有多么深刻的理解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我很用心用力地去体会但仍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深谙其中的意味深长。于是我只好凭着对自我的认知结合自身能为这个公司创造多大的价值去试着理解什么是“战胜自我.”

在战胜自我之前,我想最重要的是学会认识自我,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自己,自己都不知道你来这个公司想要的东西、以及明确自己如何去获得和争取达到自己的目标物。那么我想谈所谓的战胜自我都是虚无的。我的自我分析 性格:不算超级开朗但至少也算是外向型。

心态:积极乐观,即使遇到挫折要会积极地看待和着手解决。优点:亲和力较佳、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较为专注;

缺点:办事效率欠佳、有时会优柔寡断;

目标:做自己擅长并喜欢的培训工作,并不择努力去让自己胜任这个岗位。一一梳理下来才发现刚到公司的一周虽然较为清闲,但心中若有自我的目标,那么每时每刻对你来说都是充实和值得珍惜。至少我可以用这段时间去做提前的准备和提升自我。

认知自我的重要性在于学会喜欢你正在做的事,因为你会很清楚此时此刻你做的事情对你的成长性是不同的。如果是你喜欢的事情你会干得非常漂亮会有成就感,如果不是你那么喜欢的事情却可以磨练你的心志、学会新的技能并使你成熟和成长地更快。

而对创业初期的公司,我所理解战胜自我的意义在于,第一:每个人都是独当一面的能撑起公司的一小片天。但这份独当一面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单一的基本岗位,而是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这就需要每个人有勇气战胜自我,敢于挑战自己现有优势,向自己未知的领域积极探索和发现。

第二:每一份工作都有重复,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必定会让人感到厌倦。如何在一成不变的工作中去重燃新的激情、新的工作状态,从而赋予工作新的意义。这也需要勇气,需要战胜过去的自我,抛弃固有的思维,去升华,去改进、去创新。

金融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的创新行业,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行业也对每个从业者有不断创新,不断打破陈旧、不断结合新的技术、不断思考前行道路的潜在硬性要求,这也从大环境上去促成个体时刻保持敏锐的触角顺应行业的变化而变化。从微观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战胜自我的体现。

9.浅谈对惯性与惯性定律的理解 篇九

关键词:惯性惯性定律理解

惯性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惯性的定义是“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课程标准》对惯性的教学目标描述为“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苏科版8下《物理教师教学用书》将其教学目标描述为“通过观察和归纳建立惯性的概念,并能用于解释与惯性有关的现象”。为了理解惯性及正确应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在教学中主要以下几方面。

一、设计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建立惯性的概念,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钻研精神。如用学生手中的钢笔帽做实验,将钢笔帽压住课桌边的纸条,突然抽动纸条,而钢笔帽却未移动。再比如,将小车放在平板的左边,把木板立在小车上,使小车向右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木块向前方倒下。

二、学习惯性,应从两个方面理解。

1.必须明确自然界的任何物体,无论是大到星球还是小到分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无论物体何时何地或处于何种运动状态,其惯性始终存在,既不会消失,也不会时有时无,因此,惯性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有的同学在解释问题时,常常在“惯性”一词的前面加上“产生”“受到”“出现”等词语,却是错误的,这些说法反映了同学们对物体惯性的固有属性认识不清,理解不深。

三、理解惯性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区别

1.区别惯性和惯性定律

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也就是说,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若物体原来是静止的就是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是运动的就以没有受到力作用的那一时刻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反之,如果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则不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不变,因此,惯性定律是理想状态下的运动规律,大量的事实可以推正这一定律是正确的。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它由物体自身决定,与外界条件无关,即无论物体是否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形状等均无关系,惯性总是存在。

惯性定律是研究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是运动定律,由受不受力决定,与自身性质无关,因此,在分析或解释物体现象时,绝不能把它们混同起来。

2.区别惯性与力

惯性与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别的物体是否存在无关,与外界条件无关,是由它本身的质量的大小决定的,其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就越大。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有在两个物体发生作用时才能产生,一个物体不能对自己产生力的作用,它是由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的大小来决定的,跟相互作用的另一个物体有关。惯性要维持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没有方向、作用点,而力是由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构成的。

3.区别惯性与运动状态的关系

我们在学习惯性时,常常以车辆突然开动或刹车等运动状态改变过程中揭示其存在的。因此同学们误认为:物体只有在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这是一种误解,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存在惯性,这与物体表现或不表现出惯性是两码事,无论运动如何,物体的惯性始终存在。

还有的同学认为:“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惯性是物体自身的性质,那么惯性的大小由物体本身的质量决定,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或者说,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来量度,那么同一物体的速度大时,为什么运动状态比慢时难以改变呢?这个问题相对而言比较复杂,不能单纯用惯性现象来解释。

四、解释惯性现象的问题分四步走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在解答有关惯性现象的说理题时,常常只会笼统的回答:“这是由于物体惯性的原因造成的”。表达很不准确,似是而非。为了提高分析能力,回答问题时触及问题的实质,并培养表达能力,可按如下程序进行,

变化不变化的原因

原来的状态后来的状态

分四步进行分析,(1)确定研究对象,(2)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何种运动状态,(3)分析研究对象的状态是否变化的原因,即受力情況,(4)研究对改变运动状态的情况。

例如,苏科版物理课本八年级下册82页习题第2题,人们常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使灰尘落下,这是什么道理?

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分析,(1)研究对象是“被子和灰尘”,(2)拍打刚晒过的被子前,被子和灰尘处于静止状态,(3)拍打刚晒过的被子,被子由于受到力的作用由静止变为运动,灰尘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所以灰尘从被子上落下。

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苏科版《物理教师教学用书》(8下)

10.浅谈对亲属权的理解 篇十

王卉

(一)上诉人(原审被告)沈阳市某区大格镇村民委员会;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卢素荣,女。卢素荣父母双亡,只有一个聋哑的弟弟叫卢尔利。原姐弟俩住在沈阳市某区大格镇村。后来姐姐卢素荣出嫁到邻村。弟弟的生活除了姐姐,村委会也负责照顾。卢尔利因为智力的原因和聋哑问题,早就辍学。后来跟他人学了不良习气,因为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在辽宁省高山子监狱服刑。在其服刑期间,于2004年1月23日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2004年1月30日,高山子监狱派工作人员到卢尔利居住地大格镇村查找卢尔利生前亲属,大格镇村民委员会当天的值班人员在明知卢尔利有一个姐姐的情况下,出具了“卢尔利本人父母双亡,无亲人”的虚假证明材料,该监狱据此证明材料将卢尔利尸体火化。2004年3月17日,卢素荣到监狱探望卢尔利时得知卢尔利已死亡。卢素荣认为大格镇村民委员会的行为已侵害其合法权益,要求赔偿精神损失2万元。原审法院认为村委会故意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行为,已侵害了卢素荣的合法权益,致使其对其弟弟卢尔利的死因产生合理的怀疑。由于卢尔利的尸体已火化,失去要求狱方重新检验的机会,对卢素荣来说是遗憾,同时也造成了较大精神伤害,以精神损害赔偿纠纷为案由,判决大格镇村民委员会赔偿卢素荣12000元。

(二)本案原审法院认定案由为精神损害赔偿纠纷。何为精神损害?精神损害是指加害人的侵权行为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首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当中没有精神损害赔偿纠纷案由。如果给他人造成精神痛苦,所涉及的赔偿都确定为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

害赔偿就会如同一个大筐,但凡侵权,造成精神痛苦就定为精神损害赔偿纠纷,就不需要确定其他案由;而且只定精神损害赔偿纠纷,也不能准确表达出该案的特点。其次,精神损害不是一种权利类型,它反映一种民事权利受侵害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它是依附在某种权利之上的,是某种权利受侵犯后所造成的后果,包括给权利人造成精神利益的损害和精神痛苦的损害。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前提是民事侵权案件涉及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双方纠纷争议的是是否侵害某某权利,案由应当定侵犯某某权利,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不能认为案由就是精神损害赔偿纠纷。

那么本案卢素荣在起诉时称因为村委会出具的说明,使卢素荣没有在弟弟死亡前见到弟弟最后一面,成为终生遗憾,而且使卢素荣心里总是有一些疑团,怀疑监狱在弟弟死亡的事情上做了手脚,造成极大伤害,至今精神恍惚,夜不能寐,恶梦不断,也剥夺了卢素荣的知情权。村委会则认为卢尔利在监狱服刑期间死亡与否的知情权,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范的受案范围。一审法院判决精神损害费于法无据,应撤销原判,驳回被上诉人的起诉,对卢尔利死亡的知情权,根据监狱法55条规定,监狱负有告知罪犯家属罪犯死亡的告知义务。那么本案是否侵犯知情权?民法对此无明文规定,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中,通过对负有法定的义务的自然人或者法人规定出现某种情形,负有告知义务的方式,来体现知情权。如患者对病情有知情权,医院的医生有告知义务;保险公司对投保人负应履行的告知义务;监狱负有告知罪犯家属罪犯死亡的告知义务等。按照一般人的观念来理解,卢尔利死亡,监狱负有告知义务,村委会得知卢尔利死亡的消息,也应当告知给卢素荣,卢素荣有知情权。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理解,知情权的双方当事人,一般双方有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方负有告知义务,而本案村委会与卢素荣之间没有任何法律关系,村委会知道卢尔利死亡的消息,可以告诉也可以不告诉卢素荣,村委会没有法定义务必须告诉,因此不符合知情权的法律特征。

(三)卢素荣的诉讼请求是损害赔偿的侵权之诉。那么就要看村委会侵犯了卢素荣什么权利?卢素荣与卢尔利是姐弟关系,属民法上规定的亲属关系,首先本案没有侵犯财产权,那么就是人身权,又属于人身权中什么权利呢?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都属于救济精神损害的方式,但是最有力的救济方式是金钱赔偿。精神损害主要以财产作为对损害的救济手段。其基本功能是填补损失。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民法通则仅规定侵害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在审判实践中,以司法解释关于侵权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形式将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以及身份权等纳入到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精神损害救济的权利就比较周全了。

本案卢素荣与卢尔利之间的关系属身份关系,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特定身份而依法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身份权包括亲权、亲属权等。亲权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和财产的管教、保护的权利。亲属权是亲属之间的权利。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亲属。广义的亲属包括血缘、配偶和姻亲,狭义的亲属不包括配偶关系。本案卢素荣与卢尔利有血缘关系,是亲属,双方之间享有亲属权。亲属权的内容在民法中规定,主要有:

1、抚养、扶养权。婚姻法第22条、23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外)祖父母对于(外)孙子女有抚养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义务。扶养与抚养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资助,同时包括精神上的扶助、身体上的照顾。

2、赡养权。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婚姻法22条还规定了有负担能力的(外)孙子女对(外)祖父母也有赡养的义务。

3、代理权。民法通则13、14条规定,有监护权的亲属对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有代理权。民事诉讼法58条规定了近亲

属的诉讼代理权利。

4、申请宣告失踪、死亡、申请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权。这些是民法中规定的主要的民事权利。侵害亲属权的行为主要有:

1、第三人采取不正当手段使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脱离亲属权人的监护。

2、第三人侵害亲属权,使其无法行使亲属权。如杀害、绑架亲属权人,或者使亲属权人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行使亲属权。

是不是亲属权只有此几种呢?我国法律对亲属权的内涵并无专门的统一规定,而是散见于民法和诉讼法中,民法和诉讼法中关于亲属权及侵害亲属权规定只体现上述几种情况,我认为亲属权不应局限于以上的4种主要权利,有一些最基本的亲属权没有被罗列出来,有的亲属权具有人格色彩,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命名权、教育权、惩戒权,死刑犯的亲属是否有会见亲属的权利,司法实际中,只允许被羁押人与近亲属通信,不允许被羁押人与近亲属会见。随着中国对人权的注重,死刑犯会见亲属的权利将是立法的趋势。此外还有许多无法命名的亲属之间的权利,不能被一一罗列出来。这些权利虽然没有明确,但是并不能说其不存在,我们对亲属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民法明确提到的几种亲属权利。

这些基本的亲属权,暂且称为一般亲属权,指亲属之间享有的,概括体现亲属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为全部内容的一般亲属权益,并由此产生规定具体亲属权的基本权利,其功能类似于一般人格权,对具体权利起到补充和完善亲属权不足的作用。前一段时间法官论坛请来的人民大学杨立新教授讲到的某公司的广告电话误登记为某住户的电话,在报刊和电视等媒体上公布,之后某住户家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1点,都有电话询问某公司的产品情况,严重干扰了某住户家的正常生活。某住户告诉某公司,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4千元。因为法律只规定侵犯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等人格权。怎样处理呢?杨立新教授的意见干扰电话实际上侵害了住户的一般人格利益,即人的自由、尊严、安宁等,应按照侵犯一般人格权案由受理。本案的情况与杨立新教授举的例子情况大致相同,在理解的方法上有相同之处,即在卢素荣的

11.浅谈对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理解 篇十一

小学数学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授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内容编排的几点认识:

(1)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接受能力。如数的认识和计算,先认识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运算方面先学会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再逐步扩展、深化几位数的乘除法及分数、小数的计算。

(2)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因此,教材内容应当多一点实践操作和直观形象,注意在实践或直观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教材的编排要注意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提供观察、尝试、操作、猜测、归纳、验证等方面的材料,总结数学活动的过程和经验,同时学会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教材内容的编排做到先行知识的学习能促进后继知识的学习。如认识分数中,三上学生先学会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教材后面相继出现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和单位“1”进行平均分,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浅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理解 篇十二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人才;就业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学内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基本的电路知识,同时还要学会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等等。学好电子信息专业,要有着扎实的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并且该类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电学的。学习该专业会涉及到很多电路知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原理等等课程。此外,电子信息专业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利用工具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电路方面的设计,并且借助计算机进行实验。最后学习该专业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并且工资非常可观。学习该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等。例如,如果毕业后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那么从事的主要是设计和开发各类软、硬件,电子工程师则是和电子、通讯设备相关的设计、开发,或是继续接受再教育,进入教师队伍,进行科研等等。我国的IT行业还比较年轻,属于朝阳产业,人们对此关注比较高,因此很快发展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学习该专业的同学越来越多。大家纷纷报考这一专业有些是基于个人兴趣,而有些则是为了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我完全是对该专业感兴趣,希望将来能够学有所成为社会做贡献。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掌握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校专业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化,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更多的从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作为一名学生,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须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要进行系统地掌握,满足以后工作的基本需要;对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进行掌握,从而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具备捕捉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并且了解该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规矩办事;同时对该专业方面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掌握相应的检查方法和查询方法,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和工作能力。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就业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的日益发展,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届时会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调查发现,目前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很大,本专业的设置能够缓解当前人才匮乏的情况。总的来说,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种类主要有以下四种。

1.电子系统方向(原雷达工程专业)

该专业依靠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和硕士点)和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要是为雷达和通信行业培养同学们设计电子的能力,同时掌握具备雷达、通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该方向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跟通信、雷达、制导和导航有关的研究、设计、管理等等,或者是继续接受再教育。

2.信息处理方向(原信息工程专业)

该方向主要是依靠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和硕士点)和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及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处理研究和开发领域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处理信息所用到的软件和硬件的设计能力,并且掌握相关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理论知识。同学们毕业后

毕 业生可以从事各种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或报考本专业相关学 科的硕士研究生。

3.空天电子技术方向

本专业方向是为适应空间科学与应用迅速发展而设立的宽口径专业方向,面向航天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培养学生的微波遥感及其信息处理的软、硬件设计能力,掌握空间电子 信息传输与处理、深空探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学们毕业后面临的工作主要是关于空间科学和航天电子信息方向的,或者是在本专业继续进行研究生学习。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

该方向主要是依靠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和硕士点)和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培养微波技术和电磁场方面的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天线、电波传播、微波及电磁兼容方面的设计能力,并且学习掌握该方向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同学们在毕业以后主要是到天线、微波技术和电磁场这些领域进行工作,或者是跟其它方向的学生一样继续进入高等院校接受研究生教育。

结束语:由上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社会的日益发展,国家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这加快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在报志愿的过程中,学生或者家长不管是出于学生兴趣的要求,还是为了日后有个更好的工作,纷纷报考该专业,促进了该专业的发展壮大,并且在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将有着非常良好的前景。本行业的发展壮大能夠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电子信息人才,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海军.有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分析与构建[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

[2] 李磊.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7).

[3] 徐文华.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几点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5).

13.浅谈对教师“爱岗敬业”的理解 篇十三

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而热爱自己职业的动力在于能在工作中得到快乐。

对于教师而言,爱岗敬业指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的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爱岗敬业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前提。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缺少这一基本前提,职业道德的其它内容便无从谈起。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教师的敬业,就是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尽心尽力和无微不至。

爱岗和敬业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从二者的联系来看,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体现。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更加认真地创造性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完成好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一个敬业的人会在认真负责其所从事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快乐和幸福,从而进一步热爱教育事业。从二者的区别来看,爱岗更多是一种情感体验,敬业更多是态度和行为体现。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使教师在爱岗敬业的践行中做一个幸福和快乐的人,一个有工作绩效的人。

爱岗敬业需要教师自觉的践行。爱岗在践行过程中体验,敬业在践行过程中展现。教师在认真踏实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幸福,进而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加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又会使教师更加珍惜其工作,更加认真地对待他的工作,更加细心地呵护他的学生。

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既依靠经验教书育人,又会着力总结教育规律,并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治理班级,它都会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熟悉的观察之下,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显然,教师的工作不仅有一个态度问题,而且包含着探索科学、追求最优教育效果的主体性要求,有效教育方法。换句话说,教师的敬业作为一种道德选择,它体现着动机与效果统一的综合追求。

教师的高素质是爱岗敬业的必要条件。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有激情、有责任心、有智慧。一个有激情的教师,能使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感受到向上的力量。有责任心意味着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体现在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敬业、投入;对学生负责,体现在对待自己的学生坦诚、友善、包容、公正;对学校负责,体现在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把自己的行动看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自己的价值实现融入学校的发展之中。一个有智慧的教师首先是有知识的人,他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新兴的各种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知识;

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还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拥有高强的思维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特的创造能力。总之,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以激情燃烧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责任心滋养责任心;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以激情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能以智慧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能以责任心感动学生,促进学生的完善。

14.检修维护部“四不伤害”保证书 篇十四

“四不伤害”保证书

我郑重保证:

为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倡“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提高“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我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自觉性,增强检修维护部全员安全意识,预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本人保证: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观念,认清事故危害的严重性,掌握各类危险有害因素的预防对策,不断强化自我安全意识,提高危险辨识和事故防范能力。

二、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和各种规章制度,服从安全管理,努力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危险辨别和事故防范能力;同时要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细心观察作业现场,对现场危害有害因素进行充分的辨识,进行工作安全分析,做到不伤害自己。

三、在作业过程中,严守安全操作规定,杜绝不安全行为,自觉抵制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不制造、遗留事故隐患,时刻注意和观察自己的工作行为是否危机及他人的安全,保证自己的作业行为不伤害他人。

四、施工作业时要正确识别他人是否处在安全作业状态以及自身所处的作业环境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对于发现的隐患和

其他险情要及时处理或向管理人员报告,发现“三违”及时制止,要敢于及时制止,更不能盲从,确保自身不会被他人伤害。

五、要担负起关心爱护他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业时要多留意和观察周边的安全情况,发现危及他人的任何事故隐患,要主动告知和提示他人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不要怕同事说你唠叨,增强班组的凝聚力。

六、在作业过程中,留心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提示他人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共同分享安全知识和经验,视安全为集体荣誉;一旦发生事故,要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主动帮助身边的人摆脱困境。

七、支持公司、部门安全管理人员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接受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对自己不安全行为的批评和建议并及时改正。

八、本保证书一式三份,部门一份,班组一份,个人一份。

保证人(签字):

班长(签字):

15.浅谈对信仰理解和感悟 篇十五

一、信仰来自于心灵的深处

信仰,它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

信仰是自己心里的一盏明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大学生如何做到不迷失自我,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来到青海,当看到塔尔寺里信奉者磕长头时的虔诚让我为之动容,而更多的是惊叹和崇敬,这一磕就是将是十万个,十万意味着什么,绝不仅仅是一个计数单位,他代表着一种坚韧,一种执着,一种追求和一种向往,而这一切汇聚成就了那永恒的信仰。这信仰是神圣的,是不可诋毁的,他们甚至认为比生命更重要。此刻我也深刻明白了信仰是心灵产物的内在含义。它不是宗教,或政党的产物,宗教或政党只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没有宗教和政党,人同样可以拥有信仰。同样,如果宗教和政党仅仅从形式上对人们的行为加以控制以实现其统治目的的话,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只有一个人从心灵上产生对一个事物的相信与尊重才能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党在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引导的同时,重视人们心灵的感化与教育,发挥信仰的作用团结起来、众志成城,使人们共同应对不幸和灾难,促成整个社会的相互作用和支持,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社会要进步,需要凝聚全体人员的力量,一群没有对心灵坚强信仰的人,是不会形成一股坚强的力量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就是我们学习研究信仰的生动教材,我们应当从中找到心灵上的共鸣,形成自己对心灵的坚实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忠实于自己的心灵,突破传统和制度的束缚,唤醒内心的勇气,开发自己思维的潜能。做到对问题的独到思考,对勇气和美好的始终追求,服务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信仰需要理解和沟通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人与人的信仰是不尽相同的。当你幼小熏陶于伊斯兰教的教化中,那么你的信仰可能就是真主了;当你幼小受教于基督教的感化里,那么,你的信仰可能就是上帝了;当你幼小受感化于共产主义理想中,那么你的信仰可能就是共产主义了。也正是因为人的信仰不同,所以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也就不尽相同,那么人们的思想行为也就不尽相同,所以社会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是不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因。在塔尔寺期间我被僧人的学识渊博所震撼,曾以为僧人只是一心参禅,苦读经书,不成想过他们是竟然精通天文地理、藏医药学。更让我惊叹的是,当我在和一名僧人交谈时政时,发现他对当今政坛的建树和对国际局势的分析是如此透彻深入,用一个僧人的眼光去洞察整个社会,其理论水平绝不亚于当今的论坛专家。当谈到信仰差异时,他说藏族和藏传佛教是古老而神奇的,但是每一个藏传佛教信徒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朴实与爱,其目的是发展。他说现在有一少部分人对我们怀有偏见,认为我们孤立蛮横,但实际上我们却充满爱,我们爱我们的家人,爱这个地方,我们爱这个国家,就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而造成这种偏见的原因应当是缺少交流和沟通。信仰本身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追求,是一个人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每一个正确的信仰都可以指引人们前进,给人们带来生命的动力,每一位信仰者对自己的信仰都认定是最神圣的,具有独特性。所以信仰无优劣之分,我们在坚定自己信仰的同时,更要尊重和理解其他信仰,加强交流与沟通、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我国几大宗教信仰群众都是向善、爱国、拥护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因此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在东大清真寺期间,寺中主管告诉我,在国家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国各级政府仍投入巨额资金,创造和改善藏族的宗教信仰条件,使藏族地区拥有数千座宗教活动场所以及无数十分珍贵的宗教用品,从而为藏族宗教信仰自由给予了充分的物质保障。现在的穆斯林信教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正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努力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这深刻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宗教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理解与信任,希望与机会。当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信教群众的行为,就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当我们信任信教群众时,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将新生活打开在信教群众面前时,就给了他们希望,再帮助他们抓住机会,就能让他们拥有力量。

三、信仰是永恒的话题

坚定地共产主义信仰,为我们创造一篇又一篇的神话,因此信仰成为我们永恒的话题。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当看到信仰者们虔诚的跪拜在为之感叹的同时,更多的却是反思和自我内心我拷问。革命烈士方志敏曾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对真理的矢志不渝就是信仰,而信仰是给这样两种人准备的,一种是理论自觉的人,比如瞿秋白、夏明翰、李达之伦,就算敌人的屠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他们依然慷慨赴死、毫无惧色,只不过把赴难当做回家。一种是理论不自觉的人,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被前者所坚持并宣传的真理所引领,认准了跟共产党走这个死理,这就是广大的工农群众。正因为有着如此崇高的信仰,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使共和国的巍然屹立在世界之林。如今我们已经远离了硝烟火炮,和平宁静的环境也许淡化了我们对信仰的追求,对生命的执着。但是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传承了共产主义信仰生生不息。

回顾过去,想想为共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而牺牲的先烈们,我们总是热泪盈眶,正是有了共产主义信仰,我们才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我们应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共同担负起共和国未来交付各项任务和使命。

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只有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才会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之势;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才会有不惜舍去自己的双脚,也要让美玉展现它的光彩,让真理得到公认;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才会有红岩精神放射万丈光芒!

上一篇:体育教师考试试卷下一篇:农林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