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菊》白居易赏析(共8篇)
1.古诗《咏菊》白居易赏析 篇一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分类标签:山水诗
作品赏析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
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
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
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
[白居易古诗赏析]
2.白居易《新池》古诗赏析 篇二
古诗《新池》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数日自穿凿,引泉来近陂。寻渠通咽处,绕岸待清时。
深好求鱼养,闲堪与鹤期。幽声听难尽,入夜睡常迟。
精忠岳飞第12集剧情介绍
赵构等人交出了武器来到大帐,金兀术从外面进来了。金兀术说康王年纪轻轻就单此大任,康王说自己不过是最无能的才到这里来的。金兀术说了很多地方都在自己人的包围之中,大宋的将领们敢不敢跟金军决战。赵构这次是奉了皇兄之命来的,割地是没有可能的,赵构的态度很是强硬。金兀术说义和的事不是一两天能决定的,军师要问康王几句话,金兀术答应了。军师的话让金军将领们哈哈大笑,康王要金兀术的弓箭,金兀术的这把弓箭除了他自己没人能拉开。赵构却把弓箭拉开了,康王说不是大宋不能杀敌,大宋是以和为贵,仁爱之心,把弓箭还给了金兀术。
康王回到营地,吓得手脚发抖,秦桧赶忙拿来水给康王,还让他赶快走。张邦昌要去准备马车,被赵构拦下了,赵构说金人并非善类,不会那么容易放自己走的`。岳飞把自己的想法给赵构说了,让赵构在金军营地休养几日,康王也觉得可以这样。秦桧请示康王让岳飞准备一条退路,以备不时之需,岳飞早有准备。
金兀术和军师在大帐商量着赵构是不是赵氏的人,军师说皇位原来是要传给赵构的,并不是现在的皇帝赵恒,赵构的能力比赵恒强很多。金兀术对于赵构能拉开自己的弓箭,很是担心,要斩草除根,军师请金兀术放心。岳飞出来见到素素,把自己听到了情况很岳飞说了,岳飞听了就要回去,被素素叫了回来。问岳飞想到怎么出去,素素自己能进来就知道怎么出去,让岳飞相信自己,岳飞拿出一封信让素素交给客栈的王贵。
素素拿着信来到客栈,把信交给王贵看了。素素说岳飞被金军控制了,牛皋和傅庆一听就要拿着刀去救岳飞,素素说他们要是相信自己,就听她的安排。军师半夜把张邦昌请到自己的大帐,拿出三块金子,请张邦昌帮忙杀死赵构。张邦昌一听就要走,军师拦下了,说自己把这事都安排好了,不会找到张邦昌的麻烦,今天晚上赵构必死,军师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好了,张邦昌一听呵呵的笑了起来。
素素在四碗汤里,下了药,张邦昌进来的时候,岳飞说自己收到了忠义社的情报,金军要对康王下手,就赶紧带着康王离开了金军大营,来到了忠义社的堂口。岳飞跟康王介绍了梁兴,素素回来告诉梁兴金兵没有追过来,张邦昌喝不下,吃不好,很是气愤。可是康王却喝的好,吃得香,没有感觉有任何的不好。
早起醒来,秦桧看到岳飞还在用功练习武功,就过来和岳飞聊天。大门突然被撞开了,有人大喊金兵来了,岳飞赶紧上前护住康王。金兀术带人包围了岳飞等人藏身的地方,开始进攻岳飞等人的藏身地,赵构边逃跑了,康王跳到河里,众人救起康王走过河去。
3.白居易清明夜古诗赏析 篇三
唐代: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注释
①清明夜:清明节的夜晚。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②砌(qì):台阶。
③独:独自。
④回廊:回旋的走廊。
⑤遥:遥远,远远。
⑥看花:赏花。
赏析
第一句,描写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好的月色使诗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爱惜,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第二句,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诗人用“碧和红”字显示了自己愉悦的内心,在夜晚所望之处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喜笑开颜,好不爽朗。
第三句则写了诗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诗人处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头,开怀歌唱,在回廊里唱着歌抒发着内心愉悦的情怀。
第四句,交待出诗人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声,于是诗人安静下来认真倾听着弦声,自是不休闲。从另一方面,“遥听”和“暗看”却也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创作背景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比男人玩的更开心。
鉴赏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
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
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不禁让人要笑问:“可是愁嫁?”
对白居易一向颇有好感,虽然当初《琵琶行》《长恨歌》曾经让我背得痛不欲生,但是长大以后细细回味,其名句却处处可用得,选他这首,是因为意境的清朗,和颜色对比的鲜明却不刺眼,诗人在夜里听乐看花,怡然自得,但绕着回廊行而复歇,却含蓄点出了此闲适后的诗人的真正心意。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白居易古诗《采莲曲》赏析 篇四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作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
采莲曲
菱叶萦(1)波荷飐(2)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3)头落水中。
【注释】
(1)萦:缭绕
(2)飐:摇曳
(3)玉搔头:玉簪
【白话译文】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创作背景】
此诗作创作于中唐时期,此时白居易出任杭州,仕途平坦。作此诗表达作者对江南水乡人民的喜爱。
【赏析】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我们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然后诗人用了一个日常习见、颇具情趣的细节:“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少女看见了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突然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欲语低头笑”既表现了少女的无限喜悦,又表现了少女初恋时的羞涩难为情。“碧玉搔头落水中”又进一步暗示了少女“低头笑”的激动神态。后两句描写细致,生动逼真。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欲语还休、含羞带笑的姑娘宛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5.古诗《咏菊》白居易赏析 篇五
古诗《三月三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作品赏析
【注解】: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6.古诗《咏菊》白居易赏析 篇六
古诗《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余庆。永徽之人舞而咏,
法曲法曲舞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
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庆垂无疆。中宗肃宗复鸿业,
唐祚中兴万万叶。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乃知法曲本华风,
苟能审音与政通。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
7.关于咏菊的古诗词 篇七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菊花
朱淑贞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杜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菊花
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
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
尽借篱落看秋风。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
和郭主簿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菊花
吴履垒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生查子・药名闺情
陈亚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题画菊
陈鹤年
离离丰骨傲霜寒,晚节谁知事更难。
最爱东篱闲把酒,此中容得澹人看。
菊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8.白居易古诗浪淘沙原文翻译赏析 篇八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是白居易为妇女呐喊不平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封建时代下层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译文
我问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
男女互相埋怨的时候认为对方不如潮水守时有信,互相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并不算深。
注释
①妾:古时女子的谦称。
②恨:埋怨,不满的情绪。《说文》恨,怨也。
赏析
在这首原调《浪淘沙》小词中,他又通过对一位思妇复杂微妙的内心矛盾的描绘,真实地表现了妇女对爱情的忠贞和悲惨的境遇。
发端二句,劈空发问:“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以水喻情,此为古诗所常见。在人们看来,汹涌澎湃而来去倏忽的潮水,与负心汉那狂热似火却须臾即逝的短暂之情多么相似;而那浩瀚永恒的大海,则正如痴情女那缠绵忠贞的爱的胸怀。可是,诗人笔下这位女子对此却不以为然,予以否定。在她眼中,江潮海水哪能与郎情己意相比呢?此言与众不同,一反常理,而反问句式更强调其意。一下紧扣人心,感到新颖奇特,不知何故:是水长情短,还是情深于水?急于得知答案。这样就为下文的申说发挥作好有力的铺垫。
紧承此意,转句即申说其由。“相恨不如潮有信”,以君、潮相比。潮水已是变化不定的了,但潮涨潮落,毕竟还有其定时,而君之离去,渺无归期,可见君不如潮,对比之下,更衬出君之薄情,令人相恨。同时,诗人在此化用了李益《江南曲》诗意:“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从而暗示出这是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不幸女子,这种情况在中唐时极为常见。当时官府重商弃农,盐商和珠宝大贾成为一个特殊阶层,“姓名不在县籍中”,“不属州县属天子”,他们牟取暴利,生活豪奢,玩弄妇女,喜新厌旧,自然谈不上什么爱情专一。“商人重利轻离别”、“日日逐利西复东”,故商人妇便更要常受“来去江口守空船”之苦。了解这一背景可更深一层地理解此句之意。
既然君不如潮,则水就不似君情。意思本已很明白,似可就此住笔。然诗人意犹未尽,却翻空出奇,推出“相思始觉海非深”的妙句作结。短短七字,寓意深长,耐人寻味。首先,它在上句君情潮水相比君不如潮的基础之上,再分别从情与水两方面加以延伸,将妾心与海水相比,谓妾心深于海。同与水比,或不及,或过之,已自见出高下。而这两组对比又通过潮不如海这客观差异而相联系,使君情与妾心之间形成更鲜明突出的反差。可谓匠心独运,出人意料,极为夸张而形象地渲染出君之负心与妾之痴情,起到了进一步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其次,“相思”与上句“相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还巧妙地给我们展示出思妇那复杂微妙的心理。她既恨君不如潮,却又非李益笔下那位意欲“嫁与弄潮儿”的妇女一样泼辣决绝。而是相恨又无奈,恨罢仍相思,思与恨交织融合,难以区分。这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有助于突出其忠贞不渝,情深于海;另一方面也更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下层妇女孤立无援的不幸命运和深受残害的悲剧性格,因而更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在当时的罪恶制度下,她们除了默默的.忍耐、无望的期待之外,没有其它的选择。故作者所揭示的思妇心理,不仅有对负心汉的谴责,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讽谕。第三,“始觉”二字,说明君之薄幸、妾之深情都是在痛苦相思之中悟出,同时还照应了上联,说明那异于常理之问并非来无端绪,而正是相思女子久经失望折磨后之体验所得。这样,便充分地传达出无比深切的酸楚,凄婉动人。
【古诗《咏菊》白居易赏析】推荐阅读:
白居易古诗原文07-03
白居易《春题湖上》赏析09-21
白居易苏州柳赏析翻译11-12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8-05
初见白发,初见白发白居易,初见白发的意思,初见白发赏析09-16
微雨夜行,微雨夜行白居易,微雨夜行的意思,微雨夜行赏析10-05
寄张十八,寄张十八白居易,寄张十八的意思,寄张十八赏析11-10
杜甫古诗赏析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