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校本培训计划

2024-07-02

学年校本培训计划(共8篇)

1.学年校本培训计划 篇一

永康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3学年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结合市教育局提出的2013年为教育质量与规范年,要强化“四种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要突出“四个抓”(抓队伍建设、抓投入、抓特色、抓创建),加强教育思想建设,更新特殊教育理念;通过校本培训进一步提升培智教育课堂教学,个别化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教科研工作,着力打造专业化发展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以聋教及培智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及普校新课改为导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学科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教研制度,创建学习型学校,使学校和各教研组成为学习化组织,努力把学校建成教师成就事业、学生成就学业、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

三、工作措施:

1、强化教育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发展

(1)制订切实可行的业务培训计划,规范教师学习行为。每学期每两周开展一次业务培训。各教研组长要带头掀起学习风气,开展各种读书竞赛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本学期业务培训主要内容有:言语语言矫正、心理健康、艺术治疗、戏剧治疗、行为矫正、《遥远星球的孩子》系列片观看等。

(2)按照课程改革的精神,组织学习新课标,教材与教法,通过看录像、举行讲座、交流、探讨等手段展开学习研究活动。

2、加强常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对教师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备课、学生作业的数量质量及教师批改情况及教学进度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纳入教师目标管理,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检查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进一步严格教师业务考核,切实加强对备课、上课、考试、考查、课外辅导等各个环节的研究。认真执行教学“六认真”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课堂教学随机调研制度、课程计划执行与班队课质量抽查制度。

(3)继续抓好教师上课的基本功(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规范教学基本行为,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开展“精品课”活动项目,要求3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公开课,35周岁以上教师准备一节精品课教案。所有教师在每学期末上交一个精品教案及精品课件,并放到资源库中进行共享。老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教学分管领导、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研组组织每学期公开课不少于10节。

3、强化生活适应课程的教学,切实加强学生生活技能的提高。

智障学生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首先要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而洗脸、刷牙、扫地、叠衣服、折被子等生活技能是一个人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我们学校这两年使用宁波达敏的校本课程《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生活自理篇(分低、中、高段)。并要求执教生活课的老师要认认真真按照学生的生活技能起点选择适宜本班的课程,每月教给学生一项生活技能,并要求在月底进行实实在在的展示,学期中安排一次全校展示,以切实提高生活课的实效。这项活动受到老师及学生的喜爱,本学年继续开展,希望在原有基础上能做得更成熟。

4、加强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1)学校领导要面对课堂,面对教师,进行专项教学调研活动,倾听教学意见,展开教学对话,举办专题讲座,随堂听课评课,开展教师专题培训活动。

(2)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有目标,有层次,有措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水平上有明显的提高。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第一线的骨干。

(3)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学科论文评选、各类专题教研等活动,提升教研活动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我校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培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大面积提高教学水平。

5、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1)作好2014年度省市课题申报立项动员工作,并争取立项2个及以上课题。(2)作好已立项2013年度课题的结题工作。省级课题《县级市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实践研究》和市级《初中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课校本教材开发和运用的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进展顺利,进入关键的结题阶段。在课题结题后,仍需注意做好课题推广作用,结合教学,教学促进课题,课题提升教学,实现教科研共同提升。

四、附行事安排:

八月底

1、师德培训;

2、制定学校教务工作计划;

3、排好教师课务及班级日课表。

九月份

1、组织学生报名注册,做好新生及插班生的学籍录入工作

2、社团调整,正常进行 3、2013年度新生课程评量

4、作好实验班个别化教育计划拟定工作

5、数学组教师听课活动开始

5、业务培训

(一)十月份

1、作好2014年度省市课题申报工作

2、语文组听课活动

3、作好2013年度省市课题结题工作 4.业务培训

(二)(三)

5、“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生活技能展示(综合组)

十一月份

1、期中检测

2、教师备课本及学生作业本、社团活动中期检查

3、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

4、综合组教研活动

5、组织参加永康市教学能手评比

6、“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学生生活技能展示

7、业务培训

(四)(五)

十二月份及一月份

1、社团开放日活动

2、语文组教研活动

3、学期精品课及精品课件筹集

4、业务培训

(六)(七)

5、期末考核评优活动,安排考务工作

6、撰写学期总结

三月份

1、插班生学籍录入

2、业务培训

(八)3、永康课题动员申报

四月份

1、作好永康课题申报工作

2、业务培训(九、十)

5、“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四月生活技能展示

五月份

1、特殊教育论文征集

2、业务培训(十一、十二)

3、个别化教学之协同教学研讨活动二

六月份

1、业务培训

(十三)2、校本培训考核

3、“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手工作品展示

永康特殊教育学校 二〇一三年九月三日

2.学年校本培训计划 篇二

关键词:校本培训,激励,教师生涯,校本教研

一 校本培训的内涵与优势

所谓校本培训, 就是由学校发起组织, 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具体说, 校本培训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培训。“为了学校”, 是指校本培训的目标要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指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不同于学历教育、在职进修、离职进修等着眼于专业理论修养的提高, 专业学科与教育学科知识拓展与深入, 校本培训针对的是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学校中”, 是指校本培训不是外在强加的任务, 不是校长、教师被动听从安排与指示所采取的活动, 而是作为学校活动的主体自发地、自主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 在活动中, 他们决定培训什么、怎么培训、何时培训等问题。“基于学校”, 是指校本培训大力挖掘学校资源, 利用学校中现有组织、制度、设置、人力等各方面的资源, 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活动。

从内涵可看, 校本培训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 校本培训的目的与内容不是空泛的, 而是十分明确的。“为了学校”决定校本培训紧紧围绕着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教师急需弄明白或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培训使教师深刻理解矛盾, 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相关技能技巧。这种培训不是普遍性、一般性、基础性和通用性的培训, 其针对性很强。“培训需求主要是由教师个体根据自身专业发展要求而提出的, 带有内生性、自愿性、提高性和局部性等特征, 因此, 校本培训克服了院校培训共性要求较多、实效性较差、外烁性和强制性所带来的不足, 从而增强了培训需求识别的准确性。”[1]

其次, 校本培训发挥了学校主体的积极性。我国传统的宏观教育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制, 学校的自主权较小。在这种背景下, 校长、教师都遵循来自上方的指示开展教育活动, 自主活动的空间很小, 教师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在低水平状态运行。伴随着教育分权、放权改革的推进, 学校在管理、课程、教学等方面的自主权扩大, 教师的主体地位增强, 主体意识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在学校中”的校本培训, 让教师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平等的参与者、交流者, 这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体验, 满足了教师自主的内在需要, 激发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

再次, 校本培训的方式灵活多样。传统的教师培训, 无论是长期培训还是短期培训, 其方式都是一样的:以大班级教学为其主要组织形式, 以培训者讲授——参训学员接受的单向信息传递为特征, 这种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而“基于学校”的校本培训, 能充分利用学校本身的资源与优势, 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如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课题研究, 案例分析, 专题研讨、专题报告, 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子, 围绕某项技能开展竞赛, 观摩教学与评课, 走出去请进来“取经送宝”式地作讲座和校际交流等等。这些培训形式多样, 方式灵活, 对教师成长很有助益。

二 校本培训的可能缺陷

首先, 校本培训的“经验”存在问题。校本培训强调身边的资源物质、人力、信息等资源的共享, 但有些学校, 尤其是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薄弱学校资源十分贫乏, 不仅培训经费不足, 培训所需的优秀师资更是稀缺, 因此, 经验的积累和经验分享难如人意, 在这种环境下开展校本培训, 容易陷入低水平经验重复的怪圈;即便物质条件、人力资本较强的学校, 经验积累不少, 但经验的分享效果不佳;教师们天天在同一个年级组、备课组工作, 经验的同质化倾向明显, 特别的、独到的经验相对较少, 经验雷同现象突出。如果只用元初状态的低水平经验作为培训内容, 那么, 由于这些经验缺少进一步的反思提炼, 难以达到让被培训者迁移使用经验的高度。“仅仅停留在对教育教学现象较浅层次的、零碎的、不系统的把握, 很难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这种未经抽象处理的经验, 只能与具体的、相对单一的教学情境捆绑在一起, 只能解决同类情境的教学问题, 不能超越具体情境进行扩展迁移, 当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时, 经验的适应性就会降低甚至不再适用。”[2]如果用同质化的经验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 教师由于熟悉甚至习惯这些经验, 失去了反思经验的敏感性, 也难以通过这些经验领悟与提升。

其次, 校本培训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校本培训不是一次或数次即能完成的培训, 它应是跟踪学校及教师的发展阶段而采取的针对性的、系统的、可持续的培训活动。不同学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有所不同, 处于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专业基础不同, 专业需要与追求也不同。因此校本培训必须立足当下, 不断识别培训需求、界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评估培训效果和探讨培训成果转化等问题, 只有如此, 才能实现校本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当前, 许多学校难以做到在系统规划的前提下实现系统培训, 其培训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研究上或模仿其他学校, 有时还与院校集中培训雷同, 这离校本培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差距很大。

三 依托校本教研提升校本培训

校本教研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从学校的实际问题出发, 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不仅为校本培训提供内容, 更准确地说, 它是校本培训的动力源, 为教师工作状态的良性循环提供保障;校本教研是为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的校本培训提供内容, 有助于学校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一) 校本教研是校本培训的动力源

根据波特——劳勒的激励模型可见 (如下图) , 教师教学工作绩效是一个多维变量, 它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1) 教师努力程度。 (2) 教师的能力、素质, 以及对其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了解程度。 (3) 教师工作所得到的内外报酬状况。 (4) 教师对内外报酬合理性的感知。

学校要想通过校本培训形成“教师努力→取得工作绩效→得到内、外的奖酬→实现满意感→更加努力”这样的良性循环, 首先, 要确立褒奖教学优秀的教师, 以此激发教师努力提高自己水平的动机。其次, 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品质, 使教师通过校本培训更清楚、更深刻地认识其面临的教学工作的复杂性, 提高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再次, 在教师感受到提高教学水平带来的成就感时, 学校还应对他通过校本培训取得的教学进步给予对等的肯定, 使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 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中。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中, 提高校本培训的品质是最关键的核心因素。只有提高校本培训的品质, 避免低水平经验重复, 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把握, 才能为教师提高教学工作绩效提供业务保障, 它是目标激励 (教师努力程度) 的追求, 也是制度保障 (教师工作所得到的内外报酬状况、教师对内外报酬合理性的感知) 的基础。简言之, 提高校本培训的品质与提高教师的绩效能力有关, 而目标激励与制度保障则与绩效意愿有关。没有绩效能力, 绩效意愿必然落空。所以, 提高校本培训的品质是提高教师绩效的重要动力。

如何提高校本培训的品质呢?重要的一点是, 不以教师常规、低水平的经验作为校本培训内容, 而是以校本教研的成果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一方面, 通过校本教研提炼蕴含教育教学理念的典型性经验, 或将普适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形成接近实践、便于应用的结构化、模块化形态, 并以此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 这超越了表面化的常规经验的意义, 促进教师经验与理论的融合, 提升了教师的绩效能力, 另一方面, 以校本教研成果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 保障了校本培训内容不会停滞不前, 而是不断更新与发展, 这促使教师不断解决新的困惑, 提高绩效能力, 可以说, 校本教研是校本培训的动力源。

(二) 从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看, 建立在校本教研基础上的校本培训可以满足不同阶段教师的多元需要

瑞士学者休伯曼 (Huberman M.) 将教师的职业生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入职期, 这一时期的教师因为缺少基本的教学经验而对教育教学无所适从, 同时又因有了属于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方案和已被同行接受等而表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第二阶段训为稳定期, 这一阶段教师逐渐适应和掌握了教学常规, 并形成了初步的教学风格;第三阶段为歧变期, 这一时期的教师积累了相当的专业经验, 并试图对现状有所改变, 这种改变可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 或不断改进使自己更胜任教师职业, 或因为对教师职业的疑虑加重而可能选择离开;第四个阶段是保守期, 这一时期的教师对教师工作越来越轻车熟路而使得专业热情不断消退, 或依靠资历安逸地从事教学工作, 或远离、或抵制变革;第五个阶段是准备退休期, 因为年龄原因面临着专业生涯的结束, 对他们来说, 任何改变都不太现实。在教师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 他所需要的专业帮助与指导是不同的。本文认为, 学校要全面了解教师所处的发展生涯阶段, 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状态, 进行不同层次的校本教研, 并形成相对应的培训内容。对入职期与稳定期的教师, 校本培训主要目的是模防。学校通过“主要研讨”或“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方式, 围绕“分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策略”、“教育管理学生”四个版块进行归纳总结, 并将这一系列内容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 让入职期与稳定期的教师学会教学常规, 即领会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责任。对于歧变期的教师, 校本培训主要目的是实现教师教学自主。通过校本教研研究这一主题:如何个性化地理解与运用教育教学规律, 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自主的教学风格。然后通过校本培训途径,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学校中发挥教学支撑作用。对于保守期及退休期的教师, 校本培训的目的是创新。这一阶段的教师处于难以突破也不想突破的高原期, 校本教研为解除教师惰性注入活力。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坚持教育创新, 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模式、学生管理等方面大胆探索, 不断创新, 并将这一成果在校内培训与推广, 引领教师突破高原状态。

总之, 以校本教研为基础形成的多层次校本培训, 能满足不同阶段教师的多元需要, 能成就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四 大力发展校本教研

基于校本教研对于校本培训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大力发展校本教研。

(一) 明确校本教研问题

校本教研不是追流行, 不是跟风, 也不是追热点。它是紧密联系学校、教师现实的研究。由于学校的类型、层次、文化、特色和工作重点存在着较大差异, 教师之间的个性特点、教学风格也千差万别, 各校教研观念、可利用的教研资源等各不相同, 校本教研的内容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异。每个学校要明确自己的校本教研的层次定位、主题内容, 不可千校一面, 千篇一律。

(二) 发挥多种渠道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有多种渠道, 应全面发挥各种渠道的作用。 (1) 专家引领。聘请校外理论专家或校外实践专家, 通过团队项目研究的方式, 引领、培养教师研究身边的问题。 (2) 同伴互助。教师们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讨论进行研究, 实现在互动中发展。 (3) 个人反思。教师只有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校本教研才有成果。因此, 学校应建立多方协作的校本教研共同体, 特别应注意与高等学校、教科研部门和同类学校加强联系, 避免自我封闭。

(三) 减轻教师负担推动校本教研

在实践中, 形式主义的工作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阻碍了教师的校本教研工作。比如开学前, 教育行政部门让老师们写的各种计划:教学计划, 校本开发计划, 业务进修计划, 教育科研计划, 知识讲座计划, 期末要求撰写的各种总结。比如, 一周一次教学心得, 一周一次案例分析, 一周一次教学反思, 一周两次听课, 一周一次校本培训, 两周一次知识讲座, 两个月写一篇论文, 一个月一次的业务笔记检查, 等等, 这些漫天撒网式不计质量只讲数量、不讲效果只讲形式的工作, 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教师难以定下心来, 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并进行扎实的研究。所以, 要推动校本教研工作, 不是尽可能多的给教师布置研究、学习以及工作任务, 相反, 学校要精减形式化的工作, 保障教师真正投入到校本教研中来。

参考文献

[1]肖远军, 张俊珍, 教师校本培训的反思及其改进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10)

3.学年校本培训计划 篇三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动机;效果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并逐渐开始实践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改革目标,学者们展开了对教师教育一体化多视角、多层次、多方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读研期间,在参与导师课题“文化视野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机制创新研究”资料搜集时,笔者意识到,出于培训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考虑,校本培训越来越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得到了践行。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县内的中小学教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编制出《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及其效果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指导语,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界定校本培训的概念。第二部分为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教龄、所教学科等基本情况。第三部分为问卷的问题,包含对调查者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及其效果反馈等内容。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和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50 份,回收问卷225 份,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217 份,有效率为80.8%。

校本培训就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的规划指导下,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的一种教师的在职培训形式。学校教研组的活动、听课评课、专家讲座、师徒制、集体备课等这些都属于校本培训。接下来主要对被调查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形式、参与动机以及所取得的效果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找出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与校本培训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影响教师校本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

从上述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和参与动机是影响自身校本培训效果的量大重要因素,此外培训目标、师资水平、培训方式对校本培训效果的影响较大,考核方式、培训管理、培训环境等因素也会对校本培训的效果产生影响。

二、被调查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分析

学者们在分析影响教师校本培训效果的因素时,一般将其分为教师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心理学相关理论指出内部持久的积极动机,可以维持一个人积极的行为。此处分析时,也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被调查教师在参与校本培训时,出于提高自身素养的内部动机的比例明显高于外部学校、社会等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们在参与校本培训时,越来越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但也有社会和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参加培训的动机成分。

此部分通过对教师自身参与校本培训所取得的效果反馈的分析,看教师们在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方面与通过校本培训所取得的效果的自我评价上是否存在一致性,进而推断出那些动机影响教师的校本培训的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们认为通过校本培训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内容主要是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技巧、学科前沿知识、师德几方面,而且多数教师认为理论知识的培训效果要好于实践经验的培训,这和我国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是分不开的。被调查的教师们一致认为通过校本培训自己取得收获比较大的方面主要是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了一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师德和政治素质等方面。这和之前教师们出于提高自身能力、素质而参加校本培训的内部动机是一致的。

从上表我们可以教师们普遍认为校本培训的内容只有一部分能应用于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容还不到60%,也就是教师们认为校本培训的一些内容对于自己日常的工作作用不大。但是迫于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外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压力,还是得落实校本培训。

三、思考和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中,笔者发现,被调查教师在参与校本培训时,出于提高自身素养的内部动机的比例明显高于外部学校、社会等对教师的要求。在其反馈的校本培训的收获当中,被调查的教师们一致认为通过校本培训自己取得收获比较大的方面主要是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了一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师德和政治素质等方面。也就是,教师和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与其所取得的效果具有一致性,当教师们是出于内部自身发展需要去参与校本培训时,往往获得的是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而当他们出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压力去参加校本培训时,往往获得的是一些外部考核的达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内部的持久的、积极的校本培训参与动机,更有利于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取得自身提高与发展的效果,而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外部动机也不可忽视,因为教师也是社会和学校中的一员,理应受到学校和社会规范的影响。

此外,教师在参加校本培训之前也要对自己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进行分析,自我制定一个完整的校本培训计划,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和结束时,理性地分析自身的收获与不足,积极归因,为接下来的一次次的校本培训做好扎实的基础。**县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民族地区教师校本培训的一个缩影表明,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新形式,还处在不断地摸索和完善当中,我们应该理性认识校本培训,鼓励教师们积极地参与校本培训。

参考文献:

[1]关楠楠.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学年校本培训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为指导,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围绕安徽省“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结合学校的总体培训目标——即“打造教育精品、树立教育品牌、创建省级名校”的远期目标,将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管理能力,提高教师有效教学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内涵与质量,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化与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新世纪需要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二、组织管理

1、为切实加强对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与领导,保证培训活动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培训业务工作小组,具体情况如下: 组长:戴立功

副组长:章雪峰王庆年

成员:吕兴财陈长安宋弘张婷婷

2、职责

(1)组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负责人,宏观调控和指导方案的落实情况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汇总情况,研究改进措施。负责聘请指导教师,组织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与考核,做好相关记录。

(2)副组长是校本培训的具体负责人,负责方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并组织和协调培训方案的落实;负责组织实施与教学有关的教研、科研活动;组织考核工作,并做好培训纪录,登记学分,整理存收档案资料,每学年做一次工作总结。

(3)成员(学科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研工作,做好相关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

三、工作目标及主要措施:

1、师德培训

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准,争做学生爱戴、家长信 赖的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满意率不低于90%)增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自觉性、形成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良好氛围。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我们将通过观看录像的方式,以各地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和我县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师德先进人物为榜样,努力激发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重视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增强法规意识。学习师德规范,学习师德高尚的教师的典型事迹等,以先进促奋进。开展“爱生敬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主题教育,发挥教师在师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使全体教师能够规范自己的师德行为,提高师德养成的自觉性。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王庆年老师负责)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信息更新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并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年度我校将继续进行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其主要内容:(1)课件制作,逐步使我校中青年教师人人都能制作和使用课件上课;(2)电教仪器设备使用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我校全体中老年教师都能够操作电教仪器设备,期末组织专项考试,同时与教师年度考核相挂钩。(3)教师培训形式:a集中培训b个别辅导c在家自学

3、新课程培训

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以《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有关新课程的基本理论为主要指导,同时,辅以《中学教学设计》等新课程刊物中的相关教学案例和花絮,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方位的培训。通过这些内容的培训达到如下效果:即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由传统的静态知识拥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四、培训方式

1、岗位自学。教师参加远程学习,完成远程培训任务;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解决问题,突出“有效学习内容”的主题。

2、集中学习。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学校将安排时间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命题的形式与内容,提高我校教师命题的能力。

3、专题研修。结合日常考试和阶段考试的命题要求,议定专题研修课题,组

织我校教师开展研修,适时检查督促。

五、培训考核评价

1、积极参加远程培训,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任务。

2、凡在职教师均须参加培训,培训对象都应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活动,每学年必须达到上级规定学时(含公共知识培训)。未达到学时标准的,评优、评先、晋级一票否决。

3、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要做好签到、活动记录和学习摘记,做到学时考核有据可依。

4、参加各类形式的培训学习,必须有通知,及时登记学时,不可弄虚作假。

5.学年校本培训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探索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校本培训模式、方法,坚持注重实效,联系实际,立足校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更好地实现教育局提出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建名师队伍,出优秀人才的目标,使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的教师继续教育,达到以下目标: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整体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2、鼓励教师一专多能,不断提高文化水准,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成为学生欢迎的有广博知识的人。

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施新课标中,促使每位教师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加大教改科研力度,提升教改科研能力,使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数量逐步增多,质量逐步提高,骨干比例增大和层次提高。

5、围绕办学目标和特色开展校本培训,注重培训教师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建一支能适应学校办学特色需要的教师队伍。

6、实现教师整体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培训内容:

1、继续开展“四个专题”、“十个一工程”校本培训

一年安排四个专题培训,做到集中时间学习,安排专人辅导,教师做好记录和反思。继续要求教师完成“十个一”工程:树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编写一份优秀教案;上好一堂公开课;评好一节课;说好一节课;读一本理论新著;设计好一份优秀试卷;写一篇好文章;制作一个精品课件;做一次成功的帮扶结对。除了学校的安排培训外,教研组一年至少组织8次专题研讨活动,把“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怎样评课”、“怎样批改作业”等最实在、最切身的问题作为校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2、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发挥青年教师新生力量

(1)青年教师技能比赛。校内安排教龄35周岁以下数学、科学教师演讲比赛,开展“箬横镇中学青年教师精品课件大奖赛”,获奖作品在校园网上开辟专栏,供教师交流学习。

(2)教学沙龙。举办以“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青年教师自主学习沙龙,是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的一大亮点。重点探究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管理,形成教育教学“争鸣”的氛围。

(3)师徒结对。让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很快进入教学状态,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指导教师不仅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指导,并经常进入新教师的课堂进行实质性的指导教学,为新教师上示范课,手把手的教给他们一些教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教师要主动请教老教师,积极与老教师开展听课、备课、作业批改、试卷评析等方面交流。

3、加强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要积极营造务实、活跃的教研氛围,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求真务实,要有效避免教研中存在的低层次重复现象或高层次虚空现象,(1)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每次活动都有一个立足校本的教研主题。

(2)坚持和改进每两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每次活动都应有一个组员作中心发言。

(3)坚持和完善公开课制度。

继续要求所有的教师每学年至少开设一节公开课。教研组要在第三周上报所有教师开设公开课的安排计划,教科处将公布全体教师开设公开课的安排表。

(4)努力推行教师之间的推门听课风尚。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实施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三一示范工程”建设,要求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上好一节高水平的示范课,开展一项高水准的课题研究,开设一次高质量的专题讲座(组内或校内),引领教师成长。

5、请进来、走出去

有计划地组织教研组外出听课;请进专家、学家来校讲学,及时了解教改信息。加大专家引领的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6、加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有效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实际问题的根本途径。要重点抓好各学科所面临问题的自主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在课题研究中要努力做到课题研究与课程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要认真落实课题研究的学科性和针对性。指导各学科要认真总结研究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学校工作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做好上两年省、地、市各级立项规划课题的结题和2012年课题的立项申报工作,组织教研组、个人,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问题进行选题,以课题为抓手,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教研统一,以研促教,要求每个教研组至少申报一项

四、培训的实施

1、实施的原则

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发展为本,立足自己的人与物,实现培训后能提高人的素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帮助教师有层次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学校目标中要体现差异性,有利调动教师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自我创新。坚持教学研一体化原则,把培训落到实处,把培训的结果显现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2、考核与管理

做好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考勤、学习、资料、成果等情况的检查、记载,认真做好审核工作,按要求做好登记。

3、学时安排

每年每个教师至少要参加48学时的校本培训,其中校级培训不少于16学时、小组分散培训不少于24学时,个人反思自学研讨不少于8学时。

五、组织与保障

1、学校教科处负责对校本培训的管理工作,确保校本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2、完善制度,加强督查。学习制度:每周一安排学习、活动时间,平时抽时间自学。考勤制度:凡属继续教育活动、学习,均应作好考勤记载。

3、认真考核,奖惩兑现。学校要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对教师日常工作的检查考核中,对继续教育工作任务的履行,与教师评职、评先、评优、评骨干挂勾,对未完成此项工作的实行一票否决。

4、保证经费投入落实,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购置有关的图书资料、设备设施.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和校本教师培训方案的形成,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在我校的深入展开,已使我校的校本教研培训初具特色,渐成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完善相关制度,深化校本教研、培训工作,逐步将学校建成具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型校园。

6.2010学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篇六

察右中旗二中

把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有一种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来实施。“校本培训”——一种有利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教研方式应运而生,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让教师面对自身真实的教学问题而展开思考、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专业提高和学校的发展正是“校本培训”真正的意义所在。我校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继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中,认真贯彻“校本培训”的三个基本要素,多方结合,建立和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行之有效的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一、引领思想,让榜样有个说话的地方。

学校管理,首先在引领思想,引领思想,首先引领自强不息,自我提升的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需要前提的,其前提就是教师本身的素养。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学养,就无法真正认识和体会现代教育观念,更无法切合实际地转变自身的传统教育观念。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学养,必须开展校本培训,并且是加大强度持续性地开展校本培训。要开展校本培训,首先就是端正培训的思想。

1、学校领导用讲座引领思想。

我校有由校长、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长等组成一支年富力强、业务过硬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队伍,校级干部是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和责任人。在课改实验中,校级干部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切实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 1 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信息。他们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都能通过各自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 ,引领全校教师走进新课改,领会新课改,实施新课改,他们的课改思想构成一股强劲的合力和强势,通过“讲座”、“汇报”等形式引领着全体教师的课改思想,为我校持续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骨干教师用课堂引领思想。

思想和行为并驾齐驱,“教学与教研同步,教研促进教学”是我校多年来的教研思想。教研的效果如何,通过课堂来反映,教师的收获如何,通过课堂来体现。教师的面子,是学生给挣的;学校的面子,是家长给挣的。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我校的教研思想,课改思想,首先由骨干教师来体现,体现在每一天的每一节课,体现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我校骨干教师能够用课堂说话,用自己的学生说话。我校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展示课,用他们的课堂实践向全校教师传达新的课改理念,引领教师走进新的课堂,感受新的理念,实践新的课堂模式,为学校校本培训提供现场。

3、优秀教师用自身的成长引领思想。

常年开展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全员专业成长,尤其是年轻教师队伍,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是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自身的发展无声地捍卫了学校的校本培训思想,是全体教师参与培训的无声号角,“学习靠自己,不学就落后”的思想根植在我校教师队伍中,体现在工作中,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努力有了明显的效果。

4、其余教师迎头赶上,用教育随笔引领思想。

组织教师全员参加校本培训。老师们通过看光盘,听讲座;观课例,析个案;与同事交流;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培训。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现状,传播思想、论证方案,我校最常用的做法是在教师会上交流教育随笔。近年来老师们撰写了多篇教 育随笔和论文,以叙述身边事身边人的形式,短小精干、浅显易懂、亲切自然,为阐述办学思想,介绍课改理念,加强自身修养、建设校园文化起了较大的作用。

二、制度保障,让理念有着落的平台。

围绕“促使教师全员发展”这条主线,我校从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两大方面入手,修订、增添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使新的教育管理思想变成可供操作的制度,使课程改革的思路明明白白地凸现在教师面前。如 “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制度”,“优秀教研组评选制度”,“年终考核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等。这些制度和办法,从点到面,从量到质,从过程到结果,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师管理评价系统,为促使教师在岗位上获取自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总结反思,让教师听到成长的声音。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策,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校不但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反思,还重视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反思,不但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还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体现“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的办学管理思想。

1、通过工作总结来反思。

“一切工作从计划开始,一切进步在于总结反思”是我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从撰写到交流等诸多环节,无不渗透着学校的管理思想:工作总结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工作总结是经验汇编;工作总结不是为了存档,而是向学校、向同行、向社会汇报的最好形式;本学期的总结是下学期计划的起点;珍惜自己的进步,从珍惜自己的总结开始。

我校教师,不管年龄大小,教龄长短,资格高低,兼职多少,人人都撰写工作总结,人人都重视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的类别有“教学”、“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文体”、“教 研组、备课组工作”、“教导工作”、“总务工作” “学生辅导”、“课题实验”、等,有的教师每学期写

一、两份,有的则写三、四份;不管篇幅长短,总是个人工作的经验结晶。

我校不单重视总结的撰写,更重视总结的交流和挖掘,通过几种层面的交流促进了总结的质量,工作的质量。各类总结分类装订成册,存放资料室,对于典型材料在校内会议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教师个人素质。

2、通过交流的课堂来反思。

每学年我校规定教师的听课在20节以上;我校教师经常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参加旗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校教师执教的课堂教学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促使全体教师对自身课堂进行反思,从而促使骨干教师更加成熟,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如何设计一堂课?如何评价一节课?如何当一名成功的教师?这些问题经过课堂的实践,在实践中反复思考和讨论,已经从模糊中清晰起来,已经从传统的认识中得到升华。

四、创造条件,让培训训迈上新的台阶。

1、提供培训的时间。

在教师任课安排上,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课时不超过12节。这样,为校本培训提供了时间的保障,为保证学习的时间,每周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各一次,并把出席情况列入教师日常考勤中,与考勤奖挂钩。

2、拓宽交流的平台。

我校与市教研室、旗教研室、等保持着良好的业务交流和学习的关系,建立起畅通的培训网络,不断创造条件为教师成长提供以下多层次的培训平台。有学校学科组策划组织,供本校教师为解决自身问题和困惑的培训平台,如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是我校教师成长成熟的主要阵地,周周有活动,年年有重点,人人有提高;有学校教导处和教研 4 室组织,供本校教师为校外同行交流和展示培训成果的平台,如校级交流等有关活动,这些活动是调动我校教师培训积极性的催化剂,老师们在这一平台的展示,得到认可,获取自信;有教研室组织的,如校本骨干教师培训班、新课程培训班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加速了我校骨干教师的成熟,为构建我校名师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还有一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本学我校派出学习的教师有50多人次,这对于我们这所经济比较薄弱的学校来说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些活动更是拓展了教师的眼界。

3、经费的保证。

我校在教师培训的费用上从不吝啬,除了正常参与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教研培训活动之外,还确保我校制定的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各项活动计划的实施,添置必要的研训设备,开辟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

(1)订阅多种业务报刊。

(2)通过外出学习机会和邮购方式每年增加新的图书音像资料,都是全国教育经典之作。

(3)建立教师发展档案袋,教师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总结、实验报告、论文、教后感及自学笔记等文字资料收集成袋,教师个人保管,定期检查,必要时在校内公开交流。

(4)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

(5)不断完善远程教育工程,拓宽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6)创造机会,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外出参观和学习。

五、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

(一)以校本教研为依托,让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学习坊”。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是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轻车熟路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校凭借“教研活动”这一富有实效的学习的平台,开展了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注重 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受益面。我们“教研活动”形式相对固定,除了听课内容还涉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介绍,或就某一个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综合思考。“教研活动”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督促学习方式。我们的老师在发展同行的同时,也在发展自己,成为教育的学习者、思考者和促进者。“教研活动”为教师的成长、创新提供飞翔的翅膀,在这样一种浓浓的氛围中,教师的专业水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我们还鼓励老师讲课后把自己的内容和老师的意见整理思考,把有价值的东西提升理论。

(二)以校本教研为基地,让“校开放课”成为教师成长的“实践园”。

我们每学期都安排每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每次课不仅有一定的主题,还有不同的形式: “示范课”: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的引导示范作用,“观摩课”供全体教师学习。让全体老师受益匪浅。

“教研课”:组内指定一教师上课,先进行集体备课,执教者按集体备课意见上课,然后教师再说课,教师集体评议后,如果不满意就再上,直至满意。实现教师同伴间的合作与对话,上学期我们共展示不同类型的教研课18节。

“随堂课”:校领导与教研组长继续深入课堂听课,并及时评课。我们鼓励老师及时记录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或失败之处,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案例、论文和叙事,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近年来我们学校各教研组都有自己的课题,同时语文组和物理组还承担自治区的两个课题。

(三)以校本教研为阵营,利用现有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在课程改革中,专家的专业引领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能力,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远教资源,观看专家的《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和《如何撰写教育教学叙事》讲座。同时还引进了三学苑的网络资源,让全体老师对教学案例和教育教学方法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通过这些工作,使我们深深感到:校本培训是提高全体教职工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 6 是提高教师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是体现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思想的必由之路,是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全方位培训的必由之路。但是我们学校关于校本培训的做法仍然属于探索状态,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培训思想,离实现课程改革六大目标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另外,由于学校经费紧张,硬件设施还投入不够,阻碍了学校校本培训向着更宽、更广的网络发展之路,因此进一步发展的工作还十分艰巨。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我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校本培训天地必将洒下遍地繁花。

7.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篇七

我区“十一五”继续教育已近尾声,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 我校有效地完成了“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现将本期继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制, 强化管理, 增强进一步搞好教师继续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日

益增多也日益复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为了促进我校教师牢固确立终身学习观念, 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精神, 《南岸区“十一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规划》的要求, 全面推进我校创一流学校, 努力提高教师实施素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了我校“十一五”继续教育规划, 规划从总体目标、具体目标、课程实施、实施措施以及保障机制上做了详细的阐述。

(二) 确立了我校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职责。为了

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分管教学和教师培训工作的副校长为执行组长, 学校继续教育登记员、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学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起草制订学校远、中、近期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 并由教代会民主讨论通过, 有力地保证了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有序开展。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 都有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并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继续教育年度计划, 结合自己实际制定自培计划, 年终撰写自培经验总结, 形成个人档案。同时, 我们还让每位教师都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 是提高教师各项技能和素质的重要途径, 以及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确保教师继续教育顺利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 强化管理, 确保措施到位十分关键。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真抓实干, 扎实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有力地推动了全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 通过学习《教育法》和上级下达关于继续教育的文

件精神, 明确了开展校本培训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贯彻“三个面向”方针, 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主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坚持面向全体教师, 按需施教, 着眼提高, 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因此, 我校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 校长重视, 有分管领导专人负责。客观现实使我们认识到:谁抓住了今天的继续教育, 谁就抓住了明天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明确目标, 注重实效, 加强“课改”内容的培训, 促进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课改”实验中, 我校始终坚持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教师既是学习者, 又是实践者和研究者。为了让全体教师尽快了解和掌握新课改、新目标、新要求、新理念, 并把它们溶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充分利用隔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 从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上加强培训, 做到“三定”, 即定时间, 定主题, 定人员。组织教师学文件、学课标、学理念、学教材、并做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 既听好课, 又做好笔记。为了保证实验工作有序进行, 我校备课组老师经常在一起切磋、讨论、交流、研究教材、教法及学法的指导等, 做到边学边做, 边研究边改进。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 改革课堂教学, 实现教学方式特别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 依据上级继续教育文件精神, 我校紧紧围绕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通过校本培训, 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 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每学期我们都制定了详实的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培训方案, 在方案里, 对教师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根据教师的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不断探索与改革校本培训模式, 努力构建符合二十一世纪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开放的校本培训体系。

(二) 培训内容

1, 、教师职业道德、有关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培训。以学校集体学习或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 以时事政治、教师职业道德、有关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等为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活动, 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主要活动安排:

(1)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 (3) 《教师礼仪培训》

3、新课程培训以教研组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 以研讨教材教法为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研讨, 促进教师过好教材关, 教法关, 促进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主要活动安排: (1) 参加区新课程学科主题培训 (2) 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 (3)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4) 校内新课程教材教法培训 (集体备课) (5) 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4、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以教师上研究课、观摩课、听课、评课为主要形式, 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 通过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过好教学能力关。主要活动安排:

(1) 上研究课、观摩课、听课、评课 (2) 举办校公开教学评奖活动 (3) 班主任培训

5、教育科研能力培训以申报立项课题、撰写论文为主要形式, 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 树立教科研意识, 普及教科研方法。主要活动安排:

(1) 组织教科研知识讲座 (2) 申报校级课题研究 (3) 组织立项课题研讨 (4) 参加市、区级教育教学论文评奖

6、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以“在学习中用, 在使用中学”学用结合为基本组织形式, 辅以专题培训, 以网络应用技术, 课件制作技术为主要内容, 通过培训, 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从网上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的能力。主要活动安排: (1) 网络知识及应用能力培训 (2) 课件制作能力培训

7、班主任工作培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是班级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是沟通学校和学生及家长的桥梁, 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为了增强班主任工作能力, 提高管理班级的艺术, 根据我校班主任的情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三) 培训形式

1、以学代训。

以学代训指学校通过组织集中学习或教师自我学习的形式来代替培训。学校建立健全例会制度, 一月至少安排三次校本培训专题内容。教师根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自学, 每年撰写自学笔记不少于20篇, 字数不少于1000字。通过培训, 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不断掌握现代教育思想, 提升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新课程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形成崭新的教育风貌。

2、以课代训。

以课代训是校本培训的重点。它以锤炼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艺为目的, 通过教师集体备课、上研讨课、评比课、观摩课、听课、评课等形式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真正把教学理念内化为认识, 外化为教学行为。学校制定以课代训的操作办法和制度。我们规定教研组每周安排半天时间集体备课;规定专任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规定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以上。学校每年举行公开教学评奖活动。具体操作步骤: (1) 同一年级组任课教师上同一内容课。 (2) 课前集体备课。 (3) 上课。本教研组的教师必须参与听课, 检验设计方案的教学效果。 (4) 评课或研讨。上课教师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听课教师把自己的听课感受反馈给上课教师。学校尽可能多地安排教师外出听课, 开阔视野, 博采众长。

3、以研代训。

以研代训指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我们提出如下校本科研思路:以提升自我为主要目的,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 以课堂为教育科研的主阵地, 以反思实践为主要方法。这种培训形式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点上, 以学校为单位, 申报区立项课题;二是面上:以备课组或教师个人为单位开展校内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也要建立校内课题申报制度, 学校每学期开学办理校内小课题申报立项或结题。小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以一学年为限, 内容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话题或问题, 把话题生成为问题, 把问题生成为课题。

三、创设环境、持续培训、人人参与, 检查、总结、评比, 让校本培训得到积极发展

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能否适应, 对计算机操作能否正确熟练, 是影响到学校信息技术水平发展的关键, 所以要进行有效而又持续的教师培训。我校采取岗位学习与短期脱产学习相结合、校内普及与校外提高相结合的方式, 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是选派教师参加区级培训, 参加培训教师回校后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 并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要求。我们采取的策略是:结合实际、分类要求;立足普及, 着眼提高。同时我们还在一些方面做出规定, 促使教师强化练习, 经常使用, 如:总结、学习心得、经验论文一律交电子文稿;单元练习、期末考试成绩, 一律输入微机。二是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区教师培训和各级各类赛课、教研活动。三是聘请区骨干教师、区教研员到校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和辅导。通过几年来的努力, 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现代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一支新型师资队伍正在健康成长。

继续教育学习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部分, 为使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深入, 学校的工作检查、总结和评比都把继续教育学习列入其中, 在任职考核和评优中, 也把此项列为评比条件。因此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在我校教师中已蔚然成风。

8.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校本培训探析 篇八

【关键词】高校;岗前;培训

一、岗前培训校本培训的意义和目标

校本培训是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证,可以有效营造有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高校各项规章制度,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环境,并进一步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校本培训可以进一步保证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到高校教学和科研环境当中,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教学目标,了解自己所在高校的相关政策、法规,为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铺平道路。同时,校本培训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需求,为其更好的为高校建设服务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校本培训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发展青年教师的专业思维,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师道德责任和敬业精神,初步形成职业理想;带领青年教师做好职业规划、专业规划,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引导青年教师了解校情、生情和教育政策法规,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背景,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激活青年教师主动学习的愿望,积极参与培训和实践活动,初步形成赏识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经验等良好习惯,为可持续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意识,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中初步掌握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及科研的基本技能、方法与技巧,以满足教书育人的需要。

二、岗前培训校本培训的方式、方法探索

岗前培训的校本培训部分由于归属于各高校自主安排和管理,所以方式、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多样,既让青年教师对所在高校有所了解,增进学校与青年教师的感情联系,提升青年教师的爱岗、爱校情怀,又能让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了解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挖掘其内在潜力,为学校未来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校情、校史培训

高等学校可以在校本培训中组织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参观学校的校史馆,组织专题讲座,了解学校的发展和沿革历史,提升青年教师的爱校情怀。同时,可以让青年教师自主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政策、法规,方便以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青年教师在刚入职之后,由于不明白学校的管理工作流程而造成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有力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师德、师风培训

高等学校可以在校本培训中增加师德、师风培训内容,使青年教师在刚参加工作之初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师德观,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师德、师风培训是青年教师的思想路线培训,有利于让为青年教师打好思想基础,为以后的教书育人工作做好示范,让高校中涌现出更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道德楷模,有力的纠正高校教师中存在的不正之风。

高校可以在校内、校外聘请师德、师风方面的楷模,为青年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让青年教师切实感受模范的风采,用模范的作用感召青年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工作中去。

(三)职业规划培训

高校可以在校本培训中为青年教师开设职业规划培训课程,聘请奋战在学校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师,主要为青年教师讲解如何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如何打开自己的教学工作局面,如何在科研工作中发挥潜力、凝练学术方向。也可以聘请专门的教务、科研相关工作人员,为青年教师讲解学校课程规划,让青年教师了解学校课程设置,明确教学目的,同时,为青年教师讲解学校科研工作情况,让青年教师在以后的课题申请、论文发表中少走弯路,了解课题申请的步骤与方法,掌握科研经费报销等相关工作的程序,提升以后的工作效率。

(四)设立专业导师引领制度

高校也可以以岗前培训校本培训为契机,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寻找师德高尚、教学水平一流、科研成果突出的专任教师作为职业导师,在一定时期内对其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专业的业务指导,使其尽快发生角色转变,尽早适应新的岗位角色,并未以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树立明确方向。

三、岗前培训校本培训要加强监督与考核

由于校本培训不纳入岗前培训考试成绩,所以一些参训的青年教师并不能对校本培训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高校在校本培训中要加强监督和考核管理,不能让校本培训成为应付了事的形式化培训,要在监督和考核过程中切实让青年教师参与到培训之中来,从学校的主动管理逐步转变成参训教师的主动参加。通过严格的监督和考核,让青年教师逐步重视校本培训,从而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

【参考文献】

[1]赖力静.论我国高校岗前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万玉兰.浅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5

[3]刘思岐.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鸡西大学学报.2010

上一篇:《睡莲花开的声音》阅读题及答案下一篇:2016电工证考试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