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个人心得

2024-10-16

家庭教育个人心得(精选8篇)

1.家庭教育个人心得 篇一

家庭教育个人读书心得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个人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个人读书心得1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而陈鹤琴老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紧密联系结合的开拓者。虽然我们还并未成为家长,但细读这本书,也能收获到许多感悟,对我们的专业实践也有许多启发。

《家庭教育》一书对于如何教养小孩讲得详细入微。不仅包括养育方面孩子的吃喝拉撒,更包括教育孩子的待人处事方面,用朴实的文字、生动的事例指导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养孩子。例如在讲到游戏与玩物时,陈鹤琴老先生建议家长应当谨慎挑选,保证孩子的安全,让孩子学会在游戏中成长探索,确保孩子身体和心智健康的发展;又例如在责罚方面,陈鹤琴老先生提醒各位家长应理性思考,避免意气用事,教育孩子用积极的暗示比消极的命令好得多,比如孩子字写得不好,不要去全面否认,而是告诉他那几个字写得特别好,剩下的字也请像这几个字一样写得工整规范。

看这本书时,突然想起小时候犯了错,妈妈总会告诫我:“小心爸爸回来教训你。”我想,在现在的大部分家庭教育中仍是存在这种情况。这就好比戏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妈妈总是扮作红脸,给予你慈母的爱,而爸爸总是扮作黑脸,给你严父的威严。可是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想过慈母的爱并不能消除严父带来的伤害。《家庭教育》一书告诉我们爸爸并不是大老虎。父亲是孩子力量和勇气的依靠,不要随意用父亲去恐吓孩子,孩子做错事后不要就对他说:你再不听话,你爸爸回来教训你!这样子只会将孩子推得更远,对父亲产生天然的抗拒感。

陈鹤琴老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浅显易懂、容易掌握,但我们知道,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陈鹤琴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思想在此书中也多次渗透与体现。“活教育”就是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譬如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的年龄特征,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活”的教育。就好比,孩子喜爱游戏,成人就应多多创造条件并鼓励孩子参与,提供合适的玩伴、衣着以及各种“活”的、安全健康的、易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我们的活教材,在教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多多带孩子到户外去,而不是关在家里,怕孩子弄脏衣服、受伤、受累或受凉感冒,而是在确保孩子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多去探索、多去感知。因为,生活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

“做父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庭教育》这本书为广大成人提供了一个借鉴。这本书教育父母不仅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更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

家庭教育个人读书心得2

此书系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于1925年著成出版,至今再版20余次,可谓经得起历史考验,日久弥新。

本书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经验的语言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列出了若干的教导原则与方法。详细讲了卫生习惯、游戏、害怕与哭、接人待物、责罚和创造良好环境。即尊重孩子,又符合国情实际。

例如,针对孩子独自睡觉一事,陈先生这样说到——“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不肯独自睡就去抱他(很多父母祖辈很不愿或者说很怕孩子哭,一哭就抱,一哭就哄骗),也不应当听他哭不去睬他(也有些父母以为这就是好的教育方法,狠下心让孩子一个人哭到昏睡过去。福爸的同事就曾让1岁多的孩子一个人哭了2个小时,哭睡了),应当用种种方法去安慰他使他独自睡去(其实何止对待独睡问题,对待孩子的多数问题都可以采取这类方法)。假使我让他去哭而不去安慰他,他虽然因为哭的疲倦会睡的,但是他的心境是很不安宁的。我用这种方法去教育他(即让他哭一阵子,过去抱抱他歇一下,如此几个晚上就能独睡了),一方面使他知道他应当独自睡的,一方面使他心里觉得很安宁,这种方法是宽猛并济的,比较纯用硬逼的方法是好得多了。”

对于孩子的提问,书中说——“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拒绝小孩子的问题,也不要以‘有问必答’的方法对付他。我们应当利用他的问题来实行我们的理想教育。”如何利用问题来施行教育呢?书中举了个例子——5岁的孩子同父亲去散步,看到有个小孩放风筝,就问父亲那个小孩在做什么。父亲说你要去看看吗,就同孩子一起过去看。走到近前,父亲说那个在空中的真好看,你看那小孩子手里拿了什么东西,要走近看一看吗。孩子离开父亲走到那个小孩子旁边,看到了他手里的线,回来告诉父亲是线。父亲又问你要同那个小孩子那样做吗。孩子说要,父亲就领他去买了纸竹等材料,回家做了个风筝给他,第二天一同去放风筝。这比起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不知要好多少倍。

对于阅读的评述,可谓点中做父母的死穴——陈先生在东京,看见黄包车夫在没有生意的时候看报纸,还是英文报,并且告诉陈先生报上说现在上海霍乱很厉害。不禁感叹道“一个黄包车夫竟然也爱看报,这种习惯多么好!这种习惯,影响着小孩子多么大!试问我们中国的家庭怎么样?我们的社会怎么样?不少受过教育的男女除了学校之后,对于看书,也都没有大的兴味,好像书是属于学校的,于本身的职业,于本身的修养,于本身的娱乐,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实在要叹有血多人对于世界大事的认识程度是非常浅陋的,就是对于国内的事,也不甚关心,什么各种科学上的新发明,史地上的新发现,都置若罔闻。这种环境,怎样能引起小孩子喜欢看书阅报呢?”说来惭愧,回顾我工作8年间的买书记录,除了在读研究生时为了写论文,买过100来块钱的书外,到了有孩子前就没买过几本书。感谢孩子的降临,那种使命感促使我重新与书结缘,2年多陆续购进了5000元的书,大多是家庭教育和童书,少部分是饮食健康家政的书。有朋友问,买了那么多书,有时间看吗?有!时间从来不缺乏,只是看怎么用和用来干什么。怀孕和产假期间,我在床头、洗手间、客厅都放置了若干本书,走到哪看到哪,就是坐在饭桌前等齐家人开饭前我也可以看上几段文字。刚开始看书,分不清好坏(指的是作者的独创性,观点合理否),但当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就能自然而然分辨出了,不再从头看到尾,遇到不好的书,略看几眼便打入冷宫,省出来的时间就去看好书了。正是有了这些明人智者的言辞,才把我从一个粗陋的母亲引入了正确的道路,甚至还能够为身边的朋友育儿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这种成就感远比我的代码通过测试来的强烈的多!

书中用整章篇幅讨论对孩子的体罚问题,他的结论是:如果做父母的自身受过良美教育并能施良美教育于子女的,体罚当然可以免用。但是普通的父母虽不应常常鞭挞孩子,然有时也可能用到。如果能用别的良法指导孩子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用别的良法而不得不用体罚,也要善用。陈先生非常忧虑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责罚孩子,以致损害孩子和自己的人格。他详细列出了责罚小孩子的条件,真的是用心良苦。

这本书是陶行知先生推介的,他写道“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里面的确有很多科学的教育方法。看来其实在我国不乏善育人者,只是少了善学育人者。再好的老师也只能带动周围少数的家庭,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名师名校,关键还是做父母的自身努力,施以良美教育。所以,父母们哪,甚至祖父们哪,如果你们想要教育孩子,请先教育自己做好(祖)父母,拿出对生命的崇敬,拿出谦卑之心态,从读书开始学习吧!

家庭教育个人读书心得3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内容非常有感触,写下来分享一下。

这段内容主要讲了五个问号教孩子养成规划习惯。我家的哲凡同学时间观念不强,做什么都很慢条斯理的,看了以后觉得非常适合他做作业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规划时间。一问是假期有什么计划?二问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问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时间,你觉得够吗?四问是那你制定时间表吧,怎样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问是如果没有完成,你觉得需要多久时间弥补?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划态度方面依照这样一个规律:询问并引导计划——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监督检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计划落实的基础上,下次适当的延长时间,逐步锻炼孩子的规划能力,不唠叨只问了五个问题,这位家长就让孩子养成了规划的好习惯。

通过学习觉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会继续学习的。

家庭教育个人读书心得4

在读《家庭教育》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好的孩子总是好的,不好的孩子总是不好的,至于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一直没有深究,觉得或许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开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父母的潜移默化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压力,所以要培养教育好孩子,就先得从自身做起。

现代的许多年轻父母十分自私,打着给孩子创造富裕生活条件的幌子,摆着疲于奔命的姿态,好像是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但其实却很少舍得多为孩子花一点心思。孩子是人不是动物,动物尚且需要关爱更何况是孩子。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有责任关心他爱护他。现在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不在父母身边长大,而是由老人们代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时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是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倒不是说长辈们不关爱他们,但是此爱非彼爱。惭愧地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时也抱怨也觉得很累,看着别人在潇洒的享受生活,我过着围着家庭转的日子,而且还总是有个小尾巴跟在身边。现在想来,幸好由于种种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带孩子,如若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边放手不管,将来我一定会后悔的。以前孩子都因为让老人带惯的不听话,脾气太犟了,还好现在孩子还小,改正还不晚。千万别小看孩子,别以为他小小的,貌似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心里都明白,只是说不出来而已。

这本书的很多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也非常羡慕作者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书中谈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有想过,但是没有那么透彻。读完这本书可以说给我上了非常有意义的一课,也是对我这个不太称职的妈妈启蒙教育了一翻。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从个体教育而言,没有标准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适自己孩子特质的教育方式。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是艺术家。相信我们做父母的只要选对了正确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关心教育孩子,那么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会是最出色的。

家庭教育个人读书心得5

市教育文件要求教师加强阅读,我比较认同。因为我事先就形成了读书的习惯,这次从图书馆借阅要求阅读的书目,静心阅读摘抄。陈鹤琴所著——《家庭教育》,读来颇有共鸣,读来如行云流水。

我想原因有二:第一,自己写过育儿日志,思想领悟起来也容易;第二,作者的生存年代不远,语言、思想等方面没有太多因素的干扰。总而概括,如下几点:

概括来说,这本书读来顺其自然,语言毫不晦涩。作者比较常用的语法就是排比句、并列句。排比句让读者在跳动的节奏中阐释了多种情况,读者的注意力易于集中。同时,也感受到作者是一个可爱的人。并列句前半句便于读者认识,后一句便于读者思考。作为育儿的书籍,比较适合父母阅读。

其次,这是一个真正潜心研究的作者。文章足以流露出作者的人格,一个个形象的例子,一句句感悟的话语,那的确是自己的思考。让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关注自己孩子的同时,还要关注别人的孩子的发展。这样,通过对比就可以让父母收获更多的教育思想。孩子是变化的,原本乖巧的,在某个成长阶段不认真的时候也能够育儿。

再者,育儿还需要更加细致。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细心的妈妈,看了这本书,我觉得问题总不是在想当然中结束。同样一件教孩子刷牙的事情。作者又分为许多细节,有想法的教育孩子。我也需要更加细致一些,主要是思想深度需再度挖掘。

最后,在摘抄妙招的同时,要加入自己的思想。作者也读过不少书,拿《颜之推家训》这本书为例,作者在看过之后,也有自己的观点。《家庭教育》这本书从婴幼儿到五六岁,都有一些建议。我看后颇为受用。

育儿书籍,我也看了不少。在陈老这里,仍然有新的内容可学习。这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继续好好读书吧!

家庭教育个人读书心得6

爱孩子是天性,是与身俱来的,是连母鸡都会的事。但是教养好孩子却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渊博的知识与不断进取的心。

《家庭教育》这本书不但是我们家长的好帮手,里面所讲的故事,连孩子都非常喜欢阅读。每次,读到有趣的,感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时,我会及时与孩子一起分享交流,让她体验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可以得到重要的实例教育。

我非常感谢《家庭教育》这份家长刊物,它教育我如何向一位优秀的母亲靠拢;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配合老师的工作,做好互动;如何使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和谐更融洽。家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它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家庭教育》这份刊物将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再也不走弯路,走错路。我们爱这本书,从中我们学到了外国、中国的一些名人、古人、现代的一些好家长怎么样教育孩子的范例。

其中也有许多反面的教材,对我们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例如,以前我们教育孩子的态度粗暴,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打,便是骂,结果孩子是越打越不听你的话,经常和你讲“道理”认为是他做的对,和你唱对台戏,形成对立面。后来我们学习了这本书中的好多文章,怎样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使我们明确了教育孩子不能用粗暴的方法,应耐心说服教育,还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以后,我们要不断遵循《家庭教育》一书的道德行为准则,在平时要从“言行举止”、“待人处事”、“文明礼貌”、“宽厚待人”、“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等方面做好带头人,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做好孩子的第二任老师,使孩子健康向上。

家庭教育个人读书心得7

本书从孩子教育主要几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旁征博引,切中时下流弊,非常中肯,给我们指明孩子成长道路,正确教育方法。看到书里描写情况,自然联想到自己孩子学习、生活点点滴滴,几分相似、几分同感上心头。

拔苗助长不利孩子发展。整个小学阶段,孩子需要解决的发展任务,是处理好勤奋感与自卑感。适量的指认任务能促使孩子勤奋感、成就感。反之,如果任务不断加码,最终导致孩子无法完成任务,产生挫败感,要么反抗要么放弃努力。一味填满孩子,久坐桌前,缺少与大自然相处机会,孩子注意力、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会有多大发展?我特别能感受到,偶尔几次的作文作业日,写完作文都已经快晚上九点了,看起来神态木讷,反应缓慢。有时作业少,完成的早,我们就去外面玩,一会捉迷藏、一会儿翻爬梯、有时在活动器械上做各种难度动作…那神态活灵活现,我说这才是孩子,孩子爱玩是天性,顺着天性培养个性,春天小苗需要阳光和雨露。

健康是革命本钱。该书从中医角度,让我们观察孩子成长变化,同时增长我们中医知识。病在心,面红而心热,病在肝,面青或身体有疼痛,病在脾,面黄而浮肿,病在肺,皮肤面色煞白似有寒气,病在肾,面黧黑而无光泽。如果一个孩子不爱活动,也许是脾虚而气弱…。这些都便于我们观察孩子健康。我家孩子身体健康好,今年长高了许多,在身上有些瘦弱,饭量不大,我们一直比较在意,所以这本书提醒了我们,抽空带孩子看看中医,二年级正在孩子换牙齿时期,门牙松动一直没掉下来,如果不及时把牙齿换掉,会影响新牙发育,孩子怕疼,不肯去医院拔牙,看来做正确事情,也要下决心。

安全无小事。书里提到:经常向孩子说明什么事有危险,什么事不能做,应该怎么做,而且这种苦口婆心唠叨,要重复多次才有效果。这时我想起,过马路时,一是不能闯红灯,二是不能跑,要左右多看看,确认安全后在过马路。还有孩子爱大闹,做电瓶车时和大人背靠背,这样万一摔倒很危险,一定改掉不好习惯。遇到安全危险等如何应对,我们也给孩子考过,不过书里这10道保命题,还是比较全面的,有些我们也没遇到,一定要考考孩子,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昨晚我问孩子,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孩子确实答不上来,看来“不超过20%孩子知道妈妈生日”,统计结果相对准确的。我们无休止抛给孩子很多爱,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爱他人的能力。付出爱能提升愉快感,把自己最珍贵东西分享给他人是爱的体现。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中华文明传统熏陶的孩子不比西方价值观教育孩子差。为了培养孩子爱心,大人适当的表现“弱些”,给孩子以关爱别人的机会。别在孩子面前充当成顶天立地大人物。

让孩子做自己心灵主人。人天生有自己做主的愿望,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让孩子在试错中学习,提供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这样才有独立思考能力,才有创造能力。所以,孩子学习时,不要陪伴,让她独立完成,有困难她会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会求助老师和父母,这点尤为重要,我们真没意识到,以后孩子做作业是一定不要陪伴。让孩子独自完成作业,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自信的品质和专心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2.家庭教育个人心得 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 教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国家和整个社会来看, 要实现“人才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教育必须得到大力发展。从个人来看, 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个人对教育的投资所能够获取的最直接收益就是自身收入的增加。依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的观点, 雇员受教育程度严重制约着劳动力市场的划分。教育水平高的人, 往往占有工资高、待遇好、就业稳定性强、工作条件优越、晋升机会多的职业岗位, 处于好的劳动力市场当中;而教育水平低的人, 则常常处于差的劳动力市场之中。但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延长, 工作年限会缩短, 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都会增加。接受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既有着一般投资都具备的收益性和风险性, 也有着一般物质投资或货币投资所不具备特点, 即人的客观智力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投资收益所起的作用。因此, 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天赋和所处的环境理性地决定教育投资。

围绕个人教育投资是否合算的问题, 一些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实证研究。但他们的研究都是把某一层次的个人教育投资做单独分析, 没有对多级投资进行整体考虑。例如, 如果对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 读大学是不划算的, 但对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 读研究生却又是很划算的, 那么, 现在这个高中毕业生该如何决策呢?为此, 本文拟从成本与收益角度, 引入风险因素, 基于决策树技术, 针对个人多层次教育投资决策提出整体分析的方法。由于我国目前普遍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因而本文将主要针对个人是否值得投资高中、大学和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讨论。

二、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一) 教育投资的成本接受教育的个人成本分为两种:

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个人由于接受教育而直接负担的费用, 它包括学费、书本费等, 但不包括个人生活费用等, 因为这些费用对于不读书而参与就业的人同样存在。机会成本是指个人因接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设CDit (i=1, 2, 3) 分别为接受高中、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在第t年的直接成本, CIit (i=1, 2, 3) 为机会成本。设高中、大学和研究生的受教育年限分别为3年、4年和3年。由于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 分析时应将这些成本都加以贴现, 以现值作比较。我们将贴现的时点确定在初中毕业之时, 这样, 接受高中、大学和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总额现值C1, C2, C3分别为:

其中, r为贴现率, 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二) 教育投资的收益本文假设:

(1) 个人在接受教育期间无工资收入; (2) 个人最早16岁开始工作, 60岁退休, 不考虑退休后的收入差异; (3) 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学历的初始就业年龄分别为16岁、18岁、22岁和25岁 (一般初中毕业15岁, 毕业后若不继续就学, 将在家呆至年满16周岁才能就业, 其间无收入) 。

由于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的差异, 以及个人所处环境不同、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差异, 同样学历的就业者, 收入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接受教育后获得收入是在决策的未来的, 未来的不确定性使教育投资也成为一种风险投资。马晓强、丁小皓 (2005) 通过分析城镇居民的入户调查数据也证实, 教育投资确实是存在风险的。所以, 下文的分析将引入风险因素, 将同样学历就业可能获得的收入分为较高、一般和较低三级, 分别用j=1, 2, 3表示。用i=1, 2, 3, 4分别表示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层次。设个人以i学历就业获得该学历第j级收入在第t年的当期收入为Wijt, 则个人就业后总收入的现值为

其中, r为贴现率, Ti为以i学历就业取得工资收入的时期集合, T1={2, 3, …, 45}, T2={4, 5, …, 45}, T3={8, 9, …, 45}, T4={11, 12, …, 45}。

这样, 以不同学历就业取得相应第j级收入 (j=1, 2, 3) 的净收益现值分别为:

(1) 初中:NPV1j=DPV1j

(2) 高中:NPV2j=DPV2j-C1

(3) 大学:NPV3j=DPV3j-C2-C1

(4) 硕士:NPV4j=DPV4j-C3-C2-C1

三、教育投资的决策树

对于多阶段的决策问题, 选择某种行动方案会出现不同的状态, 在不同的状态下又要做下一步行动方案的决策, 这类风险决策问题一般适于用决策树模型进行决策分析。决策树模型是对决策局面的一种图解方式, 也是风险型决策中常用的方法。它的优点是能使决策问题形象化, 它把各种备选方案、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及各种收益值、损失值简明地绘制在一张图上, 便于决策者审度决策局面, 分析决策过程。特别是在多级决策问题的分析中, 能起到层次分明, 一目了然, 计算简便的作用。

一个考虑个人教育投资决策的决策树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A1, A2, A3是决策点, 从决策点出发引出的2条线是方案枝 (树枝) , 对应于是否接受某层次教育;Bi (i=1, 2, 3, 4) 是状态结点, 从状态结点Bi引出的3条线为概率枝 (叶子) , 表示获得较高、一般和较低三种收入的状态, 三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分别记为pij (i=1, 2, 3, 4, j=1, 2, 3) ;NPVij表示采用Bi方案取得第j种收入状态的教育投资净收益现值。各种方案的期望净收益现值为

按决策树的结构计算出各决策方案枝的期望净收益值, 将期望净收益值进行比较, 并作剪枝决策, 只保留最佳方案。在每一阶段舍弃收益值低的, 逐级推动直到最初的决策点, 这样可以得到各阶段的最优策略。这种分析程序的依据是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作为整个过程的最优策略具有这样的性质, 即无论过去的状态和决策如何, 对前面的决策所形成的状态而言, 余下的诸决策必须构成最优策略。这恰好能够满足人们进行个人教育投资决策的需要。

四、实证分析

(一) 最优决策

为便于分析, 假设i层次学历就业取得第j级收入的初始收入为Wij1, 收入的年增长率为h (假定各层次学历就业工资增长率相同) , 则

在广州市2008年不同学历新就业人员工资指导价 (见表1) 中, 大学学历新就业者工资的中位数与当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几乎一致。以该指导价为例, 其工资价位的高位数、中位数和低位数分别对应作为各学历就业的较好、一般和较差收入, 即Wij1 (i=1, 2, 3, 4, j=1, 2, 3) 对应取表1中值。借鉴PRET决策法的做法, 设个人取得较好、一般和较差收入的概率分别为1/6、4/6和1/6。另外, 1995年至2009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率约为14%, 故下文分析参照该值取h=14%。

社会贴现率是把现在的资金与将来的资金进行等价交换的社会交换率, 是基于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时间偏好和跨时间选择的一个量度。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2004) 建议我国的社会贴现率取值为7%~8%。本文参照社会贴现率, 将个人教育投资贴现率设为8%。假设个人接受高中、大学和硕士教育的直接成本分别为4000元/年、8000元/年和11000元/年, 机会成本为同龄上一层次学历就业者的同期收入。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可得, 在决策点A3 (见图1) :E (B4) =6790706元, E (B3) =4844364元, 有E (B4) >E (B3) , 故应选择就读硕士;在决策点A2:由于E (B2) =4304009元, 有E (B4) >E (B2) , 应选择就读大学;在决策点A1:由于E (B1) =3089261元, 有E (B4) >E (B1) , 应选择就读高中。所以, 最优决策为:读高中———读大学———读硕士———就业。

(二) 决策方案的敏感性分析

风险决策的关键在于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及条件损益值是已知的, 而这些数据是根据过去经验预测、估计和修正得出来的, 一旦数据有一定的误差或发生变化, 据以确定的方案是否仍然最优, 就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在风险决策中, 由于影响决策方案的一个或几个不确定因素的变化, 导致决策方案后果评价指标发生变化, 对这种变化能否影响最优方案的选择而进行的分析, 就叫决策方案的敏感性分析。经过敏感性分析之后, 如果决策者选择的最优方案不因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在其允许误差范围内变动而发生改变, 那么这个方案就是比较可靠的。

下面就前文中的数据, 给出使得投资决策发生改变的各因素平衡点。

其一, 初始就业期望工资。记i学历初始就业的期望工资为E (Wi1) 。有初始就业工资发生变动, 则总收益现值将发生同比例的同向变动。如果高层次学历的就业收入相对增加, 将使得个人教育投资变得更划算;而如果高学历收入相对降低, 则将使投资更倾向于不值。 (1) 其它不变, 当以研究生学历就业的初始就业期望工资E (W41) <2678.4元/月时, 最优决策将变为:读高中———读大学———就业。 (2) 其它不变, 当以大学学历就业的初始就业期望工资E (W31) <2262.5元/月、且E (W41) <2392.0元/月时, 最优决策为:读高中———就业。 (3) 其它不变, 当以高中、大学和研究生学历就业的初始就业期望工资分别低于下述平衡点时:E (W21) <1534.9元/月, E (W31) <1634.1元/月, E (W41) <1730.2元/月, 最优决策为:不读高中———就业。影响初始就业期望工资的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可能获得的较高、一般和较低工资的绝对水平;二是获得这些工资的概率大小。前者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就业者所处地区和行业等因素有关, 后者则受到就业竞争、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体现着教育投资的风险性。

其二, 工资增长率。由于个人学历越高, 初始就业工资一般也越高, 所以, 在各层次学历就业工资增长率相同的假定下, 工资增长率越高, 教育投资将越划算。 (1) 其它不变, 当工资增长率低于9.1%而不低于5.7%时, 若不考虑攻读研究生, 则最优决策将是:就读高中———就业, 即放弃大学求学。但如果仍把攻读研究生考虑进来, 则以研究生学历就业仍有一定的高于高中学历就业的净现值收益 (具体数值与工资增长率的值有关) , 因而此时的最优决策仍为:读高中———读大学———读研究生———就业。 (2) 其它不变, 当工资增长率低于5.7%而不低于-0.2%时, 最优决策将是:读高中———就业。 (3) 其它不变, 如果工资出现每年0.2%以上的负增长, 那么最优决策将是:不读高中———就业。工资增长率受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国家收入分配政策等因素影响, 一个风险厌恶者在分析时一般会将其做保守的设定。

其三, 贴现率。贴现率的增大与工资增长率的减小对总收益的影响相似。下面是使得决策方案发生变化的贴现率平衡点。 (1) 其它不变, 当贴现率高于12.9%而不高于16.7%时, 若不考虑攻读研究生, 则最优决策将是:就读高中———就业。但如果仍把攻读研究生考虑进来, 则最优决策仍为:读高中———读大学———读研究生———就业。 (2) 其它不变, 当贴现率高于16.7%而不高于23.4%时, 最优决策将是:读高中———就业。 (3) 其它不变, 如果贴现率高于23.4%, 那么最优决策将是:不读高中———就业。一般而言, 家庭经济困难的个人, 对资金的时间偏好强于富裕家庭, 他们要求的贴现率通常也就更高。这也是部分家庭困难的高中学生主动放弃参加高考的原因之一。

其四, 教育投资的成本。个人教育投资的直接成本与终身工资收入相比是很小的, 因而其它不变时, 成本的变动一般对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较小, 只有达到下述情况, 最优决策才会发生改变。 (1) 其它不变, 当读研究生的个人直接成本超过1209481元/年时, 最优决策为:读高中——读大学———就业。 (2) 其它不变, 当读大学的个人直接成本超过198292元/年、且读研究生的个人直接成本超过1209481元/年时, 最优决策为:读高中———就业。 (3) 其它不变, 当读高中、读大学和读研究生的个人直接成本都分别超过440447元/年、198292元/年、1209481元/年时, 最优决策为:不读高中———就业。显然, 我国教育收费远未达到上述平衡点水平, 因而个人如果仅仅因为教育成本分担原因而放弃接受更高层次教育, 显然是不明智的。另外, 当前我国在非义务教育阶段 (特别是大学及其以上的教育) 实行的是通过考试择优入学, 因而为获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而额外付出的成本 (如购买复习资料、参加补习班等费用) , 在分析时可以计入教育投资的直接成本。

五、结论

个人教育投资受直接成本、机会成本、未来工资收入、贴现率等众多因素影响。未来就业收入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个人教育投资的风险性。将未来预期净收益贴现后, 应用决策树技术, 能较好满足决策者的多级教育投资决策需要。个人在做教育投资决策分析实践时, 完全可以根据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实际, 利用本文提出的模型, 对有关参数和变量进行调整和修改, 得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最优方案。本文对个人教育投资的分析是从经济角度来讲的, 教育其实还有许多其他难以计量的非货币收益, 同样的货币工资, 不同学历就业者在计酬方式、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区别。借鉴效用理论的观点, 从“效用工资”来看的话, 因接受更高层次教育而多获得的效用工资肯定将更大。教育是准公共产品, 具有很大的外溢效应。因而, 从全社会发展和教育公平的角度看, 国家都应始终注意加大对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建立健全多渠道的助学体系, 促进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干勤、王钊等:《中国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负担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2]扶涛、张梅荷等:《个人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与内部回收贴现率测算方法》, 《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5期。

[3]马晓强、丁小皓:《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实证研究》, 《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3.健康教育应从个人做起从家庭开始 篇三

关键词 健康 健康教育 不良生活行为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发达的保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健康是社会昌盛的保障,是生命幸福美满的基础。从“道德健康”的观念出发,每个人不仅对健康负有责任,同时,也对社会健康承担义务,人的机体必须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人在协调过程中往往处于主动地位,这是认识健康、实现健康的基础,而自身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和社会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基础,其价值还不只是为了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寿命的延长,而是为了提高生命的社会价值。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能精力充沛、生机勃勃地投身于火热的事业当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只有一家人的健康,才能给家庭带来富裕、安乐和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讲,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个人应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人的健康受到损害时,他本人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将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或不适。根据权利和义务统一原则:谁受益、谁负责。个人应该是自身健康的最主要维护者,对自身健康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人们的不良生活行为,比如过量饮酒、吸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生活不规律、户外运动少等。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前10位死因疾病中,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在致病因素中占44.7%。因此,预防此类疾病的根本措施就在于个人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行为。

追求自由是人类固有的本性,但实现自由必须顺应客观规律,要对自己的本能施加必要的压力。医学研究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有效地干预自身的生活行为方式,增加促进健康行为的频度,减少不良生活行为,是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根本途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被称为“生活方式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这类疾病频发于现代社会,具有病程长、预后差和并发症严重等特点,不同于由病原体传染所致的疾病。这些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不良的生活行为,而生物学因素、环境污染、职业危害等,则是次要的致病因素。

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形势非常严峻;目前我国平均每天约1.3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国总死亡的70%以上。据估算,当前全国居民现患高血压9000万人,糖尿病2000万人,脑卒600万人,每年肿瘤发病160万人。这类疾病不仅降低了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加剧了国家和个人的医药费负担。可见帮助人们改变不健康的生命方式,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是我国健康教育的重点。

健康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我们没有认识到现在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病,其实就是生活方式不文明造成的,如果我们坚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不得病,“维多利亚宣言”中概括的四句话十六个字非常好,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

家庭是健康教育最早和最佳场所

4.家庭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四

首先,我认为要注意培养好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从孩子上学以来,我们就比较重视她的学习,在她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定要好好学,才能有好的未来,才能过上自己理想生活的观念。明确了大方向,孩子在学习上也就相对来说比较积极主动,能够有效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当然了,孩子有时候也会出现懈怠心理,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引导,所以,我们也会不定时跟孩子谈心,了解了解她近段来的想法,在共情心理的基础上,来跟孩子沟通,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在学习习惯方面,我的做法是,及时关注老师们布置的各项作业,提醒孩子按时完成,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时间观念。令我比较欣慰的是,一般孩子都能在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后,再去和朋友玩。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其次,我认为学习环境很重要。在学校,有咱们负责任的老师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尽心地帮助孩子们学习成长,这一点我很放心。那么在家里,就需要我们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家里的做法是,当孩子要学习的时候,家里人都基本上不开电视,就算开电视,也会把声音调到最低。如果有亲朋好友到来,一看到孩子要学习,大家也会比较自觉地小声说话,就是怕打扰到孩子学习,这也是我们长久以来约定俗成的一个小习惯,一切娱乐活动都要为孩子的学习让步。

另外,要让孩子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感恩的心。这一点,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还算有成效。孩子从小到大很少去议论别人,很少跟别人有啥矛盾,心思简单了,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学习。另外,从小学到现在,对待老师,孩子始终都很尊敬,到现在,孩子每年还会去看望他的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经常会听到孩子说,我们哪个老师很辛苦啊,每天那么累,我都可心疼他。上学这么多年来,遇到那么多老师,从来没听见他说过哪位老师哪怕一点不是,甚至不让任何人说老师不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端正好态度,有一颗积极阳光的心,我相信孩子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5.个人教育心得 篇五

连日来,武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此事,有几万观众参与了媒体的讨论。武汉很多市民认为此事有损武汉形象,纷纷拿出自己的心爱之物,送到美术馆转交金光石先生。也有市民认为,艺术家和主办方事先宣传不够,加之进美术馆需存包,身上没有可交换之物。一部分艺术家认为,此次活动纯属行为艺术,与道德无关。

可见,社会各界的反映是多方位的、多层面的。

城市文明离不开美育。美是人类生活及社会进步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美育作为“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早在公元前五、四世纪,我们的先哲就提出了“六艺之教”的教育思想。西方从古希腊社会起就提倡进行所谓的“缪斯教育”,即通过综合性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传统的美育更多的是作为培养道德品格的载体而存在的,它要求通过道德情感的培养来规范个性情感,通过审美、艺术等活动来达到对人格的陶冶,是使人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根本途径。美育在19蔡元培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首次被定为基本教育方针。新中国成立后,美育被确立为我国的教育方针之一,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我们迈向文明城市的进程中,美育的作用则集中体现为现代人对自身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况的全面关照,力求达到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类自我的和谐关系。

武汉没有真正意义的美术馆已有十多年了,市民对优秀的艺术作品缺乏鉴赏力,对现代展览形式缺乏了解,对艺术缺乏应有的尊重,以至出现陶艺展互换活动中那种随意、漫不经心的态度也不足为奇。从这个层面来看,武汉市政府重建美术馆确实是太及时了,同时也凸显了美术馆在公共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与责任。

连日来,武汉美术馆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讨论,一个专业的美术馆应该为社会提供怎样的美术服务?作为国家的公益性单位,不仅要做好展览、研究、收藏、交流,更重要的职能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美术教育。大家在讨论中列举了服务不到位的种种细节:我们的导览系统不完善,观众走进美术馆像走进了迷宫;我们的展标字迹太小,老年观众看着吃力;我们的展览说明不够详细,有些作品观众难以理解;我们的报告会过于专业,普通的观众难以接受。我们的教育推广仅限于馆内,还未走向社区、院校、军营。我们不仅是美的创造者,更要做美的传播者。

6.三项教育个人心得 篇六

李效竹 2011年6月

按照《中共梁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关于开展“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梁平文广新党组发„2011‟3号)文件要求,我局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三项教育活动。现将个人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通过学习教育,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是文化广电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应当用“三项学习教育”的重要思想时刻武装自己的头脑,持之以恒地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宣传战线自律活动,对于整个宣传战线自身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学习教育,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文化广电工作者应有较强的责任感:责任产生动力,责任铸就精品,责任引发爱心,责任催生正气,责任成就人生。作一个文化广电工作者更应该从现在做起,做好带头兵的作用,先试先行,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要认真领会文化广电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重要性,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打牢从事文化广电工作的思想基础,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更加坚定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工作,始终坚持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7.我国高等教育个人需求分析 篇七

关键词:高等教育,个人需求,原因,措施

经过连续数年的扩大招生,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开办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 自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以来, 国家在高等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已明显力不从心, 大学生参与教育成本分担已成为解决高校经费不足的主要途径。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已出现上升的趋势:1996年普通高校生均缴纳学费为1319元, 1999 年为2796元, 2002 年为4500元[1]。据调查, 2005年普通高校生均缴纳学费已突破5000元, 在一些高校中, 有的专业收费已超过8000元, 有的甚至超过万元。

然而, 在我国, 个人和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高需求状态仍然在持续, 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的涵义谈起。

一、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的涵义

高等教育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是无限的, 但满足高等教育需要的高等教育供给却是有限的。高等教育需求是政府、企业和个人进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决策的基本依据。高等教育需求既代表着个人、社会、用人单位和国家的支付能力, 还表现为受教育者为接受高等教育所牺牲的其他收入,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机会成本。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必须通过个人表现出来, 最后落实在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上。我国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就是指个人 (家庭) 出于投资于教育将使他增进知识技能, 进而在未来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获得较高收入的目的对高等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它的基本特点是:学习选择性、个人的经济承受性以及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的紧迫性。学习选择性表示个人首先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或欲望。个人的经济承担性表明个人 (家庭) 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能够支付高等教育的费用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的紧迫性就是指个人认为在某个时间内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最小, 错过了这段时间, 个人教育投资成本的风险会增大, 机会成本失去的也会增多。

二、我国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的类型

由于教育与个人终生所从事的事业、前途、生活状况以及个性发展 (包括智慧程度) 关系密切, 并且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情感态度也不相同, 因此, 我国高等教育个人需求存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我们有必要对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类型进行分类, 以便能够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分析。 按照个人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内容, 可以把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划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1.知识需求型

这种类型的人相信知识就是力量, 他们为接受更高深的知识而期望获得高等教育, 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一旦有了经济方面的支持, 它就变成高等教育个人需求了。有这种需求的人不仅认为高等教育能够满足他个人求知的欲望, 使他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 而且认为高等教育能够使他在某项科学领域继续前进, 并终有所成。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他们满足了第一级教育需求, 还想满足第二级、第三级教育需求, 直至满足最高的一级教育需求为止。

2.经济需求型

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路径之一, 即人们为了寻求一份好职业, 不得不去接受高等教育。在我国大多数人属于这种类型。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生活中, 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 很多人认为, 接受高等教育, 能够使自己在社会上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从而可以获得更多工作的机会。有了较好的工作环境, 就可以享受更优裕的物质生活。

3.政治需求型。

社会功能论认为:人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其在社会中所占据的位置 (即社会分层) , 而教育的作用就是使人向上社会阶层流动[2]。在现代社会中, 社会阶层的开放和变迁发生着快速变化, 能否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实上, 接受高水平的高等教育, 已成为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必要条件。因此, 对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追求已经构成对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的一个独立类型。

4.精神需求型。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得人们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日趋增加, 人们提升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接受高等教育, 不仅能够增加个人的经济收入, 而且能够提升个人素质。高等教育成为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实现其价值追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我国高等教育个人需求旺盛的产生原因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个人需求旺盛的原因, 可以从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中寻找答案。

1.从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的角度分析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根据劳动力受教育程度, 将劳动力市场分为高级劳动力市场, 即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劳动力参与市场, 和低级劳动力市场, 即高等教育程度以下劳动力投入市场。 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 (即人力资本所有者) 既可以进入高级劳动力市场, 也可进入低级劳动力市场。因此, 他们拥有跨两个市场提供劳动的可能性。即使是在就业困难时期, 人力资本所有者也可以有多种选择, 他们可以改变人力资本投资方向、暂时退出劳动力市场追加人力资本投资;或暂时进入低级劳动力市场。长期来看, 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薪酬越高, 失业风险越低。而普通劳动力不具备向中高端市场提供服务的基本条件。因此, 人们都有进入高级劳动力市场工作的欲望, 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高等教育, 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

2.从劳动力筛选理论的角度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个人需求旺盛的原因, 也可以从劳动力筛选理论中找到答案。筛选理论认为, 在劳动力市场中, 雇主总是希望从众多的求职者中选拔能力最适合的人去填补空缺岗位, 但是, 在求职场上, 他并不了解这些人的能力如何, 只有通过求职者的“标识”和“信号”来了解他们的能力。“标识”就是指天生而不能改变的, 如性别、种族、家庭背景等. “信号”就是指后天获得、可以改变的, 如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个人经历等。教育之所以能起到这种信号作用, 是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与他获得信号所花费的成本成反比,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能力高的人支付较低的成本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因而, 教育水平是反映个人能力大小的有效信号, 是雇主鉴别求职者能力, 对他们进行筛选并安置到不同岗位的一种装置。

由于教育水平反映求职者的工作能力, 因此雇主便可以对教育水平较高者支付较高的工资。在当代社会中, 人们为了获得较高的工资水平, 自然就对高等教育产生了需求, 因为获得了较高的教育水平, 才能获得较高的教育信号, 而较高的教育信号是找到满意工作的关键。

3.从高等教育效益的角度分析

其实, 我国高等教育个人需求旺盛, 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对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很高。1998 年,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简称OECD) 的下属机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对29 个成员国的教育发展状况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统计调查[3], 发现高等教育在收入的增加、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及为子女带来更多的教育机会等方面显示出诱人的、巨大的私人回报, 这些私人回报构成人们努力争取高等教育机会的重要动机。

尽管高等教育并不保证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获得高收入, 但是, 高等教育对个人经济收入的影响一直都是显著的。台湾经济学家高希均教授曾把教育的私人效益归纳为四种:①教育程度高的人, 假定其他因素相似, 那么其终身所得的收入较教育程度低的人高, 这也就是受较多教育而产生的直接经济利益;②教育程度高的人, 往往有更多的工作变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假如没有大学学位, 就没有进一步当医生、律师、牙医等的可能, 这就是所谓“选择更多的经济效益”;③受了教育的人, 思想比较开放, 学术根基比较深厚, 必要时容易接受新知识、新训练以及改行转业, 增加经济上的安全感;④受了教育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 对法律、医药以及所得税的填报等知识也比较丰富, 刺激是所谓“非货币的经济效益”[4]。正是这预期收益, 驱动人们对近期的高等教育需求。从个人角度讲, 这也是在社会福利化水平较低国度里造成高等教育需求的最直接因素。

四、调控和指导我国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的措施

从教育需求的涵义可知, 高等教育需求分为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而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共同决定高等教育的供给, 由于高等教育的供给又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 因此, 高等教育的供给是有限的。当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远远超过其社会需求时, 这时高等教育的过度需求就产生了,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等教育个人需求过度的旺盛。从我国现阶段高考报考情况来看, 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已处于过度旺盛状态。它直接导致的不良结果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会造成国家教育投入不足;二是会造成人才浪费, 即教育过度的现象。

要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过度旺盛的问题, 抑制高等教育需求无限膨胀的趋势, 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1.政府应该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1) 继续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控制人口总量。

要调控我国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过于旺盛, 首先应该控制社会人口的增长规模。

(2)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确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目标。

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归根究底取决于该国资本形成能力的大小, 也就是说,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必须同国家资本形成的能力相适应, 量力而行, 才能保证教育和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超过国家资本形成的能力来发展教育, 不仅会使教育不能健康发展, 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 在认真分析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后, 还必须尽量准确统计和科学预测我国各单位的用人需求情况, 这样才能制定合理的教育发展目标。

(3) 加大教育投入, 认真办好中等职业教育。

从总体比例上看, 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需要大量的较低和中等层次的技术人员和熟练的劳动力, 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毕竟是少量。当前, 即使在发达国家, 高等教育也并非是人人可以享有的公共品, 更何况在我们这个物质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

(4) 规范各企事业单位用人体制。

在我国现阶段, 由于用人信息不畅通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规范。原本只需用专科生的职位, 现在可以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这些现象误导了人们并激发了他们的高等教育需求, 鉴于这种现象, 政府机关可以首先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一是规定各类毕业生的最低工资;二是规定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前, 工作岗位和招聘条件必须经过劳动人事部门的审批, 方能进入人才市场;三是对所有违规用人单位或个人坚决予以制止。

2.各级各类学校发展要以市场调节为主, 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宣传制度, 积极引导毕业生就业

各级各类学校, 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要深入社会、深入市场, 以市场调节为主, 设置社会应用性强的专业, 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并且不断宣传市场用人信息, 积极引导毕业生, 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实际上,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在整个教育供求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 个人、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状况与劳动力市场信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信息能够告诉人们, 近年来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 (是大学生还是中等技术专业的学生以及什么专业的学生等) , 也会告诉人们哪类人才是急需人才 (需要缺口多大等) 和不同类型人才的收入情况……所有这些信息, 都会给人们的教育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3.个人 (家庭) 应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首先要认清形势, 转变观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人人都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不现实的, 国家既需要具有高深知识的专业人才, 也需要大量的具有中等水平的技术人才。

其次, 要坚持理性选择、量力而行的原则。高等教育既是一种投资, 又是一种消费, 每个家庭或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不应盲目追求, 而应理性选择, 量力而行。要认识到个人成才的途径很多, 社会对人才衡量的标准也在发生改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好自己本分的事, 相互协调, 相互合作, 才能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微, 陈中原.高校收费:公平与效率辨析[N].中国教育报, 2003-01-19 (3) .

[2]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构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00-101.

[3]张民选.高等教育对个人经济生活的影响成为OECD国家高教发展的重要动力[J].比较教育研究, 1999, (5) :13-16.

8.个人所得税家庭课征模式探讨 篇八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家庭课征模式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它于1799年诞生于英国,经过20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一种税,尤其在发达国家已被确立为主体税种的地位,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我国于1980年由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颁布了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于1994年开始试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并将个人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三税合一成为新的个人所得税。我国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为课税单位,将纳税人各项不同性质、不同来源的收入分别采用不同的税率进行课税的分类税制。近几十年,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起征点从最初的 800 元提高到 2006 年的1600 元,于2008 年提高到 2000 元,又于 2011 年提高到 3500 元。

目前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现行征税模式难以完全公平地调节收入,其弊端在于不能全面把握纳税人的整体所得,不利于对纳税人的所得进行完全公平的调节,整体个人所得税制架构体系缺乏公平与效率。截止2015年,我国全年征收个人所得税款为8618亿元,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仅为7%。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却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于是、探究以家庭为课征模式税制改革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方面都有十分的必要和实际意义。

二、以个人为纳税单位的分类课税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个人月所得相同,但来源不同税负不同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征收税制,内容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等共11个征税项目。例如表1甲、乙、丙三人月所得总额均为9000元,甲所得有三处来源、乙作为自由职业者只有劳务报酬一项所得来源,丙有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两处来源,但不同来源各类收入所得按现行税制则所使用税率不同、免征税额不同,导致不同类别收入的税负不同,使得最终三人实际税负分别为8.89%、16%、7.61%,三人总收入相同但实际税负不同。与税收公平原则相违背,不利于调节收入差距,使得综合收入高、所得来源多的人税负轻,而应税来源少的人税负重的现象 。

(二)个人年所得相同,但未考虑月收入稳定性不同而税负不同

我国个人分类课税模式采用按月、按次征收,调节收入的力度不足,未考虑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不同月份收入差异对税负的影响。譬如个人甲,一年12个月中有一个月收入 20000元,税负 3120 元,剩下几个月收入均为 1500 元,税负为0,全年总收入36500元,总税负3120;个人乙全年总收入也为36500元,但每个月收入均为3041.67,总税负为0。由此可以看出甲收入变动幅度较大,月均收入其实并不高,但税负却不低。而年收入相同的乙,由于每月收入均匀却没有缴税。并没有起到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能体现公平原则。应该考虑年度所得在各月分布不均的情况,平均各月所得,均衡税负。

(三)家庭月所得相同,但税负不同。

譬如有A、B、C三个家庭,每个家庭有夫妻二人,分别用大写字母 A、B、C 代表三个丈夫,其妻子分别用相对应的小写字母 a、b、c 表示,三个家庭的工资收入情况如表2所示。三个家庭的工资总收入都是 15000 元,甲家庭共计应缴税款 590 元,乙家庭共计应缴税款 1870元,丙家庭共计应缴税款 1045 元。三个家庭实际税负分别为4%、12.5%、7%。在分类课税模式下,以个人为计税单位,其税负对个人来说是公平的,工资越高缴税越多; 但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其税负明显不公平,尤其是横向不公平,即相同收入的家庭所承担的税负却不同。由于现行个人课税制没有考虑到家庭成员总体的收入水平、消费能力与家庭实际负担,致使在不同家庭之间税负是不公平的。此外,该模式也可能会导致家庭成员通过转移财产来避税的情况。

三、推行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综合课税模式

(一)实行家庭课征的必要性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共同经济为纽带结合成的亲属团体。是一个经济合作单位,有着共同预算,承担着共同的赋税负担,拥有共同的财产。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节奏变快,二胎政策的放开,这使我国一对夫妇赡养 4 个老人、2个孩子的情况越来越多,已婚纳税人的家庭负担越来越突显。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中国收入最高的1%家庭拥有全国1/3的财富,收入最低的1/4家庭只有1%。贫富差距进步加大,很可能会威胁到社会稳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这就进一步要求国家加快个税的改革进度。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适当加大高收入阶层税收,充分发挥收入调节功能,从而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

家庭课税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充分考虑一个家庭的刚性实际支出,使同类型的人在税后结果上尽量公平,充分体现税负量能负担原则。因此家庭课征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内在要求.符合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在这个意义上,将纳税单位由个人转向家庭,把家庭成员数、消费因素、家庭收支情况考虑之内,更加有助于确保纳税人生活福利的均等化。总之,在我国实行家庭制不但可以弥补现有课税单位制度的不足,充分体现法律对家庭的重视,更体现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和其他法律制度的相互协调。

(二)推行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综合课税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家庭课税制不能一蹴而就,更不是直接把家庭课征制写进个人所得税法从而取代个人课征制那么简单。实行家庭课税制可以采用综合征收制和混合征收制相结合模式为基础,“渐进式”推进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综合个人所得税制改革。

1.推行家庭课征税制可以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循序渐进推进个税改革。

我国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个税改革可以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循序渐进推进个税改革。短期阶段是以高收入阶层为主抓手,实施增量税收调节,将高收入阶层多元化的收入所得作为增量因素纳入综合计征,并以此为依据统计个人所得税:中期阶段,对于纳税人一些经常性的劳动所得纳入综合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并逐步扩大纳入综合计征范围的所得类型,适时引入差别扣除项目,同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申报纳税。实现由个人到家庭为纳税单位的申报,并实施合理有效的税率结构,促进我国税制公平:长期方案是全面实现以家庭为课征单位的综合征税制度,提高全社会各个管理部门信息化程度,完善关联部门信息一体化建设,并建立各部门之间信息自动汇总机制。

2.建立较为完善和相对稳定的税收体制。

(1)费用扣除合理化

在家庭课税制中,税制设计可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家庭负担,家庭申报的基本扣除数可以根据纳税人家庭中的赡养老人、子女抚养、大额教育和医疗支出、首套房贷款利息、亲属参与公私保险费用等生计因素扣除。扣除标准可以体现税法对纳税人的实际生活负担与经济现状的考虑,可根据当年物价指数、通货膨胀情况和消费品价格变动对各种扣除和抵免额进行调整,进而体现我国税收指数化,实现税收公平原则。

(2)申报制度双向化

一方面纳税人的雇主在支付个人所得时必须履行税款预扣缴义务。另一方面,由纳税人自行申报全年的各项所得。

(3)监控体制严密化

首先加强纳税人依法纳税和自行申报的税收意识。在西方国家,流传这样一句话:“只有死亡和纳税,才是不可避免的”。提高公民纳税意识,关键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这样公民才能意识到纳税不仅仅是一种守法行为,更是爱国的“匹夫之责”。其次做到透明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税收征管信息化程度,加强对纳税人信息监控,可以将纳税人的基本信息、收支情况和交易行为、信用记录等相关信息都能在银行系统的电脑数据中有记录,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相关部门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收集并将纳税人所有的数据集中处理。

(4)征管制度高效化

完善高效的税收征管制度是税收体制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有综合素质较高的征管队伍和较先进的征收管理手段。其次是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户籍制度。个人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必须凭合法身份证,并实行实名制,将个人身份证、社保号码、税务代码三者统一,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纳税人所有收入项目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号码进行汇总和查询,除了小额交易外,都可以通过银行转账,否则视为违法,因此个人不受银行监控的收入项目将十分有限。最后建立有效的处罚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薛钢,李炜光,赵瑞.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单位的选择问题[J].南方经济,2015(7).

[2]谢俊.我国个人所得税家庭课税模式之探求——以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为借鉴[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10).

[3]李炜光,陈辰.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制度设计问题[J].南方经济,2014(8)

[4]刘鹏,家庭课税: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应然之举?[J].经济体制改革, 2016(4)

[5]罗一帆,个人所得税家庭课税模式的必要性分析[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2)

[6]韩洋洋,金鑫.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以家庭课税的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6(1)

作者简介:

上一篇:校园歌手大赛策划方案下一篇:水渠工程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