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精选8篇)
1.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篇一
青年干部应牢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人生观的`改造问题,是共产党人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能否坚决摒弃非科学的人生观,真正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对一个青年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大影响.青年干部要不断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不断实现人生观的升华,让科学的人生观入心、入脑.
作 者:王艺华 Wang Yihua 作者单位: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山东,济南,250013 刊 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年,卷(期): “”(6) 分类号:C96 关键词:科学人生观 树立2.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篇二
一、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就必须具有正确的理想观
具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是确立正确人生观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那么, 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观?笔者归纳为四个字, 即:爱国、信党。爱国, 就是珍爱中华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是有骨气的民族, 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从抗震、抗洪抢险救灾, 到防治“非典”, 从香港、澳门回归到申奥成功, 从加入WTO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都反复证明我们的民族是最伟大、最值得骄傲的民族。每个公民、每个炎黄子孙都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共产党员更要责无旁贷。这是正确理想观的“基”和“本”, 追求的远大目标, 必须长期培育和积累。信党, 就是坚信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政治信仰, 是理想观的核心内容。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才能带领13亿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信党的领导, 必须坚信四项基本原则, 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躬行实践党委决策、决议。
二、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就必须具有正确的职业观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就是要珍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对从事的职业有一种自豪感、神圣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实现人生价值, 必须始于足下, 从爱岗敬业做起。清洁工人石传祥, “宁愿一身臭, 换来万人洁”的豪言壮语, 至今广为流传;售票员李素丽在公交车上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受到百姓赞扬;钟南山等一大批白衣天使, 在“非典”一线谱写出感人篇章, 从他们身上折射出党的形象, 印证了党的凝聚力和不可战胜的强大威力……许许多多有志之士、许许多多党员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业绩。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一要志向远大, 二要执着追求, 三要不懈奋斗。只有这样, 我们党员才能上不愧对党, 下不愧对百姓。对得起组织, 对得起职位, 对得起待遇。活得充实, 有滋有味有价值, 无愧人生。
三、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就必须具有正确的金钱观
大家知道, 金钱具有两面性, 它既能使你快乐, 又能使你苦恼。作为党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 应该采取一种淡泊的态度, 无论钱多钱少都不应影响自己的追求, 不影响人生的态度和工作热情,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本色和气节。沂蒙山区有个老同志叫王廷江, 大字不识几个, 挣了几百万元钱, 捐给村里, 入了党, 当了书记, 带领全村致富。他说:“钱是身外之物, 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人生在世, 应该有比金钱更高尚的人生追求, 那就是奉献。金钱不能代替一切。凭借劳动和知识得到金钱是无可非议的, 但不能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要当金钱的“主人”, 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穷要穷得有志气, 穷则思变;富要富得堂堂正正, 富而思进。不论贫富都应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
四、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就必须具有正确的名利观
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正确对待个人前途和职位。我们必须认识到, 个人的职级进步, 一靠组织, 二靠群众, 三靠政绩, 四靠素质。要牢固树立重事业淡名利的思想, 树立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 而是要创业的思想, 树立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勤务员的思想。南宋诗人陆游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利禄驱人万火牛, 江湖浪迹一沙鸥。”诗人形象地比喻一些人为利禄所驱使, 像火牛一样不顾一切, 最终走向堕落, 可谓入木三分。常言说得好, 计较太多人易老, 忘却名利少烦恼。生活中的辩证法告诉我们, “唯有埋头, 才能出头”。种子只有埋在土里才能发芽, 若老想跳出地面, 那始终是一粒干巴的种子。所以, 每名共产党员必须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 辩证地看待得与失, 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处处凸现党员的特有品性, 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五、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就必须具有正确的苦乐观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 困苦并不是坏事, 它能造就人也能考验人。谁英雄, 谁好汉, 困苦面前试试看。怕苦畏难就做不好人, 也干不成事。可不可以这样讲, 所有的成功是“苦”出来的, 所有的进步是“苦”出来的, 所有的幸福是“苦”出来的, 所有的名著是“苦”出来的。人们常说:“困难像弹簧, 看你强不强, 你强它就弱, 你弱它就强。”挫折虽然影响人们前进的步伐, 但它却能磨炼人们的意志。成功伴随挫折, 挫折使人成熟。工作中, 有人爱听表扬, 不爱听批评。其实, 领导批评你、鞭打你, 说明你有价值, 当领导都不乐意批评你的时候, 说明你这人基本就没多大用处了。
六、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就必须具有正确的道德观
一个人气很正, 思想很好, 但没有才能, 就会成为无用之人;如果有才气, 但气不正, 品德很坏, 就会成为有害之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就要德才兼备, 这是党组织用人的标准。党的十六大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 德就是倡导全体公民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要:一要政治上成熟。真正让党放心, 让人民满意。二要老老实实为人, 胸怀豁达坦荡, 与人为善, 诚信相待。常言说“心底无私天地宽, 热心助人品自高”。有一首歌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三要洁身自好, 慎微、慎独、慎言、慎行。党员就要“人人一扇窗, 个个树形象”。通过单个党员的具体言行, 折射党的整体形象, 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七、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就必须具有正确的成才观
一个政党要有朝气, 一个民族要有骨气, 一个单位要有士气, 一个人要有志气, 共产党员更应有远大的志向。法国著名化学家巴斯德说得好:“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工作随着志向走, 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规律。立志、工作、成功, 是人生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 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 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常言说:无志之人常立志, 立志又立行者事竞成。也就是有了立志成才的决心, 还要付诸行动, 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光想好事不干实事, 光想成才不愿苦干, 嘴上说得好, 行动不兑现, 这实际上是自己糊弄自己, 自己耽误自己, 自己欺骗自己。“少年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就是这个道理。
八、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就必须具有正确的幸福观
3.如何树立高中生的人生观 篇三
一、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理想观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确立正确人生观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人生在世,每个同志都会抱有这样那样的理想,为什么有的同志能较好地实现自己的追求,有的同志却不能如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理想是否正确、信念是否坚定。在这方面,应该说整个党员队伍总的情况是好的,但理想渺茫论、理想无用论、理想实惠论等还有一定“市场”。有的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经营者、个体工商户,这样想倒也勿需非议,但作为党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就不应该了。它有悖于共产党员的称号,与党的性质、宗旨和入党誓言格格不入。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观?我归纳4个字,即:爱国、信党。爱国,就是珍爱中华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是有骨气的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
二、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职业观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是要珍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从事的职业有一种自豪感、神圣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始于足下,从爱岗敬业做起,72行,72000个种类,只要珍重,都会有所作为。切忌这山望着那山高,身在“曹营”心在“汉”,横攀竖比,老想“跳槽”。有个老党员叫甘志周,每在一个岗位都干得很出色。他经常勉励自己说:愿做革命一石条,哪里需要哪里调,党叫我铺路就铺路,让我架桥就架桥。他作典型报告时又风趣地引伸了这句话:原做革命一条狗,谁愿牵走谁牵走。被评为全国劳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清洁工人石传祥,“宁愿一身臭,换来万人洁”的豪言壮语,至今广为流传;售票员李素丽在公交车上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受到百姓赞扬;
三、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金钱观
大家知道,金钱具有两面性,它既能使你快乐,又能使你苦恼。生活中不能缺少钱,但如果把钱看得过重,就必然为金钱所累,被金钱牵着鼻子走,成为金钱的奴隶、拜金主义的俘虏。作为党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应该采取一种淡泊的态度,无论钱多钱少都不应影响自己的追求,不影响人生的态度和工作热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本色和气节。沂蒙山区有个老同志叫王廷江,大字不识几个,挣了几百万元钱,捐给村里,入了党,当了书记,带领全村致富。他说:“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在世,应该有比金钱更高尚的人生追求,那就是奉献。
四、共产党员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名利观
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正确对待个人前途和职位。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背上思想包袱,成为前进道路的羁绊,每个同志都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正确对待和处理。
五、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苦乐观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困苦并不是坏事,它能造就人也能考验人。谁英雄,谁好汉,困苦面前试试看。人的面孔就是“苦”字组成的,双眉是“艹”头,眼鼻是“十”字,下面是“口”字,加起来就是个“苦”字。人生就是一个苦像,怕苦畏难就做不好人,也干不成事。可不可以这样讲,所有的成功是“苦”出来的,所有的进步是“苦”出来的,所有的幸福是“苦”出来的,所有的名著是“苦”出来的。
六、共产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道德观
一个人气很正,思想很好,但没有才能,就会成为无用之人,如果有才气,但气不正,品德很坏,就会成为有害之人。有人说:“缺智的人是次品,缺体的人是废品,缺德的人是危险品”。曾国藩有两句话:“有才无德——小人;有德无才——庸人”。
七、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成才观
一个政党要有朝气,一个民族要有骨气,一个单位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共产党员更应有远大的志向。法国著名化学家巴斯德说得好:“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生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我今天不想谈如何立志,想着重谈一谈立志与成才的关系。常言说:无志之人常立志,立志又立行者事竞成。也就是有了立志成才的决心,还要付诸行动,这是关键中的关键。我给我们机关上课时讲了学习成才“十字经”,即:看、问、思、辩、抄、背、记、写、改、熬。又在这十个字前边加了个“多”字修饰一下,叫多看、多问、多思、多辩、多抄、多背、多记、多写、多改、多熬。多就是投入,拥有的“多”越多,就产出的越多,假如你有2个“多”,就会提高2分,假如你有10个“多”,就会提高10分,一个“多”没有,不能说是个废才,但肯定成不了才。我这些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50多万字的署名文章,入选《当代学者大词典》、编入《中国领导科学文库丛书》。
八、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幸福观有一首民谣:“星星和月亮在一起,珍珠和玛瑙在一起,庄稼和土地在一起,劳动和幸福在一起”。幸福必须依靠劳动才能创造,不能靠歪门邪道。医生治好了病人,对病人尽到了责任,他会感到莫大的幸福,教师培养出了高才生,对学生尽到了责任,他会感到莫大的幸福。自然,我们检察官办出好案子,伸张正义,惩治邪恶,为民讨回公道,同样感到莫大幸福。幸福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岗位上,只要去奋斗,幸福永远伴随着你。正象一首诗里说得:“哪里有勇敢的创造,哪里才有幸福的留步;哪里有艰苦的奋斗,哪里才有幸福的永驻”。一个人想获得欢乐,绝不象摘果子那样轻松,而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一个不能吃苦耐劳的人,肯定是与幸福和欢乐无缘的人。党的16大对党的性质、阶级基础作了新的阐述,党员结构发生了变化。我理解,21世纪的党员标准,既要有60年代的“老黄牛”精神听话、吃苦。更要有时代精神,要能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与时俱进,有胆、有识、有魄力,成为纳税大户,带领群众改革。对社会贡献越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越明显。 以上讲到的这“八观”,既是个汇报,也是个承诺,是我永远追求的人生境界。我这一课讲的好孬由大家评说,但我坦诚地告诉大家:我说的全是心里话;讲的事全是真的;所引经据典都有出处。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篇四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教学让大学生了解到人生观的科学内涵,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
2、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以讲授法教学为主,适当使用讨论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导入:
人生观,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生命、生活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也许在许多同学看来有没有正确人生观的指引是个无所谓的问题,说来说去也只是空话一堆。而且它也不决定考试的成败,考试只看分数,只要考得高,谁又会问你有没有人生观。我认为上面的话不无道理,但是我更想强调一句,没有正确人生观的人也许会成功一时,却难以成功一世。许多事业有成,学业有成的人他们的人生观只是缺少高度凝炼的理性概括,并不缺少准确灵活的感情把握,这正是所谓“有感于心而难以言之于意”的意思,究其实在内心深处还是有着自己的人生观。
什么是人生观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假设你快毕业了,加入一家企业时你会怎么选?优先级顺序是怎样的?(1)薪水待遇;(2)学习能力提升;(3)平台和职业发展;(4)安全感;(5)工作文化;(6)老板(企业前景);(7)快乐。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和排序,这就是人生观。
大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大学生在个人初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接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论学习,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对于他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的生命过程不同于其他的生命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是事业有成还是庸庸碌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一、人生与人生观
1、正确把握人的本质
[资料]斯芬克司之谜底
斯芬克司是希腊神话中带翼狮身女怪,这个家伙成天坐在奥林匹亚山上,向过往的行人出谜语,如果来人猜不出,她就一口将他们吃掉。一天,俄狄浦斯王经过这里,斯芬克司像往常一样拦住了他,并说出了她的谜语:世上有一种动物,它早上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这是什么动物?她刚说完,俄狄浦斯王就不假思索地答道:“你说的这种动物是人。人在幼年的时候,尚未学会行走,只能在地上爬行,手足并用,所以,看上去像是四条腿走路;待到儿童长大成人,他身强体壮,仅靠两条腿就可以行走自如;而当一个人进入老年,年迈体衰,他不得不靠手杖支撑着缓慢行走,这手杖就成了老年人的第三条腿了。”狡猾残暴的斯芬克司原以为没有人能够猜出她的谜底,但是没想到被俄狄浦斯王一语道破。斯芬克司又羞又怒,一气之下,栽到身后的万丈悬崖下,摔死了。
150亿年前的世界,一片混沌,没有天,没有地,没有人。
几万年以前,经过150亿年发展演化的宇宙,终于孕育出了一个伟大的生命——人,宇宙成了人的宇宙,人成了宇宙的人。
人,这个伟大的生命存在,打破了宇宙的死寂,使世界有了灵魂。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在世界开始的时候,不需要人;在世界结束的时候,也不需要人。但世界总是人的世界,若没有人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可思议,都毫无价值。
世界产生出了人,人产生出了世界。
在人的世界里,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构造、描述着世界,使世界处处打上人的烙印。若想更好地理解世界,就必须首先理解人。
人是什么?虽然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能清醒地回答“人是什么?”只有那些对人的存在,乃至对整个人生,有着清醒的理性思考的人,才能真正回答“人是什么?”
然而,从人这个伟大的生命存在之日起,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对自身奥秘的无穷探索。无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曾苦苦追问:
人是什么?我是谁?
中国文化是道德理性型文化,它所关注的问题即是人的生存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虽然出现过儒、墨、道、法等各家学说,而且各家的思想观点也大相径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一个共同关注的重心,这就是人。
(1)自然人性论:从自然界考察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的人或人的自然,而不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异己的神灵。
(2)伦理人性论:①性有善有恶论②性无善恶论③性善论④性恶论⑤性三品说⑥宋明理学的本体人性论
道家主张自然的人性论。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人的本性。道家所说的“自然”,即指无造作、无伪诈的自然而然。先秦道家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继承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反对任何违背自然、违背人类天性的行为,认为凡是有违自然的事情,都是对人本性的戕害。他们所崇尚的理想人生境界是“未孩之婴儿”,即没有受到尘世污染的自然状态下的人。道家学派虽然被荀子批评为“蔽于天而不知人”,但是其所言之天,并非完全是自然意义下之天,而是与人相关联的天,而道家关注天的目的也在于人。
法家主张性恶论。他们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好利恶害”,在此本性的驱动下,人人为己,自私自利。要使人向善,就必须以严刑竣法约束人、控制人的恶欲,才能保证社会的平安,政权的稳定。
墨家学派是一个经验主义特色非常浓厚的学派,他们从经验主义立场出发,对儒家的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们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不用劳动,只要从自然界中取得现成的食物,就能生存,而人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辛勤劳作,“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这显然是把劳动看作为人的本性,从人的肉体存在的角度来规定人。因此,墨家所说的人是自然意义、生理意义上的经验的人,忽视了人的理性存在。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其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至深至远,可以这样说,儒家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对人自身的认知,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从总体上讲,儒家认为,人的本性在于人的先验的道德性,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哲学家那里,还有一定的差异。
儒家创始人孔子,对人性问题探讨较少,其学生子贡曾说过:“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但是孔子并不是一点也没有涉及到人性论的问题,在反映其思想的著作《论语》中,曾记载着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是孔子唯一的一句谈到“性”字的话。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在孔子看来,人生来本性是相近的,后天影响使人产生了差别。但是从孔子其它的思想来看,孔子还是主张人性本善的,当然这一点我们不可能从“性相近,习相远”这一句话中看出。关键在于我们认识到,在孔子那里,他是明确地对人的气性与德性作了区分的,他对人气性差别的认同,无疑说明了在“性相近”一句中所说的“性”字实际上是指德性,既然,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相同的德性,那么孔子主张性善论就是必然的了。
孟子是直接继承孔子人性论思想的儒家学者,他沿着孔子的理路,明确提出了“人性本善”的命题。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即善的萌芽,只要在后天的教化过程中,注意呵护、扩充这一善端,那么人人皆可以成为象尧舜一样的圣人。孟子对人本性的规定是通过人与动物的比较而获得的,他曾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人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认为,人与动物的差别非常细微,只有那么一点点,对于这一点有德行的君子能够细心的呵护它,而无德的小人却不能。他这里所说的人与动物的一点差别,就是指人有德性而动物却没有。
虽然整个儒家学派都很注重人,但是在对人的具体规定上,不同的哲学家也有差异。荀子虽然也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但是他对人性的看法就与孔孟不同。荀子反对孟子主张的人性本善的思想,与此相反,他认为,人的本性不是善的而是恶的,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生来就好利、嫉妒、淫乱、喜声色,如果不加以后天的节制,那么这些恶性就会无限制的发展,以至于成为恶人。荀子这里所说的人的恶性,实际上是从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上讲的,并不是说人生来就是恶人,他曾说:“性者,本始材朴也。”荀子的人性论思想显然是受了道家人性论思想的影响,是明显的自然人性论。但是荀子的人性论思想在儒家学派中并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从总体上讲,孔子与孟子的人性论思想才能代表真正的儒家人性论思想的主流。
孔子与孟子是非常注重自觉地关注人,探讨人。他们以有无道德性作为区分人兽的标准,显然是把道德看成了人的本质,孟子曾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这里把人的内在道德情感“仁”看成人的本质,显然是主张一种道德的人性论。因此,孔、孟对人性的规定,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所作出的回答是:人是道德的动物,道德性是人的本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也是人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
古腊哲学一直把人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古希腊哲学中,对人的真正重视却从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开始。西塞罗曾称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挪到地下的人。苏格拉底借用德尔斐神庙上的一句古老的格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句著名的格言就是:“认识你自己”。短短的一句格言,蕴涵了无穷的真理,表达了古希腊人,乃至人类,对自身探索的真正开始。从此以后,古希腊哲学的研究方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哲学家所思考和探索的对象,不再仅仅是宇宙的起源或始基,而是更注重对人自身的认知。
从此以后,对“人是什么?”的追问,对人类自身奥秘的探索,成为西方哲学的主题,历代西方哲人沿着古希腊“认识你自己”的人文主义传统,开始了对人本质的深入探究。
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格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这里所说的“人”是指感性的个人,尤其是指个人的感觉。在普罗泰格拉看来,万物的存在与否以每个人的感觉为尺度。普罗泰格拉的理论虽然在一定意义上突显了人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却忽视了人不仅仅是感性的人,在更大程度上,人应该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基本的客观事实。
人是肉体与精神的复合体。当苏格拉底号召人们认识自己之时,他所说的人主要是指每个个体的人,他的学生,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观点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剖析。柏拉图首先把人看作为肉体与精神的复合体,他认为,人的肉体总是与一些肮脏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而只有人的精神或理念才能代表人本身。柏拉图的观点虽然突显了人与动物的差别,但是却忽视了人的肉体与动物肉体的不同,忽视了人的情感与感觉的存在。
人是政治的动物。另一位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既反对仅仅在个体意义上规定人,也反对柏拉图把人分裂为精神与肉体的做法。他认为,人不仅仅是个体的存在,他更是社会的动物、缔造国家的生物,如果离开与他人的交往,人就无法存在下去,所以人必须参与社会,进入国家,从此意义上讲,人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的动物。这虽然肯定了人的社会性,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个体价值。
人是理性的动物。法国著名的理性主义代表人物笛卡尔曾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哲学命题,他认为,思想是人存在的本质,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值得怀疑的,但是无论我们怎样怀疑,我们却不能怀疑“我在怀疑”这一事实本身,由此,他把人的理性看作为人的本质存在,这显然是从人的理性能力和精神角度规定人,把人看成为理性的动物。
人是机器。法国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拉美特里认为:人是机器,他否定了人的精神作用,把人等同于动物,他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是一架机器,其不同是人是一部较动物更为复杂的机器而已。
人是社会的动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体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人首先应该是社会的人。从人类的起源上看,劳动创造了人,而劳动本身即是一种社会性的人类活动;从人的现实存在角度看,人必须与他人、社会发生关系才能生存。因此,社会性是人存在的前提条件,从本质上讲,人实际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
[资料]关于人性的善恶,世间有以下四种说法
<1>人性善论:中国古代的人性学说发源于孔子,行成于孟荀。人之初,性本善......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孟子的说法。孔孟认为人性是善的。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帕拉图、亚里士多德、费尔巴哈、马斯洛等认为人性本善。
<2>人性恶论:中国古代荀子否认人性中有先天的善,他认为人性是好利多欲的,性中并无礼义道德,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一切善的行为都是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西方哲学家奥古斯丁、霍布斯等人认为人在胚胎中就有罪恶,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个人私利,人的本性是自私与恶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总是力图排斥异己,互相谋算、陷害与残杀,勾心斗角,人与人之间像狼一样。
<3>人性的无善无恶论:这种人性观点主要表现道家的思想中。道家的老子、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无知无欲,无所作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保全人性的天然状态,主张人应回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中去,人应完全顺应自然。
<4>人性有善有恶论:春秋时代的董仲舒认为人性有善有恶,认为善出于性,但性中有情,情是恶的。西方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培根等认为人有灵魂,灵魂可善可恶。但在近代,大多数中国的哲学家们认为人性有善有恶。而西方哲学家则倾向于人有原罪,是恶的。
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之谜,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有关论述
1845年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马克思的这个科学论断,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1845-1846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再次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第一、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第二、人的本质是由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形成和决定的。
第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第四、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第五、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案例[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达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了一只狼后,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养大的女孩:其中大的有8岁,后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有2岁,取名为阿玛拉,但因其体弱,不久死去。这是世界上发现的首例狼孩。由于她们自幼远离人类社会,在狼窝里长大,所以一切生活习性都与狼别无二致。比如,她们不会直立行走,只能用四肢爬行,白天睡觉,晚间出来活动,怕光、怕火,不吃素食和熟食,只吃生肉,而且不是用手拿着吃,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咬,她们也不会说话,只会像狼一样引颈长嚎。在孤儿院人员的耐心抚育下,卡玛拉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学会站立,6年才会走路,到1929年她死时,一共学会了45个词,和几句简单的话,智力水平仅相当于4岁儿童。后来,社会上又发现过几起狼孩和猪孩等,徒具人形,而不具有人的本质的案例。
狼孩的例子证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凡是自幼就与世隔绝、脱离社会关系的存在,即使具有人的自然属性,个体也不可能发展为真正的人类,也不会具有人的本质。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业缘关系是人们由职业或行业的活动需要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行业内部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同级关系,行业外部的彼此合作关系、伙伴关系、竞争关系、制约关系等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地、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人生观。
2、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生观不是凭空形成的,它是人们在世界观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而逐渐产生和形成的。
不同的人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回答。
法国的伏尔泰说:“人生是机遇的游戏。”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们对人生各自有自己独特的体认,很难形成一个共同人生观。这是因为人生观的形成,要受到其所处时代背景、教育水平、社会阶层、地理条件、生存状态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人生观。即使是同一个人,处于不同的人生状态,人生阶段,其人生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3、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和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其世界观发生变化。
二、人生观的内容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一)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培养能力。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丽人生的志士仁人,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从而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前进。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在人的一生当中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将会与各种矛盾进行斗争。在这些困难与挫折面前,人生目的不同将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不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往直前:而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铤而走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或是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呈现出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萎靡不振。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业有成者,无不是在其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和指引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坎坷,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把追逐个人私利视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把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尽义务视为无价值、无意义的人生。
可见,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高尚的人生目的集中体现了人生的真、善、美。
2、处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目的。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呢?假若你随意找一个人问他这样的问题:“你整天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小学生会说:学好知识报效祖国。中学生会说: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可能是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电影演员等等不一。)大学生会说:好好学习,争取将来能找个好工作。农民会说:为了来年能有个好收成。工人会说:多多挣钱,使妻儿生活的更好点。知识分子会说:为了实现一种理想,一种信念。
人生的目的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人们生活的一定的经济条件、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所决定的。处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具有不同的人生体验,就会有不同的人生理想,人生的目的也就不一样。所以才有“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这一问题的多个答案。但是,从根源上讲,人们的人生目的,或对人生价值的不同理解,来源于人的经济状况的差异。人必须首先吃饱了,穿暖了,解决了最起码的温饱问题,才能谈得上其他。因此,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非常强调“富而后教”,孔子认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首要的问题是温饱问题,只有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能施以教化。孟子认为,对老百姓而言,有恒产才能有恒心,若无恒产,那么老百姓就会犯上作乱,无所不为。因此,他主张:“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必须首先满足了老百姓的生存需求,使他们对上能够赡养父母,对下能够养活妻儿,无论收成好还是不好,都能过得去,然后才能教化他们向善。这种“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语)的思想,充分说明了,一切道德的教化、文化的熏陶,必须以首先解决人的第一需要——生存的需要为前提。
有人曾这样描述中国农民的命运:“十八岁以后,他们辛勤地劳动,是为了盖一所好房子。等房子盖好以后,他们还要辛勤地劳动,是为了娶一个好媳妇。等娶了妻,生了子,他们仍然要辛勤地劳动,是为了供孩子上学。等孩子长到了十八岁,他们继续辛苦地劳作,是为了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等儿子长大成人,娶了妻生了子,他们还要辛苦地劳作,是为了孙子。”这确实是当今中国农村许多农民命运的真实写照,面对他们如此的遭遇,许多人不理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的生活?他们如此的劳作最终的目的何在?但一位农民的话道出了此中的玄机。
在一次社会调查中,一位调查员曾这样问一位正在田野里辛勤劳动的农民:“你每天都这样辛勤的劳动,到底为了什么呢?”这位农民笑嘻嘻地拍着正在他身旁同他一起劳动的儿子说:“我活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
实际上,支撑他们生存的就是一种来自儒家的生命延续的观念。正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所讲的,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在许多中国农民看来,生存的永恒价值就来自于种的繁衍,在种的繁衍中,生命不断地循环重复,也正是这种生命的重复中,他们获得了某种永恒。
正如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但是太阳每天又都是新的,父生子,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的种的延续,并不是一种机械的繁衍,而是在这种生命的延续中,奠定了社会的存在的根基,社会不断的发展,人类不断的进步。
但是种的繁衍、感性欲望的满足,并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假如人仅仅以此为其最终的目的,那么人就不再是人,而等于动物了。所以马克思曾说过:“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人的存在在于两个方面,人一方面是自然的人,需要各种各样的物质满足,来维持其肉体的存在。另一方面,他又不仅仅是自然人,而且在更本质上他应该是文化的人,他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的载体与创造者,因此,他也有一定的精神需求。
如人需要感性欲望的满足一样,精神的、道德的需求也是人的天性,这从现实生活中就可以看出。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人往往不仅仅满足于感性的需求,而是往往要不断地提升,以追求一种价值,一种意义。比方说,人最初穿衣服的目的是为了御寒和遮羞,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穿衣就不再局限于实用的目的,人们不但要穿得暖和严实,而且还要追求漂亮。渐渐地,其最初的目的变得越来越次要了,而对实用目的以外的追求成了主要方面,现在的时装表演中所展示的服装,越来越脱离实用即是很好的例证。体育运动的最初起源,可能源于人们的狩猎活动,其最初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取维持生存的食物,但是当人们的生存问题解决以后,人们就不再仅仅满足于这种低下的目的,而是要追求更高尚的价值,所以从当今世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中,已经看不到一点最初实用的目的,它完全成了一种表现人类力量的手段,成了一种人类精神的象征。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许多对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都是一些不仅仅以感性欲望的满足为目的的人,他们都是一些具有崇高的理想的人,所以他们才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成就,成为了历史的丰碑。
居里夫人,作为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在名利双收的情况之下,她完全可以坐享其成,吃老本,不用再努力,但是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更加努力地进行她的研究工作,继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在驱动着她呢?显然,居里夫人这样做,并不是仅仅为了自己一己之感性欲望的满足,而是有着更加高尚的追求,这种高尚的追求就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为人类谋幸福这一崇高理想的追求。所以她才说:“人类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对于这种人说来,无私地发展一种事业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他们不可能去关心他们的个人的物质利益。”
像孔繁森同志,其人生的追求若只是为了一己之感性欲望的满足,那么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在家里奉养老母,照顾妻儿,没有必要到遥远的西藏去。但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职责,一位人民公仆的义务,使他知道,他必须如此做。因为他深知,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培养了多年的干部,为人民服务才是其真正的人生追求,才是其理想与信念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于是他舍小家顾大家,撇妻儿,舍老母,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援藏之路,并为了西藏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就曾把人生分为四个层次,提出了著名的“人生四境界说”。冯先生认为,人与动物的差别,是因为人有较高的觉解,而动物没有。因此,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觉”即是自觉,“解”即是了解,“觉解”就是指人对自身行为有明确的自觉认识。人的觉解来源于人心,正因为人心中有知觉灵明,所以人才有觉解。冯友兰按照人觉解水平的高低,把人生的境界分成了四个不同的层次。他认为,第一个层次是自然境界,处于这个层次的人,其行为完全按照人的生物本能和社会习俗而活动,对其所作所为没有明确的觉解,这是最低一层的人生境界。第二个层次是功利境界,这个层次的人,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行为,但是其行为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利”,其觉解的程度只是认识到了其生存的目的就在于利。第三层次是道德境界,与功利境界的人以利为其行为目的不同,处于道德境界的人把“义”作为自己行为的唯一目的。处于这个境界的人对人生已经有了明确的觉解。第四个层次是天地境界,又称圣人境界,这是所有境界中最高的境界。处于此境界的人,消除了人我、物我的分别,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他们已经超越了人生的成败、贵贱、荣辱、生死等问题,而同于大全。
冯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虽然认识到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将会具有不同的人生境界,并依次把人生划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四种境界,但是他以“觉解”的高低为标准来划分这四种境界,却与中国文化的总体特征不相符合,不但明显地带有西方文化的印痕,而且也有把人抽象化的倾向。
从横的角度讲,处于同一社会、同一时代的人的精神境界,也有一个高低的差异。有的人活着仅仅是为了其肉体欲望的满足,而有的人活着却是为了某种理想与信念,当然理想或信念也有高低的不同,由此就形成了各种高低不同的人生境界,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而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他却仍然活着。”具有高尚的人生境界的人,即使为了某种理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却能从中获得某种永恒的价值。不管人生境界的高低如何,人之人生境界的形成,都以其生存需要能得以满足为基础,这是一切人的人生观成立的前提,也是人之所以存在之前提。从纵的角度上讲,对每个人来说,其精神境界都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正如刚出生的婴儿,他除了具有吃、喝、哭等简单的本能性的活动外,没有更高级的需求,但是随着人不断的成长,对自身和外界事物的认识不断地深入,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对人生的态度与看法,然而这种建立在对世界粗浅认识基础上的人生态度,还是很不完善的,假若人之一生就停留于这个水平上,就会形成较为低级的人生境界,相反,若能够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最终达到一种较为高级的人生境界,同时也就成为了令整个社会都敬仰的人格高尚的人。
3、常见的人生目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无目的型
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一点,就在于人的活动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禽兽为无目的的生活,人类为有目的的生活:这便是此两部分众生不可踰越的大界线。鸡狗彘终日营营,问他忙个甚么,所为何来。虫蝶翩翔,蛇嬗蜿蜒,间他忙个甚么,所为何来。溷厕中无量无数粪蛆,你爬在我背上,我又爬在你背上,间他忙个甚么,所为何来。我能代他答道:我忙个忙,我不为何来。勉强进一步则代答道:我为维持我生命繁殖我子孙而来。试问人类专来替造化小儿穿衣吃饭过一生的,与彼等有何分别。那争权争利争地位忽然趾高气扬忽然垂头丧气的人,和那爬在背上挤在底不的粪蛆有何分别。这便叫做无目的的生活。无目的的生活,只算禽兽不算是人。
(2)追求享乐型
有的以追求享乐为人生目的,认为“不玩不乐,一生白过”,他们追的是声色犬马,求的是吃喝玩乐。这与正当的消费享受完全是两回事。合理正当的消费享受,马克思主义不仅不反对,而且主张在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让人们在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前提下,健康消费,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享乐主义则不同,它不顾生产发展和社会条件的限制,片面追求消费享乐;它以个人享乐为中心,不管是否影响他人和社会的正当需要,往往有意无意地损害他人的利益。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在世,吃穿两字”,(3)追求权力型
有的人则以追求权力为人生目的,认为有权就有一切,甚至不择手段地跑官、要官、买官。权力本来是人民给的,应该用来为人民服务,权力越大,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就越重。而以追求权力为人生目的的人,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朝权在手,便做人上人,甚至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作威作福,这是极端利己主义的一种表现,从根本上违背了人民的利益。
(4)追求金钱型
还有的以追求金钱为人生的目的,认为“钱是万能的”,有了钱不仅可以买到各种商品,满足各方面消费的需要,还“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这实际是拜金主义人生观在人生目的方面的具体表现,以赚钱捞钱为人生的根本目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为了钱,道德、良心、人格、信誉统统可以不要,甚至不惜践踏国家的法律,铤而走险。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金钱只是商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人们生活的经济条件和手段,并不是人生的目的。生活中,人们没有钱就会遇到种种困难,当然不行,但人生的手段,决不能异化为人生的目的。
(5)赎罪型
以及某些宗教把人生目的寄托于“来世”、“天国”等等。
(6)利他型
(7)公益型
共产主义者的人生目的是担负自己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为人民利益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
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人生观,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的根本目的,为人民的利益而活着,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雷锋同志说得好:“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可见,只有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作斗争,知行统一,努力实践,才会有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二)人生态度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当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观做出了某种明确的选择,实际上就在主要方面决定了他将如何对待生活,决定了他在实践中将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各种人生问题。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如果不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对什么事都显得“无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实际上是庸碌无为的人生观的表现。一个人如果抱着“浮生如梦”、“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世态度人,其背后必然是低俗、庸碌和沉沦的人生观。一个人如果“看破红尘”,满眼只见烦恼、痛苦和荒谬,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落后的人生观。与上述情况相反,一个人如果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面对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对待生活。虽然人生道路很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虽然人生问题很复杂,但要害在于把握住最基本的东西。
大学生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负责,进而对民族、祖国、社会和人类负责,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游戏人生,否则就会虚掷光阴,甚至误入歧途。
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要把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能好高骛远、空谈理想、眼高手低、浅尝辄止,否则就会脱离实际,一事无成。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生应乐观。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也充满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大学生处于人生特定的成长阶段,面对学习、就业、恋爱等各种实际问题,许多事情不会总是尽如人意、一切顺遂,也有可能有失望和暂时的困难、挫折。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能因为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或者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消极悲观、畏难退缩,甚至颓废堕落、自暴自弃,更不能因此而轻生。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遇事要想得开,做人要豁达,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练意志,优化性格,形成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个玻璃杯,装了半杯水,积极的人说玻璃杯是半满的,而消极的人士则说玻璃杯是半空的。所罗门说:“他心怎样思量,他的为人就是怎样”。这即是说,人们相信会有什么结果,就可能有什么结果,人不能取得他自己并不追求的成就。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用一种乐观的态度和用一种悲观的态度去看同一场戏,所得出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乐观主义者——苦难中蕴藏着最好的机会 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过程。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不能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碌碌无为,否则人生就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三)人生价值
1、价值的含义
价值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范畴,一般来说,主要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价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如做事说话经常要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这里的“用”、“利”、“值”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准确理解“价值”的含义:
第一、它是一个关系范畴,反映了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客体本身;
第二、价值客体是指除主体的人之外的其他事物(自然界、社会、作为客体的人);
第三、主体需要是指人的需要,包括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2、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自觉地重要标志。
3、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实际生活中,社会的价值观念系统十分复杂,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往往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格局。然而,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即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思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一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4、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付出与收获、身与心、生与死等一系列人生中的重大问题,人们总会有所取舍、有所好恶,对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认同什么、抵制什么,总会有一定的标准。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 “为什么”的问题,即人生目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一个人自觉地追求自己认定的人生目的,是因为他对自己选择的生活作了肯定的价值判断,认为这样的生活具有或者能够创造价值。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即人生态度问题,同样要以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为根据。一个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待生活,处理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因为在他看来,他所选择的这样或那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有意义的。
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
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人生丰富而复杂,充满了矛盾。大学生在确立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还要正确认识人生面对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幸福观、生死观。
1、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首先,不要惧怕一时的失。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遇到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面对一点失败就灰心丧气,这样的人生不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失意之际坚持不懈,在坎坷之时不断努力,这样的人生才能更有意义。
其次,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满足于一时的得,往往会放弃接下来的努力,以致造成最后的失败。
最后,不要拘泥于个人的利益的得失。
2、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追求什么样的幸福,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幸福,是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人生课题。
电视剧《大浴女》里面的一段对白
唐菲:“阿姨,你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为什么还这么快乐呢?那你能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吗?”
章妩:“你告诉阿姨,你觉得什么是幸福?” 唐菲:“小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他们的爸爸妈妈带他们一起玩,我就觉得很幸福。长大了吧,我想要是能找一个爱我的男人,但前提条件是我也爱他的男人,我就觉得特别的幸福。可后来发现,这种幸福根本落不到我的头上。后来困了我就睡一觉,累了我就抽根烟,哪怕早上从噩梦里醒来,我也觉得很幸福。再后来我根本就不能判断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我已经麻木了,我对幸福的要求也不高了。”
章妩:“阿姨认识一个朋友,他整天觉得自己不快乐,后来有一天他病了住院了,然后他就跟医生说,不生病的那些日子多好啊,多幸福啊。再后来他又坐上轮椅了,他又跟大夫说,我现在特别怀念在医院生病的那些日子,多幸福啊。再后来他只能趴在床上了,因为他满身长了褥疮,他又跟大夫说,我现在怎么特别怀念坐轮椅的日子,我觉得那是真正的幸福,趴在床上太痛苦了。再后来医生跟他说,你活不了多久了,他就求大夫说你无论如何要把我的病治好,只要我活着不管我干什么我都会觉得幸福。唐菲,可能每个人对幸福的要求不一样,角度也不一样,你比如说阿姨吧,阿姨对幸福的要求可能比较低,我觉得只要我们唐菲健健康康的坐在我这儿,我觉得就非常幸福。”
思考:唐菲的幸福观是什么?章妩的幸福观是什么?
(1)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的很好,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幸福总是相对的,不是尽善尽美的,不同的人有相对自己而言的幸福。
(2)其次,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和他人幸福相互联系,个人幸福只有在社会整体幸福不断增长中才会有保障。
(3)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时幸福更重要的方面。
总结:幸福是我们的终生目标,成功只是幸福的手段。我国在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在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以进一步的提高,可是,令人疑惑的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得以改善,更没有呈现增长态势。现代社会,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增大,除了金钱和权力外,似乎人们什么都不崇拜,人人都在追求以物质上的富裕为代表的成功。然而,我们要知道,幸福并不是提倡你清心寡欲、也否认追求物质上的充裕与稳定,关键的问题是这种所谓的成功只是我们自身提升幸福感的手段和途径,一旦只注重物质财富的获得和积累,那财富终将变成人们获得幸福的障碍。
3、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人终有一死,正是因为生命短促无常,才更体现出人生观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认识、对待生与死,体现了一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大学生要意识到生命宝贵、人生紧迫,珍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合理地规划,不让时间无谓的流逝。人的生命只有投入到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才能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由于人们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不同,生活经历、人生境遇、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人生的看法也不同。特别是在社会变革、利益关系调整和各种文化思潮碰撞激荡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的社会条件下,人生观领域呈现出复杂多变、多元多样的状态。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终身尊奉和践行。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经历了一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和命题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反映了无产阶级人生观与道德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62页)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就是为人民谋利益。
1905年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在谈到无产上阶级文学为谁服务时说:“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66页)从文艺这个侧面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毛泽东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把人生目的精辟地概括为“为人民服务”。1942年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毛泽东说:“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
(《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32页)1944毛泽东发表了著名文章《为人民服务》,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了集中深刻地阐述。
2、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有何意义
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道德观,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熏陶、感染了一代代革命者和建设者。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这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
(2)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1)反对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拜金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拜金主义人生观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以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全部,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金钱成为人存在和全部实践活动的目的,人与人之间完全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拜金主义是引发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2)反对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思想和理论。人们在辛勤劳作之后享受生活,这是正当需要,也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如果把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变成人生的唯一目的,则是对人的需要的一种偏狭理解,由此确定的人生目的是不正确的。举例:个别大学生用父母的血汗钱比阔气、摆排场,在消费上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追逐名牌和奢侈品,有的甚至负债累累。
(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它主张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个人主义虽然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期,具有反封建专制的积极意义,但是从19世纪开始,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经意识到个人主义具有消蚀社会的一面。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极端个人主义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以上种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尽管在形式上五花八门,内容不一致,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特征。其一,他们都表达了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对人生目的的主张,反映的都是剥削阶级的腐朽观念,不可能具有劳动人民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其二,他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类活动的本质属性,它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偏狭的一己之私利。其三,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
教学总结:
5.教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篇五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明确人生观的内容,理解其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能用此指引自身成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端正人生态度,正确面临和处理人生矛盾和问题。
2.自觉抵制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正确认识自我,走向成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以此指导自身成长
教学难点:如何自觉抵制错误人生观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以世界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的图片导入,周小燕99岁时依然坚持用生命在教学生。她每一天都活得非常充实,面对困难她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被打倒,积极投身到抗战中去。以周小燕的事例抛出问题,你认为周小燕的人生是成功的吗?她的成功表现在哪些方面?由学生思考并回答,进而提出课程内容人生观的含义及具体表现。2.讲授新课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包含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内容。人生目的即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的回答。它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标准。人生态度表现在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价值主要是描述什么是价值,即价值目标,另一方面是指价值的尺度和准则。
在人生观内容讲述方面继续结合周小燕的传奇故事对人生观进行分享,在此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提问、教师总结的方式进行归纳。
展开讨论,请大家说一说具有明确人生目的和积极人生态度的人物和事物:小到身边的大学生志愿者、反映积极人生态度的歌曲、音乐家,让学生在举例叙说中深化认识。(2)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引用李白的诗及著名音乐家的励志故事,在面临人生困难时如何面对及处理。(3)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以当下大学生学习生活普遍存在的上课玩手机睡觉、宿舍打游戏等问题为导入,结合图片、文字等形式指出错误的人生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3.布置作业
6.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篇六
七八岁的孩子已经经历了秩序敏感期、音乐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好几个阶段,他们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意识。常听家长说孩子很叛逆,两代人之间产生了“代沟”,我感觉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正确引导的结果。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漫长的过程,教育孩子不仅是把他们“养大”那么简单,必须让他们懂道理,有目标,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小孩的教育不是盲目的,作为家长,首先要多听老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观点,结合自身实际,发现孩子的特长,聆听孩子的心声,看他平时喜欢做什么,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对此做出判断并进行引导。刻意画出条条框框,让他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势必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叛逆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一个朋友对女儿的教育可以说是揠苗助长式的,3岁的时候就送到舞蹈班学跳舞,学了两年感觉没进步,后来让她学跆拳道,学了半个月孩子回去跟他爸爸说自己不想学了。结果这位朋友很生气,跟他女儿说钱都交了说不学就不学了,看你长大能干什么。有一天他也跟我聊这件事,我对他女儿也比较了解,一个非常文静的小女生,然后我就建议这个朋友问问她学写毛笔字或者弹钢琴好不好。结果小女孩很开心的去学写字了,两年下来能写出一手很漂亮的欧体,甚至过年家里春联都是她写的。
爱因斯坦说过: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孩子是天真的,他们虽然有思想,但并没有判断能力,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这就需要家长做出引导了。这几年动画片《熊出没》播放的特别火,我家孩子在几个月的时候就看,那时我在想,这么小的孩子能看懂电视吗,当他每次看到精彩处咯咯笑个不停的时候我又感慨现在孩子真不得了。后来他长到四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我问他《熊出没》好看吗,他说好看,然后我又问那光头强呢?他说感觉光头强带着安全帽拿着伐木锯特别帅。就他这一句我意识到孩子对光头强多多少少产生崇拜心理了,孩子是无知的,他们只能通过感性去认识事物,不能深层次的去看问题。我告诉他熊大熊二之所以要和光头强作对,是因为光头强破坏了深林,破坏了他们的家。特别是在这个注重环保的年代,光头强乱砍滥伐本身就是错误的,而且伐完木也不去种植幼苗,那更不对了。
7.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篇七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对于大学生来说, 他们的人生理想将在这里形成, 人生道路将在这里起步, 美好生活将从这里开始。然而, 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并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前大学生持有的远大理想目标感在当前的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发生了动摇, 使有的人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面陷入不同程度的迷茫和困惑, 甘心堕入社会的大染缸之中。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邓小平理论,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态度, 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是正确的目的, 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必要性
人生目标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 人生目标的确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根由, 它左右着人生道路的方向, 又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取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 是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 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由于受到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影响, 加之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 部分大学生面对激变的社会环境, 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冲击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 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重物质享受轻无私奉献, 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利益, 不再只是满足吃饱穿暖的要求, 而是追求更流行更时尚的东西。他们盲目追求个人享受, 互相攀比, 缺乏独立意识, 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因此,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的教育已刻不容缓。
三、什么是正确的人生目标
正确的人生目标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 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 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目标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 走上歪门邪道, 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 正确的人生目标表明:人活着是为了对社会作贡献, 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实现人生的价值。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及其存在、发展的规律表明:只有每个人都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社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人的需要, 从而维持个人和社会的存在, 进而促进其发展;否则, 每个人就只向社会索取而不为社会作贡献, 个人和社会都不可能存在。而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为人生价值之所在, 显然正是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及其存在、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因而是正确的。一切以利己主义为核心、以向社会索取为内容的人生观及由此决定的人生目标, 都是违背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及其存在、发展规律的, 因而都是错误的。
总之, 正确的人生目标就是立志为社会发展或人类进步作贡献, 就是立志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就是立志为人民服务。在我们国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 而且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更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
四、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为人民服务既伟大又平凡, 既崇高又普通, 它并非高不可攀, 那么当代大学生怎样才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呢?
(一) 要有爱国奉献的精神。
奉献, 首先就是要爱国。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 是衡量人生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们应该珍惜历史机遇, 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自觉自愿地把个人的一生都奉献于国家复兴的大业。奉献, 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尽管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 但我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基本国情也要求大家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树立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 避免那些贪图享受、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不良现象。
(二) 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 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 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同时, 大学生还应该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 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目标,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 从而更好地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人生, 去分析和解决人生实践中碰到的种种问题;从而增长建设社会主义的才干, 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三) 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大学生处在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特殊的年龄阶段, 也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和社会角色。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大学生要面对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由于人生阅历浅, 加之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 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 大学生们往往会产生挫败感和消极情绪, 有时甚至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这就要求大学生们要珍爱生命, 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增强个人技能,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增强个人竞争能力。
(四) 要摈弃错误观念, 学习先进典型。
大学生应该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的人生目标。因为它们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大学生应该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 学习他们不怕吃苦、不计回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精神。
(五) 在实践中接受锻炼。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不仅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更要勇于实践。大学生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以致用, 利用假期或业余的时间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使自己得到锻炼与充实, 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地得以实现。
五、结语
不同的人生目标, 决定了人为什么而活, 怎样去活, 也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是高尚伟大还是卑鄙肮脏。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历史的责任。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大学生才能确实地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 沿着一条健康的、光明的道路前进, 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未来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罗莉.大学新生不适应性及对策浅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 .
[3]钱振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8.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篇八
【关键词】 职业生涯 规划 人生目标 哲学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109-01
人生即人生存,生活的整个过程。生涯是一个人一生的经历。人的生存、生活离不开职业,职业是生涯发展的载体。所以我们现在开始这些课程都是为了让学生们抛弃“不用职业生涯规划照样做的很好”“职业生涯规划对我没用,再规划也难成才”错误的思想观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讨论问题以此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正确地认识,最终成为“生涯的赢家”。
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实只要弄懂几个问题就完全可以实现。那就是“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允许我做什么?”、“我将来是什么样子?”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细化要求,我们展开来分析就非常明了了。
一、要清醒认识自己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这在哲学上的观点意思是,客观实际是人生目标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客观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这也是发展立足本人实际的道理。所以首先我们要详细分析自己的长处,认识自己的短处,这要做到正视自己的不足,发展自己的优势。从性格、为人处世等等方面综合审视自己,一方面提升自我信心,另一方面让自己变的更强大。比如说我个性开朗自己明白,可是朋友提醒我说话直接有时候不易让人接受,我也要采纳意见。
此外,还要认清自己的过去,要以何种心态对待自己的成与败,得与失。“我的过去”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我,学会接受自我。这样分析了人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之后才可以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才会有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充分了解自己之后,再了解自己的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历程图形,明确自己当前到底想做什么,为将来职业发展添加筹码。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了解到自己的实力或者优势之后,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就是“我想做什么”这一主题,作为职业高中的学生可能所选的专业就会定位一生。“干一行爱一行”和“爱一行干一行”这两句古话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历史难题一样矛盾,但是共同点就是爱你的行业。只有自己知道适合或者偏好的行业工作,当你了解一切之后选自己最想做的,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息。这将是一个人生生涯的良性循环。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发掘自己的潜力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首先应该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做全面的总结,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才能调动每个人都蕴涵着的巨大潜能。职高专业基本定性,学生们首先需要对自己的专业有深刻地认识以及独有的见解。如果对专业认识只是皮毛的话,怎么能称为此专业的人才呢?而没有独有的见解,只会落入俗套,跟随大众的想法和思维是不会有大的成就的。所谓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简单的树立一个目标去奋斗,而是在事业的道路上不断地树立目标,进而实现目标以提高自己,最后实现自己最伟大最崇高的理想。
四、知己知彼,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学生树立人生目标,以自己所学专业为背景,结合社会环境,行业需求,行业需求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准确定位,也就是综合考虑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之后既要满足本人的发展要求又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然后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其实“环境允許我做些什么”就是客观考虑外在条件。如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和福利待遇状况等等,因此我们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要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各方面的有利条件。这样的目的是锻炼学生发散性的思维,以联系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为就业和创业的准备。
此外,在综合衡量之后在实现宏伟人生目标之前,还要适应行业所要求的道德原则。从现实状况来看,当前个人品德建设方面在中职学生身上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助于明辨是非善恶荣辱,避免走弯路,入歧途,从而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态度,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才更有利于促进事业的成功,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就是人生目标的实现。
五、用科学的方法让未来目标更明确
要求学生明确目标的同时提出实践步骤并适时调整目标。以哲学的角度来看目标是时刻发展变化的,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人生是一个不断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顺境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推荐阅读: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06-25
大学生该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0-26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07-10
浅谈新形势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树立08-16
树立远大的理想07-09
大局意识的树立11-05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10-02
树立自信的名言好句07-29
树立榜样的标准是什么09-21
树立信心是成功的关键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