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2024-09-13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共9篇)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篇一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在高中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强调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方法和重要途径,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探究性活动。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实验中也可以复习和总结化学知识。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高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字: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化学主要以实验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为主动参与教学,并在实验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同时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高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进行策略分析。

一、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欲望

例如,学生在“化学能和电能”这一章节的时候,需要学习电能和化学之间的转换关系,这就涉及到原电池的原理。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先演示“西瓜原电池”(用到的实验材料有铜片、导线、锌片、音乐卡以及西瓜等)这一实验,使学生在音乐声中心中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神奇的构造,为什么它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学生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趋势下,进一步引导学生:音乐卡发出声音肯定有电流通过,这电流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时学生思维高度集中,迫切的想知道这电流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从而就顺利的进入本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理解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化学实验为学生学习设置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索真知的欲望,在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原电池的理解,从而对知识产生了深刻的认知。

二、化学实验为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基础理论提供感性材料。

科学概念是事物的共同属性和特征在人脑海中的反映。形成科学概念需要充分的理解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化学实验可以为学生化学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形成提供足够多的感性材料。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来展示化学现象,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例如,在讲述《物质分类》中的丁达尔效应的时候,老师可以安排这样的实验: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和Fe(OH)3 胶体,并将它们放置在黑暗处,并用激光照射,从与光线垂直的地方观察烧杯中出现的现象。学生在看盛有Fe(OH)3 胶体烧杯的时候,发现有一条光亮的通道,而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则没有。通过学生直观的观察,使学生更加的容易理解:这条通道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从而使学生对丁达尔效应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传统的教材中,对试验现象往往具有细致的描述,学生在阅读了试验现象以后,在结合实验对课本中描述的试验现象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探索性,也使试验教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新教材中对一般的实验都没有进行细致的描述,而是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探索实验现象,并在表格中进行记录。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实验中充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讲述硫酸的氧化性这一部分的时候,利用实验进行浓硫酸和铜进行反应,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浓硫酸和铜反应后的溶液没有呈现蓝色,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真正的辨明产生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非常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在教学大纲中也强调学生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这就使得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忘却了试验教学的目的,单纯的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学生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感觉到枯燥无味,学习的兴趣不浓。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试验探究活动,如何激发学生在实验中进行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当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进行知识的学习。

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在看到某一神奇的实验的时候,对它们进行思考和解释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可以在实验教学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往的实验教学一般都是先讲教学内容,在通过实验现象进行论证,这样的教学给了学生现成的答案,学生求知的欲望不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两个过程颠倒过来,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和探索知识,这样对学生的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讲述氨的性质的时候,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安排喷泉实验,学生在看到红色的喷泉的时候,感觉到非常的神奇,同时老师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讲解产生喷泉的原理:氨溶解在水中造成内外压强不一样,从而产生压力,形成喷泉。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喷泉实验说明了氨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在思考以后就会说出:形成喷泉说明氨极易溶于水,喷泉呈红色,说明氨溶于水形成溶液,同时溶液呈碱性。这时老师在进行讲解氨的性质,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学生在娱乐中尽心知识的学习,学习兴趣大大的提高,同时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也更加的深刻。

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习对实验教学的神秘性,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丁平,高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7)

[2]王军,探讨新课标下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教学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3]王丽丽,由一个实验引发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篇二

关键词:化学实验,高中化学,兴趣

化学是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天的重要知识, 小到我们每天必需的食盐, 大到我们穿的衣服, 这些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作为一门理科知识, 给很多学生这样一种印象, 那就是化学必须得背诵, 就像政治学习一样枯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归其原因, 是当前的教育模式不能够适应学生的切实发展和需要, 造成了脱节现象。文章根据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为高中化学更好地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我国的教育受几千年传统教育影响, 在很多领域都没有创新。教育应该与时俱进, 应该适应潮流的发展。很多化学教师认为, 让学生接触实验是浪费时间。他们认为化学实验可以通过课堂讲述的形式让学生记忆, 这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学生对于化学的态度。很多高中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 为了应付教学检查, 很多实验室都是由教室临时拼凑的。无论是化学设备还是化学药品都不能满足学生们进行验证性实验, 有的设备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1,2]。

二、化学实验教学改进建议

化学实验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不能够因为教学指标而忽略了实验教学。而且新课标已明确规定, 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中, 很多内容学生不能够记好, 尤其是一些记忆能力差的学生。但是如果通过实验教学, 让学生们记忆一些内容, 他们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 而且有可能终身难忘。很简单的道理, 一个人一旦学会了骑自行车, 那么他即使十年不骑车, 也不会忘记如何骑车。所以实践对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有很多帮助, 主要体现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直观性两方面。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大都是在题海中度过的, 所以他们的学习压力非常大, 如何提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才是教师最应该考虑的。例如置换反应中很多实验是非常有意思的, 而且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4,5]。我们都知道一般金属的活动顺序:K、Ca、Na、Mg、Al、Zn、Fe、Sn、Pb、Cu、Hg、Ag、Pt、Au, 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元素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会告诉同学们让他们背诵这个顺序, 然后告诉他们前面的金属比后面的金属活性强, 所以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后面的金属。而考试中, 有时候会考到Fe置换Cu SO4中的Cu元素, 有什么现象, 这样学生们就为难了, 因为他们平时只是听老师讲, 并没有亲身见过。所以如果这个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 让同学们用Fe去置换Cu SO4溶液中的Cu元素。当白色的铁丝放入蓝色的Cu 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之后取出, 发现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物质, 这就是Cu。而且当铁丝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之后, 红色变成了黑色, 同学们如果不经历实验, 是不会发现这个问题的。而且即便老师告诉学生们发生了什么, 学生们也不会记忆住。所以, 学生问这个问题时, 教师可以告诉他们, 因为置换出来的铜非常薄, 所以它们的活性非常好, 在空气中放置, 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 从而变成了氧化态。

2. 直观性较强。

直观性强也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大特征, 它可以把课本内容通过实验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讲到Na和水进行反应的实验时, 如果教师不让学生进行实验, 那么学生就会通过记忆, 记住这个反应过程中的现象:Na在水表面漂浮并运动, 同时发出响声, 有气泡产生。但是这种记忆方式, 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为记忆曲线的问题, 让他们把这个知识抛到脑后。我们都知道, 如果一个人会骑自行车, 那么即使过十年、二十年, 他仍然会骑, 这就是因为实践的作用。如果让学生在课本中看如何骑车, 那么用不了多久, 他就不能很好记忆了。所以在这个实验过程中, 如果让学生亲自操作, 他们就会把这个知识点掌握得很好。老师从煤油中取出Na单质, 可以提问同学们这种保存Na单质的溶剂是什么?为什么用这种溶剂?当老师用刀子切Na的时候, 可以告诉同学们Na的物理性质之一就是柔软。Na在水表面发生运动时, 老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它会运动。这些问题就可以组织成一个课堂, 而这种教学模式, 可以很好地教会同学们如何学习, 如何思考。同时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们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增加记忆, 还可以让他们掌握好如何去做实验。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们肯定会终身难忘, 因为亲手实践, 所以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

实验教学对于化学课程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接受知识, 同时可以让他们提出不同的建议。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活力, 还可以让教师更好、更及时地掌握学生们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毕华林.高中新课标必修化学实验教材比较研究[J].化学教育, 2005, (10) .

[2]刘强, 王磊.构建高中化学实验内容体系的新思路[J].化学教育, 2003, (09) .

[3]刘冬梅.高中化学教学中发展性学力培养的初步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4]刘文华, 童建军.化学实验教学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5, (06) .

3.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试验 创新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其一项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获取丰富且足量的感性材料。然而当前化学实验教学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难以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用,不少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很不关注,甚至漠视,害怕中毒、怕麻烦,因而不愿意在实验教学上投入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导致化学实验教学成为单纯的应付考试、验证理论的工具。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枯燥地讲解,学生被动地听,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做实验的过程,而没有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科学方法,这样的化学实验教学必然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性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因而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对于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是极为必要的。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创新教学需遵循的若干原则

第一应遵循探究原则,化学实验应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利用学生自我实验和自我感知来引导他们对化学课程内容中蕴含的规律与概念有深刻认识。与旧版教材相比,新课程教材对其中实验部分内容的探究性与开放性更为关注,然而教师仍需针对实际操作程度以及操作形式展开深层次的思考与斟酌。第二应遵循简明原则,即遵循实验操作应尽量趋于简单方便的原则,将实验所需要的最终表达结果通过最为简便的方法或方式显示出来。因为过于复杂或者所需操作仪器过多的操作实验往往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有效时间,导致教学效果很难尽如人意。第三应遵循直观原则,操作简洁方便,并能够直接得出结论,是当前高中化学实验的一个主要的成功标志。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将节约药品和实验现象二者互为参照,最大化保证实验效果直观明显。倘若直观原则与简明原则之间存在矛盾,那么首先还应遵循直观原则。第四应遵循成功原则,任何一项实验验证都需要对学生切身感受予以考虑,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对其中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从而能够得出科学、准确的实验结论,因而准确的结果对于一个成功的实验而言是极为必要的。第五应遵循环保原则,化学学科实验通常都存在某种安全隐患,或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而在设计化学实验时应对安全问题各要素予以全面考虑,防止出现人身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事件。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创新

(一)应重视实验过程的探究性。在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其中很大一部分实验内容均为验证性质,对于此种实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其最终结果,而无法从实验过程中实现探究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倘若我们能够将验证性实验加以改善,使之成为探究性实验,那么我们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探究性实验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以化学家思维方式参与实验教学。也就是说,学生基于教师给出的知识背景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利用设计实验方案来实现问题的探究性解决。由此学生构建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实现了化学观念整体化,同时又在实验过程中获取学习知识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同时其创新意识以及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有效锻炼。例如在研究分析化合物与铁的还原性与氧化性时,教师可以选取一段视频素材,演示在自然界中如何发现铁矿,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如何避免钢铁腐蚀的方法等,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这些探究性问题可以包括:铁生锈都是那些因素所致;含铁元素的化合物中,哪些具有还原性,哪些又具有氧化性,而哪些又两种性质兼而有之等等。

(二)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应始终围绕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化学实验设计不仅需要用脑,更需要动手,应注意为学生预留充分的用于思考的时间,并为其提供设计实验的环境,由此使其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其创新能力。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设计化学实验内容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化学知识并确保有所了解,然后指导他们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完成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以及实验装置,进而对实验装置进行评估分析,看是否能够改善实验装置,或明确实验原理等。通过此类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顺利完成了实验的自主设计。例如在制备Fe(OH)2的探究性实验过程中,笔者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首要任务,引导其对解决方案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发现了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学生在此过程中手脑并用,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强化了创新意识和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

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的效用远远更优,而要进一步推动化学实验教学理想化,那么必须对实验方法加以改进,使实验教学内容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积极探究的兴趣。因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大胆猜想、假设,积极发表独立见解,从而更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养成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在于此。

【参考文献】

[1]陈懿.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2,33(10):71-72,79.

[2]王永忠,吴星.高中化学应加强实验定量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对实验中反应物不定量现象及其影响调查后的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3,(10):51-54.

4.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篇四

1.教师教学理念出现偏差

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对实验教学课程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过于注重对化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定了学习步骤,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独立猜想和验证,教师并没有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是将重点放在高考理论知识方面,这样就导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效率无法提升。

2.滥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可以对一些较为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模拟展示,让学生更为直观、形象的理解教学知识。但是很多高中化学教师盲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中学生成为了实验的欣赏者,教师将实验过程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边观看边教学,这其实与传统黑板式教学模式没什么区别,学生根本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对化学实验知识掌握不牢固,所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效果不明显。

3.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不符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认为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没有太大关联,其实这是错误的,实验教学需要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而理论知识也需要实验教学加以验证和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中,化学教师习惯采用填鸭式教育模式,强制要求学生记忆理论内容,即便是有一些实验,也是实验目的不明确,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无法对理论知识加以论证,这样就出现了实验与理论知识脱节的现状。

二、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要想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必须要加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要在正确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去进行实验教学。教师要多学习成功的教学案例。要通过学习其他教师的成功案例,来分析自己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这样就可以加深教师对教学观念的认知,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如何合理利用,可以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教学改革速度。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要建立在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基础上,让学生在多媒体实验中能够得到启发,并对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因为很多化学教学知识都十分枯燥,如果光靠理论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来帮助教师进行实验教学,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例如,在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实验课件,在实验中可以演示出喷泉产生的原因,让学生认真观察,可以有效分析喷泉形成的原理,结合化学理论知识,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3.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实验理论,然后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提示操作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对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的地方给予相应纠正、指导,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能有机会自己独立操作实验,这样学生就可以深刻了解实验的关键所在,在实验中彰显个性,激发潜能,快速掌握实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化学小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水能灭火亦能生火”。教师要给学生准备金属钠材料,给学生提供相关实验资料,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只需给予适当指导即可,学生通过观看钠在水中燃烧的现象,就会明白水能生火的原理。

4.要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重新设计

5.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五

摘要: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是探究式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应用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深化实验探究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发展方向.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更多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活动平台,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对于提升实验教学效率同样有推动作用.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一般来说,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通过主动的参与而掌握并能够良好应用某些知识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相比,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跟好的理解高中化学中的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并能够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水平。对于探究式的教学来说,其本质是将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探究方法和探究思维引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扮演课堂中的科学家,继而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掌握高中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搜集并加工所需要的信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探究式教学是以问?}和任务作为出发点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与策略

(一)利用假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高中化学教师在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时,可以利用假说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继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假说是人们以已认知的知识和理论为依据,对未知的现象和事物做出的合理的、推断性的解释。假说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先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和猜测,并让学生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因此,不能够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学生在进行假设时出现错误,教师也不能够予以指出,而要在进行探究活动时,逐步引导学生,使其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的错误,并掌握正确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元素与其他化合物的性质》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假说法,带领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推测,如,根据元素钠的性质来推算元素钾的性质,这是因为,钠和钾属于同一主族,因此其在性质上存在递变性和相似性。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其他的知识来推测元素的性质。而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严重假说的正确与否,继而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由此可见,假说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通过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究式教学

除了利用假说来开展探究式教学之外,教师还能够通过创建和设立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高中化学知识。在创设情境之前,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并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为创设情境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找出矛盾,才能够有妙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而对于问题情境来说,要想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力求让学生自己提出但是由于高中学业较重,时间较紧等原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则需要教师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建而在创建问题情景时,教师必须要以学生已学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可以以日常生活等作为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具体的实践方法如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议性较大的问题作为切人点。在学习知识时,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因为认知思维出现冲突而产生争议,这是不可避免并可以作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有力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乙烯的性质时,有的学生会认为,乙烯遇澳水而澳水发生褪色现象是因为乙烯的作用,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在制取乙烯时会产生二氧化硫,而澳水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会让学生分成两部分,继而其会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误的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更替来创设问题的情景。对于高中的化学知识来将,其是按照一定逻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新的知识时,可以先找到该章韦知识与已经所学过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后根据学生的已掌握的知识来设计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继而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倡导绿色低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所谓“绿色化学实验”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负面作用的实验。绿色化学实验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像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应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可通过导管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有些如氯化氢、氨气再经一倒挂漏斗导人相应的吸收液。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鉴别浓硝酸和稀硝酸时,铜片改用铜丝,实验完毕后,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进行氯离子检验,碘升华实验,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可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作为重要任务,而要想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教学实践内掌握实验的要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实验思维,而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则能达到这一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车延平.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方法的案例分析[J].现代阅读,2011(12))105

[2]丁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61~62

6.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篇六

分宜中学 梅刚

一、案例背景:

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 而且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硝酸的化学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硝酸的氧化性是教学难点。硝酸是继硫酸后的另一种强氧化性的强酸,所以在教学上以引导学生类比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学习硝酸的性质。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它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通过对硝酸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酸性质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知道硝酸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该教学案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普通班的学生。

二、情境描述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曾经尝试过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起先,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上课时把班级同学分成八个小组, 每组7-8位同学,推选出小组长, 同时宣布小组比赛记分规则。设置许多问题情境例如:播出动画“乌云、闪电、雷鸣、大雨, 禾苗茁壮成长”,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该情境回忆所学内容, 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硝酸的各方面性质逐一展开探究所有演示实验都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并增设对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探究的实验。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提出问题让小组抢答, 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但当要求学生对所做实验提出问题时, 却出现了冷场。接下来硝酸物理性质的学习,学生分组观察。由于课前没有强调实验要求, 有的学生开始不按要求进行实验, 课堂秩序有些混乱。后来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后, 大量NO2气体外逸, 教室刺激性气味很重, 学生注意力分散,。在引入阶段, 虽进行得比较顺利, 但用了将近20分钟时间。等物理性质讨论结束后, 教学时间已很仓促。最后导致教学重点内容无法完成。所以第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以失败而告终。

在后面相同内容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改变原先的探究方法,将多个探究点改为一个探究点进行教学。先用硝酸泄漏的新闻事件引出课题,然后用化学的视角提出问题:

1、为什么看到红色烟雾;

2、为什么在远处会闻到刺激性气味等。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就可以对硝酸的物理性质、酸性和不稳定性进行略微小结,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记忆,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放在让学生探究硝酸的氧化性上。教师先按教材演示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后, 发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试管中出现红棕色,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疑:“ 课本中描述,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 为何试管中出现红棕色?” 学生立即回答, NO气体被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氧化而生成NO2气体。教师追问, 如何证实铜与稀硝酸反应开始生成的是无色的NO气体? 部分 同学答道, 反应前排出试管中的空气,然后重复刚才的实验,教师继续追问, 那么如何排出试管中的空气呢, 请大家设计实验装置。这时教师给学生于使当的启发(此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够), 我们收集气体时可用什么方法? 学生马上回答, 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教师继续引导, 用什么气体好呢? 学生甲首先想到, 用CO2气体。排水法中是气体把水排出, “那么水能把气体排出吗?” 这一次学生乙最先想到, 能, 贮气瓶中气体就是用水压出的。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按上述思路设计实验装置。经过几分钟, 有几位同学画出几种实验装置, 部分同学仍然无从下手。师生共同评价几套装置优劣后,教师推荐用注射器进行实验。教师先向学生说明实验步骤,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先把细铜丝放在针筒中, 然后抽取2—3mL稀硝酸,针头用橡皮塞堵住(注意:不可用手)。观察到无色气体和蓝色溶液后,把注射器竖立针头朝上, 拿掉针头上的橡皮塞, 向外拉注射器, 吸入少量空气。立即能观察到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三、案例结果

两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对比,第二种的教学方法明显优于第一种,不仅没有出现第一种教学中出现有毒气体逸出或者教学进度偏慢慌乱的局面,而且整个教学按教材顺序从上到下, 有条不紊, 在把各个知识点进行一一传授, 同时把硝酸的性质与盐酸和硫酸进行比较。整节课学生也能自始至终积极地配合,踊跃回答问题,同时由于教师所提问题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 使大部分同学感到有成就感;实验由几位学生来演示,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很容易实现教学目标。

四、案例评析

通过对两次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分析, 我认为第一次教学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1、对学生不够了解,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对班级学生来说只是充满好奇而已, 久而久之,随着好奇感的消失就很难进入状态。

2、学生分组以及小组竞赛规则介绍耽误一些时间。

3、实验前未让学生彻底明确实验的具体步骤, 学生实验不能同步进行, 课堂节奏不好控制, 延误了不少时间。

4、时间分配不合理, 对所有内容都进行探究, 造成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不够。

对于第二种教学本人比较认同,我认为给教学方法既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现代教学理念, 同时又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落实。使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又可以发展能力。实验的安排和设计也充分考虑到环保问题, 体现绿色化学理念。之所以这次教学能成功是由于:

1、总结第一次的失败经验,课前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

2、在此基础上安排教学内容,实现内容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使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地去构建自己的意义。

3、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4、探究点设置明确, 既突出重点也突破难点.2 虽然第二种教学方法现对于第一种要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经过思考本人觉得硝酸这一节内容还可以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教学时可设计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探讨:1.你通过对硝酸的观察能得到那些信息?2.你能找出硝酸与盐酸、硫酸的区别吗?3.硝酸为何保存在棕色瓶中?4.通过实验比较浓、稀硝酸与铜反应异同,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O?5.硝酸与非金属反应有何规律?6.你是如何来认识硝酸的氧化性? 你能对硝酸还原产物作出判断吗?这些只是构思,还没有进行教学实践,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才会发现其优缺点。

五、案例启示

7.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浅析 篇七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新课程改革提倡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 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它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 就要先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 让他们对化学更有兴趣, 进而主动地去学好化学知识。

1.巧设实验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化学知识或者现象需要在实验的过程中来讲授, 在实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如在教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一节知识点时, 对于每个实验, 我都先提出相关的问题, 创设情境, 让学生带着相关的问题去实验, 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来预测实验的结果。这样, 既能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 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等到实验完成后, 很多问题的答案也就一一攻克了。此外, 实验的结果也可以跟他们之前的预测结果相对比, 加深学生的记忆。

2.有效地开展演示实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实验通过教师的演示, 现象会更加明显, 实验效果也会更好。比如学习“氧化钠和水”的反应的相关内容之后, 我事先把“过氧化钠”放在棉絮上, 让学生用玻璃管去吹来观察棉絮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很自然会产生一些疑问:二氧化碳也会有反应吗?紧接着笔者通过学生的疑问, 设置相关的实验情境;“清水九变”“口吞烈火”“冰点爆竹”等, 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被点燃了起来, 在这种兴趣的激励下, 他们会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知识, 从而有效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

二、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实验教学

化学教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尽量让所教内容能以“动静结合、声色搭配”的方式充分地展示给学生, 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1.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 这些实验是不适合进行现场演示的, 对此, 我们不妨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如要做“浓H2SO4”的实验时, 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浓H2SO4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热量, 使H2SO4液飞溅现象的视频, 这既能保证学生的安全, 避免过去传统实验演示过程中的一些安全隐患的问题, 又能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实验, 可以增强实验过程的可见度, 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开展化学演示实验, 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在进行“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实验时, 过去传统的实验演示是利用钠和水在大烧杯中进行反应, 现在我们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投影改在方型试管中进行, 同时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 通过多媒体清楚地进行演示, 从而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浮、球、游、消、红”等现象的发生, 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三、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化学现象不仅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首要条件, 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开端。因此, 化学实验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 提高实验成功率。化学实验过程中, 会有很多实验现象发生,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 一定要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如在做“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 可让学生分组来进行。在实验开始前, 我在黑板上列出了需要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提纲: (1) 化学实验过程中, 反应的颜色、状态分别是什么; (2) 实验过程中的反应条件是什么; (3) 反应中的试管内物质的颜色又有哪些变化呢? (4) 试管口有哪些化学现象?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形成正确的观察顺序,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从而有效地使他们巩固化学知识。

2.引导学生在边学边做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如在学习“甲烷”的内容时, 我指导学生边学边做“甲烷”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甲烷”的性质, 让他们在仔细观察“甲烷”的焰色反应的基础上, 对甲烷反应物的结构模型进行有效探讨, 在边学边操作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因此,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地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 让学生去主动地参与实验, 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积极地倡导学生去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其中化学实验就属于学生科学探究的一个主要学习途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运用好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鉴于此,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饶福明.探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民营科技, 2011 (10) .

[2]朱海龙, 张根葆.机能学实验报告中的问题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4)

[3]于鸿艳.浅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7) .

8.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法探究 篇八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我们更加直观,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记牢化学知识。但是,在当今中学化学教学中,许多教育工作者为了盲目地追求和提高升学率,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理论知识,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重知识轻能力的特点。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重视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能力。

一、实验前做好准备,引导学生实验前预习

教师在实验前先应思考实验的目的,清楚实验的原理,检查实验仪器、药品;必要时先自己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的可行性,并对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判和处理,对实验可能存在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处理。仔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预习,了解实验的框架结构,包括实验基本操作,药品使用,仪器辨别使用及实验安全,避免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慌乱无头绪,不能得到实验结果或结论,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防止出现实验危险。

二、演示实验——课堂高效性策略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实验。演示实验能紧扣课堂教学环节,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高效的配合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重要的是演示实验能发挥演示教学的“示和范”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化。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实验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演示教学的效率,为达到演示实验的最大效率,我们做到“二高三重”。“二高”:成功率高、可见度高。首先,演示实验成功要高。在课前事先进行实验,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研究和摸索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课堂中实验现象明显,以及教学时间的计划掌控。其次,教学过程中,可见度高。操作要面对学生,尽量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过程,同时要注意实验的教学性,操作过程中结合所教知识点进行适当加以解释说明。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化。“三重”:重视实验思想的渗透、重视实验过程的分析、重视实验方法的培养。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教师最好走下讲台,让学生更清楚的进行观察现象。

三、学生分组实验

课堂高效性策略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的实验。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实验课是最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动手”能力训练,结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注意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真正做到规范操作。这有利于提高实验成功率,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在自行设计时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为达到实验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和效能。我们做到“三戒一导”。“三戒”:

“一戒”课前不预习。每次实验前教师应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好准备。预习并不是简单的浏览。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解答。

“二戒”课内不动手。实验课突出的特点是个人活动。如果学生对实验无兴趣,或是因人多仪器少而无机会动手,或是教师对实验施加过多的干预,剥夺学生个人操作的机会,造成学生假参与等,都将影响到实验课的效果,丧失实验的意义,因此,必须设法避免和防止不动手和假参与现象的发生。

“三戒”课后不总结,实验课并不单单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实验后可进行讨论与小结。多数学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导”正确指导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实验证明,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比教师唱“独角戏”要好得多。首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一些具体的观察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学生进行长期培养,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各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具体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联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其次,教师在实验中要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Fe(OH)2制备”演示实验完成后可继续提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制得的Fe(OH)2存在更长的时间?通过经常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华卫.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祖国:教育版》,2014(3)

[2]谭明会.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软件:教学》,2014(6)

9.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篇九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许多高中化学教师都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教,学生怎么努力,最后学生的化学成绩依然不理想,有的觉得学习化学太难,逐步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开始放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分析整理,我总结出造成化学实验教学低效性的原因有:

1、许多教师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做实验时照搬课本上的固定模式,没有运用新颖和独特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部分教师把实验放在嘴上,靠一支粉笔就把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然后靠一张嘴把实验的整个过程讲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听实验和背实验,压根儿没有亲自操作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实验教学当做重点学习的对象,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就不会得到锻炼。

3、有的教师对实验要求过于放松,没有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学习思维。教师通常对实验试剂的用量、滴加顺序、反应温度等条件过于放松,没有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这样的实验不但不容易成功,反而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环境和危害学生的健康。

4、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失败率高。有的教师认为实验很简单,只需在课堂上按照书上的步骤做一遍就行,没有在备课时多做几次实验,到课堂上做时失败率往往很高,教师情急之下一时找不出失败的原因,就随便找借口解释,敷衍学生。

5、教师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化学操作实验。随着计算机时代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必备手段,有的化学教师甚至用它代替实验教学,一张接一张地播放影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屏幕上的图画学习实验,这导致实验的真实性大大降低。

6、教师让学生分组实验时,没有相应的指导、评价和总结,注重过程忽略方法,让实验变得随意和盲目,学生在小组内缺乏指导,过于随意,实验得不到好的结果。

二、提高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将化学实验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高中生无疑是繁忙与艰辛的,枯燥无聊的学习只会让学生更加排拒,因此,教师要采用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如在学习高锰酸钾和明矾等物质时,教师为吸引学生的眼球可以表演这样一个实验:教师手里拿着三块颜色和大小都相同的棉布条,让学生全部看过之乱用火点着。结果,第一块布燃烧得特别旺盛,不一会儿就烧光,第二块布也慢慢地烧光;第三块布烧不着。学生都感到奇怪:三块相同的棉布条,为什么有的燃烧得快,有的燃烧得慢,有的干脆烧不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让他们讨论后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了解释。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实验本身是一种探究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验教学中需要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如制备Al(OH)3有各种不同的方案,这些方案都基于不同的原理,学生可以逐一对这些方案进行探究,这些方案可以用化学反应公式表示:

①Al3++3OH-=Al(OH)3↓;

②Al3++3NH3H2O=Al(OH)3↓+3NH+4;

③AlO-2+H++H2O=Al(OH)3↓;

④2AlO-2+3H2O+CO2=2Al(OH)3↓+CO2-3;

⑤Al3++3AlO-2+6H2O=4Al(OH)3↓,

学生通过方案的设计、对比和分析,既巩固和拓展了知识,又清晰建立了Al(OH)3两性的概念。

3、教师鼓励学生多加思考,不能只听实验、背实验。

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应占据主体地位,不能只是听实验、背实验,要根据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实验,如教材采用在沸水中滴加FeCl3的方法,利用加热促进FeCl3水解制取Fe(OH)3胶体: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教师先做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促进FeCl3水解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加热,学生再通过实验证明,将少量Na2SO3固体或溶液加入FeCl3溶液中同样也可以得到Fe(OH)3胶体,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不再局限于听实验和背实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4、有组织的进行分组实验,保证实验的严格缜密。

教师在分组进行试验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严守实验规定,按照实验室规则进行试验,不能有违背实验室规定的行为,在分组进行实验时,教师要提出明确且严格的实验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以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实验。化学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必要时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教师有针对性地创新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实验当做化学课堂的最高法庭,将每一堂化学课都讲解得生动形象,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学好化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静、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王丹、中学化学课堂导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上一篇:通州区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败诉案件责任追究办法下一篇:it各行业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