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2024-11-14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10篇)

1.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篇一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现状,探讨了应用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有利于师资队伍发展壮大的引导机制、确立合理的创新创业型师资比例的结构机制、建立能发挥教师潜力和作用的“产学研”创业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创新 创业 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应用型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院校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鼓励教师敢于突破常规思维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有效尝试。

一、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面临的现状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应用型高等院校在规模与质量上均取得了很大成就,培养了大批能深入企业一线担当技术重任的人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保证,但同时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面临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师资队伍结构比例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够强

从师资队伍的结构比例来看,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师资队伍数量不足。高校规模的扩大使在校生规模急剧扩大,但是师资队伍的扩充相对滞后,使教师不得不疲于应付教学工作,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二是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相对缺乏。师资队伍的年轻化,使得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相对缺乏,从而不能适应学科的发展,造成学科梯队、科研团队数量少,部分学科专业整体教学、科研实力较弱,影响了师资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引进和补充教师,使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中的高水平学位率偏低和年轻教师比例过高等方面,进而影响了师资队伍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不强

教师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自身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创新创业的教育思想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采用灌输式教学,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多少,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兴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内容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教学忽视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缺乏对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充分认识,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教学方法不合理。三是部分教师由于课程负担较重、创新训练不够,参与科研项目较少,造成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不够,多数教师缺乏创业意识。

3、创新创业的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上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激励,相对稳定的教学工作使得许多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更没有去创业的打算。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必须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一方面,高校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积极作用正在稳步显现;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应用型高校建设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然而如何培养一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并能够将之应用于有效教学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思想是先导,教育是关键,师资是根本,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已成当务之急。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从教育的超前性出发,提出了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一代新人的思想,从而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目前,由于受到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很多高等院校开始尝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希望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就业来缓解就业压力,因此,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建立一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对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高素质创新创业型师资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目前,师资队伍的比例结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国家的投入等因素制约了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因而,立足于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在自身的专业领域有所创新,积极去探索创业的新途径,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有创新创业思想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有自身的特色,就在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而培养一支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正是弘扬这一特色的重要力量。

1、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成长的引导激励机制

在制度上要保证教师的自我发展与进修,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肯定,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吸引学有专长的技术骨干加入学校的教师队伍,认真解决新引进的专业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聘任的问题,妥善解决从事实践环节教学的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对于坚持到企业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参与项目研发和实习培训的教师,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支持;对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潜心于应用开发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其所研发的创新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重视。

2、在教学部门中确定合理的创新创业型师资比例的结构机制

合理的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结构,对于提高应用型高等院校的特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除了通过从专业部门引进技术骨干之外,还可以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定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训来实现。学校还要建立设备精良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使创业型教师有“用武之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建立能发挥教师潜力和作用的“产学研”创业机制

要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进修的同时,重视实际应用的研究,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专业对口的条件下进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鼓励一批有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应用型高等院校发展的内在途径,它推动着应用型大学由知识传授向知识应用转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应用型大学要保持其应有的引领地位,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知识与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己任,以培养大批的创业者为目的。然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所在在于培养建立起一支致力于创新创业、敢于突破常规思维、能够将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教学的师资队伍。应用型大学应通过课程的创新化、知识的资本化、大学的创业化来构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教育平台,取得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市场认可,实现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刘新波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9,(4)。

[2]陈志鸿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构想[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17(3)。

2.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篇二

一、影响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师资紧缺的问题成为不少高校一个共同的难题;特别是为提高办学水平, 保持学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日益重要。因此, 稳定校内现有人才, 吸引校外高层次人才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是许多高校所致力抓好的重要工作, 各个高校之间由此也展开了对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 重点院校以及处于都市的高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而地处较偏的地方本科高校由于经济条件及自然环境等原因则处于劣势, 教师的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教师队伍的稳定特别是高水平教师的稳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才竞争存在着混乱和不平等, 地方本科高校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才的流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同样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是相对的, 是流动中的稳定。但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存在法规上的不健全, 人才市场的发育还不完善等因素, 再由于教师的流动还带有某些自发性、盲目性及功利性, 因此目前的人才流动还存在一定的混乱无序现象。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各省都相应地实施了“科教兴省”战略, 各高校也实施了人才强校战略, 采用了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 展开对高层次人才的激烈争夺。重点高校和地处都市的高校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 使得原本就不富有的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外流, 导致地方本科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

2.地方本科高校为人才成长和发展提供的机会与空间较小, 高层次人才有后顾之忧。地方本科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 自然环境较差, 经济相对落后, 而且大多属于省市共管的高校,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并由此带来文化、科技、人文环境较差, 信息交流较为闭塞, 物质待遇较低等问题。地方本科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落后条件的限制和影响。由于教育经费比较紧张,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 除了参加评职称必须的公共课、计算机知识、外语学习外, 主要的形式就是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等学历教育, 而参加学术会议、高级研修班、出国进修、国内访问学者和助教进修班的机会都很少。同时由于地域环境等条件的制约, 地方本科高校的科研薄弱, 整体办学实力不强, 办学经费紧张, “造血”功能不强。因此, 地方本科高校大多数教师的生活待遇较低, 工作条件较差。虽然地方政府近几年对地方本科高校加大了投入, 再加上高校自身的努力, 地方本科高校在硬件设施、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 但与发达地区的高校相比, 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高层次人才感到在地方本科高校工作发展机会少, 发展空间小, 缺乏学术交流的平台, 文化环境较差, 不利于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不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二、对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而且需坚持常抓不懈的工作, 既要从学校实际出发, 又要有长远的超前规划, 既要有资金投入, 又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当前, 地方本科高校要解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要创新机制。

1.创新保障机制, 建设和谐稳定的教学、科研、生活环境。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只有首先解决了衣食住行最基本的需求, 然后才能谈得上自我实现需要的追求。作为高校教师, 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不可少, 但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 使之付出的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为此,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 逐步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同时学校也要拓宽办学思路, 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 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 要重视解决教师的图书资料、实验室、教研室、仪器设备陈旧和短缺的问题, 为他们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 学校还要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 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待遇, 并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 地方政府和学校的优惠政策, 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 解决高层次人才配偶工作和小孩入学的问题, 千方百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 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

2.创新引进机制,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首先, 要注重超前规划, 科学引进人才。本着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 人事 (人力资源) 部门要审时度势, 对全校各专业师资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 对各学科教师需求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科学论证, 做好前期规划, 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科学地招聘教师, 这样在保证教师数量得到及时有序的补充的同时, 也有效避免招聘人才的盲目性。其次, 要创新招聘机制, 面向海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敢于打破区域的限制,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 摒弃任人唯亲、近亲繁殖, 实行面向全社会招聘, 让五湖四海的人才为我所用, 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三要创新工作机制, 吸纳高素质人才。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统筹兼顾, 创新工作举措, 主动出击, 吸引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例如主动参与大型的研究生专场招聘会, 在影响较大的报刊上做广告, 吸纳人才;根据学校专业人才情况, 主动与相关专业比较强势的名牌大学直接联系, 让他们推荐博士毕业生, 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3.创新培训机制, 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首先, 要创新培优机制, 加大学科 (术) 带头人、青年教师骨干、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的培养力度, 从资金、环境条件、外出学习考察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让他们尽早成为各学科的中坚力量。其次, 要创新培养机制, 促进师资整体水平均衡发展。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观念, 加强对两类教师的培训。一类是青年教师, 尤其是刚研究生毕业的教师, 要进行细化培训, 进行“一年入门、三年过关、五年挑大梁”的培训和考核, 把培养任务分解到系领导和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传、帮、带的培养, 促进新教师成长。一类是发挥老教师的积极作用, 比如通过举行老年教师教学水平比赛、老教师示范课的表演, 老教师科学研究的讲座, 充分发挥他们的光和热, 促进了老、中、青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均衡、协调发展。三是要建立校本培训机制, 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氛围, 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学校要制定教师培训计划, 制订培训管理规定, 要求教师进行不同类型的学习培训, 让教师的学历、职称、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 高校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准备, 努力形成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风气, 鼓励教师利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 逐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终身”学习, 及时地、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教育教学思想, 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4.创新管理机制。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竞争的焦点是人才。同时, 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如果缺乏信用, 部门之间、高校之间相互挖人, 结果只能是造成人才流动的无序混乱。因此, 应采取以下举措: (1)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高等学校宏观管理的职能, 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教育法规, 遵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规律, 把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计划列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结合地方本科高校教师队伍现状, 制定规划, 出台政策, 努力稳定现有的教师队伍, 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作用;要积极探索高校教师“培养、培训、管理”的一体化机制, 完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2) 树立新观念, 改革教师队伍管理模式:一要引入竞争机制, 完善教师聘任制度, 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基金支持、优秀人才遴选、实行聘任制等方面确定“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 逐步打破职务聘任中的人才单位所有制现象, 并逐渐过渡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二要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制度, 在引进师资渠道上, 要严把“入口关”, 通过吸收优秀毕业研究生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实践经验的人才等措施, 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 提高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三要加强师资管理制度建设, 实行人才培养管理责任制, 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严格管理, 把师资队伍管理培训责任落实到人。同时, 对师资培养经费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赏罚分明。通过人才培养管理责任制, 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四是要进一步整合人才资源, 在教师队伍中构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职称层次不同的科研队伍, 从而加强学术研究水平, 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3) 强化政策导向, 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结合教师考核、晋升、奖惩的有关规定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管理办法。要按照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 逐步做到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分别负担培训费用。要加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的建设, 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 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益。

总之,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各级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外, 还要在经费投入、条件保证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同时我们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系列制度, 并确保系列制度有效的运作, 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保证地方高等教育事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岳恒.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运行机制选择[J].惠州学院学报, 2007, (2) .

[2]李巧林, 赵秀华, 闫建平.高校教师资源开发及制度创新浅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 21 (3) .

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篇三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任务艰巨、操作性强的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高校通过转变教师观念,明确创新创业培养目标;聘用专兼职教师,发挥其创新创业教育潜能;长远规划,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教师自身能力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师资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师资优秀团队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有效地激励、考核制度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工作,是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适宜的教学方法、优质的课程体系、卓有成效的考核方式,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要想实施好这项工作,教育师资队伍是核心,是根本所在。

由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较晚,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师生比严重失调,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教师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参与科研项目、创新训练、学习的精力有限,自身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匮乏,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高校为保证教学,招聘了大量学历层次较高的人员,虽然学历层次上来了,但实际能力上并没提高多少,书本上的内容了解的多,企业的经营管理知道的少,不具有投资或创业的经历,学校缺少既懂理论又懂生产,既懂生产又懂创业的“大师”及“双师型”人才。

另外,高校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备,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比例过小,绝大多数属于兼职教师;没有独立的研究机构,而是隶属于“思政部”、“招生就业处”等相关部门,创新创业活动比较混乱,氛围难以形成。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观念,明确创新创业培养目标

高校要以国家、社会、企业的需求,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要制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计划,转变教师教书育人观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真正把促进学生创业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实现由知识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理念,才能为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奠定基础。

(二)聘用专兼职教师,发挥其创新创业教育潜能

由于我国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优,学历学缘结构、年龄不合理等因素,学校应有效地与社会和企业联合,聘请政府官员、企业家、经理人、技术专家、公司高管等各类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这些人员既有宏观管理的实践,又懂企业运作的流程,可以向学生传授不同行业、领域、角度的政策知识、专业知识、创业经验。讲授的内容通俗易懂,与现实生产紧密相联,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创业本领,同时还为学校学生就业开辟了一条途径。

(三)长远规划,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从长远考虑,总体规划,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规范教师任职条件,实施教师授课准入制度,探索创新教学规律,建立合理、公正、客观的教师评价指标,以缓解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系质不高的现状,通过培训、进修、学习、访问、深造,增强教师对创新工作的认同感,使一大批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脱颖而出,充分開展创新创业活动。

(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高校要发展,师资是基本,为提高师资整体水平,提高授课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加强校际、校企间的合作交流。在研究生、本科生论文选题、开题、答辩过程中,将其他高校、企业的人员聘为评委,有效拓展教师及学生的视野,学到其他高校的优点,了解企业的需求,取长补短,使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建立优秀人才流动机制,通过讲学、访问国际学术和科研合作,将教师派到国内外知名的学校和科研院所,交流经验和学习,使教师在流动中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

(五)加强教师自身能力建设

高校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知识的传授只能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教育教学中不能有效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不了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能力建设,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例如专家讲座、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等;另外将年轻教师、新入职教师送到企业锻炼,不但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而且使教师上课讲授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提高,加强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六)加强创新创业师资教学、科研平台建设

高校不仅要注重青年教师理论进修的能力培养,使每一名教师上好一门课,掌握一门本领,更要重视实际应用的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质和潜力,利用教师在社会的影响和高校的教育资源、科研队伍、平台、实训基地、创业基地、孵化器的重要作用,将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所服务,这样一来高校、企业、教师、学生有机结合在一起,学校的教学、科研、就业形成合力,将有力地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七)加强创新创业师资优秀团队建设

根据学科门类、学科需要,由本院系内的教师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或者组建一些跨学科的,跨院系、跨学校的教学团队,大家明确分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通过大家所学知识的不同、从事领域不同,研究的内容、从事学科互相交叉这一特性,展开协同创新,共同开发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八)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打造一批教育手段新、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安排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实践,了解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前沿知识,向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请教,掌握企业所需;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有关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获得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从事相关专业的社会或教学活动,建立既懂理论又懂生产,既懂学校的发展又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九)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制度

为切实保障一线创新创业教师的利益,高校应从政策、培训、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有足够的职称晋升机会、培训培养机会、交流协作机会,没有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能够脚踏实地从事创新创业研究与教学,把教学研究水平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水平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同时为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高校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考核监督工作机制,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评价,注重进行创新创业知识要点考核、学生创新能力考核、课程的实施、社会反馈等综合评价考核。

三、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内在途径,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要以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培养大批的创业者为目的,以制度创新为前提,时刻保持高校的引领地位,培养建立起一支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敢于突破常规思维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刘新波.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9,(4).

[2]陈志鸿.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构想[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3).

[3]魏静静,党胜利,秦文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策略研究[J].华章坛,2012,(20).

[4]吴珊珊.高职院校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0,(20).

4.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篇四

【关键词】 地方高校;艺术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2015年以来,根据教育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及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部署,部分地方高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探索推进学校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师资队伍转型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师资队伍的转型包括引入批量兼职教师队伍和专职教师的转型培训。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时期,艺术类专业领域兼职教师拥有更多的艺术资源,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艺术实践平台。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兼职教师队伍现状

1、兼职教师队伍专业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高校艺术类兼职教师队伍中,大部分兼职教师是演出团体演员,也有少部分是音乐类院校毕业的自由职业者,表演专业的行业精英并没有在兼职教师队伍中充分体现。兼职教师选聘流程单一,教师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等)参差不齐,缺乏兼职教师聘任的长效跟踪机制。

2、兼职教师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地方高校中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重也很大,但对于兼职教师管理仍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二级学院与外聘兼职教师签订的大多是短期聘用协议,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较少,缺乏归属感。

3、兼职教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没有职称晋升和教学质量评价等约束,造成兼职教师教学效果不突出。学校除基本课酬外,无举办专业音乐会、培训进修及科研奖励等相关机制,兼职教师因此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加强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z2015?{7号)中指出: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也提到要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优化校内师资结构的主要途径

兼职教师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实习、见习和研习的指导教师,可以是研讨班的主持人,可以开设学术报告或专题技术讲座,可以系统讲授一门课程。可以在校内设立“专家工作室”,作为业界人士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基地。表演专业兼职教师可以是艺术团体的拔尖人才,可以是演艺界明星大腕„„,使其尽可能多地参与学校教学工作。这样,既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又增强了教学活动的专业性。

3、艺术类兼职教师能为学校师生提供广泛交流与实训机会

通过专兼职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使教师们拓展广泛的知识领域,吸取最新的艺术讯息,有利于促进专兼职教师间学术思想、学术流派、学术风格的互通与融合,从而提高艺术类专业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交流有利于将兼职教师的观念、方法带到学校艺术专业领域,拓宽高校艺术专业发展渠道,扩大学术交流领域。[1]此外,艺术类兼职教师在专业领域的舞台演出经验和资源,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艺术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实训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机会,也可以让学生拓展艺术视野、提高社会阅历、强化舞台经验。

三、高校艺术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1、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主动加强与专业演出团体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如地方歌舞团、乐团等知名艺术团体,将团体中艺术造诣较深、艺术地位较高,愿意从事教学的一线专家和演员纳入兼职教师资源库。[2]可以方便检索兼职教师专业、工作背景、学历等相关信息,收集兼职教师的各种相关材料,比如一线技能证书、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获奖情况等资料,并做好兼职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统计,逐步完善兼职教师信息资源库,也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与其他单位人员的资源共享。

2、构建兼职教师的评聘和考核机制

出台专门针对兼职教师的聘用政策、管理制度和激励办法。对兼职教师的聘任、管理、评价、激励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使涉及到兼职教师管理等问题时,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将学期末的考核结果和学生评教结果,作为下次评聘的依据之一。

3、规范兼职教师的教学活动

兼职教师同样参与教学活动,主要遵循以下四种途径:一是走进课堂承担具体课程的教学;二是担任各类演出及大赛的指导老师;三是参与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四是指导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学校也要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与检查督导,多与专职教师交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确保教学活动与专职教师同向同行。

4、成立演出实践中心

在二级学院指导下,设立演出实践中心,聘请专家、一级演员等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艺术实践等。并借用兼职教师资源,引领学生参与更多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提升,为储备艺术人才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兼职教师广泛参与学生实践活动,也能增加兼职教师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与校内师生形成默契的团队合作意识。

5、给予兼职教师人文关怀

要根据兼职教师的专业特点,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在思想上注重沟通交流,在教学上多加指导支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让兼职教师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逐渐融入到集体中,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校方的重视,全身心投入到兼职教学活动中,从而把兼职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对待。

5.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篇五

建立和完善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的探讨

创新型师资队伍是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实施创新教育而产生的.新型的教师群体,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机制,认真思考和探索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完善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体系,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具有创新特征的师资队伍.

作 者:施宙 刘国栋 李伟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济,山东,济南,250031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英文刊名: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年,卷(期):23(7)分类号:G647关键词:高校 师资队伍建设 机制

6.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篇六

北京邮电大学金永生教授指出“互联网+”的实质含义就是指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为基础,把这一整套技术进行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所有部门进行扩散和应用,进而不断展示和释放出数据流动性的过程。如果从创新的角度进行定义,“互联网+”的内涵本质上是创新2.0 下的互联网发展和改革的新形态、新思路,是知识社会发展状态下和创新2.0 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和变革。“互联网+”的基本形式就是把传统业务进行数据化和在线化转型。“互联网+”的动力源泉包括基础设施的发展(即云、网、端的出现)、生产要素的供给(即数据资源的量化)、分工体系的实现(即大规模社会化协同的发展)。

(二) “互联网+”嵌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内涵

7.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篇七

一、高校创业教师的素质要求

在创业教育中,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双主体的师从关系。创业教育内在的特征决定了创业教育的从教人员不仅要具备普通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而且要明确创业教育对高校教师素质的新要求。那么, 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呢?

1. 具有开拓性的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教师要有创业精神, 积极向上的创业精神将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具体说来, 创业教育教师既要有进取精神, 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善于用独特的教学技巧开展创新教学, 以启迪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 具有信息应用能力

信息就是财富, 创业者在工作中应非常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掌握。作为一名优秀的创业教育教师, 对信息的高度感知能力和捕获能力是其基本素质之一。创业教育课与信息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教师如果具有比较过硬的信息应用能力, 就可以在创业活动中辅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3. 具有综合性的创业知识结构

创业教育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 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综合, 因此, 创业教育教师只熟悉创业知识还是不够的, 对相关的专业知识及社会实践也要有所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 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创业教育教师和引路人, 才能全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创业。

4. 具有使用教材的创新能力

创业教育教师对教材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创业教育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 灵活分析、处理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 还要对教材进行扩展与补充;另一方面, 创业教育教师要成为创业教育教材开发的主体, 创业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既要立足于本地、本校实际, 又要具有一定的高度。

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1. 确立师资队伍管理主体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中的一个基础性环节, 高校创业教育的管理机制是制约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性因素。一方面, 高校应设立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把大学生职业教育、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成为全校创业教育的规划、组织和管理机构;另一方面, 应加强和完善创业教育研究室的建设。创业教育研究室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平台, 可以专职教师为基础、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方式组建, 根据学生数量、课程设置情况、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师数量和结构。

2. 组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教师除了具备创业教育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课堂讲授能力之外, 还需要拥有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创业教育专家体系中, 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专职教师。专职教师是从事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 从事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管理等工作, 他们在高校创业教育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

创业教育研究室直聘兼职教师。该部分人员由各教学院系从事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及个别骨干教师组成, 接受创业教育研究室的间接管理和指导。

外聘兼职教师。高校还要注重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 特别是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 扩大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聘任校外兼职教师, 既可以弥补学校现有创业教育师资的不足, 保证创业教育的正常开展, 又可以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 提高创业教育实效。

3. 进行师资队伍管理模式的动力机制建设

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是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组建的, 这些人员平时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 对创业教育研究室的依赖程度较低, 再加上这些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如果不解决好他们参与创业教育工作的动力问题, 很可能使创业教育流于形式。首先要从思想动力着手。通过各种途径营造创业指导氛围, 从而加强全校师生对创业教育的认同, 增强教师工作的荣誉感、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其次要从制度动力着手。完善组织管理机制, 依靠制度的力量推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单独设置“创业能力培养”选修课并列入教学计划, 同时增设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为全校性的选修课;开设专题讲座, 分期举办相关创业培训班, 组织创业设计、创业规划大赛, 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最后要从利益动力着手。尊重创业指导教师的劳动, 建立起利益驱动机制, 这既是体现教师劳动的重要指标, 也是促使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创业教育的重要动力。

4. 采取多种措施, 提高师资水平

优秀的创业教育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专业知识、职业规划和创业实践的统一体。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 提高创业教育师资水平。

(1) 加强师资培训。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一是正规授课式培训。创业课程在授课的方式、方法上都有别于传统课程, 它更追求灵活、创新、参与和互动, 正规授课式培训可使教师得到更加系统、集中的强化训练。二是自由沙龙式培训。这种培训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强调自我培训, 没有主讲教师;有明确的培训主题, 但没有正式的授课形式;以探讨问题为主, 培训氛围轻松。自由沙龙式培训是正式培训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三是企业体验式培训。这种培训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 强调与创业者的接触和沟通。

(2) 充实培训内容。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内容主要涉及管理学、营销学、会计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综合知识,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因此, 教师在传授创业知识之前, 首先要接受创业课程中的专业内容的培训, 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才能让“死”知识“活”起来。总之, 创业教育的课堂强调的是“动感”与“活力”。

(3) 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培养和校际共享。首先, 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培训、国际合作、引进短期海外教师等, 可以尽快提高创业教育的水平。其次, 应当借鉴国外许多名校的做法, 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等担任兼职讲师, 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教育课程。学校也可通过不定期邀请校友企业家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 来加强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 以增强他们创业信心。最后,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扩大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的素质, 加强创业教育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选拔和培养。高校应当创造适当条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以及各种研究活动, 以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

师资队伍是当前推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之首, 不仅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而且要从实践层面把此项工作做扎实。只要我们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 认真解决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就能够建立起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师资队伍, 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摘要: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中的一个基础性环节, 高校创业教育的管理机制是制约师资建设的根本性因素。

关键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

参考文献

[1]石慧.论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素质的提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2]姚建东.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文教资料, 2007, (9) .

[3]方芳.我国创业教育师资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10) .

8.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篇八

摘 要: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人才培养的规模逐年扩大,但师资力量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打造一支优秀的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是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实证调查,挖掘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学院、教师和企业4个方面剖析成因,进而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和企业需要大量的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由高校开展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继续教育成为工程类从业人员的最佳充电途径。教师队伍建设是工程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拥有一只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证。然而,受制于学校、学院、教师个人和企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这已成为高校继续教育办学中的一大瓶颈。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和打造一支优秀的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库是地方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进行实证调查,结合本校继续教育的办学特点和实际,通过抽样调查法,选取较有办学特色的继续教育学院本部和5个校外函授站(教学点)的10余个工程类专业的在读学生和工程类专业相关老师发放问卷;对相关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实施访谈,客观了解继续教育工程类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学生求学需求和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而分析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可概况为以下几点:

(一)学校继续教育工程类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

继续教育工程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数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860人递增到2016年的4366人,占在校生人数的比例由14.4%增加到24.02%,预计此比例将继续增长。目前,学校共有继续教育学院本部及16个合作单位开设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17个工程类专业,层次覆盖专科、专升本和高起本,涉及到半数以上的教学站(点)和多个专业学院。

(二)继续教育工程类学生的求学动机明确、对师资的认可度低

通过问卷了解到,接受工程类继续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有相关的从业背景(61.7%)或期待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29.5%),因此这些求学者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即获得专业相关的实用技术和适应工作的能力(77.6%),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文凭(17.5%),更不是为了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2.5%),学生明确的求学动机和需求必然要求地方高校能够提供实践动手能力强、实训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工作。而实际的情况是学生的求学需求满足度颇低,只有1/5左右的学生认为接受的继续教育可以满足就读需求。对师资的认可度也不高,49%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理论水平很高,少部分学生(17.2%)认为教师实践能力强但理论水平不足,仅7%的学生选择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学生普遍(87%)认为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更突出实用性、操作性,期待既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能跟实际结合、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

(三)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一线从业经历

整个教师队伍的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体现了教师队伍在本学科的整体素养。在所调查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为6%左右,硕士学位占15%,学士学位约为37%,低于学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高达40%,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总体较低,但校本部的师资学历层次明显高于校外合作的教学站(点),未取得学士学位的教师主要来自于校外站点聘任的兼职教师。从师资来源看,校本部是依托学校专业学院的教师资源,基本无外聘人员,高校的平台带来的是高学历学位的教师,但是这些高校老师中有不少都是刚获取硕博士学位就直接走上讲台的理论型人才,缺乏相应的实践经历;而校外合作的教学站(点)除了有少数技师学院、高职院校主要依托本校师资外,更多的站点是通过聘用兼职教师完成教学,兼职教师有些是其他院校的专业老师(41%),有的是在读的硕博士或者本科生(37%),仅有6%左右是来自相关企事业单位,教师来源较为单一,师资结构不合理。这样的师资结构导致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严重匮乏,高达3/4比例的教师完全没有实践一线的从业经历,仅有不到10%的工程类教师拥有2本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

2.师资队伍的考核机制僵化,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多数高校衡量工科教师的标准是科研项目的等级和经费数额,理论研究成果获奖的层次和排名,在SCI论文的影响因子和数量,以及出版的学术专著等等。”加上现有的年终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等制度都造成了教师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们普遍(86%)认为所在单位不够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一线操作,政策上倾斜度低,比如有的高校会采取安排教师奔赴企业一线参加实践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但是缺乏对该举措的后续激励措施,去参加过实训的教师在工资津贴、晋升发展上并无有效倾斜,因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低。

3.教师缺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渠道,产学研缺乏有效结合的桥梁

终身学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作为高校教师更要通过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己全方位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终身学习。半数以上(56%)的工程类教师表示非常想去实践一线体验学习,但是缺乏这样的机会和渠道,师资能力水平可持续培养有待加强。另外,部分教师在登上继续教育的讲台之前没有途径接受成人教育教学理论和成人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不具备对成人学生授课的技能技巧。再者,企业、学校和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很有局限,产学研成果的相互转化相对滞缓,产学研缺乏有效结合的桥梁。一边是学校的科研工作者不切实际地在实验室忙碌,另一边是企业苦求着能提高实践操作效率的良方;一边是高校的课堂聘请不到优秀的实践一线的专家答疑解惑,另一边是企业缺乏参与学校教学的积极性。

二、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对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该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少数高校仍仅把继续教育当做学校创收的途径,只讲经济效益而不顾投入和管理,这种办学导向势必造成继续教育的畸形发展,更无从谈起花大力气进行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其次,学校的管理机制是教师发展重心的导向,颇有局限性的激励和考评机制只能引导教师偏离实践和教学。再次,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师资培养机制也未给教师提供深造和拓展的机会和平台。

(二)学院方面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继续教育的主办部门,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几乎所有师资都是依托于学校其他二级学院安排,这必然造成了教学组织过程中严重受制于专业学院的各项安排。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专业学院安排完本单位所有的教学任务及各项工作后,有空闲时间的老师再派给继续教育学院上课,遇到师资紧张的专业甚至连专业教师都安排不出来而随便指派在读的研究生取而代之,继续教育学院想要争取到优质的师资来授课更是难上加难。

从专业学院的角度看,一方面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这些学院本身的各种资源条件也确实越来越有限,对外派出教师对自己学院的眼前发展并无很多益处。另一方面因为上课时间、生源水平、教学内容等差异带来的实际操作方面的困难,专业学院很难对教师所承担的继续教育教学任务的质量进行把控和考核,因而很多专业学院都不把继续教育的教学量纳入对教师的考评体系,这也影响了专业老师给继续教育学生上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教师方面

教师本人的思想观念、能力水平以及追求自我发展和完善的理念对教师的行为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有些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形式有偏见,认为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层次低,悟性差,水平弱,因而态度不端正,应付了事,对待教学更是直接把给普通本科学生授课的方式和内容全套照搬到成人课堂,忽视了成人学习主体的特点。有些教师则是空有理论一大套,面对实践操作经历丰富的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反而束手无策。殊不知,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基本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相关工作,对他们的培养过程必须重视实践性、实用性、时效性。

(四)企业方面

近年来,地方高校及继续教育机构开始主动争取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寻求优秀的企业人力资源为提升继续教育教学、壮大师资队伍创造条件。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企业中优秀的工程类人才能进入继续教育课堂的寥寥无几。企业内部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又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人才的作用和影响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一方面时间上的冲突、职工考评和晋升体系的局限、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等都导致了这些优秀的对口人才登上高校讲堂的途径还不畅通。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往往被短期利益禁锢和短视,看不到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共享带来的长远效益和好处。

三、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学校合理定位继续教育发展,改进教师考评机制,加大激励措施

地方高校作为工程类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更应该发挥自身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办学优势。学校要充分肯定开展继续教育的价值,明确继续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对继续教育办学的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彻底摒弃把继续教育办学当做学校创收途径的错误观念。学校需逐步把继续教育教学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体制,构建竞争机制,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形成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大力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融入继续教育办学。学校还应有计划地把在职教师选送到相关企业学习和顶岗作业,鼓励其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注册、执业”等职业资格证书,学习和顶岗阶段的工资待遇应不少于在校服务时的水平,并在职称评定、资格晋升中认可、重视这些经历和证书。

(二)继续教育学院建立自备师资库,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

继续教育学院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学校的支持,加强对继续教育的办学投入和政策帮助;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办学形式和时间上的灵活优势,争取本校和社会优秀教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度。还可以通过提高课酬和专家费的方式,吸引优秀教师主讲继续教育的课程;通过听课与观摩教学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进行学生评教,开展学生座谈会,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及反馈纳入其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估中等等。此外,还要解放思想,广开思路,既要加强学校内外部的联系和合作,又要积极争取企业投入及社会参与,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从校外引进的优秀人才,需通过开展课前短期培训的形式,提高其基本的教学技巧和能力水平。继续教育学院要花大力气,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建立起一支稳定、可靠、优秀的继续教育工程类教师库。

(三)教师本人需提高认识,积极争取自我完善和提高

对于承担继续教育课程任务的教师而言,需要完善自身对成人教学理论和成人心理学的学习,加强对成人学习群体的认识和了解,洞悉成人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达到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对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有更高的自我要求,积极争取机会参与到企业实践一线,不断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应用能力,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自己打造成既有扎扎实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教学水平,又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人才。

(四)企业应认识到自身在人才培养中的使命感和责权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成功企业中有大批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秀复合型人才。当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程度浅、进程慢主要是受制于传统经营理念的禁锢,忽视了自身在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及能够给自身带来的长远效益,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优秀企业的有志之士需放远眼光,扩大视野,充分认识到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历史使命和责权利。加强与高校和继续教育办学单位间的有效沟通,加强校企合作,认识到合作办学能够给双方带来的共赢和效益,争取将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的范畴,并与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一起克服阻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观念因素和实际困难,使企业具有与高校共同承担工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企业可通过向高校提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如相关领域的高级工程师、资深技术人员等到校授课或担任学科带头人、顾问等,这些人才来自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中能运用丰富的案例,将新技术,新经验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使成人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更直接地加以运用。来自企业的优秀人才是形成优秀的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朱高峰.论我国工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7).

[2]陈耐帅,许友谊.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

9.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篇九

关键词:高校; 创业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38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人才培养机制也随之完善。高校教育对学生创业培养越来越重视,除了积极发展课堂教育,促进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也激励学生参与创业项目,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在创业教育这一块也不例外。而目前的创业教育处于发展阶段,其中自然有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加以完善。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1、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情况。国家不断壮大,教育投资越来越多,各地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考虑学生特点,积极兴办各类学校,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生活生产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断进步,各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要不再局限于學历和数量上,还有个人的灵活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被列入人才选用的范围。各高校自然也意识到人才培养的这些需要,进行了相关的创业教育,但是,根据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高校创业教育没有达到其理想效果。这一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例如,创业教育培养机制有不合理的地方,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够,社会对该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大,等等。当然,师资队伍在创业教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高校都有创业教育课时安排,并且有相应的指导教师。学生在创业学习中,教师适当辅助,并适时向学生传授一些实际经验。

2、以学生视角解读创业教育。目前,高校开设创业课程一般都是通过公选课的方式,以及少量的创业实践活动,这就导致创业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普及度不高,置于众多公选课之中,导致创业课程缺乏突出优势,并且,有限的名额限制学生选课,而创业活动的开展亦是如此,学生参与情况不符合社会期望值,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资讯不通畅,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创业环境、学习资源紧缺。重视程度低,公选课在学生的眼中是一门学之无利、习之无效的课程,在学生的思想下,教师授课缺乏激情、索然无味,恶性循环作用下,创业课程完全无法发挥其应有效果,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还打击了对于创业学习的兴趣,课程要求低,创业课程成为学生混学分、学校收学费的强制性课程,强烈的反感更加打击了学生的创业激情,导致教学资源的空耗,创业教育前途堪忧。虽办不兴的创业教育应该何去何从呢?

二、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的困境

1、创业教育师资数量少,教育范围较窄。人才的培养不单单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对于受教育后在社会各领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各大高校,创业教育一般要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大多采取公选课方式,此方法有利有弊,如何平衡是当务之急。创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更加了解,另一方面也能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后不论是参加工作还是自主创业,都会受益很大。目前,虽然各大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了课程计划之内,学生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但是,学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学院和专业。课程仅配置少量的老师,需要组织备课、教学等多项工作,难以开展多方面的学生学习。高校创业课程教师一般为学校老师自己组建的创业团队,人数较少,稀缺的资源虽然面向全校,却并非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一些对创业有兴趣的同学往往与创业课失之交臂,加之教师少,课程针对性亦较小,学生往往只能学习到创业皮毛,而深入的创业方法和实践,却没有接触到。

2、创业教育中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单位,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没有经过系统专门的培训,一般的入职前培训都是以讲座的形式召开。单一的专业成就不能满足创业教学的需求,目前进行创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很少持有多项专业的资质认可,适应不了学生创业学习的综合需要。在实际的创业教育中,学生首先要掌握创业领域的主要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吻合社会物质需要,如果这些综合性的知识由某一单独的教师教学,将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正如我们所知,创业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评价标准,那么创业的学习也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教育,一份创业计划书的完成就能从一定程度体现,宏观的经济头脑、精准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创业团队的选择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与支持偏向以及行业资源、竞争情况等,若对于这些没有专业的知识和充分的准备,创业计划书将无从下手,而紧随其后的创业实践等等,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公选课或是几次讲座能够解决的问题。

3、师资队伍在教育中缺乏一定的经验。当自身具有一定实践的经验,就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有机的整合,更加直接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身经验有极强的说服力,使教师给学生更强的感染力,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信赖。然而当前的创业教育中,教师大都只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不具备实践经验,课堂的经验讲解一般借鉴书本,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的趣味性,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本身不具备创业经验,只是进行创业的理论研究,这样的课堂,如何能够培养出实践型的创业人才,教师怎样指导学生的创业规划,又怎样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呢?创业的学习是为了应用于实践,可以说,创业课是一门实践课程,单靠理论的教授绝对无法培养出创业如此,真正投入社会创业之中,高校创业课程教师必须自身具备创业经验,只有进行过创业的人,才能真正对创业有深层体会,而不是纸上谈兵。

三、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改进方法

1、发展创业教育教师成长平台。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招聘扩大宣传范围,积极吸纳各地人才,合理计划教育投入资金,尽可能加大创业教育资金投入,广大的创业教师都孕育于社会的创业环境中,面向全社会招收教师,能够提升创业教师团队的创业能力。根据学校状况,设置具体的创业教育学院,或者开展创业教育的专业,由对应教育教学部门集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上文已经探讨过,当前的广泛针对性教育无法真正吸纳创业人才,因此,开设专业的创业,进行课程学习,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提供配套的相关教育与活动,学习相关拓展知识,专业课程的开展是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进行课程安排,集中性地讨论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完善措施,简化教学负担,使教师将精力集中在教学工作上,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具有引领指导作用,教师的投入与学生的提升有着极大的相关关系,因此,必须使教学工作时间有足够的保障。完善考核制度,积极鼓励本校优秀毕业生参与创业教育工作,吸纳人才。

2、选用具有专业知识的教育者。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创業教育能够招收到具有多领域综合知识的教育者,但按照现在社会的发展状况,任何独立的学科知识都是十分繁复、难以精准掌握的,多门学科综合掌握的人才就更是少之又少,即便有这样的综合性人才,他们的知识储备状况也不见得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但是学生的培养却必须要综合发展且深入发展。那么,高校创业教学完全可以细化教学课程,将知识细化解读分类,设置对应的专业理论课、实践操作课、法理教学课、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课以及市场调研与策划课程等等,各个细化课程安排对应的专业教师负责,保证各个课程教师的专业性,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全面而专业的创业学习。而且,这一对策可以充分借助其他学院专业的师资力量,有效缓解人才资源不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避免新专业的开设导致的资源贫瘠状况,吸引生源,且缓解高校的经济和管理压力。

3、积极促进创业教育者储备实际经验。在社会创业的时代风潮中,很多的人都投身参与了自主创业,其中有一些失败可供总结的经验,也有一些成功可以借鉴的实例。高校创业教育可以充分发掘身边人身边事,经常性的邀请一些有创业经验的人来校进行相关讲演,甚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聘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创业人士来校参与课程教学。对于已经选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开展一些创业项目,并设置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师生协作、共同探索,此种机制,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创业经验,并且,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一举数得。或者定期开展创业交流活动,促进在校教师学习先进创业经验,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在选用教师时,可以选用具有创业经历的教师进行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可鉴经验,还能够通过自身对社会情况的了解为学生提供相应资讯,提高学生对于现实的认知,以及促进学生学习和创业的兴趣。

结语:创业意识逐渐深入到人们的心中,高校创业教育也不断发展,虽然其中还有着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创业教育发展的势头让我们明白,这些问题不过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些许经验,国内外先进经验也都可以加以借鉴,师资力量的完善对未来创业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晓云,梅伟惠,杨朝.高校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2( 9) : 82 - 85.

[2]梅伟惠.创业人才培养新视域:全校性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2(06).

[3]熊华军.美国专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14( 2) : 47 - 52.

10.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探析 篇十

作为针对环渤海经济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学院,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这将是“十二五”期间地方院校的工作重中之重。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双师型”教师概念的引入, 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双师型”教师, 目前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 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 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 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三是“双融合论”, 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 又强调教师“双能力”。但不管是哪种概括, 准确把握“双师型”教师的界限。否则将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就本学院情况而言, “双师型”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出具体要求。

1“双师型”教师首先应是个合格的高校教师

应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从教师的职务、职称来看, 只要他是合格的教育者, 并具备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力, 助教也可以进入“双师型”教师行列, 而不一定非是讲师 (或以上) 才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

2“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

(1) 从职业资格的条件看, 如果已经是个合格的高校教师, 又具备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话, 就可以进人“双师型”教师系列。

(2) 将教育部“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与“有中级 (或以上) 技术职务”的规定合二为一, 作如下修正, 即符合如下条件的可认定为高校“双师型”教师:“具备助教以上的合格教师, 获取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有累计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

(3) 对“主持或主要参与二项应用性项目研究, 其研究成果被企业应用, 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条件, 应该将“良好”从定性转向定量。如规定科研成果须给企业当年直接增加税后净利10万元以上, 或获得区 (县) 以上政府特别嘉奖的, 方能作为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条件。

3“双师型”教师按专业不同, 其素质要求应有所不同

高校的专业可按大类分为社科类与技术应用类。社科类“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突现在: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信息社会、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适应和引导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技术应用类的“双师型”教师素质突现在: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的动态, 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 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具备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操作习惯和实践修养, 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践, 再从实践到书本”的技能提升之路;能够教育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能够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意识和能力。

4不同层次的“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使命应有所不同

按照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高校的“双师型”教师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 分别对应助教、讲师和副教授以上三个层面。

(1) 助教级的“双师型”教师, 主要以讲授理论课为主, 同时能够指导实训。在实践应用方面, 他们一般不够全面和深入, 但对所授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有整体的了解。他们必须通过学校实验、实训和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 丰富实践经验, 提高实践技能。

(2) 讲师级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掌握所受专业相关行业动态和职业技能;同时能够根据行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 对本专业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3) 副教授级的“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 应相当于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水平, 能够通过参加高级专业研讨会、亲身社会实践、进行行业 (职业) 调查和专业分析等一系列活动, 对专业的社会适用性、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调整、专业的变化方向及实践教学创新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从而为高校专业开发和建设做出较大的贡献。

教师发展也可以分为外延和内涵。教师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以及职称、头衔是外延性的, 教师的价值追求、工作状态和学术水平属于内涵性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人们对外延性发展的追求更迫切一些, 而对内涵性发展有所忽视, 影响了教师的发展后劲, 制约了教师的发展层次和水平。面对这种现实, 需要强化教师发展的内涵性, 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质量。结合本院的实践体会, 谨遵校训:诚信奋斗为人, 严谨求真为学, 从发挥教师潜能的重视教师队伍的内涵发展。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要使高校青年教师真正成为推动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生力量, 必须解决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是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高。由于青年教师教龄短职称低、工资待遇低, 高校各方面的补贴是依据职称发放, 使得青年教师收入水平低。当部分青年教师不能保持良好心态时, 对从事的教师职业将会出现职业意识淡薄, 敬业精神缺乏, 团结合作意识较差, 服务、协作意识不强等表现。二是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技能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有其特殊的教育教学规律, 要使青年教师真正进入教师角色, 必须过好教学关口, 不但要明白给学生教什么, 还要懂得为什么教和怎样教的问题。在多数高校新增教师中, 他们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不了解, 关于教育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在实际教学中, 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要教的内容, 而教育方面的知识则包含了怎样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技能等方面的知识。三是教育观念及教育能力急需变革提升。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园丁, 更是帮助学生从中获得自我发现、自我拓展并实现个性化成长, 已成为教师的一项新使命。但大部分高校的实情是, 进校不久的青年教师应教学之急, 要承担教学任务仓促上岗, 这就存在着教学素养先天训练不足的问题;教龄很短的青年教师, 认识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而且, 他们教学经验缺乏, 教学方式单一, 尚待变革与提升。为此, 需采取实验室实践、带学生实习实训、参加科研以及去企业实践等多种渠道加以解决。

现在高校招聘大量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担任专职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责任重大。辅导员要坚持以人为本, 把师德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师德修养, 以德修身, 以德治教, 以德育人, 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努力成为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职业精神是教师不可缺失的最本质的东西, 一个教师能不能成为好教师, 关键是有没有职业道德, 有没有职业精神。另外, 年轻的专职辅导员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 但是现在刚入学的新生, 家庭背景不同, 性格各异, 思想意识千差万别, 再加上整个社会崇尚个性张扬, 如何使新生融入有序的大学生活, 既遵守了学校的规章制度, 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学生的个性, 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辅导员请教有经验的老辅导员或系里主管书记, 多听取个案, 做到心里有数, 遇到问题才能妥善解决。

对于任课教师提出“三爱”和“三情”的要求:一是爱学生, 一见到学生就动情;二是爱岗位, 一走上讲台就激情;三是爱专业, 一研究专业就痴情。一个教师有了这“三爱”和“三情”, 他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就成为一位“忙并快乐着的人”、一位幸福又可爱的人, 就成为一位真正实现了事业又养生的人。

总归,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持久的攻坚战, 时刻不松懈, 抓住各种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式, 使教师素养提升, 为高校的健康稳健式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双师型教师[OL].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6263258.html.

[2]高德毅.关于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内涵发展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 2012 (9) .

[3]潘涌.球化:教师具备怎样的观念和能力[N].光明日报, 2012-12-19.

[4]李引珍.内涵式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 2013 (6) .

上一篇:出租屋管理员题目下一篇:高中校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