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全新家庭价值观,构建和谐家庭

2024-10-10

树立全新家庭价值观,构建和谐家庭(通用12篇)

1.树立全新家庭价值观,构建和谐家庭 篇一

崇尚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在现代社会中,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因此,父母与孩子间关系的融洽又是家庭和谐至关重要的一环。

健康、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快乐,才能积极向上。所以,父母应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亲子营造和谐,行动铸就未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迫切需求,人们提出了这样的口号。采用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亲子互动施教形式,力求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使家长与孩子建立起浓厚的亲情,从而构建和谐家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构建和谐家庭目前存在的问题 1.文化含量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塑造孩子独立完善的人格品质,因此,营造家庭教育中的文化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只顾自己打麻将、泡舞厅,甚至家里的客厅成了牌友聚会的场所。这样的家庭环境缺少了文化的支撑,家庭教育必然苍白乏力,家庭和谐也就缺少了根本的基石。

2.共同时间的缺失。

当今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那些只顾忙着挣钱,忙着官场追逐,忙着应酬的为人父母者,舍不得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很少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没有共同时间,也就无法倾听孩子的心声,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更看不清孩子成长的脚步,当然也无法随时拨正孩子前进的方向。可以这么说,没有共同时间的家庭是虚拟的家庭,没有共同时间的亲子关系,便失去相互沟通、分享快乐的土壤和阳光。家长一般重视在金钱支配上精打细算,但在家庭生活时间安排上,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却很少顾及。

在美国的一个家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因整日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以至于孩子长期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有一天,父亲刚回家就又要 出门,孩子问父亲:“爸爸,您一小时能赚多少钱?”“10美元,孩子。”父亲得意地回答。孩子想了想,用恳求的语气问:“爸爸,我想用10美元买您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吗?”可见,孩子多么渴望与父母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玩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3.情感支持的缺失。

情感支持是家庭稳固的基础,是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源泉,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有一个瘸腿的小男孩,他常常自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有一次,父亲要几个孩子每人栽一棵树,并且说,谁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礼物。由于自卑,小男孩决定放弃。于是,在给树苗浇了一两次水后,他就再也没有管过那棵树。出乎意料的是,小男孩的树苗却比其他孩子的长得更好。父亲给他买了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并且称赞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家。从此,小男孩变得自信乐观了。终于有一天,他发现父亲一直在偷偷地护育着自己的那棵小树„„几十年过去了,那个小男孩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多给孩子一点自信和勇气,多给孩子一点支持和鼓励,这是孩子的精神力量所在,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所在,也是父母健康心态的具体表现。而在很多家庭中,这种情感支持是极其缺乏的。

4.家庭民主的缺失。

为什么在不少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难以沟通,缺少共同语言?为什么家庭悲剧时有发生?其根源也许在于家庭中缺乏民主,缺乏平等的亲子关系,做父母的不能以权威的姿态与孩子说话,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一条生物链,而在一些家庭里,也有这么一条无形的链。一个孩子说:在家里,我怕爸爸,爸爸屈从妈妈,妈妈尊敬外婆,而外婆总是宠着我。因此,我既是最小的,也是最大的。一个初一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的父母:我的父母是权威的象征,使人不敢冒犯。他们常常拿出“镇山法宝”——“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来回绝我。“没大没 小”“没分寸”等压制性很强的话,经常挂在妈妈的嘴边。当我真诚地提出要与妈妈做朋友时,妈妈感觉这好像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过程。家长在家庭中角色不是裁判,不是警察,而应该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朋友。

二、构建和谐家庭要做到几个转变。1.父母角色的转变。

从传统观念上看,父母是教育者,子女是受教育者,但这种关系不是绝对的。我们说,父母也应该是受教育者,父母和孩子应该共同学习。特别是在知识爆炸、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提倡父母加强学习,包括向孩子学习。在孩子面前,父母不应以教育者自居。家长只有在能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够教育好孩子。

2.亲子关系的转变。

传统落后的亲子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非民主型亲子关系,使父母不能与孩子成为朋友,不能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向孩子学习,不能理解、倾听、鼓励孩子,不能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孩子只有“听话”的权利,没有与父母“对话”的自由。亲子教育是以血缘为纽带将父母与孩子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它重亲情,重平等,重兴趣,重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使家长与孩子之间由“听话”向“对话”转变,使家庭亲子关系由居高临下向民主平等转变。

3.教育方式的转变。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取的是“灌输式”教育模式,父母与孩子之间往往是我问你答,我讲你听。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r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因此而缺乏情感交流,使教育变得枯燥、乏味,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所倡导的是随时随地的“滴渗式”教育模式,力求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轻松美好氛围里,汲取知识的营养,接受爱的熏陶。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孩子积极、开朗、乐观的情绪,创造出快乐的家庭气氛,使父母与孩子问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感 3 情、兴趣、爱好、谈吐等达到默契,彼此间能自然而亲切地交流,从而相处融洽,家庭中也因此而充满温暖感。

4.教育内容的转变。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最关注的是他们的分数,而对孩子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及素质的提升关注不够。如何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在教育内容上,家长要转变观念,不能局限于小教育,而是要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同步,在大教育的内容平台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以利于孩子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促使孩子活泼健康地成长,有助于提升社会和谐气氛。崇尚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所趋、民心所向。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离不开公平、正义的文化,离不开人民群众相互的认同、诚信与友爱。因而,我们每一人都要珍惜家庭、爱护家庭、营造家庭和谐氛围,通过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使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2.树立全新家庭价值观,构建和谐家庭 篇二

一、家庭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品德养成中的作用

1. 家长自身的品德对青少年学生的耳濡目染

家长是青少年学生心目中最早的偶像, 是第一任启蒙教师。父母的思想、品德、性格、兴趣甚至生活习惯, 都对子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具有模仿的天性,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成为子女的模仿对象。

2. 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对青少年学生的潜移默化

家庭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摇篮, 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灵起着陶冶和净化作用。在和谐家庭人际关系的陶冶下, 青少年学生会形成良好的心境、乐观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紧张的家庭人际关系则会造成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压力, 产生消极悲观情绪, 对家庭失去信赖, 严重的还会引发心理疾病。

3. 家庭环境氛围对青少年学生心灵的净化陶冶

青少年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 但辨别是非能力差, 意识较为单纯, 行为习惯尚未确定, 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父母的兴趣爱好、品性修养、言行举止, 甚至衣着打扮、生活习惯都成为他们注意的中心, 同时也构成了无意识示范和暗示的家庭氛围。

二、当前我国家庭德育面临的困境

1. 德育社会环境的变化使青少年学生产生价值观迷茫和个人主义盛行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期, 新旧价值观念激烈地交织、冲突着, 德育的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变化更加剧了青

筅重庆长江师范学院张丽萍

少年学生价值观念的混乱, 加之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现象迎合了他们猎奇的心态, 由此导致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不稳定性加剧。

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小社会”, 父母在这个“小社会”中具有最高权威。青少年学生除了由于血缘关系而对父母在情感方面产生特殊依赖之外,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给一些家庭带来深刻的影响, 有的学生的父母更多地关注“小社会”建设, 忽视了家庭作为社会基本构成单位的事实, 只注重对社会的索取, 很少奉献于社会。这种思想和言行在青少年身上潜移默化为个人主义、自私自利。

2. 青少年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导致家庭关系呈对立化倾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不同主体间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尊重,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相对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 日益产生尊重意识并渴望得到尊重。然而这一要求在传统家庭关系中却得不到满足, 部分子女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 由此家庭关系呈对立化倾向。家庭关系的对立化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尊重和理解, 缺乏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

3. 家庭教育的重智轻德制约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养成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 许多家长把是否学习好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把辅导、辅助孩子学习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 忽视了对孩子如何做人的引导。许多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一技之长, 就能立足于社会。在这特定的背景之下, 部分家长偏重于子女的文化学习和智力提高, 往往忽视对子女优良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个性、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等的教育。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普遍存在着生活上关心过多、学习上标准过高、思想上要求过低的倾向。

4.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导致青少年学生感恩意识缺失

传统观念中家长是家庭的主宰, 家长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不协调现象:重智轻德、只顾眼前利益;对孩子过分溺爱纵容;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等等。由于家庭教育中过度功利化, 很少提及感恩意识、感恩心理, 从而导致了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漠视。

5. 家庭教育不当导致青少年学生规则意识缺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 也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家长缺乏良好修养和自律精神, 只重视子女的智育发展, 忽视了其品德教育, 自由放纵或者错误地传递违反规则意识, 由此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规则意识, 撒谎、骄横、破坏公物等行为时有发生。

三、努力构建和谐家庭德育的路径

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相互补充, 但不能彼此代替。只有以学校德育为主题, 家庭、社会德育为两翼, 形成德育合力, 才能发挥整体优化的德育效果。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 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只有家庭细胞的和谐、幸福才会带动整个社会系统的和谐发展。针对当前家庭德育面临的困境, 有必要积极构建和谐家庭德育, 提升家庭德育效果。

和谐家庭德育是指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 调控家庭德育场中各教育要素的关系, 使家庭教育的节奏符合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 进而使家长与子女间的互动产生谐振效应, 促进青少年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家庭德育。和谐家庭德育的目标就在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和谐的个性, 促进其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融通, 促使其内在个性与外在关系的和谐契合, 实现其道德品质和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和谐家庭德育应该讲究科学性, 注重可持续性, 彰显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性, 体现家庭德育的和谐性, 凸显家庭德育的全面性。

1. 树立科学的和谐家庭德育观念

和谐的家庭德育观念应包括:科学的子女观、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父母观、科学的方法观。科学的子女观是和谐家庭德育观念形成、发展的基础性观念。只有在科学的发展观的指导下, 家长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在子女发展中应起到的作用, 从而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同时, 科学的发展观的确立, 有助于家长对子女进一步全面正确地认识。家长要正确对待自己在子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树立科学的父母观。此外家长在对子女发展与自身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要了解子女心理、掌握教育方法, 形成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法观。

2. 家庭德育要注重可持续性

家庭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品质, 形成完美的知情意及行为习惯, 而这些必须经过长期、连续不断的教育训练。家庭教育天然的连续性为其提供了重要保证。由于受教育者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中, 每一次前进都有一个衔接和过渡的问题。其中每一次的过渡, 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 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的改变, 都给师生的重新适应带来了难度。而家庭教育则一般不存在着生活环境与教育者的变更问题。从出生到长大成人, 开始独立生活, 子女一般都生活在比较稳定的家庭环境中, 教育者总是父母, 因而, 长期连续的家庭德育对子女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持久的。

3. 家庭教育要彰显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性

家庭德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外部引导、塑造, 而是一种源于精神的内部活动, 任何外部的作用只有通过子女的内部精神活动才能转化为教育。由于青少年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导致家庭关系呈对立化倾向, 因此, 子女在德育过程中应该处于主体地位, 而不应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受体地位。在家庭的一切德育活动中, 应积极引导子女, 激励和启发他们主动参与, 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教益和发展。

4. 家庭德育既要体现和谐性又要凸显全面性

家庭德育要注重孩子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 使他们多方面的素质实现和谐联接、融为一体;要注重德育活动各要素的和谐统一, 使一切德育活动的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实施育人目标;注重孩子与自身所处环境包括他人、自然、社会等的和谐和共存, 把孩子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认识、实践与提高自身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同时要围绕孩子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的总体目标, 统一协调地组织实施家庭教育, 坚持把德育活动贯穿于家庭各种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坚持德育在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把高尚的道德视为个性发展的基础, 把健全的体魄视为力量的源泉, 把审美修养视为个性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河清.失重的家教——试论家庭教育相关因素的嬗变及家庭教育的困境.当代青年研究, 2002 (3) .

3.树立全新家庭价值观,构建和谐家庭 篇三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教材也常涉及生活,就以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材中的知识为主要来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化学家庭实验包。以下就是笔者尝试中的其中几个。

学习了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第77页课外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为了使学生认识活性炭等物质具有吸附性,并且在野外或者遇到自然灾害,或在生活中,可以利用身边的物质进行水的净化。我开发了自制简易净水器实验包:

老师准备:活性炭、蓬松棉、纱布、滤纸;

学生自备:塑料饮料瓶、石英砂、小卵石。

实验步骤:剪去空塑料饮料瓶的底部,用烧红的铁丝在瓶盖上打几个小孔,从下到上分层放置蓬松棉、纱布、滤纸、活性炭、滤纸、石英砂、滤纸、小卵石等,用较脏的水实验净水器的净化效果。

实验现象:较脏的水变得澄清透明。

实验结论:蓬松棉、纱布、滤纸、活性炭、滤纸、石英砂、滤纸、小卵石具有一定的过滤与吸附作用。

反思与评价:通过自制简易净水器,学生了解了蓬松棉、纱布、滤纸、活性炭、滤纸、石英砂、滤纸、小卵石具有一定的过滤与吸附作用。在野外或者遇到自然灾害,或在生活中,可以利用身边的物质进行水的净化。

注意事项:滤纸放置在活性炭与纱布、活性炭与石英砂、石英砂与小卵石之间,防止微小颗粒之间相混。

学习了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74页实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为了使学生学会碳酸根的检验;认识生活中含有碳酸根的物质,哪些不能接触酸,哪些可以利用这一原理进行反应,并知道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开发了碳酸盐的检验实验包:

老师准备:镊子、碳酸钠、大理石;

学生自备:透明玻璃杯、白醋、碎玻璃片、牙膏、鸡蛋壳、热水瓶垢、超市赠送礼品小珍珠。

实验步骤:(1)取7个透明玻璃杯,分别按1、2、3、4、5、6、7编号;

(2)在7个已经编好号的透明玻璃中分别加入碳酸钠、大理石、碎玻璃片、牙膏、鸡蛋壳、热水瓶垢、超市赠送礼品小珍珠;

(3)向7个透明玻璃杯中倒入白醋;

(4)认真观察并记录。

实验现象:1号玻璃杯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2号玻璃杯内缓慢产生气泡,3号玻璃杯内没有气泡产生,4号玻璃杯内产生气泡,5号玻璃杯内产生气泡,6号玻璃杯内产生气泡,7号玻璃杯内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1)碳酸钠、大理石、牙膏、鸡蛋壳、热水瓶垢均含碳酸根,它们与白醋反应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碳酸钠为粉末状态,与醋酸接触面积大,所以反应快。

反思与评价:(1)通过学习碳酸根检验,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碳酸钠、大理石、牙膏、鸡蛋壳、热水瓶垢、超市赠送礼品小珍珠等物质中含有碳酸根,并且与酸接触会产生气体,利用这个反应得出热水瓶内水垢、佩戴饰品珍珠不能接触酸性物质;

(2)通过学习碳酸根检验,学生还了解到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越快,在服用钙片时,要咀嚼碎后再服用。

注意事项:小心取用碎玻璃片、热水瓶垢。

学习了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55页几种常见的碱,介绍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等被它腐蚀;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就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74页实验11-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为了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及生活中接触到的氢氧化钠,我开发了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实验包:

老师准备:氢氧化钠、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

学生自备:头发、鸡蛋、食用油、火柴、松花蛋外壳、厨房清洁剂。

实验步骤:(1)到理发店找一些碎头发,将适量头发放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

(2)将鸡蛋清放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振荡摇匀;

(3)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2滴食用油,充分振荡;

(4)用松花蛋外壳、厨房清洁剂分别做相同实验。

实验现象:氢氧化钠将头发、鸡蛋、食用油溶解;松花蛋外壳、厨房清洁剂也有相同性质。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能溶解蛋白质和油脂,松花蛋外壳、厨房清洁剂含有氢氧化钠。

反思与评价:通过学习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氢氧化钠能溶解蛋白质和油脂,还知道松花蛋外壳、厨房清洁剂含有氢氧化钠,所以使用洗发水不能用碱性过强的洗发水,用厨房清洁剂要戴橡胶手套,保护皮肤;食用松花蛋时要用酸性物质如食醋清洗。

注意事项: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

实验包不仅把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而且能把学生的好奇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化学家庭实验中呈現的新奇化学现象,能自然地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而且实验一旦有所收获,就会激励学生继续探索。

化学家庭实验包集科学性、探索性、创新性、趣味性于一体,而且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学生分组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亲临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利用老师准备和学生自备的实验包动手完成,并且结合生活、生命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这种方式不仅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能够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参考文献:

杨艳宗.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意义与开展[J].新课程学习:下,2012(2).

4.构建和谐家庭演讲稿 篇四

大家好!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在这个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踏着和煦的春风,沐着温暖的阳光。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同时,也作为一名普通的女性,能有机会参加今天的演讲,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演讲的题目是《构建和谐家庭--让女性的世界更精彩》。

“和”是中国古典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和为贵”的思想观点,并把建立“天下为公” 的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的这种理想在封建主义的束缚下,也只能停留在“理想”这个阶段,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这项伟大事业的征途中,在党的xx届四中全会上,我们的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任务。古语有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这不仅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俗话说:“妇女能撑半边天。” 女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女性的广泛参与,也为广大女性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女性也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家庭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充分发挥女性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引导广大女性科学教子,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业绩,争做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新时代的新女性。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家庭重要的一环。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学校负责团委工作的亲身实践,使我更加懂得家庭和谐对于下一代的意义。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是啊,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是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我在工作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发现,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充满自信的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而相反地,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缺少的恰恰是为人立世最需要的这种自信、这种朝气、这种活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手一投足,对孩子的都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所以,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健康的、平等的、民主的家庭环境。优化成长环境,构建和谐家庭,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远离阴霾和伤害,洒下一路阳光。

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人类的进步需要和谐。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啸千里的猛虎,不是搏击长空的雄鹰,也不是直入云霄的参天大树,但作为新时代的新女性,我深深懂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道理。我愿意做一颗默默无闻的小草,或是田野中一朵叫不出名字的小花,为构建和谐安宁、和谐家庭增添一份绿色和春意。

“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几百年前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的力量。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女性,在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家庭的大好契机中,又有什么理由不为社会尽一份力、为自己闯出一片更加精彩的世界呢?

亲爱的朋友们,也许,作为女性,我们在奋斗中会遇到更多的坎坷、更多的荆棘,会面对更多的伤痛、更多的迷惑,但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就能勇敢地走向明天,我们相信:风雨过后,彩虹会更加亮丽;我们相信:坎坷过后,我们会有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

5.从点滴做起构建廉洁和谐家庭 篇五

杨凤霞,女,今年48岁,中共党员,现在龙江县检察院工作,任举报中心主任,爱人刘海斌现任龙湾派出所所长,他们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在事业上相互理解,在生活上相互关心,杨凤霞同志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更是认真履行“家庭纪委书记”职责,当好廉内助,严守家庭防线,共建廉政家庭。内外兼顾,事业家庭双丰收。

杨凤霞同志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业绩。到龙江县检察院工作后,尽管工作繁琐,但她能及时协调好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安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而在家人眼里,杨凤霞同志则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工作上,她和爱人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生活上,她和爱人相互照顾、相互体贴、孝顺父母、关爱家人,严教子女,取得了事业、家庭的双丰收。提高自身修养,营造清廉环境。杨凤霞同志深深知道,“廉内助”在防止党员干部腐败问题上,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这是因为夫妻之间一方有不廉洁行为和做法,另一方是最清楚的。在党员干部收与不收、贪与不贪处于摇摆阶段时,一方的善意规劝,能够引起另一方的认真

思考。如果一方能给另一方常吹“廉政风”,常吃“防腐药”,对廉洁自律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她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抵御各种诱惑,甘于清贫,淡泊名利,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家风,把家庭建设成抵制腐败的“牢固防线”。在日常生活中,她总是提醒丈夫正确对待权力,勤政廉洁。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群众服务,用不好,则会危害群众、危害社会,也必将害自己,害家庭。同时,她还十分注重“家事”和“公事”的关系,不以“家”损“公”。在各自岗位上,做到相互不过问、不插手各自工作,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警钟长鸣,严把“权力关”,“金钱关”,“亲情关”,形成“反腐倡廉从他做起”和“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己人”的良好氛围。对对方的工作,做到多一分支持,少一分拖累;多一分温暖,少一分冷漠;多一分关心,少一分埋怨;明确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营造温馨、健康、清廉的家庭环境。严守家庭防线,做好助廉工作。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坚强的女性,而一个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身后也一定都有一位无私奉献的“贤内助、廉内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杨凤霞同志深知家庭小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丈夫的从政行为。为此,她常用泰戈尔的诗句“鸟翼系上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在天上翱翔”的格言与丈夫共勉。他们互相告诫,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

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为民,要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来回报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为了全力支持对方的工作,他们“约法三章”:一是不替任何人说情;二是不向任何人许诺;三是不收任何人礼物。按照这些“家规”,他们严守家庭防线,无怨无悔地真情付出。因为他们懂得:家庭是领导干部廉洁与腐败的重要关口,只有树好家风,堵住后门,才能筑牢廉政防线。因此,每当听到有人敲门,总是要先问来人有什么事,如遇送礼、求情者,则一概不让进门。刘海斌同志担任龙湾派出所所长职务以来,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成为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6.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篇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原始出发点。中国有句古训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深刻阐述了家庭建设对于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家庭和睦是保证社会稳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那么和谐家庭的标准是什么?本人认为和谐家庭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尊老爱幼、夫妻和睦、民

主平等、遵纪守法、邻里团结、勤劳致富等等。

从目前我市城乡家庭的整体情况来看,崇尚文明、追求和谐、倡导美德是主旋律,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意识出现了许多多样化的趋势。反映在家庭领域,表现为家庭成员思想意识和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给婚姻家庭领域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现实问题,一些家庭出现了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子女教育有误、婚姻稳定性下降、家庭暴力加重等问题。

一、离婚率趋高。虽然有专家指出,离婚率适当提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离婚率提高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家庭的不稳定、不和谐。据调查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我市家庭离婚率不到5,而现在竟达到18左右。去年我市共有963个家庭解体。尽管离异者有各自的理由和“说法”,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仅仅是借口“性格不和”而草率离婚。

二、家庭教育薄弱。目前大多数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与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体制和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有关,也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我们市妇联开展的家庭教育状况调查中家长特别是中小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习问题,虽然近几年在品德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有进一步的提高,但孩子的成绩仍然在家长的心目中占据第一重要的位置。由此导致的问题多不胜数,如许多孩子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出任性、自私、孤僻、粗暴、自大、缺乏爱心等多种缺点和问题。

三、传统美德渐失。由于目前社会中家庭平均人口较少,比较多的是三口之家,传统的大家庭已不多见,加之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个别年轻人又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传统美德如尊敬老人,勤俭持家等等渐渐淡化。个别年轻人竟然不以不赡养老人为耻,城市里生活无着的老人将富有的儿女告上法庭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四、家庭暴力不断发生。

从市妇联最近几年接待的信访来看,目前我市“家庭暴力”主要有二类。一类是肉体暴力,这是一般情况下的暴力。第二类是精神暴力,比如长期不沟通交流,精神上忽视歧视漠视,对对方造成心理重负和压力。这种暴力看起来没有肉体伤害,但对配偶的刺激很厉害,有时甚至超过第一种。来自法院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市大约有35的离婚案都涉及家庭暴力。我们市妇联最近几年信访接待的情况统计,家庭暴力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虽然不能排除女性随着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其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而增加投诉的因素,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家庭暴力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的和谐。

那么,当前我市怎样开展和谐家庭的创建活动呢?本人认为:

一、要加强宣传,不断增强人们创建和谐家庭的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转型,家庭的凝聚力不如以前传统的大家庭了,三口之家甚至两口之家的增多,使家庭矛盾也趋于分散和隐蔽。加上人们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生存环境和工作环境不断变迁,许多人对家庭的关注也慢慢减少了。人们为了生存发展整天在外奔波,回到家里有时连话都懒得说。许多外出打工的人,有时一连几年都不回家。相当比例的人越来越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却忽视了对家庭的责任。这些情况都是造成人们形成或忽视家庭问题的原因。因此,应该加大和谐家庭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在重视事业的同时关注家庭、热爱家庭,使和谐家庭成为大家温馨的港湾,也成为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

二、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努力促进家庭和谐。如何解决好家庭问题,是我们社会教育中的一个空白。许多人认为,怎样当家长不需要学习。实践证明,仅仅学习往往还很不够。有不少人事业上功成名就,但是家庭却一塌糊涂,甚至因家庭问题毁掉一生。目前有问题的家庭很多,但人们缺少解决问题方面的帮助。许多发达国家的公民有自己的私人心理咨询医生,也有一些专门咨询机构,一旦产生问题立即咨询求得解决。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因此,应鼓励建立一些家庭问题咨询中心之类的咨询机构,帮助那些遇到问题和困惑的人们,减少各种家庭冲突的产生和发展。在教育内容的侧重上,第一要加强对女性的宣传教育。因为在家庭中,女性的作用非常重要,家庭主妇的言行对其他家庭成员往往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子女的教育方面,母亲往往比父亲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血。正如德国教育家费洛贝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毫无例外地是有母亲孕育的,在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同时也是人生最关键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亲的抚育下度过的,母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榜样,自身素质对孩子的聪明才智、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我们市妇联围绕提高女性素质、加强家庭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近两年在全市举办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会20多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我们还连续几年开展了“女性素质年”、“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载体,力图在提高女性素质、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第二要倡导树立“经营”家庭的观念。婚姻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伙伴关系,需要互相理解让步。家庭也像一个企业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样,需要不断用心经营,否则就会出现危机甚至解体。每一对夫妻在共同生活了几年十几年之后,大都会产生一定的差距,这时互相的理解和重新认识非常重要。第三要在家庭中倡导传统美德。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心者必培其心。营造和谐家庭还要增加传统美德教育,在家庭成员中形成关心国家和社会,倾情公益事业的氛围。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

三、要加强法律救助,有效缓解家庭暴力问题。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只能从《婚姻法》、《刑法》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条例。如刑法中关于虐待罪的,就是与家庭暴力最相关的。其规定为“一方对另一方施暴,造成肉体,精神的恶劣后果,持续发生的,就叫虐待。”从中可以看出,国内更强调的是结果。即一定要造成严重后果。在取证上,对受害者的伤害有严格的规定,比如伤口的长度、大小、面积等。目前我国法律考虑到婚姻关系的特殊性还强调一定要受害方主动作为,即自己上告。如果不告就不能立案。这种规定也是有社会原因的,因为涉及感情的案件当事人态度较复杂,从而给处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从惩罚行为来看,国内现有法律主要分为经济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三种。如新《婚姻法》规定,两人若是因为家庭暴力原因而破裂,无过错的一方可以比有过错的一方得到更多的财产。而造成了身体伤害的严重后果的,一般按《刑法》的虐待罪处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以行政处罚和道德批评为主。总的说来因为家庭暴力本身具有的社会特点和多面性,《刑法》和《婚姻法》不可能有一一做出详细规定。去年我们市妇联为维护受害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并给他们提供帮助,与市政法委、市公安局联合建立了“奉化市110妇女儿童(家庭暴力)救助中心”,在各镇街道成立110妇女儿童(家庭暴力)救助站。

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人生旅途中温馨的驿站,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推进和谐家庭的建设必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大家庭将成为我们幸福的家园。

7.和谐文化观与家庭档案文化的构建 篇七

一、和谐文化与家庭档案文化

和谐文化是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 强调从坚持公平正义的文化权益出发,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强调地区与地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对话、竞争并在消除文化逆差后充分显示中国文化综合实力、强调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 进而形成缓解日常矛盾冲突的文化氛围、文化机制、文化精神, 强调对创新精神的激活。实施和谐文化的战略意义在于通过建构完善的公共文化体系, 迅速提升国民的文化水平, 寻求民族形象正面价值建构的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 要在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灿烂文化有机统一和充分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努力使这种灿烂文化经久不衰, 使政府、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建设形成合力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组织, 它所形成的档案文化, 从家庭、宗族这一侧面反映着社会变革的过程, 是家庭成员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缩影, 也是家庭成员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共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的总和, 并通过家庭档案的形式来体现。首先, 家庭档案文化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它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变革的进程和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规律, 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文化及和谐社会起到很好的借鉴与促进作用。其次, 建设先进的家庭档案文化有助于家庭的和谐、幸福。在当今竞争社会, 家庭是人们缓解压力的宁静港湾, 建立先进的家庭档案文化, 有助于家庭成员焕发精神, 建设美好的家园。再次, 家庭档案文化所记载、反映的人与事, 贴近社会、贴近百姓、贴近生活, 更富有人情味、真实感和现实感。如许许多多的家庭, 他们的父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创业, 利用家庭档案文化, 以父辈的创业历程教育、引导家庭成员, 有利于家庭成员传承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

二、以和谐文化观引领家庭档案文化建设

1. 以家庭档案文化为反腐倡廉、社会稳定服务。

家庭是反腐倡廉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阵地, 弘扬和培育先进的家庭档案文化不仅是当前反腐倡廉一项重要的内容, 也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在家庭中的延伸、拓展。就领导干部的家庭而言, 必须重视和加强领导干部家庭的先进档案文化建设。首先, 要组织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积极参与以“廉洁为本, 操守为重”家庭档案文化建设活动。其次, 建立学习型的领导干部家庭。通过学习, 克服人性中的贪欲, 以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营养和人性的真、善、美, 提高识别假、恶、丑和权衡利弊得失的能力, 增强领导干部家庭成员的控制力、免疫力, 从思想上构筑起反腐倡廉的“文化屏障”。再次, 共同打造先进的家庭档案文化。一方面, 家庭成员应配合社会有关部门共同构筑健康向上的社会评价体系, 为家庭档案文化建设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撑, 形成普遍认同褒扬廉洁、贬斥腐败的社会共识, 共同打造“见贤思廉、倡廉促廉”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 各级纪律检查机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办公室、妇女联合会等部门也可配合家庭档案文化建设, 深入持久地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树立好家风, 争当贤内助”的系列活动, 以强化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的廉洁自律意识。

2. 以家庭档案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当前, 面对农村现状, 必须充分利用家庭档案文化帮助落后农村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实践证明, 帮助农民建设家庭档案文化是值得推广的好经验。如山东省蔬菜种植能手姜跃北, 长期以来一直坚持记录家庭大棚档案, 从天气变化到土壤的酸碱度, 从选种、育苗到管理, 每个环节都记录在案, 并经常到大棚对比, 及时总结经验, 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形成几十万字的家庭蔬菜种植档案, 由于其种菜出名, 方圆几十里地的农民纷纷登门取经。他利用丰富的家庭档案文化知识外出为农民作辅导报告60多场, 带徒弟200多人, 带动了许多农民致富, 受到农民兄弟的赞扬。由此可见, 利用家庭档案文化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有利于丰富发展农村文化内涵。

3. 以家庭档案文化为和谐文化建设服务。

以家庭档案事实为依据, 凭借多样化的文化宣传载体,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档案文化服务以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和必须坚持的方向。文化发展的历史也证明, 只有坚持这一正确方向, 以家庭档案为原型, 所创作出的文化作品就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就能取得好的社会效益。

4. 为家庭档案文化的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8.构建和谐家庭从重视幼儿交往做起 篇八

关键词:家庭环境;幼儿;交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035-03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逐一得到改善,幼儿父母早出晚归忙于工作,忽视与幼儿的交流沟通,或者是过分的“溺爱”限制了幼儿的交往空间。以独生子女为中心、三代同堂的现代家庭,大多以独门独居的方式生活,家庭附近没有适合幼儿户外游戏的场地,家长不放心幼儿独自去户外找同伴游戏,片面的注重幼儿的智力教育,缺少给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和机会。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幼儿,必然会请老人照看幼儿,老人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幼儿而不是教育幼儿,所以他们给幼儿心理成长上的帮助远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祖辈为避免幼儿受伤,总是限制幼儿的活动,或吓唬幼儿有危险,使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害怕危险、依赖等,导致幼儿交往能力无法得到健康的发展。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与同伴的交往的情况,笔者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我园小、中、大班的410名幼儿以及施教区内0~3岁幼儿的部分家长。

二、研究的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

1.问卷调查法。设计、修改、制定问卷,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实发问卷410份,经检验,回收有效问卷370份,回收率为90.24%。

2.个别访谈法。由于在幼儿园都是学龄前儿童,对于0~3岁幼儿的情况无法了解,因此,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缺陷——只对已入园的幼儿进行调查,笔者又设计和制定访谈提纲,对0~3岁幼儿的家长进行了个别访谈。个别访谈的重点是了解幼儿的家庭基本情况以及在家中与同伴交往的情况。

三、调查内容

1.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人口、幼儿家庭活动场地、幼儿从小由谁带、家庭关系范围、邻里关系、母亲性格类型等。

2.幼儿交往情况。题目分布情况如下:涉及与家人的交往的题目5个;与同伴的交往的题目2个;家长引导幼儿的交往的题目3个;家长带幼儿外出情况的题目1个;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的题目1个;家长引导幼儿交往情况的题目2个。

四、调查过程

将发放的统计表收回,并按年龄进行分类,进行项目分数统计,将幼儿的社会交往频率、家长对幼儿交往的培养现状、幼儿对家长依恋程度和家长对幼儿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的14个问题进行了统计。

五、调查结果

1.幼儿交往现状。

(1)幼儿社会交往的频率。

表1 幼儿与伙伴、家人不同交往程度的人数与百分数

注:“不足”的百分数为不主动交往的百分数。

表1结果表明:①幼儿社会交往的频率不高,总体看,有8.2%的幼儿交往频率很低;②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和家人之间的交往相比较,前者更少,有15.6%的幼儿平时很少与别的小朋友交往。尽管幼儿与家人交往的频率高于伙伴的交往,但仍有0.8%的幼儿缺少与家人进行有效的交往沟通。

(2)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交往质量。

表2 不同年龄幼儿的交往质量所占百分比

表2结果表明:幼儿的交往水平次序是由弱到强的,一般年龄愈小,交往能力就愈弱,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才逐步具备了一定的交往能力,进入大班,幼儿逐渐有了自主交往的意识。

2.家长对幼儿交往的培养现状。

(1)家长对幼儿交往的引导。

表3 家长引导幼儿交往情况

表3结果表明:与伙伴玩耍是幼儿交往的重要形式,家长应该支持、鼓励。但1.8%的家长不经常引导幼儿进行交往,53.5%的家长只是有时引导幼儿进行交往。

(2)家长带幼儿外出情况。

表4 家长带幼儿外出情况

表4结果表明:当家长有时间带幼儿外出与人交往时,只有14.8%的家长经常带幼儿外出,69.6%的家长有时带幼儿出去玩,而有15.6%的家长则只顾自己外出娱乐,把幼儿关在家里。

(3)幼儿对家长依恋程度。

表5 幼儿对家长的依恋程度

表5结果表明:当幼儿离开家长时,所表现出来特别依恋的占9.8%;有61.5%的幼儿比较依恋家长;而只有28.7%的幼儿不依恋家长。

(4)家长对幼儿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

表6 幼儿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

表6结果表明:当发现自己的幼儿与小伙伴发生冲突时,家长引导幼儿自己协商解决困难的只占有18.8%;有58.2%的家长安排幼儿一起合作玩;而有23%的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就把玩具拿走。

3.影响幼儿交往的家庭因素,采用访谈的方法,具体数据如下:

表7 影响幼儿交往的家庭因素

表7结果表明:母亲的从事的职业、家庭氛围的融洽、有无兄弟姐妹、活动场地的大小、教养方法的合理,直接关系到幼儿的交往质量的好坏。

六、分析与讨论

1.调查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

(1)从幼儿交往的状况看:我园幼儿社会交往的频率不足、交往质量不高。15.6%的幼儿不主动与小伙伴进行交往。

(2)从家长对幼儿交往培养的重视程度看:有17.3%的家长不重视幼儿的交往。

(3)研究还发现,影响幼儿交往频率的家庭因素有:幼儿在园的“年级”的高低、“家庭氛围”是否融洽、家庭“活动场地”的大小、“有无兄弟姐妹”;影响幼儿交往质量的家庭因素有:幼儿在园“年级”的高低、“母亲职业”的性质、“家庭氛围”是否融洽。

从以上的结论可以看出制约幼儿交往能力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带养人的观念和行为制约着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幼儿缺少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有的隔代带养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有意无意的阻止孩子与他人交往,有的年轻家长比较重视与同伴的交往,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家教指导,对怎样指导孩子交往缺乏经验,方法单一,不知所措。

2.建议。

(1)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幼儿园可以通过发放家教书面材料、开展专题讲座、更新家长怕孩子与同伴交往会受欺负、吃亏的观念,改变对幼儿交往认识不足的观念,特别要更新年轻家长们好享受,依赖老人带养孩子的生活习惯等。

(2)通过家教指导,提高家长培养孩子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誗 当家里有客人来,尽量让孩子学着去接待,有机会就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说话、唱歌、表演,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下次做得更好;

?誗 家长要尽量多安排他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们去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孩子从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更进一步锻炼了交往能力;

?誗 平时可以多安排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情,遇到问题尽量让他独立解决,同时鼓励他及时说出自己的困惑,跟他商量着解决问题,尽力培养他的自理能力,为他能更好地与人交往提供保证。

(3)通过家庭、幼儿园两个通道,形成教育合力。

?誗 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教会幼儿交往的方法。

?誗 针对家长为自己的孩子缺少玩伴、不敢与人交往而苦恼,幼儿园可鼓励并指导家长开展“假日小分队”等亲子活动,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游戏的好机会,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这样的活动可以将家长、幼儿、老师三位一体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也给家长们搭建了一个平台,可以互相交流育儿经验、共同解决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誗 让幼儿体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武建清.论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J].前沿,1999,(07).

[2]张贵良.父母教育的新观念[J].教育科学研究,1998,(02).

[3]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02).

[4]关颖,刘春芬.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04).

9.构建和谐机关大家庭演讲稿 篇九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机关大家庭演讲稿

从我做起建设和谐机关大家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下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从我做起,建设和谐机关大家庭。如果说,人类社会的主题是发展,承载着这样一个目标,又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和谐。大家知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

谐社会”的新命题。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寥寥数语28个字,囊括了国家与公民、人与人、人与自然间诸多方面的辩证关系,为我们从

生存到生活、从精神到现实、从思想到灵魂的蜕变,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在中国思想史上,早有和谐思想的萌芽。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提出“天人合一”、“仁者无敌”和“以德服人”。只有人与自然、人与人、心与身之间达到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作为一名政协机关干部,努力为创建和谐机关做贡献,就是在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和谐是一种平凡,赋予着我们对待工作的责任,彰显着领导的人格魅力,蕴含着诚信友爱的同志关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从成人开始便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并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在工作中,作为领导,要承担统率和决策的职责;作为职工,要承担完成自身工作的职责。和谐是责任,平凡在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里。和谐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品格,他是领导能力与人格魅力相依相融的最佳契合,他是同事之间诚

信友爱、团结互助的收获。此时此刻,我更为成为一名政协机关工作者而感到自豪,为拥有一个平凡却又光荣的岗位而感到欣慰。对今后的人生,这,将是我实现价值的平台,是我走向更高的起点。

和谐是一次考验,他站在个人与集体、感性与理性、道德与私欲的天平上,测量我们战胜自己的勇气。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性的伟大在于他的社会性。社会中的竞争,比起动物界生存的弱肉强食,多的不是智慧和强悍,而是理性和文明。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面对现实生活残酷的竞争,就业、加薪、竞聘、升职等等。在我们付出努力,结果成功亦或是失败的同时,正是在完成着一道道人生的课题、经受着一次次人性的考验。请让我们都冷静地反思一下自己,每当有这样的时候,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选择了维护大局还是满足私欲?当需要自己站在公平、正义的天平上做一颗砝码时,我们选择了客观理性的无私还是主观感性的偏袒?是啊,就是在许多这样的时候,我们经受着人格与道德无声的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考验里,我们一次次地战胜自我,因为即使在竞争中失败,那也只是暂时的失去,而得到的却是厚积薄发的竞争力。

和谐是一股温暖,那就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跌倒的扶起,一声诚恳的歉意。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一个有趣的推算,说如果按人口和时间比例来计算,人与人之间能够成为同事关系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所以,在这里我想说,很幸运能在一千万的茫茫人海中和大家相识,并将同各位一起度过我近一半的人生时光。我非常珍惜这样的相逢。所以,请不要吝啬微笑,把他送给你周围的每一个人,我们会收获更多的快乐。请不要紧闭你的心扉,你会发觉对方并没有敌意;请不要总是深陷于自己的失意,鼓起跌倒再爬起的勇气,大家都会伸出一双双手,把你扶起。

和谐是一面镜子,他折射出心灵的美与丑,道德的良与莠;和谐是一粒种子,播撒的是宽容、是真诚、是奉献,收获的是尊重、是快乐、是友情;和谐是一个理想,实现着美好富足的愿望,是人一生都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问泉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虚心向大家学习,向实践学习,向鲜活的榜样学习,增强理论素养,提高业务水平,丰富人格内涵。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时代的挑战,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做好组织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为建设和谐机关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同志们,朋友们:

交织着矛盾冲突的世界共处需要和谐,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需要和谐,维系社区良好风尚和家庭和睦需要和谐。作为推进社会发展中流砥柱的政协机关就更离不开和谐了。音乐和谐,使人身心愉快;社会和谐,成就千秋伟业;机关和谐,筑就事业辉煌。若问和谐在哪

里?和谐就在你我身边。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平凡做起,从点滴做起,爱岗敬业,诚信友爱,团结协作,共同携起手来,为创建和谐机关大家庭,演译华美的乐章!

谢谢大家!

10.树立全新家庭价值观,构建和谐家庭 篇十

创建和谐邻里关系

周雨琴是泾河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今年53岁,在我们看来,周雨琴的五口之家是农村最平凡、最普通的家庭,但是他们平凡中间透露出的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又让他们显得那么的不平凡。

一、互敬互爱,家庭和睦

家庭成员之间也难免会磕磕绊绊,但是周雨琴一家会把矛盾处理的很好,当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时,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遇到困难时能够互相开导。生活的挫折没有让他们家庭分崩离析,反而几十年共同的生活经历使他们的心贴的更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诚实守信,教子有方

2004年,周雨琴一家添了一个小生命,而她自己也荣升为“奶奶”级别了。这一晃,十年过去了,小孙女现在也亭亭玉立,出落成了一个“大姑娘”,周玉琴文化不高,但是她却用农民最淳朴的思想教育着自己的孙女。有一次,孩子爸妈答应早晨带孙女去亭林公园爬山,但是他们想周末多休息,嘴上敷衍了一下,周雨琴知道后亲自带孙女早上去了亭林公园,回来后批评了女儿女婿,大人就是小孩的榜样,榜样歪了,她的人生还能直起来吗?

三、遵纪守法,响应政策

自从退休后,周雨琴空闲时间就多了起来,平时接送完孙女

上学之后就没什么事情可做,于是就会去麻将馆和“搭子”一起搓麻将,但是今年昆山市委市政府整治麻将馆、提倡文明生活之后,周雨琴也是自觉响应政策,从此没有踏入麻将馆一步。平时养养花、遛遛狗,或者到泾河村农家书屋看看书,老年活动室娱乐娱乐,在广场上跳跳舞,自己觉得比以前瘫坐在麻将桌前打麻将要充实的多,身体也越发健朗。

四、以诚相待,邻里和谐

一个和谐的家庭,总能有和睦的邻里关系。周雨琴家邻里的关系非常融洽,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友善。在农村,街坊邻居都是一个小队的,大家相知相识,一旦谁家要操办红白喜事,周雨琴家都会过去帮忙。

周雨琴家住在泾河花园西北角,小区停车比较困难,周雨琴就时常叮嘱女儿女婿平时停车尽量靠近自己家,方便周围邻居开车出行,不要挡住别人。

11.树立全新家庭价值观,构建和谐家庭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关系

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与之并列的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一) 幼儿园教育

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據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幼儿园教育对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幼儿园对家长的教育工作应进行指导

对家长教育工作的指导,也是实现家园合作的一种形式。许多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原因就是缺乏一些理论的指导,而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长培训班,使家长获取关于教育幼儿的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幼儿园还可以把属于自己园内的教育特色、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以便使家园合作紧密相连,相互贯穿于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还可以把自己园内所创立的一些教育方法,通过家庭教育的实践得到检验,促使幼儿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办园质量,这一过程也使幼儿成为了教育的受益者,使教育真正做到是从幼儿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是为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而服务的。

12.树立全新家庭价值观,构建和谐家庭 篇十二

改革开放30年,家庭文化以其独树一帜的作用、功能和所处的地位,逐渐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目前的家庭现状,找出影响家庭和谐的最直接、最关键、最突出的问题,分析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妇联系统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职能作用,呼市妇联精心组织,对我市9个旗县区一些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婚姻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家庭支出情况,目前家庭最为关心的问题和最担忧的问题等,共收回问卷1000多份,其中城区618户,农区437户,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我市的家庭文明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呼市妇联围绕家庭文明工程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先进文化引领家庭文化建设活动,深化“五好文明家庭”活动,以营造和谐、健康、文明、温馨的家庭氛围为主要内容先后开展了“妇女、家园、环境”、“不让毒品进我家,拒绝邪教”、“消防知识进家庭”、“尊老爱幼活动日”、“家庭五个一创百户”、“建巾帼新功,树文明新风”、“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美德进家庭”、“妇女健身”、“家庭读书”、家庭助廉、和谐家庭、家庭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家庭、“家和万事兴”等等活动。家庭文化建设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势头,取得初步成效。

家庭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1997年我市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担任组长、文明办、妇联等18个部门组成的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将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触角延伸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公安、民政等各个领域,将家庭文化建设纳入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中。并对每年涌现出的五好文明家庭进行表彰,市妇联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创办专题栏目开展联办活动,借助传媒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传播家庭美德,宣传家庭文化建设中涌现出的新事物、新典型。弘扬家庭美德,这项活动得到广大家庭的拥护和支持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五好文明家庭,在问卷调查中有97%以上的人愿意自己的家庭成为五好文明家庭,各旗县区活动开展的蓬蓬勃勃,收到良好社会效果,家庭和谐对社会和谐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我市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市家庭状况调查分析

家庭文化是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而发展,同时也受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制约,更是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真实写照。有家庭就有家庭文化,家庭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团体,因此家庭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社会,而且家庭文化还能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家庭文化建设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现在家庭文化建设的内容拓宽了,范围也开阔了,它不仅限于家庭内各成员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而且成为住宅小区、居住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

2009年市妇联对我市1000多名家庭成员进行调查,城区618人,旗县437人。在我市家庭状况调查中普通家庭(父、母、子女家庭)占64%,其他如三代同堂、单亲、丁克单身家庭约占40%,这次检查的对象主要有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城镇居民、私营企业、工人、农民、其他等不同人群。调查对象主要经济来源为工资收入,属夫妻双方共同收入,消费主要用于孩子的家庭占59.3%,在你最关心和最担心事情有69.6%的家庭最担心,生病住院,35.4%的家庭最关心子女就业问题,27%关心住房问题,35%家庭关心经济状况问题,23%的人担心养老问题,32%子女上学问题等。健康保健31.3%,家庭关系10.3%,在家庭消费调查中,个人交往和人情消费34.4%,书报消费7.7%,烟酒、化妆品消费26.8%。休闲时间支配上,如体育锻炼36.4%,聚会42.6%,读书学习35.9%,股票、保险8.1%,打麻将8.1%,学习充电3.3%,上网5.3%。旗县区对生病住院、人情消费、养老问题担心程度都高于城区,分别为86%、38%、43.6%。在调查中每个家庭最关注的仍然是健康(担心有病住院)、子女教育、就业、经济收入。

从家庭结构可看出,小家庭数量增加,传统的三代同堂一起生活的家庭在逐渐缩小,城市化推动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更新人们的家庭观念,改善人们的家庭关系。单元化的高楼建筑取代了几代居住的格局,家庭文化有了各具特色的居室条件和享乐环境。家庭中男女平等意识提高,但在孝敬和赡养老人问题,有4.7%人认为出嫁的女儿可以不赡养老人,5.3%认为不继承遗产可不赡养老人,3.4%人认为分家不公不赡养等看法,这些问题也说明了法律知识和性别意识宣传的重要性。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现代人在休闲时,朋友聚会、体育锻炼、健康、跳舞、唱歌娱乐、读书学习都占有很大比例,说明大家对精神方面的需要和对生活质量追求在提高。

从以上调查中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追求也在发生很大变化,满足需求的方式也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生活日益丰富,家用电器产品(如电话、电视机、录音机、CD、录像机等)及文化传播工具的普及,繁重家务劳动的减轻,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人们开始由物质型向精神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家庭文化娱乐兴起,家庭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二是家庭文化消费的变化。家庭中注重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日常生活习惯。家庭生活由温保型逐步向小康型转化。富而思乐,经济富裕了,物质文化消费与文化消费方式起了变化,价值观念人际关系,需求层面都呈新的态势。家庭用于购买书、报、文化娱乐、外出旅游的支出逐年增加,音乐、书法、美术、摄影、收藏等在许多家庭中掀起热潮。这些通过市妇联这几年开展的“家和万事兴”活动就可以反映出,群众参与文化娱乐普通高涨。

三是家庭文化心理变化。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改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视野日趋扩大,自我价值观念增强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美化家庭、美化自我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家庭文化心理也由以往的被动型,欣赏型精神活动转变为强烈的自我参与型的“求知、求美、求乐、求健”的心理愿望。

家庭文化日渐丰富多彩而且又复杂多变,呈现多样性、发展性和自觉性。家庭现代化气息更浓了,人均面积扩大,家庭由大变小,家庭活动已成为家庭美德建设载体。

三、家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不可避免地给婚姻与家庭文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在家庭中更为集中地凸现出来,通过调查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婚姻观念发生变化。婚姻与家庭的稳定性有所下降,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家庭代际关系存在错位,爱幼有余,尊老不足,对老人的精神赡养方面缺乏足够重视。

2、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难以吸纳外来人口。在我市开展的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基本上是在社区城镇居民中开展。随着我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和其不稳定性,许多社区对外来人口的家庭无法过问,极少参与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这部分人难以纳入家庭文化建设当中。

3、家庭暴力时有发生。据市妇联在接待上访案件中统计显示我市家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在妇联系统2008年接待上访案件605件,其中家庭暴力案件167件,占27.6%。家庭暴力不但造成了家庭的破裂,而且由此引发了以暴制暴等违法犯罪行为,家庭暴力不仅严重侵害了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影响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4、邻里关系淡薄。许多家庭住在一个小区的不认识,有的住在一个单元、楼上楼下、对面的家庭也互相不认识、互不来往。邻里关系淡薄,互相帮助更谈不上。?

5、性别歧视现象仍然存在。由于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仍在影响着部分地区。在有些农村仍存在 “出嫁女”责任田得不到解决等问题。在问卷中,58.7%的人表示有重男轻女倾向。性别歧视引发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而且还连带引起教育、就医、养老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家庭的和谐、幸福、稳定。

6、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发挥家庭教育功能。由于家庭在社会中的特殊作用,家庭在某些方面的教育作用,可以说是某些教育机构不能代替的。许多家长更加的关心孩子的吃、穿、用、学习成绩的好坏。家庭消费主要用于孩子的占59.3%,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子女的重视程度,但在孩子的德育教育方面,家长的关心程度不如在生活和智力方面。因此也引发了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

四、思考与建议

针对婚姻与家庭情况的调查,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妇联组织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推动家庭文明建设的创新与发展,以满足广大家庭的需要,以适应多样化、知识化、网络化社会的需求。

1、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构建和谐家庭的认识。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是平安社会的坚固防线,也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和谐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参与构建和谐家庭的局面,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2、努力提高女性素质,发挥女性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作用。女性在家庭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一个家庭主妇的素质对她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有巨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直接影响三代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家庭的和谐程度。所以,提高女性素质是妇联组织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要以家庭为单位,大力提高家庭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3、扩大活动的普及面和实效性。要从实际出发,从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针对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做好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各种与家庭相关连的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让群众受益,保证构建和谐家庭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上一篇:测绘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下一篇:淘宝网店客服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