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札记

2024-10-30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札记(通用8篇)

1.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札记 篇一

教育部规划课题

《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

《单亲 家庭中教育部规划课题

《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

《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 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了教育的完整体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和谐。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最直接的影响,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他人难以替代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使家庭教育的功能在弱化、在丧失,甚至出现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从近几年我校生源的家庭状况来看,单亲家庭特别是以父母离异造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在增加。一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情绪情感表现,自我认识发展,人际交往、自我控制水平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障碍相对较多且很突出,给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达成家校教育一致性上增加了难度,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探寻解决的途径、方法和对策。

我校参加研究的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家校二元整合教育模式研究》,已结题并被评为优秀子课题组,校本课题《小学部关于特殊学生教育对策的校本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在此基础上,开展《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也是对这两个课题研究的深化、拓展和提升。通过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以达成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并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工作;培养我校家庭教育科研骨干,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我校依邻桃源居社区,通过家教课题研究,辐射带动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

从建校伊始,我校就制定了“科研兴校”的发展策略,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推动课题研究,大力支持课题成果的推广;宝安教育局教科培中心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在家教课题研究上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家庭教育在全国已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对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力量强大,富有奉献精神,对批准立项的子课题有经费支持等有利条件,带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有信心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单亲家庭家庭教育问题给予了积极关注并进行过大量研究,比如,在《家庭教育学》(赵忠心著),《家庭教育社会学》(缪建东著)、《单亲家庭子女素质教育》(缪建东著)及《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文集等著作以及《中国家庭教育》、《家长月刊》、《家庭》、《中国心理卫生》等杂志中,对单亲家庭教育的教育问题或进行调查研究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是我们参考借鉴的宝贵资源,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一是研究人员主要学者、专家,二是研究个案十分有限,研究周期短,三是研究内容主要是现象现状描述、相关性研究和对策建议,四是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

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对以上所提到的局限有重大突破,具体表现在: 一是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学校一线教师协作攻关、并有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研究;

二是研究个案总体具有一定规模,研究周期相对较长,更注重过程研究; 三是研究内容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供对策,而是以个案跟踪的方式,深入单亲个案家庭作切实的改善性的行动指导,切实解决单亲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

四是研究方法除了调查研究还采用更适合中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个案跟踪研究,案例研究等。

所以,《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以及课题成果《走向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一书,是我们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指导。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紧紧围绕总课题研究目标,在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单亲家庭教育的不足和误区,分析导致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有效策略。运用个案跟踪的研究方法,深入个案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的指导,使家长形成新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并能运用新观念和科学方法教育子女,与学校形成合力,促进子女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研究内容:1.单亲 家庭中问题学生健康心理、良好行为培养以及学习适应问题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⑴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掌握培养孩子健康心理(自尊、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意志品质)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方法以及特殊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逆反、追星等)的应对策略。

⑵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掌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包括良好生活习惯、文明行为的养成,不良嗜好的矫治。

⑶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主要针对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孩子学习适应问题,探索家庭、学校相结合的学生适应性培养模式。

2.在家庭教育个别指导的同时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在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指导的过程中,从改善家庭物质文化环境入手,探索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途径、方法。

3.在家校如何形成合力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在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开展研究,学部德育主任按照子课题实施方案,组织、管理各自学部研究小组开展个案跟踪指导研究。学校课题组负责开题,培训,阶段小结,成果收集、整理、提升,结题等全程管理和全面指导工作。

2.研究对象分别从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的单亲家庭中选定。经过普查,初中部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的数量达到研究最小规模的要求,并且学部各级领导和相关班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此研究高度重视,故决定在中学部选定10个有代表性的研究个案(另选10个作为对照组),作为子课题研究对象。小学、高中选定的个案作为校本课题研究个案。为了保证研究个案在研究周期内的稳定,初中部在一年级选择,小学、高中不受此限。

3.选择个案前,先由各班班主任摸清本班单亲家庭问题学生家庭情况,然后遵照总课题实施详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动员,选择个案应注意:家长自愿报名并愿意积极配合参加研究,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较突出并且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不到位、存在误区等因素造成的,重点要吸纳网迷、非智力因素不良造成学业不良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家庭。

4.研究教师的选择是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个案所在班级,优先选择班主任,同时选择具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经验(比如,重点选择参加过《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教师)、有爱心和责任感、善于沟通的优秀教师参加课题研究。

5.每个研究个案(研究家庭)配两名教师,组成一个小组,每三个或两个小组配一名心理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开展合作研究和多向交流。

(二)研究方法 按照总课题实施详案中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指导、规范研究方法在子课题研究中的运用。

1.调查研究法

参照总课题组提供的调查表,做好前期、中期、终期三次家庭状况问卷调查,做好家庭和家长状况的调查、孩子成长现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2.个案跟踪指导法

每个研究小组每月进入家庭一次,进行深度家访指导,做好访前计划,访后纪录和小结。在课题研究全过程应有至少十四次家访记录和简要小结,作为个案指导研究的依据和支撑材料。其中详录次数应占50%以上。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反思研究,参与者就是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一边研究,一边反思,一边改进,一边总结、推广。

4.比较研究法

一是对经过个案指导和未经指导的参照对象进行横向比较,探索个案指导的不同特征和效果。二是对个案家庭前测和后测的纵向对比,可以证实个案家庭进步的方向和幅度。

5.案例研究法

把个案指导中的问题和现象描述、分析和诊断、方法策略指导以及归纳、反思、提升融合在一起,形成研究案例。通过一篇篇研究案例体现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和改善性研究的生动过程。

五、具体实施步骤

本子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2006.12-2008.12),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2日至2007年4月30日)。学习领会关于申报教育部规划课题《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通知精神,建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选定要研究的子课题项目,填写、上报子课题立项申请表;完成子课题开题报告并召开开题会,制定实施方案,发到三个学部,选择确定个案家庭,确定学部研究人员并进行研究培训,组织问卷调查。

第二阶段:介入个案家庭进行实践研究阶段(2007年4月21日至2008年9月30日)。个案指导教师至少进行14次深度家访指导;每一个月进行一次研究情况检查,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并进行专题培训,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总结;其间,到2007年12月至少完成7次深度访谈,到2008年8月完成全部14次深度家访。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各学部上交课题研究总结、个案指导实录,子课题组进行分析总结和理论概括;申请结题,完成子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接受个案指导的单亲家庭、家长、孩子具有了显著的变化和进步,个案家长基本合格率达80%以上,问题学生转化率90%以上。

2.形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有效策略、步骤以及特殊问题的个别策略。

3.培养家庭教育科研骨干和家庭教育指导骨干,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课题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4.通过课题研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

5.完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编印《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优秀案例集》。

七、课题组的组成

课题领导小组:

长:周杰(清华实验学校校长、中教高级)成员:解巨钊(副校长)刘

凯(副校长)的问题学生家庭

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了教育的完整体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和谐。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最直接的影响,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他人难以替代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使家庭教育的功能在弱化、在丧失,甚至出现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从近几年我校生源的家庭状况来看,单亲家庭特别是以父母离异造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在增加。一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情绪情感表现,自我认识发展,人际交往、自我控制水平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障碍相对较多且很突出,给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达成家校教育一致性上增加了难度,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探寻解决的途径、方法和对策。

我校参加研究的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家校二元整合教育模式研究》,已结题并被评为优秀子课题组,校本课题《小学部关于特殊学生教育对策的校本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在此基础上,开展《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也是对这两个课题研究的深化、拓展和提升。

通过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以达成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并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工作;培养我校家庭教育科研骨干,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我校依邻桃源居社区,通过家教课题研究,辐射带动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

从建校伊始,我校就制定了“科研兴校”的发展策略,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推动课题研究,大力支持课题成果的推广;宝安教育局教科培中心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在家教课题研究上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家庭教育在全国已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对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力量强大,富有奉献精神,对批准立项的子课题有经费支持等有利条件,带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有信心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单亲家庭家庭教育问题给予了积极关注并进行过大量研究,比如,在《家庭教育学》(赵忠心著),《家庭教育社会学》(缪建东著)、《单亲家庭子女素质教育》(缪建东著)及《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文集等著作以及《中国家庭教育》、《家长月刊》、《家庭》、《中国心理卫生》等杂志中,对单亲家庭教育的教育问题或进行调查研究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是我们参考借鉴的宝贵资源,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一是研究人员主要学者、专家,二是研究个案十分有限,研究周期短,三是研究内容主要是现象现状描述、相关性研究和对策建议,四是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

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对以上所提到的局限有重大突破,具体表现在:

一是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学校一线教师协作攻关、并有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研究;

二是研究个案总体具有一定规模,研究周期相对较长,更注重过程研究; 三是研究内容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供对策,而是以个案跟踪的方式,深入单亲个案家庭作切实的改善性的行动指导,切实解决单亲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

四是研究方法除了调查研究还采用更适合中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个案跟踪研究,案例研究等。

所以,《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以及课题成果《走向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一书,是我们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指导。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紧紧围绕总课题研究目标,在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单亲家庭教育的不足和误区,分析导致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有效策略。运用个案跟踪的研究方法,深入个案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的指导,使家长形成新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并能运用新观念和科学方法教育子女,与学校形成合力,促进子女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研究内容:1.单亲 家庭中问题学生健康心理、良好行为培养以及学习适应问题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⑴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掌握培养孩子健康心理(自尊、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意志品质)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方法以及特殊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逆反、追星等)的应对策略。

⑵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掌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包括良好生活习惯、文明行为的养成,不良嗜好的矫治。

⑶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主要针对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孩子学习适应问题,探索家庭、学校相结合的学生适应性培养模式。

2.在家庭教育个别指导的同时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在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指导的过程中,从改善家庭物质文化环境入手,探索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途径、方法。

3.在家校如何形成合力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在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开展研究,学部德育主任按照子课题实施方案,组织、管理各自学部研究小组开展个案跟踪指导研究。学校课题组负责开题,培训,阶段小结,成果收集、整理、提升,结题等全程管理和全面指导工作。

2.研究对象分别从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的单亲家庭中选定。经过普查,初中部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的数量达到研究最小规模的要求,并且学部各级领导和相关班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此研究高度重视,故决定在中学部选定10个有代表性的研究个案(另选10个作为对照组),作为子课题研究对象。小学、高中选定的个案作为校本课题研究个案。为了保证研究个案在研究周期内的稳定,初中部在一年级选择,小学、高中不受此限。3.选择个案前,先由各班班主任摸清本班单亲家庭问题学生家庭情况,然后遵照总课题实施详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动员,选择个案应注意:家长自愿报名并愿意积极配合参加研究,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较突出并且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不到位、存在误区等因素造成的,重点要吸纳网迷、非智力因素不良造成学业不良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家庭。

4.研究教师的选择是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个案所在班级,优先选择班主任,同时选择具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经验(比如,重点选择参加过《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教师)、有爱心和责任感、善于沟通的优秀教师参加课题研究。

5.每个研究个案(研究家庭)配两名教师,组成一个小组,每三个或两个小组配一名心理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开展合作研究和多向交流。

(二)研究方法

按照总课题实施详案中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指导、规范研究方法在子课题研究中的运用。

1.调查研究法

参照总课题组提供的调查表,做好前期、中期、终期三次家庭状况问卷调查,做好家庭和家长状况的调查、孩子成长现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2.个案跟踪指导法

每个研究小组每月进入家庭一次,进行深度家访指导,做好访前计划,访后纪录和小结。在课题研究全过程应有至少十四次家访记录和简要小结,作为个案指导研究的依据和支撑材料。其中详录次数应占50%以上。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反思研究,参与者就是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一边研究,一边反思,一边改进,一边总结、推广。

4.比较研究法

一是对经过个案指导和未经指导的参照对象进行横向比较,探索个案指导的不同特征和效果。二是对个案家庭前测和后测的纵向对比,可以证实个案家庭进步的方向和幅度。5.案例研究法

把个案指导中的问题和现象描述、分析和诊断、方法策略指导以及归纳、反思、提升融合在一起,形成研究案例。通过一篇篇研究案例体现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和改善性研究的生动过程。

五、具体实施步骤

本子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2006.12-2008.12),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2日至2007年4月30日)。学习领会关于申报教育部规划课题《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通知精神,建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选定要研究的子课题项目,填写、上报子课题立项申请表;完成子课题开题报告并召开开题会,制定实施方案,发到三个学部,选择确定个案家庭,确定学部研究人员并进行研究培训,组织问卷调查。

第二阶段:介入个案家庭进行实践研究阶段(2007年4月21日至2008年9月30日)。个案指导教师至少进行14次深度家访指导;每一个月进行一次研究情况检查,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并进行专题培训,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总结;其间,到2007年12月至少完成7次深度访谈,到2008年8月完成全部14次深度家访。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各学部上交课题研究总结、个案指导实录,子课题组进行分析总结和理论概括;申请结题,完成子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接受个案指导的单亲家庭、家长、孩子具有了显著的变化和进步,个案家长基本合格率达80%以上,问题学生转化率90%以上。

2.形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有效策略、步骤以及特殊问题的个别策略。

3.培养家庭教育科研骨干和家庭教育指导骨干,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课题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4.通过课题研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5.完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编印《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优秀案例集》。

七、课题组的组成

课题领导小组:

长:周杰(清华实验学校校长、中教高级)成员:解巨钊(副校长)刘

凯(副校长)

2.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札记 篇二

构建和谐社会, 家庭和谐是基础。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和最可持续的细胞组织, 联结着个人和社会, 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 赏识教育尤其必要。下面结合自己亲身体验作如下浅析。

一、单亲家庭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1.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

研究表明: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具有忧郁症或躁郁症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异常表现。我班一同学, 父亲被判有期徒刑6年, 其母亲抛家别子改嫁他人, 这位同学由奶奶扶养。父亲的犯罪使他觉得在生活中只有痛苦没有快乐, 长期陷入情绪低潮, 经常把自己处于极度孤独的困境中, 无心学习, 形成孤独、冷僻、自卑的心理, 表现出典型的忧郁症。

2.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

单亲孩子的主要环境更多地侧重于社会层面, 对于他们, 人们往往有些偏见, 以一种异样的、排斥的眼光, 或是以一种同情的、怜悯的眼光看待他们, 显露出对他们信心的丧失, 这些都使孩子在情绪上产生不规律的起伏, 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赏识教育

1.孩子需要赏识, 需要爱。

赏识能让孩子在得到激励的同时提高自信心。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渴望赏识, 渴望爱。他们曾经历了亲人早逝的痛苦或家庭破裂、双亲离异的恐惧, 所以他们更渴望得到赏识, 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

2.教师应该当好赏识教育的主角。

(1) 走进孩子的心灵。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孤独、冷僻、沉默少言。作为老师, 首先必须与孩子做好沟通, 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启发、引导孩子, 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 进而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 并为下一步的赏识教育奠定基础。

(2) 尊重孩子的人格。

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虽然普遍表现出自卑的心理, 但往往又表现出倔强好胜的性格, 不能允许再次的刺激, 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怜悯, 而是亲和、尊重和激励。

(3) 接纳孩子的缺点。

教育者不但要具备接纳被教育者的缺点、弱点的勇气, 还要有将自己的接纳表示出来的技巧, 让孩子明白你的宽容大度, 但接纳不能等同于纵容, 在接纳之余, 应该帮助孩子正视并逐步改正缺点, 克服弱点, 不断进步, 这种接纳才能导致升华。

(4) 激励孩子的进步。

3.单亲家庭学生的感恩教育 篇三

一、调节功能

小秀没有父亲,常常独自一个人待着,不喜欢和同学交往,自卑心理比较强。虽然学习成绩还跟得上,但是呈下滑的趋势,由此也造成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缺乏。当我看到她终日忧郁的神情时,我知道她太需要帮助了。可是,据了解,她害怕老师知道她的身世。为了帮助她,我假装不知,把她分到同样没有父亲的副班长的学习小组里去。副班长的性格比较开朗,也比较自信,而且善于开导人。在快要开感恩班会之前,我故意向她们透露了班会的部分内容,并表示:“在班会上,可能会请你们组谈谈对父母的心愿,你们可以提前悄悄地把心愿写给老师,以便我向同学介绍你们小组成员的感恩故事。”开始她对我不够信任,害怕我把她的情况公开出来。经过副班长的开导和鼓励,她终于把心愿写下来,交给我,还要求我不要说出她的秘密。她看到妈妈太辛苦了,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爸爸,可以负担沉重的家庭事务。我很快给了她书面回复,充分肯定了她这种想法的纯洁和高尚,证明她比其他同学更加能为含辛茹苦的母亲着想。我没有鄙夷她的想法,她感到很意外。因此,她对我产生了信任。我顺势对她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告诉她像她这么懂事的学生不多,要她放下思想包袱,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她答应了。我在班会课上对小秀的家事只字未提,反而从她的学习表现上大做文章,提出认真学习是感恩父母的最好表现。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她由信任老师,再到信任同学,开始活跃起来,情绪不再那么低落,意志不再消沉,很快,学习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明显提高了。在这个同学身上,我正是用“欲‘感故‘纵、淡化感恩”的方式,开启了她的心扉,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从而调节她的心理、情绪。看上去是淡化感恩,实际却是强化了感恩的功能。

二、启发功能

有些学生,对于感恩的含义是理解到位的,理论上的东西他们懂得不少,道理不用跟他们多讲。他们也比较自觉地报答父母,还时常摘抄一些关于感恩的格言警句。可是当回到家要帮父母做一些实际的事,尤其是比较亲密的举动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很难为情,以致所有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都不起作用了。副班长,学习好,懂事,能干,而且温顺善良,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我注意到她对老师是那么的黏乎,总是喜欢和老师接近,并且惟恐不能帮老师的忙,做事似乎一点都不累,有时候还会对老师真诚地说希望老师多和她说话。可是据说她在家里并没有那么积极地为她母亲分担家务。这让我察觉到了她由于缺乏父爱的孤独感。于是我私下和她谈心,了解她平时帮母亲做什么。她告诉我,母亲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可是她又不知道怎么帮母亲,只有把这个想法用于帮助同学、老师上。她认为,只有读好书,长大能够挣钱帮母亲治病,才叫做帮母亲。我首先表扬了她胸怀大志,然后告诉她,其实要帮母亲完全可以从现在做起,从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做起,包括做饭、洗衣、梳妆打扮等,事无巨细,都是感恩的表现啊。她受到了启发,后来,她能够帮她的母亲做很多事情,整理贴身衣物和被褥等,甚至包括要花最大勇气的一件事——帮母亲洗澡。回到学校后,她常主动向我汇报这个周末回家帮母亲做了什么,

她心中的困惑烟消云散。很庆幸,我又成功地帮助了一位学生。

三、感化功能

有没有对感恩持排斥态度的学生呢?有。比起那些家庭完整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加容易对感恩教育的内容产生抗拒、排斥的心理。比如小坚、小文等同学。由于父母离异,母亲都改嫁了,他们很自然地产生了对父亲的怨恨情绪。在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幸福的时候,在羡慕别人家的天伦之乐的时候,尤其是当老师谈到要报答父母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反感,认为是父亲造成母亲的出走,是父亲造成了他们的痛苦。这种思维方式也使得他俩成为班级中最难管理的学生,六年级时就偷偷吸烟,学习一塌糊涂,经常夜不归宿。为了教育、转化他们,我花了很多心思,用了很多办法,可是收效甚微。借助感恩教育的契机,我专门带他们到家里看父亲独自抚养孩子的VCD影片,让他们知道悲剧未必是由父亲单方面造成的,也许父母都有错,而其中一个人舍不得孩子,愿意和孩子同甘共苦,这不是你们的父亲的伟大之处吗?在触动了他们的思想后,我又继续加以引导,帮他们分析父亲的难处,及为了孩子付出的艰辛,教他们体谅父亲,感激父亲。终于,真诚融化了他们内心的坚冰,他们原谅了各自的父亲,检讨了自己过去不理智的行为。后来,小坚告诉我,以前他很恨他父亲酗酒,大骂父亲,自从他亲近父亲、理解父亲后,父亲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今他看到父亲白天耕田太辛苦,为了帮父亲减轻疲劳,他主动帮父亲买酒,让父亲每天晚上适量喝一点,既保健身体,又能尽一份孝心,父子关系相当融洽。

四、激励功能

4.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篇四

主讲:许建华 时间:2005.8.13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当代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是空前的,对孩子教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付出也是极大的。可是,同样是家庭教育,同样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有的父母能够使子女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为家庭也为自我写下光辉的人生篇章,甚至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光点;有的父母却由于教子无方,使子女终生碌碌无为,断送了子女美好的前途,给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甚至出现家庭悲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怎样顺应孩子的天性,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无疑是孩子否走向成功最重要的一环。

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概莫能外。教师如同父母,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方式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换句话说,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罢,如果在教育的问题上不分具体情况,不对症下药,效果会适得其反;相反,如果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可行的方法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方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尤为显著。所谓单亲,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

案例一:

学生: 李同学(男)

家庭成员:无固定工作的母亲;生重病的外婆;患小儿麻痹症的舅舅

家庭情况:收入很低,居住环境老城厢;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低因而对其无法进行指导和教育

该生特征:心事重重,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一直位于班级中等水平徘徊,没有大的起色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小孩谈话,要他面对困难,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争取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在生活上,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减免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他减轻因家境而感到的压力。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给予他的是平视的目光和平和的态度,有时。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李同学渐渐地找到了在班级体中的位置。学习上,从预备班到现在他每学期都在进步,上学期期末考试,他考到了年级第6名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他轻松地融入了班集体,我为他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感到高兴。

案例二:

学生: 张同学(男)

家庭成员:离异的父亲

家庭情况:父亲下岗,收入低微

该生特征:小学里是人人讨厌的差生,早晨迟到一周两三次,作业天天不交或漏交,找到他态度极好,认错很快,但就是没有行动,天天如此,老师普遍反映无法教育的“差生”

教育方法:自从进入我班后,我就把他作为我私下里的重点帮教对象,上门家访,和家长取得联系;陪他做作业,约法三章但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进一步了解他的过去,知道在小学里老师不把他当“人”看,小孩一点自尊没有,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就努力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及时在班级里进行表扬,慢慢地孩子有了自尊,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育效果:作业按时交了,迟到的次数少了。更让人高兴的是,上学期开学时,在讨论班级教室门由谁来负责开时,张同学第一个举手,愿意担这个责任。我当时真的很惊讶,抱着信任的态度就把每天早上开教室门的任务教给了他,一学期下来他基本能够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他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越来越多的赞扬声,越来越自信。从他的身上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每个老师对孩子要有信心和耐心,真所谓“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案例三:

学生: 陈同学(女)

家庭成员:母亲病故,父亲为金融业“白领”

家庭情况:家庭条件优越,父亲为其配备了手机、电脑等,每月零花钱上千。用其父亲的话讲,“她失去了母爱,我要在经济上加倍补偿她”

该生特征:预备班时成绩比较差,但听其父亲说小学成绩还可以,初中毕业中考成绩不是很好,勉强进入了我校高中美术特色班学习美术;平时的文化测验成绩也还可以,有点“小聪明”,但每到大考就会头脑发晕,具有“考试焦虑症”;平时花钱大方,很爱打扮,注重自身形象“美”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单独找她谈心,表扬了她具备的优点和优势,希望她利用一周的时间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谁知她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我“负荆请罪”,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我用她母亲临终时的话激励她,用她父亲不愿向她说的苦衷劝说她,使她争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心有旁骛”

教育效果: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她上课时不再偷照镜子了,学校要求同学做到的“一日常规”她都能做到,发型、发色“正统”。据其父亲讲上网聊天也少多了,学习的劲头很足。最近一次的考试成绩进步显著,美术专业成绩也开始领先于不少其他同学

5.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札记 篇五

单亲家庭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探讨--对两位单亲母亲家庭女大学生的个案研究

本研究以双性化人格为理论依据,从性别角色的角度研究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两位与单亲母亲共同生活的.女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采用主要概念或主题突出分类的方法进行编码,对父母的性别角色,特别是母亲的性别角色对她们影响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作 者:王伟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刊 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6(5)分类号:B84关键词:单亲家庭 女大学生 双性化人格 性别角色

6.浅析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篇六

梅河口市小杨学校谷 斌

电视连续剧《单亲之家》的主题歌中有这样两句:“少了妈妈只有半个家,少了爸爸啊我呀好害怕……

每当听到这首主题歌,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双亡,其主要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抚养照顾。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中,这个特殊的群体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他们当中有不少还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小就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首先要对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状况进行认真研究分析。

在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的完整与残缺对子女教育有着很大影响。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在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上也有其特殊性。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在一个家庭中,他们是弱小的,除了父母,他们一无所有。所以失去父爱或母爱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在几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单亲家庭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内向自卑。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了这份优越感,再加 1

上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

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由于自卑而

缺乏自信,甚至于有的孩子会常常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2、抑郁冷漠。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

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亲或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

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

别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在学校,他们不敢

谈论自己的父母,在这个“小社会”中,长期怕接触,情感、意志、情绪脆弱,于是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最严

重的导致与集体不合。

3、充满憎恨。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

争吵,憎恨父母不顾自己的成长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抚养费的父亲或

母亲,或站在父母其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久而久之会对

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

趣,甚至对他人、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对公益

事业表现冷淡,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

4、暴躁易怒。有些单亲家庭孩子,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

闷的心情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所以

会出现打架、斗殴等行为。

5、嫉妒敌对。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嫉妒同学谈自己的父母,谈自己温暖的家。嫉妒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羞于启齿而又十分强烈的憎

恨心态。他们不相信周围的人,排斥周围的人,没有爱的情感,与周围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或好言相劝,看成是恶意的举动,他们轻则臵若罔闻,重则寻机报复,经常挑起一些带有恶作剧色彩的事端,有的甚至以对他人的戏弄或殴打为乐。

那么,怎样才能使单亲家庭的孩子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呢?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我力求做到细心地观察、仔细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这些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沟通的桥梁,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目的。

我班有一名叫魏鑫的同学,她的母亲早就去世了,父亲又成立了新的家庭,她与继母不和,经常闹别扭,有时把不好的情绪带到学校,影响了她的正常学习。我了解了情况后,及时和她进行沟通,父亲总不能单身一辈子,你总是要离开父亲的,要想父亲好好的生活,那必须得有人陪、又人照顾。在我多次的教育下,她能正确处理与继母的关系,我感到很欣慰。

2、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良好的同

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其

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孩子的做法。其三,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四,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蛮做,便会大碍于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比如,在班级中开展主题教育,通过组织 “手拉手,一帮一”、“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都是一家人”等主题班会,让双亲家庭孩子与单亲家庭孩子团结互助、平等相处,一起欢笑,没有讽刺,没有歧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个性和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

4、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关心和鼓励。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孩子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我班有一名叫赵

珊的同学,上课时总和老师顶嘴,我了解了情况后和她进行沟通,得知她的父母离异,性格孤僻,在家和父亲也经常吵嘴,因此也离家出走过。得知了这些情况,我耐心的对她进行教育,正确的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同时我也让她担任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让她感到老师对她的信任,使她能重新找回自信,努力学习。现在她的成绩一直是班级最好的,作为老师的我十分欣慰。

7.谈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引导 篇七

据统计, 在我校各教学班都有单亲家庭学生, 占学生总数5%左右。作为班级的管理者, 我认真观察这类学生思想动态, 了解他们的异常心理及行为, 进行调查分析, 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发现这些单亲家庭学生的先天潜质并不差, 只是因为家庭的影响, 导致了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落后, 失去了上重点高中的机会, 而选择了职业学校。

单亲家庭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良心理表现: (1) 孤僻、任性、自卑与敏感。 (2) 逆反、撒谎、好斗和报复。 (3) 厌学甚至逃学、自由散漫、不思进取、破罐破摔。那么, 怎样才能对这类学生进行恰当的教育管理和思想引导呢?

一、充分分析学生心理特点, 做到有的放矢

1. 孤僻自卑型

此类学生向来独来独往, 从不与人交流, 也不愿与人接触。这样的学生看似很“安全”, 不会像其他学生一样去招惹是非, 也不会故意扰乱课堂秩序。但如果我们不将他们的心扉打开, 长此下去, 将来其也很难与社会融合。而且, 由于他们的性格原因, 会导致其他学生的歧视, 这样会更加加深其对外界事物的惧怕, 甚至会导致极端事件发生。

2. 敏感好斗型

其实无论是性格孤僻, 还是个性过分张扬, 都是单亲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孤僻的孩子企图用自我封闭的方式来隔绝外界可能带来的伤害, 而好斗的学生之所以好斗是因为他企图用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我很强, 别伤害我。”其实, 也是自卑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

3. 自由放任型

这些学生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 但在他们潜意识里已失去积极争先的信心。自我约束力差, 又失去了家庭的约束, 原本基础就薄弱, 就越来越不求上进, 破罐破摔。表现为自由散漫、班内表现落后, 甚至厌学、逃学。

二、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帮助他们

第一, 要加倍关注单亲家庭学生。在日常工作中, 要增强对他们的注意力, 付出更多的关爱。在思想上理解他们, 生活上关心他们, 让他们时刻感到快乐着、被关怀着。第二, 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变化, 消除逆反、报复心理。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 那是迫不得已的事, 其苦衷, 做儿女的有时无法理解, 要学会包容, 学会原谅父母。教师要设法多方疏导。孩子如果学会了正确对待家庭, 那么他看待社会的眼光就会柔和一些, 逆反、报复心理也会逐渐消除。第三, 帮助单亲家庭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部分单亲家庭学生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 常常不愿与人交流, 独来独往, 心事重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发动同学们和这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交朋友, 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而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 要把集体温暖、同学之情、师生之谊巧妙融合在一起。

8.单亲家庭教育个案指导 篇八

(一)来访者姓名:李某

(二)性别:男

(三)年龄:15岁(1994年6月)

(四)籍贯:北京

(五)学校与年级:北京市大兴区第六中学

(六)辅导员:北京市大兴区第六中学于万杰

(七)辅导期间:2008年3月至2008年9月

(八)个案来源:来访者原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由于对来访者产生一定作用,来访者家属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帮助和辅导。由来访者奶奶提出接受个别辅导的要求,并从本学期开学第二个星期开始进行辅导。

二.主要问题概述

(一)学业不良:来访者在校学习成绩很差,基本跟不上学校正常教学进度。班主任老师及其他任课老师对其十分头疼,不知如何是好。来访者在各科考试中,常出现大量空白不做的试题。

(二)同学,师生关系不良:来访者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严重缺乏自信,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困难。做事没有耐心,自我表达能力差。

(三)特殊的家庭环境:来访者自从父亲离家出走后就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母亲偶尔来看他一次,后来几乎不看他了,这造成来访者回到家中很少与家人交流,时常一个人哭泣。

三. 背景资料

(一)家庭背景

1.家庭成员

父亲:35岁,初中文化,不详

母亲:37岁,小学文化,长期在家不上班

爷爷:58岁,给工地做饭

奶奶:58岁,给工地做饭

2.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奶奶叙述来访者出生时顺产、自然分娩,幼年成长情况良好,没有生过什么大病,也没有什么智力方面的问题。

3.家庭变故

来访者四岁开始父母争吵频繁,甚至出现打架情况。在来访者十岁时,母亲毫无征兆地离家出走,父亲从此消失。在此之后,来访者性格变化很大,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不与家人、同学说话,常常一个人哭泣,易激怒,情绪波动大。

4.家庭教育情况

父亲:出走后情况不详。

母亲:母亲好胜心强,对来访者成绩不良的情况难以接受,在教育来访者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简单粗暴,态度恶劣,常常将来访者打得身上带伤。

爷爷:从不辅导来访者。

奶奶:宠爱来访者,对其学习有些要求,但力度不够。觉得只要来访者开心就行。常常带着来访者逛超市,看电视。现在每天还要陪着来访者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辅导其作业。

(二)学校环境

1.学校大环境

我校实行小班制教学,对每个学生都比较关注。学校不仅学习气氛较浓,而且还重视学生各方面发展。

2.班主任眼中的来访者

(1)学习情况很糟糕,成绩很差;上课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

(2)与同学关系一般,没有矛盾也很少有沟通。

(3)知道其父母离异的情况,了解其现在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家庭情况比较特殊。

3.同学眼中的来访者

(1)成绩很糟糕

(2)性格不是很好,很少与别人主动交流,也不主动参加班级活动。

(3)几乎没有要好的朋友,很少有同学愿意和他一起玩

(三)来访者自述

1.关于家庭

来访者觉得家庭一般,不特好也不特坏。来访者最喜欢的人是奶奶,。感觉现在家庭不幸福。

2.关于自己

来访者对自己很不满意,不喜欢自己,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任何设想。觉得自己不快乐,不愿意与人相处,也没有任何人和他玩。

3.关于在校表现

我在学校觉得不开心,因为有很多课要上,还有好多作业要做。老师常常批评我成绩不好。我不喜欢同学和老师,我常常喜欢一个人呆着。

四.分析与诊断

(一)缺乏自我价值感

来访者对父母不在身边产生严重不适应现象,特别是父亲的离家出走和母亲长时间不在身边所造成的焦虑、愤怒、迷失、被拒绝、遗弃等体验。在这一过程,来访者觉得自己是不被人接受的,因此缺乏自我价值感。

(二)学习障碍

来访者学习基础很差,其母亲对其学习要求较高,并采用不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让来访者难以接受。又由于家庭的变故,来访者无心学习,加上升入初中,学习负担的加重,更加使来访者疲于应付。发展到后来,来访者完全无心学习,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成绩极差。

(三)人际交往困难

在父母离异之前,来访者人际交往呈现一般水平,主要是由于父母的离异造成来访者内心痛苦,对他人缺乏兴趣。逐渐发展成与他们的交往困难,主要表现在不主动与他们沟通,对他人的反应迟钝,冷漠,孤僻。

(四)存在不合理信念

由于来访者的主要问题都是在父母离开之后所产生的,可以看出此事对来访者的意义重大。他感到自己应该对父母的不在身边,感到被抛弃等。这些不合理信念使来访者产生许多不良情绪并阻碍了其个人成长。

五. 辅导策略与实施

(一)整体策略

从来访者的情况来看,须采用以认知行为为主的辅导策略。具体来说首先是对其认知进行调整,再对其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行为指导。当然,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协助对来访者很重要,特别是家庭的支持更为关键。

(二)辅导实施要略

1.对来访者的个别辅导

(1)第一次面谈: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主要致力于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好在我与来访者之前有过接触,他对我比较信任和配合。但是由于来访者惯有的行为模式使得我们的交流不是很顺利。以下是一开始的对话:

辅导员:李某,很高兴又见到你。记得上学期你的表现真的很不错!能说说你最近的情况吗?

来访者:我蛮好的。(低头,很拘谨的耸了一下肩)

辅导员:恩?能具体说说吗?(关注地看着他,微笑)

来访者:(沉默了一会)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没什么特别的。

辅导员:每天都挺开心,而且也比较平常,是吗?在家和爷爷奶奶过得怎样?

来访者:挺好的。奶奶每天辅导我做作业,爷爷经常带我去逛超市,给我买好吃的。

辅导员:那你的感觉怎样?

来访者:在家还是蛮愉快的……

之后,他讲了与爷爷奶奶在生活上的一些事情,渐渐地愿意多说一些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就是为了让他愿意和我说一些东西,并初步建立安全、轻松的关系。最后,我大概介绍了我们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共同分享和成长等。

(2)第二次面谈:主要以来访者的叙述为主,并进一步稳定我们的良好关系,此外进一步涉及来访者的家庭情况并把焦点放在他的想法和感受上。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辅导员:我们今天已经谈了许多关于家庭的话题。我知道你现在和爷爷奶奶生活得不错。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孩子还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吗?

来访者:没什么啊!我觉得现在挺好的。

辅导员:是的。我们在上一次也谈了许多,的确可以感受到你现在在家里还是能够得到很多爱的。只是父母不在身边有些不习惯或别的什么感觉吗?

来访者:(沉默片刻)有的。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在身边。

辅导员:我注意到你在说那些话的时候声音特别低,有些感受,可以跟我说说吗?

之后,我又与来访者探讨了妈妈与爸爸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来访者缺少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并有深深的自责和负罪感。因此,我打算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探讨他的想法并帮助他调整认知

(3)第三次面谈:在与来访者交流的基础上,给予一定有益的信息,帮助其分辨事实和虚假,消除疑惑。主要是和他探讨对父母离婚的看法。我们进行了以下一段对话:

辅导员:我们讨论了许多你的想法,我注意到你一直都在说是自己不好。如果自己能够更好些,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吗?

来访者:是的。都是因为我不好才会这样的。

辅导员:哦?是这样吗?如果你做什么会有所不同?

来访者:要是我成绩好些就不会这样了。他们不会吵架、打架,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辅导员:他们每次吵架、打架都是关于你吗?

来访者:也不是。不过有时是的。(疑惑地看看我)

辅导员:对!就象你说的。不全都是因为你,父母有他们自己的原因。而你却把所有的罪过都归结到自己身上,你看到了吗?每当想到父母的事情,你都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来访者:是的。其实有时我真的没做什么。可他们还是会吵架……

在这之后,我与来访者分享了不合理信念的影响,并将它称为“心中的黑魔鬼”。在结束之前,我给他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就是画出心中的黑魔鬼。

(4)第四次面谈:来访者带来了他画的“心中的黑魔鬼”,我们共同分享了他的画,并在最后,举行了打败黑魔鬼的仪式。

在这次的面谈中,来访者显得十分投入,并对打败黑魔鬼产生很大兴趣。以下是这次面谈结束之前的对话:

辅导员:我们已谈论了许多关于黑魔鬼给我们带来的影响。现在,你对黑魔鬼有什么感受吗?

来访者:我讨厌它,因为它破坏了我的生活和心情。

辅导员:是的!那我们一起消灭它,好吗?

来访者:好啊!(开心地笑着)

之后,我让他用力地撕掉黑魔鬼的画,并告诉他如果以后还有黑魔鬼出现,我们是有力量打败它的。

(5)第五次面谈:这次面谈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来访者建立与他人交流的信心和教导他一些最基本的沟通技能。在做了一些基本的介绍之后,我利用空椅子技术和角色扮演技术与来访者进行交流。我主要是希望通过帮助他找到自身的资源来增强进一步改变的信心。

辅导员:我们已经谈了许多关于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流的技巧,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这里有一把椅子,想象一下,班上的某位同学就坐在这里。你想问他今天放学回家可不可以一起走。你该怎么说呢?

来访者:(迟疑了一会)你好,晚上放学可以一起回家吗?

辅导员:恩,不错。然后,你坐到这张椅子上来,现在你就是你的同学,你会对你说什么呢?

来访者:好的。我愿意和你一起走。

辅导员:很好啊!看来你还是很善于个别人交朋友的嘛!以后,可以看到你更多的和同学在一起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许多资源,有时我们也许没有发现,以为自己真的很差。然而我们一旦发现他们,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听了这些来访者自己也觉得很开心,我们又探讨了自身资源的问题,并且鼓励来访者进行更进一步的改变并约定在后面的时间里共同探讨改变计划。

(6)最后三次面谈:最后三次的面谈主要都围绕着帮助来访者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在家庭中更快乐地生活。我们主要运用了行为疗法中的一些技巧,即行为矫正技术。我与他共同讨论并制定了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计划,让他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实施。在第六次面谈中,我们主要针对与同学的交往问题制定了一个行为计划。在第七次面谈中就计划的实施进行了反馈和更深刻的探讨。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求家长和老师积极配合,渐渐地,他的行为有了一些改善。在最后一次面谈中,我们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辅导员: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我看到你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从我们订立了行为计划之后,你做了很多。感觉怎样?

来访者:我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

辅导员:是这样的。你现在已经能够自己做一些计划并执行这些计划,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因此,正如我上次跟你说到的,我们的辅导关系即将结束了。以后你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但我仍然相信你可以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

来访者:我明白了,谢谢老师。

在最后一次结束一个月之后,我又与来访者见了一次,他的状况良好。

六.与家长、老师的沟通与协调

1. 与来访者奶奶

面谈了两次。第一次主要了解了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并约定进行个别辅导。奶奶向我介绍了家庭中的具体情况和来访者本人的成长经历等重要信息。并表示十分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她焦急的心情。第二次面谈是在结束前几天,我主要是了解一些来访者在家中的情况有无变化,并告之我们即将结束这一阶段的辅导。在这次面谈中,我也告诉奶奶在生活方面应给予来访者更多关爱和独立处理事物的空间。

2. 作为班主任

面谈了两次。第一次是在个别辅导开始之前,主要了解一些来访者在班级的情况。第二次在结束之前,主要了解来访者近期的改变等情况。虽然在学习上,来访者没有太大变化,但在人际交往方面,他有了很大改善。并在打扫卫生等方面表现积极。

七.结果与思考

1.来访者的改变

对来访者来说,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自从父母离异之后,很少与他人交流的来访者在我这里得到专业的帮助与关怀。从各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可以看出,来访者的改变是明显的。这充分说明学校心理辅导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也鼓励我们进行今后的工作。

2.辅导过程和进展

从整个辅导过程来看,我们主要经历了三个明显的时期。第一是倾诉防御时期,来访者虽然倾诉很多,但存在一定的防御行为。在这一阶段我很少使用技术,而是以倾听、澄清、支持和同感为主。第二是认知指导和行为塑造时期,在于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之后,我主要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来访者进行辅导。其中也运用了一些技术,并致力于行为的改变。第三是积极体验和实际运用时期,在帮助来访者体验各种真实的情感反应和指导之后,我将注意力集中与他在现实生活的改变。这主要是通过行为矫正技术的反馈信息和来访者个人的主诉进行。

3.问题孩子源于问题家庭

上一篇:畅享人生下一篇:《仙剑奇侠传》十大感动你我的爱情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