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老师课件里的案例

2024-06-24

管理学老师课件里的案例(共4篇)

1.管理学老师课件里的案例 篇一

第一章 公共组织

一、课后习题

1.何谓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有何特性?

答: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公共组织的特性有以下几点:

(1)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2)公共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3)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4)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并受到高度监督。(5)公共组织的政治性倾向以及行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6)公共组织的目标不易计量及责任的多元化。

2.我国的公共组织如何划分?与西方国家有何异同?

答:公共管理既包括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又包括行使某种公共职能的非营利组织的公共管理。相应地,公共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非营利组织。政府组织是国家统治者依据宪法和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建立起来的正式组织,包括了政府行政机关和国家立法、司法机关。非营利组织是指处理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可分为公立非营利组织和民间非营利组织。

长期以来,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仅属于国家所有,即“公共管理”局限于“国家行政”,国家行政机关是惟一的公共管理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政府统一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由于社会的多样性需要,公共建设的大幅度提升,财政负担日益加重,政府单一性的产品和低效率的运转,已不能有效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政府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决定了政府不能把所有的社会公共事务都包揽下来。一些原先由政府行使的公共管理职能逐步转移、下放或还给非营利组织如某些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甚至民办非企业单位行使。事实上,西方国家大量出现的志愿性团体、社区自治,以及“治理”概念的提出都表明:“政府是公共管理活动的核心主体,但他们不是唯一的主体。相反,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已经证明,政府承担的不少公共管理职能及具体内容,由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来承担,这不仅是可能而且是可行,后者不一定比前者差”。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和政府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不计其数的国内团体也建立起来了。很明显,非营利组织对政府的好处是很多的。在西方国家,它们已经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长期合作伙伴,尤其是社会和卫生服务。在这些国家,它们在组织个人和提高公民参与技能的民主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我国非营利组织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征?

答:非营利组织是指处理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可分为公立非营利组织和民间非营利组织。我国的公立非营利组织即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有非营利性、提供公益服务、主要由政府投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益性。

社会团体具有非营利性和民间性两种基本的组织特征。

基金会的基本特征有公益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基金信托性。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特征有民间性、非营利性、独立性和实体性。4.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各有何财务特征? 答:政府组织的财务特征:(1)经费来源的单一性;(2)经费保障的优先性;(3)财务管理的统一性;(4)单位预算具有强制性;(5)资金管理权限制性。

事业单位财务与政府组织相比较,有如下特征:(1)业务职能不同;

(2)资金供应渠道不完全相同;(3)财务核算内容有所不同;(4)资金补偿程度不同;(5)专用基金提取不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特征:(1)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

(2)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得取得经济回报;(3)资财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4)资源的提供者是以民间的身份出现;

(5)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以生产精神产品和从事社会服务活动为主,同时也存在投资、筹资活动以及附带一些生产经营活动。

5.我国现阶段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设立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我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成立采取许可制。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在获得法律地位时要经过两个共同的程序:首先要经过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核;其次要经过登记管理机关的核准登记。

成立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的必备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2)有规范的名称、章程和相应的组织机构;(3)有固定的住所;

(4)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或从业人员;

(5)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或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6)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另外,社会团体要求要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

6.我国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要符合哪些条件?税收优惠内容包括哪些?

答:我国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要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立或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宗教活动场所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组织;(2)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且活动范围主要在中国境内;(3)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

(4)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5)按照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该组织注销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记管理机关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6)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本款所称投入人是指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7)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其中: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不得超过上税务登记所在地人均工资水平的两倍,工作人员福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除当年新设立或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前的检查结论为“合格”;

(9)对取得的应纳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应与免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分别核算。

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向其所在地税务主管机关提出免税资格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财政、税务部门按照上述管理权限,对非营利组织享受免税的资格联合进行审核确认,并定期予以公布。

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税收优惠,分为所得税、营业税、流转税的减免;一是对于向非营利组织捐赠的单位与个人的税收优惠,捐赠主体的税收优惠,分为对企业的优惠、对个人的优惠和印花税法的特殊待遇规制。

二、材料解析

阅读材料分析

中国美术家协会属于我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具体属于社会团体一类。该协会的章程包含了总则、任务、会员、组织、经费及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的规定都体现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及公益性等基本特征。

第二章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理论

一、课后习题

1、什么是公共组织财务活动?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公共组织财务活动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公共组织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公共组织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预算资金收支活动;

(2)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资金收支活动;(3)经营活动。

2、公共组织有哪些财务关系?它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公共组织的财务关系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与财政部门的关系。这主要是指公共组织与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上缴下拨所形成的资金分配关系。主要表现在:公共组织预算和决算由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审批,财政补助收入由财政部门拨付,资金的收支主要由财政部门管理和监督。公共组织应服从财政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公共组织与财政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着公共组织与国家财政部门之间财政资金上缴下拨的关系。

(2)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这主要指公共组织与计划、银行、物价、审计、税务、民政等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上述职能部门与各公共组织的收支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彼此之间常常会发生资金的往来与结算,这便构成了公共组织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

(3)与上下级单位的关系。上级单位作为公共组织的主管部门,与公共组织不仅存在行政及业务领导关系,还往往存在着密切的资金往来关系。公共组织与上下级单位之间资金上缴下拨所引起的资金收支活动就构成了公共组织与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上下级单位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4)与内部各单位的关系。公共组织内部各单位指的是公共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这些部门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与职责,彼此分工协作。公共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金结算关系,体现了公共组织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5)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关系。这主要指公共组织向本单位工作人员支付劳动报酬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6)与其他各有关方面的关系。这主要是指公共组织在开展工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与其他有关各方发生的资金往来关系。

3、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有何特点?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特点:(1)政策性强;(2)以预算管理为中心;(3)财务类型的多样化。

4、公共组织目标对财务管理的目标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个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于该组织本身的目标。政府组织是拥有公共权力的国家事务管理机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这种强制性和权威性在维护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政府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正确编制单位预算,合理安排资金;依法组织收入,保证资金需求;合理安排支出结构,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是生存、发展、有效地提供公益服务,完成某一社会使命。从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描述为: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

5、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原则一般包括以下几项:(1)依法理财原则;(2)勤俭节约原则;(3)预算控制原则;(4)量入为出原则;(5)面向市场原则;(6)效益原则。

6、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中应遵循哪些财务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法规体系,按照其地位和从属关系,可分为法律、财务规章、行业财务制度三个层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在整个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法规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第二层次;行业财务制度是第三层次。所有的公共组织从事财务活动都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组织要遵循《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要遵循《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不同行业的非营利组织还要遵循相应行业的财务制度,如医院要遵循《医院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

7、常用的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定量方法有哪些?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方法体系主要由财务预测方法、财务决策方法、财务计划方法、财务控制方法及财务分析方法所组成。

财务预测方法可分为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按具体做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因果预测法和趋势预测法两种类型。

财务决策方法中的定量方法有数学微分法、线性规划法和概率决策法。财务计划方法中的定量方法有平衡法、因素法、比例法和定额法。

8、与时俱进的财务理念创新有哪些?

公共组织财务创新理念包括财务诚信理念、财务责任理念、市场营销理念和税收筹划理念。

二、阅读材料分析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非营利组织决策者必须进行财务理念更新,为实现其宗旨和组织目标而进行营销。

非营利组织首先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决定准公共产品的功能、品质、识别标志、服务等,给消费者提供包括核心产品、期望产品和增值产品三个层次的整体产品。其次,要根据准公共产品的特征与产品的生命周期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能适当发挥自己比较优势的阶段进行生产新产品。再次,非营利部门还要通过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市场营销来提高竞争力。此外,非营利组织要与顾客、利益相关者建立起平等互信、合作的关系,让处于关系链条上的各方都能够获得收益,都和谐共生,实现持续发展。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活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但项目过于繁杂,涉及的领域不一,组织没有能力进行整体管理,只能进行间接管理和监督,因而广青首先要广纳贤才,建立一个高效、专业的管理层,在营销过程中要重新进行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行动方案。同时,广青在捐款的筹集和运用方面需要进行改进,如制定以顾客为导向的募捐规划,成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制度,公布经费的使用情况。最后,要多渠道招募志愿者,完善志愿者的管理制度。

第三章 预算管理

一、课后习题

1.说明定员定额的含义和分类。

定员定额是指确定公共组织人员编制额度和计算经费预算中有关费用额度标准的合称。

定员即定编,它是国家编制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规定的人员编制和定员比例所规定的人员指标额度。定员分为两类:一是按照机构的级别和类型规定的定员,即按照所属行政区等级,考虑人口因素,分为若干个等级,按级次规定其人员数额;二是按照比例定员,即按照特定的业务计量单位所规定的人员比例来确定人员编制。

定额主要是指确定预算的经费开支定额,即经费预算定额。它是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其财力、物力的消耗、补偿、配备、利用等方面所规定的经济指标额度。定额有三种分类:一是人员经费定额和公用经费定额,二是综合定额和单项定额,三是货币定额和实物定额。

2.试述公共组织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公共组织预算,是指公共组织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财务收支计划。

公共组织预算管理的意义是:

(1)公共组织预算是公共组织履行自身职能的财力保证;

(2)公共组织预算有利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财政的收支平衡;(3)公共组织预算有利于提高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水平。

单位预算管理办法,是指执行单位预算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确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同国家财政的预算拨款、缴款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共组织同其他各方面的财务关系。财政部门对行政单位实行的预算管理办法是: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实行的预算管理办法是:核定收支;预算补助;收入上缴;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留用。

3.说明公共组织单位预算的收支内容。

收入项目:包括一般预算拨款、基金预算拨款、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拨款、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以及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上年结余。

支出项目:

(1)基本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2)项目支出。包括专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其他支出。(3)经营支出。

(4)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5)上缴上级支出。

4.比较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的优劣。

(1)增量预算法又称调整预算方法,是指以基期预算的具体数字为基础,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优点:预算编制方法简便、容易操作。

缺点:受原有费用项目限制,导致保护落后;滋长预算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简单化”;不利于组织未来发展。

(2)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基期情况,对预算收支以零为基点,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或者各项收入的可行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从而予以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

优点:它有利于单位全面审核自己的下属机构,淘汰无用,克服臃肿;有利于限制单位内部支出的随意性,对目标无实质性贡献就不能安排开支;有利于领导人集中精力和时间于大计划、大项目,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缺点:工作量大,时间较长;难以突出重点,有可能顾此失彼。5.编制预算应遵循哪些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

预算编制要遵循五项基本原则:政策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单位编制预算要做到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允许赤字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将公共组织取得的财政拨款和其他各项收入以及各项支出,完整、全面地反映在单位预算中,反映单位的全部财务活动,不允许在预算之外另留收支项目。

6.公共组织应采取哪些措施保证预算的执行?(1)层层分解预算指标,落实管理责任;(2)依法组织收入,保证收入任务的完成;(3)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开支;(4)建立各项经费管理制度,实行经费开支的审核;(5)及时分析收支情况,保证预算的顺利完成。

7、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单位预算有何特点?

民间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利用预算对财务资源的获得与使用进行管理,包括正确设计其预算和全面实现预算目标,借助于各种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监督过程实施计划、组织、控制、分析和评价。

民间非营利组织预算,是民间非营利组织根据其具体社会使命与事业发展计划编制的,未来一定时期的财务收支计划。非营利性,决定了民间非营利组织预算的主要问题是将对服务的需求与有限的可用资源进行平衡。预算是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在财务上的体现,也是对财务进行控制所使用的主要手段。

二、阅读材料分析

公共组织的预算是一个具有严格规范性程序的运作体系。从编制到审批,采取“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与审批程序。公共组织预算经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批后,即成为预算执行的依据。预算的执行则贯穿于整个预算的始终。

枝江市问安镇初级中学属于公共组织中的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流程中,依次经过了准备工作、编制预算基表、汇总生成预算报表和审核上报等四个步骤,完成了“一上”。之后,市财政局、市教育局下达学校预算控制数,即“一下”。学校根据预算控制数调整预算草案,再审核上报,即“二上”。从而本预算编报工作全部完成,等待下达预算批复,即“二下”。因此,该学校的预算编制严格遵照了公共组织预算编制和审批的程序。

第四章 收入管理

一、课后习题

1.论述公共组织收入内容及特点。

公共组织收入,是指公共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以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公共组织收入有以下含义:

第一,公共组织收入是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而取得的。第二,公共组织收入是依法取得的。

第三,公共组织的收入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取得的。第五,公共组织的收入具有支配的自主性。第四,公共组织收入是非偿还性资金。

由于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和业务活动不同,所以收入的内容也不相同。

政府组织主要从四个方面取得资金:一是财政部门通过国库直接拨给预算单位的一般预算资金(不包括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拨款);二是财政部门通过国库从具有专项用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中拨付的基金预算资金;三是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拨款;四是其他来源形成的收入,包括零星杂项收入、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等。

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主要有三种分类:

(1)按照收入的来源,分为捐赠收入、会费收入、销售商品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

(2)按照收入的使用是否存在限制,分为限定性收入和非限定性收入。(3)按照收入的性质,分为交换交易收入和非交换交易收入。2.简述财政拨款(补助)收入的管理要点。(1)年初认真编制经费预算;(2)编制季度分月用款计划;(3)按规定用途使用拨入经费;(4)定期核实拨款数;(5)年终检查全年拨款数。

3.说明事业收入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有何区别? 事业收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组织事业收入

2、保证事业收入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3、必须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4、严格执行资金的管理规定 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的区别: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经营收入,是指非营利组织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二者区别:经营收入是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而不是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专业业务活动一般属于公益性活动,具有非营利的特点,而经营活动一般则属于营利性活动。因此,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收入。例如,科研单位对社会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属于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科研单位为有关单位提供科研服务取得的收入,只能作为事业收入,而不能作为经营收入处理。

4.非营利组织应采取哪些途径自创收入?

非营利组织的自创收入,是指非营利组织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向消费者直接收取的收入以及通过投资而从受资方取得的收益。

非营利组织自创收入的途径:

(1)非营利组织可以利用政府和志愿者提供的资金和人力服务社会大众,或协助企业从事教育、培训、医疗等活动,取得部分收入。

(2)非营利组织可以利用其固定设施、资金雇佣部分人员成立营利部门,开展营利性活动。

(3)图书馆、学校、剧院等公共场所可以出租场地或停车位,举行商品展销会、专家研讨会等活动取得部分收入。

(4)非营利组织可以和企业进行联盟,实行部分资源共享,取得资金收入。5.为什么说组织的公信力对非营利组织募集资金至关重要?

非营利组织募集资金的基础是组织的公信力。具有诚信形象和良好社会声誉的非营利组织才能够得到包括受益人、资助者及合作伙伴和公众的认可。捐赠者,无论是个人、企业、私立基金会还是政府部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机构,他们对一个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意愿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组织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声誉。非营利组织提升其诚信、透明和公信力,并由此能提升其对潜在捐赠者的吸引力。很多组织已经意识到培养公信力的重要性,并且从公信力培养的过程中获益。非营利组织要通过实际行动来树立自己提供非营利服务、具有管理有效、财务负责和真诚承诺的形象。

6.如何制定公共关系策略,提高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认知? 第一,企业是非营利组织最大的潜在捐助者。第二,非营利组织应当重视与政府关系的建立和培养。第三,善于与媒体合作。

二、阅读材料分析

非营利组织为了筹集资金,要努力获取政府资金支持。此外,非营利组织应当重视与政府关系的建立和培养。政府不但可以提供经费及其他资源,还可以给予认同,给予道义上的支持。政府的认同及道义上的支持,能够使非营利组织获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募集到更多的资金。第一则材料给出了非营利组织申请政府拨款的五个步骤,包括研究政府的关注点、明确申请程序和期限、递交申请材料、游说和宣传以及申请成功后表示感谢,了解这些步骤有利于非营利组织成功申请到政府拨款。

第二则材料表明了非营利组织对捐赠者表示感谢的重要意义。非营利组织在争取捐赠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捐赠者的利益补偿。捐资不仅满足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需要,也要满足捐赠者自身的需要,因此要加大对捐赠者的感情投入,例如表示感谢。向捐助人致谢,可以使捐助人的捐助行为得到肯定和认同,使捐助人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致谢行为可以大大提高捐助人对筹款机构的忠诚度,而且这种致谢行为还会引发捐助人不断增加的捐助次数。

第五章 支出管理

一、课后习题

1.公共组织支出如何进行分类?

(1)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要求进行的分类

公共组织支出可以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其他支出。(2)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进行的分类

公共组织支出可以分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3)按照支出用途分类

公共组织支出可以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4)按支出性质分类 政府组织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事业单位支出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2.非营利组织成本核算与企业成本核算相比有何特点?

第一,从核算内容上看,它是不完全的成本核算;第二,从核算方法上看,它是不严格的成本核算;第三,从核算形式上看,它是内部的成本核算。3.公共组织支出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第一,遵守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支出预算执行;第二,各项支出要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和管理;第三,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第四,加强经费开支的计划性,优化支出结构;第五,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强化经费开支的日常管理;第六,加强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与检查,强化监督控制职能。

4.公共组织人员经费管理的重点是什么?

人员经费管理重点有两项:一是根据国家编制主管部门就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所下达的人员配置标准,分析该单位有无人员编制超编或与本单位工作量不相适应的缺编;另一项是审核人员支出中的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和其他费用以及对个人和家庭补助中的离退休费、住房补助、助学金等是否超过财政部门规定的指标额度。5.如何加强公务费的管理?公务卡制度有何优点?

费开支项目繁多,涉及面广,且具有节约潜力大、管理弹性较大的特点。按照国家“控制总量、保压结合”的要求,公共组织各单位应从严格控制公务费用规模入手,采取按比例压缩支出等措施,实行量化指标控制和预警管理。公务卡制度的优点一是有利于规范财政财务管理;二是有利于堵塞单位财务管理漏洞;三是有利于办理公务支付结算。

6.非营利组织的事业支出与经营支出的管理要点有哪些?

事业支出:一是要量人为出,统筹安排各项事业支出;二是要正确界定事业支出范围,如实反映事业发展规模和支出水平;三是要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要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经营支出:一要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费用;二要实行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相配比的原则;三要实行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二、材料解析

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11年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一系列的动作表明,中央已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作为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目前我国公车制度中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突出问题:意识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二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三是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四是超编制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目前我国公车改革主要有三种模式:货币化改革模式、半货币化改革模式及加强管理型模式。

公务用车费用支出是公务费用支出的重点管理之一,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费用管理,推行公务卡制度是一项有力的措施,一是有利于规范财政财务管理;二是有利于堵塞单位财务管理漏洞;三是有利于办理公务支付结算。

第六章 资产管理

一、课后习题

1. 什么是资产?不同类别的公共组织资产有何特点?

资产是指公共组织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公共组织资产,是指公共组织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等经济资源。政府组织资产来源于国家,从国家取得资产具有无偿性和非经营性,是国有资产;事业单位的资产,是以国有资产初始投入,并由国家财政资金不断补偿积累形成,因此属于国家所有;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属于公益资产。

2.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进行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首先,健全帐、卡设置,实行固定资产三级管理; 其次,明确职责,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责任制;再次,健全固定资产使用制度;最后,建立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制度

(二)固定资产配置的管理:资产配置是指公共组织根据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通过购置或者调剂等方式为单位配备资产的行为。要做好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要坚持资产配置原则;建立固定资产预算制度;遵守报批程序;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购置资产验收登记、账务处理。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固定资产处置,是指公共组织对其占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转让及注销产权的行为。固定资产的处置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资产处置的管理,是保证国有资产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资产处置,对其进行重新的组合和配置,可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有效保证公共组织职能的正常履行。3.如何加强公共组织现金的收支管理?

公共组织现金,一般是指库存现金,主要用于单位的日常零星开支。现金管理,就是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现金管理的规定,对现金收入、支出和库存进行管理和监督,以控制现金的流向和流量,实现货币流通计划化。(一)遵守现金使用范围的有关规定;(二)核定库存现金限额;(三)不准坐支现金

(四)做好现金的日常管理;(五)建立健全现金内部控制制度

4.国家为什么要对公共组织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的审批权进行规范?

报废,是指由于单位国有资产已达到使用年限而出现老化、损坏、市场型号淘汰等,经科学鉴定或按有关规定,已不能继续使用,必须进行产权注销的一种资产处置形式。对公共组织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采取审批权制度,是为了防止公共组织资产的流失。

5.公共组织如何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

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是为了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节约资源。

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整合、共享、共用机制。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优化本部门事业资产配置,促进本部门事业资产共享共用;事业单位则负责本单位存量资产的有效利用,积极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和公共研究平台建设工作。

6.非政府组织在开展业务工作中如何才能发挥无形资产的效能?

其主要途径是:一是充分利用专利权、商标权等,积极发展横向联合;二是充分利用商誉等,在筹措资金、获取项目、取得收入等方面取得更多的实惠;三是充分利用非专利技术等,不断降低成本,提高非营利组织发展公共事业的经济实力。

7.公共组织的国有资产管理有哪些基础工作?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产权纠纷处理、资产评估、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国有资产绩效管理考核。

二、材料解析

资产是公共组织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政府组织资产来源于国家,从国家取得资产具有无偿性和非经营性,是国有资产;事业单位的资产,是以国有资产初始投入,并由国家财政资金不断补偿积累形成,因此属于国家所有;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属于公益资产。公共组织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材料反映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这一敏感问题,材料重点强调了资产管理的要求。公共组织的资产大多数属于国有资产,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公共组织自身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产权登记、产权纠纷的处理、资产评估、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

第七章 负债管理

一、课后习题

1、比较公共组织负债与一般负债的概念与特征?

负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泛指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该主体的现时义务。负债有如下特征:

第一,负债是特定主体现在已经或可能存在的,由过去经济活动所产生,并由该主体承诺偿付的一种债务。

第二,负债清偿代表着该主体未来经济利益的牺牲。

第三,负债必须能确切地以货币计量,或能合理地估计。第四,负债有明确的债权人和偿还期。

公共组织负债是指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有如下特征: 第一,公共组织负债主体及形式具有多样性。

第二,公共组织负债主要不由纯粹经济活动产生,而是来源于其自身的职能所致。

第三,公共组织负债的强制性责任,除了来自法律、合同文件等要求之外,还来自于行政要求,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第四,政府组织的负债相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比较简单,政府组织就其行政职能而言,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运作经费有保障,一般不应该发生大量的债务。

2、应缴款项包括几种类型?怎样管理?

应缴款项包括:规费、罚没款项、公共产品使用费、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费收入、应上缴财政的无主财物变价收入或无主认领的款项;执法部门和单位追回应上缴国库的各种款项、应缴税金。

管理要求:第一,依法收取;第二,及时、足额缴库;第三,要区分应缴款项与收入和暂存款的界限;第四,应缴款项的收取应当使用合法票据;第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3、应付款项包括几种类型?怎样管理?

应付款项,是指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应当支付而尚未支付的各种款项。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其他应付款。

管理要求: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及账务核对;二是建立健全一套可行有效的往来款项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往来款项的日常管理;三是强化财务人员责任意识,把好会计核算关。

4、对预收账款如何进行管理?

应划清预收账款与应收账款的界限:预收账款是单位的一项负债,而应收账款是单位的一项资产;不能挪用或坐支预收账款;应按合同约定,按时向对方单位或个人提供质量合格的商品或劳务,并尽快结清预收账款,解除债务。结余数应退还对方单位或个人。

5、暂存款项有哪几类?其管理要求是什么?

有临时暂存资金、委托代管经费、不明性质的资金。公共组织对暂存款项的管理,应划清暂存款与其他资金的界限,不得挪用。暂存款项按实际发生额记账并及时清理结账,原则上年终应全部结清。因特殊原因发生呆帐无法结算时,应说明原因后上报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研究处理。应划清暂存款与其他资金的界限,不得挪用。

6、怎样管理向金融机构的贷款?

第一,政府组织、事业单位借款必须经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要控制贷款规模。

第三,将借款划分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遵循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把长期借款利息分摊到各期,加强管理,减少财务风险。

第四,统筹规划,合理使用。借款使用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分别轻重缓急,效益高低,择优安排,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款项的使用效率。

第五,必须遵守信用。

第六,建立公共组织债务管理制度。

7、衡量公共组织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哪些?

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负债率。

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

二、材料解析

负债是公共组织财务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加强负债管理,对于维护公共组织财务及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事业计划和行政工作任务的完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共组织负债是指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原则上不存在负债,其本质是权力和责任的不对称。因为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政府组织不具备向银行贷款资格,地方政府无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也不能为国内债务提供担保。但现实中各级地方政府由于铁路、机场、大型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水、电、气、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以及农村公路、桥梁、生态环保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以及为企业向银行贷款融资地方政府出面担保或提供变相担保等,事实上不仅都存在不同程度负债,有的甚至超财力举债。材料反映的就是这个问题。地方政府负债的主要形式是借入款项、提供担保和反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拖欠款等。地方政府要按照负债管理的要求加强自身负债管理。管理要求如下:第一,保持适度的负债规模;第二,分门别类,加强债务管理;第三,划清界限,及时清理;第四,制定偿还计划,积极化解债务;第五,严肃担保行为,杜绝违法担保;第六,建立和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第七,建立债务管理动态实时报告制度,增加“新增债务率”预警指标。彻底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关键在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动地方发展经济、做大做强税源的积极性。

第八章 投资管理

一、课后习题

1、为什么说资金时间价值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价值观念?它对公共组织投资有哪些作用?

资金时间价值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价值观念和基础,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间点上价值量的差额,是资金在周转使用中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的价值增值。货币时间价值应用贯穿于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在筹资管理中,货币价值让我们意识到资金的获取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资金成本。时间资金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筹资决策需要考虑的一个首要问题;在项目投资决策中,项目投资的长期性决定了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等都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投资决策方法;在证券投资管理中,收益现值法是证券估价的主要方法,同样要求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2、政府组织投资管理与非营利组织投资管理有何不同?

对政府组织投资要求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及社会评价,以估计项目的获利能力,以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当项目的财务分析结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评价结论冲突时,应以后者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

非营利组织的对外投资管理更倾向于从组织内部考虑投资问题。非营利组织的对外投资必须以保证完成事业任务为前提,必须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非营利组织对外的长期投资风险较大,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综合考虑投资项目和本单位具体的财务状况,衡量收益与风险,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

3、公共组织投资一般分为哪几类? 第一,从投资主体的角度,将公共组织投资分为政府组织投资和非营利组织投资;第二,从投资对象的角度,公共组织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和证券投资;第三,从投资的流动性角度,公共组织投资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4、什么叫静态分析法?其主要分析指标有哪些? 静态分析法,是一种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对项目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影响,只考虑正常生产年份项目的净现金流量一般情况或平均值(代表平均获利能力)的财务分析方法,又称简单法。其分析指标又称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5、什么叫动态分析法?其主要分析指标有哪些?为什么要以动态分析法为主? 动态分析法,是一种考虑到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对项目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影响,以及整个项目寿命期内现金流量变化情况及其经济效益的财务分析方法,又称现值法。其分析指标又称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因为动态分析的净现值指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所以被广泛地使用。

6、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主要使用哪些指标

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外汇净现值、经济换汇成本、经济节汇成本。

7、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定量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设置和计算,来评价项目的社会效益。

二、材料解析

政府投资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手段,在社会投资和资源配置中起宏观导向作用。政府投资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协调全社会的重大投资比例关系,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多数是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材料中反应的主要是政府投资社会效益。投资项目的社会评价是对由于项目的建设与实施,而产生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利用、自然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社会效益与负面影响的分析。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内容与重点应根据项目特点与其所属部门的不同而异。材料充分体现了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投资项目社会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第九章

净资产管理

一、课后习题

1、什么是公共组织净资产?它有什么特点?

答:公共组织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净资产 = 资产―负债。

特点:1.净资产体现了资产所有者以及资产占有、使用者依法享有的权益;

2.净资产是单位无偿占有的经济资源;

3.政府组织和事业单位净资产来源不完全一致。

2、事业单位事业基金的来源是什么?怎样对其进行管理?

答:事业基金中的一般基金,主要由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转入。事业基金中的投资基金,主要来源是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所占用的资金。

1.要统筹安排一般基金;2.确保投资基金的保值增值

3、专用基金的特点是什么?对专用基金管理依据的原则有哪些?

答: 第一,专用基金具有专门的来源和用途。第二,专用基金要独立核算。第三,专用基金的使用,属于一次消耗,没有循环周转,不能通过专用基金支出直接取得补偿。

原则: 1.先提后用2.专款专用3.专设账户4.计划安排。

4、怎样进行修购基金提取及管理?怎样进行职工福利基金提取及管理?

答:修购基金提取额 =(事业收入×提取比例)+(经营收入×提取比例)或提取修购基金 = 固定资产原值1-残值率

预计使用年限实行计划管理;实行项目管理;按比例、定期提取。按结余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职工福利基金提取额 = 可计提职工福利基金的结余额×提取比例

按职工工资总额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职工福利基金提取额 = 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提取比例

职工福利基金要按规定开支;职工福利基金要实行计划管理。什么是结余?不同类别的公共组织结余有何区别?

答: 结余,是指公共组织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需要结转下一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 = Σ收入-Σ支出

不同类别的公共组织结余的在分类、管理、分配等各方面都不相同。政府组织的结余是指在预算内,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本单位预算,当年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政府组织的结余按支出性质划分为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按形成时间划分为当年结余和累计结余。基本支出结余包括单位人员经费结余和公用经费结余。项目支出专项结余资金是指项目当年已执行但尚未完成而形成的结余,或项目因故当年未执行,需要推迟到下年执行形成的结余资金。政府组织的结余不提取专用基金,也不进行其他分配。

事业单位的结余是指事业单位财务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需要结转下一继续使用的资金。事业单位的结余按资金用途不同分为:财政拨款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余。财政拨款结余按资金用途不同又分为经常性收支结余和专项资金收支结余。非财政拨款结余按资金获得渠道不同又分为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非财政拨款结余中除按照规定需要结转下一继续使用的资金外,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单位收支差额。

民间非营利组织结余分配,分为受限制营运资金结余分配和未限用营运资金结余分配。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

6、对公共组织的结余怎样进行管理?事业单位可供的分配结余该如何转入事业基金?

答:第一,认真清查收支活动;第二,按国家规定正确计算结余; 第三,对结余进行合理分配。

首先,按当年的经营结余所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并缴纳所得税,其次,然后按当年事业结余和税后经营结余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最后,把分配的结余额全部转入事业基金。

6、计算题:

某医院2001年财政补助收入400万元(其中专项资金拨款 150万元),上级补助收人 60万元,事业收入为1040万元,经营收入600万元,附属单位上缴收入60万元,其他收入50万元;事业支出1550万元(其中专项资金支出100万元),经营支出440万元,自筹基本建设支出50万元,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15万元。假定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规定,非政府组织上缴所得税为30%,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为40%。试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医院的事业结余、专项拨款结余、经营结余、收支结余、可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及本增加的事业基金。

事业结余 = 各项收入- 各项支出

=(250+60+1040+60+50)-(1450十50+15)

= 1460-151

5=-55(万元)

收支结余 =(400+60+1040+600+60+50)—(1550+440十50+15)

= 2210—2055

=155(万元)

专项拨款结余 = 专项资金收入- 专项资金支出

=150 -100

= 50(万元)经营结余 = 经营收入- 经营支出

=600 -440

= 160(万元)收支结余 =-55+50+160

= 155(万元)

经营所得税 = 160×30% = 48(万元)

税后经营结余 = 160-48 = 112(万元)第二步,计算可供分配结余 可供分配结余= 收支结余-专项拨款结余-经营所得税

=事业结余+税后经营结余

=155 – 50-48

= 57(万元)

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数额= 57×40%

=22.8(万元)

第三步:将结余剩余部分结转事业基金

转入事业基金数额 = 可供分配的结余-职工福利基金

= 57-22.8

= 34.2(万元)本转入该校事业基金合计:

合计 = 专项拨款结余+结余分配转入的事业基金

= 50+34.2

= 84.2(万元)

二、阅读材料解析

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拥有的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其他基金。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用基金管理办法》中,我们可以知道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必须依据国家的统一规定,依法依规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用基金的合理、合规使用。

在对其他基金进行管理时,既要遵循专用基金管理的基本原则,又要依据其他基金的不同种类及其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2.幼儿课件-图书案例 篇二

——幼儿绘本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 汉江集团中心幼儿园 卢珊珊 绘本特点的分析:

《蔬菜的秘密》讲述的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小女孩欢欢的故事,她只爱吃肉,不爱吃鸡蛋,不爱吃蔬菜。直到有一次,她去了乡下奶奶家。在奶奶的小菜园里,奶奶用各种各样的想象来引起欢欢对蔬菜的兴趣:丝瓜的种子是由小鸟从外星衔来的,西红柿来自地球的背面,辣椒是帮蚂蚁照明的小灯笼,豆子会变成天上的星星„„这一切对欢欢来说都是那么新奇和充满浪漫,她忍不住爱上了这些有秘密的蔬菜,想要好好尝一尝,逐渐改掉挑食的坏习惯。幼儿自主阅读水平的观察与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对各种蔬菜了解不够,有个别孩子有挑食和偏食的现象。为了让孩子进一步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各种丰富的营养。教师在图书区投放了《蔬菜的秘密》这本故事书,并进行了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1、封面上各种各样的蔬菜以及小姑娘惊奇的眼神吸引了幼儿阅读这本图书的兴趣。

2、在观看图书的过程中,幼儿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看图书过程中不够仔细。大部分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思去理解故事内容。

3、个别幼儿在阅读后通过画面能简单讲述故事内容。

根据以上观察幼儿情况,教师带领幼儿一起仔细阅读故事书。让幼儿学习和掌握阅读故事书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对绘本故事产生兴趣,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讲述能力和创编故事的能力。

读--编--讲--演,从文本到呈现的教学策略

一、精读故事

为了让每一位幼儿都要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精读故事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这种形式有利于教师和幼儿互动。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幅图画,包括封皮和封底。教师会提问:“画面里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没有对画面进行描述,也没有讲解文字,幼儿开始描述的比较笼统、简单,但随着教师的引导,幼儿开始关注细节,并积极的发表他们的想法。

1、通过人物特征、动作、表情,感知人物的情感 在观察图中,幼儿说:“小朋友和爷爷奶奶在吃饭,桌子上有很多蔬菜,但是她吃的很不开心。幼儿还关注到桌面上的各种蔬菜和人物的表情,得出了欢欢吃饭不开心。

幼儿根据图书画面判断出欢欢到爷爷奶奶家吃饭,爷爷奶奶做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但是她都不爱吃。通过奶奶对各种蔬菜有趣的描述,使欢欢对各种蔬菜产生了兴趣。

2、幼儿对“故事”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理解

幼儿看完故事后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图片内容。从幼儿的语言描述中,我们发现,幼儿已经理解了“故事”的概念。幼儿还从图画中,理解到了在日常生活中不挑食不偏食。

精读故事的时候,幼儿已经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想象,并对自己的想象加以描述。

3、鼓励幼儿把自己编的故事画下来

教师和幼儿讨论:“怎么能记住我们编的故事呢?”有幼儿说:“可以画下来”。让幼儿把自己描述的故事情节用绘画的形式画下来。

4、制作一本自己的故事书

教师与幼儿讨论:“我们有没有故事?怎样让别人知道我们的故事呢?”幼儿说:“把我们的故事也做成一本书”“把我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把我们的故事给别人看!”

二、讲述故事

有了自己的故事书,幼儿的注意力开始转向讲故事。

1、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师以家庭小任务的方式,请幼儿回家把自己的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家长做记录。第二天,教师利用家长带来的文字记录、和讲故事的录音,和幼儿一起分享自己讲的故事。

讲故事活动初期,有部分幼儿因为缺乏胆量和自信心,往往不愿意当众讲,回家给爸爸妈妈讲,幼儿会比较放松,有利于幼儿在讲述中逐步建立自信。教师通过家长的反馈,也能够了解每一名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发展水平。

2、班上故事会

一名幼儿在班上讲故事后,请幼儿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语气都一样,听不出来是谁在说话”“声音不清楚”“应该有感情的讲” 教师问:“怎么讲就会有感情呢?”幼儿说:“声音要大一些”另一名幼儿立刻反驳:“声音大不是有感情” 教师继续问:“那你觉得怎样才是有感情呢?”幼儿说:“声音应该有高有低,每个人说话的音调都不一样”“让别人能听出来是谁说的”。

幼儿通过互相评议,知道了讲故事的时候要声音洪亮,吐字要清晰,要按照顺序讲,声音还要有变化,要有感情。这一互动的过程,有助于幼儿从一般性讲述向生动性讲述过渡。结束语:

蔬菜的秘密这一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在阅读中感知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与交往、解决问题、与阅读有关的心理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为幼儿今后的阅读提供了基础。

3.感恩老师班会课件 篇三

通过举办感“恩教师”的班队会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小学生懂得感恩,进而在家孝敬父母和长辈。

二、活动准备:

1.首先通知全班同学主题班会相关事宜,动员学生积极参与。

2.召开班委会议商讨班会的活动内容。

三、活动过程

1、了解教师节

班队会主持人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金色的九月里,伴着徐徐秋风,我们已经迎来第26个教师节!这一节班队会的主题是“感恩教师”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从此教师有了自己的节日。今天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举办这个班队会,来表达我们对教师的感恩之心。

2、通过小游戏来感恩教过自己的老师

主持人:回首过去的几年,是谁用那辛勤的汗水,换取了我们的进步?又是谁,用那和蔼的目光,滋润了我们的心田呢?

不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们,是老师孜孜不倦的工作,给予了我们优秀的成绩,培育我们健康成长,那么你们还记得那些老师的名字吗?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简单而有意思的游戏,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在一定的时间内把你所知道的老师的名字写下来,看谁写得最多,看谁写得最正确?

3、合唱歌曲,加深感情

全班合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4、分小组朗诵赞美老师的诗歌、散文。

朗诵完,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朗诵的最有感情。

5、自由发言,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使感恩的气氛达到高潮。

6、请班主任讲话

4.雷老师演讲课件1 篇四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并购特别是外资并购大幕的拉开,并购作为企业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备受瞩目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金融、信息、生物工程等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十年内中国将出现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

从企业成长的角度来看,企业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多重效应,如规模经济效应、市场

权力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发展战略效应等。因此,企业越来越热衷于并购这一投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为了对日益增强的全球市场竞争压力作出反应,企业进行全球化经营,建立国际生产网络,并购是其最有效的途径。

2002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主要工业国家股市又处于低迷状态,受此影响,全球企业并购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价值量上都明显下降。根据企业并购数据方面的权威机构Dealogic公司的统计,2002年全世界公开宣布的企业并购共有23611起,比2001年下降了10%;并购价值量只有13970亿美元,与2001年相比下降了24%,下降更为明显。大宗企业收购案数量也明显减少,2000年收购案值在100亿美元以上共发生了42起,2001年下降到21起,而2002年只有10起。最大的一起收购案是Pfizer收购Pharmacia,并购总额达到614亿美元,但第二大并购案值就只有174亿美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并购市场逆势上扬,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中的一个亮点。中国企业间的并购、收购外资股权,以及收购海外跨国企业等活动变得日益频繁,其并购交易数量以及交易额在亚太区居于领先地位,而整个亚洲在全球并购案例中的比例也稳步增长,至今,超过1/4的并购交易是在亚洲完成的。很明显,亚太地区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重要性比过去有所增加。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中资公司的业务扩张有力推动了该地区的并购业务,2002年中国企业并购价值增长达到了惊人的46.8%,一些大的中资集团如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移 动等都加大了海外扩张和收购的步伐。

未来几年中国企业将面临经过大规模产业整合的国际兵团的挑战,只有进行战略性的产业整合才能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组织结构调整,将会以并购的形式大规模地展开,国内的并购将会在顶尖大公司之间展开,资本交易额也会越来越大。同时,中国企业将会更多地进入国际并购市场,外资参与国内企业并购也将迈出更大的步伐。从目前中国企业的并购热潮看,以下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或最新动向值得关注:

1.企业强强并购以往大多数企业并购,往往采取强弱并购的方式,即由一些经营较好的企业去并购经营不善甚至濒临破产的企业。但近来出现许多宗强强并购,即具有优势、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进行并购,如中国移 动(香港)用800多亿元兼并8省市移 动网络、日本日产汽车以近百亿元与东风合资、美国百威啤酒参股青岛啤酒、美国新桥投资参股深圳发展银行,一股空前的兼并大潮正席卷中国企业界。

虽然也有人担心,强强并购容易使企业朝垄断化的方向发展,但实际上,面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应该放眼国际,通过战略性的并购重组调整自身的经营结构甚至整个产业结构,同时倡导强势企业之间主动展开战略性的强强并购,以达到快速壮大企业实力、迎接跨国企业不断蚕食国内市场的竞争甚至与之争夺国际市场的目的。因此,战略并购才是企业并购的正确选择,而强强并购则是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最有效途径。

2.企业并购国际化中国企业并购国际化包括国内企业并购国外企业和国外企业并购国内企业两个方面。近年来,一些大型中资企业明显加快了在国外兼并收购的步伐。2002年上半年,中国的石油公司在国外进行了两次大的并购行动,即中海油收购了

Repsol石油公司的印尼资产,中国石油收购了Devon能源公司的印尼资产。另一方面,2002年更被称为“外资并购年”,《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公布,搭建起了外资收购上市公司的基本政策和程序框架。跨国公司或外商投资企业收购我国内地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改制成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内地资本市场直接上市也有望成为现实。

由于外商投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情况不同、目标不同,他们的购并动机也是因人而异的。对外资的购并行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推进国民待遇原则的同时,必须始终以我国的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和保护投资者权益为根本出发点,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行业准入、运作模式、发展目标等进行综合考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分步骤地推动外资购并的进程。

(作者韩汉君,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企业并购的新特点

企业并购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但是在业主企业或家族企业时代,企业并购并不普遍。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伴随着企业制度演化为现代企业制度后,企业并购才开始活跃起来。在迄今为止的一百多年间,全球已发生了五次大规模企业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其高峰时期在 1899-1903 年。此次并购浪潮主要是在同行业内部把大量分散的中小企业合并为少数几家具有行业支配地位的大型企业,形成行业寡占。通过这次横向并购,在美、日、德形成了一批大型工业垄断企业集团。如美国钢铁公司,资本超过 10 亿美元,其产量占美国市场销售量的 95 %;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 1915 至 1930 年之间,1928 年 —1929 年达到高峰。这次并购浪潮主要是一些已经形成的行业性支配企业,凭借其强大实力,采取 “ 大鱼吃小鱼 ” 的办法并购大量中小企业。此次并购另一重要特点是以纵向并购为主要形式;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整个 50-60 年,1967—1969 年达到高潮。此次并购以混合并购为主要形式,被并购企业已不限于中小企业,而进一步发展为大垄断公司并购大垄断公司,从而产生了一批跨行业、跨部门的巨型企业;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于 1975-1992 年间,1988-1999 年达到高潮。此次并购呈现出形式多样化的趋势,横向、纵向、混合三种形式交替出现,并出现了 “ 大鱼吃小鱼,弱者打败强者 ” 的杠杆并购形式,并购范围日趋广泛,并购的目标也逐渐拓展到国际市场;第五次并购浪潮始于 1994 年,至今方兴未艾。这次并购浪潮和前四次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跨国并购得到进一步发展。自 90 年代中期起,国际上许多巨型公司和重要产业都卷入了跨国并购。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公布的统计数字,1999 年全球企业跨国并购比上年增加了 35 %,涉及金额达 7200 亿美元。美国的许多大企业在欧洲和亚洲大量进行同业收购,如美国得克萨斯公用事业收购英国能源集团、美国环球影城公司收购荷兰的波利格来姆公司等。而欧洲企业收购美国公司也同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和快节奏,如德国的戴姆勒收购了美国的克莱斯勒、英国石油对美国阿莫科石油的并购。发生在欧洲和亚洲内部的跨国并购之风也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增长势头,如英国制药企业收购瑞典的制药企业、法国的石油公司收购比利时的炼油厂、菲律宾黎刹水泥公司与印尼锦石水泥厂的合并等。

第二,巨型化趋势更为明显。近年来,全球企业的强强并购几乎涉及所有的重要行业,并购额也不断创出新高。1998 年 4 月 6 日起,在短短 7 天的时间内,美国连续发生了 6 家大银行的合并,其中,美国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涉及金额高达 725 亿美元,创下银行业并购价值的最高纪录。这两家企业合并后的总资产额高达 7000 亿美元,并形成了国际性超级金融市场,业务覆盖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 亿多客户。2000 年 1 月,英国制药集团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宣布合并计划,新公司市值将逾 1150 亿英镑,营业额约二百亿英镑,根据市场占有率计算,合并后的葛兰素史克制药集团将成为全球最大制药公司。2000 年 1 月 10 日,美国在线公司和时代华纳公司的合并,组建美国在线一时代华纳公司,新公司的资产价值达 3500 亿美元。2000 年 2 月 4 日,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英国沃达丰公司以 1320 亿美元收购德国老牌电信和工业集团曼内斯曼,成为当时全球最大并购案。企业并购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表明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这种强强合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它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市场结构,刺激了更多的企业为了维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而不得不卷入更加狂热的并购浪潮之中。

第三,横向并购与剥离消肿双向发展。第五次并购浪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企业把无关联业务剥离出去,相应并购同类业务企业,使生产经营范围更加集中。近年来的全球同行业横向并购几乎涉及所有行业:石油、化工、汽车、金融、电信等等重要支柱产业和服务业。同时,企业剥离也在不少大公司特别是跨行业经营的公司内展开。例如,1997 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宣布停止生产电视机,从家电行业撤出,集中力量在世界通讯业展开竞争;英荷合资跨国公司联合利华为实现产业优化组合,出售了产业中的化工部门,其目的在于通过出售这几个化工公司,使其能够更多地投资到该公司利润增长更快的行业中去;韩国的双龙集团则将其双龙汽车制造公司出售给三星汽车制造公司,使其能够集中于水泥和石油等专业领域的发展。

第四,企业并购的动机在于寻找战略优势。在第四次并购浪潮中的部分并购,起因于对证券的疯狂投资和市场上对证券的过度需求,以及企业在投资商的鼓动下以融资方式并购其他企业,在完成并购后将公司分割出售,从股市差价中牟取暴利。但是,在第五次并购浪潮中,企业并购的动机主要在于寻求战略优势,而不仅仅是出于短期获利动机。许多并购案例交易双方出于战略考虑而寻求优势互补,共同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专门研究企业并购的约翰奥尔森指出: “90 年代的联合是以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为基础的。现在的问题是争取市场上的战略优势,推动 80 年代生意人的急功近利在这里不起作用。”

第五,并购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默许乃至支持。早在 19 世纪 60 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到了顶点并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经历这一转变过程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探讨规模经济发生的原因时,提出了著名的 “ 马歇尔冲突 ”。从此,围绕垄断与竞争、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之间的矛盾在理论与实践中从未停止争论过。在 90 年代以前,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对企业并购的管制比较严格,大型并购案往往是不允许的。在此以前美国甚至禁止企业之间联合开发技术和合作研制新产品,因为它认为企业之间的联合开发会损害竞争和创新,很有可能导致企业之间的合谋。但近年来,各国纷纷放宽限制,打破行业内部市场限制,并允许相关行业内有经营彼此业务的企业合并。各国企业许多重大兼并活动的成功,没有当局的默许乃至支持是不可能顺利实现的。

并购对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影响

2004年起,从联想收购IBM个人PC业务、海尔中意美泰克、中海油情系尤尼科,中石油竞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且不论最后成功与否,都暗示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浪潮已经开始。

寻求先进技术、拓展销售渠道、抢占海外市场,“全球化”的思维正鼓动着中国的企业家,甚至“海外并购年”的提法亦应势而生。

事实上,尽管中国企业进行的海外收购逐渐增多,但就目前而言,中国走出去的企业仍是少数,更多的依然是外企走进来。

同时,在热炒“海外并购年”的同时,人们已经开始冷静思考,中国企业是不是一定要大举全球化?海外并购是不是企业全球化的最佳途径?

多数人认为,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并不是海外并购,而是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即便是适合海外并购的少数企业,也面临着“make”或“buy”两种选择,像日、韩企业一样以产品打市场、从欠发达地区入手的方式,不失为更为稳妥的扩张途径。

与制造业企业的大规模并购相比,收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更多的是战略意义,世界资源有限,中国这个崛起中的新经济力量的一举一动,总是牵引全世界的敏感神经,也最终造成了中海油的遗憾。既然非经济因素的阻挠已不可避免,那么中国企业就更应该做好准备、探索新的路径,一如中石油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与当地政府合资,或与其他国家的大公司组成联合投资体的新思路。

此外,即便交易达成,也并不意味着并购的成功。管理层的设置、企业文化的冲突以及现金流的压力都将是必须面对的考验。也许企业文化是一种“虚”的东西,但最后,往往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阻碍。

比如说联想收购IBMPC业务,主要是通过向IBM定向发行了几亿的股票,这是香港、纽约上市公司常用的收购方式。如果联想是在国内A股上市的话,就不能如此定向发行,而借债的话又受到“不超过净资产百分之五十”的限制,这么说来,就只能付现金,一般企业哪有那么多钱?

这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中国的企业购买一个价值1亿的国外企业,那就得需要2亿的规模,而国外公司收购的话,需要5000万或者更少就可以了。同样买一个东西,国内企业要比国外企业大好几倍才可以,这样就造成一种不公平。在国际并购市场上,中国企业处于劣势,一部分是自己限制造成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并购的实质

第五次全球企业并购浪潮所呈现出的新特点表明,随着经济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要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究竟如何形成 ? 传统的以梅森一贝恩范式为代表的 “ 结构一行为一绩效 ” 理论和波特的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的竞争战略认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在于企业所在产业基本的竞争结构。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产业内长期利润率的分散程度要比产业间的分散程度大得多。可见,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非来自外部市场力量,而是企业自身的某种因素。正是在此基础上,构建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赢得竞争优势,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在一批产品或服务上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能力。蒂斯、皮萨诺和舒恩则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 “ 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支柱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的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 ”。而巴顿则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概括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基;核心竞争力是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有机综合体;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并具有持久性和可延展性。

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发了企业基本价值观的重新思考和思维方式的嬗变,并从更深层面和更长远的视角进化了企业的发展战略观,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与传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同的是,它不再片面强调企业经营的短期效果,不再过多地纠缠于企业的一时的得失,而是着眼于企业深层次的竞争力的构建。企业只有充分调动和有效运用各种资源,卓有成效地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全球企业的并购浪潮,不难发现,很多企业正是试图通过并购来构建新的、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以期实现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一般而言,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并购某些具有专长的企业,或与拥有互补优势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与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企业并购具有时效快、可得性和低成本等特点。尽管要完成从搜寻具有某种资源和知识的并购对象到实现并购,并进行资源重组,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这比通过自我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要快得多;对于那种企业需要的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某一企业的情况,并购就成为企业获得这种知识和资源的唯一途径;通过并购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低成本性主要体现在从事收购的企业有时比目标企业更知道它拥有的某项资产的实际价值。思科公司通过并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获得成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思科公司成立于 1984 年,是世界领先的网问阿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在 ATM 网络方面占有市场最大的份额,互联网上 80 %以上的骨干路由器均来自思科公司,该公司是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思科公司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与它的并购战略密切相关。思科公司在实施其并购战略时,往往将并购的目标瞄准新兴的 IT 企业。这些企业有极具创意的新技术和好产品,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顶级的技术开发人员。在四年多的并购过程中,思科公司成功地并购了 20 多家企业,他们全都有效地融入到思科公司的庞大体系之中,并且都在为思科公司的高速发展提供着动力。思科公司的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并购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并购只是一种手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最终目的。要使企业并购真正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必须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搜寻具有某种能力或作为某种能力基础的资源和知识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这是通过并购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二是整合核心竞争力要素,即将本企业所拥有的竞争力要素与目标企业的竞争力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这一阶段,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知识管理能力。

近几年来,在资本经营和低成本扩张的诱惑和推动下,我国企业也掀起了一股企业并购的热潮。但很多企业的并购往往更过于看重规模的扩大,对通过并购来强化核心竞争力这一并购的真正目标缺乏真正的认识,从而使一些企业并购徒有 “ 大 ” 的外表,根本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缺乏核心能力的规模扩张只是一种不能持久的 “ 泡沫 ”。在 “ 做大 ” 中突出 “ 做强 ” 应成为我国企业经营的新理念。企业价值增值与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目前企业的发展目标可能是多元化的,如利润的增长,社会责任,税收,环保等等,但企业发展的真正目标应该是价值的增值。因为最大限度的增加股东财富,必将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带来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就业市场的繁荣以及社会生活水准的普遍提高。在市场竞争中成功的企业,如康佳,海尔等都使股东,当地政府,消费者以及员工获得了利益。粤美雅在其全盛时期被当地人戏称为第二财政局,不仅市场占有率连年保持第一,而且促进了一方繁荣。而那些技术设备落后,负债累累,人浮于事,经营难以为续的企业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企业的价值实际上是该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它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最理想的方法。因为无论是计算每股收益还是净资产收益率都过于短期,偏重当年的企业效益,最多也只反映未来几年的信息。有不少上市公司都简单地以为只要设法提高报告当期利润,其股票价格就会上升。但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践已证明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关联交易或其他非正常经营手段夸大企业当期利润,无助于企业获得理想的市盈率水平。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每股收益并不是企业价值的全部。目前大家使用的会计方法在对存货,折旧,投资收益及其他一些会计科目的不同处理使报表使用人很难始终如一地对企业价值作出判断。

只有当一个企业对资本投入的回报超过资本成本时,才会创造价值。而要创造价值,首先需要发现价值驱动因素: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价值增加的有效手段。

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理论是美国经济管理学家 C.K 普拉霍莱德,G。哈米尔在他们的经典论文《公司的核心能力》中首次提出来的,它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是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与资产互补的体系,是公司竞争能力的基础。世界大企业的成长过程表明,核心竞争力是引导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放眼《 FORTUNE 》 500 强,几乎无一不在技术诀窍、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市场网络、品牌形象、顾客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专长。可以说,这些公司成功的过程,也就是其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的过程。

核心能力通常被描述为 “ 独一无二 ”、“ 与众不同 ”、“ 难以模仿 ” 或竞争优势。但是真正构成这种核心能力的知识体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公司员工的知识和技能;(2)公司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3)公司的管理和生产经营能力;(4)公司创造品牌和运用品牌的能力。四个方面共同反映了公司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

抽象地描述 “ 核心能力 ” 的概念固然容易,但对于某一个具体公司来说,要培育和树立能够使其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 “ 核心能力 ” 却绝非易事,甚至可以说,不管是局外人还是局中人,要准确地把握住某个公司的 “ 核心能力 ” 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本来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往往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地把握机会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或者说一直迷茫于究竟什么是核心能力而坐失发展良机。事实上,只有建立在基本队伍、技能、客户群、业务领域基础上的盈利能力或者至少是维持能力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无论有多少资金投入,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和客户群,没有突出的技能和基本的业务领域,一切包装和所谓的 “ 雄心壮志 ” 都只能是 “ 海市蜃楼 ” 而已。国内很多所谓 “ 国际化、集团化、产业化 ” 的上市公司纷纷落马,根源恰恰在此。

在对上市公司的具体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对其进行定量的业绩预测是很困难的,但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个定性的东西,相对而言比较好把握,只要公司所有的信息都表明公司一直在加强或维持自身的核心能力并一直是在充分利用其核心能力为公司创造利润,我们就可以判断这样的上市公司是可以实现持续增长的。

企业的发展潜力也同样取决于其核心业务竞争力。一家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发展,其关键是核心业务的选择及产品切入点的选择。如果能造成一种对内兼容,对外排他的技术壁垒,那么就能在市场中保持相对的竞争优势。在核心产品推动下,可以在主营业务上向下向上发展连带产品,以保持其竞争优势。企业的增长应该是持续稳定的增长,企业的增长优势应该是综合的优势。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我们常看到企业昙花一现,在某一阶段内比较火爆,但由于过于热衷短期发展而忽视了长期发展,所以没有实现持续的增长。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一个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选择恰当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路径,积累、保持和运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一般企业发展的路径有两类:一为专业化发展路径,一为多元化发展路径。前者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企业的不断发展。后者是指企业从事多个产品或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实现企业的不断扩张。

专业化发展路径通常被认为可以拥有规模效益、分工效益及技术优势,但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广泛变化。因为专业化生产的设备及资产均是专用性的,容易由于市场变化而套牢,故在市场化很快时风险较大,难以防范。多元化发展战略通常被认为是克服专业发展路径问题的最佳手段,因为多元化发展,第一可以分散风险,即 “ 东方不亮西方亮 ” ;第二因为是多领域发展,由产业的关联性或不关联性而形成范围经济,产生协同效应。因此,早期的一些上市公司将资金投入多个领域,从事多元化发展,希望降低经营风险,给股东以好的回报。然而,实践证明多元化发展也可能适得其反,加大风险因素。例如多元化发展导致公司资源分散,运作跨度和费用加大,产业选择失误增多,结果导致公司顾此失彼,陷入困境。现实中,不少企业因多元化战略而一度危机重重,如深宝安,深金田,白云山等等。

许多企业目前已开始反思多元化发展给公司带来的困境。90 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公司纷纷改弦易辙,开始调整自己的发展路径。深万科经过一系列重大业务重组,缩减多元化领域,回归专业化,在房地产领域中争取最优,树立竞争优势,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当然国内许多企业重新回归专业化发展路径,实际上是有前提条件的:一是它们已在这一专业领域中有不俗的表现,二是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有能力进一步发展和培养这一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现时拥有的资源,过去的经验和这些经验的积累等有关,也与企业长期从事一个专业领域有关。如深科技的磁头研发技术是它的核心专长,也成为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如何培养公司的核心专长,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事实上,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公司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决不能总搞 “ 大路货 ”,“ 大路货 ” 的市场风险太大了;

第二,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真正了解自己。这是发现和建立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前提。部分上市公司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资源实力和创新能力,甚至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进入了许多当时看来有盈利空间但对自己来说又十分陌生的领域,最终以失败或亏损告终。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分析这种能力与其他同行的差异性,并把它建立培养起来,这是建立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核心能力。所谓从竞争对手那儿寻找机会是指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发现它们的弱点,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从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则是指通过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分析,找到自己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特殊利益的方式与方法,而这本身就是在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

第四,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即这个公司在管理方面有特色,在生产方面如技术工艺、质理控制等都很有经验,在市场经营方面也有良好的业绩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迎来了实物供应量总体过剩的买方市场时代。中国多数产业也已进入市场充分竞争时期。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唯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方能达到提高企业整体价值的经营目标。

首先,掌握核心技术对企业提升竞争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中表现为专利、产业标准等不同形式的知识。这类技术可以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不但不减少,而且能够增加,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因此,核心技术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超额利润的主要原因。

其次,核心竞争能力也体现在取得相对成本优势。某些进入壁垒较低的产业一旦有高于市场平均的回报率就会有大量资本涌入。由于该行业在在技术方面,产品质量上的壁垒并不明显,使许多企业都热切地投入到拼生产规模和拼价格的竞争中来。其结果是生产能力大幅增加,产品质量鱼龙混杂,产业整合无疑是势在必行。在产业整合阶段,主要的竞争策略是取得相对成本优势。

上一篇:幼儿园剪纸教学计划下一篇:第四季度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