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

2024-07-22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精选8篇)

1.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 篇一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新源幼儿园 向春芳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小朋友又要上幼儿园了,经过家访问卷等情况反馈,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平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4合1”、“6合1”的家庭比比皆是,造成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孩子的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所以我们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对于文明的行为习惯来讲,主要包括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对于小班幼儿来讲,生活自理的培养很重要。主要包括: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依赖、自己吃饭、刷牙、洗脸,自己走路、穿脱衣裤、鞋子。卫生习惯包括:早晚刷牙、洗脸、漱口、饭前便后洗手、学习使用毛巾、手帕、纸巾,保持仪表整洁、手脸干净、勤洗澡洗头、剪指甲等,不乱扔垃圾。礼貌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谢谢,请,对不起等,学习礼貌做客,不打人骂人,不争抢玩具,乐意把自己爱吃好玩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乐意和人交往,喜欢集体生活。举止行为习惯包括正确的坐、站、走的姿势,不挖鼻孔,不乱咬手指等,爱护玩具,爱护幼儿的物品等。

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1、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可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例如:《我是一个大苹果》,通过儿歌教育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厕所张贴洗手的过程图片,供幼儿模仿、练习,激发洗手的兴趣,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儿歌、图片等,幼儿酒会非常乐意学习,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在一日活动的各项活动中,(如孩子们的进餐、午睡、游戏等)每个环节都可以贯穿着行为习惯教育。饭菜掉满桌,争抢玩具,便后不洗手,不遵守游戏规则等,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利情况。例如:饭前洗手,随机性较强,老师可以亲自示范,和幼儿一起洗手,边洗手边念儿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的跟着做了。慢慢的,就会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又如在区角活动中,各个游戏中又蕴含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游戏开始时搬小椅子,老师可提醒轻拿轻放,还可以以拟人化的口吻“抱小椅子”等。游戏进行中,既有交往习惯的培养(娃娃家等),又有卫生习惯的培养(美工区等),游戏结束后,还可以教育幼儿把玩具送回家等,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总之,老师一定要抓住有效的时机,机智、灵活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幼儿生活经验的源地,又有大家共同沟通,家园双方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可以向家长宣传有关科学知识与方法,让家长明白其中的意义,放手让孩子去动手操作,愿意配合老师,在家也创设环境,老师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儿歌、故事,为家长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到我们的教育中来,同时,还可以把家庭、社区资源引进幼儿园,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而是贯穿于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我们持之以恒要做的。我们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积极创设环境,抓住一切时机,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2.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 篇二

一、幼儿园课程必须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 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例如, 我在教幼儿玩“世界商贸银行”游戏时, 把幼儿分成六人一组, 共分成五组, 每组发一种工具若干件, 制造不同形状的纸币, 规定在五分钟内完成, 然后把纸币存到银行, 数量越多就胜利。游戏过程中需要每一组把多余的工具相互交换成自己那一组所需的工具才能完成, 这样幼儿不仅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集体相互配合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且还学会了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良好品德。

二、各种活动中以表扬、鼓励为主, 少惩罚

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 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 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比如, 我所教的班是一个混合班, 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差, 有的不团结友爱、有的不讲卫生、有的没有礼貌、有的没有整理玩具物品的习惯。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 我采取了一个“每天竞选班长”的行动, 由本班幼儿推选, 说出他的优点, 然后举手表决, 超过本班幼儿人数的一半就当选, 最后教师总结, 今天没有当选的幼儿还有很多都表现不错, 可能有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 希望继续努力明天当选。这样既不让没有当选的幼儿感到不如别人而垂头丧气, 同时又教育了他, 使他该掉了不良行为习惯。

三、教师的态度要温和, 切忌粗暴

教师要以身作则,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当幼儿做了错事时,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 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 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比如, 有一次, 我带幼儿玩“三只小羊”时, 发现大羊头饰不见了, 于是我奇怪地问:“小朋友们, 大羊生气了, 跑到哪一个小朋友身旁了, 快找找。”我话刚一说完, 发现郑孙源小朋友突然脸红了, 他见我在看他, 连忙把头饰藏起来。我又说:“我知道有一个小朋友最喜欢扮演大羊了, 所以大羊早就跑到他那里去了, 我们欢迎他上来好吗?”这时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大羊”的出现, 结果他上来了, 我摸了他的小脑袋一下, 给他带上头饰, 开始玩游戏了, 我笑了, 他也笑了。

四、教师要在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

我有一本很大的绘画书, 突然“不翼而飞”, 我“明察暗访”才发现是本班的一位家境有点困难的刘佳怡小朋友拿的, 我问她:“你喜欢这本画画书吗?”她点点头, 我说:“老师就送给你吧!”她高兴地说:“老师, 我错了, 谢谢!我喜欢画画, 可妈妈就是不给买, 这样我就把画画书带回了家。”我说:“孩子, 以后你需要什么, 给老师说一声, 老师会尽量满足你的。”她搂住我的腰说:“我能叫您一声老师妈妈吗?”我激动地说:“可以, 可以。”通过这件事, 让我感悟很深, 家长和老师要满足孩子的合理正当要求, 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这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

3.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39-01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并且只能在生活的过程中建立和培养。

一、小班幼儿生活现状分析

初入幼儿园的小班孩子,有的不会“自己洗手”“自己吃饭”、不知道“物品玩具用完放回原处”大多数孩子有物品随意乱丢行为;不懂得有序地排队;部分孩子喜欢独占玩具、争抢玩具,不会与人商量;有个别孩子表现出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拒绝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等。一方面小班孩子愉快轻松的生活、学习需要有序的生活习惯来保证,另一方面孩子的年龄特点又不能接受老师简单粗暴的说教。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怎样融好习惯的培养于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各个环节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建立和内化生活常规,学会自我管理,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我们认为教师必须正视班级实际情况,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承认孩子间的个体差异,关注孩子特有的学习方式和内心体验,用孩子喜欢和理解的方式缓慢地、渐进地帮助孩子建立和内化良好习惯。

二、采取适宜的策略

幼儿的内在需要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尊重小班幼儿的内心需要和感受是帮助他们学习良好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前提条件。基于上述考虑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图标先行,了解常规

图标、小贴画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图标、小贴画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不仅深深地吸引着小班的孩子,也符合小班孩子认知事物的规律和特点,小班孩子喜欢图标,愿意和图标“对话”, 这时教师可以用图标或小贴画来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常规,如,把各种玩具的照片拍下来做成图标贴在相应的玩具柜上来指示和提醒各种玩具应放在什么位置。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或小动物图片贴在自己的物品上,帮助孩子区分自己和别人的学习、生活用品。再如培养孩子喝水习惯,开始的时候他们不知道怎样排队有序接水,老师帮着接水可行但浪费时间且孩子得不到锻炼,一排 “脚印”图标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喝水多少用“小星星”贴花表示,“小星星”不仅鼓励孩子们多喝水,常喝水,教师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每个孩子都喝了多少水,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干预。

2、情感迁移,培养习惯

由于小班孩子自我控制和坚持性都相对较弱,虽然在图标的帮助下孩子知道什么东西该放在哪里,但往往会出现个别物品随意乱丢,这时教师利用情感迁移把“家”的情景迁移过来,所有的玩具和学习用品都有自己的“家”,图标就是它们“家”的标志,当有的孩子因粗心放错物品时,教师只要说“××找不到家了”或“××找错家了”孩子们很快就会自我检查,及时地把相应的物品放回原处。因为在他们看来找不到家或找错家都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他们不愿意让玩具“伤心”。把自己对家的依恋迁移到玩具、用品上,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自我管理。

3、游戏相伴,巩固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小班孩子而言他们更喜欢游戏,更需要游戏。游戏也是幼儿的日常生活。小班孩子虽然有了接纳、认同同伴意识,但常处于自我中心状态,他们不太会谦让和协商,他们的游戏大多为平行游戏,往往出现好几个幼儿都要玩一个玩具的现象,教师除了同类玩具多准备几份外,还要引导幼儿不争抢玩具,学习与人商量轮流玩等办法解决幼儿游戏中的冲突,“给我玩一下好吗”、 “你玩一会我再玩吧”、“我们一起玩好吗”这些与人商量的表达与交流都要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游戏情境中以游戏的方式练习达成。虽然有些孩子有点不乐意但知道这是游戏也会遵守规则把玩具让给其他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与人商量和共同游戏的习惯。用游戏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是游戏也是幼儿的生活。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是不同的,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适应能力较差的儿童,教师要放慢培养速度,引导孩子在游戏情境中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4、故事渗透,内化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正面的鼓励和有针对性地指导,但这“只是促进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外部形式和方法,而让幼儿了解和懂得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够真正地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得到内化,自觉维持和保持良久。”怎样才能让幼儿明白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呢,生活故事不仅生动有趣,故事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接受,通过听完故事后的讨论,孩子们会逐渐明白 “我要和大家一起玩,不争也不抢”,“我会一个跟着一个走,慢慢下楼梯”“我会和小朋友一起收玩具”等。还可以精选一些与良好生活习惯有关的图画书,通过和幼儿一起阅读和讨论这些生动有趣的图画书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健康有益。当孩子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后会把外在要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

5、家园共育,养成习惯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教育资源,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家长不仅要及时关注和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还要做到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榜样,因为孩子尤其是小班孩子更喜欢模仿学习。

总之,良好的习惯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文明有序生活的重要保证,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树立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1]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家长必读》幼儿园分册

4.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 篇四

教养笔记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小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一、把生活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说来,最高兴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小班幼儿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孩子的指导培养。

比如,我们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和黄豆、蚕宝宝、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还可以在一面墙上用布布置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背景图上树上钉在一些钮扣,雌雄扣等,让幼儿随意设计、制作画面内容,如把果子扣到树上,树干上粘上一只啄木鸟,在汽车上装上两个车轮等,让幼儿在钮钮扣扣、撕撕粘粘等操作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

二、加强班内老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配合。

培养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相信每个孩子,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动作操作,以积极的语言肯定每个孩子的点点进步,特别是对能力较差的幼儿给予更大的帮助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及鼓励,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我们两位老师在交接班时互相交流,并与阿姨互相配合,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好点子,共同帮助孩子提高生活的自理技能。

三、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栏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在班上开展“星星多”评比,比比谁进步最大,这样即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长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许多家长都说:“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老师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敢自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教养笔记

吉木萨尔县第一双语幼儿园

5.浅谈中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五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身受益,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提到良好行为习惯,有些老师便会将“严格遵守规矩或纪律”“如何管理好幼儿挂上钩”。于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便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随着现在生活的发展,我们意识到:尊重幼儿需要,培养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此:我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一|、良好习惯的规格建立或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师幼或者幼儿。

以往,我对于我们班统一的要求比较多,个体服从集体的规则也多。现在我发现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建立规则,幼儿会积极的遵守。

我班每天上完厕所都是由老师负责检查和督促要求幼儿洗手,但有些幼儿总是会趁这教师不备便忽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所以经常会有幼儿过来告状说某某没有洗手,通过观察,我发现由个别幼儿确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而且在教师提醒了之后依然跟以前一样,没有任何的改变,刚开始是,我让看厕所的教师加强对幼儿的看管,但是收到的效果不明显,由于教师要帮个别年龄较小的幼儿整理衣物,所以还是由孩子经常不自觉。而孩子们还是会忽略洗手这个环节。例如:我班的梓乐小朋友,我发现他每次洗手要么就碰一下水,要么就直接不洗手。在经过老师以及幼儿们的多次提醒之后仍然没有形成自觉的意识。显然,被动的服从根本就没有解决幼儿不洗手的问提,于是,我多次去咨询一些资深比较深的教师以及去网上查相关资料。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试验,我特意把自己的受弄的脏兮兮的,然后端来了一盆干净的水以及洗手液,让幼儿观察老师洗手之后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随后,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刚才还干干净净的水,在洗手之后就便的脏兮兮,黑乎乎。我趁机引导幼儿如果不洗手,那么那些脏兮兮、黑乎乎的细菌进入了我们的身体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呢?为此我还特意向梓乐以及平时也不喜欢洗手的小朋友提问:如果没有洗手又把脏兮兮的手放进了嘴巴里会怎么样呢?他们也都知道了自己以前没洗手是多么的不爱卫生。经过了这次小试验,我惊奇的发现幼儿们都会很认真洗手可见幼儿对于日常规的培养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并不了解常规培养的原因,也并不理解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身的关系,同时也使我意识到对于幼儿常规培养应先从幼儿理解着手,让有人自觉履行取代教师的硬性规定。

在和幼儿交流中发现,教师建设性的建议往往会让幼儿有被批评的感觉,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而同样的评价主体由同伴来说,幼儿确认为有同感。这说明评价主题会影响评价效果。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容由体现主观性转变为人文化

以前,我班阿姨盛饭总是将饭盛得满满的,可偏偏我们班的幼儿吃饭就是很慢,所以每次一道吃饭时间就有小朋友愁眉苦脸,可偏偏每次吃的快的幼儿吃完了去玩玩具时,他们就会忍不住的想去参与到到他们的游戏当中,后来,我让我班阿姨每次盛饭时都稍微把几碗盛的少一点,然后把他分给那几个吃的比较慢的幼儿,并特意把他们几个请出来,通过游戏的形式和老师比赛,比且适当的鼓励他们,这样他们的进餐效果明显的比以前好了很多。虽然还是不能吃在前几名,但也不至于把饭吃到冰冷,尤其现在是冬天,饭菜冷得快。

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有语言指令转化为讨论活动

在学期初,我发现班里有许多孩子有拖着椅子走的习惯,两个小椅子腿着地,受拽着椅子背,椅子腿沿着地面发出很难听的声音。我们老师也总是在一旁提醒,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直接把他提出来,当成一次讨论活动,让孩子来讨论“说说怎样爱护小椅子”孩子们讨论的很激烈,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说不能使劲摇椅子,有的说不能托着椅子走等等。我根据孩子们所说的用夸张的动作表现了出来,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认真眼前收环节的重要性并及时提问幼儿,刚才老师这样做对不对。还特意问那些喜欢脱椅子的幼儿,他们知道自己做错的都能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核心,构建家园共育的内容和方式。

家园共育是对家园双方的共同要求,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实质是习惯的养成,幼儿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养成的习惯将是他们终身受益。例如;幼儿不能按时作息的现象,我园都有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家长也配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让家长反应幼儿在家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教师会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情况下,相互理解,更大程度的促进孩子的发展。

6.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 篇六

第一章 前言

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1]。习惯贯穿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孩子生活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2]。早在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就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看作是“导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他甚至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领路人,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的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而现在的家庭大多是“核心家庭”的架构,也就是一对夫妇只生养一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早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家庭的关心与重视。就目前的幼儿教育状况来看,日益受到重视的幼儿早期教育却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误区,特别是相当数量的家庭过于注重开发幼儿的智力,却忽略了幼儿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劳动习惯、自控能力、礼仪等,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重视和有意识培养,但现实中,许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为孩子几乎包办了一切,走路要抱,吃饭要喂,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也不用做,让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长期以往,这些幼儿很容易滋生出一些不好的习气,如爱发脾气、自私、倔强、不合群等,却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幼儿而言,幼儿期是其人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启蒙阶段,是幼儿学习基本的身体运动技能、生活技能、学习技能以及其它社会性行为的良好时期。从幼儿的成长道路来看,这个阶段对幼儿的未来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幼儿习惯形成的第一摇篮,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更应该积极为幼儿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通过日积月累,让幼儿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 1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觉中形成。

本文拟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及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以引起幼儿家长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并给予家长一些有益的借鉴,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幼儿健康成长。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1.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未来成功的基石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优秀”并不是用来描述人们行为而是用来描述人们习惯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就的大小固然与他的智力有很大关系,但非智力因素,尤其是人的意志、性格、品质、习惯,对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国斯塔福大学心理学家特尔曼教授等,经过长达50年的追踪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早期的智商高低不能正确预测他以后的工作成就,即一个人的成就与他的智商并无绝对的关系。工作成就卓越的人,在他幼年时期并非家长和老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人际交往好的人。前几年,有人对100位成就突出、贡献大的人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走向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些人有的是高学历,有的并没有上过大学,家庭背景也不相同,他们的共同点是非常一致的:就是都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很强的自主精神和自律能力。人的失败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好的行为习惯是走向成功的钥匙,而坏的行为习惯是通向失败的敞开的门。健康的人生基础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管是美好的品德还是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切都基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伊索“兔子和乌龟”的寓言中,兔子天生脚快,其奔跑的速度远胜于乌龟,然而,它跑了没多久,却躺在路边睡起大觉来了。平心而论,兔子在奔跑这一行为上不可谓不优秀,但它最终还是做了乌龟的手下败将。乌龟究竟拥有什么取胜的法宝呢?伊索的描述是“一往直前,毫不停歇”。如果我们把它概括得更抽象一点,也即乌龟拥有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而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在具体的行为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一往直前的优秀习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两个哪怕是顶尖的优秀行为终究敌不过优秀的行为习惯。一两个优秀的行为可能是孤立的、偶然的,缺乏后继性的,而优秀的行为习惯才是优秀行为层出不穷的制度性保证,它甚至有可能使一系列指向明确的平凡的行为产生不平凡的整体效应。

幼儿心理学将劳伦斯的研究模型引入幼儿心理的研究,发现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也存在着关键期,人生早期阶段是各项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其潜能是巨大的。如果在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该时期提供给孩子适当的、合理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会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较快地由可能变为现实,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实践中,幼儿不知不觉地重复进行着各种行为,积累着各种各样的习惯。这时成人对其作息、礼貌、卫生、学习等方面,若不提出合理、必要的行为规范,不进行及时调控及指导,则幼儿势必会快速养成相应的恶习,之后要改正必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行为习惯的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需要优秀的人才,而一个人要称之为“人才”,首先就要有优秀的行为习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长的期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接班人,树立怎样的道德观、价值观、生活态度,对孩子的一生事关重要。“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古人云: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何引导孩子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荣辱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当前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温床与摇篮;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家庭是孩子获取人生幸福的源头„„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父母工作都很忙,下班本来就很疲劳,还要烧饭、洗衣、做家务、带孩子,哪还顾得上和孩子交流呢?但是孩子需要交往,需要家长成为他们的朋友。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现在社会家庭结构特点都是三口之家,邻里又大多数互不交往,因此许多孩子在家庭中缺少玩伴,他们非常孤单。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小鸡找伴。就是将一只小鸡放在远离鸡群的地方,结果小鸡不吃不玩,只是拼命的叫,后来把它放进鸡群,它才开始吃、玩,并和其它小鸡一起活动。这说明动物需要交往,更何况人呢!

而现代人工作节奏加快,使家长们与孩子交往时间少了。曾记得一则广告:星期 4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天了,一位父亲却因为工作太忙,即将出门,这时,他的孩子手捧着自己平日里最珍爱的储蓄罐站在他的面前,这里面是孩子平时一元一角省吃、省用存下的零花钱,孩子问爸爸:“爸爸你一天能赚多少钱,我用这些钱,买你一天的时间!请你陪陪我!”是啊,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的活动主要以玩玩具、看电视为主,他们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毫无生命的物体,这也是大多孩子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所在。在我实习的时候,一次我在班上问孩子:如果有一天时间让你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活动:看电视,逛公园,让爸爸妈妈陪你玩,你选什么?当时我们班有34个孩子,有30个人选择让爸爸妈妈陪他玩。可见,现在的孩子更需要朋友,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更想与家长交往,想要家长成为他们的朋友。而我们家长应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避免因工作,家务繁忙而冷落孩子。

尤其是父亲,更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国外有研究证明,父爱教育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较之妈妈的感情细腻、性情温和,爸爸则显示出的勇敢、坚毅、强悍、意志坚定等男性特征,给孩子以更大的生命激情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就像近几年幼儿园引进男教师一样,男性与女性的互补更增加了教育的圆满效益。家庭教育也是一样,父母都参与的家庭教育才是完美的。

现代父母对一个孩子教育成功就是100%的成功,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失败就是100%的失败,家长输不起,因为现代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交往、游戏,和孩子进行交流,茶余饭后、看电视时、走路之间、睡觉之前,请大家听听孩子的心声,满足孩子的交往需求,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2.2 片面强调智力开发,忽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

有的人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语言、动作、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不能顾此失彼。”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往往仅仅重视智力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

2.2.1 忽视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养尊处优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至于在幼儿园表现为拖拉、动作慢、等待、退缩等。例如:我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有这种情况,午睡起床,大家都穿好衣服,走出午睡室,老师帮女孩子梳头,分点心,有一两个孩子还在午睡室磨蹭。等大家点心快吃好了他才走出来;人家小便准备上课了,他开始吃点心;人家上课了,他去做课前准备;做作业了人家做好了,他还在找笔;探索活动,大家都动手,他立在一旁,“老师我不会弄的,老师这个我不行”等等。要知道,幼儿园是集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体生活,有一定的作息制度,在保证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的情况下,老师就会进行下一个活动,不可能因为你而耽误大家的时间,我国的国情,大家也是知道的,比较好的正规的幼儿园配备了两教一保,然而,要面对三、四十个孩子,这两双手怎么帮得过来,所以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是进行集体活动的基础,家长应该重视!

2.2.2 忽视孩子的性格情感培养,溺爱娇纵

让孩子没有爱的感觉这种爱就叫溺爱。很多父母都认为我的付出不要回报,是一种境界。但是这种意识是一种错误,只有付出爱的人才能感受爱,只有孩子能感受爱,爱才能变成一种心灵的成长。

有一位下岗女工,她知道孩子喜欢吃虾,一次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做好后端上桌。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去尝一下剩下的虾,“别动!”她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这位母亲眼含泪水,她是哑巴吃黄连,这就是她深深爱着的孩子的回报!

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症”的根源在哪里?这就是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学会关爱,从小学会孝顺、学会自立、学会自理等等,不要仅仅只重视学了什么知识,要重视孩子的情感,能力,品德等的全面发展。

2.3 对孩子限制保护太多

我们的家长大多不习惯把孩子当成一个能动的、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来看待。样样事情包办代替,或这个不要,那个别碰。使孩子逐渐变得没有学习能力,样样事情都不会。而现在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对孩子过度保护最终会带来孩子的无能这一严重的恶果。

所谓过度的保护,就是说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全替他做了。今天的父母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你的任务就是念书,一切事都我干”。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夏令营活动,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一个煮鸡蛋发呆,人家问他你不爱吃煮鸡蛋吗?爱吃!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你们家鸡蛋长得什么样啊?我们家鸡蛋是白的、是软的好咬,这鸡蛋太硬咬不动!原来这孩子,从小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摆好了切成四块放在面前吃。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这种常识的缺乏就是因为过度保护所带来的。因为爸爸妈妈认为我都给你准备好,是我对你最大的爱,其实他错了,最大的爱孩子就是让孩子学会去做这些事情。

很多父母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你能替孩子做事,你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你能保护孩子的今天,但你保护不了他的一辈子。过度的保护造成现在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弱,或者孩子根本不会自我保护[3]。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随时发生的事情,告诉孩子怎么办,比如说孩子玩剪刀,有的家长就心慌,别玩了,其实你可以告诉他,怎样拿剪刀,用剪刀,还有别拿着剪子尖对别人,这不对,这很不礼貌也很不安全,你要拿着剪子尖把剪子把递给别人。走马路,你要教会孩子靠右行走会看红绿灯,一个人走丢了怎样面对等,这就叫教育。教育是一种榜样和行为,它不仅仅是说教,要教导孩子怎么去应对危险,而不是告诉孩子说我们不会有危险。

所以我觉得要该放手就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易受到伤害,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受挫折。真正爱孩子就不要把孩子“锁”在身边。

2.4 运用方法生硬,幼儿不听或不接受

家长往往在老师面前诉苦:老师的话肯听,我们在家教,舌头说干了,也没用。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教育孩子是要讲方法的,不能生硬的说教。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就是“亲子游戏”。

孩子有孩子的天性:好玩、好动、好模仿等。对孩子来说游戏不仅仅是娱乐,而且也是学习,是工作。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就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道路,是孩子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游戏可以增长孩子的智慧,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孩子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早上穿裤子可以跟幼儿进行车钻山洞的游戏,一列火车开来了,左脚进来了;两列火车开来了,右脚进来了;火车上山了,人站起来裤子拉上了。只要父母有意识的将自己的知识、行为、情感,传递给孩子,在玩中教育孩子使孩子在游戏中愉快的学到知识,获得经验,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

又如:小班幼儿会唱数1—10,却不懂每一个数代表的实际意义。通过亲子游戏“小手小口找朋友”让孩子点一个数,嘴巴数一下,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手口一致,一一对应的数数。教幼儿发音,利用角色游戏,妈妈是鹅妈妈“你是谁?”“我是小白鹅”多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次游戏问答,幼儿逐渐学会了发“e”的音。

家长们要记住学前阶段的孩子是很喜欢游戏的,你稍微动动脑筋,用一些游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是很乐意接受的。

2.5 评价激励不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咱们中国的父母有个特点,对自己孩子的满意度是最差的,比国外的家长满意度差多了。例如:当孩子兴冲冲的拿着图画到妈妈面前:怎么这么脏,看别人画得多干净!孩子有兴趣唱歌了:你声音怎么这么小,不会大一点啊,真是没胆量!遇到熟人:快叫,快叫!你这孩子就是不叫人!等等,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其实,孩子很需要表扬。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事:“上二年级的儿子很调皮,经常挨老师的批评,从未受过表扬。一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高兴地对我说:‘妈!今天老师表扬我啦!’我喜出望外,忙问:‘老师表扬你什么啦?’儿子得意地说:‘老师说我的检讨写得不错!’我一听,差点把鼻子给气歪了。” 听了这个笑话,我的鼻子却酸酸的,心里对这个男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孩子的心,多像干渴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然而,像这样的孩子何止他一个!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地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外交部长李肇星做客一家网站时,一网民调侃说:“李部长,您的才华我们很佩服,但您的长相我们不敢恭维。”李肇星部长幽默地说:“可我妈妈不这样认为!”这个回答足以反映出李部长有一位多么仁爱智慧的母亲。

让我们松松手,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我们静静心,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看到他更多的优点;让我们消消火,当孩子失败的时候,给予他更多的表扬。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已经非常优秀了„„

3.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

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模仿性和可塑性极强,在幼儿期,幼儿的自主性已经开始发展,独立活动能力增强,肢体活动趋向随意准确,灵活,是形成各种技能、学习各种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在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进行着不知不觉地反复练习,积累着各种各样的习惯。但是,由于幼儿知识经验少,是非辨别能力、行为自控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较差,如果成人不提出合理必要的要求,不注意对幼儿的有关行为进行控制,很容易使孩子养成恶习。如在幼儿画画时,幼儿趴在桌子上,家长如不及时指出,他会在下次画画写字时以同样的姿势出现。并且事实证明,坏习惯一旦养成就 8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很难纠正,要纠正起来远比形成一个好习惯要难得多。就如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所说:凡人生所需的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教育策略

习惯是由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自动化,不要提醒,而且是稳定的行为。养成教育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希望。家长们热切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健康的人格。要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陈鹤琴特别强调,做父母是一桩很不容易的事情,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他说:栽花的人要懂得一定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的好;养蜂的人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的好„„。这些充分说明,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就要遵循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他说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方能行之得当,而妄加实施是未有成效可言的。也就是说家长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遵循孩子各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反之,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孩子是要发展的,但这种发展不是以家长的意愿而发展,而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父母要给予科学的引导,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培养儿童,使幼儿得到发展,切不可拔苗助长。对幼儿而言,发展是受到年龄限制的,作为父母不可操之过及,要把独立和自由还给幼儿。家长要给予一定的自由空间,把权利还给他们,家长要用自己的真心换取幼儿的童心,怀着沉稳的心态耐心引导孩子,以他们自己的速度成长,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最佳营养品。

父母要转变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对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坚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独立行走、独立进餐、独立就寝等。新生刚入园时,或许许多家长不放心幼儿自己进教室,都要亲自送到教室,刚开始为了让幼儿有个适应期,也在情理之中。到了中班第二学期,为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幼儿园老师就会要求孩子自己走进教室,许多家长对此不能理解,并想方设法要送孩子进教室。今天说和老师说句话,明天说送件衣服给孩子,再过几天就是孩子不舒服,总之家长会想出许多要送孩子进教室的理由。当家长为能亲自送孩子而沾沾自喜时,其实却剥夺了孩子独立行走的机会,孩子的依赖性更强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而独立性却更差。

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鼓励他在家做小帮手,如帮忙分筷子、洗自己的小手帕。有时家长不要表现得太能干,有句老话说得好“懒惰母亲,勤快儿”。这样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4]2. 提出与孩子能力相符的要求

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他的依赖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父母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出与其能力相符的要求。如果要求过高难度过大反而引起孩子畏难情绪,自卑心理。如对于小班年幼的孩子,可以侧重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大小便等。中班的孩子在此基础上更大范围不依赖父母,遇到困难试着独立解决想办法。父母逐渐的从对孩子的完全保护——微量保护——解除保护。需要指出的是,父母的要求不要太多,可以先从某一小事着手,不要倾盆大雨似地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5]。

3.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

3.1 讲明道理,从小事抓起

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如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对孩子而言,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家庭教育中要重视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要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抓起,让孩子通过小事情懂得做人的大道理。幼儿喜欢听故事,家长要充分利用故事作为家庭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良好的行为后果。比如要培养幼儿爱惜粮食,家长可以向幼儿讲述《农民伯伯种粮食》的故事,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饭前的时候可以讲一下故事。有的家长仅仅从思想上重视,没有耐心培养,比如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只是说给幼儿听,遇到相关的生 11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活教育场景,却不能抓住生活中的教育锲机给幼儿以实践的机会,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实践活动,可以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给幼儿展示如何做,让幼儿形成初步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不断的联系,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

3.2 积极鼓励,持之以恒

陈鹤琴十分反对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放纵,一味的迁就幼儿。他指出,赏罚分明和严格要求是克服幼儿任性和依赖的有效良方。对于幼儿除了给予必要的关爱之外,不能给予过多的溺爱,使他们只知道一味的接受来自他人的关爱,却少有爱他人之心,因此,要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施爱。对幼儿爱的教育不仅要接受父母爱的阳光哺育,而且也要经历他人的善举善行的磨练。孩子自己对父母以及他人的关爱,对弱势群体的同情等,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的生活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要为幼儿提供同龄的学习榜样,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模仿,缺少榜样,孩子的行为就没有了模仿的标准。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只要家长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会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而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6]。如有个孩子两岁半就喜欢自己拿勺吃饭,虽然吃得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汤、饭粒,但妈妈却不急不躁,她坚持每顿饭都让孩子自己吃,并一边鼓励、一边教孩子进步的方法,还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进步”,使孩子非常开心。不久,这个孩子不仅学会了自己吃饭,还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在幼儿园里成了小朋友们学习的榜样。父母的鼓励与肯定既是对幼儿现有行为予以表扬,激发他追求自主、自强、自励,同时也是对幼儿今后行为的鞭策,提高它再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倘若父母过于求全责备,那么孩子很容易在责难声中失去自信心,撒手不干,转而又转向依赖父母。

3.3 以身垂范,给孩子作出榜样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时期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陈鹤琴指出:这个模仿性,青年老年亦有的,不过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能等,大多依赖模仿。孩子起初都是以父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如家长自觉拾起一片废纸、上楼梯时左上右下、说话时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幼儿的事情都能做到等,幼儿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幼儿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对幼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因此,对于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来说,自己说过的话就要兑现,即使没有办到,也应该和幼儿说清楚原因,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己的好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7]。

4.与幼儿园保持一致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应该多与幼儿园联系,在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与做法上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而过分地迁就孩子、宠爱孩子,或者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再严格要求也不迟。要知道,坏习惯一旦养成,改变起来远远要比塑造难[8]。因此,家庭应该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习惯。否则,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做法不一样,就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 结论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9]。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学习的直接范例,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所以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提醒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0]。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生活教育(叶圣陶随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0-21. [2]唐骏波.习惯主导人生[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18. [3]张瑞芳.纵观我国学前儿童家教的历史和现状[EB/OL].http:///HealthCar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861.2012-03-22.[4]吴垒.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8. [5]詹龙泽.家教中的三种错误认识[J].幼儿教育,1990,(02):02.[6]大可.点评家庭教育热点事例[J].家教指南,2009,(04):23.[7]杨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钥匙[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7-8.[8]张爱卿.家庭学习指导[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5-7. [9]凌小云.成功家教[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56-57.

[10]史慧中.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33-34.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首先我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徐老师,徐老师工作认真,对学生严格要求,对我的论文写作进程更是严格督促,从选题、写作提纲到论文的正式写作,徐老师一直严格把关,在徐老师帮助和督促下,我成功的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在这里再次的对徐老师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其次,我也感谢和我一起并肩奋斗的同学们,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她们也给了我许多好的建议,提供了好的写作素材,我表示深深的感谢。通过这篇论文的写作,让我对我们的专业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更加坚定了信心,我也希望自己以后会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有突出的成就。

7.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 篇七

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幼儿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道德习惯、生活习惯、活动习惯和劳动习惯等方面。

3~6 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 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 是培养文明礼仪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奠基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 不良的行为习惯则贻害无穷。可见,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在“新八德”教育中, 为了践行弟子规, 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我们做了大量的家园互动工作, 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合作, 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做好幼儿行为习惯的分析

第一, 幼儿思想意识尚未成熟, 还不能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 却不会分辨是非、对错, 经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如:“偷拿”幼儿园或小朋友的东西, 只是因为太喜欢了, 自己却没有。如果成人不注意引导, 坏的习惯一旦形成, 便难以改正。

第二, 行为习惯虽然已经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 但并不像成人表现得那么深刻、定型, 如果能趁早采用恰当方法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 完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幼儿的自我控制较差, 经常出现“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情况, 如果成人善于在幼儿每次的“反复”中发现点滴的进步, 给予肯定, 幼儿就会多一分改正的信心。

第三, 幼儿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幼儿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 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 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 容易受外界的刺激和影响, 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形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 辨别是非的能力差, 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 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尽力避免不良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二、做好家园共育, 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

针对幼儿以上特点, 教师在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应采取各种方法手段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同时重视家园互动工作的开展, 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协调一致。

策略一: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可是大多苦于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通过多种渠道, 如家长会、家委会、倡议书、宣传栏、班级家园互动栏, 请著名的家教专家进行讲座, 观看王宝寨等传统文化专家的视频讲座等, 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方法, 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 争取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力求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协调一致。在与家长的经常性联系中, 找出幼儿某些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以便于针对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策略二:标准统一, 共同监督

行为习惯培养中需要统一的规则, 教师和全体幼儿要牢记于心, 这样良好行为习惯才能很好地培养起来。如果在幼儿园老师说“左”, 家长又偏偏说“右”, 模棱两可, 小朋友无所适从, 就不知该怎么办, 结果随心所欲, 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如, 我们在培养幼儿行鞠躬礼时, 为了统一标准, 每天早上除了园长和值班教师, 每班还请两位幼儿一起在幼儿园大门口有礼貌地迎接教师、幼儿, 并拍成照片挂在各班门口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还要求家长在家做好宣传、监督, 收到了较好效果。

策略三:注重家长的言传身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家长和幼儿朝夕相处, 是幼儿最直接模仿的榜样, 家长的言谈举止会给幼儿耳濡目染的影响, 在家长的潜移默化熏陶下, 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判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通过与家长谈话、发放调查问卷等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兴趣爱好、行为表现, 分析幼儿的行为习惯同家庭环境影响的关系等, 让家长明白言传身教的教育意义。

策略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互动

1.利用观摩课、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来幼儿园参加观摩课、开放日

如, 在4 月份“孝亲”主题教育活动中, 请家长来园参加小班“妈妈抱抱我”的活动展示课;在5 月份“守法”主题教育活动中, 请家长来园参加中 (2) 班“会说话的安全标志”的活动展示课;在6 月份“友学”主题教育活动中, 请家长来园参加大班“夸夸我的好朋友”活动展示课等。家长在活动中通过与幼儿互动, 亲身体验浓浓亲子之情, 懂得教育孩子遵法守法的责任意义以及从小教育孩子团结友爱、相亲相爱的必要性, 懂得有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将受益终生。

2.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安全手抄报

我们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要求家长在家注意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 发动家长与幼儿一起共同制作“防溺水、注意交通安全”手抄报, 通过发动, 全园有80%以上的家长积极参与手抄报的制作, 而且作品比我们想象的好。为了鼓励家长的积极性, 我们还进行作品评奖, 并将得奖的40 幅作品制作成以“预防溺水, 珍爱生命”“交通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两个大展板。

3.家长观察记录幼儿的成长变化

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新八德”教育, 并依照行为目标对幼儿进行了规范教育并做好观察记录。如, 幼儿园每月向家长发放“月主题教育活动问卷调查表”, 要求家长将幼儿在家好的行为习惯拍成视频或照片, 写成感悟等。有90%以上的家长能认真填写问卷调查表, 记录幼儿通过主题教育后发生的成长变化, 有约50%的家长能将幼儿在家好的行为习惯、取得的进步拍成视频或照片, 写成感悟, 主动与班级老师交流或发到班级QQ群与其他家长共享。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园互动, 幼儿在各方面已有了明显的变化。家长反映, 开展这样的家园互动效果非常好。平时幼儿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对老人和小伙伴也没有礼貌, 自己的事情也不做。如今, 在家园共同教育下,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如, 幼儿在家变得有礼貌了, 学会行鞠躬礼, 主动问好, 他们会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会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捶背、端水、扫地板、洗碗等。

4.树立榜样, 促进家园互动

为了表彰进步较大的幼儿和认真做好家园共育的家长, 在学期末我们评选表彰了“小孝星”“守法好儿童”“友学之星”“德育好家长”和“家园共育好家长”等。为树立榜样, 我们将家长拍到的幼儿好的行为照片贴在各班门口, 便于幼儿学习模仿;为了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将教师举行家长开放日的活动照片, 幼儿行鞠躬礼, 幼儿在家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捶背、端水、扫地板、洗碗等照片及家长感悟等做成两个大展板放在园门厅醒目位置让大家观看学习。在期末, 我们又出版了一期“新八德”教育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 其中有三版都是家园互动、家长感言内容。家长们看到他们与幼儿园共同努力取得的成绩, 增强了他们今后做好家园互动的决心和信心, 更坚定我园做好家园互动、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信心。

幼儿园的教育不止体现在孩子身上, 更通过孩子辐射到家庭乃至社会群体。今后, 我们准备把更多的教育活动融入家长工作中去,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 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 真正使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受益, 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为孩子长大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8.浅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从目前我国家庭结构的构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长辈对于孩子的溺爱十分严重,忽略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对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逐渐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受到了幼儿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小班教育阶段增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可以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1.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主要包括幼儿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幼儿个人卫生包括幼儿的面部、手部清洁,身体的清洁,衣着干净;环境卫生指的是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清理和保持习惯。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关于卫生习惯通常是要求幼儿保持自己水杯、饭盒等私人物品的整洁,同时教育幼儿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等。

2.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幼儿的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如早睡早起、合理膳食、体育锻练等。对于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促进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也可以在体育锻炼等集体活动中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3.品德习惯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注重品德和礼仪的国家,幼儿教育中针对幼儿的品德习惯培养,主要有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师长、孝敬父母、爱护同学,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守纪律等。很多幼儿园中,教师都会引导幼儿在上学和放学时与教师和同学问好、打招呼,培养孩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4.学习习惯

幼儿时期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在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热爱学习、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护学习环境等。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思考、勤提问,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行为习惯的认知存在偏差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更是良好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的体现。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十分关注幼儿的外在行为习惯,如勤洗手、讲卫生、懂礼貌等外在的行为习惯,但是却忽略了行为习惯背后的心理现象,所以大多幼儿园只是运用规定、规范的形式列出了应当培养的行为习惯,但是却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由于教师认知的偏差,使得很多幼儿虽然养成了一些行为习惯,但是却如同完成任务,缺少对行为习惯的正确认知,无法发挥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2.教师观察缺失

很多幼儿教师都将知识的学习作为幼儿教育的全部,认为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往往不具备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很多教师不愿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培养看似无用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观察缺失,体现在缺少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认真观察和重视,不能及时发现幼儿一些错误的、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种失察容易影响幼儿对行为习惯的认知,无法判断出行为习惯是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认知能力。

3.忽略情感教育

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当他们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时,往往就会采取一些强化手段,希望幼儿在短时间内快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因此忽略了幼儿的情感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小班幼儿这种特殊的教育阶段,学生的自制力差、多动,而且对家长和教师都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的内心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同时也心存恐惧,这些情况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较大影响,当幼儿的行为习惯出现异常,大多教师和家长采用的都是大声喝斥,却没有告知幼儿行为习惯是否正确、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1.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意识

观念和意识对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直接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所以在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就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教师和家长都要正确认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给予正确的引导。幼儿教师要将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知识教学相结合,将行为习惯渗透到幼儿的学习和游戏中,减少幼儿对行为习惯养成的排斥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则要改变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改变孩子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培养孩子在行为和思想上的独立性,使他们感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带来的积极改变,提高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2.参与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直接途径,也是最佳途径。在日常生活和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着重针对行为习惯的养成制定一些游戏和训练,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行为习惯,并且在反复的强化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往往可以伴随孩子终生,为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另外,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探索空间,因为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生活和学习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素材,如让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每次玩游戲之后都让他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久而久之,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再随便丢弃。

3.良好的外部环境

成长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善于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如果周围环境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懂礼貌、爱护公物、排队洗手,那么幼儿也自然会受到熏陶,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环境中的教师和学生随处扔垃圾,那么幼儿自己也会模仿这样的行为,所以,环境的构建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环境的构建,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同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多变性和反复性,所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以及家长要具有足够的耐心,放眼于未来,在小班阶段就开始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彩.“创设 引导 支持 示范 合作”:有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J].中国农村教育,2016(5).

[2]詹昌平.运用儿歌教育规范儿童社会行为习惯的适用性思考[J].教育探究,2016(2).

上一篇: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认证偏外贸操作B卷试题及答案下一篇:2020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或个人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