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总复习作文

2024-07-24

六年级总复习作文(精选8篇)

1.六年级总复习作文 篇一

1、回忆写看图想象作文步骤。

2、写看图想象作文要注意什么呢?

(1)围绕图意,紧扣中心组织语言。(2)明确开头,中间和结尾怎么写。(3)适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

3、赏析范文(附范文)

(1)默读范文,思考: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运用了什么方法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在文中做上批注。

(2)反馈交流

四、扩展练习,总结写法

1、小练笔

要求:请认真看图,展开想象,把文章续写完整。

2、总结:写想象作文要注意什么

一构思要巧妙

二想象要大胆合理

三写作的内容要具体

四感情要真实。

教师结束语:我们明白了想象作文的注意事项,下次继续复习其他几类想象作文。

2.六年级总复习作文 篇二

关键词:梳理,打通,强化,突破,优化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数学老师发出感叹:“复习课难上”、“复习味不浓”、“除了练还是练”.另一方面,“学生毫无兴趣,像木头人,教师拨一拨,则学生动一动”.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复习课没有新课那样的“新鲜感”,也没有练习课那样的“成就感”,但它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六年级的总复习:点多、面广、时间长,但很重要.作为学生,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复习更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数学总复习,总体指导思想应该是通过师生共同的梳理、交流、整合来构建一个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强化,突破重难点,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最终做到方法优化、效率提高.现以“数与代数”复习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梳理建构,打通接点,强化基础

整数、小数和分数口算、笔算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分散在各年级的教学中,看起来似乎很好学,我们也以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很牢靠.然而一进入数与代数的总复习,却发现学生掌握得并不是很好:概念不清楚,定律、法则的意思早忘记,用起来也很生疏,简便计算特别不清楚,计算错误率普遍较高.针对这种情况,在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中,有必要对数与代数板块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便加深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1. 四则计算法则板块

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从叙述看上去有很多不同,但其实质却是相同的,都是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计算.所谓“数位对齐,低位算起”、“小数点对齐”都是为了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位对齐.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以及分数和小数相加减,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加减,也是为了统一相同的计数单位,然后再进行加减.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关键也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即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正确处理.当除数是小数时,要把除数先转化成整数再算;分数乘法我们可以把分数乘法的意义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分数除法也要转化为分数乘法后再计算.通过复习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和法则,掌握方法和要领,减少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速度,最终提高计算正确率.复习练习时要针对学生的弱项,精选题目,组织训练,以利于学生明算理、会法则.

2. 四则计算结果的判断板块

现行的教材对计算要求与原课程相比,较大幅度地降低了计算难度,新增加了“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那么作为实行时间并不长的六年级总复习教材,我们在处理数与代数的内容时应该作适当调整,要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律增加一些估算题,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例如:

加法计算(加数不是0),和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加数;

减法计算(减数不是0),差与减数都小于被减数;

乘法计算(因数不是0),当一个因数小于1时,那么积一定小于另一个因数,当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一定大于另一个因数;

除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都不是0),当除数小于1时,那么商一定大于被除数,当除数大于1时,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根据上面这些规律,我们可以很快知道结果的合理性与否.

3. 梳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块

让学生记住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是进行验算和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基本关系如下:

另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另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4. 运算定律和性质板块

运算定律和性质包括“三律(交换、结合、分配)和二法(乘法、除法)”,它们是四则计算法则的依据,更是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而且这些定律和性质都有互逆性.还有其他的五个“性质”:商不变性质,用于简算和小数除法法则的推导;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于约分、通分;比的基本性质,用于化简比、求比的未知项;小数的基本性质,用于小数的改写与化简;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用来检验比例、组比例和解比例.这几个性质要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一些联系,并适度增加一些变式,如a-b+c=a-(b-c),让学生明白减数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运算符号,同时联想到除法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运算符号的道理.

二、剖析难点,突破重点,训练考点

现行教材在计算的难度上有了降低,所以一般的教师误以为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再重要.恰恰相反,学生的计算能力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的计算能力弱是有后遗症的,势必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影响,而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在复习时要抓住典型的例子,要剖析计算复习教学的难点,突破重点,抓住考点,让学生的计算达到较熟练的程度,并做到方法既合理又灵活.

1. 明算理,过四关,抓住考点重训练

我们认为:计算训练首要的任务是“正确”,只有“正确”才能求快、求活、求新,否则欲速则不达.复习时提出人人“过四关”.数的互化要过关:整数、小数、分数及百分数间的互化(包括整数、假分数、带分数间的)一定要迅速、熟练;运算顺序过关:学生在练习时对运算顺序的把握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中下等生来说;算法的选择过关:在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能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口算训练要过关:当前注重口算的教师不多,其实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常用的口算训练以配套《口算本》为主,但要突出重点.对于一些常用的计算结果必须记熟.如25×4,125×8等凑整的算式;分母是2,4,5,8,10,20,25,50,100的最简真分数化成小数;,,,…和百分数的数值;11~20的平方;3.14的1~10倍数,等等.

基本题的训练.教师应注意训练的典型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1300-198;(2)588+398-78+102;

(3)917×99+917;(4)99×.

例2直接写出得数.

(1)73-0×73;(2)13-13÷13;

(3)5×3÷5×3;(4)29+8-29+8.

例3计算:

(1)19×96+936÷72;(2)1÷(1.2-0.125×8).

上面的例1重点复习基本的简算方法,让学生先做,再交流,比比谁的方法更简便;例2、例3重点复习与训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一般的计算能力.

在分数四则计算中,对中下生提出了分数计算过程“三不省略”的要求:即数的互化过程不省略,通分过程不省略和除法变乘法不省略.这样做自然减少了学生因省去过程而造成的错误,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关键是中下生往往高估计自己的计算能力,而省略了中间一些必要的过程.

2. 重范例,抓典型,突破难点多提升

我们复习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结合典型范题予以综合解析,灵活解题,从而提高计算能力.上课的例题一定要精心选择,除了有较强的针对性外,还要有鲜明的侧重点.让各类学生都能通过复习与训练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和考点,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出示例题以后,要让学生先观察题目,说清运算顺序,最后才动笔计算.例1主要是针对运算顺序及利用“1和0”的特性来解题.教师要抓住有典型的错题,让学生来分析、讨论原因所在.这期间教师也要特别注意引导、归类和点评.

这三题侧重于计算技巧的运用.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好多学生计算的正确性没问题,但方法是否灵活就另当别论了.更何况有些简算往往隐蔽一些简便因素,如果学生没有认真研究其特征,很难找出隐蔽的简便因素,所以要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特征,进行合理的简算.

数学教师要在复习之前,先按照双向细目表进行一次出试卷的模拟命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可以对计算题的分布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特别是对于考点),便于复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培养习惯,重视体验,有效评价

我们在总复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要重点强调.主要可从以下几条进行训练.

1.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时,要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教给学生观察与分析的方法,对题目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动笔计算.如学生要做到“三堂会审”:一审题目特点,看是否存在简便的因素;二审运算顺序,弄清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什么;三审数据特点,怎样算最方便就怎样算.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在审题时笼统、粗糙、片面的缺点,做到书写工整、规范.当然,为了提高速度,能口算的一定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写出笔算的过程或简算过程.计算结束后,要做到“回头看”,所谓“回头看”就是查过程是否合理,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

2. 要有适当的练习量做保证

我们说:计算的复习应以练为主,以练悟理,以练促提高.训练侧重于课堂内进行.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针对错误较多的同学可适当采用一些惩罚:多做相关的题目,并要说出错误的原因.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学生对计算的重视.

《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计算复习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多一些情感上的体验.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评价的手段和形式也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

3. 要让学生也参与评价

课堂教学中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教师要如何来进行评价呢?能否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的语言又该怎么样呢?这些都是我们老师需要好好把握的.学生评价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提问和评价的机会交给学生,而不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多方位进行评价,既要对整理结果进行评价,还应对计算的过程是否认真、作业整洁程度等进行评价.评价尽量具体一些,评价目标不能定位在办法的“对”与“错”上,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要体现新课标“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和“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教师一句真切的表扬,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往往能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一句激励评价,往往能让学生自信满满.

通过总复习,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句话,复习课必须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把复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习惯和态度的养成,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邹煊享.小学数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3.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策略初探 篇三

关键词:复习课;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39-01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全面回顾六年来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小学阶段数学的所有知识点,并加以巩固、理解及灵活地进行应用。然而由于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复习过程中应力求体现减负增效。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功底。我认为复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紧扣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制定确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复习前,要认真把握课标要求,明确复习的目的,把握好教材内容,弄清各知识的复习目标。而后以教材为主,熟悉教材内容,努力让学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网络结构,使他们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有了明确的方向,要使复习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还需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复习计划。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回顾,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注重查缺补漏,主要是帮助学生打牢基础。

第二阶段:依据课标要求,讲一些重点、弱点、难点问题,以针对性训练为主。比如计算和解决问题能力低下是我班学生的弱点和难点,我就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以综合复习为主,搞好强化训练。可适当加大复习题的分量,增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样分三个阶段进行复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打牢基础,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复习期间,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比较大。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巧妙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课导入比新授课还重要。因为数学课本极其枯燥,再加上学生对每一个复习内容已经熟悉,能否让他们对旧内容产生新兴趣,能否帮助他们通过复习把各知识点把握得更透彻,并有创造性的理解,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复习前吊起他们的口味。所以导入的作用不容忽视。

2、用做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复习课中做游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开火车、找朋友、猜谜语等游戏都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复习数的读写时,我让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写出我的手机号码,然后再让他们比一比谁能很快读出这个数。这样一来,学生马上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整节课都以我配合的很默契。

3、教学中的动手操作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复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时,我将事先准备的实物分发到各学习小组,让学生动手测量解决问题所需的数据,并记录各组所用时间,比比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做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使他们在竞争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学法指导和解题方法的传授

复习中的学法指导,就是交给学生自己复习、自己总结的方法,教会学生掌握解题要领,帮助他们尽量避免出现面对未做过的或稍有变化的题时因找不到切入点而束手无策的情形。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要指导学生定期做计算练习及创新练习。指导学生抓住解题的关键信息及问题中的数学关系,归纳出规律和方法,指导学生排除解题障碍,对一些看似复杂的难题,引导学生斩枝去叶,找出其核心部分,更快、更准地对题意进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切记死记硬背,重在开阔视野,培养实践能力,摸索技巧与规律。

四、精心设计练习,搞好强化训练

在复习阶段,学生只有通过“练”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才会提高。当然片面的讲求多练,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使学生丧失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因此,只有精心设计复习题,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提高复习的质量。这样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复习的方向和重点,在众多的复习资料中挑选和组织具有目的性、典型性、规律性、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的练习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分层训练,让他们“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而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习的信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总之,在数学复习中,我们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真正体现复习的价值,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数学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夏乃康.小学数学总复习中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J].考试周刊,2010(38):72-73.

[2] 杨武昌,张美华.建构知识体系 提升数学能力——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谈[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1(4):33-35.

[3] 张迎雪.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在小学数学总复习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4(36):43-45.

[4] 李培芳.从训练思维到领悟思想——例谈“开放题”的教学策略[J].新教师,2014(Z1):130-132.

[5] 滕云飞.浅析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和实施对策[J].文理导航(下旬),2015(10):40.

[6] 李天霞.“3+3+3”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4):59.

4.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 篇四

六年级备课组

第一轮(疏通知识点,以冠军夺标方案,课本为主)

第十周(4月25日----------5月29日)数的认识,数的运算 第十一周(5月3日----------5月6日)解决问题

第十二周(5月9日--------5月13日)式与方程,量的计量 第十三周(5月16日-------5月20日)比和比例,数学思考(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第十四周(5月23日-----5月27日)几何初步

(线段和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第十五周(5月30日------6月3日)图形的变换,位置与方向

第十六周(6月6日-------6月10日)统计,综合运用(数学广角)

第二轮(突破重难点,以教师自制试卷为主)

第十七周(6月13日-------6月17日)计算过关,应用题分类过关,易错题过关。(此阶段注意做好后进生辅导工作)第三轮(综合复习,以往届试卷为主)

5.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件 篇五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总复习——分数乘、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18页总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现在请第一位主持人出场。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

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计算。

3/4×2/5= 2/3×5/6= 7/9×18= 3/10÷3/4= 5/9÷5/6=

21÷7/9= 3/10÷2/5= 5/9÷2/3= 6/11÷5/12=

4.复习比的知识

第二位主持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怎样求比值?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

难点问题: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练习:

3÷4=()/()=()/12=():32=12:()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2:5 0.6÷0.3 4/7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8:12 0.25:0.45 1/4:1/8

(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位主持人上场。

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

主持人点4名同学板演教材第118页第3、4、5题。

对4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

对比观察第3题第(1)(2)小题。

数量关系式是:原价×1/5=现价

第(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验证第4、5题。

第4题,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第5题,先出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观察线段图结合理解:火车的速度已知,第1个单位“1”的量是火车的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用乘法计算,第二个单位“1”的量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计算。

主持人归纳:区分分数乘、除法问题,判断把谁看作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正掌握知识。

师:归纳得真好。今天三位主持人在场上还有很多精彩表现,请同学们评一评。

三、应用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第5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0、11题。

(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7、8题,学生做后汇报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总复习——百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6、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2.熟练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理解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归纳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心它,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

1.投影出示下面一段文字:

湖南汩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率低得令人咋舌。10年前初中是2.5%,小学是0.02%,现在小学连续10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流失率始终控制0.2%,近三年的数字是0.18%,0.17%和0.15%.2.学生阅读文字,感知其中百分数。

3.从上面一段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

从上面的百分数中中以看出汩罗义务教育实施情况非常理想;运用百分数很能够直观;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

二、复习百分率的知识

1.师:看来,百分数的作用还真不小。你能理解上文中百分率的意思吗?

学生尝试理解流失率、入学率、巩固率的意思,教师指正。

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3.学习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

完成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6题。

学生自学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议一议。

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100%

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质量×100%

学生试求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的一般问题。现在大家回顾已学知识,把你掌握的方法告诉小组的成员。

分组讨论,交流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

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画线段图加深理解,判断单位“1” 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找对应关系,写数量关系式。

根据百分数题型结构特征确定解法。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一个数×(1+几%)=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综合问题结合实际来解答。

四、应用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7题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方法一:(2622—2476)÷2476=146÷2476≈5.9%

方法二:2622/2476-1≈1.059-1≈5.9%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思路方法。

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各自的思路.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4、15题。

教师:九折是什么意思?

利息怎样计算?本息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班上交流。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1)百分率=()/()×100%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3)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一个数×(1+N%)=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

(4)售价×几折=实付钱数

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6.六年级总复习作文 篇六

一、突出算理和算法, 加强技能训练, 复习“计算”

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如何口算?如何估算?如何笔算?如何验算?然后组织练习, 最后引导梳理、总结计算方法。例如, 口算150÷5=□, 先让学生说说口算的过程:150是15个十, 15个十除以5等于3个十, 即30。也可以这样口算:5×30=150, 150÷5=30。再引导梳理、总结口算方法: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 可以转化为表内除法或利用口算乘法来计算。又如, 估算:410÷6≈□, 先让学生说说估算的过程:把410看作420, 420÷6=70。再引导梳理、总结估算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除数不变, 把三位数看作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来计算。再如, 笔算:423÷5=______, 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再引导梳理、总结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除法的验算 (没有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如423÷5=84……3可以这样验算:84×5+3=423。只要将余数看作“0”, 两种验算方法可统一为一种即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交流讨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如何口算?如何笔算?如何验算?然后组织练习, 最后引导梳理、总结计算方法。例如, 口算400×20=□, 先让学生说说口算的过程:4×2=8, 4的末尾有2个0, 2的末尾有1个0, 一共有3个0, 在积8的末尾添上3个0, 即8000。再引导梳理、总结口算方法: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可以转化为表内乘法口算。又如, 估算41×58≈□, 先让学生说说估算的过程:41≈40, 58≈60, 40×60=2400;也可以这样想:58≈60, 41×60=2460。再引导梳理、总结估算方法:可以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 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也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 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再如笔算27×45=□, 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再引导总结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并突出重点:一是乘的顺序, 二是每次乘得的部分积的对位方法, 三是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作为两数相乘的积。

二、突出概念内涵, 加强比较和辨析, 复习“概念”

1.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交流讨论:什么样的数是小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怎样读写小数?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如何计算小数的加、减法?然后组织练习, 进行比较和辨析, 最后引导梳理、概括有关概念, 总结出下表。

2.复习“年、月、日”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然后组织练习, 进行比较和辨析, 在梳理的基础上, 概括有关概念。

3.复习“面积”时, 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然后组织练习, 进行比较和辨析, 最后引导梳理、概括有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突出数量关系分析, 加强比较和沟通, 复习“解决问题”

复习“解决问题”, 可以先分组复习, 如分成“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问题”、“乘加 (乘减) 除加 (除减) 两步计算应用问题”和“求平均数应用问题”三组进行复习, 然后组织综合复习, 这样有利于沟通联系和进行对比。

复习时, 可以从已知信息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但要注意沟通已知信息之间、已知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理清解题思路的基础上, 再用分步计算解决问题或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改变已知信息与问题, 沟通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联系:突出比较题组的异同, 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问题的结构特征。

1.复习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问题。

出示下面一组题:

(1) 学校有3排房子, 每排有5个教室, 每个教室装6盏灯, 一共装多少盏灯?

(2) 学校图书馆买来新书300本, 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 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3) 小青看一本故事书, 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 5天可以看多少页?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 再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最后组织学生比较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问题的异同点, 沟通联系和区别。

2.复习乘加 (乘减) 、除加 (除减) 两步计算应用问题。

出示下面一组题:

(1) 一个动物园的门票:成人票每张12元, 儿童票每张8元。小丽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动物园玩, 买门票要花多少钱?

(2) 小强家去年养了4箱蜜蜂, 共收蜂蜜380千克, 前年平均每箱蜂蜜84千克。去年平均每箱产蜂蜜比前年多多少千克?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 再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最后组织学生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点。

3.复习求平均数应用问题。

7.六年级总复习作文 篇七

一、全面盘点,逐一列举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这里“知己”,即学生的“学情”。而“知彼”,是指学生要攻克的对象,即学生要达到的目标,简言之,学生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如果将学生学习比作打仗,学生就是战将,教师就是参谋长,数学知识就是学生要攻克的对象(敌人)。作为参谋长的老师,要做很多工作。其中,详细了解全部“敌情”(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是参谋长必做功课。

第一,心中有目标。教师必须全面知晓《数学课程标准》给小学生制订的六年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第二,手中有“123”。即老师准备好:“1”套教材(一到六年级12册);“2”册(可以多选几册)不同版本的正版配套练习册(如配套的《补充习题》等);“3”套《综合测试》或近年本市县的《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等。

第三,“盘点”和“列举”。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总目标,以教材、练习册、综合测试等原始资料为基础,全面盘点和列举小学学段,所有数学知识点。1.可以一一列举出;2.理清知识间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3.将具体的题目进行一一归类,去掉重复题目;4.同一知识的不同表达形式要保留。

第四,了解“学情”,精简“列举”。在总复习前,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几次简单的单项(或全面的)测试,了解每个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掌握得好的内容可从原来“列举”中删除,或减少分量;学生掌握不好的,可以增加分量。教师要做到: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轻重、缓急、主次、难易。为后面的总复习,做到心中有数。

二、系统梳理,重组板块

如果我们把教学比作种庄稼,那么六年级的数学总复习就可以比作是收获。总复习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学生的“粮”归“仓”,“草”归“垛”。

1.现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将小学数学内容分成: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常见的量、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图形与几何(图形认识测量、图形运动、图形与位置等)、统计与可能性(统计、可能性等)。优点是:简洁,便于师生把握与区分,容易形成知识块,但不利于知识间的融合。

2.按传统的数学分:概念,法则、定律、计算,文字题,操作,应用题等。优点是,逻辑性强,便于知识间区分与沟通。

3.按考试的题型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解决问题等。优点是: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应试能力。

三、精巧设计,优化建构

根据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真制订总复习计划,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案。在总复习中,一般情况,一节复习课后,要有一节到二节,甚至更多的练习课。在总复习的练习课中,我们应当重视题组练习的模式。

1.利用题组可以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促进知识理解。

如组织“分数意义”练习时可以用下列题组: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1)(一个物体)/(2)(一个计量单位)/(3)(一个图形)/(4)(一些物体)/(5)(数轴)/……

2.利用题组再次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能力发展。

例如,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题组练习。(1)只使用一种可以解决的;(2)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策略才可以解决的。

3.利用题组进一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网络。

例如,倍、比、分数题组练习,可以贯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学校有电脑200台,电脑台数是录音机的8倍,学校录音机有多少台?

(2)学校有电脑200台,电脑台数与录音机的比8:1,学校有录音机多少台?

(3)学校有电脑200台,录音机台数是电脑的1/8,学校有录音机多少台?

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让学生感悟出“倍、比、分数”本质区别与联系。而解决其中一类问题时,都可以用其他两类的思路解决。

四、体验过程,强化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复习课也不例外。我们的数学活动,应当有目的地通过组织学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分享成果,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1.多解性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活动,共享各种思维成果。如,一题多解等。

2.易错性的。引导学生讨论、辨析活动,使学生区分真伪。如,易混易的概念等。

3.技能性的。组织学生适当练习,让学生掌握技能和技巧。如,简便运算等。

4.操作性的。指导学生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的、具体的、丰富的数学经验。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由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体会:摆、数、算,从而悟出它们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方法)。

5.合作性的。引导学生合作完成,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例如,土地测量等。

6.思想性的。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思想的形成过程。例如,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圆的面积、梯形面积、圆柱体积、圆锥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推导与产生,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8.六年级修改病句总复习 篇八

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是一项常见的训练。通过修改病句的自测训练,进一步学会辨析句子的正误。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需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症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

病因:

⑴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⑵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⑶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⑷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⑸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⑹重复啰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⑺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8)概念不清。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9)指代不明。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如“黄虹和赵燕一起去登仙楼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句子中的“她”有两个,到底是黄虹爬得快,还是赵燕爬得快呢?指代不明。应改为“„„她痹辉燕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或“„„黄虹比她爬得快,黄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10)关联词不当。指句子中的关联词误用,或搭配不当。如“不但黄山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且我很想去游览一下。”这句话构不成递进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因此,要把关联词“不但„„而且„„”改为“因为„„所以„„”;又如“你只有认真刻苦地学习,就能取得良好成绩。”句子中“只有„„就„„”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只有„„才„„”。

以上10种常见的病句,供大家参考。在修改病句时,要认真琢磨推敲,对症下药,才能修改好病句,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清楚、完整。

一、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①主语、谓语、宾语残缺;②必要的修饰语残缺;③关联词残缺。

1.上星期去植树了。

2.我和姐姐都参加了。

3.完成了作业。

4.看了电视连续剧《英雄无悔》,得到很大的收获。

5.经过老师的讲解,使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6.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7.小周虚心接受同学们。

8.我们从小要不吃零食的好习惯。

9.经过老师的教育,终于认识了错误。

10.为了开好“谈奉献”主题中队会,争着发言。

二、词序颠倒。

1.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2.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

3.我们进行了讨论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4.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焚毁并洗劫了圆明园。

5.语文对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6.爸爸妈妈从小就对我们严格要求。

7.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三、用词不当,1.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2.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算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4.我在区运动会上,为学校争得了名誉。

5.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6.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7.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令。

8.“六一”节那天,同学们穿着新艳的衣服和红领巾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9.小明出席了市里的作文竞赛。

10.我高兴得坐立不安。

11.学校的操场扩张了不少。

12.张延虽然学习成绩好,而且他一点也不骄傲。

13.我们学校展现出一批助人为乐的同学。

14.同学们都很爱护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15.詹天佑经常奖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半点儿马虎。”

16.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老奶奶上车,一个小学生连忙让座,嘴里说:喂,老奶奶,坐这儿来!

17.他出席了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短跑竞赛。

18.所有的同学都尊重小学生守则。

四、搭配不当。

1.江心岛的夜晚是人们乘凉的好地方。

2.“六一”节那天,同学们穿着新艳的衣服和红领巾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3.城外耸立着一座小巧的房子。

4.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5.刘平望见远处的那架飞机,嗡嗡的声音。

6.她围着一条白围巾,一件红衣裳,好看极了。

7.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8.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9.我的家乡是上海市人。

10.秋天的西安是个美丽的季节。

五、指代不明。

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

2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3.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

4.王晶和潘影约定,星期六下午她到她家去打羽毛球。

5.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6.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

7.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8.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

9.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六、前后矛盾。

1.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2.春天,稻田上长满了菜、西瓜、大米。

3.上星期日休息,我们班全体同学游览了北海公园。

4.小明感冒了,昨天发了一夜晚高烧。

5.平静的河面上,有一只小船迎着风浪向岸边驶来。

6.天空布满了乌云,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

7.这道题我肯定做对了,大概不会错。

8.今天早上下了一天雨。

9.我断定他可能回家去拿伞了。

七、重复啰嗦。

1.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2.我们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拔河比赛。

3.我有一条很红的鲜红的红领巾。

4.中秋节的晚上,我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天空中的星星。

5.春天,路两旁栽上了绿油油的绿树。“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6.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7.周老师指导我们做了许多一只只不同型号的船。

8.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把时间白白地,无缘无故地浪费掉。

9.语文课上,小红总是首先第一个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

10.我经常看见他天天在院子里打羽毛球。

11.赵成宇不禁忍不住喊起来。

八、不合逻辑。(归纳不当)

1.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

2.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

3.奶奶家养了许多鸡、鸭、鹅、牛、马等家禽。

4.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解放军、青年等。

5.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

6.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

7.奶奶家养了许多鸡、鸭、鹅、牛、马等家禽。

8.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解放军、青年等。

9.妈妈今天买回来很多水果,有苹果、香蕉、西红柿、梨、黄瓜。

10.海洋里有带鱼、鲫鱼、黄鱼等多种鱼类。

改病句练习1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5.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6.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7.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8.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9.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10.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12.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13.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14.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5.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16、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雪。

17.大家必须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18.我们来到公园,观赏美丽的情景。

19.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20.哥哥最喜欢打篮球和足球。

21.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22.她围着一条白围巾,一件红衣裳,好看极了。

23.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改病句练习2

想一想下列的病句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然后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不能改变原来的句子意思。,1.妈妈烙的饼和馒头很好吃。

2.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总是虚心而热情地帮助我。

3.河南省的名胜古迹有开封的相国寺,登封的少林寺,郑州的黄河公路大桥。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5.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记录和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

6.妈妈常对我说起那过去的往事,要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7.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工人、学生、机关干部等一百多人参加了晚会。8.我们从小要学会爱劳动的好习惯。

9.丁叔叔被评为“优秀党员”的光荣称号。

10.每个人都难免没有缺点。

11.两辆新旧车子,骑起来就是不一样啊!

12.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精美。

13.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14.我们家的生活在逐步提高和改善。

15.队员们和师生们一起唱着校园歌声。

16.全体教师和班主任和我们一起参加升旗仪式。

17.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广大少年儿童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18.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19.今天小明穿了新衣服和新帽子。

20.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全体同学和李小明同学。

21.一起床,他就穿上衣服和帽子出去了。

22.泰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

23.虚心的人学一当十,骄傲的人学十当一。

24.王珊只要会唱歌,就会跳舞。

25.布达拉宫,故宫,长江大桥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

26.雷锋精神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27.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28.这本书我整整用了差不多半天的时间才看完。

29.我们召开了中队委员会,大家一起琢磨了中队计划。30.王琳眼睛里流着激动的泪花。

31.大家都讲究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32.邓均获得了小学生作文竞赛第一名,他感到非常荣誉和高兴。

33.这学期开始,同学们就制订了学习计划和决心。

34.我家新买了木床、衣柜、沙发、挂钟等家俱。

35.写作文应该先列提纲、再修改、审题、起草、誊清。

36.不到三天以后,奶奶的病全好了。

37.北京的故宫、上海的豫园和东方明珠都是我国的名胜古迹。

38.有了改革开放政策,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得到改善。

39.乌云和暴雨从天空倾泻而下。

40.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41.这些作文题目的选材范围比较困难。

42.我们不怕疲劳,陆续前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43.我喜欢看电影和音乐。

44.果园里的桃树上结满了许多又红又大的桃。

45.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慢慢地徐徐升起。

46.这篇文章的插图,内容真美丽真丰富啊?

47.清晨,窗外传来阵阵动听的歌曲。

48.我在商场买了钢笔、笔记本、文具和书包。

49.这个星期天的上午,太阳整整一天没有露脸。

50.这个学期,王佳的作文水平大大前进和提高了。

51.我们从小养成了讲究卫生。52.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53.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54.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55.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56.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米袋压得喘不过气来。

57.看了这本书,很受教育。

58.桌子上的闹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59.庐山瀑布、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60.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记录。

61.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

62.桌子上有尺子和钢笔,这是她的,那是他的。

上一篇:手机包装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刚参加工作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