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课堂模式教学心得体会

2024-09-30

121课堂模式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2篇)

1.121课堂模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

1.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程序,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

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模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些都能使复杂多样的教学实践经验理论化,又有利于形成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操作框架,从而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的万能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教学模式,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利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

5.更新性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便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2.121课堂模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二

一、“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成因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新课程实验推进过程中,课堂上仍然出现了大致两种模式。

1. 模式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突显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此时,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而很少涉及到如何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统治地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和唯一拥有者,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2. 模式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由学生组织课堂内容,课堂上展示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课堂上热闹非凡,真正听懂的却没几个。

如何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提高教学效益?我们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新的理念,结合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拟议构建“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将一节课40分钟分成三个时间段——10分钟、20分钟、10分钟,进行四个环节的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拓展学习。也就是说一节课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10分钟诱导自主学习,20分钟师生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0分钟变式创新拓展提升,开展课堂教学。

“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纠正拼时间和题海战术的高耗低效行为和陈旧模式,杜绝无效教学行为。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师生在交流、合作中实现成果共享。

二、“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核心内容

1. “一个中心”:即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为中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 “两条线索”:学生:思→议→展→检;教师:设计导学案→激趣导入→点评精讲→拓展创新。

3. “三段时间”:将课堂40分钟按照1∶2∶1的比例,分成三个时间段——10分钟、20分钟、10分钟,组织课堂教学。即10分钟诱导自主学习,20分钟师生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0分钟变式创新拓展提升。

4. “四个环节”:即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环节: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情展示→拓展创新。

三、“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

1. 激趣导入。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情绪。“导”包括“导入”和“导学”,即由教师从旧课、旧知导入新课、新知;引导本节课堂学习要点、学习方法。要求:教师通过屏幕、导学提纲、板书、教学语言等载体,简练、精准、规范呈现。

2.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引导、“导学提纲”规定的“自主学习”的内容,通过阅读、勾画、思考、分析、综合提炼、质疑解答等方式全面自主学习。要求:课堂绝对安静、学生完全自主学习,自主完成“导学提纲”规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巡视课堂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控学生学情。

3. 合作探究,激情展示。(1)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分享自主学习成果,解决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尚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共同提高。要求:按照座位就近建立学习小组,学生一般6人一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均分为“好、中、次”3个层次,小组相对稳定。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确定发言顺序,在交流、分享、议论、解惑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组长确定的相对固定的顺序,人人发言。“议”的过程所有学生必须全部站立,集中精力思、议、听、记。(2)激情展示:学生可根据导学提纲的内容在全班交流、展示、分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成果,把小组合作研究的问题利用各种方式向全班展示,教师随时进行引导、点拨、强调、提升,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要求:积极踊跃,举手发言,饱含激情,声音洪亮,用语规范,快速站、迅速展,不重复、不拖沓,认真听、勤笔记。

4. 拓展创新。教师按照学生展示的内容或将导学案中的预设内容,进行精讲、拓展、迁移、点睛、形成结论;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教师针对当堂所学内容和目标设置变式练习,由学生独立的完成,然后可采取小组成员互批、教师抽批等方式,将竞赛机制应用其中,并尽量做到当堂完成,当堂反馈。要求:精讲内容为知识网络、规律,知识重点、难点,学习思路、方法,即“两精讲四不讲”:精讲重难点、易混点,精讲思路、方法和规律;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能会的不讲,与本堂课教学内容无关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还是不能会的不讲。精讲语言要简洁、明确;精讲载体为屏幕、板书、教学语言。

四、“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效率要高效,还要具备其他要求

1. 精心设计导学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备课围绕“三看”一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二看教学设计是否依托师生探究、合作学习,三看教后小记是否具有针对性、指导性。

2. 给学生课堂上充足的活动时间,做到时间上保证。

3. 对于作业的布置与评价要体现层次性,适当拓展训练,保证数量和质量,保证学以致用,形成能力,各科作业尽量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鼓励性语言要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4. 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尽量多的鼓励或激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有效的措施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总之,“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等,课堂上学生主动探究、热烈讨论、激情展示,通过自己深思熟虑学到知识,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大幅提高课堂效率。

3.121课堂模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三

一、高效课堂模式提出的背景:

按照区教育局关于课改要求,其核心为“减负增效”。学生负担降下来,但教学的质量必须提高,而教学质量提高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题海战术或者牺牲学生休息时间搞教学了。

为努力将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提高教学效益:一方面,正确处理好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学质量,也不是不考试,更不是不要适度的学习负担,而是更注重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将素质教育的着力点花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教学效果和教学时间的关系。坚决纠正拼时间和题海战术的高耗低效行为和陈旧模式,杜绝无效教学行为,努力做到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练习、有效辅导、有效测试。

因此,我们立足本校实际探索研究新型的高效的课堂教育模式——“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高效课堂模式具体操作步骤:

“121”课堂教学模式简单地说是将一节课分成三个阶段,即10分钟、20分钟、10分钟,并且根据课型的不同安排不同的自主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效率。

第一阶段:10分钟自主学习。

在这10分钟里,根据不同的课型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

新授课的基本任务是:(1)针对章节内容特点,出示与上节和本章节都有关联的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其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已知的掌握程度,对学习本章节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火力侦察”。(2)根据思考题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师生共同设定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3)根据学习内容预设若干由易到难的组合式学习思考题,注意将难点分成几个小问题,将一些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通过一组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一是通读教材;二是对照组合式学习思考题全面了解章节内容;三是弄清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自学是讨论的基础,教师要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要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看、听、问、记、议。

讲评课的基本任务是:已经批改好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订正。学生作业中错题可以分成三类:1/3的低级错误;1/3的中级错误;1/3的高级错误。凡是题目比较容易,全班正确率比较高的1/3题,一般是笔误、粗心、考虑不周、方法未掌握等原因造成的;学生只要知道了答案是错误的,往往就能够自己纠正。对1/3中级错误,有的学生只能部分订正出来;高级错误则多数学生订正有一定困难。但那些不能订正出来的题目,可以通过后面的讨论、交流来解决。如果该次作业因故没有批改,可以请学生上黑板展示,其他学生作自主评析。无论是订正还是自主评析,都必须完成3个任务。一是写出准确答案;二是能够说出是“这个”而不是“那个”解题思路。三是追问自己做错的原因和获得满分的方法。

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作业中也各有不同的薄弱点、迷糊点,这样的自主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各不相同的发展。在这个10分钟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除教师提出简要的要求外,其余学习时间的支配人也是学生。树立起“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教学思想。

第二阶段:20分钟互动探究。

即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将学习引向深入。在操作上分成两种类型。

一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重点是学生自学时、订正时遇有困难和障碍的内容,也是本节课所确定的重点与难点。讨论时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分成2人、4人、6人小组。一般难度小的问题,由2人小组即同桌讨论解决;难度特别大的题目,则组织6人小组讨论解决。而4人小组是最常用的讨论方式。要将学生分成阶段性的固定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注意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利发挥互助学习的作用。分组时注意将固定小组之外的零星的学生分配到附近的小组,使讨论时全班没有一个“局外”的学生。有的教师组织的讨论往往失败,其根本原因是在讨论之前,学生肚子里无话,有时也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讨论的习惯。所以讨论的操作要以学生的思维与训练为前提,要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质量,也就是说,不允许提那种学生不假思索,不用看书就能够回答的题目。用于讨论的问题,必须要让学生在个人认真读书,反复思考后,仍有可能一知半解的问题。对提出讨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思考时间,因为时间长了容易浪费,时间短了思考不成熟。实施讨论要做到三点:(1)要规定时间;(2)明确要求,(3)宣布检查方式。

二是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束而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时,可组织全班交流,以在全班范围内师生、生生相互碰撞,相互答辩。教师则在其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者、参与者的角色。这种交流是小组讨论的延续和深入,因此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点,不能演变成毫无目的地放任自流;这种交流属探究学习,因此教师不能毫无是非观念,听任学生随意海阔天空;这种交流是平等对话,因此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而不是把自己置身于学习之外,只充当旁观者、指挥者、裁决者。讨论和交流给学生提供了理解知识,切磋提高的好机会。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一方面能增强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增强对议论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开辟了反馈的畅通渠道。

三是总结归纳。在讨论和交流的尾声,应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概括内容,总结规律、思路、方法。概括总结的过程就是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只有理性认识才能够进一步指导读书、解题实践。在实施总结时,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搞“演绎法”,而要坚持实行“学生归纳法”。第一步要让学生自主总结,即围绕教学目标,请学生作定时、定量、定质、定向的总结。第二步小组交流汇总,丰富、补充、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性认识。第三步是全 班共同总结。教师启发点拨,并在黑板上板书,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还要请学生在专用课堂笔记中把这些规律、思路、方法记录下来,以便二次、三次学习。

在20分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参与意识。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在各小组中间不断巡回,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讨论实况,另一方面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并及时与学生取得沟通。当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应该根据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弄清问题的关键所在,或者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阶段、10分钟小结反馈与拓展。

当堂小结反馈与拓展指的是通过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以弥补自学、讨论交流中的一些不足,让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当堂反馈的要求是:(1)针对性强。所有训练题必须在本节课的学习范围内,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必须是学生的薄弱点、模糊点。这样既能使学习内容得以巩固,学习效果得以检测,还能使学习缺漏得以弥补,课外训练有的放矢。(2)精选题目。坚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按照3题选1题的比例精选、精编,确保所选习题具有代表性、层次性、针对性。(3)作业量适当,难易度适中,既不拔高,又不苟简,分巩固题、变式题、延伸题3种。巩固题的难度和形式与例题相当,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变式题是对例题进行加条件、减条件、换条件等方式的变化和加工,让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延伸题是对例题的拓展和加深,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新条件、新情景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4)训练的形式是独立性、快节奏,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5)当堂批改,既防止错误积累。又使总结出来的规律方法在“再实践”中得以运用,内化为操作能力,并上升为“再认识”。

三、“121“课堂教学模式优点

通过自学、订正、反思、讨论、交流、评价、总结、反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该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实施该模式,教师必须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放手给学生必要的个人空间,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从而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激活、诱导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121”课堂教学模式在于追求“每一个学生”都紧张地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教师的讲授时间少了,学生的自主性就会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因为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反馈等高效学习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四、“121”课堂教学模式实际研究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把握高效课堂的“三要素”。1.教师会教

(1)了解学生。首先要对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原有认知基础,最近发展区的情况搞清楚;其次清楚是否具备相关的学习方法;再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始终具备积极的情感。

(2)熟悉教材。首先要站在单元、整册乃至整个学段教材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备课,这样处理教材时才会避重就轻、驾轻就熟。其次指对于课堂教学要呈现材料的掌握应该很熟练,达到脱稿的水准,这样在巡视、指导,精讲时才会干净利落,不出现拖泥带水的低效现象。

(3)运用媒介。充分利用本校班班通的强大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和节奏,形象、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

(4)自我设计。在课堂教学实际的进行中,注意教师自己的摆位问题,注重在课堂上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坚信一个原则,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5)把握课堂节奏。课堂提问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6)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8)作业分层布置。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

2.学生会学

(1)课前预习的习惯;

每天必须给学生安排一定的预习任务,这样我们的教学进程便会流畅的多,轻松的多。(2)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上指导学生用十六字方针去要求自己。即: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不可少

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人脑毕竟不是电脑,人的记忆力都有一个遗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记忆性的复习;二是应用性的复习。

3.课堂和谐

离开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任何形式的“高效”都是空谈。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1)我们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知学生之所想,知学生之所需。只有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他们才会把 心思放在学习上。

(2)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注重充分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才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高效课堂的“四个维度”

维度一 学生学习

看准备 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怎样准备的?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任务完成得怎样?

看倾听 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时,学生由哪些辅助行为?

看互动 有那些互动/合作行为?有那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达成?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参与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看自主 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自主学习形式有哪些?各有多少人?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看达成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课中哪些证据证明目标的达成?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

维度二 教师教学

看环节 教学环节怎样构成的?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哪些证据证明该教学设计是有特色的?

看呈现 讲解效度怎样?板书、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动作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

看对话 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候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

看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结果怎样?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结果怎样?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结果怎样?

看机智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结果怎样?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结果怎样?

维度三 课程性质

看目标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呈现的?目标是根据什么预设的?适合该班学生的水平吗?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

看内容 怎样处理教材的?采用了哪些策略?怎样凸显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容量适合该班学生吗?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看实施 预设哪些方法?与学习目标适合度?怎样体现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创设什么样的情境?结果怎样?

看评价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有哪些?如何获取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信息?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

看资源 预设哪些资源,怎样利用?生成哪些资源?怎样利用?向学生推荐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怎样? 维度四 课堂文化

看思考 怎样以问题驱动教学?怎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对待学生思考中的错误?学生思考的习惯怎样?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思考行为?

看民主 课堂话语是怎样的?怎样处理不同意见?学生课堂参与情况是怎样的?师生行为怎样?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创新行为?

看创新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怎样体现创新的?课堂有哪些奇思妙想?教师如何激发和保护?课堂环境布置怎样体现创新的?

看关爱 学习目标怎样面向全体学生?怎样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怎样关注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话语、行为怎样?

有了课堂观测维度,有了评价的标准,老师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就有可操作的依据,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一堂好课的标准

1.好课要有意义:即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落实。好课让学生记住了知识:老师旁征博引、幽默趣味、口吃清晰的讲解,使学生把知识怎么来的,怎么运用,“来龙去脉”吃透了,使学生终身难忘。好课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每当涉及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时,老师总是让学生先感知,先体验方法产生的过程,循循善诱,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学到方法,从来不会将方法硬生生地告诉学生,更不会让学生将方法又当作新的知识死记硬背下来——“下次再遇到这种题目就是这样去做,会不会呀?”。好课让学生收获了思想:你的课堂总是让学生不断地开窍了,不断地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老师的逆向思维、换位思考、积极乐观、诲人不倦的思想与态度,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学生,使他们若干年以后,可能什么知识都忘了,唯独老师给他(她)的某一句话语或某一次谈话等,让学生记住了一辈子,受益一辈子。

2.好课要有效率:即面对全体学生还是面对少数学生。好课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有效率就是学生的受益面大。

3.好课要有生成性: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按照教案预设的程序一丝不变地上课的情况较少,因为上课是师生互动的活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与细节,教师要会机智地接过学生的答问或提问,引发更多的思考与探究,从而创造性地达到教学目标。

4.好课是常态性的。好课不“做秀”,每一节课都这样做就非常了不起。

5.好课不是没有缺点的。要把课上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就说课堂提问也是很有讲究的:

一、不能假问题太多。如是不是?对不对?学生不经思考脱口而答的问题。还有所提问题是教材上有现成答案的,只要阅读教材就可作答,可是又以是非题或选择题形式来提问,并采用男女比赛计分的办法来促进学生举手答问,结果大部分学生关注的是谁来回答问题而并非问题的本身等等,假问题太多。因此,所提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要恰到好处,即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问,使提问成为教师的讲授与学生主动思考的契机。

二、要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考虑如何回答所提问题,教师要经得住课堂上必要的沉默,只有活跃热闹的气氛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是不健康的课堂。

三、要面对基础不一,各不相同的五六十个学生的大班额教学,要考虑所提问题该针对哪些人群。总之,要把握好提问的内容、方式、对象与时机等等。针对提问我们还有准定,即课堂提问时特别关注倒数10位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有了好课的标准,我们的老师就可对照此标准,有重点地开展反思。比如年轻的新手型教师,反思重点可能就应该以教学技能为主,以把握教材内容,顺利实施有效教学包括课堂语言的语音、语速,表达的准确性、清确性、启发性等,还包括板书、导入、提问、接问、讲解、演示等环节的技能。合格或成熟型教师,反思重点可能就应该以教学策略、教学理念为主,重在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重在超越自已原有的封闭性的经验,重在探究教学行为背后折射出来的教学思想与理念、重在预测教学行为之后将产生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教学行为本身。

(四)怎么反思?

反思的第一件事就是坚持“写”

写什么?以写日记,写案例必做,一天一写或一周一写或一月一写;写论文、做课题自愿,一年一写。

反思的第二件事就是坚持“看”

看什么?一看书,二看着学生眼睛上课,三看别人上课。

4.121课堂模式 篇四

迄今,我校作为监利县首批试点优质化工程学校,在各级领导的精心呵护、众多专家的技术支撑、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走过了一年半艰辛而快乐的历程,在监利县教育局基教科、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和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的指导下,从深入学校灵魂文化体系入手,创新确立了“永远站前排”的校训,及“卓越发展,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和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章程、三年发展规划等,在校容校貌、行为养成、校园文化、班级布置、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文明礼仪等方面均得到明显的发展。换来了家长的赞许、社会的认可,特别是自去年9月开展的课堂改革已经进入了创优质学校的改革的深水区,改革旧课堂,教师走下舞台,收获惊喜,创建新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已经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成为了学校创建优质的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体现生命的狂欢已经势不可挡。

一、课堂改革的目标。

我校课堂改革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明确课堂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那就是: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从“学困生”到“优等生”,从“部分好”到“全部好”。终极目标是教会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尤其是做人的道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里教会学生学会尊重人,学会合作,学会进取,教书只是过程和手段,育人、教会学生成人才是最重要的。课堂改革首先改革的是老师的思想,替代的是新的教学方法,坚定的是耐心和信心的等待,收获的是师生的能力和成长。

二、课堂改革的行动。

(一)、课改模式的构建

我们高举课改的大旗,走大路,纳善言,择善行,锁定宏伟目标——走出去,请进来,内化提升,坚定不移落实——做细活儿,做巧活儿,抓细节,出细货。走出去,撷取他山之石之精华,雕琢己校之璧玉。一方面组织教师先后去上海、武汉、汨罗、随州、襄阳、荆州、松滋、宜昌等地课堂改革实验学校培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增强教师实施课堂改革的能力;一方面向湖北省阳光教育研究院请示把课堂改革成功的学校的优秀的教师自己请带我们的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指导,我们先后请来了郧县马安镇几位专家在我校为期一周、宜昌天问小学、随州课改专家等多次来校在课堂把脉问诊,借鉴先进的教改经验,在“引导-合作”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出“自主-合作”的“121”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全面优化教学过程,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

(二)课改模式的解读:

我校“121课堂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围绕“动”字,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评价上,我们主张让学生学会,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上呈现出“生命的狂欢”。

“121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导学案中呈现的知识点,25%的不用讲学生自学就能会,50%的通过学生对学、群学才能会,余下的25%通过老师的点拔引导,强化训练才能会。

“121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合作学习小组定为8人,其中2个优秀生,4个待优生,2个是跟进生。按1:2:1的方式配组,1个优秀生带2个待优生,2个待优生带1个跟进生。在学习上做到兵带兵,兵教兵。

“121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体现在课堂程序上是:“贯穿一条主线,创设学习激情。”、“做实两个指导,即指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展示”、“达到一个目,即三维目标”。“121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体现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即课堂40分钟按照1:2:1的比例划分。10分钟小组对学交流,20分钟全班群学展示,10分钟当堂测评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前,以完成老师创设的问题,形成疑难问题为主。教师巡回了解学情,做好驾驭课堂的准备。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准备。

一位哲人说过,我们不能统一思想,那我们就要统一目标。我们要求教师课改试行前必须做到两个三,即“三心、三法”。三心是指:一是决心,即校长、校级领导和教师要敢于下“改课”的决心,解放学习力,以学为先,颠覆传统课堂,用革命的行动,重建教学模式,再造教学流程,营造“改课”文化。二是信心,即树立“改课”定能成功的必胜信心,“改课”肯定影响质量,这个影响是正相关影响,使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尤其是教学质量明显地大面积提高。三是恒心,即“改课”决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校有不断推进“改课”的机制,形成新型的学校文化。

三法是指:一是想法,二是做法,三是说法。“改课”的想法就是课改的思路,只有确立新的中心,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自然就会发生转变。“改课”的关键问题是“行动”,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敢于试水,在“改课”中学会课改,大胆行动,只有进入行动层面才能进行课改,才会明白课改。“改课”的提升是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改进,一天一小进步,一月一个惊喜,一学期一项大行动,一学年一层境界,在“改课”中科研,在科研中“改课”。

(四)、课改模式的实施(1)课堂改革的做法:在课改的过程中,我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情况,反复研究与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改革的方法。

1、小组建设,使小组真正学起来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表现、发展潜力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A、B、C三层,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组6人或8人,既A、BB、C,保证每组内优、中、差均衡,不同性别和不同的性格兼顾,组内异质、组际同质。最后选出优秀的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学习组长是小组学习的核心,负责督促、检查成员学习、分配任务等工作。常务组长必须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负责小组的各项管理工作。另外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流动,实行动态编排,使学生不断了解更多学生的优点,先进带后进,取长补短.2、预习铺垫,使学生有备而来。

改革后的课堂,不在乎教师怎么教,关键在于学生怎么学。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让学生渐渐的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教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欲望,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学习惯。

3、率先垂范、逐一训练学生听、说、读、讲、写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给他们展示的各种方法。校长、副校长、主任、班主任全校上下齐努力,利用一段的时间从语言、声调、情感、体态、方法等多方面逐个课改班级过关的方式以身示范训练学生。反复训练学生听、说、读、讲、写,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生怎样读,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而且要读熟,读出味来,读出情,读出意,读出思想感情;教学生怎么讲,教学生怎样说,通过一段过关训练,学生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了,课堂上争先恐后的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精彩的生命课堂。

4、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

5.121课堂模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五

为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以《吉岘九年制学校“双向互动,三段导学”121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为理论支撑,结合本学科课程特点,制定本实施方案(讨论稿),作为小学数学课程实施121课堂教学模式之基本策略。

一、小学数学学科121教学模式基本操作策略

第一段:激趣导入、学案导学(时间应控制10分钟以内)这一环节应包括四方面内容:

(1)导入新课。教师要新颖快捷地导入新课,把学生尽快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明确任务。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学案” 或“自学指导”。出示方式:①学案;②多媒体课件;③小黑板;④口头展示等。“学案” 或“自学指导”要做到学习内容、方法、要求与时间“四个明确”。

(3)问题导学。学生依据“学案” 或“自学指导”设计的基础性问题,独立学习内容,尝试解决问题,尝试生成新的问题。

(4)自学自测。学生依据“导学案” 或“自学指导”中设计的基础练习题(侧重“识记”层次的内容)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教师作简要的点评。

具体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激情导入,出示“学案” 或“自学指导”,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检查自学情况,分配小组展示的内容与方式。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方法与要求,根据“学案” 或“自学指导”要求,紧扣教材内容独立自学、自测,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记下疑惑,生成问题,等待小组“对学”研讨和全班“群学”展示质疑时再解决。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查组内展示,质疑问难,归类学生自学自测和展示中存在的问题,为班内展示质疑做好准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相互交流自学成果,相互提问、相互释疑,记录自学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学习目标:组内交流展示,生成合作探究的疑难问题,掌握“双基”,发展学生的交流沟通与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段:合作探究,双向互动——展示提升,质疑解难。(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左右)

这一环节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1)班内展示。对“学案” 或“自学指导”中设计的难点问题或拓展性问题,分组进行全班展示,主要是展示问题的答案。展示的方式有:①板演展示;②口头展示;③练习题(用展台)展示等。

(2)问题质疑。对“学案” 或“自学指导”中设计的难点问题或拓展性问题,分组展示问题的答案或思路,组与组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展开质疑、纠错、补充完善。

具体操作:教师组织合作探究,梳理归纳交流展示中反馈出来的问题,重点点拨,释疑解难。及时点评、纠错、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善于鼓励与追问,达到疑难问题的呈现与解决。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展示,合作质疑,反馈学习效果,生成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实现生生、师生合作,解决生成的问题。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给予学生释疑讲解,讲解的原则是精讲点拨:(1)深化理解。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生成的疑难问题,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考点和易错易混易漏点知识,由教师重点讲解,做到“三讲三不讲”,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全面理解,构建知识结构。

(2)导学点拨。教师在学生展示和精讲环节中,要结合学情,发挥好导学点拨作用,适时进行引导、调控和激励。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既要让课堂富有激情、气氛活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秩序井然,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操作: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探究中反馈的问题和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考点作精讲点拨;善于引导学生感知新知,梳理总结。学生感悟自学、探究、质疑过程中的知识、问题和方法,建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懂相关内容,形成知识条理,构建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段:训练检测,反馈矫正。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认知水平,侧重“理解”、“应用”层次的内容,设计一些体现能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思考、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时,达到迁移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具体操作:这是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一步。教师精选过关检测题,当堂测试,全面客观地测评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查漏补缺。学生要按时认真完成检测题,组内互评、纠错或全班展示,教师要有针对性的点评,反馈矫正,要让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拓展训练和知识的迁移运用,提高目标达成度。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二、提倡创设的几个条件。

1.以创设学习环境为前提。(1)要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和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把学生的感情和问题放在教学过程的重要地位。(2)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重视学生课堂展示交流的及时评价与激励,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

2.以“导学案”为载体。“导学案”是教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的“导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和学生课堂练习的“练案”的集合体。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以“导学案”为载体导向,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学习过程中有所遵循。“导学案”设计环节要齐,设计内容要具体,编写质量要高,使用要规范,体现学科性、课时性和个性特点。

3.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摆放形式要便于学生学习交流。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均匀的划分学习小组,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强化培训与管理,组员分工合作,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述,实行分组学习组内捆绑评价激励机制。

4.以必要的教学手段为辅助。要充分利用现代演示系统(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和小黑板等教学辅助手段来出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展示学习成果,探讨学习疑难问题,展示课堂练习,归纳知识条理、学习方法等。

三、121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实施时的注意点 1.要充分体现学生自学、展示和反馈的自主学习策略。自学在先,先学后“导”,实现学习内容前置和问题前置;注重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质疑释疑,落实小组捆绑式评价;重视当堂测评、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2.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学生通过独立自学自测生疑、小组对学交流展示质疑、班内群学合作探疑和知识的迁移运用,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用中学习的主体意识。

3.要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时间与空间。教师破除以自我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讲授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多讨论、多实践,让学生自己看书、思考、质疑、解决问题。

4.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课堂教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自学的成功与进步,逐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有助于学生的反思与自我调控,自我获得知识与技能是自我价值的满足,师生的正确评价与激励是促进学生成功的主要手段。

5.要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给予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保障实施策略

(一)成立实施小组

长:贺文杰(包组领导)副组长:景天鹏(教研组长)组 员:小学数学组教研组全体教师

(二)贯彻好“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教学模式

121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其实质就是实施“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以教定学”的教学策略,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师讲生听”为“先学后教、生学师导”。

(三)抓好备课管理工作

1、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备写导学案。

2、备课要按照个案、共案、定案三个基本流程进行生成、优化。

3、每周周三教研会时教师要按教学进度表将下周独立设计的个案上交到教研组审核。

(四)建设好“导学案、教学案”这个载体

明确“导学案、教学案”这两种形式。导学案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整合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步骤,为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师生共用的引导式学习方案。教学案是教师为了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根据课题教学目标,科学运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需要入手,而设计的供教师使用的教学预案。

(五)运用好“导学案”这个工具。

要明确“导学案”只是构建有效课堂的有利工具,不是“习题集”,亦非“要点集”。

(六)深入研究“121”教学模式。

1、各教师要将如何实施121教学模式写入“学期课程实施纲要”。

2、定期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和经验交流。

3、期末进行导学案展评和数学组“121”教学模式实施工作小结。附:小学数学组“双向互动,三段导学”121教学模式实施工作时间表

6.121课堂模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六

目前,我校正在进行新课程下课堂结构“121”模式的探讨与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一堂物理课,对于促进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水平,推进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评教学理念新不新

评价一堂物理课,首选要看他的课堂教学是否贯穿“121”模式的理念。这些理念包括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注重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新成就,注重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交融,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界更加本质的认识。这些理念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物理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评教学理念新不新,就是要看课堂教学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上述课程新理念,是否将这些新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评教学设计精不精

主要是看教学设计是否符合“121”模式的结构特点,即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与学双边互动,是不是确定了合适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合理的教学设计框架,是否突出了重点,有没有突破难点的措施,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有没有把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重组。

三、评教学活动实不实

主要是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不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的,是不是创设了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意识、敢于创新的意识、交流合作的意识。是不是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经历科学探究,感悟过程与方法,体验学习成功,有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出“教”是为了“学”的思想。

四、评教学手段优不优

主要是看有没有把生活、自然现象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没有突出实验教学,如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想法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实验效果,有没有把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學有机融合,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体现出“121”课堂教学的时代先进性。

五、评教学特色鲜不鲜

每一个学科都有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特点,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形成过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评教学特色鲜不鲜,就是要看实验教学是否有创新,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是否有突破,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是否有亮点,组织学生活动是否有创意等。

六、评教学绩效好不好

主要是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是否得到落实,过程教学是否得到体验,科学方法教育是否得到有效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得到熏陶和提升;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教学活动的参与面是否广泛,课堂气氛及师生交流是否生动和谐,学生能否做到“当堂清”。

7.​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篇七

本次学习分享内容围绕的是南通的学导课堂模式,提到教学模式,我就想到了乡村小学英语培育站本月的阅读书目《教学模式》,此书的译者强调“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在任何时候适合所有的学生,优秀的教学往往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模式组合而成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类思维和意识的变化,教育过程也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也就使得教与学的过程不断变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南通的学导课堂模式正是南通教育人顺应时代要求和当今学生特点而提出的新教学,它以“学导案”、“思维导图”和“小组学习”为中心串联课堂。看了《教学模式》一书后,我觉得与其说它是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不如说它几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如社会型教学模式(合作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等。

《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请大家思考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内容还是要交给他们如何学习内容?《教学模式》认为是“培养高质量的学习者。”也就是后者。“教师要能够组织学生深入地进行认知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并教会他们如何有效地利用活动结果。”南通的学导课堂模式正体现了这一点。

8.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篇八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民家中学晏云常

经过学习,我认识到高新课堂的重要性。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通过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认真学习校本培训。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自己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还不足,这样就影响和制约了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反过来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今后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时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时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9.121课堂模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九

素质教育提了这么多年,传统教学的授课模式在我们学校仍延续至今。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被教师的满堂灌与教师代替学生回答问题所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被教师占领着。在课堂学习中,只有繁忙的记录、识记与练习,真正能够领会到知识内涵的学生少之又少。

在认真学习了我校的“三主六步121教学模式”后,我们认为,此模式可在我校全面推广,并运用到教学中,通过改变课堂授课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在其“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中,我们应做的是,教师少说多引导,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与自己在一起,少一些距离,多一些认真,少一些心不在焉;鼓励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多诱导,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无论对与错,教师都要多进行鼓励、表扬、肯定与引导,让学生回答问题逐步由:敢回答—愿意回答—争抢回答,达到让课堂回归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完成课堂布置的练习,轮流代表本小组回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从而在小组讨论中更为积极主动,最终实现由积极的小组讨论推动整个课堂的活跃有效

的教学。

六步为“回顾—目标—探究—互动—归纳—检测”,在这个过程中,抽查学生回答前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出现错误由学生举手指出并纠正;在提目标的过程中,书写到黑板上,由学生念一遍,加深对目标的识记,根据目标提出问题,通过小组间探究问题,进行解决、归纳。教师应做的是,对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错误给予总结,归纳知识点时,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给予完善。在检测中,要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列出习题,做出相应回答。列出的习题,不应是相同的题型,要根据重点、难点要求,收集

归类。

“121”是指“10分钟回顾和出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20分钟互动;10分钟反馈训练,即检测”,可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主要以学生会不会、思考没有、课堂气氛好与差为标准。

也许,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不适应。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我们学生的智慧,只要能够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他们畅所欲言的场合,我相信,我们的教学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最终目标。课堂教学不搞创新,学生在学校学习就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了太多的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无从谈起。正如局长提到:我们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我们的学校教育处于劣势,是不是应反思我们的教学模式应该变一变?我们确实应解放思想,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遨游知识海洋的乐园。

10.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朱国荣老师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这时,朱老师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笔者曾在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教《应用题的练习》(四年级)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四年级的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11.“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篇十一

XXX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观摩了平凉市举办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莲花中学的“三维一体四段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以及庄浪三中的“精讲多练,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结合对“三四五”教学模式的探究和试验,使我获益良多、对我帮助很大,为我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纵观“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中三大块之间的关系,结合自己在实施中的感知,提出以下观点和见解:

一、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以上谈到的三所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学模式中看出: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放法,但最根本的一个方面没有变,哪就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从“三四五”模式的解读和试验中,我们也可体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主导作用的实现上,其重点落实在“导”字上。具体体现在: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是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启发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激励学生的兴趣,使其发挥主体作用。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就会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巨大的热情。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会自发产生,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时时处处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功,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中去。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力于教学,倾注全部责任与爱心,认真备课,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也是重中之重。

二、加强对“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

1、“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可以这样说:“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是一整套课内外师生双边活动的教学模式。它明确了师生相对的分工和绝对的合作,概括了课堂教学的起点、过程、终点以及联系和权重。它比我们平时说的“备课、上课、考核”多出了许多内涵。首先,把复杂而又艰辛的课堂教

学活动进行了简洁直观的数字化概括,即三个阶段、四个环节、五种评价方式。其次,在教师的备课上给教师的个体劳动引入了集体劳动的优势互补。第三,在平行班级学生面前有了统一明确的学习目标。第四,把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灵魂。第五,让评价方式以更人性化、多样化、常态化的方式渗透学习生活的始终。

2、“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的逻辑关系

简而言之,“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围绕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环节实施教学。但我们应该明确这三个环节是有着很紧密的逻辑关系的。前面我列举了好多新的教学模式,但我们都是从一个突破口了解到这些模式的,哪就是课堂。我们看到了代表着一种新模式的课堂固然很精彩、很成功。试想,这些成功的背后隐藏的又是什么呢?哪就是课前教师、学生的准备和预习。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如何使教材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应用,这不仅仅是课堂上的问题,更是课前的问题。所以,在“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中,要想在课堂上很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在课前下功夫。也就是说:要在“四”上成功,就要在“三”上付出。“三四”的关系搞定了,“五”也就水到渠成了。只有搞清这些关系,并且把这些思想渗透到课堂教

学中,才不至于走弯路、走错路,也就不会出现形式课堂和假课堂。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三、认真做好教育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也就是“三四五”教学模式中的“五”,即五种评价方式---自评、组评、日评、周评和月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五种评价方式不能是机械的应用,而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使用。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即“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评价同时,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是我对教学评价的的基本体会。

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受过教育的人该是什么样?教育承担着怎

么样的职责和使命?这就需要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给学生教授全面而深刻的知识,而是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样的经验,包括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主题最值得探索?如此一来,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的就远远不止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课程教学模式等等问题,而还应该关注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为什么要强调课程的综合化?为什么要倡导发展性的教育评价?这就是新课程中的教师发展应关注的根本和核心。

总之,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探究、讨论、合作、展示、创新、发展等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了。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不断滋润学生精神家园的丝丝甘泉。

2011.12.06

“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心得

12.121课堂模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篇一:

2015年11月8日 我非常荣幸地参加“翻转课堂”的培训。在这里我首先非常感谢县教育局给予我们这么宝贵的学习机会,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学习中我不放过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有关教育教学理念的讲座,还是专业技术的提升,我都在努力地学习、勇于创新、自我完善,紧跟时代的步伐,下面将我所学、所感、所思做一简浅的记录。

胡小勇 教授的讲座就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翻转课堂的精髓在于改变教学模式,但它的成败关键在 于 老师是否愿意改变,是否愿意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对 于 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先教后学,以学定教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客观,认识长短;正确,科学定位;积极,激发动机;在推动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设,必须要先对 相关的 老师、学生、家长说明原因,并鼓励他们尝试用新方法来学习!

通过学习之后让我明白翻转课堂的一种类型是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观看在线讲座或上课内容,而把知识的内化过程放在教室里,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它基本的操作流程是:先自主学习包括发布学习指导、提供学习资源、在线辅导;反馈调整检测包括学习效果、监控学习进程;调整教学策略包括总结提升答疑解惑、组织讨论、引导提升。

通过学习了解到,“翻转课堂” 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优点:由于学生在家根据教师编写的学案,自行观看微课,消化新授知识。对于部分不能懂得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微课;促进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各个学生所长,所学的内容也相对全面。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考虑的问题之多,解答问题之多方案,是相对全面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直接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督促了学生先行学习教师编制的学案,自主的观看视频,再回到课堂上内化,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实现了分层次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解时针对所有的学生,对于部分还掌握不透的学生则照顾不周全。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反复的观看视频,相当于 老师讲解了好多遍。实现了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方式。

当然,在 胡小勇 教授的精彩讲座中也提到,翻转课堂的实施,也是一项重大的使命和任务,毕竟还有诸多现实的因素需要外面克服。如: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优异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的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长期以往,没有当初的积极性去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潜心钻研用心琢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

翻转课堂——明理念、学方法、巧设计、坚持做;这种新型的,高效的,科学的,进步的教学模式一定会给我们的课堂注入全新活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篇二:

6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带领他的研究生团队来到我省,进行国外的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的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该次培训。培训结束后,我在网上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对翻转课堂模式有了比较浅显的认识。本次的远程培训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今后的有效教学提供指导。

翻转课堂,于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作为一种“破坏性”的创新教学模式,很快就吸引多方关注并风靡全球。翻转课堂模式表现为:教师创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视频,学生先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上进行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的教师、学生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教学技术应用方式更加多样,其优势也得以显现。

一、师生角色的重大变化增加了学习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知识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促进者,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学习小组,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指导。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注意到部分学生会被相同的问题所困扰,于是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为他们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精妙之处在于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教师能及时地给予指导。

因此当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而非知识的传递者时,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发展起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将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

二、教学形式的翻转变革实现个性化学

翻转课堂是形式是先学后教,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把预习部分转化为观看视频。预习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出现,这比传统材料更加形象、具体化,并伴有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预习。此外,传统教学的统一课堂却无法真正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进行分层教学,而翻转课堂承认了学生的不同,并能真正实现分层教学,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速度在任何时间地点来进行学习。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反复复习学习,并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教师的帮助。

这种翻转模式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革,关键是把课堂教学转化为课外甚至是校外,是对课堂地点的演变,使课堂变成了一切皆为教室。这是翻转课堂的理念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有利于知识的高效掌握。

三、技术应用的多样化促进能力的学培养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内容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数字化后在课外传递给了学生,那么在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独立解决问题,开展交流和合作来进行探究式活动等。这些教学技术和方法可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应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翻转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了现代教育教学中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篇三:

6月20-23日,我们一行5人在张校长的率领下远赴昌乐一中观摩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⑴。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二段”是指“自学质疑课”和“训练展示课”两种课型,“四步”是指教师备课的四个步骤:教材整合→难点精选→教学设计→微课录制;“十环节”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十个环节,其中自学质疑课包括“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训练展示课包括“目标导学→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五个环节。

我主要观摩了张伟老师的高一生物课,是必修三《生长素的发现和应用》。

第一节 自学质疑课。由课代表主持示教学目标,老师在教室巡视观察。自学质疑课的流程分为5步。

第一步、教材自学。建议用时15分钟,学生对照学案,根据课本完成问题,用铅笔把知识点在课本上勾画出来。

第二步、微课助学。(建议用时10分钟)看视频《生长素的两重性及其应用》,明确所学,用红笔修改,并在边栏里做好相应笔记。

第三步、在线测学。(建议用时3分钟)完成微课008后的检测。

第四步、合作互学。(建议用时10分钟)1、组长主持,统一题目答案。2、说出你的疑难问题,其他同学评议补充,评出组内最佳答案。3、把疑惑写在纸上,交给课代表。

第五步、整理所学(建议用时3分钟)根据自身实际,查漏补缺,完善整理本节课基础知识。组长收学案,交给老师。

第二节 训练展示课。目标导学→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老师导入新课。出示目标,根据网上测试情况,大概用10分钟讲解疑难困惑点,同学们完成展示案。

1、在识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学案

2、完成题目后,先对桌交流后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点评

三、“翻转课堂”的好处

通过两节课的观摩学习,我了解了翻转课堂就是把现在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

1.把老师的教学搬出正课外。老师编制学案并提前录制微课,学生在自习课上根据学案自学教材,自主选择看相应的视频学习(必要时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在线上线下或同学研讨),通过按自己的节奏自主学习,在上课前理解要学知识。

2.是把以前学生在自习上独立做的作业搬到课堂上来进行。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作业,有疑难时跟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翻转课堂改变了现行教学模式只管齐步走,不管结果的弊端,注重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个性化服务(接受慢的同学可以反复看微课,相当于老师给他讲了好多遍),并重点关注是不是会做作业,确保学会。

3.培养了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和能力。过去的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埋怨学生不读教材,致使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学生埋怨教师布置作业太多,没有时间阅读教材。实施翻转课堂,学生在自学质疑课上首先认真阅读教材,然后再完成相关学案。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形成,阅读能力不短提升。老师们反思说:“过去不是学生不愿读教材、不会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读教材的时间,没有培养学生读教材的习惯!”

4.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自学质疑课上,学生在“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等各个环节,都要根据学习情况提出本人或小组中的疑难问题;训练展示课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每一节课上,学生始终处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思维活跃,认识深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创新意识明显增强。老师们说:“任教十几年了,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从来没想过!”有的同学说:“原来听老师讲课,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么多的问题!”

5.课堂上初步落实了分层教学。学生自学教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观看微课,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观看几遍。同时,还可以通过两人合作、多人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解决自学教材、观看视频后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同学,则可以通过帮助其他同学解疑答惑,更好的深化自己所学知识。

四、问题与思考

1、昌乐一中的教师反映上课老师缺少激情,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我几年前也实验过学生时间长了对这种方法易倦怠,失去讨论的兴趣和动力,我发现这种先学后教的方法更适合习题课,复习课;如果每门学科课前都有视频学习和预习学案和课后作业,学生有哪些时间看视频?何时小组合作交流?何时完成预习学案和课后作业?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学生必须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2、翻转课堂从听课来看,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东西,弱化知识与技能,而数理化生等理科的知识必须具备一定训练量和反复次数,学生才会掌握相关知识点,课堂上不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能不能实现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标值得商榷,这与我们现行的考试体制也不一致。

3.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特点,提高微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课时难点的准确预测,是微课质量的基础,是落实个性化指导的前提,微课的技术质量有待提升,微课的讲解方式有待研究。

4.实施翻转课堂后,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评价微课的质量和有效性?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基于学校基础的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价量规及评价方法。

五.建议我校的做法

1.实施翻转课堂,需要学校转变教学理念、注重个性化学习、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学校可有偿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按照“研究学案模式→编制学案目录→编写学案初稿→学案集中修改”的程序,将本学期各个年级的学案全部编写完毕并形成资源。

2.从翻转课堂的起源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翻转课堂的出现基于让缺课的或成绩相对较弱的同学补课的目的。它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网络环境;二是学生必须具备非常强的自觉性。对于自觉去利用视频学习的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习效能;而对于自觉性不强的学生,课下自己不学,课上因为进度太快,导致学生学习直接出现脱节,这样非常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并且是一种不可逆转的两极分化。从我校学生现在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来看,仅有少部分适应。再者,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西方考试的是以达标为最终目的,而我国现行的考试还是以选拔精英为目的的,这会不会造成过程与目的的不相符。

3.翻转课堂可以作为我们现行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翻转”来实现边缘生、尖子生的成绩提升;

4、并不是所有课题都适用于“翻转课堂”,理科思维强度大、难度大的知识,文科人文色彩浓厚的知识,还应立足课堂来生成,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应选取恰当的时机,选取恰当的课题,循序渐进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开展“翻转课堂”实践。

5、视频及其他多媒体手段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不应该成为课的中心,课的中心应该还是课堂。

6、课前学生的学习时间投入明显加大,甚至超过学生原来完成作业的时间。如果长期下去,学生能不能吃得消,会不会课业负担过重?除非,每节课所有知识点全部在课堂上消化落实,课下不留作业。

7、以目前的学校技术手段,很难实现网络环境的全覆盖。即使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能否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自觉的去完成视频学习,会不会出现有些同学假借网络视频学习之名,行上网游戏、聊天之实。再者,学生与教师时时互动交流平台(学生提交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进行时时点评)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8、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于: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适时监控。建议学校如果我们要推行“翻转课堂”,一定要强调教师应健全学生学习成果检测机制,否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会成为两张皮,没有实现有机统一,这样就会导致,课堂上热闹,学生知识技能落实不到位,很难取得理想成绩。

9、对懒散学生约束力不足。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及小组长组织管理能力的差异,还是难以保证所有学生在小组内都积极参与。例如:有些懒散的学生合作积极性不高;不愿过多地独立思考,表现出一种依赖思想,很多时候任务由小组骨干帮助其完成任务。

10、骨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开始时实施时,学习骨干学生还十分积极,能很好完成任务,并且协助其它同学学习,但由于很多时候,得不到老师及时的肯定,协助同学的积极性慢慢削弱,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慢慢降低。

11、课堂纪律难控制。由于其学习的自主性、资源的开放性以及小组的交互活动,往往会出现各种讨论声、争执声甚至部分学生离开座位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情况,所以课堂秩序显得乱,这时会出现部分学生混水摸鱼,随意走动、谈局外话的情况。

最终建议:对于翻转课堂的实践因遵循循序渐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各科选取适当的知识点展开班级对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翻转课堂授课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实现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切不可操之过急。


猜你感兴趣:

1.翻转课堂的心得体会

2.翻转课堂学习心得感悟

3.翻转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上一篇:办公室财务工作要求下一篇: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