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

2024-07-09

常见传染病、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精选5篇)

1.常见传染病、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 篇一

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一、病房消毒管理:

1、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的物表消毒擦拭:桌、椅、电话、对讲机、电脑键盘、鼠标、治疗车、病历、诊疗用具(血压计、听诊器、皮尺等)。

2、病区所在地面:消毒液拖地。

3、病房的床、床头柜、桌、椅、门窗、门把手、窗帘、墙体、厕所瓷盆、墙体、水管、水笼头、衣叉、电视机使用消毒液擦拭。

4、拖把定点悬挂放置、有标识。

5、抹布:一床一巾,清洗消毒后晾挂。

6、床褥、枕心、棉胎、终末消毒使用床单位消毒机。

7、空调机滤网清洗,外表消毒、擦拭。

8、监护仪、微量泵等仪器的表面、导线、袖带、探头、仪器装载车或架等用消毒液擦拭。

9、平车、轮椅每日二次湿式擦拭消毒,每日更换床单一次;凡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用后必须立即消毒,更换床单。

二、医护人员管理:

1、手卫生:

①接触病人前手消毒,诊疗用具,如听诊器、电筒、扣诊锤,皮尺及专科诊疗用具等先消毒,接触病人后,再消毒手及物品。

②换药、管道的管理等侵入性的诊疗护理操作:手消毒戴薄膜手套/外科手套操作脱手套手消毒。

③接触病人分泌物、血液、排泄物等护理操作:手消毒戴薄膜手套操作脱手套手消毒方可接触治疗车及记录

2、工作服、帽子:

①凡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立即更换工作衣、帽、口罩。②凡首次进入新病区实习、轮科、转科的医护人员(包括实习生),必须更换干净工作服。

③被分泌物、排泄物、血液污染的工作服、帽、口罩,需立即更换。

三、重症病房陪人管理:

1、重症病房:设置隔离衣、鞋。

2、陪护人员限制,每床1人、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

3、探视人员:仅限每次每床1人,穿隔离衣,换鞋,戴帽,口罩进入。

四、鞋架/柜管理:

1、每月清洁、整理、无主鞋清除。

2、各自护士鞋保持清洁。

五、污物处置室:

1、各种标识清晰。

2、拖把一钩一悬挂,有标识,拖桶配套。

3、浸泡消毒的容器,有消毒液配比刻度。

4、存放标本架,每周清洁。

5、垃圾储存桶加盖,每周清洁一次。

6、凡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被服、衣物,使用双重黄色垃圾袋装,贴上科室、多重耐药名称,封包外送。

六、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

1、已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实行接触性隔离。

2、尽可能放置单间,最低限度实行床边隔离。

3、床头柜设置薄膜手套、手消毒液,床下放置脚踏垃圾桶,装医疗感染性垃圾。床尾悬挂多重耐药标识提示牌。

4、病历贴蓝色标识,不带入病房。

5、医务人员诊疗、护理、穿隔离衣,戴薄膜手套,接触病人前后洗手,设置专用诊疗工具。

七、消毒液选择及使用: 1、0.5%—1%含氯消毒剂与70%—75%乙醇溶液,物表擦拭,每日二次,二者交替使用。

2、物表喷雾:选用70%—75%乙醇溶液。

2.常见传染病、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 篇二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管理,干预措施

随着抗菌素药物种类的不断更新, 临床用药复杂多样, 细菌、病毒不断变异, 使控制感染变得更加困难[1], 很多细菌、病毒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 产生耐药性,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在人群中多有发生, 且有发生率逐年增加, 特别在住院患者中较为常见[2], 若不进行干预, 可引起散发、交叉传播, 甚至暴发流行。因此预防和控制院内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和扩散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重要工作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共监测6 962例患者, 其中男4 012例, 女2 950例;年龄10~82岁, 平均年龄 (48.3±4.7) 岁;心脑血管疾病1 087例、内分泌疾病910例、儿科疾病1249例、呼吸系统疾病1 065例、血液疾病530例、外科术后患者1 252例、其他疾病869例;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 016株。2014年3月-2015年5月共监测7 583例患者, 其中男4 578例, 女3 005例;年龄在8~79岁, 平均年龄 (43.7±3.9) 岁;心脑血管疾病1 205例、内分泌疾病1 003例、儿科疾病1 309例、呼吸系统疾病1 248例、血液疾病497例、外科术后患者1 419例, 其他疾病902例;共检出多重耐药菌471株。

1.2 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定期对临床科室医生及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与检验科对接, 了解患者近期应用抗生素的情况, 结合检验部门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来综合判定患者是否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参考《医疗机构耐药菌MDR、XDR、PDR的国际标准化定义专家建议 (草案) 》及《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 患者入院48 h后发生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素药物出现不敏感现象, 实验室检测出耐药菌株即定义为多重耐药菌感染阳性。

1.3 管理干预措施

1.3.1 建立制度, 明确部门职责 开展多部门协作机制,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微生物室、药剂科、临床科室共同组成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小组, 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预警制度、诊断标准、报告流程和处理流程, 一旦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 严格按照制定制度执行[3]。医务科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护理部督导临床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实施情况;微生物室一旦检测出多重耐药菌株, 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 并密切跟踪, 定期复检分析, 为临床科室提供多重耐药菌流行趋势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剂科定期根据耐药菌分布情况及时给予抗生素使用预警。

1.3.2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的手是细菌寄宿的主要场所, 大部分院内感染的细菌都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来进行传播的, 因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洗手能够消除或杀灭手部>90%的细菌, 在进行医疗活动之前规范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减少手部卫生, 可有效预防院内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我们通过完善临床科室洗手设备, 定期督查快速手消毒液使用情况, 对重点部门和临床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及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督、培训, 并进行严格的效果考核, 取得良好效果。

1.3.3规范临床合理用药 由感染管理科、医务科共同定期对临床医师实施规范用药培训, 避免经验用药、滥用抗生素和过度用药, 对出现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 合理指导临床用药, 避免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及扩散。

1.3.4 严格执行消毒及隔离措施 督促临床科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认真做好各种医疗物品专人专用, 或一人一用一消毒措施, 认真做好患者病室环境及物品消毒工作, 规范处理感染患者的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做好患者的转院、出院后的终末消毒。检验科一旦检出多重耐药菌患者, 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及临床科室, 做好患者的隔离, 避免耐药菌扩散。

2 结果

经过医院感染管理科1年的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检测与分析, 找出影响院内多重耐药菌发生的主要因素, 制定相关预防干预措施, 经过1年的多部门共同干预, 院内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由原来的3.11%下降到1.67%;检测出的耐药菌株有又来的1016株减少到471株, 干预效果显著。

3 讨论

医院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每个环节更为重要, 通过多部门共同协作, 充分发挥每个部门的职能和专业, 严格控制耐药菌的生成和扩散, 将卫生部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指南具体贯彻执行到实处, 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管理[4], 从根本上降低和避免院内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从而减轻患者负担, 促进疾病治疗效果, 确保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 严防耐药菌的扩散与传播。

参考文献

[1]王秀银.组合式干预措施防控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 2015, 6 (6) :571-572.

[2]郭广芹.多部门协作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研究[J].转化医学杂志, 2015, 6 (3) :151-160.

[3]刘玉岭.某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与综合干预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5, 6 (6) :383-398.

3.常见传染病、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 篇三

1.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指定“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专家队伍”,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重要环节,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2.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目标:

①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②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③ESBLs(产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的细菌)。④PDRAB(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⑤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等。(2)诊断与报告: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学的诊断。因此,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从而做好治疗、消毒、隔离等工作,以防止扩散、流行。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患者所在科室。②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时发现与诊断。

④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除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2)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①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隔离病房不足时,才可实施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②在隔离病房门口放置一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出病房前洗手。

③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在床头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④必须尽量减少与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每班诊疗患者者为一个护士、一个医生,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⑤可能将与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接触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离开病房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等置黄色垃圾袋中,洗手。⑥对于血压计、听诊器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仪器设备),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剂)。

⑦如患者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应先电话通知相关诊疗单位,以便做好隔离准备,防止感染扩散。患者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交班应采取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⑧病室环境和医疗器械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一次,出现或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加强清洁和消毒次数。抹布、拖把专用,并有隔离标志,使用过的抹布、拖把必须消毒处理。

⑨限制探视人群,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⑩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h)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减轻抗菌药物选择压力。严格控制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2)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成员进行会诊,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3)每季公布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药敏结果,对耐药率>75%的药物予以暂停使用。5.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疗废物置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中,锐器置锐器盒,贴上特殊感染标识,由专职人员集中收集后密闭送医疗废物存放处。6.教育与培训:(1)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4.多重耐药菌管理和改进措施 篇四

2010年我科共收住多重耐药患者共2例,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例,大肠埃希菌1例。

管理:

1、对多重耐药患者严格按照标准预防进行管理(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有主动搜索多重耐药菌的意识,及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多重耐药菌的培养。

改进措施:对医护人员进行多重耐药知识的培训及学习,加强对多重耐药患者进行标准预防。

2011年内三科多重耐药菌管理和改进措施

2011年我科共收住多重耐药患者共4例,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例,大肠埃希菌1例。

管理:

1、严格实施消毒、灭菌检测,对多重耐药患者实行单间隔离,条件不足时行床旁隔离,避免多重耐药患者交叉感染。

2、接到检验科多重耐药通知后,应立即将该病人转到单独房间或同类病人房间。并挂隔离标识,隔离病房或医疗条件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4、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或器械(如轮椅、担架、摄片机、心电图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立即消毒处理才可给其他病人使用;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消毒。

改进措施:加强医护人员多重耐药知识的培训及学习,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多重耐药防护宣教,对多重耐药患者使用物品进行严格管理及消毒,加强手卫生意识,增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2012年内三科多重耐药菌管理和改进措施

2012年我科共收住多重耐药患者共22例,其中肠杆菌1例,鲍氏不动杆菌2例,大肠杆菌1例,腐生均球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5例,大肠埃希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奇异变型杆菌1例,β-内酰胺细菌1例,肺炎链球菌1例。

管理:

1、严格执行抗生素分级制度管理,按照抗生素分级管理进行使用抗生素,预防多重耐药。

2、做好抗菌药物选择,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时刻关注该病人的治疗效果。

改进措施:严格抗生素的管理与应用,根据我院2011年及2012上半年耐药检测情况慎重经验用药,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由“经验性治疗”转变为“目标性治疗”。

2013年内三科多重耐药菌管理和改进措施

2013年1月至4月我科共收住多重耐药患者共8列,杨氏柠檬酸杆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产吲哚金黄杆菌1例,肺炎链球菌1例,屎肠球菌1例,奇异变型杆菌1例,恶臭假单胞菌1例,大肠埃希菌1例。

管理:

1、利用晨会进行院感知识强化,增强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的防控意识和能力,对医务人员进行了职业安全和职业防护的培训。

2、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此类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

3、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进行清洁消毒。

4、病房应当固定使用保洁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5.常见传染病、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 篇五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

1、临床科室 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 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登记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附件1)并报院感办。

3、院感办每天到微生物实验室收《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

二、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的危险因素。

(二)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分组护理: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5、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必要时戴防护面罩。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6、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7、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

9、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三)加强环境卫生的消毒

对于收治多重耐药菌患者和定植患者的房间,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每日1次。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因根据细菌微生物的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当医院感染为质粒暴发时,应根据细菌耐药性,严格控制某些抗生素的应用。

(五)严格遵循手卫生的规范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

(六)医疗废物的管理

锐器置锐器盒中,生活垃圾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其余医疗垃圾放置在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中集中收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监督、处罚

院感科每天按照检验科填报的《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到科室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填写该表上相应的栏目,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并与科室负责人进行沟通。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每周应到相应的科室不少于2次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直至解除隔离。

上一篇:鄂伦春自治旗简介下一篇:低保审批流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