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参与改革见证改革演讲稿(共7篇)
1.中国梦参与改革见证改革演讲稿 篇一
改革开放 中国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你们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改革开放 中国梦》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主流价值观的存在,它是一个时代的思想共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最大的理想,是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这种理想,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民族复兴的宏伟指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的成熟发展,“十八大”精神的深远影响,无不在向世界展示出新中国的风采。总书记也满怀信心地说“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这就是中国梦”。总书记阐释了中国梦,也强调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民族国家富强、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已经证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托起富国强民的“中国梦”。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正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30年来,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30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是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
今天的中国,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以更为成熟、包容、开放、自信的心态拥抱世界,莫不极大地得益于3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综合实力,得益于30多年改革开放积淀的民族自信。马丁路德金有一个黑人民族平等的梦想,我想全中国所有中华儿女同样有一个国家强盛,民族强盛的梦想。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只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才能把握现在,把握未来,才能更好的认识改革开放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新时期小平精神的延续,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果证明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通过实践检验真理才能使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使中国更加强大,只有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中华儿女富国强民的“中国梦”!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要方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雄
厚基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根本上是为人民谋幸福,让更多劳动者的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一个人乃至国家如果没有梦想,就好像在森林中迷失了方向。我们要树立梦想并为实现梦想付诸努力,切勿空谈!当前要实现中国梦,每个人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我们也将积极投身参与到这个伟大事业中去,并融合民族、国家与个人的中国之“梦”。今天,我们既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又是中国梦的受益群体,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平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国家好、民族好,我们个人才会好,才能促使每一个顺利完成学业、创业及立业!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篇二:改革成就中国梦(演讲稿)改革,让中国梦不再只是梦 梦想是我们远航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因为梦想,人民的生活变得缤彩纷呈;因为梦想,生命变得无比厚重;因为梦想,举国呈现出空前的民族凝聚力。五千年民族魂,生生不息;一代代炎黄人,风雨前行;挥汗水洒热血,为国强盛。这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中国梦。在历史上,中国和中国人是历来不缺少梦的。几千年前,书中就出现了“家道小康,天下太平”的描绘,无不体现了劳苦人民的理想社会图景,却一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落后就要挨打,强盛才能自主”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人的梦不但一直在做,而且为了到达梦境的彼岸不断地进行着尝试和冲击。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回顾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历史资料与父辈的言语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三十多年前的镜头。印象中它有萧疏的背景,十年动荡的阴霾才被刚刚拨开,满目创痍的中华大地正在艰难的回复着生机;印象中它有颓败的景色,画面中清晰可见疲惫不堪的人民静静的舔着自己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伤口;印象中它有破落的外观,恍如南柯一梦般的中国无可奈何的呆看着世界的日新月异。
这一切,我们不禁自问,难道,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强国梦,就只是一个梦吗?难道,实现我们强国梦的机会和可能就永远的被历史淹没了吗?
千百年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被这一刻屈辱的深深地震撼了,深深地刺痛了,东方巨龙的尊严在这一刻觉醒,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的序幕缓缓拉开。没有怨言,没有怨恨,只有一群人民,紧紧的跟在一个政党身后,咬着牙,挺着胸,默默的奋斗了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发展的三十多年,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三十多年。几十年间,中华民族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考验,扫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她以她顽强的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玉兔”将上苍穹,“蛟龙”深潜万丈。经济建设屡传捷讯,中国作家终摘诺奖。成就让我们欣喜,让我们高兴,我们不禁为伟大的祖国自豪,我们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向着梦想前行。守得云开见月明,腾飞的中国用实力向世界昭示了一切,中国梦不再只是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万众瞩目中胜利闭幕,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新的局面、营造了新的风气。全会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历史方向,也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并且勾画出了今后十年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必将带动我国经济实现新一轮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事业,必须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为了伟大“中国梦” 的实现,我们应当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与使命,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以实干的精神,续写改革开放新的篇章。眺望苍穹,二十一世纪的朝霞如此绚丽;放眼世界,二十一世纪的画卷壮美神奇;展望未来,二十一世纪的舞台充满挑战也蕴含机遇。纵的历史、横的现实,组成了时代的坐标,无数个坐标点连接成时代前进的航线,指向未来。一个伟大的国家,正意气风发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正满怀信心地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改革的道路上,尽管还会有
美丽中国我的梦
“美丽中国”是习爷爷提出的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迫切希望。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停的向大自然索取,造成前所未有的水土流失、草原沙漠化、工业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严重的雾霾天气、沙尘暴袭击······等等。所以党中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给大地以绿水青山,实现中华疆域山川秀美、山清水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我想如果再加上我们全国人民遵纪守法、谈吐文雅、彬彬有礼、举止庄严、形象优美、健康向上、那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美丽。祝“美丽中国”梦想成真!
国有国梦,家有家梦,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我们的祖辈们出生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时代,他们的梦是“救国救民”,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在改革开放时代他们的梦想是“国富民强”。而我们这些生长在最鼎盛的中国的少年又有什么梦呢?
我的同学们有的说当作家,像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一样为国争光;有的说当宇航员,像杨利伟叔叔一样实现祖国的飞天梦;有的说做一个好领导,为祖国人民谋福;有的说······
是啊,少年有梦想,国家有希望。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有梦想的少年就有活力,有朝气,有未来。梦想是通向未来的起跑线,梦想能创造奇迹。周恩来总理在和我们同样大的时候就励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
个远大的志向激励着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奋斗了一生。他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由于他少年时的梦想所引导。
我们现在在幸福甜蜜的生活中应该有什么梦呢?我觉得眼下最实在的梦想莫过于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那就是在学校遵纪守法,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好好听从老师的教导,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不调皮,不懒惰,不欠作业,学好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出类拔萃的好学生。在家里就要听从父母的教育,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谅父母生养我们的不易;不乱花钱,懂得父母挣钱的辛苦。不干坏事,少惹父母生气,做个让父母省心,勤劳孝顺的好孩子。如果我们人人都向好学生、好孩子努力,个个都品学兼优,等我们长大了,就没有一个坏人,都很出色,全是科学家、宇航员、作家、好领导、好父母,然后再教育出更好的下一代,代代相传,这样我们的祖国就会强大加强大,美丽加美丽!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好学生,好孩子加油!
让我们带着“美丽中国梦”,出发!篇四:改革开放与中国梦 改革开放与中国梦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预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而中华民族的崛起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一、改革开放前的历史背景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由于这20年的一系列严重错误和灾难,国民经济被推向崩溃的边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60年代10年中,就有1960、1961、1962、1967、1968这5年gdp出现负增长,而这一时期正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期。据统计,60年代按不变价计算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世界为3.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4.0%,发展中国家为2.6%,苏联和东欧国家为5.5%,日本为10.2%,而中国仅为0.2%,远远低于上述所有国家。
在思想上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扼杀了广
大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扼杀了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
而与此同时,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主流由对抗转向缓和,世界各国由积极准备战争转向争取世界持久和平,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东西方国家由相互封闭转为相互开放,不同意识形态由相互排斥转变为在相互渗透和吸收中抗争。而当时在国内广泛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又从思想理论上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向实事求是的重大转变。这样就从国内和国际、从客观必要性和客观可能性、从客观和主观、从实践和理论各方面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作出改革开放决策创造了条件。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
于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同志这些振聋发聩的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之后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领导下,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过去的“左”倾错误,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中心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
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由此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由此可见,30年前,我们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不是偶然的,是在经历了20多年艰难曲折的道路、汲取了20多年“左”的错误的惨痛教训之后作出的。因此,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心愿,是时代的需要。
三、改革开放的实施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前进,在总结经验中把握规律,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接近理想目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1988年4月13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关于建立海南省经济特区的决议,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
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80年代中期,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
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中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 一个新局面。
四、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
改革开放对于20世纪中国,共产党而言是一次脱胎换骨,获得新生的时机。对21世纪的中国也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亚于苏维埃的成立对俄罗斯人的影响。事实证明,穷极思变,有变则通,通则有生。国力的发展,对民生的关注,关系到一个政府的民心向背,关系到一个党的生死存亡。苏联共产党的亡党亡国及东欧社会主义消亡便是前车之鉴。古人云:君以民为本。就是这个道理。
改革开放就是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
所以说中国梦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篇五:中国梦劳动美我与改革创新演讲稿
演 讲 稿
上午好/下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的成熟发展,“十八大”精神的深远影响,无不在向世界展示出新中国的风采。总书记也满怀信心地说“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这就是中国梦”。总书记阐释了中国梦,也强调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未来,劳动也必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呈现中国梦。“一勤天下无难事”。人世间的一切梦想,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一切难题,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靠勤劳创业,稳固,靠实体致富,扎实,靠吃苦发家,安心。除此,所谓的“炒作”、“虚拟”、“投机”、“取巧”只会收获“泡沫”,无法变成现实,终究南柯一梦。
只有诚实劳动,才能兑现中国梦。通过诚实劳动,才能提供周到服务;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培养互助美德;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完善有序竞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构建诚信体系。实,而不是虚;真,而不是假;正,而不是邪,这是通往和谐社会的基石,诚实劳动是“兑”梦最重要的元素。
只有创新劳动,才能实现中国梦。随着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新劳动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越来越大。劳动不再是原始落后、简单低级、脏险苦累的代名词。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创新劳动;通过创新劳动,激发创造潜能,实现科学发展,这是圆中国梦的最佳途径和最好方式。
“劳动最光荣”,因为劳动才能改变,改变窘迫的环境,改变无制的压迫,改变贫穷的生活。“劳动最光荣”,因为劳动才能改变中国,才能让中国富强繁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要继承光荣传统、锐意改革创新,以领跑者的步伐解读中国梦,以劳动者的佳绩共创中国梦,以创新者的姿态拥抱中国梦。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基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充分发挥伟大创造力量,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坚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根本上是为人民谋幸福,让更多劳动者的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到这里,我扪心自问,我的梦想是什么?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深知没有辛勤浇灌,就没有桃李芬芳;没有笔耕墨耘,就没有祖国昌盛富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三尺讲台,尽心尽力耕耘一方学园,矜矜业业摆渡莘莘学子,这就是我的“教师梦”。
2.中国梦参与改革见证改革演讲稿 篇二
2013年8月,林伟中就任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同年9月兼任恒生中国执行董事。我们的采访,就从林伟中的履新开始。
三个转变实现
恒生中国新发展
《沪港经济》记者:林行长履新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已经好几个月了,我们沪港经济的读者可能对您还比较陌生,请林行长谈谈自己的经历,尤其是您的职业生涯。
林伟中:我虽然出生、成长在香港,但祖籍是上海,因此可以说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银行业,最早在一家中资银行工作, 1988年加入汇丰银行,曾先后在美国、北京和英国工作多年。1991到1994年,我奉调到北京工作,期间参与筹备成立中国香港(地区)商会,曾任会长职务。2003年,我来到上海,一直从事银行业的各项工作。2013年8月,就任为恒生中国的行长。
《沪港经济》记者:林行长履新之际,正值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低迷,而且不乏继续下行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林行长挑起恒生中国的重担,您对恒生在内地的战略安排有何考量?
林伟中:恒生在内地的发展时间也不算短。从1985年成立第一个代表处,到2007年作为本地法人正式注册,开始全方位的银行服务,期间恒生在内地的业务覆盖已不断增加。恒生在香港属于三大金融机构之一,刚刚进入内地时,着重为香港到内地投资的老客户服务,因此当初的布点偏重于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这三个区域。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恒生在内地的业务也不断扩大,现在恒生中国重点服务的对象包括香港客户和内地客户。
现在,内地的很多企业及个人客户都在走出国门向外发展,有统计资料显示,这种外向型发展大约有60%以上取道香港,以恒生中国在内地多年的经营积累及母行的资源支持,我们在对这些客户的服务方面,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沪港经济》记者:我们注意到最近几年恒生中国在内地布网设点的进展很快,这一方面说明恒生中国的业务态势非常良好,同时也说明你们对内地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
林伟中:恒生中国的发展与内地经济发展大环境一定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内地经济正在从过去依靠基建投资和出口,转向内部消费升级和调整产业发展结构。金融海啸以来,内陆省份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高于沿海地区,所以我们也开始在西部布局,在昆明等地开分行。现时,成都分行已获批筹建,正在筹备开业。
对于恒生中国来说,内地市场还有很多有待发掘的空间,还有很多商机。在业务构成方面,要进一步分开对公与对私业务。对公业务,就是刚才说的内地企业外向型发展,在“走出去”的时候,可以通过香港提供他们一些更好的服务,尤其是在内地与香港联动方面须进一步加强。恒生中国机遇还是有很多的,尤其是现在人民币愈来愈走向国际,自由化的程度也会日益提高,这些其实都是开创新业务的机会,而随着资金进出更自由,也会给恒生中国带来更多发展的空间。
恒生中国目前的焦点是要充分利用资源,包括与母行联动的优势,把握新的业务机会和中国下一步发展带来的诸多机遇。当然,内地市场发展充满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在服务、产品上做得比别人更好,能够更敏锐地把握机会。
《沪港经济》记者:刚才听了林行长的介绍很有感慨,恒生明显有三个转变:一是在布局上,原来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现在向西、向内地拓展;二是在服务对象,原来是以服务港人为主,现在除了服务港人以外还服务内地的企业和个人;第三个变化就是,原来恒生中国只是在中国做业务,现在随着我们对外市场的拓展,也要帮助那些向海外拓展的企业、个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恒生中国面对新的经济形势的挑战主动做出的战略调整。
林伟中:的确如此,同时我还想补充一点:母行今年给恒生中国增资20亿人民币,这充分证明恒生银行对内地发展抱有长足信心,并有决心发展内地业务。未来,恒生中国将在网络、系统、IT等各方面增加资源投入。恒生在香港有相当稳固的地位,而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与内地紧密相连,所以内地的业务更是重要。
上海自贸区给我们带来的新机会
《沪港经济》记者:最近财经界有两个热门话题,一个是三中全会,另一个是上海自贸区。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路线图,上海自贸区又是中国改革的一个新的试验田,请林行长从一个外资银行资深银行家的角度,谈谈您是怎么看三中全会新的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我们知道恒生中国在上海自贸区的支行也正在筹备过程中,请您谈谈外资银行尤其是香港银行在上海自贸区有哪些机会。
林伟中: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在方方面面有很大的变化发展,金融相对于其它一些行业来讲开放得更为审慎些。这次三中全会也明确了发展方向,包括金融的开放、利率汇率的自由化、资金的更自由兑换和流动。金融的改革会促进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为银行业从业者,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能多作一些贡献。
在我看来,上海自贸区的象征意义非常重要,它象征金融改革进入另一个阶段。对于自贸区,我形容它为介乎于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的中间体,就看它最后的定位是更靠近境内还是更靠近境外。现在较多的报道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这个定位可能更贴近海外市场的运作。以利率为例,目前境外无论是外币还是人民币,利率都比国内低。利率的差异不仅反映境内境外两个市场需求上的差异,也反映了不同的体制和不同的监管制度,我想自贸区在开放一些新的政策后,会给国内一些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我设想自贸区早期的定位可能更偏向于配合中国企业向外发展,尤其是有一些中小企业,自贸区对它们来说是一个更便利、更可控的平台。同时自贸区对政府来说是一个考验和机遇,它会促使我们逐渐去改变国内的监管方式,在政府的职能上、在政府的监管方式上,逐步地进行有益有效的调整——包括“负面清单”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很多可能会是基础性的观念的改变,但是对下一步的金融创新会有现实意义。将来当境内境外两个市场更接近的时候,也会在政府职能、角色、监管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议题。在这些问题上,上海自贸区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好的基础。
《沪港经济》记者:您能否跟我们说说恒生在自贸区的动作?
林伟中:恒生中国上海自贸区支行已于10月获批筹建,目前正进行各项准备工作,预计于2014年第一季度准备就绪后进行开业申请的程序。现在有三个因素对我们非常有利:一是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在自贸区经营,这是我们的服务范围,包括一些贸易企业、物流企业,以及现有的一些客户,而随着新政策的出现,这些企业能做得越来越好。第二,是新的政策也吸引了不少新企业,过去没有在自贸区落户的现在也陆续落户了,这也给恒生中国带来了一些新的业务机会,也是客户资源。第三就是金融改革,我们盼望新政策的出台,同时也会尽力配合。
《沪港经济》记者:上海自贸区政策出台以后,有些香港朋友担心上海搞自贸区是否会冲击香港,您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香港有什么影响?
林伟中:我觉得上海自贸区和香港不是一个竞争的关系,自贸区的建立表示中国金融的逐步开放,金融开放后就像一个饼做得更大了,更多人可以参与了。
将来的金融活动要比现在增加很多,过去资金的外流或内流都有较多限制;利率、汇率较少波动,所以也不需要避险工具。将来金融的进一步开放会令汇率、利率互动,这样会激发衍生产品和衍生市场的发展,预期金融市场会非常活跃。资金的自由进出和流动会拉动贸易的发展,银行的汇款、存贷等业务在改革的大前提下会有很大突破。香港作为一个重要离岸市场有7000亿人民币的体量,但相对全国来说还是一个很小的量,所以我们希望将来离岸市场与内地市场有更多有机结合,这样带来的业务机会可能会更大。我们觉得上海还是很有条件成为将来的伦敦、纽约——中国的经济体量那么大,上海作为一个国家主要的金融中心,有着优厚的条件。所以,随着改革的进程,中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上海,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香港作为一个跟中国经济联系那么紧密的地区亦会非常受益。
《沪港经济》记者:林行长刚才那个观点我印象很深,饼做大了大家的机会就更多了。香港是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可以并驾齐驱,上海正在大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请您谈谈上海和香港在国际金融中心上还有多大的差距,您有哪些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建议?
林伟中:上海进步很快,但某些方面跟国际接轨还有一定的差距。首先是法律法规层面的,法律法规跟境外接轨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香港还是相对有优势,因为香港用的法律法规基本是跟国际接轨的。第二就是准入方面,现时相对比较严格,无论是参与者的准入还是产品的准入。当然在境外有些参与者也是需要审批,但是相对会比较宽松。第三方面就是国内的金融市场利率、汇率还没放开,资金的进出、人民币兑换,受到一定限制,这些会限制上海,或是中国,跟境外的一些对接。随着这些方面的改革和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会与国际接轨,上海就可以成为一个国际的而不仅仅是中国的金融中心。第四个方面就是监管,金融是不可能不监管的,但监管的方式可能会更多样化。过去很多东西通过审批来监管,将来除了审批,可能也可以通过一些市场的手段。这也需要市场参与者与监管者慢慢去磨合,去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模式。
把社会责任视为天职
《沪港经济》记者:恒生的企业文化很有特色,在林行长看来,恒生企业文化的内核包含哪些方面?
林伟中:恒生早期的创立者有一句经典的话:为一些普通的人提供一些不普通的服务。恒生在香港的定位就是大众化的服务,每三个香港人就有一个是恒生的客户。恒生未必每天都在做惊天动地的业务,但恒生做的都是在细微的地方,让客户体会到恒生的服务是到位、贴心、窝心的。恒生的基本理念是重视服务质量,强调我们是一家值得信赖的银行。还有,恒生注重的是和客户建立并维护长远的关系,而不是赚取单笔交易的费用。今年恒生成立80周年,现有的客户中很多已伴随我们很多个寒暑,很多个十年。因为这些客户觉得恒生是值得依靠、值得信赖的长远金融伙伴。
《沪港经济》记者:最近,对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大家都非常重视,特别是对一些知名企业,人们很关注他们有哪些作为。
林伟中:恒生中国多年来一直重视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包括教育、环保等多个方面。我一直记着一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恒生中国对支持内地教育特别重视。比如我们有个公益教育项目“悦读行”,就是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除了银行出资金外还有很多同事出力,到农村去服务。恒生中国还有艺术教育的公益项目——“开拓音乐新世界”,寓教于乐,用音乐打开在城市里的一些外来务工子弟的心扉,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3.见证中国改革开放30年心得体会 篇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每个人都能看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经济而论无疑是
大大发展大大进步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无疑得到了极大改善,也似乎更现代化了。但是,弊端渐渐显露,保障缺失已成众矢之的。对于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个看起来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事实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因为,这些年来,不管是社会上还是党内,人们对过去近30年的改革开放,在认识上并不是很一致的。有的人甚至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简单地都归咎于改革开放本身。持有这些观点的人虽然是很少的,但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成对改革的共识,重聚改革的人气,将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能否真正把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工作大局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近3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实行了30年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展开的,改革开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又要对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系列陈规陋习进行变革,在没有任何可资借鉴样板的环境下进行探索,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构经济和社会秩序,同步加快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必将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巨大社会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探索从拨乱反正、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起步,紧紧围绕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中心,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实践。
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视野和战略,总结、观察和俯瞰30年的改革开放。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证实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突显了改革开放的划时代意义,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对普通民众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虽然与我们渐进式改革的推进策略有一定联系,但最主要的是由于一些关键性的改革还没有深入、到位所致。因此,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如政府自身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是化解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问题的惟一途径。用这样的视野、高度来分析认识改革开放,不仅可以清晰地分析大势,研判大势,保持清醒的头脑,也不会由于过多地纠缠一些具体的细微末节,影响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评价。这正像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近30年改革开放最好的概括。
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无疑是为了更好地把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未来改革开放能否继续深入发展,不仅关系到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来说,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按照城乡统筹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更加积极地推进对外开放;按照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4.中国如何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篇四
一 国际货币体系含义及其目标作用 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目标:保障国家贸易、世界经济的稳定、有序地发展,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
作用:建立汇率机制,防止循环的恶性贬值;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提供有利手段和解决途径;促进各国的经济政策协调。
二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特点
改革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的宗旨之
一。但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理论上讲,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首先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其次,其供给总量还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第三,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当前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一)、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二)、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三)、改革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寻求共赢
(四)、由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不仅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
应对危机、维护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的能力,更是加强SDR作用的有力手段
三 中国为什么要关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⑵
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关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大家知道这个东西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从现在来看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这成为了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从短期来看,我们希望国际货币改革有助于中国摆脱美元陷阱。从中期目标来讲,改善资源的全球配置,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从长期来说,我们面临一种选择,使人民币成为亚洲货币的组成部分。另外,人民币是否同美元、欧元成为一个三足鼎立的国际储备货币。如果可以形成的话,至少可以免缴铸币税。我引用一句话,“中国一不留神,积攒了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人民共和国变成了T-bills共和国。即便不考虑美国债券收益过低的问题,由于所持的这些资产都是以美元标价的,一旦美元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就会遭受巨大资本损失。”由于SDR(特别提款权)增加了,人民币的外汇资产价值损失可能有所减少。我重温一下凯恩斯的想法,凯恩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讨论国际货币改革的时候说,“在过去500年中,只有在两个各为50年的时期中,国际贸易中货币是行之有效的。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是没有一个国际支付体系。持续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导致贫困、社会不满甚至战争和革命的原因。在过去500年中,所有国际货币安排的最主要缺陷是把调整的主要负担压在国际收支平衡的债务身上。
四 中国的政策选择⑶
从近期来看,中国面临着两个突出问题:其一是出口增长速度下降导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和失业增加;其二是外汇储备的安全受到威胁。应该承认,尽管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关,但中国目前所出现的问题并不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所使然。例如,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并不必然导致中国选择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更不必然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由十年前的1000多亿美元,猛增到20000亿美元。如果我们认真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在5年前就推行增长战略的转变,刺激内需、采取比较灵活的汇率制度、及早废除对于出口和吸引外资的各种优惠⑵ 余永定 中国为什么要关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中国《国际经济评论》杂志2009
⑶ 余永定 中国的政策选择瞭望东方周刊2009
政策、积极发展中国国内的商业营销网络而不是过多地依靠出口加工贸易,中国就不会深陷“美元陷阱”。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关键还是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对于第一个问题,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只要我们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认认真真地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振兴内需上,当前的暂时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则可以从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讨论。从流量的角度看,最重要的问题是减少贸易顺差,使资源尽可能用于国内的消费与投资。如果外贸顺差在短时间内无法压缩或压缩的代价过高,我们就应首先考虑让这部分顺差转化为对外投资而不是美元储备的增加。事实上,中国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扩大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此外,中国企业对海外企业进行并购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从存量的角度看,中国应该积极寻找多样化(diversification)避险的方法。从期限结构上看,可以增加短期国债的比重减少长期国债的比重(但我们不知道实际情况,这种工作可能早已进行)。从资产种类上看,减少政府机构债的比重可能是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购买TIPS之类的债券。我始终认为,当美国国债需求比较旺盛的时候,恰恰是我们适当退出美国国债市场的时机。此时的退出将不会对国债价格造成过大的冲击。尽管欧元资产和日元资产也不一定是理想的替代物,但分散化应该是一个基本原则。尽管在短期我们会遭受一些损失,但如果未来美元急剧贬值,我们将能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不是专业人士,对于应该如何分散风险没有发言权。只是希望有关方面在实现中国储备资产多样化方面能够有更大作为。无论从什麽角度看中国的储备资产都大大超过了需要。从理论上说,中国应该把部分储备资产变为实物储备、FDI和金融投资。向IMF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和地区国际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或购买其发售的债券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当然中国的对外借贷应该尽量避免用美元计价。这样可以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央行准备购买IMF发行的以SDR计价的债券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尽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且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对于解决中国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紧迫问题并不一定有直接的帮助,但中国仍应该积极参与到全球层面的以IMF为主要平台的国
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和G20旨在克服全球经济危机的努力。除在全球层面的活动外,中国还应继续推进区域金融合作,不放弃建立区域货币联盟和区域货币的尝试。最後,中国还应适当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区域金融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要努力的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国际货币体系
〔2〕余永定 中国为什么要关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中国《国际经济评论》杂志2009
〔3〕余永定 中国的政策选择瞭望东方周刊2009
5.中国梦与改革开放 篇五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依据实现中国梦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怎么把党的十八大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代会的精神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精神力量?这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精心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总书记在十八大后不失时机地提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他又全面阐述了“中国梦”和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等问题。学习这些论述,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集中起来就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来说,实现“中国梦”,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开启中国梦新征程。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正是改革开放开启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征程,使中国梦的实现成为可能。在改革开放的引领和推动下,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这是国家富强的重要体现;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民族振兴的重要信号;改革的成果惠及人民,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日渐成为现实。改革开放的成功,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改革开放的成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党和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和探索。
改革开放奠基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改革开放的过程,正是开辟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接力奋斗开创的伟大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激发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活力,彰显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价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巨大精神动力和强大精神支撑。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创业活力,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团结,为实现中国梦积蓄了力量。可见,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道路、精神、力量基础,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支撑。
改革开放保障中国梦。在改革开放中确立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目前依然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和各种社会矛盾,如现代市场体系发育尚不成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尚不彻底,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到位,区域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拉大等,制约和阻碍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还在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只有扩大开放,才能使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成为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过程。改革开放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而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当前中国有几个领域迫切需要改革:
第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降低能源和物资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最有力的抓手。这一任务从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大,再到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讲了十五年,有成效,但是不够令人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改革滞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缺少人才及科研成果的强有力支撑。二是缺少差异化的税收政策导向和财政政策的支持。三是现行的金融政策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支持不力,银行更多的倾向于追逐本单位的利润。四是立法和执法的环境很不利于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以至于山寨产品、有害食品、有毒药品充斥市场。
第二,努力培育全社会、全民族共同拥有的核心价值观。现代化的中国,不仅物质文明水平要赶上并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精神文明也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粉碎了广大群众的信仰,现在的小学生都在思考教师节时给老师送什么礼物,谁家的汽车是名牌,谁的家长官大。这是危害极大、后患无穷的事情。要从娃娃抓起,要在全社会开展生动活泼、教育与趣味相结合的培育全社会共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防止发生信仰及道德危机,防止利益与权力结成神圣同盟。
6.全面深化改革共筑中国梦 篇六
〖时事背景〗
1、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全面深化改革。
2、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共筑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全面深化改革、共筑中国梦的根本依据、根本出发点、根本办法、必须坚持的道路、高举的旗帜、最终的方向、面临的主要困难分别是什么?国家应当如何做?个人应当如何做? 答:根本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本办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坚持的道路、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最终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要困难:①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⑤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⑤国内还存在民族矛盾、少数敌对分子;⑥国际和周边的安全环境依然严峻。
国家应当如何做?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⑤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⑥鼓励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个人应当如何做?①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②自强进取,自觉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的习惯;③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自觉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④树立远大理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最大实际: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核心问题〗
(一)国情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必须立足的“最大实际”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①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它们本质上都是发展问题。
6、你如何理解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但不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
答: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制度、路线、方针、国策、战略、方略
1、我们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什么?具体(基本)制度有哪些?(区别根本与基本)(要“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必须坚持的制度有哪些?)
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⑵具体制度有:①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④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制定的依据和出发点是什么?
答:A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C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要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或当前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体现什么发展观?
答:A关键是坚持发展。①因为坚持发展也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它们本质上都是发展问题。③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初级阶段各类问题和矛盾的根本办法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B体现科学发展观。
4、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5、“什么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答:①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②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是什么?
答:就是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7、基本国策与重大战略有哪些?
答:A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依法治国等。
B重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8、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新中国成立65年来,都取得过哪些重大成就(现代化成就)?
答:政治方面:①建立了新中国;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经济方面:①取消农业税。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中国物质贸易额跃升为世界第一。
科技方面:①载人潜水器“蛟龙号”7000米海试成功。
②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试航工作。
③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
④天河二号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文化教育方面:①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②在上海举办世博会。
③“孔子学院”开办于世界多国。
10、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和其他原因?(我国如何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
答:A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其他原因: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②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⑤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⑥中国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11、我们要始终高举什么旗帜?坚持什么道路?
答: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是什么?
答: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我国会是怎样的?(描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之后的远景)
答:①结合国力显著增强;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⑤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14、请问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A、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它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5、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横线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1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国际社会给予高度关注,这充分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①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②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全面深化改革,投身中国特色伟大事业应具备的本领(应具备的素质?)
答:①具有丰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的胸怀、高度的责任感、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终身学习能力。
18、说一句祝福祖国的话: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二、沿着复兴路共筑中国梦
1、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什么?(必须坚持走的道路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实现“中国梦”需要什么样的精气神为支撑?实现中国梦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其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①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为什么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④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人力和精神保障。
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主席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①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④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6、你认为我国如何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见专题一10)
7、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美好的“个人梦”,你的“个人梦”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你的“个人梦”?
答:“个人梦”略;(答案要积极上进)如何实现?①要对自己的人生作出规划;②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确立理想并及时进行调整,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③坚定理想,脚踏实地,全力以赴;④增强自身实力,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8、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你将付出怎样的努力?
答:①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②自强进取,自觉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的习惯;③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自觉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④树立远大理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①努力学习,提高素质。②自强进取,培养能力;③热心公益,承担责任;④树立理想,报效祖国。)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国之魂是什么?国家、社会、个人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7.(原创)以改革之火点燃中国梦 篇七
历经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代中国,迎来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全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吹响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的“集结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是党中央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行动纲领,是对35年来改革实践的总结、继承和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历史性贡献。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系统、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充分反映了党带领人民推进改革建设走过的新历程和取得的新成就。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内涵丰富,加深了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也是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的“动员令”,为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增添了强大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
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公报很快就在国内、国际引起强烈反响。国际上许多媒体都在评论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的媒体说:中国这次改革的范围、改革的力度是空前的;有的媒体说:从这张改革“路线图”可以看到中国领导人的改革决心,确实是“自己拿起手术刀”割除藩篱和痼疾。我觉得,这样的评论是有道理的。我们党之所以有如此的胆识和智慧来推动这样的全面改革,正是因为有“自己拿起手术刀”的自觉,也就是说我们的改革是自觉的改革,是“我要改”而不是谁推动我们改。这次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高度自觉,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高度自觉。
这种自觉来自对35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方位地推进各领域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正是改革开放,使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国的大好局面,就不可能有我国在国际上这样举足轻重的地位,就不可能有今天整个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深刻揭示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发展之道。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一年,民生改善难点变亮点。备受关注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力推动,酝酿已久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笼,在经济增速放缓之际,与之密切相干的就业却创出历史新高,民生投入增速高于财政支出增速,诠释着“用政府紧日子换群众好日子”的理念。推动教育公平的举措在多地试水,户籍制度的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大气污染防治让美丽中国从实处筑建,多项民生举措让“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信念熠熠生辉。
这一年,国际舞台上一系列出色的中国亮相,谱写了中国梦和世界各国梦想交织共鸣的恢弘篇章,见证着中国外交新格式的确立。从咖啡飘香的拉美村庄到阳光明媚的加州庄园,从风景如画的俄罗斯到骄阳似火的非洲大陆,从驼铃声声的中亚大漠到鲜花锦簇的东南亚邻邦,秉承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外交兵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积极推动周边外交,“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提倡,“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表述,向世界传递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心胸和情怀。
【中国梦参与改革见证改革演讲稿】推荐阅读:
改革成就中国梦08-25
改革梦想-中国梦09-04
看全面深化改革_携手共筑中国梦11-17
中国改革之路08-15
中国农村改革与变迁09-08
中国未来改革税收方向10-15
中国改革路线图11-11
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08-31
苏联改革对中国的启示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