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总结

2024-09-26

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总结(通用8篇)

1.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总结 篇一

学校课程体系改革阶段性成果总结

近年来,我校一直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决贯彻和执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不断加强管理,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上,注重学校的内涵建设。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全校范围内推进课程改革。以改革促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努力形成优势,办出特色,树立“品牌”,提高“品位”,力求在 “做优”的基础上,把学校“做大”、“做强”。将我校几年来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培训,更新了观念建立了机构

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我校把培训工作放到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课程改革的始终。

(1)加强校本培训,确保课程改革理念的更新

校本培训是学校全员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为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帮助教师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首先,我们坚持每周业务学习的制度,采用集体学习的方式。邀请有关专家为全体老师做有关课程改革的专题报告,拓宽教师的视野。其次以教科研活动为载体,通过开设示范研讨课,让教师切实感受课程改革带来的效果,增进对课程改革的感性认识。

(2)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教师技能的提高

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是狠抓学历达标活动。要求任课教师的学历必须是本科,学历不达标的责成参加进修。目前我校任课老师学历达标率95%,已达标的教师我们鼓励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二是开展长短培训,到施工现场锻炼,狠抓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要求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现场、到公司广泛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了解本专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同时拿到较高的等级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3)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确保课改的有效运行。

面对课程改革的全新要求,建立了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整个课改的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并明确由专业部具体组织实施。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除负责统筹、组织课改工作外,原则上每月集中一次,对在课改过程中的成效、存在问题、面临的困难进行总结、交流、研讨。领导小组对课改工作实行全程监控,并针对教师们在课改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对课改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确保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运行。

二、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制订了方案确立了目标

学校紧紧围绕省职教课改要求,经过认真酝酿,确定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程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现代化课程观,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推进改革。建立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新培养目标中素质和能力基本要求和就业、创业发展方向,本着夯实文化基础、提高文化素养,强化技能训练,实现一专多能;拓宽就业方向,增强适应能力的改革,以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基本模型,以全面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作为运作载体,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通过初步实践探索,取得了实效,形成了特色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需要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实施,稳步推进。近年来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改革:

1、调整课程目标——以职业需要和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

传统的课程教学以知识学习为目标,往往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过于强调课程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我校在课程改革中,把职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改革主要目标。

2、优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初步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校对主干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各主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由基础平台、选修课平台组成。基础平台由德育模块、文化课模块及专业课模块组成;选修课平台主要包括人文拓展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两个模块组成,以满足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需要。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础平台中的德育模块开设有《道德法律与人生》(劳动版)、《经济与政治常识》(劳动版)、《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劳动版)等课程;文化课模块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专业课模块(职业群基础课程)开设有《机械制图与识图》、《机械基础》、《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等课程。通过这两部分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为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岗位群的要求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选修课平台为任选课程,是我校根据学生在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差异性开设的课程,这部分课程为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专业知识及技能服务,具体课程主要有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喷涂技术、汽车钣金工艺。

3、整合课程内容——以项目课程为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形成综合化课程(1)职业群专业基础课的综合,以实用够用为度,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有机综合。删繁就简,避免学科型课程因过于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造成的单科教学周期长和课程间的交叉与重复。

(2)多种素质教育的综合,把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结合到教学中,努力培养中等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高尚品德修养和吃苦敬业的职业道德。

四、通过实践,师生教学相长,取得了明显成效。

1、通过课改,教师转变了教育理念,开发了多门校本教材或讲义。汽车材料、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指导等校本教材。

2、通过实践,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无论在论文发表、课题研究、教学比武还是技能竞赛都获得了喜人的成绩。

3、通过课改实践,学生的心理素质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为了让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与生活,更好地推进项目课程的落实,我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了研究。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内心深处大都受到过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然而,同时他们又都有着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愿望,渴望有一个崭新的自我,希望被老师和家长认可。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的课程改革已经由启动阶段进入到了初步实施阶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课程改革面临着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体制上有许多旧的东西在制约着,还未形成一套与职业学校办学相适应的高效的管理模式;办学条件尤其是实训实验设备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感觉到课程改革下一阶段的推进工作必须同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改革相结合。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实践,将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乃至学校改革的核心,推进学校内涵的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2.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总结 篇二

传统免疫学的授课以讲授为主,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逻辑性, 培养学生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目前教师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演示法、PBL提问法、互动讨论法等, 高职教育面对的学生群体是高中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础差、理解能力不高、表达能力不好、主动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 鉴于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不同, 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更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环节改革

免疫学教学内容概念多, 系统、抽象、不易理解, 学时有限的情况下, 要求教师要把教材内容系统化、形象化、具体化, 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掌握教材、吃透知识, 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具体讲授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1.1 类比式教学法

类比式教学方法是利用课程相似进行类比式教学。类比式教学方法比喻对象要合理、用语要专业、语言要生动风趣、要充分运用实物比喻, 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乏味感觉, 使学生在轻松学习知识过程中掌握重点内容, 达到教学目的。如免疫系统部分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先启发学生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然后采用类比式教学方法, 将免疫系统类比为一支受过严密军事训练的部队, 将中枢免疫器官类比为士兵毕业军事学院, 外周免疫器官类比为士兵外驻营地, 免疫细胞类比为士兵, 淋巴免疫细胞类比为主力士兵, 抗原呈递细胞类比为通讯兵, NK细胞类比为治安警察, 细胞因子类比为士兵手中的武器。通过类比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军事常识, 使学生理解免疫细胞是从非常严格的军事院校中枢免疫器官毕业, 然后外派到外周免疫器官驻扎下来, 而士兵的类型有多种, 进一步提出问题, 为什么外周免疫器官中阑尾、淋巴结、扁桃体等部位是炎症容易发生的部位, 原因就在于这些部位不仅是细胞居住地方, 而且是进行免疫应答、作战的直接场所, 通过类比方法使学生对抽象的专业名词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了很好的理解及记忆,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再如讲抗原的特异性时, 将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类比为锁和钥匙的关系, 抗原决定簇就如钥匙里面的钥匙槽, 通过类比使学生容易理解特异性和抗原决定簇。类比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将抽象理论知识与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知识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锻炼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 特别适合高职教育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1,2,3]。

1.2 习题跟踪教学法

免疫检验的学习系统化太强, 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和铺垫, 若是前面知识学不好, 后面内容就无法理解, 如免疫系统、抗原、抗体基础知识没有掌握, 就很难理解清楚免疫应答中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因此习题跟踪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每一章内容学习后专门抽出1 个学时的时间进行习题复习, 跟踪课堂的学习情况,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也可以清楚自己哪些地方掌握的不是很好, 需要进一步学习。一般习题的布置主要是5 种题型, 分别为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题型的多样化可以使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全面检查, 学生在做习题时避免烦躁的心理, 应耐心作答习题, 而且这种考题方式和期末考试试题题型一致, 可以为期末考试准备。目前, 医学检验资格考试中免疫检验的考试题型主要以单选和配伍题为主, 因此在平时习题的布置方面, 尤其是选择题方面, 多结合以往检验资格考试的考题且单选题是5 个选项, 通过这方面的锻炼, 给工作以后学生参加检验士资格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抗原抗体反应一章历年常考的1 道题:抗原抗体反应中, 前带现象因何原因引起?A抗原过剩;B抗体过剩;C p H值得变化;D温度的变化;E离子强度的变化。通过课堂学习, 可知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具有比例性, 抗体过剩越多, 形成的IC量越少, 为前带现象, 因此答案选B。通过此题的跟踪学习, 学生了解了检验资格考试的出题类型, 还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比例性进行了复习, 此外,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进行批阅,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个别学生加以辅导, 普遍出错的题教师重新给学生讲解, 讲清、讲透, 并及时对错题剖析错误原因, 在剖析中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再如抗体一章中1 道习题: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是:A浆细胞;B白细胞;C红细胞;D单核细胞;E网织红细胞。此题考查的是免疫球蛋白的产生, 讲课时没有直接讲授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 但是在讲授抗体的概念时讲到,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可以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进而可以判断出答案是A, 通过此题, 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 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能力。经过对2014 级2 班进行习题跟踪,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主动能力有所增强, 书写字迹有了明显的改善, 教师的备课水平在逐渐提高。习题跟踪法是目前非常适合高职教育学生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4,5,6]。

1.3 系统归纳法

本门课程中免疫学概论部分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 如果不系统归纳, 不注重总结相互间的关系, 按照书上的内容讲, 学生很难理解所学的内容, 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多年教学经验和教法的总结中摸索出将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如: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尤其是抗体FC段与多种细胞表面FC受体的结合部分理解较难, 在讲授此部分时, 结合图示系统讲解, Ig G抗体结合吞噬细胞, 增强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能力;Ig G抗体结合NK细胞促进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能力;Ig E抗体结合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 若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 引起Ⅰ型超敏反应;Ig G抗体结合母体一侧滋养层细胞, 是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分泌型Ig A结合黏膜上皮细胞, 分泌至泪水、乳汁、呼吸道等腔道粘膜表面, 发挥局部免疫作用。通过系统化将抗体与各种不同的细胞结合起来, 使学生们对原来复杂深奥的知识有了逻辑性和连贯性, 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容易。系统归纳法使原本单调、零散、难理解的内容变得有联系、有逻辑、有规律, 方便学生的理解、记忆, 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汇总能力。

针对高职教育学生的特点, 在讲课过程中还采用了适合学生特点其他多种教学方法, 如对比法、案例法、问题引入法、举例法等, 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

2 实验教学环节改革

2.1 实验结合课程内容同步进行

传统的实验课程一般都是在讲授完各项免疫学技术再开展实验, 本学期将医学检验专业2014 级2 班作为实验班, 其免疫检验实验的开展和讲课内容同步进行, 如讲到酶免疫分析技术, 接着就开始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测血清AFP的实验,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 由于现学现用, 对所做实验兴趣浓厚, 常在实验的过程中提出很多问题, 在遇到难题时可以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如在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双抗夹心法实验时, 学生由于刚刚学习了理论知识, 做实验时很有信心, 参照试剂盒说明书直接就可以上手做实验, 有的学生在细节的地方做得很好, 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夹心法洗板时, 学生明白洗板的目的是洗去未结合成分后加酶标记抗AFP抗体, 当洗板机不能正常工作时, 进行手动洗板, 洗得非常认真, 且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 实验结果显示的颜色清晰准确。传统实验教学中, 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 当所有理论知识学完后, 学生再开始做实验时, 已经忘记了理论知识, 学生做实验往往是糊里糊涂地做完, 有的学生做完实验还不清楚实验目的和原理是什么, 做实验时, 有的同学提问为什么要洗板, 原因在于学生做实验时候, 部分理论知识已遗忘, 而实验结合课程内容同步进行, 加深了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方法。

2.2 转换实验主体, 以学生为主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 以往的血清是从相关的医院、体检中心获得, 现在在实验中采用学生的血清来做, 学生分组做实验后, 可以采取自愿的原则, 自发采集自己的血液, 然后分离血清, 且学生提前预习, 熟知实验流程, 明确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包括目的、原理、材料和步骤、注意事项等, 每组学生派代表以PPT形式对组内实验情况进行汇报, 主要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总, 通过学生PPT汇总一方面使学生审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对实验再一次加深印象, 另一方面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幻灯片制作能力, 为将来工作中常用基本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实验的对象转换为学生自己,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倍增, 责任心大大增强, 以往实验过程中不认真、不严谨、不能完全坚持下来的实验现在可以认真负责坚持下来。

3 教学改革成果

3.1 理论环节教学改革成果

为全面了解本次理论环节教改成果, 选取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专业2014 级1 班和2 班为研究对象, 2 班为实验班, 采用教改后新的教学方法, 1 班为对照班, 采用传统教学法。考试的试卷由教研室统一命题、组卷, 任课教师不参与, 阅卷由教研室老师统一标准统一批阅, 实行教考分离。实验班55 人, 考试成绩平均82.17 分;对照班59 人, 平均成绩为78.93 分, 两班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0, P<0.05) 。采取教学改革方法问卷问答, 学生普遍认为此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优于其他课程, 对任课教师的评教得分也比采用传统模式实践教学的教师高出3~5 分, 表明教学方法改革对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确实有积极作用, 其原因可能与教改后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有关。

3.2 实验环节教学改革成效

此次实验考核选取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专业2014级1班和2班为研究对象, 2班为实验班, 采用教改后新的实验教学法, 1班为对照班, 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法。考核标准采用项目评分制, 总分为100分, 项目分别有素质要求、前期准备、操作过程、结果、报告整理、完成时限6项。实验班55人, 考试成绩平均92.33分;对照班59人, 平均成绩为87.93分, 两班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6, P<0.05) 。学生对本课程的实验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表明实验教学环节改革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确实有较大的帮助, 其原因可能与实验环节改革后学生主动意识的提高、心智的成熟、责任心的增强、分析解决能力的提高等有关。此次第二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中医药社杯”我院医学系实验班分别获得个人一等奖2名、个人二等奖2名就是很好的证明, 而且实验班学生在专升本阶段和毕业后实习单位表现良好。

4 结语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要积极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和所授学生实际学习特点, 寻求符合实践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 对教学进行适度改革。高职医学目前面临的瓶颈是学生基础差, 学习能力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进修机会少, 深入一线实习机会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教学实验设备不足等。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可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针对高职学生不喜欢学习、学习能力不强的普遍现状, 教师要沿用一直以来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同时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 如对比法、类比法、举例法、结合图示法、多媒体法等多种方式。二是提倡转化医学概念, 采取教师定期作报告的方式, 提出改革方法, 并总结此方法教改情况和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情况, 改变过去教学之间不交流, 教师没有转化医学概念, 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情况, 理论与实脱推节的现象, 逐步推进转化医学在基础医学中的实施应用。三是教师应最先深入到实训一线, 亲身体验与实践, 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 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学校组织教师定时定点到相关医疗单位实习, 或规定教师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医疗单位进修、学习。四是教师应把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 教师积极申请科研项目和开展科研, 将科研中用到的新技术、新热点、新科研成果反映到教学中, 让科研带动教学、促进实践。用新的科研理论来充实教学内容, 新的见解来研究解决实训环节遇到的难点、疑点, 给学生实训方面以科学正确的引导。

摘要: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基础课之一。针对学生基础及实际情况, 对理论和实验进行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此次改革,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免疫学检验,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睿, 张业霞, 王宗军, 等.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 6 (2) :155-156.

[2]朱涛.以整合课程建设促病原生物学学科发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4, 9 (2) :3-4.

[3]李春霞, 司传平, 马群, 等.《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及体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4, 9 (8) :766-768.

[4]杜冰, 任华, 祁灵, 等.免疫学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4 (30) :404-405.

[5]李志华, 马群, 戴军.PBL在地方医学院校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4, 9 (10) :3-4.

3.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总结 篇三

1988年4月,原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10条措施,明确1989年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奖励大会,以后每4年进行一次。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制度自此建立。2013年该制度扩展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包含基础教育(含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奖励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3个等级,其中特等奖由国务院批准,一、二等奖由教育部批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代表着各层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对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这项被誉为我国教育领域意义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国家级奖项,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领域的全面启动意义何在?获奖成果具有怎样的特色?又反映出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改革的哪些趋势?本期《焦点萃》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奖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选取了部分能源电力类的创新成果进行介绍,希望在这些优秀项目的催生和带动下,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涌现出更多创新成果,推进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式发展。

4.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总结 篇四

情况汇报

近年来,射阳县医保中心严格按照省市部门的要求,积极探索医疗付费方式改革模式,通过两年努力,基本构建了“源头控制、过程监督、指标控制”相结合的医疗保险结算管理体系,基本达到了保障基金科学使用,提升医疗管理质量的目标,全县医疗保险运行平稳。

一、源头控制,科学的实施总量预付结算模式。“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一直是医疗保险工作开展的基本准则,我县积极按照省市相关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我县从2012年开始每年均出台医保定点医院住院费用结算指导性文件,文件中对总量包干医院的范围和总量制定、费用结算的均进行了明确,作为年终结算的依据。2012年我县对年住院在80万元以上的定点医院实行总量包干,2013年、2014年总量医院个数没有增加。每年的总量标准确定均通过对各医院近3年的费用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新医改、基金收支等因素,科学的制定了总量包干医院的总量,同时我们还创新实行了月度统筹基金预付模式,进一步缓减了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2013我县总量包干医院住院费用实行“总量预付、单病种付费、绩效考核、结余留用”的结算模式,其他医院仍实行综合定额与单病种相结合结算模式。2014年我们在2013年基础上增加了绩效考核和风险共担新的结算模式,绩效考核分为服务质量评定和诚信管理 评定两方面,进一步细化了医疗管理工作,风险共担主要对定点医疗机构全年发生的实际医疗费用超出控制总额的部分如何结算进行了明确。

二、过程监督,全面监管定点单位服务行为。通过过程监管,切实加强了事中监管,全方位对医保病人的费用发生情况和定点医院的诊疗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杜绝医院违规现象的发生。首先,我们组织专门稽查班子,制定了专门的稽查制度,将医院住院门诊、药店门诊、特殊人员门诊分片进行了包干监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定时对医院传输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组织人员实地调查,遏制了定点单位的违规行为。其次,加大了月度定额费用的审核力度。我们每个月对各定点单位申报的住院定额费用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按照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用材料的报销规定要求审核定额费用,并对发现的问题,形成月度通报制度,及时对医院存在的问题向医院领导反馈,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同时对扣减费用情况一并在通报中进行反馈。三是建立定额费用结算会办制度。每月有医疗管理科人员负责当月的定额结算情况,并对结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进行讨论性会办处理决定,形成最终的结算意见,一方面规范了定额费用的结算,同时还增加了工作人员对定点医院费用发生和存在问题进行进一步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三、指标控制,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通过指标的设臵,进一步增强了医疗费用结算的科学性。指标控制一方面对不合理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了控制,同时 对年终因合理因素发生的超总量的部分的返提供了依据,形成了可持续性的弹性结算平台,2014年,我县对包干医院共设臵了人次增长比例、均次费用、转诊率、目录内报销率、住院药品占比、平均床日、使用丙类药品、诊疗项目占比、护理等级合理率9个指标,均次费用的设臵有效的控制了病人的住院周期和费用增长;转诊率指标有效的控制了小病大治、小病转外的现象;使用丙类药品、诊疗项目占比有效的控制了丙类药品和诊疗项目的使用,保障了参保人员的报销待遇。2014年我们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主要对定点医疗机构全年发生的实际医疗费用超出控制总额20%以内的部分,支付比例为50%;超出控制总额20%以上的部分,医保基金不予支付。对因疫情暴发或重大自然灾害等因素所造成的大范围急、危重病人抢救医疗费用,可协商解决。

二、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结算模式不断调整过程中,经办机构仍有问题难以控制和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定额标准确定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单病种的定额标准难以制定,患者的因个体差异很大,造成了医院医疗成本的不统一。二是医院将病人分解住院。医院为了拉平定额,通常将一次住院可以分解成2次,甚至更多。三是空挂床现象难以遏制。医院只要空挂病人,就能从医保中心结算定额,管理和控制难度增加。

三、问题的解决方法

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定点医院付费结算模式,是长期困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难题,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可以 通过以下几点办法可以有效解决。

1、科学测算,提高可操作性。

结算模式是否存在可行性,主要在于其数据是否科学性和可操作,医院作为医疗保险的一线服务平台,医保经办机构既要考虑费用的支出,但同时也要考虑医院甚至整个医疗行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全民医保的形式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将作为医院的最大“支付者”,数据的测定不能局限于历年来数据发生情况,要考虑的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动态、国家医改的政策方向、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等因素,建立以保障为核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保障参保人员能够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为根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长效运行机制。

2、建立谈判机制,构建和谐医保。

谈判能够是双方意见最终达成一致,通过谈判来确定医保经办机构最终的支付的合理标准,能同时兼顾医保经办机构和医院的双方要求,能够促进医院主动参与医疗管理,将医疗保险融入到医院的自身管理,在目前医保经办机构人手少、业务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有效的减少医保经办机构的管理压力,实现医保经办机构和医院的双方认可性,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我县近几年的总量标准就是在谈判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3、不断细化项目标准,杜绝基金的浪费。

这里所谈的项目标准,主要包括单病种和综合定额标准,例如阑尾炎病症,根据临床路径我们可以对其细化分级,可分为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等不同情况,根据不同情 况来制定不同的定额标准。同时也加强对病种医疗程序的研究,建立科学的病种完善机制,使标准有升有降,实时调整。

4、加强监管,杜绝基金浪费。

科学合理的结算模式只是针对合理的可支付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付费方式,对定点医院违规现象,只能通过强有力的监管,这要求医保经办机构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业务能力,在第一时间加强监管,遏制违规现象的发生。四、一点建议

目前各地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仍以县级统筹为主,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自身的经办能力,服务水平都相对较弱,各项工作都靠自身摸索。建议上级部门对结算模式制定要采取统一的格式标准,对医院各项管理指标进行明确,从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细化,便与经办机构操作管理。

5.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总结 篇五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因此抓教学改革首先就要抓课堂教学的改革。周河九年制学校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改的重心,从学情、校情出发,提出新授课的“五步教学法”,即:“创设情境、明确目标;设立疑问、激发兴趣;自主研析、合作提高;评价激励、启发引导;实践应用、整理提高”。这一针对课堂教学模式做出的改革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五步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跟踪调查情况介绍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要以人为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周河九年制学校根据多年的探索,提出的新授课的“五步教学法”,具有大胆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新型授课方法的改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将新授课过程分为五个清晰、具体的环节。

以往长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和缺少自信,而“五步教学法”将新授课分为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明确目标;设立疑问、激发兴趣;自主研析、合作提高;评价激励、启发引导;实践应用、整理提高”,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实施目标、方法,使学生在课程中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上都获得了有效的保障,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容易出现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等现象。

2、每一环节都实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1)“五步教学法”的第一步“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在于引领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程引入做好准备。对学生而言,起到了“回忆旧知识,做好上课准备”的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对教师而言,教师是上课的引导者,为新旧知识联系起到桥梁作用,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铺垫。

(2)“五步教学法”的第二步“设立疑问、激发兴趣”要求教师课前设计好本节课学习目标,并通过投影或板书展示,提醒学习要点,强调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自学,做好自学笔记,记下疑难问题,教师密切关注学生自学情况。这一步骤,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做好课堂自学笔记;教师科学地设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防止走弯路。

(3)“五步教学法”的第三步“自主研析、合作提高”: 教师讲解,突出重点、难点,重点解答学生经自学、讨论仍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增强对教材的理解能力;教师应准确概括教材体系及重难点,对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疑难问题重点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主导地位得以体现。

(4)“五步教学法”的第四步“评价激励、启发引导”: 进行课堂练习和总结点拨,在此基础上,注重与其他知识的结合,对重点问题进行拓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学生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更正,寻求规律,帮助学生归纳,指导学生运用。

(5)“五步教学法”的第五步“实践应用、整理提高”: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增强理解力,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目的在于促使全体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起到督促的作用。

由此可见,“五步教学法”的每一环节都实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主体化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完成的,既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周河九年制学校中对“五步教学法”的推进措施

在确立了“五步教学法”这一新型授课模式后,周河九年制学校分四步走,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对这一授课方法进行了大力推广。

第一步:以点带面,强势推进

学校要求各教研组首先在组内展开对“五步教学法”的学习与研讨,深入了解其实质与内涵。随后,每位老师在组内讲一节“五步教学法”展示课,组内成员开展互听互评,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每个教研组推选出两位教师讲授“五步教学法”课堂示范课,以点带面,促进“五步教学法”在教研组内的推广与实施。

第二步:听课评课,检验成果

经过第一个阶段组内的研讨、学习,每位教师都对“五步教学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已经能够将其运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由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带头,组成由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听课组,于每周四上午分头对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以检验“五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情况。这一举措,有力的促进了“五步教学法”的贯彻实施,同时更便于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问题。

第三步:博采众长,补己之短

带着在推进“五步教学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周河九年制学校多批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进行培训,通过理念学习、课堂观摩,深入课堂听课、聆听报告等形式进行了学习。使教师更直观的感受到了课改先行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领略到了其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习到了新颖实用的教学理念。回到学校后,每位外出学习的教师都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些宝贵经验,为继续完善、推进“五步教学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步:实战练兵,促进成长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掌握“五步教学法”,每学期都在青年教师中举行“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评优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样的实战练兵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带动全校教师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五步教学法”。

三、“五步教学法”成果研究报告 1.学生对新的授课模式的接受、认可度

据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结果表明,“五步教学法”这一新型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间的协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反映,这样的授课模式教学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满足了求知欲、表现欲和自主学习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这种新的授课方法,收获很大或较大;60%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查阅资料和利用资料的方法; 71%的学生认为本教学方法使他们能更好安排学习时间。

2、“五步教学法”的效果

(1)实现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主体化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6.教学成果总结 篇六

龙岩学院思政部

张祖钧

杨玉凤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多方探索,既开展校内的实践,也建立了校外的基地;实践方式既有参观访问,也有调研考察,每一种方式都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反复比较中,我们尝试了“在校大学生‘驻村任职’”这种较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新模式,把它作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模式进行探索,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以及如何加以推广应用。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在校大学生‘驻村任职’实践模式创新”教学成果的具体内容包括显性成果和隐性成果,显性成果主要指理论成果和社会反响两个方面。理论成果有:《学子 村官》编著、两年来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学生调研报告汇编、学生日记汇编、宣传画册等;产生的社会影响包括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老百姓对驻村学生的评价。隐性成果主要指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

具体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加深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2)利用“驻村任职”这个平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缩短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更好地学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更好地调整角色期待值;(4)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5)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二、在校大学生“驻村任职”实践的实施

为了使学生的“驻村任职”实践取得实效,避免流于形式,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分阶段开展工作:

第一步,建立实践基地。为了让学生在“驻村任职”中能真正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增长才干,积累经验,转变思想,陶冶情操,服务“三农”,2007年暑期,我校在著名的革命老区、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古田镇建立了“龙岩学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基地” 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并从全校各院系挑选了20位优秀学生干部派送到古田镇1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驻村任职”,担任10个试点村村长助理或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任期为一年。我校与古田镇政府签订了共建协议,古田镇党委、政府给20位驻村学生颁发了任职证书,邀请媒体记者和相关部门,在古田会议旧址共同见证了“龙岩学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基地”暨“龙岩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隆重授牌仪式和颁发证书仪式。

2008年暑期,我们与西陂镇共同开展“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共建活动,西陂镇成为思政部又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基地” 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我们精选15名优秀学生到西陂镇驻镇、村任职。

第二步,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07年我们对各个院系推选出来的品学兼优的20位“驻村任职”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介绍古田镇的镇情民意,宣布“驻村任职”规章制度,为“驻村任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8年思政部在全校公开招聘“驻村任职”学生,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在经过筛选之后,确定了15名驻镇、村学生,对他们进行培训。西陂镇与古田镇有较大的差异,西陂镇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基础好,新农村建设起点高。西陂镇希望以共建活动为先导,利用龙岩学院所具有的人才、智力以及其它方面的优势为西陂镇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各个岗位对学生有较强的专业要求。所以学生的培训既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的培训,也包括到岗第一周的岗位培训。

第三步,寻找社会实践切入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思路有了,但如何利用“驻村任职”这个平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古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需要什么,我们的同学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包括镇、村干部、带队老师和同学,心中谁也没底。为了找准切入点,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到镇周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6个试点村进行几天的分组走访,思路在走访中形成。(1)百姓反映比较一致的要求有:举办英语培训班、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班、健美操培训班、交际舞培训班等。(2)我们发现,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他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了解甚少,一些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民也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政府 的事情,与己无关。(3)由于镇周边的村落比较富庶,许多村民平时闲着没事就搓麻将或者喝酒。掌握了第一手的真实情况后,集中一个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计划也就形成。

08年在西陂镇的驻村任职工作计划也是在走访中形成。西陂镇位于城乡结合部,这几年发展很快,一些农民因为土地被征用得到的房子或直接经济补偿较多,物质生活较为富裕,但是精神文化生活还是较为欠缺;西陂镇属于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问题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西陂镇拥有很多企业,其中既有知名企业,也有一些小型企业,08年在经营上面临一些困难,急需进行科技创新。我们针对初步了解的问题布置专题调研任务,学生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工作思路,比如,举办太极拳培训班、迎奥运游泳比赛、分专题进行科普宣传等,我们同意了学生的计划,分阶段开展工作。

第四步,实践教学的实施。2007年暑期在古田的社会实践教学分为重点工作、日常工作和参观访问等三大块的工作。重点工作:(1)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工作,通过发放问卷、走访村民等方式了解古田镇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着重提升同学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2)在古田镇政府前的篮球场举办健身操(早上)、交际舞(晚上)培训,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引导村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推动古田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让20位“驻村任职”学生接受一次文化洗礼。(3)组织宣传小分队,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宣传党的新农村建设方针,入户解读中央各种惠农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帮助村民了解我党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教育同学要把个人的成才与祖国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了解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摸清新农村建设存在那些问题,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日常工作:(1)担任村主任助理或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协助做好村务党务工作;(2)参与计划生育、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具体事务;(3)组织骨干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要求大学生要自主开展各项工作,利用团队的力量共同面对社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参观学习:(1)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到古田会议旧址、古田会议纪念馆、红四军政治部司令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中国闽西特委机关旧址、中国闽西一大会址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2)到中国虎园、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观看珍稀动物与千年红豆杉林,学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感受祖国美好河山,实地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3)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样板工程——燎原新村、苏家坡村实地调研,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2008年在西陂镇的主要工作:驻镇、村同学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思政部教师布置的专题调研任务以及10篇日记;印制宣传小册子,每一期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科普宣传,宣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当地百姓需求,开展太极拳培训;参与大洋村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大洋村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献计献策;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洋畲村参观,为学生的调研报告提供素材;回访2007年共建单位——古田镇等等。第五步:对实践教学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收尾工作。按照这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驻村任职”的最后一周为总结收尾阶段,主要工作有:(1)制定《龙岩学院“驻村任职”学生鉴定表》,在社会实践结束之前,由所驻村的村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对任职学生集中一个月的思想、工作、能力、成绩做出客观的评价,加盖单位公章,送有关单位存档。(2)召开龙岩学院·古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龙岩学院·西陂镇“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共建活动座谈会,邀请镇领导及相关部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村长和村支书、带队老师、“驻村任职”学生,交流这一个月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心得,总结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3)统计调查问卷,整理个人走访日记,形成个人“驻村任职”总结材料,包括任职以来取得的成绩,怎样取得成绩,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有哪些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提出今后个人努力的方向;(4)撰写驻村调研报告、个人心得体会,为所驻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决策提供参考;组织教师对上述两个文档给予指导,并编辑出版;(5)精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图片,制作幻灯片,举办大型图片展,召开龙岩学院“驻村任职”学生总结表彰会,评选优秀“驻村任职”学生、优秀“驻村任职”总结材料,邀请部分“驻村任职”学生在大会上交流“驻村任职”感想,宣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成果,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社会影响;(6)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继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好事做实,实事做好;(7)根据古田镇和西陂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组织学校的部分专家分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发挥高校人才智力优势,服务古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8)举办龙岩学院与古田镇的联欢晚会,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三、大学生“驻村任职”实践模式的创新点

第一,“驻村任职”社会实践模式的实施体现了三个结合:一是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二是与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相结合,三是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因而,具有自己的内在增长源。

第二,“驻村任职”社会实践模式注重探求这种模式的外在增长点:一是找准社会 的需求点;二是找准实践的切入点;三是找准学生的兴奋点。为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第三,“驻村任职”实践模式具有其他实践模式所具有的一般功能以及自己的特殊功能。

(一)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这种模式具有以下功能:(1)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功能;(2)对树立良好职业理想的导向功能;(3)对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助推功能;(4)对创新精神的培育功能。

(二)对于学校来说,这种实践模式的最大功能是桥梁功能,架起了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桥梁。学校已经把大学生“担任村官”纳入校地共建项目,实现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在人才、科技、决策咨询等方面的全面对接,而不是仅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可以集合全校智力资源,建立新农村建设“智囊团”,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究和解决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技术。大学应该是创新的摇篮,我国正在实行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碰到了一些现实的问题,虽然学者们进行了多方探讨,但是在诸如村官任前培养等问题上缺乏实践上的尝试,我们希望我们的尝试能为解决村官计划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一点思路。

(三)对于地方来说,大学生的到来,给当地农村社会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也带来了活力。

四、大学生“驻村任职”实践模式产生的成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在校大学生‘驻村任职’实践模式创新”教学成果的具体内容包括显性成果和隐性成果,驻村任职实践模式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难以企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大大增强。

2、学生通过走进农村、了解农村进而了解社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

3、学生的才干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

4、学生通过参与农村基层工作,增强了对农村基层工作的了解和认同,部分同学还确立了毕业后服务农村、扎根基层的职业理想。

7.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总结 篇七

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是一个重要手段。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就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同时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也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研究, 不仅包括改革内容的研究, 也包括改革实施过程的研究。 要想确保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质量, 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该可以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负责人和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两方造成约束, 达到监督的效果, 该制度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的总体建设原则、 立项、审批、中期检查、结题、项目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推广和运用等所有环节的具体程序, 以及经费使用及额度等。因此, 如何组织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则成为确保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改革项目顺利实施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手段的支持。要想使教改立项的研究成果真正的发挥作用, 得到推广和应用, 必须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而要想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必须加强对立项项目的过程管理。

1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规范化管理的含义及意义

顾名思义高校教学管理指的是对于高校在教学工作过程以及教学步骤的管理。它主要是是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以及措施对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师、课程、学生以及形式方法和实施手段的协调组织和监控管理。通过对高校教学实施管理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具体来说, 教学管理规范化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培养人才规格和质量的一系列体制、方法和程序, 通过这些条例和制度的规范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在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执行所达到的以“ 法”治教的一种管理模式。在高校推行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教学质量和稳定教学秩序。 因为, 只有当学校的各个岗位以及各个部门都有标准作为依据才能真正的形成严谨而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才能使高校的一切活动都处于教学规范期望中。教学管理规范化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还可以提高高校教师的知识水平, 并且促进学风建设。 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中包含着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安排、学籍管理等多个方面。这些步骤是否有效和正确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到教学质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 只有当其建立起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运行机制才能使高校教学质量得到保证。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涉及到“ 教”和“ 学”两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 从“ 教”来说, 通过建立起来的教学管理规范可以有效的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严格的对各项教学制度进行检查, 这就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 从“ 学”的方面来说, 制定出科学动态的学籍管理以及学业评估测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最终有利于高校的学习风气形成。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根据研究目标或者目的, 美国学者威廉·维尔斯曼将高等教育研究分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也叫做纯粹研究, 其目的是为某一个高等教育领域和范畴扩展知识或是建立知识, 这类研究不用考虑自身和实际价值, 其研究目的是加深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理解, 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应用研究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并且应用研究的研究结果最终也是可以兑现一些基本理论的价值和用途。这并不是新的分类方法, 包括威廉·维尔斯曼在内的西方学者对高等教育研究分类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应用研究的类型有所拓展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类型关系, 不是等级关系。有完善的制度和措施, 使得相关的研究成果, 直接能够得到推广和应用, 效果显著。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事实上每所高校的办学特色都不同, 也由此形成了每所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校的各项实际情况, 比如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等, 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目前各大高校都积极推行教学改革,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申报立项, 很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待立项, 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保证项目的研究质量并推进研究能够有序进行, 必须注重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部门的组织和规划。

目前社会及高校存在一些不良风气, 比如“ 职称热”、“ 评奖热”、 只有参加了科研立项项目才能进行年度考核等, 在这种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申报项目, 其中只有少数是为了科研, 大多数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其他功利性的目的, 这种形势下立的项目其质量无法保证。 针对这种问题, 所有的申报项目在正式提交校级评审前应首先进行一个初选, 淘汰掉那些论证不够充分的、在论证上有明显缺陷、与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相脱离、设计不合理的申报项目。

表面上一些项目虽然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 但是这些项目通常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无法得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应用成果, 都是纸上谈兵。因此, 我们应该鼓励和扶持有较强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教师进行特色项目的申报。真正的教育需求是推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转化的动力源泉。也就是说, 要想得到有价值的研究项目, 通常需要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管理部门在项目的申报上应打破平均主义, 着眼于学校整体的发展战略思想, 重点扶持那些真正有研究价值并且对教学实践有推广价值的特色优势项目。

3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育模型是一个三角形架构, 如图1 所示, 该模型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 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的是教父式的灌输教学方法, 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在传统的教育模型中, 老师和课堂剪刀差交汇处的附着点是学生, 但是课堂由老师操控, 课堂的主体也是老师, 学生只是附属于课堂, 在大学课堂教育中, 这个剪刀差的交汇点却又因师生间的距离而无法很好的均衡聚焦到学生这一点上。也就是说, 传统的教育模型是一个斜三角的结构, 而由于大学课堂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生, 因此这一结构模式反映到大学课堂上更加不容乐观。

大学课堂教育需要的是一种哲学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相结合, 而传统模式由于自身存在的诸多弊端, 难以满足大学课堂教育的需求。 因此, 倡导高校课堂教育新模型的探讨变成了高校课堂教育的严峻考验。

4 项目实施方案与计划

4.1 主要研究内容

对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过程管理重在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要想保证教学改革项目的质量符合要求, 必须加强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过程管理, 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中期检查制度。该制度由教学项目的管理部门配合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教学单位进行落实, 其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完全依照申报书的设计方案进行操作;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是否合理;项目的研究工作是否达到了项目申报书中的预期阶段性目标;研究经费的使用是否存在不妥之处; 当前项目中是否存在问题, 有何改进措施等。

4.2 研究目标

研究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实际的项目研究中应结合各项实际情况, 不断的更新和完善项目的研究计划, 以确保项目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便于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 当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教学研究管理部门应对其提供帮助, 促使项目的研究者能够紧密结合课程进行研究, 同时还应该及时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用教学研究成果, 为项目后期的执行打好基础。 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 通过中期检查可能会发现如下问题:部分项目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 无法形成鲜明的成果;部分项目尽管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但是缺乏特色和经验;部分项目不注重中期检查, 敷衍对待中期报告, 准备工作不够充分;部分项目存在进度拖延的问题, 与申报立项时的方案存在一定出入等问题。只有将发现的问题一一进行整改并认真反思原因, 才能进一步的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所以, 通过中期检查, 能够及时地总结教学改革研究中的经验、教训, 进一步推动各项目研究的顺利实施, 最终产生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确保研究成果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的鉴定, 同时它也是确保研究成果具有应用价值的一个有效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对教改立项项目成果的鉴定应与时俱进, 不能拘泥于最终形成的论文发表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 这种过于表面化的鉴定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中教学改革的需求, 鉴定过程中最主要是看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应用价值, 且是否已经被应用在实践中, 取得了什么的效益。 所以, 在实际的鉴定过程中, 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都必须严格依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操作, 拒绝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 评价时坚持成果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应用性, 不能只注重表面功夫。

对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部门来说, 其重要职责是保证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推广渠道的畅通。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部门应该鼓励项目研究主体站在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角度思考问题, 使研究多出应用性成果和促进成果的转化。 为此, 在成果的评价上, 应把应用性成果与理论性成果同等对待, 把教育教学实际部门的评价与学术界评价同等对待;成果价值的衡量上, 应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大小为主要评判标准;另外, 还应该奖励在实践中实用性好的成果和对推广应用有贡献的项目研究人员。

4.4 研究模型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课堂教育的现状, 剖析探讨高校课堂教育新模型的必要性, 对弊病丛生的就课堂教育模型进行完善和改进。结合高校课堂教育的目标和模型构建的相关思路, 高校课堂教育新模型 ( 如图2 所示) 应该是个四位一体的模型。 在新模型中, 老师从教学的主导地位中退出来, 把学生因为课堂的主体, 课堂教育仍然不变, 加入互动的环节, 而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实践这一块,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教师对学生是引导的作用, 同时作为课堂的辅助配角由教父转为指路人。课堂教育模型一分为二, 一是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是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实践不仅包括课堂实践, 也包括社会实践, 而且两者是同时检验的。换句话说, 理论课和实践课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作为课堂教育的主体, 只有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5 实施范围、教学受益面

对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规范化管理及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开展相关研究, 是一种有针对性地探索与实践, 立足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受益面为全体学生。同时该校作为黑龙江省首批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可以将研究与成果进行推广, 该成果能有顺畅的渠道辐射到全省高校, 具有较强的推广能力, 受益面将惠及全省高校。

4.6 预期的主要创新之处及效果分析

完善过程管理, 强化监督检查职能, 采取保证立项项目研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的必要手段和方法。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从立项到成果的推广以及成果的受体, 都离不开过程管理这一重要因素的制约。 项目审批、成果鉴定到成果转化, 科学的管理工作能够增强项目负责人的主观能动性、保证项目研究的质量, 进而为教学改革实践、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这个影响作用将是叠加的, 不可估量的。

本研究选取1-2 所高等院校, 对其相关管理办法和保障措施进行研究, 搭建出符合黑龙江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及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相关措施和管理办法。为学校减少10%以上的教改资金成本以及5%以上的人力成本, 教改项目推广速度大幅度提高相比之前有35%左右的提高, 为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做出突出贡献。

5 思考与建议

5.1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并不是只是事务性的管理工作, 而是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管理, 因而, 在实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时候, 应该将自己定位为更好地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目的的服务者, 积极地与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 使建立起来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能够有效地发挥和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个性精神。

5.2 建立健全而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 教学文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因为它不但能够传达精神, 还能够对文件的内容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因此, 每个学期学校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工作重点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文件。而基于此基础上建立起来教学管理制度是维护教学正常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 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学校的总体教学目标制定总则, 然后下属学院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具体措施。这就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5.3 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会影响到教学管理的时效性。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的开展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 这样可以让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时的更新信息, 保证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5.4 更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作为高校, 应该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 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尽量地使用管理软件, 减少人工操作的程序。

6 结束语

通过实践, 学校的教学管理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他方面也得到了发展, 使学校增值、教师增值、学生增值, 学校的美誉度得到提升, 校园环境得到了又好又快的改变, 教师队伍得到了补充, 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精神状态发生了极大变化, 使学校“ 外部形象”迅速得到提升。

摘要:高校的教学改革项目管理规范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因此, 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规范化管理新模型以及成效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改革,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泓苇, 刘江华, 陈忠平.科研课题的立题与信息检索[J].医学信息, 2009 (09) .

[2]王爱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9 (09) .

[3]付亚军, 盖涛.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如何选择科研课题[J].科技信息, 2009 (16) .

[4]倪致祥, 张颖.教学研究应从小而实起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1) .

[5]赵明仁, 王嘉毅.教育行动研究的类型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02) .

8.国企改革发展成果不容否定 篇八

国企特有的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是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综合才能的表现,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着、诚信以及甘当服务者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涵。

值得说明的是,国企管理者所拥有的企业家精神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其关键和特有的内容,如:使命感、责任感、国企情结以及民族性等。因此,我们不能把国企经营管理者等同于一般的职业经理人,并用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或职业精神来表述国企高管所特有的企业家精神。“壮志热血酬国企,赤胆忠心兴中华”正是国企管理者特有的企业家精神中使命感、责任感的集中体现;而“经济全球化,企业家有国籍”,“企业家精神塑造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企业家的修养中最重要的是民族文化”,这些掷地有声的观点,正是企业家精神中民族性的高度体现;国企的管理者大部分成长于国企,他们心系企业,对企业、对员工有深厚感情,特别是在那段“造飞机不如卖烧鸡,造导弹不如卖茶蛋”的特殊岁月,这种发自于内心深处的国企情结是他们带领国企员工发愤图强的精神力量。以罗阳为代表的国企精英团队,用汗水、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国企人激情奋斗的辉煌篇章。

早在2001年,林左鸣同志在《再造魂魄》一书中,以“企业家精神与民族工业的世纪对话”形式,首次提出中国企业家精神中的“士大夫”情结,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士大夫”精神同样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特质的重要因子。此后,他又撰写了《用企业家精神点燃时代引擎——中国企业家精神特质及其建构的条件分析》一文,总结和归纳了企业家精神的七个组成部分,即进取、创新、契约、诚信、敬业、奉献和民族精神,尤其是对民族精神格外推崇,他特别提到中国国有企业家精神中与历史上“士大夫”情结相辅相成的关系。他强调:“当代企业家精神,首先是应该具备历史传承下来的士大夫精神中的优秀因子,从而转化为‘修身、兴企、报国、富天下’的崭新时代伦理,并由此构建出今天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从根本上实现从士大夫精神到企业家精神的社会精神转型。”在理论上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国企管理精英们秉承其特有的企业家精神,带领国企员工对内完成了企业再造和管理变革,对外搏击市场经济、积极投身市场竞争,历经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在世纪之交,创造了国企集群做实、做强、做大和成功发展的辉煌成就。中航工业黎明公司作为国企集群的一员,以自身从艰难困境变身强企的经历,反复演绎着企业家精神的力量。当年,以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实施企业再造、辅业改制和管理改革,那时既无前人经验,也无先例可循,其担当和创新令人敬佩,最终取得成功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同,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国企发展的主辅分离等等一系列政策和操作层面的问题;他们把视角投向国际市场,开拓航空技术业务的国际合作,与国际航空工业巨头同舞,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实现技术管理与国际水平接轨,还带动了全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坚实步伐。

进入本世纪以来,国企集团在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开创了共和国工业发展新的时代,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正是有了国有企业的长足发展,才使得中国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

事实证明,国企的改革发展实践,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并在改革实践中得以弘扬和传承。国企集群所焕发出的企业家精神,在国企的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如果没有企业家精神,国企不可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无视的现实。“事实胜于雄辩”,张教授的“企业家精神抑制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国企的企业文化已成为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的正能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德风气,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面临的新课题。

实际上,国企集群管理改革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的改善,也体现在国企内部自上而下的观念转变,由此带动了企业自身职工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建设。他们积极担当社会责任,积极组织和从事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国企以企业文化的扩展,为社会的思想和观念输入了新风气和正能量。

我们注意到,各企业的理念愿景、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其实质都是在显示企业文化的内容,而国企往往表现的是产业大军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比如:中航工业的企业宗旨是“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企业理念几经升华依然是精髓不变,高度提炼为“敬业诚信,创新超越”。中航工业黎明公司在秉承集团公司的企业宗旨和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战略价值观、运营价值观等系统性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由过去的单一制度管理,转变为文化教育和行为养成,达到了外塑于形、内化于心的境界。高素质的员工团队做到了上班在厂内是优秀的职工,下班后到厂外是社会上守法诚信的好公民。特别是身着中航工业厂服的员工,不论个人独行还是团组活动,在公共场所助人为乐、学雷锋等事迹,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这些都提升了企业形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各类公益活动、抢险救灾中,国企总是冲锋在前、勇于承担。

因此说,国企员工们用自身的素质和企业文化,打破了张教授的“道德危机论”。国企所弘扬的企业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今社会的行为方式,成为提升社会公德水平的正能量。

nlc202309022130

对于张教授所谓的“国企用工的裙带关系论”,同样用中航工业黎明公司的事实就可以否定这一结论。作为老国企的中航工业黎明公司,企业改革的另一个重大的成果,就是用人用工制度的成功改革。早在改革之初,在充分尊重经营者用人权的背景下,黎明公司干部的选拔主要通过组织考核来实现;后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干部选拔方式也由单一的组织考核选任,逐步向公开选拔转变,以公开招聘和竞聘的机制,坚持了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关闭了几十年来论资排辈的晋升通道。这项改革使国企的干部和专家的选用进入了良性循环,极大地调动了年青职工、科技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招聘、竞聘机制和程序日臻完善,年富力强的技术业务骨干被选拔到领导干部岗位。以现职中高级领导干部为例,外省市的工人和农民子弟居多,大家凭自身业务能力、勤奋工作和成果业绩来实现个人发展,这在国企是不争的事实。

中航工业黎明公司和其他中航工业所属企业一样,每年都要从各高校招收应届毕业生加盟企业队伍共同发展。尽管国企的入门工资不是很高,仍有热血青年学生踊跃报名、立志国企、献身航空和国防建设。近年来,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中航工业等一大批国企虽然业绩增长趋缓,但仍然担当起社会责任,不仅不裁员,而且还加大了招工名额,几年来,中航工业每年新入职的员工将近两万,在金融危机的几年中,中航工业的在职员工从原来的40万人增加到50万人。就拿中航工业黎明为例,每年招收约 400名大学生,都采取了以学习成绩和能力相结合的考核考评原则,消除了各种人为的干扰,并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透明,把优秀学员招收到产业队伍中,为企业输入了新的力量、提供了人力资源保证。

国企的这些行动,已成为社会公德的正面力量。

而张教授所说的“国有企业招工当中,更多的是裙带关系”,是严重违背事实的。在对所谓“裙带关系”的治理上,国企有更强的自制和修正能力。

国企作为共和国工业体系的主体不容削弱

众所周知,当今的共和国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历经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一穷二白的起点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和发展,成为我国工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共和国工业化进程中,国有企业在钢铁、能源、交通、国防等诸多领域全面出击,连续创造了辉煌业绩和前所未有的奇迹。不论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业已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洗礼的国有企业,在涉及国计民生和国防建设领域等国民经济建设中有所作为、大放异彩,呈现一派生机勃勃、各逞英豪的快速发展的好局面。也正是因为有了强有力的国有企业,才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使得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了保障。

可是,张教授无视这些成就,全面否定国企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和作用,甚至扬言要国有企业大量退出现有领域,公开断言要将“国有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的企业真正降低到GDP的10%以下”,真是耸人听闻,作为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出这样的论断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党的十八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不动摇”:“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为国企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各类工业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国企,只能强化发展,绝不能削弱。

我们坚信,国企的发展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最坚定的支撑力量。“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国企员工坚信,国企光明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上一篇:诗句对联下一篇:注塑质量管理奖惩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