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组织处理力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2024-07-15

关于加大组织处理力度有关问题的探讨(精选10篇)

1.关于加大组织处理力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篇一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方税务局

关于进一步加大征管力度大力组织收入的通知

各税务所、办税服务厅、稽查局:

今年,我县地税系统组织收入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税收收入形势极不乐观,必须进一步加大征管力度,大力组织收入,才能确保完成今年税收收入增长预期目标。为此,县局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我县经济形势和地税工作形势,深刻查找我县地方税收工作薄弱环节,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加大征管力度大力组织收入的一系列工作措施,并经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认清组织收入形势,增强忧患意识

2012年全县地方税务工作会已对当前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作出了科学判断。从总体上讲,2012年宏观经济面临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税收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困难、风险和挑战,归纳起来,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来源于经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二是来源于税源结构。地税收入对投资拉动型行业的依赖度过高,特别是建筑安装、房地产行业税收占比居高不下,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进一步深化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加之缺乏新的增长点支撑,房地产税收下降造成的缺口将很难弥补。三是来源于税收政策。去年个人所得税、营业税政策先后调整,减收效应将在今年集中显现。四是来源于改革。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涉及的范围、领域、难度、风险都非常大。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当前形势,就我县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持续加大等政策机遇,再加上产业结构调整,客观上为优化税源结构提供了有利时机,长远看有助于税收可持续增长。因此,既要看到困难的普遍性,更要看到机遇和优势的差别化,坚定信心,提振精神,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发展变化,始终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部署,紧紧围绕县局“夯实三个基础、深化三项建设、实现三大目标”的工作主题,切实增强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超前谋划,抢占先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2012年地方税收收入目标。

二、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把握工作主动

(一)切实搞好税费收入分析

近年来,随着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税收分析作用进一步凸显。加强基层税费收入分析,对税费收入目标的实现具有保障、指导、服务和评价的作用。因此,各单位一是要高度重视税费收入分析工作,充分认识加强分析的重要意义,单位负责人要亲自抓,切实主持、指导本单位的税费收入分析工作,加强领导和协调;二要强化管理,提高税收分析数据质量。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规范涉税信息基础数据采集、传递、处理等环节的标准及要求,建立基层税收分析档案,及时准确掌握辖区税源动态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和连续性分析,力求将超、短幅度控制在4%以内。三是要改进方法,提升税收分析技能,做好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分析相结合,最大限度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实效性、时效性。

(二)认真开展漏征漏管管户清查

拟定于今年6月份全县统一开展清查。采取税收管理员事先摸排清查,税务所重点检查的方法,逐乡镇、逐街道、逐路段对所管辖纳税人税务登记办理情况进行清查核实。对核查中发现的漏征漏管户要逐户填写《漏征漏管户清理检查分户情况登记表》(附件1)和漏征漏管户清理检查情况汇总统计表(附件2),并将清理情况上报县局征管科。在清查过程中要做到边清查、边办证、边查补、边入库、边纳入正常管理。对逾期仍不办理的,由税务所联合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清查重点为已发生纳税义务但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尤其是居民聚居区、城郊结合部、按地域划分征管范围的边缘区;各类承包、租赁经营户;商场中的出租柜台;在写字楼、住宅楼内、宾馆和饭店租赁办公地点的单位和个人;各类企业集团及其内设或下设机构;各类分支机构和不在同一地点的经营场所;经与国税等相关部门核对,未在地税办理登记的纳税人;对已认定为非正常户,仍继续经营的纳税人;应办理报验登记而未办理的外埠纳税人;已查无下落,仍挂名在“地税3.0”内的未达起征点户;已达到起征点或应申报而未申报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新增缴纳营业税企业,企业所得税是否纳入地税机关管理。

(三)大力开展历年欠税清缴

各所要对清理出来的欠税,逐级上报县局税政管理科审批确认、收入核算科核算的流程进行确认。实行局、所二级报表的会计核算模式;要落实专人负责欠税管理工作,逐户建立欠税档案数据库。在分析欠税成因、类型、现状的前提下,要与负责清欠的税收管理员签订《清缴欠税责任书》,明确清欠任务及责任。对以前发生的往年陈欠、呆帐税金,要加强欠税动态管理,一旦发生清理可能的,要做到实现一笔、清理入库一笔,压缩呆帐税金和往年陈欠。县局征管科将依据欠税档案,实行跟踪管理,做到责任明确,目标具体。坚持每季度、半年对欠税户进行公告。各所每月20日前,依据日常征管中的欠税数据信息,填制《欠缴税款公告统计表》,征管科据此制作《欠税税款公告》,经局长(分管局长)签批后分别在县局、各所的办税服务厅的公告栏上公告。要结合纳税评估,普遍建立欠税约谈机制,向纳税人发送约谈通知书,建立约谈记录,约谈后向纳税人下发《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欠税告知书》、《送达回证》, 并要求企业在二日内做出计划书并督促严格按计划时限清欠。

(四)认真做好2011年企业所得税自核自缴工作 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汇算清缴实施方案,及时安排和部署,各职能部门应充分协调和配合,共同做好2011年企业所得税自核自缴,保证2011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面达100%。一是加强政策培训和纳税辅导。既要扎实做好税务干部汇算清缴政策的业务培训,又要优化纳税服务,做好纳税人汇算清缴政策的纳税辅导,在汇算清缴开始之前以及汇算清缴期间,积极主动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税收服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积极开展纳税辅导,帮助纳税人知晓自核自缴的税收政策和工作要求。二是严格涉税事项的审批、审核和备案管理,认真做好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等项目的审批、备案管理,严格做好税前弥补亏损、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坏账准备等项目的后续管理。要逐户做好台账登记,加强管理。三是做好纳税申报表的审核。要加大对纳税人纳税申报表的逻辑性和有关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核的力度,防止纳税人虚假填报或混淆填报项目。四是认真做好汇算清缴统计分析和总结工作,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对汇算清缴相关数据、资料要及时进行统计分析,生成企业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表,及时上报。

(五)认真开展执法检查严格过错责任追究

地税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必须以岗位职责的落实和执法风险的规避为基础,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严肃过错责任追究,促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及时纠正税收违法、违规行为。要结合我局地税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税收执法检查工作规程 》和执法监察和执法检查实施办法》,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实施,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确定检查的重点内容和检查的方式方法,检查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问题查透、查细、查实、查清,对查出的问题要逐条、分类制定整改措施,以达到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要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责任追究,对检查出的问题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纯属干部个人执法随意、知错不改、明知故犯的,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由有关科室提出整改意见,抓好跟踪管理,落实督查整改。

(六)进一步加强重点税源监控

(七)认真开展房屋、出租门面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清理检查

房屋、出租门面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征收管理工作是我县地税工作中的一个薄弱方面,存在着较大执法风险,因此,今年必须高度重视,下决心进行彻底清查。要制订详细的清查检查工作方案,明确清查时间、内容、方法、步骤。要及早动手,拟从4月份就开始着手进行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清查治理工作。要搞好清查基础工作,一是抓好宣传营造浓厚清查工作声势,要抓好相关税收政策和清查工作流程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二是抓好培训,集中对纳税人进行了纳税辅导,提前告知让其自查申报。三是做好调查摸底,要加强与国土房管、户籍管理等相关部门的衔接,准确掌握房屋、出租门面相关信息,使清查有的放失。同时,必须充分估计清查工作的难度,提前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工作,坚决依法规范房屋、出租门面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纳税秩序。

(八)认真组织开展耕地占用税清理

以全面摸清耕地占用税税源底数,清理征收历年拖欠的耕地占用税税款,夯实税源管理基础,确保全县耕地占用税征管工作有序有力开展为目标,对全县耕地占用税认真开展清理。主要清理范围为全区范围内,凡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为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清理重点一是20 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之间占用耕地或土地涉及已发生纳税义务,但至今未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二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减征、免征耕地占用税后改变土地、耕地用途的纳税人。清理工作中要加强与财政、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充分掌握今年以来辖区内非农业建设用地面积及用途等基础资料以及历年欠缴耕地占用税纳税户名单;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耕地占用税征收情况,争取支持。同时,要着重加强对全县工业基建项目、城镇化建设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特别是准备于近期开工项目的清理,分项目建立耕地占用税跟踪管理档案。

(九)认真开展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

必须清醒地看到,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漏征漏管现象比较普遍,为了强化依法治税,带动全社会纳税风气根本好转,开展全县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专项检查已刻不容缓,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抓深抓细抓落实。要明确重点检查对象,逐一检查核实单位支付职工个人的奖金特别是年终奖金、年终加薪、津补贴等所得,以及在年终总结、庆典、业务往来及其它活动中,为其他单位和部门有关人员发放的现金、实物或有价证券,是否按现行的有关政策规定代扣代缴税款;“双向申报”单位是否按月依法严格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扣缴税款是否足额;“双向申报”纳税人是否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个人收入。检查中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好纳税辅导,使相关人员明确个人所得税政策、纳税实务和法律责任,增强依法自觉纳税意识。

(十)认真开展各项税收专项检查和重点整治 各单位要按照市局和县局的部署,认真开展好发票及其他各项税收专项检查以及铅锌矿等行业重点整治,依法严厉查处所检查行业和地区存在的税收违法问题,发现征管薄弱环节,建立“以查促管、以查促查”的长效机制,保障和促进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一是要精心组织,科学实施。推行分级分类检查,合理安排各级检查任务,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综合利用现有各种征管资料,科学筛选检查对象,明确检查重点和检查要求。二是要注重协调,增强合力。注重系统内外的部门合作,减轻取证阻力,构建协税、护税、查税合力。三是要以查促管,标本兼治。要本着依法治税、标本兼治的原则,建立健全“以查促管、以查促查”的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发动和曝光力度,做到税费统查,每检查一户就入库一户、理顺一户,重大案件必须立案查处。

2.关于加大组织处理力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篇二

一、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较好的素质是完成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从提高部内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整体素质。一是联系工作学。根据各组室的工作职能不同,在业务学习时,以组室为单位进行“小集中”学习,主要学习与本组室相关的业务知识,做到学深学透。同时,每周还组织全体干部进行一次“大集中”学习。由各组室长讲解各组室的业务知识,汇报工作完成情况,交流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让大家在学习本组室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全面掌握其他组室的相关业务。使每一名组工干部都能成为组室精英、业务能手,真正做到一岗精、两岗能、多岗通。二是围绕中心学。今年县委提出了“人人抓经济,全员搞项目”的总体战略,为了落实好县委的中心工作,提高组工干部抓经济、抓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组织部内干部认真学习了WTO、经济法等经济方面的有关知识,观看了经济学专家的专题讲座,进一步丰富了经济理论知识,为提高参与经济工作的能力奠定了基础。三是针对问题学。我们要求每名组工干部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许说不行,要研究怎么做才能行,要勇于面对问题,善于攻关解难。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政策法规和一些外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学习,查找出问题的根源,结合县情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二、从严要求,转变工作作风。组织部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组工干部要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我们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了组工干部的作风培养。一是严格规范部门行为。认真执行了以“一条禁令、三不准、五做到”为主要内容的部内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为了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我们做到“三个决不”,即不该开的会决不开,不该发的文件决不下发,不该走的程序决不走。大兴高效办事之风,不看忙忙碌碌的过程,只注重务实高效的结果。工作中做到“三提倡三反对”,即提倡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反对拖拖拉拉,只说不做;提倡思想活跃,敢闯敢试,反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提倡求真务实,甘于奉献,反对工作飘浮,懒惰涣散。二是建立干部下基层制度。制定了部内干部下基层工作制度,要求每名组工干部每季度下基层不应少于10天,要带着问题、带着任务下基层,每次下基层都要有目标有成效,要把身子沉下去,深入到工作一线,亲自指导,督促落实。同时还要求不许无故下基层,不许要求基层派车接送、不许超标准接待、不许饮酒。年初以来,部内干部平均每人深入基层都达到20个工作日以上。三是明确责任体系。建立了部长分片包干、分工负责制,落实具体责任。部里四位部长每人带领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所联系乡镇和县直各党委总支,主要负责帮助基层研究工作思路、督促工作落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等,如果哪个党委工作落实不到位或出现问题,负责联系的干部就要承担责任,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

3.关于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 篇三

意 见

为了进一步落实十二五规划目标和要求,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大县步伐,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县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大力实施“西菜东果”、“规模养猪”、“玉米丰产”战略,结合山区农业特点,发展特色产业,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销售,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原则。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按照“一业突破、多业并举”的思路,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

2、坚持规模发展,整体推进原则。优化区域布局,以“一村一品”为抓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扩张基地规模,打造西菜东果中间养殖加工的产业格局。

3、坚持延伸产业链,统筹发展原则。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发展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4、坚持绿色循环,科技支撑原则。以发展绿色农业为方向,大力培育绿色品牌、大寨品牌,发展循环农业,推动农业由资源支撑向科技支撑转变。

5、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项目为载体,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投入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县高产粮田达到20万亩,粮食稳产1亿公斤,发展优质核桃干果经济林20万亩,实现农民人均一亩,发展蔬菜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6万亩,产量达2.5万吨,猪饲养量100万头,蔬菜、核桃、生猪、玉米四大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力保农民人均农业产业收入达6000元以上。

四、政策措施

(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1、稳步推进蔬菜、干鲜果、养猪、玉米四大产业,筑牢农民增收之基。

蔬菜产业。以西寨、沾尚两乡镇为主,乐平、大寨部分村为补充,建立西菜园区。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蔬菜产业发展,推进“西菜”基地扩张。通过统一规划,配套解决水电路公共设施投入,加强园区建设。对园区内大田菜实行规模种植补贴,积极培育种植大户和专业村,对单户种植规模在3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00元;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50元。因地制宜推进设施蔬菜规模建设,新建集中连片规模达1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万元(按棚内实际面积);集中连片面积达3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5万元,规模设施蔬菜建设同时要享受上级财政贴息政策和购置棚架设备、保温被和卷帘机的农机补助政策。

干鲜果产业。以东部五乡镇为主设立干鮮果园区。县财政每 2

年安排1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补贴核桃、苹果为主的干鲜果产业发展。对新发展以核桃、苹果为主的干鲜果经济林的农户、合作社,前三年享受每亩200元的补贴;鼓励规模发展大户和合作社,凡成活率达90%以上、规模达到50亩的户每年奖励1万元;达到500亩的合作社每年奖励10万元。

养猪产业。以闫庄、赵壁、冶头、大寨、乐平等中部粮区为主设立规模养殖园区。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健康养猪工程。具体补贴标准为;新建千头以上的养猪场或新增1000头规模,给予2万元奖励;对进入规划养殖小区的千头以下养猪场,每新增100头奖励4000元;新增能繁母猪1头补助100元。同时县财政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补助奶业发展,对迁入奶牛养殖园区的奶牛散养户和收购本县散养奶牛的园区场主,每年每头成牛补助1000元,每头小牛(6月龄以下)补助500元,加快奶站建设,每站每年补助5万元,主要用于监管设施购置、监管技术补助。

玉米产业。以赵壁乡为主设立高产玉米园区。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用20万亩高产粮田,保证1亿公斤粮食稳产的目标。严格落实国家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同时要对种粮大户进行补贴,凡单产达500公斤以上,种植规模在100-300亩的,每亩补贴50元,300-500亩的,每亩补贴70元,5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00元。

2、因地制宜培育和扶持一批新型产业,开启农民增收节点。苗木产业。以孔氏乡为主,围绕“东果”战略和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的需要,着力建设核桃苗基地,由县统一规划苗圃,实行良种苗木市场准入机制和资质审核制度,对苗木繁育进行全程 3

管理,列入县核桃苗木基地且通过检查验收合格的每亩补助4000元。

双孢菇产业。以赵壁乡白羊峪片为主设立食用菌园区,积极菌类产业发展,对进入园区内新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按设施蔬菜补贴政策给予补贴,主要用于生产用房、设备及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

文冠果产业。对新发展文冠果的农户、合作社,每亩补贴100元;鼓励规模发展大户和合作社,凡连片规模达到50亩的户每年奖励1万元;达到300亩的合作社每年奖励5万元。

钙果产业。按照一城两翼大县城战略,在李家庄、三都两乡镇区复垦区内设立钙果园区。对园区内公共设施建设给予适当补贴。

在推进基地建设的同时,把“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来抓。从全县主导产业中评选20个符合“一村一品”要求、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专业村,作为全县“一村一品”样板村,每年给予10万元奖励,同时享受省市有关政策补贴项目资助,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导,促进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快速建设。

(二)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市场认知度。

1、实行农产品品牌认证补贴制度,积极培育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农产品,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适应“大大寨”战略要求,县财政要拿出一定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大打“大寨”品牌,强化商标注册意识,扩大名牌、品牌宣传,尽快形成一批“大寨” 牌系列农产品。

2、新评为全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优质农产品名牌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级名牌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获得省部级名牌的企业,给予3万元奖励。支持企业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和申报名优品牌或产地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企业参加县统一组织的国内外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给予每个参展摊位30%的摊位费补贴。

4、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争取各种质量认证资格和市场准入资格,对新获得无公害食品认证的每年奖励1万元,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每年奖励2万元,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每年奖励3万元,并对“三品”认证年检费用给予补助。对通过农业龙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每年补助1万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每年补助2万元,环境质量认证的,每年补助3万元,连续补助三年。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扶持的原则,对一家一户难以实施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实行项目捆绑、打包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率和工程设施的利用效率。

1、鼓励乡村和合作经济组织,积极争取提高土地产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县财政通过以奖代助、配套补助资金等办法给予扶持。对农民新建的基础设施,除享受“一事一议”政策外要通过以奖代补给予扶持。

2、进一步完善中小型水库体制改革,落实中型水库公益性管理人员及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实行农村饮水水价补贴制 5

度,对井深400米或扬程200米以上的农村饮水工程,每供一方水补贴1元,保证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和人民群众安全饮水。

3、实行农用机械燃油补贴政策,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实施农机燃油补贴,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覆盖面,提升综合生产水平。

(四)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1、深化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抓好县级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通过涉农部门事业单位改革,确权定责,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现有资源,充实人员力量,保障工作经费,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

加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机构的改革与建设。整合农科、畜牧、水利、农经、林业等农业管理人员,建设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人、财、物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每个乡镇站给予5万元补助,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以及办公设施更新和扩充。

推进“百村万户”农民增收工程,建设100个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站,每村每年补贴经费1万元。

2、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把选才、育才和留才纳入人才战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完善竞争机制,坚持以岗定责原则,打破地域、打破行业,打破年龄限制,公开招聘、竞聘上岗。鼓励技术人员带薪技术承包,对作出突出贡献者,经济上给予重奖,职务和职称晋升中给予优惠。

完善考核机制,实行绩效挂钩、动态管理,按绩取人,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竞聘和考核中出岗人员带职进修两年,无法上岗人员取消职称聘任,转为公益性岗位。

完善培育机制,选拔优秀青年、大学生村官短期专业进修学习,培养后备技术人才;同时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对进行知识更新,回炉厉炼。

完善激励机制,功薪挂钩,对成绩突出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建设一支老、中、青三级梯队组合的新型农业实用人才队伍。

(五)完善投融资机制,为基地扩张、产业崛起提供财源。

1、建立农业投资基金,增加农业投融资来源。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投入500万元,与商业银行及大型企业集团,联合设立“政银企”农业投资基金,通过公募、私募等方式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实现工业、商业资金以工补农,大户经济转型投入农业,可以通过担保、贴息方式,支持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对列入“513”工程的省市县级龙头企业给予担保贷款或利息补贴,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2、引导和协调金融资金,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贷款周期延长的宽松政策,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发挥农村信用联社支农主力军作用,通过完善农村小额贷款和农联保制度,让农村资金、农业资金健康回流。

3、积极发展农业保险。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农民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拓宽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同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产业保险业务。

4、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民间投资主体作用,重点扶持一批产业优势强,带动范围广,运作机制优,服务功能全,在农产品产加销过程中发挥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7

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每年要评选10-20个优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县财政拿出50万元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工商、民政、农业等部门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指导工作。

(六)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销售能力。

1、扶持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抓好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县城建设1-3个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在农产品集中、交通便利、利于农产品集散的乡镇,建设至少5个专业市场,同时统筹考虑不同专业市场的分工协作,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

2、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公司和经纪人联结农户和基地,从事加工销售,延伸产业链,开拓大市场,对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奖励;对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的,予以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同时给予政策扶持。

4.关于加大组织处理力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篇四

关于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建议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开放,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是校园周边营业性网吧、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违规操作以及部分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寻衅滋事等,扰乱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青少年创建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需要,也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衡量各级政府工作效能的一个重要标准。

近几年,教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但由于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发挥不到位,一些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环境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为此,建议上级政府通过制定政策的方式,明确各职能部门在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中相应职责,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联系会议制度,启动实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行政问责,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扰乱学校秩序是事件。

5.关于加大组织处理力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篇五

武瑜芳委员:

您在区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本土企业扶持力度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工业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三区‛发展战略,确立工业第一经济和主攻工业思想,以实施《莲都区工业振兴计划》为抓手,加快平台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坚持扶强育小,打基础、起好步,积极寻求工业经济突围。全区工业总产值从2009年的33.82亿元提升至2013年的84.6亿元,年均增幅为25.8%。逐步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羽绒服装制品、农林产品加工、制鞋及革制品、文教体育用品、非金属矿业等六大主要产业,以及以丽水工业园区为中心,高溪低丘缓坡为驱动的全新工业空间布局,工业主导地位日益显现,工业经济成效显著。

一、以政策为引导,促进本土企业集群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2013年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专项内容,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同时,2014年《关于推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补充意见》中,为支持幼稚小微企业发展,1《意见》规定每年安排一定土地指标用于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对民间资金投资建设小微企业孵化基地三层(含)以上标准厂房的,给予其厂房实际投资额(经审价,凭合法凭证)3%的补助。鼓励暂不符合入园企业的优质小微企业联合建设标准厂房项目,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分块供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政策,从项目引进、开工建设、转型升级、企业成长、自主创新、人才激励等方面大力支持本土小微企业发展。二是坚持送政策到企业。每年坚持开展‚送政策‛到企业活动,现场发放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汇编,全面落实和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为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政策支持,促进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二、强化要素保障,推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坚持扶强育小,提升企业素质。深入实施‚中小企业上规模‛工程,积极扶持一批成长型企业,壮大中小企业队伍,推动规模企业的梯次发展;一批产品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行业的知名品牌,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其中,一批本土企业,如:丽水富来森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2012年丽水市制造业50强企业;浙江不知慢运动服饰有限公司被评为2012莲都区政府质量奖(企业)、丽水市质量管理示范企业,丽水市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获‚浙江省食品安全百日行动先进单位‛称号,同时获第二届‚浙江中小企业‘名优新’产品博览会‛银奖。二是加强技术改造,增强发展活力。2013年累计完成技改投入5.59亿元,比2009年投资3.57亿元增加2.02亿元,先后启动和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激发了经济增长内在动力;鼓励企业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引导中小企业实施管理模式创新,提高了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三、以务实促发展,鼓励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加强企业小升规培育。每年展开全面调查摸底,通过研究分析、数据对比,择优挑选数家小微企业为全年重点监测及培育对象,2013年共有6家规下企业升级为规模企业。二是完善考核机制。2013年首次将小微企业、规模企业培育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工业园区、重点乡镇(街道),首次对园区、乡镇(街道)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逐月通报。三是加强服务工作。2013年我局集中开展企业服务月暨‚一清二帮三服务‛专项行动,由5位局班子成员领队,相关业务科室人员组成的5个工作组走访了全区100余家中小企业,开展企业家底大摸底,帮助规下企业上规模,帮助规模企业升级,送政策服务、促融资服务、解难题服务,推动一批项目落地、一批项目开工。四是做好企业帮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和联系,召开银企座谈会,积极开展困难企业帮扶,帮助多家企业协调解决融资难。五是举办专题培训。建立了丽水学院区企业家培训基地、欧宝安防公司区企业人才培训

基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生产运营管理‛和‚企业人才战略规划‛等各类培训,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六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013年完成对2012区级工业企业政策兑现工作,共兑现人民币141.57元;完成外贸补助兑现638余万;协助欧意阀门获省节能与工业循环经济重点项目资助108万元;今年我区企业获得2013年省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财政补助资金163万元,比2012年110万元同比增长48.2%。

以上答复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本土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莲都区经济商务局

6.关于加大组织处理力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篇六

实现“十一五”工作目标,目前我县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在我县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增长的拉动,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40%(2007年为33.8%),低于全国比重39.5%;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高能耗行业比重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行业比重低。如我县建材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耗量的比重达88%,而工业产值只占规模工业产值的22%。由于经济增长适度加快,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未改变,虽然通过加大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但形成的节能量被结构重型化所抵消。

2、减排总量基数小,发展空间不大。今明两年是我县实施项目带动、加快融入“海西”建设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完成原有污染减排任务,还要通过减排腾出总量指标支撑重点项目建设,减排压力巨大。

3、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它不单是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还包括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生活消费节能等;不单是工业重点污染源减排,还包括农业禽畜养殖减排、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减排等,牵涉面广,工作量大,需加强部门综合协调。目前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畏难情绪,对节能减排工作认识不够深刻,重视不够,分工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节能减排领导体制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激励机制需要完善,特别是缺少对节能减排的政策性支持,用于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不足,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不足。能源统计和计量等基础性工作薄弱,监控网络不健全。科学的消费观念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消费模式尚未形成,在服务行业公用设施、公共活动、住房、汽车及日常生活消费中,还存在着浪费现象。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就是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

1强化工作领导。建立和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体制,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编制节能减排工作规划,明确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各乡镇、有关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指标和责任,按照“十一五”节能减排总指标,将节能减排指标分解到各行业、各有关委局及重点耗能排放企业,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责任考核,全面落实责任,建立政府污染减排工作问责制。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列入各地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考核结果要坚持“三挂钩”,即与建设项目审批挂钩,对没有完成相关污染物排放要求的地区,暂停增加相关污染物排放项目的审批;与限期治理挂钩,对没有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仍然限产限排;与责任追究挂钩,对因工作不力,没有完成任务的,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完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同时结合评价考核,组织节能减排督察行动。要将节能减排评价考核情况向社会公布,发挥社会和與论监督作用。

2、加快调整结构。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要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服务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要求,把住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项目准入关。实施“腾笼换鸟”战略,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置和技术设备,尤其是切实落实省、市政府《关于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实施意见》,按时完成水泥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加快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尽快确定建设规划,落实项目资金,尽早开工建设,以尽快腾出减排空间。

3、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退化的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能源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链延伸组合,实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加大实现农村户用沼气和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力度。在狠抓工业节能降耗的同时,更加重视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政府机构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降耗。

7.关于加大组织处理力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篇七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集合财政资金、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其他社会力量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但承贷主体认定难、信贷准入条件不具备等问题制约养老服务机构获得金融资源,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成效并不显著。

一、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1.养老服务业尚未形成大规模有效的信贷融资需求。养老服务业是一个发展前景很好的行业,而且属于民生工程,符合政府导向、产业导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观上是愿意积极支持养老家政服务业的。但实际业务中,由于当前养老服务业仍处于起步期,养老服务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养老服务业的融资需求有限。

2.金融机构尚未真正重视开展养老家政行业的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受到效益导向的影响,重点客户对象仍是利润率较高的行业,如房地产等。大部分养老服务机构具有准福利机构的性质,盈利能力不高或微利维持。在信贷资源仍然较为稀缺的情况下银行业还是倾向于投入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利润的行业。

3.金融支持的基础条件较为薄弱。一是缺乏成为独立承贷主体的资质。尽管政策上没有明显的障碍,但由于大部分养老机构是属于民营非企业组织,很难满足公司治理、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授信准入的基础条件,不可能成为承贷主体。二是财务管理短板明显。大多数民营养老机构会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粗放,不利于银行授信审查。三是有效抵押物不足。多数养老服务机构,其土地或者房屋或是由政府划拨,或者是租赁得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最看重的抵押资产,养老家政服务机构往往不具备。养老服务机构的资产,主要是一些医疗器械、床铺家具等,这些资产的折旧快,不符合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抵押物要求。

二、相关建议

1.政府部门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培育有效金融需求。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行业,发展程度还不高,因此目前的经营还主要依靠政府扶持,尚未真正形成大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构群体,这是有效金融需求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尤其是在公办机构之外,大力鼓励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2.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提高认识,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等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银保监办要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认识,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等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应当尽快建立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信贷政策,从上而下明确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态度,鼓励各基层机构主动接洽养老服务行业,切实了解该行业的相关需求。

8.关于加大组织处理力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篇八

提案人:柳中辉

主题词: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提案形式:个人

内容: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一部分通过熟练掌握一至几门职业技术成为城市产业工人。但是,随着产业的不断快速升级换代和社会分工精细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的需求与劳动力培训市场的滞后性形成矛盾,结果导致“用工荒”、“结构性失业”等现象的发生,农民工在城镇就业面临困境。目前,就长沙市而言,仅焊工、汽配工两类工人的市场空缺量平均每年就高达8万人左右,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出现“招工难”的局面。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的影响,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场外”,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无法满足企业“上岗即用”的用人需求。另外,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机构普遍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盲目扩招,批量培训,很多学员根本学不到真正实用的职业技术。

二是政府投入不足。在政府用于教育和培训费用列支中,95%以上都用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各类资格证书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程度,每年仅由劳动保障部门组织

少数农民进行简单初级的技能学习,培训时间短,投入经费严重不足,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三是培训工种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各个产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和服务行业的用工需求。就目前长沙市职业技术培训市场来看,汽车维修和计算机应用是主要组成部分,农产品种植和深加工、水产养殖等农业产业工人培训以及物业保洁、餐饮管理、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工人培训明显不足。

为有效解决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方面人才,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政策倾斜力度和财政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和扶持民营资本投入到兴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中来,必要时可考虑将政府培训职能合并到该类学校。

二、加强市场人才供求状况的调研,建立用工单位与培训机构的信息对接平台和反馈机制,大力实施“订单式”培训,全方位培养市场需求的各方面人才。

三、改革目前重课堂、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专业理论对实践的实际指导作用。

9.关于加大组织处理力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篇九

近年来,防城区旅游局、以旅游项目为龙头,以招商引资、宣传促销、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培育发展旅游产业。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上涨,旅游综合总收入不断增长。

在逐步推进的同时,仍存在不足之处。由于经费问题、宣传模式老化、城市形象定位等问题,各项宣传工作开展并无很大成效。为打造防城崭新城市形象和特色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人到防城旅游观光、投资兴业,针对防城特色旅游品牌宣传推介的策划应有如下要求:

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以品牌宣传带动资源推介,加快防城特色旅游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主要目的是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新颖直接的手段方式,通过多种广告宣传渠道,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集中宣传推介防城,使外界更多的了解防城,关注防城。

一、广告宣传推介,开展多种广告形式宣传,提升本地居民对我区旅游景点的深刻印象,从而达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观念,也大力提升外地游客的吸引力。在城区内和各城市主交通要道和繁华路段设置大型户外高炮广告牌,并悬挂防城区特旅游景点广告内容。依托我区广告公司成熟的大型广告网络展播模式,强势推广防城区特色旅游品牌,有效带动旅游行业的全面发展。

二、布置城区特色旅游文化点缀物,在城区内建造具有防城代表性的雕塑,以展示我区人文、地理、经济的特色;规定我区每单位企业公司设置我区各旅游景点的展示栏,加大地方特色旅游的宣传;城区内布置精美的造型小品,突显防城区特色旅游的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商业经济。这些基础性工作必不可少,要在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寻找城市的发展方向。

三、美化亮化提升城市特色及形象,加强我区容市貌的综合治理,深入贯彻“城市亮化美化工程”的工作重要部署,积极创造我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及旅游环境。建议在防城区的主干道进行路灯杆进行广告灯箱美化亮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品位,积极带动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加大对我区对本地旅游业的宣传力度。

10.关于加大组织处理力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篇十

内容: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优势骨干企业的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组建以来,在神华集团和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企业规模迅猛扩张,经济效益屡创新高,尤其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发挥着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随着宁夏“两区”建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企业新建项目急需开发建设,但在项目审批程序上存在相关部门执行政策不尽一致,导致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过程中资料提供难以齐全。同时,项目审批涉及部门过多、手续繁琐,各部门要求标准不统一,耗费时间较长,项目单位疲于相关支持性批文的奔波,耗时耗力,影响项目审批进度。

建议:

1、加大企业新建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部门联动,简化程序,缩短项目审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上一篇:协议更名房屋买卖合同下一篇:迎七一党建活动月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