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字应写法(共8篇)
1.古体字应写法 篇一
谨献此文以为新年祝辞并敬颂春祺。祝愿你们春天幸福平安.是礼貌用语,具体的说敬语是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
四季适用的书信祝颂问安语
敬颂春祺、敬颂春安;肃请夏祺、即请夏安、敬候暑安、顺候夏祉;谨颂秋安、顺问秋祺;敬请冬安、敬颂冬绥。
[ 夏祉 ]〓夏日安好。为夏天问安语。例:“敬颂大小夏祉。”“暑安”、“夏安”、“夏祺”也是这个意思。
[ 秋祺 ]〓秋天幸福平安。秋日问安语。“秋安”、“秋祉”也是这个意思。
[ 冬安 ]〓冬天安好。冬日问安语。“炉安”、“冬绥”也是这个意思。
祺”取吉祥之意﹐“商祺”僅用於商業中﹐意思差不多等於白話中的“生意興隆”﹐詳見﹕
http://www.cbs.polyu.edu.hk/ctlydial/homepage/word.html
今天我到网上搜了一下,才发现这个原来是 中国书信礼仪 中的问候祝颂语。现在的人也很少用笔写信了,即使写信或者写电子邮件也很少使用这些文言词了,一般也就是“恭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的祝贺语。
在以前的书信中经常会看到“X祺”,“X安”,“X福”,“X禧”,“X吉”之类的祝福,比如“商祺”,“文祺”,“近祺”,“筹安”,“德安”,“客安”,“冬安”,“财安”,“曼福”,“年禧”,“新禧”,“春禧”等等。
关于祝颂的方式也根据对象的辈分和尊卑有关,如给长辈写信一般用“敬请福安”,“敬颂崇祺”,同样给上级写信一般用“恭请”,“敬请”,“祗请”等,给平辈写信一般“即请大安”,“顺祝商祺”,给晚辈用“顺问”即可。
有好多的词读起来真的好拗口,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啊~~;)虽然拗口,但是现在的职场礼仪中偶而还有人用,这里贴出来给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结尾的敬词: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金安、敬请福安 肃请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只请提安、敬请颐安、虔清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敬候佳祉 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 顺颂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 侍福、并候侍祺。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用于政界:敬请勋安、恭请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敬请戎安、恭请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只颂撰祺、只请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文祺。
用于商界: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敬请旅安、藉颂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敬请潭安、并颁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恭请燕喜、恭贺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年禧、恭贺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此候孝履、顺问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愈安、即请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敬请春安、顺颂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晨安、即请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刻安、顺候日祉、即候时祉。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平辈: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顺候令郎佳吉。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家父嘱笔问候。某伯嘱笔问候。代平辈附候: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代幼辈附候:小儿侍叩。小孙随叩。某某禀笔请安。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写书信时于信封上的「启封词」用语:
对尊长用「钧启」
对老师可用「钧启」或「道启」
对平辈及一般人用「台启」「大启]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类:
启事用语用于称谓语的下面:谨启者、敬复者。这都是比较客气的。用于较庄重和尊敬的场合:迳启者、迳复者。兹托者、敬恳者,为表示有所请求之意。
思慕用语多日未晤,系念殊殷。久仰大名,时深景慕。别后想念之情,无时或已。上述种种是用于亲戚朋友之间或对未曾见过面的受信人的用语。
问候语要注意亲切感人,忌浮泛虚华。如久未笺候,想近状佳吉。近况如何?至以为念!病体谅已康复?敬致深切慰问之忱。
祝福语诸事顺遂,贵体康泰。
欣慰语高兴得很,欣慰无已。不胜欣慰,无任欢忻。
抱歉语抱歉之至。歉疚殊深。至感不安、惭愧得很。
请求语倘蒙照拂,铭感无已。如承俯允,无任感荷。尚乞原谅,至希查照。至祈召收,即请哂纳。请给予批评和指教。务请没法。
访谒语某日某时当前来聆教。日昨走访,适逢公出,未晤为怅。
邀约语兹有要事面谈,务请拨冗来舍一叙为荷!星期日有闲,尚祈至敝处一谈。定于某日某时在某地召开××会议,务祈准时出席为荷!
馈赠语谨具聘仪,略申微忱。附上薄仪,聊表微意。薄具菲仪,用伸贺忱。附奉某物,藉壮行色。
盼祷语无任盼祷。是所至盼。不胜企望。
接信语刻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礼,敬悉种切。
交涉语请即答复,勿再延宕。希速归还,幸勿再误。
声用语未经本人同意,自属无效。如几日内未见复函,即作同意论。
2.古体诗词整合 篇二
1、咏蝉
知了声声唱,隐身桑柳桐。
只将清露饮,执意唤秋风。
2、北国凭吊
红豆江南树,不时伤客心。
畿辅荒原上,嚎啕故人魂。
3、宿鸭湖上
飞舟向烟渚,鲢鲤乱飞窜。
借问导游人,蟹虾上佳宴。
4、游南海禅寺
惶惶南海寺,窅窅钟声远。
江瀚满斜阳,清辉映禅殿。
禅路松枫黯,江边野草深。
伤心小南海,古迹一无存。
6、送明乘上人
南海千年寺,噌吰钟声远。
佛堂击空磬,月色润禅林。
7、龙门晚眺
极目苍山远,晚霞映碧空。
3.秦地十一首古体诗集 篇三
千年墓道留兵马,无字碑前心肃然。
头枕梁山灵秀地,脚蹬渭河天地宽。
则天李治真福气,此间造化信由天。
法门寺叹奇
举世向往法门寺,中华佛教有佛指。
地宫深处藏真迹,佛光一见逢盛世。
李唐诸帝迎佛骨,盛况空前天下知。
吾辈幸临亲目睹,此生心愿了然释。
观杨贵妃墓
一代才人灵秀貌,终归庸主绝情抛。
论思唐王朝中事,究与贵妃有何肇?
大敌压来无退策,竟寻脂粉横开刀。
可叹人世荣枯事,高处未曾尽逍遥。
游茂陵
汉武雄风墓堆山,甬道直接兴平关。
帝龙魂气早升驭,后人凭吊竟连连。
秦陵颂
气势雄伟压三秦,骊山龙脉镇御庭。
脚前渭河似明镜,千古一帝世人钦。
华山吟
势如刀痕险又奇,黛青透白雄峰立。
云遮雾罩西京道,四顾茫然徒叹邑。
延安记行
庆阳一过下川塬,百里林区沟茂然。
采油井架起落忙,直罗雄碑入云天。
落暮时分窥宝塔,灯火夜市到延安。
枣园秋雨圣地新,绿树森然流水潺。
杨家岭头人沸涌,凤凰山下红旗卷。
清凉一望心猿收,驱车直奔黄陵县。
西安怀古
华夏文明此有根,遗产长留两千年。
秦砖汉瓦随处在,盛唐佛塔矗云天。
始皇兵马惊世界,华清池水游人恋。
骊山捉蒋传奇话,天下奇迹在长安。
黄帝陵怀古
桥山势来如巨龙,莽莽苍苍沮水中。
上有高天灌盖之古木,下伏中原逐鹿之英魂。
松涛阵阵战马吼,旌旗猎猎剑戟红。
疆场弓月乱箭飞,蚩尤披靡败草中。
人世难逢开口笑,交战撕杀定乾坤。
轩辕英名留千古,举世仰目天地功。
人文初祖开太平,华夏一统祭祀同。
过秦岭
蜀道千年仍是难,钻山穿洞不见天。
飞车一路雨中行,雾锁奇峰罩心田!
下秦川
车过宝鸡地界宽,百里秦川笼暮烟。
4.古体拟韵诗词 篇四
1、残花
花帘自卷兰杆外,
鞋底沾泥惹残花。
杯水更着清商乐,
款袖随风不复答。
2、潭沟
山草萧索雾蒙蒙,
小路无人脚轻轻。
水入石山成骨髓,
山长水眉显精神。
3、青龙寺
东西无路两丘壑,
南北通人少荒村。
香火只是需时有,
厌听庙会锣鼓声。
4、春雨
林花孕香郁,暮雨浸飞尘。
掬月水犹冷,春梦了无痕。
5、秋游温泉
枫叶羞红为秋感,
雁过潭底水留痕。
冷风吹得人影痩,
清霜絮染菊花肥。
6、醉赏秋月
三行秋雨略淡雅,
林中红叶暗双飞。
山尖冷月浑如醉,
拈来浮云乱描眉。
7、秋眠
枯松梦史记,寒鸦写诗章。
红叶冷云木,飞霜品茶香。
8、仁寿山抒怀
水流桃花渡,风清唇舌香。
山高天如井,人小影难寻。
白云偷相觑,神仙楼上逢。
5.「诗词古韵」:古体诗词欣赏 篇五
【莺啼序】赞红颜
红颜美姿飒爽。正豪情万丈。
旧时节,薄女尊男,可叹悲泪花葬。
喜今日,和谐盛世,英男靓女同声唱。
舞春风共乐。须眉巾帼谁让。
水秀山青,莺歌燕舞,看丽人新样。
梅花赋,颂月吟词,神州歌声朗朗。
党施恩,改革开放,强秀女,心怀鸿想。
展风姿,万业千行,丰功开创。
书香翰墨。妙笔生花,美诗华词畅。
酬大志、身献伟业,红袖添香,不辞艰辛,赤心向上。
讲堂执教 ,一尘不染,李挑天下三千秀,品才兼,民富国家旺。
娇娥若玉,芳影婀娜风华。胜似瑶台佳酿。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秀赋心内藏。
丽君志,西施玉骨,咏絮文风。清照词范,须眉皆仰 。
惊人丽艳,才华横溢,双手擎起兰天半, 向前攀,再把高歌吭!
今朝气贯长虹,笑谱新篇,未来无量!
七律.早春
城郊野外水流溪,
雾绕群山万木萋。
两只蝴蝶丛中戏,
一对黄莺掠翠堤。
柳树枝头芽供眼,
荒坡草地绿颜迷。
喜看龙年春到早,
农夫整具待扶犁。
五言排律.古城春色
古城三月春,大地气温馨。
万木娇芽吐,千山菌草芬。
桃花绽艳蕊,油菜万枝金。
岸柳婆婆舞,画船荡乐音。
楼台叠玉翠,水榭江中伸。
溪水芳村绕,风筝接白云。
金鸡报晓唱,小鸭池塘奔。
紫燕凌空舞,黄莺奏口琴。
花前情侣俏,月下骚人吟。
学子勤用意,农夫田野辛。
人流步履快,车水往来频。
6.古体诗篇随笔欣赏:Lion的诗 篇六
其一
长夜闻鼓更
敲断四五声
冬来未相觉
因思伊人情
其二
长相思
隆雾深,寒意重,
风过窗前却惊梦,总是思不成!
别离伤,愁云笼,
红尘何处再相逢,冰火两重冷!
其三
如梦令.秋月
月半西楼晚秋,飒风窗前影凑。
黄花独傲处,便是寂寞空瘦;
何有?何有?
相思长夜如昼!
修心几首
胸怀天下万象
参透一个模样
皆是尘埃渺渺
碌碌熙熙攘攘
皆言正念修心
偏爱如是我闻
一刻一个故事
一哭一笑生辰
不为虚空所动
做个野鹤闲云
浮生名利如梦
不动不思谁能
听闻风月心事
了却凡尘此生
--/10/27
7.贺敬之新古体诗简论 篇七
贺敬之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由他主要执笔的新歌剧《白毛女》、新诗《回延安》《放声歌唱》《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是众多文学爱好者所熟知的。进入新时期后,贺敬之长期担任文化宣传部门领导职务,工作需要他写了大量文艺理论著作,极少再写新诗。不过他采纳了另一种诗歌样式——新古体——创作了大量诗歌,是值得诗歌爱好者一读的。何谓新古体诗?其诗体意义是什么?这是首先要明确的。
在《贺敬之诗书集·序言》里贺敬之曾作说明,他说他“用的这种或长或短、或五言或七言的近于古体歌行的体式,而不是近体的律句或绝句。这样,自然无需严格遵守近体诗关于字、句、韵、对仗,特别是平仄声律的某些规定”,“不同于近体诗的严律而属于宽律罢了”。“或五言或七言”是指句式整齐的古体体式。在古体诗中还有杂言一类,字数多少不等,在参差不齐的句式中体现诗的旋律之美,李白就是写这类杂言古风的高手。收在《贺敬之诗书集》里的完全是句式整齐的五言、七言古体体式,《贺敬之诗书二集》则有了杂言古体,还改造了本属于格律诗的词曲体式,取其“特殊的语感、节奏、气氛和情势”,不受严格格律限制,这就成为一种新型的杂言古体了。贺敬之把运用这两类体式创作的诗歌统称为新古体是完全可以的,不必有什么异议。
之所以在古体前冠以“新”字,是因为古人运用古体写诗“几乎完全是古代散文的语法” “诗人们只是像做散文一样,字的平仄听其自然”;而贺敬之是采用古体作基本体式,既用古体散文语法造句,也用现代散文语法。贺敬之本是写新诗的高手,在创作新诗时外国诗歌的形式,陕北信天游民歌,古典格律诗的一些手法他都借鉴过,现在采用古体不能不把这些因素带入诗中。总之,贺敬之是在试图创造一种以要求宽松古体体式为主而又能够容纳古今中外诗歌之长的诗歌样式,这是适应现代生活节奏极富弹性的诗体,这也是新古体诗不同于旧古体之处。
贺敬之为什么采用这种诗歌体式创作呢?这应当从“五四”以来诗歌发展谈起。
在“五四”精神鼓舞下,郭沫若学习美国诗人惠特曼自由体形式写出《女神》这个集子大部分,奠基了自由体新诗的统治地位。新诗取得的成绩当然不能低估,但是新诗太散太自由不成形难以让人记住,严重脱离汉语传统致使它脱离了广大群众,甚至出现了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要多的讥评。
自由体新诗还受到了旧诗的严重挑战。毛泽东的诗词创作惊动中外诗坛,让人们对旧诗刮目相看。人们认识到“五四”以来对旧诗持否定态度是不对的。旧诗充分运用汉语的特点,扎根在民族传统之中,确实有新诗所不具备的优点,以至于新诗大家郭沫若、臧克家晚年也写起了旧诗。现在写旧诗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超过写新诗的人数。但是旧诗格律掌握之难在现代文化环境中尤其突出,一个青年能够熟练运用格律并能写出好诗来,恐怕需要十几年的光景,到那时恐怕已经失去写诗需要有激情的岁月。所以毛泽东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题材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说这话不久他又说:“我反正不看新诗,除非给100块大洋。”虽发自幽默,却看出毛泽东已感到选择中国诗歌发展道路的艰难。
毛泽东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曾提出“新诗要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应当追求:“精炼、大体整齐、押韵”。那么具体说来这条道路应该如何走呢?
从古典诗歌中古体诗系统出发写新古体应该是一条宽广之路,因为它尊重汉语的特点,又避免严守格律的束缚,给人以相当的自由,又有容易遵守的限制,又不至于因追求自由流于散漫。
事实上这种诗体已有人写得极为成功,请读下面几首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就义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冬夜杂咏·青松》
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天安门诗抄》
这三首流布甚广的诗并不属于近体诗的绝句,而是属于古体诗的绝句,它们无疑是天地间第一等好诗。陈毅是有名的元帅诗人,翻一下他的诗词集,集中五言、七言者,按近体要求不符,按古体要求恰如其分。陈毅也是较早主张写古体诗的,1962年春节诗刊社举行座谈会,朱德、陈毅应邀参加,陈毅在会上发言说:
“我写诗,就想在中国的旧体诗和新诗中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使自己写的诗能有些进步。”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革命运动,提倡诗文口语化,要写白话文,作白话诗,这条路是正确的。但是不是还有一条路?即:不按照近体诗五律七律,而写五古七古,四言五言六句,又参照民歌来写,完全用口语,但又加韵脚,写这样的自由诗、白话诗,跟民歌差不多,也有些不同,这条路是否走得通?”
陈毅写五古七古的主张贺敬之应当是注意了的。今见贺敬之写的最早新古体诗,恰好是1962年诗歌座谈会后一个月,即广州歌剧话剧儿童剧座谈会后所写《南国春早》二首,这两首诗与1979年所写《访日杂咏·访大阪》一样极得陈毅诗神韵。
可以这样说在现代诗史上,写新古体诗是陈毅开其端,贺敬之继其后,他们是在郭沫若、毛泽东外走诗歌创作的第三条道路。其实运用何种诗体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写出无愧于时代的诗情,“诗人比任何人都应该是自己时代的产儿”,我们仍然相信别林斯基这个鉴定诗人的标准。
贺敬之在建国后曾用新诗歌颂了毛泽东时代,现在则是用新古体诗全面反映了新时期以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艰巨性。贺敬之在这阶段新古体诗里热情歌颂了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1979年他率中国京剧团百人赴日本访问,来到周恩来诗碑下放歌“再诵‘蹈海’句,四化千帆发。”来到烟台看到整个山东像“神驼待飞饮碧海,向天大道此日开。”登上珠江口桂山岛,小岛今昔巨变引发他对改革开放事业产生的豪情,他高唱“情蘸南海如泼墨,写我百年两腾飞。”把新时期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毛泽东领导的创建新中国事业相提并论,认为这是一百年来中华民族两次腾飞,有同样重要意义。
翻开他的古体诗集目录,诸如“××行”、“××吟”组诗标题触目即是,工作需要贺敬之到过祖国很多地方,他像一个行吟诗人走在山水之间,他为祖国的山河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的图卷,山光水色也摄下了诗人的踪影。山水激发诗人豪情,诗人也为山水增色,山水因诗人题咏增添了文化内涵。在这些诗篇里诗人表现出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也表现出他对这块土地前途的严重关切。《富春江散歌》组诗26首是其代表作,写于1992年5月,当时诗人重病后出院赴杭州疗养而有富春江之游。在这组诗中固然不乏“千里秀美复壮美”的描绘,然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时事给诗人带来的忧虑,极少留连山水的欢乐。第三首为全组诗确立了基调:
平生总为山河醉,非酒醉我万千回。
三江澄碧今痛饮,不借韩囊岳家杯。
这是以否定的方式点出自己的爱国情怀,其意是我的爱国之情不像岳飞、韩世忠借饮酒表现,而是借歌咏祖国山河去体现。诗中点出范仲淹的忧乐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展示。他每到一个景点总能引出他对现实的关怀,诗思在历史——现实——未来中驰骋,他一边观赏山水,一边对古今正反人物给予评说,把山水诗写成了政治山水抒情诗。当是时,苏联刚解体不久,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甚嚣尘上,作为革命者的贺敬之没有多少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更多的是对国家前途、国际共产主义命运的关注。
可贵的是在组诗最后,诗人对未来仍表现出坚定的信念:
壮哉此行偕入海,钱江怒涛抒我怀。一滴敢报江海信,百折再看高潮来。
诗人毕竟是共产主义者,他的忧患不同于封建社会进步的士大夫,他的这些写在中国大地上的诗是以中国革命作为凝聚点的,江山关切情怀的指向是未来的共产主义,他在《长白山天池短歌》中就写道:
平生常吟未深醉,纵有千喜与万悲。为筹环球大同宴,来倾天池试醉归。
写《白毛女》时的贺敬之热情地迎接这场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革命,写出革命的必然性;在《放歌集》中他歌颂这场革命的崇高;新时期的贺敬之以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眼光审视着这场伟大而又艰巨的革命,坚定地实践着他的创作理念。
还要看到诗人大部分新古体诗创作是在进入老年以后,这也决定了它们与诗人成名新诗不同。钱钟书有一句名言:“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说是名言是因为他揭示出自古以来诗人创作的一个规律,贺敬之也受这个规律的制约。较之于《放歌集》及以前新诗,新古体诗充满了理性色彩。本来贺敬之是一个擅长抒情的诗人,然而进入老年后,爱在诗中发起议论来,如在《游石林》一诗中他借景说理大谈人生观,阐述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正确看法,“结群基一我,众我成大群。主、客二体合,个、群互为存。”接着又批判起种种惟私论来。
他的一些说理诗写得十分精彩,充满着理趣,如:
黄山尽美恐非真,山川各异似才人。崂山逊君云入海,君无崂山海上云。(《游崂山》)
此境天生抑人生?相遇竟在不遇中。月观峰上观落日,日观峰下逢月升。(《登泰山南天门即景》)
《游崂山》应是观山水忽悟与文艺理论批评道理相通,遂产生一段如何评价任何事物的真理性的议论。诗人登泰山一口气写了六首诗,五首皆蕴藏可以言说的道理,惟这一首让人不易明说道出,又让人觉得诗味盎然,似乎流露出一种“禅意”来。在全部古体诗中,显示出哲人睿智处的甚多,充满着辩证法的光辉。这些诗与宋代一些以理趣见长的诗放在一起,一点也不逊色。
贺敬之要求“作为诗人,不是我们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而是我们用语言用声音多少写出了一个民族的振兴,多少从某一个方面写出了世界革命的历史进程”。贺敬之是带着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写诗的,他的感情总是与革命事业连在一起,集中有惟一一篇算是爱情诗的《洞房留影》,写他与夫人柯岩的婚姻经历,也是与时代“风雨声”相连,作了三十六载的夫妻与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同步!
完全可以说贺敬之的新古体诗是中国四分之一世纪的史诗。贺敬之的新古体诗对诗歌艺术的贡献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诗体,二诗法。
先谈诗体。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大备。明代高棅《唐诗品汇》、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两个重要选本将唐诗划分七大类: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长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种分类法已为明清以来一般学者所接受。前人分类根据是诗人常用诗体,不常用诗体如七言长律写的少且无佳作也就略而不论。然而五言古绝王维、李白、柳宗元等均有佳作,一概归到五言绝句内,失去独立诗体意义。
对贺敬之的新古体诗也作一下分类,统计结果是:四言古诗2首、五言古诗19首、七言古诗17首、错综杂言1首、五言古绝101首、七言古绝215首,还有所谓自度曲5首。共计316首,最值得注意的是两类古绝共316首,占百分之八十七点五。
贺敬之大量使用古绝创作具有诗体建设意义。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学术界曾有一场关于诗歌形式的讨论,结果不了了之。其实诗歌形式的确立从来不是理论所能解决的,是创作实践才能回答的问题。贺敬之大量运用古绝写诗取得成功为解决中国诗歌形式交出了一份答卷。他的五言、七言两类古绝均有特色,下边试作比较说明。
五言接近自然语气适于从容不迫叙事、描写与议论,故诗人遇重大题材,有重要理念习惯以五言古绝表现,如《登延安清凉山》《咏老龙头》《百年纪念》等等。七言比五言多二字,易表现婉转曲折之情,集中《长白山天池短歌》《富春江散歌》为其典范代表。贺敬之擅长抒情,所以七言多于五言竟一倍多。
诗人有时对同一题材各有五言、七言诗作,最易看出二者不同特色。如登泰山得诗六首,其中五言一首,七言五首。其五言《登岱顶赞泰山》云:
几番沉海底,万古立不移。
岱宗自挥毫,顶天写真诗。
完全是围绕泰山特点礼赞,侧重客观,诗人个性隐藏其后。而七言则是另一番气象,极力表现诗人的体验、感悟乃至于人格追求,如《日观峰上》:
望岳偏遇望人松,观日却上日观峰。
青松红日对我望,齐报骨坚心透明。
全篇不离诗人自我,完全是自我人格显示。
概括言之,贺敬之运用五言古绝侧重于再现客观对象事理,七言侧重于表现主观情趣;五言以意长取胜,贵质朴厚重,七言以情深取胜,以委婉曲折为美,贺敬之两类古绝写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作诗者学习。
再说诗法。
为了较易地凝聚诗情,贺敬之创造性地使用了比兴手法。他每到一地常根据地名特点或地理特点生发诗意,如《提长春京剧团》:
满园花似锦,艺苑多新人。
长春有京剧,京剧能长春。
前两句是根据鲜花似锦与艺苑新人辈出的比喻关系造出的句子,是常言说常理,后两句则根据“长春”所蕴含的意义与作者对京剧发展的希望,运用反复与顶真修辞格造出一个佳句。再回头看前两句岂不也包含着“永远是春天”的意义在内么!《访石花洞》则根据洞深愈下景愈佳特点,写出“欲探真美入下层,地心深与人心同”的妙句,当然妙句的获得非心系下层人民疾苦的革命者写不出,关键决定于诗人的思想境界,一个鱼肉百姓的贪官是梦不到这样诗句的。
抓住人名字特点引发诗情也是诗人爱用的手法。人的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取什么名无关大局,但是取什么名字却也寄托着长辈或个人的一种追求。大诗人屈原在《离骚》开头对父亲为自己取的名字大发议论,“正则”、“灵均”则确定了全诗的主题:为正义、公平而献身。诗人来到作家柳青墓前,想到他深入群众得到百姓好评,于是得出佳句:
父老心中根千尺,春风到处说柳青。
8.(10)贺敬之的新古体诗赏析 篇八
贺敬之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由他主要执笔的新歌剧《白毛女》、新诗《回延安》《放声歌唱》《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是众多文学爱好者所熟知的。进入新时期后,贺敬之长期担任文化宣传部门领导职务,工作需要他写了大量文艺理论著作,极少再写新诗。不过他采纳了另一种诗歌样式——新古体——创作了大量诗歌,是值得诗歌爱好者一读的。登延安清凉山
我心久印月,万里千回肠。劫后定痂水,一饮更清凉。
注释:清凉山上有“月儿井”,井旁有印月亭,自亭边透过石缝下看十余丈,有月影自水底涌出。“定痂泉”为清凉山又一景,相传有僧割己肉救饥鹰,伤口不愈,来此泉一洗而结痂,因以名之。
评析:诗人1956年写过一首有名的新诗《回延安》,26年后又写了这首新古体诗,表现的是他十年浩劫受到严重心灵创伤后回到延安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前两句,写远在万里之外对延安每日千回肠的思念,也可理解为诗人对革命真理的不懈追求。后两句,写经历-文-革-劫难后重回延安得到感情上的抚慰,也可理解为来此后精神上又得到一次洗礼。诗人在表现这些体验感悟时,借助与佛教有关的眼前风物,从中得到启发,赋风物名称以新义,显得诗味盎然。如果说新诗《回延安》是以激情取胜,那么这首新古体诗《登延安清凉山》则是以获得思想上境界取胜,正所谓“少年才气发扬”、“晚年思虑深沉”也。
望石老人礁岩(其一)观海喜见潮,听松乐闻涛。风雨寻常事,石老解逍遥。
注释:青岛市区东濒海有一巨大礁岩,形如老翁,当地人称之为石老人。
评析:这首诗借咏物抒发不怕惊涛骇浪的情怀。一切都是站在“石老人”方面说话,写它立在海边看惯了海中涨潮,也听惯了岸上的阵阵松涛,总之它习惯于战斗生活,在战斗中获得人生乐趣。“石老人”不过是海边一礁石而已,诗人是移情于石,借石喻己,“我”与物化为一体了。庄子在《逍遥游》里写了一个“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形象,“石老解逍遥”正是解大鹏逍遥旨意,即在风雨中获得自由。游崂山
黄山尽美恐非美,山川各异似才人。崂山逊君云如海,君无崂山海上云。
评析:这首诗是宋诗写法,以理趣胜。诗题为游崂山,却无对崂山自然景观的具体描写,竟由观山水引发出一段如何评价事物的真理性的思悟。诗人把黄山同崂山景观作一比较,批评了形而上学绝对化的见解,认为物无全美,人无全才,任何事物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后两句可同宋代诗人卢梅坡写梅的两句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相媲美。其诗显示出哲人睿智,充满着辩证法的光辉。
过镜泊湖
君心未眠奔地火,曾误君名为静波。心托明镜非冥静,日运月行此中泊。
注释:关于“地火”,鲁迅在《野草?题辞》中曾写道:“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日运月行”,从曹操诗《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变化而来。
评析:看题目应是游览之作,诗人偏对湖的成因与名称思考再三,竟写成自明心迹的咏怀诗。前两句写此湖系火山爆发形成,平静外表之下掩盖着的“地火”,实诗人人格特征之一方面,外貌温文尔雅,内心火热,对革命事业无限热情。后两句围绕“镜泊”二字,写湖水明洁如镜能容下日月运行,实诗人坦白广阔襟怀的展示。这首诗抓住湖名生发诗意,全用议论不用一句描写,借物(湖)展示的是诗人的人格追求。
阳朔风景 东郎西郎江边望,大姑小姑秋波长。望穿青峰成明月,诗仙卓笔写月光。
注释:东郎山、西郎山、大姑山、小(玉)姑山、明月山、卓笔峰,均为阳朔境内漓水两岸之风景点。卓碧峰相传为李白之笔所化,实则李白未来过此地。
评析:诗人抓住六座山的名字联系人情展开丰富想象,以人情写景,是这首诗最大的特点。由地名而生发想象,先写两对情人痴心相望,再写痴心相望的“秋波”如此神奇,最后写“明月”吸引李白写了那么多有关月光的诗。完全是空中翻转,愈转愈奇!成语有“望穿秋水”,诗里来了个“望穿青峰”,“明月”可以理解为青峰上圆月状透亮的山洞,也可以理解为情侣们传送“秋波”的眼睛。“望穿青峰成明月”可谓神来之笔!游九寨沟
银峰雪谷会众神,重海叠瀑醉客心。我行步步白发减,彩池一照少年身。
注释:“五彩池”,为九寨沟最绚美景观。
评析:此诗以虚笔取胜。首句写山,突出山高积雪常年不化,蔚为壮观;用“银峰雪谷”一笔勾勒,不作细笔描绘,紧接着以“会众神”玄虚之笔渲染,山之高尽在想象中。次句写水,突出水多,以“重”、“叠”二字形容之,水之形态与酒同,故以“醉客心”抒情之笔承接之。一个“醉”字又引起下面诗句,所谓“我行步步白发减,彩池一照少年身”,岂非醉中人之神态耶?
长白山天池短歌(十首选二)七
仰观悬河来远天,滔滔史卷并诗篇。几经炎凉解深意,读瀑凝思天豁前。
注释:天池水流经天豁峰,下注为大瀑布,再以下称“二道白河”,为松花江源,水温低寒,傍其右有温泉群,水热近沸点。
评析:面对瀑布仿佛在读万卷史书,听其涛声仿佛在读万行史诗,观其水往远处流去,想到这水中有冷有热仿佛与一个人人生经历相似,站在天豁峰前黙思良久,突然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这首诗写出对瀑布作形而上思考的结果,是对自然、历史、人生规律的思考,是精神世界的飞升。这首诗告诉我们:世路曲折坎坷,人生境遇有冷有热!十
半生常饮未深醉,纵有千喜与万悲。为筹环球大同宴,来倾天池试醉归!
评析:先言自己饮酒即使大喜大悲之日也不曾纵酒而醉,反衬下文要表达情感非同一般,所谓欲扬先抑。后边作大同时代之畅想,倾天池之水之幻想,一醉而归之痴想,岂非醉语而何?此醉语正是诗人至情至性自然流露,是有肝胆者,是不忘革命“小八路”天真之表现。其江山关切情怀的指向是未来的共产主义。
登泰山南天门即景
此境天生抑人生?相遇竟在不遇中。月观峰上观落日,日观峰下逢月升。
注释:时值中秋节前二日,作者登上南天门时恰见日、月正东西相望。
评析:这是一首借景说理诗。登上泰山南天门来到月观峰偏偏见到落日,登上日观峰又见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诗人从这当下即得的现实境遇中偏偏悟出一点永恒的东西,产生一种欲把握无常的愿望,或者说这是一种禅意吧!“相遇竟在不遇中”是说人的主观追求和客观规律难以完全符合。既然如此,人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追求所得。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就达到了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人生境界。登岱顶赞泰山
几番沉海底,万古立不移。岱宗自挥毫,顶天写真诗。
注释:岱宗即泰山,古人以为诸山所宗。
评析:前两句写出泰山形成史,几番沧海桑田终于崛起,岂是一般力量所能动摇?在这“沉”“立”之间,领悟到泰山伟大所在,诗人把自己的领悟变成比喻写出:泰山就像一支巨笔,它上指天空在挥写人间第一等诗!赞泰山实则袒示自我胸怀,阐述自己人生价值取向,诗人与泰山已化为一体。他仰慕泰山,勉励自己在当时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中,坚持正确原则、顶住上下左右压力而不为所移,其品格本身就是在写一首不无悲壮的诗。
莫干山二章 莫干风
信哉莫干风,沐我心清平。数竹皆有节,访剑未折锋。
注释:莫干山有古越国干将、莫邪铸剑池。莫干峰
雄哉莫干峰,恍若见陈公。拍案唤旧部,萧萧万马鸣。
注释:抗日战争时期,莫干山为陈毅领导的新四军战斗地区之一,现山顶建有陈毅咏莫干山之诗碑。
陈毅另有诗句:“此去泉台集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评析:前一章借莫干山之风赞美革命者的道德风范,后一章借咏莫干山峰之雄伟引出对一代伟人陈毅的怀念。两章诗,一章咏风,一章咏峰;一写集体风范,一写个人豪气;一用比兴,一用赋法;一以韵味胜,一以气势胜;一发人深思,一添人英雄胆气。此中写作奥妙值得细细领会。
富春江散歌(二十六首选三)五
西湖波摇连梦寐,千里秀美复壮美。山迴水洄少壮回,鹭飞瀑飞壮思飞!
评析:这首诗写观赏西湖的感受。首句借梦写西湖水之美,眼见“波摇”与“梦寐”相连,西湖的秀美处尽概括出。紧接着推出西湖壮美的一面。最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中“壮”字三次出现,足见诗人的审美取向与前人不同。“山逥水洄少壮回”,写出山与水的回旋之势,“迴”、“洄”、“回”三字连用是力量的体现。“鹭飞瀑飞壮思飞”,写的是飞动之势,三个“飞”字连用是速度的显示。这后两句将自然与人的精神活动一起写,写出了两方面共同创造的壮美境界,这是前人西湖诗中没有写过的。八
车窗船头望如痴,可在大痴画卷里? 朱墨春山新诗意,富阳新纸写淋漓。
注释:大痴,即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号“大痴道人”,传世名作有长卷《富春山居图》。1933年,鲁迅诗《赠画师》:“愿乞画家新诗意,只研朱墨作春山。”富阳土纸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技术改进造出质地甚优的宣纸。
评析:首句一个“痴”字写出人的沉醉状态,人仿佛在大痴画卷中行。人望如痴,恰如对大痴所作《富春山居图》,可谓比大痴更痴。“痴”,也形容人进入艺术创作时的精神状态,“朱墨春山新诗意”系从鲁迅诗变化而来,借以表达诗人对如画江山的独特感受。此“新诗意”,联系当时国际大环境,也暗含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即所谓隐忧。“富阳新纸写淋漓”,望江山如画诗人如痴,不仅具有新诗意的诗一首首写出来,而且产生了书法创作的强烈欲望。十五
烟雨楼头南湖心,长河水源白云根。窗开万厦须两手,挽此云水净埃尘。
注释:嘉兴南湖湖心岛上有烟雨楼,党的一大秘密从上海移至南湖,在游船中继续进行。严子陵钓台隔江相对有芦茨村,为晚唐诗人方干故里,因范仲淹赋诗称此为“白云村”,后人遂雅称之为“白云源”。
评析:这首诗高明之处在于成功运用了赋比兴相结合的手法。诗中有实物实景的描写,如“烟雨楼头”、“南湖”、“长河水”、“白云”,以及两手开窗、水净埃尘等,这是赋法。所有这些又都有比兴义:首句比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革命传统;次句比喻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第三句比喻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末句暗喻用正确的东西去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污染。在表现这些思想时用词极其准确、巧妙,如“头”、“心”、“源”、“根”。大观西湖
大观西湖识壮美,九天峰飞仰岳飞。于谦青白悬白日,千秋碧水接苍水。
注释:杭州西湖畔有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煌言之祠堂、故居、坟墓等遗址。
岳坟不远有飞来峰。
于谦诗:“要留青白在人间。”“青”作“清”。
张煌言,字苍水。
评析:诗人独具慧眼,在《富春江散歌》之五指出西湖秀美之外还有壮美。在这首诗则指出壮美更表现在民族正气上。“大观西湖”即不拘于西湖小景,而是看到西湖中爱国志士遗址与大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崇高的关系,进一步写出自然的壮美与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统一;看到了山峰向天外飞去敬仰岳飞,看到了于谦的精魂化作了白日高悬,看到这千年碧水永远与苍水相连。在构思时充分运用三位古人人名与有关诗句,找出它们与自然物象联系,熔铸出新的诗意。咏黄果树大瀑布
为天申永志,为地吐豪情。我观黄果瀑,浩荡共心声。怒水千丈下,破险万里征。谁悲失前路,长流终向东。
评析:这是一首借咏物以咏怀的诗,诗中瀑布已是诗人人格的外化,诗人在瀑布中看到自己的一生追求。从整体看,此诗从头至尾以铺陈之法把瀑布从外观到流向全面写出,完成了题目的规定;从局部看,每一句凡涉及瀑布与有关事物都有比喻之义,或表现诗人对现实的深思和忧思,或表现革命者应有的壮志与豪情。例如头两句,从咏物角度看,是写瀑布高高悬在天地之间;从咏怀角度看,是诗人表白一贯奉行的创作原则,为“天”(革命)为“地”(人民)而歌唱。
贺敬之的新古体诗
何谓新古体诗?其诗体意义是什么?这是首先要明确的。
在《贺敬之诗书集·序言》里贺敬之曾作说明,他说他“用的这种或长或短、或五言或七言的近于古体歌行的体式,而不是近体的律句或绝句。这样,自然无需严格遵守近体诗关于字、句、韵、对仗,特别是平仄声律的某些规定”,“不同于近体诗的严律而属于宽律罢了”。“或五言或七言”是指句式整齐的古体体式。在古体诗中还有杂言一类,字数多少不等,在参差不齐的句式中体现诗的旋律之美,李白就是写这类杂言古风的高手。收在《贺敬之诗书集》里的完全是句式整齐的五言、七言古体体式,《贺敬之诗书二集》则有了杂言古体,还改造了本属于格律诗的词曲体式,取其“特殊的语感、节奏、气氛和情势”,不受严格格律限制,这就成为一种新型的杂言古体了。贺敬之把运用这两类体式创作的诗歌统称为新古体是完全可以的,不必有什么异议。
之所以在古体前冠以“新”字,是因为古人运用古体写诗“几乎完全是古代散文的语法” “诗人们只是像做散文一样,字的平仄听其自然”;而贺敬之是采用古体作基本体式,既用古体散文语法造句,也用现代散文语法。贺敬之本是写新诗的高手,在创作新诗时外国诗歌的形式,陕北信天游民歌,古典格律诗的一些手法他都借鉴过,现在采用古体不能不把这些因素带入诗中。总之,贺敬之是在试图创造一种以要求宽松古体体式为主而又能够容纳古今中外诗歌之长的诗歌样式,这是适应现代生活节奏极富弹性的诗体,这也是新古体诗不同于旧古体之处。
贺敬之为什么采用这种诗歌体式创作呢?这应当从“五四”以来诗歌发展谈起。
在“五四”精神鼓舞下,郭沫若学习美国诗人惠特曼自由体形式写出《女神》这个集子大部分,奠基了自由体新诗的统治地位。新诗取得的成绩当然不能低估,但是新诗太散太自由不成形难以让人记住,严重脱离汉语传统致使它脱离了广大群众,甚至出现了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要多的讥评。
自由体新诗还受到了旧诗的严重挑战。毛泽东的诗词创作惊动中外诗坛,让人们对旧诗刮目相看。人们认识到“五四”以来对旧诗持否定态度是不对的。旧诗充分运用汉语的特点,扎根在民族传统之中,确实有新诗所不具备的优点,以至于新诗大家郭沫若、臧克家晚年也写起了旧诗。现在写旧诗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超过写新诗的人数。但是旧诗格律掌握之难在现代文化环境中尤其突出,一个青年能够熟练运用格律并能写出好诗来,恐怕需要十几年的光景,到那时恐怕已经失去写诗需要有激情的岁月。所以毛泽东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题材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说这话不久他又说:“我反正不看新诗,除非给100块大洋。”虽发自幽默,却看出毛泽东已感到选择中国诗歌发展道路的艰难。
毛泽东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曾提出“新诗要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应当追求:“精炼、大体整齐、押韵”。那么具体说来这条道路应该如何走呢?
从古典诗歌中古体诗系统出发写新古体应该是一条宽广之路,因为它尊重汉语的特点,又避免严守格律的束缚,给人以相当的自由,又有容易遵守的限制,又不至于因追求自由流于散漫。
事实上这种诗体已有人写得极为成功,请读下面几首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就义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冬夜杂咏·青松》
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天安门诗抄》
这三首流布甚广的诗并不属于近体诗的绝句,而是属于古体诗的绝句,它们无疑是天地间第一等好诗。陈毅是有名的元帅诗人,翻一下他的诗词集,集中五言、七言者,按近体要求不符,按古体要求恰如其分。陈毅也是较早主张写古体诗的,1962年春节诗刊社举行座谈会,朱德、陈毅应邀参加,陈毅在会上发言说:
“我写诗,就想在中国的旧体诗和新诗中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使自己写的诗能有些进步。”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革命运动,提倡诗文口语化,要写白话文,作白话诗,这条路是正确的。但是不是还有一条路?即:不按照近体诗五律七律,而写五古七古,四言五言六句,又参照民歌来写,完全用口语,但又加韵脚,写这样的自由诗、白话诗,跟民歌差不多,也有些不同,这条路是否走得通?”
陈毅写五古七古的主张贺敬之应当是注意了的。今见贺敬之写的最早新古体诗,恰好是1962年诗歌座谈会后一个月,即广州歌剧话剧儿童剧座谈会后所写《南国春早》二首,这两首诗与1979年所写《访日杂咏·访大阪》一样极得陈毅诗神韵。
可以这样说在现代诗史上,写新古体诗是陈毅开其端,贺敬之继其后,他们是在郭沫若、毛泽东外走诗歌创作的第三条道路。其实运用何种诗体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写出无愧于时代的诗情,“诗人比任何人都应该是自己时代的产儿”,我们仍然相信别林斯基这个鉴定诗人的标准。
贺敬之在建国后曾用新诗歌颂了毛泽东时代,现在则是用新古体诗全面反映了新时期以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艰巨性。贺敬之在这阶段新古体诗里热情歌颂了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1979年他率中国京剧团百人赴日本访问,来到周恩来诗碑下放歌“再诵‘蹈海’句,四化千帆发。”来到烟台看到整个山东像“神驼待飞饮碧海,向天大道此日开。”登上珠江口桂山岛,小岛今昔巨变引发他对改革开放事业产生的豪情,他高唱“情蘸南海如泼墨,写我百年两腾飞。”把新时期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毛泽东领导的创建新中国事业相提并论,认为这是一百年来中华民族两次腾飞,有同样重要意义。
翻开他的古体诗集目录,诸如“××行”、“××吟”组诗标题触目即是,工作需要贺敬之到过祖国很多地方,他像一个行吟诗人走在山水之间,他为祖国的山河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的图卷,山光水色也摄下了诗人的踪影。山水激发诗人豪情,诗人也为山水增色,山水因诗人题咏增添了文化内涵。在这些诗篇里诗人表现出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也表现出他对这块土地前途的严重关切。《富春江散歌》组诗26首是其代表作,写于1992年5月,当时诗人重病后出院赴杭州疗养而有富春江之游。在这组诗中固然不乏“千里秀美复壮美”的描绘,然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时事给诗人带来的忧虑,极少留连山水的欢乐。第三首为全组诗确立了基调:
平生总为山河醉,非酒醉我万千回。
三江澄碧今痛饮,不借韩囊岳家杯。
这是以否定的方式点出自己的爱国情怀,其意是我的爱国之情不像岳飞、韩世忠借饮酒表现,而是借歌咏祖国山河去体现。诗中点出范仲淹的忧乐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展示。他每到一个景点总能引出他对现实的关怀,诗思在历史——现实——未来中驰骋,他一边观赏山水,一边对古今正反人物给予评说,把山水诗写成了政治山水抒情诗。当是时,苏联刚解体不久,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甚嚣尘上,作为革命者的贺敬之没有多少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更多的是对国家前途、国际共产主义命运的关注。
可贵的是在组诗最后,诗人对未来仍表现出坚定的信念:
壮哉此行偕入海,钱江怒涛抒我怀。一滴敢报江海信,百折再看高潮来。
诗人毕竟是共产主义者,他的忧患不同于封建社会进步的士大夫,他的这些写在中国大地上的诗是以中国革命作为凝聚点的,江山关切情怀的指向是未来的共产主义,他在《长白山天池短歌》中就写道:
平生常吟未深醉,纵有千喜与万悲。为筹环球大同宴,来倾天池试醉归。
写《白毛女》时的贺敬之热情地迎接这场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革命,写出革命的必然性;在《放歌集》中他歌颂这场革命的崇高;新时期的贺敬之以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眼光审视着这场伟大而又艰巨的革命,坚定地实践着他的创作理念。
还要看到诗人大部分新古体诗创作是在进入老年以后,这也决定了它们与诗人成名新诗不同。钱钟书有一句名言:“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说是名言是因为他揭示出自古以来诗人创作的一个规律,贺敬之也受这个规律的制约。较之于《放歌集》及以前新诗,新古体诗充满了理性色彩。本来贺敬之是一个擅长抒情的诗人,然而进入老年后,爱在诗中发起议论来,如在《游石林》一诗中他借景说理大谈人生观,阐述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正确看法,“结群基一我,众我成大群。主、客二体合,个、群互为存。”接着又批判起种种惟私论来。
他的一些说理诗写得十分精彩,充满着理趣,如:
黄山尽美恐非真,山川各异似才人。崂山逊君云入海,君无崂山海上云。(《游崂山》)
此境天生抑人生?相遇竟在不遇中。月观峰上观落日,日观峰下逢月升。(《登泰山南天门即景》)
《游崂山》应是观山水忽悟与文艺理论批评道理相通,遂产生一段如何评价任何事物的真理性的议论。诗人登泰山一口气写了六首诗,五首皆蕴藏可以言说的道理,惟这一首让人不易明说道出,又让人觉得诗味盎然,似乎流露出一种“禅意”来。在全部古体诗中,显示出哲人睿智处的甚多,充满着辩证法的光辉。这些诗与宋代一些以理趣见长的诗放在一起,一点也不逊色。
贺敬之要求“作为诗人,不是我们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而是我们用语言用声音多少写出了一个民族的振兴,多少从某一个方面写出了世界革命的历史进程”。贺敬之是带着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写诗的,他的感情总是与革命事业连在一起,集中有惟一一篇算是爱情诗的《洞房留影》,写他与夫人柯岩的婚姻经历,也是与时代“风雨声”相连,作了三十六载的夫妻与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同步!
完全可以说贺敬之的新古体诗是中国四分之一世纪的史诗。贺敬之的新古体诗对诗歌艺术的贡献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诗体,二诗法。
先谈诗体。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大备。明代高棅《唐诗品汇》、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两个重要选本将唐诗划分七大类: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长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种分类法已为明清以来一般学者所接受。前人分类根据是诗人常用诗体,不常用诗体如七言长律写的少且无佳作也就略而不论。然而五言古绝王维、李白、柳宗元等均有佳作,一概归到五言绝句内,失去独立诗体意义。
对贺敬之的新古体诗也作一下分类,统计结果是:四言古诗2首、五言古诗19首、七言古诗17首、错综杂言1首、五言古绝101首、七言古绝215首,还有所谓自度曲5首。共计316首,最值得注意的是两类古绝共316首,占百分之八十七点五。
贺敬之大量使用古绝创作具有诗体建设意义。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学术界曾有一场关于诗歌形式的讨论,结果不了了之。其实诗歌形式的确立从来不是理论所能解决的,是创作实践才能回答的问题。贺敬之大量运用古绝写诗取得成功为解决中国诗歌形式交出了一份答卷。他的五言、七言两类古绝均有特色,下边试作比较说明。
五言接近自然语气适于从容不迫叙事、描写与议论,故诗人遇重大题材,有重要理念习惯以五言古绝表现,如《登延安清凉山》《咏老龙头》《百年纪念》等等。七言比五言多二字,易表现婉转曲折之情,集中《长白山天池短歌》《富春江散歌》为其典范代表。贺敬之擅长抒情,所以七言多于五言竟一倍多。
诗人有时对同一题材各有五言、七言诗作,最易看出二者不同特色。如登泰山得诗六首,其中五言一首,七言五首。其五言《登岱顶赞泰山》云:
几番沉海底,万古立不移。
岱宗自挥毫,顶天写真诗。
完全是围绕泰山特点礼赞,侧重客观,诗人个性隐藏其后。而七言则是另一番气象,极力表现诗人的体验、感悟乃至于人格追求,如《日观峰上》:
望岳偏遇望人松,观日却上日观峰。
青松红日对我望,齐报骨坚心透明。全篇不离诗人自我,完全是自我人格显示。
概括言之,贺敬之运用五言古绝侧重于再现客观对象事理,七言侧重于表现主观情趣;五言以意长取胜,贵质朴厚重,七言以情深取胜,以委婉曲折为美,贺敬之两类古绝写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作诗者学习。
再说诗法。
为了较易地凝聚诗情,贺敬之创造性地使用了比兴手法。他每到一地常根据地名特点或地理特点生发诗意,如《提长春京剧团》:
满园花似锦,艺苑多新人。
长春有京剧,京剧能长春。
前两句是根据鲜花似锦与艺苑新人辈出的比喻关系造出的句子,是常言说常理,后两句则根据“长春”所蕴含的意义与作者对京剧发展的希望,运用反复与顶真修辞格造出一个佳句。再回头看前两句岂不也包含着“永远是春天”的意义在内么!《访石花洞》则根据洞深愈下景愈佳特点,写出“欲探真美入下层,地心深与人心同”的妙句,当然妙句的获得非心系下层人民疾苦的革命者写不出,关键决定于诗人的思想境界,一个鱼肉百姓的贪官是梦不到这样诗句的。
抓住人名字特点引发诗情也是诗人爱用的手法。人的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取什么名无关大局,但是取什么名字却也寄托着长辈或个人的一种追求。大诗人屈原在《离骚》开头对父亲为自己取的名字大发议论,“正则”、“灵均”则确定了全诗的主题:为正义、公平而献身。诗人来到作家柳青墓前,想到他深入群众得到百姓好评,于是得出佳句:
父老心中根千尺,春风到处说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