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教案

2024-06-26

营养学教案(共12篇)

1.营养学教案 篇一

脂 类

学习重点:脂类的分类、功能及食物来源 基本概念:

1.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n-6 系列中的亚油酸和 n-3 系列中的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

2.ω-3(或 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从甲基数,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三和第四碳原子之间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3.ω-6(或 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从甲基端数,第一个双键在第六和第七碳原子之间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一、脂类的分类及功能

(一)甘油三酯

1.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也称脂肪或中性脂肪。每个脂肪分子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化合而成。人体内的甘油三酯不

仅是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体内的能量贮存形式,也具有保护体温、保护内脏器官免受外力伤害等作用。食物中的甘油三酯除

了给人体提供热能和脂肪酸以外,还有增加饱腹感、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提供脂溶性维生素等作用。

2.脂肪酸: 脂肪酸因其所含的脂肪酸的链的长短、饱和程度和空间结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性和功能。按其碳链长短可

分为长链脂肪酸(14 碳以上),中链脂肪酸(6~12 碳)和短链脂肪酸(5 碳以下)。按其饱和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 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按其空间结构不同,可分为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各种脂肪酸的结构不同,功能也不一样,对它

们的一些特殊功能的研究,也是营养上一个重要研究开发领域。目前认为,营养学上最具有价值的脂肪酸有两类即 n-3 系列和 n-6 系列不饱和脂肪酸。

3.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事实上,n-3 和 n-6 系列中许多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二十碳 4 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酸,但人体可以利用亚油酸和α-亚麻酸来合成这些脂肪酸。必需脂肪酸 之所以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主要有以下功能。

(1)是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所以必需脂肪酸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直接相关。

(2)亚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后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使血管扩张和收缩、神经刺激的传导等等。

(3)与胆固醇的代谢有关:体内约 70%的胆固醇与必需脂肪酸酯化成酯,被转运和代谢。

因此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损伤以及肾脏、肝脏、神经和视觉方面的多种疾病。而过多的多不饱

和脂肪酸的摄入,也可是体内有害的氧化物、过氧化物等增加,同样对身体可产生多种慢性危害。

(二)磷脂 是指甘油三酯中一个或两个脂肪酸被含磷的其它基团所取代的一类脂类物质。其中最重要的磷脂是卵磷脂。磷脂 的主要功能是细胞膜的构成成分。

(三)固醇类 最重要的固醇是胆固醇,它是细胞膜和许多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及材料。

二、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

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吸收后的脂类由脂蛋白参与转运代谢。

三、脂类的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

人类膳食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脂肪组织和肉类以及植物的种子。动物脂肪相对含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植物油主

要含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油中,亚麻酸在豆油和紫苏油中较多,鱼贝类食物相对含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

六烯酸较多。含磷脂较多的食物为蛋黄、肝脏、大豆、麦胚和花生等。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总热能的 30%以下。

2.营养学教案 篇二

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 也是运动医学中起步较晚的一项内容, 是研究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和机体机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和恢复以及与运动性疲劳防治关系的科学。有人将运动营养学视为应用营养学或特殊营养学。营养是人类摄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必要生物学过程, 营养学就是以这种生物学过程及其有关因素和措施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个生物学科分支。在早期的运动竞赛中, 对于运动营养的知识, 仅仅是根据获胜运动员的饮食习惯来推测, 还未从科学上加以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开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运动营养学进行研究、探索。我国运动营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率先成立运动营养生化研究室, 对我国运动营养的创立、研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家体委于1987年正式成立了运动营养研究中心, 该中心成立后发展迅速, 到目前已有3个研究室 (运动营养生化室、放免生理室和食品研究室) 。同年代的研究机构还有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研室, 在运动营养的教学和科研上作中做出大量的工作。

我国著名运动营养学家陈吉棣教授认为, 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和机体机能, 运动能力、体力适应和恢复以及与运动性疾病防治关系的科学。它是研究内容十分广泛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目的是为运动员适应运动强度供给能量提供理论依据, 为运动员延迟疲劳和加快恢复, 提高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提供合理膳食结构计划。营养是恢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合理的营养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机能状况。相反, 营养不合理, 将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 运动能力下降, 甚至产生疾病和创伤。

运动营养学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营养学是在生理学、生物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科学的进步, 它不仅与上述两个学科继续保持着联系, 而且还和其它学科相互渗透, 如细胞学、医学、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运动营养学也是如此。

二、运动营养学的研究现状

运动营养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还很薄弱, 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从事运动营养研究的专业人员匾乏, 这是需要急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运动营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我国优秀运动员能量和营养素需要量的制定;运动员的铁、锌、铜营养状况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运动员长期控制体重与急性减体重的营养问题;运动员的体成分;运动员的蛋自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水盐代谢;训练中蛋白质摄入与肌肉蛋白质合成;提高运动能力及消除疲劳的营养措施;运动与抗氧化营养;运动饮料、运动食品、草药保健品和强力营养素补充剂的研制与应用;补糖数量、补糖时间、糖原填充的研究;低糖高脂肪对训练适应和运动能力的作用;维生素和无机盐与氧自由基清除的研究等。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运动员的。而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和其他健身人群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运动能量需要量的测试中, 使用双标水技术测试能量消耗史为准确, 而UX-01能量监测仪记录运动人群每日能量消耗则易于操作、实用方便。针对保持或控制体重的运动人群, 应侧重对脂肪酸的研究, 通过调整饮食以适应运动中肌肉和血液酸化对机体造成的影响。

三、运动营养学当前的研究热点

1.运动营养补充品的功能研究

运动营养补充品是专门为运动员使用, 可加到膳食中的一些物质, 由维生素、矿物质、草药、植物性物质、活菌、食物组成物或提取物等制成的一类有特定功能的食品。运动营养补充品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调节功能, 对运动员有特殊重要意义的研究与探索, 将是运动营养学领域的一个亮点。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运动营养补充品的开发研制要有深厚的基础理论作依托, 其应用要科学化、突出安全、高效。

2.营养师的培养与发展

膳食是保证运动员的营养需求和保持运动能力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周丽丽、杨则宜、陈吉棣等对我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 中国运动员存在膳食不平衡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 脂肪和蛋自质摄入过多, 部分维生素摄入不足, 三餐热能分配不合理, 钙、铁、锌等摄入不足, 运动中脱水、补液不科学。其主要原因有:管理人员和厨师对运动营养知识的了解不足, 食物烹调方法和食物搭配不当。为了保证训练效果、提高运动成绩, 必须对运动队加强科学、合理的膳食管理。因此, 营养师的培养与发展应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3.关于运动员膳食、食品安全、运动饮料等方面的标准化研究

由于各运动项目的特殊性, 不同年龄运动员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尽相同, 产生疲劳的时间和程度也不一样, 恢复手段和方法也各有所异, 因此, 运动员的进食时间、食物种类、营养补充品的配方等都应根据各运动项目的耗能特点及运动员的年龄、性别特征来制定。目前涉及不同年龄、性别,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膳食标准化研究相对薄弱, 应该及时开展相关研究, 促进运动营养学的发展与运动员成绩的提高。

四、运动营养学的发展趋势

目前, 运动营养学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运动与营养相结合对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促进疲劳的恢复和增进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适量运动是增强人体机能的有效途径, 直接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科学合理的膳食能有效地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水平。运动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归纳为:针对不同训级别、训练时期、年龄阶段和性别的运动员制定出不同的膳食标准;与运动训练相结合制定膳食计划, 进行营养干预的措施还需要进步研究;对膳食摄入不足的运动人群骨骼肌代谢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运动营养的研究对象应面向大众:平衡膳食标准的制定;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的研究有待发展;针对不同的运动人群, 制定详细、具体的营养素每日推荐标准迫在眉睫。另外, 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纳米技术、转基因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在运动营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的运动营养研究工作的将向多学科交叉综合方向发展, 这样做既能借鉴相邻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加速自身的发展, 又能将本学科的理论在相邻学科中应用, 以验证本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的科学性, 从中找出不足, 如营养学与免疫学的关系、营养学与医学的关系等等, 总之, 运动营养这一领域还有大量的空白尚需填补。

摘要:运动营养学是由人类营养学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学科, 不同的营养物质对体育运动有不同的影响, 它在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运动营养学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运动营养学,营养,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国东.微量元素的运动营养学研究[J].冰雪运动, 2005, (4) .

[2]侯改霞.磷脂与运动研究进展[J].体育学刊, 2005, (4) .

3.营养要均衡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一、学习“膳食宝塔”,使90﹪的学生“认识”到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依据:

1、课准中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时可以用“认识”等词语来描述,(50页)

2、教学内容上是在承接前面学习食物中含有各种营养的基础上学习的。)

二、以“膳食宝塔”为教学实例,让90﹪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正确的认识——营养一定要均衡

(依据:

1、“膳食宝塔”在本课中起的重要作用,是教学的重点2、根据课标中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描述确定的目标(8页))

三、使80﹪的学生通过对“一天均衡膳食”的制定、分析与研究,学会合理搭配膳食,做到均衡营养。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依据:

1、本课是单元教材前面几课教学内容的延伸,要求学生在认识到营养要均衡的重要后,逐渐养成均衡营养的习惯

2、课标中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表述中明确指出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要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均衡营养的重要性。(依据:教材显示,学生认识到均衡营养的重要性是学生学会合理均衡营养的前提,因此我以此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搭配一天的膳食营养”学会合理搭配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

(依据:

1、本单元教材内容以及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无论是学习“一天的食物”还是“食物中的营养”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合理均衡的搭配膳食营养的2、课标中指出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内容要以“会”或者“能够”等词语来描述,所以我以此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参照教科书第48页

2、均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照片。

(依据:直观的教具便于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朋友,学生说说他们的特点。猜猜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板书课题)只有营养均衡,我们才不会出现偏胖或偏瘦的情况,怎样搭配膳食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呢?

(二)探究过程

1、营养均衡的标准

(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上的均衡膳食“宝塔”图,它可以为我们选择食物,获取均衡营养提供参考。

(2)小组阅读探讨:

1、“宝塔”中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是哪类食物?

2、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是哪类食物?

3、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是哪类食物?

4、“宝塔“中不同种类食物用量的多少,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2)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交流发言,相互补充。

师小结:均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达成学习目标1、2)

2、搭配膳食营养(1)小组活动

出示挂图:将我们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按照宝塔各层食物的分类进行摆放。学生板演,把卡片贴在黑板宝塔上。

与均衡膳食“宝塔”图对照,看看黑板的食物搭配与食物均衡膳食“宝塔”有什么不同?找找膳食中哪些不合理?把这份食谱改进一一下?

学生板演。

看看你的食谱中有没有这些问题,把你的食谱修改一下。学生汇报。(2)探讨膳食搭配

过渡:这份食谱保证了我们一天的营养均衡,如果我们每天都吃这些食物,是会吃腻,既要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还要适当换些口味,也就是既改变每天的食物种类,又保证每天的营养均衡。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膳食搭配原则?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更多的条件,比如,这几天手指脱皮了,是否要增加相关的维生素,这几天运动量比较大,是否要考虑增加富含糖类的食物-----在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的膳食营养原则”。

(3)就同学们参照教科书48页的“我的膳食营养原则”制定你自己的膳食营养原则。(达成学习目标3)

(4)学生交流、汇报。

(三)课外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合理膳食,才能均衡营养,为了家人健康,给你的家人设计一份均衡膳食。

4.营养午餐教案 篇四

一、联系生活,轻松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 “民以食为天”这个成语吗?——它的意思是——(生答)师:很好,就是指民食的重要。人都离不开吃,一日三餐,特别是早餐和午餐。那老师想知道你们平时中午都喜欢吃什么菜呢?

生:菠菜、红烧肉、牛肉、白菜„„ 师:同学们喜欢吃的可真不少!(出示菜谱)请看,这是某饭店的一部分菜谱,这些菜中,你都喜欢吃些什么菜?„„能不能给这些菜分分类? 生:(肉类——荤菜和青菜类——素菜)

师:平常大家出去吃饭都是大人们点菜,你们只管吃,想不想做一回点菜员,来亲自点菜? 生:想!

师:今天老师来满足大家的愿望,请每个同学从这份菜谱中点出自己最爱吃的3道菜来。特别强调:想吃什么就尽情点什么!为了简便起见不写菜名,只把菜的编号写在菜单上就可以了,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现在开始点菜。

点完后汇报。(师注意是否有全荤、全素和荤素搭配的)

二、探索新知:

1、了解营养成分:

师:刚才同学们是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爱点菜的,但这样点的菜是否符合人体需要的营养标准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各种菜的营养成分,让我们先听一听营养专家怎么说的。(课件插放文字和录音)

师:听了营养专家的话,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①:我知道热量能提供人在运动、工作、生活时所需要的能量,还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生②:„„

生③: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饭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

师:其实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很多,但我们主要考虑食物提供的热量是否符合标准,脂肪是否超标。

2、师:各小组讨论一下:专家说的“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中的“不低于”是什么意思?

“脂肪应不超过50克”中的“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

(各组讨论)

师:边板书:不小于。边说: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有大于、小于和等于三种。“不小于”就是排除“小于”后的都可以。所以“不小于”换个说法是什么?

生:大于和等于

师:用符号怎么表示大于或等于?——可以将“>”和“=”上下对齐并简化成“≥”(板书)

师:那不超过呢?

生:“不超过”就是“不大于”也就是小于和等于,用符号表示是“≤”(板书)

师:按照专家提供的这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和10种菜肴的营养成分表,每个同学都检验一下,看看自己刚才点的菜是否科学合理,并找出不合理的理由)检验后汇报

3、探索配菜策略:

师:结合专家建议,小组内讨论:点菜时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并解决这三个问题:(电脑出示)① 如果三道菜全是荤菜,热量和脂肪都能符合标准吗? ② 如果三道菜全是素菜:热量和脂肪都能符合标准吗? ③ 怎样配菜才容易使热量和脂肪都能符合标准?(讨论后汇报)生①:全荤,热量能符合标准,但是脂肪不符合。生②:全素,脂肪能符合标准,但是热量不符合。生③:荤素搭配容易使热量和脂肪都符合标准。

师边板书:荤素搭配

营养均衡

边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营养午餐问题 板书课题:营养午餐

4、调整配菜方案:

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科学、合理的配菜方法。这样,每个同学就能成为小小美食家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和科学合理的配菜方法,在小组内讨论,点一份你们认为最好的配菜方案,也就是说这些菜提供的热量要尽可能多,而脂肪含量又不能超标,写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菜单上,这次要求前面写序号,后面写菜名。(小组活动后汇报)

5、评选最佳方案

师:在这些方案中,哪些是我们班同学最喜爱的呢?现在就从各组的方案中评选出同学们最喜爱的五个方案。

师:我每指一种方案,喜欢的同学就站起来,好吗?每位同学都可以有多种选择。师:现在我们来统计人数„„ 师:请同学们根据表中的数据,整理出五种人数较多的方案填入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表中。师: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案,除了用统计表外,还可以用更加直观的方法统计,就是上学期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示统计图,提醒同学注意横轴的填写)请各组同学快速完成统计图。

6、小调查

师:同学们,不科学的饮食一定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你认为我们班偏胖和偏瘦的同学,有可能在饮食上有什么不好的习惯?你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生:

三、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帮助和启发? 生:以后吃饭要荤素搭配,不能再挑食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以后可在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均衡营养。师板书:荤素搭配 营养均衡 科学饮食 身体健康

营养午餐

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

脂肪不超过50克

不小于

荤素搭配

科学饮食

不大于

营养均衡

5.营养含量教案 篇五

皇集乡中心小学 杨萍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必要性,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教学重点: 1. 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2. 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五(1)班有50人,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 2.把小数化成百分数。0.25 1.4 0.123 3.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5/8 3/4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黄豆情景图,问:“从图中你了解到黄豆含有哪些成分?”.师:要求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算式怎样列?你能列式求出黄豆中其他成分的含量吗? 250× 36﹪ 250× 18.4﹪ 250×25﹪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总结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板书)师:算出蛋白质含量.生:老师,我们没学过一个数乘百分数.(学生发现未学过这样的算式,是一个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师:有办法解决吗? 师:请同学们以250×36%为研究对象,同桌2人为一组开展交流,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并将计算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生:可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一个数乘分数小数我们学过.这样就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师强调指出:同学们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学生交流后汇报,师归纳学生的解法并板书

师:将分数化成百分数,这三种成分的含量变没有? 生:没有

师:只是数的形式发生了改变。

板书:36﹪=36/100=36÷100=0.36 36﹪=36/100=9/25 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题中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能否推广到其它的一个数乘百分数? B.是不是所有的百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和小数? C.如何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呢?(百分数化成小数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通过举例验证,交流讨论,学生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师板书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生齐读。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集体校对:

1.生任选250×18.4% ,250×25%两道中的一题来求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集体订正并板书。

2.完成数学小游戏。

3.完成数学课本练一练。

四、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营养含量

250× 36﹪ 250× 18.4﹪ 250×25﹪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教学应立足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做到旧知与新知的无缝衔接。本课中我充分利用黄豆图这一情景,对教材内容略作了调整,从对“如何知道谁的含量高?”这一问题的探索,引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和“分数化百分数”两个旧知的复习。而又结合两者自然引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这一新知。这一设计将以往单

6.从营养学角度谈补钙 篇六

经过多年的总结和研究, 笔者发现这些都与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矿物质——“钙”有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愈加关注身体健康。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营养学知识, 往往在实践尝试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困惑。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少儿的夜间哭闹、刚睡下一个小时之内的头部盗汗;青少年的生长痛、小关节粗大、女性青春期的痛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浮肿、牙齿松动、妊娠高血压;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结石、血管问题……这些症状都跟缺钙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钙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矿物质, 它占人体总重量的1.5%~2%, 正常成年人体内含有1200~1300g的钙。人体中99%的钙存在于骨骼及牙齿中, 其他1%的钙主要分布在体液及软组织中。钙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构成骨骼和牙齿;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和心跳规律;对人体多种酶有激活作用;参与血凝的过程;影像人体免疫系统机能;抑制某些毒物的吸收等。

正常情况下, 血液中的钙、磷通过甲状旁腺激素的调节, 与骨骼中的钙、磷不断交换, 骨钙的沉积与脱钙不断进行, 维持着动态平衡。倘若食物中的钙、磷、维生素D长期供给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 或小肠吸收不良, 骨钙的沉积就会减弱甚至停滞;而钙质却会悄悄地从骨骼中源源不断“搬迁”到软组织及血液中。所以很多人去查血钙浓度, 来检查是否缺钙, 是不科学的。因为血钙是动态平衡的, 你所查的那一瞬间, 它也许是刚刚从骨骼中溶出, 也许是正在不足, 准备从骨骼中向外溶。这时的血钙一定是不准确的。人体从35岁左右开始每天就会丢失30~50mg的钙质, 到了50岁骨总量竟减轻到0.7kg左右。人到中老年身高会变矮, 就与脊柱脱钙变短有关。俗语中说的“人老骨头脆”, 如果长期缺钙, 一到老年, 一些骨质增生并骨质疏松症及牙齿脱落就会接踵而至, 也容易时常发生骨折。

人体血液中钙离子的正常浓度约为每100mL中含钙9~11mg, 当血钙浓度下降,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就会增强, 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抽筋。青少年、孕妇和中老年人夜间睡觉时会发生小腿肌肉抽筋;女性子宫肌肉抽筋就会有痛经;膈肌抽筋人就会无缘无故的打嗝。为什么当人体发生这些问题时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呢?这就是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通知”钙从骨骼中溶入血液, 缓解血钙的不足。由于骨钙的“搬迁”, 软组织及血液中的钙含量增加, 就会使人容易疲劳、周身乏力、腰酸背痛。更令人忧心的是, 细胞钙浓度增加, 会引起血管平滑肌的收缩, 促使动脉管壁粥样脂质沉着, 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老年痴呆等都与长期缺钙有着密切关系。人体为解决类似抽筋这样的紧急事件, 每次从骨骼中溶出的钙往往比实际需要的要多, 这时血液中的钙浓度就会超标, 这部分多余的钙就要重新回到骨骼中, 但它回归的途径通常不能从哪来回哪去, 有些钙回到一些小关节的连接处, 造成关节粗大, 骨质增生;有些钙去到内脏里, 形成结石;有些钙直接沉积在血管壁, 造成血管壁增厚和脆硬。这就是很多人会说“我都已经骨质增生了, 还能补钙吗?”“我都已经有结石了, 钙超标了?”其实, 这些都是缺钙造成的, 如果再不及时补钙, 就会病走熟路, 让问题愈发严重, 激光碎石之后, 没多久结石复发, 这就是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造成的。

人的一生中对钙的需求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11~24岁, 也就是骨骼生长、定型、构筑实质的时期。第二次高峰在女性出现较早, 大约在停经后 (约50岁左右) ;在男性则出现较晚, 大约为65岁左右, 持续整个晚年, 在这期间老人每天对钙的需求量应不少于1500mg。年轻时, 如果每天进食所含的钙低于身体的需要, 机体尚可以调用骨骼和其他组织中所储存的钙, 以解燃眉之急。但这也会影响青少年骨骼的构建, 影响长骨的长长, 从而使有些孩子的身高不理想, 日后追悔莫及。老年人的钙储藏量本来就非常有限, 一旦食入不足, 就只有动用身体最后的钙库——骨骼系统, 如同割肉充饥, 其实也是万不得已。

我国人民的膳食主要以谷物、蔬菜为主, 食物结构欠合理, 少食富含钙的乳制品, 而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钙往往不易被人体吸收, 缺钙威协着人体健康。按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将我国成年人钙供给量定为800mg/d, 绝大多数人是远未达到这个标准的。1989年北京卫生防疫站调查表明:北京人绝大多数缺钙!除婴幼儿、中学生与孕妇缺钙严重外, 中老年人缺钙也较严重。

下面我从营养和食疗烹饪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补钙。牛奶、奶粉、乳酷和豆类及豆制品 (豆腐、豆腐干、百叶等) 中钙含量最为丰富, 尤其乳类钙、磷比例合适, 人体容易吸收。我们不妨每人每天保证一杯牛奶的饮用。如果喝牛奶有乳糖不耐的情况, 可以喝酸奶;怕脂肪过多的人可以喝脱脂奶。但牛奶加热不要超过100℃, 加热时间过长, 会造成钙质沉淀影像吸收。中老年人可以早晨喝豆浆, 平衡血脂, 睡前喝牛奶, 有助睡眠。此外, 虾皮、骨头、牡蛎、淡菜、发菜、海藻类 (海带、裙带菜、紫菜等) 、田螺、泥鳅、黑木耳、金针菜、香菇、花椰菜、荠菜、油菜、香菜、雪里蕻、苋菜及榛子、甜杏仁、核桃、莲子、葡萄干、橄榄、红枣、山楂、西瓜子等钙的含量也较多。烹饪富含钙的食物, 适当放点醋, 有助钙质溶解, 利于人体的吸收与利用。烹饪时还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植物中的草酸, 草酸会与钙质结合沉淀, 使钙无法吸收, 这些年我发现很多家庭主妇都不知道如何处理蔬菜中的草酸。有些人知道菠菜不能和豆腐一起做汤, 说菠菜中的草酸会沉淀豆腐中的钙, 但实际上只要先把菠菜在开水中焯一下, 就能去除80%的草酸。不仅是做菠菜豆腐汤要焯, 只要是烹饪菠菜之前都要焯水。草酸是很容易溶于开水的, 象苋菜、茭白这些都是富含草酸的, 烹调前都应该事先焯水。另外常吃点含柠檬酸的水果 (如柠檬、柑桔、梅子等) 也有助于钙的吸收。缺钙较重者, 还可适当补充些钙剂。

什么年龄应该开始补钙?最简单的回答是:现在就开始。钙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矿物质, 为了我们的健康和活力, 现在开始补钙。

7.营养物质的教案 篇七

1、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环剥枝条形成树瘤的现象,知道植物体以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以韧皮部的筛管运输有机物。

2、通过对茎的输导作用的分析,了解保护树皮的意义及茎具有贮藏有机物的作用。

目标

1、通过设计茎的输导作用的实验,培养科学的实验及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或观察基础上,通过讨论或分析得出适当的结论并加以表述,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植物体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结构与物质运输功能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接受辩证唯物主义。

2、通过讨论“茎的输导作用”,引导学生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美化、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分析,得出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路;而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输导的科学结论。

(1)通过上节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了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茎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输导有机物的通道。

(2)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会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亲眼所见”,经过整理、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即茎里的导管能够把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全身,茎里的筛管能够把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植物各部。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表现;也可以看作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

2、讲述环割枝条上方形成的“瘤状物”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瘤状物的形成,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用讲得过细,要求学生明白是由于有机物的运输受到阻碍引起的就可以了。

教法建议

1、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完成,上课时将实验装置或处理材料带到实验室,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介绍。由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并不一定完善,所以教师要自备红墨水在茎中运输的实验结果及树瘤标本,以便上课时分发给学生观察,最好能做到每组或每桌一份。

2、观察红墨水在茎和叶中的运输时 初中物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得出的结论有两点;一是茎的木质部被染红,不宜说成导管被染红;二是水分运输的方向和部位,即向上运输至叶。红墨水中既有水又有水溶性物质,突出水的运输方向、途径和部位,无机盐一点即通。

3、树瘤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其结构基础是木栓形成层的形成及其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物质基础是由于有机养料运输途径的割断使有机养料积累。教学时只要让学生明确切口上部膨胀起来与有机养料的积累有关,并领悟到韧皮部(树皮部分)运输有机养料即可。

8.《动物营养与饲料》教案 篇八

*课程题目:动物营养与饲料

*教学对象:初二(1)班

*教学课型:农业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教具:白板、PPT、实物。

*教学内容:

动物饲料的营养成分

哪些农产品可以加工制作动物饲料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动物饲料

懂得饲料的营养成分

知道饲料的制作原材料

2.技能目标:

听:能听懂老师上课时讲的动名词

说:可以简单说出饲料及其作用,制作原材料等

读:可以顺畅读出生词,短语,句子

写:会写简单词汇:饲料,营养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饲料的知识,懂得饲料的营养成分,知道饲料的制作原材料,对饲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解农业生产的科学性。

*教学重点:

饲料是什么

常用的营养素名称

饲料的制作原材料

*教学难点:

1.饲料品类繁多,记忆较难

2.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语言障碍,很难与学生进行高效沟通

3.营养素名字较专业,而且种类很多,较难记忆

4.饲料制作使用的原材料种类繁多

5.营养素对应的生长作用较复杂

*教学方法:

1.对比法

2.直观法

3.举例说明法

4.讲解释义法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候。

2.教师播放PPT,讲解“饲料”的意思。强调是给动物食用的。

3.教师配合PPT,讲解碳水化合物,列举哪些农产品中富含碳水化合物:

玉米,高粱,红薯。并强调这些原材料均可制作动物饲料。

4.教师播放PPT,在饲料制作过程中添加“鸡蛋”——目的是添加“蛋白质”

引出“蛋白质”的概念。

5.教师继而引出油脂,维生素,矿物质的概念,讲解释义。并列举几个常见微量元素的名词。

6.教师演示PPT,展示米粉,木薯粉,鱼粉,大豆粉等常见饲料。并讲解其制作原材料。

7.教师简单介绍微量元素对食物身体的某些特定作用,如“钙”对于“骨骼、牙齿”的影响,“铁”对于“血液”的影响。

8.课堂活动:分组讨论,每个组找出一些常见饲料,并说出其制造的原材料是什么。说的越多的组,得分最高。

9.复习回顾。

10.布置作业:熟记常用的营养元素名称。

9.营养学教育发展史浅析 篇九

1. 营养学的萌芽阶段

公元前400年到18世纪中期:营养学发展的萌芽阶段;人们对食物及营养的认识十分有限, 甚至不清楚食物的营养价值, 很多理解都源于出于迷信, 此外还包括一些依靠经验所积累的营养学知识。

2. 现代营养学阶段

18世纪中段到19世纪期间, 现代营养学的发展由西方开始, 这其中碳、氢、氧、氮等有机元素的定量测定, 加之基于该技术建立的食物成分和代谢的概念等, 都为现代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到20世纪中段是现代营养学的快速发展阶段, 在此期间各大营养素被陆续发现。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 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营养学的进步。1943年美国第一次提出人群饮食营养素供给量的建议。1968年瑞典首次提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人民膳食的医学观点”, 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指导方针。1977年美国发布了第1版的“膳食目标”, 目前为止已经多次修订。1997年美国首次提出了“膳食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在此以后, 多个国家也制订了各自的营养素供给量, 作为本国居民平衡营养的科学根据。这一系列的进展都为营养学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营养学及其教育的发展

1. 我国古代营养学

我国古代营养学的具体起源时间尚无准确论证。但《黄帝内经》是我国早期记载营养学的专著之一, 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该书包含较多“上古之人”的语句, 因此, 我们推断2000年前的作者认为应该有更久远的人所记录的经验, 但无法获得准确的时间。通常的理解是中国的文明可以溯源到“结绳时代”, 距离今天约有7000年的历史。经过历史沉淀, 中国的古人创建了众多的营养学理论体系, 形成融汇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事实上, 我国古代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大体上都是来自于历史名家对养生规律的经验总结。无论是秦汉时期还是清朝的记载, 都能够体现出这样的倾向性。我国古代营养学的理论体系的架构, 本质上讲就是对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的规律的总结与升华。

2. 我国现代营养学

我国的现代营养学起源于20世纪。早在1913年开始, 我国营养学家就开始了我国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 并进行了营养状况调查评估。在1925年到1936年间, 我国营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了较快的进展, 在这期间营养学工作者对我国众多食物成分、营养学价值以及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分析。中华医学会于1939年首次提出第一个营养素供给量建议, 并于194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营养学大会, 此后于1945年成立中国营养学会。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食物成分表》于1952年出版, 为营养和食品资源研究奠定了基础。我国于1959年进行了26个省市及50万人参与的饮食调查, 初步了解了我国居民的饮食营养基本概况, 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在1982年至2002年期间我国又先后进行了共计三次全国营养调查, 并于2001年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这一些列营养学上的丰碑促使我国营养学事业走上了和谐与健康的高速发展之路[1,2]。

3. 营养学的高等教育

我国营养学的高等教育主要开设于医科类院校, 一级学科为预防医学专业, 下设二级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负责营养学专业知识教育。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最早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育体系及相关教材资料主要来源于前苏联, 其后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连续主编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材 (2-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为我国营养学教育的主要教材被广泛采用, 这也为我国营养学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开展与深入, 一系列多学科交叉的营养学教育专著或教材陆续出版, 推动了我国营养学教育的发展, 这其中包括《分子营养学》、《临床营养学》、《公共营养学》等。

三、营养学教育发展展望

1. 营养与科技

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 现代营养学作为一个富有生机的学科, 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生物化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仪器分析技术等多学科的发展, 学科的交叉促进了营养学的升华, 技术的进步为营养学的发展注入了无尽的源泉。

2. 个性化营养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 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完成以后, 其他的组学理论体系也相应的被提出, 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环境基因组计划和食物基因组计划。食物基因组计划本质上讲就是探寻能够对膳食成分 (这其中包括营养素和非营养素) 做出应答反应的基因、其多态性以及表观遗传学的变化以及与营养素代谢密切关联的基因突变。个体对营养素的应答反应的不同主要由基因多态性决定, 从而影响了不同个体对营养素需要量的差异性。针对每一种基因型制定相应的营养素供给量建议, 不仅考虑性别和年龄的不同, 而且更要考虑了基因型, 即个体在营养素需要量上的特殊性。我国营养教育将不仅局限于课堂, 而是将由课堂向以群体为中心再到社区营养服务, 再由社区化向个体化营养迈进。

参考文献

[1]郑集.现代中国营养学 (1920—1953) 史料[M].中国科学社主编.中国科学史丛书 (现代之部) .上海: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1954.

10.营养繁殖初中生物教案 篇十

1、了解营养繁殖的概念和用茎繁殖的主要方法;

2、了解嫁接的意义;

3、了解组织培养的意义、原理和在实践上的应用。能力目标

通过植物营养繁殖操作的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组织培养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实例,增强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继续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嫁接的概念、方法和意义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从茎繁殖的种类看:嫁接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是,和其它两种比较(压条、扦插)操作起来较复杂,技术性相对较强。

从嫁接的意义上看:嫁接又是果树栽培上一种广泛运用的方法。它能使一些通过种子繁殖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品质的植物,利用嫁接而保持下去。还可以通过嫁接提高植物的抗寒力、抗旱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此外通过嫁接还可以改善果实的品质。所以说:嫁接的技术在农村是有用武之地的。

2、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从概念上讲,组织培养指的是:在人工配制的营养物上(培养基)、在无菌的条件下,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这种技术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研究,但真正成熟和大规模发展及利用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它是植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植物生物技术的组成部分。

从原理上讲: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离体情况下,培养植物体上的一个体细胞使其生长发育成为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从意义上讲:组织培养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植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植物快速繁殖、植物品种改良和细胞大量培养上。

3、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和准备营养繁殖的教具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学生一般认为: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而植物体上的一个细胞在特定的环境中也能培养出一株植物体,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教师要设法使学生能够明白:植物体上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含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产生完整的植株。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重点,不是要求学生学会营养繁殖的具体技术,而是把营养繁殖与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例如,扦插时为什么要选择健壮的枝条?这可以联系有机物的贮藏。

关于扦插的直观教具,可以提前剪取健壮的月季、天竺葵等的枝条,将枝条的下部浸在清水里,在温暖向阳的条件下,不久就在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课时可以展示长有不定根的枝条。

关于嫁接的直观教具,可以提前对红梅、碧桃、菊花等进行嫁接,上课时展示嫁接成活的植物体。

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本章还安排了一节实习。为了便于上好实习课,也可以指导学生用番茄、菊花以及仙人掌科的植物等进行操作练习。

关于组织培养,最好在课前收集一些图片资料,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组织培养具有多项用途,千万不能让学生得出片面的结论,以为组织培养只是一项用来进行营养繁殖的先进技术。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嫁接的概念、方式和意义;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在生产实践上的意义。难点:通过演示实物或直观教具,让学生增加对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的感性认识。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相结合。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录像介绍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了解,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营养繁殖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绿色开花植物是靠种子来繁殖的。那么,你能举出不靠种子繁殖的例子吗?”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引入新课题:植物体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繁殖,称为营养繁殖。

二、讲授新课:

(一)用茎繁殖:

播放录像:介绍扦插、嫁接、压条的具体操作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

讲解三种营养繁殖的特点。

提出问题:你认为这种营养繁殖的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

总结:用营养繁殖可以保持植物体的优良特性,加速繁殖的速度。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讲解: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个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出完整的植株。

播放录像:介绍组织培养的过程。

讲解:

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

提问:你认为组织培养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讲解:

1、利用组织培养,快速、大量地生产有经济价值试管苗,移入苗圃栽培,供应市场需要。

2、利用组织培养进行工厂化育苗。

3、大量生产无毒苗,改善苗木的质量,提高经济产量。板书设计:

第四节 营养繁殖

一、用茎繁殖:

1、扦插

2、嫁接

3、压条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探究活动

植物部分器官的生根

用一花盆装入潮湿的沙子,并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另外要保持沙子的湿润,你可以在沙子中栽上下面的任何一种植株:

(1)各种球茎;

(2)切一段秋海棠或天竺葵埋于沙中;

(3)切下一块甘蔗茎埋于沙中;

(4)一段竹子,把节埋在沙里;

(5)胡萝卜、小萝卜和甜菜每样都要带些根;

(6)一个洋葱头;

(7)一段鸢尾属植物的茎;

(8)含有芽眼的土豆块;

(9)一根柳枝等。

11.大班健康教案:营养早餐 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讨论、分享、展示活动

2、能在了解营养餐的基础上自己用图谱法制定营养早餐食谱

3、知道什么是营养早餐

活动重点:了解什么是营养餐

活动难点:尝试用图谱法自己制定营养早餐食谱

活动准备:中式、西式营养餐图片,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幼儿说说自己吃过的早餐有哪些品种?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教师小结:春天是长身体的`时节,人们只要及时吸收各种养分,会像植物一样成长;米、面、蛋等食材制作的早餐对身体的成长的好处。

二、看各式营养早餐的图片,讨论并分享

1、教师播放PPT图片,要求幼儿带着问题仔细看,图片中的早餐有哪些品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幼儿先跟周围的同伴交流自己看见的营养早餐种类,再请幼儿个别反馈,并说说自己知道的各种食材可以身体补充哪些能量,其与幼儿倾听、补充。

3、说说还有哪些有营养的食物可以做成营养早餐?

三、请幼儿结合身体需要的养分,给自己和家人制订一份营养早餐食谱

1、教师提供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用笔画出一份营养早餐食谱,通过看图能让别人知道你的营养餐里有哪些食物。

2、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绘画制作的效果,对个别幼儿适当点拨。

四、区域活动延伸:在相互欣赏和交流中了解同伴制定的营养早餐食谱内容,需要完善的幼儿可以自行完善自己的食谱。

课后反思:

1、幼儿知道蔬菜、水果等食材里含有维生素、水分等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但是对蛋、牛奶、肉等食材里含有钙元素不清楚,教师做了介绍和补充。

2、幼儿说出的早餐种类比较多,没有提到不健康的食物,因此,我没有刻意补充说哪些食物不能作为早餐吃。

3、幼儿积极思考,积极分享自己的认知,课堂氛围好。

12.营养学教案 篇十二

关键词:营养本科办学,注册营养师制度,日本营养学

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机体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近几年, 随着社会各界对营养学的进一步重视, 我国高等院校的营养学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随着医学专业目录的调整, 1995年以后, 营养学专业从医学专业中脱离出来, 成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下的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授予理学士学位[1,2]。 然而由于相关制度的缺乏,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营养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3]。 同为亚洲邻国的日本, 一向以长寿人口最多而闻名, 这和他们很早就开始重视营养有关。 国家法规和相关规定的支持、 营养学专业教育的广泛普及使得日本营养学在亚洲国家中领先。本文对日本营养学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希望对我国的营养本科办学有所启发。

1.日本营养学专业发展状况

早在1910年, 日本就开始摸索营养学, 针对食品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何时吃、吃什么、吃多少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1920年, 日本内务府设立了营养研究所, 即现在的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 1924年, 作为日本营养学创始人的佐伯矩用私费设立了日本的第一所营养学校佐伯营养专门学校;时至今日, 日本的营养学高等教育也多见于私立大学。1933年设立的女子营养学园, 于1961年更名为女子营养大学, 营养学专业开始跨入高等教育的行列。 1947年, 日本意识到营养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制定了 《营养师法》。1962年确立管理营养师 (注册营养师) 制度[4]。

日本的国立大学中, 涉及营养学的代表性院校为:御茶水女子大学、奈良女子大学与德岛大学。 前两所大学的营养学分别归于生活科学系和生活环境系下, 属于综合科类;德岛大学的营养学归属于医学系下, 属于医科类。

综合科类的营养学, 专业设置为四年制营养学学士专业, 人才培养理念主要是以丰富饮食文化生活, 发展健康社会为目标, 从食物和营养相关的科学理论视角, 培养掌握实践能力的营养人才。 而以德岛大学为代表的医科类营养学, 也同样为四年制营养学学士专业, 在人才培养理念上重点是以推进医学营养发展为目标, 着重培养具有现代医学、营养学和食品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熟悉营养相关疾病的营养防治的临床营养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方面, 除了在课时分配上略有差异外, 主要课程设置与综合科类营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区别不大。 此处, 笔者列举了御茶水女子大学课程设置情况见表1。 由此可见, 日本在营养学专业的教学理念上, 理论和实践并举, 尤其侧重于实验和实习的环节。

由于研究方向不同, 大部分院校的营养专业并不是单一的一个教研室, 为了更有效地展开研究, 专业内划分有各研究团队, 如德岛大学的营养学科内分别设置了临床饮食管理学、食品机能学、生理营养学、预防环境营养学 (食品毒理学) 、分子营养学、代谢营养学、实践营养学、疾患治疗营养学等研究室, 间接促进了整个学科师资力量的提升和营养学科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大四学年开始之前, 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营养学分支领域, 填写志愿后, 被调配入不同的研究室。大四期间, 以各个分支领域的研究室教师为首, 大四学生跟随导师科研团队下的研究生前辈, 以研究室为主要基地, 开始各项课题的研究, 最后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与答辩。在此期间, 穿插安排食物营养管理实习、医疗机构的临床营养实习、供食经营管理实习、公共营养实习。学生自主调配, 选择适当的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前往食品工厂、医疗机构、保健所等地完成规定时间的实习, 并根据不同场合的要求分别提交作业或实习报告。

在以科研为主的最后一学年中, 教师主要培养学生形成基础知识与实践验证并重的研究态度, 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 努力与各方协调, 按具体情况调配科研与实习的顺序。 科研期间, 无论是基础型研究还是应用型研究, 自主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 需要时刻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实习期间, 根据实习场地的不同, 在上级指导下, 熟悉现场操作与管理, 熟练专业技能。

本科学生在大四学期末, 都有参加国家管理营养士 (注册营养师) 考试的资格, 合格者给予管理营养士资格证, 可以进入医院营养科或在食品企业中享受中高层人才管理待遇。 管理营养士资格证是进入医疗机构和大型食品企业的敲门砖, 因此营养学专业本科期间的教学以通过管理营养士资格考试为主要目标之一, 前三年理论联系实验教学, 将基础与应用知识全面解析, 再通过最后一年科研实践的学习, 让学生对知识结构全面掌控、融会贯通, 以便顺利通过毕业前夕的全国管理营养士资格考试。

2.对我国开展营养本科办学的启示

2.1营养专业课程设置的宽泛性。

从表1的课程设置可见营养专业涉及领域宽广。 营养学是一门涵盖了生命科学、医学、食品科学、农业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学科, 它和分子生物学、生理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食品科学密切相关。 同样, 我国现阶段的营养学专业也多隶属于预防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等[1,2], 不同的学院和多样化的师资背景使专业的发展更为丰富多彩。 另外, 营养专业课程设置的宽泛决定了其就业的广泛性, 学生可以选择继续研究深造或者就其感兴趣的某个领域安排细致的职业规划。

2.2国内本科营养专业可借鉴的课程内容。

要让营养专业本科学生受到系统的专业培训, 课程设置应该具备哪些要点?这是笔者试图从日本营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学习和借鉴的。根据表1总结来看, 有一些核心内容 (见表2) 是可以总结并借鉴的。国内的营养专业, 尤其是开设在医学院的营养专业, 在完成上述核心课程的教学之余, 可以充分利用医学院的教学资源, 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医院见习, 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 提高学习兴趣, 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3对国内本科营养教学的启示。

据调查, 在教学过程中, 上述日本国立大学的营养学专业的教师并没有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系统化的教学上, 有些课程并不完全依照教科书, 根据不同的教学习惯, 采用案例法、分发讲义等多样化方式进行教授。 由于国立大学科研经费较为充裕, 专业内形成科研带动教学、实践带动教学的氛围, 引导学生研读科研文献、 积极参与实践学习。 在本科的最后一学年, 鼓励学生将重心放在研究室的科研课题上, 复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科研新动态, 强化了实践能力和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也间接促进了专业科研活动的发展。 而国内在此领域的本科阶段, 科研活动较沉寂匮乏, 可能与学生的就业压力、实习压力、教师的科研申请等有关。 国内本科营养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由系统化、多样化的科研活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反过来更能促进营养专业科研的发展, 这是国内营养人才及营养本科办学迫切需要发展的关键。

2.4营养本科办学分组发展, 形成科研化、产业化。

现阶段, 我国的营养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部分院校中, 工作的重点更侧重于教学环节。 而在日本, 不同研究组的营养学科教研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中, 将科研经验、科研新成果带入教学, 分享给学生,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热情, 更有利于整个学科内长期稳健发展。 另外, 营养本身与生活密切相关, 将可行性的科研成果形成相关产业, 也是营养办学发展的落脚点之一。 因此, 专业内分组发展, 形成良性竞争, 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是营养本科办学的重要发展趋势。

2.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注册营养师制度。

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营养师法》, 确定临床营养师的法律地位, 维护合法权益, 建立相关制度, 规范职责, 保障依法开展各项业务。 制定营养法规可以将我国居民营养改善工作纳入法制管理[3]。 否则, 全民营养与健康普及教育、居民营养监测等工作, 因为无法可依就难以落实。 另外, 社会各界尤其医院方面应加大扶植力度, 为营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更宽泛的就业环境。

3.结语

营养学专业的本科办学是国家发展营养学、 建设营养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几年专业政策方面的改革, 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如早前的医学营养专业为五年制, 具有医学学士学位, 可以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证考试, 而现阶段一并改为四年制, 理学学士学位, 加剧了学生对本专业将来的发展趋势、就业前景等的不确定性。 目前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中国注册营养师资格认证及考试大纲已经进入积极研讨期, 试点工作的推进, 将有力推动我国注册营养师认证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

综上所述, 营养本科办学在未来不仅要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改革完善培养方案, 丰富人才培养内涵, 更重要的是需要加紧营养相关法规、注册营养师制度等的建设, 为我国营养师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创造更优越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柳园, 胡雯, 饶志勇, 等.医学营养本科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华西医学, 2013, 28 (1) :142-144.

[2]杜寿玢, 李珏声.我国营养教育的历史回顾[J].营养学报, 2006, 28 (2) :106-107.

[3]张兵, 翟凤英, 张辉.营养立法对我国国民营养改善与营养健康教育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 (1) :61-63.

上一篇:《塑造教师》读书心得下一篇:大学生关于感恩的作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