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024-06-16

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通用11篇)

1.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篇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只有熟悉掌握建筑领域法律法规,不断改进和深化合同管理方法,才能确保建筑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提出了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育成熟,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加强合同管理是进行有效项目管理的需要。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是以签订系列承发包合同为前提的,忽视了合同管理就意味着无法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更不用谈及对人力资源、工作沟通、工程风险等进行综合管理。只有抓住合同管理这个核心,才可能统筹调控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行状态,实现建设目标。加强合同管理也是规范各建设主体行为的需要。也是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争执与纠纷的法律依据。因此,要求合同管理人员熟知合同的全部条款,防止由于合同管理不善而受到损失。

一、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招标投标不规范

首先,承包、发包双方都有违背招标程序的行为。部分发包方在实行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时,弄虚作假,将应该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采取邀请招标的办法,排斥潜在的投标人;为了应对发包方的强势和压力,有些施工企业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在工程招投标中进行围标、串标活动。其次,招标文件中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的条款。有些招标文件对发包范围表述不明、设计不详尽、采购及支付的规定不清晰;有些发包方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承包方必须在三天内报价(多数项目实行总价包干),并对工程量清单的数量负责,为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埋下隐患;部分发包方以招标文件不能修改为由拒绝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整合同条件,已签约的大部分合同不是承包、发包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形成的契约,而是发包方单方面意志的产物。最后,评标方法不科学。不少工程在评标时采用“最低价中标”原则,引起恶性竞争。承包方为获取利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得不压低造价,导致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缺陷。

2、合同签订不平等

发包方在签订合同时,常要求承包方接受苛刻的合同条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发包方将带资、垫资承包工程作为合同的重要要约。第二,发包方把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以及因发包方的原因造成的窝工损失等都转嫁给承包方。第三,发包方经常盲目压缩工期,加上资金不足、设计图纸不到位、甲方供应设备材料不及时等因素的影响,工期更是紧上加紧。并且工期拖延罚款按照天数计算,而不是按照国际惯例设置最高限额误期损害赔偿金,使施工单位的合理利润无法得到保障。

3、合同履行不严格

一些承包商中标后违反合同约定,将工程转包给资质比较低或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或者假借分包的名义,倒手转包工程,从中牟利。有的承包商甚至将工程层层转包,给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生产留下隐患。从当前建筑行业队伍管理的现状看,大型施工企业中都挂靠着众多的中小企业,造成实际上的越资质承包现象严重。发包方经常不根据合同按期足额支付工程款,并且以项目正在审计为由,迟迟不予结算,甚至无故扣减工程款。由于没有硬性时间约束和违规后处理办法,时间完全掌握在发包人手中,使施工单位的大量资金无法回收。

4、合同监管不到位

我国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上世纪90 年代,取消了工程合同审查制度,改为备案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多数地区对备案的合同存在把关不严甚至不把关的问题,而对合同执行过程的监管基本上是空白。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 第一,监管不到位,职责范围不明晰。目前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来的,在国务院各部门之间存在行业分割、多头监管的情况,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之间缺乏合理的分工。监管队伍也没能很好地进行整合,没有专门的队伍统一执法。在监管范围上表现为“缺位”与“越位”并存。第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我国的行业协会实际上扮演着“二政府”的角色,带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而非行业自律组织。它代表的是政府和各大国有企业的利益,无法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行业自律、协调、服务职能。行规、行约不完善,经费不足,使其行业认同度低,在行业内缺乏权威。第三,公众监督的理念还较弱。我国法律中有公众监督的条文,如《建筑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事故、质量缺陷都有权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控告和投诉”,但缺少具体的监督途径,也没有具体的反馈机制,可操作性较差。而且,很多公众并不知道自己享有这种权利和义务,致使公众的监督力量对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并不构成约束力。

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对策

1、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一要选好合同管理的专职人员;二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责、权、利;三要加强业务和法律培训,法律培训应侧重《民法通则》《合同法》《信托法》《担保法》《物权法》《公司法》及《刑法》等基本常识方面。通过学习培训,使得公司相关人员都能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例如:在合同签署过程中,合同承办人会有意识地看拟盖章的合同全部条款是否与已审查的合同条款相一致,合同对方加盖的公章是否为有效的公章,加盖的公章是否清晰可辨,在合同文本上修改过的地方对方当事人是否盖公章予以确认;此外,还要加强和提高防诈骗(刑事)、反欺诈(民事)的识别能力等等。

2、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要注意:(1)落实合同管理的机构、人员配备和人员培训,建立合同归口审查和分级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2)明确合同业务部门和承办人、合同审查部门和承办人、合同批准机构和人员及合同归档部门和承办人的职责。(3)规章制度一经制定,除了严格遵照执行外,还应有相应的措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施以保证该项制度得以更新,以适应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变化。

在具体操作上,对合同管理实行归口、分级、划块管理模式;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为合同一级管理部门,负责为业务部门提供法律服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和考核合同管理情况,参与重大合同的论证、谈判、起草、审查、签订及合同纠纷的处理,统一管理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和公证事宜,负责合同备案文本的管理,考核合同管理人员,组织合同管理知识培训等;各业务部门为合同二级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合同立项、可行性调查、文

本草拟、签订、履行、争议解决和履行过程中的档案管理等,并向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定期汇总、上报合同履行情况;相关部门负责合同专用章的使用及合同履行完成后的文本归档工作。

3、切实把好项目调查、合同审查和履行监督环节

合同归口部门要监督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一般采取重点检查和抽查的方式。在谈判和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查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必要时可向公司要求法律事务管理部门配合协助调查。业务承办人员应对涉及的业务事实详细告知合同审查人员,在对合同背景了解的基础上认真对合同条款加以推敲,确保合同应具备的条款齐全、准确;确保文字表述确切无误,避免条款之间的矛盾性;使用格式合同时应注意避免存在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等情形出现;加强对合同变更的管理;及时适当履行发送正确的函件等通知义务;重视证据(资料)的保留及保证其有效性;及时行使合同权利以确保诉讼时效。同时,可建立重大项目和合同专项审查管理制度。

4、建立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合同管理制度

合理的合同管理模式不应是静态的、也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事务,而应该是动态、连续、相关责任部门共同的管理过程。采取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以减少合同管理中期和后期争议的发生及避免措施建立的滞后性,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在合同纠纷处理完毕后,公司应对整个事件过程作出评估和总结,在根据成因分清责任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事实上,对合同法律风险的控制,一个公司的核心能力并非是其诉讼能力,而应该是合同的管理能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健全的合同管理将能有效地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交易对手、妥善处理履行中出现的问题、合法合理地解决纠纷等。合同管理能力的提升能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诉讼出现,而且相比诉讼,合同管理的成本也小得多,同时,其还能化解不特定的法律风险出现。因此,提升合同管理能力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是公司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公司合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依法治企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障。

总之,要在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深刻了解其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探索及归纳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技巧,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促使参建各方自觉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从而降低建筑市场风险,切实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罗晓峰.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合同管理[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2)

[2] 崔大勇.浅析我国当前建筑企业的合同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2)

[3] 姚流浩,范月峰.浅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J].建筑技术开发.2010(02)

------------最新【精品】范文

2.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篇二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经营活动。目前中国会计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企业偷税漏税。

很多民营企业或者效益不好的企业为了获取较多的利益, 列出各种费用, 但收入却少计, 造成收入明显低于支出, 达到少缴税或者不缴税的目的。

2. 对企业交易信息进行隐瞒。

很多企业调整会计科目、转移收入、虚列来往账目, 掩盖公司盈利或者亏损的事实;有的企业制作虚假原始凭证, 更改会计信息, 巧立名目, 套取现金;还有很多企业会私设会计账簿、小金库等。

3. 企业缺乏管理。

很多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不完善使得账实不符。相关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欠缺, 在工作过程中犯错, 对经济业务来往手续办理不全, 相关档案保管不周到等, 会计工作缺乏相应的监督。

4. 企业为获利而去造假。

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让公司上市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调整账务, 虚增虚报利润以达到上市的条件。因为上市可以为公司吸收更多的资金, 形成稳定的资本来源, 对于那些经营亏损的公司来说, 如果上市了就可以为公司扭转局面。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 企业虚造会计信息, 获取利益。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既有主观因素, 也有客观因素, 具体表现在:

1. 建筑工程的收入与成本确认披露的不合理性。

在一项建筑工程中, 开工和完工的日期通常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 这就需要地将合同收入与合同成本进行配比;另外, 企业在披露有关单项建筑合同损益的信息不够充分。确定的会计核算对象不同, 产生的核算结果也不同。很多建筑企业会签订多项合同, 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 有的可能盈利, 有的可能亏损, 将这些合同单独核算或者合并在一起就会产生不同的损益, 使得会计信息不能很好地反应工程的真实情况。

2. 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职业道德修养不高。

近年来建筑行业经济发展迅速, 使得建筑会计人员严重短缺。很多专业知识不扎实, 道德水平不高的人进入建筑会计行列, 他们对会计法规、制度甚至原理都很不熟悉, 不可避免地会做出错账,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 会计法规、制度执行不到位。

新制定的《会计法》集中体现了“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立法宗旨, 强调和扩大了单位和企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强化了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但是, 在《会计法》中对于各种违法行为怎样的程度才构成犯罪, 根据哪些条款进行处罚等等都没有提出具体的标准。现行的会计制度的定期报表制度, 也造成了会计报告信息的失真, 没有真实地反映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真实情况, 导致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性明显降低。

4. 企业内部管理者素质低下。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变化, 利己主义、机会主义等道德滑坡是很多人失去道德的约束。在某些建筑行业中, 上级主管部门认为只要自己所辖范围内企业获得利益就是好的企业, 在利益的驱使下, 少数企业领导人为了个人利益, 要求或者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报表、更改会计数据等, 无视国家法律法规, 满足个人或者小集团的私欲,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5.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而恰恰这些因素需要借助于会计计量假设和估算, 也应该坚持一致性、真实性、重要性等原则。但是很多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只注重形式, 对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矩的经济业务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披露、制止, 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失真实性。

6. 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中国目前的会计监督体系是由会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监督三方面组成的。第一, 作为企业的内部人, 大多数情况下会计人员维护的只是自身利益, 这就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第二, 企业本身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不健全, 监督力度也不够, 没有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第三, 在社会监督方面, 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在于用客观公平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现实的情况是, 目前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办法满足外部监督的需要, 个别事务所还仅仅注重眼前利益, 不顾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虚假报告, 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更加严重。

三、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

1. 完善现有的会计法规。

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 能够体现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建筑行业会计准则, 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 规范会计信息披露。

2.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也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不断地充实和更新会计知识, 提高其专业技能。建筑行业的会计人员要熟练地掌握工程造价的审核、预决算书的编制以及审核、建筑材料的审价标准和工程完工程度的测算方法, 对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让会计人员以及企业主要负责人能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约束自己的行为, 使会计人员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严明执法, 最终减少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 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法制观念教育。

建立科学合理的权、责、利平衡和激励兼容机制, 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实行责任目标约束机制, 制定一套有效的奖惩制度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激励, 让管理者的利益与公司的发展目标相联系。也要建立相应的参与管理机制, 让那些服从地位的员工或者代表有机会参与决定公司发展目标的决策, 监督管理者的日常经营活动, 防范会计舞弊现象的发生。还有从思想上遏制不正之风, 不能有侥幸心理, 尽量减少管理者们因技术失误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4. 加强社会会计监督机制。

只有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的结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师队伍, 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的作用。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监督之间要相互协调, 加强联合检查, 才能真正落实监督职能。另外,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是十分必要的,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能,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地位, 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如果经过核实会计资料出现问题, 注册会计师要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并且取消职业资格。

5. 加强会计执法监督力度。

形成会计信息失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会计执法不严, 监督力度不够。强化会计执法监督,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第一, 要加大宣传力度, 真正做到违法必究。对于那些给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 要追究相关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绝不姑息迁就。第二, 要加强对监督、检查部门和人员的再监督, 对于执法人员在检查会计行为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等行为, 一经查出, 严肃处理, 要让相关部门和人员自觉地约束自己行为。

6. 加大处罚力度,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对于那些由企业经营者个人行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要由企业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不仅要加大刑事处罚力度, 也要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进行民事赔偿。民事赔偿制度增加了企业巨额潜在的诉讼风险, 使得会计造假的成本增加, 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经营者造假。

总之, 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及其复杂, 会计信息治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趋突显。建筑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建筑行业经济信息的质量, 也影响着整个建筑行业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因此,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会计信息质量偏低问题, 不仅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基本素质外;还要把握会计工作的方法;也要从建筑企业内部出发, 完善监督体系, 做好信息质量的保证措施,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保证中国建筑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摘要:随着中国企业现代化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但建筑行业为了预期收入远远高于预期成本, 获得更多的利益, 信息造假的现象很普遍, 使得建筑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针对建筑会计行业现状, 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更好地规范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吴联生.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性的责任违约安排[J].经济研究, 2001, (2) .

[2]李萍.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论分析[J].财经论丛, 2002, (4) .

[3]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1[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3.

[4]王秋彬.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透视[J].当代经济, 2005, (4) .

[5]陈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 2004, (8) .

[6]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3.建筑项目造价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三

摘要: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理念过于保守、落后,导致工程造价工作困难重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为了能让企业良好的发展下去,必须把工程造价中所存的问题进行解决。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该工程造价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

建筑行业当中,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每个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都在加强造价的管控力度,全过程造价控制,如前期、施工、竣工等阶段的造价控制。就目前而言,建筑工程造价工作还是存在许多疑难问题尚未解决,下文根据某工程案例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1.能决定建筑工程项日的投资费用

建筑工程投资一般都很大,建筑物使用周期一般也很长,所以,建筑项日的决策显得非常重要。工程造价决定着建筑项日的投资费用,是项日决策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2.能帮助制定建筑工程投资计划

工程投资计划是按照建筑工期、工程进度和工程价格等逐年分月加以制定的,依据工程造价制定正确的投资计划有助于合理、有效地使用建筑资金。

3.能评价建筑工程项日投资效果

建筑工程造价是一个包含着多层次工程造价的体系,各层次造价都形成了自身的指标要求,所以它能够为建筑工程投资效果提供多种评价指标。

二、建筑项目中的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某建筑项目规划地块中有ABC三座写字楼建筑,其中A建筑面积:约57420m2,层数:35层,总高度:约160 m,标准层面积约55540m2,层高4.3m,净高2.9m以上。B建筑面积:约43490m2,层数:33层,地下层为车库,首层层高7 m,标准层办公层高4.3m。C建筑面积:约41220m2,层数:30层,首层层高4.2 m,标准层办公层高4m。A销售均价20000元/ m2,总造价控制50899 万元;B销售均价23000元/ m2,总造价控制30930万元,C销售均价21000元/ m2,总造价控制17539万元。

1.缺乏整体造价管理意识

在ABC写字楼工程建设过程中,承建公司的整体造价控制意识没有得到明确,造价核算工作使用成本进行工程造价的核算。在这种观念下,如果企业想要获得经济利益,就必须依靠产品成本的下调来实现,而这就违背了市场的发展规律,出现了成本的转移和隐藏存货的情况,虽然目前使得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利益,但是却存在很大的风险。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统一定额长时间没有更新,很多政府部门制定的定额不适合该市实际情况,使得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一些建筑企业而言,公司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定额,并且整体观念比较的差,影响着公司的独立报价与自主报价工作的进行,不能够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

2.工程项目肢解分包严重

写字楼建设项目属于大型建筑项目,但造价控制工作中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私自把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分解成多个较小的工程,并将这些分解夠的项目分包下去。在小项目的分包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多余的环节,使得建筑工程造价的工作量变大,不利于有效开展整体造价控制。严重的工程项目肢解分包对建筑工程造价有着很大的影响,给工程造价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是建筑工程造价中非常大的一个疑难问题。首先就是分包要在发包方的同意之下,其次必须是非主要部分工程业务。这些部分的造价控制没有较为全面的市场考察和分析,开展承包的单位也会有造价控制的不稳定性。这些都不利于整体项目的造价控制。

3.市场咨询机构不规范

当前市场造价咨询机构不是很规范。建筑工程越来越多,许多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也逐渐的兴起,但是由于这些机构发展的时间非常的短,并且没有丰富的经验,使得咨询机构没有很强的实力。同时这些造价咨询机构的服务水平也比较的低,职工素质也有待提高,这些现象就使得工程造价有着很大的疑难问题,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解决工程造价存在问题的措施

1.设立专门的工程造价监管机构

为了促进工程造价事业的良好发展,解决好企业缺乏整体造价管理意识这一疑难问题,就需要设立专门的工程造价监管机构。对于工程造价管理而言,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监管,这个专门的机构主要是由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组成的,实现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严谨性的监管。建筑工程造价只有依靠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才能够防止对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不明确部门的干预,从而提高工程造价的质量。专门的工程造价监管机构可以使得工程造价具有真实性,并且实现对项目整体资金利用的监管,确保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项目施工顺利的进行。

2.加强合同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项目合同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承包者的权利、义务、结算要求、工期、争议处理办法、质量控制和责任进行了明确,还能够确保施工的稳定进行。每一个承包商的分包合同及合同中所规定的项目加在一起就组成了总承包责任,并且工作内容应该非常的完善,不存在任何问题。加强合同管理能够有效的避免工程项目肢解分包严重的问题。如果合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就会给工程造价带来很大的问题,影响造价的水平。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对合同的管理必须给予加强,使得合同内容不存在任何问题,确保项目的分包能够合法有效,避免出现一些问题,从而提高造价管理的效果。

3.严格规范咨询程序

为了有效的解决工程造价咨询不健全及市场造价咨询机构不规范的问题,就需要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来做好造价咨询程序化。工作中要严格依据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开展工程造价咨询要首先根据投资总额进行设计人和委托人的共同项目资金进化编制,拟提出各个极端的资金额度。咨询工作要首先了解项目的设计方案,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标准来提出资金的限额建议。有了初步的投资资金额度后,咨询方要同设计人进一步就各单项工程、分项工程的技术经济开展分析,做好优选和比选。此外,还要对建筑程序进行严格的规范,使得建筑咨询程序能够按照制度程序进行,从而提高工程造价的水平。

4.强化部门沟通,避免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是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非常繁琐的一项因素。根据工作实践,提出一项设计变更应首先经过施工图纸会审技术交底,这个环节要求由项目工程管理部门整理汇总针对施工图提出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意见,之后要求造价部门根据变更部分进行从新的造价分析,工程量计量。设计变更中对于必须变更的项目进行原因记录,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据,同时变更部分的工程量也要做到量化分析。在部门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争取变更项目的早发现、早处理,防治发生建好再拆,增加造价投入等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对建筑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一个建筑企业如果想要长久的发展下去,就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着很大的疑难问题,这对工程造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了促进工程造价事业的良好发展,就必须对这些疑难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中疑难问题和解决方法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霞.建筑工程造价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6):230-231.

[2] 倪文娟.试论工程造价出现的问题和控制措施[J].新材料新装饰,2013,(12):292-293,295.

[3] 李丹,张志浩,刘金营,王亮.浅议工程造价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技资讯,2014,(04):237-238.

[4] 黄燕.浅谈建筑工程造价工作现状及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

[5] 陈明书.建筑工程造价优化管理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

4.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篇四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干工程难,催要工程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为在竞争中抢占市场,企业要垫付大量的资金来承揽项目;另一方面,建筑商拖欠工程款,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商业风险。积极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将有利于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应收账款的重要性,应收账款管理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收账款的现状及其影响

一、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资金,很多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达50%以上,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账款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企业的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已成为影响企业资金流动性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比例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60%以上。如此高比例的逾期应收账款,大部分已成为实际的呆账、坏账,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应收账款过多容易引发财务危机。企业通过垫付资金承揽工程项目的背后,是不断增加的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包括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建筑公司虽然具有良好的盈利记录,却经常出现有利润、无资金,账面状况不错却资金匮乏的状况。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变现使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明显不足,企业会因流动资金短缺而面临财务危机。

应收账款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坏账风险,影响企业盈利。许多企业都存在实际坏账损失远远超过计提坏账准备,大量实际已成坏账的应收账款仍长期挂账,未作坏账处理,这样就虚增了企业利润。

过多的企业应收账款被占用,使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期变长。大量流动资金停留在非生产环节上,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速度,限制了企业进一步投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增加了企业的机会成本。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负责人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重视

许多施工企业负责人只重视建筑施工产值的增长,忽视了将能否收回所欠工程款及回收应收账款的质量纳入项目管理的相应绩效考核中,使得项目管理人员只重产值完成的多少,而不考虑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有的企业负责人欠缺有关债权的法律知识,对应收账款管理各环节不重视,致使应收账款的追讨甚至出现过了追溯实效的情况。一些负责人甚至为了政绩或个人利益,将其他一些不应计入应收账款的项目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核算。

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严格。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进行核算,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持续增加,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无人问津。

三、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有些企业为了调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完成工程量挂钩,而忽略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施工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工程量的完成情况,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大量积累,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四、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扩大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垫付资金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造成企业间相互拖欠应收账款的情况更加严重;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有钱也不还。

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

一、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

账龄分析就是根据客户所欠账款的时间长短,分析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具体就是分析有多少应收账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应收账款超过了信用期,将所有逾期的应收账款列入账龄分析表,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获得关于应收账款的重要信息。结合对客户资信情况的调查,据此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收现率。

二、不断完善收账政策

施工企业制定收账政策,首先要分析拖欠原因,对属于工程质量问题的,应积极与业主联系,争取尽快解决纠纷,尽早收款;对于信用良好,暂时出现资金困难的,不应过多干扰,而应积极派人沟通;对资信不良的客户,应加紧催收。

三、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施工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积极建立弥补损失的坏账准备金制度。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检查,具体分析各应收款项的特征、金额大小、信用期限、债务人的信誉和当时的经营状况等因素,确定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通过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可以有效化解企业的坏账风险,积极弥补坏账损失。

5.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篇五

自2007年以来,随着建筑材料等建筑成本的不断增大、我国土地政策的紧缩变动和基础建设投资的逐渐减少等原因的影响,建筑行业在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少数建筑行业纳税人也因利润减少而千方百计在税收上打主意,加以有的税务机关不及时改变征管思路等原因,造成了建筑行业出现一些新的突出问题,本文从税收角度探讨建筑行业税收征管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建筑行业基本现状

建筑行业从税收角度来说一般都在当地经济和税收收入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莱西市为例,从2003年政府北迁,北部新区不断开发,建筑行业从20多家迅速增长到60多家,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也从2003年的22%上升到2006年的37%。从类型上看,建筑企业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有资质的企业,一般能独立核算,独立纳税;二是没有资质挂靠有资质的建筑公司,有登记独立纳税,或集中纳税;三是既没资质又不挂靠同时没办理税务登记的小建筑队、装修队等。上述现状和情况的存在,既为当地税收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税基,但其复杂性也为税收管理不到位打下伏笔。

二、建筑行业存在的新的或突出问题

(一)建筑行业的复杂多样化造成税收管理难度加大。

一是建筑行业的复杂多样和税收管理员管理不及时或管理层次不够到位。不可否认,随着依法治税的要求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从客观上占用税收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税收管理员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迎接考核检查、统计上报数据等,用到征收管理的时间占的比例减少,管理员压力太大,下不出去,对企业情况了解的太少,很多管理员对自己的管户去的少,或不去,有事电话联系,所以经常出现漏征漏管户问题。二是责任心不强。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或不管不问。不能及时掌握企业签定的合同、开工的建筑施工项目等。

(二)建筑企业利用“甲方供料”滞纳税款或偷税问题突出。

现在不少建设单位(甲方)出于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或由于其他原因考虑,经常自己购买建筑材料,然后供应给建筑单位(乙方)使用,双方定期对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结算,这就是“甲方供料”现象。按照现行税法的规定,建筑安装工程不论合同如何签订,必须以工程所用的各种原材料、人工工资、其他费用的合计总金额为营业税计税依据。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周期较长,有的甚至要好几年,建安企业一般要在整个工程项目全部竣工完毕,才办理“甲方供料”价款结算手续,申报缴纳营业税金。而这些建筑材料早就已经实际使用,按照税法规定应在使用时缴纳税款,由此造成税款延迟缴纳。还有些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后长期不办理结算手续,使施工企业长期占有国家税款。更有甚者,少数单位在工程结算支付价款时,由建设单位凭购买建筑材料的原始发票直接入账,施工单位按差额开具建安发票纳税,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三)建筑纳税人企业所得税流失严重。

1、由于建筑材料中的砖、瓦、沙、石采购对象大多是个体私营性质,财务核算混乱,发票提供极不完善。同时,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收入与实际工程进度往往不符,很难确认其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

2、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直接承担施工的工程项目不多,大部分企业带项目挂靠,接受挂靠的大中企业只是名义上的工程承包人,只想收取管理费,而忽略其应履行的代扣代缴义务,造成所得税计税依据失真。

3、建筑总承包人与分包人或转包人之间计税收入、费用混淆。实际上,总承包人将一个工程分包给多个分包人以及层层转包的现象极为普遍,再加上某些工程的特殊要求,总承包人要对分包人或转包人进行人工技术指导或提供特种设备材料等相关费用,一些承包人就利用这条政策任意扣减分包或转包营业额,同时还将这些费用在自已的账内列支,这样不仅少计了营业收入,而且还多列支了成本费用,造成了所得税税款流失。

4、建筑企业的工程基本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工程人财物全部由项目经理支配,成本、利润全部归项目经理所有。而建筑企业的财务核算大多数不规范,以收到的工程款作为营业收入,以支付给项目经理的账款为工程营业支出,按公司收取的工程管理费用扣除公司管理机构的正常开支后余额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与项目经理之间领取工程款基本上凭白条或内部工程结算单作为支付凭证,而项目经理领款后使用情况没有合法凭证记载反映,税务机关无法实施检查,最终导致建筑企业的所得税大部分流失。

(四)不同辖区行政争税是新时期造成建筑业管理难的毒瘤。

在部分地区,由于财政收入较为紧张,同级行政存在相互之间争抢税源的情况。为增加本级财政收入,少数财政部门许诺对不应属于本级财政收入而在本级财政入库的外来税款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即俗称“引税”。在这种利益驱动下,导致少数建筑安装企业通过注册假建筑企业、签订假分包合同、转开建筑安装发票形式,在各级税收预算级次之间相互转换财政收入。这种行为一方面严重扰乱了财政税收经济秩序,造成各级财政名义收入很高,实际可用财力非常有限,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入私人口袋,助长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也滋生了偷税行为,少数建筑单位利用分包工程,在总包单位转出工程收入减少利润,在分包单位采用税款体外循环收入不入账形式偷逃企业所得税。也有部分建筑企业,虚开建筑企业发票,在享受“转、引税”返成的同时,同时也虚增建筑成本,虽然多缴了部分营业税,但由于营业税和所得税税率之间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所得税大量的流失,而这种偷税方式由于要涉及两个或几个单位,税务机关检查非常困难。

(五)对外来企业特别是中小建筑企业管理不到位。

根据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对到外地从事生产、经营的固定工商业户可凭《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回原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否则将由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是,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这些纳税人在外地承揽工程,只要其不来办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那么原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是很难掌握其在外地的实际经营情况,而他们由于规模小、建筑工期短,甚至在少量工程款也没结清的情况下,迅速转移,当然也很少主动到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报验登记,接受正常管理,使得这一部分企业所得税流失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一些中、小施工企业。

(六)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建筑工程是建筑业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除个人所得税外,其他涉税事项较少,对税收管理不熟悉。而税务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很难将其列入管理范围。少数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利用上述原因造成的税收盲点,用收据、白条以及竣工结算单等种种不合法票据收取工程款,偷逃国家税款。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目前建筑业税收管理众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建筑业对税法遵从度差的外部因素,也有控管措施相对落后的内部因素;既有税收部门对加强建筑业管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的主观原因,也有一线征管力量相对薄弱和相关政策不完善的客观原因。

(一)管理理念落后,粗放型的税收管理模式效率较低。

目前全市建筑业市场不断庞大与税务部门一线征管力量相对薄弱形成鲜明对比。建筑业征收管理员较少,专业性管理较弱,征纳关系仍定位在“以票控税”的管理方式,无疑是“守株待兔”。税务部门仅从财务报表的字面上得到的是毫无意义的收入、成本、税金等财务指标,获取无价值的征管信息,对经常性的零申报、申报不实、甚至不申报等现象监控不力。税收管理人员对建筑业经营流程模糊,对纳税人施工项目、资金流向、完工情况、纳税状况了解甚微,未能全面掌握施工企业完整、真实的征收资料,造成工程税收监控困难,人为导致税款流失或滞后。

(二)税源跟踪管理不到位,信息来源渠道不畅,综合控税力度不强

由于沿袭传统的“以票控税”税源管理方式,该行业税源管理没有一套完整的监控体系。税务部门对建筑业税源产生过程、应税行为等相关信息的来源仍停留在税务系统内部的分线交流上。不注重外部信息来源途径,与建设、审计、监察等部门缺乏必要的配合、协调和沟通,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建筑业税源管理仍处在原始的被动状态。

建筑工程实行竞招标制度是建筑行业的一大特点。对于竞招标信息的及时掌控也是地税部门管理的空白点。由于地税部门不参加竞招标过程,而纳税申报表又未要求纳税人按单项工程进行申报,使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施工项目难以实施有效的源泉控管。未与审计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不能及时掌握竣工工程最终造价,确定最终应缴税金,清缴税款。

由此可见,税源监控全面与否、信息渠道畅通与否,不仅仅是数据共享、信息共享的问题,还直接影响税务机关税源管理的水平。

(三)发票管理不到位,管理手段处于劣势

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一样都是税、票统一管理的行业。但在实际管理中,我们的征管更注重房地产的发票管理,厚此薄彼。这种理念上的偏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筑业发票管理的偏位。

征收分局在受理建筑公司申报时,只限于其帐上代扣上缴的税款,忽视纳税义务时间的实现和工程竣工结算情况。建筑公司根据需要凭税票随时到税务部门开具发票,在实际征税中演变成“以税取票”的逆向模式,改变了“以票控税”的发票管理宗旨,使建筑业发票一度成为税收的“附带品”。长此以往,税款分项目混淆,开票不交税、交税不开票的税、票分离状况必然造成建筑业发票开具混乱。

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对建设单位税法宣传不到位,发票检查不力;对自开票建筑公司的资格条件审批、发票开具规范程度、是否有违规代开行为等的管理松懈,也为建筑业纳税人明目张胆地偷漏税款营造有利空间。

针对建筑企业上述问题和特点,单纯“以票管税”的征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税收征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采取新的措施。

三、进一步加强建筑业税收征收管理建议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也突飞猛进,但是不管税收信息化进化到何地步,税收管理软件如何先进,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加强一线征管力量,让税收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从事税法宣传、调查研究、抓登记申报入库、纳税评估、税收检查、采取税收措施等等具体的税收征管工作。安排重点力量抓重点税源,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同时强化税收管理员职责,严格推行片区责任制,使税收管理员主动联系,巡视管理,建立工程作业信息连动,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工程施工情况和基本的资料,及时做好税法的宣传与咨询,督促其及时的办理各项纳税事宜。做好日常的税收管理与监督。

(二)加强对建筑行业税收管理,规定建设单位提供“甲方供料”的,建筑企业必须定期与建设单位进行材料价款结算,并按规定申报纳税。对建筑企业不进行结算的,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以不列、少列收入和虚假纳税申报方式偷逃税款进行处罚。

(三)除开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经营单的外建单位和少数账证核算规范经审查批准的建筑企业外,在一定范围内,如全市(含县区)、全省对从事建筑工程的单位和个人普遍实行企业所得税按一定比例进行预缴,年末汇算清缴。对收取工程款长期挂往来款,不按规定按期结转收入计算成本、利润或者用白条和内部结算凭证领取工程款作为经营成本支出,不能提供真实合法有效料工费凭证的建筑安装企业,一律视为会计核算不规范,按《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实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

(四)严格限制建筑分包工程转开建安发票行为,改变分包工程开票程序和税款缴纳方法,截断“引税”渠道。税务机关可专门印制《建筑安装分包工程发票》,专项用于建筑安

装分包工程项目,发票的付款单位与承建单位只能是分包工程总包人和分包人。分包工程营业税款由总包人代扣代缴,税务机关凭总包人的营业税款缴税凭证、分包人企业所得税预缴税款凭证、分包工程合同、总包人支付给分包人的付款凭证等资料开具建安分包工程发票。总承包人在按全额开具建筑业专用发票时,凭分包工程发票、分包工程税票抵扣分包工程税款。这样分包工程的税款主要由总承包人按工程项目缴纳入库,杜绝了少数违法分子利用分包工程合同转换财政收入预算级次的隐患。

(五)建立与建委、财政等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定期交换联系制度,做到资源共享。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建立与建筑监管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使税务部门能及时掌握建筑安装工程招标、施工、竣工结算等信息。建立与财政机关的信息交换制度和协作机制,对由财政预算负担的建安工程项目采取由财政部门审核,凭税务部门开具建筑安装发票付款和进行结算,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特殊单位基建项目管理到位,也使公共财政支出项目的税收应收尽收。

6.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篇六

1.1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的经济收益,从这方面来看,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和管理对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而言具有重要作用,而造价成本管理又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良好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更好的对建筑项目下一个施工环节进行成本预估,成本预估越准确,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就越高。此外,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能够保证资源利用的更有效化,从而产生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的进行社会建设。

1.2质量管理

建筑行业在国家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需求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企业若想获得更好的信誉口碑、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以及人们更多的认可就必须从建材质量、施工技术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来提高房屋建筑质量。房屋建筑的质量评判标准主要从建筑外形美观度、内部结构合理性以及建筑使用质量这三方面进行评判。外形美观的建筑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当然,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房屋建筑的使用质量,只有居住使用舒适、自由和安全的房屋建筑才能获得居民的肯定。

2安全管理

7.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篇七

一、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管理目前处于一个无规可行、无据可依的缺陷状态, 导致建筑管理中人员责任不清、机构重叠、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层出不穷, 为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验收等工作均可实现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管理, 适当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更新,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安全、人员与技术。

首先, 技术管理问题。在建筑管理中, 技术管理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影响了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涉及到许多的社会问题。建筑管理存在的技术问题, 属于一项复杂、多方面的具体工作, 建筑管理人员必须充分根据自身工作能力, 与资金、环境和气候等因素进行有机结合, 将建筑管理中的工程工作、技术组织工作合理、认真地做好。建筑管理人员必须以网络图标的方式将管理模式很好地表现出来, 做到由点到面、由小到大, 保证工程中的每一个项目均纳入受控范围。

其次, 人员管理问题。虽然我国建筑行业中在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巨大, 但建筑管理人员的素质差, 且较为普遍。相对于现代化建筑工程建设来说, 很难符合建筑工程管理的高要求和高标准。因建筑管理人员素养不高, 执行、领悟任务的能力同时也存在较大差异。建筑管理单位应对建筑管理进行教育和管理, 使建筑管理人员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 保证建筑管理工作安全、正常、有效率地进行。

第三, 安全管理问题。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缺乏安全生产、质量监督的机构与人员编制, 经费来源紧张, 没有具体的处罚依据, 监督机构的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特别是某些地区由于存在严重的保护主义, 为确保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 纵容部分个体投资项目、招商项目、工业园区、旧村改造、开发区等存在违法违规现象, 这样的建筑工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难以进行安全监督。

二、建筑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 国民经济正在不断地上升, 建筑行业的发展也非常迅猛。由于建筑工程时刻联系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因此对于建筑管理必须要形成一个专业化的管理模式, 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首先, 技术解决措施。站在整体角度来说, 我国目前的建筑项目技术管理, 主要根据工程项目分为几个阶段开发:设计、规划、施工与运营等。然而许多软件系统主要在施工阶段应用, 主要包含财务管理、造价管理、文档管理、进资源管理、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等软件, 导致各阶段、各项目管理之间, 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与交换。因此, 处于项目参与方同参与方内部, 还是参与方同政府项目部门, 均不能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几乎停滞在80年代时国外的建筑水平。建筑管理实现信息化, 是一个涉及到建筑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应用环境、人员素质、IT技术等因素的系统工程, 需要通过多方进行相互协调与考虑, 才可在建筑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 以提高建筑管理的水平与管理的效率。

第二, 人员解决措施。做任何一份工作, 人员管理都是工作的基础。在建筑管理中, 人员管理主要包含有近外层关系协调、远外层管理协调、内部关系协调等方面。内部协调主要包含项目经理部门内部之间的关系、项目经理部门同企业之间的关系、项目经理部门同作业层之间的关系。近外层主要是指合同关系, 包含有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分包单位、监理单位、物资供应单位、保险公司、银行的关系。外层关系则为项目部门不存在合同关系, 但由于存在社会道德、法律法规的限制与约束, 主要包含有项目部门与交通、政府、绿化、卫生、环保等关系。在一般情况下, 近外层关系是项目主要协调的重点。

因此, 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 必须强化沟通。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障碍, 这时需要建筑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这也是建筑管理中最为有效和基础的手段。只有通过沟通, 方可解决任何的组织争执。沟通不仅可解决协调问题, 还可以解决逻辑、程序、过程、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矛盾与困难, 缓解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因此, 项目沟通的效果, 是实施项目目标的基本保障。

其二, 使争执得到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当人员之间出现问题, 协调必须讲究一定的技巧, 尤其是在处理争执时, 要讲究一定的协调艺术, 必须对争执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在具体的实践中若出现问题, 必须多进行协调, 少发生争执, 经过详细协调以满足和平衡各方的利益, 以实现最佳地解决各种项目问题。

其三, 针对建筑内部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 必须根据规章制度进行, 做好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教育培训, 以使人员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针对企业管理层同项目经理部门存在的问题协调, 必须根据管理目标责任进行。针对作业层同项目经理部门之间的协调, 必须根据劳务合同、项目实施计划进行。针对项目经理部门内部之间的关系协调, 必须根据资源需求计划、编制加护, 以使物资供应部门的人员、系统的调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针对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与项目经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 主要重点在于沟通, 搞好协作关系, 根据执行合同进行协调, 以质量、进度、资金问题作为协调重点。

第三, 安全解决措施。建筑管理是根据企业内外的条件、建筑施工的境遇等, 结合企业运行, 通过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生产要素, 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效益与合同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 构建管理责任制。由于建筑工程规模相对较大, 单项工程和分项工程较大, 难以进行合同管理与施工管理。以精干主体为前提, 将生产关系进一步简化, 使管理层次相应减少, 在项目工程管理中, 实施相应的管理要素, 针对不同工程项目确定不同的管理重点, 以成本核算和管理责任制度为管理核心, 并强化落实, 以确保项目管理的成功。

其二, 加强安全文明施工。在具体的建筑施工实践中, 经常出现各种恶性事件, 我国政府、人民群众非常重视该类事件的发生, 落后的安全管理、技术水平, 已成为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的重要阻碍因素。建筑行业由于安全管理状况较差, 导致建筑成本上升、生产效率降低、建设周期增长、质量水平降低等问题。因此, 施工企业必须将加强安全管理, 尽量对所有的可能发生的事故问题进行预防, 以确保施工的安全与文明。

三、结语

8.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八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建筑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的关系到质量和工程造价。想要对建筑设计质量得到保障,就必须要做好有关的管理工作。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现在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这就对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产生了影响。为此,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对策来处理。基于此点,本文就建筑设计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进行探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管理;设计质量

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建筑事业的发展也在逐步加快。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之前,规划出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才能使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得到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得到提高,使建筑企业能够健康良好的发展。

一、建筑设计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带动建筑行业进入高速的发展时期。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建筑设计加强管理,能够增加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目前建筑中大多都是增加抗震和多元化的建筑设计方式,可以对资源更好的节省,同时节约了建筑成本,使建筑的抗震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

建筑工程是融合管理、技术和经济为一体的一项综合性工程,既要使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观念得到规范,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设计人员对专业工程技术知识的掌握。建筑工程的设计能够实现工程质量的控制,使工程项目能够保证实现预期的建筑效果,我们就要向建筑设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中,要完成建筑设计图和施工图,并且配合施工队伍进行合理施工。

建筑设计中要以建筑质量得到保证为主要目标,并对设计人员加强管理工作,使建筑设计管理能够健康的发展。如果建筑设计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在工程施工阶段与建筑交付使用阶段产生隐患。

二、建筑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管理具体是以临时组建的专业性设计团队作为核心,以系统管理的方法作为基础,以建筑设计项目作为对象,以实现设计项目全过程的整合作为目标,是建筑设计综合协调和优化的过程。建筑设计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利于工程造价降低

根据对之前的建筑工程项目研究分析之后发现,设计费用大约占整个工程寿命费用的1%左右,但它带给工程的整体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之上,在单项工程设计过程中,在选用结构方案和建材上也对投资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在同样功能要求被满足的前提下,经济性与技术性都设计合理可以节约工程总体造价5%-10%左右,最高可以达到20%。而想要对技术性和经济性合理设计的实现,设计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要确保,可见强化设计管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

2、利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在建筑工程中,由于设计问题导致的

质量事故占总事故约为39.9%。一些建筑工程项目因缺乏合理设计,导致建筑各个功能方面设置不合理,严重影响其正常使用;一些工程设计图纸达不到标准,专业设计之间的配合不协调,造成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停工或是返工的情况,这些与设计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想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设计质量就必须确保,对设计管理强化,就是使设计质量得到保证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三、建筑设计管理中问题分析

1、界面管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一些设计的缺陷、遗漏、纠纷以及索赔等全都发生在界面上,界面上的纠纷也很难处理,目前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管理之中,界面管理中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各设计专业在交界处有非常严重的设计冲突存在,有效衔接无法实现。第二,设计与施工的可行性产生矛盾。目前我国建筑设计在设计方案与工程实际施工中的矛盾状况普遍存在,不仅导致施工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施工质量下降,多以必须要给予重视。

2、信息管理问题

在建筑项目的设计管理当中,设计信息直接决定了设计方案的质量,所以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目前建筑设计信息的管理上仍有诸多问题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有以下几个:首先,管理人员的现行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存在一定弊端。建筑信息的先进性和及时性无法达到要求。其次,我国现存法律还不够完善,仍需要改进管理制度,社会环境仍要改善等一些条件,使西方引进的这些管理思想与模式不但没有先进行,反而阻碍了工程项目设计信息管理。再次,需要极高的专业素质人员才能驾驭和推行工程项目设计信息管理技术,专业素质不达标的工作人员将不能准确操作建筑设计信息管理,我国的建筑行业极缺这类高素质人才。最后,我国建筑设计信息化管理设备还不是很先进,在有关的设计信息化管理软件和硬件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使得不能准确和及时的传递设计信息,对社计方案设定的相关决策极大干扰。

3、设计质量评价问题

目前我国有很多建筑设计质量的评价方式,这些质量评价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设计管理需求满足,使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但这些评价方式都有一定缺陷与不足。下面是评价方式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1.非常规性。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评价通常存在非常规性的缺陷,这主要是建筑设计评价单位缺少对建筑设计的认识而造成的,而有关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这就致使建筑设计评价工作在开展上缺乏行业常规性和规律性。三級审查是目前比较常使用的建筑设计评价方式。

2. 有限性。在对建筑设计进行评价时,主要参与者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评价人员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的专业人员,这虽然能使建筑设计的规范性得到保障,却不能满足建筑设计有关利益人员的共同需求,建筑设计的适用性就极大的降低了。另外,评价工作的开展常常不够有效和及时,目前很多评价工作是在建筑施工进行中或者是在项目施工完成之后才开展的,这就造成建筑设计的评价工作没办法充分的发挥其职能和价值,使建筑设计评价工作的质量严重降低。

四、有效解决建筑设计管理问题的对策

1、构建出完整的建筑设计管理组织框架

建筑设计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设计过程是属于群体性的活动,因此,建筑设计管理工作想要确保顺利进行,就得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组织框架。与建筑工程的特点和设计市场的情况相结合,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组织框架能够用以下形式,如图 1。

图1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组织框架结构图

2、加强建筑设计质量控制

1.应当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有关资料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设计要求大纲。一般情况下,设计大纲可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在资料收集、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讨论进制定,并把制定好的大纲提交业主方来审定,然后编制出详细的设计方案。

9.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篇九

1、建筑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建筑工程中有很多会存在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包死价等问题,很多施工企业在中标后,可能会出现无法拿出多余的经费购置安全管理必要设备、器材、工具及宣传资料等,从而导致施工现场的混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工人自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基层的建筑工人多为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薄弱,违章作业严重。

3、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虽然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常不能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或生产一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得不到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而使管理薄弱化。

10.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篇十

我根据自己在执业过程中接触的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及代理案件过程中发现的情形,对部分建筑企业及建筑分包商在企业管理、承接工程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能引起相关的企业和人员的注意,对他们今后的工作能有所帮助。第一,建筑企业在与建筑工程有关的内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表现如下:

(一)企业不重视人才培育,对合同及相关资料等证据不够重视,缺乏合格的资料管理人员。由于合同意识差,资料管理工作不到位,对收集施工相关材料未能受到高度重视,并由于缺乏合格的资料管理专业人员,或者虽安排了专职的资料管理人员却没有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了各种证据材料收集和固定方面的缺陷。比如在实际案例中,施工企业明明已按约定实施了,却没有取得书面材料;有的虽已经取得了书面签证,但却只有复印件或者没有取得对方有权签名人员的签名,不能形成证据;还有的是曾经取得的书面证据材料,到用的时候找不到了、或者丢了。

11.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创新策略

一、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其中主要的决定性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就不能很好的规范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就会在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中,没有严格的施工标准管理就会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就会使事故的责任无法明确。造成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在制度方面主要是因为我国缺乏对建筑工程管理要求的系统的法律法规文件,甚至没有法律法规对工程管理的实施准则做出规定,导致建筑工程单忽视对管理制度的制定。在管理方面体制不健全的原因主要是建筑工程单位为了节省工程成本,没有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做出充足的资金分配,在管理中经常随意的消减工程管理人员,导致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二)缺乏规范的安全管理措施,存在安全隐患

在现实建筑工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故,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必须要高度关注此类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将近一半的事故发生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法律造成的,特别是面对超强度作业的时候,工人们往往忽视自身的安全,这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建筑施工过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岗位安全操作规范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去完善,随着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必须要淘汰一些不适用的规范,制定出新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完全生产规范。

(三)监督检查落实不到位

从项目施工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到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同层面的问题。从监管立法上就有漏洞:只规定了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缺少包括工程质量和监管内容的具体细则;部分条款滞后,没有可操作性,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规则。在落实制度执行上来看,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未能依据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施工,有时会为了便利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违章操作的情况,使执行规程、规范流于形式、走过场,使施工中的监管工作有名无实,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二、优化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加强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建设

在建立建设工程管理体制的方面,企业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指导,在工程建设的建设程序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上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在工程建筑开始之前,对于法律规定的审批环节,要及时的把相关的材料送到有关部门进行工程审批,在相关部门的审批结果没有下来之前不能擅自动工。相关部门驳回审批时,要仔细查看相关要求和驳回的原因,将存在的为题解决之后再进行审批。在工程竣工之后,要交给专业的建筑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审查验收。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工作的划分,明确项目领导、责任人和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把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给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保障,给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在管理工作进行中,要做好监督和检查,确保管理工作落实到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

(二)不断加强安全管理体系,认真履行安全责任

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推动建筑工程管理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促进工程的高效管理。我们一定要充分重视工程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筑企业要正视自己,运用多年来的经验,制定出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确保建筑工程的管理有章可循,为工程管理创造更多的条件。

作者认为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体系、机构以及安全制度等的管理工作,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对于建筑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为工程的安全、有效进行提供重要的基础,也是确保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安全管理工作是直接影响着我国建筑工程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履行好各部门的生产安全责任,担负起安全管理的重责。只有进一步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方能在实际建筑施工,推动安全生产,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2.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力度。

“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制度的建立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该制度规定,新工人进入工厂必须要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公司、项目部、班组),对于新人上岗要严格按照规定,考试通过后方可上岗。对于转岗的工作人员,我们应该加强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对他们定期进行培训,加强对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新工艺的培训力度,提升工人们的素养,此外还要向他们传授安全知识,让他们自觉重视安全管理,从而促进安全生产。此外,笔者认为还要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之处,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避免管理中出现重大失误,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完善法律法规,落实监督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方面的标准,确保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这是做好质量监督工作的法律保障,完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针对整个的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排查和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加大执行和惩戒力度进而保障其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究。

从个人角度上看,要注重提高监督人才各方面素质,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缺失或者走过场现象,应该选择专业监督人员,加大对人才的培养以适应行业的发展,提高监督的质量。监督人员自身也要提高专业素质,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策略,事前事中事后每一个环节都能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

针对人浮于事的现象应明确监督管理主体权责,政府应深化体制改革,落实企业负责人及施工人员每一位的监督权责,从自上而下到主体相互之间的监督,定期填写监督报告为所负权责提供依据,那么监督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给工程的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严重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向前发展。所以,现阶段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病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参考文献:

[1]吕肇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优化改进措施研究[J].科技风,2013(21):153.

上一篇:手机代理销售合同下一篇:六年级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