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记录

2024-07-28

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记录(精选8篇)

1.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记录 篇一

阳光社区公民道德日宣传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1年9月8日 活动地点:阳光社区 主持人:庄丘霖 记录人:许婉茹 活动议程:创建“无邪教社区”宣传活动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社区居委会向社区居民发出《创建无邪教社区的倡议书》,倡议大家以主人翁的姿态,以家庭为单位,从我做起,共同打造无邪教社区。通过社区广播网络、法制宣传专栏、图片展览、大幅标语等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做到无邪教社区活动创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无邪教社区创建的积极性,树立“社区平安、人人有责”的意识。

阳光社区公民道德日宣传活动记录

时间:2011年9月9日 地点:社区综合楼 主持人:林小娥 记录人:许婉茹 活动议程:以“感恩教师,情浓中秋”为主题的博饼活动 参加人员: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贸公司、青阳中心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人员

活动内容: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2011年中秋佳节,阳光社区于9月9日下午四点半在社区综合楼服务大厅举办了博饼活动。此次活动参加人员有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贸公司、青阳中心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人员。活动奖品非常丰富,活动氛围融洽,参与人员也乐在其中。

2.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记录 篇二

一、活动思维下学校道德教育的弊端

活动是开展道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相对于学科教育, 活动因其强调实践性、参与性、体验性而受到学生的喜爱以及学校的青睐。活动有助于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乃至道德行为的提升, 但在学校道德教育中, 切不能以活动思维来引领学校道德教育的开展。活动思维即提及道德教育就想到搞活动, 把道德教育等同于活动, 也把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寄希望于活动, 认为活动数量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成正比关系, 致使教育者过分追崇活动, 学校出现了“活动热”。虽然这些活动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 在活动中应该重视在师生、生生之间讨论活动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应该用一个中心主题将他们整合起来, 这个中心主题就是对学生道德发展的期待, 这样活动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就活动谈活动, 就会出现师生很忙、活动热闹, 但活动的道德教育成效却不得而知的现象, 因为组织者没有宏观规划, 也就谈不上跟踪监控评价。在教育实践中最突出的表现还有:活动多但是活动之间缺乏联系。组织者较少思考各个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 较少思考活动与塑造学生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造成活动与活动之间、活动与学生道德发展之间的隔阂, 使活动的道德教育价值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 活动也会出现较强的随意性。

二、学校德育的应然转向:从活动思维迈向课程思维

以活动为主导的思维方式不能充分发挥活动的教育效果, 必须树立课程意识, 上升到课程思维。理论界对于课程没有统一的界定, 但各种课程定义大体都考虑了三个标准:一是计划水准 (意图、记述、文件等) ;二是实施水准 (儿童实际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 ;三是结果水准 (不是现实的学习结果, 而是只限于计划中所期待的结果) [1]。课程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四个基本要素。学校德育的课程思维就是指教师在实施道德教育时要整体思考学生道德发展目标, 并在此基础上统筹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师与学生、学科与活动等资源, 使资源横向相连、纵向深入服务学生的道德发展, 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

课程思维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具有以下优势。

课程思维促使教育者思考学生道德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是课程的首要因素。学校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教育共同体, 为了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施教者与受教者应针对“成长目标”达成共识。在思考“学生道德成长目标”时, 教育者就会在学校德育课程建构的理念下自觉地整合学校教育目标、社会对人的需求、学生成长现状等影响目标制定的因素, 使学校道德教育开展有清晰的方向引领。比如, 某小学实施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教育, 学校结合小学生特点, 把学生道德发展目标确立为:仁爱教育 (赤) 、阳光教育 (橙) 、感恩教育 (黄) 、养成教育 (绿) 、创新教育 (青) 、理想教育 (蓝) 、责任教育 (紫) 。清晰的道德发展目标不仅为师生所熟识, 而且成为彼此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不仅使全体教职员工有了明确的方向引领, 也使学生自觉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这些都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了清晰的目标定位, 当面临一些临时性、突发性的主题活动时, 学校德育工作者就能避免工作的“忙”、“乱”以及应付, 并结合学校道德培养目标深入挖掘其教育意义, 使各种形式的活动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课程思维促使教育者对学校道德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有了清晰的培养目标, 教育者就要思考借助哪些内容来实现教育目标。有了课程意识, 教育者就会有意识地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高度, 基于对学生的整体关照, 综合考虑学生校内外生活的教育资源, 赋予资源最大化的教育目标, 通过教育资源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人的发展是整体的而非相互割裂的, 教育资源之间的横向沟通、纵向联系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确立了课程思维后, 德育工作者就会打破学科界线, 以学生道德发展为中心来设计、整合资源, 确保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一体化。比如,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学校通过学科育 (通过学科教学) 、活动育 (道歉日、感恩日等) 、环境育 (文化雕塑、文化墙等) 、制度育 (学校管理制度) 来全面推进。在道德教育目标的引领下,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协作育人等效应, 并且明确每个育人途径的教育点。详细的规划使全体教师既有明确的教育方向, 也有很强的操作性。比如, 某学校统筹规划升旗仪式, 将“升旗、研学、励志”融为一体。学校将近110次升旗仪式统筹规划, 制订详尽的计划, 赋予其“升旗、研学、励志”的主题, 师生积极参与, 从学生论谈、教师演讲和“时政快车”等一系列内容中[2], 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方向。再比如, 同样是春游活动, 有的做法就是单纯组织学生去踏青;有的做法就把环保考察、公民公德素养现状分析与春游活动结合起来, 让学生带着一定的责任使命来开展活动, 赋予活动更多的道德意义。树立了课程意识, 教育者也会注重道德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和生成性, 注重时时刻刻、时时处处开展道德教育。因为, 教育者能够认识到学生的道德成长不是对教师教导的标准复制, 而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之前的生活体验、当下的道德感知、未来的道德设想, 都在教育者的视野中演变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道德教育资源。

课程思维促使教育者关注道德教育效果的监测。结果即评价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之一。课程思维也促使教师时刻检测教育效果。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向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评价是一个确定学生实际发生变化程度的过程。在课程意识指导下, 学校德育的评价意味着教育者必须思考两个问题:第一, 必须评估学生的行为, 以确保学校道德教育是否有效, 是否引发了教育者期待的变化;第二, 整体规划学校道德教育前必须对学生做针对性调研, 明确学生道德教育的水平和现状, 明确学生从什么地方起步, 否则就不可能知道学生究竟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为了研究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教师日常观察、了解学生校外表现, 甚至对毕业生进行追踪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观察和研究是推动学校道德教育有效开展的最有利证据。如果学校组织了诸多主题教育活动, 但教育者所倡导的价值观并没有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那么就要反思当下的教育, 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的整改。

总之, 教育者一旦建立了课程思维, 就会不仅关注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而且还关心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 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安排这些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所设定的目标达到了没有。追根溯源式的思考不是停留在经验操作层面, 而是学会从理性层面对道德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与思考。

三、基于课程意识的学校道德教育框架

在当代学校德育中, 课程意识具体体现为当代课程建设的系统意识、关系意识与连续意识, 它们构成了孕育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框架的理念原点。在这三种意识的影响下, 当代学校德育的基本空间应该包括以下三点。

1.树立系统思维, 推动文化育人的形成

学校实施课程必须回答科学主义课程思维的四个问题, 即: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经验才能实现目标?如何组织教育经验?如何确定目标正在实现?这种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校整体工作的推动。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要义, 也是应有之义。道德教育不等同于道德知识的传递, 更不等同于道德技能的训练。道德在学生身上的体现需要学生道德知识、道德情感甚至道德意志综合的作用。有效的道德教育并不是靠一门学科、一项活动或者一位教师能够落实的, 更需要学校整体民主、开放、上进的文化氛围, 需要平等的师生关系, 需要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更需要对话性氛围的营造, 学生在文化孕育中潜移默化地构建起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观。这需要管理者自上而下的变革, 思考如下问题:学校是谁的学校?为谁服务?既然是学生的学校, 就应该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尽可能从教师外部管理走向学生自主管理, 这就会涉及学校管理机制的系列变革;既然教师实施教育的首要目的都是服务于学生的道德发展, 那么教师就应成为有着共同信念、遵守共同教育准则的道德教育共同体, 避免教育、教学分家, 这就涉及教师培训、教师管理机制以及课程整体设计的系列变革;既然有效的道德需要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内心的认可, 是学生自己的道德价值选择, 那么就涉及学校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发展是整体的, 学校教育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也是各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隐性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学校德育系统化思维必须落实在学校“德育场”的建设上。美国教育学者布鲁姆在《教育学的无知》一书中曾说:“隐性课程对于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具有强有力的持续影响”, “隐性课程能很好地达到某些教学目标, 并比显性课程的明确目标能保持得更久”。校园文化、校园生活、人际关系、集体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 为此, 管理者应该有整体意识, 宏观规划学校的管理机制、教育教学机制以及评价机制, 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 营造正向的“道德场”, 使道德教育的中心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转换到“什么生活最有价值”。

2.树立关系思维, 培育对课程资源的敏感性

目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弊端是一直做“加法”, 各种名目的校本课程、区域课程、特色课程以及专题教育狂轰乱炸地指向学生, 除了按部就班的活动, 还有各种临时性活动。名目繁多的教育内容使管理者和学生都不堪重负。学校可以尝试实施“减法”, 即寻求课程价值的最大化。这需要教师树立关系思维, 把学生道德水平提升放在学生成长环境中思考, 不就道德理解道德, 不就道德培养道德, 而是在与学生有关的一切事物中 (包括学科学习、同伴交往、师生交往、日常活动等) 挖掘道德教育资源, 形成教育合力。认识到学生是生活中的人, 是关系中的人, 提高对道德课程资源的敏感性。如果教师理解人是在关系中自我建构的, 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形成教师必须为学生道德成长负责的使命, 教师就应该首先建构积极的价值观, 并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施以积极的影响。如果管理者认识到学生发展是整体的、不断深化的, 就应该看到各种资源对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相关性, 挖掘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 善于把突发资源、消极资源变成永久的、正面的资源。比如:学生相处过程中, 时刻会有道德事件发生, 校园发生同学交往矛盾事件, 学校把这一天命名为“同伴关系日”;学生因为饮水问题而发生文化冲突, 学校把这一天命名为“文化理解日”;由于食堂施工导致学生无法正常休息而引发食堂道歉, 学校把这一天设立为“道歉日”。如果学校善于抓住这些特别的时刻, 就可以让它变成永恒的道德教育课程资源。同时, 不断创新常规资源, 提高对学生的道德吸引力, 比如:把运动会办成民族文化交流会、多元文化理解活动, 赋予日常活动更多的道德内涵, 使学生在活动、游戏、交往中提高道德感悟能力。从道德的角度衡量学校的每一天, 那么学校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别样的教育意义。

3.树立连续性思维, 使课程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

杜威曾提出, 连续性是衡量教育活动效果的一个长期性的标准, 课程是生活的“连续体”。杜威一直强调学校教育内容必须与学生过去和将来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过程课程观在学校德育中的直接体现。这样, 学生才能既有效建构当下的生活, 也能为将来生活做好准备。学生道德发展也有一定的连续性。为了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学校必须清楚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如何, 明确不同学段学生的道德水平、重点培养内容以及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性, 使不同学段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连续性, 连续性贯穿于学生的纵向发展中。为了推动学生纵向发展的连续性, 就必须借助观察、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摸清学生道德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重点培养方面, 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在考虑学生发展连续性的基础上, 需要考虑课程内容的连续性。目前, 学校处于不断研发德育课程的阶段, 德育课程处于欣欣向荣的状态。在此基础上, 学校应该考虑将各门德育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找到各门课程对学生道德培养的着力点, 构建相互关联、各有侧重的德育点, 使连续性贯穿于各个学科中。这样, 能使每个教师都认识到自己首先是道德教育者, 能使教师们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共同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动态。连续性思维使管理者和教师关注学生道德发展的连续性, 进而关注课程内容的连续性、教师之间的连续性, 最终将学校德育的课程意识行动化。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3.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记录 篇三

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不仅是学校的事,校外教育机构(包括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村镇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如何创新校外少先队教育活动,促使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我认为,就是要采用适合少年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形式,我将此归纳为六种措施。

措施之一——建立校外少先队组织

第六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指出:“适应队员聚集、沟通、交流方式的变化,探索新的组织活动形式,努力实现对全体少年儿童教育有效覆盖。”从目前情况来看,少先队教育处于校内有人抓,校外无人管的状况。如果能在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校外少先队组织,就进一步拓展了少先队教育阵地。一个青少年宫或青少年活动中心可建立一个校外少先队大队,下设若干“特色中队”,并让队员们自选中小队干部,这样既发挥了少先队的组织活力,也增强了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校外少先队开展学习道德模范具体来说是“四个找”:从队员中找,细心观察,认真思索,找到学习道德模范的“切入点”;从社会上找,学双百人物,走近时代英模,找到学道德模范的“联系点”;从生活中找,勤动脑巧发现,找到队员学习道德模范的“进步点”;从活动中找,继承传统,适应形势,找到学习道德模范的“创新点”。

措施之二——创建校外少先队“英雄中队”

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用英雄的精神引领,在学英雄活动中成长。这是少先队“英雄中队”所折射出的丰富内涵,更是“英雄中队”集体所展现的独特魅力。“英雄中队”将先锋、英雄、模范、榜样这些光荣的字眼,树立成一个个红色路标,为少年儿童的人生导航。创建“英雄中队”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的有效形式。

要把开展创建“英雄中队”的品牌、学习道德模范的口号喊响亮。如:“创建英雄中队、传承英模精神”、“红领巾与英模同行”、“唱雷锋之歌,诵雷锋格言,读雷锋日记,做雷锋传人”、“时时学英模,天天有行动 ”、“学习英模快乐成长,人人争当四好少年”等。要让全社会经常看到“英雄中队”的活动,把校内外创建“英雄中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创建“英雄中队”活动的发展与创新。

措施之三——组建多种形式“红领巾小社团”

近些年来,伴随着体验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逐步推进,“红领巾小社团”得到了蓬勃开展,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少先队工作新的组织动员形式和有效活动载体。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少先队开展“红领巾小社团”活动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实践证明,“红领巾小社团”也是开展学习道德模范的重要形式。少先队组织建立的“学雷锋小组”、“拥军小分队”,就是“红领巾小社团”的早期模式。校外少先队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红领巾小社团”,如“学英模志愿服务队”、 “学英模小讲解员”、 “学英模红领巾道德岗”、 “学英模爱心小队”、 “学英模流动少年宫”等,更加丰富学习道德模范的内容,更好地调动少年儿童学习道德模范的积极性。

措施之四——寻访身边道德模范人物

第六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指出:“引导队员们向英雄模范和为人民服务的人学习,关注祖国的发展和进步,立志报效祖国。”就是在深入开展学习道德模范的同时,还要开展寻访英模人物的活动,让少年儿童在学英雄百花园里快乐生活、茁壮成长。校外少先队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组织队员开展寻访身边的道德模范人物活动。如“访问十八大代表”、“请老党员讲传统”、“采访‘小巷总理’的一天”、“法院的黑脸包公”、“走近优秀企业家”、“参加一次社区新党员入党仪式”、“和优秀党员手拉手”等,让队员学习道德模范的高贵品质,感受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

措施之五——广泛运用新媒体和时尚元素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少年儿童天天都在跟各种流行文化元素打交道,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运用新媒体和时尚元素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要注重教育与娱乐的同步,是探索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关心少年儿童的快乐,然后才是适当的引导,做到寓教于乐,让少年儿童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校外少先队要紧紧围绕“三观”“三热爱”的主题,充分发挥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优势,广泛运用新媒体和时尚元素,如绘制学习道德模范动漫、编唱学习道德模范儿歌、制作学习道德模范网页、开设学习道德模范博客、开发面向少年儿童的优秀文化产品等,让少年儿童在快乐中学习道德模范、在实践中学习道德模范。

措施之六——壮大校外志愿辅导员队伍

第六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指出:“壮大志愿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辅导员作用。”在推动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过程中,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校外少先队组织可以聘请热心少年儿童教育的老干部、退休教师、热心家长、优秀企业家、解放军战士、社区干部、人民警察、大中专学生等担任校外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组织少年儿童开展好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校外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应当成为学习道德模范的引领者、开展学习道德活动的策划者、学习道德模范精神的先行者、乐于志愿辅导的奉献者。有这样一支队伍,才能有效推动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

4.道德讲堂活动记录 篇四

“道德讲堂”活动

记录本

(2013年度)

第一讲

3月5日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标题:《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4月9日

标题:《处处有礼仪,争做文明人》

5月14日

标题:《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6月5日

标题:《生命因大爱而美丽,人生因奉献而精彩》7月1日

标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

第一场讲座记录

时 间:2013年3月5日 地 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主 持 人:张学云

主 持 词:《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流 程:

一、唱一首歌曲:参加人员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二、看一部短片:参加人员观看《简单中的伟大-郭明义》短片。

三、诵一段经典:参加人员齐诵《雷锋》诗歌。

四、讲一个故事: 宣 讲 人:田轩杨

故事标题:《当代雷锋郭明义》

五、做一番点评:

李佳琦发言:助人为乐、甘于清贫,是中华民族最为推崇的美德,能否安贫乐道、善于舍己为人,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标尺。郭明义以实际行动接力传承雷锋精神的崇高境界,热情弘扬了郭明义助人为乐、以苦为乐、“追求纯粹”的价值观。郭明义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将自己的物质生活享受降到了最低。郭明义总是发自内心地做每一件好事,他把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当成自己的最大快乐,最让人钦佩之处在于能够自觉地把道德完善与人生的充实、生活的快乐和家庭的幸福统一起来。在他那里,助人为乐不是偶一为之的权宜善举,而是自己的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

赵倩发言:在雷锋离开我们半个世纪的今天,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人郭明义,以30年理想信念的默默坚守,为人们展示了雷锋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他把助人为乐当作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让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带起一股股爱心洪流让人们看到,雷锋离我们并不遥远,雷锋精神仍是这个时代最强劲的气息。他像雷锋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千万人心中的道德楷模。

黄海玲发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生前崇高的愿望!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无时无刻实践着、追逐着这一伟大的理想、信念。郭明义就是当代的活雷锋,我们身边的活雷锋,我们将以你为榜样,做雷锋的接班人。

赵天柱发言:鞍钢一个普通养路工人郭明义,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家庭,十六年来只图奉献,不求索取,让人从不理解到理解,由观望到积极参与,成为以实际行动学雷锋的标兵,他图的是什么呢?并不是功名利禄,只是一份心安,一份良知,一份普通中国人的普通而伟大的情怀,一份平凡但生动的人生答卷,一记掷地有声的回音。

田思琦发言:郭明义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腔热情地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模范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

温倾城发言:一个共产党人是否能够被群众看出来,看出来他是否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来说,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严肃的考验。在革命年代,成千上万的先烈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换来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合法性,而今天,无论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或是郭明义这样的普通共产党人,将如何用我们对待利益、对待名利、对待人民的态度、方式和行动,来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郭明义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见。”

第二场讲座记录

时 间:2013年4月9日 地 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七年级学生 主 持 人:张学云

主 持 词:《处处有礼仪,争做文明人》 流 程:

一、唱一首歌曲:全体学生学唱《文明礼仪》歌曲。

二、看一部短片:全体学生观看《礼仪之邦》短片。

三、诵一段经典:全体学生诵读《弟子规》。

四、讲一个故事:

宣 讲 人:张翰鹏同学 故事标题:《文明礼仪小故事》

五、做一番点评:

赵继发发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李金虎同学发言:文明在你我的身边处处可见。如果你说:“做一个文明人很难。”我可以告诉你做一个文明人不难。做一文明人很简单,其实文明就是尊敬师长,不说脏话,团结同学,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 唐超同学发言: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生活中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我感受到做个文明小天使的意义和快乐。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让文明之花开遍祖国大地!

王子琦同学发言: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同学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引领文明风气,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让文明礼仪永驻我们心间!

何康同学发言:文明礼仪是什么?文明礼仪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老师时热情的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叶痰时的主动制止;是在公共场所不大声暄哗。文明就是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做起。

王静同学发言:文明是一种习惯,文明是每一个细节,它在课堂表现为:坐姿端正、凝神听讲、举手发言;它在课间的表现为:不随地扔吐痰、不乱纸屑、不打架闹事、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践踏草地、不采摘花草、不留下杂物。它表现在一声真诚的“谢谢”,一句真心的“对不起”,还有每日的“您好,你好,再见”之中。

第三场讲座记录

时 间:2013年5月14日 地 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

七、八年级师生 主 持 人:张学云

主 持 词:《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流 程:

一、唱一首歌曲:参加人员学唱《孝亲敬老歌》歌曲。

二、看一部短片:参加人员观看《8岁起侍奉养母12年 90后少女背瘫母上大学》短片。

三、诵一段经典:参加人员齐诵《孝亲敬老歌》歌词。

天底下,人世上,爹娘恩深似海洋,从小懂得孝父母,长大报国好儿郎。烛光照,闪闪亮,育我青春好时光; 传道授业解疑惑,滴滴师恩记心上。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中华孝道传千古,千古中华礼仪邦。

先栽树,后乘凉,长者恩德不能忘,老吾老及人之老,春风化雨暖心房。乌鸦反哺拳拳意,羊羔跪乳意长长; 爱父母敬师长,人伦道德第一桩。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人人捧出心中爱,中华孝道放光芒。

四、讲一个故事: 宣 讲 人:吴家和

故事标题:《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五、做一番点评:

张明老师发言: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王佩佩发言: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李金虎发言: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也许你一伸手就可以抓到它,也许你已经是它的主人,而你还不知道……不懂得珍惜的人永远不会得到幸福,就算幸福去找他,他也不会留住,只能让幸福沮丧的走开。拥有美好心态的人会永远幸福,因为他会自己创造幸福,他也会让幸福伴随他一生,他会用幸福打开心结,让自己快乐轻松,越快乐她就越幸福,与朋友一起分享幸福!正如郎朗所说:“分享快乐,帮助别人,幸福就是分享。”

刘超发言:幸福从来都与贫富无关,与地位无关,人的幸福,完全在于心的幸福。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幸福的支柱,而幸福是乐观抵达的目的地,要想自己幸福,就要首先具备乐观的精神,每天发现一件新的美好事情,学会对压力说没关系。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关键是一个正确的视觉,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的美好。

马佳星发言: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一个感动中国人的平凡女孩。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佩杰是个乐观的孩子,她说:“看前头,前头是很阳光的。”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仍然灿烂如花。

李靖发言: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这种朴实无华,艰难执著,自强自立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人要往前走,一定会走出一个充满笑声的人生!

第四场讲座记录

时 间:2013年6月5日 地 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七年级学生 主 持 人:张学云

主 持 词:《生命因大爱而美丽,人生因奉献而精彩》 流 程:

一、唱一首歌曲:参加人员学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曲。

二、看一部短片:参加人员观看《最美乡村女教师》短片。

三、诵一段经典:参加人员齐诵《大爱无疆》诗歌。

四、讲一个故事: 宣 讲 人:施亮

故事标题: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感人事迹

五、做一番点评:

马子超发言:她的感人事迹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心灵震撼,她用朴实的行动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赞誉,赢得学生的爱戴,他向我们所有的教师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的敬业,什么是奉献。

李佳辉发言:她的感人事迹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其实许多老师就在平凡的岗位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播撒爱心,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什么叫爱岗敬业。

唐红波发言:曹瑾走了,她也给我们活着的人留下不尽的思考。曹瑾走了,除了带给我们无尽的感伤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教育、选择、人生价值……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几个人能静下心为自己的祖国,为下一代的成长,放弃城市的安逸,而主动选择留在大山里?教师是园丁、是蜡烛、是春蚕,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许多青少年都把当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曹瑾执着而纯洁的教师情结,是我们做教师的骄傲。

杨麦发言:尽管曹瑾从教经历短暂,但她心系学生、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怀,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职业操守,甘于奉献、无私大爱的精神境界,是新时期教师的楷模和典范。她的精神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的敬业,什么是奉献。

杨家豪发言:曹老师一路走好,你的一生虽是短暂的却是最灿烂辉煌的,你用自己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一生!当一个人连生死都能放下还有什么放不下了,想想自己是不是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听着歌曲明净和感动心灵。感谢曹瑾,你像一束最耀眼的星光将世界照亮,世界因你而美丽。

常勇发言:你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主动回乡支教,带病坚持工作,被癌症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在生命遗留之际,你向父母提出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和有用的器官造福他人。一贫如洗的家境、忠厚朴实的双亲,质朴、无私的心灵,留给我的是沉思和震撼。你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师德的崇高,照亮了学生们求知的路。你的美永流人间。请你一路走好!

第五场讲座记录

时 间:2013年7月1日 地 点:三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校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 主 持 人:张学云

主 持 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 流 程:

一、唱一首歌曲:参加人员学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

二、看一部短片:参加人员观看《义务植树22年老书记-杨善洲》短片。

三、诵一段经典:参加人员齐诵《七一献诗》诗歌。

四、讲一个故事: 宣 讲 人:祁波

故事标题:《草鞋书记”杨善洲》

五、做一番点评:

陈学升发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看了曾经是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事迹,使人有“当官不为民谋利,不如直接去经商”的感叹,能这样的官员,反而还显得“堂堂正正”。

张明发言:这样的时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时代需要的就是做为人的本份与责任,如此才有一个民族的自豪与未来。而不是见利一哄而起,无利一哄而散,为利争斗不休……

寇学忠发言: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他光明磊落,心里装满党和人民的利益,唯独没有自己,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却折射出万丈光芒。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公仆,在工作中认认真真的为老干部服好务。

李晓东发言: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苏菲发言:杨善洲同志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精神却逐渐渗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已经是第二次观看杨善洲的事迹报告了,每一次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被他的事迹感动的落泪。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没有理由忘记他,他是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中的杰出代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以他为榜样,我感觉非常自豪,也许我不会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但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也会非常的欣慰。

5.道德讲堂活动记录 篇五

第一讲 9月7日

标题:《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第二讲 10月12日

标题:《处处有礼仪,争做文明人》

第三讲 11月9日

标题:《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第一场讲座记录

时 间:2016年9月7日 地 点:学校东区四楼道德讲堂 参加人员:全校教职工 记 录 人:蒋尚东 主 持 人:黄兆祥

主 持 词:《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流 程:

一、唱一首歌曲:参加人员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二、讲一个故事: 宣 讲 人:施亮

故事标题:《当代雷锋郭明义》

三、做一番点评: 戴玉华发言:助人为乐、甘于清贫,是中华民族最为推崇的美德,能否安贫乐道、善于舍己为人,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标尺。郭明义以实际行动接力传承雷锋精神的崇高境界,热情弘扬了郭明义助人为乐、以苦为乐、“追求纯粹”的价值观。郭明义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将自己的物质生活享受降到了最低。郭明义总是发自内心地做每一件好事,他把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当成自己的最大快乐,最让人钦佩之处在于能够自觉地把道德完善与人生的充实、生活的快乐和家庭的幸福统一起来。在他那里,助人为乐不是偶一为之的权宜善举,而是自己的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

陈明政发言:在雷锋离开我们半个世纪的今天,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人郭明义,以30年理想信念的默默坚守,为人们展示了雷锋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他把助人为乐当作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让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带起一股股爱心洪流让人们看到,雷锋离我们并不遥远,雷锋精神仍是这个时代最强劲的气息。他像雷锋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千万人心中的道德楷模。

李义发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生前崇高的愿望!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无时无刻实践着、追逐着这一伟大的理想、信念。郭明义就是当代的活雷锋,我们身边的活雷锋,我们将以你为榜样,做雷锋的接班人。

周萍发言:鞍钢一个普通养路工人郭明义,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家庭,十六年来只图奉献,不求索取,让人从不理解到理解,由观望到积极参与,成为以实际行动学雷锋的标兵,他图的是什么呢?并不是功名利禄,只是一份心安,一份良知,一份普通中国人的普通而伟大的情怀,一份平凡但生动的人生答卷,一记掷地有声的回音。

华庆华发言:郭明义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腔热情地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模范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

张小明发言:一个共产党人是否能够被群众看出来,看出来他是否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来说,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严肃的考验。在革命年代,成千上万的先烈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换来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合法性,而今天,无论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或是郭明义这样的普通共产党人,将如何用我们对待利益、对待名利、对待人民的态度、方式和行动,来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郭明义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见。”

第二场讲座记录

时 间:2012年6月5日 地 点:学校西区操场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记 录 人:盛学中 主 持 人:冀兵兵

主 持 词:《处处有礼仪,争做文明人》 流 程:

一、听一段录音:全体学生听《礼仪之邦》的介绍。

二、诵一段经典:全体学生诵读《弟子规》。

三、讲一个故事:

宣 讲 人:林张萱同学 故事标题:《文明礼仪小故事》

四、做一番点评:

张荣华老师发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张小迟同学发言:文明在你我的身边处处可见。如果你说:“做一个文明人很难。”我可以告诉你做一个文明人不难。做一文明人很简单,其实文明就是尊敬师长,不说脏话,团结同学,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

徐浩宸同学发言: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生活中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我感受到做个文明小天使的意义和快乐。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让文明之花开遍祖国大地!

应爽同学发言: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同学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引领文明风气,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让文明礼仪永驻我们心间!

朱彤彤同学发言:文明礼仪是什么?文明礼仪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老师时热情的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叶痰时的主动制止;是在公共场所不大声暄哗。文明就是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做起。

王仁凯同学发言:文明是一种习惯,文明是每一个细节,它在课堂表现为:坐姿端正、凝神听讲、举手发言;它在课间的表现为:不随地扔吐痰、不乱纸屑、不打架闹事、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践踏草地、不采摘花草、不留下杂物。它表现在一声真诚的“谢谢”,一句真心的“对不起”,还有每日的“您好,你好,再见”之中。

第三场讲座记录

时 间:2012年7月9日 地 点:学校东区四楼道德讲堂 参加人员:全体教职工 记 录 人:蒋尚东 主 持 人:黄兆祥

主 持 词:《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流 程:

一、看一部短片:参加人员观看《8岁起侍奉养母12年 90后少女背瘫母上大学》短片。

二、诵一段经典:参加人员齐诵《孝亲敬老歌》歌词。

天底下,人世上,爹娘恩深似海洋,从小懂得孝父母,长大报国好儿郎。烛光照,闪闪亮,育我青春好时光; 传道授业解疑惑,滴滴师恩记心上。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中华孝道传千古,千古中华礼仪邦。先栽树,后乘凉,长者恩德不能忘,老吾老及人之老,春风化雨暖心房。乌鸦反哺拳拳意,羊羔跪乳意长长; 爱父母敬师长,人伦道德第一桩。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人人捧出心中爱,中华孝道放光芒。

三、讲一个故事: 宣 讲 人:周萍

6.小学道德讲堂活动记录 篇六

一、时间:2013年7月20日

二、地点:中心小学道德讲堂

三、主持人:吕方

四、活动内容

1、自我反省

开场三问:爱不爱工作?爱不爱学生?有没有做好本职工作?

2、唱一首道德歌曲:《诚信之歌》

3、看一部道德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短片:今天我们观看了道德先进模范人物海尔集团的创始人张瑞敏讲究诚信的事迹短片,海尔创始人张 瑞敏宁可砸烂10问冰箱,也要诚信经商,坚持产品的好质量。尽管当时1台冰箱的价格是1个工人的年薪,让他暂时损失,但诚信让他收获了别人的信任,成就海尔公司的商业奇迹。铁锤唤醒职工的质量意识张瑞敏接手海尔第一件事,就是召开现场会,所有的职工召集在一起,一些检查出有瑕疵的冰箱摆在了大家面前。在那个时代,工业产品供应紧张,买个冰箱要凭票购买,这些被挑出来的冰箱虽然有瑕疵,但是使用起来并无大碍,如果流向市场,将依然非常强手。张瑞敏说:“质量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企业的命根子,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生产出完美的产品。”让瑞敏下令,这些质量稍差的冰箱全部销毁,绝不流向市场,绝不影响海尔的形象(当时还不叫海尔),工友们非常痛心,觉得非常可惜,就是分给职工也好啊!大家都极力反对,但张瑞敏为了唤醒大家的质量意识,坚决坚持砸了这批冰箱。正是这一记重锤,砸出了一个响当当的世界名牌--海尔,远见卓识,提高服务水平在产品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张瑞敏着手提高企业的售后服务水平,那是的企业产品,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产品基本不愁销路,各家公司对售后服务还没有现在的重视程度,张瑞敏远见卓识,配合创立名牌的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服务水平的措施,一时间,人们口碑相传,海尔的售后服务真是好,海尔的品牌也开始逐渐有了影响力。4 背诵一段传统经典:

《道德经》中关于诚信的语句选摘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道德经》 第四十九章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 《道德经》第一十七章:“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经》第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 有大伪。”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体现传统美德与当代精神典型事迹故事。讲解人:李明臣

主持人:李明臣同志讲述了他的邻居也是他的一名得意学生的感人故事,他的邻居张正是我们学校毕业的一名学生,前几年大学刚毕业。他毕业后他就投身社会,每天日晒雨淋地跑工作,坚强的他也有想放弃的时候,不过他有信念有理想,正因为这样每次面对困难,他都是咬紧牙关挺了过去。最后,在亲人的帮助下他想做一位出色的商人。在社会上打拼了十几年,就因为他的刻苦终于让他开创了属于他的一片天地,成功地开了一间出售莱阳酿造厂调料品的商店。经过他的努力,他经营的商店慢慢地上了轨道。去年,他改行做其他产品的代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在改行做其他代理时,清查到自己商店里有一批过期的调料品,按进货价值计算达5万余元。这件事简直是晴天霹雳,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之后,他认为这批过期的调料品数量太多,他们自己又无法处理,而一向诚信合法经营的他,为慎重起见,决定交给工商部门处理,由工商部门统一销毁,这样才能保证这批商品不再流向市场,同时也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6 作一番感受评论

(1)张静蕾同志对参加此次道德讲堂活动的感受:

今天的道德讲堂中,听了李明臣老师的讲故事,非常感动,你看邮递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答应了上司每天把信报按时送到每家每户,便从来没有失信过。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全家人都以为他不

会来送报了,于是便看起了电视。‘‘咚咚咚’有人敲门了。一开门,原来是邮递员,只见他全身都湿透了,一经询问,原来他是冒着大雨为每家每户送报,我站在门口,望着邮递员远去的背影,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一定有做一个像邮递员一样讲诚信的人。

(2)王鹏程同志对参加此次道德讲堂活动的感受: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先给大家给一个小故事,我亲身经历的事情。第一次在网上购物,可能是比较兴奋吧!但是我还是看清东西然后和卖家弄清情况我才会买下,看了一件咋一看是白色的衣服其实是米白的,很好看,我和卖家谈的时候还特地问了颜色是不是白色和纯棉的,是不是和上面说明是一样,卖家大言不惭的和我说的是的。我就买下了,结果我收到货物的时候真是大失所望,什么白色啊,就是浅黄色,而且不是纯棉的,质量太差了、、、当时我拿的货物的时候真的是愤怒到了极点。但是我想想几十块钱退货太麻烦,所以就自认倒霉,算了吧!导致我现在在网上都不敢买东西,我想大部分人也肯定会和我遇到一样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销售者诚信怎么就那么差呢?我想这样做生意是不能长久,至少我们上过一次当就不会在光临他家店铺,也许还会在朋友中帮他家做一些免费的广告,久而久之最终他们这些不讲诚信的人面临的是店铺的倒闭。反之,那些讲诚信的卖家我们在里面买过好的东

西同样会为他们做一些免费的广告,这样他的生意就会越来越红火,多中取利吗?生意也会长久的做下去。

(3)阎丽红同志对参加此次道德讲堂活动的感受:

7.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记录 篇七

如何让小班的孩子们大胆地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来, 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在这些精彩的科技活动中的有趣现象可能是转瞬即逝的, 而小班的孩子受年龄特点限制, 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 动手能力较弱;在感知、注意、思维时目的性差, 极易受外部力量的支配。为了让孩子们能清晰地观察, 有目的地操作并捕捉这些瞬间的精彩, 我们觉得小班的孩子也能在科技活动中进行记录。那么记录什么?怎么记录?拿什么记录呢?

一、用“记录”帮助幼儿留住科学探索的瞬间

记录一定要伴随着探索过程进行, 在幼儿充分探究的基础上, 记录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要避免为记录而记录, 不能事后追记, 或还没有展开充分探究就让幼儿记录, 更不能事事都记。因此, 小班的记录重点就放在帮助他们记录一些孩子难以表达的东西上;鼓励孩子将自己的记录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孩子在失败的记录中寻找原因, 在成功的记录中得到启示。

1.“记录”梳理探索的“过程”

小班的孩子往往是想一出是一出, 过后很快就忘记。在活动中随着操作要求和材料的递进, 甚至受到同伴的影响, 对于自己的想法会一变再变。往往一个环节下来回头问问之前说了什么, 他们就一脸茫然。所以通过一些集体的记录形式, 可以帮助幼儿记录他们的思维过程, 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例如:科学活动《贪吃的大嘴兄弟》, 两次活动的差异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次活动教师请幼儿猜测哪些水果是哥哥“浮起来”爱吃的, 哪些水果是弟弟“沉下去”爱吃的, 实验后再回过头去回忆原来的猜测时, 孩子们已经完全忘记了。第二次活动时教师就利用集体记录的方式帮助孩子将这些猜想记录了下来。这样在最后的结果出来后, 就能通过比较这些“记录”知道孩子们认知上的变化了。

2.“记录”留住探索的“过程”

小班幼儿不够细致, 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 自主性不够, 离开教师的直接引导, 就难以进行长久地观察和自觉地记录。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 要采用系统的、直接参与式的引导方式, 带动、启发、鼓励幼儿参与观察并记录科学发现。由于小班幼儿没有自觉记录的意识和管理记录工具、材料的能力, 他们不但不会自觉记录, 还会将常规意义上的记录表画得乱七八糟。于是我就尝试利用美术手段来进行“趣味记录”。

例如:科学活动《掉下来了》, 孩子们观察物体自由落下时产生的运动轨迹。教师利用“身体学一学”到“手指画一画”, 最后用笔画下来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 让幼儿巧妙地将自己的操作材料贴在长形纸条的最上方, 然后在它的下面用一根直白的线条画下运动轨迹, 别具一格地记录下瞬间发生的事。

又如《小积木动起来》, 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移动积木从而呈现不同的痕迹。孩子们将积木沾上颜料, 然后从纸的一端移动到纸的另一端, 不同的移动会留下不同的痕迹。这些痕迹就可以很好地表示出幼儿探索的过程, 甚至可以成为孩子们富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3.“记录”呈现探索的“结果”

小班孩子受表达能力的限制, 就算是操作完全成功, 也很难完全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所以就要借助巧妙的记录形式了。

例如在《水变红了》的学习中, 教师的记录重点是结果有没有褪色, 而孩子则每人只能选择一样材料进行操作。教师选择了集体记录的形式, 用实物和磁铁结合的形式。孩子们每人一块磁铁, 上面有他们的名字。当孩子操作完的时候就马上用手中的磁铁进行投票, 放在相应的材料下面的笑脸或哭脸上。这样不但教师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孩子的操作结果, 孩子们还能通过全体的投票结果, 观察到材料之间显而易见的差异, 活动预设的目标较为圆满地达成了。

二、用“记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记录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 它在帮助幼儿获得科学信息, 建构科学概念, 促进探究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科学态度

(1)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 使幼儿感知身边科学技术的存在, 初步形成科学技术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印象。例如:在活动中我们常常引导幼儿比较和观察, 在《咕噜咕噜滚》这一科学活动中, 幼儿就是通过观察圆柱、圆台、圆锥形态的不同, 然后尝试制作, 探索, 通过记录下的痕迹知道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所产生的运动轨迹是不同的。

(2)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对玩具和现代生活用品的摆弄, 萌发幼儿关心科学、好问、好奇、乐于尝试等的积极情感。例如:幼儿在《小积木动起来》《斜坡和小球》等这些借助美术手段进行记录的探索活动中, 感受到了物体的平面移动、不同高度的斜坡、自由落体等现象。活动中孩子们的脑海中就会泉涌出很多的“为什么”, 很多的“如果”, 在一次次的尝试、解答后, 又会有新的“为什么”、新的“如果”产生, 如同水中涟漪, 一个简单的玩具就能在孩子的心中荡漾出层层的问题。

2. 科学知识、技能

我们身边有很多的材料, 玩的、用的、吃的, 通过对这些日常物品的观察、摆弄和分类, 可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特征、区分、性质, 可以通过推、拉、滚等动作的描述和操作, 使幼儿意识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变化。例如:在本学期进行的《掉下来了》《车轮滚画》《玩球》等丰富的活动中, 幼儿通过做一做、玩一玩的形式感受到了物体丰富的动态, 活动借助美术材料让这些动态显现出来, 让小班的幼儿观察得更加直观, 有了颜色的帮衬, 物体在小班幼儿的手下生动了起来。

3. 科学方法、能力

在组织幼儿开展丰富的科艺活动之后, 我们最终欣喜地看到幼儿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 拥有了初步的科学能力。例如在我们班《咕噜噜》的科技区角中, 孩子们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流程图搭建三层不同高低的斜坡, 并且能主动地询问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而询问的对象除了老师, 同伴则更为常见。

本学期我们在小班科技“两小”活动中“记录”的一些改变, 其实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改变。趣味记录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幼儿技法上的不足, 而且还能激励幼儿强烈的操作兴趣,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了很多的科学现象并保持较高的兴趣。但是, 如果记录的方式脱离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 那么, 就会成为孩子学习科学过程中的负担。在本学期“移动”的主题中, 幼儿通过做一做、玩一玩的形式感受到了物体丰富的动态, 活动借助趣味记录让这些动态显现出来, 让小班的幼儿观察得更加直观, 有了记录的帮衬, 物体在小班幼儿的手下生动了起来。

摘要:尝试着让小班的孩子在科技小实验和科学小制作活动中进行记录,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了在活动的不同环节运用不同的手段, 采用不用的形式开展, 让小班的孩子也能在无意间记录下科学探索的痕迹。

关键词:“两小”活动,记录表,幼儿园小班

参考文献

8.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记录 篇八

2012年4月至6月,我校通过知识测试、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本校学生的权利责任意识、道德信仰意识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和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代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公民意识,表现在对国家历史、国情常识有一定了解,比较关注社会发展,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等。同时,中学生在现代公民意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光说不做,说到做不到。

中学生对公民意识的认识更多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人意识,更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应有的公民素质。一个人道德知识不论有多么渊博,若无切身体验或情感的介入,就不会有任何行动;或者一个人光有善意,却无坚决执行善意的性格力量,那也只不过是一种伪善;即使有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不付诸行动,依然构成不了一种美德。

2.生活圈子小,缺少责任感。

现代公民意识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良好的公民意识也必须包括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中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这个小天地中,对社会的关注不多,不太关心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相关政策,更缺少对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的了解,因而他们对社会缺乏责任心,做事情缺乏主动性。

3.价值观模糊,缺少现代公民意识。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社会上出现的观望、自保、冷漠等现象,对中学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以致他们中的不少人价值观模糊、缺乏现代公民意识。为此,我们必须加强“自主、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风尚教育。

二、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1.组织安排的可行性。

因为所有活动主要在学校与班级范围内展开,所以非常便于采用发放调查问卷、访谈、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研究小组可与学校德育处、团委联系,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社会实践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

2.时间、空间的可行性。

因为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所以在时间、地点的安排上有充足的选择余地。同时,这样的活动适应了国家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能够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参与了学校各项活动的组织安排,突出以公民教育为主线,全面提升了本校学生的公民意识与素养。

3.社会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课题组选择的多组活动案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得到了家长、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既关注了学生生活实际,又联系了社会常见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更是邀请到很多家长、社会人士参与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学会透过社会现象看问题本质,了解有关公共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倾听公众的心声,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公共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这既有利于相关政策的更好实施,也有利于切实保障居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几点思考

1.宽容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生活。

“在实践中你尽力参与了吗?在实践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中学生的阅历经验、知识结构、基本技能以及所掌握的社会资源等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宽容地对待他们,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感悟生活、提高自己。

2.引导学生,把他们从课本中解放出来。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摒弃了一直以来传统教育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陈旧观念和不关心社会生活、社会存在等弊端,它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和书本,走向社会,倡导学生睁眼睛观察社会、动脑筋思考问题、用智慧改变现状、以双手构建未来。

3.激发学生,让他们在反思中学会成长。

上一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下一篇: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