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2024-06-28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共8篇)

1.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篇一

篇一:高校共青团工作汇报 在示范院校建设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2010年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工作汇报

周天一

(2011年1月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考核组。在此,我谨代表学院团委对考核组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2010年,我院共青团事业在学院党委、共青团江苏省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学院各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和帮助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加强自身建设,以?魅力校园育英才行动?为统揽,以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共青团引导、组织、服务、维权四项基本职能,全面深化团的各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下面我从六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学院概况与团组织情况

我院前身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状元张謇先生于1912年采取?厂中校、校中厂?形式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纺织职业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历经?南通纺织企业纺织专科学校?、?江苏省南通纺织工业学校?等办学阶段,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现设有纺织、染化、服装、经贸、机电、信息、艺术、外语、建工等9个系和社会科学、体育与军事2个教学部以及国际合作学院、堪培门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3个二级学院,教职工698名,全日制在校生1万多名。

我院团委目前有4名专职团干部,一名副书记主持工作,团委委员9名,下辖10个系(院)团总支,1个教工直属团支部,共有243个学生班级团支部,全院共青团员近万名。本届团委是经2007年3月第三次学院团代会选举产生的,现已届满,将于今年上半年按期换届。

二、坚持统筹兼顾,“团建强基”工程扎实有效

2010年,我们从履行共青团?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能出发,紧紧围绕团省委?青春燎原计划?这项重点工作,全面部署,扎实推进,确保成效。

1、定期向党委汇报,党政支持共青团工作。院团委在年初,年中,年末分三次专题向党委汇报团学工作,平时不定期向党委分管领导汇报工作,经党委同意,3月份召开了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11月份召开了共青团?双争先?动员大会,分管领导到会讲话,在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培训班中邀请党政领导给团员青年作报告,在学生组织办公场所搬迁、校园广播台新建、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增加团学活动经费、落实团干部相应职级待遇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争取党政支持,成效明显。2010年10月,我院党组织接受了省委教育工委的党建考核,成绩优秀,院团委根据党建带团建的要求,认真回顾总结近三年的工作,整理相关台账资料,较好地配合了考核工作。

2、以?基层团建示范点?为契机,抓好队伍建设。2010年3月,在团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我院团委喜获?江苏省基层团建示范点?命名。此次命名的高校团委全省共19家,其中高职院校团委8家。我院团委撰写的《牢记?两个全体?,全力推进?团建强基?工程》的材料在大会上印发交流。2010年,我院团组织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团干部队伍建设,院团委新增加1名工作人员,建工系、堪培门学院于上半年分别召开了首次团学代表大会,成立了团总支、学生分会,选拔优秀辅导员担任团总支书记。我院还注重做好团干部转岗输送工作和挂职锻炼工作,2010年共有2位团总支书记(纺织系团总支书记王谦、外语系团总支书记夏蕾)得到转岗,向学生管理和教学一线输送。我院认真贯彻团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52号文件精神,在年底前考察选派青年干部1人挂职港闸团区委副书记。院团委结合?双争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团学工作请示汇报制度,团委联系点制度、?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以?团支部工作手册?为龙头,印发《团支部宝典》,规范了团的组织生活,巩固了团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3、继续加强?推优?和?评优?工作。2010年,院团委共推荐了669名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继续以团委向各系党总支致函的形式规范了推优程序,严格审核,团员经推优入党率100%。与此同时,积极开展表彰工作。五〃四期间共表彰了167名优秀团干、298名优秀团员、100名优秀学生会干部和28个先进基层团组织。院团委副书记周天一同志经团市委推荐,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3名学生获评省、市优秀共青团员。此外,开展了?六个一小时?团日活动评选,优秀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等评选表彰工作,激发青年学生追求进步,开拓创新的热情。

4、建立纺院团学骨干舆情观测网络。院团委以学生会干部为主体,聘请了我院首批舆情信息员,在班级、宿舍、食堂、校园周边等场所设立观测点,关注网上舆情动态,安排专人及时将《江苏省大学生社会观察导航》发放给普通同学,在食堂价格波动、中国船长被日扣留事件等热点问题中,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

5、开展与港闸区团委结对共建工作。我院团委与港闸区团委是经团省委确定的结对共建单位,2010年,双方团组织密切合作,在大学生骨干培训、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我院团组织为港闸区团委?大学生村官?文艺演出的节目提供师资支持,周天一副书记受聘港闸区首批团情观测员。港闸团区委为我院学生骨干参观考察工作提供便利。

6、教工团支部喜获?江苏省青年文明号?。2010年,我院教工直属团支部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抓手,联合关工委老干部、老教师共同加强青年教工师德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经团省委考核通过,我院青年教工群体获得?江苏省青年文明号?命名授牌。我院团委同时还获得南通市?青年岗位能手?优秀组织奖,教工团支部书记徐磊同志被评为南通市?青年岗位能手?。

7、认真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工作。院团委十分重视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和学生社团凝聚各方面青年学生的作用。指导学生会开展了主席团公开竞聘、学生社团招新等工作,支持学生组织独立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帮助学生组织办公场所进行搬迁,对学生会新干事进行培训,加强宿管会和伙管会建设,通过学生组织维护学生权益,促进?一体两翼?和谐大团建格局构建。

三、坚持开拓创新,实践育人工作彰显活力

1、办好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加强团学干部培养。2010年,院团委共举办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培训班三期,从党团理论、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素质拓展等方面对广大团、学干部进行了系统培训,与此同时,各系(院)也举办团校培训班,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培训课程。我院还选派学生会主席邓丁成同学参加了全省大学生菁英人才学校第四期培训班,他本人经选拔,有幸赴四川绵竹实地考察。南通《江海晚报》以?使命引领青春?为题,对邓丁成同学的绵竹之行给予了报道。

2、牵头承办了团省委?我的青春故事?优秀大学生成长报告会南通片区的工作。我院团委从6月份开始着手准备,牵头协调兄弟高校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丰富?学兄学姐讲故事,学弟学妹听故事?宣讲形式,较好地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染青年学生。10月-11月,报告会分别赴纺院、通大、航院、职大、农院、紫琅学院等六所在通高校进行宣讲,受到师生欢迎,近3000名学生聆听了报告会。与此同时,我院团组织还积极参与团中央举办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寻访活动,机电系陈兵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这也是我院学生连续第二年获此荣誉。

3、指导开展好基层团日活动。2010年,我院团组织继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团员青年的精神支柱。抓住?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的有利契机,加强对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动员组织班级团支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和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引导全院团员青年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进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在上半年支持西南省份抗旱救灾以及为玉树地震灾区募捐活动中我院共青团员踊跃捐款,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4、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为龙头,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上半年,举办了?青春接力〃助推示范?院第八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本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共举办?艺术歌曲比赛、校园舞蹈比赛、法制情景剧(小品)比赛、‘拥抱世博’手抄报(海报)设计比赛、大学生形象设计比赛、艺术作品征集展示等10多项活动。各系(院)团学组织精心组织,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我院大学生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10月份,我院团委举办了?纺院情?大型迎新生文艺晚会,一台晚会连演三场,覆盖到全体3000多名新生。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迎新晚会经过多年的传承,现已成为我院团学文化建设中的两个特色品牌。与此同时,支持各系(院)团总支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5、按照?放量扶优?的原则,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截止2010篇二:共青团工作汇报材料 加强团的阵地建设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镇共青团汇报材料

*****镇团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团县委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各级会议精神,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宗旨,积极探索团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按照四好四带头的工作要求,在渗透中求实效,在发展中求创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奋发进取,在促进我镇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下辖团组织23个,其中村团支部14个、镇直团支部1个、学校团总支1个,团支部7个。全镇现有团员539人。镇团委委员9人,均达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名是中共党员。团支部班子54人,其中女团干23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7%,中共党员17人,占31%。

二、以“党建带团建”为统揽,全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1、领导重视,总揽共青团工作 镇党委高度重视团建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听取镇团委的工作汇报,及时指导、关心团委的工作开展情况,党委一把手经常亲自过问团的工作,针对不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大力推进“党建带团建”,把镇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党建的总体格局,统一部署实施,把团建考核纳入党建考核,按照《*****镇党建带团建工作检查目标任务一览表》来进行考核检查,检查结果将列入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每逢共青团的大型会议、纪念活动等,党委领导都亲临现场给予指导,先后参与了贫困青少年的关心慰问、青年干部的演讲比赛,团的代表大会等。近日,给镇团委解决了团员活动场地问题,并为团员活动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在平时的一些重要工作中,让共青团参与进来,锻炼团干部。在组织建设的规范化上,先后以党委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意见》(勉新发[2010]80号),《关于印发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兼任村团支部书记的通知》(勉新发[2010]81号)《关于印发*****镇镇团委组成人员的通知》(勉新发[2010]82号)。

2、加强团的组织和队伍建设

在团组织建设上不断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让团的村级组织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镇团委按期换届,民主选举,把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有知识的年轻人充实到团干队伍中,尤其是让到村任职的五名高校毕业生兼任村团支部书记,来培养“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高素质的团干队伍,同时对照检查我镇农村团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基层团组织的团支部书记进行调整,选拔年轻优秀的青年人充实到团干部的队伍中来。在镇团委建设上,率先按照团县委的要求实行“1+1+x”的乡镇团委建设模式,按照镇党委提名推荐,团员代表举手表决,选举产生了9名委员,由年轻实干的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团委书记,下设专职副书记1名和委员7名,我们广泛吸纳乡镇优秀干部、站所青年、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委员会当中来。同时不断深化推优入党工作,坚持贯彻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在团员中发展,把推优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加强团员的培养和教育上,特别注意推荐那些思想素质好,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团员和团干部作党的发展对象,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今年以来我镇推优入党了2人。目前,村团支部书记14人,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新上任团支书7人,占50%;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5人,占36%。在非公企业及两新组织建团工作上,我们已经做了前期的摸底工作,今后将继续深化这一方面的努力。

3、加强团的阵地建设

农村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匮乏,基层团组织活动阵地缺失已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团组织凝聚力的发挥,为此,我镇积极寻求多方支持,合理整合资源,先后投资5000余元,对团的活动阵地进行建设,从读书育人,健身强体,舆论宣传三个方面作为抓手,将农村青少年文化阵地和团组织阵地建设巧妙结合,务求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功效。活动室以广大团员、团干部和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除了拥有适合青年阅读的书报外,还配备了棋类、羽毛球、乒乓球等文体用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丰富活动项目,最大限度发挥团员活动中心的综合作用,以团员活动室为纽带,进一步提升团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

4、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力量

去年至今,先后有5名高校毕业生到我镇个别村上任职,为了落实党建带团建,更有利于团组织引导青年,发挥服务青年的作用,我镇先后将这几名大学生村官以党委任命的形式充实到我们的团干部中来,让他们兼任村上的团支部书记,为了更好的发挥这股生力军的作用,促进他们在基层综合锻炼、加快成长,今后我镇团委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日常管理:(1)针对共青团的业务和当前的重点工作进行全面辅导,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2)建立定期交流制度,至少每月开一次工作交流会。

(3)结合县情、镇情、村情,为这些大学生村官制定详细的任期目标和规划,并将他们作为评选先进、推优入党的对象,重点考察培养。

三、广泛开展教育引导青少年工作

四、全面引导、抓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新农村建设 镇团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竭诚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主要任务,积极整合团内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努力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1、全面落实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计划,鼓励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镇团委与镇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积极开展农村领头雁及订单式培训,以*****镇中学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以食用菌生产技术为重点培训内容,开展农村青工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同时,还与茶店余家湾页岩砖厂积极联系,了解企业用工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劳动力需求信息与供给信息的对接,为用人单位和41名就业人员之间建立了一条互动的纽带。09年12月6日在镇中学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有100名农村户籍的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学习,培训时间为18天,考试合格者分别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并根据参训人员的就业意愿,启发带动大部分人自己发展,安排部分人进厂生产。另外,根据我镇企业的用工需求建立上岗前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将新镇米业等企业列为我镇安臵农村富余劳动力接收基地,加快农民工培训、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2、积极开展活动,拓展引导、服务青年范围 每年4月16日(农历3月初3),在我镇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及物资交流会,每当此时都吸引来大批的群众到镇政府前的街道上来赶会,我们团委抓住这次机会,联合镇劳动保障所,镇司法所在镇政府门前的街道上开展服务青年,引导青年、教育青年为目的的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宣传画、宣传单、宣传卡等形式为广大青年推荐就业岗位,宣传法律知识,防灾减灾常识及平安创建等内容。通过这些活动,来拓展了我镇团委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范围。

3、建立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备案制度

目前镇团委已对辖区内青年能手进行了摸底和统计,并将他们的专长,能力,发展意向进行了归纳,今后在有适当的项目,合适的资金,优惠的政策出现的情况下,我们将积极主动的同这些优秀青年、致富能手进行衔接,通过整合团内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来帮助、服务广大青年朋友就业创业,实现更大的发展。篇三:2014年学校团委工作总结

乌鲁木齐市八十三中学 2014年团委工作总结 2014年12月

乌鲁木齐市八十三中学2014年团委工作总结

2014年是我校团学工作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校团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本着“巩固基础,强化职能,突出重点,着力拓展”的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思想教育为主线,就业为导向,活动为载体,活化机制为动力,团学组织为抓手”,坚持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相统一,较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下面就一年来的工作做一总结:

一、基层团建工作有方法

1、规范团建和学生会工作。

我校团委高度重视和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创新,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通过每周一次的团干例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团干学习团的有关知识和使用《团支部工作手册》,保证了基层团支部工作班子应有的活力和吸引力;把团的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活跃基层、打牢基础、狠抓落实上,不断深化基层团组织建设,强化团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实现全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我校学生工作环境,创新学生会竞选,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规范校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在学生干部的定位和工作的流程、思路及方法等方面给学生干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培训。为学生会制作了胸牌挂牌,规范了学生会挂牌上岗制度,真正起到“示范一批,带动一片”的正面效果,规范校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努力营造一个健康、高雅、文明、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校建设发展、为良好校风学风形成做出积极贡献。

3、注重宣传阵地建设,开展多项活动,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广播台、晨会、班级板报、学校板报是我校的主要文字宣传阵地。团支部和德育处一起对学校各处的文明宣传进行了指导。树立民族团结观念。为喀什达布达尔乡小学捐款捐衣活动,同学们深受启发,感受到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社会大风气。切实做好升旗仪式工作,利用晨会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晨会宣讲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的困惑,内容也丰富有心意。每周校团委学生会都认真准备讲话稿,围绕“安全、卫生、文明守纪、学习,感恩教育”等方面开展对学生教育。从思想到品质、从安全到卫生、从守纪到常规等多方面,强化学生认知,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模式,让优秀学生作国旗下发言,提高晨会讲话的教育效果。

4、为鼓励先进,报送牵手活动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上报区委。并宣传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调动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当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时发现、挖掘典型和先进,针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评选并授予“优秀团干、团员”等荣誉称号,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凝练活动优秀成果,提升团支部及团员的创先争优积极性。

二、常规工作有发展。1.2014年我校向团区委报送信息57篇,远远超过全年报送6篇的要求,我校在职教职工118人,教师志愿者50人达到40%以上超过了要求人数,今天校团委拓展工作思路,走出校外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开拓了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青少年的新思路。树立爱心观念,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先锋作用,全年多次组织社团开展爱心志愿活动,牵手行动一对一帮扶、慰问困难户、与爱同行30公里徒步、参加公益助学、敬老院献爱心等等,使同学切身感受到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社会大风气,也取得了良好的关怀回馈社会带动作用。

2、抓热点、抓时代脉搏,开展行之有效的主旋律教育,分别举办学雷锋活动月、五四活动月、民族团结系列活动和12.9红色爱国系列活动。

4、阵地建设工作,团的自身建设、章程建设、新团员选拔、团校、常务会议等常规工作更多的依托学生会完成,解放了教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常规建设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升旗仪式要求全校师生始终参与,对主持升旗仪式的升旗手进行队列训练、规范“国旗下讲话”内容,逐步培养并提高同学们的爱国热情。通过长时间的坚持,我我校升旗仪式已形成良好氛围,已使其成为我们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了广播站建设,选拔了一批新广播员,使广播站更加专业,更加喜闻乐见。在学校的体育艺术节上,我校广播站出色高效完成了宣传组工作认为。

三、重点工作有跨越

1、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以“我的梦 中国梦”为主题,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点亮青春梦想”理论学习活动。

利用各宣传阵地、新媒体、理论学习等有效载体,依托团校专题教育和团课讲座,创新主题团日活动内容和方式,发挥红色理论类社团作用,面向全体团员青年大力宣讲“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二是“放飞美丽梦想”社会实践活动。

由校德育处安排,团委组织七八年级全体师生,赴青湖御园开展户外拓展活动。活动以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强调感悟与自我教育,体现综合性、挑战性、融合趣味性和教育性、个体与团队相结合等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爱心、责任心以及合群意识。三是“弘扬中国精神”品格塑造活动。

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题教育,我校第三届体育艺术节以畅想“我的梦 中国梦”为主题,切实落实好当前主题教育。艺术节分为开幕式、美术作品展、文艺汇演三个部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心设计、精彩纷呈。学校学生齐上阵、同登台、献技艺、展风采,宣传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圆“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同时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下的学生风采和精神风貌。在团员青年中着重培育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四是“凝聚青春力量”素质提升活动。以“书法展示”为载体践行我们的“中国梦。我的梦”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抒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83中举办了以主题为“中国梦,我的梦”书法展示。

师生创作的书法作品,字体各异,结构严谨。每幅作品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墨香,显示出扎实的功底。近两年来,83中小学二至六年级中开设了每周一节的书法课,社团活动中开设了书法社,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次现场书法展示,不仅是对我校书法教育成果的一次检阅,也为有书法才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更为学校营造了一种浓厚的书法艺术氛围。

2、“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活动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近日,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三中学积极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内容主要围绕地区印发的《“去极端化”宣传材料》进行。学校任小平书记带领团员学生学习了肃清“圣战殉教进天堂”毒瘤,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有关材料,在释放民族感情和“去极端化”宣传教育中,必须把握分寸、注意方式方法,要反思自身及亲属和身边人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在释放民族感情和“去极端化”宣传教育中发挥一面旗帜作用,做示范表率,主动发声,敢于“亮剑”,坚决肃清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3、“牵手行动”建设一支帮教队伍一对一帮扶

乌鲁木齐市第83中学,是一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这些孩子,也正是“牵手行动”所要帮扶的9类人群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按照团区委的安排,学校团委书记,在全校层面的帮扶关爱进城务工人员跟随子女工作中,与学校“三博”办学理念相结合,让进城务工人员跟随子女在学校得到“博爱”、践行“博爱”、传承“博爱”,在处处充满爱的校园里发扬“博学”品质,培养“博雅”行为,提升个人素养。积极发挥学校团委的号召、组织作用,全校教师积极响应并主动参与到志愿帮教辅导员队伍。学校各个年级都成立了“学业帮教辅导、品德帮教辅导、心理健康帮教辅导、生活困难帮教辅导、同伴成长帮教辅导”五支“牵手行动”帮教服务队。帮教辅导员利用课间、午休及下午放学后的学生空

2.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篇二

一、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角色定位

(一)发挥共青团干部队伍优势,传递大学生就业观念正能量

大学生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殊群体,往往会根据自我需要、价值追求对某项活动产生是否接受或接受效果是否明显的内在依据,同时将自己置身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多维度的观察、评价与思考,从而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产生不同的心理需要。这些不同层次、不同指向和不同强度的需要都将作为一种驱动力[1]。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考公务员热和“蚁族”现象就是驱动力的现实显现。原因在于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生活体验、价值判断和社会透视能力,尚达不到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往往根据就业过程中的阶段驱动力去选择,因此出现考公务员热,宁愿留在大城市沦为“蚁族”,也不愿意到基层一线或艰苦偏远地区就业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诚然,大学生就业的“考公务员热”和“蚁族”现象与“城市与农村,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二元分割,工作发展机会,薪资福利差距较大”[2]有关系,但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在就业中的驱动力和价值观念尚存在着偏差。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种现实存在,而媒体对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供需矛盾、性别歧视、考公务员热和“蚁族”现象的过渡关注和渲染,使得本来对择业就困惑重重的青年学生更加辨识不清方向,更无从谈起从社会学的角度将个人择业和发展与社会结构问题相联系。因此,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驱动力和认知偏差尚需要进行教育和引导,传递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正能量。

高校共青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工作部门,一方面可以发挥团干部队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运用新媒体与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交流和沟通中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传递大学生就业正能量;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干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者,在活动的设计中融入传递大学生就业观念正能量的思想,并依靠自身的工作队伍网络,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扩大活动的受益面。

(二)整合有效资源,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优势不在于能够提供多少岗位,不在于能够筹集多少资金,更不可能出台多少政策……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最根本的是在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和竞争力方面下工夫。”[3]因此,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进程中,需把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如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结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并将其分为五个维度,即基本胜任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和影响能力,基本胜任能力维度涵盖阅读、写作和计算,沟通能力维度有听说能力,适应能力维度包括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考,群体效果维度指人际技能、团队工作和协商能力,影响能力维度表述为理解组织文化和分享[4]。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众多高校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明确了自身的发展定位,如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建设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目标,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力资源市场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对于满足社会需求和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缺乏系统的构建。因此,高校共青团应针对学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特点,协同学校相关部门,有效把握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为载体,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同时,锤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培养学生的抗压和抗挫折能力,形成坚毅人格品质,整体提升学生就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大学生的就业愿望、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自身人身价值的有机协调统一。

二、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工作路径

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不应该被当成高校共青团的新工作和新任务,而是既有工作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是能够结合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育人功能的。因此,高校共青团理应发挥自身组织严密、队伍齐整、载体丰富、平台充足的优势,依靠校园文化活动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助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扎实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彰显人生价值,在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工作规划指导下,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工作中发挥优势、凸显功能、强化作用。

(一)着力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

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标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领和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夯实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增强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据调查[5],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最为用人单位看中的基本素质为知识素质,达到了90.3%,思想品质中分别为勤奋敬业精神(91.9%)、职业目标的专一性(84.9%)、团队协作意识(79.4%)。高校共青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内涵,对在校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部、团中央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6]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具有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助力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育人功效。因此,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为主题,以新媒体方式为活动的传播媒介,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素质要求,精心培育,打造精品,树立品牌,追求特色,开展以体现大学生时代精神、思想品质、文化修养和团队协作意识的系列品牌活动,如文化艺术类讲座、展演、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项目和竞赛作品,“三下乡”社会时间和志愿者服务等。通过活动的熏陶、濡染和启迪,形成和发展大学生在行为规范、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隐性内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展现自身的良好形象和气质,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创新实践等外显性基本素质和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二)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联合国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到:“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7]“每一位掌握了创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学生,能够对任何工作环境产生重大价值。”[8]团中央在《关于和加强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应着力从创业就业意识教育、创业平台建设、创业就业服务、创业园区建设和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五个方面构建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实现资源整合、工作融合和力量聚合,推进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

作为高校共青团,应该按照团中央的工作要求,把握自身的工作任务和角色,着力协同学校开展相关部门开展系列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建设创业师资队伍,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内容。而自身则在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上下工夫,开展系列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遴选,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青春”移动互联网创业专项赛、“创业吴江”青年精英创业大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通过创业大赛融入创业氛围;同时开展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整理和完善大学生创业项目信息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支持。校内以大学生模拟创业园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对于较为成熟的项目,请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导师进行规范指导,依托高校或地方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或大学生创业园进行项目的孵化;同时,发挥大学生知识优势,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和支持大学生进行网上创业。通过系列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进而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

(三)扎实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

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在劳动力市场上分布不均衡,因而出现了部分岗位供求过剩和基层岗位人才难觅的现实存在。因此,引导高校毕业生将目光从一线城市、竞争激烈的岗位转入基层一线,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国家部委联合推进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解决了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述四项项目中有三项是团中央主导或协同推进的。作为高校内部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推进的共青团,除对政策的解读和广泛动员之外,还应在思想引导、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3.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篇三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枢纽型组织;社团引领;嵌入式行动主义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重要单位,是与广大青年大学生保持直接和广泛联系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育人的关键载体。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工作对象出现了新情况,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传统模式受到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网络社会和市场经济催生了目不暇接的社会话题和热点,而高校学生恰恰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反应最为敏锐的群体。社会形势和社会发展在高校学生中留下烙印,并影响其人生的走向。可见,共青团组织在引导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程中面临着现实和艰巨的任务。本文以嵌入式行动主义视角,探讨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应如何进行自身定位,并处理与高校其他社团的关系,从而有效推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嵌入式行动主义与高校社团

嵌入式行动主义(Embedded Activism)是皮特·何(Peter Ho)根据中国背景和有关非政府组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出某些国家在保留对社会实施严格控制的正式结构的前提下,允许一些活动的存在。这一现实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志愿者行动的发生。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在坚持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体制结构下,社会组织逐步具有一定的行为自主性。在社会组织的类型中,从党政与社会的关系的维度考察,可以划分为传统的群团组织,党组织或政府部门间接主导的社会组织,以及较为自主的社会组织。如果从社会组织的持续时间划分,可以分为持久存续的组织,以及短期存续的组织。它们存续长久或短暂的原因,很可能在于资源的持续性和关注议题的持续性两方面。在高校社团存在的环境中,共青团的校院系的总支部及专职干部队伍,是嵌入于党政制度结构的最稳固的群团组织的核心部分。而各班的党团支部,由于这些班级的存续时间随其学业年限一致,以及并非专职的缘故,它们相比之下是一种以短暂和流动形态出现的群团组织。校院系的学生会,是由学校组织,在团委的指导下学生管理自己的群众性组织,属于党政部门间接主导的社会组织。类似地,出于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培养等需要,高校也存在着许多以某项任务为核心的,以团组织或学生会名义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共建的社会组织。此外,各类社会议题被传播到大学,学生们自发地成立了许多显形或隐形的社会组织。可见,高校社团中存在着前文所提到的两个划分维度所分类的一共六种社会组织。不同类型的组织,在党、政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位置是存在差别的,就是说,他们嵌入到党政制度结构的程度和地位是不同的。这种嵌入程度的不同,以及这些社会组织行为取态的不同,成为了高校党政机构对学生行为引导、社团管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难题。而且,学生在高校内与这些社团对接,他们的身份变得多元化的,随着其所处情境的变化而显示其不同的身份和行为取态,在加强对其管理和引导的动态研究和分析上存在着更大的困难。那么,作为高校社团中负责学生事务的关键部门,以及联结中共党委与大学生社团和个人之间的重要纽带的共青团部门,如何去进行自身合理的定位,并有效地指导高校的其他社团,与其合作或互动呢?

二、共青团在高校社团结构中的枢纽地位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指由负责社会建设的有关部门认定,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管理上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2010年前后,全国各地都先后提出要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以推动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为依托,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式服务平台,引领和带动各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由此,高校共青团在新时期必须坚持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核心组织地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明确: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结合枢纽型组织的定位,笔者在此提出三点理解:

(1)共青团是党政体系结构中负责青年工作的枢纽组织。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日常工作中,是各级团组织接受相应的中共党委组织的领导。确保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可以具体为组织的先进性和团员的先进性。组织的先进性包括工作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工作方式的先进性和工作任务的先进性。高校共青团要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团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工作方式上,动员机制和技术运用要切合现实的需要。工作任务要具有鲜明的指向,针对高校团学工作最迫切和紧要的问题。团员的先进性,在新时期表现出“四个结合”的趋势,包括与社会时尚、个人爱好、人生发展和公益服务相结合。总之,共青团在组织和团员的行为上要准确把握时代的特征,能够准确指导青年适应未来的要求。

(2)共青团是在思想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完成对大学生青年的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枢纽组织。共青团的政治性组织特征、青年组织特征和“寓教育于活动”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它在高校德育中的独特优势,而且它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各级团组织的横向联系,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和有效的社会实践平台。共青团是向大学生传教和引导党在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核心载体,应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学校的科研、教学和管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党团和学生会工作、组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开展这三个方面的教育。

(3)共青团是为中国共产党输送忠诚可靠和技术过硬的未来人才的枢纽组织。事业兴衰成败关键在人。在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过程中,共青团扮演凝聚青年和党的助手的核心功能。发现、考察、选拔、推荐、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未来行业顶尖人才潜力的青年,构建好枢纽型人才培养组织,完成中共各级党委交付给团组织的时代任务,是各级共青团组织,特别是高校团组织的重要职责。高校共青团要做好党和国家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价值取向上确保大学青年在整体上的正确性和未来精英团队的先进性。

三、高校团组织如何引领各类社团

我们在前文探讨了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党政结构中的枢纽地位,现在我们回到高校共青团部门如何去有效地指导高校的其他社团,与其合作或互动的问题。在高校中,存在着嵌入党政制度结构的不同程度和不同存续需要的各类社团。在新时期,共青团组织要具体做好引领社团和学生的工作,需要从行动目标、组织机制、具体事务上调整和适应。

1.行动目标:统合与侧重

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具有活泼激情、价值取向多样的特征,内容鼓噪的灌输教育不仅无法促进高校学生发展个性、提升自身能力的需要,也难以完成共青团团学工作的任务。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必然指向某项活动的内容。高校学生团员普遍反映现阶段团组织的思想教育内容缺乏创新,较大注意力集中在了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引起高校学生的共鸣。相比之下,以针对某种兴趣爱好、某项社会议题而形成的自主性较强的社团,更能吸引高校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在落实工作任务和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学生的思想和行动需求对接,寻求最大公约数。高校团专职干部要主动与高校社团的学生代表和积极分子充分交流,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诉求,把团委关于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细化”为各个高校社团和学生行动的思想准则,让他们“内化”为在符合各方面的某个底线上,各有侧重地突出追求和表现自己在某个方面的合理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先进性的目标愿景。通过寻求在根本目标上的一致,以及在目标的“细化”过程中实现了共青团和其他高校社团的“各有侧重”,实现对高校各类社团行动目标上的有效统合,满足高校社团行动符合高校各级党委和共青团要求的重要前提条件。

2.组织机制:嵌入与互动

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现状是以直线职能制为主的科层制的机构设置。这种机构设置对于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组织,履行相关职能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但是这种组织体系却由于单一的行政运作性质,在适应变动的学校内外环境的能力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为了弥补这个问题,高校除了专职干部队伍外,还设置了一批兼职的团干,他们或由科任教师和辅导员担任,或由学生干部辅助。其不足之处却是增加了他们本职之外的负担,工作质量难以保证,而且提高了学校在共青团行政事务上的投入成本。在面对复杂多样的高校环境方面,单靠变相扩编人手,力图推进组织体系和职能不断膨胀扩张,以实现有效管治的高校各级党委和团委行政式管理显得“力不从心”。

枢纽型组织在保留传统管理方式优点的基础上,更注重推进与其他组织互信协作的治理方式。因此,适当地承认和扶持社团的自治能力尤为必要。在嵌入式行动主义的视角下,党政机构更注重“嵌入式控制”,即是党政机构嵌入到社团的组织机构设置和日常管理中,综合利用各种正式的制度设计规范和社会关系等非正式规范,从而加强对社团的控制,进而服务于党政机构的利益需要。这种嵌入不是简单的人员任免和各种形式的人事扩编,而是在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中实现合适的控制。马克·格兰诺维特( Mark Granovetter)认为,嵌入性包括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强调行动双方的行为会受到双边社会关系的影响;结构嵌入是指在更高层面上行动主体所形成的关系网络是嵌入到由这些行动主体构成的社会结构中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构建枢纽型组织的过程中与校内其他社团、以至校外的社会组织之间构建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合作治理的纽带关系,需要着重以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的方式实现在组织机制上的枢纽建设。这就是说,团委与其他社团和个人在某个场域中行动的机制是受到各种主体的社会关系影响的,因此某一个可能处于强势的主体未必能够通过它自身的机制设计完成某个目的,相反它更需要寻求将其他组织的机制嵌入至自身的机制中,或者构建一个更高层次的机制去统合各个组织的机制。

假如认为团委和其他社团之间存在级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团委与其他社团之间的组织关系视为上而下的团委“嵌入”和自下而上的社团“受嵌”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嵌入”指的是国家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结合多种政策工具,逐步对社团的运行过程予以干预。同时,社团在主观意愿上也接受这种干预,即“受嵌”行为。但是团委作为群团组织,在行政性的“嵌入式控制”的程度上不如政府部门,更多只具备施加“软”控制的能力。因此它具有避免陷入过度社团行政化的潜在优势,但是团委必须更依赖其他社团的合作动力以弥补它相对缺乏政府部门的行政能力的不足。由上,高校团委在新时期需要采取一种互动嵌入的方式处理与其他社团的组织结构和关系机制。

3.具体事务:混合与专业

具体事务是以行动目标和组织机制为基础的。在新时期,高校团委与其他社团在具体事务的共同指向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化。首先是项目与常规事务并存。一方面,由于不少社团是以某项社会议题或任务而存在的,他们的存续是短暂的。另一方面,团委在引领和服务学生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处理更多的非常规性事务。因此双方都存在着短期合作的,针对某项任务的动机和需求,而项目制是双方完成共同目标的最合适方式。然而,项目制的最大隐患在于它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以及在约束上的困难。此外,如果项目在某个主体的日常工作中所占据事务的比例越大,这个主体寻求将其常规化的动机越高。常规事务处理的优点,在于确保某个主体在运行其功能的稳定性和约束性。因此,这两种不同的处理具体事务的方式,应被有针对性地应用于团委的日常工作和与其他社团合作的事务上。其次是具体事务的专业化。它既有自身的独立性,也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在新时期,专业化的内容更主要地是落实好高校共青团引领和服务的具体工作,特别在推进学生就业服务、搭建创新和实践平台、推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服务学生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着力,准确迅速应对关于高校青年的各种常规性事务和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陈宗琦,王克祥,王健美.高校团学工作的几点看法与启示[J].科技信息,2010,(25),563.

[2]刘海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皮特·何,瑞志·安德蒙.嵌入式行动主义在中国:社会运动的机遇与约束[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冯志明.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浅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85-89.

[5]谭建光,袁剑.共青团员先进性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4,(3),41-45.

[6]黄明靖.新时期共青团在高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7]杨洞晓,李宛冰.暑期“三下乡”活动对高校团建的推动作用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1,(10),77-79.

[8]吴月.嵌入式控制: 对社团行政化现象的一种阐释[J].公共行政评论,2013,(6),108-129.

[9]Granovetter,M(1985).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1: 481-510.

[10]刘鹏.从分类控制走向嵌入型监管: 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管理政策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5),91-99.

[11]龚文强,张革英.浅析新时期共青团在高校的引领与服务功能[J].科技信息,2013,(17),52-53.

作者简介:

雷帅(1985~),女 ,江西南昌人, 大学本科,副主任科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 。

4.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篇四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在昌部分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主要是结合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传达落实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在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着眼全局,把握重点,改革创新,努力把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刚才,曾萍同志传达了秦宜智同志在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秦宜智同志的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时代要求和殷切期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抓好落实。

近年来,全省高校团组织按照省委和团中央的部署要求,坚持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在高校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出色完成了“与信仰对话”报告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挑战杯”系列竞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传统优秀品牌工作,在新媒体运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等创新性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走在了全省各领域共青团工作的前列。与此同时,必须清醒看到,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上个月,团省委在对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进行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从报告所反映的情况看,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在上升,知识面很丰富,运用新媒体和新科技手段能力在增强,但有“两大弱化”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弱化,有些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的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弱化。总的看,共青团工作弱化是造成这“两大弱化”问题的很重要原因。共青团工作弱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高校党委对共青团工作的整体重视程度有所弱化。高校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团委与学生工作处(部)机构设置不科学、职能不明晰等问题,65.22%的高校团委负责人被兼任或机构被监管,以致团委直接受命于学生工作处(部),或被其实际替代,52.17%的高校特别是高职专科院校团委没有学校的固定拨款。有的人认为,团委就是配合学生工作处(部)做学生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还有的人认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只是维护校园稳定,学生不闹事就可以了,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们要培养又红又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决不能被日常事务所取代和湮没。另一方面,高校团的组织覆盖和活力有所弱化。比如,在思想引领方面,高校共青团确实开展了很多热热闹闹的文化娱乐活动,大学生也很喜欢,但“有乐无教”的多,没有很好地全面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论体系。这几年,高校党员发展速度比较快,一些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关键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不牢。又比如,贴近大学生兴趣爱好需求的学生社团迅速兴起,成为高校学生组织中的一股强劲力量,但是对学生社团的联系、管理和引导及时跟进不够,学生社团对共青团和学生会开展工作造成较大冲击。国内外一些势力在背后利用学生社团进行挑唆煽动,实际上是图谋分化我们的力量。对于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高校要把解决好共青团建设中的这些问题作为整改落实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党组织要真正重视起来、团组织要真正行动起来,做到“三个找准”,实现“两大突破”,即:找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时代内涵,找准高校共青团开展工作的重点和坐标系,找准束缚高校共青团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突破总书记提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足的问题和有效覆盖面不足的问题,真正使高校共青团成为凝聚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的坚强阵地。

下面,我结合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秦宜智同志关于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讲话精神,结合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实际,讲几点意见。

一、不断深化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战略性认识

首先,我想与大家共同重温一下党章和团章的有关内容。党章的第十章对“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进行了明确阐述。其中的第四十九条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受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共青团的地方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同时受共青团上级组织领导。”这几句话,把共青团的性质和隶属关系讲得很清楚、很透彻。其中的第五十条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要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注意团的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党要坚决支持共青团根据广大青年的特点和需要,生动活泼地、富于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充分发挥团的突击队作用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下各级委员会书记,企业事业单位的团委员会书记,是党员的,可以列席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会议。”从党章规定看,做好团的工作,是党委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今年召开的团十七大通过了修改后的新团章。其中的总纲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组织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增强青年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团员还必须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努力帮助青年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新团章对共青团的基本任务和根本职责作了明确。我们要按照党章和团章的要求,不断深化对共青团工作的战略性认识。

总书记指出,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而奋发努力、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迈进,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在省十五次团代会上,省委书记强卫同志寄语全省青年,必须矢志不移、走好“中国路”,勇于担当、振兴“中国业”,砥砺奋进、铸牢“中国魂”。中央和省委赋予共青团的时代主题和要求,是高校共青团必须自觉担负起的光荣使命,也是高校党委必须自觉肩负起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切实把握好共青团事业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高校共青团工作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高校共青团在全团事业中的地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一,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五四运动”以来94年的中国历史充分证明,我国一代又一代的高校青年学生,勇开风气之先,挺立时代潮头,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有生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越来越多的青年走进大学校门,目前我省高校在校大学生就有95.6万人,也就是将近百万。教育引导他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事关根本,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期,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互联网技术正处于加速渗透期,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争夺青年学生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高校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受到来自国内外方方面面的影响。高校团组织要一刻不放松地抓紧抓好关心关爱、解疑释惑、形成共识的工作,把广大青年学生凝聚在党的周围,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

第二,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是充分发挥高校职能的需要。大家经常讲,高校有四大职能: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这四大职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越是经济欠发达,越是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越需要高校发挥好这四大职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绘制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路线图”。全省每一所高校能否抓住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历史性机遇,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不仅关系到自身在全国高校系统中的地位,而且关系到自身能否发挥好上面所说的四大职能。这需要高校的领导班子提高办学治校水平,需要高校教职工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需要高校的党组织和团组织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否则,我省高校改革发展将丧失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一定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第三,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是推动共青团事业创新发展的需要。据统计,大学生、中学生团员约占团员总数的2/3。高校共青团,一头连着中学,一头连着社会,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高校团的工作影响着一个人能否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能否在大学期间养成走向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和品行、能否将来以丰富的学识和饱满的激情服务社会和人民。也就是说,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既关系到个人一生,也关系到社会进步。我省高校在校生中的团员比例达到84%,他们既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象,也是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力量,加上高校健全的组织体系,这是其他领域开展共青团工作所不具备的良好条件。我们要把高校团组织体系健全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把高校每一个团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高校共青团工作更加活跃、更有成效,为做好其他领域的共青团工作夯实基础,示范带动其他领域的共青团工作。对高校而言,84%的团员工作做好了,学生工作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做好。

二、着力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深刻阐述了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和两大战略任务,为我们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思考、谋划和推进共青团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共青团要深刻理解团的根本性问题,把“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作为主攻方向,在吸引凝聚青年、影响动员青年方面走在全省团组织的前列,在履行根本职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走在全省团组织的前列。

第一,牢牢扭住立德树人这个核心任务。高校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理想远大、学识深厚、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任务,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要求,集中体现了团的性质和青年的需求。高校共青团要把这个任务贯穿各方面各环节,体现在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并作为检查和评价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标准。要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出发,根据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务实化、选择功利化、认知与行为矛盾化的特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掌握必需专业知识、具备合理知识结构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努力使每一个大学生做到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现在的大学生数量众多,但创新型人才匮乏,可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质好的优秀青年人才还不够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国史党史教育,促进大学生认清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科学性、优越性,认清资本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腐朽性、欺骗性;加强创新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养成旺盛的求知欲,勇于接受各方面挑战,勇于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第二,切实增强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效性。思想引领工作,强调在贴近实际、走进青年学生的基础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同频共振,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应当肯定,高校的共青团开展了大量有声有色的思想引领活动,但仍然或多或少存在突出时代特征不够、方式方法落后、实效性还不强、受益面比较狭窄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形式不行,内容再好,学生也不会接受。根据有关方面调查,仅有20.5%的同学表示能感受到团组织发挥的作用,77.6%的同学很少或不能感受到;仅有14.4%的同学认为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很好,接近83.9%的同学认为某些方面形式单

一、不太符合当今青年学生心态。针对这些问题,要按照秦宜智同志所提出的那样,解决好多元思潮中突出核心价值、现实基础上坚定远大理想、思想内容与传播形式的统一这三大问题。要积极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构建“四位一体”的微博体系,抢占网络舆论阵地,旗帜鲜明地亮出团的形象、发出团的声音,以鲜活的形式高端引领、“网聚”青年学生;积极利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和活动开展思想引领,杜绝听报告拉人头、搞摊派,台上照本宣科、台下自娱自乐的现象;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与时俱进,适应青年特点和需求,注重发挥身边先进、时代楷模和朋辈教育的示范作用。

第三,进一步健全高校共青团的组织载体。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受到学分制、导师制、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影响,大学生的组织形式和聚集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原有的团组织建设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大学生是兴趣类社团、新社会组织、网络空间和虚拟社会里的积极分子,在学生中有威信、有号召力,甚至能够一呼百应,这类群体还将逐步扩大。高校团组织要顺势而为,努力深入他们、来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做好他们的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为我所用,而不能排斥他们、拒绝他们、疏远他们,不要让他们游离于团组织之外。要做好这项工作,团委是重要因素,但少不了党委强大的领导和有力的支持。要以走进青年、凝聚青年为根本,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努力推动团的组织建设创新和工作创新,以多种方式覆盖大学生。要构建科学合理、高效运转的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格局,以建设坚强团委为核心,强化学生会作为党委领导下、团委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组织功能,鼓励和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要大力加强班级团支部建设,发挥好班级这个基本单元的作用,探索刚毕业走向社会大学生的班级活动载体,使班级团支部成为有更大活力和影响力的高校共青团最主要的基层细胞。

第四,全力服务大学生最需要最紧迫的现实需求。服务学生是凝聚学生的基础。要坚持出自学生、感知学生、有益学生,摸准学生的脉搏,围绕学生自我价值实现、情感交流、情商提升等各方面的需求,把共青团工作延伸到大学生最需要的地方去。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积极建设理性、守法、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拓展多方面素质、提升综合能力搭建平台。要架起大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沟通联系的桥梁,为大学生反映利益诉求、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帮助,特别是要更多关注大学生中的困难群体,为经济困难、学业困难、人际沟通困难的大学生“雪中送炭”。要帮助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转变观念,开展相关培训,整合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资源为他们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真正使团组织成为大学遇到困难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突出,但就业观念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少大学生宁可留在大城市做北漂、蚁族,也不愿意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因此,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应该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点。

三、更加有效发挥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引擎保证作用

团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了团建,党建就有了“源头活水”。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从相关行政部门到高校,对党建带团建都作出了具体部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号),中组部、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10〕76号),省委组织部、团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赣组字〔2011〕81号)等,更是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一条条进行对照检查,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形成加强共青团工作的整体合力。

第一,始终坚持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要落实好党建和团建“五带”“五同步”,即: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队伍上、作风上一起“带”;党团工作同步安排、党团班子同步配备、党团教育同步开展、党团考评同步进行、党团阵地同步落实。高校党委要定期研究本校共青团工作,听取团的工作汇报,落实校团委书记列席党委有关会议制度。校党委副书记要分管本校团的工作,行政副校长要联系本校团的工作,特别是高校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团的工作。要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高校党委班子党建工作的考评内容,这项工作请省委教育工委和团省委进行研究,制定实施办法,每年要对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二,大力支持共青团依法按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一方面,要摆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位置。不能片面认为共青团不专注于眼前事务、不从事具体业务、立足校外时间而不是教学空间,就搞业务工作和团的工作“一手硬一手软”、“一手实一手虚”、“一头重一头轻”,甚至以学生行政事务和管理工作替代思想引领、文化活动、公益服务等,挤占共青团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团委的工作与学生工作处(部)的工作是紧密联系的,但也有区别,不能让事务工作完全取代团的工作,更不能简单认为团的工作就是搞些文体活动,而要摆正团委和学生工作处(部)的关系,共同围绕中心密切配合。另一方面,要突出共青团的功能作用。要确保高校团委机构独立、编制独立、预算独立、工作独立,不能把团的组织机构撤消、合并或归属于其他工作部门。现在有不少高校是学生工作处(部)与团委合署办公,有的甚至将团委作为学生工作处(部)的下属部门,这是不对的,各高校要尽快改过来。要严格按规定落实团委的日常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保证团组织的必要活动时间,积极为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设备等条件。

第三,进一步加强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要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求,确定团委领导职数和专职团干部人数,优化团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形成一定梯次,确保满足高校共青团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对团干部既要充分信任又要严格要求,认真落实团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在思想、作风、能力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指导。要按照“配强、严管、优出”的原则,选拔配备、培养教育、妥善安置好团的干部。既要把作风正、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团干部向党务、行政、科研等岗位输送,又要把素质好、有基础、可培养的其他岗位年轻干部配备到共青团岗位上来,不断增强团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一些高校把教学、科研上的年轻骨干放到团的岗位上来,这种做法值得肯定。这些同志的优势和影响力都比较大,在青年学生中的权威性很高。从长远看,这些同志经历过团的岗位锻炼后,群众工作能力提升了,从单一的业务骨干成长为符合党和人民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我们党培养后备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这类团干部,必须要注意发挥其特长,保证其从事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的时间,使专长业务工作和团的工作两促进,业务、团务一肩挑可能比其他全职团干部的工作效果更好。

广大高校团干部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按照让党放心、让青年学生满意的要求,在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实践中从严律己、锤炼自己。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自觉为理想去奋斗、去拼搏、去奉献,努力为青年学生作出榜样、树立标杆。要热爱高校团的岗位,增进对学生的感情,做学生“友”,而不做学生“官”。要紧跟时代,把握大势,面向未来,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决策能力、操作能力、服务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更好做到“知大局、想长远、干实事”。

5.高校共青团学期工作报告 篇五

一、双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

1.抓实抓好了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五四”“十一”和“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重大纪念日,开展了一系列纪念和庆祝活动。

2.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的十八大精神的主题教育,如举行了团十八大精神学习报告会、学生骨干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团十八精神知识竞赛等。

3.持续深入开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全年度开展了以“创文明学院、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三创一做”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0,学院6个“文明班级”、16个“文明大学生”、8个“文明寝室”受到学校表彰。

4.纵深推进了“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学院打破原有的自然班级、年级的局限新成立了第三届红色班级“公略班”,围绕学校“十个一”工作体系和“四融入”工作路径,继续深化了“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教育,举办了“回望峥嵘读初心——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牢记时代使命”诵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育人活动。

5.注重加强了日常思想教育。开学前后开展了全院团员青年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教育及感恩教育等。继续推进“主题团日活动课程化”活动,在全院范围深入开展了“三早一晚”(即:早起床、早读书、早锻炼、晚自习)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

6.开展了以“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的网络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引领。继续建设好学院微信公众号,形成集聚式、扁平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拓展信息采集渠道和合作共享途径,实时把握学生动态。

二、以构建“三全”育人新模式为目标,不断提升校园文化育人水平和创新创业工作

1.持续开展了“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红色定向越野校运会、“百炼之星”寻访等活动;举办了面向班级的户外趣味运动会,组建了排球兴趣小组、羽毛球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等体育爱好者俱乐部,扎实推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年,学院在第48届校运会中荣获学生甲组、丙组团体总分第七名,羽毛球女子团体第一名、男子第三名,女子篮球第四名、排球第四名,乒乓球第八名,定向越野第四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2.全面深化了大学生素质教育。推动了“一院一品”创建工程,《基于“1+5”专业素质拓展平台建设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模式探究》获批学校第二批“一院一品”学生工作特色项目 、《“阳光女生”成长记——女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作为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项目予以立项,举办了第17届外语文化艺术节,开办好了“心源溪成长讲坛”和“读书报告会”,打造“书香校园”。

3.大力推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继续实施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充实了大学生创业导师团,拓展了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校内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活动。2020年,学院年度引领大学生创业人数达14人、新增校外创业实践示范基地1个、建立孵化创业项目4个、举办创业系列报告3场、完成创业系列活动4场、新增1项2020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爱晨曦”留守儿童英语乐园》项目荣获2020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依托“绿丝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及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圆满完成了校庆志愿服务,积极参与了赣州市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志愿服务,做好了2020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赣州上犹站的志愿工作;开展了赴荷包塘小区、水韵花都小区“天浴·成长”书社志愿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活动。

5.深入开展了大学生实践育人工作。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形式,外国语学院“绿丝带”志愿者精准帮扶?教育关爱服务团赴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嶂下村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精准扶贫等社会实践。

6.做好团建进公寓工作。以寝室为单位建立团小组,坚持每周卫生评比、查房、查违章电器,全年进行了2020-星级寝室评比;举办了寝室趣味运动会、寝室美化大赛等,加强了寝室文化建设。

7.组织形式多样校园文体活动。开展了“三七”女生节活动、新生才艺大赛、心理情景剧比赛等活动,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大活动。在2020年“明湖杯”辩论赛中获亚军、2020年谷雨诗会比赛中获二等奖和最佳人气奖,等等。

三、以深化共青团工作改革为抓手,不断完善了学生自治组织建设和团员青年合法权益维护

1.切实维护学生权益。发挥团学组织优势,帮扶好各类困难学生群体。发挥学生会组织在校园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制度化集中反映学生意愿和代表学生利益的职能,及时收集、听取涉及广大同学切身利益和普遍诉求的问题,及时跟进推动问题解决。年内,先后召开了学生代表座谈会、党员代表座谈会6次。

2.加强学生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创新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机构设置和工作体系,新组建了议事会,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水平,加强了对学生会及学生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学院团委在配备专职团委副书记的基础上从学生中选任了1名兼职副书记。

3.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举办了2期大学生骨干学习培训班,先后邀请学校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干部应如何做等专题辅导报告,不断提升学生干部能力。完善学生骨干遴选培养和考核跟踪机制,推进学生骨干培养和学生工作的有机结合。

4.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努力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启动《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推动学院共青团工作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实施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促进班团一体化发展。落实“三会两制一课”作为严肃团内政治生活的基础性工作。严格执行团支部书记述职测评制度。召开了2020年上半年团支书述职大会。

5.加强团员先进性建设。做好了推优入党工作,选树团员及青年典型,开展“校园最美人物”等评选活动。推进“智慧团建”工作,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化统计网络化。

四、以建立网格化的共青团工作新格局为载体,不断推进网络新媒体转型,直接联系青年工作

1.充实了网络文明志愿者、网络宣传员队伍,组织学生关注校团委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传递网络正能量。

2.积极拓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进一步建设学院微信网络新媒体工作平台,组建力量办好“青年之声”。2020年,学院微信平台共发布各类信息227篇。

3.建立了学院共青团直接联系青年制度。

6.省委领导高校共青团工作会议讲话 篇六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团省委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全国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去年以来全省共青团学校战线的工作,安排今年的任务。昨天,我们通过考评会交流展示了工作成果,令人鼓舞;刚才,国阳同志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都赞同。下面,我就学校团的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做好今年的工作再谈三点意见。

一、立足新的形势,以更高的要求谋划学校共青团工作

第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必胜信心。近年来,学校团的工作从总体上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是在工作定位上,强调树立“素质拓展”的理念,通过全面实施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强化主题教育、选树先进典型、建设校园文化、深化社会实践、加强社团建设、抢占网络阵地、服务就业创业、促进校园和谐等工作领域不断有新的突破,使团的工作更加符合大局需要,更加体现时代特征,更加凸现院校特色。二是在工作方式上,强调贴近学生需求,初步实现了从组织导向型向学生导向型、从精英参与型向广泛参与型、从注重规模型向强调效果型、从单纯活动型向综合服务型、从说教灌输型向实践体验型、从魅力凝聚型向机制运作型、从封闭自转型向开放公转型、从全能包办型向品牌项目型、从粗放拓展型向管理集约型、从条块分割型向互惠合作型等多个层面的转变,使团的工作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实际。三是在工作载体上,强调活动项目化、项目社会化、品牌化,创造培育出三下乡、挑战杯、西部计划、基层计划、社团文化节等诸多项目品牌,使团的工作更加提高知名度,更加增强凝聚力,更加扩大影响力。四是在工作保障上,强调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创新,重运作促发展,使团的工作环境更加优化,基层基础更加巩固,干部队伍更加务实、精干。以上这些,不仅充分表明学校战线团的工作为巩固和发展全省共青团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下一阶段的学校共青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添了必胜的信心。

第二,立足新的形势,以更高的要求谋划学校共青团工作。当前,和团的各条战线的工作一样,学校团的工作也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形势,特别是党不断形成和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学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认真研究,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找准工作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以更高的要求谋划工作。

一要深刻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地位,认真研究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做好学校团的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以及如何适应这些新要求,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二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认真研究共青团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找准职能定位,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

三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重要地位,认真研究共青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和行动策略,使我们的工作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优势和作用。

四要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认真研究团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主要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凝聚团员青年,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五要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认真研究共青团如何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使我们的工作为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六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要求,认真研究共青团如何引导广大青少年践行“八荣八耻”,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精神境界,使我们的工作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要深刻认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建设和谐世界的具体内涵,认真研究如何引导青年学生具有世界眼光,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八要深刻认识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加快崛起的历史紧迫性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认真研究共青团如何在加快崛起中肩负历史使命,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贴近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近年来中央和省委在关于学校共青团工作印发了重要文件,做出了多次重要批示、指示,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团省委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也系统地提出了“共享知识、共同成长、共促创业、共建和谐、共兴事业”的工作思路,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抢抓机遇,真正乘势而上,努力使学校团的工作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新的形势,谱写新的 篇章,实现新的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学校共青团工作

谋划工作要有全局眼光、战略思维,推进工作要求突出重点、讲究战术。这里再强调五项工作,希望大家凝心聚力、以更大的力度扎实推进。

第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教育青年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为我们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成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贯穿学校团的工作的一条主线。各级各类学校团组织都要紧紧围绕这一主线,组织团员和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团员、教育青年学生。

要进一步探索完善“抓活动、抓实践、抓骨干、抓社团、抓网络”工作机制,实施学生骨干“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利用召开党的十七大、迎接北京奥运会、建军80周年、建团85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七七事变70周年等重要时机,开展国情、省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要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

要完善的各项措施,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为崛起奉献青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共享知识—让我们一起读书”主题系列活动。

今年将要召开党的十七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必将极大地振奋全国、全省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的精神,同时,社会思想也会比较活跃,难免会出现噪音、杂音,形成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各高校和各地高职和民办院校团组织都要坚持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密切关注、及时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舆情信息预警监测机制,发现问题快速应对、妥善处理,切实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

第二,做好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由于受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不久前,省委领导在听取团省委班子集体汇报时,明确要求全省各级团组织,积极整合团内外资源,多渠道服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也突出强调要把促进大中专学生就业作为学校系统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因此,各类院校团组织都要进一步克服消极无为、无所作为的思想状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把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作为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学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围绕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团组织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工作规划,建立和完善共青团服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

二是拓展就业能力。扎实推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重点通过开展就业导航团进校园等活动,帮助青年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三是提供就业岗位。继续举办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充分利用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等资源平台,加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开展就业推荐等中介服务,直接帮助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四是深化引导项目。继续落实和深化西部计划、基层计划、就业见习计划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引导性项目,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农村、基层和中小民营企业就业。

五是试点创业见习。试点开展大学生创业见习行动,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中小民营企业担任总经理助理等职,向民营企业家“拜师学艺”,并组织参加SYB培训,为成功创业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六是优化创业环境。宣传贯彻省政府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通过推动落实有关扶持、优惠政策,联系发放小额信贷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大中专学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

第三,开展团的工作大调研活动。今年是本届团省委班子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落实省十一次团代会确定的工作任务的关键一年,更是总结过去五年工作,规划未来五年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此,搞好调查研究意义重大深远。最近,团省委对开展团的工作大调研活动作了专题研究和部署,提出既要出成果,又要长才干的要求,并组织了专题培训。

这里,我再强调三点希望。

一是要态度认真。这一次,各高校的团干部申报课题很踊跃。希望报了选题又被立项的同志,能够真抓实干,善始善终,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二是要加强协作。学校和地方申报的课题范围很广,有不少边缘、交叉选题;同时大家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既有很多可以互补的优势,也各有劣势。希望彼此之间能够主动加强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调研任务。

三是要扩大参与。希望各地各高校参照团省委的做法,在本级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建立和完善鼓励基层团干部抓调研的工作机制。

第四,集中办好“青年月”活动。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85周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以至整个五月,是集中展示广大青年学习创造奉献的时代风貌、喜迎党的十七大的重要契机,也是充分展示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契机。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团的各个部门、各条战线都要紧紧抓住这个时段,把五月份作为“青年月”,集中力量和资源开展共青团的工作和活动,形成展示当代青年青春风采的高潮。根据这一部署,团省委将对全省集中开展的活动进行专题研究和统一部署,总的想法是把五月份作为推进工作的黄金时间,策划设计开展重点活动,力争有大的动作,形成上下联动、异彩纷呈的局面。希望学校战线的同志们超前谋划,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这里,对如何安排好活动提出几点要求:

一是要有魂。就是各类活动都要紧扣“我与祖国共奋进,为崛起奉献青春”这个大的主题,在青年中形成强力导向。

二是要有力。就是要高度重视“青年月”的工作,集中精力,形成合力,共打品牌,从今年开始,经过几年努力,使“青年月”成为社会关注、青年欢迎、影响广泛的共青团工作的亮丽品牌。

三是要有形。就是要认真策划,把各种好的项目、好的活动特别是好的成果都主动向这个时间段靠拢,形成工作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向全社会集中展示青年的精神风貌,集中展示共青团的工作和作为。

四是要有声。就是要加强宣传,充分发挥团属新闻舆论阵地的作用,加大力度,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报道,努力营造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浓厚舆论氛围,让全社会都能在“青年月”感受到浓重的青春气息,激励广大青年共同唱响昂扬奋进的主旋律,踊跃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事业。

五是要有味。就是要加强领导,提前筹备,周密策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注意节奏,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总之,长期以来,学校战线有着集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光荣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也总是把五月同共青团和青年紧紧联系在一起,总是在这段时间给予共青团和青年特殊的关注和期望,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完全有能力办好“青年月”,也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好的作为。

第五,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团建工作。民办、高职院校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机构。目前,在全省83所高校中已经超过半数属于这类院校。随着“双百工程”的实施,五年内还将新建一批民办、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较短,和公办普通高校相比,既有很多共性,也有其自身特点,不同院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也不尽相同。从共青团工作和建设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团的规范化建设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理顺关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全省民办和高职院校团的隶属关系进行登记确认。对于隶属关系不明确的要限期确认,必要时可由团省委接收直接管理。

二是要出台政策。在开展调研基础上出台一份文件,从政策上保证民办和高职院校共青团建设的规范化。

三是要加强培训。把民办高职院校团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全省团干部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团的业务知识培训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四是要具体指导。在理顺团的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团省委将通过建立联系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和高职院校团的建设和工作的具体指导力度,形成“信息直报、文件直发、表彰单列”等工作机制。

三、提高执行能力,以更好的作风落实学校共青团工作

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八项要求。在团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上,胡春华同志要求“要在广大团干部中大兴勤奋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务实求实之风、热诚服务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在团省委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王宏同志提出要“增强执行能力,抓好工作落实,首先就要从团省委委员做起,从团省委机关做起,从各市级团委做起。我们决不能用会议来贯彻会议,用文件来贯彻文件,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潜心学习强素质,深入基层抓调研,脚踏实地抓落实,把全省各级团组织的执行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团的事业有更大发展”。学校战线的团干部不仅具有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而且最爱勤奋学习、最重求真务实、最愿热诚服务、最能艰苦奋斗。但是对照党员领导干部和团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仍需要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开放意识、效能意识,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执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一,增强问题意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学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行为、就业、维权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具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只有不断跟踪、观察、分析和应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我们的工作才能争取主动,获得支持,赢得尊重,实现事业的发展。希望大家结合“大调研”活动,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发挥自身优势,选定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学生,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通过调查研究写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为推动全省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第二,增强开放意识,全力促进事业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代中国,乃至当今世界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开放。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没有开放的环境,中国的改革建设可能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如果没有开放的环境,共青团事业也就可能不会有今天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无论是打破高校的“高位徘徊”、还是实现中学的“负重爬坡”,都要求我们学校战线的团干部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我们既要看到开放带来的挑战,更要抓住开放带来的机遇。要进一步克服闭关自守、孤军奋战的思想,树立“大教育”、“大宣传”、“大协作”的理念,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在开放环境下开展工作、发展事业的本领,通过项目化、社会化、事业化的方式,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全力促进团的事业向前发展。

第三,增强效能意识,全面提升工作水平。效能建设是社会组织的生命线。如果不讲效能,就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久而久之,这样的组织就难以生存。团组织的形象要靠团干部的作风来塑造,团干部的作风要靠效能来体现。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历来重视加强效能建设。在新的形势面前,团组织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希望学校战线的团干部先行一步,进一步增强效能意识,坚决克服浮躁情绪,力戒形式主义。要在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中带头增进两情、改进两风,发扬勤奋学习、求真务实、热诚服务、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全面提升绩效水平,为加强团的效能建设,促进团的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7.高校共青团工作探析 篇七

通过“立德树人”工程实施, 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机制, 形成分年级、分主题思想教育和社团活动格局, 打造社会实践活动品牌。通过搭建学生校外素质拓展基地平台, 以师德、师能教育为基点, 将专业知识、素质能力与求职择业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和个性发展。

一、落实团日活动主题教育制度化, 做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

注重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活动。从新生入学教育入手, 组织班主任、学生会干部分专题解读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和学籍管理条例, 邀请新进研究生教师介绍专业前景和学习方法, 通过党课培训和参观校史馆对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予以指导。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优秀校友报告会、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个人先进事迹报告等, 着重突出诚信、感恩、励志、纪律、方法等主题。各团支部和团小组认真落实并有效实施各项活动方案, 并结合班级实际突出特色, 以确保教育活动收到实效。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实行班长兼职团支部副书记任职制度, 发挥各学习小组作用, 在积极创建学习型团支部上下工夫。

二、加强共青团队伍思想政治教育

大力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以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国际和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和主旋律教育, 帮助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 科学分析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 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论, 自觉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三、推动广大团员学生参与素质教育,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遵照“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原则, 通过对高校共青团工作任务的分解梳理, 以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和个性发展。结合高校各院系的专业特点, 以“创新、思维”训练为突破口, 通过各类社团的组建及社团活动的开展, 为学生搭建更好的、更加丰富多彩的二、三课堂活动平台, 实现学生专业教学实践在课外的进一步拓延, 全面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四、全面推进学生会干部综合量化考查制度

学生会干部是共青团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共青团工作者的左膀右臂, 发挥沟通和传达的作用。在新生入校时就要宣传并鼓励学生了解学生会, 参与学生会工作。通过自愿报名、全面考察等程序, 完成学生会的招新换届任务, 进而形成以注重品质兼顾学业为导向的学生会主要干部梯队, 为新一批学生干部提供全面发展和张扬个性的舞台。在学生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的同时, 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和考核就成为工作的重点。强化学生会干部“双考核”教育和管理, 量化考查标准。“双考核”即一方面强化学生干部在竞争上岗、工作实践和工作总结中的考核, 另一方面是充分调动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规范班主任老师、班委会成员和班级学生的学生工作流程和效果, 对班级整体施行考核。

8.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篇八

当前,我国社会正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在多元化、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如何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摆在高校共青团面前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高校共青团应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规律,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当前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对外开放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伴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更加激烈与错综复杂。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提高其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是高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二)在矛盾冲突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在的大学生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一代,思想价值观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价值取向更趋务实,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自主意识、独立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更加强烈。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存在着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的矛盾冲突。如何掌握教育引导的主动权,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走好自己的成才之路,给高校共青团组织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网络伦理观念。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而改变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网络文化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都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上信息良莠混杂,一些不良信息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感情隔阂,致使一些学生的政治意识、阶级意识,甚至国家民族意识淡化。这些都对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弹性学分制与后勤社会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弹性学分制的实行和后勤社会化的推进,扩大了大学生在课程和公寓选择上的自主权,改变了以往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教育、集中管理的传统模式,大学生的分布状况和集聚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我们长期形成的以院系、班级为单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传统组织形式与新形势之间出现了不适应,使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二、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一)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是高校共青团的职责。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青年群体就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战略措施,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高校共青团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任务,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学生在政治思想上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在人生价值观上立志服务祖国、服务人民,把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从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的认识高度上,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

(二)创新工作理念,树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目标的新取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保证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其生命力不仅在于坚持,更重要的是在于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是开辟新境界的唯一出路。高校共青团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时代与社会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和探讨。党的十六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昭示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工作重心和根本出发点。胡锦涛同志在一篇重要讲话中指出:“把竭诚为青年服务作为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此作为价值标准,紧密结合高校育人这一中心任务,创新理念,以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树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新的价值取向。

树立以青年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求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树立平等观念。要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规律和年龄阶段特征,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是以学生为本的根本要求,也是获取学生信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其次,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更新服务手段,更好地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服务于团员青年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把维护和发展青年的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结合起来,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把塑造人与服务人结合起来,使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个根本任务来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

(三)加强组织建设,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障。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保证。在新时期要保持这一优势,必须从队伍建设和组织设置两方面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的组织建设。

高校是社会优秀青年的集中地,从事大学生工作的高校共青团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设高质量团的干部队伍是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保证。高校共青团干部应该进一步加强四个方面的修养:一是政治理论修养。要牢固树立为党做好大学生工作的政治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政治立场坚定,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明辨是非;始终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二是文化素质修养。高校共青团干部要广学博识,努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使自己具备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要积极开展学术科研工作,使自己业有所长、术有专攻,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高校共青团干部。三是道德素质修养。坚持堂堂正正做人,公道正派做事,努力做青年人的表率。四是能力素质修养。要努力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特点和需求的了解,提高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决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高校共青团的组织设置模式与管理方式是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证。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积极适应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要求,根据高校推行弹性学分制、实行后勤社

会化、办学模式多样化形势下大学生分布集聚的新特点,不断延伸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手臂,积极扩大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的有效覆盖面,增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进一步完善“一体两翼”(即以高校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高校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为两翼)的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加强高校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核心地位。同时,根据高校大学生宿舍公寓化管理和大学生社团发展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基层团组织的设置,积极探索以学生社区、大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大学生创业实体为依托建立高校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减少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盲点。

(四)拓展工作内容,增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高校内外环境以及大学生团员思想政治状况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也应该随之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必须在充分认识和掌握大学生团员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发展与创新。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是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要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团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历史,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弘扬团结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传统民族精神。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民族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是其新发展、新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要通过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着力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对大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育成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增长点。

高校共青团要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需求等方面呈现出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开拓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的内容和领域。第一,大学生设计自身成长和发展方面的自由度越来越大,自我意识和进取意识增强,但集体主义观念、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却随之减弱,因此,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个人与社会、合作与竞争、自由与纪律、义务与责任的关系乃是当前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个重点。第二,由于长期以来团组织过分注重意识形态教育,忽视了与大学生实际成长密切相关的基本教育,导致团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直接影响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必须进一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使其更贴近大学生实际成长的需要,更符合新时期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加强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就业观、恋爱观、成败观、人际观、网络道德观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应成为当前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项重点。第三,伴随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社会化、复杂化、多样化,他们面临的问题普遍增多,而这一时期又恰恰是他们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低、情绪波动较大、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过渡阶段。面对各种竞争与压力,许多大学生容易出现焦虑、迷惘、浮躁等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会引发违背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过激行为。因此,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团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它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五)巩固工作阵地,拓宽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高校共青团以各级团学组织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为载体,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新时期高校团组织要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思想政治工作主动向高等教育改革前沿扩展,发现和培育新型工作载体,使它们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团组织工作的有效延伸。

首先,信息网络为强化高校共青团工作职能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和新的工作阵地,拓展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高校共青团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其网络道德素养,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加强共青团网站建设,使网络成为高校共青团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其次,要积极拓展社会实践的平台,努力探索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新模式,进一步整合实践资源,构建“大实践”体系。即把暑期“三下乡”活动,与寒假科技入户以及平时的志愿服务、“四进社区”、就业见习、勤工助学、科技创新实践等实践活动纳入其中,精心组织、合理规划,使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进大学生刻苦学习、加强修养,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创新、创业能力。

上一篇:用梦寐以求一词造句下一篇:世界十大自然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