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行的随笔:峨眉一日

2024-07-14

关于旅行的随笔:峨眉一日(精选4篇)

1.关于旅行的随笔:峨眉一日 篇一

上海,一座繁华的大都市。上海,一本收集了各国风景的收藏夹。上海,一座聚集各国人民的友谊桥梁。今天,我跟随少年作家班和旅游团,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上海,展开了我的旅程。

啊,真好看!整个上海市都展现在我们眼前,真是一座美丽的大都市!那一座座高楼大厦,有的矗立在绿色的草坪上,那一排排绿树,站立在宽阔的马路两侧,马路上的汽车和人群,就像河水一样翻腾流淌。上海真是太美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亚洲最大的滑雪场—上海银七星滑雪场。我们换好衣服后,就开始滑雪了。“啊”,一声声尖叫就如同从十一层楼跳下来的感觉。咦,他们怎么玩起了打雪仗?受到他们的启发后,我也拿起了一个雪球扔到伙伴们的身上。伙伴们也不不甘示弱,也拿起一个个雪球回敬我。一声声欢笑和一声声尖叫陪着我们度过了滑雪之旅。

晚饭过后,我们大家一起去看黄浦江。不一会儿江边就站满了人。大家都静静的,只有江水拍打水泥台阶的哗哗声。远远的天空中,几只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不时俯冲下来,擦着江面飞行一阵,又一下子飞起,蹿上高空。远远的江面上,耸立着一座东方明珠塔,啊,东方明珠塔真高呀!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东方绿洲,我一下子就被东方绿洲里各式各样的精巧别致的住宅建筑物所吸引,间隔各幢建筑物的一行行绿叶葱葱的樟树和住宅边上的小花、小草,还有一朵朵花儿把东方绿洲装扮得生机勃勃。

午饭过后,我们来到了国防园。我看到了航空母舰。虽然它是仿真的,但是有15至16栋房子的大小,我在航空母舰里参观了武器装备馆、底仓等一些地方。

不一会儿,就该告别上海了。看了上海的风景,我想到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老师的好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大好明天的重任,我们应该积极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我们应该时刻谨记着:“今天,我们以自己的祖国为荣,明天,祖国要以我们为荣!”

2.关于生活随笔感悟之一日之计 篇二

试想一下,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有过多少次观看日出的体验?或许确实有过那么一两回,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比如登泰山、游黄山,为了观看日出,蹲在人山人海中,无聊而焦急地看手表,熬上一夜。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啧啧称奇的欢呼声中,期待已久的美景出现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人声鼎沸和拥护不堪中进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到了那个与电视里一模一样的场面——像升国旗一样,规定时分,规定地点,规定程序。这便好象被早早设计好了似的,有导游、门票和游览图,美是美,便就是感觉不是自然之美。然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也没有。

然而,福楼拜却能够坚持每天按时看日出,我很难去想象那情景。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是富有运感和青春性的一个词。日出,它意味着我们的生命中又增添了新的一页,每一次日出都绝不重复。因此,它可以算作一件艺术品,是大自然最最重视的杰作。当第一缕阳光出现在东方时,那便是我们的生命中最受鼓舞,最最能增加信心和热望的时候,像某种含有神性的事物,沉湎在我们体内,唤醒我们沉睡的细胞,是我们看清了生机、希望、梦想、光阴……所以说,迎接晨曦,是一种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它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欣赏,更是自然对人的馈送,这种相遇,可以是我们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好似对自身的依次洗礼。“按是看日出。”实质上是从每日的第一缕阳光开始,来珍视自己的生命的,是“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于是,我又想起了一个人,许久以前,读过他的一本书——《瓦尔登湖》。至今仍记得他那支神奇的笔,把瓦尔登湖描绘得如此幽美、清澈、深邃,仿佛处子,叫人怜惜。而作者本人则真的置身其中,难以割舍。他曾写道:“我宁愿把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因为我是富有的,虽然这话与金钱无关,我却富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我并没有把它们更多地浪费在工场中,或教师的讲台上,这我一点儿不后悔。”这人便是梭罗——一个热爱自然,视自然为生命的人。

无论是福楼拜,还是梭罗,他们都是真正热爱自然的人,而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有多少年来,我们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经历。上班的路上,挤车的窗口,迎来的是已有煮熟的光线。可即使你偶然起个大早,出现看日出的念头,又能怎样呢?如果生活在都市,早晨不知从何处起,早已变了质——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埃,空气中总有油乎乎的腻感,总有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即使捂起耳朵,也挡不住出租车的喇叭声,没有真正的黑夜,自然也就无所谓真正的黎明……没有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庆稼地,只有粗野的黑水泥和钢筋砖你意识不到“新”,即使睁着眼,也仍然像在昏沉的睡梦中,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漠视了周围存在的一切:看不见蓝天、白云,看不见绿树、红花………

爱默生在《谈自然》中道:“实际上,很少有成年人,能够真正看到自然,多数人不会仔细地观察太阳,至多他们只是一掠而过。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却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是那种内外感觉都协调一致的人,是那种真正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可是,在现代社会又有谁能够做到呢?像福楼拜、梭罗、爱德华兹……我甚至敢断言,假如他们能活到今天,一定也和我们一样。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只有恢复孩子般的好奇与纯真?只有像儿童一样的日光清澈,才能对这世界有所发现,才能比平日看到更多,才能从最平凡的事件中注视到神奇与美丽。而成人世界里,几乎缺乏了真正生动的自然,只剩下的游戏规则,只剩了与人交往的经验和逻辑。

3.关于旅行的随笔:峨眉一日 篇三

蛇皮袋里的西瓜缘于汽车的颠簸,滚到了我的腿边。看西瓜碰到了我的腿,农妇不好意思地收回西瓜,说了声:“对不起!”

“带西瓜去旅行?”“哪是去旅行,是到南京大医院看病!”她嘴歪了歪,指坐在她旁边的丈夫。“西瓜是家里田里的,多的是。带两个,渴了,砸开,既解渴,又省钱,至少可以省两瓶矿泉水!”

听了农妇的话,我有点哽咽,有点心酸,真不知说什么好!为了省一元一瓶的矿泉水,别出心裁地带上两个自产西瓜,计划来程和返程各吃一个,这就是朴朴实实的中国农民。

如果中国农村真的富起来了,如果他们的腰包有千元、万元,他们还会用蛇皮袋背着西瓜去求医吗?眼下的农民并不像报纸上宣扬的那样富有,即使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地区,花架子也大于务实作风。走平坦路固然好,喝干净水更重要,但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才是我们的目标。在农民生活仍不很富裕的情况下,发展乡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民生才是头等大事。起码不会因为为了节省一、两元钱,背着西瓜去求医。

也许,农民的口袋并未穷到连买一瓶矿泉水的钱都拿不出,也许背着西瓜出行是“贫下中农的本色”,但真正的根源还在于贫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病了有钱治,孩子读书不用愁,再也不会因贫困背着西瓜去外出,这才是农民急需的,也是农民所盼的。

中国要强,农业必强;中国要富,农民必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农民的腰包鼓不鼓。那些真心实意帮农民兄弟脱贫致富的,就应该在一些实事上下功夫,“真脱贫,脱真贫。”让农民兄弟的口袋真的鼓起来。否则,新农村建设的雷声再大,脱贫济困的呼声再高,也只能是下一些连地皮都打不湿的毛毛雨。到后来,将会有更多的农民,为了节省一元钱,背着自产的西瓜去旅行!

4.关于旅行的随笔:峨眉一日 篇四

天空就像遥远的一个梦,几朵云如撕碎的棉絮般悠闲地高挂在那里。风声似乎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伴着阵阵喘息声亲近着大地。

窗前的风铃响了,流泻出一段美妙的音乐,每一个音符里都流淌着甜蜜。阳台上不断变换着晾晒的内容,码的整整齐齐的一排排褐色的板栗,如着装严肃的士兵;晶莹剔透的黄橙橙的大柿子,带着喜气和吉祥安安稳稳地端坐在那里;灰头土脑的花生沉默寡言地塞在角落里是它身上最是捎来了泥土的气息。

然而,秋天的主角—苍耳,那逼人眼眸摄人心魄的几抹浓绿里,从此不再是幼稚的少年,变成了身强力壮的成人,即将带着丰收的果,长途跋涉地去远方旅行。

旅行是不变的主题。然而家始终牵系在巴掌大的那个像山坡里。

“到更远的地方去,苍耳!”它的妈妈总会少不了在耳边轻语。飞翔总是伴着疼痛,丝丝缕缕缠绕起身后一双苍老的目光。

泥土里面藏着金子。千百遍地耕耘,再贫瘠的土地也能孕育金色的希望。小山坡上摇晃的身影,即是它的母亲。

小时候记得,和大人一起去山上发僧人。回来的时候,总能发现身上“长”着一颗颗带刺的苍耳。它就这样默默地跟了你一路。你走多远它就走多远。跟总不是办法,苍耳的母亲说:“孩子,你要做一只会飞的苍耳。”它不明白:究竟怎样才能飞起来?

天天苦想不是等待,终于有一天,“孩子,”苍耳母亲来到它身边,“别泄气,只要你是一颗足够成熟的苍耳,早晚你也会飞起来的!”

当晨曦送走了黎明,当大雁振翅南归的时候,也便是苍耳旅行的日子了。

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了飞翔的生活。一座座山,一条条河,它都风雨无阻。瞧啊!苍茫的松林,辽阔的原野。当它还是一颗小青豆的时候,它怎么会想到今天?

也许,你仍在人生的失意中徘徊,你仍未平淡无奇的生活而苦恼,你仍因前途渺茫而哀怨。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要紧的是你要努力,使自己不停地成长以便尽快成熟。等到秋霜染醉,芦花扬白的时候,你的人生之旅才真正起航。

上一篇:高兴的一天日记-三年级作文下一篇:拆除爆破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