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17篇)
1.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一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教师:何丽萍
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研修情况小结如下:
1、以“同伴互助,自学反思”为主要形式。
我自主学习,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形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工作与教学融为一体,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等多种活动方式,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和同伴合作、探究,不断探索、创新、调整、充实,总结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2、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以及各种书刊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扎实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广阔的知识背景,较高的业务水平,来加快新课程发展建设步伐,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
3、更好地运用电子备课平台和教学课件,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利用远程教育等资源听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
5、教学观摩:随时和本组教师互听互评,进行教学交流。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教育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2014
年7月
2.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二
一、开展集体备课,提升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教师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能够不断汲取新知识,拓宽专业视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把握教改方向,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同时,学校要注重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和语文教师终身学习力的激发,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为教师进行创新型教学提供帮助。语文教研组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进行备课。通过讨论,《夜雨寄北》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造的意境,正确理解认识朋友间的友情等。集体备课并不是限制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思维,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初中语文教师还要认识到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在集体备课时应该预先设计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如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了什么作用?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请说明具体含义?
二、设计驱使任务,拓宽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把设计教学驱使任务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对执行教学计划的认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底线,拓宽教学资源,把集体智慧变成个体发展的动力,取长补短,促进语文教学走向成功。《夜雨寄北》这首诗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奇诡的意境。我鼓励初中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作者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
三、选择典型示范,开辟教学空间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应该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更应该常教常新,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进行校本研修时应该选择典型示范,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新的空间。我校根据实际办学条件,建立了以内控为主、外控为辅的校本研修活动管理运行机制,为语文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可以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水平较高的语文教师开展示范课,积极组织教师听课,并且在听课结束以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达到语文教师的共同进步。还可以树立典型,发展和培养一批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的优秀教师,整体推进语文课改实验深入发展。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夜雨寄北》,在校本研修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进,通过微课和多媒体等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还能够培养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鼓励校际联合,优化教学活力
在实施校本研修过程中,校际联合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够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研训,还让学校享有了充分的自主权,调动了教师再学习再创造的激情,有助于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校际联合主要以名师、骨干教师为主,推动学校间的资源交流和融合,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还可以建立人才资源库,实现专业人才的本地化和骨干教师的综合化。学校要从多角度和多方面整合力量,创造出更适合初中语文教师的校本研修环境,尤其是提高中青年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工作效率。在校际联合实施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我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写好每天的教案和札记。还要对具有代表性的语文课进行摄像,然后与语文教研组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剖析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发挥集体的力量。
总之,初中语文校本研修任重而道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体语文教师和初中生的共同努力,踏踏实实的走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之路。
3.谈初中语文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 篇三
一、开展集体备课,提升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教师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能够不断汲取新知识,拓宽专业视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把握教改方向,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同时,学校要注重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和语文教师终身学习力的激发,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为教师进行创新型教学提供帮助。语文教研组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进行备课。通过讨论,《夜雨寄北》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造的意境,正确理解认识朋友间的友情等。集体备课并不是限制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思维,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初中语文教师还要认识到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在集体备课时应该预先设计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如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了什么作用?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请说明具体含义?
二、设计驱使任务,拓宽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把设计教学驱使任务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对执行教学计划的认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底线,拓宽教学资源,把集体智慧变成个体发展的动力,取长补短,促进语文教学走向成功。《夜雨寄北》这首诗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奇诡的意境。我鼓励初中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作者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
三、选择典型示范,开辟教学空间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应该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更应该常教常新,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进行校本研修时应该选择典型示范,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新的空间。我校根据实际办学条件,建立了以内控为主、外控为辅的校本研修活动管理运行机制,为语文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可以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水平较高的语文教师开展示范课,积极组织教师听课,并且在听课结束以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达到语文教师的共同进步。还可以树立典型,发展和培养一批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的优秀教师,整体推进语文课改实验深入发展。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夜雨寄北》,在校本研修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进,通过微课和多媒体等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还能够培养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鼓励校际联合,优化教学活力
在实施校本研修过程中,校际联合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够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研训,还让学校享有了充分的自主权,调动了教师再学习再创造的激情,有助于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校际联合主要以名师、骨干教师为主,推动学校间的资源交流和融合,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还可以建立人才资源库,实现专业人才的本地化和骨干教师的综合化。学校要从多角度和多方面整合力量,创造出更适合初中语文教师的校本研修环境,尤其是提高中青年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工作效率。在校际联合实施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我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写好每天的教案和札记。还要对具有代表性的语文课进行摄像,然后与语文教研组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剖析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发挥集体的力量。
总之,初中语文校本研修任重而道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体语文教师和初中生的共同努力,踏踏实实的走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之路。
4.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成果 篇四
柳林小学 常开环
通过第三阶段国培研修,受益匪浅。专家深入浅出的耐心细致的讲解,大量生活中常见案例的例举,都使我对于数学课堂有了重新的认识。是啊,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我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所以,我下定决心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重视课前教学设计。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设计结构和弹性化的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
二、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关系,建立“教与学” 的有机整体
1、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2、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倾听。教师上课时的注意力要时刻放在学生身上,要面带微笑,和蔼亲切的,认真的听学生讲,听学生争论,听学生评价并适时的给与点拨和点评,但占时要少。
3、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
4、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质疑的权利。不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充分的尊重,学生在亲情般和朋友般的气氛中,人格才能够健全的发展,思想才能变得大气成熟。
三、注重课后的反馈和反思。在每天课堂的实践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及时的反馈回来,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集思广益共同找出办法解决,并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给与实践,这样做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感受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与欢乐。
5.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五
一、活动主题:“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常规,细化教师教学指导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活动背景:
延续 “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常规,细化教师教学指导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校本研修主题,上学期我组重在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常规”的养成,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教师对“有效落实学生课堂学习常规相应的教师细化指导措施”这一重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使一学年的研修更完整、更有效。
三、预设目标
本学期校本研修共分三个阶段:学习思辨
(二)——实践研讨
(三)——总结提升,为此设定三个分目标:
1.通过大组集中学习《语文学科教学常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小组分散重温《语文课程标准》及各小组搜集的相关学习材料”等活动多形式开展学习思辨活动,继续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常规,思考教师相应的教学指导措施。
2.借助学校开展的常规课堂检查、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研讨等活动,充分运用课堂观察表,通过跟帖、集中评课等方式扎实地开展实践研讨活动,落实教师相应的教学指导措施。
3.在案例撰写、论文交流等活动中,逐步细化教师教学指导措施,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活动内容 一、二年级侧重关注学生“听、读”学习常规相应的教师教学指导细则;
三、四年级侧重关注学生“说、写”学习常规相应的教师教学指导细则;
6.小学语文校本研修个人发展计划 篇六
义龙新区新桥镇中心小学
隋万里
一、指导思想
人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小学语文的校本研修就是通过对教师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师德修养、理论水平、教学管理、教学能力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建设一支精干、高效、有事业心、能适应学校更好发展的教师队伍,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期目标
1、通过校本研修,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使每位教师自己能成为成为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好教师。
2、以“学程导航”备课范式研讨沙龙为平台,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提高备课专业技能,以达到让好备课带动好课堂,好课堂带动高的教学质量。
3、通过校本研修,解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三、研修内容
1、积极参加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研修,特别是“学程导航”备课范式的研讨,并做好有关记录。
2、利用时间,进行国内外现代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研读和教学常规的学习。
3、认真上好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课,撰写论文案例或随笔在学年末参加论文交流。
4、积极参加教师理论沙龙活动,探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交流“学程导航”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思考和困惑,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
5、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功训练。如:三字一话、说课、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一系列评比活动,使自己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6、经常阅读教育报刊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反思或心得体会,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主要措施
1、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
利用时间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研读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教学常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密切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成果,结合自身实际,注重追求现代教育理念与自己的教育行为的有机整合。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在各种竞赛中,进行校本研修,促使自己尽快成长。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切实提高自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4、继续开展“读书活动”,丰富自身内涵。
积极阅读各类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寻求更多的水源,只有这样让自己不断提高,才能真正干好本职工作。
5、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进行校本研修,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7.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七
一、选对路子,让课题研究为课改实验“保驾护航”
“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问题,让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是我校教科研一贯坚持的原则。作为新课程倡导的教研方式,“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实验课题提供了一条“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的特色道路。在课改实验中我校充分发挥她“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的特质,让她为课改实验“保驾护航”。学校把每个星期一的上午定为集体备课日,分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体研讨本周的教学目标,相互交流本周的教学策略;每月的双周三下午定为课题研究日,分学科集体开展研究活动,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分享各自的读书学习收获,碰撞反思后的个性体验。教师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使得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提升。如语文课例《掌声》的磨合便是一例。试教下来,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的说,课堂的脉络结构应考虑到单元的训练主题的落实,设计成一条清晰的主线;有的老师说,教学环节的起承转合不能提前预设,应该根据学生适时的生成,使各环节浑然一体;有的说课堂的激励评价应及时、客观等,在集体智慧的帮助下,该课被推荐为全县送教下乡的语文课,为三个乡镇送去了语文常态课的范例。
二、迈开步子,让课题研究不断丰富校本研修的内涵
新课程实施需要专家的引领。为了充分发挥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们不放过每一次让老师们外出学习的机会,去长阳借鉴他人课题实验的先进经验,去孝感感受专家的前沿引领,还借助兄弟学校聘请专家授课的机会,所有实验教师都去聆听潘海燕等教授的学术报告,感受教研论坛上吹来的清新之风,请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的老师到校实地指导,感受专家的细节牵引。
学校的“土专家”更是我们利用的最优资源。根据我们老师迫切之所需,校长向长春作了《生本课堂评价标准》的理论讲座,教科室组织开展“网络混合式课例研究”培训,微机老师也做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报告。
三、搭建台子,让各类校本活动为实验增加内驱力
“立足校本,开展课题研究”的教研活动就是教师成长的一个平台。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我校每学期以生本课堂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开展了课题研究活动。
1.开展“享受读书快乐”活动。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组织学习了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及魏书生《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等理论著作。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享受读书快乐”的教师读书活动,对教师的读书不仅提出了时间的要求和量的要求,而且提出了质的要求。学期结束,学校举行了“教师读书笔记展览会”,评选优秀读书笔记。如姜从玲老师撰写的读书体会《“生”若安好,便是晴天》,王亮老师撰写的《行走在生本课堂的路上》获得学校读书征文一等奖。
2“.教育教学大家谈”活动。课题组开展以具体、真实的课堂为对象,抓住课堂中的“小现象”,突出课改中的“真问题”的活动。
3.开展“同课研究”活动。课题组注重对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指导老师们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学会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课题组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同课研究”活动。以备课组、教研组为主阵地,通过授、说、评为教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各位教师在活动中都能踊跃参与,积极探讨,受益匪浅。
在研究如何上好一堂课的环节上,我们学校建立了同伴互助机制,以教研组为单位,构建了“三人五步”磨课法。这是基于学校每个年级三个班额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互助式教研方式,即同年级同学科的三位教师就一节课通过“研、讲、评、比、展”五个步骤完成教学实践的过程。“三人五步”磨课,让每一位参与磨课的教师都受益匪浅。
4.开展“教研组课改论坛”活动。每组讨论一个有针对性的话题,如“以读为本,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等。这样的“教研组课改论坛”活动凝聚了各实验小组的集体智慧,充分展示了实验教师的教学风采和精神面貌,也折射出了课题研究的氛围和团队精神。
5.开展“聚焦课堂”和“教学开放周”同步活动。敞开大门,欢迎社区人士和家长到校观摩指导,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我校的校本研训活动,了解我们的实验教师的教学魅力,向社会折射我校的校本特色。
6.开展“教学叙事”活动。教学中时刻都会遇到一些点滴小事,如果我们关注它们,反思每一个细节,将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每学期,学校都以“自修—反思式”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了教学叙事活动。活动中老师们做到了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童心,用孩子的眼光去读懂孩子的行为,用包容的心去对待孩子的过错,用亲和的心态去探知孩子的想法,用发展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成长。
总之,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实验研究就像一轮春风,吹走了课堂中陈旧的灰尘,吹拂着教师的心田,让我们每一位师生都感受到她的温暖,让我们从中获益,也深切体会到了它的魅力。
8.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有质量的教育需要有质量的教师。”随着新课程深入实施,教师培训“阵地前移”、“重心下移”。在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项目不断推进下,中小学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已经统整为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文化建设成为有效校本研修的关键。但是,我们发现,校本研修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如脱离学校真实问题的解决,先进理念未能很好地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行为,研修活动的行为规范体系尚待改善,学习和研究还没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师合作分享精神也需进一步培育等等,更需文化的整合和重建。为此,根据从活动开展到制度规范到文化生成的文化建设一般规律,我们认为,中小学要从学校资源条件出发,落实问题解决,开展校本研修文化理念重建的具体实践,持之以恒,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研修本土化经验和自觉行为,重建校本研修文化。
一、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策划校本研修活动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在教中学、在研中练,获得成就感,增强教育信念的孵化器。教师研修是一种问题驱动的群体合作学习活动。只有不断解决教师实施新课程中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理念与行为之间的差距”,才能将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转化为教师教育教学自觉行为。因此,要聚焦课堂教学问题,优化校本研修活动设计。在策划校本教研活动时,要以问题为主题,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设计丰富多元的校本研修活动。在设计校本研修活动中,在问题的筛选与确认方面,要引导教师学会问题发现和问题排序以及问题确认。在问题发现和问题收集中,要求教师、教研组、年极段、各科室首先关注实施新课程中的疑惑、难点、盲点和自己遇到的新问题,每学期开出需解决的问题清单。在筛选研修问题中,要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一是问题必须来自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二是问题必须有研究解决的可能;三是问题必须是教师共同关注的;四是问题必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不管是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还是同课异构的比较研究,或者依托课例研究的主题研讨,抑或是视频案例分析等活动设计中,我们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保证校本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校本研修问题解决活动中,提升教师,提高质量。
二、以实践反思为抓手,促成理念化为行为
“在行中知”,“知行并进”。教师学习既是一种问题驱动的学习,又是一种基于案例的情境性嵌入式学习。要引导教师把先进理论和经验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必须植根于实践反思。可以根据顾泠沅“行动教育”的“三阶段两反思”。模式,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落实实践反思,在多元连缀的知识学习与实践相互观照的一体化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和人格的发展。一是澄清校本研修反思内涵,对自身或者他人的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学习、管理行为和事实或事件进行思考、解释现象,概括经验,提炼规律。二是广开校本研修反思交流,做好学习反思、教育反思、教学反思、教研反思、科研反思、管理反思。三是重点抓好教学反思,因时制宜地开展整体反思、专题反思和细节反思。四是以问题性、针对性和深刻性为原则,践行反思步骤——摆出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总结规律。五是通过教师反思体验性写作为载体,在实践反思中要坚决摆进自我,丰富自我经验的省察,对原有行为进行改进,不能仅仅满足已有的经验认识,而忽略了对行为与理念之间差距的关注。要以实践反思为基础,从研究教到研究学到研究教与学,从外现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文化、从局部到整体,引领教师校本研修的行为跟进中解决问题,将新课程理念有效地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和管理行为,成就自我,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三、以制度完善为手段,再造研修行为习惯
校本研修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校本研修文化形成包括活动开展、制度规范、文化生成三个阶段。因而重建新型校本研修文化,要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活动不断给予制度规范,并持之以恒地通过完善制度予以强化,习惯成自然。所以,可以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沟通,健全和完善一系列校本研修制度:如校本研修领导制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奖励办法;再如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组考核办法;又如教师进修培训制度、新老教师结对制度、教师自我反思制度;还有,校本研修活动制度,如理论学习、课例研究、专题研讨、案例分析、集体备课、教学反思、读书交流,网络研修制度等。在教研组工作制度中,建立考勤制度、计划制度、总结制度、活动记录制度、考核评优制度、奖惩制度、活动管理办法等。对教师听课活动提出规范性要求:如为执教老师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个缺点,提供一条建议,写出一个听课小记等。每个老师每学期的研修行为规范:如听20节课,做20张读书文摘卡,写1篇读书心得,开1堂公开课,做一次研修专题发言等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完善,健全校本研修的行为规范体系。让每一个老师都认同、每一个教研组都遵守、每一个中层科室都实施、每一个研修活动环节都落实,使这些规范成为我们学校教师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四、以研究实践为平台,重建教学生活方式
从本质上讲,教师的校本研修就是教师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的专业化发展的教学生活过程。教师校本研修实际上就是在校本学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与研究中实现的。要以研究的实践活动创新带动校本研修的活动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把研究实践作为教师的生活方式,重建校本研修文化。一要理论先导,研修一体,将学习融入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适度超前进行理论学习,如专题式理论学习、问题式理论学习和基本理论学习等。二要明确目标,知识管理,参与学习共同体建设。首先是在学习研究中把握规律,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其次是在学习研究中改善工作,在改进中获得成就感;最后是在学习研究中提升自我,走进自己的真实世界。三要实践反思,重建研修活动模式,提倡融合学习和混合学习。如开展新型磨课形式:第一步备课组确定主题,第二步理论学习,第三步确定上课课题,第四步全组教师备课,第五步全段教师分成三小组,每小组确定一名上课教师,第六步三轮磨课,第七步撰写论文、案例、课例或教育叙事等。我们要将教材分析、学习掌握、教学设计、问题处理、作业安排、考试命题、学习反思、交流讨论等等,都作为研究方式转化为教师教学生活的必然的组成部分,在有效学习、有效教学、有效研究中实现专业发展。
五、以合作分享为载体,培育校本研修精神
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缺乏深度会谈和平等互助精神,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合作分享的观念习惯,在于教师长于内省而缺乏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以及使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的习惯和能力。所以,要以合作分享,共同进步为研修活动价值取向,进行校本研修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的重建行动。一是要进行研修成长规划,建设学习型学校。如提出“以学习为本,打造学习型组织;以研究为主,组建研究型团队;以和谐为贵,铸就共生型团体;以文化为标,培育生态型群体”的愿景。二是要明确规划参与要求,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在与学校文化保持方向上一致的情况下,引导教师、教研组、课题组、项目组等的研修活动,应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愿景和文化理想,夯实校本研修文化的基础,体现校本研修文化理想与精神核心。三是要落实规划实施中研修活动的有效互动。不把实践反思变成“检讨大会”,不将研修问题转变为教师的压力,而是通过良好的互动,如论坛式的问题交流、请教型的评课研讨、对等性的资料互换等等,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分享,是校本研修活动成为教师情感联络、思想交流、经验分享、合作研究、智慧生成的载体和价值追求。通过合作分享的活动实践,注入文化想象力和共同愿景,从而提升教师群体的实践智慧和实现校本研修的文化重建。
校本研修文化重建关系到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成效,校本研修活动的成效,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校本研修文化重建,无形而有形,无为而有为,不能重形而轻内涵。针对校本研修问题解决,中小学必须从本校资源环境条件出发,坚持先进的理念,策划活动,并付诸实践;制度建设,常抓不懈;发掘与本校实际相适应的、原生态的、个性化的研修活动方式、经验、特色、习惯和价值追求,一以贯之,去实现校本研修文化重建。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校本研修面对面[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
[2]汤立宏.校本研修专论:中小学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于专业发展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3]柯孔标.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9.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篇九
校本研究既是学校的一种研究制度,也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根据学校制定的研修规划,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际,在本学年我的校本研修目标和内容是: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专业业务素质提升为目标,以进行课题研修为载体,认真参加素质培训,采用集中研修、分散自学,集中讨论、教后反思等形式在“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远程教育培训”等方面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具体目标如下:
1、新理念: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加强自己对实施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教育,帮助自己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开拓知识视野,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新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题改革工作计划,积极参加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从具体案例入手,科学地创新地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帮助自己解决新课程中的实际困难,提高个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课程改革。
3、新技术:认真学习多媒体应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同时,结合本学科以及我个人的教学实际,使自己能独立制作课件,能够灵活自如地上好多媒体课。
4、师德教育: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全面加强个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宣传,从板报、学习资料、各类报刊
中全方位多角度选择典型案例,增加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自己职业道德水平的显著提高。
5、远程教育培训:认真参加市局组织的远程教育培训活动,力争通过培训学习使自己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
10.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十
一、活动主题:
“关注课堂学习常规,细化指导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活动背景:
延续“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常规,细化教师教学指导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校本研修主题,上学期我组重在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常规”的养成,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教师对“有效落实学生课堂学习常规相应的教师细化指导措施”这一重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使一学年的研修更完整、更有效。
三、活动内容
一、二年级侧重关注学生“听、读”学习常规相应的教师教学指导细则;三、四年级侧重关注学生“说、写”学习常规相应的教师教学指导细则;五、六年级侧重关注学生“思、写”学习常规相应的教学指导细则。本学年,无论是课堂教学、听课评课,亦或案例撰写、,我们都应密切关注所在学段小主题相关学习常规相对应的`教师教学指导细则,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提炼和落实,同时上牵下联,学习其他学段的学习常规相对应的教师教学指导细则,相互交流,不断总结,纵向提升,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预设目标
本学期校本研修共分三个阶段:学习思辨(二)——实践研讨(三)——总结提升,为此设定三个分目标: 1.通过大组集习《浙江省义务教学管理指南》、《语文学科教学常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小组分散重温《语文课程标准》及各小组搜集的相关学习材料”等活动多形式开展学习思辨活动,继续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常规,思考教师相应的教学指导措施,完成《奉化市实验小学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常规相应教学指导措施》(讨论稿)。
2.借助学校开展的常规课堂检查、青蓝工程学员学艺课、市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研讨及与“江口、方桥、萧王庙、大堰”等协作教研组的校际联谊等活动,充分运用课堂观察表,通过跟帖、集中评课等方式扎实地开展实践研讨活动,落实教师相应的教学指导措施,完成《奉化市实验小学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常规相应教学指导措施》(修订稿)。
11.校本研修需要“七关注” 篇十一
关注“地位确立”
以校为本的研修工作作为学校稳步推动课改的主要手段之一的地位, 要在实验者的头脑和行动中得以确立。
以往的实践证明, 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参与者不能让以校为本的研修理念进入头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就很难有实质性推进。基于此种认识, 学校首先应组织学校管理者、实验教师在既往的参差不齐的认知水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深入研读校本研修这一教学领域的创新制度的“根”, 对校本研修的背景、内涵、目标、任务、内容、形式等诸多内容进行集体性、个体性的学习与探究, 使大家尽可能多地从本质上了解校本研修的研究对象、研究主体、开展形式及其所要遵循的原则, 从而走出认识误区。
关注“内容适宜”
研修内容的选取上, 要以能满足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基本准绳, 立足阶段工作目标确定。
“三要”“三防止”要求应当成为选取、确定内容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一是研训内容的大目标与小目标指向性要强。即:无论是学年、学期目标, 还是月、周目标, 都要具体、明确, 防止活动的随意性。二是研训内容的层递性要强。即:学年、学期目标要科学地分解在月、周目标之中, 月、周目标要能有力地支撑学年、学期目标的达成, 使参与研训的教师专业素质呈直线式上升状态, 防止活动内容、成效在同一层面上徘徊。三是研训内容的实践性要强。即:研训要以服务师生的实际需求为根本, 防止活动内容与师生实施课改实验的实际相脱节。
关注“制度开放”
研修制度建设上, 要遵循包容性、开放性原则, 体现研修工作的灵活性、多样性。
要摒弃校本研修工作“一刀切”、“大一统”的做法, 可以“5+1”研修、“5﹣1”研修、日常研修、全员研修等多种形式并存。研修时间、地点、方式、要求等一切从眼前的实际出发, 给参与研修的实验教师以很大的自由选取空间, 切实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制定、实施校本研修的制度时, 充分考虑不同阶段教师的不同状况, 可设立共性要求 (人人均需执行、落实的基本要求) 、个性要求 (某一阶段教师需执行、落实的特色要求) 。例如, 制定校本研修交流制度时, 在提出底线要求 (共性要求) 的基础上, 可对职初教师 (一般教师) 以外的教师群体, 即经验教师 (老教师、教学能手) 、资源教师 (学科带头人) 等, 据其业务水平的不同, 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 (个性要求) 。
关注“模式有效”
校本研修模式建设上, 要立足实情, 努力构建富于特色的基本模式。
学校要花大力气研究各基层研修组织积极开展的、适于自身条件的研修活动的特点, 探索并形成各类型研训模式。例如, 根据人数的多少、水平的高下, 可将基层研修组分为三类:A类组织,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群体较大, 此类组织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优势开展研修活动。B类组织,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缺乏, 需引进校外资源实现专业引领。请专家、名师辅导本校教师, 或走出去访问名校, 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交流方式。催生本土专家, 确保研训的日常化、高质量, 是此类组织的一个主要特点。C类组织, 规模较小, 有零星的学科骨干教师, 难以形成浓郁的研修氛围。依靠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研修活动, 组织校内专题展示、竞赛等活动推动研修是此类组织开展工作的主要手段。
关注“管理清晰”
研修管理方面, 责任人制度要予以落实, 要形成攻坚合力。
工作中, 要采取“两条线”强化指导与服务。一条线是组织教导处及相关处室人员深入研修一线, 在互动交流中肯定成绩, 在研究论证中提出不足, 并采取现场跟踪式方法, 参与、督查各基层组织的研修全过程, 着重解决“一定要开展”的问题。另一条线是组织教研室等处室人员深入调研, 与大家在互动中坚定持续实施的信念, 研讨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探究教材、教法、学法等, 建构校本研修工作的评价体系与办法, 引导实验者在亲身体验中真正进入状态, 着重解决“一定要开出实效”的问题。
关注“研修反思”
组织召开阶段性反思活动, 引导实验者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 就研修工作进行更大范围的研讨和反思。如, 针对校本研修活动中“图热闹、讲形式, 客观上不够重视效益”的做法进行反思。通过交流、研讨, 让事实说话, 引导实验者深入理解研修方式与研修效益的本质关系, 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方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的认识上来, 防止校本研修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论是成功的经验, 还是失败的体验, 都是一种成果, 一种有益于后续实验少走弯路的成果, 一种“资本”, 一种有利于课改蓝图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的“资本”。学校要努力发现并用足、用好这一“资本”。
关注“效果走势”
研修效果方面, 要努力形成从集中向分散发展 (大家随时进行) , 从短期行为向长期运作发展, 从专家报告讲座向教师人人参与自主、互动发展的基本态势。
在推动研修工作的过程中, 学校要努力打造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推广价值的“经典”。“经典”要成熟一个, 推广一个, 成熟一项, 推广一项, 借助先行者的活生生的成果, 通过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 于交流中互相启迪, 做到“一处开花处处香”, 借此推动校本研修工作常抓常新、不断深入。
12.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年来,通过参加县级组织的送教下乡、乡镇组织的公开课、单位组织的听评课等教研活动,不断踏实学习,提高个人职业素养,现总结如下:
一、研修收获:
1、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时刻提高自己的认识。通过一年多的研修学习,我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内容的增减和知识的分布;能从各位教育专家、名师、同事之间取长补短,更新自己的理念,使自己从思想上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下手,学习理论知识,训练自己的教育技能,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2、通过参加镇安县2016年9月至11月的“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使我真正领略到名师的风采,通过学习交流,也解决了自己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问。对于一些课堂环节的设置,知识讲解的程度、如何做一位合格的课堂引导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怎样巧妙地处理教材,针对一些学困生如何进行转化等多方面,受益匪浅。
3、一年以来,我负责本校每周教研组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通过校内公开课形式,根据教学实际,交流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互帮互助,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和创新之处,寻找问题和不足,扑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通过互评,在评价与被评价中,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越发的得心应手。
二、个人不足
1、专业发展意识不强。个人在长期的工作中,都只是尽职尽责的工作,力求把课上好、把学生管好,不出差错就满足了。从根本上说,缺乏专业发展意识。
2、工作不够主动,深入。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对学校的发展不够关注,工作缺乏主动性。在对学生教育上,对一些行为习惯较差、平行不端的学生,有些缺乏耐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够深入,转变后进生的工作还需要努力。
3、缺乏反思精神。教学中的反思是十分重要的,可让我们尽快的成长起来。一个人不经过不断的反思,就会很容易盲目,容易自大。教学反思,最好的方法就是勤写教学日志。遗憾的是,我这项工作并未做到。
三、今后的打算
1、加强师德师风学习。教书育人,师德为本。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一直努力做到转变思想,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研修的重点来学习。做好新课改的理念渗透、三维目标的落实、多种教学策略的应用等工作。及时根据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工作,寻找自己课堂的优点和创新之处,及时弥补问题和不足。此外,还要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13.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十三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高亮丽的风景线。
师生情感关系,从整体上说,目前的状况仍难以另人满意,师生之间的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关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的源泉。优化师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王春季
严家渠小学 2014.6
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严家渠小学 李翠妮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是我对本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抛弃了“师道尊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课堂要呈现出勃勃生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使课堂变得活跃.二、在拼音教材中安排儿歌是复现音节巩固音节,增强趣味性,积累语言.了解到每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学生不仅巩固拼音,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我还认识到教材有机地把学习拼音和识汉字结合起来,由易到难编排,词语—短语—句子,所有音节都可以由儿童自己拼读,这样学生才真正体会到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快乐.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要注意的问题:教学时注意抓难点;字母教学不要过分强调发音部位, 应以模仿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言实际,进行汉语拼音教学;顺应学生的天性,增强教学的情趣(比如创设情境,编儿歌,动手做做,活动与游戏);注意发挥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进行简单的组词练习。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注意:要人人参与,互动起来;重视情境的重视:有的需要提前做些布置,重视在各种语文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此次的培训,我受益非浅。
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李翠妮
14.校本研修的课程化实践 篇十四
一、课程化构建“教师课堂”
“教师课堂”就是以教师为课程主体,以教师专业素养构成为课程内容,以教师的日常工作为实施渠道,以学校的校本教研为主要平台,立足于学校,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化校本研修。我们把教师专业能力分成几个课程模块,作为课程内容;把学校的教学实践、课题研究、教师培训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校本研修课程机制;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探索和创造的个体专业发展过程,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整体效应,让教师的专业差异成为课程资源,呈现“教师课堂”模式。
二、“教师课堂”的架构
“教师课堂”是伴随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的,是隐性的。怎样让隐性的“教师课堂”在学校凸显出来?首先必须有“教师课堂”的课程组织形式;其次必须有“教师课堂”的课程内容;再次必须建立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教师课堂”的组织形式
我们把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教师教育融合起来,以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模式来构建教师的课堂;把教师的专业素养分成几个模块来设置教师教育主题,每学期重点推进一个主题,每个主题研修活动分为四个单元逐步推进,努力使校本研修活动课程化。
第一单元:主题报告。每学期初,我校邀请校外专家或校内骨干教师针对培训主题开设全校性的主题报告。
第二单元:教学实践。教研组内每位教师都围绕培训主题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学校还统一组织教学展示研讨活动,邀请教研员及有关专家进行实践指导。
第三单元:中心发言。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要针对培训主题结合自身的具体实践,在教研活动中作中心发言或实践案例交流。
第四单元:总结交流。学期结束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校本研修主题撰写一篇教学案例。每个教研组还需推荐出优秀的教学实践课例,进行主题研修的案例交流和表彰总结。同时,学校对每个研修的主题成果进行概括归纳,形成学校教学管理评价制度。
(二)“教师课堂”的课程内容
构建“教师课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于是,我们将教师专业素养分成三个模块:学科素养、教学技能和师德素养,形成“教师课程”的内容体系。
例如:关于教学技能模块的课程设置,我们把教师的教学技能分为教师教的技能和指导学生学的技能。
1. 教师教的技能
根据教师教的行为方式,我们把教的行为分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导入、教学提问、学生活动、学习训练、学习评价六个环节,并根据这些环节设计了校本研修主题,作为教师课堂的课程内容。
2. 指导学生学的技能
学生的学习行为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听想、课堂训练、课后作业、课后复习、课前预习,根据这六个环节设计了六个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作为教师课堂的课程内容。
(三)教师课堂的保障机制
15.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篇十五
第十小学 李昭华
一、品读校本教研的含义,真正理解,真正去参与校本教研。
“国家兴衰在教育,教育好坏在教师。”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作为当代的语文教师,真的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提到日程,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不断强化和提高,通过学习我明确地知道了校本教研的定义: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改善本校教学实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进而促使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目的。
作为教师要真正参与到教研的课题中,通过不断地发现琢磨研究需要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要真正地在校本教研中受益并且去让我们的学生和学校和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二、校本教研中要多关注自我反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努力在认真反思中前行。
“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体与自身的对话,它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和基础。”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就是研究者,离开了教师个体的参与,校本教研将失去它的生命力。作为一名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一定要学着不断反思,每当参与一项课题的研究或者和同组的同事们或者校本研修论坛里的学员们交流时,都要想一想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问题自己应该怎么做,想着如何最大限度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以使自己更快地进步和提高。
比如在校本教研的时候,我们同组的其他教师总是会对一节课或者某一位教师身上存在的缺点进行实事求是地剖析,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及时记录,并且深刻地做以反思,如果同组的教师给自己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自己一定要听从并且尽快改正自己的缺点,我争取在远程培训平台的带动下,争取在校本教研的大气候下尽快地成长起来!
三、在校本教研中,要多关注同伴之间的互助,众人拾柴火焰高!
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同伴互助就是教师与同伴之间的对话。在教师反思的基础上,要不断地开放自己,分享交流,彼此学习、共同成长。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仍然需要明确自己的身份——研究者!教师是校本教研中的主人。在学校为我们创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之后,每个科研组的同伴们可以自由地交流观点、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成果,教师之间就是最好的合作者。打架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四、校本研训中如果能够得到专家的引领,将会带到教师更快地提高。
专家的引领就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机会与语文教育专家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但是我们可以优化校内人力资源的整合,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我们可以多在网络中学习或者多购买一些语文教育书籍来阅读,遇到困惑了及时消除困惑,遇到难题了及时解决难题,心中想着提高和发展,就一定会有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很有幸参加这次培训,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到了教育方面的专家,我们要在这样的校本研修中真正去领悟专家讲座的精髓,在浏览回复时我也学习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吸收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虽然不能一一领悟透,但是我会慢慢地去将自己不懂的地方琢磨透的!
16.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实施方案1 篇十六
第八小学 赵彩艳
为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学校持续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我校教研水平,特制定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新课程为向导,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研究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管理制度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采取定时与即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校本培训,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教学理论 与 信息技术,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2、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定期邀请校外教育专业人员、本地或外地的优秀教师,与本校教师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互相对话、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从学校和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问题、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进行分析和研究,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话交流的水平和质量。
3、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教学即教研,问题即课题”的原则,以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深入探讨,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定期开展课改专题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学校教研室切实加强对本校各种课题的研究过程的管理,在实践的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不断总结中探求解决问题的规律。
4、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绩效纳入工作实绩考核的内容,将教研工作情况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考核的主要条件之一,并定期对教学研究成果进行评定、奖励。
三、组织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总结”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相结合。一是确定每两周的“教研例会”,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采取集体交流备课、教学研究、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育沙龙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二是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好“七个一”教研任务(即每周做一次教后札记,每月提供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实际问题,每月写一篇阶段性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份优质教学案例,每学期上一节课改研讨课,每学期写一篇课改教学论文,每学期提交一份自选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并创建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2、专家引领和文本引领相结合。学校积极争取县教研室 的支持、参与和指导,学校根据实际设立课改论坛,吸引更多的有专长的人员参与本校教研活动。同时,组织教师广泛、深入地研读教育教学理论,发挥“文本”的引领作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专家引领可以通过互联网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现实与虚拟相结合、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方式。
3、校本教研与开放式研讨交流相结合。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到校进行教学观摩。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跨校合作研究活动。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为使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能适应教改需要,提升教师师德水准基础上,加强对教师新课标解读、学科新教材研究、学科教学法新探、远程教育技术的培训,在每周例会后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明确目标要求,教师要有笔记、体会,让最新的研究理论和典型案例准确及时地深入到广大教师中间,为开展群体性研究活动提供保证,积极营造老同志只争朝夕,年青同志厚积薄发的浓郁学习、研究氛围。每学期末组织全员参加的政治、业务理论考核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抓住“推广和应用‘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契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师能把课改的新理念和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基础。
(1)建立主管校长亲自抓,教研室主任具体抓,教研组落实抓,教师主体参与的四级研究网络,坚持相互听课,说课,评课,强化常态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
(2)加强 对 “双常规 ”、远教、实验教学、图书开放的指导和教研。对各项工作的督查、反思、改进、总结每学期不少于2次,坚持务实性、合作性、科学性,决不能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
(3)树立“大教学观”,倡导各组之间、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构建集智式备课、对话式上课、沙龙式评课、反思型教研模式,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教研风气,真正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氛围。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计划的开展“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科研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重点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改理念。每学期各教研组组织研究课、观摩课不少于3节,交流活动不少于3次。
4、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努力探索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学模式和适应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在《如何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推广和应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课题引领下,教研组要把好学校课题与分组课题的关系,把好组课题与个人课题的关系,提高指导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效性,确保学校的教育科研规范、有序。
(1)中心校教研室要结合工作实际确立研究课题,建立研究基地,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把课题研究作为指导教学工作的一项任务,进一步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
(2)各校、各教研组在中心校教研室课题的引领下,要确立本校、本组的研究课题,组织本组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力争早出成果。
(3)任课教师,在校、组课题的引领下,确立自己的教改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注意实验材料的积累和记录,学期末要写出阶段论文、总结,此项工作要与考核挂勾。
5、进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镇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积极推广校级教研,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继续坚持手拉手活动及结对拜师活动。每位教学骨干重点跟踪一名教学教研有困难的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教材、教法的研究,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在学期中举办一次教学开放活动,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到校进行教学观摩,提出改进意见,交流对话,评估教学教改情况,达成共识,建立全方位的教育信息互动平台。
7、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的监控、检查、指导、反馈和考核工作,确保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8、继续加强教师多媒体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培训,强化“以用为本”的意识,专任教师掌握使用率达到100%。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如何在培训、教学、教研中有效的利用》课题的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9、加强校本教研的原始资料归类建档,定期总结。在学校网站上及时报道校本教研成功做法,推广研究成果及工作经验。各组每学年初向教研室上报工作计划,学年末报工作总结。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教研室和教研组建设,保证组织人员、措施制度落实到位,经费投入落实到位。
2、充分引导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资源作好反思、交流、研讨工作,打开眼界,及时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信息,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信心和热情。
3、注重教青年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教研成果奖励制度,鼓励全员积极参与校本活动,提高校本教研的效果。
17.跨学科协同校本研修 篇十七
一、不同学科教师共同研修的契机
上海市八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走近鲁迅》单元。这个单元选编了鲁迅的两篇代表性作品《故乡》和《孔乙己》。这两篇小说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初,当时中国发生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其一是辛亥革命,其二是五四运动。要读懂这两篇小说,就必须对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状况,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乡村与城镇的民生状况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些复杂的内容仅仅依靠语文教师三言两语的背景知识介绍是很难奏效的。上海市七年级历史教材中有一个《民族觉醒与共和革命》单元,详尽地介绍了清末民初这一历史阶段中大量的相关信息。语文组教师在研修活动中思考:语文教师与历史教师可以合作,让历史教师帮助学生走进那段岁月,而语文教师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
二、跨学科协同校本研修的过程
在上述背景下,语文教师与历史教师组成了一个研修团队,开展了跨学科协同校本研修的探索。针对学生对于语文课文学习中的相关历史知识已有些淡忘的情况,两名教师在协同备课的基础上,确定先上的历史课要为后续语文课的学习重点解决几个铺垫问题,并请学生合作探究。第一,有人说辛亥革命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无疑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辛亥革命在终极意义上失败了,原因之一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第二,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和口号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口号?你能举例说明吗?
历史课上,学生围绕问题大胆陈述观点。历史教师则在一旁点拨学生。为了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这样几个问题,历史教师还补充了一些关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人民的资料,一方面对辛亥革命的得与失进行了辩证的说明,另一方面对五四运动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给予了有力的佐证。这些都为学生理解《故乡》和《孔乙己》的主题进行了铺垫。
在接下来的语文课《故乡》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小说描写的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对比,理解了作品反映的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及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对闰土不幸的命运给予了同情,更被鲁迅先生唤醒愚昧麻木国民的精神深深感动。
三、对跨学科协同校本研修的反思
跨学科协同校本研修,可以使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互沟通。不同学科的教材中,有不少内容相互联系,通过研修,将这些内容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在本次的语文与历史学科知识的整合中,由于有了大量的历史知识为基础,我们发现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去理解作品,学生考虑问题更加细致和全面了,这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小结11-12
语文校本研修申请书08-10
小学语文研修报告11-01
高中语文教师校本研修总结07-03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纲要08-01
小学语文创新素养研修总结07-14
小学语文网络研修学习总结11-10
小学语文国培研修总结09-16
小学语文教师年度研修计划11-26
网上培训研修日志-国培研修日志小学语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