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的作文(共12篇)
1.爱心与教育的作文 篇一
爱心是最好的教育作文
作为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应有的道德,也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文坛巨匠高尔基也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只有真诚地爱护学生,动之与情,晓之于理,才能使学生愿意听,愿意做。
热爱学生,要表现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三点一线,才能成功。对学生的爱,不仅要体现在学习好的学生身上,对后进生更应该奉献无私的.爱心。因为有些后进生有时取闹,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班主任对犯错的学生一味责骂,他也许就会破罐子破摔。所以说班主任要把春雨滋润到每个孩子的小心田,否则会在受冷落的学生的心中留下长久的痛苦和伤痕,使他们失去前进的信心,也会使一些受到爱抚的宠儿变得任性、骄傲以至退步。
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明知这一道理,却又很难做到,有时很想微笑着面对学生,但是面对学生一次次地范错,一次次地调皮,忍不住又开始破口大骂。其实这样只会伤害自己的身体,令学生更加地疏远你。无数次的实践证明,热爱学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对学生炽热的爱。
2.爱心与教育的作文 篇二
这位家长的感叹确实令人深思。为什么现在有些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舍不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原因是孩子缺乏爱心,这是不注重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造成的结果。
爱心,即关爱他人之心,它有许多外在的表现形式,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从广义上讲,是指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父母,爱同学,爱社会一切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
一、教师要做爱心教育的楷模
要让学生有爱心,教师自己必须有一颗博爱之心,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爱心,以热爱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基点,进而热爱教育对象,并施以正面教育,以雕塑学生美的灵魂为目标,这是人类最纯朴的爱的情感的升华,也是做好德育工作、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客观需求。
1.教师以身立教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教师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方面。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要用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新一代的教师更要有高尚的行为,在品德方面以身立教,把真、善、美作为自己永恒的追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在当代,教师的价值,应体现在其道德情操与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的完美的统一上。
2.情感感染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情感感染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相对的,感情不能对立。”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
二、精心设计载体,激发学生的爱心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育家陶行知有精辟的论述:“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受健康的教育……我们可以说,好生活是好教育;坏生活是坏教育;高尚的生活是高尚的教育;下流的生活是下流的教育;合理的生活是合理的教育;不合理的生活是不合理的教育;有目的的生活是有目的的教育;无目的的生活是无目的的教育。”因此,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精心设计爱心教育载体,是培养学生爱心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1.创设爱的环境
所谓爱的环境,主要是指爱心教育中出现的,能给教师及学生强烈感觉的一种精神表现或景象,是以爱心为主导的群体态度和情感的综合反映,是培养学生爱心所特有的无形的氛围。在具体教学中,通过交流、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加深对爱心的理解,体验爱心的重要和丢失爱心的危害;采取辩论、对话、故事、小品、检查对照等形式,设置情境,使学生明辨善恶,提高认识,引导行动;利用雪景、星空、春色等来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在故事会上宣讲古今名人爱国爱民的事迹,使学生与榜样产生共鸣与情绪体验,激情明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树起一座“爱”的丰碑。
2.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活动
坚持不懈开展“爱心教育”和“关爱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关爱活动和爱心体验中受到了较好的“爱心教育”,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开展“爱心周”“爱心大行动”活动,成立“爱心基金会”等,使部分品学兼优而家境贫寒的学生得到了爱心援助。捐一样礼品,捐一份爱心,买一件礼品,献一份爱心,为的是奉献一点爱心,为帮助他人尽绵薄之力,从而唤起学生对“爱”的认识,培养学生懂得“爱”,会“传递爱”和“输出爱”,知道只有具备“爱心”的人才是人格完整的人。
3.鼓励学生写体验日记
每次教育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把收获表达出来,并针对他们的心得体会再进行指导和引导。学生每次遇到困难时,总是自我总结教训,教师采用延迟评价和分解评价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补偿练习,以激起他们积极的心态,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亮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具体操作上,通过制作富有童趣、图文并茂的“星星你真棒”德育橱窗,定期开展评荐“体验之星”活动,编辑生动活泼的爱心体验小报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写体验日记,以再体验得到爱的升华。
3.爱心与慧心教育 篇三
胡正勇老师是广东实验中学(简称省实)高中部的信息科组长,信息学奥赛主教练,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省实在科技创新大赛、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机器人比赛与学科竞赛中长期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学生在全国、亚太区屡获金奖,被保送到北大、清华等全国重点大学者络绎不绝。更有学生因出色的竞赛表现,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
骄人的成绩,用胡老师的话说,源自学校领导的支持,源自学生的拼搏与努力,也源自坚持不懈的爱心和慧心教育。
和胡老师交谈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他思维敏捷,逻辑清晰,表达简炼,常一语中的。胡老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分到一所中专院校任教,长期将教学与项目实施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与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不谋而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年后他南下广州,成了省实的一名信息学科老师,在教学与辅导奥赛、机器人大赛中依旧保持了自己的这种教学特色,深受学生欢迎。
在学生们看来,信息技术课总是很有意思。最近,高一南山班的学生开始学计算机编程了,胡老师介绍指导学生用“scratch”软件,独立开发一款游戏。用这个软件开发游戏非常简单,大受学生欢迎。
胡老师说:“我让学生开发游戏,主要目的是让他们从一个游戏的整体制作流程,熟悉做成一个产品或者一个项目的系统过程。开发游戏只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有趣的载体,我希望学生能够领略系统工程的思想。”胡老师认为,教育需要爱心,更需要慧心。仅有爱心,不讲方法会事倍功半,可能好心办不成好事;仅有慧心没有爱心,可能让老师过于追求效率与显性的功利,面对挫折与失败容易失去耐心,面对不那么聪明的学生容易失去信心。爱心加上慧心,老师才舍得为学生作出自我牺牲,最大限度地挑战自己,永立学科教学与竞赛的最前沿,以科学的方法,高效的行动,启迪学生,成就学生,师生力量叠加,共创佳绩,达成双赢。
显而易见的是,现在我们对老师的爱心强调有余,对慧心关注不够。如果说爱心让学生感动,慧心则让学生睿智,二者有机融合,成就教育的品格与境界。
胡老师指导参赛的学生大都集中在高一高二两年,能利用的只有课余时间。高中生功课紧张,学习任务繁重,教学能利用的时间往往只有学生午休和周末的时间,还不能因此影响学生平时的上课学习。如果没获奖,仿佛只是无效的付出。时间一长,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没有一点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这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高要求,必须讲求方法,激发兴趣,提高效率。从学习到参赛,时间紧,任务重,目标高,压力大,都要靠老师悉心化解,既要让学生能看淡成败,举重若轻,更要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而这一切,对老师全是义务劳动,没有半分报酬可言。
带学生外出参赛,更是一种考验。参赛地点往往离家远,甚至是海外地区。许多孩子是第一次外出参加这种大型高规格赛事,又紧张又兴奋。胡老师重任在肩,学生的生活、学习、竞赛,需要他全方位的投入,不容有丝毫差池。有次带领学生参加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分区联赛,学生深夜生病,而居地又偏远,第二天就要竞赛,胡老师一面及时送学生上医院,一面做好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学生带病坚持上赛场,获得了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最后保送中山大学。胜利属于爱拼才会赢的人们!
信息学课时少,学生基础弱,缺少参赛经验。因此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胡老师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胡老师会把所有同学的作品放在公共邮箱供全班同学查阅,让学生看到别的同学是怎么做的,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学生开发出第一个版本的游戏,胡老师会让其他同学试用,“这个实际上是意见反馈阶段,开发这个游戏的学生要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反馈意见再进行修改。”胡老师说,不能小看了这个意见反馈阶段,“失败后的反思特别关键,我们做一个产品,用户的意见反馈特别重要,通过反思不断纠正自己方案里的不足,从而进行改进, 然后得到提升。”
胡正勇老师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外机器人大赛中斩获各种奖项。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他也想了很多新招。不管是课程教学还是竞赛辅导,他都会在活动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提高警惕,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很少先入为主地要求学生如何做,而是先让学生思考、讨论、总结,自己只是引导与提醒,建议与参谋。引领大方向,关键时刻让学生如醍醐灌顶,但从不包办。
胡老师经常带学生去高校实验室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科研素质。“一个实验往往要做好几天,只要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老师不用过于强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学生就会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中明白科研需要具备严谨的态度;实验数据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经常我们的实验从早做到晚,可能连续几天都不一定能得出我们想要的数据,再加上实验有很多偶发因素,失败是常事,所以我们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和坚持。”胡老师如是说。
近几年,胡老师辅导学生获国际金奖4项,国际银奖1项,国家级奖项70余项,省级奖项400余项,有16人次获得全国重点大学保送资格。他的爱心与慧心教育,在省实这块沃土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4.爱心与教育的作文 篇四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在这本书中,我被李老师的育人故事所感动,被李老师的钻研精神所折服。他不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粉丝,他真正是教育工作的粉丝,他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很多作品,也读过《论语》、《孟子》和《庄子》;读了《外国教育史》、《人格心理学导论》;还读了一些与教育没有直接联系的书,如《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思想史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等等。读了《陶行知文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试图从更深远的中外教育发展史和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来思考教育,同时,从更多的科学理论中汲取教育养料。这已足足实我折服使我震撼!他的书中每一页都写着 “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的字眼,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
流动着智慧……
他从许多前辈教育大家的著作中理解了“素质教育”的意义:陶行知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他还大声疾呼,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苏霍姆林斯基还以诗一样美好的语言描述道:“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是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他与未来班的故事中使我认识到他对教育不仅仅理解成分数,而是人性的善良,团结,互助,奋进。他作为教师更是学生的兄弟,朋友,支柱。他在教育中用平等之心对待同学,面对学生犯错,他却总反省自己,在反思中理解教育,提高自己,帮助学生。当学生不听他话时,他就问自己:“我的这些话,是否点燃了他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与信心?”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他面对 “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他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信心。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他摸索的后进学生转化的方法很另我欣赏。
读了这本书,更使我坚信了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孩子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越加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就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却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的付出。李镇西老师说,教师给孩子以爱,既要一视同仁,又要有所倾斜,——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
向那些极度缺爱的顽童。
当然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永远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向李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科学的头脑武装自己,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宽松,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究,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和谐
5.爱心与教育 篇五
李红梅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李老师是我最崇敬的名师之一,读了他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学生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这是我看《爱心与教育》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着他的教育实例,我也在心里记下了他所说的在培养“优生”的问题上,应注意的几点:
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第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第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第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第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手记四“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中用自己的行动很精辟地诠释了这个观点。
李老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我们当下很多教师忽略的问题。传统的教育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唯分数论”的思想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也就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随着课改的春风吹进,很多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想健康也不容忽视,德育问题也毅然被摆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然而,也许是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够完善,对教师考核方面的条例欠缺,抑或是教师本人对理论认识的不到位,总之,也还存在着“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
在轰轰烈烈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李老师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把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踏踏实实地落实到位,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只要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6.献爱心作文400字 爱的教育 篇六
爱?是父爱?还是母爱?还是朋友之间的友爱?还是长辈对我们的关爱?------这些都有可能。但这种爱你是怎么知道的.?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了这本书,你就肯定会知道!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感触是什么?是爱:一种无私奉献的爱;一种让人无法想象的爱;一种让我哭泣的爱;一种让全世界都感动的爱!在我们的世界,爱是不可少的。爱会让我们的心充满活力;爱会让我们在劳动时有充足的力量------难道这还不够吗?这还不能够表达爱的伟大吗?
《爱的教育》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但每次看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愿意一遍又一遍的看这本书。
这本书带给了我无限的乐趣。所以我愿意和这本书交朋友。
朋友的意义,就是能够永久的陪伴。所以我相信,这本书会永远陪伴我。
7.爱心教育在初中阶段的运用 篇七
关键词:爱心,教育,宽容
陶行知先生在1928年纪念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建校一周年的演说中, 向教师及师范生送上一个总请愿:“不要你的金, 不要你的银, 只要你的心。”陶行知先生的话如同心灵标语, 时刻感召着大家。
一、爱心教育是教学的灵魂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 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 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 才会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师爱是一种高尚情感的凝结, 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爱心就是要求班主任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爱护、尊重和理解。要想搞好班主任工作, 教师必须有一颗赤诚的爱心, 爱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媒介, 友爱更是消除戒备心理的传感器”。爱一个学生便意味着全身心地、无条件地接受他的一切, 包括他坚强掩盖下的脆弱, 诚实背后的虚伪, 才华表象下的平庸和勤劳反面下的懒惰。诚实善良聪明是你的学生, 虚伪野蛮愚拙仍是你的学生, 关键看怎样以你的爱感化他们, 直至他们真正意义上的转化。如果以长辈自居, 认为孩子就是孩子, 就要管教, 就要讲原则, 说话总是板着面孔盛气凌人, 以致学生有话也不敢说、不想说。心理学研究表明, 初中生身体、心理的迅速发展使其渐渐有一种成人的渴望, 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 不愿受人摆布, 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如果教师以友爱之情施于他们, 他们就会敞开心扉, 消除对立情绪以及情感障碍, 良师亦成了益友。平常工作中不妨这样做:新生入学时及时疏导, 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班级的温馨, 消除学生开学想家的念头。学期过程中, 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 无论是优等生还是落后生, 都及时表扬他们, 哪怕是递上一个会意的眼神。如果能巧妙地指出学生的美中不足, 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当学生犯错误思想上有波折不知所措时, 要热情相助, 耐心教导并尽可能地给予理解。学生考试失利成绩下降情绪低落时, 无论再忙, 也应挤出时间与其交心, 给学生以安慰, 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战胜挫折。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语中找到力量, 走出失败的阴影。学生生活上有困难身体不舒服时, 应在第一时间给予关照。让学生体会到进入这一集体是他的福分。学期结束时, 应站在鼓励学生进步的角度为学生奉上一份最恰如其分的评语。当然, 教师对学生的一腔爱应做到无私、平等、有原则, 爱得有分寸, 爱得让全班同学欣然接受, 否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导致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者居多, 有的家长对子女比较娇惯, 已使其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班主任应在关心爱护学生的同时, 根据不同学生存在不同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 爱在当处。
二、宽容教育是教学成功的主线
宽容是爱心的另一种境界。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过多的惩罚学生, 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这意味着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胸怀更加宽广、情操更加高尚、洞察力更加敏锐。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实质上也是宽容地对待了自己。一位教育资深者在教育回忆录中写道:“教育者要宽容对待每个对自己曾犯过错的人。”更何况“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人就是在错误中不断反思, 修正自己的言行, 才得以进步、得以发展。当然班主任的宽容绝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 更不是姑息纵容, 而是宽而有度、宽而有方、宽而有望, 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倘若学生的异常行为得以宽容的话, 前提是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把握学生行为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谆谆教导, 学生才会有望改掉不良行为习惯。教师以宽容的心胸帮助学生、教育学生, 学生才愿听其言、效其行, 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其实, 宽容不仅使学生改掉了错误, 也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学生也会把教师当成值得信任、尊重的长辈, 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宽容意味着教师拥有了潇洒的风度、健康的人格。如对待早恋的学生, 切不可置之不理, 更不可随意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倍加爱护, 正面疏导。面对全班进行批评肯定不妥, 个别谈心估计效果不佳, 不妨写一封信与学生交心。“老师明白你渴望友谊, 你希望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这是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的表现, 但老师还得告诉你, 爱情是人生之路最美好最崇高的点缀, 需要精心设计, 需要知识、道德、修养作准备, 应该在未来完成的, 请不要提前完成, 摘未成熟的果子, 会苦涩难咽, 早恋会影响学习、分散精力, 老师相信你见信之后一定会有所收敛, 全力以赴投入学习之中。”同时, 教师不妨调整调整位置, 当学生稍有起色时, 教师则充分给予肯定。学生的错误改正了, 就是给教师最满意的答案。
三、提振学生信心是爱心教育的重要表现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为什么如今班集体中“舍我其谁”者越来越少, 而“唯唯诺诺”者越来越多。学生在超负荷的学习负担下已丧失了原有的自信, 他们更多的只是在疲于应付, 关爱学生的每一位教育者是不是该反省一下了。其实,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不一样的价值, 该怎样找回属于他们的自信, 让“毛遂自荐”的故事多起来。丘吉尔夫人曾对后来担任英国首相的儿子温斯顿·丘吉尔说:“我承认, 我对你很失望, 你似乎没真正的生活目标, 你若想成功, 你必须确立好自己的目标。”那一刻, 温斯顿·丘吉尔立下誓言:“我能成功, 我一定要成功, 我的目标是领导整个英国。”怀揣远大目标的他更加自信了, 后来, 他真的成了胜利者。所以,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确立可行的具体目标。大到成为作家是我的人生追求, 小到这一次考试有所进步。其次, 多给学生鼓励。学生取得成绩时, 给学生肯定, 给学生加油, 让学生“得益于成功”, 鼓励他憧憬下一个目标。当学生努力却未见成效时, 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分析其缘由, 还是不能忘了多加鼓励。“世界上只有放弃, 没有失败, 只是暂时没有成功。坚信自己一定能行, 成功正向你招手”。让学生“得益于失败”。一个孩子在鼓励的环境下成长, 他充满了自信, 距离目标的实现又进了一步。还学生自信, 让学生从班集体中找到力量, 从同学中找到力量, 从班主任身上找到力量, 这样的集体一定坚不可摧。
四、注重爱心教育的三种方法
真心爱护教育对象, 就必然要严格要求, 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 过分的严厉便缺乏情感的交融。班主任的爱心教育, 并非施爱、怜爱式的教育, 更非溺爱, 这就要求班主任具备高水平的管理艺术。笔者以为班主任应该做到以制度管理、注重情理引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1.注重制度管人。
众所周知, 日本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严格遵守各种规矩, 他们靠严格遵守规矩团结在一起,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严格要求学生也是对学生爱的一种表现, 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 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首先, 班级应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一个班级的老师和班干再能干, 如果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 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自由散漫的坏习惯, 因此, 班级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班纪班规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应该把这项工作当成大事来抓。其次, 执法必严。制定好的制度不是贴在墙上看看而已, 应该严格执行, 在落实上下工夫, 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发现不良行为决不能姑息迁就, 应即时纠正, 该罚则罚, 赏罚分明, 让学生心服口服。再次, 班主任要严于律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班主任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要力求自己首先做到。如果班主任不起好带头作用, 甚至说一套做一套, 言行不一, 这样的班主任很难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注重情理引导。
这就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法。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心理生理健全的人, 他们热情但有时又过于偏激, 爱打抱不平但又不注意后果。因此, 学生中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对犯了错误的学生, 若大动肝火、不问青红皂白大声训骂, 往往效果甚微。相反, 班主任动之以情, 注重感情交流, 又有理有据, 让他们真正明白对与错的道理, 从而能达到使学生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的目的。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时应注意:一是要委婉批评。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 连成人都是如此, 更何况是小孩子。因此,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表扬这件法宝适时地恰当地运用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 消除自卑的心理, 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二是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 应从学生人格出发, 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 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从爱出发, 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对待问题要照顾学生的自尊心,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教师的错误, 对于差生也不应该采取指责的方法。“一无是处”的指责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 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感受, 而是学生对道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和感情的依恋。要和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 就要求教师放下自己的架子, 给学生讲话的机会, 让他们在毫无顾虑的情况下讲出自己的心里话。怀着真诚、尊重、信任的态度去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师生间的距离感就会消失, 学生就会被班主任的真情所感动, 在心理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奋发向上。
3.注重平等对待。
8.《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篇八
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人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人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李老师的这些举动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当一个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并提升自己的时候,就是师者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令人震撼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的教育者来说,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这些是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当笔者读到李老师的教育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笔者深深地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融入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他不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时刻牵挂着学生——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学生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镇西教师所讲的故事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万同是书中一个典型的后进生,在李老师对万同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笔者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阅读过程中,笔者不断地感动、不断地在思考、不断地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笔者的学生,笔者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对待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笔者会伤心、愤恨、绝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笔者的心灵之外……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就会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教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9.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篇九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到了一个好朋友”。
近日,我拜读了李镇西教授的《爱心与教育》,顿觉受益匪浅。这是一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李镇西教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无不渗透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一读。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他说:“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这句话道出了我们老师的光荣与伟大,也暗示了我们老师的使命和责任。我看后心情澎湃,很想做好孩子们的天空、大海和春天,让孩子们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在大海中欢畅的嬉戏,在春天中感受勃勃的生机。虽然身在三尺讲台,但是心却放眼世界。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凸显出自己人生的价值,为祖国、为社会贡献应有的贡献。做到爱岗敬业、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热爱每一个孩子,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我国将来的建设者。无论今后他是参天的大树,还是碧绿的小草,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料,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禁快乐起来,原来自己做着这么快乐而有益的事,真是太幸运、太幸福了。
10.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篇十
——拜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说起来惭愧,第一次读《爱心与教育》,是为了完成随笔征稿而机械地大致浏览了一遍,之后生宝宝、带宝宝,一直没有充裕的时间拜读,但爱学生的李镇西老师和他与学生间那些感人的故事却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中。适逢暑假,终于有充裕的时间为自己充电,第一件事便是再次拿起《爱心与教育》,在宝宝睡着后那一个个安静的夜晚,如饥似渴的读起来。书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封封真挚的信件,吸引着我一口气读下去,就像看连续剧一样着迷。我被书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吸引,有时甚至潸然泪下。书中宁玮的经历让人有一丝遗憾,却又佩服她的善良与勇敢;万同的反反复复让人揪心,最后的结果又让人舒心;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勇于挑战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势,不仅学业有成,更锻造出了卓越人格。李老师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有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后进生之艰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这些都和李老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李老师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成功!
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言语之间,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爱”,正是本书的主调。“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老师如是回答。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而这些一般的老师恐怕难以做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李老师!看着看着,愧疚之心油然而生。我也是爱学生的:我会为学生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学生成绩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是我的脾气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对于学生的成长往往急于求成,有前劲没后劲。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一颗颗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这位真诚的教育者,以他的真诚赢得了众多的心灵。《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该善于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每个孩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现状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如同一棵棵正在生长的树苗,需要我们小心地呵护扶持,才能茁壮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心中只有装满爱学生、爱事业的情感,才能闪现智慧的光芒,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爱心与教育》让我明白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
11.爱心与教育的作文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教育爱心责任艺术学生管理实践与思考
如果“教育能使人改变命运,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有意义的慈善事业”,那么班主任教师则是学校教育中当之无愧的“光荣慈善家”。众所周知,作为班主任教师,一方面要肩负承上启下的教育管理职责,另一方面则要积极扮演任课教师、校园家长和生活保姆的多面手角色。如何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班主任甚至优秀班主任呢?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就有了爱的一切。”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表明,一个人一旦具备了某种爱心,自然也就产生相应的情感与智慧;而在爱心智慧的感召下,人所潜在的责任意识和情感艺术就会应召而至。本文结合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班主任要通过爱心智慧,在施展人格魅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亲师信道的教育效应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既是学生“术有专攻、学高为师”的学识先驱,又是“闻道在先、身正为范”的道德榜样。特别在小学生心目中,科任教师尤其班主任更是他们赖以信任的“形象大使”。许多小孩子之所以乐于听从校园管理却不愿服从家庭教育,导致有些家长不得不求援于班主任教师,除了技术性教育因素外,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由于心智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小学生的感性意识相对强烈,在接受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更需要班主任教师源源不断地释放爱心、闪亮智慧和施展魅力,以此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熏陶他们稚嫩的思想行为。首先,要始终本着公平公正、宽容大度的心态对待学生,切不可发生“拒绝”“选择”“淘汰”现象,尤其对于基础成绩落后、学习能力不强、性格心理脆弱、行为品质欠佳的潜能生和“问题学生”,更要认真以待、适当倾斜。其次,要始终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学生评价机制,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和错误性行为,要注重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而非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再次,班主任教师要善于降低身姿,以良师益友的形象主动深入学生之中,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欣赏,多一些问候、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温馨、多一些帮助,不断增强他们的向师情感,以充分发挥亲师信道的功能效应。
二、班主任要通过爱心智慧,在履行工作职责之中,注重发挥以教促管的正能量效应
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从本质上来说,班主任工作的任务目标在于通过“教育”和“管理”,把学生逐步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的社会潜能型群体,其中教育是根本指向,后者则是有效手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班主任教师则积极采取了“重管轻教”而不是“以教促管”的工作措施。这种本末倒置的思想行为,既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理念,又无声无息地拉大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最终势必导致不良循环的现象和事倍功半的效果。笔者不止一次接受过所谓的“落后”班级,有效性常规“改造”方法是:在最初一段时期(大约三四周)基本沉寂不语,用于留心摸底(包括学生综合情况、家庭状况和现实举动),悄悄地初步建立学生档案。期间,每当看到不洁情况,默默无声地拾起垃圾或独自打扫,做到以身立教;沉默中后期,注重发掘并逐步培植各类典型,有针对性地找学生当面交流,逐步凸显他们的亮点和长处,以增强其再接再厉的信心。然后通过口头表扬、光荣榜、红领巾广播站和国旗下讲话等途径,大张旗鼓地对各类先进典型予以褒扬,促使全班“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从而以推拉引促等措施有效营造争先创优的教育氛围。这种“以教促管、示范带动、和谐改创”的活动往往在两个月左右就能收效明显。
三、班主任要通过爱心智慧,坚持战略战术并重原则,努力讲求良好品质的养成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工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教育管理亦同此理。作为中坚力量,班主任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并重的原则,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良好习惯和优良品质的养成教育,以不断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班主任教师要有效挖掘并充分利用学生的潜能空间,积极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实践。比如,坚持在《小学生守则》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引导学生重新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全班学期(学年度)争创目标以及争创活动措施,并激励他们相互之间积极开展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携手共进的竞赛性活动。如此而为,一方面有效激活他们的“班级主人公”意识,一方面不断培养和提升他们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行为能力。值得强调的是,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自身拥有的非权力因素,通过书信、手机信息、电脑网络和家校互访等形式,努力构建家校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以赢得学生教育管理的最大合力,从而逐步获取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
12.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动力源 篇十二
下面撷取我进行“孝心”教育的点滴, 做一简单总结。
一、讲究以情感人
“情”比“理”更容易让人接受。一切良好的教育都是“以情动人”。如我遇到一个学生在宿舍为自己过生日, 举行生日“Part y”, 花了近百元, 而他们觉得只有这样才算“会生活”。这些言行, 暴露了这些独生子女的某些弱点:自私、任性、唯我至上等等。窥见了这些学生心灵世界的“荒芜”, 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在我的心中升腾, 我要把“爱”的种子播洒到他们的心田。
既然他们重视“过生日”, 那我就从“过生日”入手。我召开了一次班会, 会标是:我为母亲过生日, 副标题:丝丝白发儿女债, 历历深纹岁月痕。
随着歌声《烛光里的妈妈》响起, 许多学生面露不安与愧疚。一个个学生的发言使我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感觉, 同学们纷纷吐露心声。我引导他们说:“试想, 一个不懂得关心自己父母的人, 能谈得上爱国、爱人民吗?父母为我们辛苦一生, 他们又有几次为自己隆重地过回生日呢?今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一道人生的‘作业’, 请你们回家问问自己父母的生日, 把它记在心上, 每到这一天, 无论你到何地, 都给父母送上一份礼物———一份祝寿的蛋糕, 一张祝福的贺卡, 一束温馨的鲜花……好吗?请记住, 孝心无价!”
教室里很静, 但我却“读出”了学生们的感动, 感动是一种养分, 它能滋养这些年轻的心。
对学生的教育, 不能只让他们停留在“心动”上, 还要引导他们付诸“行动”, 我努力地去寻找下一次教育的良好“契机”。
二、注重激励办法
“水击石则鸣, 人激志则宏”。巧妙运用“激励”措施, 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我们教师要以成长的观点、发展的理念看待学生, 激励他们积极向上, 热爱生活, 健康成长, 这更是德育教育的责任。
有些学生很爱养花, 教室里也“冒”出了好多盆, 舍不得花钱买书却舍得买花。怎么办?明说吧, 伤了学生“热爱生活”的心, 不说吧, 趋向不对。我正在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 校团委举行了一次成人仪式, 教育的契机来了。我向学生推荐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 文章的大意是:大学生李江, 他的父母都在南京大学外语系工作, 家境富裕, 但1996年他考入南京大学后, 父亲李德荣向儿子提出了“父子协定”, 约定李江上大学的全部费用均向父母借贷, 日后如数归还。李江一开始的确有点受不了, 但一段时间后, 他很快释然, 从“要钱”到“借钱”, 他在角色转换中感受到平等, 增强了自立意识。
我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谈谈对这一举措的个人见解。不知是好强还是虚荣, 我请同学们从举行成人仪式的这天起, 就开始“记帐”了, 并说, 这个“帐本”我是要检查的。我希望学生了解父母付出的辛劳和汗水, 只有懂得了回报, 才能懂得拼搏, 才能懂得生活, 更加热爱生活, 只有肯于付出辛劳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同学们懂得了我的激励办法, 并露出了理解的微笑。
三、潜移默化, 营造情境
“德育”教育不是一个概念的输入, 而是一个反复“操作”的过程。围绕“孝心”教育, 我采用主题班会宣传、黑板报上渗透、创设情境考验、日常行为中督促等方法, 实施我的“育人”计划。主题班会, 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最好阵地。我每到五一节、母亲节、八月十五、国庆节、新年等都要举行活动, “响鼓还要重槌敲。”每次布置作业, 都会担忧流于形式, 但做多了, 就会收到熏陶之功。黑板报是振奋学生精神的画廊;名人名言、真情故事等, 定期更换, 力图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创设情境, 体现了教育的机智与巧妙。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听第3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赛金牌得主安金鹏和他母亲相依为命的感人事迹, 然后让学生写日记, 学生的心灵被震憾了, 他们的字里行间滚动着一股热流:刻苦学习, 为母亲, 更为祖国。日常行为督促, 不仅包括教师的观察, 学生的自我管理, 还要定期召开家长会, 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家表现、个性形成原因等, 家长、教师联手, 为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心灵共同努力。
【爱心与教育的作文】推荐阅读:
爱心与教育的读书感悟09-28
爱心与教育08-03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一10-22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07-31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读后感09-02
爱心与智慧班主任教育故事读后感08-25
学校的爱心教育特色08-02
爱心与奉献主题班会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