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故事

2024-10-11

心理健康教育故事(共9篇)

1.心理健康教育故事 篇一

小老鼠和小兔子是很好的朋友。

冬天到了,小兔子对小老鼠说:“朋友,我要去冬眠啦!来年春天我们再见面哦!”

小老鼠睁着圆溜溜的眼睛问:“冬眠?是要睡一整个冬天吗?”小兔子微笑着点了点头。

小老鼠羡慕的说:“太酷啦!冬眠啥都不用做,可以睡一整个冬天,多好啊!我要冬眠!”

于是它和小兔子一起去睡觉了。

睡到一半,小老鼠就睡不着了,再过了一段时间,它觉得全身难受,翻来覆去怎么也不是,只好起了床。

它摇摇头说:“看来不是每个动物都适合冬眠的呢!”

2.心理健康教育故事 篇二

(一) “故事教学”的内涵界定

故事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一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 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 或干脆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 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等目标。这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称为“故事教学法”。

(二) 故事教学的适应性分析

心理健康课要达成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或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自我剖析、自我调适、自我疏导, 甚至自我宣泄等, 最终达成“助人自助”。它重要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 而是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 并将这些知识经过处理之后, 以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阐释形态, 渗透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从自己或同龄人的生活中发现一些不客观、不全面、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并学会调整或改变的方法, 从而达到促进健康、完善人格的目的。

心理健康课可运用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如:游戏、故事、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心理短剧等等。而笔者认为, 故事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中的有效运用, 不失为一种极具效率的形式。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普遍对故事很有兴趣;二是故事素材多, 能为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中的各个主题服务, 准备方便;三是课堂展现故事方便, 教师、学生均可参与。

笔者对自己所在学校220名中职生进行了有关故事教学的问卷调查, 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喜欢在心理健康课上与大家一起欣赏故事吗?”结果显示:有75%的学生选择了“喜欢”。这显然与他们所具的心理特点相吻合。

问题:你喜欢在心理健康课上与大家一起欣赏故事吗?

中职生在自我认识、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控、异性交往、亲子关系、实习就业等方面, 比同龄人有更多的困惑。对这些困惑, 一方面他们常常不愿意向亲人或老师倾诉;另一方面, 同龄人的解答常常又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于是许多学生喜欢看故事、听故事, 尤其喜欢关注跟他们有类似经历的同龄人的真实事例。他们希望从各类故事中寻找到引起自己困惑的原因、排解困惑的方法, 或者通过与他人进行对比以获得心理平衡或产生心理共鸣。

在上述问卷调查中, 对“你认为在心理健康课上所欣赏的故事对你有帮助吗”这一问题的回答是:71.8%的学生选择了“有点帮助, 偶尔会用故事调整自己的心理”, 14.5%的学生选择了“很有帮助, 很多时候会用故事调整自己的心理”。可见, 绝大多数学生对故事教学还是持欢迎态度的。

问题:你认为在心理健康课上所欣赏的故事对你有帮助吗?

二、故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与案例解析

要让故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还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尤其需要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对故事进行合理选择和编排。为此, 笔者结合自身的中职心理健康课教学实践, 谈谈故事教学法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 运用故事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一节课开始就引人入胜, 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很快集中精力并积极期待交流新课, 那么学生常常会更好地跟上教师预设的课堂学习、活动的节奏。因此有经验的教师, 对一节课的导入都会做精心的设计和准备。导课并没有固定的形式, 其方式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时段等要素的理解和把握。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比较适用于以故事呈现的方法引入新课, 即故事导课。

案例1 NBA VS心理故事

上课铃响过足足有两分钟了, 某职业学校网络专业的某个班级还是闹声一片。男生们还沉浸在课间观看的NBA球赛中。

虽然上课时间一到, 学生就该马上进入上课状态, 但此时学生的心理状态的确很难平静下来, 跟他们再缠下去也没有意义, 这个时候扯着嗓子发火似乎显得太不理解学生的心情, 容易引起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或对接下来的课不理不睬。

这时, 老师打开电脑和投影, 故意把一个word文档的字号设得很大, 然后自顾自静静地欣赏一个心理故事。学生们随之很自然地由关注NBA转移到关注心理故事了。

故事看了大半, 老师把电脑最小化, 笑眯眯地问学生:“大家刚刚欣赏的这个故事中的谜语, 谜底我们早就知道了。”“是‘人’。”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可是, 大家猜猜:俄狄浦斯最后有没有娶自己的妈妈做妻子呢?你听说过‘恋母情结’并知道它的来历吗?人认识自己真的就那么难吗?大家还要不要继续看故事?”“老师, 快点讲呀。”显然学生这会是被故事给吊足胃口了……于是, 在欣赏完故事后, 全班同学很专注地跟着老师一起交流“自我认识”这个话题。

在案例1中, 学生因课前观看NBA球赛, 不能及时转移注意力, 进入课堂教学氛围。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如果以一种简单压制的方法, 硬性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甚至容易导致学生与教师产生一种对立情绪。这时, 教师以一个颇有吸引力的故事无声地、渐渐地转移了学生注意的兴奋点, 自然地导入课题。教师的做法传递给学生几个信号: (1) 教师对他们的激动和兴奋予以适当的理解; (2) 这节课还是要上的, 不可能用于看电视; (3) 跟老师一起关注故事中引出的某个话题。这个故事不仅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排除了第一个障碍 (即学生不愿听课) , 还为下面的课堂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即引出课的主题) 。很显然, 这堂课的导入效果是明显的。

实际上, 运用故事导入, 并不一定需要教师事先预设, 有时可能是临时生成的, 但同样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案例2

在相处了半个学期后, 许多班级的学生都已经习惯了在心理健康课上享受听故事的乐趣了, 每次上心理健康课时, 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等着听故事。

“真想听故事吗?”

“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没问题!不过麻烦各位先帮我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关注了什么话题?”

“这跟讲故事有什么关系?”“老师你快点啊, 别转移话题。”“哦, 想起来了, 就是有关注意力的内容。”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接着老师开始请同学讲一个关于注意力的故事。

在案例2中, 教师一开始并未预设故事, 当学生满怀期待听故事时, 教师适当满足了学生的意愿。尽管不是预设的, 只要教师能准确掌握学生的特点, 当这种临时生成的故事能进入教学设计, 能为课堂的教学服务, 也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运用故事串联:衔接课堂教学环节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会更多地选择一种开放活动式的教学方法, 以此唤起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各种体验, 激发学生的内心的矛盾冲突, 引起学生的共鸣, 让心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感受。然而, 这种教学特点也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环节因教师无法控制课堂而出现脱节的尴尬局面。鉴于此, 在中职心理健康课教学中, 笔者尝试在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之间、游戏与讨论之间、学生讨论与教师的启发提升之间等等, 恰当地插入一个故事, 通过学生对故事的充分讨论, 将课堂教学环节有机地进行衔接,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案例3

在交流《亲子关系》这节课时, 师生一起探讨、列举“你认为父母在跟孩子相处过程中, 有哪些表现会使孩子对父母缺乏耐心或反感”的话题, 学生情绪激动, 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不满。

教师没有直接评判学生对父母的不理解、不尊敬或不孝顺, 而只是为大家播放了一组有关父母为孩子无私付出的幻灯片。在看片的过程中, 学生的表情越来越凝重, 一改刚才“声讨父母千万个不是”的劲儿。直到故事结束, 教室里依然很安静。

这时, 老师布置了下一个讨论话题:“请大家思考并在纸上写下:父母令孩子反感或缺乏耐心的表现及原因。”学生们没有多说什么, 埋头在纸上书写。

在案例3中, 教师预设了两个让学生交流的话题, 但这两个话题如果让学生一个接一个交流, 也许学生心理上难以从上一个话题很快转移到下一个话题, 有可能他们的情绪还是停留在对父母的“不满”中, 体会不到父母的许多表现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 致使达不到对第二个问题客观、全面的思考。在这个时候, 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承上启下的故事, 常常能让课堂两个话题的过渡显得自然有效。

(三) 巧妙设计故事: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但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上, 多数学生由于以往学习习惯较差, 没有很好的课堂纪律观念, 课堂活动的组织对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更具有挑战性。为了使学生能更有兴趣关注教师预设的话题, 师生互动得以更好地开展, 巧用对学生很有吸引力的故事, 帮助维持纪律或活跃课堂气氛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在案例1中, 故事的安排起到了很好的维持纪律作用。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中, 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课堂学习氛围, 预先准备一两个故事, 必要时可以起到活跃气氛、控制某些不良气氛或转移某种气氛的作用。

(四) 巧用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跌宕起伏中感悟人生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中, 给学生欣赏故事, 并不单纯只是为了娱乐, 更多时候, 是借故事来引出或说明某一个话题, 帮助学生认知明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充分运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故事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感悟人生, 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辨析。笔者在“亲子关系”一课中, 就充分运用了玄机重重的故事情节。

案例4

老师讲了三个故事:

1. 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 弯弯的娥眉, 面容白皙, 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 她不幸遇上了车祸, 痊愈后, 脸上留下了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请问, 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A.他一定会B.他一定不会C.他可能会

2. 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 儒雅沉稳, 敢打敢拼。一场经济危机, 他破产了。请问, 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A.她一定会B.她一定不会C.她可能会

对前两个故事学生的选择结果为:第一题有10%选A, 10%选B, 80%选C。第二题, 30%选A, 30%选B, 40%选C。

“回答上面两个问题时, 你们潜意识里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老师问。“是啊。”同学们回答得很整齐。“可是, 题目本身并没有说明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老师停顿了一下, 现在, 我们来假设一下, 如果, 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 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 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这一次同学们都100%选了A。

老师由此导入“亲子关系”的话题。

关于“亲子关系“这样的内容, 我们的学生已经听得太多, 道理谁都明白, 但真正要理解却并非易事, 甚至从一开始学生的心理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设计过程中还是利用传统的方法, 则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为此, 笔者在设计本节课时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 而是精心设计了跌宕的故事, 并随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在让学生连续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层层深入, 不断深化主题, 并最终通过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这个世界上, 有一种爱, 亘古绵长, 无私无求, 不因季节更替, 不因名利浮沉, 这就是父母的爱啊!”一个沉闷的话题由此也得以顺利进行, 并很好地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五) 运用故事结尾:升华课堂教学主题

一堂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果说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启发诱导之功能, 那么, 精妙的结尾就应具有耐人寻味、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上, 以故事作为结尾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一个故事既是对前面整节课堂活动内容的概括和提升, 也可以作为下节课要关注话题的铺垫。笔者在教学“情绪”这个系列专题中, 通过第一节课“情绪对学习、生活和健康的影响”的教学, 在大家已经意识到“消极情绪会对学习、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后, 临近下课时, 教师给大家欣赏了一个名叫《生气》的故事。

案例5

老人爱地巴每次跟人吵架后, 都会急急忙忙跑回家绕着自己的房子和田地跑三圈, 直到老年还是如此。大家一直不解其中的秘密, 直到一次爱地巴对孙子说出了其中的原委——年轻时吵完架生气时绕自家房地跑三圈, 是提醒自己房地还少, 不该有闲工夫生气, 要勤奋;年老时房地已经是当地最多了, 吵完架生气时还要走三圈, 是告诉自己已经最富有了, 没必要跟别人计较了。

在学生欣赏了故事后, 教师这样启发:不良情绪的产生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事情, 既然不良情绪对人的不利影响很大, 学会用合理的方式调控是很重要的。我们下节课一起关注“如何合理调控情绪”。这样结尾, 收中寓展, 为下节课埋下了伏笔, 使此课的尾为彼课的头, 为讲解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三、故事教学实践的几点反思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不是唯一的,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都是因人而异的。在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中运用故事进行教学, 对教师而言, 课前备故事, 课中如何演绎, 课后对整个教学的思考等等, 同样都是需要用心的。

(一) 故事内容必须符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贴近生活实际

中职生, 既具有同龄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又带有明显的职业学校的烙印, 他们的社会化程度相对同龄的普高学生而言要高, 而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则要远远低于普高学生, 缺乏钻研精神, 看待问题也常常比较偏激和固执, 他们对将来的职业既充满向往又模糊不清。在不同的阶段, 他们的心理状况也有所不同。因此, 在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上运用故事教学, 选择的故事既要符合中职生的心理年龄, 又要照顾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 这样的故事才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问卷调查“你最喜欢在心理健康课上欣赏哪一类故事”中, 结果显示有52.7%的学生选择了“同龄同学真实的故事”。

这一结果表明:在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上, 讲述学生自己的或同龄人的类似经历, 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教师准备故事要有所选择, 要既能为课的主题服务, 又能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用。有些简单的故事, 可以让学生听过后自己去感悟;有些故事, 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一起解读并给予点拨, 才能更好地悟出故事的意境。在实践中还可以发现:相同的故事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专业和班级, 教师要学会选择和整理。也就是说, 教师不仅要备故事, 还要考虑到学生, 以使故事更有针对性。

(二) 故事呈现方式可以多样化

一个故事在心理课堂上的呈现方式, 可以是多样的。可以由教师讲述, 可以由学生讲述, 也可以大家一起阅读, 或者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续写, 还可以让学生走进故事, 即根据故事情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

当然, 所有方式都是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领略故事的魅力, 学会感悟、体验人生。除此之外, 每一种方式都有其影响优势:教师的精彩讲述和合理组织, 可以更高效地帮助学生明理、感悟;学生的讲述可以促进学生培养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一起阅读电子版本的故事, 可以更直观、生动, 增加课堂注意力, 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续写故事, 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角色扮演, 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提高趣味性, 培养多方面能力, 更深刻体会故事中的意义。教师在任教过程中, 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氛围, 采取不同的方式呈现故事, 以达到更好的辅导效果。

(三) 故事的讲述要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课堂劳动对象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学生, 所以教师的劳动应该是富有激情的, 这样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 并感染学生的情感, 甚至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要想在课堂上精彩地讲述一个故事, 是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讲究故事讲述技巧的。课前对故事采取有序地整理, 并针对不同班级的氛围进行适当的编排, 课堂上投入自身的情感, 可以将故事中的人或物活生生地带到学生面前, 甚至可以把学生带进故事。

除了要求教师讲述故事要精彩, 如果是学生讲述,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树立“锻炼自己、为大家服务、与大家分享快乐”的意识, 尽可能以最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表达方式与大家共享故事。

(四) 教师要储备丰富的故事

给学生一滴水, 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要运用故事进行教学, 就要求教师自己有丰富的故事素材, 才能做到信手拈来, 以备所用。所以教师平时要注重积累, 储备故事, 不仅数量要多, 还要对说明不同专题的、不同类型的故事加以分类, 也要有适合不同心理年龄的故事, 以便于在课堂上做到为己所用。

故事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在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上的运用, 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更强, 提高心理健康课的效率。而且它是生活教育的一种积极的尝试, 可以促使学生对某些话题的思考和某些问题的关注更深刻、更久远。这种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 相信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故事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小学低年级段的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本文从故事教学的可行性、如何运用故事进行教学、对故事教学运用的反思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试图让美丽的故事走进中职学生课堂, 引导学生聆听、解读故事, 感悟、体验人生, 以期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帮助学生学会自助, 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3.心理健康教育故事 篇三

这是一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就连网络上的资料都很少。没有别的办法,我只能自己摸索着前进。

在我看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的课程。让孩子们在成长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且有勇气去改正他们。通过心理健康课,让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知道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哪一个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哪一个是自己应该摒弃的,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洗涤、净化、升华,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不等同于语、数、外等一般学科的知识性、逻辑性、严谨性,它有其自身特有的趣味性、故事性、游戏性。它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个体的自觉接纳,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自己去体验、感受学习的内容和意义,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为此,我根据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的特点,在故事上大做文章。记得在四(2)班上课时,我向同学们讲起了《跪拜的藏羚羊》的故事,当我讲到又肥又笨的母藏羚羊为了自己还未出生的小藏羚羊向猎人跪下前腿求饶时,教室中静极了,孩子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静静地聆听着那令人动容的故事。当我讲到第二个故事《猎人与猴子》中那个母猴把自己的乳汁挤满整棵树叶,又把两个年幼的猴崽儿放到树梢安全处,然后跳下树走向猎人的枪口举起双手闭上眼睛等死时,孩子们已是哭声一片。我也被这故事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泪水顺着面颊流下来。通过这两则故事,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由此,他们懂得了母爱的伟大,懂得了母爱的无私,也知道了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去爱母亲。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在大屏幕上投下这样一幅画面: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一道道历经坎坷的皱纹,一头写满沧桑的白发,一双倚门远眺的泪眼。“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孩子们和着泪水跟我一起唱起了这首充满感情的《母亲》。

另有一次,我准备讲“团结”这一主题,同事们都认为这节课没什么意思,无非就是教育孩子讲团结、讲互助,上起课来肯定枯燥无味。我想,小学生年龄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室内上不好,就到室外试试。于是,我又把游戏纳入到心理健康活动中来,准备了一个传纸游戏。同学们一听说要做游戏,兴趣可高了,个个奋勇争先,生怕自己的小组落后。游戏结束后,我问学生:“通过这个游戏,你们懂得了什么?”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个个小手举得老高,小脸涨得通红,“老师,老师,我知道!” “老师,老师,我来说!”大家兴奋地喊出了六个字:“团结就是力量!”我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游戏,竟然引起了孩子们这么大的震动,他们对本节课的主题理解得这么快。就这样,一节“没什么意思”的课,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了。

从那以后,每当学生在操场上遇到我时,总会追着我问:“老师,我们班什么时候再上心理健康课啊?”而每当我走进教室,迎接我的必定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此刻,我才真正地懂得了什么叫作幸福。

(作者单位:河北平泉县杨树岭镇

魏杖子中心小学)

4.心理健康小故事 篇四

“团结”小故事

很久以前,一位希腊国的国王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小伙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三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国王见到儿子们如此互不相容,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乘机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国王一天天衰老,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

一天,久病在床的国王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枝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暗照办了。国王又对大儿子说:“你随便拾一枝箭折断它。”大王子捡起身边的一前,稍一用力箭就断了。国王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再枝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大王子抓住箭捆,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这时国王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枝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只有三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儿子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国王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5.心理健康教育故事 篇五

弗兰克尔是一名犹太人,193月26日诞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并不富裕的犹太家庭,儿时的弗兰克尔,理想是做一名医生。到了大学,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多,他逐渐把兴趣转移到了心理学。并且和弗洛伊德以及阿德勒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到了1937年,弗兰克尔已经成为一名颇具影响力的心理医生。

然而,正当他踌躇满志、大展宏图的时候,纳粹的入侵打破了他生活的宁静。当时他有机会去美国,但是为了他的父母、亲人、病人,他毅然放弃了移民美国的签证,留在了他热爱的祖国。

1942年,弗兰克尔和家人包括他的`新婚妻子一起被纳粹逮捕,并被关押在波希米亚的一个集中营。在集中营里,他尝尽了各种苦难。他先后辗转四个集中营,被迫与家人分开,

他的父亲不久就因为饥饿死于波希米亚。他的母亲和兄弟在1944年被纳粹残酷地杀害。而他朝思暮想的妻子则于纳粹投降前死于一个名叫伯根·拜尔森的地方。

有一次,一个德国军官把他带到一个小房间训话。纳粹剥光了他的衣服,拷打他,侮辱他。经历了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失去尊严的痛苦的他,在此时却豁然开朗——“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剥夺”。

弗兰克尔的故事对我影响非常大。后来,我一次课上讲给学生们听。在学期末这门课结束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讲的弗兰克尔的故事,我想它将改变我的一生。”听完他的话,我一阵激动。虽然仅仅是一个故事的传递者,但是能激励更多的人探寻生命的意义,把握自己的命运,我感到意义非凡。

6.心理小故事 篇六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蒙古的部落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部落大使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给皇帝: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全国最好的珠宝匠检查那个金色小人,称重量,看做工,所有测量办法的结果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分别插入三个金人的耳朵眼„„ 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2.别盯着杯子

一次,我们几位同学去拜访大学时的老师。老师问我们生活得怎么样。一句话勾出了大家的满腹牢骚,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呀,生活烦恼多呀,做生意的商战不顺呀,当官的仕途受阻呀„„一时间,大家仿佛都成了上帝的弃儿。

老师笑而不语,从房间里拿出许许多多的杯子,摆在茶几上。这些杯子各式各样,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来高贵典雅,有的杯子看起来简陋低廉„„老师说:“都是我的学生,我就不把你们当客人看待了。你们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

我们说得已经口干舌燥了,便纷纷拿了自己中意的杯子倒水喝。等我们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时,老师讲话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挑选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别致的杯子,而像这些塑料杯就没有人选中它。”我们并不觉得奇怪,谁都希望手里拿着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

》》》老师说:“这就是你们烦恼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们有意无意地会去选用好的杯子。这就如我们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用来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坏,并不能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3.表演大师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

“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4.目标要趁早

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决定为他们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想请一位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

夫妻俩面面相觑,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另外的目标:“„„一只小狗的目标?那当然 就是当一只狗了。”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得有一个目标。” 夫妇俩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要能看家。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中财产的守护神。

这对夫妇就是美国的前任副总统阿尔.戈尔和他的妻子迪帕。他们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推而广之,做一个人更要有目标。

5.学会沉淀自己

麦克失业后,心情糟透了。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

牧师听完了麦克的诉说,把他带进一个古旧的小屋,屋子里惟一的一张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你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 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麦克认真思索,像是要看穿这杯子。他忽然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杯子底 了。”

牧师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记住它好了。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

6.永不太迟

当希腊文化开始侵入罗马帝国的时候,罗马政治家柯图那时年已80,决心修习希腊文。

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乐在70岁时还说:“上主让我再活10年,我想我会学画画。”中国的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假我数年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那时他已年近70。音乐家莫扎特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成名很早,就在他的声誉如日中天的时候,仍然在学音乐理论和对位法。加拿大前最高法院院长威廉爵士在90岁高龄时告诉人:“时间的群山那一边,还藏着许多最好的东西,等待我去学习。”

7.心理健康教育故事 篇七

突发事件描述:某校大四学生Z, 晚上在寝室看室友打游戏时突然倒下, 室友先以为其开玩笑, 后来发现其四肢抽搐, 口吐白沫, 呼吸困难, 其他寝室同学都过来参与抢救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 该生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 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开始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采取团体辅导等支持性治疗帮助个体度过危机。团体辅导降低了大部分学生急性、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风险, 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但当事人B出现较严重的身体反应。在参加完两次团体辅导后, B来到心理咨询中心, 自述觉得自己心脏也有问题, 呼吸困难, 害怕猝死, 但在医院做的心脏相关检查都表明其心脏没有器质性病变。B在Z猝死后的第二天晚上出现呼吸困难的表现, B自述两个月前其奶奶也是因为心脏病突发过世, 而好朋友的猝死让其担心自己也会因遗传而猝死。

受Von Franz对实施积极想象时固有的原则和具体技术的启发, 本次咨询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放松练习。

因在团体辅导中已和当事人建立信任和安全的关系, 在得到当事人允许后, 进入放松练习以降低其意识自我的判断和理性的逻辑, 腾出意识的空间, 为无意识的产生营造一种潜催眠的状态。

第二步:唤起无意识的意象。

运用自由联想, 让当事人做自由联想, 耐心地等待无意识自发产生的意象。咨询师呈现一个刺激词, 让B以一系列词或事实作反应, 不断地联想下去, 自由联想从“大地”开始。“大地—石头—道路—房子—狗……”B在说到“狗”一词后即停止了联想, 表示进行不下去。接下来对停留下的事物给予足够的关注, 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将静止的心像变得生动, 从而表现出自主的意图。

第三步:用感受做连接, 表达浮现出的故事情节。

B的自由联想停止于“房子”和“狗”, 于是咨询师引导其将注意力集中在房子与狗的周围, 直到它们清晰为止。B的画面中渐渐出现了老家的旧房子, 在老家的房前一个男孩正和一只黄狗玩耍、奔跑。“这个环境给你什么感觉?画面中的男孩你认识吗?有多大?长相如何?什么穿着?什么表情?”整个环境给B一种熟悉和阳光的感觉, 在对男孩的描述中, B说和黄狗一起奔跑的男孩就是自己, 并用了“爽快”一词表达自己的感受, 脸上也掠过难得轻松愉快的表情。接着B说在画面中缺少了另一只黑狗觉得很不习惯, 似乎一些埋藏的记忆随着体验的引导而重新出现, 接着咨询师询问:“那只黑狗到哪里去了?”B说:“黑狗被人带走了。”带走时黑狗的眼神中充满着哀伤, 好像在说:“快救救我, 我不想走。”咨询师引导B对其情感和身体做体验。“当你看到黑狗哀伤的眼神时给你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在你身体的什么部位?”B叹了口气说感觉无能为力, 而更多的是觉得自责和内疚, 这种感觉在心脏位置, 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随后B的感受停留在自责与担心中, 想象的画面定格在黑狗的哀伤和自己的无助上, 因此咨询师决定运用暗喻性故事治疗的方法作为一种仪式性的告别和表白, 以此降低B的阻抗, 同时若B吸收到故事的意义就会对冲突的心理注入新的态度。

第四步:将无意识出现的内容与自我和社会伦理要求进行对峙。

B对黑狗的自责和内疚其实是对猝死好友的情感, 当时好友在他身边看他打游戏, 突然瘫倒在地, B刚开始没有意识到发生什么, 当他发现好友呼吸急促后, 虽然马上参与抢救和联系相关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但是始终未能挽救好友的生命, 因此B觉得很无助和自责。咨询师将B呈现出的内容与其自我和社会伦理要求做对峙。“当时你看到黑狗被人带走, 你很想帮它, 想让它不要那么痛苦和挣扎, 你努力了试图挽回它也找人求助, 黑狗虽然还是被带走了, 但是你已经做到你能做的最好的。”

第五步:通过暗喻做仪式化的治疗。

Johnson (1986) 提出, 并不是内在的力量让我们做什么我们都服从, 而是将在过程中洞察到的与学习到的与外在的意识的生活相整合。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仪式。仪式是一种有意识进行的象征性的活动。当进行有意识的象征性活动后, 个体则会在现实中相应地改善某种状态。仪式使个体保持想象过程的效果, 承认它的意义成为可能。

咨询师:你看看画面中黄狗在哪里呢?

B:在老屋门栏的前面, 趴在地上。

咨询师:黄狗的眼神是怎样的?

B:眼睛里有泪水, 很茫然地望着地面。

咨询师:你愿意走过去坐在黄狗身边吗?

B点点头。

咨询师:好, 你走过去, 蹲在它身边, 摸摸小黄狗的头, 和它待一会,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B:感觉好一些, 没之前那么难过了。

咨询师:嗯, 现在你对小黄狗说:“小黄狗, 我也很难受, 我也很想黑狗, 我也舍不得它走……”

B停顿了下, 说出了以上的话语。

咨询师:小黄狗, 我也很想小黑, 很想它。

B流着泪说着上面的话。

咨询师:下面我们转过身, 看着小黑狗离开的方向和它也说说话:“小黑狗, 我们舍不得你走, 我们祝福你, 希望你能一切都好, 我们会想念你, 也请你祝福我们, 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切平安。”

B在复述上面的话语时情绪平复了很多, 呼吸也渐渐平缓下来。

在最后的咨询中, B说他的画面中出现了最开始和小黄狗在老家旧房子前奔跑的场景, B还说在老家的那几年是他记忆中最开心和无忧的时候。

第六步:将暗喻性故事治疗中学习到的应用于生活。

这可以看作是身体水平的物化, 即身体力行。在之后的随访中, B未提到担心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慢慢接受好友过世的事实, 睡眠质量有所改善。

在个案中, 通过当事人自己创造的画面进行暗喻性故事治疗, 通过暗喻当事人从意识进入潜意识, 在一些治疗性对话中, 咨询师向当事人传达某种重要的信息。其中当事人既有对现有朋友支持的需要 (与小黄狗的依恋和对话) , 又有对已故朋友的自责情绪的释怀和祝福 (与小黑狗的告别对话) , 从而缓解了心里的内疚感, 同时找到了今后来自朋友的支持力量, 而对自身身体的担忧情绪随着咨询的进程而得到自然缓解。在画面最后当事人保留了温馨和良好的感觉。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 当事人内在积极力量发挥着智慧的作用, 暗喻性故事改变了当事人对自我的消极评价, 仪式性的过程使其自我与无意识建立连接, 心灵由此获得补偿性和治愈性的信息, 给予了滋养, 心灵再度沟通达到和谐, 身体不适反应得到自然缓解。而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并没有固定形式的步骤。每个咨询师都可以根据问题具体出现的时机找到最合适的独特方式。

参考文献

[1]陈侃.绘画心理测验与心理分析.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卡杜森·雪芙尔著.陈志鹏译.游戏治疗101.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3]克莱格·史密斯著.朱眉华译.儿童青少年叙事治疗 (家庭治疗经典译丛)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4]Carl Jung.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1977.30.

[5]Gelder MG, Mayon R.Oxford Textbook of Psychiatry.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586-587.

[6]Everdy GS.Emergency mental health:An over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Mental Health, 1999.

[7]许思安编著.青少年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55-70.

8.心理治疗故事二则 篇八

欧洲有一位有名的心理治疗师,叫费伦齐。他的名声很大,以至于有一个传说,说费伦齐能够治好一匹抑郁的马。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人牵来一匹马,请费伦齐治疗它。马的主人说,这匹马这段时间情绪很低落,不吃也不喝。费伦齐走到马的身边,在它身上拍拍打打一番,对它说了一些话,然后就让马的主人把它牵回去了。后来马的主人向他报告说,回去之后,这匹马的情绪就好起来了,而且开始进食和活动。只是,费伦齐是怎么治好了这匹马,他对马说了些什么?人们无从知道。下面的故事可能会为找到答案带来一点启发。

英国有一个马戏团,马戏团的主角是一头来自印度的大象,这个马戏团到处巡回演出,大象的表演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但有一段时间,这头大象再也不愿登台演出。马戏团团长想了许多办法,都不能让它登台表演。每天,它只是卧在铁笼子里,不吃不喝,神情忧郁。马戏团团长气急败坏,决定把这头大象杀掉算了,免得拖着它成个累赘。正在这时,马戏团来了一个矮小的老头,说他能够治好这头大象。马戏团团长不相信他的话,老头便跟马戏团团长立下军令状。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个老头走进铁笼子,坐在那里跟大象说了一会儿话。然后,当他从铁笼子里走出来,那头大象也站起身,跟着他走了出来,从此重返舞台。

看到这种情形,人们口瞪口呆,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老头就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印度住过很长时间。吉卜林喜欢动物,尤其喜欢大象,对大象的习性十分熟悉。他听到大象拒绝表演的消息,心里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因此前来请求为这头大象治疗。原来,这头大象离开印度很久了,得了思乡病。而吉卜林坐在那里,用印度语跟它交谈,立刻治愈了它的思乡病。

这样的故事其实也曾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位同事讲道:

“我上大学的时候,夏老师教我们心理咨询,她的朋友家养了一条狗,叫小白,美丽又活泼,但后来朋友家又来了一条狗,全家的关注点都放在这个新来的宠物上,小白被冷落在一边。渐渐地,小白开始不吃不喝,也不愿意活动。有一天,夏老师到朋友家做客,小白就跑到她的房间,爬到她的床上,四仰八叉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夏老师就走过去,摸摸它,和它说话,说:‘你是个好女孩……’就这样,夏老师一边抚摸它,一边和它讲了许多话。小白听着,竟然流下泪来。后来,小白渐渐开始活动,也正常进食了。从此,这个‘夏老师治好了抑郁的狗’的故事就被同学们津津乐道。以至于,班上同学见面打招呼都会说:‘你是一个好女孩……’在我们毕业的时候,我们还互相赠言:‘我们都是好女孩。’”

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心理治疗。存在心理学和人本心理学都强调“关系的治疗”。与此相类,直面心理学强调“情感的治疗”。在心理障碍的背后,往往是关系的伤害、情感的伤害。在我的经验里,许多前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因为曾经遭受伤害,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很害怕别人的评价,他们生活在各样负面的情绪里,活不出自己来。因此,我会说:“你是个好女孩,你要勇敢做自己。”

我们是外星人

半年前,妻子得了尿毒症。

有几个月时间,她在医院看病,接受透析,我每天到医院陪护。

据医生说,从此之后,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每个星期要来医院做三次透析,我往返陪护。

在医院透析室里,许多人躺在那里透析,一次4个小时左右。在外面的等候厅里,是送他们来、接他们回去的家人。

我常常看到一对老夫妻,总是坐地铁来去,妻子患尿毒症,瘦而弱,下台阶时被什么绊了一下,要倒下去一样,丈夫赶忙扶她,责怪她不小心,但随后意识到她是病人,又安慰一句:你小心点儿!

看到他们,就想到妻子和我。妻子40岁,我50岁。我们余下的生活就要这样度过吗?

我们对自己、对病、对生活有了充分的觉察之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摆脱透析,寻求其他方式的治疗。

这不容易,压力来自各个地方,肾病权威觉得我们不可思议,亲友好心相劝,我们自己在探索中也面对着各样的不确定……但最终我们做到了。

到现在,情况向我们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自身命运的逆转,我们成就了生命的奇迹。

妻子的病渐渐好转了!

自此,她变得自由了,我也变得自由了,我们安然享受劫难之后的生活,生活中的每一样,都成了我们的福分。

曾经,妻子在路上走,看到街上行走的人,她内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只有一种羡慕:不管他们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美是丑,是贫是富,他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肾!

曾经,她几乎没有了小便。而现在,早晨起床,她欣喜听自己的小便声,如泉水叮咚,比音乐更美。

我们的身体有各样的功能,每天,它们各司其职,我们很容易忘掉了它们的存在。但有一天,我们失掉了它们中的任何一样功能,生活一下子就失衡了。我们这才知道,它们是何等的珍贵。

格式塔疗法的创导者佩尔斯认为,自我实现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用正当的方式去满足自身的机体需要。

十几年来,有许多人前来向我求助,他们或为头脑里的某一个念头而痛苦,或为过去的某一个缺憾而挣扎,或为自身的某一点不完美而焦虑,或者,他们总是要控制一切,包括控制自己的思维、情感、意识、记忆、行为,甚至自身的机体功能—— 害怕说话会口吃,害怕吞咽口水,害怕呼吸,害怕眼神接触,害怕小便大便,害怕性关系……他们不再听从机体的智慧,听不到天性的声音,不再享用自然的恩赐,最后活得连动物也不如了。

这里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思考太多,忽略了自己的感官。

有一天早晨醒来,孙文讲起做的一个梦。她梦见一个人在那里跳舞,跳得如此美妙,以至于她觉得那舞者是一个外星人。因为,她当时想,人类跳不出那么好的舞蹈。她在那里看得如痴如醉,不自觉走向前去,跟对方一起舞蹈起来。

孙文讲完梦,我对她说:你梦中的那两个舞者,就是我们俩。其实,我们都是外星人。她很喜欢这个解释。

从这一天起,我们总说:我们是外星人。我们不再怕人间的那些生活的艰难和人性的阴影,我们却爱人生的光辉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美丽。

9.我的心理故事 篇九

我的心理故事

“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广州航专广播台......”耳边响起广播台积极有力声乐!

那是9月11号,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来到了广州,来到了航专西区,离家读大学应该是很高兴的,可是经过了暑假的低沉心情,我还是来到了我的大学,拖着行李箱,在师兄姐的帮助下完成注册后就迎接我的大学生活吧。与最初的期盼相距甚远。竟然要屈身于这样一所学校,无尽的失望都写在了脸上。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吧,„„想着想着,就到了宿舍干训106的门口。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呢?深吸一口气„„

好吧,我要学会悦纳自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面对现实和适应这里的环境中,结交更多知己,在与人为善中成长......一进寝室,看见一与我差不多身高的结实黝黑皮肤哥们在整理内务,现在是我下铺好兄弟,我们开始洗刷床柜等......“我是桥,你呢?”“我是勇”呵!好沉静的眸子。八个哥们都到齐啦,开始我们都有点拘谨,各自整理自己的行李,洗却一身的疲倦,我们互相知道名字、熟悉家乡何许人也,交换手机长号短号、QQ......想想三年一起学习、集体生活,缘分啊!

一天就这样安然度过了,睡得不是很踏实,想想在这度过与高中截然不同的生活学习,有点激动也有点茫然......很快和舍友熟悉啦,憨厚的勇、懂很多生活之道的骅、高大随性的雄、、、还有一位党员浩做我们的后盾,我话语不多,可我们相处很好。我们有亲情般的同学、生活家庭化的宿舍、也有亲切化的称呼。在生活环境、开放的社会要求、青春活力与“能力培养”中我们变得更熟悉友好。

在大学,学习、社团组织、兼职、恋爱,这几条主线环绕在我们周围。以下是我在这几条主线的心理历程。

每天和舍友一起吃饭,一起上课,在教室自习、去图书馆借书。学习是个体生存的必要手段啊!学习促进我们的成熟和素质的提高。

看了本覃彪喜写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呢?很受感动,也陷入了沉思,是的,看到大三的师兄师姐就快离开学校咯,找工作无疑是他们的头等大事啊,我也陷入沉思,现在,日子在一天天玩乐开心中匆匆离去,而我究竟大学毕业后又会是怎样呢,跟没读过大学直接工作又是怎样的境况呢,问到师兄师姐找到的工作,之后的主角就是我了。

我在2011年跟几个同学一起,报了那些专升本的大自考,现在跨专业几乎成为一种时尚,不是自己读什么以后就是做什么了。现在我已经要不太在意自己不太知名的学校、专业,没有比浪费青春更失败的事情了,我要努力,我坚信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我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我要把自己比别人少付出的努力补上去,做到扬长避短出奇制胜,路在脚下,是的,好走、走好。

不久要竞选学生会等各个组织社团了,辅导员星指导我们要积极参与这些活动,给我们分析进什么部门之类的,给我们说进组织部是最能够锻炼人的,也是最有价值的。。也指导我应该进宣传部,因为我的字写的还不错。。后来我也确实进宣传部啦,一个是分团委学生会的,还有一个是校红十字会的,还有外加一个是书画协会。因为大一的时候做事做人都尽心尽责,深得师兄姐的提拔,现在也在这些领域负起责任,指导师弟妹啦。

记得我跟舍友面试第一个部门是团学的学习部。当时是中午时分我们在教室中面对我们的面试官--师兄姐,我和舍友一个个来面试,我最后一个上台说的,记得我把自己的姓名、喜好、家乡、特长等都说了一大堆,最后师兄姐看我写的字好和书法情有独钟就推荐了我到宣传部了......宣传部,还有书画社,喜欢书画,喜欢淡淡的墨香,都是些低调的喜好,符合我的勤静安好的气质。不用多言语,那种游走在艺术的意境。。高中以前的我在学习上是很惹人注目的男孩,老师同学都爱的那种学生。现在的我突然想要寻

找自己的生活,以前无论成功失败、出色低调与否,都已经成为历史,我的内心似乎有一颗想要破土而出的倔强种子,想用低调的方式来诠释自己高调的人生。在这所大学中焕发属于自己独特的生活。

在性心理的本能性与朦胧性、性意识的冲动性与隐藏性等因素下,身边有的同学就很快出现成双成对啦!很向往那种感觉,在悠闲有趣的大学校园中,两个人一起逛街,一起吃小吃,生活也倒有滋有味。直到„„每天看着他们成双成对,恋爱中的可人儿越发出落得标致呀。。

花开堪折只须折,莫让鲜花败残柳。恋爱,很向往这种甜蜜温馨的感觉,但这些只能顺其自然,不要强求,就这样的一起很好。。看到这句:“一个有一万块钱的人为你花掉一百块,你只占了他的百分之一;而一个只有十块钱的人为你花掉十块,你就成了他的全部。”相信若聪明的你看到这儿应该懂的,这样决定你的价值观态度哟。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又是何等的意境呢。

有的人总在付出,而有的人却只会索取,付出不一定就有收获,但我觉得不付出就一定不会有收获咯。其实那个只会索取的会知道付出的也会又累的一天吗,认为一切的索取都是正常不过?这是人吗?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次工作,我能够遇到十年一遇的人口普查工作。我接触到中队长,大队长,保卫办赵主任,在工作安排中,我是副组长,负责商贸学院的普查,组长是航务工程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与她们共事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我第一次感到被重视的价值,我们走访了全校的宿舍进行普查登记,从中也积累了不少人脉,锻炼了沟通能力与应变能力。

从做班服球服代理的经验中,从做寒假工代理在中,从帮校友同学免费申请中国银行淘宝和羊城通校园卡中、、、、、我学到什么呢?认识到什么呢?

“勤工俭学与社会兼职并非越多越好的,多了会影响学习咯!”我也觉得说的很对啊,毕竟大学生还是要以学习为重的,当学习下降到次要位置,大学生就只能说是兼职的学生了。要“钱途”,跟要前途。而我除了很多杂事要处理外,还要投入点时间看书学一下习,是看图书馆的课外书,不要让自己太累了做兼职把身体熬坏,毕竟毕业后不想工作上班也不行咯,还愁没工作做啊!而我觉得对于我们的贫困生,首先做的不是挣钱,而是省钱、、、、、、钱不够花了,怎么办呢?一要“看菜吃饭”,二要”借鸡生蛋。“

大二了,我们班很多人都成了各个领域的精英,人脉广泛伸展,大队副的珊,党支部的浩,广播台的楚,文体部的娴,团学各部门,校社联中,还有我们物业学会的成,房学通行的春、、、、、、还有娜学习成绩是那么傲人,总是在前几名。学习好就好吧!还偏偏体育还是那么出色,无论篮球、跑步、、、怎么能不让人望其项背啊!

有一段时间,真的很感慨人生,为什么上帝那么不公平呢?为自己关上了一扇门,也关闭了所有的窗。空间里似乎已经是黑暗,曾经的一丝光亮也是他们出色的光芒,耀眼得快要被刺伤。大家每天都忙忙碌碌,哪有时间关注低调的人儿,有时感觉快要泄气了,坚持不住了。没办法,那你就到跑道操场上奋力跑几圈吧,瘫坐在草坪上望着天空发一下呆。

“梅?你怎么在这?”我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她,很安静很倔强的女孩,不怎么说话,却总有一种坚定,让人安心的力量。

“嗯?桥?我每天都会来操场跑步啊!身体才是第一!”

“呵呵,是啊!梅你怎么一个人?”

“我不想跟随别人的速度,别人也跟不上我的速度。”

对啊!这个女孩,每天都是勤学好问,努力学习,就算周末也总是看到她在教室在阅览室的身影。那个时候,我们每晚几乎都会聚在一起看电影!

“不会孤单吗?我是说„„平时自己一个人会很无趣的„„你知道,很多同学已经恋爱啦„„”

“每个人都是你的过客啊„„最后留下来和你站在同一战线的只有你自己而已。况且,好朋友不等于占有,你不能占有别人的一切。人是要学会独立的,才能成长,而成长往往很痛很痛„„”

“梅„„你好睿智啊!”„„

从此,我也会到跑道上,一起到操场上遛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抵就是这个样子吧!

现在很好,一直很坚定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知道自己和那些金光闪闪的人是不一样的。自己要不断发挥特长,像海绵似的汲取养分。

好久的感觉了,只知道有些人,很是耀眼。我倒也安于天命,在书画协会和宣传部混得是如鱼得水,干得风生水起。

日子过得很快,在图书馆中游荡,在观鱼亭中叽里咕噜背英语单词(那是大一记不得那时多么勤奋),最喜欢去操场上散步。

是啊„„每天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和大家在一起,很轻松。多笑点,给人温暖。

“认识你们真好!真的,我的人生因为有你们而更加焕发青春风采。”

上一篇:年终机修工作总结下一篇:水化学实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