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试题版本分析

2024-07-11

2024年高考试题版本分析(精选7篇)

1.2024年高考试题版本分析 篇一

甘肃省2024年高考分选科要求

按照教育部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相关要求,经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审核汇总,编制了《2024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以下简称《要求》)。《要求》包含了所有2024年拟在甘招生的本科、高职(专科)层次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参加2024年高考的考生务必认真阅读,为选科做好充分准备。

此次在甘肃省报送选科要求的高校专业共计64092条,其中本科专业34670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共有23种组合,其中不提科目要求的本科专业数量占本科专业总数的43.76%,含物理科目的占比为51.79%,含化学科目的占比为46.46%,含历史科目的占比为1.74%,含“物理+化学”科目的占比为45.98%。考生根据高校专业选考科目分布情况,合理选择自己的选择性考试科目。

甘肃省高考综合改革实行“3+1+2”模式。《要求》公布的只是高校拟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不是最终的专业计划安排。对不提科目要求或没有提出首选科目要求的专业,2024年该专业会安排在首选科目为物理类还是历史类科目下,应以2024年各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为保证不同省份学生在高校进行专业学习时,拥有共同的必备知识基础,教育部要求同一高校相同专业在所有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需相同,因此在《要求》中,高校公布了所有跨省招生的专业及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但由于受跨省招生计划数限制等因素,此次高校公布的所有专业2024年并非都会在甘肃省安排招生计划。也就是说,此次公布的招生专业,如果高校2024年未在该专业上设置招生计划数,该专业2024年将不在甘肃省安排招生。

怎么根据专业选科要求选科

选科物理+化学+生物可报专业多。该组合属于纯理科组合,可报专业虽多,但是难度很大,学科间联系紧密,赋分中占很大优势。

选科物理+化学+政治可报专业多。该组合偏理,可报专业较多,物理和化学联系紧密,但是和政治的联系不紧密,在选择专业上联系度不大,但是政治学习起来较简单,压力小。赋分中不占优势。

选科物理+化学+地理可报专业多。该组合偏理,可报专业较多,地理科目虽然属于文科,但有文科中的理科的称号,此组合学科可联系紧密,但是学习起来压力也不小。赋分中占优势。

高考励志口号

1.励精图治,争创一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高三x班,猛虎出山,高三x班,锐不可当

3.奋力拼搏,扬我班风,努力学习,勇争第一

4.x班精英,敢闯敢拼,齐心协力,争创佳绩

5.青春如火,超越自我,高三x班,奋勇拼搏

6.团结进取,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争创一流

7.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8.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9.挥动激情,放飞梦想,团结拼搏,树我雄风

10.某班某班,锐不可当,超越自我,再创辉煌

11.挥动激情,挑战自我,突破极限,超越自我

12.刻苦求真,努力奋斗,没有付出,何来回报。

13.扬帆把舵,奋勇拼搏,看我z班,锐不可当

14.某班某班,独一无二,激情飞扬,永创辉煌。

15.某班某班,奋勇争先,挑战极限,勇夺桂冠

2.2024年高考试题版本分析 篇二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现代文阅读为论述类文章阅读, 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段选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原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第3期) , 因命题需要, 原文有所删改。选文围绕“科技黑箱”这一概念组织材料, 有一定知识性, 行文简明扼要, 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 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 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 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 不必打开, 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 以及药品等, 可以说, 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 科学知识是基础, 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 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 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 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 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 具有三大特点。首先, 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 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 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 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 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 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 神童不断出现, 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 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 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 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 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这就说明, 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 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 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 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 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 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 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 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 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 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 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 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 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 例如中国的针灸, 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 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 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 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现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1.下列对科技黑箱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箱, 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 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 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 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 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 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 如电脑、手机, 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 可以说, 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词语 (概念) 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词语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 准确把握重要词语 (概念) 在文中的含义, 是衡量考生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谈论的“科技黑箱”究竟指哪些方面的内容, 要求考生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题的四个选项从不同角度分别表述“科技黑箱”, 要求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答案应该是C。先看A项, 原文一开始说:“‘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 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这就说明在认识上主体对黑箱内部的情况是全然不知的。紧接着原文又谈到:“‘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 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 以及药品等……”这意味着“科技黑箱”与“黑箱”是不同的, 至少“科技黑箱”的设计者能够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像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等科技黑箱就是如此, 至少这些产品的设计者能够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因而A项符合原意, 不是选项。关于B项, 原文说:“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 不必打开, 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 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科技黑箱的工作原理, 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这三种科技黑箱, 不是每个使用者都能透彻掌握其内部构造或工作原理, 但是只要按规则操作它们, 就可以达到上网、通话、摄影等预期的目的。这样看来科技黑箱是可以操控的, 因而B项符合原意, 不是选项。关于C项的前半部分, 它说“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 这与原文的表述是相同的, 因此是正确的, 这意味着C项的后半部分出现了错误。原文说:“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 科学知识是基础, 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而C项的后半部分表述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科学知识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而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主观的看法或意识形态是无法对客观规律进行修正的, 一般而言只能对它进行选择。因此C项对“科技黑箱”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C项是正确选项。至于D项, 原文第一段说:“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 以及药品等, 可以说, 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同时第一段末尾也说:“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据此, 可以得出“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的结论。所以D项符合原文意思, 不是选项。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今世界, 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 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 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 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答案是B。先看A项, 原文第二段说:“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 具有三大特点。首先, 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 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据此, 可以推断出“巨人”就是科技黑箱。因此A项跟原文的意思是一致的, 不是选项。再说B项, 原文第二段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不言而喻, B项的前半部分与原文相符。再看B项的后半部分, 原文说:“如今, 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 神童不断出现, 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 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这句话的意思是,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 就为年龄越来越小的计算机天才、黑客以及神童的不断出现提供了机会, 科技黑箱仅仅是提供了机会。而B项的后半部分说科技黑箱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这就明显误解了原文。因而B项与原文不符, 是正确选项。关于C项, 原文说:“其次, 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 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 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里锤子和电脑的例证也就证明了“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 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的观点。原文又说:“这就说明, 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 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这与C项后半部分的意思是一致的, 即“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 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可见C项与原文相符, 不是选项。最后看D项, 原文说:“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 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 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D项的表述也符合原文意思, 不应该是选项。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 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 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 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 但提示我们, 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 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 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 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 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应该选D。先看A项, 原文第二段说:“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 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可见A项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原文第二段又说:“试想, 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 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 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与A项的后半部分“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 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的意思正相呼应。因此A项的表述是符合原文意思的, 不是选项。再看B项, 原文第三段说:“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 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 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可见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 所以B项的前半部分是符合原文内容的。原文又接着说:“这提示我们, 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可见B项的后半部分也是符合原文的, 所以B项不是选项。关于C项, 原文第一段说:“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 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由此可见, 科技黑箱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 例如电脑、手机等设备, 因此C项的前半部分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原文第三段又说:“时至今日, 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 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 例如中国的针灸, 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可见, 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也属于科技黑箱。所以C项的理解和分析是正确的。最后看D项, 原文第三段说:“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 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现象。”这说明D项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原文第三段又接着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这就意味着, 科技黑箱既可以使科学技术好的一方面的剑刃更加锋利, 也可以使科学技术不好的一方面的剑刃更加锋利。当你正确使用科技黑箱时, 会促进科学技术朝正确方向发展;当你滥用科技黑箱时, 会导致科学技术朝着错误方向发展。而D项的后半部分是不正确的, 它以偏概全。当科技黑箱发生滥用的现象时, 其直接后果只会让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中不好的一方面的剑刃更加锋利, 它不会促进科学技术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D项是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应该是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文言文阅读包括4道小题。关于萧燧的这段文字选自《宋史·萧燧传》, 约600字。从整体上看, 节选的这段人物传记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 故事性较强, 文字也较为浅易, 适合高中毕业生阅读并据此完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邻, 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 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 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 其亲党密告燧, 秋试必主文 (1) 漕台, 燧诘其故, 曰:“丞相有子就举, 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 既而被檄秀州, 至则员溢, 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 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 论“官当择人, 不当为人择官”。上喜, 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 进起居郎。先是, 察官阙, 朝论多属燧, 以未历县, 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 有所依凭, 无善状, 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 上以问燧, 对曰:“今贤否杂糅, 风俗浇浮, 兵未强, 财未裕, 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 萌骄心, 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 容直言, 亲君子, 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 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 始至, 官镪 (2) 不满三千, 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 以其羡补积逋, 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 非功不予, 诏燧治郡有劳, 除敷文阁待制, 移知婺州。父老遮道, 几不得行, 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 人熟知条教, 不劳而治。岁旱, 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 燧谓:“东西异路, 不当与, 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 发太仓米振之。八年, 召还, 言:“江、浙再岁水旱, 愿下诏求言, 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 毋但督迫。”十年, 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 丁钱减半, 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 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 (1) 主文:主持考试。 (2) 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有子就举, 欲以属公属:托付

B.桧怀之, 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更换

D.察官阙, 朝论多属燧阙:失职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D项中的“阙”字通常可以表示“观阙”“空缺”“残缺”“缺少”等意义。文中的“察官阙”的“阙”表示动词用法的“空缺”。试卷中用“失职”来进行干扰, 是从语意上二者较为接近来考虑的, 当然不能确切符合原文文意。其余A项“属”的解释为“托付”, 是它的常用义。B项的“怀”解释为“衔恨”, 是它的常用引申义。C项的“易”解释为“更换”, 也是学生完全可以掌握的词义。A、B、C三项的解释都是正确的, 符合上下文文意, 因而正确选项当为D项。

5.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1)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2) 论“官当择人, 不当为人择官”

(3) 有所依凭, 无善状, 燧皆奏罢之

(4) 若恃小康, 萌骄心, 非臣所知

(5) 官镪不满三千, 燧俭以足用

(6) 为请诸朝, 发太仓米振之

A. (1) (3) (5) B. (1) (4) (6)

C. (2) (3) (4) D. (2) (5) (6)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这道信息筛选题采用了传统的考查方式, 即在题面上提供六个句子, 分别编为四组, 每组三个句子, 要求选出全部说明某一特定内容的一组。本题要求说明的是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首先要说明的是, “恪尽职守”是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意思, 凡职务外的事均不算本职工作。理解了这一点, 才能更好地分辨文句的含意。第 (1) 句“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是说萧燧尚未主持漕台考试, 秦桧亲党预先要他作弊时, 萧燧的回答, 虽然正气凛然, 但却与他恪尽职守无关。第 (2) 句“论‘官当择人, 不当为人择官’”是他任王宫大小学教授, 皇上向他征询意见时, 他所作的回答, 显然是正常的职务行为。第 (3) 句“有所依凭, 无善状, 燧皆奏罢之”, 是萧燧任左司谏时所做的工作, 在工作范围之内, 当然也是职务行为。第 (4) 句“若恃小康, 萌骄心, 非臣所知”, 这一句与上一句的背景相同, 萧燧仍是左司谏, 他对皇上的劝谏也符合题干的要求。第 (5) 句“官镪不满三千, 燧俭以足用”, 反映了萧燧的俭省为政, 虽也可视为分内的事, 但是并不典型。第 (6) 句“为请诸朝, 发太仓米振之”, 也只是说明了他关心国家大事, 关注原管辖地区百姓的生活, 但同本职工作却没有关系。我们在排列选项时, 注意到第 (5) 句与其他句子的组合关系, 未将它安排在全都正确的一项中。根据以上解说, C项中的 (2) (3) (4) 三句均表现了萧燧恪尽职守的情况, 因而C项为正确选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燧天分很高, 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 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 与其亲党密告萧, 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 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 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 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 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 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 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 他勤俭理政, 以盈余填补拖欠, 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 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 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 江浙两年水涝干旱, 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 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 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 着重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拟制时, 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方面, 然后选择较为主要并能贯穿全文的四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 以四个选项来对文意进行概括和分析。B项的概括是萧燧刚直敢言, 所奏切中时弊, 然后说到他劝谏皇上亲君子远小人, 得到皇上赞许。C项的概括是萧燧政绩卓著, 受到皇上嘉勉, 然后说到他在严州的政绩卓著, 后又调任婺州。D项的概括是萧燧回到朝廷任职, 仍关注各地大事, 然后说到他关注江、浙与广西的灾害和弊政, 最后在他的帮助下这些困难得以解决。这三项均符合原文意思, 没有概括和分析失当之处。只有A项, 概括为萧燧天分很高, 为官不畏权贵, 这是正确的;然后说到其时秦桧当权, 与其亲党密告萧, 要他主持秋试时录取其子秦熺, 这是无中生有的事, 与原文意思不符。A项所概括不正确, 应是正确选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贤否杂糅, 风俗浇浮, 兵未强, 财未裕, 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 燧谓:“东西异路, 不当与, 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参考答案】

(1) 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 风俗浇薄虚浮, 兵力未强, 财力未富, 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 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 按说不该给粮食, 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 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参考答案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词语分别提出了要求, 并各自赋予了一定的分值。“大意”中常常包括对实词与虚词, 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关键词语”则常常侧重在对实词的理解上。第 (1) 小题的关键词语有“杂糅”“内治”两个, 这两个关键词语是从翻译文句自身内容中挑选的, 虽有一定难度, 但并不很高。“杂糅”指“混杂”, 是常用义, 现代汉语仍在使用。“内治”指“国内安定太平”, “内”指国内;“治”在成语“长治久安”中也正是安定太平的意思。此句中较难的词语例如“浇浮”, 未列入关键词语, 这正体现了降低难度的意思。第 (2) 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与”“坐视”两个, 难度也不大。“与”当“给予”讲, 是它的常用义之一, 这在古今汉语中都是相同的。“坐视”也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 它表示的“不管不问”的意思, 高中毕业生应该是能明白的。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本题选用北宋晏几道一首题为《思远人》的词为鉴赏材料。

晏几道 (约1040-约1112) 字叔原, 号小山, 抚州临川 (今江西抚州) 人。晏殊第七子。曾监颍昌府许田镇。一生仕途不利, 家道中落, 然个性耿介不肯依傍权贵, 文章亦自立规模。工令词, 多追怀往昔欢娱之作, 情调感伤, 风格婉丽。有《小山词》传世。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 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 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 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 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 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这首词的调名与词的主旨相合, 用笔甚曲, 下字甚丽, 宛转入微, 味深意厚。起两句, 写林叶转红, 菊花开遍, 又到了晚秋时候, 闺中人不禁想念起远隔千里的行客来了。因感秋而怀远, 点出主题。古典文学的悲秋主题, 在先秦的《楚辞》中就已出现, 文人们常常把秋季万木黄落、山川萧瑟的自然景象, 与人的失意落寞、心绪飘浮的悲怆有机结合起来, 人的感情投射到自然界, 使作品凝结一股排遣不去、反复缠绵的悲剧气息, 勾起人对自然变化、人事无常的感喟。“千里”明言相隔之远。“飞云过尽, 归鸿无信”, 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 此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 自北向南飞去, 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 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 已极写其失望之极了, 由于“无信”, 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 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予。愈是失望, 怀念愈是深切。然后继续就“寄书”二字发挥, 写以泪研墨, 泪滴红笺, 情愈悲而泪愈多, 竟至笺上的红色褪尽。用夸张的手法逐步托出感情的深化过程。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 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 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 泪水落到纸上, 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下片前两句, 语虽承上而意忽转折。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 还当窗滴下来, 滴进了砚台中, 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上片已说到无处寄书, 而正因无处寄书, 更增悲感而弹泪, 泪弹不尽, 而临窗滴下, 有砚承泪, 遂以研墨作书。明知书不得寄, 仍是要写, 一片痴情, 惘惘不甘, 用意尤其深厚。孟郊《归信吟》有“泪墨洒为书”之语, 炼意极精, 每为后人所袭用, 小晏词亦本此, 而情真意足, 写出小儿女的情态, 巧而不纤, 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收语尤令人叫绝。闺人此时作书, 纯是自我遣怀, 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 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 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 墨中纸上, 情与泪粘合为一, 不辨何者为泪, 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 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 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 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语似极无理, 然将闺人心事, 扑入毫端, 于无理中有至理存焉。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__, 人皆有之, ___________。 (《孟子·告子上》)

(2) 呜呼!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________, 君子不齿, _________, 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3) 四十三年, _______,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___________,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参考答案】

(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

(2)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 望中犹记佛狸祠下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解析】本题中韩愈《师说》和辛弃疾《永遇乐》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建议的诵读篇目;节选自《孟子·告子上》的《鱼我所欲也》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文本《马裤先生》是老舍的一篇短篇小说。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马裤先生》发表于1933年, 小说讲述了一位身穿马裤的乘客在火车上如何颐指气使地支使茶房的故事。马裤先生不仅让火车上的茶房烦不胜烦, 也让同车的“我”不堪其扰, 以至于走出车站后仿佛还能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的叫声。小说用夸张、漫画式的手法, 对马裤先生不文明的言行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80年, 但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并没有失去。小说构思精巧, 人物富于个性, 语言夸张而有韵味, 很好地体现了老舍先生幽默的艺术特色。小说篇幅不长, 文字简洁流畅, 文体特征鲜明, 易于理解和把握。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马裤先生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 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 戴平光眼镜, 青缎子洋服上身, 胸袋插着小楷羊毫, 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 不从北平上车, 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 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 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 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 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 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 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 刚转过身去要走, 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 “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 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 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 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 腿刚预备好要走, 背后打了个霹雳, “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 便是耳朵已经震聋, 竟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 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 以为车上失了火, 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 坐在我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 我确是买的二等, 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他站起来, 数他的行李, 一共八件, 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 又说了话, “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呕欠?!”他确是吓了一跳, 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 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手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 摘下领子来, 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 他的帽子, 大衣, 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 在我的头上脱靴子, 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 车还没到永定门, 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 车还没停住, 上面出了声:“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 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 大概还没到廊坊, 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 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 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 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 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 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 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 走了。下了车, 看看梨, 没买;看看报, 没买。又上来了, 向我招呼了声:“天津, 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 ”紧跟着一个雷, “茶房!”我后悔了, 赶紧地说:“是天津, 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 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 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 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 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 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 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 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 车上总该有人知道, 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 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 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 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 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 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 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 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 进了城, 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 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 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 故事虽然简单, 但情节曲折、紧张, 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 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 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 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 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 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 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 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 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参考答案】D 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A项是对小说情节的分析。这篇小说的故事是通过“我”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的, 虽然“我”与茶房都对马裤先生十分不满, 但无论是“我”, 还是茶房, 都没有与马裤先生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 因此, 整个故事既不曲折, 也不紧张, 更没有戏剧性的情节发生。但是, 由于作者采用了戏谑、夸张的漫画式的手法, 加之语言生动幽默, 人物行为怪异荒谬, 让人忍俊不禁, 造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所以说, “情节曲折、紧张, 极富戏剧性”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但是, “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是符合小说实际的。A项的分析与概括虽然不正确, 但在局部上有合理性的因素, 选择此项, 可以酌情给1分。B项是对小说细节的分析。细节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这篇小说就非常注重生动、丰富的细节的选择与运用, 茶房心理的变化, 就主要是通过他的眉毛表现出来的。茶房是火车上的服务人员, 为乘客服务是其本职工作, 尽管马裤先生有些要求是无理的, 但他也不能公开反抗, 只能把自己的“眉毛拧得好像直往下落毛”来表示他的无奈与不满。因此, B项的分析与概括是正确的。C项是对人物的理解与认识。马裤先生一上车就向茶房要毛巾把, 而且在拿到手巾把后, 擦了至少有一刻钟, 这些事虽然在小说中都有描写, 但不能证明马裤先生就是一个知识分子, 也不能说明他比较讲卫生。小说是通过“我”来讲述马裤先生的故事的。“我”与马裤先生只不过是偶然相遇的同车旅客, 虽然他的“胸袋插着小楷羊毫”, 但马裤先生是不是一个知识分子, “我”并不知道, 马裤先生本人也没有告诉“我”。而他用手巾擦了至少一刻钟, 其实是占小便宜心理的一种表现, 并不是因为他更讲卫生。所以说, C项的分析与概括是不正确的。D项是对局部描写的理解与认识。“一个多礼拜了, 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句话的意思及其作用要结合整个文本来理解。小说之所以用这样的话来结尾, 显然有着同情茶房的意思。茶房的本职工作是服务, 但马裤先生这位乘客的要求太过分, 让茶房烦不胜烦, 但他又无法公开表示不满, 只能拧自己的眉毛。“我”一个多礼拜了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 当然是对他的同情。但是, 作者不说是惦记着茶房, 而是惦记着他的眉毛, 让人不禁想起了火车上茶房备受折磨、无可奈何的样子, 以这样的方式结尾, 既自然地接续了前面一段“我”进城之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马裤先生大叫“茶房”的描写, 也增强了小说的幽默感, 让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因此, D项的分析与概括是正确的。E项是对小说艺术手法的分析。运用夸张、戏谑、漫画式的手法, 通过一些富有喜剧式的细节和令人捧腹的语言动作, 造成强烈的幽默效果, 是本篇小说突出的艺术表现特点, 马裤先生的性格特征, 也主要是通过他自身不伦不类的穿戴、不合常理的思维方式、非常怪异的行为等显露出来的, 由于他的这些言行本身就与众不同, 即使没有与“我”形成对比, 其性格特征也表现得非常鲜明。事实上, 虽然“我”与马裤先生同在一列车厢里, 但并没有与他形成矛盾冲突, 也没有表现出与马裤先生不同的性格特征, “我”只是一个事件的记录者, 所以, “我”与马裤先生也没有形成对比, 马裤先生的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并不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因此, E项的分析与概括是不正确的。

(2) 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 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 (2) 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 (3) 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命题立意】本题着重考查考生把握文学作品构思和具体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小说开头第一段对马裤先生的描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他的穿戴:穿马裤, 戴平光眼镜, 青缎子洋服上身, 胸袋插着小楷羊毫, 足蹬青绒快靴。第二, 他说的话:“你也是从北平上车?”第三, 他的态度:很和气的。虽然是短短的一段话, 作者却有着明确的写作意图。首先是勾勒人物形象, 为小说题目释义。马裤先生与“我”只是火车上的同行者, 素昧平生, 当然也不知其底细, 但他奇怪的穿戴却透露出了其性格秘密, 也自然成了其代名词, 这不仅勾勒了人物形象, 也解释了题目的意义。其次是奠定小说的基调。马裤先生一出场就与众不同:马裤、青缎子洋服是西式服装, 青绒快靴却是中式服装, 显然不中不西, 戴平光眼镜, 插小楷羊毫, 更是不伦不类;而“你也是从北平上车”问话更让人纳闷, 车从北平开, 当然是从北平上车, 不从北平上车从哪里上?很显然, 小说一开始就使用了幽默的手法, 为小说奠定了基调, 为后面发生的故事作了铺垫。再次是引发读者兴趣。这样一个不同常人的形象即将成为小说故事的主角, 一定是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 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颐指气使, 目中无人, 缺乏公德; (2) 斤斤计较, 爱占小便宜, 自私自利; (3) 不讲卫生, 不顾他人感受, 趣味低下。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这篇小说直接或者间接写到的人物只有三个, 马裤先生是集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认识和把握马裤先生的性格特点, 主要从他的语言、行为举止、对茶房的态度方面来综合考虑。

首先, 马裤先生这一形象在性格上最重要的特点是“颐指气使, 目中无人, 缺乏公德”。火车还没开呢, 马裤先生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叫“茶房”, 要毯子, 要枕头, 要茶, 要开水, 要毛巾把, 全然不顾正在忙碌的茶房是不是有功夫, 颐指气使, 目中无人;火车上下客人时, 他则站在中间, 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 缺乏社会公德。其次, 马裤先生还有“斤斤计较, 爱占小便宜, 自私自利”的特点, 这集中表现在他上车后的一些行为。当他听说“我”没有带行李时, 他吓了一跳, 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 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他还占用旅客的公用设施:所有挂衣服的钩子都被他占了, 可见这是一个斤斤计较, 爱占小便宜, 自私自利的人。最后, 马裤先生的性格中还有“不讲卫生, 不顾他人感受, 趣味低下”的一面。他一出场时的穿戴极不协调, 看起来似乎很高雅, 其实十分庸俗, 趣味低下。他不讲卫生, 一把毛巾把耳孔、鼻孔都钻得到家, 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 最后又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在别人的头上脱靴子, 击打靴底上的土, 摔袜子, 把痰吐在车顶上, 全然不顾他人感受。总之, 小说从不同的侧面提示了马裤先生的性格中缺陷, 并对此进行了有力的讽刺与嘲笑。

(4) 有人认为, 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参考答案】

观点一:同意, “我”也有人性弱点。

(1) “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 听之任之; (2) “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 且语言近于刻薄; (3) “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观点二:不同意, “我”没有人性弱点。

(1) “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 不是具体的性格人物; (2) “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 性格特征不明显; (3) “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试题解析】如果从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的观点进行探究, 可以作如下论述和分析:这篇小说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反讽性。虽然小说主要讽刺对象是马裤先生, 但是事实上“我”也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讽刺对象, 因为我也表现出了人性的弱点。首先, “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 听之任之, 这本身就是人性弱点的表现。“我”与马裤先生同处一列火车, 不仅亲见、亲闻而且亲历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恶劣表演, “我”完全可以对马裤先生缺乏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批评、制止, 但我却像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无动于衷, 任马裤先生自我表演。即使是他在“我”的头上击打鞋子, 摔袜子, 直接影响到“我”的利益, “我”也没有表示不满。对不当行为不加制止, 即使不是鼓励, 也在客观上起到了纵容的作用。事不关己, 遇事躲开, 当然是人性的弱点, 也应当予以讽刺批评。其次, “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 且语言近于刻薄, 这也表现出了人性的弱点。“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行为不加制止, 但却通过自己的叙述给予了冷嘲热讽。马裤先生当然值得讽刺, 但马裤先生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坏人, 充其量也就是有些小市民习气。他在火车上的所作所为, 对火车、对旅客、对茶房都没有造成特别大的伤害, 适当地讽刺一下是可以的, 过度夸张的嘲讽却是不必要的。小说一开头就把马裤先生写成一个怪人, 几乎在任何事情上都表现得很可笑, 连睡觉打呼噜也带咬牙, 一听说连火车司机也不知道东西南北便十分慌张, 十几分钟内连叫了四五十声“茶房”, 这些描写都是过分夸张的, 而且语言尖刻, 近于刻薄, 如进了城后还听见“茶房”的叫声等。过分夸张他人的缺点, 既有失公正, 也不够宽容。再次, “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也是人性弱点表现的一个方面。从头至尾, “我”都没有表现出一种清醒的理性精神, 对自己在此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人性弱点进行反思。事实上, 马裤先生表现出来的人性弱点, 在大多数的人的身上也存在着, 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 只是表现不同而已, 马裤先生作为一面镜子, 也照出了大多数人的阴暗一面。但是, “我”对此却没有理性认识, 没有自我反思的意识, 所以也应成为讽刺对象。总之, “我”虽然不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人物, 但因为他自身也表现出了一些人性的弱点, 使这篇小说的思想内蕴更加丰富。

如果从不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的观点进行探究, 可以作如下论述和分析: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比较明确的写作目的, 尤其是篇幅较短的作品。《马裤先生》是一篇短篇小说, 不足两千字, 写作目的十分清楚, 就是对以马裤先生为代表的某些不良现象进行讽刺批评。因此, “我”不是小说讽刺对象, 当然也不存在什么人性弱点。首先, 从叙述学的角度上看, “我”虽然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 但主要的作用是叙述故事, 表达作者隐含的思想观念, 也就是说通过“我”来传达作者的思想观念。因此, “我”主要是作为一个思想符号而存在的, 虽然本身有着比较明确的价值观, 但并没有比较复杂的性格表现。其次, 尽管“我”也出现在故事中, 但“我”并不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 直接描写的内容很少。“我”没有与马裤先生形成任何的正面冲突, 虽有简短的对话, 但“我”却几乎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我”只是一个旁观者, 即使“我”有人性的弱点, 也没有在小说中表现出来。再次, 从情节结构上说, “我”既不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人物, 也不是事件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亦即记述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而已。因此, 从情节结构上来说, 并不需要进行性格描写, 自然也就没有人性弱点。总之, 文学作品的分析不能离开文本自身, “我”本来就是一个次要人物, 作者无意也没有必要写他的性格, 没有人性弱点是自然的。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材料选自王增藩《谢希德传》。标题是命题时加的。谢希德 (1921~2000) 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 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和表面物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是这些领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曾担任复旦大学校长, 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命题时根据测试的需要, 选择了传记中谢希德学成归国从事物理教学与研究、担任大学校长、业余爱好广泛、照顾生病的丈夫、修改科普文章等几个片段, 突出了她作为一位科学家的卓越贡献和优秀品质, 以及作为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 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 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 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 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 在复旦大学任教, 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 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 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 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 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 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 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 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 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 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 表面物理亟待研究, 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 也要勇闯难关, 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 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 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 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 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年, 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 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 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 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 其中有牢骚, 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 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 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 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 业余爱好广泛, 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 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 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 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 我还未入门, 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 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 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 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 谢希德政务缠身, 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 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 只要人在上海, 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 去医院陪伴丈夫, 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 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年, 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 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 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 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 作者为求形象生动, 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 即便是同一个人, 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新中国成立后, 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 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 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 经常乘校车上下班, 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 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 业余爱好也很广泛, 但不擅长烹饪, 对此也不感兴趣, 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 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 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 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 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参考答案】E、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其中A、B、C、D四个选项是对传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E项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概括。E项符合原文意思, 而且需要考生在阅读全文后加以概括和总结, 所以是第一正确选项, 给3分;B项虽然符合原文意思, 但仅仅体现在第三自然段中, 而且较容易归纳, 所以是第二正确选项, 给2分;A项“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只是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的一个理由, 另一个理由是“生活贫困”, 因此该项不完全符合原文的意思, 所以只给1分;C项“对此也不感兴趣”这一信息在原文中并未出现;D项“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是供科学小品的作者参考的, 并不是“为原作增补”的;因而C、D两项均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为错误选项, 所以均不给分。

(2) 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 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 节约能源, 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 (2) 作为科学家, 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 转入科研新领域; (3) 作为学术前辈, 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 开拓科研新领域。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的原因, 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传主的科学精神。“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 节约能源, 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作为科学家, 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 转入科研新领域”、“作为学术前辈, 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等信息, 均分散隐含在原文中。相信考生只要认真阅读原文, 并对相关信息加以准确提炼、概括, 是不难找到答案的。

(3) 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 密切关注学术动态, 努力探索真知; (2) 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 注重积累, 追求高水平; (3) 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 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 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在科学工作中始终保持求真态度, 既是谢希德作为一位杰出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也是这篇传记的一个重要内容。此题要求说明其具体体现。由于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分别体现在从事科学研究和修改科普文章等不同方面, 这就需要考生对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考生只要把原文中的有关内容准确找出, 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4) 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 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1) 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不计个人得失, 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 (2) 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 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1) 作为科学家, 锐意创新, 勇闯难关, 实事求是, 一丝不苟; (2) 作为大学校长, 谦虚做人, 认真做事, 深入群众, 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1) 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 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 (2) 不顾自己工作繁忙, 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 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试题解析】高考试卷中设置探究题, 是新课程高考最大的亮点之一, 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语文学科的探究题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 只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中设置探究题, 体现了教与考的统一。虽然经过五年的高考命题实践, 探究题要怎样命题还在不断探索之中。本题要求考生根据谢希德的“诚”体现的诸多方面, 结合全文, 谈谈自己的理解。“参考答案”提供了三个方面, 实际上也就是三个不同的答题方向, 给考生答题提供了较大的发挥余地, “评分参考”中规定:“不要求面面俱到, 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 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考生可以在所列出的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或几个作答, 也可以在三个方面之外作答。给分的依据是看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论述是否充分, 从而充分体现了探究题的性质和特点。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第五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由3道选择题和2道表达题组成。该大题与2011年相比, 题量一样, 赋分总体相同, 共20分。前面3道选择题每题3分, 共9分, 后面2道表达题中, 语句补写题6分, 修辞手法题5分。

13.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 鼻梁挺直, 头发卷曲, 身材苗条, 好似芝兰玉树, 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 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 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 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 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 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 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 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 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本题所给的四个句子, 只有B项中的成语使用恰当。成语“闻过则喜”用来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 虚心听取批评, B句中说的是设立投诉中心的举措表现出一种乐于接受批评, 以便交流信息、化解矛盾的态度和胸怀, 用来概括这个意思的成语是恰当的。其他几句中的成语, 即A句中的“芝兰玉树”、C句中的“上下其手”和D句中的“从一而终”, 使用都是不恰当的。A句对一位姑娘进行外貌描写, 说她长相好、身材好, 容易惹人注意, 但成语“芝兰玉树”并非用来形容人的外貌的, 它是用来比喻好的子弟或优秀人才的, 与原句的语意要求不符;“上下其手”原意是以手示意, 手朝上是一个意思, 手朝下是另一个意思, 后来比喻玩弄手法, 串通作弊, C句中显然把这个成语误解为两个人合力将小偷抓住了, 不妥;D句的意思是人的梦想不会一成不变, 它会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不同, 句中使用的成语“从一而终”虽然也有不改变的意思, 但它一般用于说妇女一生只嫁一个丈夫, 永不改嫁, 或者用来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所以该句用这个成语不恰当。考生只要能正确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应该不会判断错。

1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 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 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 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 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 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 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 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病句 (结构性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正确选项是C项, 这一句没有结构性语病, 而A句、B句和D句都存在语句的结构性错误, 只不过其中的病句小类有所不同。A句的毛病属“结构混乱”, 句中“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实际上是“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人的伤害”和“使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人遭到伤害”两个说法搅在一起, 造成杂糅的表达, 修改这个句子可以任取一种说法;B句的毛病属“搭配不当”, 在“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部分, “回报”所辖范围包括了两个内容, 一个是“付出的努力”, 一个是“取得的成绩”, “付出的努力得到回报”是说努力没有白费, 有了好的结果, 搭配是没有问题的, “取得的成绩得到回报”则存在搭配问题, 因为“成绩”是一种努力的积极结果, 已经是对努力的肯定了;D句的主要问题是“语序不当”, 与我们不说“严峻的形势把困难带给了他们”, 而说“严峻的形势给他们带来了困难”相类似, “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是一种“甲把乙怎么样”的结构, 这样的结构一般带有处置意味, 而且“甲”和“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东西, 但该句并没有处置意义, “严峻的形势”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所以句中的“挑战”宜放在对象的后面, 说成“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巨大的挑战”, 或者说成“严峻的形势使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感受到巨大的挑战”。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 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 还有一种容器, 是葫芦。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 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2) 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3) 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4) 葫芦成熟后, 掏空里面的籽瓤, 即可当容器使用

(5) 它大多呈哑铃状, 上面小下面大

(6) 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6) (2) (3) (5) (4) (1) B. (6) (1) (4) (2) (3) (5)

C. (5) (3) (4) (1) (6) (2) D. (3) (5) (4) (6) (1) (2)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衔接连贯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 只有这一项各句的衔接最为恰当。解答本题, 关键在于分析题面所给各句的表义及其相互之间的语义关系。文段首句已给出, 该句明确指出, “葫芦”在古代就被用作容器。由此可推知, 接下来的表达应该围绕“葫芦”来进行。题面中六个句子说的也确实都是关于“葫芦”的相关内容, 然而仅凭这一点还是无法确定孰先孰后。接下来应该考察和分析各句的具体语义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句 (1) 指出“葫芦”作容器用的最早书证;句 (2) 是说用“葫芦”作容器是人类具有较高认知能力的一种表现;句 (3) 直接交代“葫芦”是什么;句 (4) 说明“葫芦”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作容器;句 (5) 从外形上对“葫芦”加以描述, 该句用代词“它”作主语, 说明前面句子中的某个成分可以与“它”共指, 从而形成语意上的直接关联;句 (6) 概括性地指出我国使用“葫芦”作容器的历史很悠久。

按一般常理, 当人们说“葫芦”是一种果实之后, 接下来通常应该是描述这种果实。由此, 可以推断句 (5) 必须接在句 (3) 之后。再者, 为了证明历史悠久, 人们通常的做法是提供强有力的书证或物证。这样, 又可以断定句 (1) 必须接在句 (6) 之后。有了这两个结论, 就可以排除A、C选项。接下来只需考察B、D选项。句 (4) 和句 (2) 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 不能连在一起。因此, 可判定D是最佳选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整个文段也只有用句 (2) 结尾才合情合理。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 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 语意连贯, 逻辑严密, 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 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 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 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 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 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 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 (1)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 但是, (2) 。上个世纪50年代,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 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 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 可以确信, (3) 。

【参考答案】 (1)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 铸造铜器了; (2) 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3) 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攫取信息、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该题题面有两段文字。一段文字为“材料”, 旨在提供相关内容与信息;另一段文字有三个空缺, 要求考生补写恰当的句子。题面所给的两个文段在内容上直接相关。由“材料”文段可知, 就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开采铜矿、铸造铜器的历史非常久远, 可以追溯至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但是迄今为止, 考古发掘出的铜器都被证明不是夏代之前的。这个内容对填写第二个文段空缺处的句子非常重要。下面分析如何补写第二个文段空缺的三个句子。

先看空缺 (1) 和 (2) 。句 (1) 前面有一个已经给出的时间限定语“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 这就限定了该句的内容。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 可以将该句概括提炼为“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 铸造铜器了”。句 (2) 是转折复句的后一个分句, 它前面的分句是“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 结合“材料”内容, 可知句 (2) 表达为“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为佳, 因为只有这个意思才与前面的句子构成转折关系。

再来看空缺 (3) 。句 (3) 是个煞尾句。它前面的几句话主要是讲上个世纪河南偃师二里头地区的考古发掘情况。由此来看, 句 (3) 的内容与“材料”文段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而且, 由句 (3) 前面已给的“因此, 可以确认”这样的文字, 可以知道:句 (3) 应该是一个通过推断得出的带有结论性质的话语。推论的根据就是它前面关于“偃师二里头发掘”的那几句话。根据整个文段的主题, 再结合前面补写的两个句子, 可以确定:句 (3) 说成“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整个表达才内容完整, 前后呼应, 逻辑严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 自选话题, 另写两句话, 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 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 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参考答案】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正确使用拟人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本题所给示例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所谓拟人, 就是指把动物、植物或一般普通事物当作人来描写, 认为它们具有人的某种特征或属性。实际语言运用中, 恰当地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和新颖。特别是对于一些事理或哲理的揭示, 拟人的修辞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由陌生到熟悉, 并且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让人回味无穷。

本题示例中的两个句子分别以“梅花”和“昙花”为话题。说起“梅花”和“昙花”, 人们都比较熟悉, 而且也知道它们有多方面的特征和属性。将“梅花”和“昙花”当作人来描写, 就必须选取它们所具有的与人的特征或属性相似的一种特征或属性 (至少是可以人格化的特征或属性) , 否则就不合情理, 显得牵强——这是使用拟人修辞方法要注意的。示例从“梅花”和“昙花”的开放时间入手, 向纵深处挖掘, 很好地将“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与“学会坚强”联系起来, 将“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与“不要张扬”联系起来, 从而形成了两个表义相关、句式整齐的拟人语句, 新颖别致, 颇具哲理意味。

示例中的两个句子在事物的选取和语言表达上颇有讲究。首先, “梅花”和“昙花”同为花卉植物;其次, 同是说开花, 一曰“吐蕾”、一曰“绽放”, 这不光是为了避免雷同, 更重要的是为了切合实际。如果将它们颠倒过来使用, 表达效果将大打折扣;第三, 赋予“梅花”和“昙花”以人的某种特征的, 不仅仅是“教导”和“提醒”, “意在”这个词语的使用从另外一个层面保证了这一点。

总之, 拟人修辞方法的使用, 既要考虑内容是否切合表达的主题, 也要考虑词语的选取和使用是否恰当。这是考生答题时必须要注意的。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 发现船底有个小洞, 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 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 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 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 那是刷油漆的钱, 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 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 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 绝望极了, 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 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写作是表达应用, 当属E级。为了引导对学生在写作中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将F级也放在这里。

【试题解析】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新材料作文题型始终坚持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 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 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等原则, 并通过题干的具体要求, 将立意的自主权、文体的选择权和标题的拟定权交给考生。经过六年来的不断尝试与完善, 到目前为止, 作为高考作文题型比较而言, 新材料作文题型还是优于其他题型。

本试题提供的是修船工顺手补船洞救人的事实材料。这种好人好事, 古今中外都极为赞赏, 在2012年作为试题推出却有时代的意义。自从2006年“彭宇案”、2011年“小悦悦事件”发生以来, 社会上对于中国现在的社会公德, 对于做好事, 有种种的议论。2012年3月全国各地掀起了学雷锋热潮, 5月“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成为舍己救人的新英雄。在这种形势下, 把“补船洞”的材料放到考生面前, 估计考生是容易理解和有话可说的, 甚至是可以进一步感悟到现实意义的。

试题材料“补船洞”虽然只有“修船工”和“船主”两个人物, 情节和对话也十分简单, 但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也有比较多的写作角度可供选择。例如:

可以选择“修船工做好事”的角度进行写作。修船工称“补洞”“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因为他是临时被雇来给小船刷油漆的, 补洞不是他的责任, 所以说“顺手”;因为他意识到小洞的高度危险, 迅速地默默地补好了, 没想邀功, 不要报酬, 所以说“小事”。修船工是好人做了大好事, 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所有人学习。

可以选择“船主知恩必报”的角度进行写作。船主专程来到修船工家里道谢。船主这种知恩必报的思想行为值得许多人学习。联系当今社会一些不懂感恩的人物和现象, 知恩图报也是一个好角度。

可以选择“做好事有好报”的角度进行写作。船主来到修船工家里道谢, “送上一个大红包”。“送上一个大红包”, 这是可以引发议论的角度。过去, 提倡做好事不求回报, 这当然很高尚, 但是更现实一些看,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做好事有好报, 做坏事受严惩, 会鼓励更多人做好事, 不做坏事。这可能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新角度。

还有其他可选择的角度, 这里不再举例。因为考生的知识积累、能力程度和人生修养不同, 在考试现场所投射的眼光不同, 因而产生和选择的角度就会不同, 这是很自然的。正如《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在“说明”中所指出的, 只要所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就属于“符合题意”。这也正是新材料作文所具有的开放性、多样性的特征。

以上说的是考场作文初始阶段审题构思的事情。其实, 要写好一篇高考作文, 审题构思、选择角度、确定立意、选用材料、明确文体、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语言运用, 哪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3.2024年高考试题版本分析 篇三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试题解析】

第(1)题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题思路]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参考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等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评分细则]答出诗的颔联一种写景表现手法(1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写景“表现手法”参考答案有:或映衬,或对比,或渲染,或列锦(名词排列、意象排列),若考生答对偶、对仗、白描、寓情于景属意思答对,给1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按“参考答案”可以从两方面评分:一是说“手法”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二是该“手法”在作品中的作用,各占1分。特别提醒:一是按题目要求,应先答出“手法”,这是一个独立的给分点,若考生没有按要求答出“手法”,而仅在分析过程中出现,该点不给分。二是即使“手法”与“分析”都点到位,但“手法”与“分析”间的逻辑关系不对应,扣1分。

第(2)题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题思路]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一晴生意繁”,此诗中的“生意”不能理解为商人经商,“生意繁”的含义为“到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考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评分细则]准确答出“一晴生意繁”的意思(2分),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2分)按照“参考答案”,“到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考生可以分别从作品的颔联、颈联、尾联进行分析说明,也可以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个方面概括分析“生意繁”,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2分。只是罗列意象,没有分析,只给1分。

【试题评析】

2012年的诗歌鉴赏在出题“浅易”程度的把握上,拿捏得很是到位。

首先,从题材上来看,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诗是诗歌鉴赏备考中的重点,对这类诗该如何应对,考生是训练有素的。

其次,《余杭四月》本身是一首比较单纯明净的诗,理由显而易见:作者白珽并非是一个进入到中学课堂的名家,对于考生来说,他完全是陌生的,而且诗歌没有加注任何的写作背景,这说明诗歌的解读鉴赏不需要考虑更多衍生或延伸的东西,只需在诗句本身的理解上下工夫。

其次,诗歌理解上可能产生歧义的地方,给出了注解:①“朱樱”:樱桃的一种。樱桃小嘴“朱樱”常用来喻美女之口“唇启朱樱,脸印红霞”;诗歌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可能有两处:一处在尾联,考生对余杭乡间农家养蚕的地方习俗是不了解的,出题者考虑到了这一点,给出了[注]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注]②可以说帮助考生解决了本诗解读鉴赏上的最大障碍。一处即首联的“生意繁”,因为考生对“生意”的理解很熟悉的一面是指商人的商业经营,而对“生意”的另一个意思“富有生命力的气象,生意盎然”,知之甚少或并了解;所以,第(2)问:“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这种难度恰是跳起来摘悬于头顶上的苹果,努力争取一下是可以克服的。因为尾联已经明确说明,在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如果把“生意繁”理解为做生意很忙不是存在互相矛盾吗?再冷静想想备考中老师总结交代的经验,对“重点词语”含义的考查一般是回避考其常见意义或字面含义的,常常要将词语落实到句子或语境中去解释。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余杭四月,“生意繁”所修饰的对象是“道”,不管是水道还是陆路,“生意繁”写的断然是所见景物留给作者的感受或印象;而余杭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民间素有“人间四月芳菲天”的美谈,这么一思考一联想,“生意”之“生机”的含义应该是水落石出,“生意繁”之“到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的意思也会 手到擒来。

再次,在问题的设计上更简明清晰,直接明了地引导考生如何答题。如第(1)问:“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考生一看就知道是要答“表现手法”;而同样是“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其它省市设题则更加含蓄隐晦,比如:2012重庆卷是这样出题的:“(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答案: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颔联写景上的表现手法,考生是能赏析到的,因为诗词中色彩的对比、映衬以及意象的罗列等表现手法,他们比较熟悉。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对比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比如“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比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生命般的绿色和友谊般的红色,在雪夜,竟为小屋里的诗人,抵挡住了寒气,也消解了一份寂寞。

意象罗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表达方式,即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比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考生非常熟悉,这两句话把作者岳飞高尚的人生观,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既形象又很有诗意。比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千古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名词艺术地排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凄清的图画,三个看似独立的景致之间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晓风”与“残月”,一个明快一个衰寂,一个触觉一个视觉,多方位地对比明显地写出了词人心中的惆怅,让人产生共鸣,一齐感伤。

总之,回顾近年来的诗歌鉴赏命题,降低诗歌阅读与鉴赏难度的命题意图明显,且效果同样明显,对于“阳春白雪”的诗词鉴赏,考生已开始渐渐亲近,甚至有了把握与信心。

2012年诗歌鉴赏饱含学生意识,在题材选取、出题形式等降低鉴赏难度上的用力是积极的,但不足也是存在的。中学诗歌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引领学生步入诗词的语言美、情境美、思想美。首先,《余杭四月》是一首很规范的律诗,诗味就比较淡。其次,需下工夫去“品”、去“咬”、去“赏”的字词与情境在颈联,出题者恰又放过去了。所以,很可能考生答题答得不错,也拿到了高分。但他们也许并非就走进了诗歌诗情诗意的世界。

要走进诗人“闲适而悠游”的情怀,“滑”“舞”两个字的品味是绕不过。“一晴”说明之前在下雨,所以江河水满是写实,水涨船高,船“滑”行水上是写实,也是写虚,是作者轻快心情的写照;“风轻”是写实也是写虚,风中有春的暖意,有草的气息,有花的香浓,怎不叫人心旷神怡;“袖影翻”是写实也是写虚,春风拂袖,袖影舞动,风本轻风,何来翻动一说?余杭是丝绸之乡,作者又立于船头顺风顺水,轻盈的衣袖自然翻飞得起来,但“翻”字,最传神的妙处还在于形象地传递出了作者途径中赏心悦目时内心的飞扬!

2012年的诗歌鉴赏让人欢喜的同时,也让人产生了淡淡的忧愁。毕竟诗歌艺术需要品鉴欣赏,诗歌不能成为仅供考生答卷得分的一道题目!

(作者单位:深圳市光明中学)

4.2024年高考试题版本分析 篇四

一、成绩统计

本次三年级数学学生共252人,平均成绩85.6分,其中成绩优秀(85分以上)有150人,优秀率78.8﹪,不及格(60分以下)有4人,及格率98.4﹪,总体情况良好。

二、试卷分析

本试卷立足于《数学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按照试卷紧扣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内容进行命题,围绕本学期所学的知识重点:乘除法,观察物体,千克、克、吨,乘法,周长,除法,年、月、日,可能性,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生活中的推理等内容。试卷通过“填空、判断、计算、综合操作、解决问题”等题型,采用图文结合等形式进行考查。试卷整体结构合理,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试卷重视考查学生掌握数学核心概念,建立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等情况,既检查了数学学习结果,又检查了数学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理念。

三、答题情况

1、填一填。(共26分)本部分着重测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生对本册概念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较好地掌握乘、除法的运算法则、质量单位的认识及互换,平移的概念,分数的计算方法,找规律等,正确率较高。但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语文阅读能力还不太高造成答题错误。如第10题由于平时课本出现主要是顺向推理,本次测查学生的逆向推理,导致错误率较高;

2、判一判。(共10分)本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图形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日常计数单位的判别能力,乘法中间有0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常识技能和运算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等良好习惯。抽样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判别计数单位,知道图形的变换,整体的正确率高,较好地掌握千克、克、吨;空间与图形,乘法计算的运算方法,正确地掌握乘法的运算,正确率达75%以上。

但有个别学生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还是不高,出现错误判断等。

3、算一算。(32分)本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口算,列竖式,脱式计算和分数计算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养成认真审题等良好习惯。抽样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进行乘数或除数是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或除法的计算,口算直接写出得数的正确率高,较好地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正确地掌握两步计算的四则运算顺序,分数加、减计算的基本步骤,正确率达80%以上。

但有个别学生乘法口诀掌握不扎实;列竖式时数位没有对齐,商中间或末尾的0没有写;脱式计算不认真,有抄错数字,计算错误等。

4、综合操作。(共14分)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地分辨出平移、旋转的区别;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以及列表格计数统计的方法,正确率高。

5、解决问题。(共18分)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与运算的重要目标。本题主要测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将单

一、枯燥的文字应用题形式,改变为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了解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改进措施

针对本次评卷存在的问题,反思我们的教学,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基础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关注学生,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每个学生的“知识档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训练,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

(1)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坚持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正确率和速度。

(2)强调估算的必要性,重视教给验算的方法,督促学生切实认真进行验算,防止留于形式。

(3)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理清解题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补心”与补课相结合,及时与学生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加强对“后进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2.让学生亲历操作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子暗礁血肿应努力做到:(1)通过直观操作,积累感性材料,发展空间观念。由于“空间与图形”比较抽象,几何概念的建立,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因此“空间与图形”教学要加强感性材料的积累,要多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从测量、拼摆、折量、画图等实际操作活动入手,多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展空间观念。

(2)使用变式图形,区分本质特征,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时,除了使用标准图形外,还应注意使用变式图形,使学生能正确地区分图形的本质特征,从而获得图形的正确表象。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3、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思考,然后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进行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加强练习设计研究,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的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4、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2024年高考试题版本分析 篇五

(九)案例分析题

甲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行业的上市公司,目前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10亿股,每股股价为20元,现在甲公司有一项大型建筑项目,需要筹集资金16亿元。甲公司目前的资产负债率较高,董事会决定采用股权筹资来获得此次投资所需资金。公司总经理提出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1配股:以公司目前总股本10亿股为基数,拟每10股配1股向公司所有股东配股,配股价为当前市场价格的80%。

方案2定向增发:向公司前12位大股东以及机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价格参考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的股票均价18元/股,以低于均价价格的15%即15.3元/股发行股票。并且还与参加购买股票的投资者约定,可以自发行股份起6个月内转让其所持股份。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假定甲公司拟采用配股方式来筹集资金,在所有股东均参与配股的情况下,计算配股除权价格和配股权价值。

(2)假定甲公司所有股东参加配股后,甲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下降为19.8元/股,判断股东是填权还是贴权,总经理拟定的配股方案是否可以吸引投资者。

(3)判断总经理拟定的筹资方案2存在哪些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4)简述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的目的。

【正确答案】

(1)配股除权价格=(20+0.1×20×80%)/(1+0.1)=19.64(元/股)

配股权价值=(19.64-20×80%)/10=0.36(元/股)

或:配股权价值=20-19.64=0.36(元/股)

(2)由于配股后股票价格变为19.8元/股,高于理论配股除权价格19.64元/股,股东参加配股会使股东财富增加,因此是填权。总经理拟定的配股方案可以吸引投资者。

(3)①向公司前12位大股东以及机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对象不得超过10名。

②以15.3元/股的发行定价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的股票均价的90%,此次定价发行价格为其的85%,低于标准不合理。

③投资者可以自发行股份起6个月内转让其所持股份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股份12个月内(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控制的关联人;通过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取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投资者;董事会拟引入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认购的为36个月)不得转让。

(4)公司进行定向增发主要出于以下多层目的:

①项目融资。②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改善公司治理与管理。③整体上市。④股权激励。⑤资产收购。⑥资本结构调整及财务重组。⑦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需要。

案例分析题

L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及相关业务,是国内的行业龙头。L集团主要股东包括集团创始人Z先生和另外八位公司关键管理人员。L集团的业务包括以下四个板块,在集团管理架构中分属于四个事业部。

1.通用机械。L集团在创业之初是从生产通用机械起家的。产品包括各类通用型的机床、磨床等生产设备,其制造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类生产型企业,并由于质量稳定、价格适中,一直受到客户的普遍认可,在国内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每年无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即可为L集团带来稳定而可观的收益。但由于通用机械国内总体市场增长缓慢,因此L集团这一板块的业务增长也较为缓慢。

2.专用机械。从20世纪90年代,L集团开始进入利润更高、增长更快的专用机械市场。与通用机械不同,专用机械应用于特定行业,一般按客户订单生产,需要符合客户特定的技术要求,因此需要公司在研发和技术方面给予大量的投入。L集团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其生产的专用机械在国产专用设备市场上的份额已跻身前三,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速度。然而L集团的管理层也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技术水平虽然在国内居于领先,但与国际同行相比仍相差甚远,高端领域的客户仍然毫无例外地采购欧美进口的专用设备。虽然专用机械业务有着很好的长期发展前景,但此项业务的长期发展还需L集团持续地加大投入。

3.配件及服务。这一业务板块主要是销售上述两类设备的配件,以及提供维修、保养、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目前这一业务板块在L集团总体销售收入中的比例不到5%,市场份额很低,增长缓慢,并处于亏损状态。管理层通过调研发现,配件及服务市场整体近年来正在快速增长,事实上,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同行们在配件及服务上取得的销售收入可以达到总体销售收入的20%以上,并且利润率非常可观。他们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L集团应当可以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客户基础将这一业务板块发展起来,形成新的增长点。

4.钢材贸易。L集团在2000年左右开始涉足钢材贸易,初衷是通过这一业务,一方面获取贸易利润,另一方面服务自身的原料采购。然而,由于钢材贸易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趋于饱和,该业务的市场份额非常小,可获利润很低却反而常常需要占用的营运资金却很多,而且也并没有服务L集团自身的原料采购。由于其并非L集团的核心业务,公司无法投入相应足够的资源去支持这一业务板块的发展。

要求:利用波士顿矩阵(瘦狗、金牛、明星、问题)对L集团的四个业务板块作出分析:指出这四个业务板块分别属于波士顿矩阵中的哪一类型业务并简要阐述判断依据。

【正确答案】

(1)通用机械属于“金牛”业务(或低增长—强竞争地位的业务);

通用机械业务总体市场增长缓慢,并且L集团的该业务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每年为L集团带来稳定而可观的收益,而无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反而能为企业提供大量资金,所以属于“金牛”业务。

(2)专用机械属于“明星”业务(或高增长—强竞争地位的业务);

专用机械业务处于一个利润更高、增长更快的市场,并且L集团的该业务已跻身全国前三,在L集团的四个业务板块中专用机械业务有着极好的长期发展前景,但需要公司在研发和技术方面给予大量的持续的投入来支持其发展,所以属于“明星”业务。

(3)配件及服务属于“问题”业务(或高增长—弱竞争地位的业务);

配件及服务业务整体市场近年来正在快速增长,而L集团此项业务的市场份额却很低,而且目前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属于“问题”业务。

(3)钢材贸易属于“瘦狗”业务(或低增长—弱竞争地位的业务);

钢材贸易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趋于饱和,L集团该业务的市场份额非常小,可获利润很低却反而常常需要占用大量的营运资金,所以属于“瘦狗”业务。

6.2024年高考试题版本分析 篇六

(十)【案例分析】

鑫龙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龙制药或公司)是一家较早成立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型制药企业集团,主要从事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的生产和销售,属于医药行业中的化学药品制造业。其产品涵盖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等系列,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近年来稳居全国第一位,是少数形成一定规模并在行业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化学药品制造公司。

通过长期努力,鑫龙制药逐步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齐头并进的企业发展格局。虽然其产品以低级仿制药品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导致在原料采购、销售方面的定价能力有限,但相比国内其他公司则仍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研发并注册了药品监管部门认可的诸多国家级医药专利,培养了一批精通药事法规、药品生产的专业人员。鑫龙制药不仅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同时锻炼出了一支人员稳定、市场营销意识强、经营能力突出的管理团队。但随着规模持续扩大,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面临较大财务风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医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虽然我国化学制药企业数量多,但存在着规模普遍较小、知识产权亟待保护等问题。大量企业以低端化学原料药制造为主,药品品种雷同且药性上相差无几,创新能力不够,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制药企业加快整合和鼓励技术创新,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行业前百强企业凭借先进入市场的优势,较早完成了专利的积累,并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成本优势和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因而这些制药企业的市场份额达45%以上。

由于药品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国家建立了严格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医药行业,加强监督药品的研制、进出口及上市后的销售和使用。对化学药品制造企业而言,成为了国家行政监管的重点对象,质量标准、监管要求逐步提高。另外,药品价格也同样受到国家监管,国家会经常出台药品价格政策和管理规定,使药品定价受到约束。大部分的抗生素类药品都属于国家价格管理的范围,预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降价的趋势仍将持续,行业的整体利润率可能会继续下降。

要求:根据资料,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对鑫龙制药所处化学药品制造业的五种竞争力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化学药品制造业的五种竞争力的分析如下:

(1)潜在进入者的进入障碍高(或门槛高/威胁低)。

理由:抗生素类药品价格受国家监管且下降趋势将持续,处于有效规模经营的现有企业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具有成本优势,从而构成进入障碍。

现有企业率先对专利或专有技术、销售渠道等关键资源进行积累和控制,对新进入者构成进入障碍。

国家有权监督药品的研制、进出口及上市后的销售、使用,使得现有企业在许可政策上具有优势。

现有企业品牌更易于被市场接受,品牌认知度方面存在优势。

(2)替代品的替代障碍低(或门槛低/威胁高)。

理由:由于我国化学药品制造公司创新能力不够,生产的药品以低级化学原料药为主,品种雷同而且药性上相差无几,从而很容易被其他公司生产的药品所替代。

(3)对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不高(或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强)。

理由:制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导致买方的业务量较小。

大量企业生产的药品品种雷同且药性上相差无几将导致对上游相同成分原料的依赖。

(4)对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不高(或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强)。

理由:大量企业生产的药品品种雷同且药性上相差无几将导致产品的差异化不大,增加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国家会经常出台药品价格政策和管理规定,使药品定价受到约束的同时,也使购买者掌握信息更容易,增加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5)产业内现有公司的竞争激烈。

理由:化学制药企业数量多,规模普遍较小。

大量企业生产药品的同质化较为明显。【案例分析】

鑫龙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龙制药或公司)是一家较早成立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型制药企业集团,主要从事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的生产和销售,属于医药行业中的化学药品制造业。其产品涵盖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等系列,主

要产品市场占有率近年来稳居全国第一位,是少数形成一定规模并在行业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化学药品制造公司。

通过长期努力,鑫龙制药逐步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齐头并进的企业发展格局。虽然其产品以低级仿制药品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导致在原料采购、销售方面的定价能力有限,但相比国内其他公司则仍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研发并注册了药品监管部门认可的诸多国家级医药专利,培养了一批精通药事法规、药品生产的专业人员。鑫龙制药不仅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同时锻炼出了一支人员稳定、市场营销意识强、经营能力突出的管理团队。但随着规模持续扩大,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面临较大财务风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医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虽然我国化学制药企业数量多,但存在着规模普遍较小、知识产权亟待保护等问题。大量企业以低端化学原料药制造为主,药品品种雷同且药性上相差无几,创新能力不够,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制药企业加快整合和鼓励技术创新,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行业前百强企业凭借先进入市场的优势,较早完成了专利的积累,并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成本优势和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因而这些制药企业的市场份额达45%以上。

由于药品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国家建立了严格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医药行业,加强监督药品的研制、进出口及上市后的销售和使用。对化学药品制造企业而言,成为了国家行政监管的重点对象,质量标准、监管要求逐步提高。另外,药品价格也同样受到国家监管,国家会经常出台药品价格政策和管理规定,使药品

定价受到约束。大部分的抗生素类药品都属于国家价格管理的范围,预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降价的趋势仍将持续,行业的整体利润率可能会继续下降。

要求:根据资料,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对鑫龙制药所处化学药品制造业的五种竞争力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化学药品制造业的五种竞争力的分析如下:

(1)潜在进入者的进入障碍高(或门槛高/威胁低)。

理由:抗生素类药品价格受国家监管且下降趋势将持续,处于有效规模经营的现有企业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具有成本优势,从而构成进入障碍。

现有企业率先对专利或专有技术、销售渠道等关键资源进行积累和控制,对新进入者构成进入障碍。

国家有权监督药品的研制、进出口及上市后的销售、使用,使得现有企业在许可政策上具有优势。

现有企业品牌更易于被市场接受,品牌认知度方面存在优势。

(2)替代品的替代障碍低(或门槛低/威胁高)。

理由:由于我国化学药品制造公司创新能力不够,生产的药品以低级化学原料药为主,品种雷同而且药性上相差无几,从而很容易被其他公司生产的药品所替代。

(3)对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不高(或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强)。

理由:制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导致买方的业务量较小。

大量企业生产的药品品种雷同且药性上相差无几将导致对上游相同成分原料的依赖。

(4)对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不高(或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强)。

理由:大量企业生产的药品品种雷同且药性上相差无几将导致产品的差异化不大,增加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国家会经常出台药品价格政策和管理规定,使药品定价受到约束的同时,也使购买者掌握信息更容易,增加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5)产业内现有公司的竞争激烈。

理由:化学制药企业数量多,规模普遍较小。

大量企业生产药品的同质化较为明显。

7.2024年高考试题版本分析 篇七

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体现了新课改理念,符合新课标要求,试题突出了对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并注重了实验考查,整个试卷难度适中。

本试卷中共有选择题15道(每小题4分计60分),非选择题4道(40分),合计100分。选择题包含了三个必修模块,非选择题中,考查必修Ⅰ、必修Ⅱ内容各占10分,考查必修Ⅲ内容占20分。

本次考试重点考查了学生对生物学基本事实、核心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的理解;考查了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考查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方法做出判断、对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形成自己看法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对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

(一)深入钻研课标,根据学情进行科学定位

笔者借鉴往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逐步体会并认同如下策略:重视教材,狠抓基础;立足中低档,降低重心。做法上采用:快步走,多回头;重点内容,多渗透;重要方法,多强调。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严密的教学和备考计划,强化“备课中的集体意识,教学中的基础意识,备考中的学生意识,训练中的效率意识”。

(二)教学中紧抓基础主干,重视综合联系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属于水平性考试,主要考查的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对课本上一些较偏、较难的知识尽量不展开,课后练习中的“拓展题”,自我检测中的“技能训练”和“思维拓展”,以及课本中大量的“思考与讨论”,针对不同的班级,在选择上要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把本章节的知识点讲清、讲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尽量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和理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和掌握知识。关注教材中的“本节聚焦”环节,达到及时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的目的。

在夯实基础、紧抓主干的基础上,重视知识纵横联系。每学完一章,就要全面梳理本章的知识,作系统归纳总结,同时,精选综合性的题目进行适当训练。

三、备考策略

(一)用好《考试说明》,明确考点

《考试说明》列举了各单元的知识内容、要求及核心知识目标,在复习中可以以练代讲,将各考点知识贯穿在练习中。实验部分特别关注新课程中新加进的实验内容,如健那绿、吡罗红、甲基绿、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对选择题部分,以考试说明上的典例、练习为主,每节课布置要完成的练习量,精选习题,适当补充。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备考内容的顺序方面做一些调整,以学生最能学好、最容易学会的先复习,基本做到每堂课以学生练为主,教师精讲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下;课堂上采用限时训练——对答案——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点评的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即时做、即时对答案、即时评讲,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牢固。

(二)周密计划,加强模拟训练

备课组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教学并进入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同时跟上配套的模拟训练。对每套试卷以学生讲为主,对易错题、图表题、文字叙述题反复讲解,规范作答,要求题意理解无误,无错别字,专业术语规范无错。

同时加强备课组活动,仔细研读《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及时了解最新的考试动向,借鉴兄弟学校的备考经验,制定科学的复习备考计划,精确到每节课的复习内容,精确到每课复习的要点,精确到每课作业的内容。及早准备,及时综合复习,加强针对性模拟训练,使整个复习过程有计划、有目标、可控制。

四、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3年2月,笔者有幸参加了辽宁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科的命题工作,在该项工作中了解了有关命题的原则、细则、程序和要求,从中受益匪浅。

笔者依据命题原则和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复习备考学业水平考试提出几点建议。

(一)准确把握考试方向、考试范围和考试的难易程度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是“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三个必修模块的内容。考试内容以“高中生物必修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其中必修1占33%,必修2占34%,必修3占33%,考试形式为书面笔答(闭卷),考试时间为50分钟,试卷分值为100分。

(二)制定好教学计划

首先,要制定好复习的进度、原则、模式、策略等;其次,要合理设置专题复习,整理相关知识,章节过关,夯实基础,切不可照本宣科、走过场。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

在教学内容上,要降低教学难度、紧扣课本、尊重教材、回归基础,均衡复习必修1、2、3全部内容,依据《考试说明》中的《生物知识内容表》,注重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也就是重点关注核心学习目标,注意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概念的教学,着重让学生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和适用条件,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中的概念。常用的基本原理关键应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以运用。

(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循序渐进,唱响“三部曲”

第一部:纵观全局,也就是明确本章节主要内容以及与前后章节的关系;第二部:细数家珍,也就是依据《考试说明》中的《生物知识内容表》罗列本章节的知识细目;第三部:点面结合,也就是回归教材,把各知识细目与其对应的具体知识内容联系起来。教学中注重将知识图形化、动画化。生物学中的概念抽象,很难理解。但简单的一幅图、一段动画有时就能直观地说明问题。因此,要特别关注书中的简图和示意图。

(五)加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一些自然现象、阅读一些科普杂志以及运用网上的信息资源等多种途径,同时培养学生及时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的习惯,并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合理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读图能力差、分析问题能力差及表达能力差等问题。

(六)加强实验教学

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实验内容,教师必须依据《考试说明》中的《生物知识内容表》,按要求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同时应尽量创设条件开发和利用其他一些实验教学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

(七)精选试题,适当练习,重视分析和讲评

依据命题原则,教师在筛选试题时,一定把握好试题的难易程度、广度和深度,规范命题、选题,将超纲题、重复题、偏题、难题淘汰出局。认真组织学生测试,认真分析和讲评,切实发挥好考试的检测功能和激励功能。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典型例题的作用,加强针对性训练。筛选典型例题,发挥这些典型例题的作用,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也能更明确学业水平测试命题的导向。适当进行几次模拟测试,以提高实战能力。

(八)进行考试技能专项训练

首先要重审题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学会字斟句酌,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题意,避免答非所问,避重就轻;其次要重表述规范性,要使规范答题成为学生的习惯,强调学生尽可能用书本上的词句、学科专业术语答题。

上一篇:口技(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下一篇:过年了(于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