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想象

2024-09-10

精神想象(共8篇)

1.精神想象 篇一

想象作文:想象无极限

——让思绪飞起来

【训练目的】

1.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基本知识】 1.想象的定义

想象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跨越时空的思维能力。2.想象作文的定义

想象作文是指学生在受到感知材料的刺激后,对感知的表象和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从而获得丰富的事物形象材料所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作文。3.想象作文的分类

(1)童话类想象作文——发挥想象,运用童趣,编写童话。

这类想象作文,大多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通过想象使童话里的事物能动、变活,都具有和人一样会思想、会行动、能言语、有感情。通过孩子纯真美好的想象,把童话中的事物有意扩大或缩小,甚至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变得离奇古怪,让童话里的事物都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品质。小学生爱好童话,总是用童话的方式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例如:《小鼹鼠的皮鞋车》——小鼹鼠吱吱在家觉得没意思,又没有精彩的电视节目,小吱吱就到山上去玩。它在山上看到一只被人扔掉的破皮鞋。它脑子一动,心想:“我把它改成一辆老爷车,一定很棒!”„„(略)一辆漂亮的老爷车改好了!汽车开了,嘟嘟嘟„„

第-1

点评:小作者大胆想象,将自己遨游太空的所见所闻详细地描述出来,既合理又不失创造想象。

(3)假想生活类想象作文——结合现实生活,配以自己的想象,写未来现实生活的想象作文。

这类作文大多指向于未来,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用对现实生活记叙的方法写未来的现实生活。是看到大千世界斑澜多彩的事物化成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并加以想象描述出来。

例如:《二十年后的相会》,就可以参考目前学习生活的环境去想象未来的校园,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同学老师去想象二十年后的他们是什么样的,甚至可以想象一下现在的自己在二十年后又是什么样的?之后再设计一个理想的故事情节,使不同的人在一个约定的日子里走到了一起。在这一天里,同学和老师有了怎样的变化?也是文中应该体现的。

4.想象作文的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要求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符合科学规律,想象要合情合理,绝不可漫无边际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胡编乱造。同时一定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或点题句扣住这一篇文章的主旨。

【例文赏析】

2030年的城市

“叮、叮、叮”我被一阵悦耳的闹钟声吵醒了。我睁开眼睛一看,觉得这地方怪怪的,什么东西也没有。我问:“我在什么地方啊?”一个机器人闻声而来,对我说:“我是机器人麦克,这是你的家,你已经来到了2030年了。”

“什么?我的家?2030年!?”我真不敢相信自几的耳朵,连忙向墙上的电子日历望去,果然是2030年。我又问:“这家里怎么什么东西也没有?”麦克没有作

第-3

电影《2012》

2012年都在传说世界末日要来了,但是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没有来,我们依然很好地生活在地球这个美好的家园里。假如世界末日真的来了,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请以《假如世界末日来了》为题,大胆发挥想象,写一篇小短文。

【课外作业】

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童话类、科幻类、假想生活类的都行,话题自定,题目自拟,400—600字左右。

第-

2.精神想象 篇二

关键词:精神分裂,电影艺术,电影精神分析学

电影、精神病、梦这三者的关系很微妙。前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以影像的方式记录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后二者, 作为人们生活经历中的一部分, 也是许多艺术者们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学者们常常将电影与梦联系在一起, 在苏珊·朗格看来,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一种独特的“显现”方式, 如小说“显现”回忆, 戏剧“显现”行为, 而电影则“显现”为梦, 即它创造了虚幻的现在, 一种直接的幻象出现的秩序。朗格的意思是:电影作品就是一个梦境的外现, 一个统一的、连续发展的、有意味的幻象的显现, 即一个“梦幻中的现实”。1

关于精神病和梦之间的关系, 佛洛伊德曾经将精神分裂症与梦做过有趣的比较, 发现两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因此他把梦叫做“正常人的精神病”, 而将精神分裂症患者视为睁着眼睛做大梦或者“白日梦者”。2

受佛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影响, 克里斯蒂安·麦茨在《想象的能指》一书中也提到“白日梦”这个状态, 实际是“有意识的幻想”, 并且承认“白日梦”与电影状态的相似性。

这样看来, 电影作品相当于梦境的呈现, 梦又是“正常人的精神病”, 那么, 为观众制造梦境的电影导演与精神病人之间也确实存在着某种共性。深入剖析电影的影评人便成了“精神科医生”, 以此追寻导演的潜在欲望和无意识情结。

一、概说

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这类精神疾病总是有种神秘感吸引着人们。既然拍摄电影的过程类似于制造梦境, 将超出常人思维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艺术化加工并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 自然是十分猎奇的。

不论是将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叙事主体的“传记式”影片《美丽心灵》, 还是探索精神疾病前后发展的“诊断式”影片《禁闭岛》, 亦或是将“精神分裂”当作一种呈现手段的“隐喻式”影片《鸟人》《黑天鹅》……这些电影都试图通过一个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视角将观众带入到角色无意识非理性的幻想之境中去。克莱因称电影是无意识幻想的“轻微泛滥”, 那么精神分裂电影就是无意识幻想的“重度泛滥”了。

不可否认, 电影创作需要异于常人的想象力。精神病题材作为众多电影题材中的一种, 可以说是造梦者天马行空的另类创作产物, 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精神分裂电影的艺术特性

麦茨将电影比作想象的能指, 而精神分裂电影是造梦者的另类想象, 这个另类程度取决于电影创作者对人物个性的塑造、情节的展现、结构的把控、主题内涵的表达方式等方面。

那么精神分裂电影有哪些艺术特性?

1. 艺术形象——病人

精神分裂题材电影的主人公大都是以“病人”为第一叙事者。导演要以一个通常意义上的精神病人的视角而不是正常人的视角来叙事, 不管是惊悚、悬疑、恐怖、犯罪还是奇幻等类型影片, 这都是唯一可以合理的将人的潜意识欲望彻底释放出来的方式。

2. 艺术情节——病症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欲望是什么, 《美国精神病人》中的贝特曼通过肢解女性获得快感, 《搏击俱乐部》中的杰克通过自残找回自我, 《美丽心灵》中的纳什通过解密获得内心的成就感, 《鸟人》中的里根通过舞台表演释放身体里对于艺术的激情……显然, 这些电影的主人公都无法通过适度的合理的方式释放“自我”, 因此只能借助无意识中分裂出来的另一个“它我”去达成愿望。

3. 艺术表现——呈现方式

精神分裂电影必不可少的幻象元素, 包括梦、幻觉、妄想等, 而镜子/镜像这个具有特殊含义的道具也经常出现在精神分裂电影中。电影中对于精神分裂主人公世界的呈现, 以电影还原现实的逼真程度和脱离现实的夸张程度来说, 重点在于对真实和非真实的把控。精神分裂电影奇观的营造立足于幻象, 并依赖于蒙太奇。不管是通过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或者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艺术风格的差异比如色彩运用、镜头运动、剪辑手法和配乐等, 都需要通过蒙太奇语言来叙事。

4. 艺术内涵——根源

电影发展到今天, 有想法的导演追求的不仅仅再是感官上的刺激, 更多的是对电影深度价值的挖掘。电影中的“精神分裂”可以是一个噱头、一种手段, 也可以是一种观念的表达, 或是思想的冲撞。

精神分裂电影表达的最多的是对于人类内在精神的探索、对于人性的剖析, 例如《搏击俱乐部》《美丽心灵》等影片。同时也有像《美国精神病人》这样描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都市生活的黑色社会讽刺片, 和像《鸟人》这样批判当下人们世俗的功利价值取代艺术理想的扭曲价值观的奇幻片。

电影主人公精神分裂的原因可以是来自个体自身或是他人的压力, 也可以是来自整个社会的压力。要追溯引发分裂的根源, 其实就是对影片内涵的分析和解读。

三、精神分裂电影的多重价值体现

现代精神分裂题材的电影以商业片居多, 并且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一方面, 观看此类影片可以满足人们的窥视欲, 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另一方面, 这也是对无法经历的他人人生的一种体验方式, 可以起到替代作用。

精神分裂题材电影能够得到观众的接受与认可, 是因为人们可以在电影中找回被现实压抑和掩盖了的本能与意志, 而且它的启发性和警示性要比一般剧情片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

自从1895年电影的诞生, 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很巧的是,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是在这一年提出的。可以说, 世界电影的发展与精神分析学说的日益成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精神分析学对电影业的渗透一方面是基于大众的审美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电影发展本身的需要。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中, 电影对于人们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娱乐消遣这么简单, 电影中所承载的思想性、历史性、人文性都越来越厚重。并且精神分裂题材影片《黑天鹅》《鸟人》获得奥斯卡大奖的肯定之后, 证明精神分裂电影不单具有商业价值, 也可以兼具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

因此, 作为造梦者“另类”想象的能指, 精神分裂电影凭借其题材和影像表现上的优势, 在电影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 是电影理论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注释

11.吴风.艺术符号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175.

3.自然:知青想象中的精神家园 篇三

关键词:知青 知青文学 精神家园

在历史研究者秦晖看来,知青文学在描述农村时“总离不开两个调子:或是诉苦怨旧型,把农村说得很不堪;或是抒情怀旧型,仿佛人间真情全在乡村”[1]。应该说这个判断基本上符合事实。

最先出现在知青文学中的农村和农民是一个地狱似的地方和一群愚昧的人,知青们对它充满了诅咒,因为那儿是他们受苦的地方。但是知青文学中这种诅咒乡村的情况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知青们回到他们朝朝盼归的城市后发现一直自以为十分熟悉的城市忽然变得陌生了。他们如同包袱一样被卸在了这逼仄的空间,这里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位置,更没有昔日的荣光,他们就像一场浩大洪流落潮后窇集在岸边的败叶和浮沫,让人不屑一顾,没有任何人来为他们流逝了的青春付出报偿,而他们则必须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劳碌奔波。他们在乡村学会的薅地、种田、插秧、打谷、锄草、种橡胶等农活在城市里毫无用武之地;城市里需要的学识、专长、技能,他们一样也没有,这一切使他们在无所适从中彷徨,在寻求生活位置和新的价值观念中烦躁不安,他们成了无法融入现实社会的漂泊者。过去的骚动,现实的漂泊,物质的困窘,造成了他们心理和精神的倾斜,导致了一种新的危机——知青精神家园的集体失落。正是在这种感受的基础上,重新评价过去的生活,在物质和精神的废墟上,重建生活和信仰,寻找心灵的支柱和生活的位置,就成了他们的一种迫切需要。知青的“青春阅历和有限的文化资源使他们无路可投,他们只能再次以想象的方式重返乡村,重构一个虚构的乌托邦”[2]。乡村(这里的乡村也已被他们情绪化为“自然”的代称)成为他们想象中的“精神家园”,成为他们心灵的“最后停泊地”。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逃避现实,躲进由想象和农村构置而成的“大自然”之中。

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张承志走向了蒙古辽阔的大草原,韩少功走进了神秘的湘西大山,张曼菱走进了美丽的云南傣乡,孔捷生神驰于海南神奇繁茂的橡胶林,梁晓声将荒芜寒冷的北大荒诗化为心灵深处的一片神奇的土地,史铁生将遥远的清平湾视为精神与灵魂栖息的温馨宁静的家园……他们企图在各自的领域寻找心灵的港湾,在心化的境界里进行灵魂的抚慰,以抹平生活给予他们的不平。于是,史铁生回忆起《插队的故事》,深情地遥望着黄土高原上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张承志魂系茫茫草原上的《黑骏马》,在《绿夜》里懂得了《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张曼菱魂牵梦绕着的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铁凝让《村路带我回家》,灵魂驻足在冀中平原的《麦秸垛》上;包家骏耳边萦绕着不绝的《驼铃》声,肖复兴时时惊醒于《抹不掉的声音》……

知青作家由于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进取结局的不尽人意而特别宠爱“过去”,并且往往情不自禁地涂以温暖的色彩,以弥补在生存格局中的某些缺憾,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知青生活的苦苦乐乐、恩恩仇仇,经过“心”的过滤之后便统统变得温馨、恬静起来,仿佛生活中没有了沉重,没有了辛酸。在知青作家的笔下,乡村就是一幅浸透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美好的人文景观的风俗画。如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在许多知青当中,史铁生是极其不幸的一个。他献出了青春,也献出了健康。贫困的乡村生活和简陋的医疗条件耽误了疾病的救治,他下肢瘫痪,回到北京,被安置在街道小厂与老弱妇女一起糊纸盒,庸常乏味的环境,单调无趣的生活,常常使他想起“插队”的日子。他怀着无限眷恋的情思回忆“遥远的清平湾”。《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以抒情的笔调、感伤怀旧的语态充分赋予知青生活与乡村世界以美丽温情和诗情画意,描绘出一幅幅田园风情画。于是,我们看到了史铁生笔下农民与知青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他们富于诗意的劳动场面:

火红的太阳把牛和人的影子长长地印在山坡上,扶犁的后头跟着撒粪的,撒粪的后头跟着点籽的,点籽的后头是打土坷垃的,一行人慢慢地、有节奏地向前移动,随着那悠长的吆牛声。吆牛声有时疲惫、凄婉,有时又欢快、诙谐,引动一片笑声,那情景几乎使我忘记自己是生活在哪个世纪,默默地想着人类遥远而漫长的历史。[3]

农业劳动的艰辛、单调、乏味在作者的眼里变得浪漫起来。在他笔下,清平湾没有苦难血污,没有丑恶欺诈,没有其他知青所遭遇的身体和精神的折磨,那里不是地狱,那段生活也不是可怕的梦魇。相反,那里的人纯朴可爱,那里的生活充满情趣,那里有温馨的关怀和纯真的情谊,那湾清凌凌的水,那片黄土地,那些调皮的牛,都令人难以忘怀,都勾起浓浓的“乡恋”情思。作者在《我遥远的清平湾》“后记”中说:“我总记得一个冬天的夜晚,下着雪,几个外乡来的吹手坐在滘前的篝火旁,滘门上贴着喜字,他们穿着开花的棉袄,随意地吹着唢呐,也凄婉,也欢乐,祝福着滘里的一对新人,似乎是在告诉那对新人,世上有苦也有乐,有苦也要往前走,有乐就尽情地乐,……雪花飞舞,火光跳跃,自打人类保留了火种,寒冷就不再可怕。我总记得,那是生命的礼赞,那是生活。”[4]清平湾贫困但充满温馨,富有情趣,如浅浅的诗,淡淡的画,镌刻在记忆中,遥远的乡村便成了城市之外的精神故乡,灵魂的寄托。这是与城市化的物质欲求相对立的一种乡土梦想,对于返城后找不到位置、被无边的烦恼包围着的知青来说,需要这些诗意和梦幻的慰藉。王安忆“淮河乡村系列”对“知青生活”的温馨化描述也是如此:滤去严酷的因素,表现人性纯美、人情温暖的一面。经过时空、情感过滤后的淮河乡村的插队生活呈现出让人怀念的诗意。韩少功《飞过蓝天》、《远方的树》、《归去来》同样给我们这样的感知。“罪恶而充满着苦难的乡村生活所带给‘我’的只是痛苦和灾难,它埋葬了‘我’的青春与爱情”,最后,当“我”满怀着怨愤和痛苦离别乡村时,“我”的誓言是:“永远不再踏上这块土地!”[5]曾对乡村如此诅咒的陈村也发出了“我走了,我的七房,我没想到,当我抬头看你时,这块曾被我千百次诅咒的土地,竟是这样美丽!”[6]的充满怀念和赞美的感叹,“地狱”变成美丽“家园”,“上山下乡”所经历的苦难生活成为“美好的记忆”[7]。但就现实而言,文革时的乡村应是贫穷、苦难、落后的同义词;对知青而言,乡村则意味着创伤、痛苦,是埋葬青春的坟墓。正所谓“距离产生美”,远距离的乡村是知青想象中的归宿。这正如李海音的《回乡之路》:

故乡是一座小山村,是这一栋小木屋,是这一条小山溪,老泉井,抑或是你睡过的那一架木板床?事实上,我们所追寻的故乡,是一个精神家园,是一种理念中的情感。[8]

当年在农村受苦受累的知青蓦然记起在乡村的点滴,并将之视为“精神家园”。这显然是一种想象中的存在,并仅仅是他们回忆中的一个所在。被滤去了当年真实生活的杂质,甚至只是知青作家想象过但是未曾真实经历过的那么一块地方。这种精神的回归和怀旧,表达的是这一代人跳离现实,试图从过去虚幻妄然而记忆深刻的年代中获取某种精神的庇护和慰藉。正由于此,知青作家们才会不约而同地追怀起他们为之付出青春的茅草地、橡胶林、北大荒、大草原。

寂静伴随我向前,一步步远离身后金子般的土地。再见了,茅草地上的一切!留在这里的泪水!留在昨天的一部分生命!我在寂静中回首眺望你们!再见了!多少年来,这块古老的土地埋葬收纳了那么多的枝叶、花瓣、尸骨和歌声,层层叠叠,它们也许会变成黑色的煤。在明天燃烧……[9]

那个生产绿瓷般的鸭蛋和黄金大瓜的地方,永远牵动我的乡情。那座我不再归宁的江畔小寨,化为我人生逆旅中的憩园。[10]

总是梦见那开阔的天空,黄褐色的高原,血红色的落日里飘着悠长的吆牛声。[11]

那个深藏在大山中的小村,我知道以后直到永远闭上眼,都将时时牵动我的思绪,搅动我的情怀……这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十余年来总缠绕在我心间,留在梦里,让我咀嚼着那苦涩的味道一天天成长。……离开插队的小村已有十七年了,十七年来,那段艰辛坎坷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曾淡漠,反而愈发在我脑海中变得清晰起来,催我去不断咀嚼和深思。[12]

乡村就这样被剥离了落后与贫瘠的社会学界定,被一味诗化,作为与拥挤疲惫的城市空间的鲜明对比存留于想象性记忆之中,成为“精神的家园”。其实这些作家也很清楚,如果让他们现实地再度返回下放之地,自己肯定会视为畏途,这正如史铁生说的:“我知道,假如我的腿没有瘫痪,我也不会永远留在‘清平湾’……”“如果再活一次,你会选择上山下乡吗?当年的‘知青’也只有一个回答:决不去!”[13]因此,这种“对乡野的怀恋只是他们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现实需要;对他们来说,乡野生活是可向往的而不是可到达的,是可欣赏的而不是可经历的。对乡村的怀恋使他们有一种情感的完整,而对城市固守则保证了他们生活的完整。”[14]正是这种精神需要,使作家们普遍习惯了从城市人的立场,更具体地说是从城市主流社会与文化立场来居高临下地俯视、观照、描写中国乡土百姓和乡村社会,作为道德坚守象征的农村被蒙上了美丽的外衣,知青的生活也因作者有意无意的艺术化、纯美化处理而充满了诗情画意。“古老的生活情景和生产方式,常被加以美化地描写,也出现对木犁、水磨窑洞、木屋、清澈溪水、还未留下人工痕迹的自然风貌和景观等的蕴含感情的描写。当然,作家要维护的并不是这些生活和生产方式,维护的是道德精神范畴上的东西。”[15]——洪子诚先生道出了某种真实。

张承志在草原展开的精神漫游,实际上也是这样。张承志的早期创作大多是唱给草原的殷殷情歌。《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一入笔便写道:“朋友,你喜欢蒙古族的民歌吗?那山泉一样轻快流畅的好来宝;那号角一样激动人心的摔跤歌;那曲折、辽远、拖着变幻无穷长调的《黑骏马》;那深沉、悲愤、如泣如诉的《嘎达梅林》,自古以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啊!”作家的精神回归运作开始了。中篇小说《黑骏马》是一首美丽绝伦的草原牧歌。天苍苍,野茫茫,一位悲情骑手只身打马寻找他昔日的草原恋人。《黑山羊谣》、《海骚》更是两部如梦如幻的草原交响诗。在这些作品里,作家对草原的赞美与怀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既然张承志对草原那么眷恋,为什么他没有就此重返草原,为什么对都市文明产生强烈的文化抗拒心理却没有逃离都市,而是还硬要在都市环境里“沉沦”自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作家对草原眷恋只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草原在他的心目中的完美和谐只是一种感情直观,切切实实的草原生态肯定对他的“心理草原”张舞着某种具有摧毁性的力量。作家是以追忆者的身份进入他草原生活的历史的。追忆使记忆不再仅仅是铁板一块的历史,而是一些美好的只可在心中经历的表象,在精神与事物的抚摸中神秘地显现。这种追忆和缅怀使诗性气质的他为自己想象中的生存有力地保持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光环,在他的精神世界坠入黑暗王国时喷吐大片亮色。它成了一个乌托邦,成了作家被现实生态环境伤害之后的一种假想的精神栖息地,一种并非真实存在的情感与精神家园。这种纯粹精神形式的建构只能是一个逝去的梦,就像《绿夜》中疲累于都市生活的主人公追忆中的小奥云娜,就像《黑骏马》中那位悲情骑手追忆中的恋人索米娅。如果他定要去重新找回它,结果只能撕毁这个梦,因为那追忆中的美好形象早已荡然无存。当《绿夜》中的他微喘着游离都市奔向草原深处,他再次看到的奥云娜已不再是“梳羊角辫的小奥云娜、小天使和欢乐的小河”了。而是她满不在乎地用捧过牛粪的手挤虱子,她摔倒一米高的肥羊,骑在上面撕下滑腻的夏毛,她像老奶奶一样拖着长调,在没有月光星星的黑夜里吓狼,她甚至同酒疯瘸乔洛打趣调笑。而同样,当《黑骏马》中的骑手经过漫漫长旅寻找到他梦中的昔日恋人时,她也不再是那时纯真美丽的索米娅,而是已经成为一个普普通通本本分分忙于生计的蒙古妇女了。

知青文学在“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这种与以前呈强烈悖反色彩的“回归”潮,表现出的是他们在进入城市过程中面临城市拒绝时所自然萌生的一种怀旧情感。他们的“回归”乡村并不是真正的对乡村文化的认同与皈依,他们的抒情化乡村描写也多是源于现实压力下的一种情感补偿和心灵松弛愿望。没有了“伤痕”期与乡村生活的迫近感,没有了心忧后怕的心理顾忌而多了几分矜持与绅士风度,他们的田园式乡村和乡村温情才可能涌现。我们不排除这种情感的真切性,但它更主要只是作者们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虚构和幻梦,是他们借以抚慰在重返城市的拼搏中被创伤的心灵的温柔剂,是他们用以暂时平衡现实文化与心理文化的巨大反差的工具。它的实质是知青们与城市努力达成和谐过程中的暂时不和谐音。事实上,乡村永远都只是知青们的一段客居旅程而不是身体与心灵的安居地,他们的现实与文化的根都是留驻在城市的。他们不但在城市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时期,接受了城市氛围的熏陶和城市文明的启蒙教育,而且,他们的家庭之爱、亲情之维系也紧连着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在先天情感上还是在理性文化上,他们都与城市有着亲缘与乡村有着陌生。所以,知青们上山下乡进入乡村后,实质是进入另一种生活与文化,他们的情感和理性世界都是自然地拒绝乡村的。他们始终是把乡村作为暂时的无奈的客居之地,回城是他们心中坚韧的梦想和最终的情感停驻地。正如众多乡村人始终都视城市知青为他们传统领地和生活的客居者甚至侵入者一样,知青们无论是在插队当时还是在回城之后,其身心都不可能真正地融入乡村之中。尽管作者们对乡村温情脉脉,但他们于乡村的旁观者、审视者的目光是始终而未曾改变的。如陈村在《蓝旗》中,尽管主人公对乡村的理解显得真诚而充满悔悟:“这块曾被我千百次诅咒的土地,竟是这样美丽”,但他的姿态永远是一个乡村漫游者,一个旁观者,他的离开乡村是坚决与毫不犹豫的。史铁生《插队的故事》亦然,作品结尾处主人公真诚的感叹明确地揭示了他与乡村的距离和他对乡村之爱的“叶公好龙”真相。显然,距离与超利害关系是乡村讴歌者们美化乡村、怀念乡村的真正实质,这种情感是短暂和外在的。它的存在与现实城市对知青们的拒绝强度和回归者们融入城市的速度密切相关,一但城市宽容了他们、接纳了他们,他们的“乡村梦”与“回归梦”就自然烟消云散了。所以,孔捷生在写作拒绝城市的《南方的岸》的同时也创作有坚毅适应城市生活走向的《普通女工》;梁晓声在稍后的《雪城》中,也是试图努力地弥补城市与知青间的裂隙与冲突;陈村完全世俗化的《一天》于他曾经的乡村梦更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反讽。显然,“回归”文学潮只是知青文学史上一次短暂的徘徊之旅,是知青作家们精神困惑的一次表现。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2007年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07C196;益阳市2008年社会科学指导性项目,项目编号:08YS025)

注释:

[1]秦晖:《农民问题:什么“农民”?什么“问题”?》,方法,1998年,第8期,第63页。

[2]孟繁华:《1978——激情岁月》,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65页。

[3]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4][11]史铁生:《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代后记》,《自言自语》,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2年版,第184-185页,第181页。

[5]陈村:《我曾经在这里生活》,《陈村作品精选》,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42页。

[6]陈村:《蓝旗》,《中国青年》,1982年,第9期,第36页。

[7]贺仲明:《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中国心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5页。

[8]《我们能熬过苦难,但绝不赞美苦难》,参见“中华知青网论坛”,http//bbs.wybstv.com.cn/dispbbs.asp? boardid=40&id=8673。

[9]韩少功:《西望茅草地》,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页。

[10]张曼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当代》,1982年,第3期,第19页。

[12]朱晓平:《为了那块热土——我写〈桑树坪纪事〉》,《中篇小说选刊》,1986年,第6期,第181页。

[13]毕国顺:《从没走出过北大荒》,《新闻传播》,2006年,第9期,第29页。

[14]杨健:《中国知青文学史》,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第341页。

[15]洪子诚:《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07页。

4.精神想象 篇四

想象作文写作技巧:放飞想象 书写真情

作者/陆可爱

不同类型的想象作文,具体的写法也有所不同。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以夸张、拟人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编写适合儿童阅读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寓言是用拟人手法,以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文章篇幅简短,以记叙为主,结合议论,结尾点明意旨。科幻作文是凭着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及对科学规律的掌握,立足现实,大胆想象,以梦境或假想的方式描绘科技发展的美好前景。

一、想象要合理,逻辑细斟酌

1.“现在,你们人类科技非常发达。自从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访问我家成功后,我家里就多次看到你们地球上人类的飞行器载人光顾。我真诚地欢迎新朋友你也能到我家里来做客。”月亮用它那明亮的银白色眼睛温柔地看着我说,“我更希望在我的家里能看到你们中国的宇宙飞船。”(《我与月亮交朋友》)

2.草原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大家好,我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春天,我的草又肥又嫩,又高又密,牛羊在我的身上悠然自得地走来走去,像贵夫人似的。可是自从你来了之后,我漂亮的头发被你折磨得变黄了,枯萎了,牛羊没有鲜嫩的青草吃,都饿死了,牧民们去流浪了,我可真惨哪!沙尘暴,你知道吗?”(《沙尘暴受审记》)

例1通过语言描写表达了月亮对中国人登月的期待,以现实为基础,想象合理,读者读后如临其境。这种写法,多用于写景状物或叙事的想象作文,可以搜寻脑海中对相关事物的印象,加以再现。例2侧重于拟人手法的运用,如草原的发言等,赋予人的性格特点,让它们站在人的角度来说话,少了说教,多了人情味,生动活泼,使文章趣味横生。幻想是更为大胆的想象。对于未知的世界、未来的世界,我们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只要符合逻辑即可。因为,任何限制都显得多余。

二、想象要细致,描写少不了

1.我刚准备站起来,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在逐渐缩小,一会儿我便只有田鼠大小了。我跑到那瓶子面前一看,上面模糊地写着“小人国专用汽水”。惨了,惨了,我误喝了小人国的汽水,怎么办呢?上帝保佑,这会儿可别来什么飞禽走兽呀!(《“小人国”历险记》)

2.近了,近了,已经看到城外的那株老柳树了。啊!那是谁?是谁在那里翘首远望?“木兰――”多么亲切的声音!木兰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翻身下马,跪倒在爹娘面前,“爹、娘,孩儿木兰回来了……”千言万语,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十二年的征战出生入死,十二年的乔装不露痕迹,十二年里无数个日夜不停地思念,如今,这一切都化作了滂沱的泪水,化作了重逢的喜悦和温情。(《木兰还乡》)

由于借助想象,文章的情节显得夸张和离奇,通过细致的描绘,故事充满了趣味性。例1中紧张、刺激的心理描写,扣人心弦;例2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英雄木兰身为女孩的.温柔、孝顺的性格特点。同时,描写还有助于揭示作文的中心。

三、想象要深刻,立意见功夫

1.假如我是一位仙女,我要飞到地球外面,挥动着自己的仙女棒,口念咒语:“太阳啊,请赐给我力量吧!让地球妈妈恢复青春的活力。”一瞬间,地球上的资源丰富了。小溪、江河、大海里的垃圾没有了,水变清了,鱼儿在水里欢乐地游来游去,好像在说:“谢谢你,小仙女。”森林里,树木茂盛了,各种动物在那里自由自在安逸地生活着,小鸟在树上为我唱着优美的歌儿。地球妈妈看到这一切,朝我微笑致意,我开心极了。(《假如我是仙女》)

2.上去以后,我发现房子里面却是方的。卡林说:“这种房子是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如果火山爆发,你只需按一下蓝色的按钮,就会启动一层防护网,即使出现任何灾难都不怕。如果你想出去旅游,不需要任何东西,只需对着控制器说一声“小”,房子就会变小。你看,轻松极了。再说一声“大”,它就会变大。如果你不想住在地球上,还可以移居外星球。当你按下绿色按钮,房子底下就会喷出火焰。你不用担心会污染环境,它喷出的火焰一遇冷就会变成氧气,用的能量是太阳能!它会带你到外星球上去旅游。”(《未来的房子》)

例l中想象包含着真切感情。在叙述中,“我”用魔力来改善地球环境,用魔力来改善人类的生活,用魔力造福人类……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例2中想象充满着科幻色彩。以未来小孩向自己介绍的方式,描写了未来房子的神奇功能。想象大胆、奇特,又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表现了科技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望。

四、想象要大胆,思路宜开阔

为了让我的水果不受地域、气候的限制,我在太空建了一个水果种植基地。每一个树种都有一个专门的特殊玻璃房子,房子里的土壤都是从这种水果的原始产地运来的,气候也是根据当地的特点经过高科技合成的。为了同时采集到花粉,我饲养了一群蜜蜂,让它们在花开之际为我效力。当所有果树的花粉都采集到以后,我就把它们一起植入从月宫带回的一株小树苗中。(作文大全 )经过大约两年的培育,小树就神奇地开花结果了,而且一下子结了一万多个。我跟助手先尝了一个,剩下的则被人们抢购一空。(《天堂水果》)

生活能点燃创作灵感。上例中,考生在文中描述了“我”发明天堂水果的过程,说明了任何人都不能放弃梦想。只要心中有梦想,理想终会变成现实。想象奇异,思维广阔。

【仿真训练】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象也是作文的翅膀。请你编写一个故事,童话、寓言、科幻故事均可。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500字以上,题目自拟。

思路点拨:

1.大胆想象,情节离奇。想象、拟人、夸张是想象作文的生命。这类作文是不嫌怪诞离奇的,甚至越是离奇,越能彰显出所要表达的道理。如《漫游奇境记》运用大胆的想象,以浪漫之笔写“我”变成漫游奇境的爱丽丝,跟着兔先生来到一个不知名的王国,讲述了“换马”和“上刑场”的故事,内容荒诞,情节富有吸引力。

2.大胆变形,立意深刻。这种变形,第一可以让人变形(变成非人类,如动物、植物、非生命的机器人等),但又具有人的思想;第二也可以使非人类的事物具有人的思维;第三可以让人物改变身份,改变工种职业等,凡是有助于表情达意的形式你都可以用来变形,比如把自己设计成为一个教师、法官等等。通过变形手法,以特殊的思维方式,特殊的观察角度,来揭示人类社会的各种矛盾关系,从一个非常特殊的层面来表现深刻的立意。

3.大胆讽刺,主题鲜明。劝喻、讽刺是寓言写作的灵魂。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东西。其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一语双关,意在言外,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如《在“森林幻想大赛”上》,人类派出的代表,诺贝尔奖获得者阿P因缺乏想象力,导致人类被动物们取消“万物之灵”的尊号。作者以这一立意对固步自封、缺乏想象力以及破坏大自然的人类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寓意深刻。

【佳作示范】

小喜鹊找家

孙艳红

一天傍晚,爱玩的小喜鹊在树林里迷了路,找不到家了。

正在这时,一只老鹰飞过来。小喜鹊忙问老鹰回家的路。老鹰说:“你来的时候是逆风吗?”小喜鹊点了点头。老鹰说:“今天刮北风,你家住南边,你顺着风飞就可以啦。”

小喜鹊谢过老鹰,顺风飞了一会儿。飞着飞着,风停了,它又没主意了。这时,一只小兔子经过。它赶紧向小兔求救。小兔子说:“树林里有锯断的木桩,上面有年轮,年轮稀的方向就是南方。”

小喜鹊按照小兔子的话飞了一阵子后,再也找不到树桩了。一只小熊知道小喜鹊的麻烦后,说:“我有办法。你仔细看树皮,树皮细致的一面就是南面。”

小喜鹊听后,立刻精神一振,又继续飞起来。不一会儿,天黑了。小喜鹊想起妈妈一定很着急,就呜呜哭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头鹰飞过来,问明情况后,说:“小喜鹊,天上有北斗星,你背对着北斗星飞就对了。”

小喜鹊飞呀飞,渐渐地,它觉得周围的环境越来越熟悉。原来,不知不觉中,它已经飞到了自己的家门前。它终于找到家了。

狐狸的眼泪

刘盾

在“砰”的一声巨响后,一只狡猾的狐狸掉进了猎人为他挖的陷坑里。

狐狸长舒了一口气,心想:幸好猎人没在守着,否则我就死定了。我怎么出去呢?这时,一只和狐狸有过过节的山羊走了过来。她看了一眼陷坑,笑着说:“真是苍天有眼啊!帮我惩罚了一只臭狐狸!”

狐狸眼珠一转,鬼主意又来了。狐狸仰着头温柔地对山羊说:“你这是干什么呢?我狐狸虽说犯了不少错误,但也不至于让你憎恨。啊!”山羊想了想,反驳道:“如果你偶尔是这样,我也不怪你。可你不能天天骗大家啊!”狐狸小声地辩解着:“其实,弱肉强食是我们生存的法则。我没有锋利的牙齿,没有强大的武器,只能弄点小手段呢!”山羊见狐狸语气很卑恭,便越发胆大起来:“你奸诈狡猾,我们希望你被雷劈死,被电打死!”

狐狸突然号啕大哭起来:“我有什么办法,我们天性就是这样。如果让我自己选择,我宁愿选择做羊,无忧无虑地生活。”山羊清楚地看见一颗晶莹的泪珠从狐狸腮边流过。山羊心软了。原来狐狸也有感情,如果狐狸能够改过自新,自己将会多一个朋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山羊跳进坑里,让狐狸踩着她的背爬了上去。

狐狸到达地面后,擦干眼泪,大笑道:“你上当了!”是的,狐狸的眼泪,山羊还能相信吗?

【名师点评】

四个“学会”让你写好想象作文

学会构思:《小喜鹊找家》一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刚开始是“傍晚”,后来是“天黑了”,层次清楚。《狐狸的眼泪》一文设计了一个掉进陷坑的狐狸利用眼泪当伪装,骗取了山羊的信任,最后,在仁慈的山羊帮助下,逃离了陷坑的故事。文章结尾用反问句结束:是的,狐狸的眼泪,山羊还能相信吗?读来不能不令人深思。

学会立意:《小喜鹊找家》一文注重了科普知识的传播。比如,年轮的问题――“年轮稀的方向就是南方”,树皮的问题――“树皮细致的一面就是南面”等。这样写,拓宽了读者的知识视野,也展示了考生丰富的科普知识。《狐狸的眼泪》一文寓意深刻,“是的,狐狸的眼泪,山羊还能相信吗?”文末点睛,启示读者:对坏人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切不可上当受骗,否则善良就会被邪恶愚弄。

学会描写:《小喜鹊找家》一文中的小喜鹊形象在描写中不断丰富起来:“忙问”,可见心切、胆怯;“点了点头”,可见心喜、感激;“赶紧向小兔求救”,可见着急、心慌;“精神一振”,可见信心、喜悦;“呜呜哭了”,可见沮丧、失望。《狐狸的眼泪》一文中狐狸的形象也是在描写中不断丰富起来的:“长舒了一口气”,可见侥幸心理;“眼珠一转”,可见巧于心计;“仰着头温柔地”,可见虚伪十足:“小声地辩解”,可见奸诈有术;“突然号啕大哭”,可见表演功夫;“一颗晶莹的泪珠从狐狸腮边流过”,可见骗术有加;“擦干眼泪,大笑”,可见忘恩负义,本性难移。

学会语言:《小喜鹊找家》一文语言清新,充满了童趣。老鹰与猫头鹰的经验,一比比出高下;小兔子和小熊的方法,用了才知道有缺陷。《狐狸的眼泪》一文中狐狸先恭后倨与小山羊先恨后帮的言行形成鲜明的对比。写作童话,一定要从儿童的心理出发,以儿童的语言去叙述故事,描绘人物。

5.精神想象 篇五

一转眼,3年过去了。北京的2008奥运会开幕了!我是特约小记者。这可是莫大的殊荣啊!我专心致志地记录着一个个精彩的片断„„

这是一场伊拉克和美国的足球赛。大家都知道前不久伊拉克和美国发生了战争冲突。大家都关注着这场比赛。

首先,是伊拉克队长利亚开球。利亚把球传给了他的“黄金搭档”约马瑟,自己冲进了美国阵地。约马瑟继续带球前进。这时,美国中锋阿克米冲了过来,来了一个铲球。约马瑟眼疾手快,把球挑起,并跳了起来,踢了个长传。球传给了早已在禁区等候多时的前锋亚西吉。亚西吉来了个头球。可惜这一球打在了门框上,弹了出去。这时,利亚飞身一越,一个钩脚把球送入了球网。全场一片欢呼。

这时,美国守门员发了一个球,球传给了美国队长凯西越带球冲入伊拉克阵地,左冲右突,晃过伊拉克后卫,到达了禁区,与守门员面对面。这是一场一对一的战争,大家的心不由得提了起来。只见凯西越一记抽射,球旋转着往伊拉克球门的左下角飞去。伊拉克门将哈克利纵身一越,抓住了球,把球牢牢地抱在了怀里。全场响起了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上半场的哨声响起了。休息过后,下半场开始了。

这次,由美国队长凯西越开球,球传给了阿克米。阿克米正想往前冲。不料,被约马瑟用铲球截下。约马瑟一道长传,球落在了队长利亚的脚下。利亚一记远射。球进了!

这时,比赛结束了,比分是4:3,伊拉克队赢了。队员们高兴地抱成一团。全场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

正在此时,美国队长凯西越向伊拉克队长利亚走去。全场顿时鸦雀无声。凯西越走到利亚跟前,握起利亚的手说:“你们伊拉克队的球技真好,看来我们美国队要拜师了。”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6.精神想象 篇六

在金黄的沙滩上,人们在尽情地玩耍,而我的吸引力却在海浪上。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冲上沙滩,这些海浪忽而大,忽而小,让我陶醉其中。【背景,可以作为想象原因,很好】

我慢慢地闭上眼睛,仿佛自己也变成了海浪。我在海里游荡,这时一阵微风把我推上岸,用甜美的声音提醒我,要用我的浪去帮一些贝壳搬家。【贝壳为什么要搬家?】我借助风的力量往沙滩上一扑,一下就抱住了所有的贝壳,把它们一点一点地拖下水,然后我努力地捧着一些贝壳去到他们想去的地方。【什么地方?还是海滩上吗?】我用尽最后的力气形成了一个大海浪,把贝壳们全部扔到岸上,便无力准备地退回到海里。正在这时,我听到有人感叹道:“啊!刚刚那个浪可真大,把一大堆漂亮的贝壳冲上岸!”【是要赞扬一下海浪吗?那就说清楚,不要欲说还休】我听到这些话心里很欣慰,觉得自己没白付出【你付出了什么?是帮助了贝壳还是帮助了海边的人们?】,便退到海里……【后面文章只有一段有合适,要注意分段】

【问题思维】

1.故事发生在哪里?有了地点才有可能描写地点的环境。

2.这里的环境怎么样?用对地点的三个事物描写,凸显整体环境特征。

3.抓住一个或几个什么事物进行想象?想象要以实际为依托,因实际事物的刺激引起想象。

4.联想到的事件是什么?明确事件中的人物、事件、结果。要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5.怎样回到现实?联想想象后,自己可能会穿越,可能会变成其他的事物,但总要回到现实变成自己,也因此形成前后照应。......

【教师点评】学生的原文已经写得很好了,老师给了五星+,非常厉害。但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薛老师在读作文的过程中提出了孩子作文中没有说清楚的问题,指出了作者分段不够的情况,并给出了想象作文的问题思维法,希望孩子们能够运用方法进行修改,期待孩子的进步。【指导老师:薛剑】

【修改文章】

秋天的一个傍晚,在金黄的沙滩上,人们在尽情地玩耍,而我的吸引力却在海浪上。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冲上沙滩,这些海浪忽而大,忽而小,让我陶醉其中。

我慢慢地闭上眼睛,享受着。仿佛间,自己也变成了海浪。

我在海里游荡,一阵微风把我推上岸,于是我听到了贝壳的对话。

“我们贝壳这么美丽,可是人们并不到这边来,我们只能躺在这里,真是太浪费了!”

“是呀是呀,要是我们能走到人们那边就好了,可惜……”

我心里一动:我为什么不能帮它们一下呢!

我借助风的力量往沙滩上一扑,一下就抱住了这些贝壳,把它们一点一点地拖入水中,当风再吹过来的时候,我又捧着这些贝壳来到了人们散步的海滩,把它们悄悄地放下来。

正当我准备退回海里时,我听到了有人感叹道:“啊!刚刚那个浪可真好,把一大堆漂亮的贝壳冲上岸,我们可以捡到这些美丽的贝壳了!”

我回头看了一下纷纷弯下身来捡贝壳的人们,欣慰地退到海里……

睁开眼来,我知道了另一种快乐,那就是帮助别人完成梦想的快乐!

【老师点评】修改的文章基本上解决了原文中老师提出的问题。有背景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闭上眼开始想象,睁开眼回到现实,前后响应,最后还以事明理,非常好了。孩子要知道,就算是写片断,也要注意结构完整。希望每拿到作文题目,至少要问五个问题,再去思考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并在作文中写出来,一定可以写得更好。【指导老师:薛剑】

【本文作者:段钰婷 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 六年级 (微信公众号:四真文化)】

7.让想象作文的想象更具合理性 篇七

一、想象的内容应具有生活合理性

首先, 想象不是盲目的, 它依托生活为基础, 也就是说想象离不开生活, 必须基于现实。无论你的想象有多远, 总能找到生活的影子。反过来, 因为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 孩子的想象的幼苗才有了肥沃的土壤。所以, 想象应具有合理性。比如:

这里到处都是美丽的植物, 这些神奇的植物形态各异, 色彩斑斓。你看, 这棵植物像把小扇子, 正在不停地转, 也许热了。那棵植物的叶子闪闪发光, 像彩虹飞过一般。咦?那是什么声音?我飞快跑去, 只见一朵花儿正在快乐地歌唱…… (仲艳婷)

这里的人长得好奇怪!蓝色的皮肤, 又大又圆的眼睛, 身后还拖一条短小的尾巴。用的交通工具更奇特了, 居然是会飞的机器板凳! (顾庚峰)

无论是仲艳婷描写的植物还是顾庚峰的外星人和机器板凳, 这些虽与我们平时看到的不一样, 但却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影子, 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 是对生活中物品合理改造之后的想象, 所以说想象离不开生活。

其次, 想象作文的内容什么该写, 什么不该写, 要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像前边例文类型的, 内容很显然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尤其是孩子还处于是非观念的形成阶段, 缺乏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 很容易对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这种类型的内容显然不适合孩子们。同样是想象, 内容一定要健康向上, 要有科学性, 要合理。像不少孩子写的关于太空的、关于未来的、关于海底的、关于环境的、关于爱的内容, 都是很健康的。

二、想象的方式应具有思维合理性

比如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牛郎与织女相爱, 是生活的真实, 而“喜鹊搭桥, 鹊桥相会”则是通过幻想寄托了一种美好的祝愿, 这在生活中是难以实现的。再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化蝶”, 看似荒诞, 但符合情感的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想象思维的合理性。

在想象作文指导过程中, 应抓住学生爱幻想的天性引导想象, 也可以凭借学生的间接经验引导想象。比如学了《狐狸和乌鸦》一文后, 让学生续写“有一天, 乌鸦又得到了一块肉, 又被狐狸发现了……”, 就属于后者。

关于“未来”的作文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可以引导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 展开丰富而又大胆的想象。未来是什么样的, 没人见过, 这就给孩子们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像下面的作文, 就想象得合理而又大胆:

《幻想三十年后》 (片段)

我想去纽约, 便招来一辆“的士”, 使我惊讶的是司机讲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我急忙问道:“您是华人吧?”“不, 小姐, 我是德国人。”我甚觉疑惑:“那你的汉语为什么讲得这么好?”“现在不懂汉语就意味着失业。”果然, 街上的招牌、书店的书籍样样都是汉语。到了纽约一家饭店, 我拿出美元要付车费, 可司机却摆摆手说:“您有的是人民币, 就给人民币吧!”我一怔。原来, 现在的人民币早已取代昔日美元的地位…… (郭雪莹)

三、想象作文的写法应具有合理性

想象作文与平时的作文一样, 也要讲究写法。想象作文的体裁不拘一格, 可以是童话、寓言、科幻等文体。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文, 在写人物时都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致的描写, 才能让人物栩栩如生。环境描写也要力求具体、形象、生动, 辅以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这样才能让人读了如临其境。

听懂了老师的要求, 孩子作文中的句子美起来了, 想象丰富起来了。

比如:文学, 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 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 比星星闪得还亮的智慧, 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 (李新雅)

四、作文指导的形式应具有合理性

想象作文的指导应不拘一格, 只要是孩子喜欢的, 就是合理的。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 我在班级开展了“作文接龙”活动。题目由同学们自己定, 可以是关于未来的、太空的、海底的, 但由于同学们刚读过《孟豪森奇遇记》, 还沉醉在无边的想象里, 一致要求写吹牛的, 我尊重了大家的意见。经讨论, 最后作文的题目定为:新吹牛大王历险记。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本子, 规定每人写一句或一段, 话多则长, 话少则短, 但长的不能超过半页纸, 好让本子在同学们中间传递得快些。作文接龙开始了, 第一个同学这样给大家开了头:

我叫崔柳, 可同学们都喜欢叫我的外号, 有时连我自己都想不起来我到底叫什么。我的外号不太雅观, 叫“吹牛”, 不过我挺喜欢这个名字, 吹牛就吹牛!我天生爱吹牛!我想让大家记住这样一个口号:我吹牛!我快乐!

结果同学们的吹牛水平真让我大开眼界!请看这一段:

日本的朋友们, 我真诚地跟你们道个歉, 上次我发烧时不小心剧烈地咳嗽了一下, 结果害得你们那里发生了那么大的地震。

我伸开胳膊用力地上下摆动, 结果飞起来了!飞呀飞呀, 飞上了太空, 正巧遇见了翟志刚、杨利伟他们在太空执行公务, 杨利伟还送了我一身宇航服作纪念呢!我惊喜得张大了嘴巴, 怎么也合不拢, 最后打了自己好几个嘴巴子才把嘴合上。

8.乱画出想象想象出创新 篇八

在本学期的一节美术课上,有一个学生问道:“老师,张三他画错了,他画的苹果是五颜六色的。他在随便画,我们画画可以随便画吗?”听到这个问题,想到了最近看到的一段话:“教师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笔者在回答之前,先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觉得我们画画是不是随便画的呢?”

学生回答完,笔者做了个安静的手势,然后说:“大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现象很好,你们很棒。老师认为画画表达了我们心中的想法和感情。举个例子,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画来表达我们开心的心情。当别人看到我们的画时,他们也可以体会到这种开心的心情。当你画一个苹果的时候,你可以发挥你的创意和想象把它拟人化,比如可以给苹果加个笑脸,这样老师就知道这幅画要表达的情感是快乐。这样讲,明白了吗?”学生们都开心地说:“明白了。”接着学生开心地继续自己的创作。这次的学生作品中,很多幅画都表达了学生自己的情感,创意无限,如《五颜六色的苹果》《苹果家族》等。

陶行知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作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来积极引导,让更多的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出各自不同的能够表达他们情感的作品。学生画画之前,适当地做些语言的启发,引导学生去想象,却很少做绘画上的指导,如这个东西应该画成什么形状,这个东西应该涂什么颜色。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现在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他们的作品需要的是主动想象、主观意识、个性表现和个性思维。在课上,会告诉他们要求是画苹果,而不是说一定要画一个红红的、圆圆的大苹果。大千世界,苹果本来就不都只是圆的,颜色也不只有红色,要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根据他们的主观意识去创作,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能体现学生们的个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的绘画习惯,要求学生做到“三不”:每次的绘画作品不和美术书上的作品雷同,不和同学的作品雷同,不和自己过去的作品雷同。在硬性规定下,尽可能让所有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有创意的作品。一开始很多学生都觉得很困难,认为自己画不出有创意的作品,但经过不断的激励和鼓舞,他们慢慢地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大部分学生画出了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或有独特创意的绘画作品。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美术教育来说,想象比事实重要,主观比听话重要,创作比模仿重要,兴趣比方法重要,开心比成绩重要。

最近有一个绘画比赛,名字叫《我心中的网球》。学生们都意识到:想获奖就必须创新。那怎样才会与众不同呢?他们花了一周的时间做准备:和家长一起阅读有关网球的书籍,观看与网球有关的视频,和小伙伴们一起探讨,请教师给与参考意见。最后收到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比如两个机器人在打网球,旁边还为机器人贴心地备好了汽油,随时可以补充能量;有的把网球比赛的场地搬到了海洋中,一个小朋友和一只海豚在打网球;周围加油助威的有小朋友,还有很多大海中的鱼类“朋友”;还有的作品画的是地球人和外星人一起打网球,两个人分别在自己的星球上全力以赴,一决高下。学生们的无限创意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课上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符合他们个性特征的方式来画画,让学生在自由的、自然的状态下绘画,从而使绘画成为学生的一种表达方式,成为学生感兴趣并且富有吸引力的事情,而不只是一门学科。

学生的画完成后,教师还有一个重要工作:评价学生的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后,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就需要幽默的评价;要想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就需要富于感情的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对一些喜欢画画但画得不理想的学生,重在鼓励;对一些特别有想法的学生,重在引导;对一些画得不认真的学生,重在营造氛围。

对于低年级学生画的好坏,如果非要有一个评判标准的话,那么好的画就是指反映了他们的世界、情感的画,像不像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上一篇:温暖,就在我身边(700字)作文下一篇:高中作文青山漫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