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凄美的爱情故事

2024-07-04

古风凄美的爱情故事(精选6篇)

1.古风凄美的爱情故事 篇一

大韩帝国开国皇帝李熙是朝鲜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是大韩帝国的创立者,但是这位大韩帝国的创立者却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无能的皇帝,因为其虽然在位长达44年之久,但是实际的权利先是掌握在其父亲手中,后来又掌握在其王后闵氏的手中,而李熙一直以来都没有自己的主见,直到闵氏被害之后,才创立了大韩帝国,但是却仍然是一个傀儡皇帝。

大韩帝国开国皇帝李熙生于1852年,十二岁的.时候被过继给没有子嗣的朝鲜哲宗,并且登上了王位,于是其父亲兴宣大院君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李熙的主心骨,成为了朝鲜王朝的实际权力拥有者。后来李熙亲政了,这个时候其父亲也去世了,历史上说李熙是一位没有主见的人,可能这与其自从登上王位之后一直听命于父亲所造成的一种具有依赖性的性格特点,其父亲去世之后,李熙的王后闵氏成为了李熙最亲近的人,于是闵氏又成为了李熙的主心骨,朝鲜的权利转移到了闵氏手中。历史上将这位掌握朝鲜最高权利的女性称为闵妃。

1895年,闵妃被日本人杀害,而惊恐不安的李熙逃亡到俄罗斯避难,过了一年多寄人篱下的生活。李熙独立掌握政权之后也希望能够让朝鲜变成一个对立强大的帝国,于是积极的进行了许多改革,并且构思了一个建造帝国的计划。18,李熙回到了朝鲜,举行了即皇帝位的仪式,并且将国号“朝鲜”改为“大韩帝国”,希望能够向全世界表明朝鲜王朝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大韩帝国开国皇帝李熙在面对日本的侵略的时候也变得强硬起来,19,李熙派出了特使去出席万国和平会议,虽然三个特使连会议的门都没能够进去,但是却对日本表明了自己的反抗决心。但是却因此被日本人赶下了王位。

19,大韩帝国开国皇帝李熙突然去世,李熙的突然离世,让很多人产生了许多的猜测,很多人都认为李熙是被日本人毒死的,于是李熙去世之后大韩帝国爆发了“三一运动”。

高宗李熙、明成皇后,这两个人在朝鲜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他们曾经想探索出一条能够拯救朝鲜的道路,无奈因为历史环境的影响最终失败了。但是高宗李熙、明成皇后的贡献得到了后人的肯定。

高宗李熙和明成皇后的关系,一开始并不融洽。因为李熙取闵妃是迫不得已。闵妃的家族势力在朝中很是强大,而当时的高宗李熙年仅15岁,没有处理朝政的能力。无奈之下,高宗李熙也不得不遵照实权人物的想法,最终取了闵氏为妃。

但是当时高宗正沉湎女色,非常宠爱尚宫李氏,从来不关注闵妃。闵妃在宫中长期遭受到了李熙的冷落。后来李尚宫为高宗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更让闵妃感到不安。

不过在受冷落的三年时间里,闵妃一直在宫中阅读中国和朝鲜的书籍。这就为她日后参与朝政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她的聪明智慧,高宗逐渐被她吸引,最终获得了高宗的宠爱。由于大院君的独裁引起了众人的不满,朝廷内部聚集了一大帮反对大院君统治的人员。闵妃虽然曾经是大院君的人,但是也走到了其对立面。最终,在闵妃的主持策划下,高宗推翻了大院君的势力,闵妃也因此获得了权力。

这件事情以后,朝鲜王朝的最高决策层不再是国王一个人,而是变成了“两殿”,即大殿高宗和中殿闵妃,闵妃成了实际权力的掌握着。在她的主持下,朝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促使朝鲜朝着近代化的方向前进。

然而,由于闵妃的做法引起了日本人的仇恨。1895年8月20日,闵妃惨遭日本人的杀害。高宗李熙,为了纪念闵妃,就将闵妃扶正为皇后,也就是后人所说的明成皇后。高宗李熙、明成皇后的爱情故事,也因为明成皇后的死,被画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

2.古风凄美的爱情故事 篇二

娟娟:

我从你的信中感到,你,纯真的姑娘,在爱情的路上时而清醒,时而晕迷,时而快乐又幸福,时而苦恼又悲伤。所以来问我这个老头子:“怎么办?”

我只能给你讲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我过去的学生的故事。主人公姑隐其名,男士曰“王生”,女士称“隆娘”。他们在进入大学的时候相爱了。没有什么戏剧性的情节,只是王生早几天报到。因为他的家在南方偏僻的山区,他怕交通不便,耽误了时间。他步行到县城,又乘那时候的普通客车一夜两天来到学校。一个寒门学子最知道该怎样花费那微薄的收入,那是他的寡母为人做家务和自己半工半读挣来的辛苦钱。他报到后几天,就做志愿者在车站、在校门口迎接后来报到的新生。

在校门口他接到了隆娘。隆娘是一位老干部的女儿,她的妈妈是位司局级的领导,在省城里自然称得上“高官”。隆娘的哥哥在战争年代寄养在农民家里,长大后才回家,直到今天还在亲生父母和养父母家来回奔走。比起这位不善言辞的“农民哥哥”,隆娘有如公主。一切公主应有的优点和毛病她都有:活泼、自信、骄傲、矫情;敏感、腼腆、幻想连绵却又能坚持理想。她丽质天成,却又讨厌人们称她为“美女”,聪明却故意装傻,羡慕那些不露才智而勤奋努力的人。总之,她让人有点难以琢磨。

那天中午,王生在校门口迎接到她,把她的五六件箱包放上手推车,又背起她的一个小包,让公主殿下轻松地甩手步行。北京的夏末,天气犹如婴儿的脸,哭笑无常。当他们走近女生宿舍楼时,大雨不期而至。王生赶紧脱下上衣,披在隆娘头上,自己穿着背心,快跑着把手推车推进楼门。当他把隆娘的行李背上三楼后,隆娘感激地问道:“师傅,这点钱请您务必收下,可以吗?”那是张十元的钞票,当时是笔不小的钱。王生瞧着她,微微一笑,接过钱,扭身走了。

开学前两天,隆娘接到一封信,里面夹着一张十元钞票,信中写着:“非常高兴你能超倍报答为你服务的劳动付出,但我是志愿者,不收取报酬。何况我是你的同班同学。为了庆祝我们即将开始的新学年,我冒昧请你吃饭,我请客,你掏钱,以那十元为限。如蒙恩准,明日下午四时东校门见。你想吃北京菜吗?我们一起冒一次险,听说豆汁儿又酸又臭,我想试吃一次。”结果可想而知,第二次握手由彼此的歉意到释怀的微笑,从拘谨到松弛的调侃,再到彼此友善的自我介绍,进而到真诚的信赖。这顿北京的砂锅菜,外加两碗豆汁儿,不到十元,催生了两位青年才俊一生美丽的诗篇。临分手,两人相约互相帮助,建立友谊,简直可以称为兄妹。王生送给隆娘一个母亲缝制的小钱包,里面装着这次十元晚宴找回来的零钱。

这段往事,是他俩事后亲口对我说的。“文革”的时候我曾被批判“为学生保媒拉纤”。真是冤枉。他们的爱情生长之迅速,直如升空的火箭,何劳旁人催化?何况他们此后的关系简直无可挑剔,无论学业、社团工作、社会实践,样样优等,彼此促进。自然,他们之间也有燃烧的情热和人为的苦闷。这人为的痛苦,一面是客观的阻力,比如下乡劳动、社会实践,不知出于什么心态,系里必定将两人分开两处,突增两人分离相思之苦。后来,分而后见的惊喜更增加了爱情的温度。两人反而故意制造些小矛盾,比如一些无关宏旨的不同观点,由争吵到故意避而不见,直到一方道歉,才见面享受小别胜新爱的幸福。

五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文革”却还没结束。他俩的爱情受到第一次真正的考验。王生被分配回到家乡的县城,隆娘却以照顾复出工作的老父亲为由,留在京城,而且母亲为她找了一位英俊少年。隆娘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宁愿接受母亲“断绝母女关系”的威胁也决不动摇与王生的爱情,一定要和他一起到山区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不享受特权的交易留在北京。

她胜利了,和王生一起出发,送行的是同学和我这个不称职的老师。我在车站见到一位憨厚的中年人,他微笑着拥抱隆娘,深情地亲吻她的额头。后来我知道那是隆娘的哥哥,因为此后他找到我,述说了他妹妹的故事。他真是位好人。

据他说:王生在县教育局工作,隆娘在中学教书。他们只有微薄的收入,还要赡养王生的寡母。一个总在王生面前撒娇的“公主”,却一改前颜,不但抛弃了所有化妆品,素面朝天,而且系起围裙,操持家务,殷勤地侍奉婆婆。老太太是在微笑中去世的,临终还紧握着隆娘的手说:“老天爷心疼我,给了我个好儿子、好媳妇,隆隆啊,娘谢你呀!”

老人满意地走了,上天又为他们送来爱的结晶:隆娘怀孕了,她特别想吃酸的食物,王生就到城外的山上采杨梅。“他真傻,”隆娘的哥哥对我说,“他不知道野杨梅喜欢长在山坡边,密密麻麻的,挡住视线,斜坡下常是悬崖。他就那么死心眼儿,偏偏在悬崖边上采杨梅,一脚没踏稳……幸亏被棵树挡住,但还是伤了腰和腿,被救下来,可,瘫了……隆娘跟我说:‘哥呀,要是我不怀孕,他不采杨梅,就不会……’我说:‘你别犯傻,要精心保住孩子,哥帮你……’”

我在这个憨厚的男人眼里看到了晶莹的泪花。我明白了王生和隆娘的生活是多么地艰难。我想接济他们。她哥说,不,隆娘说她在您这儿保存了个钱包包,她只要那个……我想起来,在他们离开北京时,隆娘递给我一个书包,说,此去情况不明,有些宝贵的东西请老师帮忙保管。我一直把那书包放在箱底,从未看过。赶紧翻出来,打开书包,见是五本日记簿和一个是闽粤一带手绣的钱包,非常漂亮。这大约就是他们初次相约吃饭时的纪念物,里面一定还有当年结账剩余的零钱。我立刻懂了隆娘的心境,这比一切钱财都贵重,她依旧保持着一种高贵的品格,爱情超越了贫困……

隆娘的哥哥说:“医生说妹夫站不起来了,可隆娘不信,天天为他按摩。听说山南有位医生针灸效果好,就凑钱买了辆板车,每周两天拉着妹夫爬三十里山路去针灸……她挺着个大肚子啊……”他哭了,眼泪毫不掩饰地滚下来。“我派我的女儿去帮她,但她坚持自己拉车,说这是她的责任……直到她要临产,才……我妹夫哭着对隆娘说:‘来生再也不爱你,你爱得太苦太苦……’”

后来,隆娘的妈妈终于来看女儿,老太太哭着骂隆娘:“爱,比命还大呀?!你还要把我外孙子没出世就整死啊?!”老太太在县城一直住到外孙出生,才抱着婴儿回到北京。临走把钱跟眼泪一块儿留给女儿。

后来,隆娘哥哥打电话给我,说:隆娘照旧拉着王生去针灸。奇迹发生了,他的腿有了知覺,渐渐会动了,会走了。一年后,他康复了。他们照了一张相片,寄给我。两人并肩携手站在一起。王生似乎变化不大,而美丽的隆娘却显老相,鬓角似乎隐藏着白发。那时,她应当不超过三十六岁。照片上的他们笑着,灿烂的笑容如阳光照得我流泪。

再后来,王生在家翻译科学论文,投稿给各种刊物,又应邀到学校讲演,名声渐起。再后来,他的一篇有关法国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关系的论文获得法国有关部门的奖项,被邀请到法国讲学。他有些犹豫,放心不下隆娘。隆娘却说:“去吧,走出国门,显示你的才华。让世界知道中国,让中国更了解世界。这不是我们的理想吗?别担心我,我永远是你的隆娘。”她陪他到北京办理出国手续,妈妈问她:“傻丫头,不和他一起去?法国可是浪漫之地呀!不怕他……”她说:“不怕!他是我的男人!”

隆娘送走了丈夫,又回到小县城教书,等着他凯旋。这一等就是三年。

三年后,他回来了,教育部把夫妇俩调回北京。他急忙通知隆娘,不日将回家接她,但不说何日何时哪次列车回归,好给她一个惊喜。

那个春天,中午,很好的阳光,列车停在县城车站,只停车两分钟。王生跳下车,走了几步,忽然站住,他看见隆娘领着儿子站在阳光下平静地望着他,好像望着早晨散步归家的亲人,不像是望穿秋水极盼丈夫归来的样子。王生满眼是泪急急跑过去,抱起儿子,搂住妻子,轻声说:“你怎么知道是这次车?”隆娘依旧轻声说:“我天天来,反正只有这几次车……”说着,微笑的脸上沾满泪珠……丈夫还是那句话:“来生不敢再爱你,你爱得太苦。”然后流泪当众吻着已经发福的隆娘……

我的故事讲完了。一位艺术家告诉我,有过坎坷和悲伤的爱情最动人,走过崎岖道路的爱,更真切。你说呢?

哦,如果你想见他俩。我去替你问问。他俩觉得他们的故事很普通!

真诚地祝你获得幸福!

愚师

3.古风凄美爱情诗句 篇三

3.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 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4.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6.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7.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8.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9.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王维《相思》

10.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12.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3.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 晏殊《玉楼春·春恨》

14.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

15.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 卓文君《白头吟》

16.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王昌龄《闺怨》

17.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 李白《清平调·其三》

18.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张九龄《望月怀远》

19. 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 辛弘智《自君之出矣》

20.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 苏武《留别妻》

21.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宋祁《玉楼春·春景》

22.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 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23.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24.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 曹丕《燕歌行》

26.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 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27.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 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28.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 曹植《明月上高楼》

29.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 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30. 别后不知君远近。 ——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31.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 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32.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王昌龄《闺怨》

34.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 乐婉《卜算子·答施》

36.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37.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38. 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 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39. 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 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40.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41.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 李白《春思》

42.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43.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4.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 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45. 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 —— 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46.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 —— 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47.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 曹植《明月上高楼》

49.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 薛逢《宫词》

51.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 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4.八个字的古风凄美句子 篇四

2、戏子入画、一生天涯。

3、幸福右边、荒芜人烟。

4、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5、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6、三尺白绫,解除束缚。

7、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8、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

9、卦不敢算尽,畏天道无常。

10、梨花落满头,何似到白头。

12、我谁也没等,谁也不会来。――《眉间雪》

13、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14、谁打马渡前过

15、回身唤取酒喝一口

16、低声问是谁家姑娘

17、如花似玉为谁留

18、十八年守候 她站在小渡口

19、十八年温柔 他睡在明月楼――《如花》

20、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1、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22、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5.古风凄美句子 篇五

2. 念君化烛,泪尽相思灼,旧时堂燕今朝何漂泊。

3.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4. 曾几何时,花前月下。明年今日,海角天涯。

5. 不知年日等何人,何人不归空回首。

6.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

7.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8. 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9.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6.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凄美爱情 篇六

李香君(1624~1653),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其父原是一位武官,因为是东林党成员,被魏忠贤阉党治罪后家道败落。李香君漂泊异乡,被秦淮名妓李贞丽收为养女,改为李姓,名李香,号香君,绰号“香扇坠儿”。李香君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才子遇见佳人,历来最不缺乏的就是爱情故事。侯方域和李香君也是如此。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已有妻室的侯方域赴南京应乡试,遇到了16岁的李香君。侯方域初见李香君时,她“娇娇滴滴,年纪不过十五六岁,真乃容可落雁,貌能羞花,遂不觉魂飞天外,目不转睛,呆呆地望楼上观看”。李香君虽身处烟花柳巷,但声名清白,对琴棋书画、诸子百家多有修养。她鄙视金钱、地位等庸俗的择偶标准,看重男女间心灵的契合。侯方域和她在容貌性情上极为相配,二人一见倾心,誓死白头偕老。

李香君深明大义、爱憎分明,不仅不为权势所动、对侯方域忠贞不渝,而且和想要霸占她的权贵斗智斗勇、毫不畏惧。和李香君侠气和豪爽的性格相比较,侯方域显得有些软弱、动摇和迷茫。侯方域在《李姬传》中写到王将军与素昧平生的侯方域“日载酒食”郊游的时候,李香君觉察出有问题就催促他问个明白。待侯方域问明是受阮大铖指使想拉拢讨好侯方域时,她说:“我从前就从养母那里知道夫君是正义之士,现在国难当头,阮大铖作为阉党奸臣余孽想拉拢夫君,夫君读书万卷,所见岂后于贱妾耶?”此真乃巾帼不让须眉之语!侯方域刻意叙述李香君对自己的批评,表现了对李香君由衷的敬佩。

随着清军入关,南明朝廷的建立,马士英、阮大铖窃得实权。阉党阮大铖也早已对东林党进步人士侯方域怀恨在心,处处对其打击。恰逢侯方域应试下第,不得不离开李香君。李香君在渡口置酒送别并演奏了《琵琶记》,寄托深情,鼓励侯方域坚定地对待可能出现的种种打击。

“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忍寒饥,决不下这翠楼梯。”侯方域离开后,李香君闭楼守贞。马士英的亲戚田仰以重金邀李香君见面,李香君认为依附他,就是依附阉党余孽,就是对侯方域负心,于是她誓死不从,血溅桃花扇。李香君伤病复愈后,又被昏庸的南明弘光皇帝圣谕征入宫中充当歌姬。不久清军攻入扬州,南京不攻自破、一片大乱,李香君在混乱动荡的社会中力保贞洁,等待着侯方域的到来。

与李香君分别之后,侯方域面对种种打击,内心也有过矛盾和斗争,他不愿归顺清廷,作诗赞颂抵抗清军的英雄志士,其不羁的个性也得罪了不少新朝权贵。但后来迫于压力,侯方域参加了清朝科举考试,应河南乡试为副贡生。在关系一生名节的抉择关头,侯方域没有经受得住考验,也辜负了李香君的一片苦心。侯方域悔失此举,著《壮悔堂文集》以明志。

关于入清之后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最终结局有好几个版本:一种说法是他们见面之后,看破红尘出家了;一种说法是他们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李香君留下一柄桃花扇恹恹地死去。据最新考证发现: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秋,侯方域在栖霞山寻到李香君,二人携手渡江北上,前往老家商丘侯府。李香君隐瞒歌妓身份,以吳氏女子、侯方域之妾住进西园翡翠楼。几年之后,她的身份终于暴露,她被公公赶出家门,栖身离城十五里的打鸡园。侯方域多次在父亲面前长跪不起,替香君辩解,请求父亲收回成命,但最终遭到的还是无情的训斥。1653年春,李香君在打鸡园生下一个儿子,但因自己身份低贱,孩子不能随侯方域姓,只能随自己姓李。孩子生下不到几个月,李香君便在抑郁绝望中离开了人世,终年30岁。

上一篇:森林山物业有限公司下一篇:爱岗敬业演讲稿《做一名光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