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堂弟的作文

2024-09-14

描写堂弟的作文(共15篇)

1.描写堂弟的作文 篇一

堂弟的变化作文

以前,堂弟是个小调皮鬼,吃饭总是一边玩一边吃,小婶喂他,他总是一边吃还一边吐,吃饭不好好吃,小婶气得头都大了。

堂弟去年三岁了,正是读幼儿园的年龄,小婶说赶紧让他去读书,看看能不能学乖点。如今,堂弟已经读了一年幼儿园了,变化可是真的大。上个星期来我们家吃饭,真是令我刮目相看了。

奶奶煮好饭菜,招呼道:“吃饭了!”大家还没回应,堂弟已经迅速坐到餐桌前,捧起碗筷,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惊奇地问:“咦!弟弟今天这么乖?”堂弟眨巴着大眼睛说:“老师说,吃第一名地才能奖励糖果!在家里吃第一名,妈妈也奖励我一个糖果,所以我要吃快快!”我们大家听了,都乐得笑起来。大家聚到一起,有说有笑,边吃边聊,只有堂弟很乖地埋头吃饭。不一会儿,他就把碗里的`饭吃得精光。因为奶奶煮的排骨太好吃了,所以堂弟又吃了半碗饭。小婶乐呵呵地说:“还是幼儿园老师教得好啊!自从上幼儿园,我是省心又省力了许多呢!不仅吃饭乖了,也变得有礼貌了。”这时堂弟向我们讨糖果吃,我急忙从柜子里拿了一颗糖果奖励他,他开心得连声说:“谢谢哥哥!”真是有礼貌呢!我们大家都夸奖他!

堂弟的变化真大!看来上学读书用处大!老师教导有方,加上集体的力量大,小朋友就越学越乖了!

2.描写堂弟的作文 篇二

一.化抽象为具体

有些描写内容很抽象, 如听觉、味觉等感受到的东西, 要把自己听到、尝到的那种韵味形诸文字转述给他人, 不借助具体形象则无法准确传神地表现出来。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时就是用的这种技法:“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李煜在描写看不见、摸不着、说不出的“愁”时, 用的也是这样的手法:“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可以肯定的说, 自古至今, 优秀的诗文在描写抽象的内容时都注意到了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分析这个转化技巧, 我们会发现比喻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比喻本来就是一种使抽象的具体化, 深奥的浅显化, 从而使描写内容既通俗又含蓄的修辞手段。另外在描写过程中要注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这样全方位、多角度描写, 参差错落, 就避免了冗繁累赘, 又使不同的读者不受各自生活体验的限制, 同时又对描写的内容心领神会。

二.化静止为动态

事物的“动”与“静”是相对的。“动”与“静”相伴而生。但在人们的感觉中, 静止的东西总显得呆板, 少了那么一股灵气。静态固然有静态的美, 但相比之下, 人们特别欣赏的是动态美。因为动态富于变化, 蕴含生机, 给人以活力。所以, 传神的描写都注意借助一定条件, 化静为动。

请看吴伯箫《难老泉》中的一段描写:“塑像塑得精致、细腻, 一个个都像活的。虽然身体的丰满俊美, 脸形的清秀圆润, 神态的婉约自然, 都有共同的地方, 但是四十四尊四十四个样子。有的像在沉思, 有的像在凝视, 有的像在缓歌徐吟, 有的像在低声细语, 还有的微笑, 有的轻颦……衣裳、服饰、颜色, 一切都那么逼真。走进去, 你仿佛会听得见她们说笑的声音, 会感觉到她们呼吸的温馨。”侍女塑像是静物, 再高明的艺术家也无法使她们真正的动起来, 发出声音, 像人一样。可是, 这里的静物在作家的笔下却“活”了起来, 她们不仅有动作, 而且有声音。从事理逻辑角度看, 这是不可能, 然而从艺术的角度, 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和独到的观察, 赋予静物以活力, 不仅令人信服, 而且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三.化物景为人景

鉴赏那些成功的描写, 我们会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在作家的笔下描写的物景大多是人格化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具有了人的情愫。正是这种人的情感与物景水乳交融, 才使读者产生了共鸣, 从而引起美的联想, 或启迪某种哲理。例如朱自清的《春》:

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园子里, 田野里,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 躺着, 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 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

这段文字中的春山、春水、春阳、春草、春树、春花, 展示出一种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 也表现了作者爱春的喜悦之情。这就是作者赋予静物以人格而显示出的感染力。

以上的“三个转化”, 在描写中有时会融合在一起。“红杏枝头春意闹”, 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春”是抽象的描写对象, 置于“红杏枝头”就具体形象化了, 使人充分地感受到早春的气氛。再着一“闹”字, 就具有人格化, 春意也就由静而动, 仿佛有了知觉, 给人蓬勃生机。这样的描写谁不惊叹!

3.我的堂弟作文 篇三

上个月回去的时候,爷爷把田里枯死的苹果树砍掉,劈成柴,堆在院子里。我觉得很新奇,就用那些木柴搭了一个小木屋,差不多有我这么高。正当我得意洋洋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马圣涛来了,一下子跳上了我的小木屋。小木屋瞬间倒塌,我火冒三丈,立刻追着打他。没想到他跑得还挺快,我追得气喘吁吁都没有追到,真是个调皮的男孩。

这个小调皮,可是超级能说,而且说的都是歪理。比如,奶奶不用的水,他装进喷壶到处喷,喷得哪都是,妈妈看见家里到处都是水迹,就问是谁干的。马圣涛指着我说:“都是哥哥干的。”妈妈一听,狠狠地批评了我,真是冤枉死我了。

尽管他这样调皮,可是每次要离开的时候,我都有些舍不得。一个多月没见了,不知道他变乖了没有?有没有调皮捣蛋被奶奶批评呢?我不在家谁会跟他一起玩呢?

我喜欢这个弟弟,每次想到他,我都会感到特别开心,他那双水汪汪的眼睛也会一下子浮现在我面前。他还特别能吃,每次吃饭的时候,他都是第一个开始动筷子,而且吃得最多、最快,我们都叫他“贪吃鬼”。

4.我的堂弟作文 篇四

在我家,常常有“战斗”发生,那便是我和“恶心鬼”堂弟之间的战斗。不过,每次“战斗”都是弟弟引起的,也都是以弟弟大获全胜而告终。比武力,弟弟自然不是我的对手,但是他耍嘴皮子很厉害,又爱捣蛋,常常惹是生非。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做完作业,仔细检查了一遍,就拿给爸爸看。爸爸看后很满意,破例说:“这次作业完成得挺好,多给你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吧!”我高兴极了,冲到电脑前,高高兴兴地玩起来。还没玩半个小时,弟弟闻声而来,见我在玩游戏,就嚷开了:“哥哥,我也要玩!”我有些得意,轻蔑地斜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凑什么热闹?一边去!你爸爸又没让你玩。”他见我不同意,就跑去向我爸爸求情。他装出一副可怜相,肉麻地哀求道:“伯伯,你就让我玩一次吧,就一次啦!求你了!”我隔着屋子都听得浑身起鸡皮疙瘩。爸爸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说:“你去玩吧!去去去……”我一听,立刻从沙发上跳起来,找爸爸评理:“你不是让我玩吗?”“哎呀,你让他一次总可以吧!”爸爸无奈地说。“那,那我才玩一会儿!”我极力争辩。爸爸对我也没办法,只好说:“那你明天再玩吧!”这句话终于把我的怒火“浇灭”了。路过书房,我恶狠狠地冲弟弟做了个鬼脸,咬牙切齿地说:“下次有你好看的!”他见我不敢拿他怎么样,就转过头来“嘻嘻”笑了几声,又旁若无人地继续玩起来。

你说,他是不是“恶心鬼”呢?

5.我的堂弟小学作文 篇五

在一个春节的晚上,我们在奶奶家的客厅里看电视。堂弟却不见踪影。我跑到楼上一看,堂弟原来在玩玩具。

“智楠,你怎么不去看电视?”

“我在想怎么做“串串”?”

堂弟突然跑了出去,似乎知道了什么。嗨!我只好下去了。过了一会儿,堂弟突然搬着桌子跑到大家面前,打段了大家的雅兴。

我气愤地说:“快让开,小心吃拳头!”

堂弟说:“我想出怎么做“串串”的方法了。”

我往桌子上一看,桌子上有用竹筷子串好的“串串”旁边有一堆铅笔。

堂弟突然大喊起来:“买“串串”喽!实惠又便宜,快来买呀!”

6.浅析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教学 篇六

一、借梦境、幻觉描写心理活动

作文时用梦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会增添文章的抒情性和浪漫色彩。利用梦境、幻觉可以具体展现人物心理活动。所谓梦境、幻觉, 就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感觉, 比如无人讲话而听到讲话声, 眼前无物而看到某种形象等。这种方法, 缥缈神奇, 似有若无, 亦真亦幻, 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比如这篇学生作文《我梦见王老师变小了》:我特别想让王老师变成学生。因为王老师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老师。她留作业留得特别多……我做了一个梦, 梦见王老师变小了。在课上, 班主任李老师让同学们抄课文, 自己用3260倍放大镜查找同学们的错字。李老师突然发现变成学生的王老师写的字都是连笔字, 便把王老师叫到自己身边, 对王老师说:“王同学, 你的字怎么是连笔的, 快点重写, 写完后, 再把这篇课文抄1000遍!”王老师听了, 吓得晕了过去。这样一写, 把这位学生的心理活动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当然, 这样写需要注意的的是: (1) 幻觉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处境必须有密切的关系。写幻觉, 一定要注意人物的处境和心理。只有这样, 才能把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活动和精神状态揭示出来。 (2) 用第一人称时, 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 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二、用内心自白方式描写心理活动

自白袒露心理, 就是通过人物自言自语或默想, 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这种方法, 能够把人物心灵深处最隐秘的部分直接展现出来, 引起读者的共鸣, 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有个女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弟弟很淘气, 在我做作业的时候故意把我的文具盒弄掉在地上, 我骂了他, 可弟弟哭着去告诉妈妈, 妈妈便不问青红皂白把我骂了一顿。我心里委屈极了, 为什么妈妈总是骂我呢?要说有错也只能是弟弟有错在先呀!可妈妈为什么不骂弟弟?为什么总是袒护他呢?是不是因为我是女孩呢?看来妈妈真的是重男轻女啊!想到这我心中不禁对妈妈产生了一丝的恨意, 眼泪也随之簌簌地落了下来”。这样是不是细致地写出她当时不服气的心理呢?这可以说是道出了她的心声, 是不是更加生动, 篇幅也更加长了呢?但运用自白袒露心理的方法, 一定要做到: (1) 看准火候。一般是在人物处于冲突之中, 采取重大行动之前, 内心紧张、思绪复杂多变时, 为了使读者能准确、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人物的心灵状态, 才用这种方法。 (2) 语言简练, 结构严谨, 注意开合转换处的衔接过渡。 (3) 表白出内心深处的隐秘, 揭示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特征来。

三、直接刻画心理活动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 在一些小学语文教科书里面常见。比如课文《穷人》里描写道:“桑娜脸色苍白, 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 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这段文字, 细腻地刻画了渔夫的妻子桑娜内心由紧张害怕到下决定的变化。直接揭示人物心理, 应注意三个方面: (1) 突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特征, 见出其有别于其他人物的个性来。 (2) 紧密结合人物形象刻画和故事情节叙述, 形成一个整体, 以免心理描写的游离和脱节, 从而使心理描写紧紧围绕人物性格刻画展开, 直接为表现主题服务。 (3) 与文章中的其他表达内容自然地联结和转换, 有机地过渡和衔接, 浑然一体。

四、让环境衬托心理

环境影响人物心理, 也可以间接反映人物心理。环境衬托心理这种方法, 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比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 扭转头一看, 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 火苗趁着风势乱窜, 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虽然还没写心理活动, 但读者的心已经和文章的人物一样把心提到嗓子眼上。运用环境映衬心理的方法, 要注意两点: (1) 把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交代清楚。 (2) 处理好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描写环境的目的, 是为了烘托人物的心理。因此, 环境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心理这个关键, 不能为描写环境而描写环境, 给人留下产生环境与人物两不相干的印象。

摘要: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 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 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恰如其分的心理活动描写能更好地描绘出人物的性格, 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映衬出故事情节的曲折复杂。

7.我的堂弟小学作文 篇七

他非常调皮,一会功夫就能把我的书和跳绳搞得乱七八糟,每次我都很生气。吃饭的时候,还会和抢同一块肉。我们打羽毛去的时候,他每次都过来捣乱,真的是非常让人头疼的捣蛋鬼。

别看他既好吃又调皮,他也有乐于助人的一面。有一天我正在跑步,不小心摔倒了,弟弟看到了赶紧跑过来把我扶起来,问我有没有哪里疼。很关心得扶起我,帮我擦伤口。没想到这个小家伙还挺懂事的,真的不能以貌取人。平时我回老家的次数比较少,和他接触的也很少。那后面我作为姐姐,也要多关心他。就在这时,他又去破坏我的书本了。

8.我的堂弟小学作文 篇八

我的堂弟矮矮的,胖胖的,一双眼睛小小的,看起来就像一个大皮球,他才刚刚步入二年级,就已经30千克重了。所以,我给他取了一个别名,叫“胖胖”。

堂弟在我家时,我发现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懂得分享,他在我家的第一个晚上,特地把自己的陀螺分给我玩,直到他回家的时候。不过,人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也发现了他的许多缺点。列如在玩陀螺时,他不守规矩,一看优势不在自己这边,就立刻会把代表我的陀螺给紧急叫停,让自己胜利。最让我生气的是,在玩我的扑克牌时,他干的那些事:当时,应该我摸牌了,可是,当我一碰到牌,堂弟就大声地嚷嚷着要摸,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跟他说清楚该什么时候摸,什么时候弃,可是他居然左耳进,右耳出,没过多久就故技重施,把我气得七窍生烟,狠狠地训斥了他几句,他立刻哭哭啼啼地跟我玩起了“捉迷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只要一不如他的意,他就大喊大叫,见什么扔什么,谁说他都不听。有时,我真想冲上去惩罚他一下,可妈妈说,他是客人,他还小,叫我让着他。可我觉得,不能纵容他的坏脾气,该惩罚的时候就得惩罚。

9.描写堂弟的作文 篇九

其次,学习怎样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及把握好观察的角度,来达到以真实的细节反映生活的写作目标。

源于真实生活中生动具体的细节往往需要细致的有心的观察体悟,可如今大部分中学生不仅缺乏细致观察的能力,也缺乏静下心来用“发现”的视角来探察生活本真的渴望。他们的观察要么浮光掠影,不够深入;要么忽略主体,不得要领。因此,即便他们在写作中运用了细节描写,也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特的个人体验,更不用说依据文章主旨,“抓特征去枝叶”,以最有价值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和事件了。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引导学生进行选角度观察并描写感兴趣的细节,完成课堂内的观察训练。如:一节作文课时, 让学生挑选两组同学分别制作水果拼盘、水果沙拉并大家分享成果的活动,由此完成一篇作文。要求:1.注意观察参与活动的同学的动作、神态、表情等;2.留心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观看制作过程,并分享美食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3.着重注意自己在活动中的动作、心理、活动等。

等学生的初稿完成后,就是鉴赏佳作和做针对性评改的环节。教师在展示巡回辅导中发现佳作,然后引导学生赏析,并提出学生练笔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修改。最后让学生分组交流修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即使是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北方的12月份的天气已是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天空飘起雪花,这是一次难得的写作机会,我要求学生把下雪时的情景具体化,细节化,字数不限。开始时,有些学生不知该如何入手,在全班交流评议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别人所写片段是怎样表现雪景,好在哪里,还可如何修改来使之更完善。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简单的“雪景”,居然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细节展现出来。下面是一位学生练笔修改前后的对比:

(原稿)雪花是美的。 洁白的雪花成千上万地纷纷扬扬撒在大地,大地白了;落在树上,树梢白了;落在屋顶 ,屋顶白了。

(修改稿)雪花是美的。 洁白的雪花像千万朵小小的云彩飘落下来,不是十朵,不是百朵,也不是上千朵,而是成千上万朵。 它们形态各异,各不相同,什么 “三棱六角 ”,什么 “七棱八角 ”,谁能说大自然不是最神奇的魔术师呢 ? 雪花似那一群亭亭玉立的小仙女,成群结队从空中飞来,难道这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

显而易见,修改稿在原有概括性景色描写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细节;加入了丰富的想象;加入了不同的句式,使表达更富于变化。由此可见,进行课堂片段的练习训练,除了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细节描写的意识外,又可以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爱上写作文。

初中语文教材里有不少细节描写的范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名篇名作,引导学生揣摩体会细节描写的方法技巧与表达效果,甚至可直接进行读写迁移,模仿运用,让学生在“学语用言”中提高运用细节描写的能力。

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作者抓住了送行的过程中这十分感人的细节,花费了很多的笔墨来进行描述。通过描述将父亲对儿子的爱意表现得淋漓尽致,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情浸透纸背,正以此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通过重复渲染来描写事物,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起到前后照应,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在文章中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从而方便最后进行点题,突出文章主旨。

再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有四次写到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深刻地揭露了人物性格特征,鲜明表现主题。作品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这处细节描绘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变色过程中的丑态, 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

10.英语作文:我的堂弟 篇十

Ihaveacousin,hisnameisLiMing,heis8yearsoldthisyear.

Hehasapairofbigeyesandbigears,buthisnoseisverysmall.Hereadtheprimaryschoolisgrade2thisyear.

Althoughhewasveryyoung,buthisstrengthisverybig,canpickuptheheavybag.

Ioftenhelphimtolearn.Ilikehimverymuch.

11.可爱的小堂弟作文 篇十一

前面说的这名小男孩就是我的小堂弟。他非常馋,一见到他喜欢吃的东西就迫不及待地又蹦又跳,想要吃那个东西。除此之外,小尹很像小大人。有一次,弟弟惹恼了他,但他又打不过弟弟,就只好气急败坏地叫道:“铠甲勇士,变身!”说完,他就冲向了弟弟……在一套花拳绣腿之后,他才平息下来。真没想到,小尹这种两三岁的小孩还看这种正义片。

不过小尹馋归馋、调皮归调皮,可他学习却不差别人啊。现在他都认识了100多个字,背的唐诗起码也有二十首。那些比他大的孩子,有的连“十”都不认识。小尹在他们面前,虽然个头没那么高,但他的学习能力可比他们高一等。

12.描写堂弟的作文 篇十二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在作文批改过程中, 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不会描写场面, 文章内容干瘪, 缺乏生活气息。学习场面描写是学生写好记叙文的一项基础训练。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中, 我们常常会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 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 安排一些或大或小的场面描写。这样不仅能展示具体实在的生活画面, 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也有助于描写人物行为和刻画人物性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场面描写, 学习归纳场面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 描写生活中的场面, 通过校园网交流和评改描写片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展现生活中经历的场面。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材料, 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

难点:运用场面描写方法, 描写生活中的场面。

四、教学准备

《抓住耀眼的一刹那——场面描写》专题学习网站。

五、教学过程

(一) 激情引趣, 引入“场面”

(进入网站) 播放“泰坦尼克号”下沉前的视频。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中文剧本:

乐队在甲板上认真地演奏着, 他们专注的神情使人感觉他们不是在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甲板上, 而是在维也纳的音乐厅。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拍都极准确。

人们的慌乱与他们的专注形成鲜明的对照。

如果不是一个人匆忙跑过, 撞了小提琴手的胳膊, 这个乐曲会演奏到最后一个音符。

“有什么用?没有人听我们的演奏。”小提琴手叹了口气, 停止了拉琴。

四周一片嘈杂。

乐队的哈里淡然一笑:“在餐厅也没人听, 还是拉吧, 这样还可以暖和一点。奏《奥菲斯》!”

一首快节奏的乐曲在他们的琴弦上飞荡。

杰克等人从乐队旁边跑过, 他们好奇地看了一眼此时还在专心演奏的乐手们。

“在音乐伴奏声中淹死, 这可真够格调啊!”托米不乏幽默地喊了一声。

(运用“引导页”导入)

师: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随时随地都置身于某个场景中——一场激动人心的电影、热闹轻松的课间十分钟、一次扣人心弦的比赛、一间宁静安谧的病房、一个熙来攘往的路口……人们在不同的场景中的表现和举动组成了不同的场面。无论我们是其中的主角还是旁观者, 只要用心观察, 细心体会, 就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电影中的感人场面和剧本中的场面描写导入新课, 文字、声音、影像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自然、有效地过渡到本课的学习情境之中。

(二) 轻松入门, 初识“场面”

1. 什么是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 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它可以包括环境描写, 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各方面的细节描写。场面描写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 才能再现场面。构成场面的三个要素是时间、环境、人物活动。

2. 场面描写的作用: (1) 塑造人物, 表现主题。 (2)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 (3) 明示、暗点主题。

设计意图:了解什么是场面描写, 通过几个场面描写实例, 让学生去探究, 主动获得新知, 归纳总结场面描写的作用。

(三) 方法指津, “场面”锦囊

学生阅读场面描写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

1. 阅读《挤车》, 找出挤车的整体场面和个人描写。引导学生归纳出锦囊一:有点有面, 点面结合。

2. 阅读《手术室前》, 请习作的作者张宇晨同学介绍这个场面描写所表现的中心含义和渗透的感情。引导学生归纳出锦囊二:中心明确, 渗透感情。

3. 阅读《紧急集合》, 思考这个场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突出什么气氛。引导学生归纳出锦囊三:顺序合理, 突出气氛。

教师补充常见的描写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主—次、详—略、点—面、人—景……

4. 阅读《最后一课》 (片段) , 说出这个场面描写中出现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归纳出锦囊四:表现人物, 突出性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研读场面描写的精彩片段, 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四个锦囊, 为书面写作打下基础。

(四) 例文集萃, 熟识“场面”

学生阅读优秀中考作文《考试前后》、《“猛虎”“凤凰”争霸记》、《家乡的泥土》、《雪天挤车》及例文点评, 进一步体会场面描写的写法及作用。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 拓展应用。学生阅读相关例文, 丰富体验, 进一步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五) 大显身手, 描写“场面”

学生点击专题网站的“大显身手”栏目, 完成习作练习。

视频资料:《夺冠瞬间》、《开饭时分》、《考场之外》。

教师布置任务: (1) 根据网站上的视频资料,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仔细观察, 运用所学方法完成场面描写的习作。 (2) 将习作上传至校园网论坛《抓住耀眼的一刹那——场面描写》专题。 (3) 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在网站上发短信与老师交流。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喜爱、熟悉的生活场景, 激发学生用文字描述生动的生活场面的兴趣。多媒体再现情境, 使用播放技巧定格、慢放或循环播放精彩的场面镜头, 为学生提供多次连续观察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机会。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体会和品味场面, 增强思维的广度、深度, 使学生能够较完整地描述所观察的场面。

(六) 网上交流, 评改“场面”

1. 阅读校园网论坛《抓住耀眼的一刹那——场面描写》专题区发布的学生场面描写习作, 全班学生集体评点, 共同修改。

2. 学生选出自己觉得优秀的习作与同组学生进行网上交流, 共同推选出优秀作品。评价作品的优、缺点并进行修改, 写点评。

3. 小组递交优秀作品。对非该组学生的作品和点评进行再阅读和再评改。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对传到校园网的场面描写片段进行评改, 真正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相互评议、修改。

(七) 课堂小结, 延伸课外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场面描写, 学习了场面描写的方法, 并且学会了描写场面。上课时间有限, 网上的交流是无限的, 意犹未尽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到网上交流, 把自己对场面描写的收获、困惑和感想发表在论坛上, 与大家分享、交流。

老师也会在网上与大家进一步交流场面描写的方法技巧。

设计意图:总结课堂学习, 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学生们在网络交流中互相欣赏、互相批改, 提高了写作兴趣, 提升了写作水平, 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建立。

六、教学反思

1.信息技术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 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景、事、物搬进课堂, 还可以利用特殊功能让视频中的重点和细节突出、定点放大, 也可以慢放画面、循环播放。为学生提供多次连续观察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机会。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体会、品味场面, 学生增强了思维的广度、深度, 能够较完整地描述出所观察的场面。

2.变革评改, 扩大交流。新课程标准提出, 要变革传统写作教学“学生写、教师改”的评改方式,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宽松、愉悦的无纸化作文环境, 使学生自主修改作文成为便捷的事情。校园网扩展了学生作文交流的时空, 教师既能与学生共同对传到校园网的习作进行评改, 又能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评议修改。学生在网络交流中互相欣赏、互相批改, 提高了评改效率, 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13.我的堂弟作文600字 篇十三

堂弟很淘气,每次我要写作业了,找不到笔;我要看电视了,却又找不到遥控器……不用说,又是调皮鬼堂弟干的。不过,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堂弟的看法。那个星期五晚上,堂弟打电话来说明天来我家玩。谁知,星期六老天爷下起了倾盆大雨,地面上湿淋淋的,穿着拖鞋出去可以洗脚,光着身子出去可以洗澡。我猜想堂弟大概不会来了吧。人算不如天算,我在家看了一会儿电视,三伯母就带着堂弟来了,记得那天我和堂弟玩得很开心。我问堂弟为什么下着大雨还来,堂弟理直气壮地说:“做人要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这才是个好孩子。”我真的还有点佩服堂弟呢!从此之后,每当我遇到堂弟,我都会亲切地叫声“丰丰”,原来丰丰堂弟是个既淘气有讲诚信的好孩子。

不过,堂弟也偶尔耍点小聪明。有一次,我想考考堂弟的绘画水平,便拿出一张白纸让他画一幅画,我则坐在一旁看书。一个小时后,我去看堂弟画的画,咦,白纸一张,什么都没有,我想肯定又是堂弟在搞什么鬼了。于是,我问道:“丰丰,你这画的是什么呀?”果然堂弟说:“我画的是‘白天驴在吃草’。”“那白天肯定是有太阳的,太阳呢?”我继续问。“下山了。”堂弟漫不经心地说。“白云呢?”“飘回家了。”“草呢?”“被驴给吃光了。”“驴呢?”“驴吃完草回家去了。”我一听吃了一惊:“所以你就什么都没画,一张白纸,真是的。”

14.我的堂弟小学作文 篇十四

我的堂弟很爱玩,也很喜欢小动物。今年暑假,我又回老家和他玩。家的不远处有个香蕉收购站。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从香蕉堆里跑出了一只小松鼠,被他逮住了。从那以后,他每天都问我:“去不去捉松鼠?”“我不去,你自己去算了。”“你和我一起嘛?”堂弟求我。后来,他等不及了,二话不说,一溜烟,没影了。回来的时候,手里又有一只松鼠。由于饲养方式不当,不久两只松鼠全死了。堂弟很伤心,可是他不甘心,还要去捉。我对它说:“你不要去捉了,捉了你也不会养,不是白捉?”“你认为我是一个百无一用的废物是不是?”说完,又去捉松鼠了。回来的时候,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捉到了……”“慢慢说。”我看到他的样子就劝道。他说:“我捉到了比松鼠还要好养的东西,是蝗虫。”我看了看,说:“你只要天天给它叶子吃就行了。”堂弟咧开嘴笑了。还有一次,他问我:“在这个世界上,什么动物的命最长?”“当然是乌龟了,它长命百岁,一生就可以活几千几百岁呢!”“真的吗?”堂弟很惊奇。“那当然了。”我拍了拍堂弟的背。

第二天,他要我来他家,像要变魔术似的,果然不出所料,他竟然“变”出了只乌龟来。真是个好玩又可爱的表弟!

你喜欢他吗?

15.描写堂弟的作文 篇十五

《韩非子·显学》中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这里的“参验”就是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表明作文是文字化的生活,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就很难写出具有生动曲折、感受独特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在作文指导课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内心体验呢?张萍老师的“举手投足间,个性魅力现———人物动作描写””的写作指导课给我们做了较好的示范。

一、角度:教学活动设计要明确指向学生的自我体验

写作行为的发生,是将“外在的生活”转换为学生心中“内在的生活”,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作者的主观体验和心理感受、思维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赏析经典,感知特色———探究材料,归纳方法———设置情境,运用方法”的三步分解式教学活动。

张老师首先用“哑女卖刀”的故事激趣导入,接着通过赏析经典范例初步感知体验,了解动作描写对凸显人物个性的作用,然后探究材料,让学生发现并体验作者的写作技法,最后学以致用,设置情境,运用方法进行写作。张老师设计了“你们一家三口吃饭的动作一样吗?”“同学聚餐的时候,环境比较随意轻松,你会怎么吃?”“一大早没吃饭就来学校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好不容易等到放学回家了,你又会怎么吃饭?”等这样的问题,相继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下面的探究写作方法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两种体验,一是属于对于写作话题所涉及的生活的唤醒式体验,二是属于写作此类文章所需要的写作知识、方法、表达技巧的明示性或探究性体验。无论哪种体验,最终都要落在学生的自我体验上。

二、深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体验

写作教学中的体验,仅仅是“粗略地感觉到”是不够的,而要有一定的深度。写作内容其实是生活经验的发酵、长大或变形,要对作者的心理造成足够的震撼才行。

在上述案例中,张老师精选了《背影》《故乡》《走一步,再走一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阿长与〈山海经〉》和《药》等几个文质兼美的片断,分别设计了三个自主探究活动,从动作的细化分解、动词的选择、修辞的运用等三方面引导学生悟出动作描写的技巧。

三个活动设计循序渐进,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展示有机结合,环环相扣,学生在辨析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共鸣,从而激发起积淀在心底的生活积累,对动作描写的技巧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然后又运用吃饭众生相的图片、刘翔夺冠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来引导学生感受动作描写的妙处。

这些文本体验、自我体验以及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体验,因其不断地激发、碰撞,会形成一个“体验场”,使大家的经验彼此激发并共同分享。

三、态度:体验活动要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

张老师精心设计了“赏”、“悟”、“练”三个活动板块,力求让学生在品读中赏,在辨析中悟,在情境中练,层层深入,步步分解,由易到难。让作文指导不再是笼统而空泛的说教,而是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个性体验的过程,课堂因学生个性体验的差异而显得精彩纷呈。

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说:“生命体验在所有个体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写作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独特方式,我们理应用手中的笔,来勾描多彩的人生,用敏锐的眼光来洞悉现实世界,用灵动的文字来表达生命的体验。

上一篇:物业二装手续办理程序下一篇:励志故事1200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