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北师大版(共8篇)
1.初二物理教案北师大版 篇一
一、读一读 学习目标:1、熟练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会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公理)证明“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定理),并能应用这些结论。
二、试一试
自学指导:平行线判定公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自学教材P229-231,学完后合上课本完成下列各题:
(1)已知:如右图所示,∠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和∠2互补。利用平行线判定公理证明a∥b
由此得,平行线判定定理1: ;
(2)已知:如右图所示,∠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利用平行线判定公理或上述已证明的判定定理证明a∥b
由此得,平行线判定定理2: .
三、练一练
1、在教材上完成P231随堂练习1;P232知识技能1;P233问题解决
2、已知:如右图所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
求证:a∥b 你有几种证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两种方法来证明
五、记一记: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若已给出图形,则可省略)
(2)根据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已知退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4)检查证明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2.初二物理教案北师大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②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汽油机模型和汽油机活动挂图的演示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能够简单描述汽油机的四个冲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汽油机模型和汽油机活动挂图的演示培养学生观察理解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学习热机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人类社会的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教学难点:
汽油机四个冲程的理解。教学准备:
试管、水、橡皮塞、酒精灯、火柴、汽油机模型、汽油机活动挂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提问:请举例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
学生举例:打气时气筒会发热
用锯子锯木料时锯条会发热
2、刚才的事例都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那么反过来想内能会转化为机械能吗?
(二)进行新课
一、探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演示实验:水蒸气冲开橡皮塞
现象:在水沸腾一段时间后,橡皮塞被水蒸气冲开。思考: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导回答:说明了水蒸气的内能会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
师述:刚才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由于燃料在试管外燃烧,热量损失较大,内能会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较低。能不能把燃料移到内部去燃烧,来获得更大的机械能?
2、介绍书中的实验:酒精燃气冲开盖子
学生看书中的内容,了解这个实验的做法及实验现象。
理解:这个实验说明了酒精燃气的内能快速转化为盖子的机械能。
理解:这个实验说明了把燃料移到容器的内部去燃烧,可以获得更大的机械能。
二、热机
1、热机的原理: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热机是热力发动机的简称。
3、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热机的发展史 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
三、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1、今天我们来学习热机中的内燃机的代表:汽油机。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汽油机是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为燃料,2、构造(观看活动挂图,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3、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4、工作原理。(结合活动挂图的演示)
(讲解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的运动方向、气门的开闭、连杆、曲轴的运动情况)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吸气冲程。
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此时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第二个冲程,压缩冲程。
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通
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做功冲程。
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排气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
5、重点强调能的转化。
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汽缸中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6、热机的启动
热机不能自行启动。开始运转时,要靠外力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以后内燃机才能自己工作。
7、热机的应用
汽油机比较轻巧,常用在汽车、飞机和小型农业机械上面。柴油比较便宜,但柴油机比较笨重,主要用在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上面。
(三)全课小结
(四)巩固练习(见小黑板)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2)同步导学P59:A卷:2、3、8,B卷:10。
2、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①构造(观看课件。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喷油嘴,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②工作原理。
(讲解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运动情况)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也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吸气冲程。
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活塞把空气压缩得很小,空气的压强更大,温度更高。在压缩冲程末,缸内空气温度已超过柴油的着火点。这是第二个冲程,压缩冲程。
在压缩冲程末,从喷油嘴喷出的雾状柴油遇到热空气立即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这是第三个冲程,做功冲程。
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气缸。这是最后一个冲程,排气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汽油机和柴油机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 1.基本构造和主要部件的作用相似。
2.每个工件循环都经历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3.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靠飞轮惯性完成。4.一个工作冲程中,活塞往复两次,飞轮转动两周,做功一次。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1.构造不同:汽油机气缸顶有火花塞,而柴油机气缸顶部有喷油嘴。2.燃料不同:汽油机的燃料是汽油,而柴油机的燃料是柴油。3.吸气不同:汽油机吸进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柴油机只吸进空气。4.点火不同:汽油机属点燃式点火,柴油机属压燃式点火。
火箭
课前准备
一、新课标学习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火箭是喷气式发动机的一种.了解喷气式发动机和内燃式发动机的不同.知道喷气式发动机分为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两类,了解二者的异同、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
利用挂图了解火箭的基本结构、部件、工作原理.通过网络多了解火箭方面的知识,开拓视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当今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二、整体感知
三、相关知
火箭
当今,人们在习惯上称无控火箭为火箭;称装有战斗部(爆炸装药)的军用有控火箭为导弹;称发射卫星或宇宙飞船的有控火箭为运载火箭.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空间开发利用活动的范围和规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的火箭技术、资料、装备及技术人员,被称为“战利品”由美国和苏联瓜分.并成为美、苏两国发展运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技术基础.苏联在科学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都远不及美国,但因十分重视运载火箭的研制,并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特别关注,故使其运载火箭技术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创下诸多世界第一。其“联盟号”、“质子号”大型火箭的可靠性及载荷能力均较高.1988年5月,又研制成功了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箭“能源号”.其近地载荷能力为100吨,而且还可再提高50%.虽然,今天苏联已不复存在,但其航天事业的多数机构,主要技术力量,85%的设备和设施都由俄罗斯继承,所以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参与火箭技术剧烈竞争的主要角色.1957年,在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强烈震动下,美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加快了火箭研制的步伐,1958年发射人造卫星成功;60年代末,在著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主持下,研制出巨型火箭——“土星5号”其载荷能力为50吨,为实现登月计划提供了有力的运载工具,并使美国在空间技术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美国研制的大推力火箭“大力神”、“宇宙神”及中型火箭“德尔它”的可靠性都较高,成功率高达96%.进入70年代后,现代火箭技术已不再为美、苏两国垄断.法国、日本、中国、英国相继研制成功自己的火箭.“欧洲空间局”于70年代末研制出大型运载火箭——“阿里安”系列,坐上了火箭技术的第三把交椅.日本从50年代始,研制适用于科学研究的小型火箭.至90年代,研制出载荷能力2吨的运载火箭H—Ⅱ号.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起步于50年代末,现已拥有可将多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长征”运载火箭系列:长征一号(中文代号CZ-1:英文代号LM-1).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长征二号(CZ-2;LM-2),于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1980年5月18日,一支巨大的火箭拔地而起,冉冉升空.几分钟后,它在茫茫的天际,从人们的视力范围内渐渐隐去……它飞出了大气层,半小时后,它准确落入预定地区.外界评论:中国已能发射洲际导弹;长征三号(CZ-3,LM-3).于1984年初研制成功,它具有把1.40吨载荷送上同步轨道的能力,该能力居世界第四位.特别是它采用了代表当今世界运载火箭技术先进水平的、液氢液氧发动机.这一技术目前仅为美、俄、欧洲局、日本等少数国家所具为,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986年1月,美国航天飞机失事,美国、西欧的火箭发射又连遭失败,国际商用卫星排队待发.中国不失时机地研制出大吨位运载火箭长二捆(CZ-2E).不仅载荷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达9.2吨),而且研制时间短(仅用了18个月).1992年8月、12月先后发射两颗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澳大利亚所有的“澳星B”,使我国独立开发宇宙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一年,我国第一台用水银作推进剂的新型离子火箭发动机的试验样机,也在兰州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这种发动机技术难度大,在国际上也还处在试验阶段.它具有体积小、控制精度高,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在大推力火箭将卫星送入空间轨道后,它作为动力、用来对卫星的精确位置和姿态进行控制.今后,在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一、推力小或航速小;
二、成本高;
三、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四、学法点拨
本节学习应利用好课本图片,通过观察图片认知火箭的基本构造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其工作原理,利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区分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教材知识全解
一、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优点 1.原理
原理:它的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这种气体从尾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同时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机身向前运动.2.优点
由于它不需要像活塞、螺旋桨那样的传递结构,从而减少了能量的损失,大大提高了机身的飞行速度.二、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
三、液体燃料火箭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过程及特点
现代火箭使用的燃料多为液体燃料.液体燃料火箭主要由燃料箱、氧化剂箱、输送装置、燃烧室和尾部喷口组成,如图10-5-1所示.输送系统按时按量地把燃料和氧化剂输送到燃烧室中,最初用电火花点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随后继续进入燃烧室的燃料和氧化剂,由于燃烧室的温度已升高,从而可以自行燃烧.燃烧产生的气体以很大的速度从喷口喷出,同时对火箭产生强大的反冲推力,使之前进.现代火箭的特点是功率巨大,不仅可以在高空飞行,而且还可以飞出大气层.多级火箭又能作为星际航行的运载工具.课后小结
一、知识梳理
1.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液体燃料火箭的主要组成:①燃料箱
②氧化剂箱
③输送装置
④燃烧室
⑤尾部喷口
二、方法规律总结
本节学习应以讨论为主,课前布置预习、查询资料,上课时资源共享,充分体验科技的力量,养成爱科学的良好品质.三、思维误区
本节主要是在区分喷气式发动机和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上学生易存在模糊认识,应借助图片理解好二者的工作原理,排除障碍.课本“作业”答案 课本第26页
1.利用网络查询资料,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汲取网络丰富的营养,除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外,还应了解美、俄等国家的情况.2.这是一道实践性练习题,要亲自动手做一做,总结成败经验,养成动手好习惯.火箭
课前准备
一、新课标学习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火箭是喷气式发动机的一种.了解喷气式发动机和内燃式发动机的不同.知道喷气式发动机分为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两类,了解二者的异同、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
利用挂图了解火箭的基本结构、部件、工作原理.通过网络多了解火箭方面的知识,开拓视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当今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二、整体感知
三、相关知
火箭
当今,人们在习惯上称无控火箭为火箭;称装有战斗部(爆炸装药)的军用有控火箭为导弹;称发射卫星或宇宙飞船的有控火箭为运载火箭.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空间开发利用活动的范围和规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的火箭技术、资料、装备及技术人员,被称为“战利品”由美国和苏联瓜分.并成为美、苏两国发展运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技术基础.苏联在科学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都远不及美国,但因十分重视运载火箭的研制,并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特别关注,故使其运载火箭技术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创下诸多世界第一。其“联盟号”、“质子号”大型火箭的可靠性及载荷能力均较高.1988年5月,又研制成功了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箭“能源号”.其近地载荷能力为100吨,而且还可再提高50%.虽然,今天苏联已不复存在,但其航天事业的多数机构,主要技术力量,85%的设备和设施都由俄罗斯继承,所以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参与火箭技术剧烈竞争的主要角色.1957年,在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强烈震动下,美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加快了火箭研制的步伐,1958年发射人造卫星成功;60年代末,在著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主持下,研制出巨型火箭——“土星5号”其载荷能力为50吨,为实现登月计划提供了有力的运载工具,并使美国在空间技术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美国研制的大推力火箭“大力神”、“宇宙神”及中型火箭“德尔它”的可靠性都较高,成功率高达96%.进入70年代后,现代火箭技术已不再为美、苏两国垄断.法国、日本、中国、英国相继研制成功自己的火箭.“欧洲空间局”于70年代末研制出大型运载火箭——“阿里安”系列,坐上了火箭技术的第三把交椅.日本从50年代始,研制适用于科学研究的小型火箭.至90年代,研制出载荷能力2吨的运载火箭H—Ⅱ号.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起步于50年代末,现已拥有可将多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长征”运载火箭系列:长征一号(中文代号CZ-1:英文代号LM-1).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我国
第一颗人造卫星;长征二号(CZ-2;LM-2),于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1980年5月18日,一支巨大的火箭拔地而起,冉冉升空.几分钟后,它在茫茫的天际,从人们的视力范围内渐渐隐去……它飞出了大气层,半小时后,它准确落入预定地区.外界评论:中国已能发射洲际导弹;长征三号(CZ-3,LM-3).于1984年初研制成功,它具有把1.40吨载荷送上同步轨道的能力,该能力居世界第四位.特别是它采用了代表当今世界运载火箭技术先进水平的、液氢液氧发动机.这一技术目前仅为美、俄、欧洲局、日本等少数国家所具为,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986年1月,美国航天飞机失事,美国、西欧的火箭发射又连遭失败,国际商用卫星排队待发.中国不失时机地研制出大吨位运载火箭长二捆(CZ-2E).不仅载荷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达9.2吨),而且研制时间短(仅用了18个月).1992年8月、12月先后发射两颗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澳大利亚所有的“澳星B”,使我国独立开发宇宙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一年,我国第一台用水银作推进剂的新型离子火箭发动机的试验样机,也在兰州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这种发动机技术难度大,在国际上也还处在试验阶段.它具有体积小、控制精度高,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在大推力火箭将卫星送入空间轨道后,它作为动力、用来对卫星的精确位置和姿态进行控制.今后,在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一、推力小或航速小;
二、成本高;
三、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四、学法点拨
本节学习应利用好课本图片,通过观察图片认知火箭的基本构造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其工作原理,利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区分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教材知识全解
一、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优点 1.原理
原理:它的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这种气体从尾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同时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机身向前运动.2.优点
由于它不需要像活塞、螺旋桨那样的传递结构,从而减少了能量的损失,大大提高了机身的飞行速度.二、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
三、液体燃料火箭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过程及特点
现代火箭使用的燃料多为液体燃料.液体燃料火箭主要由燃料箱、氧化剂箱、输送装置、燃烧室和尾部喷口组成,如图10-5-1所示.输送系统按时按量地把燃料和氧化剂输送到燃烧室中,最初用电火花点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随后继续进入燃烧室的燃料和氧化剂,由于燃烧室的温度已升高,从而可以自行燃烧.燃烧产生的气体以很大的速度从喷口喷出,同时对火箭产生强大的反冲推力,使之前进.现代火箭的特点是功率巨大,不仅可以在高空飞行,而且还可以飞出大气层.多级火箭又能作为星际航行的运载工具.课后小结
一、知识梳理
1.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液体燃料火箭的主要组成:①燃料箱
②氧化剂箱
③输送装置
④燃烧室
⑤尾部喷口
二、方法规律总结
本节学习应以讨论为主,课前布置预习、查询资料,上课时资源共享,充分体验科技的力量,养成爱科学的良好品质.三、思维误区
本节主要是在区分喷气式发动机和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上学生易存在模糊认识,应借助图片理解好二者的工作原理,排除障碍.课本“作业”答案 课本第26页
1.利用网络查询资料,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汲取网络丰富的营养,除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外,还应了解美、俄等国家的情况.2.这是一道实践性练习题,要亲自动手做一做,总结成败经验,养成动手好习惯.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课前准备
一、新课标学习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的固体燃料、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知道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物理意义.会应用热值的概念进行简单的燃烧放热的计算.知道炉子效率的含义,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了解燃料有效利用的措施.了解环境保护措施.2.过程与方法
利用对比的方法了解不同燃料热值的差异.利用分类学习法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燃料.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以实验、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良好品质.三、二、相关知识
空气中的铅污染
内燃机发明以后,很快就被用来做汽车的发动机.从此汽车川流不息地奔驰在城市、乡村,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随着汽车的激增,这也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新的危害一大气铅污染.原来,汽车运行时要烧汽油,而汽油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燃料,为了防止它在发动机中爆炸,于是在汽油中必须加入一种防爆剂——四乙基铅.它是一种铅的有机化合物,是无色的油状液体,还有一种水果香味,也叫“铅水”.汽油在燃烧过程中,这种有毒的铅化合物混入废气里,排放到空气中,使空气中含铅量猛增.据统计全世界每年通过汽车发动机排放到空气中的铅,大约有40万吨.近十年来,人类已把430万吨铅扩散到了空气中,使大气中的含铅量比原始状态增加了一倍.现代人体中的含铅量比原始人高出100倍.铅一旦进入人体,尤其是进入脑细胞以后,会造成积累中毒,永远呆在那里,危害人的精神系统,使人智力衰退,甚至引起中毒性神经病.铅还会危害心血管、肾脏、内分泌等系统;还会干扰红血球输送氧气的功能,破坏人的造血功能,引起贫血并毒害人体的消化系统,造成腹痛、便秘、食欲不振等.三、学法点拨
课本以人们熟悉的固体、气体、液体燃料入手,引出燃料热值的概念,介绍了常见燃料的热值、炉子的效率及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燃料的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和保护.在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学习上,应加大信息量,多从资料中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四、教材知识全解
(一)、燃料的热值
想想议议
1.人类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使用火?
2.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并从固、液、气三态给它们归类.3.燃料燃烧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4.根据你的经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相同吗?
分析与结论
(二)、燃料燃烧时能的转化
现代社会中,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的燃烧是一
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常说的释放能量.1.燃料热值的意义
燃料的种类很多,由于燃料的成份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在物理学中就用燃料的热值来表示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热本领的大小.也就是我们俗语中的:燃料顶烧不顶烧.2.定义
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由定义可知热值的单位是“J/kg”.3.热值的物理意义
表示一定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热量的多少.如木炭的热值为3.4×107J/kg,它表示:1kg的木炭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3.4×107J.同种燃料的热值相同,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4.放出热量的计算
如果用m表示完全燃烧燃料的质量,用q表示该种燃料的热值,用Q放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则:Q放=m•q
其中:m的单位是kg,q的单位是J/kg,Q放的单位是J.注意
5.正确理解燃料的热值:
(1)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对于热值的定义,我们要抓住其中的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出热值是针对一定质量的燃料而言的,这一定质量是1kg.如果燃烧的不是1kg的燃料。那么,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值与热值的大小便不同.“某种燃料”是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确定的燃料才有确定的热值,不同的燃料有不同的热值,由此可见,热值反映了燃料的燃烧特性。热值大,反映1kg的这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或者说,化学能转化成的内能多.“完全燃烧”的含义是烧完、烧尽.1kg的某种燃料,只有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才是这种燃料的热值,如果没有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比热值小.(2)热值反映了所有能燃烧的物质的一种性质,反映了不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的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烧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均没有关系.(三)、燃料的有效利用
1.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
一是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2.炉子的效率
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炉子的效率.现代化大型锅炉的效率可达90%以上,一般小型锅炉的效率不足60%.3.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
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把固体燃料磨成粉末吹进炉膛燃烧,加大送风量,可使燃料燃烧得更充分,加大受热面积,可减小烟气带走的热量,这些都是提高炉子的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具体措施.五、补充知识:热机效率
(一)热机能量的损失
1.燃料未能完全燃烧
由于燃料的优劣,内燃机汽缸与活塞的密封程度等原因,热机不可能将燃料完全燃烧,这必将有一部分能量损失.不过,这里损失的能量很小.2.废气带走很大一部分能量
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用气冲程将汽缸中的废气排放掉,但此时废气的温度仍很高,内能较大.3.一部分能量消耗在散热上
热机大部分是由金属组成,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递了部分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量,所以散热也是能量损失的一个方面.4.克服摩擦做功
活塞和曲轴在运动时要克服摩擦做功,这部分能量也要靠燃料燃烧的内能来提供.(二)热机的效率
1.定义: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之比.2.公式:η= ×100% 注意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汽油机的效率为20%~30%,柴油机的效率为30%~45%.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效率高,这主要是因为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与汽油机有所不同,柴油机在压缩冲程中的压缩比比汽油机更大.(三)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1.使燃料充分燃烧.2.尽量减少各种热损失.3.在热机的设计和制造上,采用先进的技术.4.使用时,注意保养,保证良好的润滑,合理调整运动零件之间的间隙,减小因克服摩擦阻力而额外消耗的功.六、环境污染
1.废气污染
热机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放出一定量的有毒气体和粉尘,这些气体和粉尘都会污染空气,有害于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产生的酸雨有害于农、林、渔业.导致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各种车辆排放的废气;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燃料燃烧后的废气、废渣以及各种废液的排放.2.噪声污染
热机以及热机带动的机器产生的噪声是环境污染的又一方面.七、环境保护措施
1.改进燃烧设备,消除烟尘.2.提高燃料的综合利用,采取集中供热.在北方的取暖设备中,就是采用锅炉烧的水蒸气供给各家各户的散热管,这样就减少了大气污染;在城市中使用管道煤气和液化气,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也改善了环境.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少和无污染的能源.如人们正在想办法利用太阳能.4.在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以减少噪声污染.八、课堂小结
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物理意义、炉子效率、燃料有效利用的措施.九、教学反思
3.初二物理教案北师大版 篇三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3.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参照物的选取与判断问题。
教学难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飞机、鸟儿在空中飞翔,船只在江河湖海里航行,车辆行驶,行人再陆地上行走......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运动,宇宙万物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我们要怎么判断汽车、轮船、飞机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运动与静止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1.参照物
提出问题:我(教师)在教室中从前向后走,让学生判断我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思考你
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总结:以课桌为标准,我是运动的。
介绍参照物的概念:在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选择的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提出问题:观看图片,司机说乘客没动,而路边的小红说乘客运动的真快,到底谁说得对? 学生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两个人说得都对,因为他们选择的参考物不同。交流讨论:观察书上的图片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景,火车窗外的树木等景物真的向后退了吗?江两岸的青山真的向后移了吗?这些现象怎样解释呢?怎样来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标准又是什么?我们要怎么样准确地 描述这些运动呢? ①乘客座在行驶的列车上,通过窗口看到窗外的树木风驰电掣般的向后运动,是相对于行驶的列车窗口而言的。
②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巍巍青山两岸走势相对于漂流的竹排而言的。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交流讨论:参考物是否可以任意选取?你把选取的参考物看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参考物能选物体自身吗?
归纳总结:参考物的特点:可以任意选取;参考物假定是静止的;参考物不能选研究物体本
身。
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位置发生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物,描
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2.机械运动分类
物体的运动按照经过的路径可以分成哪几类?
运动的物体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提出问题:在哪些运动中,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直线运动 学生总结:百米赛跑;飞机起落等
运动的物体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提出问题:哪些运动中是直线运动?
学生总结:跑早操;地球转动;放学骑自行车回家等。交流讨论:法国飞行员的故事(见课本)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三、小结
①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必须选择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运动与静止
一、参照物
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二、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三、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例题 评讲 例题1.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说他是运动的,这是以 为参照物;说他是静止的,这是以
为参照物。
例题2.夜晚抬头望星空时看到:“月亮在云里穿行”,这是以
为参照物;“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 为参照物。
例题3.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 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4.初二物理教案北师大版 篇四
【基础知识精讲】
1.光源:能够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最重要的自然光源是太阳,还有其它的自然光源如闪电、萤火虫发出的光,“磷火”.人造光源是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光源,如火把、蜡烛、电灯等.2.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在同一种介质中;该介质均匀透明、因此可以说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弯曲;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光的传播会发生偏折.3.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的直线,直线表示光传播路线,箭头表示光传播方向,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光线是实际光的理想化模型,所以不存在,不仅它无粗细可言,而且如同几何学中的直线一样,有相交但不互相干扰的特性.4.影: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光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黑暗部分称为影.日常生活中的日食,月食和小孔成像等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最早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是我国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翟和他的学生做的小孔成像实验.85.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用符号“c”表示,c=3×10m/s.光在其它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可以认为是3×10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8
32c,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c.光速比声速大得多.436.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其意义是光在一年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不是时间单位.【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难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现象;比较在空气中的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典型例析如下:
例1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是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路线是直的 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析:D.光沿直线传播条件为:①在同一介质中;②该介质均匀透明.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可以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4例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一卫星距离地球约3.6×10km,一束光从卫星到地球约需s.88解析:3×10,0.12.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m/s,光从通讯卫星射到地
s3.6104km0.12s 球的传播速度可认为3×10km/s,由运动公式:t=5v310km/s5例3 打雷时,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A.打雷时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
B.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但光速比声速快得多
C.闪电和雷声同时传出,但人耳反应较慢 D.上述理由都不对 解析:雷鸣闪电在同一时刻发生,由于闪电发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雷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得多,因此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选B
【难题巧解点拨】
例1 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三角形,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三角形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
A.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影
B.是圆形,它是太阳的虚像 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实像
解析:C.该题是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放光斑形状与太阳一样是圆的.又因为光斑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太阳的实像.小孔成像的“小”字相对于孔和物的距离及孔和屏的距离而言.小孔不管什么形状都能成倒立的实像.【课本难题解答】
例 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估测雷电的地方离你有多远?(教材P66想想议议)
8解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光速为3×10m/s,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它通过很长的路程所用时间相当短,因此当我们看到闪电时,可以认为打雷同时发生,此时开始记时,到听到雷声为止声音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当于是打雷的地方离我们的距离.方法:当看到某处闪电时便利用秒表开始记时,待听到雷声时停止记时,秒表上记录时间为t,再利用声速,根据s=vt进行计算,即可求出打雷的地方离我们多远.【命题趋势分析】
由于中考逐年注重应用物理知识考查,因此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和有关光速计算问题也是今后考试命题热点.【典型热点考题】
例1 射击瞄准要让标尺、准星和目标这“三点”成一线,发射枪弹时才能击中目标.这是利用__________的性质.解析:光沿直线传播.目标发出的光在近地面均匀的空气中经准星和缺口进入人眼,说明枪的瞄准系统对准了目标.人们长期生活在均匀的空气中,光沿直线传播已形成经验,木工、泥工等技工常利用这种经验刨木板、砌墙等.例2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的裁判员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开始计时,结果测得甲、乙两同学的百米时间一样,实际上,甲和乙相比较______的百米速度较快.解析:甲.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光慢,枪声传来需要一段时间,所花时间,t=s100m0.29s.题中,甲的裁判员是发令枪的烟焰计时,枪发人跑.因为3×108mv340m/s/s>>声速340m/s,计时准确;乙裁判员听到枪声才计时,运动员已先跑了0.29s,而结果测得甲、乙两同学百米赛跑时间一样,实际上甲运动员比乙运动员百米赛跑时间少0.29s,甲的速度快.【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每空5分,共50分)
1.太阳、月亮、烛焰、电视机荧光屏中属光源的是()A.太阳、月亮
B.太阳、烛焰 C.月亮、荧光屏
D.四个都是 2.从地面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2.7s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85A.8.1×10km
B.8.1×10km 58C.4.05×10km
D.4.05×10km 3.打雷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A.打雷时总是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
B.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只是光速远大于声速
C.闪电和雷声同时传到,但光刺激强烈,人耳反应迟钝 D.以上理由都不对
4.在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来解释的是()A.水中倒影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影子的形成D.看不到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5.如下图所示,有个过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6.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观察它投在地面上的影子的长短,从早晨到晚间的变化情况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7.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的光点形状是()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条形的
8.在开运动会时,请你做终点记时员,你是看发令员的枪冒烟开始记时,还是听到枪声开始记时?()
A看到枪冒烟,因为烟雾看得清 B.听到枪声,因为枪声听得清
C.看到枪冒烟,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D.看到枪冒烟,因为光的传播不需时间
9.一位在北京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场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约()
A.30m
B.17m
C.1.655m
D.无法知道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km/s 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D.早晨,我们在海边看到日出,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1.光线指的是一条带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和.12.从远处光源射来的光可以近似看作是光.如从太阳射来的光就是光.13.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一种介质里形成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米/秒.14.在阳光下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5.4m,这时一位身高1.6m的学生直立时在地面上的影长为1.2m,那么电线杆的高度是m.15.黑夜里手电筒射出的光,在空中通过的路线是直的,这个现象表明光在______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但是,如果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三、作图与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如图所示,在地面上竖直竖立一长杆AB,图中带箭头的线是一束照到地面的太阳光,请作出长杆AB在地面上的影子.17.小孔成像盒的小孔与毛玻璃屏的距离是0.1m,对着前方高10m的楼房时,在屏上看到楼房的倒立像,像高0.02m.请估算人与楼房的距离.【素质优化训练】
1.在阳光照射下,一位身高1.5m的人直立时影长2m,若此时电线杆影长14m,则电线杆的高度为m.2.一点光源离一不透明的直径为10cm的圆形板的中心距离是10cm,在与圆扳平行的距
2离10cm的白屏上,将得到一面积cm的圆形影子.【生活实际运用】
1.在天高气爽的秋夜,为什么星光总是闪烁不定的.2.某校学生利用太阳光测量教学楼的高度,他们将一根lm长的竹杆插在操场上,测得影长2m,同时测得教学接影长22m.根据这些数据求出教学楼的高度.【知识验证实验】
夏天,在太阳光下电线杆有影子,而电线没有影子,这是什么原因?
【知识探究学习】
这部分知识主要掌握三点:1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实际现象,解这些问题时注意人眼是不发光的,而是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入人的眼中,解有些光的直线传播问题时还要画出光路图来分析.2是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一般不是沿直线传播的.3是往往会与声速联系,比较光速与声速的大小.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5.B C B A B 6-10.B A C C C
8二、11.箭头 路径 方向 12.平行平行 13.沿直线传播 3×10 14.7.2 15.同种均匀 一般会改变
三、16.如图,A’B即AB的影子.17.50m
【素质优化训练】
1.10.5m 2.314 【生活实际运用】
1.提示:星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时会变弯曲,而大气是在运动变化着的,它的均匀程度随时在变化.2.竹杆长用l杆表示,l杆=1米,影长用l杆影表示 l杆影=2米 楼房长用l楼表示,楼房影长用l影楼表示 l楼影=22米
l杆l杆影l楼l楼影∴ l楼=
l楼影l杆影 ·l杆22米1米11米 2米【知识验证实验】
5.初二物理苏教版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2)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认 识 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
2.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防止紫外线过量照射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白光或太阳光会分解成哪七种颜色光?
2、色光的三原光是什么?颜料的三原光是什么?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是否相同?
3 、什么叫光能?光能转化为 内能、电能、化学能。
二、 引入:
提出问题,除了七色光外,有无其它光存在呢?
三、 进行新课:
1、 师生共同探究:
① 猜想:
2、 提问:冬天人们为什么穿深色衣服 ,夏天为什么穿浅色衣服呢?
3、 按照图3—17实验,先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紫外上读出示数,再 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红光、紫光外侧分别读出示数(将温度计玻璃泡涂成黑色)
4、将实验数据分析和小结:
实验完毕,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
5、概念:
(1)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叫可见光。
(2)不可见光:人眼无法觉察 到的光叫不可见光 。
(3)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 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
6、 红外线的应用:
(1)红外线探测器
(2)红外线照相机
(3)红 外夜视仪
7、 紫外线
(1)紫外线:在红光外侧存在红 外线,那么紫光外侧是否也存在某种不可见光?在紫光 外侧存在人眼看不见 光叫紫外线。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2)紫外 线的应用:
①用紫外灯灭菌
②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光的 原理制成的。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 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它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老,甚至发生癌变,电焊工人在焊按时戴上防护罩以防紫外线伤害。
6.初二物理教案北师大版 篇六
教学目的:
1、知道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和主要构造。
2、知道换向器在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
3、了解直流电动机的优点及其应用。
4、培养学生把物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磁场对电流作用的现象和规律,电动机的构造和原理。教学过程: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理解。(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置于磁场中的导体AB内有电流通过时,原来静止在导轨上的导体AB会沿导轨运动,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3)实验现象分析:导体AB的运动方向表示磁场对导体AB的作用力的方向。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为什么会发生转动?转到什么位置会停下来,为什么? 如图所示,由于通电线圈的两条对边中电流方向相反,它们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相反且不在一条直线上,在这两个力作用下线圈会发生转动。当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时,这两个力恰好在同一直线上,而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平衡力。线圈在这对平衡力作用下可以在该位置保持静止。线圈的这一位置叫做平衡位置,此时线圈的平面恰与磁感线垂直。
3、通电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为什么不立即停下来,而是在位置附近摆地动几下才停下来?
通电线圈转到平衡位置前具有一定速度,由于惯性它会继续向前运动,但由于这时受到的磁场力及摩擦力等又会使它返回平衡位置,所以它要摆动几下后再停下来。
4、直流电动机靠直流电源供电,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的现象制成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5、直流电动机主要由磁铁和线圈组成,此外还有换向器、电刷等。
6、换向器的作用:每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它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1)“换向器”是怎样实现“换向”的?
用直流电源给处在磁场中的线圈通电时,要使线圈能绕轴连续转动的关键,在于使线圈一到平衡位置就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换向器”就是能完成这一任务的装置。
①“换向器”由两个半铜环组成。② 两个半铜环的开口处(即绝缘处)应如图安装。③ 当线圈由于惯性稍稍转过平衡位置时,能交换电刷与换向器的半铜环的接触,从而改变了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和受力方向,使线圈仍能按原来的绕向转动。
(2)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区别。
7.初二物理教案北师大版 篇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到体的电阻。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测量电阻,学习一种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的方法。
2、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进一步体会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2、认真完成实验,养成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加强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
1、学习应用欧姆定律,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教学难点
1、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了解灯丝(钨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定值电阻(5Ω、10Ω各1个)、小灯泡+灯座、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及其数学表达式。
2、教师提出问题: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你能测量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吗?说明测量原理,并画出测量电路图。
二、新课学习
1、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教师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应如何改进测量电路图?
2、学生思考、设计实验电路: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定值电阻的阻值将如何人改变?
3、学生猜想、假设实验结果:学生探究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出定值电阻的阻
值。
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果: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教师引导学生测量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你想不想知道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有多大呢?
4、学生设计实验电路:
5、学生探究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灯丝电阻。学生发现问题:在不同电压和电流的情况下,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不同。
6、学生知识类比迁移,思考、交流讨论:为什么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小灯泡的电阻会改变?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四、板书设计 测量导体的电阻: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测量原理:根据欧姆定律I=U/R可得R=U/I。
待测量的物理量:测电阻的电流,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2、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只是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之比。
8.北师大版初二寒假历史作业答案 篇八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5 17 18 19 20
答案
1. 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 )。
a. 广东革命根据地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延安革命根据地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远征”最后胜利的标志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会宁会师 c. 吴起镇会师 d. 遵义会议
3.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记者小刚在九一八事变后,作了一篇专题报道。请问下列各项有误的是( )。
a. 此事件发生在1931年 b. 日本关东军出兵沈阳
c. 1932年,山东全省沦陷 d. 蒋介石下令不准抵抗
5. 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不朽的民族战歌《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它的曲作者是( )。
a. 田汉 b. 聂耳 c. 冼星海 d. 徐悲鸿
6.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价,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的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说的“政变”指的是
a.红军长征 b.九一八事变 c.双十二事变 d.南昌起义( )
7. 如果你编写《西安事变》剧本,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西安谈判的场景中。
a. 毛泽东 b. 蒋介石 c. 张学良 d. 杨虎城( )
8. 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 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
b. 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的爱国热情和行动
c. 国民党内亲美派积极奔走营救蒋介石
d.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9. 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此战役为( )。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一•二八事变 d. 台儿庄战役
10.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 )。
a. 武汉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卢沟桥之战
11. 右图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指向石太铁路,寓意百团 大战以击破正太(石太)铁路拉开序幕。抗日战争中,百团大战的指挥者( )。
a. 贺龙 b. 林彪 c. 彭德怀 d. 朱德
12.《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象征,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展现了中国人 民英勇的抗日斗争,塑造了伟大的民族形象,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 聂耳 b. 田汉 c. 毛泽东 d. 冼星海
13. 1923年,在世界化学界炸响了一声春雷: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一种由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荣获了金质奖章,从而打破了欧美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这位凿穿了垄断集团的坚壁、为中华民族带来福音的化学家是( )。
a. 詹天佑 b. 侯德榜 c. 徐悲鸿 d. 魏源
14.下列对画家徐悲鸿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绘画艺术上学贯中西,有独到成就
b. 他笔下的马深沉浑厚、傲骨嶙峋
c. 他以寓言故事为题材的《奔马图》,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打败日寇的信念
d. 他将举办画展的全部收入捐给祖国,资助抗战
15.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抗战期间中共中央曾经在延安召开过( )。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 八七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6.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了一篇指明中国道路的文章是。
a.《论联合政府》 b.《新时期的国共关系》
c.《关于两党的联合抗日》 d.《抗日胜利前夕》( )
17. 1945年8月15日,延安人民载歌载舞欢庆的事件是( )。
a. 局部反攻取得胜利 b. 苏联红军出兵东北
c. 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 d.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8. 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唯一取得彻底胜利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19.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 歌颂祖国 b. 追求理想 c. 抨击时弊 d. 抗日救亡( )
20.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 ②五四运动 ③红军长征 ④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二 、材料题
21.(1)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发生于何时?(2分+2分)
(2)在这里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2分)
(3)该事件在我党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2分)
22.读图解题:
图二
(1)请你概述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4分)
(2)图二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问题?(4分)
三、问答题
23.这是一段红军歌谣:“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农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
(1)“讲起八一历史长”,到XX年,“八一”的历史有多长?(2分)
(2)这段红军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不少于2个)(8分)
(3)“建四军”指的是哪支队伍?(2分)
24.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2分+2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2分)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2分)
(5)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c b c a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5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c d a d c d c
二、材料题
21.(1)遵义会议;1935年。
(2)毛泽东。
(3)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2. (1)1937年12月,日军在占领南京的6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对亚洲对中国的侵略历史,并通过学校教育的形式,传给日本的下一代。
三、问答题
23. (1)84周年。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3)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4.(1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2)为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日本。
(4)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初二物理教案北师大版】推荐阅读:
初二物理知识点北师大版06-19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07-04
初二物理光学教案07-25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10-28
初二物理重力教案一10-20
初二物理07-04
初二物理答案08-14
初二物理论文08-20
初二物理复习大纲09-13
初二物理光现象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