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数学课堂模式初探

2024-11-12

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数学课堂模式初探(精选10篇)

1.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数学课堂模式初探 篇一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

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正在被广大的教师在不断地实践中得到理解与诠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新课程的实施提出的“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目标要求,使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学生的培养模式的问题。作为致力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数学课程,也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思考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需要。根据这几年来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和看法。

一、利用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先学,启发学生思维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们的一种具体行动,现在使用的的北师大版教材跟以前的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现行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的。

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新知识时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今天学习什么知识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知道哪些方面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方面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可以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先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生成困惑和疑问。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对于在预习中对于自己不懂的内容在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克、千克、吨》单元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整个单元的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作业。在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的时候,我发现两个班57个学生主要收获有:

1、知道了:“克、千克、吨”是重量单位,用来表示物体的重量。

2、克可以用g表示;千克可以用kg表示;吨可以用t表示。

3、知道“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4、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约是1克 而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有: 1、1千克、1吨实际有多重

2、怎样判断物体的重量

3、如何使用天平称重量

针对学生们在预习中主要提出的问题,课前我提前向科学老师借来了天平、砝码;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和练习,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利用砝码让学生亲身体验1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教给学生天平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称一称铅笔、橡皮的重量,并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向学生介绍 “克、千克、吨”与“斤、公斤”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克、千克、吨”的概念,培养了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能力,使得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通过预习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分析新知识,运用曾经学习过的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主要对第一课内容《整十数乘以一位数》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口算时的算理和算法。在第教学二课《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前,我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我发现两个班57名学生中,有38名学生是这样解决新问题的: 解决15×3=? 先把15看成是10+5 10×3=30(第一课学习的知识)

5×3=15(一、二年级学习过的乘法口诀表)30+15=45 这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将新的问题分解成了两个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从而解决了二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在课上,我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表扬,并且帮助其他没有写出来的学生总结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多进行思考、尝试。结果,在后面预习《一位数整除整十数》和《一位数整除两位数》两课书时,共有55名学生根据前两课学习过的乘法口算方法自己找出了解决口算除法的方法。课上我只需帮助学生进一步总结算理算法,而剩下的大部分时间我都用于跟学生一起讨论对一些复杂的变式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使学生多见难题,提高了做题水平。

二、设计课堂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在课堂上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 开放课堂活动空间是生本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管理上,不能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生本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象、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亲自实践。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天地里更加开放和自由。在教学中,我慢慢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利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例如在二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组织学生探讨二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格式,再请学生以小老师的方式进行汇报,同学间进行补充、归纳和相互评价,这样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我还刻意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交给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来回答,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建立信心,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二)在课堂中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和个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在竞争、合作、个体化三种目标结构中,竞争的情境容易激发能力差异观念,导致学生的成绩目标定向,合作和个体化的目标结构则有利于培养掌握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比较和评价都是基于整个小组的表现,个体间的能力差异不明显了。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并且由于小组学习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过程,学生的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增强。例如在讲解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分别用9根、10根、11根、12根的小棒,每4根分别摆成一个正方形,各能摆成几个正方形?分别剩下几根?”再列式计算:9÷4=2„„1;10÷4=2„„2;11÷4=2„„3;12÷4=3。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小组讨论:“除数是4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有几中可能?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关系?从中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学生有了思维空间,经过交流启发就能回答出:除数是4,余数可能是1、2、3;除数大,余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由于学生有了操作感知经验,牢固地形成了“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概念。然后 再进一步引导各小组开展猜想活动,内化概念。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几,余数

是7,除数最小是几,如果余数是10,除数应在什么数与什么数之间?学生争论激烈,问题都迎刃而解。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与理解,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自我反省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在课堂中创设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时机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解放学生的探究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考时空。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思考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有不少问题探究过程需要经历时间长,参与人广,这样就需要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属于学生的探索时间。例如在进行“测量身高”的数学活动中,在课堂上我先安排四人小组第一次合作测量的机会,然后进行交流,让他们自我发现认知不足,教师则把他们的问题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的合作检测测量的机会,轮换监督,再次交流,改正错误,发现结果。课后安排学生回家进行第三次测量的机会:测量爸爸、妈妈等家人的身高,使他们又有了与家长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接着是学生自我选择估测与实际测量的物品进行活动,给其个性发展于充分的空间。当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真正参与过程,就真正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又例如在教学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时,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老师到商店购物时发现一种饮料一箱54元共6瓶,另一种饮料一箱8瓶合计56元,老师想买一瓶饮料买哪一种便宜呢?然后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的建构、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参与反思、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的人。

(四)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部分内容时,会出现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面积的练习题我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图形,看看能写出几种方法来。经过学生们探索、思考一共出现了四种解决方法:

然后我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些?从而培养学生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节省时间,又提高做题效率。

三、精心设计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再现、整理、加工、应用的过程。教师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认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根据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

(一)作业生活化。

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回家量一量家里的柜子的长宽是多少;父母的身高是多少;在学习小数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超市统计一下各种商品的价格等等。学生在独立完成这类实践作业的同时,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二)作业多样化。

小学生的行为活动是受情绪影响的,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特点。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内容后,我在美术老师的指导配合下,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有激活学生原思维,使他们迸发创新的火花,将枯燥原作业变成了件件艺术品。

(三)作业层次化。

《小学数学课标》中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生本教育其实离我们不远,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只要我们努力去思考,用生本理念指导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让孩子们在精彩的数学课堂中自由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2.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数学课堂模式初探 篇二

一、当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究竟怎样?有关人士作了相应的调查, 根据这些研究和调查结果, 我们可以从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的数学成绩以及数学学习兴趣来探索我国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首先, 从相关的入学实际数学水平的测试结果来看, 其中超过30%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所应有的水平, 超过60%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学习应该有的水平。其次, 根据对一部分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来看, 接近50%的学生选择抄袭的方式完成作业, 另有20%左右的学生极少完成作业。在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建议上, 一半左右的学生选择了只要能够考试及格就行, 还有20%左右的学生并不关心教师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并不乐观, 入学水平较低, 且学习的动力和学习兴趣不强。

中职数学教学的任务是给学生在其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提供所需的数学工具, 从而帮助学生拥有学习其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基础, 还能够更好的去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学生对数学的理论知识以及方法等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运算、逻辑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同时, 教师的数学教学任务还包括了要让学生直接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这些目标任务都没能够很好地实现。

二、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生本教育的必要性

想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就要真正意义上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大程度依靠学生的自身能力来进行教学。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要切实的将生本教学的理念贯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在基础知识, 特别是数学上是十分薄弱的, 一些学生并没有将重心放在学习上, 尤其是对待文化基础课更是如此, 这也是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基本情况。在课堂上, 很多学生都没有听课的意识, 普遍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无用的。因此,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在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有必要去开展生本理念的教学模式。

另外,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还可以优化学生的个性以及思维品质, 而这一点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 只是这一点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到的。而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为本, 学生有更多自主的机会去学习专业知识, 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 切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目的, 了解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的实用性。不仅如此, 学生还能够通过专业的学习感受到数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优化课堂的教学, 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开展生本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一) 突出学生地位, 学以致用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以及责任, 坚决以学生为本, 并全面的了解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以及鼓励学生发现和发挥自身的优势, 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注重以学为主, 同时以教为辅, 并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并获取学习的经验, 加深其印象,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去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效率

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 学习兴趣都是学习好本学科的重要前提。因此, 在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更多的提问以及互动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十分关键的, 对于相对枯燥的数学课堂, 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具体的问题情景, 采用分组讨论和比赛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学习的自主性, 还能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从而使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同时, 还能帮助他们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 启发式教学, 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的改革中, 它要求教师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而不是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启发式教学来说, 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更好的去完成学习任务。另外, 教师还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程, 适时的调整学生的教学计划, 从而制定出针对不同的层次的学习目标。儒家思想中倡导了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 就使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优势, 以及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情况来实施最合适的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倡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 在讲授《数列》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先抛出其中一个知识点作为范例, 比如等比数列的应用, 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 银行贷款的还款模式有哪些, 让学生自己分头查找资料, 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整理出来, 再总结出比较常见的题型及其相关的解题思路, 以便在两三天之后的研讨课上用。因为银行还款是一个实际应用题型, 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兴趣浓厚, 同时也是学生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去总结的, 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是非常高涨的, 大家都在争当数学“小教师”, 很无私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在这一过程中, 每个人都会得到不同的收获, 有时候教师甚至还会发现有些同学的解题思路是非常新颖的, 甚至有些是连教师都不曾想到的。

(四) 加强实践, 培养逻辑思维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以及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这样不仅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还可以激发其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 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进一步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更好的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 以学生为主, 并鼓励和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 这也符合了新课程的改革的要求。同时, 在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起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 教给学生解决的技巧和方法, 实现真正的活学活用, 使学生从“要我学”彻底转变为“我要学”。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 同时更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模式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 有了扎实的知识储备, 有了各种各样的能力, 才能在毕业之后更好地去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的进修提高, 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面对工作中的一些变化, 从而更好地施展自身的能力和特长, 通过自学等各种方式更好的去适应工作, 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叶家兴, 应建青.“生本”理念下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 (中旬刊) , 2013, 07:13-15.

[2]刘德群.生本理念下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4, 10:155-156.

3.初探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本教育;生本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65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以师本教育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这种模式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可操作性强,容易完成课堂任务。但教师在课堂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用脑和动手的时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今天提倡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真正为了使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的深层意义就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和弘扬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需要“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做到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参与机会,提高参与质量,培养参与能力。

一直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是以师本教育模式为主,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状况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研究。同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从根本上是为教材和教师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生服务的。当教师在课堂上自我提问、自我论证时,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自然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的根本原因是由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而造成的。数学课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寄希望于学生学会理论后自觉地运用于实践。初中生则因为所学理论知识与自身实际相脱节,与社会实践相脱节,而提不起学习的热情,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而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提出的生本教学则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下面,我们就对生本教学作一探讨:

一、生本教学的特点

1. 学习的开放性

生本教育的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开放性体现在学习的讨论和交流。生本教育认为,讨论是学习的常规,学生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要讨论,只要是学习上需要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讨论的,可以是同学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讲座。

2. 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生本课堂的教学特点是具备探索性。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知识体系、学习材料及学习伙伴的影响下,对新知识的结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的整合,并非跟着教师一步一步有节奏地学习,这就体现了课堂的自主实践性,而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是跳跃式或随机式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实践性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对问题、对任务的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不论结论是否正确。

3. 学习的独立与合作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利用各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教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表述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进行解答。无论是“先做后学”,或是“先学后教”,都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前期认识,而这个前期掌握,可以是较为表面的,也可以是深刻的。但无论如何认识都是学习者事先掌握,所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已掌握的前期知识会有更为完整的认识,而这个认识大都离不开与其他个体的交流,这就是认知后期的合作性。生本课堂的教学其实就是这一过程最好的一种后期延续。

4. 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生本课堂的教师对于问题或任务的结果不会轻易给出,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过程后,自己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到。正是这样的过程,学生一旦获得正确的结论,新旧知识体系便容易完全混为一体,使之成为已有知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当牢固。

二、生本教学模式

根据生本教育的以上特点,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胆改变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构建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学模式包括五个环节,即“自主预习→课初交流→互动探究→总结归纳→巩固提升”。

第一环节:精心设计前置作业,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满堂灌”,使课堂知识容量和密度增大,而学生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个性、没有创新,成了知识的传声筒。而生本教育认为教师的角色应从师本教育中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为了准确了解学生需要“引导”“协助”的地方,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前置作业,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例如,笔者在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布置的前置作业是: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x+y=10①x-y=6.2. 说说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几种方法。3. 预习课本127页,说说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样吗?5. 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x>8①x+3>10②。前置作业的布置,主要是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遇到的主要问题在哪里,以便教师有效地“引导”“协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突破难点。

第二环节: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促使课初交流顺利进行

我们所带的每个班级都会有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都不一样,好的学生,基础好,学习方法合理;差生,基础不扎实,没有学习方法,不会预习。想要全面理解班级的预习情况,之前必须把学生按好、中、差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若干组,每个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或发言或记录或总结。开课初,每个小组或按顺序或自觉上到讲台上汇报本小组预习情况,可以是一个学生代表发言,也可是整个小组集体上台发言。通过学生的预习汇报,教师基本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对于自己将要“引导”“协助”的方方面面是胸有成竹的。

第三环节:发挥全部学生智慧,互动探究解答疑难问题

学贵有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数学才会有兴趣、才会主动。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喜开始的”。在课初小组汇报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没有必要马上出马解决,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讨论、交流自己找出解决方法。例如,笔者在上“一元一次不等式与实际问题”时,布置了这样一道实际问题:某商店以1.5元的价格进了一批苹果,销售过程中有5%正常损耗,商店要把售价定为多少,才能避免亏本?由于题目中的不等关系不是那么明显,大多数学生找不到表示不等关系的关键词,再加上题目中没有给出苹果的数量,就更加大了题目的难度了。虽然题目有难度,但学生也是聪明的,他们通过讨论、争议,最后找到了关键词“避免亏本”,也列出了不等式。

第四环节: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回归课本知识点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学科。虽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头脑聪明,通过自学、讨论得到的知识是凌乱和不全面的,相对于具有过硬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还是略逊一筹的。所以,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应全面、准确地给以学生知识的定义和解题方法。

第五环节: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及时测评知识掌握情况

训练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查缺补漏的过程,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没有训练,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训练有助于形成灵活、广阔、缜密的良好思维品质。为了做到有效训练,必须做精选习题,要练准、练巧、练好。训练时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对于同一试题,当学生通过一种方法找到正确答案后,要有目的地、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思考一下,是否还有别的思路?如果有,是否更为简洁?这样对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是很有帮助的。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一条路走不通时,迅速找到其他解决办法。训练时还要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及时测评时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反思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弥补出现的缺漏。

4.浅谈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篇四

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是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申出“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揭示了教育的真本。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性,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生本教育的目标“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出发点”,其目的是“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体现”。强调不能压抑、控制人的自然生命。强调人的生命价值和智慧价值。一反“超越生命,超越人的自我发展的追求”的教育。他认为,人要生存,就要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适应环境。学习往往是很艰苦的。如果人在长期的发展中,某些突变是有利于了解环境和适应生存的,这些突变就会保留下来,某些突变是不利于了解环境和适应生存的,发生这种突变的物种就有可能灭绝。现在的学校成了文化孤岛,失去了活力,失去了生命的价值,远离了社会,培养的人不是自然人。现在的孩子除了春节陪爸妈走走外,再也不能去与外界接触;四周奔跑,他们不太注意春天、秋天的景色变化,更多的注意爸妈的脸色,像一群关在笼子里的野生动物。这种怪圈,应该引起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势不可挡,这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自实施生本教育来,经过全校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大思考、大讨论,要想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获取者,我们首先从教学框架即外在的形式上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1.预习。按照预习提纲或者导学案,通过阅读教材完成相关要求。不同的同学可根据自己情况自主选择基础、拓展、思考三个板块。

2、互动交流。为 了调动学生全面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急于讲解知识,而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可以淡化教师“领导者”的“主导”地位,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非“知识的传授为本”,使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在小组内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中的小组活动的形式设计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内容,运用互动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知识的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小组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教师设计好要讨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成员将思考过程和想法在小组组内交流。

二、各个小组组内就学习的内容互相出题、考察对方、互通有无、互相提高。

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学实验的设计与开展。

四、就课前教师布置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在课堂上进行小组间的汇报与交流,做成果展示。

五、小组间为单位,以辩论、竞赛、游戏等形式,做小组与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3.需要说明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是把每个小组的4个人分成两个小组,设立组长和副组长,每人帮扶一名同学。简单的问题根据情况可一对一的讲解,复杂的问题可以4人一起讨论。

二、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1.知识梳理。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进行基础知识梳理。

2.完善知识体系。小组之间交流展示,有待提高的地方其他小组补充,共同完善知识体系,教师可根据情况点拨、强调。

3.典型例题分析。根据学生学情,选择可用多种方法解决的典型例题。处理方式是以学生分析解答为主,教师只做必要的强调或补充。

4.巩固、检测。

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要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都要在问题情境、问题解决、营造氛围、培养思维品质的内涵发展上动真功夫。“生本教育”下的学生,犹如那些分得土地、可以自由耕种的农民,获得了真正的解放,他们拥有高涨的学习热情、惊人的学习效率,以健康成长和优秀成绩体现出生命的神奇与美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3.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了自信、自尊、自爱,由“他律”变为“自律”;4.生本备考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变“怕考”为“敢考”、“爱考”。这节课的成功证明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的成效是显著的,以后还要继续推行,并要不断的总结和提升’,争取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三、今后设想

1、开展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我校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只是作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今后要以本研究成果为新的起点开展有关研究,以数学教育促进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2、在发展“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加强对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3、针对初中数学互动生成课堂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在完善和推广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开展新一轮的互动生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倡导运用行动研究法,并加强对本校初中数学教师的方法培训和研究工作的指导,争取取得更大的研究效益和成果。

5.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数学课堂模式初探 篇五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性

郭庙中心校 刘加飞

2015年3月3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郭庙中心校 刘加飞

摘要:新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素材更加丰富、探索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下我从注重小组建设,构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学案----“导学案”,探索“幸福课堂”高效教学模式,多元评价,健全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 教学模式 学案 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素材更加丰富、探索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课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必须深思的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现结合本人自接触高效课堂教学以来,对农村初中数学主体性高效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小组建设,构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

建设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职能,体现合作学习的精髓,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成为我们每位老师必须关注的重点。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每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独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子间的对学的运用,注重小组合作机制的建设,激发学生课堂教学的展示欲。例如:在教学“全等

三角形的判定”中,学生已明确目标:“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就可以判定其全等?”这样的疑问后,每位学生根据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的动手尝试,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的三角形全等。对子之间交流哪种方法画出的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为什么?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比较、合作、探究,在探索中很顺利地发现:三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小组总结展示,得到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以及“角角边”。

由此可见,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兴趣点及思维发展点,加强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在观察和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合作交流、综合。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这种动态的认知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学案----“导学案”

高效课堂要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前备课,认真研讨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围绕目标去研读学生,换位于学生,确定适合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每节课都用“幸福课堂导学六环节导学案”,每个导学案上都向学生呈

现学习目标,学生在课堂上带着目标去学习,有的放矢。导学案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快乐独学,愉悦合作,幸福展示,开心提升,达标测评。

三、探索“幸福课堂”高效教学模式

所谓“幸福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舒畅导学明确目标、快乐独学、愉悦合作、幸福展示、开心提升、达标测评六个环节的学习过程,具体如下:

1、舒畅导学明确目标:是指教师在课前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时间为不超过3分钟为宜.2、快乐独学:是指学生以学习目标为核心的自主独学,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及课程内容的多少给出自学策略。在自学策略的引领下,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学,自学时间一般5到7分钟为宜.3、愉悦合作: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几个的问题,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在独学的基础上展开相互学习、合作探究,在这一环节重点体现合作、探究上。时间大约需要7分钟.4、幸福展示:这一环节是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把学习成果、学习体会汇报展示给全班同学,而教师要在重难点内容上要做适当的诠释点拨,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5、开心提升: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梳理和归纳,特别是一些知识知识点,学习方法,解题技巧,个人的学习体验和收获等学生可能说不具体或理解得不透彻,这里要靠教师点拨,帮扶,本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6、达标测评: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要对这节课的知识点及主要学习内容编成练习,分层次进行练习,做到一题多解,一点多练,目的是为了夯实本节课所学内容,也可以进行提升练习,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

四、多元评价,健全评价体系

“评价是一盏灯,为学生指明学习前进的方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采用多元评价,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成功与不足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并形成评价体系:一是评价内容全面。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看知识和技能是否达到要求,或者是否有所提高,而且也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不是所有学生学习成绩都很好,虽然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的思想道德,为人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可能会有很好的表现,在评价中也要给予认可,这样,也许对他其它表现不好的方面也会有所改进。二是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即对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等进行恰当评价,并组织小组内的互评和学生的自评,以此肯定成绩、发现不足、指明方向;也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结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求完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合作水平。针对学生好胜心,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强化两种理念入手,及时引进竞争机制,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实效、高效。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以前,我们只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这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也是对学生及其不负责任的。除了考试以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技能大赛、兴趣活动、演讲比赛、书法大赛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6.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篇六

分类:生本教育 | 标签: 高尔基 作业 林冲 前置 小组

这是生本教育实验教师的感悟。想和各位同仁分享。其实,在此诗中也蕴涵了生本教育的内含。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科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倡导的立足课堂、改变过去“以师为本”的一种教育方法。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课堂教学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环节和主要途径,又是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健康的情感、发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基础。为此,不断探究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好(hǎo)学、乐学,使老师乐教,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对师生生命的尊重与激扬,这是新课改理念的追求,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责任和追求,更是我们回归教育本真、回归学生学习天性的根本追求。2010年秋季,双城市引进生本教育实验,以课堂为主阵地,抓教研教改,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构建适合生命成长的和谐环境。我们有幸接触了“生本教育”,让我们有了“找到了”的兴奋感觉。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找到了一种“学生好(hǎo)学、乐学,老师乐教,尊重和激扬师生生命”的有效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下面就浅谈一下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1、生本教育概念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这和我们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2、生本教育的特点

① 突出学生

② 突出学习教得少 学得多

③突出合作

④突出探究

3、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结构或模式主要有四个教学环节。

一、是课前老师布置前置性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寻求小组帮助解决;

课前,学生先学,是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相结合原则。如字词读写,课文朗读,关于课文内容简单一点的问题,就由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完成。而部分作业体现开放性, 需要收集资料,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就由小组长分工,每个组员准备一部分,再由记录员或组长整合,综合成文或作品。课前完成了前置性作业, 让学生“各有说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具体方法有:1.前置性作业布置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布置学生查找林冲的资料,学习《在大海中永生》时查找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等。2.精心设计课前3分钟。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设计了“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让学生了解《水浒传》中人物;在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让学生欣赏高尔基的散文诗朗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高尔基等。3.把课外阅读融进课堂。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联系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谈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相关资料的机会。4.每堂课结束时都会给学生推荐书目或文章让学生再阅读。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激励学生继续读《水浒传》,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等。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的原则,要立足于“低入、多做、深思、高出”。所谓低入是指“根本、简单、开放”,抓住“根本、简单”形式开放空间,容纳学生的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育的关键。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太阳升起的地方,思想发生的地方,新旧结合的地方,引而不发的地方。前置作业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设置。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力求做到简单、低入、根本、开放。

1、简单:要求作业的环节要简单,学生能一目了然。比如在学“20以内数的加法”时,有老师布置预习作业“计算6+7”。简单明了,学生课上交流的方法达十几种,学生做在其中,乐在其中。

2、低入:要求设计的作业难度要适中,要照顾全体,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一点,体味发现的快乐。比如在学习“溶液“这一节时,教师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在家配制食盐水和油水混合物,并观察混合后的液体”。这样的作业,谁都能做到,只是发现多和少,每个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再通过课堂上的相互补充,相信学生记忆一定非常深刻。

3、根本: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难重点,使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完成大部分的知识点。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一定要精心备课,熟悉教材的难重点,抓住知识的“根”,课堂上再举一反三,效果很好。

4、开放: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收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比如语文上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课前布置这样的作业“通过预习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这样的作业具有开放性,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前置学习内容:

1、自学课本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给大家演示方法来说明

2、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吗?再如《反比例的意义》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前研究,1、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举例说明

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3、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成反比例吗?自学中明白了这几个要点,学生的探究、逻辑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有用的。

二是上课时小组讨论解决前置性作业中的问题;

1)为学生提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课堂上,每个小组成员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根据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倾听朗读,互考互教生字词,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自由争辨,最后形成小组的共同学习成果。学习中,优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带动学困生多思考、多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教师在巡视时,针对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归属感,亲身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意义,变得更加愿意主动学习。一些平时胆小,缺乏自信的同学在同组学生的鼓励、帮助下,也尝试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老师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我觉得只要是学生的主动发言,老师千万不要吝惜赞美的语言与掌声。学生的学习环境越是自由宽松,迸发的潜能越是巨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一些有待研究的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多角度思考。每一位同学的结论都是不同角度思维的结果,同学们辩论得越激烈,思维碰撞得火花越绚烂多彩。例如,学习比喻句,在完成“把花比作什么”这个比喻句时,有个学生说“花是笑脸”。这时,班里的很多学生都觉得不对,有个学生却用欣赏的目光看了看这个同学,然后对这个同学进行一番表扬,也表达了他是如何理解花是笑脸的,“春天,花开了,多么灿烂,像小朋友绽放的笑脸。”正因为同伴间的质疑,交流,欣赏,理解,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求异思维得到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开展了生本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同学们的相互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的能力明显很强。

三、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充分交流学习体会,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理解和正确思维;

小组合作交流后,由小组成员或小组代表将学习中产生的学习成果,疑难问题展示出来。成果和疑难问题交流中各小组学生之间会有比较鉴别,会互相补充,互相解答。比如:我在讲《温度》一课时,我让学生汇报一下北京的气温,零下2摄氏度到5摄氏度,从这一则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在全班汇报交流中,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为其他小组的一些独特见解而喝彩,为自己小组汇报成功而自豪,提高了学生的自评和他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学生或老师对课堂所学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

每一节课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维更加清晰,也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

7.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数学课堂模式初探 篇七

一、探究性学习的涵义

所谓探究性学习,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 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今天, 开展探究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的理解, 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 注重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 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它将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学习和终生学习。

2.开发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应用, 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体系, 原有的课程体系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但广泛开展存在一定困难。探究性学习的全面开展和深入将有利于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3.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工作宗旨, 也是每一所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诸多研究表明,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需求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特性, 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 学生往往都兴趣盎然, 动机强烈, 情绪高涨, 接受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因此, 探究性学习活动应当全员参与。它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总是习惯扮演权威的角色, 总是习惯于以尊者、长者、说教者的身份面对我们的学生, 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那么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1.转“灌输者”为“启发者”

《学记》认为, 一个成熟的教师应该具备“道而弗牵, 开而弗达”的本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努力扮演好启发者的角色, 尽可能地多一些启发和引导, 少一些灌输和说教, 切切实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能看懂的, 教师不讲;学生能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答案的, 教师不讲;学生学习有困难时, 教师才给以适当的启发、点拨, 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未知而可求”的境界。

2.转“讲授者”为“共同研究者”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知识更新可谓神速, 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 网络等新的交流形式大大拓展了一代人的学习和交往空间。教师应和学生一起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敢于质疑, 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自主探索, 共同研究。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的人格和治学精神陶冶学生。

四、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与实践

1.情境活动模式

该模式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的自主实验或师生共同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呈现物理的、直观的情景, 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 使学生获取知识, 掌握方法。

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内容时, 可以先叫同学们用自备的火柴搭建正方形。同时提问: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 搭2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搭3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呢?你是怎样想到的?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 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样表示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的?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经历了一个有价值的探索过程:如何由若干个特例归纳出其中所蕴涵的一般规律。同时, 尝试用数学符号表达自己的发现, 与同伴交流。在活动中, 学生不仅接触到了用字母表示数, 更了解到为什么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还通过经历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同时, 从事这个探索性活动也非常有益于学生归纳能力的发展, 进一步来说, 活动过程本身也是一个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的过程, 还是实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目标的途径。

2.问题解决模式

该模式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给出问题, 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引导下正确地展开问题解决的过程, 且总结求解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并将它用于新的情境中。

例如, 在有理数的加法教学中,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创设了如下问题情景:

首先出示学校教导处对某学年初一年级各班异动人数的统计表:

接着分步提出下列问题: (1) 各班人数是怎样变化的 (增加或减少) 变化了多少? (2) 如果将转进、增加记为正, 转出、减少记为负, 怎样用等式表示各班人数变化的数量关系? (3) 从上述6个等式中, 你发现有理数加法的一些规律吗? (4) 有理数加法与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上述设计以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为切入点, 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 给学生以主动思考的线索, 让其亲身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在这样气氛极其轻松的活动中, 让学生与数学交朋友, 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在教学实践中, 结合新教材内容, 我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不断地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情境中, 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状态与情绪, 提高学生的数学情感素质。

3.专题研究模式

该模式不局限于一节课中, 可由学生个体或小组通过对某一专题的实验研究、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形式, 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或小论文。例如, 可以组织学生研究中考试题, 然后可以得出考查学生能力方面的几个结论:

(1) 课程整合能力。指考虑到各门原分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如, 已知:20℃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 在此温度下, 设x克水可以溶解硝酸钾y克, 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 ( )

A.y=0.316xB.y=31.6x

C.y=0.316xD.y=x0.316

(2) 观察事物的能力。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 决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文理不通的学生。”如, 学校篮球场的长是28米, 宽是 ( )

A.5米 B.15米

C.28米 D.34米

(3) 发散思维的能力。发散思维就是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如:请设计三种不同的方法, 将直角三角形 (如图) 分割成四个小三角形, 使得每一个小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画图工具不限, 要求画出分割线段, 标出能够说明分法的必要记号, 不要求写出画法)

(4) 社会参与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学会生活是21世纪人才的衡量标准, 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社会参与能力。如 (济南市中考题) :星期天, 数学老师张老师提着篮子 (篮子0.5斤) , 去集市买10斤鸡蛋, 当张老师往篮子里拾称好的鸡蛋时, 发觉比过去买10斤鸡蛋时个数少很多, 于是她将鸡蛋装进篮子里再让摊主一起称, 共称得10.55斤, 即刻要求摊主退一斤的钱, 她是怎样知道摊主少称了一斤鸡蛋呢? (精确到1斤) 请你将分析过程写出来, 由此你受到什么启发? (请用一至两句话简要叙述出来) 这是一个买菜问题中常见的短斤缺两的问题, 本题的立意是用数字成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本题的关键在于0.5斤的篮子在摊主称来变成了0.55斤, 类似于把1斤称成了1.1斤, 因而张老师发现10斤鸡蛋才9斤多一点, 近似于少1斤。学习了本题解题方法以后, 学生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呀, 学好数学就不会让那些不法商人得逞了, 从而有了要学好数学的决心。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适应21世纪国家建设的需要。

8.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数学课堂模式初探 篇八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生本教育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43

生本教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它鼓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缺乏兴趣,在做题时不进行思考,导致数学成绩不佳,失去学习的动力,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进行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课题.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前提.如果学生喜欢数学课堂,就会充分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课下多与学生分享生活中和学习中的趣事,与学生成为朋友.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就不会觉得压抑,才会兴趣盎然,敢于质疑.

例如,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若教师在教学时一味地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实际的接受能力,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圆锥曲线》前,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首先,我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数学小故事:“笛卡儿是瑞典公主克里斯汀的数学老师.笛卡儿在研究直角坐标系,就将其告诉了克里斯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朝夕相处的两个人逐渐对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国王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将笛卡儿流放回国,并将公主软禁了起来.虽然笛卡儿每天都给公主写信,但都被国王拦截下来,笛卡儿寄出了第十三封信就病死了.这封信上只有短短的一个公式:r=a(1-sinθ).国王和数学家们都看不懂,为了不让公主太过伤心,国王便把这封信交给了公主.公主看到信后,立刻就明白了笛卡儿的意图.她将方程的图形画了出来,感动地哭了.”

r=a(1-sinθ)经过变形,可变成这个形式:x2+(y-3 x2 )2=1.在讲这个故事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画出这个图像,他们兴趣十足.然后,我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奇妙,感受圆锥曲线的美丽.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样就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一题多解教学,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中仅仅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发展数学思维.教师通过开展一题多解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将分析的思路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不仅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会无形地抹杀学生的想象力.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即学生读完某道题后,不知从何下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审题,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还要培养学生分析、联想、推理、探索的思维能力,使其在思维受阻时能变换解题的策略.

【例1】 已知函数f(x)= x2+2x+a x

,x∈[1,+∞),若对任意x∈[1,+∞),f(x)>0恒成立,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由于函数关系式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形,因此,函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就可以围绕关系式来展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或讨论的方式,找出不同的解法,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探索中得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对这道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道题有以下三种解法.

解法一: 在区间[1,+∞)上,f(x)= x2+2x+a x

>0恒成立x2+2x+a>0恒成立.设y=x2+2x+a在[1,+∞)上递增,∴当x=1时,ymin=3+a.所以当ymin=3+a>0时,f(x)>0恒成立,故a>-3.

解法二: f(x)=x+ a x +2,x∈[1,+∞),当a≥0时,f(x)的值恒为正;当a<0时,函数f(x)为增函数.

故当x=1时,f(x)min=3+a,所以当3+a>0时,f(x)> 0恒成立,故a>-3.

解法三: 在区间[1,+∞)上,f(x)= x2+2x+a x

>0恒成立x2+2x+a>0恒成立a>-x2-2x恒成立.令u(x)=-x2-2x,x∈[1,+∞),可求出u(x)max=-3,∴a>u(x)max,∴a>-3.

因此,教师可多开展一题多解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运用这种思维分析并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精讲精练,启发学生思考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是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很强,数学题目处理的灵活性也很强,若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解题时就难以做到得心应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既要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又要让学生投入问题的 探究之中,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2】 已知数列{an}中,a1=5,且an+1=3an+8,求an.

在数列的问题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那么在碰到这道题时,我们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吗?通过怎样的变形可以构造出我们学过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既然直接求解很困难,那么怎样间接求出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思考与分析,就会慢慢找到解题的思路.

解: 将an+1=3an+8转化为an+1+m=3(an+m),即 an+1=3an+2m,进而得出m=4.因此,递推公式为an+1+

4=3(an+4).此时令bn=an+4,则b1=a1+4=9,且 bn+1 bn =

an+1+4 an+4

=3,所以数列{bn}是以b1=9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bn=9×3n-1=3n+1,所以an=3n+1-4.

四、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小组合作是新课标要求下颇受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小组中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共享成果,共同进步.“众人拾柴火焰高.”要保证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将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是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学生只有经历了学习与思考的过程,在交流 的过程中才会有所收获.这样,教学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例如,教学完《指数函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将其与指数函数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再如,教学完《椭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的知识等.当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能力.

要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开展一题多解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再次,要精讲精练,启发学生在做题中积极思考;最后,要将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相结合,让学 生在取长补短中达到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胡雅瑾.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1(30).

[2] 边静静.“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9.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数学课堂模式初探 篇九

忙农联中------王丽红

这学期,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将生本教育融入到高效课堂中来,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探索,我对实施高效生本课堂做如下总结。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感兴趣了。其中,我们班的崔新伟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一小组合作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看到同学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自从实施了高效生本课堂,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了,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们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我们自己失败。

三、遇到的问题

10.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数学课堂模式初探 篇十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喾⒄梗?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生本教育理念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方向。所谓生本教育理念就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在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的宗旨下展开教学。以“分数的意义”这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例,对如何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学数学;应用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生本教育理念成为新时代小学数学课堂的新方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生本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可以在课堂和教师、学生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和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本文将以“分数的意义”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例,探讨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一、开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宗旨是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新定位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在课堂提问中进行独立思考。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

(一)”教学时,教师在课堂导入、探究新知等环节,就可以充分运用课堂提问的方法开展教学。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分数”,但是并没有直接认识到分数的定义和概念,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分生日蛋糕”的例子进行提问,再配以PPT课件进行相关展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引出分数的概念。在探究新知时,教师可以通过先举一个整体的例子,然后让学生根据整体的概念,举出其他整体的例子,如一个苹果、一个班级的学生等,让学生充分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概念时也可以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各抒己见,并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运用小组合作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要教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究,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作为主体,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高效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

(二)”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教材附页中的纸条,测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和宽。由于纸条的长度正好是数学课本宽度的三倍,因此,学生可以轻松测量出数学书的宽度。但是纸条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四次还剩下一部分,五次还多出一部分。因此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结合上节课所掌握的分数知识,通过对折纸条的方法来完成对数学课本长和宽的测量。在探究结束后,再让每小组成员选择一个代表,对小组探究过程和结果以及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汇报。教师再将各小组汇报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拓展教学内容,促进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小学期间开展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将数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长久发展,应该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举例子时,应该多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如分蛋糕、分水果、分组等为例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在教学中可以弱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布置时,教师应该选择分数在生活中运用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来完成。这样才能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也能让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

本文从开展课堂提问、运用小组合作、拓展教学内容这三个角度,对如何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大方向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究。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初中生校长助理竞选稿下一篇:标准工程水电安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