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巧方法

2024-07-06

识字教学巧方法(通用9篇)

1.识字教学巧方法 篇一

巧用字理,使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梧州市西环小学 梁懿

【摘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新课改后,学生识字任务加大,但一直以来学生的识字兴趣不大,识字效率偏低。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字理识字的实践案例,让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关键词】识字 字理 【正文】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识字量如此之大,这是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所不多见的。但是,从教学实践发馈的信息中发现,目前识字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通常表现为:一是回生快,记不住;二是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三是错字多;四是用词不当,或是不能在生活中广泛而灵活的运用。因此,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扎实有效的落实地识字教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每个字的学习中达到“四会”(会认、会读、会讲、会用)同时在其中融会识字,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识字,才能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内驱力,获得可视续发展。

而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神奇、动听的故事,一幅美丽的图画,或者一段奇思妙想。运用字理识字易于培养学生的识字情感,运用字理识字更能体现汉字教学所蕴涵的人文性和人文素养。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识字效率。在一段时间字理教学的实践后,我觉得我们可以巧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落实“四会字”的教学。

一、巧用字理,让学生拥有深刻有效的第一次记忆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平常的日常认知,学生对于第一次进入记忆中的事物总是有着深刻的印像。正所谓“先入为主”。我们可以运用以下的字理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第一次记忆。

1、以“象”识字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把抽象的字形进行形象化,是识字教学的一大方法,这不仅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而且能大大的提高识字效率。汉字中的象形字让古今中外的人感到神奇。我们在教学时很有必要让学生体会象形字的神奇,从而对汉字产生喜爱之情。如人教版第一册第二课《口耳目》安排了象形字的教学。我们就可以运用字理图,把汉字的演变过程清楚鲜明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悟从形象逼真的图画到简洁而形似的古文字,再到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他们定豁然开朗:噢,原来汉字是这么来的!孩子们发现了三者的相似之处,就很快会记住了这几个字。字理图继续展示“门、人、鼠、网、石、鱼”的演变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猜猜是什么字?当发现图演变成字的规律后,他们猜的兴趣很高。在孩子们的眼里,汉字已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心里。

2、以“演”识字

说到游戏,动手操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乐意参与。用动作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既让学生容易记住字形,还了解了字的意义。如在教学“掰”时,两手掌相对合拢,然后向两边分开,做一个掰的动作。又如“灭”字,教师先用火柴点燃一个纸团,然后用一小铁板向下一压,火就灭了。学生结合已会认识的的“火”字,再联系刚才这个演示过程,就能很快并牢固的记住了“灭”字的字形。

3、以“趣”识字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斯霞老师的有一个教学案例。她教“蚯蚓”这两个字,她对孩子们进行“蚯蚓”这两个字的字理分析。她说孩子们,蚯蚓它是虫子,所以这两个字你们看有什么偏旁啊?虫字旁。那么蚯蚓是生活在土里的,所以“蚯”的右边是一个“土丘”,的“丘”字。她还说蚯蚓它是没有脚的,所以“土丘”的“丘”不能写成“兵”,加两点。她又问孩子们,她说蚯蚓它的身体是弯弯曲曲的,它行走起来爬动起来的时候,一会儿身体是弓着的,一会儿身体是直着的,所以你们看“蚯蚓”的“蚓”字,它的右边是一张弓加一条线,非常形象。在这个案例中,斯霞老师着力于把抽象文字的了解和具体实物的认识结合起来,在结合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并根据字形巧析汉字,采取联系、比较的思维方法,建立语言文字和具体事物的联系,使比较枯燥的识字教学,充满了形象性,教的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准确地认识汉字、感悟汉字。

二、巧用字理,培养识字能力

佟乐泉先生指出,“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地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教学中我发现每次涉及到分析汉字字理时,学生总是表现出异样的热情。因此,有选择地抓住一些典型汉字渗透字理知识,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1、解析字理知识,触类旁通。

形声字教学,要利用其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形音、形义联系,理解字义。让学生对汉字的主要偏旁部首的意义有基本的了解,这样便于见形(形旁)大致知其意义,以后凡看见带有这些部首的字就能大致判断其与什么有关。如在教学一下《语文园地四》的“我发现”中,我们在运用形声字的规律学七个新字,设计了三个环节,先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发现了新字都是提手旁,字的意思一定与“手”的动作有关。此时学生都很想读出字音来,接着就让小朋友们把书翻到76页,伸出小手指着带拼音的生字拼读三遍,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这个环节注意了从学生读书的动作和次数上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把字分成三组,分别用三种方法认记新字:“抄” 和“拦”这两个字笔画少,声旁又表音,是最好认的,学生可以自己想办法记。“拾”和“拨”这两个字笔画也少,但声旁不表音,最容易读错,因此借助图片学; “擦”“摔”和“摸”这三个字笔画多,最难记,我把它们放到句子中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这三个环节始终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把“发现”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学生找到了汉字的构字规律,懂得形声字中形旁表意的特点。这样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玩中学,在玩中感悟新的知识,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

2、探究构字规律,归类识字。

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指出:“要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首先就必须提高其识字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

在字理识字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通过分析字形来理解字义,还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探究构字规律,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这样的方法,识记更多的汉字。如:在教学归类识字中的几个品字形结构的字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品字由三个口字构成,并不是指品了三口茶的意思,而是指品尝了很多口茶的意思,因为在古汉语中三就是表示多的意思,单个字每重复一次这个字的意思就加强一次,那么接下来教“森、林、”二字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所讲述的品字形结构汉字的字理,通过分析“森、林”二字的字形理解:“林”表示很多树木生长在一起,而“森”字则表示更多的树木生长在一起的意思。学生从字形入手,由字形想到字义,增强了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那么另外两个品字形结构的字就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的方法自学了。

汉字有功能奇特的部件,可以通过归类批量识字。在教学中抓住字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学会一大串字,如:账、资、货、贷„„这些字都有一个相同的部首,而“贝”字给是指贝壳,而古人曾用贝壳做钱币,因此用“贝”作部件时,其义多是财物的意思,教学时就可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字是贝字旁。让学生多举例,熟能生巧,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一天天提高。

汉字是华夏民族文明的曙光,也是中华民族步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学生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当汉字像“诗”像“画”一般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才会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汉字是在朗读“一首优美的诗”,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逐渐形成自能识字的能力,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

参考文献:《有效上课》

《字理教学在识字中的运用》

《教师培训手册(一――三年级)》

2.识字教学巧方法 篇二

一、编顺口溜记忆法

顺口溜简单易记、琅琅上口,识字教学中适当运用顺口溜,可对学生识字、辨字、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部件记忆法

1. 列举法。

学生常会在某些由几个不相关部件组成的字上出错,因而可用顺口溜把部件列举出来。如,“碧”字可记为:王白并立石上头;“赞”字可记为:二先肩并肩,站在贝峰巅;“典”字可记为:经典一曲高八度。

2. 叠字法。

如“林”、“森”可记为:树木真有用,大家都来种,二木能成林,三木变成森。

3. 对比法。

通过对两个或一组易混字的某个部件进行比较记忆,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两个比较。人一入:一“人”抬头走,还得低头“入”;人的撇长似抬头,入的撇短似低头。

(2)数个比较。衷一衰一丧:衣里加顺“中”,内心深处表“衷”情;衣里加横“中”,事业不兴将临终;形似“衷衰”是“丧”字,下加尾巴返祖哩!

(二)形、音、义比较法及另类

1. 比部首。

彳一阝:师徒两人行,路陡直耳鸣。

2. 比读音。

用来区别声调,并借助声调顺序记字。如,妈(mā)麻(má)马(mǎ)骂(mà);削(xuē)学(xué)雪(xuě)血(xuè)。

3. 另类。

如“诲”可记为:每天先说一句话,谆谆教诲记牢啦。

(三)汉字造字法

如,煎、熬、蒸、熏、煮、熊、热、烈、照、熙、煦等字的四点底是由“火”字演化来的,也就是说,这些字的四点底都是“火”字的变形。教学时,我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编成顺口溜:煎熬蒸熏煮,炉火熊熊生变熟,热烈照熙煦,情感旺盛阳光煦。

二、画简笔画记忆法

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涵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恰当地结合图画让学生在图与文的巧妙联系中识字,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汉字源于图画,一些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仍保存了造字之初的事物(或图画)的某些特点。如,对于象形字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口、目等,在教学时教师画出简笔画或运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上的图片,学生依形识记,很容易就掌握了。一些看似平常的字,只要稍一加工,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如,教学“叶”时,教师可先画一片叶子长在枝条上(叶子在左边的枝条上),再画出树干。接着,教师指着左边的树叶提问:“这是什么?”学生齐答:“树叶!”教师再因势利导,教学生写“叶”字,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在轻松和悦的氛围中很快识了字。

三、猜谜语记忆法

3.识字教学巧方法 篇三

现代文化传承中对中国千百年文化精髓学习最为直观的表现即对汉字的识别和记忆。识字作为文化启蒙的基础,识记的数量、质量、速度直接决定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程度,甚至影响到个体思维和智慧的开发强度。当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识字教学之于小学语文知识储备而言,一如基石之于堤坝,砂石之于大厦,零件之于机器,但是就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改革情况来看,无法快速点燃学生热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改革内容得不到学生应有的呼应等案例比比即是。

一、基于幼儿成长规律反推学生识字接受规律

幼儿心理工作者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自4岁开始,可以借助故事、动作情景、唱歌、游戏等方式来识字,而日本教育专家古井勋则表示幼儿在5-6岁年龄阶段时其已经具备基本的识字能力,但是此项能力随着年龄的日渐提升而逐步降低。事实上,据幼儿心理研究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在一到六年级其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存在阶段性,其中一二年级被归结为低年级阶段,此阶段的学生身体在平稳发育过程中,但是其肺活量、血压、心率等方面的生理指标发展均不稳定,尤其是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协调性尽管与幼儿阶段相比有极为明显的提升,但是小肌肉动作连贯性的不足,也容易导致一年级学生写字时字迹的不工整和速度慢。考虑到低龄阶段幼儿识字书写的科学性培养必须以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发展规律为基础,因此,基于增效小学语文识字课堂的要求,建议低幼阶段教师巧妙使用心理学知识,在合理配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和具象化反应的前提下,逐步逐阶段进行學生识字能力的针对性培育。

二、以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为基础,实施识字培育三步战略

1.韵文识字,合理构建学生识字生态环境

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课程上,教师多惯性使用韵文识字的方法。尽管此种运作方式的确符合汉字识记的规则,但是从具体执行情况角度来看,很多教师表示由于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互动沟通,教师所设定的改革内容和步骤,在实践中往往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存在差距,由此可见,拟提升识字教学效率,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歧义的应用时间,降低学生学业负担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需要从引发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沟通效果的角度人手,实行反推法,如巧妙借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调整教学方式,以达成教、学事半功倍的目标。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低龄阶段的识字写字要求给予了极为明确的界定,其指出“识字写字应该被视为一、二年级学生写作和阅读的基础,因此需要在此阶段得到教师的重视。”从此点出发建议教师合理梳理学生身心成长规律,重新创建学生识字生态环境。

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有词汇统一起来,按照词汇的类别进行划分,如苏教版《识字1》中夕阳、月光、荷塘、水乡、枫叶都属于名词,而金秋的“金”字则属于修饰词,归舟的“归”字可规划到动词的范畴。小学低年级学生脑功能的发育正处在“飞跃”阶段,其大脑神经活跃程度和兴奋水平在逐步提高的同时,其注意力保持水平却仅20-30分钟。在记忆的过程中其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发达,导致其很难记忆和理解抽象性的概念。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围绕词汇应用方式和属性,使用多媒体课件,来编织出具象化的画面,以引导学生在生动的画面感受过程中将词汇、生词和对应的场景一一对应,以强化学生记忆和词汇应用能力。

2.采字成歌,多样化运用活动手段吸引学生参与

不可忽视的是低龄学生自觉性和独立性较差,在活动、学习、生活等方面均需要成年人进行指导和监护。在识字学习中,他们所表现出的特征主要为,对教师具有特殊的依恋心态,几乎对老师存在无条件的信任和崇拜,此种崇拜性甚至会超过对家长方面的重视。在进行自我评估时,惯性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缺点,对别人进行评估却很容易被成人态度所左右。从本质而言,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相对较强,很少顾及外界与自身的相连性。如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改革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对教师的崇拜性心态,逐步借助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态和盲从,使用各类互动活动来引导学生将关注视角转移到识字中来。

考虑到幼儿在具象化教学中对抽象材料识别和记忆能力与教师实际设计之间存在的差距,教师可以由浅入深使用逐层推进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使用大声朗读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生词和字的记忆,继而将为学生进行生词释义与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应用结合起来,如“盒、房、人”等字的学习,教师可以使用FLASH软件的动态变形功能来生动展示“盒、房、人”等字的象形性,并完成字形和具象化事物之间的形象转移性。由于我国大量的文字都有象形性特征,因此此阶段的变形演示可作为吸引学生兴趣的重点。在学生对生词产生暂时性记忆之后,教师可使用编写诗、歌、民谣等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呼应性。比如“笔、尖、歪、尾、看”等生词的学习中,课本里已经将以上几个词汇整理成“丁丁是个小画家”的歌谣。教师可模仿该儿歌的编写方式将其他生词采编成儿歌,此过程同样可以邀请学生共同参加。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采字成歌的过程同样可以在课上改编成识字竞猜游戏,轻松、有趣、活泼、自由的识字课程气氛,可帮助学生快速融入竞赛过程中来,而教师在竞赛中给予优胜者的表扬和礼品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望。一些符合字谜设计要求的生词也可以改编成字谜的方式来邀请学生参与竞猜。竞赛的方式并不需要局限于一种或几种,多种活动并行的方式才能平稳保障学生的学习热望。

3.思文识字,激发学生联想能力引导自我探索

以会意、形声、指事、象形作为多媒体制作的基础时,可变相强化学生对图形和字之间相互转化的记忆度,学生对造字方式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其理解和记忆力。考虑到低幼儿童阶段对图形和动作的记忆往往优先于抽象概念,在识记课程中教师可按照儿童惯性的读图习惯作为进行字形转化设计的依据,从字的音、形、意三个层面人手,带动学生使用肢体语言来记忆词汇。比如“眼、鼻、耳、手、唇”作为人类五个器官,教师对此五个词汇的讲解可使用真人现场表演的方式,如邀请某个学生作为模特上台示范,教师唱着儿歌引领大家一起寻找“眼、鼻、耳、手、唇”与人体的对应点,以及“眼、鼻、耳、手、唇”詞汇与人体实际器官之间的关联性,如“点点头,扭扭腰,大家一起来做操,摸摸耳朵听得见,眨眨眼睛看得见,张张嘴巴唇两边,呼吸需要鼻把关,小手小手慢慢摇,眼、鼻、耳、手、唇要记牢”。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台上小伙伴动作的指引下,很容易跟随老师大声朗读,或者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此种讲解模式的应用,不仅化解了讲台存在带来教师和学生心理上的隔离感,生词和实际物体相互比对的记忆方式,更能让学生将抽象化概念引申到具象化的物体上面,从而增强识记的效率。

此外,在具象化比对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眼、鼻、耳、手、唇”的简易图形,并与全班同学一起对比“眼、鼻、耳、手、唇”词汇与图形之间的差距和相关性,从而借助学生的联想力来丰富学生脑海中的字形记忆库。在联想式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单元词汇的串联价值,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并不意味着单纯依赖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而是需要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行摸索词汇运用的规律,拉近课堂识字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识字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三、巩固落点,反思学生识字练习运作模式

前文中所提到的各类学生识字练习和学习方式主要以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客观规律为方案设计的依据,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基于有效识字的要求,可将生活带人识字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脑海中对生活与生词之间关联度的自我联系性,识字过程需要增加阅读、识记感悟等环节,以辅助教师随时随地掌握学生思维发展动态,以对学生随文识字能力、状况、障碍等对症下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识字是作为阅读写作基础的基础工作,在识字练习中教师不能人为割裂生字和阅读之间的关系,将生词和生字从阅读中提出来,单独讲解固然可作为学生生词和生字学习的一种方式,但是此种方式并非最具有优良性的学习模式,事实上字音和字形对照记忆的方式才更具有价值性。因此,建议教师在识字练习和识字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字形练习和书写的需要,分出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使用书写的方式熟悉字形,尤其是间架结构,以强化学生生词的运用和书写能力。

4.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识字方法 篇四

《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们教师会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图片识字法

在一些象形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象形字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引导学生结合图画认识汉字,从而对识字产生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比如“日”表示太阳,把它画出来就是——一个圆圈中间加一个点;还有“月”两个长撇如同夜空下一轮弯月。

2、故事识字法

小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些汉字可以结合故事进行教学。例如:把“手”放在“木”上就是“采”,表示摘东西的动作;前面一个人,后面一个人,表示相随前后而立,就是“从”;不正就是“歪”,不好就是“孬”。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能充分挖掘汉字本身的文化特性,那么识字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认识几个文字符号,还有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事物探索的热情。

3、归类识字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传授

知识,而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中国汉字80%是形声字,形声字的造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是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利用形旁与声旁学习形声字是简便有效的方法。如果把这一规律生硬地教给低年级学生,他们可能会感到很抽象,但是教师还必须使学生学会利用形声字规律自主识字,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快识字的速度,提高识字的效率,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课标要求。例如,教师出示“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六个词语,在借助拼音认读词语后,引导学生发现“打、拔、拍” 是手的动作所以都有“提手旁”,“跳、跑、踢” 和脚有关所以都有“足字旁”,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形声字的“形旁表意”。

再如,教师教学“清、请、晴、精、睛、蜻”等六个字,启发学生“从偏旁、字音上你还能发现点什么?”使学生既说出了每个偏旁与字意的关系,又发现了这些字的韵母都与“青”的韵母相同。这会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字当中既有“表音的部分”又有“表意的部分”,而且他们感到用这种方法识字很有意思,识字兴趣大增。

经常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从字形和字音两方面去识记生字,学生会逐渐有意识地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去识字,提高了识字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主识字能力逐步提高。

4、谜语识字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如“比”字可编成字谜“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两

部分的笔画不同。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汉字,锻炼了思维,又理解了字义。

5、儿歌识字法

5.小学数学巧算教学方法 篇五

(二)符号搬家法

在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同级运算中,可以根据运算的需要以及题目的特点,交换数字的位置,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特别提醒的是:交换数字的位置,要注意运算符号也随之换位置。例:464-545+836-455,观察例题我们会发现,如果按照惯例应该从左往右计算,464减545根本就不够减,在小学阶段,学生没办法做,所以要想做这道题,学生必须先观察数字特点,进行简便计算,按照符号搬家法,原式=464+836-545-455=1300-(545+455)=300。

6.识字教学方法 篇六

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这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的需要。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语文,首先吸引儿童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回味无穷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操作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识字教学追求趣味,但并不是纯粹地,盲目地为了趣味而趣味,追求情趣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识字,认识更有生命活力的生字。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一、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我们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我当小导游”等识字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通过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的方法学习新的生字,灵活识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如:学习“奶”,学生有的说“女”加“乃”是“奶”;有的说把“仍”的单人旁变成“女”字旁就是“奶”,这样很快就记住了“奶”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又复习了“仍”字。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二、故事联想识字

识记有一些字,老师可以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抓住字形特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例如:教“游”字时,可以告诉学生,游泳必须有水(三点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着。此外,诸如学习“徒”时,可编成“师徒两人徒手走在路上”;学习“悲”编成“我非常伤心”;学习“妹”编成“妹妹是个女孩,她是未来的希望”......通过语言描述及学生的想象,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三、图文结合识字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低年级孩子对绘画兴味浓厚,不仅喜欢集各种画片,更喜欢涂涂抹抹。如何把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引到识字的兴趣上呢?我们的做法是集图——说图——贴图——识字。首先我们鼓励学生从废旧书报上、广告上剪取自己喜欢的图片,积累起来,夹进旧本中,就成了一个集画本。每星期学生从中选取最美丽的一幅,仔细观察。自由读写课上,老师精心指导学生说图意,然后小组交流,学生自由练习说图,老师巡回指导,最后据图识字。如一年级学习看图写词写句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写词统习:学生可任意剪贴或画一幅大山、白云、小鸟等图画,在画下老师指导学生写“一座大山”“一朵白云”“一只鸟”,这样不仅强化了识字能力,而且提高了说话写话的能力。

四、儿歌识字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可以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坐”——“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星”——“星星宝宝哪里来?太阳妈妈生出来”;“冰”——“三点水少一点,一点水变成冰”。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辨字、记字的能力。

五、形象识字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用手遮目“看”,竹毛制成“笔”。通过这样的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又如我在教“春”这个字时,就结合字的象形特点进行启发,说了识记“春”字的一个方法:春天太阳暖洋洋的,有三个人都出来晒太阳啦!引导学生用形象形既快速又正确地记住了这个字。

六、猜字谜识字

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非”的谜面可记为:一个猪槽两头通,六头小猪两边拱。“鹅”字可记为:我是一只鸟,走路摇啊摇。“尖”可记为:上小,下大。“虽”可记为:一口吃下一条虫。运用以上方法既让学生自己记住了生字,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7.优化过程巧设法,识字写字效率高 篇七

一、听写导入———让检复更扎实

一节课成功与否,课堂导入非常关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伊始就要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和组织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为了让学生尽快“入境”,我经常会以“听写词语”这个环节作为课的开始。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三袋麦子》时 ,上课伊始 ,我就让学生听写词语:麦子食品保存聪明 (这些词语既有生字组成的词语,又有课后练习上的词语)。写完后,我找出一本学生的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先看一看写得是否正确,再让学生观察: 你觉得他的字写得怎样?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觉得他的字写得太小了!”“竖没有写直! ”“我觉得他的字比较清楚,只要注意把个 别笔画写 得正一点 就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看字的眼光也非常高了。

字写得正确、美观只是听写这些词语的一个重要目的,我还让学生试着用这些词语来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 ,看着这些词语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学生根据这些词语, 很快地回忆出了课文的内容:“土地爷爷送给小猪一袋麦子 , 小猪把它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我及时地鼓励:“能用上两个词语了,真不错!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小猪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把它保存了下来。”“已经用上三个词语了 ,给他掌声 ! ”在我的再次引导下,学生甚至会用几句话把课 文的主要 内容说出 来了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一人一袋麦子, 小猪做成食品吃了,小牛把它保存了下来, 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我觉得小猴最聪明。”几个听写的词语带出了课文内容,引出了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真所谓是“一箭三雕”。

二、追本溯源———让理解更深刻

汉字是有生命的,每一个汉字都包含着一个生动的故事,是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文化的情。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 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堂上我们要抓住点点滴滴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卧薪尝胆》这课时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越王勾践在吴国遭受到了巨大的耻辱,我抓住了“奴仆”这个词语大做文章。首先出示句子: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 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学生读后,我发现“奴仆”这个词语学生读得不够正确,因为这个词语都是第二声,学生很容易读错。在正音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你们见过奴仆吗? 奴仆是干什么的?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认为“奴仆”就是“下人、佣人 ”的意思 ,其实这个理解不完全正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奴仆”的含义,我出示了“仆”的古文字并把这个字拆分成三部分:(辛,刑具,代表看管奴隶),(双手兜着 ),(装垃圾的粪箕), 表示奴隶在被人看管下端屎端尿,造字本义:为主人端屎端尿的奴隶。了解了“奴仆”的本义,学生的话匣子也打开了:“勾践这样一个堂堂一国之君居然为他的对手端屎端尿,真是受尽了屈辱。”“假如勾践不这样做的话,也许吴王就会杀了他,现在我才真正地理解了‘万般无奈’的意思!”“我还以为奴仆的任务就是打扫打扫卫生,为主人干干粗活,没想到奴仆过的居然是非人的生活。”……我又适时地补充:“勾践为了获取吴王的信任, 有一次还亲自尝了吴王的大便,以此来判断他得了什么病……”听到这儿,学生都禁不住恶心地捂住了嘴巴。

每个汉字都只是一个枯燥的符号,教师赋予这个符号生命,汉字才会迸发出活力。而只有当学生对字词的意思有了正确的理解,课堂上的思维才会活跃,想象才会合理,对文本的理解也才会更加深刻。

三、课中练笔———让训练更及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但在我们所听的语文公开课中,很少有老师愿意在讲读课文时安排写的训练。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一节课的铃声响起,多媒体上打出了这节课要完成的书面练习。其实这样的练习是一张老师开给学生的“空头支票”,是为了使公开课更能吸引大家眼球的一种小手段,练习要讲究实效,要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服务。

苏教版语文第五册《航天飞机》这课内容简单,文章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在教学课文的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时,我出示了一张表格,让学生自学后完成。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自读课文目的性就更强了, 边读边做,文本中的知识经过理解、概括,转变为文字,这其中伴随着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当学生认认真真地完成练习后, 我并没有急着让他们判断对错,而是将两张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比较:“你更喜欢读谁的练习呢? ”两张练习书写的好坏在投影仪上一目了然,学生们都表示:“喜欢第二张练习, 因为第二张书写工整,字的大小匀称,看着很舒服! ”接着,我告诉学生:“作业能完成老师要表扬,但能认认真真地把字写漂亮更要夸奖,只有写得端正,大家才会更加愿意去读你的内容! ”一张小小的练习纸, 不仅当堂检测了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了书写工整的重要性。

课标中关于中高年级写字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有三个关键词: 美观、速度和习惯,这就要求我们特别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养成提笔即练字的好习惯。课堂上,我们要巧设书写练习,把识字写字教学与精当的练习巧妙结合,这种书写的实践也是语文课程实践性的重要体现。

四、参与板书———让形式更丰富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书写形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板书应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黑板也能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重要舞台,教师应创设一切机会让学生运用好这个特别的舞台。

在教学苏 教版语文 第五册《掌声》这课时,学生们赋予了“掌声”很多理解。有的说掌声是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有的说掌声帮助小英找回了自信,有的说掌声更包含了大家对小英的赞扬……这一个个词语其实都是“掌声”所包含的真正含义。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些词语的印象,我让学生们挑选字写得好的同学把词语一个个写在黑板上:鼓励、支持、赞扬、夸奖、尊重、自信……这些和“掌声”有关的词组成了一个心形, 把“掌声”包围在了中间。

好的板书能提炼出一堂课的精华,突出教学重点,增强教学效果。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板书,使写字实践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学生对自己的书写质量自然也就更关注了。

8.巧用字卡,提高识字效率 篇八

关键词:识字教学字卡循序渐进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之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用多种形式提高孩子识字的效率。不少老师也会用到字卡,然而很多时候字卡在课堂教学中纯属“过场”。在教学研究中,笔者同孩子们共同成长,充分利用字卡,根据孩子在各个学期的认知特点,巧妙地结合多种形式,并且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四个学期坚持以“字卡”为主线,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识字,在班级中形成一股“字卡旋风”,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教版教材对每一课的生字进行“识”“写”分流,也就是对二会字和四会字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以下笔者就怎样以“字卡”为主线,循序渐进地提高孩子认读“二会字”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巧用字卡。认识新字

根据统计,人教版一到二年级教材要求学生的识字量达到1800个,平均分配到每一课中大约是15个字左右。孩子每一课都有新的识字任务,可谓任务繁重。因此,在教学中可用字卡设计成多种形式,运用于识字教学中。

1.“送信”游戏

老师手中的教学字卡本身就是法宝。一二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唱歌谣是他们的天性,也是他们的特长。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编了一曲歌谣:“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字卡信。请你快快读出来呀,请你快快读出来!”这首歌谣生动活泼,孩子们跟读了几次以后全班都记熟了。全班的孩子们唱着歌谣,老师拿着手中的教学字卡——美其名日“信件”,环绕教室。许多孩子都举起手抢着要“送信”。抽到的同学依次站到讲台上,然后一个接一个举起手中的大字卡,响亮地拼读手中的生字,并且组一个词,形式就如:“跟我读,hud,花朵的‘花’。”然后全班同学跟读。这个游戏操作简单,相当于一次性在几分钟之内请十几个“小老师”带读生字,既不呆板,又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加有效地调动了每一个孩子“读”和“认”。从一年级到二年级的识字课堂上,我都坚持“送信”游戏。事实证明,这个游戏孩子们百玩不厌,真正做到了在快乐的游戏中让孩子认读生字。

2.抢答竞猜

仅仅是通过一轮的“送信”游戏,孩子们对生字的吸收率可能也只是40%左右。而在同一节课中教师又不可能运用相同的游戏再次让学生认读生字,这样是机械无效的。

“兴趣是孩子的老师。”这时候的识字课堂需要另一种有趣并且有效的教学形式进一步巩固孩子对新字的认读,因此我设计了“猜字”游戏。这个游戏也是充分利用老师手中的教学字卡:把教学字卡藏在讲台底下孩子看不见的地方,让一个孩子上讲台从一堆字卡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生字卡,然后藏在背后,让全班孩子举手抢答竞猜。进行这个环节时,老师还会把教材中的两行二会字投影到大屏幕上,要求全班同学看着大屏幕抢答竞猜。举个例子,竞猜的孩子站起来后看着大屏幕问讲台上藏字卡的孩子:“是不是光荣的‘荣’?”如果没猜对,藏字卡的同学摇头示意,下一个同学接着猜;如果猜对了,藏字卡的同学马上举起字卡,全班跟读。等做完一轮的“猜字”游戏后,孩子们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对本课的生字认读了一遍又一遍,而且还扩大了词汇量。

“猜字”游戏实际上就是检查孩子在第一轮的初步学习之后对生字的记忆情况和组词能力。这个游戏让孩子们全神贯注,并且有效地进行了第二轮对新学生字的巩固。

3.“超级无敌大电视”

儿童是天生的表演家。设计这个游戏就是充分调动孩子的表演欲,让更多的孩子在表演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汉字当中有一大类是表示动作的,低年级不少课文的二会字当中就有表示动作的字。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要求认读的二会字是“擦、抄、拾、摔、拨、拦、摸”,这七个生字都是跟“手”有关的动作词。把好了动作字词这一关,也就是提高了孩子的识字效率。

这个游戏实行分组比赛。首先,参加比赛的小组派两名代表上台,一个做动作,可以加上语言描述,但口中不能出现答案中的字,而另一个孩子就负责猜,并且背对黑板:第二,教师将所有的教学字卡贴在黑板上:第三,在参赛组以外的小组中选一个学生来黑板挑选一个生字。所谓的“超级无敌大电视”指的是有人在演,有人在猜,有人在看。游戏紧张刺激,孩子表演起来有声有色,猜的人竭尽全力联系本课的生字去找答案,没轮到比赛的小组的孩子更是跃跃欲试。名为分组竞争比赛,实为全班总动员。通过一轮的“大电视”后,孩子此刻实际上已经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表示动作的生字。几张普通的教学字卡让孩子通过有趣的游戏从字义上巩固了二会字的认读。

4.妙笔生花,联字成句

表示动作的生字只是汉字中的一部分。因此,我还利用了字卡设计了其他教学形式在课堂上进一步巩固孩子的认读。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8年首次提出“头脑风暴”法,一二年级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思维充满了发散性。根据孩子的这个思维特性,我让孩子参与“头脑风暴”游戏,形式是:同桌用学校发的这一课的小字卡摆在桌子上,一个人从字卡中抽出自己喜欢的2~3个生字,另一个人将这几个没有什么关联的生字联成一句话。游戏进行大约5分钟后,教师再来个“活动检阅”,指定学生根据黑板上随意集合的2—3个生字说一句话。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而联字成句的游戏就巧妙地运用了字卡让每个孩子在活动当中认读生字,并且认读了本课当中难认的生字,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识字效率。

二、巧用字卡。复习生字

心理学指出:“要想使儿童所接受的信息长期保存,就要反复识记加强记忆。”儿童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也忘得快。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认字认得快,但如果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复习,前几天学过的生字孩子转头就会大呼:“这个字没有学过!”事实上,字卡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复习生字。

1.字卡早餐

9.识字写字教学方法 篇九

(1)抓好指导学生读书这一根本环节。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指导学生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有经验的老教师都会认为语文学习的功力在于积累,也难在积累。所以,这些最基本的读书、记诵、练笔等语文积累的策略应该是语文教师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工作。积累是一个天长地久的工夫,今天积累一点看不出来,明天积累一点也看不出来,若干年积累起来那就不一样了,你的举止谈吐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你给人感觉就好像有学问的样子。“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它是有道理的。在语文学习中,把积累铭记在头脑中,积累丰富后内化了,就将让人家刮目相看了。

认识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另一个考验,就是怎么引导学生去积累,如何引导学生向内化的方向发展,而不只是死记硬背。语文的模型真是挺重要,要注重让学生多积累一些语言的模式、语言的模型等。还有一个问题是积累什么。传统的语文教学,积累是一个我们非常注重的东西,积累的途径就是读书,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要紧紧抓住读书这个环节,要想尽办法激励学生,诱导学生在这方面下工夫。如果学生都爱读书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不高都不可能。

郭沫若先生说,中小学生写好字能培养细致耐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粗枝大叶,不为别人着想,将来是会误事的。写好字还是一种审美享受。

对于书法教学,有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个学校是这样操作的。他们安排有专职的书法老师负责书法课教学,开辟出专门用于书法教学研究的一个教室。学生能够按照课表定时进入这个课堂。教室环境氛围整体布置也非常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使学生能获得一种心静的感觉。对学生书法的学习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低中年级的学生进行硬笔书法的学习,高年级进行软笔书法的学习,逐步提升学生对汉字书写的揣摩研究

有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识字。比如,他们在学生刚上学的时候就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做一个自己的姓名牌。在姓名牌上写上自己的姓名,也可以设计一些比较个性的图画等装饰。上学后,让学生把写有自己姓名的牌放在桌子上。在课间的时候,老师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交换姓名牌,互相认识一下班上的同学。一个班上有几十个学生,一个名字至少有两三个字,这样的话,几十个字、几百个字,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高高兴兴地认识了。并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就对识字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识字,有的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学校的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可以作为识字的途径,作为学生识字的课堂。比如,老师帮学生建立他们自己的识字乐园,让学生把平时读过的杂志报纸当中他们认识的字剪下来,贴成自己的识字乐园。老师让学生建立他们的识字口袋,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认识的字写下来,积累进去。还有的老师在墙报上开辟一个专栏,叫“识字树”,引领学生把他们识字的成果,用各种果实的形式直观形象地挂到树上,并对这些成果进行定期的交流。这些措施不仅开辟了识字教学的另一个渠道,也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情境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最好方法。创设一些情境就等于给学生创设一些识字的机会。比如说,学生每天上学的时候要经过一些路,路边的商店、路牌、广告、医院、书店都有自己的名称,学生用人民币去购买东西,人民币的上面也有汉字,这些情境都是学生识字的好机会,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能让学生喜欢识字。在课堂识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培养学生识字的愿望更为重要。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雨铃铛》这一课的时候,先播放了歌曲《小雨沙沙》,美妙的歌声立刻吸引了学生。这个情境导入的效果就非常好。这时教师出示“雨”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既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比如,在进行识字单元教学的时候,老师就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话的情境,说咱们今天去森林王国和智慧女王去比赛,咱们一起闯关,看看是智慧女王掌握的字多,还是咱们掌握的字多。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竞争的欲望。在和智慧女王一轮一轮的比赛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把识字单元的识字内容掌握了。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孩子上学之前就已经认识了一千来个字。老师问这个学生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据说学生的父母天天晚上在家里唱卡拉OK,学生也跟着父母唱卡拉OK,慢慢通过字幕学了很多很多字。比如,有的老师先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让学生讨论是怎么认识的,最后讨论对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这样,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老师可以把这些生字打出来,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字你认识,你是怎么记住它的,是在哪儿记住它的,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识字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缩短了识字教学的时间。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教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让已经认识这些字的学生当小老师,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阅读材料,先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个整体的感知和认识,再聚焦到某一个字,最后从部分再回到整体。不总是第一节课把这几个字单独拎出来,然后强化。我们一定要和字的语境结合到一起,使得学生的信息量多,帮助他们来识这个字。

怎么克服遗忘,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呢?

第一,在学生和生字见第一面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一个比较强烈的认知过程,比如说在出示生字的同时给一些声音、一些图片,或组织一些相关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这个识字过程。这样就把识字的字形、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入。

第二,及时复习巩固。第一次见面留下深刻的印象,若不及时地巩固和复现,也会出现遗忘回生现象。所以,及时的巩固和复现特别重要,而且巩固和复现最好在语境当中进行,要和阅读的语言环境相结合,方法要多样。遗忘最容易发生在认知发生的近期,就是识字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这时,必须用多种手段,如赛读、比读、游戏读等多种方法复现,或者在语境中复现。这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遗忘,减少回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通过大量的观察,我们发现凡是有晨读,在晨读时复习了生字的当天,学生生字的回生就不容易发生。比如说,他昨天学了一篇课文,他今天早上读一读,放开声音读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基本上把昨天的生字复现了。我们在中西部看到一些农村学生,主要的课文基本上都能够从头到尾背下来。每天早上上学放下书包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书拿出来大声地读,整个校园就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这样,学生几乎把主要的课文都能够背下来。错别字的出现一般都发生在三四年级。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自然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这个学段开始接触大量的形声字,而且汉字在自身演变过程当中,形声字大量增加,占据了大多数。形声字有共同的规律,但也有特殊现象的。你遵循这个规律可以正迁移,但遇到特殊现象,这个规律就起相反的作用了。第二,学生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同音字的现象。同音字不是错字,是别字,就是用另外一个同音的字替代了。特别是现在的网络语言、广告用语存在大量的别字,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影响。再有,很多人认为电脑输入是错别字的罪魁祸首。

怎么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呢?这也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老师首先要认识到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是齐头并进的,肯定是有差异性的。从识字写字教学来看,学生的差异从入学开始就存在了,就有一个起点不同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老师要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这种现象促进个性化的学习,比如说同桌学习,你认识这个字,我认识那个字,两个人可以互相教。再比如,我们从教学基本的评价要求的角度,鼓励学生上不封顶,但是每个学生要达到一个基本的要求,给学生创造一个空间,给那些个性化发展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一种空间和机会。否则的话,八个字他认识了六个,只有两个字不认识,就显得没有他的施展空间。我们的老师应该给他提供一些机会,让他帮助其他的同学,同时还要给他个人的发展提供一些空间,让他认识其他的字。所以要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加重,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差异。有的语文老师有一种比较好的做法。他鼓励学生在开始识字的时候,每个人准备一个生字口袋。每天学过的生字、认识的字,让学生用小卡片写好,放在生字口袋里,平时你生活中认识的字,也可以放进这个生字口袋。然后定期,如一个月一次在班上组织识字大王的评比活动,学生把口袋里的字全部倒出来,数数谁认识得多,让同桌互相计数,班上进行评比。通过这种识字大王的比赛,落实了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策略思想。教科书所要求会认的字、会写的字,是最基本的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尽可能完成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任务。但是应该给那些已经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提供一些空间和机会,不要一刀切,应该体现这种差异性;否则,会扼杀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们会看到,如果所学的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学过的,甚至已经学会的,他们就会显得毫无兴趣,会搞小动作。如果你给他另外一个任务,他可能不完成就去做其他的工作。忽视学生的积极性,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教育的大忌。

识字和写字学用结合,就是认字是一项,写字是一项,采取分步骤地检测,把检测变成一个一步一步前行的过程,而不是到最后的时候才检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没有通过,可以测试第二次,第二次没有通过,可以第三次,很多考试都可以这样做。还可以把学生最好的一次成绩作为他的成绩。大家都知道的美国的SAT考试,允许学生考很多次,然后把最好的成绩提供给大学,作为学习的参考,大学会看这个成绩是不是逐步提升的过程。所以,我们希望老师不一定一步到位。可以把这种检测放在平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分成几项,然后让学生互相来检测,如高年级的学生帮助低年级的学生,也是一种办法,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风气的形成。

我们在评价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变考试为考级。在考级中,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考几级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能力强的学生选择的级数可能高一点,能力弱的学生考的级数可能低一点。这样我们就尊重了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认知差异,给学生一个逐步提升识字空间的一个阶段性。还有我们可以把测试变成展示,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把他的识字成果能够展示出来。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识字交流活动,如识字交流周,对学生识字成果进行展示,也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展示。实际上展示的过程,就是学生汇报他们识字成果的一个手段,评价在于评,更在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识字和写字的热情。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里明确写出来,“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每节语文课,应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写字时间,在写字的过程中,老师还要加强指导,不要把写字都留作家庭作业。我们知道家庭作业有把生字写几遍、几十遍的现象,搞得学生一点愿望和兴趣都没有。所以,我们这次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当中明确要求,每一节语文课应该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教师也要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写字的姿势、写字的习惯、写字的一些规律,给学生更多的具体的指导。因此我们强烈地呼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合理地分配时间,低年段的每堂课都必须给学生留有写字的时间,千万不要让教师满堂讲,占据了学生所有的学习时间。在小学阶段的写字,要做到写对、写好、写快。写对是在起步阶段能够按照正确的笔画和结构书写;写好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揣摩,师生的评议,能够初步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写快就是学生能够熟练地按照学科要求的笔顺笔画来独立地写字,有一定的速度。老师在备课中要下一点工夫。比如,在教材的集中识字的单元,认识带有木字旁的字。木字旁在不同结构的字里面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有上下结构,如杏;有半包围结构,如床;还有就是左右结构,如桃、休等。它们都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结构的字里面,木的变形不一样,那么老师在备课当中,就应该有所领悟,有所体会,这样在指导学生书写的时候,才能够让学生书写的有一些规律性。

上一篇:李白与杜甫诗歌的比较下一篇: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