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学习的动力

2024-09-01

快乐是学习的动力(11篇)

1.快乐是学习的动力 篇一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读书是每个适龄儿童都要面对的事情,这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必经途径。在小学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贪玩等因素,对书本几乎没有什么兴趣,一拿起书就想睡觉,而只要离开书本,做别的事情却又精神满满。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习惯。睡眠本来是与看书活动无关的人的本能行为,但由于与无关刺激建立了联系,就形成了相应的条件反射。如人在疲劳动情况下,仍然坚持看书学习,当拿起书时,又抵制不住疲劳的侵袭,便想抛书睡觉,但又觉得不学不看不行而勉强坚持,多次反复以后学习与睡觉两种无关的活动就联系起来了,经过不断强化,这种联系逐渐固定下来,以后看书便成了瞌睡的诱发因素,只要拿起书便想睡觉。当然,有些人并不是因疲劳而引起,也可能因对书不感兴趣或对学习反感等形成这种抑制性条件反射。所以,要克服这种毛病,必须消除抑制性条件反射,建立兴奋性条件反射。

那么,怎样建立这种反射呢?

兴趣是推动前进的动力。学生只有对看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激发学习的动力,从而改变抑制性条件反射。有了兴趣,就会促进兴趣,以此形成良性循环。而良性循环的形成也就是兴奋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另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饭后不要马上看书。人进食后,消化系统的活动量加大,大脑血液流量相对减少,中枢神经主要控制消化系统,而对其它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如果此时看书,不仅效果差,而且易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

2、剧烈活动或情绪过于激动后,不应马上看书。因为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规律,我们大脑皮层出现兴奋之后,随之就会产生抑制。如果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之后就看书,就很容易与抑制反应建立联系,并产生抑制性条件反射。

3、疲劳困倦时不要看书。人体机能活动具有一定限度,活动超过限度,大脑皮层就会自动进入抑制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保护性抑制。因此,自己感到疲劳困倦时,就不要勉强支持看书,尤其是不要“开夜车”看书,以避免形成不良习惯。

4、睡觉前最好不要看书。有些人习惯躺在床上看书,把看书当作催眠,这种习惯最易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缓解学生对着书本就想睡觉的状况,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学习书本的兴趣。此外,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时间段的选择,在合适的时间看书学习比不顾自身状况随时随地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由爸妈在线甘肃省心理发展中心整理提供

2.快乐是学习的动力 篇二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 其中自主探索、亲身实践, 合作交流是《化学课标》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而这些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对化学感兴趣, 有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思考, 突破学习的难点, 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 设置一些问题情景, 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 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 然后进行解释, 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实验探索活动中,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 经历教学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善于总结规律, 突破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初三是化学教学的起始年级, 有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求记忆, 所以教师要善于总结规律, 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易记忆的口诀、顺口溜等,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才能把枯燥的考点记得准确而牢固。

(一) 总结成口诀可使知识既形象又好记。

集合众多教师的智慧, 总结出了众多形象生动的记忆口诀, 择一二有代表性的口诀, 抛砖引玉, 希望大家多总结多交流。

1. 基本操作类:

取块状固体:一平二放三慢竖

取粉末状固体:一斜二送三竖起

过滤:一贴两低三靠

制氧气:茶庄定点收利息

2. 基本原理类:

质量守恒定律:一变三不变

金属活动顺序表:嫁给那美女, 新铁四千金, 统共一百斤

化合价口诀: (略)

类似的口诀很多, 在这不一一陈述。

(二) 与古诗或仿古诗联系, 突出中国特色。

我们中国特有的古诗, 也被智慧的化学教师拿来应用到化学教学中, 学生兴趣很高, 记得非常快。例如于谦的《石灰吟》就与碳的化合物间的反应对应起来:千锤万凿出深山 (从山里开采出矿石) , 烈火焚烧若等闲 (碳酸钙高温分解) , 粉身碎骨浑不怕 (氧化钙与水反应) , 要留清白在人间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重新生成纯碳酸钙) 。

仿古诗中最常见的就是氢气还原氧化铜:包公稳坐玻璃房, 清风拂面喜洋洋, 忽然一声烈火起, 包公变成关云长, 云长急令烈火退, 只留清风吹暖房。这首仿古诗清楚的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要点提炼出来, 非常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紧跟社会形势, 用化学知识解释突发事件

(一) 结合生活实际, 突出化学的应用性。

化学来源于生活, 更要为生活服务。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应用到生活中, 既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011年日本海啸导致的核危机引发波及全国的抢盐风波, 加上又是食品问题集中爆发的一年, 使我们的学生格外关注绿色化学和绿色食品。作为初三的化学老师, 不仅要关注事件本身, 还要及时把事件与初三的化学教学联系起来, 让学生分析物质本质, 去伪存真。

现就几个热点物质简单总结如下:

(二) 结合新技术、新材料, 突出化学的前沿性。

信息给予题又称材料题, 近几年在中考试题中愈来愈多, 与新技术、新材料联系的也越来越紧密。我们希望教出的学生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就更要求老师要紧跟形势, 突出化学的前沿性。

新技术和新材料有很多, 鉴于初三化学所学有限, 教师要放低切入点, 选择合适的知识介绍给学生, 既提高学生兴趣, 又好让学生理解。例如在初三第六章中我们学习了多种碳单质和碳的化合物, 教师就可以引申C60, Si C, 纳米碳等多种相关物质, 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自己去查找、学习、探究未知物质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学科特点, 把实验的功效最大化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在教学中, 我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很高, 对分组实验也跃跃欲试, 但往往实验结束却不知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更没有落实为中考的得分能力。分析原因, 主要有两点, 一是在短短的初三一年, 要求学生掌握近二十种化学仪器的使用, 学校的实验条件有限, 学生很难有反复练习的机会;第二,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探究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刚开始接触实验的初三学生很难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课题。所以, 怎样协调好兴趣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利用课堂实验, 培养学生的兴趣, 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课堂演示实验和堂内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最佳平台, 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才能有效的培养兴趣, 为下一个更高目标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基本实验能力测试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展以来, 实验能力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2008年开始推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中考实验测试, 类似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三年的时间, 全市各校的实验器材有了非常多的补充, 学生的平均成绩也有大幅提高。

再以濮阳市油田为例, 2004年濮阳市响应河南省的倡议, 将实验测试正式列入中考测试中, 物理、化学和生物合成一套测试卷, 共30分。第一年还出现过学生来参加考试竟然不认识仪器的现象, 到第二年基本杜绝了这种现象, 平均分也由十四分提高到二十五分。

(二) 借科创大赛的平台,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创新能力。

科学发明与创造大赛与奥林匹克竞赛的定位不同, 它是让学生在动手创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也为我国培养创造性人才做好前期的积累工作。

科创大赛前后不过开展10年, 但正是因为课堂实验很好的开展, 让学生掌握了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 也就有了全省至全国中学生科创大赛的累累硕果。教师利用科创大赛这个平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诠释, 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四、熟知化学史, 讲好课本知识的来龙去脉

初三第三章讲到分子的特点时, 提供了一张苯分子的照片, 如果我们熟悉化学史, 把苯结构与梦的故事介绍给学生, 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苯在1825年就被发现了, 此后几十年间, 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 大家实在难以想像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1864年冬的某一天,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 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舞, 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 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 凯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就是现在充满了我们的有机化学教科书的那个六角形的圈圈。

化学史的讲解, 重要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增强记忆的牢固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与艰辛。

3.快乐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源动力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 快乐学习; 积极鼓励; 合作意识; 源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78-001

数学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公式、定理和推论内容,这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十分的困难,而且这些定理和论断与生活的相关性他们不是十分了解,就产生了学习的厌烦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很多人就产生了数学极其枯燥的想法,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倦学习数学的状况,这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互动”是快乐教学的根基

1.互动教学要构建师生关系

互动教学是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学方式方法之一。一堂之上,教师是组织实施教学过程者,学生是参与过程、接受知识者,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让这种“互动”加上快乐的定义十分必要。而互动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互动游戏、互动情境教学和互动问知教学等,这些方法都能够促进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互动中乐于质疑问难,乐于主动获取数学理论和计算方法,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和促进对课堂知识的吸收。

2.互动的快乐在点滴中体现

教师在课堂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点滴做起,互动式进行数学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摸球游戏”这一课时教授给学生可能性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实验操作,以事件发生的几率进行探索,带领学生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教师可随堂准备三个纸箱子,分别标注上A、B、C,在A箱子中放入10个红球,B箱子里面放入10个绿球,C箱子则两种颜色各半。教师提示学生每个箱子对应的可能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参与到摸球活动中。“A箱子一定是什么球?”“B箱子不可能是什么球”?“C箱子有几种可能?”让学生们猜想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更大。教师当摇动盒子的公正家,在每一个学生摸之前将盒子摇晃,晃动的时候可以以幽默的语言问学生:“你准备好了吗?这可是抽奖哦!”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最终统计出三个箱子内球颜色的可能性。学生们在“摸球游戏”的过程中自然的将数学知识掌握了,也获得了交流互动的快乐!

二、“鼓励”是快乐学习的法宝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理论在长期快乐学习数学的教学中也得到了印证。小学生的内心十分敏感,他们在意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教师言语里表现出来的鼓舞和称赞都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因而“鼓励”教学是快乐学习数学的法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言行十分重要,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对思维敏捷学习好的学生要鼓励,对学习反应迟钝的学生也要鼓励,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能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在教师的赞扬声中快乐的进行数学学习。

比如我在课堂上出示一道数学题:78÷6和哪个算式得数相等时,有的学生会站起来回答“78÷(2×3)”,回答的时候孩子会特意加重“括号”的语调,强调先算括号内就等于6了。这样的一种算法没有错,可是这种算法并没有做到式子的最简化,可是作为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加以鼓励。“这种方法很不错,你是将6=2×3运用到了算式中了,好聪明!这样一算问题就解开了!还能开动你聪明的脑袋告诉老师这个算式可以进一步展开吗?试试看去掉括号会产生什么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肯定,内心十分快乐,就会继续开动脑筋想出别的计算方法,也就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快乐”是快乐学习的保障

快乐是具有传染性的,也是建立在合作意识统一体之上的,这一合作意识的统一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师生间的快乐分享

教师在课堂要穿插一些数学知识的趣味题,让学生广泛的了解数学,喜欢上数学课。这是教师教学的手法,可是这个手法也要学生配合才可以实施开展,那么如何让学生与教师合作建立快乐学习数学的统一体呢,这就要有所创新。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轮流进行教学设计,当一次数学老师。或者组成数学兴趣小组,挖掘和搜罗孩子们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课堂进行探讨。孩子们在和老师的探讨以及辩论中拓展了数学知识层面,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巩固。

数学教学中还可以借由数学游戏进行教学,这种游戏的选择教师要有所侧重,多选择那些能够与学生贴近的数学题,教师在学生游戏过程中只是参与者,而不是发起人,游戏的组织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在组织和游戏的过程中获取学习的快乐。这样一来,学生十分愿意和教师进行广泛的数学交流,有了难题也愿意主动找老师来帮助解决,教师自然就发挥出了教学的积极作用,变被动提问灌输为主动被学生召唤,答疑。

2.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这种合作学习可以是一对一的方式,也可以是分组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搭配学习或者成立专门的出题小组和答疑小组进行学习。一对一的方式在这里不做详细讲述,而出题小组和答疑小组的方式是本文的创新点,这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有周密的布置和计划。针对一个数学教学课题,这一堂课哪个小组出题、哪个小组答疑要做好登记,下一堂课就要调换过来。在分组中出题的小组成员间要想尽办法齐心协力找到能够难倒答疑小组的题目,而答疑小组就要集思广益找到答题的突破口,在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下,提升数学水平,会让学生更加喜欢上数学课。

总之,数学课是具有灵动性的学科,教师对学生数学兴趣培养是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关键。学生就会摒弃数学带着神秘面纱的困惑感,带着快乐学习的情绪来学习数学,那么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探索欲望就会随之加强。快乐学习是数学探索的源动力,学生在教师指引下从课堂挖掘做题的乐趣,钻研到每一个题目之中,主动地去思考,去判断和创新,真正全面地提升数学学习水平。数学教师就要将数学教学当成一门学问,多下功夫,为学生构建快乐的学习环境、学习情境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好数学!

参考文献:

4.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篇四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兴趣是引导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一、教师要有渊搏的知识,高超的技艺,这样学生才能乐意向他请教。作为教师,不但要精通自己所任学科知识,还要懂得与之相关的学科,要专项多能。特别是音乐教师,在器乐和声乐上必须出类拔萃,对于常见器乐不求样样精通,但也要略知一二,教师能歌善舞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音乐,并向老师学习,如果学生中有特长的学生能表演,效果会更佳。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各项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保证,是学生对学习音乐感兴趣的关键。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创造一个师生相容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为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另外,老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爱教育事业,爱学生,使学生愿意和你交朋友,愿意和你交流、说知心话。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轻松愉快,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三、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创设参与的氛围和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让课堂始终充满生命的活力。在上课前几分钟可以先让学生看动物的图片,听动物的声音,随着音乐学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可爱的小白兔,威猛的大老虎,笨拙憨厚的大象,青蛙呱呱,小猫喵喵,小狗汪汪,鸭子嘎嘎,学生特别开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模仿之中,把自己扮演成小动物,把课堂当成动物园,学生学着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就是一首动物交响曲,真正体现出了动物的狂欢,在学生兴趣高涨时结束了本节课,这是培养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手段。

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播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播放一些中外艺术歌曲,中外声乐器乐作品。了解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声唱法等。播放全国中小学生合唱比赛,钢琴比赛,舞蹈比赛及艺术展演,师生才艺展示节目录像。教师一边播放一边讲解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有显著的帮助。

五、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鼓励,老师的鼓励能给学生自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教师的鼓励和赞赏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一个赞赏的眼光,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都会如一缕春风,吹佛学生的求知心扉,让学生处处感到温暖。

5.教学随笔: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篇五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个动机,但是当老师我们有时因为成绩,课程进度和其他原因而忽略这一点,每天都按照课堂课的内容,有时在课堂上添加一些小游戏吸引学生的兴趣,半个学期下来孩子们都知道你的学校去什么过程是玩什么游戏,慢慢的孩子的兴趣大大减少了一半,班级买不起的精神,每天在重复阅读这些文字,很无聊,我们班上有一个李学生与家人说,英语很无聊,每天都是读和读,写和写,当我听到这个,我突然意识到她喜欢上学的时候,你喜欢它!但现在她很集中在课堂精神,但也觉得累了。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非常不舒服,我知道这种情况我不能责骂她,而是想出一种方式来重新刺激她对英语的兴趣。

当我困扰的时候,学校的圣诞节准备英语小节目,我借此机会选择几个好学生和几个不稳定的学生,这个时期还包括李的学生,让他们演奏一个小英语戏剧,给他们的角色的分布,我告诉他们: 因为你的班的表现是伟大的,所以老师邀请你执行这个小戏剧。他们听到很高兴,认为他们是非常好的由老师选择,与英语戏剧初步接触他们充满惊喜,非常,我不仅能够说英语,并可以用英语表演。从那时起,这些选定的演员在课堂上更加活跃,非常自信,其他没有被选中的学生非常羡慕,我告诉他们:你做得很好我也让你执行英语小剧。他们都是积极的,非常期待小英语戏剧,英语小剧情充满惊喜,大大增强了对英语的兴趣,我想我有他们的兴趣回来,并希望他们可以保持这种兴趣和使用这种兴趣找到更多使用英语。

6.快乐是学习的动力 篇六

所谓学习型企业,是指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进而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企业。金融企业的竞争,首先是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竞争,其竞争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底蕴是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学习能力的竞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和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发展,机制创新、体制创新、业务创新的脚步不断加快,一方面使金融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又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我们金融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包括一线全体员工,都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否则就要被淘汰,这是自然法则,也是经济规律。

人们知道:一个组织,一个企业,要想自己不落后,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技能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如果不学习,靠老知识、老经验办事,离开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这个组织和企业就要落伍,甚至难以生存。一个人如果离开了学习,他的能力就会降低,他的创造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创建学习型的金融企业非常必要,学习是金融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学习的竞争,谁能迅速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谁也就能迅速地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谁就能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和领先优势,谁也就能超过对手,使企业更好生存和更快地发展,并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成为一个功能再造的典范。只有学习,企业才能有生存之本、发展之魂,才能符合时代客观要求和发展规律。

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目前,在我们金融的队伍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屑于学习和满足现状的现象。归纳一下表现为: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整日昏昏然者有之;金钱至上,物质利益至上,追求享乐者有之;工作飘浮,弄虚作假,无责任者有之;个人利益第一,跑官要官,追逐名利者亦有之,等等。一些人整日忙于应酬,内心浮躁,情趣低下,缺乏荣誉感、成就感、自信心、事业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安享太平盛世,没有忧患意识。这样的人,哪有时间去学习?哪有精力去学习?哪有兴趣去学习?这种状况和环境不改变,谈创建学习型企业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大力营造学习的气氛,强化学习的意识,端正学习的态度,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早在1941年5月就发表了著名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文章,他针对党内学习上存在的“不注意研究现状,不注意研究历史,不注意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等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要求改造我们的学习。新时期以来,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不论工作多忙,事情再多,都坚持定期学习制度,带头学习。集体学习时还甘当学生,认真聆听国内专家学者讲课,认真记学习笔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率先垂范,为我们树立了学习上的榜样,其做法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其次,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正处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终身学习必将也必须成为人们整个生活的重要内容。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历有终点,学习无止境。我们必须学会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提倡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那种“一次受教育终生享用不尽”的状况将一去不复返。

学习还必须将现实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除要善于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外,还要善于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学习方法要走“全”、“新”、“专”相结合的路子:“全”就是不仅要学理论、学文化,而且要学科学、学技术;“新”就是要追踪国际国内金融领域前沿,适时更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提高;“专”就是要从农村合作金融企业实际需要出发,注意专业对口和实效性,注意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具体来说,一是要本着“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不断完善学习,不断使学习在实践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二是要把学习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的一切环节之中,把其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来看待。在确定好企业正确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教给员工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使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从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团队精神。三是要强调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决克服为学习而学习的盲目性和形式主义。要提倡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观点、辨证分析问题的观点、总结经验教训的观点、改革发展提高的观点、社会性和群众性的观点等来指导学习。四是要明确企业发展必须有道,长盛之道在于德。通过以德育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提升人的品位。用人是要强调有“本事”,但必须更要强调有“道德”,以德为先。这里所说的德,包括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功德、家庭美德等。

第三,要学以致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理论的威力。来自于实践的理论,再指导实践,才能使我们工作少走弯路,使事物发展得到质的飞跃。那种为学习而学习,纸上谈兵、关门造车的做法,只能会失去发展的机遇,失去必要的天时、地理、人和,其结果也只能是使事物走向反面,最终走向失败。因此,作为合作金融企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式,完善学习方法,大力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业务创新、服务创新等,把学习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合作金融企业生存与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7.快乐是学习的动力 篇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 这首先是培养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讲过:“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向学生赠予知识;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优秀道德品质;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 解放学生, 运用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主动学习。

二、主动性的本质

在影响教育价值的诸多因素中, 有一个因素是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的, 那就是人的主动性, 它是人的素质核心, 是一个人的“脊梁骨”, 没有它的支撑, 人是无法“站立”的。人的主动性, 表明了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程度, 应当是人的本质属性。主动性可以促使学生积极、独立、有效的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音乐教育的目的正是陶冶每一个学生热爱音乐, 主动学习音乐, 用生命去享受音乐。辅佐学生积极主动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学生对某一首声乐作品产生兴趣时, 首先心理上反映:欣赏这一首作品, 喜欢它的旋律, 并且想要接触它, 了解它。接下来就想演唱它。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充分反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要赠予学生充足的美感与信心, 让学生从内心迸发出冲动与激情, 就开始了自主学习的旅程, 音乐教育因此实现。

三、培养主动性的方式

1.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是唤起学生内心美感的关键所在, 是促进学生主动性发挥的源头。需要教师运用得当的教育方式。首先老师要非常清楚每个学生的兴趣点是什么。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里, 经济文化在飞速发展, 各式各样的领域行业都会出现, 怎样清楚学生的兴趣爱好呢?这需要教师学会与教育对象进行深度且生动的心灵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后, 顺着他们对音乐的憧憬, 教师及时抓住这个状态, 组织一些与学生兴趣有关的活动, 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只有身体的全面活动, 才能达到大脑的充分活跃;只有大脑的充分活跃, 才能达到内在的智慧与顿悟的产生;只有内在的智慧与顿悟的产生, 才有表达和交流的冲动;只有有了表达和交流的冲动, 才有真正的人性的分享。要让学生感受到美, 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育里面, 形象直接的艺术美感让学生耳濡目染。通过对一首歌曲或一首器乐曲的欣赏, 陶冶学生个人的性情, 唤醒对世间事物的追求, 培养他们的本能——人的主动性, 并凭借这一主动性去努力完成自己想要追求的。就像在声乐艺术里, 技巧固然重要, 但是传递出来的声音没有美感, 那就是在制造噪音, 最恰当的就是两者应兼备。长期以来, 在音乐教育里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 缺少一份美感。由于老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在学生尚未学会以自身的感受来接触美的音乐并产生对音乐的热爱时, 就施以枯燥艰辛的技能训练, 结果只能是打消学生学习的热情, 阻碍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 老师要先以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 使学生自身真正爱上音乐, 才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 自主独立的学习。美到底是什么呢?有没有标准呢?自然界中有美, 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也有美。而且随着人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不断增长, 美的客体也越来越多。其次, 这也是由审美主体审美评价的差异性所决定的。但无论存在多少差异性的问题, 我认为:自己心中的美, 才是真正的美。因为学生自己内心的美感被唤醒了, 他会觉得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美的, 他会主动去探究他认为美的人事物。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美感, 解放孩子的美感。而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学生是弱者, 老师是强者, 学会尊重学生是多么重要的!这种建立在美感之上的学习, 效率极高。例如, 小朋友主动地, 勇敢地向旁人展示自己才华, 教师与旁人应当采取鼓励式的方式, 唤醒他们内心深处最狂热的心。他们的自尊心被尊重了, 他们会更热情更积极的喜爱自己的特长, 潜力就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出了, 探索求知的欲望会更强烈。在整个过程中, 出发点都是孩子本身, 以实现他们自己的理想为目的, 教师向学生赠予他们想要的知识, 并且双方共同向前探究新的知识。在此间, 教师也培养了学生一种创新的精神习惯。为此后, 独立学习, 独立探索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要用陶冶与唤醒的精神科学方法,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的能力, 而不是教师用强制的, 暗示的说教方式向学生灌输他们根本不理解的东西。杜威认为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在做中学, 即在实践中学习。这种方式打破了教师一人讲, 学生只会听的形式, 在实践中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每个人都是主角, 每个人都拥有公平, 自由的权利。学生的权利被尊重了, 唤醒起了他们内心真正的自我, 这时教师很轻松地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双方更加理解对方, 这样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完成。

2. 提高老师与学生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 对他人的包括对父母、亲戚, 朋友的责任感。尤其是父母, 他们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太多。让学生明白人在社会中的价值究竟什么。有了责任感的学生, 就会主动学习。提高老师的责任感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 永远是个奴隶。”而现社会多数教师仍习惯性的培养着一批批的“奴隶”。歌德的这句话, 让我们想到, 老师对学生的责任, 其实并不是禁锢孩子, 更需要一种释放性管理。而许多教师认为, 塑造孩子是他的责任。在想象中, 他将自己当做一个拿着泥土的陶器匠。于是, 他把孩子捏成某种不自然的形状。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种形状会坚固起来, 并且产生出紧张和精神上的愤懑, 滋生出残忍和嫉妒, 而且孩子长大后会认为, 必须强迫其他人也要经受同样的扭曲。如此的恶性循环是多么的可怕啊!了解学生的精神需要, 尊重学生的权利, 宣扬自由的意识, 消灭压抑感, 放手让他们自由翱翔在精神科学之中, 独立思考, 独立抉择。以学生为中心, 倡导个性解放与多方面性发展的音乐教育特征。遵循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理念:深其深, 浅其浅, 益其益, 尊其尊, 即因材施教法。

3. 灵性与自然的回归

做一个对比, 民族民间音乐与学院派音乐比较而言, 哪个更富有激情?哪个更具有最震撼力?那一定是民族民间音乐。因为它贴近于民间文化, 用最自然的状态“讲”音乐。而学院派音乐则是重在技巧, 让学生背负沉重的, 艰辛的技巧负担去“唱”音乐。那学院里只会生产出一批批发声机器, 并且是一模一样的。培养重点的偏离只可能是抹灭掉学生那份自然地, 富有灵性的热爱音乐的心。信任学生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自由。自由不一定会荒草丛生, 而禁锢则一定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儒家思想) 使人们形成一种稳定的思维方式, 缺少一种进取, 创新精神。遵守中国的礼仪, 接受老师的谆谆教导, 获取到知识。然而往往大部分人走到这一步就停止了, 这也就意味着有史以来的知识就这样渊源流传着, 仅此而已, 并没有新的知识的出现。因为没有人去探索, 也不想去探索。归根结底是教育方式造成了如此可怕的习惯。一个国家害怕战争, 害怕已有的权利被剥夺, 于是制定一套让人们安于现状的教育思想, 虽然宣扬让人们过着平定安逸的生活, 实质上已经把每个人的思想奴役化了。主动性已经不复存在了, 即使有也会在教育的作用下泯灭掉。因为学生只是被当做工具而不是目的, 所以学生的任务只有顺从没有创新, 只有被动没有主动。怎样才能使学生不但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且学会举一反三呢 (创新) ?这需要老师抓住一个“情”字, 以情动人, 把“情”融入课堂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考虑到孩子们的需要, 规划出一套学生真正需要的营养知识。例如,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更是要以情带声。单纯的理论知识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弄明白声乐艺术的博大精深的。本人经过老师的指导深刻体会到“情”的重要性, 因为感情是最真实的, 自己最真实的感情被唤醒, 就会有欲望去创造美的歌声。不管演唱什么, 凡是发声, 老师都会在身边用各种方式唤醒学生内心中真诚、善良、美丽的人性, 发出有灵性的声音, 而不是机械的声音。

四、学生主动学习 (运用学生主动性) 的价值所在

主动性包括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的力量会给学生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学生有了主动性, 自信感就会油然而生。教师应按一定的规则启示学生, 一是每个学生都是想成功的;二是每个学生只要通过努力, 都是可以成功的;三是我们需要无条件保护孩子成功的愿望和信念;四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和台阶, 让孩子自己走向成功。

结语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人类为何战斗》之《论教育》中提过:“如果我们尊重孩子的权利, 那么教育就不再是一种政治武器。如果我们尊重孩子的权利, 我们就应当视教育为向儿童赠予知识和精神习惯, 因为只有掌握这些东西才能形成独立的观念。”只有孩子有了独立的观念, 才会有兴趣主动学习。我们应当保护好他们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 大胆创新。音乐教育不就是如此实现的吗?有了自由, 才能学会独立, 有了独立, 才能学会主动, 艺术才能繁荣。

参考文献

[1]英国.伯特兰罗素著.戴玉庆译《罗素自选文集》.商务印书馆.2007年

[2]谢嘉幸.郁文武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3]朱儒楚.主编《美育与艺术欣赏》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年.

[4]邹本初著《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年.

8.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动力 篇八

关键词:音乐 幼儿 键盘 趣味性

近几年,我国引进多种外国版本的儿童钢琴启蒙教程,他们都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但是由于外国版本的儿童钢琴启蒙教程缺乏一些我国的本土元素,有着巨大的文化背景差异,我国与外国的儿童审美需求、审美心理等也有很大的差异,外国版本的儿童钢琴启蒙教程会让我国的儿童难于理解。由此可看出我国缺少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钢琴启蒙教程。正是基于以上的需求和责任,段晓军、段学军老师编著了《键盘上的游戏——儿童钢琴启蒙教程》,全教材共有6册,每册书有3-4个单元,由点到面,逐步渗透音乐知识,把趣味性放在突出地位;把多重音乐知识与钢琴弹奏技能有机融合,多角度发展儿童音乐才能,形成了独特的入门方式和读谱体系。

一、现代音乐教育观念

现代音乐教育观念早已不是照本宣科,把一些知识去“硬塞”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知识。现代音乐教育观念提倡学生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思想,提倡教学的民主化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生音乐才能的全面培养,强调兴趣爱好是学习的重要动力。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一样,但是如果他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同,他们所掌握知识的程度、所接受知识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很明显,从这套教材的标题“键盘上的游戏”就可看出,这本教材把趣味性的学习放在重点。我们经常会听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在教材中,就是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活动、游戏来引入音乐知识,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全面主动的学习,充分的感受音乐。这套教材力求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审美需求,所编选的作品很多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充满童真童趣,内容反映的是儿童的生活及他们的所思所想。

二、现代音乐教育观念融入教材

(一)對教材基本框架的介绍

整套教材中,每个版块所选用的作品都是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同时旁边配有和作品相应的彩图,这个彩图的设置犹如一个有故事情节的场景,可以更加直观地表达作品,便于儿童的理解与学习。作品下方,设置了一个可爱的卡通精灵,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儿童学习。通过彩图和儿童化的语言,可以让儿童对这个版块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有助于儿童对知识的巩固学习和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每当有新的节奏引入的时候,就会有生动的歌谣念读辅助教学。每个单元还设置了若干的“音乐宝盒“和”巧巧手,用以引入音乐知识和进行音乐练习、创作、探究活动。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儿童学得轻松、学得牢、记得住。

(二)举例说明现代音乐教育观念融入课堂的利与弊

1.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动力

就拿教材中《小朋友,踏步走》这首作品来说,主要是让儿童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感受他们的长短关系。如果直截了当的去告诉一个孩子: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分别是多长。这样孩子可能会难以理解,就更加没有兴趣继续学习。在这套教材中,《小朋友,踏步走》作品旁配有彩图、可爱的卡通小精灵、音乐宝盒。彩图上四个小动物依次排开踏步走,四种可爱的小动物,用鲜艳的色彩来描绘成,直观的表述这个作品。这种用图形来展示音符的方法,最早在柯达伊教学中出现。在柯达伊教学法的影响下,这本教材同时加入了现代音乐教学的观念,当学生们看到这些图形,会对整个作品提起兴趣。再来看可爱的卡通小精灵:边念歌谣边踏步。想一想,在二分音符上踏几次脚。“边念歌谣边踏步”让学生们从实践中学习,来亲身领会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到底多长,这就是所谓的在游戏中学习,让学生轻松的感受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长短。“音乐宝盒”在这个作品的右下角,在认识感受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长短的同时,可以学习到在作品中出现的一些知识,什么是小片段、小节、终止线。这样以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倡先实践,通过体验和感受理解知识,表现音乐。

2.从兴趣爱好出发,针对低幼儿童,要注重引导

笔者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会有一些弊端。如果是针对低幼儿童来教学,可能有一部分儿童看到这个彩图,就不会考虑彩图以外的任何知识。很多低幼儿童看到这样的彩图会很高兴,会看这是几只可爱的小动物,会觉得很好玩,可能并不会融入到这个作品中。在这方面,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定要将图片和作品融合,引导儿童走进作品。可爱的卡通精灵:边念歌谣边踏步。几个孩子可以拉着手,像图片上的小动物一样,边念歌谣边拉着手踏步走。大点的孩子可以做到这些没问题;对于低幼儿童来说,这种游戏中的学习,孩子确实会很有兴趣,但是很有可能会乱成一片,更不会去考虑在二分音符踏几次脚的问题了。

三、结语

整套教程逐步引入,细化了每个知识点,做到了循序渐进。教程注重了节奏、节拍的训练;西方经典名曲主题改编曲丰富,使儿童获得了良好的熏陶。教程整体来看力求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和需求,从兴趣、实践出发,让儿童去亲身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参考文献:

[1]廖乃熊.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9.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篇九

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通过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实例的研读,经典案例的评析等课程的学习,我对于我所从事的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有更高远的期待。

在这次学习中,我认真研读了《办好教学策略》这本书,并把学习到的理论,和我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收获很多。

我认为,作为一个校长,对待教育教学工作,面对当今社会教育日新月异的变革,针对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特点,要坚持“三新”即:观念新,策略新,做法新。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平实的教育教学活动,用理论提纲挈领,为实践找到一条有法可依的前进之路。策略新是指工作中的具体思路,所有的理念来自于实践,但在书本的束缚下,这些理念和自己的具体工作有了一定的差距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理念不是万能的,还要结合具体的工作情况来制定实施方案。所以强调策略新,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要点。有了先进理念的指导,有了具体实施方案,做法上,也要求新,求变。不能总有老的套路,领导新时期的学校工作。通过学习,我把学到的知识,用来指导具体工作。本学期,我们实验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有许多新举措。有效课堂的实施和落实,小组赛课,政治业务学习,文化考核等一系列活动继续开展。还进行了各学科的比较研讨活动,比如语文学科,每学年出一名老师参赛,通过三个学年不同老师所讲的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师生互动不同,教育教学理念不同等,总结优劣,为全体教师提供借鉴。

通过学习,我收获颇多,带着这些沉甸甸的收获,我会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欣慰于收获的同时,我也不断反思,寻找实践与理论的距离。

都说理论是灰色的,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多的还是注重实践,用经验来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到理论中去寻求解决的力量。理论虽然抽象,但它来自实践,也高于实践,所以,不断学习,不断汲取,不断更新,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就成了我工作生活的重心。面对当今如火如荼的教育教学改革,自己还需要更加努力学习,学习各方面知识,教学的,管理的,家庭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有效教学等方面,准备充分,用更新更科学的知识,来应对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校长既是专家,也是杂家,要做好学校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知识的储备,而学习,就成了必由之路。

10.快乐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减负! 篇十

时下,对中国教育界讨论最激烈的就是学生该不该参加学校以外的培训班。可能并非时下,而是长久以来都在议论的话题。

中国教育部始终认为小孩子不该参加课外培训班,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计划就可以了。

但是中国的家长貌似什么都听不进去,还是一个劲的送。

归根结底,家长其实并非想送到培训班,因为这样费时费力费感情。但是他们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人只能选择自己不情愿的道路。

那些所谓的教育专家,请看清中国的教育现状。我承认,幼儿也好,学生也好,真的没必要对进行这样的学习,这样对小孩子的负担是有点重。你瞧瞧美国的小孩,除了玩就是玩,人生多快乐。为什么美国的小孩子能这么轻松,因为他们从小到大起码不用为自己的高校而烦恼。再看看我们国家,教育资源的不匹配只能通过高考来淘汰一批人,我也很同情教育部的同志们,每年都说高考改革,其实我们想想只要是学校不够读,高考永远改革不了,真是难为教育部的同志了。其实大家也都知道高考的那些科目对自己未来就业创业基本帮助不大,当然除了语文,基本的数学和英语这些社会生存知识以外。但事实是,就要通过这些应试来淘汰一批人,和选出一批人。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这个“独木桥”的现状,那只能去一门心思的去学习。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就是让小孩子快乐的学习!不要像以前枯燥乏味的上课,这是我们唯一能为小孩子做的事情。

在这里我主要要谈下幼小教育的问题,在我看来,中国的幼小衔接还是有问题的,当然有部分小学做的开放,学习任务很轻松,但是大部分还是功利性很强,校长,班主任,都要追求高分,这不免让那些幼儿园没接触过小学教学内容的小朋友有点跟不上,所以我认为幼儿园应当适当的开展幼小衔接的内容教育,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快乐学习”!

其实我也赞同现在公立幼儿园的做法,能让小孩子几乎不用学习小学内容,但是由于高考这座“独木桥”,家长不得不让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很多私立幼儿园引进了认字、拼音、数学类的项目。

但是,前提是这些项目,必须是以快乐的方式要小孩子去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让小孩子提前接触小学内容而又不厌学!

11.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不竭动力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激发

兴趣是个人对课题有意选择并力求认识的一种倾向,因此兴趣是求知的重要动力。如果学习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保持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种享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步入化学殿堂的一把钥匙。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应该正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之成为学习的长久动机。化学课是九年级新设的一门课程,学生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有时中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尴尬局面,我们化学教师该何去何从呢?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兴趣产生的心理基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最微妙的能力就是爱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深爱自己的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关心和帮助他们,并且听取他们对该课程的反映,要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和他们交朋友,而且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会由对教师的热爱,逐渐转变为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二、创设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课尤为重要,把第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堂化学课,首先要精心设计。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很多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如高能燃料、温室效应、纳米材料、光导纤维等在国防、科技和人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便是学生产生兴趣的直接基础。

三、搞好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搞好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能给学生展现诸如颜色变化、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生动、新奇、鲜明的化学现象。教学中要借助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结合实验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让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魅力,增强学生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启迪思维,巧设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要使学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用艺术化语言去启发学生思维,这样才能强化学习兴趣。例如,讲缓慢氧化不同于燃烧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后,会慢慢生锈以及抹了油的菜刀不易生锈的现象。菜刀在干燥的空气中还是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缓慢氧化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会有不同的结果。然后再根据秋天潮湿的稻草堆易发生自燃,说明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要保证课堂实验的成功,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他们会根据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去探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学习兴趣上升到更高层次。

五、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幽默的语言是课堂的催化剂,幽默的语言能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幽默的关键是巧妙地揭露事物的内在关系,造成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微妙效果。

比如在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实验前要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反应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笔者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是:“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同时,笔者语重心长地说:“大家不能学酒精灯啊!”,学生都会心得笑了,这一笑,就记住了该实验的主要注意事项。

例如笔者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得失不会改变元素种类”比喻为“人穿衣漂亮与否与外层的衣服关系密切,人换了外层的衣服人不会变”。 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一听就明白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六、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巧设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离子时,氯气和金属钠反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口放上石棉网,把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来回迅速摩擦,可看见瓶内火 星四溅并伴有大量白烟,这时学生觉得十分有趣,课堂气氛活跃,此时结合实验,引出钠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成为钠离子(Na+),达到稳定结构,这时钠元素化合价呈现+1价,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氯离子(Cl—),达到稳定结构,这时氯元素化合价呈现—1价,引出离子概念。学生们在实验的现象和教师的提问中产生兴趣,又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目的仅仅停留在短暂的新鲜感的层面上。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此时,化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当学生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恰当地表扬和鼓励,以避 免他们的兴趣发生转移。

总之,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主动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体验到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强制学习更有意义。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上一篇:中山医院中层干部管理培训心得下一篇:母亲节的句子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