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分析论文

2024-10-13

1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分析论文(精选3篇)

1.1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分析论文 篇一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分布

全血细胞减少症 (pancyt openia, PCP) 指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病因复杂, 涉及多种疾病。常见于造血系统疾病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也可见于非造血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各种疾病所占比例各家报道不一, 了解PCP病因在各种疾病中的分布, 有利于鉴别诊断, 提高诊断水平。我院自2007年8至2012年3月共收集并确诊为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192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8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住院患者192例, 男90例, 女102例, 年龄12~80岁, 发病至就诊时病程5d~8个月。入院时至少连续两次血象检查, 检查结果:白细胞 (WBC) 数为<4.0×109/L, 血红蛋白 (Hb) <100g/L, 血小板 (PLT) <100×109/L。造血系统疾病均按血液病诊断标准[1]诊断。诊断前未接受过干扰血象的特殊治疗如放、化疗等即诊断为全血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乏力, 各种不同程度的贫血伴发热75例, 皮肤出血点、瘀斑34例, 鼻出血、龈血16例, 月经量增多3例, 肝大10例, 脾大7例, 淋巴结肿大9例, 胸骨压痛4例。病因诊断综合上述资料及临床治疗观察。

2 结果

2.1 引发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主要病因

在所有的致病原因中, 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66例 (34.4%) 、巨幼细胞贫血 (MegA) 48例 (0.25) 、急性白血病 (AL) 31例 (16.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13例 (6.8%) , 骨髓纤维化4例 (2.1%) , 缺铁性贫血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各2例 (2.1%) , 多发性骨髓瘤及淋巴瘤各1例 (1%) , 免疫相关性疾病8例 (4.2%) , 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2例;感染6例 (3.1%) , 包括肺感染3例, 膀胱炎、丙肝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各1例;脾功能亢进3例 (1.6%) ;急性造血停滞2例 (1%) , 肾功不全3例 (1.6%) , 药物副作用2例 (1%) 。

2.2 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分布情况

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急性白血病在各病因中的比例依次位列前三位, 在病因中共占70%;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相关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共占30%。见图1。

3 讨论

引发全血细胞减少症 (PCP) 的病因很多, 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巨幼细胞贫血 (MegA) 、急性白血病 (AL)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免疫相关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其中, AA、MegA、AL所占比例依次位列前三位, 在上述病因病种中共占70%。另外, MDS、免疫相关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疾病 (脾功能亢进、急性造血停滞、肾功能不全、药物副作用) 等在本次研究中也出现多例, 共占30%。

根据文献报道[2],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最主要的原因, 作用机制可能与免疫调节紊乱有关。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3];巨幼细胞贫血 (MegA) 为造血原料缺乏性疾病, 多与叶酸、维生素B12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相关、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最终可演变为三系血细胞减少[4], 有研究[5]表明巨幼细胞贫血占引发PCP病因的46%。另有研究报道[6], PCP病因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3.13%) 、再生障碍性贫血 (22.76%) 、巨幼细胞贫血 (19.78%) 、急性白血病 (11.94%) 为主。

综上所述, 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复杂, 但主要集中分布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和巨幼细胞贫血等三类疾病中, 三者各占比例与以往的文献报道结果略有差异, 这可能与地域环境差异及患者生活习惯有关, 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他病因所占比例虽然少, 但在此次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不少例, 因此, 临床诊断时应特别注意最常见的三种病因, 同时也要留意MDS、免疫相关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等病因, 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效率, 避免误诊或漏诊。

参考文献

[1]张之南, 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2]聂玉玲, 富玲, 王晓敏.全血细胞减少症300例病因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 2010, 16 (5) :222-22.

[3]王小燕, 李殿青.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再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 37 (2) :184-187.

[4]牛占恩, 许洪志.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研究进展[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19) :201-202.

[5]高秀芳.22例老年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27) :155-156.

2.1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分析论文 篇二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白细胞减少病因[HT]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068

资料与方法

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诊断符合2000年9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白细胞减少症诊断:外周血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男28例,女14例,男女比例66%:34%。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35岁以下15例(28%),35岁以上27例(72%),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病毒性肝炎致白细胞减少症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患者。

方法:患者均经过2~3次外周血细胞检查,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排除检验误差,不包括全血细胞减少患者。

结果

42例患者中,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是本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的主要部分。但仍然有5例药物,3例感染,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见表1。

药物:解热镇痛药1例,为口服去痛片,抗血小板凝集药1例,为阿司匹林,抗风湿中药1例(汤药),抗生素2例,停药并口服升白药物后白细胞均恢复正常。

感染致白细胞减少3例,泌尿系感染1例。盆腔感染1例,胆系感染1例。感染控制后,白细胞恢复正常。反复发生慢性炎症,由于长期低程度的炎症反应,造血负性调节因子增加,内皮细胞活化,致使白细胞生成减少,黏附和移出血管外加速,而使白细胞降低,治疗时应祛除慢性感染灶,对症处置。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白细胞减少与免疫机制有关。不明原因白细胞减少应检查甲状腺功能。甲亢药物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应调整药物及加用升白细胞药物。

讨论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在排除实验误差,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小于4×109/L。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是由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2.0)×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减少至低于(0.5~1.0)×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常伴有严重的难以控制的感染。上述三类情况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大致相同,但病情的严重程度不等。上述观察结果表明,肝炎患者中,仍然有部分患者为非肝炎所致白细胞减少。慢性乙型肝炎,为本组白细胞减少患者的主要构成部分。病毒性肝炎致白细胞减少症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肝炎病毒对造血细胞的直接抑制。部分病毒肝炎病人引起胃肠症状,使胆碱能神经兴奋性增高,影响贮存池的白细胞向循环部释放的速度或与边缘池的白细胞增多有关。也可能是病毒性肝炎迁延不愈,病毒不断复制,发生免疫功能紊乱,使T淋巴细胞对造血细胞免疫抑制,或抑制骨髓细胞生成。或因肝炎病毒继续活动,肝细胞不断发生坏死及新生,导致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因白细胞比较敏感,形成了白细胞减少。主要为药物,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此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能笼统的用肝病来解释白细胞减少,而应该细致的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完善必要的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诊断,以除外其他病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以对证治疗,避免漏掉白细胞减少症的原发病诊断,导致病情加重,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3.肝病性全血细胞减少65例分析 篇三

关键词:肝病,全血细胞减少

全血细胞减少可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 但肝病所致者非罕见, 现将我院近8年来收住的65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65例, 男34例, 女31例, 年龄18~80岁, 平均4 5岁。

1.1 诊断标准

(1) 符合第6届全国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2) 至少有3次以上检查血红蛋白<100g/L, 白细胞<4×109/L, 血小板<100×109/L。

1.2 结果

65例中肝硬化48例, 其中7例骨髓增生性贫血, 2例呈粒系成熟受阻;慢性活动性活肝炎9例, 骨髓象无特殊变化, 肝炎并发再障2例, 骨髓像呈再生不良;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乙醇性肝病各2例。

2 讨论

肝脏是胎儿2~5个月时期的重要造血器官, 出生后, 许多造血要素如蛋白质等由肝合成;维生素和铁贮藏在肝内;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均在肝内合成。肝病时, 可引起系列的血液系统改变, 这类血液学变化可为单系列血细胞破坏, 亦可为多系的严重损害;从轻度的骨髓功能异常以至骨髓功能衰竭均可发生。有些病例血细胞的减少在病情好转后即恢复正常, 而有些病例无好转而逐渐加重。

病毒性肝炎血细胞减少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由于肝炎病毒破坏造血细胞和直接作用于骨髓干细胞导致染色体异常。或肝炎时肝脏不能提供所需的营养成分, 不对骨髓的毒性物质进行解毒, 致骨髓中毒, 阻碍了血细胞的生成。目前也有学者提示可能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 这些抗体附着于红细胞膜的表面, 使红细胞遭到破坏。由于肝脏储藏功能障碍或血容量相对增加而发生破坏。由于肝脏储藏功能障凝或血容量相对增加而发生贫血。此外, 肝炎病毒可直接损害粒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或抑制其合成, 导致粒细胞增殖障碍。且对骨髓巨细胞的生成有抑制作用, 甚至可直接破坏血小板, 重症肝炎患者发生血小板体内活化, 聚集并释放颗粒, 导致血小板空竭, 衰退和寿命缩短。

肝硬化患者血细胞减少, 往往由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所致。脾阻性充血使大量红细胞长期停滞在脾髓中而发生溶血, 脾功能亢进时, 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和破坏血细胞的作用加强。由于脂肪代谢紊乱, 血浆中有某种异常类脂也可引起溶血, 在乙醇性肝硬化中, 由于维生素B2、叶酸素的摄入不足, 吸收不良和利用障碍, 可致营养不良性巨红细胞贫血。在非乙醇性肝硬化, 失血的缺少可能是重要原因, 晚期病例常有红细胞生成抑制和铁的利用降低。经我们临床观察, 肝硬化患者血细胞减少并非均由脾亢所致。因骨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脾不肿大者也出现全血细胞减少, 而因脾大行脾切除以后, 亦非全部病例血像恢复正常, 甚至3~10年仍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说明可能存在着与急、慢性肝炎血细胞减少之相同因素。

据此, 对肝病所致的单系和多系血细胞减少症做动态观察, 必要时做骨髓像检查, 以便诊治。

参考文献

[1]郭贺龄.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式社, 1988:516-555.

[2]林兆耆, 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2103.

上一篇:顶岗实习鉴定评语下一篇:企业所得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