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积》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2024-06-19

《什么是面积》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0篇)

1.《什么是面积》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一

《什么是面积》

顾永娟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并发展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学习难点:

1、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2、能够正确的判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数学书、语文书、1元硬币、1角硬币、两片树叶、图形卡片、pizz盒、小方格31个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认识物体的表面

1、出示pizza盒

师:看看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这个pizza盒的每个面,边摸边介绍。指明介绍后,说明:其实,不管是盒子的上面、正面还是侧面,它们都叫做这个盒子的表面。【板书:表面】

他们的表面一样大吗?(看来每个表面是有大小的。)【板书:大小】

2、生活中还有其他物体有表面吗?找一找,摸一摸

3、出示P49主题图,你能比一比它们表面的大小吗?(两本书的封面一样大,1元硬币比1角硬币大)T:其实刚才孩子们摸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而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表面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 】

T:用上“面积”一词,说一说这两组图形的大小

“两本书封面的面积一样大”、“1元硬币比1角硬币的面积大”。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我们了解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接下来看一看这几个图形。

1、出示平面图形的PPT 师:下面哪个图形大?(参与比大小的只能是封闭图形。)

师:看来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是这个表面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是这个图形的面积,能总结成一句话吗?

总结成一句话: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完成板书】

2、比较面积和周长的区别:用数学书封面举例——总结儿歌

三、探索比面积大小的方法

师:通过儿歌我们可以更容易的区分周长和面积了。现在,智慧爷爷给我们出题了,接受挑战吗?

1、观察法:大小差别很大的两个正方形。

2、重叠法:大小差别不大的两个正方形。

3、割补法和数方格:P49 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活动要求:1、2、3 同桌合作完成,找方法。(摆方格时注意方格的大小要统一。)全班汇报展示。

师总结:重叠法和割补法虽然合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它要求图形是允许剪开,允许移动的。如果两个图形不允许被移动或破坏,那么摆方块应该是最合理、最适用的。

四、趣味游戏

1、看图说一说面积有多大?(教师出示一个面积为7个小方格的图形)

2、请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和我面积一样大的图形。师:观察这些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面积相同,形状可能不同。

五、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知识:国土面积排行榜 板书: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 表面 或封闭图形的 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积相同,形状可能不同。

观察法 重叠法 割补法 摆方格

2.《什么是面积》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参要求,我对这节课定出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复习旧知,产生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教学过程。

《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活动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教师的作用是借助活动的载体引导学生去发现。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先估一估三个长方形的面积,接着用1㎝2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并把结果填一填,再议一议自己的发现,然后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推出公式。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所以在感觉上格外亲切,使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更加强烈,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与概括,他们在观察、分析中,逐步悟出了规律,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这种知识的建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大量感性经验支撑的,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公式的推导,空间观念的拓展,还有一种自主发现的`快乐感。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在长方形的表面摆满1平方厘米的方格;有的是沿着长、宽各摆一行;有的是用尺子量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画1平方厘米的格子。这些方法在学生的合作中都有体现,如果能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利用投影仪分别演示一遍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2、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把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混淆,课上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反而造成了学生的一个误区,学生在探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时,有的学生把求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边长x4与正方形面积公式=边长x边长混淆了,导致部分学生对求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模棱两可。

3.《什么是面积》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三

师:猜一猜长方形与正方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呢?(有意在图中标出它们的长、宽、边长)

生1:长方形面积比较大。

生2:正方形面积比较大。

生3:一样大。(可能有学生觉得周长相等,面积就相等)

师:数学不能只停留在猜想上,需要进行科学的验证。出示活动要求:议一议:怎么比较?用哪些工具?做一做:选择工具和比较的方法,比一比。说一说:你的比较方法。可以选择的工具有剪刀、方格纸、和小方块。请拿出信封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小组四人动手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将学生代表请到讲台上。

3.各小组代表分享比较方法,在交流中感受比较方法的多样性。

师:(整理课堂)亮闪闪的眼睛看过来,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我们来认真听听这几组同学的想法。在听的过程中,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可以举手提问。

生1: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在一起,多的部分剪下来,再比一比。得出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大。

师:这组同学用到的工具是?(剪刀)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变了吗?他是将两个图形重叠起来将多余的部分剪下来进行比较。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做剪拼法。我们通过剪、拼改变图形的形状,这是种好办法,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掌声送给这组同学。

(有的学生可能剪完后再摆方块)

生2:我们是在长方形上摆方块,然后数一数有15个方格,同样地,正方形有16个方格。

师:我们也把掌声送给这一组,他们也提供了一种好办法,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摆方块。(板书)通过摆方块我们知道长方形有几个小方块大呢?(15个)正方形呢?(16个)

师:原来面积还可以度量出来啊!

(可能有学生只摆一行有几个,有几行,再用计算的方法)

生3:我们直接在方格纸上数一数。„„ 师:掌声也送给这一组。这种方法也很巧妙,我们把它叫做数方格。

三、体会周长相等,面积可能不同;面积相同,形状可能不同。(深化理解)

1.师:同学们方法真是多种多样!可是笑笑和淘气是这样做的:

笑笑的做法:正方形有4个方格,长方形有15个方格。

师:所以长方形面积比较大,你同意吗?

生:我不同意。它们用的方格不一样大。

师:也就是说用方格比较大小时,单位要统一啊!

淘气的做法: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

长方形:(6+10)×2=32cm 正方形:8×4=32cm 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师:怎么淘气和我们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

生:他比的是周长,不是面积。

师:是啊,周长是边线一周的长度,而面积是面的大小,周长相等,不一定面积一样呢!

演示用一条同样长的绳子,围成大小不一样的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

2.体会面积相同,形状可能不同。

师:这节课老师发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们玩过这个游戏吗?(俄罗斯方块)这里面也藏着数学知识呢,请你认真观察这些落下来的方块。

师: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生:一样大。

师:都有几个方格的面积呢?

生:4个。

师:对此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面积都一样。生:形状不一样。

师:是的,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秘密:面积相等,形状可能不同。

3.完成书本49页画面积为7个方格的图形。

师:翻开书本49页,请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地合作、大胆地思考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比较的过程中,有意设计错例,引导学生体会用方格比较图形大小时要用统一的度量单位,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是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面积,比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你能不能也像这样说一说,什么面的大小就是它的大小?

4.《什么是面积》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四

【教材分析】

教学主要内容:面积的含义,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面积的大小,画出规定面积方格数的图形,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编写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比较,然后合作、交流得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这一问题的结论,最后让学生画规定面积的图形,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创新思维。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要准确地比较不同图形面积的大小,应用统一的单位去比较。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面积”这个词,有自己对“面积”的模糊认识或错误认识,但对究竟“什么是面积”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学习该内容时,“什么是面积”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对学生来说十分困难,学生会把已往学过的“周长”与“面积”不自觉地联系起来,含混不清或是错误的认为一个物体的大小就是这个物体的面积等。

学生学习的兴趣:各种操作活动,有挑战性的问题。学习方式:合作、讨论、交流

学法: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大胆质疑、发现新知、获得新知、运用新知。【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面积”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面积”,会用比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发现“什么是面积”,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合作、讨论、交流、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找出更优的比较方法,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各种事物的认识,并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获取新知(15分钟)

1.“面积”同学们在平常生活中听到过吗?你能谈谈你心目中的“面积”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不做任何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到哪种程度,有哪些错误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后面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面积”)

2.活动:

①摸老师准备的两本书的封面(语文、数学)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②观察老师的手掌面和你的手掌面,或者摸摸老师的手掌面和你的手掌面,你有什么发现? ③观察黑板上老师画的三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师生共同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认识“什么是面积”做好铺垫)3.教师引导小结:刚才同学们感受并观察到了书的封面有大、有小,手掌面有大、有小,一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这些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4.举生活中的实例说说“什么是面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5.请觉得自己原来认识的“面积“是错误的同学站起来,谈谈你的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的正确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5分钟)

1.教师课件展示:教材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提问: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呢?

当学生回答发生争论时,教师提问:怎样才能准确地比较出它们的面积大小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面积相差很大的两个物体或图形,我匀可以用观察的方法直接比较出结果,当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不大时,我们就不能凭肉眼观察了,得找出更合理的办法才能比较出结果,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调动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

2.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动手比一比。3.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

4.小组汇报:(教师随机用课件展示学生的方法)

参考比较方法:①用学具盒中的圆片摆,正方形只能摆9个,而长方形可以摆10个。②用折一折、剪一剪,再拼一拼的方法。③用学具盒中的方格纸来比。④自己动手画方格。⑤算一算(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公式计算)。5.提问:①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②如果用大小不同的格子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体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6.画一画,说一说

①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是7个方格的图形。②展示有创意的作品,学生评价。③说说通过这次动手画,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学生自己评价,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的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5分钟)1.教材练一练第二题,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结果的?

2.教材练一练第3题,自己数一数,同桌说一说。学生汇报自己的数法(教师随机用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此题有半格的情况出现,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数出整格和半格,从而掌握在方

格纸上比不规则图形大小的方法。)

3.教材练一练第4题

比一比,看谁比的快。(教师用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练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5分钟)

1.说一说:什么是物体面积?怎样比较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 2.应用:(课件展示)

比一比空白部分与阴影部分的周长,再比一比空白部分与阴影部分面积。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5.《什么是面积》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五

1、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是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由于本班学生之前的表内除法掌握不好,在口算教学完成之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诸如÷4,800÷4之类题目时得数“0”的个数出错,究其原因,还是算理没有理解。所以,不管是计算还是解决问题的教学,都重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理解。

2、加强估算的教学。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班学生对除法估算的学习掌握不好。去年冬季的期末检测中,一些优生在除法的估算中都有丢分。因此,在本期除法口算教学中,我安排了比较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学习交流,引导学生归纳除法估算与加、减、乘法估算的异同,探寻找被除数的近似数原则:一是接近被除数,二是结合除数便于口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6.《什么是面积》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六

1、教材简析: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版第六册第四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整个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基础内容。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二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先安排图色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入课题;接着进一步比较手掌、硬币、数学课本与练习本等实物面积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层次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与老教材的编排有很大不同。

因此,教学中采用了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逐步感知,逐步体验,通过师生、生生相互间的互动作用来完成。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理解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上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1)情境教学法:课一开始,创设“涂色”比赛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作了较好的铺垫。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新知。

(3)认知冲突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低中年级操作随意性大,对学生的操作必须适当指导启发,另外根据认知冲突论,教学中我不断设置矛盾冲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合作、操作学习法: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理解概念。充分调动学生手、口、眼等多种器官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比赛活动:教师出示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大正方形,挑选男女生各一名,进行涂色比赛。

2、学生比赛。

3师问:你们觉得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图形一大一小,大图形花的时间要多。

师:那么图形的大小指的是图形的什么呢?(生:面、面积)

4、引出课题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由学生感兴趣的比赛活动情景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

(二)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1、说一说:你们生活中都见过哪些面呢?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冰箱的面、……

2、摸一摸:铅笔盒的面、数学书封面、桌子的面

3、比一比:

①教师的手掌和学生的手掌。

让一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手掌,教师同时也展示自己的手掌,让全班其他同学比一比两个手掌表面的大小。

② 1元硬币和5角硬币。

③数学课本的面和数学练习本的面。

师:我们在比它们的什么?(生:面的大小)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怎样?

7.《什么是面积》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七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⑵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⑶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⑷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⑸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教学例2

⑴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⑵分小组讨论。

⑶集体交流。

⑷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3、教学“试一试”

⑴出示两个平面图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书中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⑵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⑶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问: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

谈话: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一比。

2、想想做做3

出示书中的图,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问: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尝试在书上数方格,并比较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指名说出比较结果,问:你是怎样知道图4有8个方格的?

3、想想做做4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学生在书中描一描、涂一涂。

问:你们描出的蓝线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什么?用红色涂出的部分的大小又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4、想想做做5

出示题中的学校平面图。

谈话:这是美丽的校园的平面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的面积的大小吗?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5、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谈话:刚开始上课时,大家讨论了狐狸抢先挑选菜地占没占到便宜的问题,当时大家的看法不一致,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提供1平方分米的纸片2张,让两个学生分别到黑板上量一量,比出结果。

四、全课总结

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8.《什么是面积》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八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在这个单元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它特别的不好教,学生也是相当的不好学。

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首先在前一阶段就加强口算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表内除法口诀进行最简单的多位数除法,二是有意识的复习上学期学过的除法竖式,使学生记住竖式除法的三点要求(数位要对齐,余数要比除数小,一次商要经历三个过程,即商、乘、减),三是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例题过渡办法进行过度,(例题安排的是计算与摆小棒计算对比)使学生明白两者的结果一样,四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一看就懂。四是多给学生练习时间,边练边讲,边讲边练。六是做好课堂最后五分钟的课堂小结,在课堂小对结中明确的给学生提出计算除法的四点要求,简言之对位、看位、试商、计算。

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设计教学思路,课中有条不稳的按照备课思路进行教学,基本上达到教学要求和预计的目标。

9.《什么是面积》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九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多重体验活动中建构面积模型,理解面积意义。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摸,涂,比,拼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就是一块区域大小的表象,并渗透多种比较面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用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渗透度量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建构面积模型,培养度量意识。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于面和面积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认识是零散的、模糊的、感性的、缺乏全面、体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基础上,深入理解面积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形成一个面积表象,建构一个模型,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瓶颈性问题:

学生对面积的描述不准确,认为物体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堂上采取了看、摸、涂、比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步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体会物体面与面的联系,渗透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感受二维与三维之间的关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Aicalss随机推送面积大小不同的图形,只推一个最小的正方形。)上课前,我们来进行一个涂色小比赛,看看谁是第一名就可以获得小奖励哟!

师:打开平板

生:我学习

师:请同学们打开任务1,用你喜欢的颜色进行涂一涂。游戏开始!(及时查看提交情况,一有人提交,就终止游戏并呈现。)

师:某某某同学第一名,比赛结束!

预设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的图形小。

师:如果再来一次比赛,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预设生1:选正方形

生2:选比正方还要小的师:对!面都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面积。(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师:请你找一找,哪些物体有面?

学生举例说一说。

师总结:生活中所有物体都有面。请看,(课件出示字典)字典有哪些面呢?请你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找、摸)

师:谁来说说?

预设生1:封面

预设生2:6个面

师表扬并规范示范:你真能干!请同学面像老师这样摸一摸字典的封面。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摸摸你找到的面?你来说说。

师:从这个字典我们找到了6个面。(Aicalss推送)请你任选两个面进行涂色。

打开任务2,独立完成。

学生涂色。

师:请看!(展示学生作品一大一小)观察这两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生1:都是长方形

预设生2:一个涂了红色,一个涂了绿色。(师追问1:请你说)

预设生3:一个大,一个小。(追问2:请你说)

师:其实,刚才我们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

师:(课件演示书字典封面和黑板表面面积,并出示描述的话语。)字典封面的大小就是字典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板书)你能这样说一说其他物体的面积吗?

(板书:()的大小,就是()的面积。并根据学生说的写出几个)

学生说一说(至少4个)。

预设学生描述的不准确。(例如:门的大小就是门的面积。师及时规范“门正面的大小就是门正面的面积”。)

师:(课件停留在出示字典的6个面那张)请看,这个是什么图形?(课件演示:把6个面放回字典,再让字典消失,留下6个面组成的长方体)

生:长方体

师:面离不开体,生活中所有的物体都是由面组成的,面只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面,知道了面积,那你会比较面积的大小吗?请看!(课件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图形)

预设生:快速喊出第一个大。(若学生不喊,师调动:大家一起说!)

师:是的,你们一眼就看出来了。像这样面积相差比较大的两个图形,我们用观察法就可以看出来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观察法)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的长方形。(长、宽相等,摆放方向:一个横着①号,一个竖着②号。注意:到录播室看这两个图形是否一样大小。)

师:请看,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更大?

请学生说:……(预设:①大、②大、一样大)

师:(课件出示两组图形对比)为什么刚才这组图形你们能准确的判断谁的面积大?而这组图形你们却出现不同的答案。

师:像这样面积比较接近的两个图形,我们用观察法不能准确地判断出它们面积的大小,请拿出学具①②试一试。

师巡视一圈,拍手让学生停。

师:谁来说一说。(请生上来演示并讲解)

师:像这样用观察法不能确定两个图形的大小,可以用重叠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课件出示:宽1>宽2,长1<长2的两个长方形。

师:请看,这一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拿出学具3、4,动手试一试。

生动手操作。(剪、补)

师:谁来说说你的方法。

生:……(预设割补,投影学生作品边演示变讲解)

师:对,这就是割补法。(板书:割补法)

师:我们可以用观察法、重叠法、割补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但是,我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具体是多少,小精灵给了我们一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请全班齐读小精灵的话。

在比较的第三组图形的课件出示小精灵同时出现三个图形:“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全班齐读)

师:小精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方法?

预设学生:测量(请你说)

师:对,这就是测量法。(板书:测量法)

追问:怎么测量呢?

生1:用一种图形追问:你能说说具体怎么测量的?

生2: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追问:你们同意吗?

生3:不同意(追问:请你说)

师:接下来,请齐读活动要求(全班齐读):

选一选,选一种图形做单位来测量,数一数,它们分别用几个这样的图形来测量,并记录下来;

截屏并提交。(备注:提前推好学生用于提交的作品任务)

师(拍手停):请同桌交流,你用了什么图形,分别用了几个?

师:(拍手叫停)老师选了三个同学的作品。请看(截屏,推送)

作品1(圆形):师:这是谁的作品?请你来说说。

作品2(三角形)。师:这个呢?请你说说。(生说)

作品3(正方形)。师:那这个作品呢?请你来说说。(生说)

师小结:用一种图形做单位可以测量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要准确知道图形面积的大小,用哪一种图形作为单位更合适呢?为什么?(停一下)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师:(拍手停)谁来说说你的想法?谁再来说一说?你说的真棒!(预设:用正方形可以全部铺满)

师引导学生:正方形能铺满(密铺),在摆放时不收排放位置和方向的限制。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为面积的单位。

三、练一练。

(课件出示做一做)

师:请看(课件出示),把者3个图形放到方格图里,想一想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现在,我把它们推送给大家,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师:我们来看看大家完成得怎么样?(错题展示)

追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师小结: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来测量,图形中含有几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几。

教材P64

第1题。

师:同学们,真能干!我们接着来挑战,老师把它们推送给你们,全班请读题。

学生平板上操作。

师:图形的一周是什么(就是一圈)?它们的面积是什么(大小)?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10.《什么是面积》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十

以动手操作为手段,以探究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为线索,以达到自主理解算理为核心。引导学生运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借助这两种方法自行探究笔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计算含义,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这个单元的例7。在此之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格式都比较熟了。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自己学习计算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明白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同时在用竖式书写时,这个过程可以省略。力图继续渗透可以利用旧知引入新知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二、勤于思考,有效学习。

上一篇:祁家湾小学塑胶运动场使用管理规定下一篇:乡镇2011年度妇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