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

2024-10-20

心理专家(共10篇)

1.心理专家 篇一

心理专家表示,当人们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不妨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为自己减压:

1、记住克服紧张的四大要素:笑、放松、下垂和静思。

开心一笑可使你眼睛发亮。深呼吸可使你放松。让双肩下垂,并让大脑处于静思状态。

2、只考虑现在要做的事情。

“杞人忧天”是人们常容易掉入的一种心理误区。有许多人喜欢为那些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担心。结果让自己为那些发生概率极小,且担心也无济于事的“可能性”忧心忡忡。因此,要学会经常提醒自己:我现在做到什么程度了,将注意力只放在如何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3、学会释放压力。

人处在紧张状态时,往往容易“掉进去”,被紧张状态所左右。这时应主动提醒自己放松,将自己所感到的紧张情绪先收住5秒钟,然后通过深呼吸将其逐渐从体内释放出去。

4、引导性放松。

有空时,可以将眼睛闭上,让自己的脑海里生成一些容易使人放松的景象,如绵延的山脉、夏日的海滩、辽阔的草原或幽静的公园等,想象自己置身于这些能使人放松的环境中。

1.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如以下几点。2.智力正常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等这三个等级。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若果你个人的治智力不正常 那么这个人的生活将被打乱他的心理也就是不健康的。3.情绪稳定与愉快一个人的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通常能够表示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正处于相对较平衡的状态这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这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4.行为协调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5.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须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6.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在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的时候都能够快速的适应新环境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1.静思冥想法

静思冥想法又叫自我放松法,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升的太阳,幽静的园林以及芬芳的花丛和辽阔的海洋,尽量体验自己在这些环境中的各种美好感觉。比如辽阔的海滨,海风轻拂海面,美丽的花朵传出阵阵香味等,试着这样每天坚持做1到2次,每次持续5到10分钟,相信你会感到彻底地放松。

3.保持乐观、排除干扰法

遇到麻烦事时尽量保持乐观,深信事情总能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并以最快的速度重新调整状态。有意识地用各种办法,使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的情绪中转移开来,解脱出来,不要老去想那些引起烦恼和担忧的事情。

2.心理专家 篇二

研讨会由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主办, 海珠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协办。

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

网瘾问题正是当前突出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这引起了到场专家的热议。沈家宏认为, 断定一个人是否患上网瘾, 并不是根据上网时间的长短来衡量, 而是要看是否导致社会必有功能的损坏。“比如说为了上网而导致厌学逃学, 这就是网瘾。”

沈家宏还说, 导致网瘾有四大因素, 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家庭因素的影响最重要。“可以这么说, 患网瘾的孩子100%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许多家长都认为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最重要, 其实夫妻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和谐的夫妻关系, 是解决孩子网瘾问题的第一步。许多夫妻经常当着小孩的面吵架、闹离婚, 对他们心理影响非常严重。”

近日卫生部叫停电击治疗网瘾, 沈家宏非常赞同, 因为他认为电击治疗有暴力嫌疑。他说:“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 心理模式应该是最适合的一种治疗方式。军训式的教育虽然会让孩子学会吃苦遵守纪律, 但容易对父母会产生怨恨;而打针吃药的医院模式治疗效果更有限, 网瘾不是生理性疾病, 吃药还会导致副作用。”

止咳水上瘾不容小视

“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滥用联邦止咳水上瘾, 这个问题不容小视!”武警总医院青少年成瘾治疗中心主任何日辉说。他介绍说, 2008年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部分学校开展青少年药物滥用情况的调研显示, 调查对象中曾有滥用 (非医疗目的服用) 药物经历者占11%, 其中滥用率最高的前三种药物是止咳水、止痛散、晕动片, 其中又以止咳水滥用的比例最高。“我们对224名止咳药水成瘾患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患者年龄分布在15岁~25岁之间为92%, 87%患者第一次滥用止咳药水是在中学阶段。”

滥用药物成瘾是否涉嫌吸毒?何日辉明确否定:“吸毒是违法行为, 须接受法律惩罚, 而药物滥用还不至于。”他认为, 对于滥用药物成瘾的人一定要多些关怀, 不能跟吸毒者一样对待。而且要改变青少年滥用药物的行为, 要致力于改变他们所生活的环境, 其治疗既要针对青少年本身, 又针对他们的家庭, 才更可能取得效果。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程”启动

记者还了解到, 由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等单位发起的“未成年心理健康工程”已于今年2月初启动, 目前正在进行电视互动节目的拍摄。该工程旨在以心理教育为切入点, 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强大宣传功能, 在广州地区组织开展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

3.心理专家开出耐心良方 篇三

设定合理的利润值——著名心理学博士张怡筠

在投资舞台上真正的主角不是操作者自己,而是情绪;如果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投资者将无法获利。更糟糕的是,如果投资者无法理解投资行为对创造幸福的意义,那么还将赔上心情和幸福。例如,在市场走低应该进入投资时,恐惧阻止了你的行为;等到市场节节攀升、应该出手获利的时候,贪婪又影响你作出正确的决定。无法控制情绪往往最终导致投资效益不会太好。更加可惜的是,在现在的牛市进程中,很多人的投资收益不错,但是依然无法感觉到赚钱的快乐,因为他总是觉得他人的投资收益要远远高于自己。

于是,便会有很多人跟随市场主流声音作出投资行为。这种从众心理首先是因为对自己投资决定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感。真正的大师是不会从众的,而百姓因为获得的信息不对称,于是觉得如果人家这样操作而自己没有的话,将会坐失良机。其次,从众操作会让投资者心理上觉得不孤独,反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外,股价就是众人炒起来的,投资者便认为既然大家都看好,一起炒作,股价势必不会下跌。

因为有很多外界的信息和声音干扰,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失去应有的耐心。这主要跟心理的期望有关。投资者会参照以前成功者的经验,如某某人曾经投资这只股票实现翻番。这是一种不实际的期待。于是,他发现在自己已经投资的股票温温吞吞的时候,其他股票正在大涨,害怕坐失良机的心理再次出现。这种频繁进出的投资需要很大的机会成本。就好比买了一张去目的地的火车票,发现这班车开得十分缓慢,决定跳下火车换乘另外一班,几次三番下来,殊不知,原来最初的那班火车早已到达终点。

面对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我的建议是:第一,在投资之前的功课要更加充分,为什么要买,它的价值在哪里,给自己足够的理由和充分的自信;第二,设定一个合理的利润值,当获利率达到期望值时便立马出手;第三,实在没有耐心的投资者可以请教真正的专业人士,让他们的专业知识来增加自己的信心。最后一种方法就是自己跟自己对话,跟自己说,所有研究都证明,频繁进出都不能获得理想收益等等。把自己当成是股东,而不是单纯的投机者,你会发现你的焦虑会少于从前。

将投资交给专业人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

所谓投资,是人外在的一种行为,而心理是人的一种内在状态。所以,无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心理状态都势必会对投资结果产生影响。

在投资过程中,人们会有从众心理出现,主要是因为不能确定自己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因为大多数投资者并不如专业人士那般对投资目标经过调研,而且有一定的模型对其进行计算。从众心理的背后是对其自身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对投资有耐心,在这个“耐心”背后,不同人的原因是不一样的。一部分人的耐心是严格按照自己的投资计划进行,决策下来之后便不轻易更改。例如,某人对个股的收益率设定在20%,不到这一数值不出手。这是一种执行计划的决心和能力。还有一部分的耐心是和决策时的依据有关。如果他建立在某公司一系列利好的基础之上,坚信动荡只是暂时的,那么就不太会轻易改变决定。当然,决定人在投资时是否有耐心,恐惧和贪婪这两种心理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要克服这些心理上的弱点,主要有两种办法。其一,就是心性的磨练。我们可以发现,高手往往是不为外部环境所动的。就像泰格·伍兹所说的,在赛场上,他的心里只有球,没有自己。这种心性是可以通过一些禅修练习来达到的。在平时的投资过程中,有些人的意志力是天性使然,而有些人则是后天有意识地控制意志力。例如,制定投资计划之后,将其严格执行。长线投资不失为规避心理干扰的一个好方法。

在发现心理弱点之后,第二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投资交给专业人士,例如购买基金。现在市场上工具越来越多,普通投资者所知的投资知识很难将其运用到最理想状态。在市场规范的前提下,专业知识过硬人士的投资结果,会优于受心理因素干扰的普通投资者。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在投资过程中抱有耐心,必须是在投资方向正确的前提之下。否则,你的耐心则有可能害了你。

长期投资是上策——香港旋光有限公司董事长平凡

在投资过程中,耐心首先是建立在眼光的基础之上的,其次便是来自对整个向上的经济大环境的依托。

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个本性,在投资过程中亦是如此。追求财富这件事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事实上,无论哪个时期,能发财的毕竟是少数人,人人发财是不可能的。举个不是特别恰当的例子,南京路上每天都有人在掉钱包,但是能捡到钱包的是极少数。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是由于投资者专业知识的匮乏,也是因为心态的浮躁导致投资过程中缺乏耐心。效益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过程,有时是5年、10年,甚至是20年。这与自己设定的财富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把富有的程度设定为和李嘉诚持平,那么,极有可能这样的财富一辈子也实现不了。

4.心理专家这样教孩子 篇四

专家简介

庄文浩,美国APU(美国太平洋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中国地区从事心灵成长科学与身心治疗的专家。

父母要做表率,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责任

少让老人带孩子

目前中国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父母在外地工作或者到周末才去看看孩子。

“这就是身份混乱”,庄文浩说,照顾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如果把这种责任转交给了爷爷奶奶,那就是未做份内之事。爷爷奶奶对孙子来说,他们的“身份”不是父母,所以他们不应该承担照顾孙子的主要责任。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许多中国父母都十分忽视,从没想过,孩子在这种“身份混乱”和责任混乱的环境中长大,他自己又如何建立一种正确的“身份观”和“责任观”。“父母都可以不承担身份内的责任,又怎么能让孩子明白‘身份’的涵义呢?”庄博士说。

建立孩子“身份观”和与之相应的“责任观”,实际上就是给孩子划定与之年龄相对应的界限,让他明白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界限,就像是楼房的窗户,如果你不关上,孩子真的会从这个窗户往外跳,因为他不知道外面是楼高10层的危险。”庄博士说。

父母必须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用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孩子身份与职责,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学习不是为了父母,而是自己作为“学生”的本分。

他爱打篮球,在家只看体育频道

只看培养兴趣的电视节目

庄博士的儿子看电视也是被管制的。电视是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但这个途径往往会不分糟粕,无论是否适合孩子,一股脑儿全部展现在孩子眼前。面对电视,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进行取舍。

庄文浩说:“我儿子很少看电视的,就算看电视,也是看看体育节目。”庄博士从小就培养儿子一些有益的爱好,比如打篮球,所以他儿子最喜欢的就是体育频道,不良电视内容就没机会侵入他的眼球了。

此外,庄博士的儿子在一所国际学校念书,学校每天会将筛选后的电视内容如新闻、纪录片、科学探索等节目播给学生看。这样就不用担心他们被“少儿不宜”的内容影响。

严格管理电脑 控制上网时间

上网要打申请报告

庄博士认为,网络对孩子的影响力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他有一整套严格的上网制度。

首先是对电脑的管理,电脑放在上锁的书房里,而且电脑设有两级权限密码,一级权限是只能打字,二级权限是可以上网。

儿子每次要使用电脑前都必须向爸爸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使用理由、内容、时间、几级权限,得到爸爸的批准后才能使用电脑。

监督执行也很重要。申请的时间一到,无论作业是否做完都要关机。“这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会高效率地学习,如果他因为聊天、游戏耽误了做功课,他就必须承担后果。”

刚开始时,对于这项规定,儿子也有意见,庄文浩就郑重地告诉儿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咱家的法律就是这样。你如果不服,可以申请“移民”,但批不批由我决定。

找答案的过程最重要

写作业要做好计划

陪孩子写作业,是许多家长最发愁的事,先是催,然后陪着、检查,实在不行就亲自上阵帮孩子写。这一点,庄博士也有办法,就是每天只看儿子的“计划本”,然后抽查计划完成情况。

学校专门给学生有一本“计划本”,每节课后布置的作业,都会登记在这个本子上。庄博士每天就是对照计划本看儿子的完成情况,如果没完成,他会问儿子为什么没做完,是不会做还是忘记了。

如果是忘记了,他也不会责骂儿子,因为“健忘是孩子的生理结构造成的,他们的大脑还没发育完全,丢三落四是正常的,但是要提醒孩子把忘记的作业补写在计划本上,然后按时间完成。”

如果是不会做,他会告诉儿子:不会做没关系,但必须要去做,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答案。

庄博士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答案不是最重要的,寻找答案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他要做的就是锻炼孩子从小就养成寻找答案的习惯,当有一天父母不在身边时,他也就能够自己去找答案了。

如果,孩子的作业做错了,他不会帮他改正,而是引导他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如果实在发现不了,那就把错误的作业交上去,让老师的红叉来指出他的错误。庄博士认为,要让孩子从小有受挫能力,家长不能为了面子,为了让老师对孩子有个好印象,而把孩子的错误掩饰或更正。

“家长别怕孩子犯错,我宁愿孩子在小时候就把成长中所有的错误犯完,因为很多错误长大后再犯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庄博士说。

手机是大人的工具

绝不纵容孩子买手机

中小学生配带手机已经习以为常,有的家长觉得无所谓,有些家长觉得不合适但又无法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庄博士的儿子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看看他是怎样“对付”儿子的“无理”要求:

爸爸:你为什么想要有部手机?

儿子:为了想念爸爸妈妈时就能方便联系。

爸爸:你的同学们都有手机吗?

儿子:是啊,他们都有了。”(言下之意就是别人有了,我也要有)爸爸:既然他们都有了,你想爸爸的时候,就借他们的手机打一下吧。儿子目的没达到,一段时间后,又想出新的理由来要手机。

儿子:现在的同学都没有手机,给我买部手机吧,我想你们的时候可以随时打给你们。

爸爸:同学们没手机,那他们想爸爸妈妈的时候怎么联系呢?

儿子:他们打公用电话,或者借老师办公室电话打。

爸爸:那你也一样可以通过这些办法给爸爸打电话。

从此以后,儿子彻底打消了买手机的念头。

这时,庄博士告诉儿子:爸爸的钱足够给你买一部很好的手机,但手机是大人的工具,等以后你到了这个身份的时候,自己赚了钱就可以拥有了。

庄博士说,孩子会想尽办法得到想要的东西,家长需要严格地按照“界限”来拒绝,当然要拒绝得让孩子心服口服,这就需要技巧。

与心理专家面对面

教育孩子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但是看了庄博士这样管理儿子,你是否有很多疑问,是否想与他面对面地交流一下教子高招呢?我们为您准备了这样与庄文浩博士面对面的机会,快来报名吧!

招募人数:20名(男女不限)

招募要求:40岁以下,限北京地区。

电话:(010)65369664

机会有限,先报先得。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讲座

主题: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主讲人: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梁月竹。

地点:北京安定医院多功能厅(安康胡同5号)。

电话:(010)58303037、58303244

5.华夏心理专家李子勋文集 篇五

记者:家长、老师都怕孩子早恋,而青春期的孩子不知不觉就会进入早恋。孩子早恋了,父母该怎么认识、对待呢?

李子勋:家长、老师怕孩子早恋,实际是怕孩子因早恋影响学习,或者因把握不住界限,对孩子构成伤害。但这只是一种可能,并不是绝对、一定就会出现的问题。有的家庭,儿子把女孩子带回家,父母告诉孩子:两个人在一起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做了可能会有什么后果;聪明的孩子要如何管理自己的情感,如何让双方在彼此喜欢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如何在两心相悦中促进各自的心理成长、成熟。孩子们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尊重、信任,两人的相处也许不会影响学习,不会做出格的事,反而有可能促进双方的学习,为枯燥的学生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其实,“早恋”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西方人或欧洲人从来不知道这个词,也就没有创造这样一个词来压制孩子。在中国,我们虽然不能像西方社会那样鼓励孩子早熟,或者有意暗示孩子去做那样的事情。但是,发现孩子有这种苗头的时候也请不要横加指责。女儿交了异性朋友,可以跟她讨论,但是不要制止她,把她关在家里,让她写保证。有些父母让孩子写保证,保证不跟异性来往,会激发孩子的愤怒,结果反而更糟。如果女儿受到爸爸妈妈的创伤,也许会找男孩来补偿,说父母怎么怎么她了;男孩内疚,对女孩更好,关系反倒被促进了,结果一些家长担心的事情就会发生。

很多父母反对孩子早恋,是想当然地把成人的恋爱与孩子的“早恋”画了等号,以为孩子会整天想着性爱的事。其实,孩子的早恋很像是自我认同,是挣脱自恋(喜欢不同性格的人),或寻找自恋(喜欢相同性格的人)的心理游戏,性欲的成分很少。一般初中生的早恋是过家家,小孩子的玩意儿,不爱也不恋。高中的孩子早恋是寻找学习压力的缓冲、青春期反叛、自恋体验的混合物,实质是把对同性接触的依恋经验转移到异性接触中,只恋不爱。

孩子“早恋”是青春荷尔蒙引发的对异性的好感,这并不是坏事。孩子在青春期,容易产生一些冲突性的、体验式的、情绪化的行为。即使犯了什么错也要原谅他。不能把孩子的情绪活动或者情感活动和他的学习活动对立起来。学习活动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的确是重要的生活内容,但不是全部。孩子要成长,发展的技能有很多,不管是行为上的技能、知识上的技能,还是情绪体验方面的技能,都需要发展。因为“成长”概念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一个孩子要成长起来,是全方位的,他的情绪或者他的喜好都必须要成长,这些成长不仅不影响学习,反而可以促进学习。

6.心理专家谈强迫症人的心理冲突 篇六

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是强迫症状的最常见的两种基本形式,当头脑中闪过某些不良的强迫观念时,强迫症朋友往往就会纠结于某些强迫观念而忽略当下该做的事情,并强行控制自己去打消这些不良的念头,但导致的结果却是越想控制越难控制,越难控制又越想控制,这两股力量斗争的必然结果就是心理冲突的产生,这就是强迫症的本质。

强迫行为也是如此,如当事人本身并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情,但当他真的不去做时有发现自己内心感到非常的焦虑不安,又不得不去做,只有这样才能使内心的紧张与焦虑得到暂时的缓解,这就是强迫行为发生的心理动力。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只是对于多数人而言并没有成为心理冲突产生的因素,而对于强迫症人而言,却总要把这种正常的心理与行为反应视为不正常,从而成为心理冲突产生的重要来源,那么为什么这些生活中本来很正常的事情在强迫症人眼里会成为不正常并成为心理冲突的来源呢?

7.心理专家 篇七

1.请按照附件《广东省硅酸盐学会专家库管理办法 (试行) 》要求进行专家推荐, 推荐单位应认真组织专家填写信息表, 不应留有空白栏目, 否则该信息表视为无效。

2.推荐单位认真审核专家信息表后加盖公章于5月30日前寄送至学会。电子版同时发送至指定电子邮箱。

3.广东省硅酸盐学会地址:广州市南岸路塘前新街6号省建材研究院201邮编510160

联系人:张宪圆 (020) 81932937廖金梅 (020) 81701993

邮箱:gdsgsyxh@126.com

也可以通过“广东省硅酸盐学会”官方微信 (微信号gdgsyxh) 关注专家推荐情况。 (来源:广东省硅酸盐学会)

附件:1.广东省硅酸盐学会专家库管理办法 (试行) (见P2)

附件1:广东省硅酸盐学会专家库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硅酸盐科技人才信息化建设, 整合行业资源, 充分发挥硅酸盐行业专家的作用, 规范我省硅酸盐行业专家库的管理, 依据相关政策法规, 结合我省实际,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专家库由广东省硅酸盐学会直接管理, 受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社会的监督, 为我省硅酸盐行业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提供决策和咨询服务的专家信息库。专家库专家受广东省硅酸盐学会委托, 参与硅酸盐行业评奖、咨询、招投标等工作。

第三条专家库专家由硅酸盐行业中从事科研、生产、管理等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人员组成。专家库专家按水泥、水泥制品、玻璃、陶瓷、房建材料、非金属矿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专业领域分类管理。

第四条专家库专家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 广东省硅酸盐学会会员;

(二) 实际从事硅酸盐相关行业工作满5年, 年龄不大于65岁;

(三) 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 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 无不良行为记录。

第五条专家库专家应符合以下专业技术要求之一:

(一) 从事硅酸盐科研工作, 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同等专业水平, 且在相关专业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文章2篇以上;或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 获得过省部级及其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 从事硅酸盐生产及管理工作, 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在相关专业领域从事生产及管理工作8年以上。

第六条专家进入专家库需填写《广东省硅酸盐学会专家库专家申请登记表》, 并经所在单位同意盖章后, 报广东省硅酸盐学会秘书处, 经审核符合条件的, 进行公示, 无异议录入专家库。

申请登记时需提交以下资料:

(一) 《广东省硅酸盐学会专家申请登记表》;

(二) 二张一寸彩色近照;

(三) 身份证及专业职称证书复印件

(四) 个人成就, 包括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等复印件;

(五) 专利证书、获奖证书、发表论文等业绩和成果;

(六) 其他证明专业能力的材料 (通过所在单位或聘用单位审核同意) 。

第七条专家候选人可选择1-3个的专业领域。专家库专家实行聘任制, 每届任期四年。届满后, 依据本办法重新审议。对在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者, 以及其他不符合专家库条件者, 将不再收录于专家库中。进入专家库的专家, 需对自己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专家库专家享有下列权利:

(一) 依法享有“广东省硅酸盐学会专家”荣誉和称号;

(二) 提出专家意见时, 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干涉;

(三) 专家工作受行业保护, 专家可根据参与工作情况要求保密;

(四) 对专家库的管理提出意见;

(五) 按照学会财务管理规定领取相应服务报酬。

第九条专家库专家的主要义务:

(一) 遵守广东省硅酸盐学会的有关专家管理规定, 及时完成学会安排的专家工作。

(二) 遵守职业道德,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提出咨询意见并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保密规定;

(三) 积极参加学会组织的年会及各类学术活动, 并积极与业内同仁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

(四) 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主要个人信息发生变更时, 应在一个月内书面报秘书处。

(五) 无特殊原因, 连续两次不接受学会安排的专家任务工作, 视为自动辞去资格;主动辞去专家库专家资格的, 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学会秘书处。

第十条广东省硅酸盐学会各奖项评审及其他需要组织专家的活动和工作, 我会将依据活动性质、内容、领域及回避原则等, 从专家库随机选择专家。

第十一条专家库实行专家技术咨询活动记录和评价制度。

本办法由广东省硅酸盐学会负责解释。

8.心理专家问诊都市职场人心病 篇八

结识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可以去的地方越来越多,却越来越爱做宅男宅女;床更舒服,夜生活更丰富,我们却越来越睡不着。热衷于各种方式找乐,却越来越爱用“郁闷”来描述自己和生活。在都市和职场的历练中越来越强悍,但身边却越来越频现让我们“崩溃”的事情和情感。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多,还是我们自己越来越找不着北,越来越脆弱?

2011年5月29日下午,由《小康》杂志、《锦绣》杂志主办的第八期默客媒体沙龙“大家都有病——心理学家问诊都市职场人心病”在北京时尚廊书店召开。三位资深心理咨询师闫洪丰、祝卓宏、荀焱和《小康》杂志常务副总编、主持人陈艳涛一起,为都市职场中的白领把脉心病,开出个性药方,相约一次心灵之旅。

关于时间管理

不到最后一刻,就无法完成工作?拖延症是困扰很多都市职场人士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非要等到最后一刻,把自己逼到无路可退?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祝卓宏认为,容易产生拖延症状的人有两种:一是完美主义者,他们总在追求完美,总想把工作做得更完美一些,所以总是做不完;二是对生活、工作缺乏动力和兴趣的人,因为没有动力,工作效率非常低。

那么,如何才能战胜拖延症,实现良好的自我时间管理?

祝卓宏讲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故事:你面前有一个空杯子、几块大石头、一些碎石块、一些细沙,还有一些水。先放什么,才能把大石块、碎石、细沙和水都放进杯子,并且放得最多?你会先放什么呢?

正确的顺序是:大石头、碎石块、细沙、水。

祝卓宏认为时间管理有两个维度:一个是重要程度,一个是时间维度,通过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分成四块——轻重缓急,大石块、碎石、细沙和水就是这四种类型的事务。有的人,他的生活被一些琐碎的事情填满了,大事情没法做,所以就产生了拖延。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改变自己的拖延习惯,请试着先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

闫洪丰则提醒我们反省,如果我们有拖延的习惯,从这个习惯里面,我们感受到的是痛苦还是快乐?我们在拖延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心理获利?是不是我们从这种自虐中会有某种获益感?我们从这些行为当中,到底收获了什么,来驱动我们做这样的事情?这个问题至今在心理学界都无定论,需要你我的共同思考。

如何面对压力:觉察、接纳、感恩、行动

焦虑、郁闷、悲催、不爽、恐慌、无力、崩溃……这些社会和网络流行词汇折射出的,是人们怎样的心理状况?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情绪?

祝卓宏认为,面对生活中的压力,面对濒临崩溃的情绪,有四个步骤可以让我们帮助自己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

第一步:觉察。

觉察意味着有能力知道自己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人生阶段。每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觉察的意识会越来越强。谁能够比较早地觉察,谁就能够比较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比较好地应对生活的压力,

觉察包括明确自己目前这个阶段的人生目标。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聚焦一点,才能够比较好的应对压力,否则的话,你会发现自己的精力总是不够。

另外,我们还要觉察自己每天的情绪变化。凡是能够对外界喊出来自己“崩溃”、“悲催”的人,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力比较强,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第二步:接纳。很多人感到悲催、崩溃、郁闷,往往是因为不能够很好地接纳自己身上已有的、不能改变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努力去改变不可改变的,这是最傻的事情。就像来自美国的那段很著名的话:“乞求上帝,能够赠与一种平静,来接纳不可改变的,乞求上帝,能够赐予自己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当你能够分清楚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改变,哪些不可以改变时,去接纳那些可以改变的,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很多压力自然就会减退。

第三步:感恩。以自我为中心是我们每个人生而具有的天性,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压力却恰恰来自于以自我为中心。心存感恩的人,可以减少以自我为中心,可以降低自私带来的不必要的压力。

第四步:行动。我们每个人都会找到各种各样的减压办法,但是光知道没用,必须去做,比如说听音乐、练瑜伽、游泳、跑步,你一定要坚持去做,坚持去做,就可能会有效。

祝卓宏强调说,必须注意的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预言家。你告诉自己这个事情你做不好,就有可能真的做不好。所以,现代人在说完“悲催”之后,必须马上告诉自己,我悲催的情绪已经喊出去了,我马上要振奋起来,可能生活从此就会发生改变。

如何增加安全感、幸福感

一觉醒来,你是否会觉得心里空空荡荡,或者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

人类对未知的恐惧是造成压力的主要来源。我们经常担心的都是那些不见得会发生的事,但是我们总是去想,也许会发生?

荀焱说,根据一个心理学实验,我们生活中70%的压力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而这些未知的恐惧里只有不到8%是真的可能会发生的。所以,面对未知的恐惧,你可以尝试闭着眼睛想象,把自己真正带进你最恐惧的场景中,想象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并把它场景化。当你真正能够在想象中身临其境,你就会发现,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如此,很多恐惧不过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障碍。

闫洪丰认为,安全感的增加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具象化,二是增加确定感。回到现实中来,会更好地处理自己的安全感。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里·格曼博士有三条小建议,可以使你增加幸福感:第一,好人,每天晚上睡觉前用3到5分钟的时间,想一想今天你遇到过什么好人,对你有好处的人,对你评价比较好的人,让你感觉比较好的人;第二,好事,今天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到高兴,今天有什么事情做得比较成功;第三,好梦,你今天晚上想做什么好梦,哪一类的好梦。如果你能够用几分钟时间想想这些,你的入睡就会快一些,你的心绪就会平静一些,你的烦心事有可能自动消退。

最重要的是喜欢自己

你,是否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你是不是总觉得在有些尴尬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之后,别人会铭记很长时间?你是否想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情绪的奴隶?

荀焱说在心理学里有一个“去中心化实验”:在一个繁华的街头,一个小伙子把裤子撕破了,露着半个屁股在那儿呆着,路过的人都在笑,多好玩呀。然后,在只隔着两百米的地方把刚才冲着小伙子哈哈笑的那帮人,依次拦下来问,请问刚才有没有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

你猜怎么样?

超过70%的人都很奇怪,什么事?

200米,那个小伙子在别人的脑海里就消失了。

荀焱解释说,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一个社交的基本定位,就是我们往往认为别人很关心自己,心理学专业术语叫做“自我中心化”。实际上,你有多在乎你自己,你喜欢不喜欢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喜欢自己“宅”的状态,也喜欢自己疯的状态,我们要学会喜欢自己所有的状态,包括痛苦的自己,快乐的自己,悲伤的自己……这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学习。

9.心理专家周正谈教子 篇九

来源:转载自银色梦幻博客 日期:2009-04-21 12:14:25 访问:4次

心理专家周正谈教子(2009-03-26 11:25:46)

标签:2009 飞翔天使 文摘 童年 成长 快乐 周正 教育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个好成绩,几科绞尽脑汁。其实培养孩子健康的分类:家教文摘

人格和心理,才是最关键的,这不仅会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更有利于他全面发展。

孩子的说明书——

■李玲

周正在央视的《心理访谈》中为从多家庭排忧解难,在湖南卫视的“周正亲子智慧”中为家长们支招献计,并出版《周正亲子二十法》、《新亲子时代的教子法则》、《孩子的说明书》等家教畅销书,因其观点鲜明、尖锐、务实被媒体誉为新锐资深实证心理学家。

在谈到教自己的孩子时,周正说了很“心理”的一句话——我最重视的是对他人格的培养。周正认为,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基础。

利用“心理技巧”建立孩子的学习优势

周正不重视学习成绩,至少在他眼里,孩子的学习成绩永远不是第一位的。因此,他不会去逼孩子学习,也不会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周正重视的是学习方法,他认为一个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研究心理学的周正知道,一个人在学心过程中,通过阅读或是听课,记住的知识是10%-15%,而如果通过亲身经历、有情感介入的互动情景式学习,记忆力就可达到60%-80%。因此,他想到了一个好方法,让儿子乐乐通过动画片去学英语,动画片有视频、有声音,具备了情景式的特点,而孩子由于喜欢动画片,就有了很强的情感投入。当然,还需要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互动。这个互动,不是由别人完成而是要由家长陪伴完成。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每个寒暑假,吃完早餐,周正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陪乐乐学英国美国的大片,每天5句。他先把字幕放出来,然后让儿子把英文先记下来,接下来,听影片里的发音,听完后,周正会对儿子提出3个要求:会读、会写、会翻译。每天5句话,大概需要十来分钟的时间。他曾给儿子算过一个账,假如只按暑假来算,一天学5句,一个暑假就300句。假如坚持8年,就积累了2400句,如果再加上寒假,那就是将近5000句。一个孩子到了高中时,能掌握5000句原汁原味的英语,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动画片的吸引、父亲的陪伴以及远景的展望,让乐乐学起英语来津津有味。偶尔周正不在家,乐乐自己也主动去完成。爸爸回来后,他就兴奋不已地汇报情况。

英语学好了,周正对乐乐其他科目的学习,就更加不操心了。因为周正多年调查研究发现,发生厌学的孩子,常常源于对两门课的恐惧:英语、数学。如果在这两门课上打消了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对学习就会很有信心。乐乐纯正的英语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数学成绩也很不错,周正相信,就算是儿子在其他科目上遇到一些小因难,有这个强大的信心支柱在,因难也会被安然度过。果然不出周正所料,儿子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

小学升初中考试时,乐乐的不少同学抱怨:英语听力考试的速度太快了。英语口语和听力均为满分的乐乐却很奇怪的说:“不快呀,比动画片里的慢多了!”

重点中学为健全人格让步

乐乐的妈妈是博士,和他们共同生活的外婆退休前是教育局的科长。这样的背景,让她们很看重乐乐的学习成绩。乐乐小学升初中时,妈妈和外婆都非常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但周正却持反对意见。全家人很吃惊,上了重点中学,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哪里有不让孩子上的道理。周正不让乐乐上重点中学的理由有两个:首先,这个学校离家非常远,是需要住校的。儿子年龄还小,最好的教育是来自家庭的,他需要父母的陪伴。过早地与父母分离,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比亲还重要,这对整个人生来讲,就本末倒置了;其次,中学时期正是一个孩子建立信心的时期,而建立信心最关键的就是与周围环境的比较。考上那所重点中学的孩子,很多是拼命三郎,几乎放弃了很多休息、娱乐的时间,打拼出了好成绩。而乐乐是个爱玩的孩子,到了那里,他如果不努力,成绩一定会落后。虽然周正不看重学习成绩,但是,他很在乎儿子的内心体验,原本遥遥领先的学习成绩掉到了后面,这对小孩子来讲,是重大的挫败。可乐乐要是做拼命三郎的话,一定会错过更多宝贵素质的培养,周正绝不希望儿子为了好成绩,错过人生中更多美好的东西。道理一摆出,妻子和岳母都被说服了。

可是,就在报名的最后一天下午,乐乐给爸爸打电话说:“爸爸,看来我必须报重点了”

“儿子,你动摇啦,为什么呀?”周正问道。

“不是的„„爸爸,老师让我报,说我是最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和老师的奖金是挂钩的。老师对我很好,我想让老师获奖!”乐乐说道。

原本紧定的周正,妥协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儿子懂得了为别人着想,懂得去熟悉一些适应社会的规则。这非常珍贵,一定要让儿子得到肯定。

于是周正同意了儿子报考重点中学,但是有言在先:即使考上了也不去读。最后,乐乐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在录取通知书面前,妻子和岳母有所动摇,就连乐乐也动摇了,想去上重点。

周正很尊重儿子,但却认为,如果由于孩子年龄小无法清楚认识一些事情时,家长是有必要给孩子讲出来的。于是他对乐乐说:“你想过没有,考入这所重点中学的很多学生都是要为学习成绩拼命的!” 乐乐拍拍胸脯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也可以拼啊!”

“是,你可以拼。不过儿子啊,你就因此不能听音乐、不能看电视、不能打篮球、不能和我去旅游,你每天能做的就是埋头苦读,你愿意吗?”

听爸爸一说,乐乐想法改变了,全家人的想法也都改变了。

后来,按照地理位置,乐乐分到了与自己家一墙之隔的普通中学。周正经常开玩笑说:“儿子呀,你的床和课桌的直线距离也就是50米,可以创吉尼斯纪录了!”

在这所普通学校里,乐乐的成绩很轻松地遥遥领先了。没有过大的学习压力,乐乐有很多的时间和爸爸打球,和家人谈心,了解他喜欢的军事知识,每天都过得很快乐。看着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周正打心眼里为儿子高兴。

初中毕业升高中时,儿子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郑州十一中。这次情况和前一次相反,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希望成绩好的同学能留在本校,老师轮番给前十名的同学做工作。但乐乐却觉得自己长大了,需要换个环境,认识一些新朋友和新老师。于是,他婉言谢绝了老师的换留,决定去读自己考上的重点高中。而这一次,周正没有因为学校远而进行干涉,他学得儿子长大了,分离不会对他的心理造成过大影响,他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尊重是送给儿子最宝贵的礼物

周正经常讲,作为家长要真正地爱孩子。但是做到真正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爱孩子的家长一定会明白,自己的表达,一定是尊重孩子的,一定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周正认为,家长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很应验心理学上那个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是个宝,孩子就会变成一块宝;如果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笨蛋,是个没出息的孩子,孩子就会“故意”去迎合家长的希望,虽然这种迎合有时候是无意识的。因此,周正在和乐乐相处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给予儿子尊重和欣赏。

很多人都说出现在电视上的周教授风度翩翩。周正说,这一切都得益于儿子。每天晚上,儿子有空,就会叫爸爸一起去打球,周正每次都是欣然前往。看着周正矫健的身姿,很多人以为他和乐乐是哥俩儿。有时,周正还和儿子一起去练百米跑。40多岁的人练百米跑,总是引来别人的羡慕。周正拍着儿子说:“儿子,你老爸40多岁了,不发福,各项指标正常,还能跑百米,这真得谢谢你。”类似这种感谢儿子的话,周正经常说。

而对儿子乐乐的生活热情,诸如爱听音乐、爱打篮球、爱旅游、爱玩游戏„„周正深深欣赏,他认为这是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积极向上的最佳动力。有一次,周正和妻子去陪儿子买衣服,乐乐在一件“袍子”面前驻足很久,摸了大概十几分钟,但是价钱太贵,要700多元,而家里给儿子规定,每个季度服装费是750元,如果买了这一件,其他的就都泡汤了。看了半天,儿子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不久后,在另一商场看到同样的衣服,打折后300多元,儿子就要买下来,妻子觉得这件衣服太怪,不太同意儿子买,爱到阴拦的乐乐很生气,一路都不说话。周正认为,衣服,适合了可以穿到学校,不适合可以在家里穿,孩子喜欢才是最关键的。最后通过和妻子商量,还是给儿子买了。得到“袍子”的儿子,别提多兴奋了,连着三个晚上睡觉都穿着不肯脱下来。看着睡梦中儿子满脸陶醉的表情,周正想,儿子心中该是怎样的一种开心和快乐啊!这样积极的情感,是多么的宝贵和令人羡慕啊!

周正虽然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但绝对有原则。周正家里有很多契约,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的,周正认为契约是帮助孩子建立规矩的最好方法。从零花钱到作息时间,家里都有明文规定,这既减少了冲突,也培养了孩子对于生活的认识,让他从小就能意识到生活是有规则的,每个人都要去遵守。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对孩子基本的生存规则,周正更有着严格的要求。从儿子上小学起,周正就培养儿子做家务的能力,比如说扫地、洗袜子。小孩子难免有偷懒时,周正发现了,就一定要惩罚他去完成。姥姥看着心疼,常常偷偷地帮着乐乐做。为了监督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周正有两年时间没在外面吃过午饭。周正觉得,做家务活,对孩子的意义很大。这是他将来独立生活的资本,也是培养家庭责任心的关键,更是珍惜生活、体谅父母、学会为别人付出的最好教育,而这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幸福生活的必备素质。现在乐乐已经把劳动当成了一种乐趣,只要家里来了人,吃饭后,都是乐乐收拾桌子、洗碗,客人很吃惊,乐乐却很自豪。

现在的乐乐,一米八的个头,学习成绩优异,业余爱好也多,再加上儒雅的气质,吸引了不少女同学的关注,作为心理专家,周正自然知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儿子受人青睐,说明他有魅力呀!对于恋爱、性,这些很多家长避之唯恐不及的话题,周正从不回避,他总是能以轻松幽默的口气来引导儿子。而儿子也会和爸爸说,哪个女孩子喜欢自己了,哪个女子约自己了。周正一边听,一边点头:“哦,不错,不过还没有我那时候魅力大!”

儿子对老爸的事情当然感兴趣了,不停地问这问那。周正就说:“中学时还不算多,大学里更多呢!”这样,其实就是告诉孩子,将来有更多可选择的机会,孩子的注意力也就被引向未来了。

周正说,既然是回避不掉的问题,就拿上桌面来谈,反倒大家觉得都没什么了。其实孩子成熟了,他有自己的选择和看法,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予适度的引导,让他有拨开迷雾的机会。

随着儿子渐渐长大,周正把很多权利都交给了他。家里买的第二辆车,从牌子到车型、颜色、选取号,都是儿子说了算。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乐乐很多可贵的素质。比如,乐乐先是选中了一个很吉利的号码,但卖车小姐说:“你们不要选这个号,因为太好了,已经被车管所封了。”乐乐他细地询问了可以选用的号段,回到家做了50个预案,又将这50个预案分成5组,奇迹出现了,一个包含着“5186”的吉利号被选中了。周正开车出去,很多朋友都以为是凭关系买到了这么好的号,其实,这是乐乐动脑筋锲而不舍的努力结果。对儿子这种精神,周正大加赞赏,有了这种敢想、敢干、锲而不舍的精神,周正相信,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儿子会越来越出色。

专家点评

董丽燕(儿童教育专家)

周正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大多数家“背道而驰”,然而,孩子却非常快乐、健康,也取得了许多家长梦寐以求的好成绩。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打好生命的“底色”。为人父母者面对一个鲜活的小生命时,首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周正的答案是追求快乐。所以,在面对重点和非重点、要成绩还是要快乐等诸多选择时,他引导孩子选择了后者。因此,在生命最初的这十几年,乐乐充分享受着生命的乐趣,让快乐、健康、自信,成为自己的生命“底色”,使他有能力、有力量、有兴趣面对今后的挑战。然而,许多孩子并没有乐乐这样幸运,他们虽然在家里手不提、肩不扛,但却沦为成绩、排名的奴隶。他们紧张、痛苦、阴郁的表情和沉重、了无生机的背影标志着其生命底色是一片灰暗。

其二,参透教育的本质。望子成龙,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但“成龙”是为了什么?许多家长并没有深入思考。作为心理专家的周正明白,教育的本质和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幸福,“成龙”只是达成这个目标的途径之一,而“生活幸福”应该包括现在和将来,不能因为将来的幸福远景而机械地牺牲现在的幸福快乐。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周正为什么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重于学习绩。我们也会有理由相信,将来乐乐的“幸福指数”会高于同龄人。与其相反的是,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走入歧途,他们对孩子的的教育止于成绩、成功,因此,家长“拼命”地逼迫孩子去“拼命”学习,就成为中国家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孩子所体验的只能是“幸福”的反面——痛苦,而这恰恰背商了教育的本质。

「这篇文章摘至<婚姻与家庭>,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输入到博客中,在敲击键盘的同时,再次将周正老师的育儿经学习了,深刻且感叹,叹自己嘴边时刻挂着“孩子快乐至上”的理念,却又感觉未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叹自己也如周正老师般极不赞成孩子成为“学习的奴隶”,却又无时无刻被“成龙成凤”所左右着。

10.专家为你详解心理暗示 篇十

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与神经类型是不同的,对暗示的感受程度和结果也就不相同,人从气质上来分,有胆液质、神经质、多血质和黏液质4种,大多数人又同时具备这4种气质类型中的几种类型。胆液质型的人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而黏液质型的人对心理暗示的反应较慢。大多数女性比男性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老年人和儿童比青年人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出人意料的是,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文化程度,在能否接受心理暗示方面,并无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心理暗示的影响。

三个有趣的实验

心理暗示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从以下三个著名的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出心理暗示的作用。

1气味辨别实验:受试对象是100名男子和100名妇女。实验时,首先让每个人闻过烧酒、薄荷和鹿蹄草的气味,然后拿出1O瓶没有任何气味的蒸馏水,谎称其中有3瓶分别具有上述物质的气味,并让所有受试者分辨。结果有48名妇女和37名男子声称他们完全嗅出来了;另一部分声称患有感冒,不能完全确定是哪种气味;只有6人表示没有嗅出任何气味。

2帽子实验:受试对象是儿童。实验时,先由一个人对儿童讲话,讲完离去。然后由主持实验的人问儿童:“刚才讲话的人哪只手里拿着帽子?”在受试的27名儿童中共有24名回答是左手或右手,

其实,刚才那个讲话的人手里根本没有拿帽子。

3皮肤实验:在受试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声称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纸,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受试者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十几分钟过去之后,将湿纸取下,受试者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红,摸上去还发热。其实,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皮肤发生了变化。

“无中生有”成为上面三个实验的共同结果。暗示的综合作用,即实验者对受试者的外在暗示、受试者的自我暗示以及受试者之间互相心理影响的团体暗示,是产生“无中生有”结果的原因。正确地运用心理暗示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心理暗示,如何运用?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疗法,有科学的基础和功效,对一些心因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积极正确的暗示疗法,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可以促进脑中有益激素的分泌,增强身体健康。而负性的心理暗示,则会使受暗示者产生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出现幻听、幻觉和幻嗅。对于病人来说,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使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心境,从而在身体机能上向有益于病情稳定和症状消除的方向发展。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破坏和干扰人的正常心理和生理状态,以致体内各种器官功能紊乱,抗病能力大大降低。

上一篇:形容声音的古诗词下一篇:学会感恩初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