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发展创辉煌

2024-10-06

促发展创辉煌(8篇)

1.促发展创辉煌 篇一

务实求发展携手创辉煌

——鲁中技术学院深化校企合作纪实

鲁中技术学院(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新汶矿业集团公司,1978年建校。现有在校生三千余人,教职工180人,教师104人,其中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36人,研究生学历28人。学校分南、北、西三个校区,占地664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近年来,学校审时度势,采取“走出去”战略,实施强强合作,求真务实地解决校企合作办学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深化创新“订单”培养模式,使校企合作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一、校企合作使学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是办学层次不断提升,继2002年建成“国家重点技工学校”的基础上,2005年又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实现了办学层次上质的飞跃,2006年建成了“鲁中技术学院”。二是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批准办学规模为1140人,现在在校生规模为3000余人。三是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四是促进了实习基地建设。自1998和2005年以来,分别连续保持了“省级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和“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二、关于校企合作的思考

1、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安置”,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但也有其弊端,一是部分学生认为安置 1

已有着落,所以学习不够刻苦,二是部分教师也认为既然学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所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学生培养质量的下降。

2、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做法。当现场需要提前用人顶岗和依照教学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培养目标发生矛盾时,企业的选择是显而易见的。为企业“订单”培养的学生,其专业和学制需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量身订做”,由于片面追求尽快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只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而没有很好地遵循教育规律,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弱化了学生的发展潜力,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发展也不利。学校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就现在的情势下,也只能在两难中尽力弥合,但难免顾此失彼。

3、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对合作办学的热情是不一样的。学校因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高涨,但部分企业热情却不是很高,即使有些企业愿意进行校企合作,也是迫于政策压力,如就业准入制度等的相关规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部分企业认识不到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的重要性,二是由于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引不起企业的兴趣。

三、我校在提高校企合作水平方面的做法

校企合作既可以是在产学研、人员交流、实习基地共建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也可以在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层

次的合作。校企合作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订单”培养,实习基地共建、人员交流基本上是围绕“订单”培养进行的。学校在行业内较早地实行“订单”培养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在已有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将“订单”培养文章做好做足。

(一)转变办学思路,积极完成“订单”

学校尽一切努力,积极完成“订单”。根据集团公司“依托老区,开发新区,立足省内、走出省外,北上南下、东扩西进”的发展战略,为满足省外生产单位的用工需求,针对集团公司内部和周边地区生源持续萎缩、招生难度不断加大的现实。学校前往宁夏等地进行市场调研,寻求合作伙伴。调研过程中发现宁夏第一工业学校属老资格的煤炭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好,理论教学质量高,地处集团公司省外矿井建设地,周边剩余劳动力丰富,生源较多,但实训教学条件相对薄弱。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学校与宁夏第一工业学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宁夏第一工业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负责招生和理论教学,我校则发挥实训教学条件好的优势,负责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毕业安置,共同为煤炭企业培养技能人才,赋于“订单”培养模式新的内涵。以同样的方式,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民族职业中学和菏泽市牡丹区职业中专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另外,学校积极争取国家助学金以及学费减免方面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考生报考煤炭一线专业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认真做好“订单”

在完成“订单”的基础上,学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做好“订单”。一是为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提高授课质量,学校实行《绩效考核办法》,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将教师的收入与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数量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实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并定期组织开展学生“技能比武”活动,提高了学生学技能、练本领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学生管理,本着对用人单位负责的态度,坚持学习成绩不合格不予毕业的原则。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十几名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合格而没有拿到毕业证。四是不断完善教考分离制度,通过严肃考风,促进了学风的持续好转。五是在加强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每年都在新生中开展文化基础科知识竞赛,并开办了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等多个兴趣小组,以此来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吸引“订单”

学校只有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走“内圣外王”之路,才能吸引更多企业下“订单”。

1、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办学格局

根据校企合作要求,学校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按照企业合作要求,灵活设置学制。对于条件允许的企业,学校直接把班办在企业,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管理学生,有利于学

生毕业后尽快融入企业。另外,为了给企业储备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学校实行春、秋两季招生。在加强技工教育的同时,还积极面向企业开展在职安全和技能培训。以“设施标准化、培训规模化、教学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环境优美化、服务周到化”为目标,学校努力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先后取得了“煤矿(三级)安全资格培训基地”、“非煤(三级)安全培训基地”和“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办学资质。近几年来,学校每年都为集团公司和周边企业开展在职安全和技能培训2万多人次。现在学校已形成了春季班和秋季班共存,两年制、三年制中级班,二年制和四年制高级班共存;校内班、校外班共存;岗前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组长培训、管理人员培训等在内的长、短期在职培训共存的多层次、多元化办学格局。

2、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有什么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学校一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根据一体化教学要求,努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为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校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合作单位进行现场调研,熟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强化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是建立校外师资人才数据库,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四是定期举办实训指导教师“技能比武”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五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3、努力加强硬件建设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仅近几年就新增了两千余万元的实训设备,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实训条件。现在学校建设有8个大型实习车间、6个实训室、6个实验室、1个数控加工中心和5个多媒体教室,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实验和实训需要。

4、积极加强名牌重点专业建设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品牌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的象征。学校部分专业开设时间长,师资力量强,实训条件好。学校进一步加强了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优化了这些专业的实训条件。通过努力,机电一体化专业、车工专业、机电设备维修、综采专业先后被命名为“市级名牌专业”和“省级重点名牌专业”,电工专业被评定为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实现了“以强势专业彰显办学特色,以鲜明特色树立学校品牌”。

校企合作,使学校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着办学实践的发展,校企合作中深层次的问题将逐步显现,在以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规律,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使校企合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2.促发展创辉煌 篇二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隶属于江西省商务厅、是省内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外语外贸专业人才的高等职业学院。学院成立于1964年, 2003年6月由江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升格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办学40多年来, 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外经贸专业人才, 特别是培养出了缔造世界光伏产业神话的创业领军人物彭小峰, 为江西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进入新世纪后, 中国加入世贸, 江西实施大开放主战略, 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省商务厅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 全院上下“聚精会神抓办学, 一心一意谋发展”, 在明确办学思路的基础上, 提出了“按国家标准建校, 用世界眼光办学”, 着力抓了“新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 经过近十年来的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奋力拼搏, 学院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校生规模由1500人增长到现在11000人, 校园面积由140亩扩大到560亩, 固定资产总值增长了近十倍, 达近10亿元, 招生就业实现了“进口旺、出口畅”。目前, 学院拥有9个系, 开设了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国际商务等40个三年制大专专业, 拥有英语、日语、德语、韩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8个语种专业, 现有专任教师569人, 全部为本科或研究生学历, 副高级职称以上有134人, 博士9人。

学院的办学综合实力在全国商务系统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2009年学院被列为江西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立项单位, 2010年被商务部定为“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 已成功承办了8期国家援外培训任务。学院还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首批高职高专接收外国留学生院校, 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 先后被评为“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西人民满意的十大品牌高职院校”, 被省教育厅评为“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被江西省综治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授予为“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莅临我院视察、调研时称赞我院说“这所学校办得真好!”商务部陈德铭部长莅临学院视察、调研, 在视察结束后连声称赞说:“这所学校办得很有特色, 很不错, 培养出了适销对路的学生”。江西省副省长孙刚亲临我院视察、调研时称赞我院是“全省办得最好的高职院校之一”。洪礼和副省长在视察我院时, 称赞我院是“江西省可以在国际上亮出去的一张名片”。

二、主要做法与收获

我院始终以“招得进, 育得好, 送得出”为办学宗旨, 把招生、育人和就业三者紧密联系起来。“招得进”是前提, 生源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院的生存和发展, “育得好”是关键, 招进来的学生只有把他们培养成合乎现代化建设所需求的合格专门人才, 培养出与其他院校不同的具有我院特色的外经贸人才, 才能为送得出打好基础。“送得出”是目标, 也只有送得出, 培养的毕业生能获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 才能使学校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肯定, 才能增强办学的吸引力, 使生源更有保证。学院根据当前发展形势, 把办学宗旨定位为“招得进、育得好、送得出”, 对学校的发展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促使学院的办学规模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不断壮大。

近几年来, 我院在招生工作上重诚信, 实施“阳光招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内涵, 创特色;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 注重做好服务工作, 大力开拓就业渠道, 学院办学吸引力明显增强, 招生就业真正实现了“进口旺, 出口畅”的良好发展态势, 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近几年来, 我院从打基础、扩规模、建校园转为抓内涵建设, 促质量提高, 创品牌特色, 实现了从扩大规模向内涵建设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内涵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在办学思路上创出特色

“没有定位就没有地位”。学院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面对我省开放型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 我院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作出了科学准确的定位, 聚精会神抓办学, 一心一意谋发展, 提出了“按国家标准建校, 用世界眼光办学”的办学思路, 确定办学宗旨为“招得进、育得好、送得出”, 发展思路是“立足江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按照“面向市场办教育、围绕产业设专业、帮助企业育人才”的服务宗旨设置专业, 始终坚持“从严治校、争创一流”。确定了有较强的专业操作能力、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有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有开拓创新能力、有健康强壮的体魄的“六有”育人标准, 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 依托外经贸行业, 重点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理论用得上、外语能开口 (口译能力较强) 、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使毕业生达到‘学外贸的能谈判, 学会计的会做账, 学外语的能开口讲’的要求,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 使学生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经过近几年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 学院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办学理念, 科学的办学指导思想, 准确的办学定位, 探索出了新的办学路子, 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外经贸专业应用性人才。

2.在校园环境上创出特色

学院注重突出“外向型”校园主题文化特色。我院的新校园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设计特色, 曾被原薄熙来部长称赞为“世界建筑的小博览会”。学院对信息中心大楼和四栋教学楼进行了统一命名, 分别为启泽楼、启德楼、启诚楼、启智楼、启贤楼, 在不同风格的建筑里镌刻了相应的语言文字座佑铭, 在校园的主要广场和每栋教学楼庭院里竖立了5个中外名人塑像和2座艺术雕塑, 4栋教学楼教室走廊处张贴了230多幅名人名言。整个校园充满了浓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学生置身于外国语言学习的环境中, 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3.在学生培养方式上创出特色

我院坚持开放办学, 努力推进企业与学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吸收企业全方位参与教学改革、专业设置、教材编写、师资培训、质量评判、就业指导等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增强了办学活力, 提升了办学水平。

一是强化外语教学, 培养高质量的外语外贸人才。作为以“外语外贸”为特色的院校, 学院开设了八个语种专业。学院多年来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外语能力, 不仅要求外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拿到高水平的证书, 而且还要求其他专业的学生外语水平达到“能开口与人讲”的水平。学院对学生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严格训练, 积极稳步地探索外语+专业、外语+专业知识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对外语专业坚持外教聘用制度, 担任口语和写作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兼学生课外活动的辅导工作。为营造外语学习环境, 学院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外语情景教室、外语角、外语商店和外语售饭 (菜) 窗口, 已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是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大力建设经营性实体。近年来, 我院利用校内师资、场地等资源, 自筹资金建立了一批实体型实训基地, 信息管理系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 会计系成立了会计事务所, 英语系和外语系共同成立了翻译社, 国际商务系成立了国际贸易咨询服务公司。以上实体在管理和运作上完全采用公司的体制和机制,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的实际管理能力, 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谈判能力、营销能力、策划能力、协调能力等等。由于经营性实体承担了实际性的业务, 从而带动了实训教学, 在为学生实训创造真实工作环境的同时, 形成了“做”与“学”紧密结合的互动机制, 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综合起来, 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能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 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了校企零距离对接。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 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根据外经贸类院校的特点, 学院整合教学资源, 依托行业办学优势, 利用良好的职业背景, 先后与亚洲最大光伏企业江西赛维LDK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江西省服装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100多家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关系, 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 使学院与企业和市场更紧密地结合, 充分满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教学实训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的需要, 形成了“点多、面广、质优”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取得良好效果。学院与企业合作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开展“教学与实践交替”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请企业管理人员来院上课、举办专题讲座, 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二是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本学期我们选拔了20多名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三是发挥学院人力与智力资源优势, 选派优秀教师帮助合作企业开展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职业培训, 着力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

四是加强校内实训条件建设, 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我院在实训室的建设上不仅数量上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在内涵建设上突出实训效果。全面贯彻“实境育人”职业教学思想, 强调实训室的技术内涵、逼真的实训环境、完备的设备配置、配套的实训教材、科学的组织管理。强调“学中做, 做中学”, 把实训室建设成“教学工厂”, 实现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目前, 学院已拥有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的国际贸易实务、同声翻译室、出入境语言情境等校内实训室79个。学院已建成了一批服务于各专业实训教学, 集实务操作训练和娱乐服务训练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职业化、多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综合实践教学基地, 成为具有高职特色的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 满足了实践教学和各类培训的需要。

4.在专业设置上创出特色

专业是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 是一项基础性建设, 是学校适应市场的关键性环节, 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集中体现。我院专业设置按照“面向社会办教育, 围绕产业设专业, 帮助企业育人才”的办学思路, 坚持“需求与优势互动”的原则, 不跟风, 不越格, 不趋利, 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进行专业设置。在专业上强化“外语、外贸”专业特色, 开设外向型、管理型、服务型等三大类专业。目前学院共开设了40个专业, 并已全部招生, 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已形成以培养外向型人才为特色、较为完整的专业群。特别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已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财务管理》等四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商务英语和国际商务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高等院校特色专业,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小组被评为江西省高等院校省级教学团队称号。正由于所设专业适应了人才市场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培养出的学生“适销对路”, 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 有的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从而使招生与就业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5.在师资建设上创出特色

如何在现有师资队伍基础进行优化是学院发展的关键和核心的问题。因此, 我院提出以“两化一型” (硕博化、双语化、双师型) 为内容,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开展“硕博化”建设。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 提高学院教师队伍硕士学位比例, 学院下发了《教职工培训进修的管理办法》, 开展师资队伍“硕士化”建设, 要求青年教师攻读硕士以上学位, 在三到五年之内获得硕士学位以上文凭。目前, 学院拥有博士8人, 硕士179人, 硕博化比例已达到40%以上。

二是提升教师的外语水平。通过选送部分教师到国内外进行培训学习、访问学者等方式, 提升教师的外语水平, 促进“双语化”课程建设, 力争三年内“双语化”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

三是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学院下发了《关于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通知》, 要求无企业实践工作经历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必须定期到企业进行锻炼, 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为核心, 获得或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目前, 我院教师有企业工作实践经历的近百人。学院决定三年之内, 将选送大批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培训。通过推行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等“走出去”举措, 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专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在现有100多人的基础上, 再聘请一批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同时, 学院所有专业实践课程至少配备一名以上来自企业的行业骨干充实到教师队伍到中。学院下大力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优化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 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 通过完善用人机制加强企业兼职教师的建设和管理, 通过构建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从根本上促进学院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6.在社会服务上创出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全方位开展服务”。我院作为江西省开放型经济人才培训中心挂牌基地, 已多次圆满完成了商务部“人才强商”工程安排的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海南、江西等六省商务领导干部的培训任务, 社会服务功能明显增强。2010年5月, 学院凭借着良好的办学条件被商务部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 承担起国家援外培训重任。并已成功举办了8期援外培训班, 61个发展中国家的256名国际商务官员参加了研修, 援外培训班的承办, 传授了专业知识, 宣传了中国和江西, 加深了友谊和感情, 各项工作均得到了参训学员的高度评价和商务部的高度赞扬, 取得了圆满成功, 全面提升了学院社会服务水平, 为我院承担更多援外培训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我院以国际商务官员培训为龙头, 鼓励院系两级面向社会各层次、多方式、宽领域地开展技能培训工作, 特别是支持系 (部) 级积极加强对外联络, 主动争取培训举办权, 学院要求每个系要围绕29个职能鉴定项目考证、社会培训等内容大力开展培训活动, 力争每年各种各类培训人数达到一万人次以上。目前, 学院先后开展了国际商务单证员、物流师、国际货运代理、海关报关员、国际商务等职业资格培训项目, 学院已形成“国际型”和“商务型”特色的培训品牌。

(二) 抓服务, 促就业, 增强招生吸引力

学院把做好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作为检验学院办学是否成功, 能否办成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标志, 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事关社会稳定, 关系学院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建立起了一套以院级领导为首、系级领导负责、班主任和其他教职工参与的较为完善的就业工作体系, 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和党政“一把手”工程, 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投入力度, 舍得投经费、投时间、投精力, 切实保证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 确保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学院非常重视指导学生树立“先就业, 后择业;先生存, 后发展”的就业观, 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都重视就业教育, 把就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纳入必修课程。自编了就业指导教材, 由学院分管领导、各系主任、书记以及有多年就业工作经验的骨干教师亲自上就业课。同时, 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生涯规划和就业技巧的专题讲座, 邀请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毕业生现身说法, 邀请用人单位人事部经理、公司老总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等。近几年来, 学院开展各类就业讲座近百场。这些活动的开展, 有效地引导广大毕业生认清了形势, 认清了自我、正确定位,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为做好就业服务, 学院以“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为服务宗旨, 积极搭建平台, 牵线搭桥, 拓宽渠道, 主动“走出去”, “动员千军万马, 走遍千山万水, 道尽千言万语, 用尽千方百计”, 深入各行各业为毕业生挖信息、找岗位;加强与行业协会及工商联的联系, 积极参加各类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和各地政府举办的用人供需见面会。学院每年在校园内举办一场大型供需见面会, 近百场小型专场招聘会, 已接待了200多家用人单位。同时, 学院积极开拓海外就业市场, 积极与南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合作联系, 开拓海外就业市场。近几年, 我院已向海外输送了100多名优秀应届毕业生, 深受学生家长欢迎。目前, 学院已在国内外为学生开拓出十几条就业渠道, 就业率名列全省前茅, 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 我院学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就业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学院招生吸引力明显增强。

(三) 讲政治, 重诚信, 实施“阳光招生”工程

学院在招生工作上, 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规定, 诚实守信, 规范操作, 实施“阳光招生”。

1.在开展招生宣传上不讲假话, 以诚招生。学院在招生宣传工作中始终坚持“诚”、“真”二字, 实事求是地介绍学院的情况, 不做虚假宣传, 不说过头话。由于考生和家长认为我们的宣传真实可信, 对学院放心满意, 报考我院的学生人数每年大幅增长。

2.在招生工作中坚持严抓严管, 依规招生。几年来, 为了让考生和家长充分了解招生政策, 我院及时准确地公开公布有关招生信息, 将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专业、录取分数、录取原则、录取名单、收费标准, 一律在学院招生网站上公布, 不断加大招生录取工作的透明度, 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广泛监督, 严格照章办事。几年来, 我院招生工作没有出现任何违纪违规现象, 一直保持公平公正、平稳有序的良好记录。

3.在招生过程中注意优化服务与环境, 和谐招生。我们认为“阳光招生”必须优化招生服务和环境, 让每个考生的内心充满“阳光”, 牢固树立以考生为本、为考生服务的意识, 优化服务环境, 提高服务水平。学院注重用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解决每一位考生在报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创建和谐的招生环境。在学院网站上开辟了长期开放的招生论坛, 随时回答和解决考生的具体问题。热情周到的服务, 换来了考生和家长的信赖和好评, 营造了以人为本的和谐招生环境。

由于学院拥有外向型办学特色、良好的教学设施、较高的就业率、诚实守信的招生环境和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使我院的招生就业实现了“出口畅”, “进口旺”良性循环, 招生计划远远满足不了省内外考生的需求, 学院办学吸引力明显增强。

3.开拓创新谋发展 凝心聚智创辉煌 篇三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西平县历届党委、政府努力破除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旧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一切服从、服务于发展,依据本地实际,理清发展思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85.6亿元,是1978年1.15亿元的74.4倍,年均增长15.4%;一般财政预算收入1.62亿元,是1978年1145万元的14倍,年均增长9.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5亿元,是1978年103万元的4029倍,年均增长3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5亿元,是1978年6932万元的67倍,年均增长15.1%;城乡居民存款总额达到56.2亿元,是1978年1761万元的319倍,年均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24.3亿元,是1978年2250万元的108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69.3:11.1:19.6转变为32.8:38.8:28.4,改变了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结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593元和4636元,是1978年的88倍和113倍,年均增长16.1%和17.1%;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20元,是1978年166元的60倍,年均增长14.6%。农民由基本温饱逐步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西平大地正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二、工业经济健康发展,支柱产业逐步壮大

坚持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改变了改革开放前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不全、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建材、塑料塑胶、轻工纺织等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结构逐步趋于合理。2008年,全县工业企业732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06.1亿元,是1978年的4.2倍;实现工业增加值31.8亿元,占GDP的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家,完成增加值13.3亿元。全县出现了鲁洲生物科技、永骏化工、丰盛粮油、鼎力钢杆、兴华纸业、旺佳纺织、电业、棠河酒业等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009年,投资5亿元的西平浙商工业园、投资1.5亿元的电力工业园等一批大项目的落地建设,也必将为西平的工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加快工业提速增效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环境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关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推进节能减排等举措,全县主要工业污染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三农”工作全面加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全县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的大幅增收。2008年,粮食总产达到83.4万吨,是1978年的4.2倍,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总产值达到48.3亿元,是1978年10.1亿元的4.8倍。农业机械化生产能力逐步增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00万千瓦,较1978年增长10倍。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规模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总数达到256个,全县生猪存栏96万头,出栏99.6万头,家禽存栏904.8万只,出栏479.5万只。畜牧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3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9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2.3%上升到41.6%。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培育出了鲁洲生物、丰盛粮油、华康鸭业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总数达21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40多个。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2万亩。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产条件逐步提高。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建成了一大批城区道路、供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正常运营,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县城建成面积由1978年3平方公里发展到2008年的2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5万人增加到16万人。构建了八纵八横的城市框架,实现了工业园区化、城市园林化、居住小区化。以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为契机,推进小高层住宅楼房建设,城市品位全面提高,初步具备撤县设市的基础条件。新型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现代物流、旅游等产业正在兴起。完善市场体系,对农贸市场、服装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重点发展塑胶、食用菌、建材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2009年,投资8亿元的义乌商贸城开工建设,传统商贸优势将进一步增强。交通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善,公路通车里程由1978年的106公里增加到2000公里,增长19倍,京港澳、石武客专等高速公路、铁路贯通全境,形成了高速、国省道和县、乡、村公路交织的交通网络,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大力开展"三清一改"活动,全县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形成了以县城为龙头、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的城乡一体化推进格局。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了一批绿地广场、街头游园,城市居民居住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以"一道三区"(107国道升级改造、产业集聚区建设、旧城区改造开发、城北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快了开发建设步伐,城市竞争力、吸引力和外部形象不断提升。

五、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自1978年以来,全县农村先后推行了联产承包、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责任制,建成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带动了各个领域改革的全面推进。在农村管理上,实行了并村联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等,极大地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活力。在农村生产关系上,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在农村综合改革上,实行了农村教育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等。通过项目招商、整体转让、依法破产等多种形式,实行了县域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以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审批程序、转变政府职能、构建阳光政府为目标,推进县级行政体制改革,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等机构。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对外交往不断扩大,累计引进县外资金150多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近亿美元,先后有数千名外来客商到西平投资兴业。劳务经济发展迅速,外出务工20余万人,海外输出300多人,年创劳务收入15亿元。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热情高涨,累计回乡投资近百亿元。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问题明显改善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全部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三级卫生防疫网络进一步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铺开,实现了城乡医疗合作组织的全县覆盖。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2008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29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24人。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标准不断提高;农村低保全面铺开,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率逐年提高。文化村室建设遍及全县各个角落,群众的文化生活环境全面改善。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先后被定为省优、国优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被国家民协授予“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100%的村庄实现了通油(水泥)路,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快速发展,在城市、农村广泛普及。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全面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和药品质量不断提高。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隐患排查治理,遏止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平安建设深入推进,连续10年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2005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县呈现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喜人局面。

4.促发展创辉煌 篇四

上下同心谋发展 青年携手创辉煌

平禹煤电公司 杨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杨锦,来自平禹煤电公司,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上下同心谋发展 青年携手创辉煌》。

这是一场严峻的挑战,我们无所畏惧、热血满腔;这是一场实力的较量,我们意气风发、豪情万丈;这是一次发展的机遇,我们只争朝夕、斗志昂扬!

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煤炭采选业、煤焦产业和化工产业市场需求下滑、销量减少、价格下降,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我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历经拼搏,万众一心,用坚守和奋斗,顺利的度过了 2009 年的“寒冬”。

2012年是集团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集团应对挑战、稳中求进的关键年。面对历史上最大的经营风险和异常严峻的复杂形势,能不能走出困境,关系到集团十几万职工的切身利益。

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梁铁山多次强调,要牢牢抓住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机遇,凝聚全集团的智慧和力量,推动集团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为响应集团“应对挑战抓机遇,稳中求进促发展”的号召,-1-

平禹人以感恩的情怀,全新的姿态,十足的干劲,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全力搞建设,努力以稳定的安全形势、良好的经营业绩回馈集团多年来的鼎力支持。广大团员青年更是斗志昂扬,干劲冲天,满怀信心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不断的刷新着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新纪录......日前,平禹六矿综采队负责的22120采面出现了长达20米的断层,影响了生产进度。该矿青年大学生科技攻关工作室在负责人赵璐的带领下,连续5天深入井下,在现场盯班观察,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采取爆破松动的方法,保证了安全生产,圆满完成了月度原煤生产任务。

平禹一矿15010采面煤层倾角较大,给该矿井下测量工作带来了难度。为保证该采面顺利贯通,该矿地测科6名青年技术骨干常常踏着星辰下井,迎着夕阳余晖升井,在狭小的巷道里进行测量,为采面提前贯通提供了准确依据。

平禹二矿开拓科青年突击队,针对当前综掘巷掘进时,临时支护安全性不高、不能对空顶区进行有效保护等问题,确立了《机载临时支护》突击攻关项目,通过实践应用,确保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使月单进水平保持在340米以上。

平禹天健热电公司化水车间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对该公司所属附机冷却水系统进行摸底排查,实施回收水整体方案,每月比去年同期节约用水17.4万吨,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这些都是平禹青年在安全生产中发挥排头兵作用的生动事例,他-2-

们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在逆境中战胜困难、展示风采。

作为一名矿山青年,作为平煤神马集团的一份子,我们要直面挑战,积极应对,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的气慨,科学作为,勇挑重担,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克服一切可以克服的困难,解决一切可以解决的难题,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奋斗目标。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俗话说,干群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让我们携起手来,坚持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声音一股劲、一个政令喊到底,为谱写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美好的明天,勇往直前!

5.抓规范 创特色 促发展 篇五

----东升镇太平小学申报中山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评报告

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国家的重要文化基地,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学进步,都有赖于民族的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有赖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教育机构,更肩负着宣传、执行、贯彻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义务。

说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太平小学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常规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并渗透到德、智、体、美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强化师生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运用语言、感受语言、热爱语言,并逐步形成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校园文化。现对我校近几年来的语言文字工作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

东升镇太平小学创建于1949年,是一所农村小校。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教师26人,学生363人。教师平均年龄41岁,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6%,本科学历占81%。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8人。市优秀教师8人,东升镇骨干教师1人,镇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3人,近几年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达到100%,拥有着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太平小学学校在2012年9月以前环境较差,长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制约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但学校领导没有气馁,带领全体教师,拧成一股团结合作、热心教育的强大力量,坚持不懈,不辞辛苦耕耘在育人 的岗位上。长期以来,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推广工作,认为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社会各行各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民族自尊、自立、自强的先决条件,是继承并发展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前提保证,是当代信息交流与沟通的重要载体。我们认为学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语言文字的水平可以体现学校的整体水平,抓好语言文字工作,就是抓住学生素质培养的基础。因此,我们把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作为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同日常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目标等工作一样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常抓不懈。

二、建立领导机构,健全规章制度。

学校在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过程中,大力抓好宣传工作,将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作为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保证发挥良好的教学效益和工作效益,努力完善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体系。

1、机构健全,分工明确。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为确保工作的落实,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围绕“严管理、重落实、创特色、谋发展”的总体思路开展工作,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教导处、语文科组负责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德育处负责学生在家庭和面向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总务处负责落实校内指示牌、标志牌、标语牌规范用字。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做得好与坏,关键要看有没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必须从教师本身做起”,这是我们全体教师抓好语言文字工作的共识。

从2009年到现在,学校先后制定了了《太平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太平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太平小学教师语言规范要求》等制度,并依据文件科学管理,狠抓课堂常规管理。同时,学校将“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写进了太平小学工作计划中,采取多渠道管理的方式,从行政班子、科组,到大队部、中队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

3、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教学管理中。

一方面学校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使用普通话,在板书、批改作业、学生评价手册中写规范字;另一方面,学校将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用语、用字规范作为考察指标之一。此外,学校每月都对教师编写教案、批改作业情况进行检查,以此促进教师用语用字规范化。不仅如此,学校还坚持校园用字审核把关制度,凡是学校自编的教材、印发的通知、制作标语、标牌、宣传专刊等,都必须通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才能印制发出。

三、创设语言环境,营造推普氛围。

学校认真做好语言文字的校园文化宣传工作,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在正式场合和校园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创设优良的语言环境,积极营造浓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氛围。

1、充分发挥每一面墙的宣传作用,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师生经常出入的场所树立和张贴宣传牌、警示栏和海报。如:“用文明语,做文明人。”“说普通话,从我做起。”“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宣传标语,时时处处提醒着全体师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2、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及各类会议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如利用学校广播、班级板报、学校网站、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题宣传。每年的推普周活动,学校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让全体师生明确:普通话作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即师生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即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它集体活动中应使用普通话、用好规范字。

3、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师生参与语言文字工作 的积极性,让师生在开展各项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中(如课堂教学、集体朗读比赛、各项正文比赛书法比赛等)提高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意识,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发挥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师生语言文字能力。

语文课是语言文字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承担着听说读写的任务,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是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平台。因此,学校语文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主要做法有:

(1)课堂使用规范语言。教师讲课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学生回答问题要普通话,师生的交谈、演讲、游戏等也要使用普通话,逐步形成了课堂师生互动的规范语言。这既促进了师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又提高了师生普通话水平,还培养了师生的自信心和表演力。

(2)积极开展拼音教学研究。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的工具,也是帮助说普通话的工具,学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和学好普通话。认识到这一点,学校语文科组把拼音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来抓,定期举办拼音教学专题研讨会,上研讨课,提高拼音识字教学质量。(4)积极开展校内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我们都组织学生开展“纠正错字别活动”,到校园内外进行用字检查活动。校内查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不放过学校的任何一处,包括自己、同班、同桌的作业,进行无缝隙排查,及时整改,使学校语言文字环境更加规范化。校外查找错别字,要求学生做好记录,与相关部门沟通整改,提高学生书写规范字的意识,增长语言文字知识。

(5)举办读书月活动。每学年,学校语文科组都能结合语文活动周和读书月活动,开展 “读一本好书,交一位好友”、“好书推荐”、“阅读伴我成长”、“名著阅读”、写读书笔记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语言文字能力。

五、搭建展现自我平台,提高语言文字能力。

1、以校本培训为途径,提高教师语言文字水平。

校本培训是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水平的主要途径。而教师又是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关键因素。为此,我校以提高教师语言文字规范性为着力点,并与教师基本功训练相结合,要求教师普通话时时说,粉笔字、硬笔字、毛笔字常常练,在坚持不懈的训练中提高教师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自觉性。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分科组(语文课组、数学课组、综合科组)举行诗歌朗诵比赛,硬笔、毛笔、粉笔三笔字比赛,教师师德演讲大赛、说课大赛或课堂教学观摩评优课等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有时我们还请镇文体教育局有关领导邓桂轩老师亲临指导。“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所有教师必须参加的考核项目,以赛促练,以练促进课堂教学。这样的活动已逐步形成了制度。通过不懈的努力,教师说普通话和三笔字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在提高教师语言文字水平的同时,学校还把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作为一项重点工程进行落实。并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2、开展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强化师生语言文字训练。《弟子规》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学习践行《弟子规》不仅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行,还能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此,我校推出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教育活动。

从2011年3月起,我校自己编辑了《弟子规》校本教材,每天早晨我们以《弟子规》作为晨诵诗来开启美好的一天。每天早上7:30-7:40的时间由老师带着学生学习诵读《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每一句,诵读《弟子规》的每一节,了解《弟子规》的每一个故事,师生们都能感悟到《弟子规》的语言美,感悟到《弟子规》的道德美。在朗朗上口的经典诵读中,提高师生们的普通话水平。在感悟《弟子规》每一个故事中,让学生懂得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在《弟子规》的故事演讲中,提高学生认识文字、理解文字、运用文字的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水平。

在提高教师语言文字水平的同时,学校还把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作为一项重点工程进行落实。为学生搭建“我能行”的实践舞台,学校每天都要检查各班朗读《弟子规》、朗读课文的情况,每个月进行一次班级集体朗读评优活动,每个学期进行一次班集体朗读课文比赛、《弟子规》集体朗诵比赛、及时了解各班的朗读情况,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进行《弟子规》故事演讲比赛和数学故事演讲比赛,开展一次语文征文比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学期进行一次1-6年级书法比赛、1-6年级拼音识字比赛,开展语文、推普、《弟子规》等系列手抄报比赛,促进学生写好规范能力的提高。每个学期都进行班级黑板报评比、各班还开展特色作业展览、纠正错别字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能力。

六、以特色项目、特色班级为载体,促进语言文字工作发展。为加强班集体建设,提升班级文化品位,践行 “一校一特色、一班一亮点”的德育理念,打造课内外、校内外融为一体的特色,我们以特色班级为载体,促进语言文字工作发展。

学校以四年级为中心,创立了四(1)以毛笔书法练习的《墨香班级》,四(2)班以阅读、作文训练《书香班级》为带动点,一(1)以拼音识字训练的《快乐拼音》,一(2)以拼音识字训练的《奋进 》,二(1)以拼音识字训练的《诗歌飘芳香班》,二(2)以拼音识字训练的《书香班》,三(1)班以口算训练的《青青芽》,三(2)班以以朗读训练的硬笔书法练习的《笔下生辉》,五(1)班以朗读训练的《朗朗书声》,六(1)班以英语训练的《ABCD》,六(2)班以阅读、作文训练的《书写人生》等特色,各班根据自己的特色特点,利用中午、晚托等时间加强运用语言文字训练,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进行研究的。在特色班级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落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学科融合、相互渗透。每位任课教师都能根据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结合本班特色,有创造性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以培养健康、快乐、创新型的人才为己任。

去年在镇特色项目评选中四(1)班、四(2)班被评为一等奖和二等

奖。每个班级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如四(1)班多次以《墨韵长廊》展示“小书法家的杰出作品,当我们走进《墨韵长廊》,虽不能感受到高层次的书法艺术布局,但却能感受置身于充满童真稚气的笔墨清香氛围中。四(2)的《我与名著有个约会》,通过品味名著,出版班级读物《小小读者》引领学生走进书香,创设书香班级等各有各的特色,全面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特长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提升了班级文化,从而促进了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稳步持续发展。

七、长效跟踪,深入推动语言文字工作。

为规范师生用字,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教导处、语文科组、班主任等联合组成的检查组,一直长效跟踪。

在教师常规教学中,检查组通过巡堂,听课,检查教师上课、板书、教案、作业批改、书写评语、教师各种学习笔记、学生作业等,指导监督师生用字规范,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使用规范字的自觉性。

同时,学校还注重表彰语言文字规范先进教师和优秀学生。学校建立普通话检查小队,由学生推普员组成,随时巡视校园,对校内不使用普通话、不使用规范字的行为给予及时纠正,定人定时,长期有效地跟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多年的努力,师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使用规范汉字的意识不断增强,绝大部分同学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能写一手好字。

八、展望未来,再上台阶,开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新局面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今后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使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从提高全校师生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和现代交往意识着手,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创建一流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校园氛围。

2.组织各种形式的推广活动,积极主动与周边社区街道联系合作,加大对周边社区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的宣传力度,为全社会使用规范语言文字贡献力量。

3.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专题讲座,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动态、成果、成功经验等及时宣传,把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推向深入、持久。

九、不足与反思

几年来,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第一,学校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项课题研究较少,专题性论文较少。第二,非语文专任教师的规范用字能力还不够强。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也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程。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评估检查的东风,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定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构建“文明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而不懈努力!

根据对学校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校园用语用字环境、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教科研工作及加分项目的综合自评,我校现正式向中山市语委办提出申请,申报中山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查得分为103分,敬请评审组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评审!

6.调结构 创特色 保稳定 促发展 篇六

——在中共下祝乡委员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谨代表中共下祝乡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各位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五年来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工作指南,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县委“发展、稳定、民生、党建”四项中心工作,围绕“调结构、创特色、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立足“绿色产业兴乡”战略,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树立正确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完善思路;紧密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作为,实现了经济稳步增长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10年全乡完成农业产值14376万元,工业产值1242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30元,完成税收43.83万元,引进内资150万元,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一、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力实施“以林兴乡、种养富民、构筑山区绿色走廊”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以林业、铁观音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以及果品种植为支柱产业的富民强乡之路。在稳定中稻粮食生产同时,依托有利地理条件,大力进行山地综合开发,发展林果茶种植,特色产业日益成为我乡致富、发展的支柱产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组织实施党建项目带动,经过培育,下祝村水蜜桃种植、后岭村铁观音种植以及翁山头、梧洋村反季节蔬菜均已发展成一定规模,成为群众发展特色绿色产业的一面旗臶,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五年来下祝乡的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全乡累计种植铁观音3500亩,优质白凤水蜜桃、台湾黄花梨、日本甜柿3500亩,枳壳250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1%,木材蓄积量达到28.3万立方米。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6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由2005年的1.2856亿元提高到现在的1.4376亿元,增长11.8%。工业产值由1008万元提高到1242万元,增长23.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000元提高到6230元,增长5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特色化、设施化、产业化成为我乡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铁观音、水果、反季节蔬菜、林业已成为农民发展致富的四大支柱产业,并培育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家。

二、切实承担稳定第一责任,安定稳定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平安下祝”创建活动,全面落实“信访路线图”和“四位一体”信访工作体系,确保平安创建覆盖面。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突出解决吸贩毒、盗抢、“六合彩”赌博等问题。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社会治安面貌有了新改观。五年来,全乡共受理信访件76件,诉求件128件, 办结率100%,接待群众12起117人次,化解群众矛盾8起。深入推进“五五”普法进程,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全面加强矿山开采、消防安全、森林防火、易爆物品、校园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安全防火大检查,加强现场监察,进行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并定人、定资金、定时间落实整改措施,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校园安全综合整治,全乡两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三所完小、三个教学点、两个私立幼儿园均配备专兼职保安人员,配备了警棍等防暴器械,各学校都健全了门卫查验制度,加强了学校人员进出管理,各中小学校都已落实教师值班制度,加强校园内部的巡逻守护。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定期组织开展防疫人员培训,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确保不发生疫情,确保人畜安全。加强预防洪涝地质灾害工作,完善应急处臵预案,确保一方平安。

三、始终坚持民生第一根本,努力强化社会服务职能

五年来,乡党委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认真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工作职责,以紧抓民生工作为重点,推动了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五年间,我乡共争取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123县道下祝段水泥路改造工程;实现全乡22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和4个通自然村水泥路建设,建成了下祝客运站和11个行政村侯车亭;完成下祝片、杉村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12个行政村近万人清洁饮用水工程; 11个垃圾整治村顺利通过省市两级验收;下祝乡综合服务大楼竣工投入使用,有效改善我乡党政机关办公条件;加强村级组织场所建设,全乡所有村级组织实现新址办公,告别无址办公历史。坚持教育优先,优化教育资源配臵,调整撤并完小12个,教学点2个,实现集中办学,建成下祝乡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双高普九”和“两项督导评估”顺利通过省市两级验收。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新建下祝卫生院病房大楼,配备救护车,完善了卫生院软硬件设施建设。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建成下祝乡文化服务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3个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和7个群众休闲健身场所。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职责,努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抓好党建工作是乡镇党委的重要任务。五年来,乡党委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立足点,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地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新力。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每季度召集一次党建工作例会,定期研究和部署党建工作。坚持领导干部联系村、单位抓党建制度,乡两委成员,分别抓好挂钩村、单位的党建工作。强化督促检查,每半年开展一次党建工作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坚持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向党委述职、接受党委测评,向党员群众述职、接受党员群众测评的“双述双评”活动。二是狠抓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坚持中心组学习不动摇,做到有计划,阶段有重点,周周有安排。坚持党员活动日及每星期一下午干部职工学习会制度,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及乡党校、党员活动室等载体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政策,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认真组织实施村主干绩校考核工作,调动广大村主干部工作积极性。三是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创新。按照“农村党建抓特色、机关党建抓规范、学校党建抓突破”的思路,大力加强“核心工程”建设,把推广“168”工作模式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调动村级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认真推行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村务决策民主听证制度,调动村级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和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工作,完善农村资金、资源、资产监管制度。按照“以城带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原则,持续做好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通过省、市驻村帮扶,县机关科局资金或实物挂钩扶持村发展。五年来,通过上下联动,全乡下派干部及持钩单位共落实项目53个,落实帮扶资金600余万元。四是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党组织创先进,党员干部作表率,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以“推动科学发展,争创时代先锋”为实践载体,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乡共落实帮扶对象96人,参加服务群众党员235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25件。

五、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五年来,班子成员认真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乡党委、人大、政府三套班子坚持党委决策,政府实施,人大参与监督的原则,始终坚持做到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个人讲奉献,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补台,自觉维护班子团结。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做到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弄虚作假,真正把心思和功夫入在干事创业上。班子成员始终能够做到自尊、自省、自警、自励,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做到一身正气。五年间我乡在道路建设、产权转让、改建扩建项目等涉及建设资金不下3000万元,均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承包和转让,整个过程中,两委成员从不插手工程的承包,不入红股,也不参与建设材料的推销,更不存在收受“红包”和吃、拿、卡、要的现象。在村级换届选举期间,乡两委班子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周密部署,严格把关,选举期间未发生因选举问题发生群众上访现象。扎实推进村级民主化管理进程,全面推行“村帐乡管”,深化乡村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积极落实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乡党政人大班子同心同德,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全乡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下祝乡党委向各位代表、向所有参与和关心下祝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乡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经济发展依然缓慢,能拉动经济增长的项目不多,增长后劲不足;二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保吃饭、保运转”压力很大;三是民生保障的覆盖面与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扎实的作风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十二五”开局之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安排,紧紧围绕“发展、稳定、民生、党建”四项中心工作,力争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一、明确方向,突出特色,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步伐。一是要稳定粮食生产。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三稻二粮”粮食发展战略,执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按时足额兑现粮食综合直补资金,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加强农田弃耕抛荒工作,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二是建设“森林下祝”。以“四绿”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实现春季造林绿化12052亩。重点抓好交通干线及一重山沿线可视范围内村庄绿化和荒山绿化,全力打造“森林下祝”。鼓励群众发展油茶和金银花种植,新增油茶种植200亩,金银花种植500亩。三是发展特色绿色产业。加大对铁观音种植扶持力度,在保证种植面积增长的同时,重点在茶园管理和品质上下功夫,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消化、吸收一些先进的制茶技术和茶园管理经验,提高我乡铁观音整体品质。继续鼓励农户发展枳壳种植和反季节蔬菜种植,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进行山地综合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实现群众就地就业。尽快促成福州茂兴矿业有限公司低品位锰矿火法项目早日动工投产。鼓励麒麟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自主创新,增资扩产,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支持福州锦盛生态农业技术开发公司在翁山头建设农业生态园项目。

二、维护稳定,保障民生,着力构建和谐下祝。

一是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继续深化“平安下祝”创建活动,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活动,着力解决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强化安全生产,着力整治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力推进“六五”普法,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完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妥善处臵各类群体性事件,今年完成下祝司法所新办公楼建设。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稳定实施农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面,及时关注弱势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深入开展农村贫困家庭一户一就业和“春风行动”,落实农村干部激励关怀机制,逐步提高村主干部的待遇,逐步建立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困有所助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加快推进依法行政进程。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及群众监督。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认真办理群众效能投诉件和福州市便民呼叫中心12345系统诉求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坚决纠正和制止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狠抓重点,积极作为,繁荣农村各项事业。

认真落实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臵,完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完成杉村中学、下祝中学和下祝乡中心小学“校安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巩固“双高普九”成果。以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为契机,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和“新农村新家庭”活动,普及优生优育知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强化社会扶养费征收,加强性别比失衡治理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提高计生工作成效。进一步关心、支持乡卫生院软、硬件建设,继续实施卫生院改造工程,提高卫生院整体水平。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箬洋水泥路拓宽改造工程,洋边、翁山头通自然村水泥路改造工程,池楼、前洋环村水泥路建设,做好125县道罗桥至渡塘段水泥路改造前期筹备工作。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解决3500人饮用水工程。加快推进杉村街旧街改造,完成杉村街下水道排污工程和立面美化工程。完成后岭防洪堤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加强征兵、统计工作,继续关心、支持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事业,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四、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高度关注解决民生问题,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臵,坚持公道正派、大公无私,有效落实工作责任,有效落实便民措施,有效落实惠民政策。注重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基层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强化效率意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主动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秉公办事的能力。加强廉政勤政,不断促进作风转变。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优良传统。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廉洁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7.创优美班级文化促学生健康发展 篇七

一、美化教室, 创建优美的班级文化环境

优美的班级文化环境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而班级文化建设须从美化教室开始。

美化教室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高度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开展工作。如在教室创建“图书角”“展示台”“明星榜”等栏目, 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张贴学生作品、展示班级荣誉、发布相关信息等。每位同学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给“图书角”“卫生区”“比一比”等栏目送上自己的物品、书籍等, 来表达自己爱班级、爱同学、爱老师、爱学习以及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谐共进的情感。这样一来, 班级的凝聚力更牢固, 班级文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二、诵读经典, 营造高雅的班级文化氛围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 悠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中华儿女。无论在国内、在海外, 在过去、还是在今天, 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促成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 是育人的宝贵精神食粮。同时, 对每个人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 我把诵读经典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二步。

每天20分钟晨读时间作为诵读经典的主阵地, 精心选择了经典诵读的内容。除选取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背篇目, 还结合学校安排选取了《鉴赏》一书中的部分诗篇, 并按照四季、山水、人物等主题选择相应的篇目。同时还根据诵读内容设计了“请你诵一诵、画一画、演一演、填一填、讲一讲、编一编”等活动形式。让每个学生在诵读经典中充分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感悟中华传统美德的文化精髓, 让每个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 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变成自己的人文素养, 构筑具有文化底蕴的精神家园。

三、开展活动, 创造丰富的班级文化内涵

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活动,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长学生的见识, 提高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且可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建造美好的心灵家园。同时, 也丰富了班级文化的内涵。

因此, 我依托学校的常规活动、主题班会, 结合本班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例如, 利用学校每周的升国旗仪式, 在班里开展了长期性的“争当光荣旗手”的活动。本活动分别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特长、班级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每次评选按每位学生的最后综合考核得分选出三位升旗手、三位护旗手。通过这项活动既促进了班风的健康发展, 又激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如, 2006年寒假时, 学校大队部号召全校少先队员通过说、做、看、写“过一个有意义的中国年”。我根据班里学生画画的学生较多的特点, 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围绕这一主题, 把假期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说过的、做过的, 能体现出中国人过年的风俗民情、中华礼仪的行为画下来。开学后, 先在班里进行了画稿评选, 然后又举办了“我笔下的中国年”主题画展。活动结束后, 学生们在日记中纷纷写道:这次活动不但提高了我们的观察力和绘画水平, 而且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我们国家春节的风俗民情和传统文化。这个年过得太有意义了。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中, 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能力知识也获得了很大提高, 班级文化也由此不断丰富和升华, 从而完成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三步。

8.创“平安社区”促稳定发展 篇八

为此我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齐抓共管,牢固树立“为官一任,确保一方平安”的思想和“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正确处理抓安全生产和促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全年辖区内无重大责任性灾害事故,创造了安定稳定的生活经营环境,被评为省级“平安社区”。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

安全生产关系到商城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哪一条都离不开安全生产。为此我委领导十分重视,明确管委会主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由管委会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有关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并根据工作分工,落实责任,具体实施。进行集中领导,责任到人,提高决策和行动的速度,以便迅速应对一切突发事件。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落实到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直至商家居户。

二、加强宣教工作

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并组织人员观看学习《安全生产法》专题演示会。邀请区消防大队《消防法》,安排火场逃生自救等讲座,为本辖区消防安全生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有关部门在商城警务室门口举行了安全生产大型咨询活动,并组织社区义务消防队、各下属各部门及代表,举办了大规模消防演练活动,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三、健全安全生产防控网络

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的建立和健全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充分发挥社区联动防控体系的作用,将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建立到居委会、居民小组,直至各商家居户。把商城划分为5个居民小组,每个居民小组中每10户为一个安全管理基本单位,并每10户设立一中心户,互为督查,互相帮助,从上而下,层层建立安全管理防范网。社区内还活跃着党员义务消防队、青年义务消防队公布联络方式,一有需要随叫随到,形成商城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力补充和坚实后盾。

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专职队伍的建设,根据社区的特点注重功能结合,社区治安联防队又是义务消防队,专门对其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业务培训,在治安巡逻的同时又是是安全生产巡查。还引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安全监管网络,使安全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每月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布置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加大投入,未雨绸缪

对安全生产我委舍得投入,防患于未然。

1.投入10多万元,增购消防器械设备及购置了警用巡逻摩托车等。

2.每年投入25万元,确保队员工资、福利的及时发放,并购买联防队员意外保险,解决联防队员的后顾之忧,调动工作积极性。

3.实行灯光工程,于2004年元月投资6万多元,架设路灯186盏,给经营户带来了安全和方便。

4.2004年7月实施商城一期老化电路改造工程,总造价36.8万元,彻底消除老化电路的安全隐患。

五、组织安全检查,深入专项整治

根据上级的整体部署和指示,抓安全、保稳定、促发展,把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及时制定了商城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如:“‘三合一’店铺整改”;“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电力设施线路安全整改”等,检查务必做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务求实效,不流于形式、走过场。

上一篇: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编程指令 总结加示意图下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