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优化纳税服务的思考

2024-07-19

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优化纳税服务的思考(精选4篇)

1.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优化纳税服务的思考 篇一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

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促进就业做文章,都以是否促进就业作为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本质特征之一,不了解这一点,就分不清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更创不出办学特色。招生只能解决学校的生存问题,搞好就业才能解决学校的发展问题。“出口”做好了,“入口”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今年6月份,在河南日报组织的“全省十大最具公信力学校”评比中,我院光荣入选,这是对我们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最大肯定和最好回报。

第三,要坚持走产学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这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挑战和颠覆。学院和企业之间通过共享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实现了企业需求与学院能力的对接,既给我们带来了项目,又为企业解决了生产和技术难题,有助于高职院校找准位置,在实践中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几年我们与莲花集团、大用集团、美的集团、财鑫集团等60多家著名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建成了60多个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共赢。

问:您把“以服务为宗旨”放在办学的第一位,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你们是如何实践这一理念的?

学院在科技推广和服务“三农”方面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动了学院自身的发展。

服务还体现在以人为本上。我们在学院倡导“大爱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创造一切条件来满足师生的发展需要,完善教学设施,改善师生工作、生活条件,免费对教师开展培训,报销读研读博人员费用;推行后勤改革,最大限度降低学生生活费用;实施贫困生救助工程、终身就业工程等等,都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近来,学院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获得河南省高校成人教育评估优秀等次,成为省内高校屈指可数的“双冠王”,并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实训基地等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我院代表队在全省大学生运动会上屡屡折桂,机电系学生在全省大学生技能大赛上接连摘金夺银,体艺系师生在全省戏曲大赛、音乐大赛上有奖必争;北京奥运会上有我们的共青团员志愿者团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涌现出“河南省优秀支教服务团”。另外,我院学生常雄健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信科系学生韩亚威和李亚坤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并被授予“周口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信科系4名学生拾金不昧的先进事迹被数家媒体报道„„所有这些,都是践行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的结果。

问:随着高等教育入学规模连年扩大,社会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担忧。但是这两年,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除了获得河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以外,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涉及教学质量的各个重要环节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你们是怎样取得这些成绩的?

答: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高职教育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全面、可持续发展,还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和普通大学教育不是一个标准,又和中等职业教育有高低之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是树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理念。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为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其次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设置。2001年我们只有7个专业,8年来停办了4个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每年都改造和新增3~4个专业,确保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我们办得好的专业,实践课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50%,并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有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我们让企业专家骨干、管理人员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需求的对接。我们的毕业生都要求获得“四证书”,即毕业证、职业资格鉴定证、外语合格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

三是根据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我们建立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实施了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承担编写21世纪国家高职高专教材和“十一五”规划教材27部。我担任了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副主任委员,今后我院教师主编或参编的全国通用高职高专教材,将覆盖大部分专业。学院已有两门课程分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和河南省优秀课程。

四是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目前,我们拥有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31个,所争取到的250万欧元西班牙政府贷款,也全部用于购买教学急需的仪器设备;校外实训基地已达60多个,今年还要增加10个以上。2008年,我院现代农业技术综合实训基地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标志着我院的实习实训条件已经达到省内院校先进水平。

五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教学质量。我们一方面解放思想,突破“教师必专职、专职必入编”的人事管理框架,除了把在周口工作的数十名博士全部聘为我院兼职教师外,还在企业聘请了100多名高技能、高层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另一方面是加大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几年来,我校共支持95名青年教师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对新进教师全部要求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对所有专业教师都进行了职业培训,以提高其“双师素质”。这些措施使我院教师队伍的结构迅速改善,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6%,年轻教师中有硕士以上学位者达到40%,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今年6月,在有50多所省内高职高专院校参加的河南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评比中,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经过激烈竞争最终折桂,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标志着我院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

问:2008年年初,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一举迈进河南省高职院校的“第一集团”。据了解,省内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参加了这次竞争,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有什么优势?你们又是怎么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的呢?

答:2007年年底,河南省计划从全省54所高职高专院校中遴选出10所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院校进行重点扶持建设,成为“示范院校”,也就是高职高专院校的“211”工程。2007年年底,我们是在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紧张时刻得到这个消息的,于是当即决定组织力量,全力以赴进行竞争,最终以第六名的成绩申报成功。这一成功不仅意味着我们已跻身省内高职院校第一团队,也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取得这一成绩并不是偶然的,既是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结果,更是市委、市政府鼎力支持的结果。在申报过程中,市委书记毛超峰和市长徐光亲自坐镇指挥,副市长范明还参加了现场答辩会,受到了省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时至今日,我们全院师生还一直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我校的关心和支持!

问:特色是一所学校的名片。河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意见反馈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服务三农”和“专家治学”是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最大的办学特色。您认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是什么?一所学校如何才能办出特色呢?

答:我的体会是,办学校和开饭馆一样,没有特色是办不下去的。

这些年来,学院依托传统农科和畜牧专业的优势,立足服务“三农”,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通过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建立了一批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锻炼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我们鼓励学生参与科技服务与推广,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农科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办学特色。去年现代农业综合实训基地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明年还要申报国家级基地,就是因为有这个特色。

在专业建设上,这两年我们也创出了鲜明的特色。我们坚持专家治学的方针,任用高层次人才担任专业带头人,大胆向系部下放办学自主权。畜牧兽医专业和汽车维修专业分别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高校特色专业。我们的目标是,争取今明两年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

问: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效果,最终要反映在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上。这几年,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情况如何?

答:这个问题提得好。毕业生就业率是反映教学质量的根本指标。让每个学生都端上金饭碗,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追求。我们明确承诺:凡我校毕业生,我校皆负责安置;凡我校毕业生失业,我校负责再培训再安置。我们建立了毕业生免费再培训制度,促进毕业生二次就业,几年来,共帮助40余名毕业生实现了再就业。我们十分重视毕业生的推介工作,仅2008年就举办大中型招聘会28场,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加上我们平时推荐的就业岗位,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达到毕业生总人数的1.8倍。我们与美的集团、联硕集团、莲花集团、双汇集团等国内数十家著名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安置协议,订单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我院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企业满意度95.6%,就业后前3年平均薪酬水平位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就业先进单位。

我们还开设了创业辅导选修课。很多毕业生刚参加工作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2004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尹光磊,毕业后创办养猪场,仅2007年就实现利润近60万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问: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最新统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50%,加上仍未找到工作的历年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1000万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在保障毕业生就业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答:早在2008年,我们就预测到今后几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可能出现一个多年不遇的困难局面。因此未雨绸缪,做了认真部署和充分准备,主要措施有: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新开设3个面向企业改造升级、毕业生紧俏的新专业;瞄准国际大市场,和加拿大签订了联合办学和就业协议,并开始招生;建立就业目标责任制,强调“谁培养谁负责”,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打破专业限制,允许学生跨专业学习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做好学生专升本工作,今年我院毕业生专升本推荐20%,录取率100%;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通过参军入伍、担任村官等方式安置了相当数量的应届毕业生。

截至目前,我院2009届毕业生大部分已经找到工作,目前已安置就业91%。预计到年底,总体就业率仍将达到95%以上。

问:由于这几年的突出表现,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迅速成长为河南省高职教育的一个品牌,引起了全省高职教育界和周口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也被周口人民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展望未来,您对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今后的发展都有哪些设想?

答:虽然这几年学院取得了一系列的办学成就,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办学声誉不断提高,但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距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广大师生的期待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自我发展能力、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及为地方服务的能力还不够强大。最关键的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开放、开明的视野,站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勇于改革创新。

今后学院的发展,我想还是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完善“校企合作,产学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订单培养”,创出明显特色。市委书记毛超峰最近对学院作了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进一步办出特色,进一步增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文化积淀。这一指示从当前到长远都给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学院党委已经明确提出“走科学发展,内涵建设道路”,具体目标是: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8000人左右,电大和成人本专科生人数达到5000人;每年培养高职毕业生5000人,中职毕业生1000人;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包括返乡农民工和再就业、职业技能鉴定)30000人次;新建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60个,使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总数达到150个,可鉴定各种等级的职业工种150个,能同时满足5000名学生实习实训、技能鉴定的需要;打造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高水平教学团队;毕业生平均薪酬和就业对口率明显提高,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同时我们要积极贯彻实施省、市两级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参与跨省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成立我市职业教育协会,发挥龙头作用。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进一步践行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以更加开放、开明的视野,勇于改革创新,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内涵建设、特色发展道路,就一定能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2.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思考 篇二

一、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现状

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据机械英才网调查和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调查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调查还发现,企业当前最急需人才的前3位人才依次是: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已经大于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

2.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更加强劲的势头

在今后的几年中,我国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更加强劲的势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指出: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龙头,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需要,以高级技师为重点,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重点加大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到2020年,全国新培养技师350万人,高级技师100万人,使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

二、造成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

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车间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中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的。但当前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中对人才类型和层次定位不准,依然从学科角度分析学生需求,忽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或不能较好地把行业企业的技术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造成人才培养脱节,形成教育与需求的矛盾。

2.传统观念及大学扩招的影响

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依然太低,学生和学生家长总认为“技工”是低人一等,对职业院校缺乏信心。大学扩招素质好的学生基本以高级中学或大学为升学选择,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源头上奠定了不好的基础,生源基础差是高技能人才难以培养,造成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3.专业设置和课程模式落后

专业设置缺乏科学论证,一些学校盲目设置热门专业,导致人才质量不高,学生找不到就业出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水平也不高,不能实现与企业的良性循环。同时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应该是非学科课程模式,由于长期以来受单一学科课程的影响,很多教师自身也是受学科型教育的,在认识上和教学中较难突破这一传统课程规范的束缚。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反映企业和行业现行的主流技术,使学生感到学了许多没有实用价值的知识。

4.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滞后

目前缺少符合我国实际的指导高职院校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理论。长期以来将理论和实习作为两个不同环节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效果很不理想。同时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承式教学模式不但使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更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针对目前的具体情况及特点,对部分乃至所有专业课实施一体化教学,是职技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5.实践教学的建设环节薄弱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实训基地的建设,还是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都未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忽视了劳动过程的组织和方法,缺乏规范性生产现场的氛围,缺乏严密的考评体系,使实践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受到很大影响,使教学现场和工作现场相差甚远,学生不能完成学习和工作的无缝对接。

6.教育教学的基本建设比较薄弱

扩大招生,而办学条件相对不足,无法保证教学的需要;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上不合理,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职业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和制度。职技院校尚缺乏对教学质量管理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机制。

7.评估导向错位,标准单一

对职业院校的质量考核还是用精英教育的标准,失去了自身的特色;没有适合职业院校的评估体系,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而不利于有效的教学模式的开发,不利于优质教学实施的引导,不利于技能人才的培养。

由此可见,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是,技能型人才的严重短缺与职业教育教学观念的滞后,以及教学规模、教学模式、教学运行机制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矛盾。

三、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把企业是否满意引入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教学为导向”的办学原则,以企业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各环节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不适应用工市场的状态。

1.在办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两不动摇”

即坚持国家教育方针不动摇,坚持以用工单位需求为导向不动摇。在整个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市场意识,培养优势专业,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

2.建立专家委员会组织专业开发和课程设置

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做好调查和预测,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议成立由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时刻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策的变化,及时了解制造业市场用工需求,并使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具有前瞻性,满足目前和未来潜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强教育教学的适应性。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根据对企业人才技能需求调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与企业专家共同论证,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确立与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密切相关,在与企业的深度耦合中,经过分析、归纳、整理、综合,确立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通过对工作过程各阶段的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进行分析,确定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3.改变教学模式

为最大程度地满足用工单位的需要,缩短学生毕业后角色转换的时间,学校应建立“工学一体”教学法,树立“学习即工作,上课即上班”的观念,对每个学生建立从操作规范、操作技能、生产产量、质量、现场卫生、现场安全、实习考勤、实习技能考核等在内的个人考评体系,并建立档案,作为推荐就业的依据之一,使学生在学校就逐步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成本意识、市场意识、敬业意识,有利于学生向社会角色转变,加快毕业生对工作单位的适应性,从而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4.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

职技院校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感性认知远远高于抽象认知水平,传统的讲授法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意义不大,因此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就显得尤其重要,例如:大量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将课程做成集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边学边讲,边讲边练,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

5.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是从业人员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从事该项职业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属于显性能力;方法能力是职业者对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社会能力是如何与他人共事的能力,后两者都是隐性能力。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6.加强教学评估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结果,教学工作是由教学的基本环节构成的复杂过程,每一环节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只有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达到质量要求,教学质量才有可靠保证,所以有必要就达到教学工作要求的状况作出评估,使教师重视教学各环节的工作质量,有力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7.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应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既要担当教师的角色,更要充当工程师的角色,应尽可能多地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其他各项技能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8.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生的素质高低是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和反映。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

9.强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建立规范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成为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

10.在教学质量上走“精品化”路线

学校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进行盲目的扩招,否则会有损学校的长远利益,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为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可以实行宽进严出的办学方针,严格教学考核制度,培养合格的人才。

总之,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教育,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对不同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努力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并以此作为我们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篇三

俗话说得好: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就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它有时会把一些生活中的东西做的更纯粹,更极致。它是美的,纯粹的,带着创作者的个人倾向,必定是展现,提取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2014年10月15日,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可以体会到蕴含在其中新的时代内涵。

我觉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其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文艺创作源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脱离人民,文艺创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文艺工作者要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中间,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自己,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

2、文艺创作反映人民。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3、文艺创作服务人民。关注人民命运,赞颂人民奋斗,激励人民前进,是我国进步文艺的优秀传统。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和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关心群众疾苦,体察人民愿望,把握群众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创造,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

4、文艺创作反哺人民。人民滋养文艺,文艺反哺人民,表达人民的喜怒哀乐和甜酸苦辣,反映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权益,文艺义不容辞。

4.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优化纳税服务的思考 篇四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专业 教学改革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非常迅猛,其教学始终落后时代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使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社会的发展,是电子商务专业实时开展教学改革的根本。在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发展引人注目。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及其在各行各业中的拓展应用,近几年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十分旺盛。但是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缺口一直在加大,主要源于我国许多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效果不理想,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导致没有培养出社会上真正需求的人才。那么,加大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合电子商务专业和企业真正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已经刻不容缓。探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求的电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关注电子商务职业标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国家职业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电子商务专业的从教者,要经常关注电子商务职业的国家标准,参与国家劳动与人力保障部开展的相关培训,更新自身相关知识,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2适时修订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电子商务师职业鉴定内容的更新,以及社会上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迅猛,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要适时地做出相应调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1 建立与院校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浙江省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商务专业分委会等平台,与相关院校开展调研、交流,借鉴百家之长,充实和完善自身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

2.2组织校友返校座谈,召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研讨会

与12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建立好长期联系,每个学期都适时邀请若干校友回学校,根据他们在电子商务行业的最新见识和视野,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工学结合等方面的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便于在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上有参考的依据。

2.3让在校生深入校友企业开展调研,了解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动态

通过让在校生深入校友所在的企业,调研电子商务企业中各个岗位的现状、职责以及对电子商务知识的需求程度等,形成典型的满足电子商务职业岗位需求的就业指导体系,构筑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涵盖电子商务职业岗位分布及职责概况、电子商务职业道德、电子商务职业素养、电子商务职业礼仪、电子商务职业引导案例等。

3参加全国和全省组织的各类竞赛,充分重视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

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大赛始终代表了职业发展和综合知识运用的最前沿,对职业院校而言,对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的参与和锻炼,有助于把准市场脉搏,使学生学以致用,以此拓展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历炼渠道,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导向标。各类技能大赛既重视实践也不忽视理论,既考核技能也考查其耐心和耐力,既考查身体素质又强调心理健康,这些都是科学的育人理念在竞赛要求中的潜在反映,它对引导职业院校确立和完善育人标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深入开展社会合作,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

(1)与艾瑞咨询等人才猎头公司合作,为企业输送企业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

(2)与国家人力与劳动保障部、浙江省商务厅等合作,开展电子商务师职业鉴定培训等;

(3)派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工程锻炼,更新知识体系;

(4)学生进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锻炼,弥补学校教学实践中的欠缺;

(5)把企业的相关项目引进学校实验室,带领学生参与其中,开展社会科技服务;

(6)在企业开辟学校实践基地,为企业订单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德林.以项目教学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06.

[2] 谭焱.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探讨——以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9.03.

[3] 林大辉,黄世国,翁宜慧,陈秋妹,王李进.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J].福建电脑,2007.09.

[4] 张延林,吴学雁,高京广.“电子商务原理”网络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上一篇:学院团员教育评议个人总结下一篇:变废为宝活动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