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工作方案

2024-06-25

优质护理工作方案(9篇)

1.优质护理工作方案 篇一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及省、市、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去年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以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和提高技术水平为核心,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有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原则和目标

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切入点,实施临床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坚持以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落脚点,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坚持以加强科学管理为关键点,充分调动护士队伍积极性,建立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按照“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原则,促进护理工作适应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全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任务。

1.认真组织实施。地方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原则和目标,对辖区内医院实施目标化管理。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掌握医院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注重各项措施的可持续性和实效性,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加强检查指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采取暗访、不定期检查、现场点评、回访患者、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检查,并与医院评审评价、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相结合,客观评价医院开展优质护理的实际效果,注重患者和社会的反映。加强对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指导,纠正工作偏差,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作法和经验。

3.强化对口帮扶。指导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医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县级医院改革护理模式、加强护理科学管理、提高护士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县级医院护士队伍建设,落实护士配置标准,充实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确保优质护理服务顺利推进。

4.开展宣传培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总结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广泛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典型,鼓励各医院进行改革创新,积累有益经验,营造推动护理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大对各级医院管理者和护理管理者的培训,统一思想认识,领会工作实质,掌握实践方法,提高护理科学化管理水平。

5.发挥质控中心作用。加强各省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能力建设,指导质控中心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制定和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收集、统计和分析护理质量和优质护理服务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抽查复核,组织开展护理专业人员培训,通过发挥护理质控中心的作用,督促工作有效落实。

(二)医院工作任务。

1.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1)深化护理模式改革。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探索优质护理的实践形式,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为手术患者提供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2)全面履行护理职责。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做好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任务,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工作过程中,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

(3)加强护理内涵建设。认真落实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护理技术规范,细化工作标准,规范护理行为。责任护士能够正确实施治疗处置,密切观察、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与医师沟通,配合医师共同完成诊疗计划,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尊重关心爱护患者,增进护患信任。

(4)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服务充分突出专科特色,责任护士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5)积极开展延伸服务。鼓励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将常规随访、专科随访和专病随访相结合,在医院层面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社区急危重症患者转入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将康复期住院患者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实现双向转诊,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护士科学管理。

(1)保证临床护士配备。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每名护士平均负责的患者不超过8个,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2.5-3: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5-1.8:1。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

(2)合理调整护理人力。根据工作量、技术难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护理人力,加床或者危重症患者较多时,及时增加护士数量;制定护士人力紧急调配预案,遇有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时,保证护士的应急调配。护士排班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体现对患者的连续、全程、人性化护理。

(3)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护士的绩效考核以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重点,注重临床表现和工作业绩,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学习进修、奖励评优等挂钩,向工作量大、技术性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4)加大护理培训力度。医院制定并实施护士的在职培训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专科培训和管理培训等,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深化“以病人为中心” 5 的理念,注重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5)探索实施岗位管理。结合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护士的岗位设置管理,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制定岗位目录、职责和任职条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逐步将护士按身份管理转变为按岗位管理。

3.保障护士合法权益。

(1)切实落实护士编制。医院根据核定的人员编制标准,落实护士编制,不得随意减少编制内护士职数,不得随意增加编外聘用合同制护士。医院的服务规模、床位数量等发生变化时,应当合理调整护士配置数量并保证编制的落实。

(2)保证护士福利待遇。医院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岗位津贴、福利待遇、职称晋升的规定,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工资待遇水平。医院聘用的合同制护士与编制内护士享有同等待遇,做到同工同酬、公平公正。

(3)落实支持保障措施。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建立健全支持保障系统,减少病房护士从 6

事非护理工作,形成全院各部门服务于临床的格局,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四、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和医院要进一步加强对推广优质护理的组织领导,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两年来的实施经验,制定本辖区、本医院2012年具体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明确主要措施,落实工作任务。

(二)加强部门协调。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利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新闻媒体支持和参与,采取多种方式推广交流,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医院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工作。

(三)建立长效机制。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部署,在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和护理管理方式方面勇于实践,重视护理服务内涵建设,加强护士队伍科学管理,逐步建立调动护士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的长效机制,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续、健康发展。

2.优质护理工作方案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03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300例病人, 其中128例为2003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病人, 作为对照组, 172例为2007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病人, 作为干预组。对照组128例, 其中男72例, 女56例, 年龄55.02岁±10.36岁;干预组172例, 其中男96例, 女76例, 年龄56.41岁±11.39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2007年6月我院开始实施新型护理管理模式, 取代了之前的常规护理模式, 本研究对照组 (2003年5月—2007年5月) 为常规护理模式组, 干预组 (2007年6月—2011年5月) 为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案如下: (1) 实行责任包干制, 护士全程服务病人。建立护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 实行岗位管理, 分层使用护理人员。每个病房按层级管理逐级负责把关, 让有经验的护士回到病人身边, 直接服务病人及指导带教新同志, 使高职称护士实现自己的价值;年轻护士、新护士能在老护士的指导下主动为病人服务, 职业感增强。搭建整体责任包干制护理服务平台, 将住院病人护理工作分给2名~5名责任护士完成, 每人管理8例~15例病人, 8h在岗, 24h负责制, 由责任护士对住院病人全程管理, 全程服务, 全程把关, 逐步减少陪护护理病人。 (2)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提高护士酬劳。出台护理人员现行岗位管理、绩效统筹考核办法, 逐步推进, 深入开展护理人员岗位绩效管理探索, 为深化医院护理管理机制改革奠定基础。首先, 实行严格分层次岗位责任制管理。开展护理岗位分析, 建立护理层级岗位, 建立各层级岗位工作标准及考核细则, 尽量量化、细化, 明确岗位责权。以岗择人, 实行岗位聘用制管理。重实际工作能力与工作绩效, 综合病人、其他医务人员意见, 建立全方位的岗位考核制度。其次, 建立科学的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绩效分配制度, 逐步建立以实际岗位能力、岗位绩效为核心的绩效分配制度, 根据实际工作动态管理分配系数, 奖优罚劣, 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并着力引导护理人员深入临床、深入内涵, 实现医院护理工作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最后, 清理非护理岗位占编人员,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高年资护士留在临床一线, 保证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5%。控制非临床一线护理职数, 整合资源, 统筹调配。 (3) 完善配套支持系统, 减少非护理工作。为了减少护士非护理工作量, 让护士有更多时间在床旁为病人服务, 统筹设立了医院保洁、临床支持、护理员派遣、外检陪护等综合保障系统, 从环境、安全、人力、效率上保证了护理工作需要,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建立门禁系统, 加强探陪管理, 落实食堂订餐制度, 为病人提供满意餐饮, 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 降低交叉感染, 以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 控制探视。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 满意度、陪护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 对照组满意49例, 不满意79例, 满意度为38.3%;干预组满意154例, 不满意18例, 满意度为89.5%, 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陪护率为20.4%, 对照组陪护率为51.8%, 干预组陪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的开展, 改变了传统的排班模式[4], 丰富了服务内涵[5], 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基础护理计划, 实施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管理模式, 让病人更依赖护士, 不断满足病人的需求, 提高其满意度, 护士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为了验证此观点, 本研究针对172例实施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病人及128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病人的满意度及陪护率进行比较分析, 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组病人满意度为89.5%, 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的38.3% (P<0.05) , 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组陪护率为20.4%, 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的51.8% (P<0.05) 。可见, 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的运用可显著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且降低陪护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总之, 为了积极落实在全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全体护士率先行动起来, 以饱满的服务热情, 投入到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 认真学习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中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标准, 对照标准找差距, 看不足, 抓落实, 根据标准定任务, 再将任务分配到个人, 充分调动了全科护士的积极性, 形成了人人争先、个个创优的良好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 还需要继续加倍努力, 尽力做到住院病人少陪护、无陪护、陪而不护, 为病人创造优质温馨的示范病区。随着“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逐步深入, 我们会将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开展得更好, 一切以临床为中心, 全院总动员, 力争实现“病人满意、护士满意、医生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获得好评不断。

参考文献

[1]荀细辉, 刘晓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调动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 (8) :1390-1391.

[2]卢根娣, 杨亚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12B) :1904-1905.

[3]陈湘玉, 谢玮伟, 王毅.精细化管理保障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9) :615-616.

[4]卢根娣, 马静, 杨亚娟, 等.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2A) :65-67.

3.优质护理工作方案 篇三

【关键词】ICU;优质护理;探讨

2010年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启动了以“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我院领导积极响应这一活动号召,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同时进行“全院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大会上,结合ICU的工作性质,我科积极申报成为我院首批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示范岗。开展2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方案及成效报告如下。

1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会议精神,转变思想观念

我科有护士18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护士10人,2年内护士9人,平均年龄25.4岁。针对护士年轻,基础护理既脏又累,护士长精心策划,逐个攻破,并召开全科护士会议,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分析、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全人”护理,并制定奖惩措施,与月底绩效挂钩,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由于ICU收治的患者均是急危重症患者,护士的工作强度及工作任务重。随着医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及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医患关系的紧张,护士的工作难度与日俱增,这些都严重影响了ICU护士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加强护士服务理念,正确认识基础护理,使全科护士充分认识到,基础护理不等同于护理员阿姨意义重大。

2 强化基础护理,加强督查力度

基础护理工作是连续性不间断的,随时存在,无论医学科技如何高速发展,患者的低层次需求都永远存在的,需护理人员来帮助满足[1]。护士形象的树立是在优质的基础护理过程中自动体现的[2]。由于ICU是无陪护病房,收治的病人来自全院各个科室,均是急危重症病人,实行24小时特级护理制度,对基础护理的要求多而且精细,每天由护士为病人剃须、剪指甲、床上洗头、理发、床上擦澡,进行会阴护理、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使患者保持三短六洁(胡须短、头发短、指甲短,皮肤、会阴、口腔、头发、指甲、床单元清洁),做到家属放心,患者满意。

3 人文关怀,加强舒适护理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S.E.lunia认为:医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理念越来越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3]。患者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更需要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我科护士开动脑筋,积极小发明、小创造:针对特别烦躁的病人容易坐起意外拔管,我們改良了约束带,自制了双腋下约束带,既减少皮肤勒伤,又增进患者的舒适感;对大便失禁的患者使用人工肛袋,防止出现失禁性皮炎;对术后清醒病人,通过播放舒缓音乐,减轻疼痛;对气管切开或插管的病人,由于他们无法用语言交流,护士们就自制了爱心书写板;为了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制定了床头角度指示卡,指导护理人员按要求抬高床头。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足够的耐心,辅助以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最大限度的满足。

4 家属探视,搭建沟通桥梁

ICU的探视制度是重症医学科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同时也是医务人员与家属沟通交流的良好时机[4]。入住ICU的病人大多病情危重,家属常常表现出极度的紧张与焦虑,同时,ICU的医疗费用与普通病房相比,高出许多,家属不得不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ICU的探视制度,限制了家属与患者的接触时间,使得家属看护陪伴病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每天短暂的探视时间,家属探望患者后,随机性与医务人员交流,导致家属获得患者的全面信息不足,家属便会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降低,因此,任何小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引燃医患纠纷的导火索。针对这一问题,全科护士讨论后一致认为,做好“四好工作”:探视前接待好、探视时沟通好、离开时提醒好、会见时解答好。科室专门腾出一间家属等候室,方便家属探视前在此休息等候;探视时,医护一体化,共同参与,责任护士立于床边,与家属沟通,值班医生巡视病房,随时解答家属疑问;探视时间到,医务人员亲切的询问患者及家属,是否有其他需求,如果没有特殊要求,提醒家属明日再来;每次遇有家属询问时,护士均要耐心解答,为了避免家属的不信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科室规定,护士只负责解答患者客观问题,不做有关病情的主观判断,详细病情请家属咨询床位医生。此外,科室建立多渠道的沟通平台,每位患者入住时,责任护士与家属交代ICU的相关制度,并设有“家属沟通交流本”,方便家属留言,使得交流无障碍,信息更畅通。

5 院内转科患者随访制度

传统观点认为:ICU是一个单纯的急救与监护。为了实现对患者的全身心护理,我科延伸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对院内转科患者进行了跟踪回访。通过回访,拉近患者与我们的距离,倾听患者在ICU期间的切身感受,了解我们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根据回访结果,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满意,部分患者也向我们提出了衷恳的意见和建议。

6 讨论

ICU是医院救治的最后战斗线,医疗护理的任务之重、责任之大,决定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之高。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在患者的疾病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开展,无论是护理质量还是患者满意度,都有所提高。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将患者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于患者[5]。真正做到名副其实的优质护理服务,使得“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参考文献:

[1] 赵术云.新形势下的基础护理重要性【J】. 河北医药,2008,30(4):568

[2] 乔晖,王欣然 . ICU基础护理重要性的研究进展. 现代护理,2005,11(17):1397-1398

[3] 葛明霞,俞久美.电话回访出院患者的体会. 河北医学,2005,8,(9):53-55

[4] 刘帆,廖燕,陈弟洪.ICU家属接待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护理学杂志,2011,7,26(14):17-18

4.优质护理工作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遵照院领导、护理部的部署,指定我们病区为创建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充分发挥示范病房的带头作用,规范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使护理服务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基础护理到位,专科护理达标,努力实现护理质量零差错,让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惠及更多患者,为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二、实施方法 从我科今年成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区以来,针对 如 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全科利用上班及休息时间进行了多次 讨论,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实质及内涵, 改变观念,调动全体医 护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主动参与意识,确保活动取得成效。根据卫生局的标准要求,结合本科室的特色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沟通技巧、心理护理等各方面;改善住院环境,规范服务流程,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夯实基础护理,规范健康教育及康复治疗,改革护理质量控制等措施创建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使护理服务从被动逐步转变到主动。能够基本做到主动换位、主动察觉、主动沟通、主动介入、主动关怀。患者来有迎声、见面有称呼声、问有答声、答有笑声、操作前有解释 声、操作中有问候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操作完毕有应答声、节日到来有祝贺声、患者出院有送行声。在开展“优质护理”工作中深深感到白衣天使不仅仅是为患者做好治疗,更要在生活上关爱病人,视病人为亲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病 人要我做”为“我为病人做”,做到及时、到位、专业、规范、安全、舒适的护理。体现了“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诚心和 热心”的服务理念。我们把这“六颗心”应用到工作中,用我们的 “六心”服务于每一位患者,让他们感受到在医院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温馨温暖,我们就是他们的家人和朋友,我们会真诚的与他们交流沟通。一个美丽的微笑,一句简单的问候都会让他们心里暖暖的,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家属,我们都微笑相待,真诚以对,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就是我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如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提前告知,完善饮食起居细节照顾,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各种治疗生活上的便利,为其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质控标准重点检查六项护理质控达标率:基础护理到位率、消毒隔离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护理操作合格率、护理服务满意率。各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反馈、有追踪。

三、实行责任制护理,其实质就是把基础护理夯实;把专科护理做精;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我们将护理团队按能级分为三个责任小组,每组有主管护师任组长,对分管的病人责任护士或小组成员做到八小时在班,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服务,以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做

到了让患者安心、家属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将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内涵列入责任护士的工作质量标准中,各级护理质控组织加强对责任护士进行质量检查考评,作为绩效考核项目内容。

四、突出亮点,效果显著

在创建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感觉最有成效的还是患者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这也是在精神病人的管理中最重要的一块。患者通过参加工娱疗活动,可分散精神症状,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我们每天都有工娱疗护士按周计划,组织患者参加丰富多彩的工疗、娱疗项目,督促患者参与集体活动,使孤僻不群的患者集体意识争强,有效改善兴奋燥闹抑郁自杀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缩短了治疗周期,做到了使患者安心,家属放心。

五、健全护理人员规章制度,特别是强调核心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和考核标准,全面实行护士岗位责任制,落实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按照创建标准和分级护理要求,检查落实各项工作。

六、充满生机活力的医护团队

七、详细人性化的健康教育。

八、耐心细致的卫生处置

九、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科室每月召开的病人工休座谈会及护理部、科室的满意度调查,多渠道听取病人及医务人员对护理

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从中评选出病人最满意护士。作为以后考评晋级的依据。

十、多部门通力配合,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各个部门之间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大医院支持保障系统对护理的投入,实现全方位的将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让病人享受到高效、优质的服务。

5.优质护理工作方案 篇五

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及优质护理工作方案

为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努力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特制定本责任制护理及优质护理工作方案。

一、具体目标:

1.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率达到100%。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全面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

2.住院病人满意率≥96%、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健康教育覆盖率≥95%、护理措施到位率≥90%、康复护理指导率≥90%。

3.责任制整体护理宗旨:把基础护理夯实;把专科护理做精;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

4.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质:以病人为中心。核心内容:护理程序。特点:责任护士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

5.五满意: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医院满意、护士满意。

二、具体措施

(一)医院组织领导小组

1.成立2015年医院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及优质护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5.按照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落实表格式护理文书记录,严格执行“一少三多”护理要求,即:少写、多巡视、多观察、多落实。

6.将护理工作重心向病房前移,病区设置2-3个责任护理小组工作,根据医院实际病人情况,包干床位,以便责任护士为患者直接提供服务。

(五)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 1.结合我院实际,根据工作量、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对护士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护士薪酬分配、评优相结合。

2.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根据工作量、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对护士进行综合考评,以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士的作用,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六)公示分级护理服务内容,建立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机制

1.统一制作各种安全标识,为患者进行护理温馨提示。2.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及工作标准统一上墙公示。

3.细化护理工作标准、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七)各部门协调配合,保障“责任制整体护理及优质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1.办公室应紧密配合,及时补充缺编护士,确保优质病房床护比达到1:0.4。

2.药剂科为临床科室保障用药及各种所需物品,减少护士外出,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3.后勤组及时上门服务,下收下送,减少护士的非护理工作,增加护士为患者直接护理时间,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落实。保洁员保障病房卫生清洁,使环境舒适,利于患者休养。

(八)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1.护理组将分期组织举办各种培训班,促使全院各级护理人员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主动服务意识。

2.有计划的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级护理技能培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定期考核,人人过关。

3.在纪念“5.12”国际护士节之际,举办 “护理实践技能比赛及优质护理服务演讲比赛”,评选优秀并给予奖励,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实施计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5月19日-5月31日)1.召开全院职工大会,传达我院2015年“责任制整体护理及优质护理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

6.优质护理工作方案 篇六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和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关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充分调动临床一线广大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患者体验,促进医患和谐。

二、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继续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确保工作质量,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2011年的工作目标是: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必须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至少50%的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其余50%的三级医院达到30%以上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4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20%的县级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争取到2011年底,全国有200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80%以上的病房。

三、工作任务

地方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医院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认真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提高护理质量,惠及广大患者。

(一)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任务。

1.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目标,制订本辖区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明确主要措施、工作进度和时间节点等,加大《护士条例》贯彻落实力度,对辖区内三级医院、部属部管医院和二级医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提出工作要求。

2.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地方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落实本辖区关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督导检查、交流先进经验、树立先进典范等多种措施,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要根据《护士条例》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促使医院护士配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保证临床护士数量,保障履行护理职责。

3.指导县级医院推广。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县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指导,在服务人口较多、基础较好的综合改革试点医院稳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特别要推动县级医院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护理模式,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能力建设,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推广。

4.加大指导考核力度。根据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加强对辖区内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指导和考核,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医院评审等工作相结合。

5.落实信息通报制度。自2011年3月起,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完善并落实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掌握辖区内医院工作情况,在工作进度和实际效果方面,实施目标化管理,定期通报工作进展。要求真务实,注重患者和社会的反映及评价,对工作不力的医院要进行通报批评。

6.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地方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实质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典型。同时,要加强对医院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等各层级管理者的培训,进一步推广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以改革护理模式为核心,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二)医院工作任务。

1.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各类医院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患和谐的必然要求。医院要高度重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要充分体现医院的公益性,落实各项惠民便民措施,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医改成果。

2.制订工作计划。各级各类医院要将推广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组织分工、推进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加强医院内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落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责任,扎实开展工作。

3.落实重点工作。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要把握工作实质,突出重点内容,注重工作实效,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改革护理工作模式。病房实施责任制分工方式,每名责任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结合护士分层管理,分配不同病情轻重、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的患者给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2)全面落实护理职责。责任护士要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协助医师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丰富服务内涵,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倡导人性化服务。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要能够体现中医、民族医特色优势。

(3)保证一线护士配备。要依据各病房(病区)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病区)每张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合理调配护士人力,切实以患者为中心,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95%。

(4)公示分级护理标准。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要求,结合病房实际,细化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在病房醒目位置公示并遵照落实。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与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相符。(5)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医院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关心护士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一线护士福利待遇,保证同工同酬,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在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为护士工作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4.积极稳步推进。医院要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体验,提升医院整体水平的突破口,将公立医院改革任务与医院的长远建设相结合,根据自身实际,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扎实稳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地方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辖区内医院的引导、指导和督导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扎实推广优质护理服务,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让医务人员受鼓舞。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要于4月15日前分别报送卫生部医政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各三级医院制定的工作计划要于4月30日前报送当地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

(二)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地方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医院要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落实工作任务,创新工作举措,注重工作实效,切忌“走过场”、做表面文章,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不定期开展抽查,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适时召开会议,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有序推进,确保成效。

7.优质护理工作方案 篇七

2010年1月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 原卫生部提出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 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 提供满意服务。我院有残老留院的麻风病患者32例, 麻风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我院全体护理工作者以麻风病患者为中心, 强化基础护理, 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 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在麻风病护理工作中爱护和尊重麻风病患者, 这是为麻风病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1]。

方法: (1) 营造温馨的病区环境:麻风病患者因其传染性和致残性, 长期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受到较为严重的社会歧视,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我院于2009年修建了新的病房, 患者从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土木房屋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暖气房, 每一间病房配备了电视机, 可以使患者了解外面的世界, 病区内修建了健身场所、图书室。护士配合组织患者读报、看电视、下棋等娱乐活动, 改善患者的心身状态, 闲暇时和患者聊天、谈心, 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体现出家庭式的温暖。 (2)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规范护理服务:麻风病院的护士是与麻风病患者接触、沟通、交往最多的人, 护士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护患的沟通和护理效果,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 对患者的称呼要体贴、尊重, 态度要和蔼、真诚,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解释要耐心、细致、通俗易懂, 及时解决患者生活上的困难, 达到最佳的护理服务效果。 (3)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精湛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专科护理知识是我们为麻风病患者解除病痛和心理康复的前提, 护士只有具备丰富的麻风病防治知识, 才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理论上的了解, 对治疗、护理心中有数。为此, 医院每月组织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学习, 进一步简化护理记录, 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 与患者有更多的交流时间, 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 及时发现影响疾病康复的不良情绪, 做出正确的指导。 (4)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 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我院护理部积极组织学习优质护理相关文件, 使护理人员对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做到心中有数。改变护士的服务意识, 变被动为主动, 不断优化服务程序,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时刻为患者着想, 让麻风病患者在医院里始终感到安全、舒适、放心。 (5) 落实制度, 提高护理服务水平:麻风病患者因其疾病的特殊性, 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畸残及溃疡,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把基础护理内容细化, 让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护理服务。要求护士经常观察患者眼睛有无充血、流泪、畏光、疼痛及视力减退, 讲解麻木手、足免受外伤和感染的知识, 并教会所有患者眼、手、足的自我护理知识, 加强康复锻炼, 增强康复意识, 按时为足部溃疡患者换药。监督服药, 保证了联合化疗的正确实施[2]。 (6) 加强宣教,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麻风防治知识的认识:对麻风病的恐惧、偏见是阻碍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最大障碍, 在每年的“世界麻风病日”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宣传麻风病知识的挂历、图片, 讲解麻风病防治基本知识, 使麻风病患者逐步对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 逐渐走出自卑、恐惧的阴影, 增强了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感, 同时, 通过对外界的宣传, 增强外界对麻风病的了解, 改变观念, 对麻风病防治工作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使患者得到了实惠, 提高了满意度;其次, 工作流程的优化, 提高了护士对核心制度的执行力, 减少了护理差错, 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护士通过加强与患者的交流, 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也使护士工作的自信心更足, 更加注重细节, 从而减少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麻风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模式, 护理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的言行、举止、细节均代表着医院的整体形象。我们将基础护理落到了实处、细处, 使患者由始至终感受到护士的优质护理, 心情舒畅, 多了一份理解与信任。作为一位麻风病护理工作者要有良好的慎独修养和心理素质, 深入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才能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贴心的护理服务, 为麻风病患者建立一个和谐的就医和生活环境。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麻风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麻风病护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 制定工作计划, 加强健康宣教, 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规范化护理服务。结果:通过实施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麻风病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增强护士的整体服务意识, 融洽护患关系, 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麻风护理,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燕裙.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2) :84-85.

8.优质护理工作方案 篇八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60-02

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主要出现在中老年群中。进入21 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攀升,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病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本研究为2013年6月一2014年6月25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治疗体会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 1资料来源:收集2013年6月一2014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3~77岁不等,平均(55. 2士2. 5)岁,体重量48. 1~87.5kg不等,平均(60. 2士2.5)kg,15例为冠心病,8例为脑出血,2例为心力衰竭;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4~77岁不等,平均(55. 6士2.5)岁,体重量48. 3~87. 5kg不等,平均(60. 3士2.7)kg,15例为冠心病,9例为脑出血,1例为心力衰竭。比较入选病例的基線资料,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1. 2. 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开展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督促改正不良生活习惯,遵医嘱给予健康宣教、饮食、心理等常规护理模式。

1.2.2实验组: 给予优质护理服务:①加强管理,贯彻落实消毒隔离卫生制度,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舒适,保证病室空气新鲜,室温恒定,光线充足,定时监测患者呼吸、体重、心率、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指导患者做好自我卫生管理,降低感染概率;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准备抢救物品,如强心药、升压药、降压药、呼吸兴奋药等;②给予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与自身疾病相关的知识,主动与患者沟通,加强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需求,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不良心理,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③加强饮食干预,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摄取表,鼓励患者按需进食,病情危重者给予鼻饲或喂饮;④若为危重患者,叮嘱卧床休息,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指导患者适量运动,如爬楼、散步、打太极拳等。

1.3疗效评定:由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护理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1. 4数据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相关数据;计数数据,x2检验,以[n(%)]表示。P(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入选病例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情况统计:25例实验组病例中,24例患者认为护理人员操作规范,实验组操作规范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入选病例生存质量评价:经临床统计,实验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各医疗机构的护理理念也在不断转变,为患者应用舒适、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改善预后。

心血管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临床护理难度较大,护理人员认识不足,护理效率不高,护患关系不协调等均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增加患者费用开支。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能为患者提供更人性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情绪、生活、心理需求[1-2]。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主动与患者交流,能第一时间了解患者感受和需求,也能及时为患者提供最为恰当的治疗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人员操作规范率为96.0%,患者生活优良率为92.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近似与相关报道[3-4],提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加强卫生管理,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予针对化心理疏导,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并对待疾病,释放压抑、焦虑情绪,提高心理舒适度;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指导,提升其自我保健意识,教育患者正视疾病,以良好的心态生活,可帮助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性。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但能满足患者需求,改善护患关系,还能增强护理人员个人护理水平,提高其道德素质,也能为医院树立良好的信誉[5]。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明显,可加快患者疾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和谐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玉侠.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4,05(06):1300-1300

[2]金蓉.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08(03):716-717

[3]麻艳辉.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应用[J].人家健康 (学术版),2014,06(02):358-359

[4]靳凤香.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3(11):344 - 345

9.优质护理工作方案 篇九

为贯彻落实XX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省、市、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总体目标,扎实推进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结合全省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把进一步推广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三改二推一评议”活动一项主要内容和便民惠民的重要措施,以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和提高技术水平为核心,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的要求,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使群众切身感受到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效。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切入点,实施临床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坚持以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落脚点,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坚持以加强科学管理为关键点,充分调动护士队伍积极性,建立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按照“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 原则,促进护理工作适应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全院所有病房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并在门诊、手术室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三、工作任务。

1.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深化护理模式改革。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门诊、手术室等部门探索优质护理的实践形式,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为手术患者提供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全面履行护理职责。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做好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任务,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工作过程中,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

加强护理内涵建设。认真落实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护理技术规范,细化工作标准,规范护理行为。责任护士能够正确实施治疗处置,密切观察、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与医师沟通,配合医师共同完成诊疗计划;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尊重关心爱护患者,增进护患信任。

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服务充分突出专科特色,责任护士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积极开展延伸服务。鼓励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将常规随访、专科随访和专病随访相结合,在医院层面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社区急危重症患者转入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将康复期住院患者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实现双向转诊,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护士科学管理。

保证临床护士配备。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每名护士平均负责的患者不超过8个,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2.5-3: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5-1.8:1。门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

合理调整护理人力。根据工作量、技术难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护理人力,加床或者危重症患者较多时,及时增加护士数量;制定护士人力紧急调配预案,遇有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时,保证护士的应急调配。护士排班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体现对患者的连续、全程、人性化护理。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护士的绩效考核以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重点,注重临床表现和工作业绩,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学习进修、奖励评优等挂钩,向工作量大、技术性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加大护理培训力度。医院制定并实施护士的在职培训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专科培训和管理培训等,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注重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探索实施岗位管理。结合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护士的岗位设置管理,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制定岗位目录、职责和任职条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逐步将护士按身份管理转变为按岗位管理。

3.保障护士合法权益。

切实落实护士编制。医院根据核定的人员编制标准,落实护士编制,不得随意减少编制内护士职数,不得随意增加编外聘用合同制护士。医院的服务规模、床位数量等发生变化时,应当合理调整护士配置数量并保证编制的落实。

保证护士福利待遇。医院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岗位津贴、福利待遇、职称晋升的规定,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工资待遇 水平。医院聘用的合同制护士与编制内护士享有同等待遇,做到同工同酬、公平公正。

落实支持保障措施。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建立健全支持保障系统,减少病房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形成全院各部门服务于临床的格局,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四、有关工作要求

强化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组织领导,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两年来的实施经验,制定XX年具体工作计划,细化工作目标,明确主要措施,落实工作任务。

加强部门协调。主动协调、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积极争取新闻媒体支持和参与,采取多种方式推广交流,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工作。

上一篇:英雄故事活动小结下一篇:校园安全知识竞赛参考题库(2版)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