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24-10-10

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思考(通用8篇)

1.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一

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行中学

黄晓静

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在其教育理念中“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因为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教”为出发点,注重对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生对词汇的背诵记忆和语法规则的掌握理解,忽视了学生外语学习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英语学习是需要大量实践练习的,学生只有在真实语境的交际活动中积极地运用语言,才可能发展语言技能,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任务型为核心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上的、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是近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是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成具有实践意义的一种教学。

英语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任务化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项真实的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即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以课文Arturo Toscanini的教学过程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任务,层层深入,来让同学们完成。

Ⅰ.Pre-task lead-in: Listen to the song “yesterday once more” and ask som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ir favourite music then come to the topic.让同学们来介绍他们喜欢的音乐,可以是歌曲,也可以是人物,以便于调动起他们对于音乐的积极性,然后顺势由音乐的话题转换到本课的主题――音乐家Toscanini。

Ⅱ.While task: Analyze the text Task 1: Learn and say.1.listen to the tape of the text and outline the brief account of Toscnini.Teacher will give the time on the screen and let the students find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the text.The students can make marks in the text.通过听录音,要求学生归纳出Toscanini的一生简历,并能根据屏幕上的时间找出相应的事件。

2.Skim paragraph A and ask a student to describe Toscanini in one sentence and the three world-famous operas conducted by him.快速浏览语段,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描述Toscanini,并在文中找出Toscanini指挥的三部著名的歌剧。

3.Scan Paragraph F&G and fill in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on the answer sheet.Ask the students to retell his being strict with the help of the key phrases on the screen.快速阅读F和G段,填出答题纸上缺乏的内容,并让学生复述Toscanini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己对乐队的严格之处。

4.What factors made Toscanini a great conductor? 这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总结出Toscanini的成功因素。Task 2: Ask your classmate.In this part, a student can ask any of his or her classmate a question according to what we have learned just now.The person who is asked has the right to ask another student another question.Teacher will give the students some time to prepare the questions and students can discuss with their deskmates.Eg: Q: Why was Toscanini physically attacked? A: Because he refused to play the fascist anthem and protested against Hitler’s ban on Jewish musicians.在这个任务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在文中寻找问题,通过自己寻找搭档的方法来完成问答,如果碰到比较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Task 3: From all of the brilliant qualities of Toscanini,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Why? Toscanini: a great conductor 1.His hard work: the highest honours in cello and composition 2.Opportunity: called in to fill in as conductor at very short notice 3.His marvelous memory 4.His energy 5.His strict attitude towards performance 6.His loyalty to composer’s intention 7.His political outlook: anti-fascist 这个任务的难度在于回答出为什么,这就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并通过自己思考,组织好语言来回答问题。

IV.Post-task Discussion Nowadays there are many entertaining programs, such as super girls, my show, my hero.Some new stars become well known because of these programs, and many students are crazy about them.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a singer or star?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讨论题,联系生活中出现的“超女”,“好男儿”,“我型我秀”等选秀节目,讨论对于一个明星来说最重要的因素,这是学生们有话可说的题目,主要在于培养学生们能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V.Homework: 1.Search more information about more musicians on the Internet.Finish the table on Page55.2.What do you think of Toscanini? Exchange your opinion with your group members.最后的回家作业有两项任务,一项是搜寻更多有关音乐家的信息,另外一项是与小组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

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设计任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所以本课中第一组任务都是围绕课文内容展开的,难度不高;后面两个任务是在前面一组任务的基础上设计的,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在这样一节以任务为主开展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合作意识强,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锻炼,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任务型教学显然有其不可忽略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注意。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想法。

1、任务设计要先有语言输入:

任务型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一系列的任务,在任务设计中应当考虑把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技能事先进行语言的输入,如果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在课堂上急于让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就不能完成任务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在上文的案例中,整节课中我用了相当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理解消化,这为后面两个开放型的任务作了铺垫,也使得学生在完成后两个任务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任务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应有一定的导入性,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把知识作为铺垫,层层深入,通过一系列语言任务训练,才能在完成任务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运用自如。

2、任务与任务之间的联系性:

任务型学习中的任务,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而是系统的、连续的。任务可能出现在多个层次,如子任务、任务、主任务、扩展性任务等,在这任务链中前一个任务的成功是完成后续任务的前提。为了在任务型教学中使学生成功地完成每个task,我们可以从任务所需的语言、思维和活动条件三个界面构成的复杂度安排由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这样由数个任务构成任务链。在上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最后两个任务是顺理成章的,若没有前面的课文内容作铺垫,后面的拓展型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遥不可及的。

3、任务要尽可能真实:

为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设计任务是应着重考虑到任务的真实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但我们也看到不是所有的语言材料都是适合学生去完成任务的,即使同一种任务,学生受到年龄、性别、履历、区域、知识等诸多局限,在完成起来也是大不一样的。如:选择的任务是有关体育的,男生和女生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完成任务的好坏是不一样的;选择有关农业的任务,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理解上也不相同。我在设计最后一个任务时,考虑到联系学生们的真实生活,为了让他们有话可说,选取了好男儿、超女等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娱乐节目,这种任务可以在课堂上展开、又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并有可能在真实生活中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其效果肯定比教师的强化训练要有效的多。当然,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有时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并无直接的联系,这时就需要教师对源自生活的任务加以设计,使其尽可能真实并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

4、任务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

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不平衡的。班级里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完成第一组任务时都会有一种成就感,但是后两个任务对他们而言有一定难度,而有些学生的感觉恰恰相反,他们认为第一组任务过于简单,后面的任务才有挑战性。这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有时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尽量考虑全面,照顾大多数的学生。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使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但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和传统教学应该相互结合,因为这样能很好地在强化听说的同时又兼顾读写。我在教学中不是把所有的教材都以任务型教学来展开,而是相互结合,即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强化学生听说的同时,加强词汇、语法等的教学,并加强听写、背诵和课后练习。新课标倡导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中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策略,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

2008.4

2.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二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农村教学长期以来实行传统的教学方式, 老师讲、学生听,遇到问题,学生不敢在课堂上主动提出,学生平时很少有自主表达的机会, 学生已经形成了单纯的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再加上留在农村中学就读的学生是经过层层筛选之后剩下的,要在这样的生源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成功的关键。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做到以下三点。

1.分组前 : 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为了使所获得的资料更准确,我平时常常会跟学生聊天,并仔细观察,时刻关心他们,对于他们生活,学习存在的问题,主动帮助解决,让他们觉得我是老师更是朋友,他们更愿意告诉我真实情况,这样能方便我的分组。与学生相处中我尽可能挖掘出数学思维较好的学生,平时作业练习多留意,尽量让他们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分组时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表达能力 , 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互助精神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全班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7至8人,排成会议的形式,并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如苹果组、香蕉组等。

3.分组后 :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选出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同时每个小组必须选出一名组长,条件是组长必须数学理解能力较强,领导能力强,有号召力,同时必须有爱心,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能主动提供帮助。组长要负责好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中, 发现学生在交流过程出现了冷场的现象,对于问题的讨论有时不知所措,甚至发现聊天多于讨论,这样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实际意义。为了真正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采取如下方法。

1.设立竞争机制 ,实施评分标准。当今社会竞争是无处不在的,人类在竞争中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增长都离不开竞争, 只有把竞争引入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设立竞争机制, 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得以实施。为了让小组公平竞争,我设计一个详细的评分标准,当老师在课堂提问时能主动回答,回答正确得2分,回答错但能参与得1分。同学们在回答过程中若能独立提出不同的见解得2分。当遇到分组讨论时发现聊天的一人扣2分,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最好的得5分,接着依次少一分。小组中学习基础较差的经过小组的互助,成绩有所提高的得5分。每天小组得分情况由科代表公布,每星期统计一次,分数最高的一组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本子或者棒棒糖:分数最低的给予适当的惩罚等。在实施过程中若发现个别组比较弱,则不时进行调整。

2.设计好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的设计,是小组合作探究的重点,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兴趣的关键,但是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更不能千篇一律,否则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也会失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我在学生探究问题上仔细研究:有时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设计探究问题,如上《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时,我事先用多媒体展示四条一次函数图像y=2x,y=x+1,y=-2x,y=-2x-1,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组探究根据展示的函数图像发现它们有何性质。有时对于一些学生较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我会利用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采用分组探究方法进行预习,如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设计的问题是:“本节课主要的重点是什么?在预习过程中你们碰到的问题在本组能否解决? 解决了几个问题? ”有时讲评课堂练习时,出现普遍性错误的问题时,设计的探究问题是:“找出错误的原因……”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从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之后,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认识了自我,建立了自信心。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更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氛围浓厚,各组之间竞争激烈,组内互帮互助,班级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各组学习较强的学生会在办公室“偷偷”提前拿走数学练习卷先做完,并缠着我先改他们的练习卷,为此而感到兴奋、骄傲,也会常常因为练习的效果比其他同学好而开心。组内学习较弱的学生也不甘示弱会为了本组的积分努力学习,遇到不理解的主动问本组理解能力强的同学,课堂提问各组之间争先回答,力求解题的完整、简洁,在回答过程中各组成员能认真听,以便找出回答中的不足部分给予指出。

总之,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数学成绩一次次进步,学习数学的劲头越来越足,他们中已形成学数学、爱数学、比数学的好风气。农村中学的教学虽然不易,但只要能找到合适教学方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便是一种很合适的方法。

摘要:本文是主要针对目前农村中学的生源情况,要提高农村中学初中数学的成绩,光靠传统教学是不够的,只有充分利用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是解决问题重要方法。

3.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三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为了更好地实现物理学科教学新理念、适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需要,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二、物理“自主探究学习”的理论依据

发展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指出: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体活动,发展学生的内在动机,学会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具备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学生。

三、高中物理探究学习教学过程设计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改实验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诱导型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对学生评价相结合为主要评价方式,形成了探究学习教学过程设计。该教学过程设计分以下几个环节:

1、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教师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如教师引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的讨论)激发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同时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仪器。

2、提出假设,科学验证。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是要求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直至得出结论。这阶段是自主探究阶段,具体包括:

(1)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的信息作出比较合理的猜想、假设和设计探究方案;(2)学生带着问题或实验方案通过网络的必要帮助独立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进行探究;或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实验辅助系统进行实时实验探究,收集实验数据。

3、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这阶段是协作探究阶段,具体包括:(1)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处理,得出结论;(2)对得出的结论作出科学解释。

4、小结交流,测试反馈

(1)学生对各自的探究过程进行小结;(2)学生对他人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3)教师对本课的学生小结进行适当的补充、总结和评价,并让学生浏览网页“小结”;(4)小结后,引导学生进入网络智能习题库,完成自我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当即反馈给学生。

这种探究学习教学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动态建构”。

四、自主探究学习教學设计的评价

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目的是获得教学设计方案的成功或失败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设计方案作出进一步的修改,提高教学设计方案的质量,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教学评价而言,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

五、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的教育功能

教学实践表明,与以灌输、记诵、被动接受为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探究学习教学设计在教师现、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具有新颖而丰富的内涵,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1、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自己发现或探索出来的,学生不但知道知识的结果和结论,同时懂得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2、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的程度,学生通过确定课题、进行探究、表达交流、总结提高等具体的探究过程,获得体验、感悟,获得知识的结果和结论,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探究学习是一种使学生独立探索、自行发现问题并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亲历过程,使他们渐渐养成只有经过亲身观察和检验才真正相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信息处理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相互合作、协同,进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开展讨论,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从而促进学生协作精神的提高。

5、有利于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探究学习教学设计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对学生的“脑、手、眼、口、耳”进行“全频道”式输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剖析和解决问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需求。

实践证明:按照自主探究学习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努力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动手、精于实践的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现实性道路。

4.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进入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沟通和交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学习小组创建、学习主题选择、活动开展及评价等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进行探究,并对其中出现的误区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要。高中政治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创设科学的合作教学途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学习小组创建、学习主题选择、活动开展及评价等阶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几点思考。1.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

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由教师根据一定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开展小组探究和讨论活动,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打破了老师的“一言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创性,在合作学习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能力,从而达到课改的要求。因此合作学习小组是学习开展的基本单位,是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学生的合作学习都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的实效很大程度都依赖于学习小组的活动,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对于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习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的合作学习来看,一般是根据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约为 4至6 人,提倡小组内各成员的团结协作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在组建小组时,教师根据政治课学习特点和学生特征,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A、B、C、D几等,在每一小组内分别都有各等级的成员,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小组的创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保证小组成员融洽相处且各有所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在拓宽思维、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优势,主动接受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2.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选择

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在设定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时应注意与此阶段知识的结构相吻

[1]合,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并且便于操作。结合高中政治的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出合作学习主题: 2.1.根据知识要点,突出主题

教材是教学的指导,但教学可以不受教材的束缚,根据教材展现的知识点挖掘生活中的生活例子,通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例如初中教材中关于青春期教育的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积极应对青春期烦恼和恰当处理男女生交往。教师可以设计相关主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甚至是就一定的问题进行辩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2.贴近生活实际,开发主题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涉及人类及人类社会中相关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结合一定的教学单元,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主题。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结合当前发生的正反事例或者流行的价值观念开展“学雷锋过时了吗”“探寻革命先烈的英雄之路”“地沟油离有我们多远”等相关专题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在亲身经历中感动和质疑。

2.3.整合教材内容,挖掘主题

教师应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以确立学习主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将文章结构或教学模块颠倒顺序,或者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具体概念、原理、观点先进行质疑,然后结合事例开展小组讨论或交流实践,然后总结概括,从而进行反面和正面的论证,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其中,高中政治课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几个单元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可就知识内容之间的层进关系或者横向联系挖掘主题,让合作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则既能承上启下、巩固强化、温故知新,又能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控制与评价

活动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实效。合作学习不是让几个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完全放松的“自由活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运用科学有效的策略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监控和引导,形成评价,以贯彻课程理念,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3.1确保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监控和指导作用

合作学习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4]

[3]

[2]教师必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加以监控和指导,以免学习流于形式而缺失实效。3.1.1教师应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高中政治课中,教师应努力摆脱单向灌输的“说教”方式,容许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多提出建议,多给予学习方法上的帮助和学习动力上的鼓舞,并采用多元性、开放性的评价,及时进行有效的表扬和激励,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理解、尊重、赏识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3.1.2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同时加以组织和监控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和学习主题,对基本的原理、背景进行适当的提示,组织学生深入探讨研究,并根据学习的进程给予适当适时地帮助和指导,解决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合作分工,及时了解学习进展,,防止课堂混乱、学习方向或方式出现偏差,督促学生顺利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3.2分工协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合作学习,需要根据组员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设定组长、发言人、书记员等分工,发挥学生的特长,确保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经常对组内的分工进行更换,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角色,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合作小组的成熟。同时,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合作学习也不排斥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维空间和时间,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引导其主动学习,避免出现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的情况,使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学习的目的。3.3有效实施教学评价,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评价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评定,有效实施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持续稳步开展。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深入了解,不重视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和分等鉴定。

在高中政治课中,评价主要有教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合作小组对小组成员在学习表现和作业情况的评价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包括合作小组课前搜集资料的情况、对学习方案和探究计划的设定、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对相关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在黑板评分栏内对合作学习小组给出公正的评价分值,对赋有创意或超额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适当加分。二是合作小组对本小组成员学习表现的评价,一般根据其在合作学习中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参与讨论、代表小组回答问题等表现,由组长或记录员结合老师对小

[5]组的评价给予相应的分值。三是合作小组对小组成员作业的评价包括课后练习、心得体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由小组组长结合教师批改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学期末,教师再根据上述三种评分按照一定标准评定出全班所有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评分。4.对提高高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高中政治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点和误区,造成教学过程混乱,教学效率低下。

一是分组的问题,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特点、性别特征等千差万别,政治课学习也具有其特点,分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遵从学生意愿,并依据主题合理重组,才能让学生在小组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是学习主题选择。很多合作学习浮于形式,有些只需简单讲授就能达到效果的学习内容却费时又费力地在小组反复讨论交流,或者将有些不便于操作的主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过于单一,既浪费时间却没有达到学习效果。

三是教学评价存在一定难度。一般的评价方法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评分制、书写评语、口头评价等多种形式,很多时候制定了评价标准,但可能过于繁琐,在日常教学中难以长期坚持;或者不同学习小组、不同科目之间评价奖励有所区别,造成评价标准的不统一。5.结语

总之,在高中课程中,政治是一门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社会学科,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较少、抽象理解能力偏弱等方面的限制,对政治课的学习大多趋向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较少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合作教学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当中,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5.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五

摘 要:本文粗浅地阐述了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模块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析了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与高中英语模块教学的本质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落实高中英语模块教学的可行性;另外,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提供了高中英语模块教学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并分析了其有效性。

关键词:模块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秋季,浙江省进入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作为高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英语学科,不可避免的有变革。其中,从《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英语)》所规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和课程设置模式中可以发现,高中英语课程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的高中英语课程结构已经模块化,这就意味着高中英语教学要以模块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同时,对于如何落实模块化教学,《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英语)》提出了“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活动”等教学途径。本文就高中英语新课程模块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与高中英语模块教学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英语)》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英语)》规定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程共有五个模块,即模块1-模块5;选修课程包括模块6-模块11。“模块”一词原意指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标准砌块,后又为计算机行业广为运用,八十年代开始成为英国许多学校采用的一种课程新形态。高中英语课程的模块化,就是把高中英语课程按功能分解为若干个彼此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有一定联系的部分。在分别完成相对独立的各个模块的教学前提下,最终共同实现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

高中英语模块教学的特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需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境,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强调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它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树立起“尊重差异,追求个性”的现代教学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要在“准交际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掌握英语语言技能。

二、高中英语模块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英语新课程必须借助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顺利实施。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和标准,改变不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英语)》所指出的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中包括了“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这一目标。同时,其对高中英语学科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活动类型。其中,提出了“确立全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教学原则,指出:“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关注教师、学生、课程、课堂活动、教材之间的交互。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是通过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进行交流和交际,以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教师应注意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教学任务(task)或学习项目(project)。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或学习项目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

就教学活动类型,提出了“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活动”等。其中,“探究活动”指的是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运用英语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合作学习活动” 指的是学生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或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小组活动。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应承担具体的任务,并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通过合作最终完成共同的目标。小组活动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条件,有效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由此可见,落实高中英语课程模块化教学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在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运用和掌握英语,完成一个又一个模块的学习,最终达到《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英语)》所要求的目标。

三、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与设计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的状况,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具体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有下面一些优势: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有利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总的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与模块教学的特点是相当吻合的。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主张小组合作学习是落实高中英语模块教学的可行教学途径。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原则,《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英语)》指出:“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或学习项目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在设计任务或项目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同时,还要在设计中注意“遵守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够有序的进行。”

四、NSEC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所体现的高中英语教学总目标、高中英语模块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联系高中英语新教材NSEC的内容,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针对NSEC模块一的Unit 1 Friendship设计了五个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别落实这个单元课标五个方面内容,以求达到教学要求。

(一)NSEC模块一 Unit 1 Friendship 课标内容

语言技能 学习用英语表达赞成与反对以及同意和不同意的方法,学会使用本单元所要求掌握的单词、短语和句型。在了解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这段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通读Anne’s Best Friend这篇短文,并进行全面整体理解,引发思考,达到强化学生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的目的。同时学会用英语写日记和书信,养成用英语记日记的习惯,从而全面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知识 学习本单元35个单词、16个短语以及陈述句和疑问句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用法。

情感态度 正确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交友意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等。

学习策略 交际策略

文化意识 了解中西方不同的交友方式,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

(二)NSEC模块一 Unit 1 Friendship 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1、树立交友的意识,引发学生对“友谊”和“朋友”主题的思考。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2、初步学习用英语表达赞成与反对、表达同意和不同意以及表达个人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3、初步掌握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用法。

4、初步掌握本单元出现的单词和短语的用法。

发展要求 1、探讨下列问题:友谊、友情;善交、慎交朋友;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被朋友误会、曲解,没有朋友时的孤独寂寞以及如何交友、处友等。

2、了解朋友不仅限于人类之间;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学会倾诉。

3、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之间的平等。

4、通过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在日常交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NSEC模块一 Unit 1 Friendship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1、语言技能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有效性分析

根据语言技能的课标内容,紧紧围绕Anne’s Best Friend这篇短文,可以开展下面这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语言技能的教学要求:

Step 1: Before the students begin to learn the text,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 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小组讨论。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说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初步学习用英语表达赞成与反对、表达同意和不同意以及表达个人的观点、态度的方法;了解朋友不仅限于人类之间。

Step 2: Listen to the tape of the text, Anne’s Best Friend, and try to find out: Who or what is Anne’s best friend?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各自听录音和寻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答案。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听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了解朋友不仅限于人类之间。

Step 3: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finish Exx.1-2 in Comprehending。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各自阅读文章和寻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确定答案。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读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学习用英语写日记和书信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养成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打下基础。

Step 4: Based on the text,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dairy about opinions on non-human friends. Then share the dairies and discuss non-human friends.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各自写日记,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读和说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初步学习用英语表达赞成与反对、表达同意和不同意以及表达个人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2、语言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有效性分析

Step 1: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friends, friendship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ne student expresses his attitudes in Direct Speech.

Step 2: A second student retells the first student’s words in Indirect Speech. Then the second student expresses his own opinions on the first student’s words in Direct Speech.

Step 3: A third student retells the second one’s opinions in Indirect Speech and expresses his own opinions on the second one’s words in Direct Speech.

Step 4: Other members perform the task in the same way.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 小组合作---接龙。

所涉及的语言知识:

①通过聆听别人的观点,接触到语音,从而掌握本单元对语音的要求;

②通过在讨论中运用相关词汇,从而掌握本单元对词汇的要求;

③通过在活动中运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从而掌握本单元对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用法的语法要求;

④通过对别人的观点发表意见,表达同意或不同意,赞成或反对,从而掌握本单元对初步学习用英语表达赞成与反对、表达同意和不同意以及表达个人的观点、态度的方法的功能要求;

⑤通过讨论朋友、友谊以及人际关系,从而掌握本单元对树立交友的意识,引发学生对“友谊”和“朋友”主题的思考的话题要求。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探讨友谊、友情;初步掌握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用法; 初步掌握本单元出现的单词和短语的用法。

3、情感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有效性分析

Step 1: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groups: What does a friend mean? How should we make friends? How should we get along with friends? How should we express our own feelings, thoughts and so on to our friends?

Step 2: One of the members should write a passage about this task with the help of other members in the form of a letter.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 小组合作---讨论。

所涉及的情感态度:正确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交友意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等。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探讨了下列问题:友谊、友情;善交、慎交朋友;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被朋友误会、曲解,没有朋友时的孤独寂寞以及如何交友、处友等;引发学生对“友谊”和“朋友”主题的思考,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树立交友的意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倾诉。

4、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有效性分析

Step 1: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One of the members talks about his problems in getting along with his friends, such as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friends, making wrong friends and so on and loneliness without friends. Others give some suggestions.

Step 2: Then another member talks about his problems and others give suggestions.

Step 3 : Other members perform the task in the same way.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小组合作---讨论。

所涉及的学习策略:交际策略。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探讨善交、慎交朋友,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被朋友误会、曲解,没有朋友时的孤独寂寞以及如何交友、处友等问题;学会倾诉;通过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在日常交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文化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有效性分析

Step 1: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several groups of four, half of which talk about the ways to make friends in China and the rest talk about the ways to make friends in other countries.

Step 2: When the groups finish discussing, the teacher chooses two groups which talk about the ways to make friends in two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asks them to debate which ways are better.

Step 3 : Then ask another two pairs to debate.

Step 4 : If time permits, the teacher asks more pairs to debate.

Step 5: At last, the teacher should point out that different ways to make friends are all acceptable as long as people in a country like the ways to make friends.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小组合作---讨论、辩论。

所涉及的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方不同的交友方式,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之间的平等。

五、归纳总结

从上面的理论分析和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明了的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落实高中英语模块教学的有效教学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很好的落实高中英语模块所要求的课标内容,达到所规定的教学要求。

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任务是关键,它直接影响到能否落实高中英语模块教学。因此,需要每个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英语)》中所体现的高中英语教学总目标、高中英语模块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结合高中英语新教材NSEC的内容,联系高中学生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设计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任务,从而落实高中英语模块教学,实现浙江省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使学生达到《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英语)》相应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 高志富。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D]。。

[2]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

[4]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①[M]。人民教育出版社,。

[5] 王文彦,陈志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模块理论[J]。语文建设,2005(7)。

[6] 吴雅琴。《中学语文单元模块教学研究与探索》课题总结报告[D]。。

[7] 于秀娟。小组合作学习潜在的优势与弱势[D]。2005。

[8] 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M]。浙江教育出版社,。

[10]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 [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6.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篇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历时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收获也有困惑,有成功也有失败,课改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用它来规范教学行为以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工作中感触颇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课改教

材中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在合作中学的探

究性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要注重探究过程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并致力于培养他们探究合作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探究是学生获得科学知

识,获得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

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疑惑、自主意识、方法论和反思。

探究活动的模式是指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

断、检验、结论、交流和评价等阶段。

理解探究学习的理论对指导探究性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而不是被动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观念的转变,也是课程理念的更新;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

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需要。

二、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1.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学习的载体。实验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条件,让学生敢于实验,乐于探究,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中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我提前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验体会进行讨论:“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阳光、水分、空气、温度”都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讨论时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坚持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我就因势利导,布置他们继续做光是否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把探究活动引入了新的境界。这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以往的生物实验,基本上是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重复。新教材中的实验大部分是探究实验,都是先提出问题,再根据已有知识做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新教材安排的实验多,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实验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在手动、眼观、耳听、脑思的过程中完成实验,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获得知识与技

能,培养探究能力。

2.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核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我在教学中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体会有两点。

第一,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进行“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吃的蒜苗是绿色的,而蒜黄是黄色的,它们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请你亲自种植来探究吧。这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培养,并找出光是探究的主要因素。一组蒜苗放在光下培养,另一组放在暗处培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光

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主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第二,创设情境要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思维。主动思维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因此,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如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利用各种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

生物科学的奥秘。

3.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达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

三、“守住一条线”,确保探究性学习实施

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的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发展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教材中出现的分层次的多侧面的探究活动,是

教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守住这条线,教师是关键,工作中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节探究活动课上好,从备课到材料的准备,从活动设计到指导学生实施,从课堂组织到活动的完成,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当然,学生是参与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探究活

动难以完成。

总之,新教材从内容上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素材保证。我们要立足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跟上时

7.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七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特点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借助于教材的“再创造”开展的;对数学开放题进行分析,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来加强研究性学习,并借助于现代化教育技术来

实施。

一、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课程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活动有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注重了运用,并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实践进行了体验。

1.学习过程中注重自主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研究的内容,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探求正确的结论。而研究性学习课程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并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挑战情

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中得到知识、技能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

2.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研究性学习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参与创造与实践,并不断地加以体验,逐渐地形成一种可以自觉地指导人的行为观念。学生通过对研究型学习课程的学习,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对于新授课教学,师生主要借助于教材与教辅资料完成。这是教师教学的根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据。因为不利因素的存在,教材中还存在着发散与拓展之间不够完美的地方,为了使他们之间能够完美链接,所以提出了研究性学习。

在“数列”这一章中,关于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叙述比较明确,在递推数列这一章中却没有明确的要求。对这种问题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完成,这可以使等差、等比数列得以巩固,并能够运用变换、转化的思想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如,学习“直线与圆”及“圆锥曲线”这一章时,可以针对平面向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再如:学习“不等式”这一章时,还可以根据不等式的向量证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对“平面向量”的应用学习时,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完成,这可以发挥平面向量的工具性作用,也体现了平面向量与其他部分的整合,不同部分之间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还能够互相转化。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思考

1.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与人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接受性学习在获得知识时具有效率高的特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比较扎实。

过程与结果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研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可以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才会注重过程的创设,借助过程培养人、锻炼人,这种结果还会起到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2.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还要结合教师自身的素质开展,只有教师自身能够适应这一要求才行,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了解、熟悉并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组织者、创造者的作用;教师还要树立良好的发展观、人生观及学生观,对教育的评价功能真正地了解,并做到正确地使用。

总之,研究性学习课程要以问题为出发点,对问题及涉及的内容进行研究,实现师生共建这一特色,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霍益萍,张人红.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教育发展与研究,2005-11.

[2]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国教育报,2001-05.

8.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八

方法(学会探究方法)、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兴趣(发展探究兴趣)、能力(提高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价值观。这些关键词都足以让我们看到探究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

但是一节课只有40分钟,各种探究手段如观察、调查、实验、查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又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一对矛盾该如何协调。借此机会,我想谈几点体会。

一、大胆舍去,拓展课堂的学习空间

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去观察、去思考。时间从何而来,只能在课堂上少讲一点,挤出时间。

能把课讲清楚、讲明白、讲的让学生听得懂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工作几年后,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而跨越这一层面,就是要弄明白哪些可以不讲,哪些可以少讲,哪些又必须讲。当我们能清楚这一点的时候,课堂的空间一下子就变大了。教师的讲解不是学习习得的唯一途径,也不应该是唯一途径。

二、关注学生,找到探究活动设计的起点

课堂上有了探究活动的时间,又如何设计探究活动呢?作为教师,当我们能够熟练地教材(学科知识)转化为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提升。

如何转化呢?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存在很大的差异。教材往往是按知识系统逻辑顺序来编写的,如先讲概念,再具体展开,而学生的认知规律却并不如此,往往是先有感性的认识,再上升为一般规律。因此,教材的逻辑顺序如何转化为学生的认知顺序,就需要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我们必须要知道学生对这个内容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对此的认识是从哪里开始的?学生会有哪些困惑?他们最大的困难在哪里?这些也就是探究活动设计的起点。

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我想我们就找到了探究活动设计的起点,因为你是基于学生的角度、教材的角度和自己优势的角度去综合考虑的。我们可以借助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探究活动,进行解课析理,活动背后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揭示出来。

三、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找到适合的支架

当我们实施探究活动时,我们常常困惑于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的背景知识,难以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如何为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支架是关键因素。我有几个做法与大家分享。

1.让范例成为探究活动初期有效的支持。

如《地震》一课,我希望学生能够主动的提出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选择探究的主题。那么学生会问题吗,会有哪些的问题呢?于是,我试着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以台风为例,我一个接一个竟然一口气提出了20多个问题,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这个范例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觉得“意犹未尽”,还可补充。显然,这个范例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初期阶段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教师趁热打铁,提出“我们就以地震为例,从这一主题出发,提出我们的问题”。由于受到范例的启发,学生的讨论非常的活跃。所有的小组都“超额”完成了任务,最多的小组提出了22个问题。从表面上看,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多而“质量”不高,但每个学生都投入了“头脑风暴”中,为教学高潮的到来做了“热身”的准备。学生最终也会从他们提出的问题中选择1至2个问题作为他们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同时,我还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学生演示文稿范例,这个范例成为整个中的`最精彩地方。这个范例的选题很小,贴近学生实际,对问题研究比较深入,图文并茂,推理论证严谨,言语表达流畅。这一范例的演示,使学生看到了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榜样。

在初期阶段,范例更多地起一种模仿的作用。常常与学生实际尝试的主题的性质、结构等相一致,包括了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学生在模仿过程中,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自动一步步完成一系列的“任务”。

2.让主题站成为探究活动的有效保障。

如果学生有一些探究活动的基础,《地震》一课也可以这样设计。当学生面对地震时,引导学生从政府官员、地震专家、心理学家、建筑设计师、普通老百姓等不同角度关注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会打开。让每一个学习小组选择不同的角色去深入地关注地震。可是这样的活动课堂上能够实施吗?

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果以较小的专题的形式建立依托校园网的专题站是使用较多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利用专题的站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各组围绕自己的任务进入《地震》专题网站,借助校园网搜集素材料。这样既缩小了学生查找资料的范围和难度,又可以和互联网相连展开网上论坛。资料收集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

专题站的自主学习的板块还有公告栏、研究课题(老师提供)、研究指南(步骤)、学生成果推荐、BBS专题讨论区、在线指导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大的参与度。

3.材料的支持让探究活动成为可能。

专题站虽然是支持探究活动的有效手段,可是需要计算机房的支持及繁重的网站建设和维护工作。有时印发给学生或投借助投影提供学生一些有效的资源是一个常用的方法。

四、让学生拥有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

当所有的探究活动按预设一步步完成时,我有时会有一种感觉;学生只是走过探究活动,而并未走进探究活动。很大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对探究活动的浅层次的理解、草率和认识不足。

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往往只是纸上谈兵,谈完了也就结束了,为了探究而探究。这样活动,难免让学生提不起劲来。因此,探究活动应该是真探究。教师要认真设计探究活动的主题,特别是做好探究活动的后续活动。如,地震这一专题探究活动结束了,能否为学生组织一次专题宣传栏的展出,能否找几位同学给全年级做一个抗震救灾的专题报告,能否为社区出一期相关的黑板报或讲座。如《人口问题》探究,能否让学生为学校的社区资源开放活动设计做一些相关的人口调查,提出学校资源开放的建议。

上一篇:西安财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下一篇:我对物业管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