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学生心弦发言稿

2024-10-21

拨动学生心弦发言稿(通用11篇)

1.拨动学生心弦发言稿 篇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贴近学生需要 拨动学生心弦

作者:王英姿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8期

笔者带领的新班级,学生自由散漫,个人主义严重,集体荣誉感不高,无责任感。人后自高自大,人前胆怯、退缩、不自信。因此,笔者就改善这些状况,做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一堂心理辅导课

上课前一个学生向笔者建议请某某同学唱歌,因为这位同学是学校卡拉OK大赛的选手,其实听歌是假,看这位同学闹笑话是真。突其不意的建议让某某同学紧张起来,身体趴在桌子上,还不停地摇手。在笔者的鼓励下,选手终于登台清唱,但整首歌都不敢正视台下的同学,姿势拘谨。唱完后,笔者引导班级同学进行点评,主要肯定了他的优点,并对有些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师生的称赞和真诚的帮助给这个同学带来了自信和动力,他主动要求再唱一边。歌声再次响起,高潮处,笔者带头举手打起了节拍,同学们陆陆续续也跟着打,一些同学还情不自禁地小声随唱。这种细微的举动却给选手莫大的鼓舞,一瞬间他提高了嗓门,还自加了动作。歌毕,笔者郑重地对同学们说:“选手代表咱们班级参加学校比赛,唱得好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更是我们大伙的事。他替我们班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顶着巨大压力,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帮助、支持他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开始热烈地讨论并制定班级参赛加工方案。趁学生情绪高涨,笔者特意安排一开始提议同学登台演唱的学生谈了体会,顺势对这个自高自大的学生进行了引导教育。临下课,笔者真诚地对学生们说:“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同学们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乐于关心帮助同学,敢于承认缺点,改进不足。同学们如果能把这些优点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扬光大,那么我们每个人会进步,我们班级会进步!再接再厉,做最好的自己!”黑板上笔者写下“自信、自强、自尊、自立”的大课题。

一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了,短短的45分钟里学生们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合作与竞争等方面有深刻感悟。一堂没有预设的心理辅导课呈现出笔者长期以来一直苦苦寻求的课堂效果,惊喜和感慨之余不禁剖析其成功根源。

二、剖析教学新途径

1.主题选材贴近生活,贴紧学生需要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致力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他们共同兴趣和需要切入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

2.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所创造的环境和氛围能够愉悦学生的心情,动态、开放的活动形式把学生那些内隐的、潜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得以呈现,为教师有针对性、深入的引导创造了条件。摸准学生的心脉,适时引导,循循善诱,少“说教”、“灌输”,多些“内在生成”,那么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发展,“润物细无声”也就悄然实现了。

3.正确处理学生整体参与与个体体验的关系

本节课既关注了重点学生,又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既让进取的学生获得了自信,又让“看热闹”的学生受到深刻教育,这是笔者感到最成功的地方。而这种效果的出现,得益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尊重、理解、信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整节课的改良催化剂。

三、如何变“奇迹 ”为“必然”

1.教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首先是正确处理教材和活动主题之间的关系,要把教材当作教学的范本,但不要受教材的局限,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素材都可作为心育活动教材。其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要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再次,教师在教学风格上要变高高在上为平等对话、心心交流。这些改变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有效沟通引导奠定情感基础。

2.教师要有敏锐洞察力,做好结合文章

心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团委、学生处组织的主题教育,将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用心育来深化活动,用活动来实现心育效果。另外在组织活动时,教师需要要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如班集体凝聚力如何,班级的核心人物有哪些,班级中的边缘群体是哪些,谁会对活动的效果造成关键性的影响,这都需要教师事先考虑周到,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安排,不顾此失彼。敏锐洞察,对症下药,实施引导,心育才会有实效。

3.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建立“生动有趣,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关键因素是教师。心育课要走近学生,教师除了要具备的较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外,还要有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心育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总结、反思,虚心汲取同行们先进教学成果,这样才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增强感召力。

一堂没有预设的心理辅导课使笔者领悟到:教师只有走向生活,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教学元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才能避免空洞的说教和陈旧式的窠臼,才能构建生机盎然、富有生气、充满活力的课堂。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高级职业学校)

2.拨动学生心弦发言稿 篇二

1. 感恩主题班会, 走近学生心灵。

学生到了高三, 压力陡增, 容易出现错误归因现象, 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产生隔阂或摩擦, 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一段时间, 班里几个同学闹矛盾, 有的同学因此还出现了旷课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当时巧遇感恩节, 我决定开一个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 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多理解宽容身边的人, 共同营造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单凭讲道理, 学生印象不深刻, 甚至学生们也能讲得头头是道。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呢?我仔细斟酌之后, 事先准备好约400只扎辫子的彩色皮筋, 给它们赋予了神圣的使命, 称作感恩圈。班会上引导学生做如下活动:选择自己周围的左邻右舍, 先用感恩圈答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同学, 然后向与自己有过不愉快的同学说出心中的结, 道一声对不起或没关系, 赠送感恩圈消除误会或隔阂。同学们交流的场面十分热烈, 每位学生都发出或收到了很多感恩圈, 有的套在手上, 有的套在书本上, 有的干脆扎在头发上……相互开心地笑着。我专门留意了一下有矛盾的几个同学, 他们都高兴地开始交流啦!当天的值日班长在班级日志中写道:“12月10日, 今天下午的班会课感触颇深。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不会干涸, 同样, 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会更加优秀、坚强!珍惜身边的每一个同学、每一位老师, 因为这情谊是那样的真、那样的纯。珍惜高三这段拼搏的岁月, 在其中我们收获了坚韧与顽强!”看着大家手上七彩的“感恩圈”, 听着大家的笑声, 感觉好幸福。是的,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诚挚地对待他人, 乐观阳光地生活, 每一天都会那样精彩!希望19班这艘大船, 在每个人的努力下, 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明年六月, 胜利必将属于每一个人!

2. 成人仪式生活化, 感动学生。

高三的大多数学生都到了18岁成人年龄, 自我意识增强, 不喜欢大人说教, 但面对高三的压力和困难, 往往踌躇不前。学校每年都会在12月份隆重地举行高三年级成人仪式, 进行责任教育, 激励学生管理好自己, 拼搏高三。恰逢此时, 学生刚上高三的热情已渐渐退却, 学习内容都到了攻坚阶段, 增分的速度渐渐变慢, 一些学生出现了懈怠。班级怎样配合学校的成人仪式呢?考虑到学生虽人至成年, 但还会像小孩子一样迷恋生日蛋糕, 我给学生们订制了一个特大的生日蛋糕。怎样赋予它更多的教育意义呢?为了学生能储存更多责任和奋斗的记忆, 我让做蛋糕的师傅把蛋糕上的祝福语“生日快乐”换成了“用奋斗点亮18岁”!傍晚, 看到蛋糕, 参加完成人仪式回来的学生们眼前一亮, 既幸福又兴奋……当天的值日班长在班级日志中写道:“12月14日, 我们18岁了呢!老师切蛋糕的时候, 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蛋糕的时候, 忽然觉得这个班那么温暖, 真的像个家。18岁的我们肩上多了一种东西叫责任, 无论过去的我们怎样无知, 怎样幼稚, 如今我们需要直面现实的勇气, 需要坚定地担当。还有174天, 曾经漫漫长夜的艰辛终会化为满眼温暖, 纪念我们的青春。”我相信我们都是有梦的孩子, 为了梦想, 用奋斗点亮18岁!

3. 把握高考时机, 激励学生。

高考前一个月, 学生容易出现瞻前顾后、学不进去的情况, 这会慢慢消耗学生的身心和成绩。心理专家往往提醒学生要专注现在, 关闭昨天和明天两扇门, 全力备考。如何让学生能够记住这些并随时主动调整呢?考前一个月左右, 强化训练较多, 学生们课外活动较少, 学生们特别想上体育课。我和学生在篮球场上了一节班会课, 将学生分成五组, 先将过去的不愉快写满纸条, 奋力向后投掷, 比赛看谁掷得远;然后将写满未来梦想的纸条向前投掷, 比赛看谁掷得远;最后分组竞走, 体验心无旁骛全力冲刺的场景。灿烂的阳光下, 学生们愉悦了身心, 学会了排除干扰的方法, 斗志昂扬。当天的值日班长在班级日志中写道:“5月13日, 老师今天带我们出去玩。主要是田径、掷纸球和18米团队竞走。觉得她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能感染大家, 带动大家。面对高考,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心态了, 专注于自己手边的每道题, 每个知识点, 其它的不去想, 要是遇到困难了, 就设想一下成功之后的场景, 心里就会好一点儿。还有, 老师让我们把该抛下的都抛下, 这个我真的很信服。就好像冥冥之中有这样一股力量, 如果你把精力分散在不该有的地方, 就会收到惩罚, 相反, 全神贯注的人会得到奖赏, 这个看似无厘头, 可是很准的。”约半个月后, 另一名值日班长又回想起了这件事:“5月26日, 当下发生时, 你认为毫无意义的时刻, 往往到头来成为一整时期的印记, 所以珍惜吧。也不知道以后会泪奔成什么样子, 那么多朋友、战友……大家的状态都很好。犹记得那天被老师带到球场的那个下午, 阳光明媚, 微风习习, 好像沐浴在梦想之中, 青春而快乐。我们19班, 在一起, 大家手拉手, 向前冲刺, 毫无畏惧, 还有12天了, 大家一起忘掉所有哀伤, 走下去!优等的心, 不必华丽, 但必须坚固!”

高考之前信心无疑是最重要的了。如何增强学生自信心呢?用曾经的事实和努力证明, 会更加令人信服。考前10天, 我用自己高三一年用过的31根红笔芯拼成一个大大的“赢”字, 提醒学生关注自己过程中的努力, 坚定自己的信心和决心, 这个字高考后被一名学生永久收藏了。

考前我发现教学楼前的花开得正艳, 为了鼓舞士气, 顺手写了一篇习作《绽放的王子锦带》,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渡过最后一个星期。下面是文章中的片段:“你们是新一中首届全部使用三栋教学楼的学生, 志恒、智达、致远雕刻了你们的青春岁月, 也见证了你们从懵懂少年如何走向成人礼……不是只有别人才能代言成功, 把握好机遇, 真抓实干, 不抱怨, 不放弃, 充满激情, 努力做最好自己的人都可以赢得成功……已经看到了, 跑操队伍中的英雄团队!看得我都有些感动!不羡慕鱼戏左右的荷叶, 不羡慕雍容华贵的牡丹, 看, 王子锦带开得正艳, 花团锦簇, 陪伴我们一起绽放!”

经过精心调整, 面对高考, 学生们信心十足。6月6日的值日班长在日志中写道:“很难忘很难忘每次跑操时的喊口号, 大家都是声嘶力竭地彰显士气, 像老师那篇神文说的一样, 眼眶有种湿湿的感觉了。今天天气很凉爽, 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也是这种好天气。凉爽的天气能让人心静呢。期待这一年的考生好RP, 对了, 提到RP, 大家一整年都在攒RP, ‘人在做, 天在看’, 大家一定会考好的!现在不是煽情的时候, 平静心态最重要。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最佳水平的, 还有1天, 大家推开一切不愉快, 坚持到最后!”

3.拨动学生心弦的数学 篇三

周建忠,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校长、书记,浙江省小学品德教学分会副秘书长。先后承担省市级研究课题3项,执教了浙江省“课改巡礼”教学展示课、 “浙派名师”展示课等省市级公开课2 0余节,为人教社、浙教社等版本教材拍摄教学录像课5次,获得浙江省“课改巡礼”教学设计一等奖和校长论坛一等奖,应邀到各地作课程培训、讲座20多次,在《基础教育课程》《小学德育》等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6篇,荣获余杭区劳动模范、杭州市优秀党员、杭州市名教师、浙江省春蚕奖等荣誉,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名教师培养人选,杭州市名校长报告团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渴望自己的教学生涯,自己的课堂教学,都能如载歌载舞的水一般灵动、诗意、执著。

试水

花开,常在不经意间。我从事品德教学也源于一次偶然。1992年里有段时间,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虑:工作了几年,教学履历上还是一片空白,参加教学比赛屡战屡败,而比我更晚参加工作的师妹们都已经有了“教坛新秀”的桂冠。或许是因为我负责的学校少先队工作成绩尚好,先后获得市、省和全国红旗大队等荣誉,学校便推荐我参加区思想品德课教学比赛。

我选择了《什么是真正勇敢的行为》一课作尝试。我对品德教学知之甚少,这正好应了“无知者无畏!”那句老话。我听取了指导老师的一些建议,但坚持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重点突出道德能力的培养。我略讲了英雄人物的勇敢案例,重点让学生讨论了“小松冒险捅马蜂窝”的故事。学生通过讨论辨析,总结出了判断是否是“勇敢”行为的两个标准:一是看行为的目的,二是看行为的后果。也许这样的设计还比较少见,也许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道德能力培养的老师不多见,我的课引起了评委们的较大争论:从“目的”和“结果”两个维度去判别是否“勇敢”行为,这样是否科学?鼓励学生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是否合适?这节课在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的把握上是否恰当?

1993年10月,杭州市品德优质课评比活动在美丽的千岛湖举行,我作为余杭唯一的代表参加了这次比赛,执教的还是这节课。时任浙江省品德教研员的汪玫莉老师正巧带着各地市的20多位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也在千岛湖开会,他们临时改变议程来观摩这次活动。或许我的教学真的引发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堂课不仅得了第一名,而且引发了省、市教研员的热烈讨论。后来,浙教版教材在《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行为》一课修订时,也采纳了这次教学研讨的主要成果,不仅修改了案例,更明确要求“真正勇敢的行为,应该具有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效果”。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也因此被大家广为引用。

这次比赛的成功让我开始关注品德教学,尤其是当我发现自己有很多的想法和观点需要与教材主张的观点商榷时。“社会转型期如何开展传统道德教育”成为我思考和研究的重点,几次推出的极富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逐渐引起了圈内老师的关注。如教学《不乱花零用钱》,我不再强调教材中“把压岁钱存银行、捐赠希望工程”等标准观点,而是借用市场营销学中学到的“ABC理财法”开展理财教育;教学《保护公民的权利》,我把《法律普及读本》上的案例修改后搬到课堂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分别扮演“被告”“原告”和“法官”进行审理;教学《做一个正直的人》,我们直面“做正直的人吃亏吗”展开讨论:教学《心灵美最可贵》,我们一起探讨别人经常回避的问题: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为什么都这么美丽?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美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和漂亮(英俊)的人在一起……课堂发生了变化,学生也发生了变化。在连续几年的调查中,品德课成为我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一个大三的学生在教师节寄给我的贺卡上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受良多:到现在还记得您上的品德课!

潜泳

2000年前后,我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校德育研究上。我先后开展了一些课题的研究,如“德育系列化实践研究”“‘四星七节’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等。而对思品教学的研究,却感到有些迷茫,它似乎戴上了一个魔咒——程式化的教学和说教性的观点让老师和学生都趣味索然,而要真正实现突破,却经常找不到“支点”。

2001年10月,我作为国家“211工程”名教师培养人选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培训。感谢这次培训,我原来只想要一杯水,收获的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檀传宝教授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为我构建起了德育思想框架;鲁洁、肖川、黄向阳、卢家楣等教授的理论和观点,让我大开眼界;皮亚杰、柯尔伯格等德育大师的理论,以及价值澄清理论、体谅关心模式等一系列国外的教育理论,使我受益匪浅。我惭愧地发现,原来德育和品德教学还有这么丰富的理论!眼界有多高,视野就会有多开阔。原来的我正是因为缺乏基础理论的积累,对学校德育和品德教学才很难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更不可能对品德教学开展本源性的思考了——就像一个刚刚踏进武馆的人试图演示十八般武艺一样。我找到了自己最明显的不足,于是将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作为自我突破的一个支点。“驯服,抑或张扬:基于发展学生良好品德个性的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我确定了这样一个较大的课题,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改变了过去依赖直觉进行研究的习惯。《张扬良好的品德个性》《德性的外铄与建构》《思想品德的体悟式教学探究》等研究成果也陆续发表在《小学德育》《教学与管理》等刊物上。

领略过钱江潮水的人,都会惊叹于她的汹涌澎湃。2002年,我校有幸成为了国家级课程改革试验骨干学校。课改如同钱江潮水一样激扬澎湃,百舸竞流,自当中流击水。这些年,尽管我学习了一些德育和品德教学的基础理论,但是没有经过新课程的实践,怎么会有感性的认识和体验呢?于是,作为校长的我做了一个令很多教师都惊讶的决定:我同时教学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和六年级的思想品德,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分析比较三者的异同。课时虽然不多,但是以研究的态度去从事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成为我面临的最大挑战。对于长期从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老师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放弃驾轻就熟的方法和策略,重新建构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就像蚕蛹破茧,破不了茧就得不到新生。经历了这种痛苦的折磨,我有了新的收获,并且把这种收获以课程辅导讲座、论文和教学展示等形式和广大教师分享。

2004年10月,在浙江省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举行的“课改巡礼”展示活动中,我同时获得了“校长论坛”和“教学设计”两项一等奖。成绩背后是我付出的巨大努力,那段时间正是我校新校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法人代表的我必须保证在第二年的9月1日新校区能如期开学。工程质

量、建设进度、施工安全、设备采购、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校园环境的整体设计、校区教师的招聘、两个校区的管理……我的工作日历上记满了各项事务。虽然我不需要事事亲为,但全局的统筹和最后的决策都需要我审慎地作出。于是,我没有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区分,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地上度过,剩下的时间则用于学校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我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为这两次重要的展示做必要的准备了。 “放弃吧!”分身乏术的我几乎要作出这样的决定。“我们一起研究,这样你可以省下一部分的精力。”省品德教研员邬冬星老师和区教研员何菊仙老师这样支持、鼓励我。困境之中的牵手让人倍觉温馨,这不仅帮助我顺利地渡过了难关,也成为我专注于品德教学研究的重要精神力量。在责任的驱使下,在和研究团队伙伴的不断磨砺中,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在一些重大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得到体现。

听过我课的老师在博客中说:周老师的课总会有一个新的视角启发我们的思考,而这样的视角常常是我们不曾想到的。依据品德发展“多端性”的理论,寻找一个恰当的视角和学生探讨,顺应人性的发展,让课堂教学看似无痕却又独具匠心,在不知不觉中拨动学生的心弦。这是我思考较多的问题。

我不追求行云流水式的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应该呈现学生的幼稚、失败和成长;课堂是学生思考的场所,应该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课堂是学生抉择的场所,应该呈现学生的困惑、痛苦和师生观点的分歧;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该有情感的交融、心灵的碰撞。

也有老师对我的教学设计提出质疑:你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认知目标是否偏高?学生能理解吗?这样的质疑正好体现了我对一节品德课价值的理解:课堂必须具有发展性——在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这种张力需要超越学生目前的接受能力,有道德提升的可能性,但又不能让学生难以企及。课堂的发展性还体现在学生的差异性方面——在基本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认知发展较快的学生有提升的可能。基于这样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也呈现了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教学《多彩的节日》(人教版五下),在学习和讨论圣诞节、感恩节,开斋节、狂欢节、奔牛节、秋夕节(韩国)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问题1:西班牙的奔牛节上,几乎每次都会有一些人受伤,但是为什么人们还乐此不疲地举行?

问题2:国外的节日和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会不一样?

问题3: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节日的习俗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否还有共同的地方?

问题4: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很多国外的节日也流传到了中国。你知道哪些节日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民族独特的节日活动,懂得节日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生活态度,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传统、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感受人类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感受文化的多元性;知道节日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欢乐和友谊,还带给人们对生活的信仰和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浙教版五下),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看一看,我们身边的这些外国品牌商品分别是哪儿生产的?

(2)这么多的外国品牌商品也是“中国制造”,你有什么感想?

(3)当中国品牌有了自己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那我们的品牌也会走入世界,所以我们不仅需要“中国制造”,还需要“中国创造”。(课件演示联想电脑的简要发展历程: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成功赞助了2008年夏季的北京奥运会。)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张力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量的增加——让学生从多个领域了解经济全球化现象;质的提升一思考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生活等的影响;视角的转变——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外包服务、加工制造。通过教学,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深度等都有了质的提升,对经济全球化现象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当你对生活无所需求的时候,你可能真会一无所有;当你对生活过于奢求时,又很可能成为童话《渔夫和金鱼》中那对可怜的老人。20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生活终须目标,事业终须努力,平淡中终须学会享受快乐。

我常对年轻的同事们说起那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尽管很多人都不赞成,但是对我来说却很适用。在师范学校的毕业留言册上,我的一位同学给我写道: “凭你的智力,应取得的成绩远不止这些!”她也许早就忘记了曾经写过什么,我却一直铭记在心,有时甚至成为我告诫自己、提示老师的一句黑色幽默:你,浪费了你的智力!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我也许永远做不到如此的超然,但我希望如水一般,润泽学生,润泽自己。

专家印象:

邬冬星(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品德教研员):

独特的思考,多维度的探索,周建忠老师的教学不断探寻和实践着他素尚的品德课程要“学会独立思考,启迪生活智慧”的理念。和谐自然的教学过程,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简练幽默的教学语言,恰到好处的教学引领,让他逐渐形成了大气开放的教学风格。他是一个执着的实践者,在繁忙的学校管理之余潜心于教学;他是一个勤奋的研究者,不倦地笔耕,不断地探讨教学理论和艺术;他也是热心的指导者,悉心和热爱品德课程教学的老师商讨。

黄黎明(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钱塘外国语学校校长):

他的魅力来自于他的热情与执着:作为一所名校的校长,不仅以自己对事业的热爱,以自身的影响力,带动全校教工稳步走向改革之路,而且在自己钟爱的品德学科执着地追求,在教改的风口浪尖上激流勇进。他的魅力来自于他的勇气和智慧: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他所作的讲座,总是那么前沿,他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听后总能得到启示与思索。他的魅力还来自于他的谦逊和亲和力:他的公开课,总能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知,一起动情,一起深思……总有那种难忘和回味。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徐向阳

“魅力人物”栏目征稿启事

为展现品德课程魅力,反映课改实施情况,积极推广品德课程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实践经验,本刊教学版于2009年推出“魅力人物”系列专栏,现向广太读者征稿,要求如下:

1、结合具体教研教学工作,介绍对品德课程的理念认识和实践经验,突出个人教研或教学风格,注重以事实说话,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稿件形式不拘,以第一人称自述或第三人称介绍均可,可参照以下主要内容:人物速描(简要介绍个人情况,200字以内)、个性档案(本人教学风格、对品德课程的独特理解、对品德教师或教研员形象的定位等,200字以内)、魅力自述(结合课例研究和个人专业成长之路介绍自己的教研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4000字左右)、专家印象(可自组两名专家的推荐或点评,200字左右)。

3、提供一张人物照片,图像像素要求达到印刷水平,人物站姿坐姿均可,背景尽量简单。

4、相关材料请发至以下邮箱:jiaoxue2006@126,com。来稿时请注明“魅力人物”栏目字样。

4.拨动学生心弦发言稿 篇四

——实验中学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演讲:垚之焱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是的,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内心世界也会象外面的世界一样纷繁复杂,不可揣摩。这样的时代需要的教师,就是能进入学生内心,与学生共同感受,共同欢乐,共同倾听,能与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不仅在学校,而且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圈子,了解他们的另一面。家访,就是为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这样的平台。

当我走进学生家中时,家长和孩子们的热情让我感动了,印象最深的是去班上一位叫黄俊雄的孩子家里,还没走进家门,远远就看见两个孩子站在阳台上欢呼,那股兴奋劲让我感受到,我的学生是那样的可爱。当听到有的家长为了更好的辅导孩子,毅然换了工作岗位专心在家带孩子时,他们的付出让我感动了;当听到家长夸孩子有进步时,我又被学生的进步感动了……

我班有个小男孩,矮矮的个子,沉默寡言,总是用自己那双明亮的眼睛,悄悄的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教了他很长时间,从来没见他上课时举过手,回答过问题。下课后,他总是一个人静静的在一边玩,有时自言自语,真是一个孤僻的孩子。有一次,学生写一篇描写景色的文章,读了他的作文,我那么强烈的感受到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那么美的世界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存在,只有他一个人在尽情的享受,在尽情的玩耍,这个世界是那样宁静,那样空灵,没有喧嚣,没有吵闹。他的作文让我震撼,再这样下去,孩子会更加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与外界拉大距离,这样对他的成长极为不利。

就这样,我踏进了他家的门。原来,他的父母在他4岁时就离了婚,他一直跟着父亲,他父亲是个商人,常年驻外,平时,他就和奶奶一起生活,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了他独处的性格。交谈中,他奶奶的眼角一直挂着泪水,如果不是因为父母的原因,他将生活得多么幸福快乐,看到别的孩子星期

六、星期天

在父母的陪伴下玩耍,他总是在奶奶面前装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然后躲到自己的房间偷偷的哭。这一些,全是那个爱他,想把世间所有的美好都给他,但是又无能为力的奶奶哽咽着告诉我的。作为他老师的我此时此刻只有无尽的悔恨,为什么没在平日多关心他?却让如此小的他尝到这个年龄不应该受到的痛苦?就这样,与家长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听的话语,没有彼此的客套,有的只是真诚,有的只是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心愿,有的只是对孩子无尽的爱。因为这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探讨了共同的关于孩子的话题。

这一次的家访,让我的心灵再一次得到了震撼。父母感情的好坏对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父母这种轻率的举动对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回想孩子奶奶说的那些话,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尽量引导他走出自我,让班干部多和他接触,与他成为朋友,我也将会对他更加偏爱一些!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家长之间的一次次短短的接触,一个个小小的故事,可以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学生,使我们更加公平的看待学生,使我们更加恰当的教育好学生,使我们用期待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使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使他们在表扬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避短中看到自己的未来与希望,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而这一次感受,甚至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5.拨动心弦的作文 篇五

―――题记

我叹服古琴的婉转,我惊艳国画中大气而优雅的泼墨,我更感动那些令我拨动心弦的瞬间。

镜头一

一阵急刹车,您被卷入车轮下,丢去双腿,这一秒钟,你选择了将危险留给自己,安全留给孩子,这永恒的瞬间,让我看到您对学生的关爱您的无私。您对这一秒钟的选择并不后悔,只是对于您陪伴了三年的学生们有些内疚。您写了一封信给他们:“原谅老师没有遵守诺言,陪你们走完初中三年,但我希望你们在中考取得好成绩,因为你们要相信,上天是不会辜负真心付出的人”。风翻动着您的备课笔记,一阵茉莉花香飘来,那是我们对您的祝福――瞬间的选择,永远的绽放。

镜头二

一座城,只送一个人――烈士吴斌。

当高速公路上,以百米的重力加速度的金属块撞击您的肚子时,您却忍着剧痛,扶稳方向盘脚用力踩着刹车,让车子稳稳当当的停靠在路边保护了一车上所有乘客的安全。而您却不急着救自己而是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当您圆满完成一个司机的事后,您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瞬间,我不知道您忍着多大的痛苦,但我却看到了一名敬职的好司机。

镜头三

“一,二,三”,14位农民工用双手抬起一辆汽车,救出一名女孩。此刻,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他们事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憨憨的笑着。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朴实而又善良的人们。他们的善举扣动了我的心弦。

6.心弦被音乐拨动了 篇六

周日的下午,提前结束了别处的课程,匆匆赶往舒世学堂,就为了李凡先生的西方古典音乐讲座。

刚进门,就听到楼上传来熟悉的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的开篇,兴奋不已,冲上了二楼的讲堂。

喜欢斯拉夫民族诞生的这些优异的音乐家们,他们音乐独特的气质饱含着对故国,对生命的热爱,纵使是忧伤中也会迸发出活力。

每次听到这段组曲,浪漫恢宏的布拉格就会在脑海跃出,旋律如同流淌的河水,颇具画面感。真是恰逢知音呀,这天李凡先生对这段音乐的解读,让我仿佛神游在沃尔塔瓦河上:从冰川融雪的源头,到寂静的山谷和森林,穿过牧民生活的村庄,来到了广袤的平原大地。

可惜,我错过了讲座的上半场,还好纷乱的19世纪的欧洲,却诞生了如此多的音乐巨匠们,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拉威尔,李凡先生一一介绍。

时间进行到了浪漫的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出乎大家的预料,李凡先生采用了日本电影《东京奏鸣曲》的片段来介绍德彪西最负盛名的曲目《月光》。

看着这,但是却挚爱音乐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此深情的演绎,这部以浪漫著称的作品又被赋予了温情的色彩,这也许就是音乐的魔力吧。

还有这段分享,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开篇,音乐部分是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间奏曲片段。

如若没有这段背景音乐,不明白那连绵的屋顶,迷幻的.日光,游走的男主人公,是否还会构建出这段令人着迷的画面。

当然还有这段曲目,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三圆舞曲。

是否觉得前不久在影院里相逢过呢?它正是姜文最新电影《邪不压正》的配乐。

午后的时光因为音乐而变得更加静谧了。讲堂外似乎刮起了一阵风,飘来了几多浮云,似乎还有雨滴打在了挂着竹帘的窗上。而我,深深得沉浸在了音乐和画面里,对这一切似乎浑然不觉了。

当讲到柴可夫斯基的时候,李凡先生播放了老柴的《如歌的行板》。我隐隐听到了身旁好友的唏嘘声,她在默默擦着脸上无声的泪水,我的眼睛也湿润了。这个午后,在舒世的空间里,我们的心弦被音乐拨动了,音乐流进了我们的心,思绪合着旋律在跳动,谱成了一曲如歌的行板。

7.用炙热的情感拨动学生奋进的心弦 篇七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 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 这种环境, 与其说是物质的, 不如说是情感的, 尤其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 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态度, 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重中之重。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发的各种积极情感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起到知情并举, 相互交织, 前后呼应的作用,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我国古代《学记》中就已提到,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由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所以必须在“情”字上下功夫。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 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 督促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所以, 课堂上一开始老师就要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当教师精神抖擞、笑容可掬地走进课堂的时候, 也会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而良好的学习情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融洽师生关系,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二、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愉悦学生心理

调查指出, 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对实现教育目标, 提高学生成绩具有显著的作用, 因此, 要缩小师生间的距离, 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培育更为温和, 感情上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

一直以来, 学生对老师都是存有一种敬畏心理, 面对老师的提问存有胆怯的心理。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课堂上不敢大胆发言, 不敢畅所欲言。有的学生一听到老师提问, 就低下头不语, 甚至想避开老师的目光……新课改要求,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者, 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些, 每一节课都应该以一种甜美的心态走进教室, 通过微笑和娓娓动听话语来感染每一个学生, 拉近彼此距离, 让学生乐于亲近。

三、用表扬与鼓励来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了解学生的优点, 并加以真诚的赞美, 使学生有一种被接受、被认同的心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你说他行, 他就行;你说他不行, 他就不行。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孩子们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 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因为孩子们都有表现欲, 获得的赞美越多, 就越希望做得更好。慢慢地, 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教学实践同样也证明, 学生在得到鼓励后, 会从内心产生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 自己内心也会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所以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 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就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赞扬, 就算学生回答错了或者是犯错误了, 我们也应该以一种宽容之心对待学生, 让学生内心感到温暖,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向前发展。

四、恰当打分善诱, 引领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是学生学得有兴趣, 越学越有信心。” 成功——每一位学生都想获得, 对学生来说, 他们考试分数考高了、教师的肯定了就是一种成功。由此, 对学生成功的肯定, 则大多数来自于教师课堂上的褒奖、批改作业的鼓励评语来实现。除了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之后给予“好”“不错”“精彩”之类肯定外, 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 可以根据类型和问题给学生的回答打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回答正确了, 教师可以给他一个平时的分数, 宁高不低。回答错了, 教师也可以采取迂回战术, 从其他表现给学生一个分数, 也是让学生满意。平时学生每一次犯错, 教师都应和风细雨, 循循善诱, 引导他们把学习失败原因归于不稳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因素, 并且严肃地向学生提出这些不良行为的危害性, 使学生认识到问题而感到内疚, 他们内心就会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当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教师要引导其将原因归结于自己的内部, 这样他们就能够体验到成功和能力感, 提高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和信心。

8.拨动学生心弦发言稿 篇八

一、听,感受生命之珍贵,把握青春年华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感情十分丰富、细腻。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学生内在的情感诉求,用“听”来引导他们走进教学情境,感受生命之珍贵,更好地把握青春年华。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为了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笔者牢牢地把握文章情感的主线,紧扣“情”字,以听代讲,让学生在聆听中完成情感体验,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在思想上受到启迪。上课伊始,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并提问:“春天的故事,是为歌颂谁而创作的歌曲?”接着,展示邓小平画像,简介邓小平生平;接着提示:“就是这样一位立下丰功伟绩伟人,却在1997年2月19日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缅怀这位历史伟人。”最后,教师进一步进行范读,让学生深刻体会亿万中华儿女对邓小平逝世的悲痛之情,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用伟人的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这样,不知就不觉把学生带进课文中。

二、说,倾诉生命之感动,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生命河流中最迷人的风景。感恩教育同样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往往被身边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儿所感动。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件小事都会激起我们心中最柔软的感情,感受到来自父母、朋友、社会的温暖。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把感恩之情“说”出来。教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课堂读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把生命中的感动倾诉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感恩父母,大爱无言”主题班会中,大家都踊跃举手,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学生说:有一次他夜里发烧,当时家里没有退烧药,母亲顶着寒风步行数里去村外诊所买药;母亲回来后又彻夜未眠,寸土不离地陪在自己身边。有的学生说:看着同学们都有新书包,自己也特羡慕,由于家庭贫困,怎么也不好意思向父母开口;但父母似乎早猜透了自己的心思,硬是省吃俭用给我买了个新书包。还有的学生说:自幼母亲早逝,是父亲把自己一手带大,既当妈又当爸,还要在外打工,但不管如何辛苦,他每次回来都对我疼爱有加,逗我开心……学生们讲得声泪俱下,感人至深,引人深思。这给每一个学生都上了感恩的一课,相信“爱”的种子早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三、读,诠释生命之真谛,学会担当责任

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上?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也许这是一个复杂深奥的哲学问题,也许这些问题永远也没有标准的答案。小学生对于这样的“命题”自然会感到困惑和不解。教师也不必急于进行定义。但生命的真谛,似乎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历史典故、名篇佳作中去感悟和诠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形式。教师可以借助阅读课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从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刘胡兰,到机敏过人、疾恶如仇的抗日英雄王二小;从遇事沉着冷静、强忍剧痛的“最美司机”吴斌,到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教师”张丽莉……这么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来领会、感悟。透过文字,学生们会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会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奉献他人,勇于担当。

四、写,追求生命之精彩,塑造完美自我

1.摘抄感悟名言名句

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在充分体验生命历程中,摘抄其中的名言名句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的名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2.发挥板报功能

我们可以把学生们生命中最感动的事写在黑板上,并定期更新,让生命的阳光照进每个人的心里。

3.自办电子报刊

发挥网络功能,通过自办电子报刊等形式弘扬人间大爱,用生命的精彩照亮人生。

总之,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的统一体,缺乏人文关怀的语文课堂是不完整的。语文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创造未来。

9.拨动心弦的往事作文 篇九

六月正是多雨的季节,下课时我们常被困在教室里。天空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却像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

星期六的早上,我来到学校上小作者班。课堂上宋老师神情专注的为我们讲课,我们专心听讲,积极的思考问题,没有漏掉一个知识点。窗外的骄阳毒辣的照射着地面,树上的知了不断地扇动翅膀,不间断的发出声音。我们在教室里忍受着酷热,汗水打湿了宋老师的脸颊,可是她仍全神贯注地为我们讲课。

到了下午,天空就黯淡了,层层白云被染成了灰色,教室里的光线也越来越弱,窗外的景象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宋老师怕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雨淋湿,提前十分钟下了课,我们都被宋老师的细心所感动。也许是老天在捉弄我们,在我们下课的同时,窗外也下起了倾盆大雨。那是我们还小,不懂得未雨绸缪,所以当雨来临时,我们才知道雨伞的重要,但是宋老师想的十分周全。虽然班级的人很多,但是宋老师还是毫不犹豫地把同学一个个送到家长身边,望着老师被雨淋湿的身影,我不由感叹;还有哪位老师能像宋老师一样给我们这么多感动呢?轮到我时,宋老师已累的气喘嘘嘘,但她还是把我送上了班车,并继续送剩下的几个同学。望着宋老师在雨中穿梭的身影,我更觉得老师是如此高大。

宋老师那严谨认真的态度感动着我们,她就像园丁一样,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我们。

10.拨动心弦的微笑作文 篇十

清晨的车站广场上,稀稀拉拉的,没有几个人。我正要走进售票大厅去买一张站台票,门口的角落里,突然走出一个男人,他向前跨了两步,有些犹豫地朝我喊了声大哥。

起初,我以为听错了,因为我并不认识他。回头看了看,身后并没有其他人。接着,男人又叫了一声大哥。他的.目光怯怯的,有些无助,也有些无奈。我说,你叫我吗?我想证实一下。他点点头说,大哥是这样的,下公共汽车的时候,我的钱被人掏了,我回不了家了,我是想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了许多画面:弄残了肢体的行乞者,编造家里遭受灭顶之灾的行骗者繁华的街角、车站、码头,这样的人到处都是。就在刚才,售票大厅的外面,还有一个老婆婆趴在地上,摇动着饭盒,向人们要钱呢。

我怎么办?这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骗子?是一走了之,还是施救于他?我飞快地在心里忖度着。男人低着头,惴惴不安地等待我的回答。就在这时候,一个六七岁的女孩跑过来,说,叔叔,真的,我爸爸的钱真的丢了!说完后,她朝我微微一笑。这个小女孩的笑容真漂亮,那纯净而甜美的笑容,像清泉,一下子流到我的心坎里。

男人一见女孩跑过来,突然扯开嗓门嚷了一句:让你站在一边等着,谁让你过来的!女孩被父亲的厉声呵斥吓坏了,她紧紧扯住了父亲的衣襟,不松手。

这会不会是父女俩为我上演的一出戏?我的脑海里立刻冒出这样一个念头。但一想到刚才女孩那纯净的笑容,心里不免犯嘀咕,不会吧,,他们怎么会是骗子呢?我在心里暗暗地骂了自己一句。

小女孩说,叔叔,您要是不相信,我会唱歌,我给你唱一首歌吧。说完后,小女孩又甜美地一笑。她松开扯着父亲衣襟的手,一本正经地摆了个站姿,歪着头想了一下,便唱了起来:秋风秋风轻轻吹,棉桃姐姐咧开嘴,你看她露出小白牙这是熟悉的一首儿歌,我俯下身一把抱住女孩,说,孩子,别唱了我一连说了几个别唱了,然后站起身,对男人说,大哥,你需要多少钱?

我,我需要我需要150块钱。男人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因为难以启齿,总之吞吞吐吐半天,才说出这个数字。我把钱递给他的时候,他问我要地址,说将来要还我。我摆摆手说,不用了。我俯下身子,拍了拍小女孩的脸蛋,说,小家伙,真可爱!说完我就走了。

在站台上,我等到了要等的火车,也接到了要接的人。然后,顺着站台往回走,快上天桥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沉闷的敲吉窗户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那父女俩。他们坐在即将开行的一列火车里,正咧着嘴,一边朝我摆手,一边朝我微笑。啊,他们不是骗子。是啊,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骗子。

那一刻我为什么会突然坚决地拿出钱来帮助那个男人呢!现在想起来,应该是那个女孩的那首儿歌,还有她那甜美纯真的微笑,突然拨动了我心弦的缘故吧。

11.拨动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心弦 篇十一

关键词:主动学习历史;学法指导;学习氛围

初三是初中学习生活的冲刺阶段,无论学校、教师或学生都非常重视。而传统的历史复习课总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一种从属的、被动的、依附的地位中,这样不利于学生日后学习和工作。本人根据这几年初三历史复习的实际情况,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人翁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口、动手,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展示才能的平台,获得成功的乐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尝试,以期抛砖引玉,集思广益。

一、真切关爱学生

对每一件事情,对每一位学生都漠不关心、冷冷淡淡的教师,在课堂上是无法溅起美丽的浪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也无法与学生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师生共鸣,教学效果当然就大打折扣了。几年来的教学生涯沉淀的一种难以言状的社会责任感,驱使着我,鞭笞着我:不求每一节课都精彩,但求每一节课都尽心、尽兴,尊重学生,让学生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我用教师的真诚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用教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师生之间这种亲和力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初三的学生学科发展不平衡,有的甚至各科基础都较差,但我从不排斥他们,也从不自私地强迫他们花过多的时间在历史这门功课上,而让他们多注重学习薄弱科目,以弥补整体实力的不足。在课上、课下我都向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中考最后的考分是各科的总和,哪一门学科落后都会影响到你的整体成绩。分数是你用辛勤的努力挣来的,前途也是你自己要认真把握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许多学生在我一年的细心关怀和指导中茁壮成长,最后中考都能如愿以偿,也给教师以满意的回报。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学习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生动、积极、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会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其主人翁意识。多年来我任教初三历史课,在上第一节课时,总是坚定、自信又面带微笑步入教室,以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然后直接点题:初一初二不管怎样,都是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事情不要再想,你们面对的是现在,在这一年里,我们要并肩学习,共同进步,相信我们会达到双赢的。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迎来的将是学生对主动、积极和全身心的投入。

在平时,对于上课开小差或打瞌睡精力不集中的学生,我不是熟视无睹,也不是大发雷霆,而是告诉他们试着认真听课,终归会有收益的。对那些不愿听课甚至睡觉的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这样轻松、平等的气氛中,学生比较认可老师,心态也比较平和,对所学的知识记忆牢固,思路开阔,思维敏捷。

三、恰当的学法指导

恰当的方法指导是关键。课堂45分钟的容量毕竟有限,学习历史,切忌不分重点,乱背一通。在应考过程中,暂时性记忆并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更不能提高运用能力,只是暂时的应急措施。恰当的方法在历史学习中起关键作用,我的做法是:课堂是最重要的吸收知识的环节,要求学生对老师透彻生动的讲解要做好笔记;课余还要温故知新,这是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的阶段。如果说课堂容量是有限的,而课后的容量则是无限的,教师的指导不仅在课堂,更要注重课后。(1)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制订出总体规划,再制订出各个阶段、各个单元及章节的复习计划。在制订计划时还要指导学生按先总后分的原则、先综观全局,搭起总体知识骨架,树起知识树主干,然后再细致地复习,掌握各章节子目的详细内容,使“知识树”枝繁叶茂。在我的班级里,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份复习计划。(2)受遗忘规律的制约,复习全过程必须始终连续进行。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历史复习只要最后集中时间背诵几天,中考就可以得高分,这是错误的。因此要教育学生坚持天天学,不可贪求多快。同时,要指导学生坚持学新忆旧,边学边巩固,编制复习提纲,利用归类法、联想、列表、回忆、批注、建立错题集等,提高复习效率。

四、完善的教学方法

在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变革、完善教学方法,以使师生之间的这种合力达到最大。由于初三一年复习的容量大,所以我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过关斩将,所有的知识点认真、仔细、严密地讲解复习;第二阶段以习题为主;第三阶段考前心理辅导。

针对这种情况,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很注意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点拨下自行梳理,内化知识,以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要求每个学生自行设立基础知识体系专题本。把知识本分为:章节、阶段和专题三大知识体系。每复习一个单元要求学生自行做知识网络图,每周上交一次。由教师批阅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张贴出来,以示鼓励。这样既可以落实基础知识,并且学生在做知识网络图的同时归纳整合,理清线索,慢慢的,这张知识网络就在他们的脑海中构建起来,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成功感。同时我把近五年的中考选择题按章节印发给学生(把今年不考的内容删除),要求学生每周根据中考选择题的考点为基础,重新从另一个角度出一道选择题。每天出三道,每周交给教师检查。这样我根据他们出的题目,把好的题目摘录下来用作平时课堂小测,当然每道题目标明出题者姓名。这种做法很有实效,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握和熟悉中考题和考点,又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中推动他们自身不断进步。最后,让学生自行总结考试情况(包括自己的考試和近五年的中考情况)。在平常的考试中要求每个学生自行设立改错本,把每次考试中做错的题目抄录下来,并对题目进行评析。这改错本是十分重要的,要求学生在每次考试前认真复习,改变自己在做题中固定思维,提高得分率。在第一次模拟考试后,要求学生把近五年的中考主观题找出来,并要求他们找出近五年的主观题的答题规范和出题的规律。从中使他们更进一步了解出题人出题的目的,让学生自行把中考的神秘面纱揭开,让他们感到中考并不难,并不可怕,从而树立自信心。考前的最后阶段以鼓励、表扬、安抚方式对待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坚强的自信心,勇敢面对中考的挑战,沉着稳定应战。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弹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子。”在历史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如果能使自己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完美结合,多角度、多方位拨动学生这根心弦,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就能一起合奏出一段优美的成功曲。

上一篇:描写中学生童年读书笔记下一篇:景东县小/学年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