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新创业课的认识

2024-10-11

对创新创业课的认识(共8篇)

1.对创新创业课的认识 篇一

对美育课的认识——走近礼仪与形体

一学期的时间很短暂,很快地这一学期的美育课结束了。大学的两年里,我选修了两门美育课,都受益匪浅。上一学期,我选修了国标,感受到了力与美的结合,而这一学期,我选修了杨越老师的礼仪与形体课,之所以选修礼仪与形体,是因为我认为礼仪是人一生的必修课,虽不能短时间内形成,但是却可以慢慢培养,这对于我们以后步入社会也是大有裨益的。

我认为美育课是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发展的一门课程。美育不仅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人们思想情感、个体意识的再造。美育对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品格,作为一个极好的切入口,重视审美教育的独特功能,以及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培养人的优良素质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杨老师的这门课程教会我们培养自身良好的气质修养,其次是能够使我们明确大学四年的甚至是人生的规划,这些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一些有长远目标理想的同学,也许还会是影响一生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大半学期对礼仪与形体的学习,我对于美育课程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杨老师的这一门课程,我认为,美育是重在育人,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时,杨老师的这一门课程,在礼仪方面的学习,让我更是深深感受到礼仪方面的知识在未来求职中的重要性。而其中的接待礼仪,餐饮礼仪,职场礼仪,还有一些应试技巧,如何正确合适的处理人际关系,及一些职场中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等,都将让我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里受益,这些对于我们在大四时面临的求职都将帮助我们披荆斩棘,虽然这不是必然因素,但是礼仪必将是我们工作的一块敲门砖。

除了这些,对于我们学校的美育课程,我觉得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课程很少,虽然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老师有事而不能上课,但是我觉得这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延后结束课程时间来平衡这个问题。还有就是,虽然这门课程学到的东西很多,但是我觉得知识面可以再扩展一些,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杨老师在与学生互动这点上做的很好,让部分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

总之这一学期的美育课程的学习,我学到的很多,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有两次缺课记录,一学期的美育课程本就不多,这样一来我学的也相对少了很多,这是一点遗憾。但是在去过的时间里我都是认真的听了,并且做了一些课堂笔记,这学期的学习将会成为我未来的一大笔财富。如果我的意见有什么不当之处,请老师原谅。

2.对创新创业课的认识 篇二

作文指导课, 本身应该重在指导, 而且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不能只是简单地出几篇文章, 讨论一下, 分析一下便算是指导了, 那样太肤浅, 太单一, 没有变化, 容易流于形式。

在材料的选择方面, 我们教师的头脑中似乎有一个误区, 觉得材料选得越多越好, 这样的课堂才丰富、充实。于是, 任课教师不辞辛劳, 四处搜集, 自以为琳琅满目, 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了。但一节课上下来, 教师们大多感到不尽如人意:学生热情不高, 课堂气氛沉闷, 启而不发, 教师只好自问自答, 课堂收效甚微。

如果为师者冷静思考, 反复推敲, 跳出师者的圈子, 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审视, 就会发现, 自己所做的都仅仅只是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而已。有些设计甚至华而不实, 流于形式。一节课上, 教师手忙脚乱, 忙着做幻灯图片的解说员, 忙着按自己的设计来完成自认为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 应接不暇, 辛苦异常, 根本无法照顾学生。更何况, 有的教师此时心中根本就没有学生。学生也感到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 被教师牵着鼻子, “任意东西”, 不知所措。一堂课貌似热闹, 而实际上, 学生脑子里空空如也, 笔记本上也了无痕迹。在学生看来, 我只需要一种方法, 材料无需多, 只需精, 不求数量, 只求质量。“窥一斑而知全豹”, “尝一脔肉而知全鼎味”。能根据一则材料, 切切实实地理解和掌握, 之后便可以以一当十, 以少胜多。

我承担了一节高级教师示范课的任务, 要求上作文指导课, 课题为《学会作点辩证分析》。起初也犯了上述错误, 通过冷静的思考, 之后对教案进行大刀阔斧的删改, 力求体现以一当十, 以少胜多的效果。具体说明如下。

一、避免大量的、空洞的、繁琐的理论指导

依托课本, 朗读课本, 对课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既发挥了课本的作用, 体现了课本的重要性, 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为下面的拓展做好了铺垫。

二、

忍痛割爱, 将原来准备的四篇材料减为两篇, 节省时间, 提高利用率

三、抓住第一篇材料, 从构思到行文, 逐一分析、理解, 反复朗读和思考, 引导学生考虑:下面将写什么?怎样去写?之后再比照例文来理解

1.出示第一个练习:当今社会, “时间就是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相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头中外名著的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 只需熟读“名句”。这样, 说, 可以显文雅;写, 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 只需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

2.之后, 没有直接给出例文, 而是让学生讨论:你将怎么写?从哪些方面入手?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 再出示例文。在出示例文时, 不是和盘托出, 而是用切割、分块的方式逐一显现, 让学生逐步理解。首先出示了文章的第一、二段。

3.让学生讨论:以上段落写了什么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段中的“可是”“可是谁能保证”“可以说是”“的确”等词语。之后明确:第一段写了“正餐”的益处, 也指出了“正餐”存在的问题。第二段写了“文化快餐”的有利的一面。

4.启发并讨论:下文该如何写?应该写些什么内容?之后出示例文的第三、四、五段。讨论:以上文段写了什么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可是话又得说回来”“因此”“所以”等词语, 明确第三段写了“文化快餐”的弊端。第四、五段:将“正餐”与“文化快餐”做了比较, 鲜明地表明了态度。

这样就使学生针对一篇文章, 理清了思路, 明白了怎样做才是辩证的分析, 才能使文章天衣无缝, 无懈可击。

四、对第二则材料的处理, 则略有变化, 从整体上进行梳理

1.出示练习:英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叫《约翰逊的鞋子》。话说英国有一种交换鞋子的风俗习惯, 你往马路上一站, 摆出一种特定的姿势, 表示愿意和别人换鞋子;别人愿意的话, 那么你得出点钱贴给对方。约翰逊那天就这样在十字路口和别人换了鞋子。换了之后穿上觉得仍不太合适, 于是继续再换, 钱一次次贴了很多, 直到傍晚才好容易换到一双鞋, 穿在脚上舒适无比。他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 在灯下仔细一看, 却原来是早上穿出去的那一双。

2.学生讨论:如何辩证地分析问题?如何确定思路?

3.出示例文。

4.例文欣赏 (进行整体阅读) 。

引导学生抓住“我觉得道理远非如此简单”“首先”“第二”“总之”这些词语, 明确这篇文章运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 将“该换, 要勇于尝试”这个论点论证得清清楚楚。

五、总结

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入手:

1.本节课, 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你想到些什么?

2.对本节课的内容及相关的知识, 你有无不同的理解?

借此机会, 教师对本课的重点做总结。

六、布置作业:完成书上的片段练习

通过上述更改, 我在课堂上可以从容不迫, 游刃有余, 在授课的同时, 还能充分注意学生的接受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对策。通过对一则材料的细致解剖, 真正使学生明白了应该怎样去做, 从中学到了知识。我所上的这节示范课, 不花哨, 不紧张, 张弛有度, 实用性强, 指导性明显,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节课中, 我认为, 转变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以学生为中心”这个道理老师们都心知肚明, 但在实践过程中, 却总是有意无意地“忘却”, 造成了课堂主体的缺失。其实, 在精心设计好一堂课之后, 教师们不妨从自鸣得意中冷静下来, 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圈子, 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去审视,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就会发现存在的问题, 从而及时调整, 另辟蹊径。

3.对当前数学公开课的再认识 篇三

摘 要数学公开课对推进当前我国新课改理念的传播与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密切关注。然而,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数学公开课以竞赛型为主,忽视了对日常数学课堂教学的示范、引领功能;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单一,造成评价结果使用率不高;数学公开课评价体系运用得不够灵活,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教学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本文将对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功能、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与结果使用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数学公开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学公开课 数学公开课的功能 数学公开课的评价

数学公开课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学生及被评教师多方参与的一种教学研究、交流的专业活动。公开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出现,当时采用的主要形式是请全国优秀教师为高师院校师范生做教学示范,即为职前培训。后来,为了进一步提升一线教师的教学素养,从80年代后期,公开课逐步转向中小学,成为一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主要形式,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改不当教学行为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承担起为日常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引导、示范的责任。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要求日益强烈,各级各类的数学课堂教学评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水平鉴别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现阶段,竞赛型公开课逐渐成为数学公开课的主要类型甚至是唯一的类型。相比而言,传统的示范型、研讨型公开课却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数学公开课对推进当前我国新课改理念的传播与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密切关注。然而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首先将对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功能、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及结果运用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数学公开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数学公开课的应有之义

1.数学公开课应以对常态数学教学提供示范、引领功能的示范型、研讨型为主,而以竞赛型为辅

数学公开课共有三种类型,示范型、研讨型及竞赛型三种,以下将对三种不同类型公开课的含义、功能进行阐述。

示范型公开课是指“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专门为新手教师或是教学能力比较弱的教师进行教学示范的一种教学交流活动”[1],它具有引领常态教学、传播新课改理念、推广新课改经验、促进数学理论实践化的功能。一方面授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熟练、教学经验是否丰富、对教学现场是否具有足够的驾驭力、对教学惯例的运用生成是否灵活都是判断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新手与优秀教师的区别恰恰就在这里,因此为新手教师提供教学示范,能够帮助他们在观看、分析、借鉴、内化吸收优秀教师成熟经验的过程中达到专业智慧综合成长、提升专业素质的目的,这对促进新老教师经验交流、加快年轻教师成长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数学新课改层次正不断加深,对教师教学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原有落后的教学观念无法适应新课改要求,因此对常态教学进行示范引领,能够加快新课改理念传播与实践化、教师不良教学行为改善的步伐,为新课改的深入化、实效化奠定基础。

研讨型公开课是指数学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对某一类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诊断、提出解决对策、进行经验总结的一种教学交流活动,具有诊断、处理、推广经验的功能。研讨型公开课侧重于对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帮助教师纠正思想与行为上的误区,在提出具体细节处理对策与注意事项的同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成熟经验,达到促进教师陈旧观念转变、欠当行为更进的目的。

竞赛型公开课是指教师面对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评委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比赛活动,是数学新课改中推广新模式、传播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展示平台,具有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教职业荣誉感、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功能,也是教师本人教学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可为其带来一定的物质奖励,具有实用性。

考虑到数学公开课的发展历史、数学新课改的有关理念及要求,笔者认为数学公开课最首要的类型就是对数学常态教学的示范、引领、更进的示范、研讨型,其次才是倡导教师间进行比较、排名的竞赛型,即要通过数学优秀教师的示范、引导,让那些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刚刚踏入教育领域的新老师、处于停滞阶段的老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因此“示范、引领应该作为数学公开课的本体功能,而研讨、竞赛则可作为衍生功能”[1]。

2.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应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评价主体是指“参与评价的人员或机构”[2]。数学公开课上的评价主体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学生、授课教师本人四部分组成。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组成的评委由于与被评教师接触时间较短、对后者教学风格及个人特征缺乏充足了解,只能通过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表现对其进行评判,可能会因为个人偏好、见解的不同造成结果与实际出入,因此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应呈现多元化,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结果纳入进来。

学生与授课教师亲身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对数学公开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教学任务是否有效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优先发言权;此外,教师最为清楚自身的教学特色与风格,因此将教师的自我评价、反思结果融入到公开课评价结果中,有利于结论的有效、真实、契合性。“现代教学评价不仅要强调自身以外的评价者,而且也还要强调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即使两者并不统一时,评价者也要注意评价对象的意见与其自我评价的结果,将此作为进一步评价的基础。”[3]

3.数学公开课应采用灵活的量化研究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一定的质性研究

目前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来分析数学公开课教学质量,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地删除主观成分,可以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到较好的融合,克服主观随意性,提高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4]具体方法是使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由数学教育专家制定量表中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

而数学课堂教学现场的复杂性、数学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教学系统元素的关联性造成单一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并不能反映出数学教学特征与全貌,因此需要将质性方法纳入到数学公开课的评价方法体系中来。新课改背景下的公开课不仅应该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精神面貌是否饱满真实,更应该关注学生课上的学习表现和精神状态、教师与学生是否有情感、精神上的交流与互动。因此,数学公开课极力倡导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统一,在使用量化研究时,一方面要注意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灵活运用,要对评价项目及对应权重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变动,以适应不同数学公开课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还需注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4.数学公开课的结果应该指向日常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淡化功利主义

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及功能决定了评价结果具有两个方面用途,一是帮助被评教师对自身教学特色认识得更加明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与行为纠正,达到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专业智慧、引领职业成长的目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宝贵的经历与财富;二是公开课的竞赛性质决定了评价结果的适用意义,它是教师本人教学能力达到某种程度的重要标志,说明其已然获得了数学教育界一定范围内的肯定、欣赏与鼓励,是数学教师获得荣誉、提升地位、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捷径。

另外,数学公开课除了帮助授课教师本人带来荣誉及奖励外,其所在的教学团队、学校都会收益良多,很多学校、数学教研组都会将获得国家、省市级优质课教师的名单、照片、个人简介放在校园最显著的位置上,成为学校展现师资力量的主要形式。

5.数学公开课最重要之处在于真实

数学公开课是数学课堂教学课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遵循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知识、情感、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互动与生成过程;此外数学公开课的引领、示范功能也要求数学公开课以日常数学教学为基础,不仅应该体现出新课改倡导的新理念、新要求,更应该反映出当代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数学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的安排上贴合真实情况,以此达到通过展示课堂常态、反映真实问题最终实现教学能力提升的目的。

因此,数学公开课的关键之处在于真实,这“是公开课立课的生命线与存在的本初意义之所在”[5],事先的美化、不断修改及预演遮蔽了教学中潜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少教师临时抱佛脚、不顾日常教学质量投机取巧之风。长期以来也使竞赛成为数学公开课唯一的功能”[6],失去了数学公开课的真实意义。

二、数学公开课实践中的问题审视

1.数学公开课以竞赛型为主,遗忘了对日常数学课堂教学的示范、引领

数学公开课的首要功能在于对常态数学教学的示范、引领,以示范型、研讨型为主要形式,竞赛型公开课应作为一种辅助形式。但现实情况是,竞赛型成为数学公开课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形式,示范型、研讨型两种反而渐渐淡出人们视野;此外教师们也越发重视起公开课给教师、教研组与学校带来的荣誉、知名度等外在功利功能,数学教师是否参与公开课、最后名次如何总是与其奖惩、升降职等功利化目的挂钩,成功的公开课会给教师个体带来荣誉、晋升机会,而它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指向教师生命成长、提升职业素养的内在精神价值常被有意或暗地中被忽视了。

具体而言,参与数学公开课评比的教师早就接到通知,通过提前精心构思教学设计、雕琢教学表现、预演教学流程,最终将一堂数学教学课完美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并通过反复修改、多次筛选和重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由于先前理念上的偏差、经验的欠缺造成的教学行为不当。但这种公开课是并没有从实质上帮助被评教师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实践智慧的积累、教学行为的精进,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意义不大;更大的危害在于,这种类型的公开课会为不少数学教师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助长他们投机取巧、临阵磨枪、不顾平日教学行为改进的应付心理。

因此,强调数学公开课的示范、引领功能,淡化数学公开课的功利主义,改变目前数学公开课依赖数学教师“事前准备、最终表演”的唯一途径,倡导对评比教师常态教学观摩、评价的新思路,并结合抽查、临时听课等方式,达到全面展示教学风格、增进评委对教师深刻了解的目标,从根本上发挥出数学公开课的导向功能,使数学公开课贴近课堂教学常态,从真正意义上促进评比教师的智慧成长。

2.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单一,并造成评价结果使用率不高

前面提到,数学公开课应该采用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授课学生组成的他人评价与授课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主客观评价方式的结合有利于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适切性,但目前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仍存在着单一化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学生无法参与到评价教师工作当中来,授课教师自身对自己在数学公开课上的表现也没有多大的发言权。

数学公开课单一的评价主体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端,数学公开课评价结果合理性、代表力差。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组成的评委并非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与被评教师接触时间较短,两者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与隔膜,对后者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缺乏充足的认识与了解,加上主观偏爱、观点偏差,势必会使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不可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素养唯一、乃至最为关键的因素,必须要将数学教师的自我评价结果考虑进来。而目前授课教师对评价结果几乎没有发言权,仍然处于被动、消极、待评价的尴尬地位,也由此造成了数学公开课的结果使用率不高。由于评委与教师间存在隔阂,就使不少教师比赛结果的不认同,如果教师事后缺少进行反思的意识与努力,就会失去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机会与可能。

此外,目前对学生在数学公开课的地位缺乏明确的认识,他们在评价授课教师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得不到重视。只有他评、教师自评形式的结合方可构建出数学公开课评价的完整体系,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与真实性,从而使被评者心服口服地制定、实施教学改进策略,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益、促进生命成长的初衷。

未来的数学公开课评价将更多的突出师生地位,善于倾听师生意见、切实感受,加强对一线数学教师教学评价理论、方法运用的培训,增强他们对数学公开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在情感认同与深刻认识,为评价数学公开课培养后备力量。

3.数学公开课评价体系的运用不够灵活,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目前常见的误区在于量化研究中数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不顾客观差异、盲目套用,且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融合。因此,需要根据数学公开课在授课内容、课型、学生需求与特征间存在的差异来对量化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变动,“要在众多的评价指标中筛选出一部分最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特性的指标,而舍弃某些虽有影响,却属于非本质的、次要的目标”[7],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具可比性、契合性、适用性。

当前就存在着不少评委漠视客观差异、运用相同眼光看待不同,陷入“只见表不见人”的可悲现象。数学公开课的评价内容比较繁多,被评教师实难面面俱到,为了迎合评价指标而忽略数学教学规律的行为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只有当被评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才可以充分抵制为提高评价分数而东拼西凑、为追求形式上的最佳而导致整体公开课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花架子”;其次,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也要求数学公开课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评委需要具有动态、生成思维,运用辩证、系统的视角看待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事件”、“偏差”,观察教师是否能够灵活处理珍贵的课堂生成资源,实现对教学惯例的熟练运用与超越,并结合质性评价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评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基本功水平、精神面貌进行综合评价。

4.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教学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

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与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教师经过长期的准备、修改与预演,修正了本应出现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问题,影响了公开课调整、示范日常课堂教学过程实效的发挥。因此,笔者认为,对被评教师的评价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而应将其平日教学表现纳入进来,将一段时间内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表现上的进步作为一个指标,并通过结合临时听课、抽查等形式,弥补公开课评价方式的不足,达到对被评教师的深入理解,最终完成评价的整个过程。

三、欣赏、学习是广大一线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正确态度

在对数学公开课类型、功能、评价主体、标准及结果使用方面的应有之义与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后发现,欣赏、借鉴、学习是数学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正确态度。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观、知识观、学生观上有所更新及突破,但由于教师行为具有一定的累积性,难以实现快速转变,教师缺乏进行相关培训与系统学习的精力与机会,再加上传统教育评价制度、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束缚等原因就造成不少数学教师的举步维艰、停滞不前。而数学公开课作为“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1],在推广新课改理念、示范新课改成果、传播新课改经验、总结新课改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对数学公开课态度是否端正、认识是否明确对数学公开课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就竞赛型数学公开课而言,作为评委的数学教师应该以欣赏、客观的视角对待公开课,避免带着挑错、找茬的错误心理对待授课教师;作为观众的数学教师应该以扬弃、借鉴的视角对待公开课,需要设身处地地构思自己处于同样教学情境下的个体行为,并与台上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细节处理间存在的异同进行比较,达到丰富教学经验、积累教学案例、提升专业智慧的目标;而作为参与比赛的数学教师应该端正态度,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比赛结果,抵制功利主义,将评委老师的意见及建议、课下反思、教学结果反馈当做引领专业成长的重要资源,在对教学理论与实践智慧不断的积累、灵活运用中达到职业成长水平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安富海.公开课问题再审视.中国教育学刊,2013(5).

[2] 范晓玲.教学评价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基于芙蓉中华中学华文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个案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5).

[4] 丁家玲,叶金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5] 宋立华.走向真实的公开课——为何、何为与达成之策.中国教育学刊,2012(10).

[6] 徐丹,傅海伦.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再认识.教育科学研究,2013(4).

4.对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的认识 篇四

谈及中国近代史,其实我们在中学的时候都有学过,只不过那时作为理科生的我们都只是学习中国近代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何发生,有何意义而已,并这意义,也是来源于前人的总结。我们并没有考虑过学习它除此之外还有何意义。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我们平时的历史知识的扩充有很大的帮助,在大学的近现代史的学习中,老师补充了很多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学到了以前没有学到和了解的东西,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背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对于历史的人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让我了解生活中的鲁讯,初中学习鲁迅的作品,就很喜欢鲁迅。。

就这样,通过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历史,我找到了学习历史的乐趣,从此人生的宽度又增了不少。这便是我关于该门课程的认识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书记录了从1840至今一百年多年里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通过学习我们把握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以及基本的历史线索,认识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行径与原因,增强爱国主义的精神。并且,理解晚清时期中国反抗侵略失败的原因,认识近代中国农民群众、地主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改良派救亡与自强的历史过程与失败的原因、教训。认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并且理解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原因,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时代呼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了解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中国的历史线索和。。

在这本书中我深切体会到中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挫折,中国人民也经历了各种磨难。其中有屈辱,有抗争,有懦夫,有英雄。有令人唾弃言行,也有大量的令人感动的为中华民族发展而不懈努力地人和事。这些历史在今天看来就像一个一个的故事,但现今有些人觉得这段历史并不是那么的清晰与深刻,更有甚者公开对历史进行诽谤,诋毁英雄的形象,这些都是历史知识的匮乏所造成的。中国这一百多年经历的血雨腥风是绝对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百折不挠求发展的真实记录。在这一百年的历史也为我们今天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值得我们去挖掘。同时这不平凡的一百多年也使得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华。所以我们绝不能放弃对历史的学习,而且我们应给努力把它学好,在学习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提升自己的爱国品质以及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学会利用历史这份宝贵的财富为我们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这一远大目标提供借鉴。总之学习历史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我们学习历史态度要端正,要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历史,努力学习好历史,并在学习中深刻总结中国历史上的所得所失,以史为鉴,并牢记自己的责任,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继承先辈们的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一份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必要进程,所以我觉得要多结合当时世界发展的趋势,可以发现清政府许多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结合社会的意识形态去分析,可以把例如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的历史事件处理处一条清晰的思维线,并且对其有着深刻的认识。

至于老师的教法,我是很喜欢。

记得初中给我们上历史课的老师,就是照着书阅读给我们听。到了大三,知道又要学中国近代史,觉得无聊极了,因为在开学时翻阅了这本书,感觉就是老生常谈,很多内容中学都有上过。本以为以后上近代史的课就是这样。但是,第一次上近代史的课就看到一个很有热情的老师,个人很喜欢上课带有个人积极向上感情的老师,上的课很津津有味。即使有时候在做其他事,也会被老师说话的声音拉回思绪,然后不知不觉的开始认真听课。这样的老师很有个人魅力。这就是虽是同样的课程,上课的老师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却不一样,有风趣幽默的,有严肃古板的,也有照本宣科的。在老师的课上,老师经常以一些精彩的历史故事对某个历史事件作解释,不仅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还使得道理浅显易懂。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希望能听到老师讲更多的历史知识,让同学们的大脑不断地充实起来,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我坚信经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多数同学的历史观念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至于教材,我是一直有一个难点,课本编写采取的都是专题与时间顺序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结构简单,形式灵活,便于把教法和学法容纳进去,当然,它也有缺点,那就是课与课之间联系性不强,不容易鲜明地表现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不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历史学科体系。这应该是老师们共有的体会。很难把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老师的教法中,就会经常给我们谈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很多新颖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

通过老师对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意义的介绍,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以前见识的肤浅,总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却从没深刻的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而去学习了近代史,今天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重新认识了这门课程对我们自身发展的意义,使我受益匪浅。

对于纲要课的建议,我只有一条。

书对整个中国近代史在经济、社会、科技、思想文化方面的总结,时间跨度大、涉及领域多,学生不好掌握,所以应该放归到相应的历史阶段中,并且用丰富的史料来呈现知识。

5.对创新创业课的认识 篇五

设计修改建议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第五中学顾艳2011年8月5日 10:21 薛德智于11-8-5 13:19推荐顾老师针对今天王芹老师的课,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3点见解,分析透彻,意见独特,值得借鉴。

耿帅于11-8-5 15:10推荐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一是说明您的博学,因为没有一定的积淀是不敢指手画脚的;二是说明您在思考,因为没有思考就不会产生异样的声音;三是说明您在活学活用,因为呆板的继承会制约创新;四是说明您想提高,因为只有有了进取之心,才会通过深刻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思考。在今天的专题学习中,王芹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王芹老师背后的付出更让我钦佩,值得我学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下面就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提出我的修改建议,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在“发现青春特点,感悟青春美好”教学环节中,王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青春特点的过程中,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让学生“感悟青春美好”。其实,青春对于中学生而言,有它阳光的一面,还有灰暗的一面,除了“有一种从生命潜流中涌动出的全新感受”外,还有最直接、最直观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对于生理变化,学生能切身感受到,教师可以一点而过。而对于心理的变化,我们是否应该联系一下学生在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帮助他们理解“青春误读”,对青春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困惑,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大人们应该向我们学习什么?成人们特别羡慕我们什么?”的提问中,一上来就这样设问,学生可能会停顿一下才能反映过来。所以教师能否设置一个铺垫。比如说,“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或许你们羡慕父母、老师等我们这些成年人,其实我们也羡慕你们,猜猜看,我们羡慕你们什么?”这样设问,可以联系实际,用父母、老师这些我们身边的人物,给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思考环境,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如此以来,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有话可说。

2、在“正视青春困惑,享受青春成长”教学环节中,王芹老师重视情境的设置,遵循认知规律,层层铺垫,逐渐深入,勾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完成了“学生通过分析事例,明确面临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正视青春烦恼,享受青春成长,在成长中不断正确认识自我。”的教学目标。但我认为,仅仅到处为止是不够的,还应该联系学生实际,加以拓展和延伸。因为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思想、行动等各方面还不成熟,需要自身经历磨砺,也需要来自家长、老师的正确指导。王芹老师更多地注重了“需要自身经历磨砺”,但我个人认为能否在前三问的基础上,再拓展一下,比如说,“这个让他们无限期待的美好之旅注定有一些不美好,为什么呢?”从而得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老师给予正确指导”。

3、在“实现青春奋斗,成就青春理想”教学环节中,通过对材料的再创作,教师的设问很有技巧,先是让学生从他们的认知角度去猜测,而后再给予钱学森同志的正确选择,更能让学生领会“前辈坚忍不拔实现强国理想的青春事迹,思考志向、意志在青春成长中的作用”,从而“懂得勇于承担责任,实现青春理想,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一气呵成,非常成功。但我个人认为,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拓展与延伸。应该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比如说学习过程

中的各种困难,学习中出现的像钱学森的物理5分,数学和化学共20分的偏科现象等等,激发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进取的热情,给他们以信心。所以是否可以再加一个这样的设问:“学生时代的小钱同学跟我们的同学一样,也存在偏科现象,而且偏得很严重啊。人家不照样勇敢地选择弱项的物理专业,成了大科学家吗?联系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谈谈今后你打算怎么做?”这样更有利于完成德育目标,加强行动指导。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观点,不当之处请指正。

对“王芊老师《感悟青春》课堂设计”有感 今天上午,借助远程培训平台,我有幸学习了《感悟青春》高端备课的过程和思路,听着金利、陈英、王芊三位专家老师的专座演讲,收益匪浅。

一、重视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重视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是脱离教材,超越教材。而是从教材中来,再回到教材中去中,合理发掘和利用教材,从而确立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正确的教学目标。正如王芊老师所讲,在《感悟青春》备课过程中,完全脱离教材建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只能导致教学活动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

二、课堂教学情景设置要“精”“巧”。“精”指的是时政性。《感悟青春》不管是小刚去世博还是钱伟长都和当时的新闻事件联系在一起。“巧”指的是对情景加工要细致,巧妙。《感悟青春》的第三个环节,“小钱的青春选择》情景的选择不是对钱伟长青春的平铺直叙,而是选择了一个矛盾的冲突情景。小钱的物理只考了五分,却支持上物理系,你怎么样看待他的青春选择?这种开放的处理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强烈的表达热情。在学生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再借助视频对钱伟长的青春历程进行展示。并请同学们思考问题,你知道他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吗?是不是有了大志向就一定能成功?这样环环相扣,整个教学情景一气呵成。再通过层层设问,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意志在青春中的作用,懂得勇于承担责任,实现青春理想。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慢慢实现。

观看王芊老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更是耳目一新。王芊老师的《感悟青春》这堂课,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很好地体现了一名优秀老师的良好的素养。对这节课,我有一点小建议。

我觉得这节课问题设置多了些。一节课几乎都是老师在问,学生忙着思考回答。忽视了学生归纳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和情感上的共鸣。课堂设问服务教学目标,但是不能设计过多,一节课下来,几乎都是老师问的声音和点评的声音。既然是“感悟青春”就应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化为内在的力量,进而知道如何走青春路。感悟深化为行动。

6.我对创业的认识! 篇六

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创业是在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加入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在校大学生创业,即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于学习期间创办事业的行为。大学生创业作为目前解决就业困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鼓励。然而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由于他们作为学生的特殊身份,也受到了社会众多人的关注和质疑。

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发展的,允许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多元化、灵活化更加明显。当代大学生渴望通过创立自己的事业来成就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用一个大学生的话讲就是:“希望有一番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应该说这代表了一部分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如今的大学生,身在校园,与外界社会接触少,社会经验缺乏。这些不足导致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存在一定的误区。创业需要的是冷静、理智、平和的心态而不是狂热的冲动。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于创业还只是处于理论认识阶段,对自身的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社会消费能力、市场前景缺乏理性了解。有人这样推算自己的项目市场前景:中国有5亿人需要我们的产品,如果每人购买一件,每件100元,我们就有500亿的销售市场。这个例子应该说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态。但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社会消费与市场供需前景都在不断的变化,新一代的产品也不断推出。创业失败者的例子提醒大学生,只有先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良好的创业心态,才能提高创业成功几率。

高校作为大学生现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它的态度与大学生的创业实施状况息息相关,它的政策也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1998年的清华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清华就专门为学生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并且还明文提出允许有能力的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而这一举措对于在校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于是清华的大学生创业意识就相对比其它高校要强。这是政策的力量。支持的老师主要是从大学生创业的“利”处考虑。很多老师认为现在大学生出去找工作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极其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往往企业都不愿意招一个只懂理论不会实践的职工。在大学里,课程设置更注重的是理论学习,对于实践应用却不够重视,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主动去参与社会活动、锻炼自我。创业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也是很锻炼人的事情。在校大学生希望从创业指导课学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现在的市场需求,各个行业的动态发展,各种商业信息(在校大学生希望通过理性学习了解创业行情,进行理性风险分析,从而找到合适的自我创业方向)

2.希望介绍一些成功创业者的成败经验,并且进行个别创业案例分析(填补大学生创业经验缺乏,取人长,补己短)

3.了解有关于创业的基本常识,如注册、贷款、办理各种工商手续、相关的法律常识、创业方式和技巧、首次创业所需的条件及各类注意事项等

4.作为一个创业者要具备哪些能力和基本素质 5.目前国家对于在校大学生创业有哪些政策扶持和优惠条件.6.希望该课程能理论联系实践,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

历史证明,一项发明能影响一代人,一种思想能影响一个世纪,而一种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影响则是无法估量的。创业教育使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多了一种选择的机会,但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是有风险的。成功创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和创业能力做保障。大学生创业是创办能盈利的企业或开发出能带来财富的新产品,不是过“老板瘾”。创业以前必须计划好,并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全程控制,及时纠正偏差。大学生应将在校期间的创业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创业的艰辛和不容易,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走上社会后择机创业做准备。

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波及中国,成千上万的高校学生投身其中。特别是1999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在校学生李玲玲在获得武汉世博公司风险投资10万元后,注册创办了武汉天行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她当时成为全国在校大学生获得风险投资的第一人。一时间,大学生创业成为校园最时髦的词汇,学生创办的公司风起云涌。时间过去几年了,李玲玲所创办的天行健公司早已停摆,纷纷传来的是学生公司倒闭的消息。在大学生创业历程的变化中,他们的创业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笔者认为,从1998年以来,大学生创业心理变化的轨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由浮躁变为理性。

7.对创新创业课的认识 篇七

[关键词]初中政治 主题探究课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6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政治课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由于不常接触,学习时会感到有困难,甚至觉得枯燥乏味。但主题探究课的出现却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个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 主题探究课的概念

在新版的初中政治教材当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相关的主题探究活动,该活动并不等同于课后作业,与历史学科的课后专题探究也有区别。主题探究活动在教材中被安排在了每个单元的新课之前,使学生能够明确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并使教师明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每一个主题的学习都强调了实践和理论的统一,强调了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

也就是说,主题探究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单元的学习主题为目标展开探究式的学习,从每个单元的问题或者任务出发,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丰富的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对探究活动进行组织、策划和调控,而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每个单元的问题或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二、 主题探究课的特点

(一)探究活动的形式丰富。初中政治的主题探究课具有丰富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主题来决定活动的形式。比如九年级的探究活动“图说国情与国策”,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览来加深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国策的了解和认识,并要求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把握相关的理论和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理解,让他们能够在了解国情国策的基础上放眼未来。而有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社会的现实、现象来认识社会,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关注校园周边文化 参与精神文明建设”这样的主题探究活动,就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让他们通过调查和研究来了解社会现象,从而为营造更好的校园周边文化提出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二)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一直都错误地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主题探究课则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等来设计相关的活动。活动中的问题和任务都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的,让学生通过访问、调查、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来参与实践,并分析和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此外,由于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学科体系的限制,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思考中质疑,在创新中批判,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三)突出学习的针对性。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是初中政治主题探究课教育资源的发掘基础,因此相关的主题活动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及当下的社会热点。比如“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维权”“中学生上网热”等问题,时代气息浓郁,而且由于针对性极强,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 初中政治主题探究课的实施

下面我们以苏教版七年级中的“探索人生的真谛”主题探究课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该主题探究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的真谛,初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找准自己正确的价值定位。在探究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螳螂制敌、蟋蟀筑巢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每一种生物的生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并让学生讨论动物为什么能有如此奇特的本领,以及人与动物的区别这两个问题。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清闲、享受和创造),让学生对各自支持的人生态度进行辩论。在辩论当中,学生会逐渐发现,三种态度同样重要。

接着在讨论总结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各组学生展示课前查找准备的资料——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物因为他们的发明创造实现了人生价值,从而名垂史册。在学生找到的资料当中,会出现各个领域中的“名人”,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其质量。无论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否平凡,只要对社会、对他人有所奉献,我们就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在课堂的结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解放军抗震救灾的场面,并播放背景音乐《为了谁》,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中进一步得到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本节主题探究课的目的。

8.对创新的认识 篇八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有事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novate,它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e”的拉丁词根,“nove”表示“新”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创新的含义,意味若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辩证的继承。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去喊出自己的声音!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不仅是对外形的改变,而且也可以是功能的增添等的改变。创新要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做出合理的改变,以对消费者有更好地利用价值,让消费者使用起来更舒适、更安全,让产品更具人性化。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越来越需要创新,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随便盲目的,在培养创新思维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遵循实践性原则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坚持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坚持以实践作为衡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

二、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化就是创造性的代名词,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

三、要敢于打破常规思维,走在思想潮流的前面,引领时代的发展。

对产品创新的理解

我认为产品创新不只是外观的创新,而且还有功能上的创新。它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进行改造,实现功能的多样化、样式的多样化,以满足消费者的欲望,能被消费者更好地利用。要实现产品创新要进行以下几个阶段:

产品创意阶段

阶段任务:创意的结构化表述;创意的结构化表述初步市场机会分析;初步的客户需求评估

产品调研阶段

其目的是了解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概念评估。

阶段任务:完善客户需求 – 产品概念;产品必需具有的主要功能及指标;产品定位。

在这一阶段中,要确定和完善客户的需求,以及初步的研究资源、技术储 备、技术人员,批量生产计划和技术储备计划。

产品开发阶段

该阶段生产出来的产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以适应不同阶层人的需求。底层:满足基本需求的简单功能的基础产品 中间层:满足增值产品/服务 顶层:满足超过纯粹功能性的奢侈品

对产品进行创新可以提高产品的价值,而且也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创新产 品不仅是外观的创新改变,也可能是对功能的创新(如对技术的改造,提高 技术含量;增添功能,提高产品的效率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受人们的保护。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 程中,无污染、可回收的绿色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喜欢。所以说创新产品也越 来越具有人性化了。也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产品设计是人性化的设计,它包含了 人的情感,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具人情味.对创新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例举创造法

所谓创造,就是掌握呈现在自己眼前的事物属性,并把它置换到其他事物上。按列举型创造技法可以分为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成对列举法、综合列举法。

所谓缺点列举法就是通过客户对该产品的反映将事物的缺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针对事物的缺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改进这些缺点的办法,进而对产品进行改革已达到满足客户的要求。缺点列举法是针对已有一定完善程度的事物的某些特征缺陷或不足之处进行改革,已达到到精益求精的产品。但缺点列举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它需要时间的检验。

所谓希望点列举法就是根据人们对产品希望的特征进行列举、改造,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但是希望点列举法的要求就是不能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其次还应该注意它的潜在的需要以及特殊人群的需求和希望。希望点列举法需要设计师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成对列举法是同时列出两个事物的属性,并在列举的基础上进行事物属性间的各种组合,从而获得发明设想的方法。它与属性列举法和焦点列举法都有不同之处。它强调的是将列出的两个事物互为焦点与参考物,列出一个事物的特征,向另一个事物上聚焦,并由此引发发散联想。

综合列举法是针对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属性、缺点、希望点或其他任意创造思路出发列举出尽可能多的思路方向,对每一思路方向开展充分的发散思维,最后进行分析筛选,寻找最佳的创新思路的创造技法。

以上这些方法就是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例举创造法时所引申出来的最基本的技法。

联想类比法

联想类比法是根据人们对某一个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想象,把他抽象出来,进行变形、改造,使之成为另外一种具有某些相似元素的另一种不同的未知事物。他要求人们有丰富的想象力。

类比法的思维过程是应用类比联想思维进行创造。利用未知事物各种因素 与已知事物各种因素,通过同质异化和异质同化的两个基本创造过程,越过他们表面上的无关,把他们联系和组合起来,求得富有新意的创造性构思。戈登曾说过:为了变熟悉为陌生,必须改变、逆转或转换通常那种给人们可靠的、熟悉的感觉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因此要想使设计出来的产品是人们所没见过的,但又能被客户所接受的,那就必须要求设计师们在已有熟知的事物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类比,把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加工。而且我还认为利用联想类比法设计出来的产品让不同的人看到可以有不同的想法,联想到不同的具体事物。当然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设计出来的产品将是非常成功的。

联想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的一种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它的思维过程可大致的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把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其次是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推理,也就是把其中某一个对象有关的知识或结论推移到另一对象中去。

组合创造法

创造的原理,最终是信息的截断和再组合。把集中的信息分散开,以新的观点再将其组合起来。——[日]高桥浩

我认为组合创造法是将不同的事某一部位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一个新的个体。更值得提醒的一点是创造不是简单的罗列,机械的叠加,通过对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不同之行分析比较,然后再综合所有的因素

物的形成组合而是处进来考虑看将哪些事物的那一部分进行怎样的结合和改编。进行组合创造出来的产品功能一定要大于各个事物功能的总和,否则就不叫做组合创造法了。还有在进行组合创造法创造产品时创造者一定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有规律的组合,让他们在某些方面起到相互的作用,进而使其功能大于分开时的功能之和。

曾有人根据组合法的难易程度将组合法分为:非切割组合法、切割组合法以及飞跃性组合。非切割组合是说将现有的事物只做外形的改变,将原有的功能用于新的目的;切割组合法是将现有事物中的部分结构要素切割开来,再将这些结构要素具有的功能组合起来,用于新的目的;而飞跃性组合是运用已知的理论、积累的经验或突发维产生飞跃性的设有事物在本质上有管怎么说,组合创造一结构功能进行分的灵感,以创造性思想,最终创造出与现所不同的东西。但不法都是不同的事物某析、综合,进而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其具有新的功能,解决人们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引领时代的潮流,加速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其实世界上的组合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如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人群是由人组合而成的,宇宙是由各个星系组合而成的,一顿美味佳肴是由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等等;总之组合的结果是非常复杂的,组合的可能性也是无穷的。因此说从人类的思维角度来看,想象的本质就是组合。

简言之,组合就是以一种综合分析为基础,按照一定的原理和规则对现有事物或系统进行有效的综合,从而获得新事物的创造方法。

提问追溯法(个人作业)提问追溯法是通过设问的形式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实践也证明能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就等于取得了成功的一半。可见巧妙的设问对于创造是十分必要的。

简单的说提问追溯法就是教人们如何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以及怎样由所提出的问题追根求原,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但是如何才能提出比较有见解的问题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采用设问法,而设问法中最为典型的技法是奥斯本检核表法,较常用的引申技法有5W1H法、和田十二法、系统提问法。

提问追溯法中的设问法可以使问题具体化,可以缩小我们思考的范围,启发我们系统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想出有价值的创造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是从不同的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设问检查,思维变换的,这样有利于突破定势思维框框。我们要想用提问追溯法提出不一般的问题,那么首先我们应该抓住事物的普遍意义和这类事物的共性;然后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会这样,进而再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什么条件等。设问法的应用范畴很广,不仅可以用于产品的开发,而且还可以用于改善管理范畴等。

提问追溯法主要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剖析事物的。在用设问法提出问题时通常遵循三个原理,他们就是组合创造原理、变性创造原理和逆反原理。所谓的组合创造原理顾名思义就是将简单的事物进行叠加,使产生的新的组合体具有新的功能或者成为一个新的事物;它主要就是将同类事物进行组合或者是异类事物,还有可能只是两个不同事物的某些元素进行叠加。因此我认为利用这种原理提问问题时,所考虑的多个事物应该具有某些联系,当然它们也不一定是共同点,也有可能是不同之处,相差很大的地方等;

由于自然界中的事物存在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这因果关系,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些现象时,可以采取逆向原理的方法进行思考;进而找出它们的联系,进一步去分析产生这种联系的原因,最后找出解决方案,然后做实验,最后设计出能够为人类服务的人性化设计产品。

发现问题

夏天天气很热,而且所有的东西都是温的,而且也很容易口渴,所以人们很想吃到冰凉的东西;而冬天很冷,到处都结满了冰,吸进鼻孔里的空气就是冷的,所以人们很想找到一种可以提高空气温度并保持这种温度在很长的时间内不会下降;所以人们就开始想能不能把冬天的冰用到夏天,把夏天的温度通过某种方式弄到冬天?果这样的话就解决了冬冷夏热的问题了。

分析并提出问题

冬天温度很低,所以水都上冻了,如果在夏天,用某种机器利用做功的原理将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是不是可以把水结成冰啊,如果能成功的话,人们在夏天就可以吃到冰凉可口的东西;就可以把新鲜的食物储存很长一段时间,能够使它的保鲜期更长。在冬天,如果能够像夏天那样温暖那该多好啊?于是人们就开始想能不能用另外一种机器同样用做功的原理把温度升高,进而保持室内的温度;可不可以把其一个地方热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解决问题

当人们对这种现象提出疑问的时候,就开始想如何才能克服这一难点,于是经过成千上百的实验,最后人们终于设计并制造出了这一系列产品:能够长时间储存食物并保鲜的电冰箱、能够解决人们口渴问题的雪糕,而且还能使人感到凉爽、能够解决人们夏天炎热问题的空调、能够使人们在冬天还能感受到温暖的暖气等;

对创新设计思维的理解与应用

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逆向思维有时也是很常见的;如当人们吃过药之后,嘴里会很苦,这是人们通常就会把糖块含在嘴里;再有晚上的时候,天非常的黑,什么也看不到,这是人们会通常把灯打开等等;这些都是逆向思维。所以说逆向思维具有普遍性。当然这种逆向思维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了,所以我认为它是逆向中的正向思维。其次逆向思批判性;因为在现实生很少反其道而行之,因少会想到,大部分都是的做。很少考虑如果我面做会不会有不同的效更好呢?再有就是人们

维还具有活中,我们为人们很顺理成章从它的反果,会不会不敢这样做,因为他们不敢冒险,害怕结果会非常地糟糕。其三它还具有新颖性;因为逆向思维得出来的结果往往和正想思维得到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别,而人们又不习惯于逆向思维事物,所以利用逆向思维设计出来的产品更新颖。如右图:

逆向思维有很多的优势,它可以把事物的缺点有效的利用起来。我认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逆向思维变得越来越重要,不只在设计领域,因为逆向思维可以使我们找到更好地解决办法,让我们在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出奇制胜;运用逆向思维可以是复杂问题简单化。

同构性思维法

将所找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带有独立信息的,但相互间有联系的设计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加以构成,排列,融汇,将抽象的“意”通过具象的“形”传达出来。

同构性思维是根据设计主题,以寻找不同事物在形式与内容,表面与内在上的共同之处的方式展开创造性联想和设计构想的思维。同构性设计思维途径可分为相似形同构、政府性同构、含义同构、行医同构、同感同构;

首先,相似形同构是指所连接的个或多个事物,尽管外型相似,但他各自都有着内身的含义和象征意义,且含义通常是风马牛不相及,在结合相互影响,产生彼此借喻或隐喻的效果。如右图一所示:

正负形同构;在一个特定的平面里,正形和负形相互借用,隐含着两

两们并后

个不同含义的“相关语”两者的含义是相反或相关,(图一)

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就是说它的正形是一个图形,而它的负形是另外一种图形。正形和负形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画面,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如下图二:

(图二)

含义同构是利用事物含义的相似因素并通过人们的联想来传递某种意念或商品信息的表现手段。它通常是利用我们所熟知的是事物进行抽象设计出各式各样的产品,把它通过商品的形式将它的含义进行传递。

形义同构是在外在形式与内在含义两个方面均具有相似特征的同构类型即为“形义同构。我们都知道形义同构的表现手段不仅使画面产生一种奇特的视觉效果.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更形象更生动的表现某种意念和商品信息。因此形义同构在设计领域运用的也十分广泛。

同感同构是综合运用各种感觉类型的相同性和互转性。它要求设计师有较强的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因为它的综合能力比较强。

收敛思维法

收敛型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或辐合思维。指人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条件去寻找唯一的答案。为了获得正确答案要求每一思考步骤都指向这一答案。从不同的方面集中指向同一个目标去思考。其着眼点是由现有信息产生直接的、独有的、为已有信息和习俗所接受的最好结果。

收敛思维方法顾名思义是从四面八方向一点聚集。它要求人们的思维有放有收,达到收放自如。

收敛思维法的作用:一是训练分类能能力。按不同的标准将事物分门别类,并训练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作多种划分。二是训练鉴赏能力。学习鉴别、分析、比较、欣赏某些事物,并逐步提高自身的鉴别与欣赏的能力。三是训练判断能力。培养主体意识,要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自己下结论的好习惯。四是训练选择能力。

它的特征有概括性、方向性、合理性; 概括性:对某个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理。删除一些表面的、细枝末叶的信息,体上把握事物,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粗取精,去伪存真”

方向性: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最初认识的是问题的表层(表面),因此,也是很肤浅西,然后,层层分析,向问题的核心一步

仅仅的东一步整从整“去

地逼近,抛弃那些非本质的、繁杂的特征,以便揭示出隐蔽在事物表面现象内的深层本质。

直筒,高腰,自然的白色,垂直的褶皱,斜向交叉的胸带 柔性设计思维训练(个人作业)

“柔”字顾名思义有温柔、流畅、温润、活泼、不拘一格的特性;则柔性思维也有相似的特点;它既具有灵活的、善变的、多维的、感性的、发散的特点,同时又具有理性的、收敛的的思维方式特点、表现为创意性高、适应性强、包容性大、兼容性好。

柔性思维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它进行阐述;其一,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可用系统满足新产品要求的程度来衡量;其二,系统适应内部变化的能力,可用在有干扰(如机器出现故障)情况下,系统的生产率与无干扰情况下的生产率期望值之比来衡量。柔性思维是一种多角度、多方面、多模式的复杂思维方式,它具有不固定性;因此它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也没有固定的思维结果。我认为它与刚性思维相比是有过之而不及,我感觉柔性思维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才能熟练的运用柔性思维方法思考问题。柔性思维能解决刚性思维解决不了的问题。柔性思维的是千差万别的,也是千它就像水一样,所以我思维也可以叫做水性柔性思维是令人琢磨并不违背艺术设计的如图7—2所示,体现性思维的不固定性。

柔性设计思维的特征还具思考方式变万化的,认为柔性思维。尽管不透,但它基本规律。的就是柔有中庸性、兼容性、多重性。因此柔性设计思维和刚性设计思维有很大的差别;它具有多视角的思维结构,多层次的思维结构,多模式的思维结构。也正因为柔性思维具有这样的特征,所以它可以根据思维的需要灵活的组合,达到倍增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柔性思维比刚性思维更好,具有柔性思维的人,他的反映更快,智商更高,能力更强。

用柔性思维对笔记本电脑的优缺点进行部分剖析及改进方案

在这信息化的时代,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拥有庞大的系统,而且也有强大的功能,他给人们带来了便利,让人们可以用很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可以让人门就可以知道天下事;如人他来购物、发邮件和朋友视查阅资料,学习,关注世界之电脑有很多功能,也有很这些优点不用说,我们都很电脑有很多的优点,但它还隐藏着很多的缺点。

电脑的缺点;首先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功能不是太好,不能长时间一直的用,否则容易烧坏电脑中的零件;这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其次是大脑的屏幕有点小,没有台式电脑屏幕看着记本电脑的键盘用着不下,我用的都是外置键功能本身来说,可以用物,也可以节省一部分为网上购物还是不能代

舒服;其三,笔舒服,通常情况盘。再者从电脑电脑进行网上购时间,但是我认替商场,因为他

们不用出们可以用频,聊天,大事等;总多优点,而清楚。虽说给人们带来的感觉不同,还有在网上购物不知道所买的东西是否适合自己;而且我也感觉在网上购物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那中交易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了诚信,那么后果将会变得很严重。其次还有,买卖双方是先对交易物品的特性、价格等进行沟通,再付款,他采用的是第三支付平台为中介的支付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此外还有电脑具有很强的辐射性,对人体有辐射作用。针对以上这些缺点,我提出以下解决方案;笔记本电脑虽说是折叠的,体积比较小,但还不够小,我们可以根据它的需要,把它的屏幕和键盘都做成折叠的。这样打开的时候,它就有足够大的屏幕,这样看起来就不会觉得不舒服了。对网上购物的缺点,我们可以制定一些安全的措施,如通过政府的强力干预,制定相关的保护法,而且还要提高国民的素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技术;对电脑有辐射作用这个问题,消除电脑的辐射作用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降低辐射的强度,我认为采取的措施就是我们可以用易吸收紫外线的材料做电脑的屏幕,这样可以减弱对人体的辐射作用。

可能还有很多我没想到,希望老师和同学多提意见。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计 创

意 学 作 业

班级:工设1002 学号:311017040205

上一篇:语文s版五年级上同步作文下一篇:关于校园文化的广播稿(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