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园林城市建设对芜湖的影响

2024-11-15

谈园林城市建设对芜湖的影响(通用14篇)

1.谈园林城市建设对芜湖的影响 篇一

企 业 简 介

芜湖斯蓝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成立,坐落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藉山镇内,拥有城市园林绿化三级资质,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00多万元。公司主要经营: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及园林工程养护;苗圃基地培育等。公司拥有二个苗圃基地,占地约500多亩。公司现有设计、工程、会计、经济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25名,技术工人30 名。公司各类施工养护机械设备齐全,可承接城市园林、庭院住宅小区、道路厂区绿化、美化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几年来,公司先后购置了洒水车、绿篱机、灌溉机械、割草机、铲车、装载车、等多种园林机械设备。拥有各种园林绿化施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是集环境设计、园林建筑、绿化工程施工及绿地养护为一体的企业。

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服务,为城市绿化、美化服务,5年来公司 先后承接了鲁班书香名邸绿化工程、南陵一中A区绿化工程、南陵工业区安置房阳光花园一、二期绿化工程、南陵县城东新区梅园路绿化工程、南陵县藉山东路绿化工程、弋江明珠广场绿化工程、南陵县城区和经济开发区等绿化养护工作。收到了业主们的高度评价和亢分肯定。公司本着“用诚信获取市场,用优质服务保证市场”的经营理念,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高品质的园林景观工程。

2.谈园林城市建设对芜湖的影响 篇二

一、城市土壤的特点

1. 土壤无层次。

人为活动产生各种废弃物, 过去长期多次无序侵入土体和地下施工翻动土壤, 破坏了代表土壤肥力的原土壤表层或腐殖层, 形成无层次、无规律的土体构造。

2. 土壤密实、结构差。

城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胶体少, 土壤在机械和人的外力作用下, 挤压土粒, 土壤密实度高, 破坏了通透性良好的团粒结构, 形成理化性能差的密实、板结的片状或块状结构。

3. 土壤侵入体多。

土壤掺入大量的各种渣砾和地下构筑物及管道等, 占据地下空间, 改变了土壤固、液、气三相组成和孔隙分布状态及土壤水、气、热、养分状况。

4. 土壤养分匮缺。

城区内园林植物的枯枝落叶, 大部分被运走或烧掉, 使土壤不能像林区自然土壤那样落叶归根、养分循环。在土壤基本上没有养分补给的情况下, 已有大量侵入体占据一定的土体, 致使植物生长所需营养面积不足, 减少了土壤中水、气、养分的绝对含量。植物在这种土壤上生长, 每年都要从有限的营养空间吸取养分, 势必使城市土壤越来越贫瘠。

5. 土壤污染。

城市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洗衣水、菜瓜汤、油脂、酸碱盐等物质进入土体内, 超过土壤自净能力, 造成土壤污染。近年来, 一些城市用10%~20%的氯化钠盐作为主要干道的融雪剂, 融化的盐水已构成影响植物生存的新污染源。

二、城市土壤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1. 土壤密实度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密实度又称紧密度或土壤坚实度。城市土壤密实度显著大于郊区土壤, 是城市土壤的一个主要特点。一般人流践踏地区影响深度为3~10厘米, 土壤硬度在14~28千克/平方厘米之间, 车辆碾压影响深度为30~35厘米, 土壤硬度在10~20千克/平方厘米, 在某些特殊地段, 经机械多层压实后其影响深度可达1米以上。

土壤透气性、排水和持水能力受土壤密实度的制约, 土壤密实度的增高, 使通气孔隙减少, 导致土壤透气性降低, 减少了气体交换, 树木生长不良, 甚至可使根组织窒息死亡。在土壤密实地区, 由于植树坑内土壤经过挖掘回填而造成坑内外土壤密实度的差别, 常使树木根系无法穿透坑外密实土层而形成环绕植树坑壁生长的畸形分布, 树木生长状况也因而恶化, 另外灌溉或降雨后坑内水分的垂直渗透和水平扩散受阻而造成坑内积水, 可导致树木烂根死亡。同时, 随着土壤密实度的增加, 机械阻抗也加大, 妨碍树木根系的延伸。

土壤密实可使某些大树木形成菌根的数量锐减。与树木根系共生的菌根, 可使吸收水份和盐类的根表面积扩大100~1000倍, 可提供额外的一些无机盐类, 特别是增加可给态氮素以改善树木的营养状况。城市土壤密实对菌根发生的抑制作用, 使具外寄生型菌根的树木, 落叶松属等以及具有内寄生型菌根的树木如银杏属、柏科、杉科、榆属等的树种适应生存能力下降。土壤密实对根系生长的限制, 常使树木改变其根系分布特性, 不少深根种变为浅根分布, 多数树种支持树体的根量减少, 从而使树木的稳定性减弱, 易受大风及其它城市机械因子的伤害而倒伏。

总之, 植物根在密实的城市土壤条件下生存, 生理活性降低而寿命短, 出现烂根和死根, 地上部分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呈现枯梢和焦叶, 这样, 长势一年不如一年直到枯死, 相反, 土壤硬度小于0.8千克/平方厘米, 土壤容重小于0.9克/立方厘米时, 土壤水分和养分匮缺, 根生长细弱也出现死根, 枝叶焦枯, 树势逐年减弱最后导致死亡。只有土壤密实度适中, 土壤硬度在0.8~8千克/平方厘米, 土壤容重在0.9~1.45克/立方厘米的较疏松土壤上, 水肥气适宜, 树木容易扎根, 根系发达, 枝叶繁茂。

2. 土壤养分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城区内植物的落叶、残枝常作为垃圾被清除运走, 难以回到土壤中, 使土壤营养循环中断, 有机质含量很低, 据测定城区多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 有机质是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的减少又直接导致氮素的减少, 多数土壤的碱解氮在30毫克/千克以下, 速效磷不足15毫克/千克, 与城郊土壤相比, 氮磷含量减少到1/2~1/3属于缺素土壤。

3. 城市土壤水分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体内含水为60%~80%, 成为植物体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来自土壤。而土壤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人工补水, 贮存在土壤孔隙里, 其中有效水在毛管孔隙内, 随毛管力作用水在管内上下运动, 上至田间持水量, 下至萎蔫系数之间。适宜植物生长的含水量应是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80%, 土壤含水量多少与土壤渣砾含量、土壤密实状况、地面铺装和距地表水远近、地下水位高低等有关。城市土壤密实度高, 含有较多渣砾等夹杂物, 加之路面和铺装的封闭, 自然降水很难渗入土壤中, 大部分排入下水道, 以致使自然降水量, 无法充分供给树木以满足其生长需要, 而地下建筑又深入地下较深的地层, 从而使树木根系很难接近和吸收地下水, 因而土壤含水量低供水不足, 使城市植物水分平衡经常处于负值, 进而表面生长不良, 早期落叶, 甚至死亡。

4. 城市土壤空气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空气中的氧气来自大气。城市土壤由于路面和铺装的封闭, 阻碍了气体交换, 土壤密实, 贮气的非毛管孔隙减少, 土壤含氧量少。植物根系是靠土壤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来维持生理活动的。由于土壤氧气供应不足, 根呼吸作用减弱, 对根系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据调查, 如果土壤通气孔隙度减少到15%时, 根系生长受阻, 土壤通气孔隙度减少到9%以下时, 根严重缺氧, 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酒精积累, 引起根中毒死亡, 同时, 由于土壤氧气不足, 土壤内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 靠微生物分解释放养分减少, 降低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植物对养分的利用, 直接影响植物生长。

5. 城市土壤温度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3.园林绿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篇三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区中心气温显著高于城市郊区的现象,研究人员将城市中心位置高溫区域比喻成岛屿,故将其称之为热岛。热岛效应的出现,不仅会提升城市夏季温度,增加炎热酷暑天气的出现机率,也会降低城市绿化覆盖率,形成霾岛,影响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在规划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通过扩大绿化面积,建设园林绿化工程等方式,合理解决热岛效应问题。

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在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中心区域的企业、居民区逐渐增多,人类生产活动愈加频繁,在极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受到城市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城市热岛效应,该现象最显著的特征为城市气温远高于郊区气温,再加之建筑物的阻碍,城市中心区域与郊区会形成热力环流现象,不利于城市的持续发展。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原因

XX市是典型的热岛效应城市,其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年均气温较高,截止到2015年底,该城市总人口达1066.77万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化城市,从该市的实际情况分析可知,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

自然下垫面面积小的影响。随着城市中心区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工建筑物也越来越多,如居民区、市政道路工程、办公区等,这些人工建筑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自然下垫面的热力属性,所谓自然下垫面是指河流、湖泊、绿化地等,但受到人工建筑的影响,自然下垫面的原本面积逐渐大大缩小,从而造成城市表面温度上升的问题。

高碳生产的影响。城市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煤炭等资源,以支持城市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工业化城市,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热量,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城市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忽略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升了人工热源的产生机率。同时,高碳生产还引发了大气污染问题,城市在进行工业生产时,会将工业废水、有害物质直接排入城市河流,进而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绿化减少的影响。城市为容纳更多人口,会占用城市原本绿化地,建设相关建筑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城市绿化面积,同时,还存在乱砍乱伐的现象,严重削弱植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能力。

园林绿化与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的关系

园林绿化工程是建设现代化城市必须重视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协调好园林与绿化的管理内容,缓解城市中心热岛效应,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就园林绿化本身的作用而言,其可有效增湿、降温,能够根据城市实际情况,科学调整其温度与湿度。城市热岛效应集中出现在城市中心区域,该区域中建筑物集中且较高,进一步升高建筑物内部温度与周围气压,通过建设园林绿化工程,可降低建筑物周围温度、提高其湿度,进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园林绿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园林绿化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结合城市情况,选择恰当的绿化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作用,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

案例分析:为充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影响,某市政府机构在城市区域规划专门的园林绿化工程,并举办“园林绿化”的建设大赛,居民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对园林绿化工程提出建议,如王先生建议巧妙设计雨水自动灌溉系统的方式节约水资源,徐先生建议规划“开心农场”模块等,试分析,这种园林绿化对于城市热岛效应有何作用?

评析:从案例中可知,通过园林绿化工程,能够有效降低城市中心的温度、增加其湿度,平衡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部分:

增加绿化植物种类降温增湿。在建设园林绿化时,工作人员可根据城市实际情况,需选择恰当的植物类型进行种植,并确保植物的存活率。在植物种植面积较大,且生长良好的条件下,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蒸发植物叶部的水分,并散发至空气,同时,植物还可吸收二氧化碳,降低高碳生产带来的热岛效应。实际工作时,应不断丰富绿化植物的种类,如采纳徐先生“开心农场”的建议,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作用。

增加绿化树木平衡城市热量。当前,城市中心区域地面辐射强烈,缺乏基本的遮挡物,混凝土等材料吸收、散发热量快,且数量多,因此,城市通过规划园林绿化,增加绿化面积,可有效遮挡地面辐射,进而平衡城市热量。

扩大绿化面积平衡城市生态。扩大绿化面积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途径,案例中政府机构通过规划园林绿化工作的方式,扩大城市中心的绿化面积,促使园林与城市形成协调的内循环,改变其中心区域的气压,进而促进热岛效应的改善。

4.谈园林城市建设对芜湖的影响 篇四

根据住建部令第3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拟建边坡场地边坡开挖最大高度为15m,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边坡土方开挖可能会部分岩土体可能脱落、崩塌、滑移等危及场地建筑的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应引起注意,制定施工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可能会造成侧壁变形、开裂、坍塌,引起周边建(构)筑物变形及失稳,应加强基坑支护措施和监测,防止周边建(构)筑物开裂、变形和沉降。施工单位应引起注意,制定施工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本工程因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等可能引起的工程风险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点:

(1)由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引起的风险:

拟建场地属于冲淤积地貌单元。地层较为复杂,岩土种类较多,同时周边邻近均存在已建物(采用桩(浅)基础持力层),在本工程施工时,可能因为由于采用桩基施工产生的挤土效应、基坑开挖施工及降排水引起的建筑物、沉降开裂等问题,建议应加强基坑侧壁及邻近场地地面监测,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应对场地周边的构筑物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由岩土条件引起的风险

场地淤泥厚度大,成分复杂,且下伏卵石层,应注意其对桩基产生负摩阻力等不利影响,由于桩基础持力层为卵石层,其由于埋深及级配不均,工程性能有一定的差异,可能导致局部桩长进入持力层深度差异较大,预计差异为3~7m;同时场地可能存在未揭示的孤石,会引起地基基础工程量和投资额的变化。

(3)地下水引起的风险

场地地下水对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影响不大,但是施工过程由于超孔隙水影响会产生挤土效应等现象,因此设计时应考虑限制施工速度率、桩距等,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好桩基的施工流程并对桩位及时复核,以防止桩位偏差。对螺杆灌注桩而言,地下水对其影响,主要是孔壁缩径、夹泥等危害,因场地残积土及风化层具有泡水软化的特性,会造成桩侧摩阻力变小,设计时应考虑其影响。同时基坑(槽)开挖中降排水可能导致周边建(构)筑物的沉降或变形,应加强对周边建(构)筑物的监测。

地下水发育、连续降雨、地下水位变化、或化工河水位高涨会可能导致基坑发生塌方的可能性,因此,应做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降水、止水工作。

(4)由地震地质引起的风险

场地及邻近地区全新世以来未见活动断裂,场地构造稳定性较好。但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可能产生震害(建筑垮塌、开裂和沉陷),根据收集的资料显示,自有记录以来,福州市小地震较频繁,部分为外围地震波,但没有产生灾害性影响,对拟建场地影响相对较小,当本工程按7度进行设防时,基本能满足抗震要求,适宜本工程建设。

(5)基坑工程

本工程设消防水池及泵房为-1F,最大开挖深度约6.7m.,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本基坑工程主要存在的工程风险:1.基坑稳定性问题给工程本身及周边环境带来的风险;2.基坑降排水、回灌等引起的固结沉降、渗流破坏等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3、土方开挖外运、支护体系设置与拆除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等。基坑稳定性及降排水引起的风险防控于本报告书8节基坑开挖支护建议中均已论述。设计、施工单位及各参建单位均应遵循《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要求,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

⑥本报告较客观地反映了勘察期间的工程地质条件,但工程地质条件某些方面是会随着时空条件演化的,有些因素可能会引起工程量(如基坑开挖、支护以及地基基础)和投资额的变化,设计及施工时应予以重视,在施工期间,应加强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9危险性较大工程的预防和措施

拟建工程基坑(槽)开挖最大深度约6.8米,为危险性较大工程。基坑应按相关规定和规范要求,请具备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并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开挖及使用中应进行施工监测,实施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施工单位在基坑施工前,做好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经施工方案论证后,再进行施工。

5.谈园林城市建设对芜湖的影响 篇五

浅谈农民进城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推动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城乡结构的变化。农民工成为中国社会分层中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长久以来,由乡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没有间断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同时农民们为了改变他们所处的生活,所以,他们就外出谋生。随着外出打工的农民赚的钱越来越多,涌进城的农民工也越来越多。对城市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民工进城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这点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什么事情都有相反的两面,儿民工进城的问题也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有利的方面:

①为自己也为农村带来了相当的经济收入,一来可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而来可以增加农村的财政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②可以缓解农村的人口压力,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③剩余劳动力的迁移还能提高农村的人口素质。

④迁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缓解就业的结构性压力。

⑤剩余劳动力的迁入能繁荣市场、促进消费,促进地区社会发展。

⑥剩余劳动力的迁入能够优化城市的人口结构。

⑦迁入往往伴随着城乡文化的融合。

⑧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入改善了城市的人才结构。

其次,也有不利的影响:

①农村教育发展受影响;

②由于农村青壮年的迁出,家中没有“顶梁柱”来撑大局,家庭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造成乡村的治安环境恶化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③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基层组织建设受影响。

④由于劳动力外迁造成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农村里只剩下那些不适宜从事田间劳动的老幼妇孺,从而引发了如今各个对方普遍存在的田地抛荒现象;

⑤留守儿童问题和空巢家庭问题不断显现。

⑥大量的人口迁入导致了城市的结构性就业竞争,毫无疑问,怎么庞大的群体要生活,必须谋生和找工作,而如果城市提供不了足够的就业岗位,就必然会造成城市的结构性就业竞争压力。

⑦贫富差距矛盾更加激化,两种文化碰撞显性化;

⑧影响城市形象第四,大量的人口流入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带来沉重压力。

⑨新增的人口良莠不齐,为了生计他们会采取任何办法来生存,所以一部分迁入者就有可能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从而社会秩序混乱。

6.谈园林城市建设对芜湖的影响 篇六

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来说,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比较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威胁和影响比较大。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来说,其范围往往是天然河道附近,其强行融入到生态环境当中,就会导致天然河流环境受损,会从根本上影响河流环境平衡性,另外还会导致河流中以及附近的生物受损。在这样的水利工程建设下,必须在结合河段情况的基础上采取截流措施,导致泥沙淤积问题出现,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河流含沙量等。

2.2局部气候条件

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来说,其也会从根本上影响施工附近的气候条件,针对那些规模较大的灌溉工程来说,施工后会导致陆地湿度增强,从而影响该范围内的气候条件,不仅导致降水量改变,还会导致气温变化。且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来说,会导致水蓄积问题出现,导致水蒸发程度增加,最终产生降雨,针对水库工程建设来说,还会在产生低温效应后影响降雨量。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结束后,库区会和水面相靠,导致空间能量改变,最终使得气温提升。

2.3土壤

在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后,会产生一定的蓄水,进而导致地下水位改变,在水位异常改变后,会导致土地盐碱化等问题出现,另外还会导致土地沼泽化问题出现。针对那些淹没的土壤来说,其由于通气不足,就会使得其肥力大大降低,进而阻碍作物正常生长。且针对那些盐碱化后的土壤来说,会最终升到地表,在一定的蒸发条件下,会把盐分留在地表,最终导致生物枯死等现象出现。而针对沼泽化土壤来说,其湿度是比较大的,会影响生物正常呼吸等,另外还会导致包气带受损问题出现。

2.4生物

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来说,主要表现为对生物的影响,针对这里所说的生物,不仅包括水生生物,还包括陆生生物。在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当中,必须淹没陆地,这样就会影响该陆地上的生物生活。另外在施工建设下,水中植被就大大减少,导致水中微生物减少,严重影响水中动物的正常生活,长期下去会导致物种消亡等问题出现。而在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后,可以对陆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优势,但会给水生生物生长带来劣势,不仅会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受损,还会从根本上减少鱼类资源,阻碍鱼类正常繁殖。

3解决对策和方法研究

3.1改善生态环境承载力

要想从根本上降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因此要首先增强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给生态环境必要的保障,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不仅会影响河流水文情况,还会影响河流构造等,因此,必须从根本上保证河流需水量足够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移民补偿工作落实到位,获取居民的支持。在实际的工程施工建设之前,要从根本上保证因地制宜,保证施工规划设计科学合理性。针对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必须加大对现场施工情况的监督管理力度,着重加强环境保护。

3.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在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各个环节入手,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且要结合各个环节施工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消除施工建设对其的影响。在具体的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当在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明确相应的`权利和责任,进而明确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降低环境污染度。且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要创建相应的监管机构,定期预测影响施工的因素。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结束后,要落实好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必要时建立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区。

3.3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在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想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必须对相关环境保护体系进行完善,要从根本上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把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到各个施工环节,保证水利工程施工正常进行。在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动植物成长的保护,还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多的选择绿色材料,降低环境污染度,从根本上避免生态环境失衡问题出现。另外还要对相应的反馈机制进行完善,一旦发现不良问题,要及时上报并解决。

3.4加大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

要想促进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正常进行,必须加大施工监管力度,以免违规操作现象出现,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从根本上维护生态环境,还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生态环境。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监管人员要做好环境污染调查工作,一旦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给与处罚,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4结语

7.浅析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篇七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设计,影响

1 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我们以中国古典风景园林为例, 首先, 中国古典风景园林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 比较重视“意”, 即园林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它强调运用多种园林要素:自然界的花木、水、生物等自然要素, 建筑物等人造物以及因二者呼应所产生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美学境界。这一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影响体现在设计的立意与布局上, 无论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 还是现代城市设计, 都以“经营位置”为主要原则, 空间及各种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成为设计的最基本和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其次, 中国的风景园林重视空间的层次、延伸与渗透, 强调通过有限的空间设计达到层次与空间更为丰富的效果。因此, 古典园林更多的利用场地与周围环境, 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关系。因此我国城市的设计者们都运用了相似的手法, 使其设计即能反映城市设计本身的意境, 又能使城市整体的功能和环境得以统一, 从而使城市空间和园林空间相互渗透, 边界感消失。同时, 风景园林中重视空间延伸的设计思想对城市设计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城市设计总重视空间分隔以满足不同城市居民的行为和心理需求的设计就源于此。

再次, 中国风景园林重视空间虚实的对比, 从空间理论的角度来说, 中国园林中实体因素与其间的虚体因素共同形成了立体的三维空间。风景园林中的虚实对立关系体现在由山、水虚实关系产生的空间力, 并由此产生的山水环抱、虚实相生的环境氛围。其对城市设计的影响表现在城市建筑因地势起伏产生的虚实对比关系并由此创造出的意境美上。

2 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作用

现代城市风景园林已从传统的筑山、理水、种植花木转变为集传统与现代园林之大成, 实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体现城市设施公益性质,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改善城市生态、气候和环境。风景园林的基础构成元素—植物能减少城市有毒气体, 释放氧气, 吸收二氧化碳并能改善局部空气质量, 消耗氮、消音减噪、吸附灰尘以及改善城市小气候等方面能发挥优化作用, 还有助于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 对城市人居环境起着净化作用。在城市设计中, 专门规划设计园林绿化用地, 正是为了发挥植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 在城市设计和建设中需严格控制建筑、交通、广场铺装地面的比例, 保证风景园林的绿化面积, 降低公园建设土木工程化的倾向, 保证公共空间的植物种类和数量, 发挥风景园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与施工应注意与人们之间的尺度, 重视环境空间带给人们的亲切感与舒适感。首先, 可根据风景园林所选的位置, 从周围的整体环境出发, 并与空间环境相映衬, 而不能一味求大;其次, 在风景园林内, 可适当设计一些休息场所, 并布置如草坪、树木、雕塑、喷泉及休闲座椅等装饰, 另外, 城市风景园林不能过于拘泥形式, 而应保证造景元素的多样性, 并通过文化交流、社会交往等形式, 让各种职业、各种层次的人们都能在环境中得到精神享受。

2.2 重视城市风景园林中的水系设计

城市风景园林及绿化工程是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系统, 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美观及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 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并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与支持。随着城市风景园林的快速发展, 城市中的绿地与景观面积日益增多, 在风景园林内的用水量也逐年增多。城市风景园林中的绿地规划, 是城市整体环境发展的重点, 因此在总体施工阶段, 就应注重风景园林的布局及绿地的布置, 可充分利用湖泊水系等天然水源, 形成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水景规划, 尽量减少使用自来水等洁净水源而设计的人工水景。

2.3 充分考虑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经济与管理因素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优劣在于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度, 而不是取决于其华丽与否及规模的大小。在风景园林设计与施工中, 各城市应多方面考虑, 结合本城市的经济状况, 以因地制宜、因材制宜的原则, 为城市人民办实事, 在城市风景园林的管理方面, 应加强社会宣传, 让市民认识到城市风景园林与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 让市民主动参与风景园林建设, 并关心、爱护大家的共同休闲空间, 进而提高各项环境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 提高市民休闲活动的安全度与舒适度。另外, 还应通过各种媒介向市民大量宣传有关风景园林设计与施工的新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 以塑造一个良好的城市风景园林环境。

3 结语

总之, 无论是风景园林设计, 还是城市设计, 其主题都是为了创造美的艺术和享受的同时, 为城市中居住的人群提供更加健康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普升, 王楠, 刘晓霞.城市公园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 2008 (1)

8.谈园林城市建设对芜湖的影响 篇八

摘 要 以台风“威马逊”为例分析台风对北海市城市园林树木危害原因,进而提出应对台风危害,城市园林树木应因地制宜选择优势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加强管护并对受灾树木及时抢救等策略,以期为北海市城市园林树木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台风灾害;园林树木;对策;广西北海市

中图分类号:S7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2

台风是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洋面和南海海面上的热带气旋,国际气象组织对热带气旋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依据,分为了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这4种类型。其中台风是指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風力达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台风过境时通过风的水平力和树木自身重力双重作用,可造成城市园林树木严重受损,导致树木折干、折枝、倒伏、树皮撕裂甚至连根拨起给城市绿地园林景观造成严重的破坏,不仅在经济方面会产生巨大的损失,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广西北海为例,分析“威马逊”台风对北海城市园林树木的成灾原因进而从树种选择、管护、灾后抢救等方面探讨减灾防灾的策略,以期为北海市防台风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借鉴。

北海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台风频繁发区几乎每年均有台风过境,2014年第九号“威马逊”台风是40 a来登陆华南最强台风对北海市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使得北海市经济蒙受巨大损失。

1 台风“威马逊”对北海市城市园林树木的影响

超强台风“威马逊”于2014年7月19日凌晨进入北海市区,风力不断增强,风力最大可达14级(41.5 m/s),涠洲岛最大风力17级(59.4 m/s)。据截至20日12:00统计,“威马逊”导致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8.92亿元,受灾人口51.4万人[1]。超强台风使北海市园林绿化遭受重创,造成十分惨重损失。北海市园林部门管护的绿化树木及园林设施损失情况为:倒伏树木约28 822株,主干折断约12 759株,折枝树木约28 479株,损失盆花约5 030盆,花灌木约14 500 m2,通过调查受台风“威马逊”影响全市园林绿化直接经济损失约68 555.41万元[2]。

2 树木受台风损害成因分析

台风对树木的损害程度除受台风强度、树木的抗风能力、降雨量和地形特点等自然客观因素影响外[3],栽培管理水平及养护水平也是重要主观影响因素。而此次台风“威马逊”对北海市园林树木造成巨大损失主要是受台风强度、树木抗风能力及养护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影响。

2.1 台风强度

台风风力是树木受损的最直接、最主要原因。台风风速越大,树木受损害程度越大,而此次台风“威马逊”风力最大可达14级(41.5 m/s)迎面吹向市区,且在市区停留时间长,使得树木受损严重。

2.2 树木的抗风能力

树木的抗风能力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树冠的形状、不同类型的根系、木材自身的性质以及生长状况等。

2.2.1 树冠形状

树冠形状及大小与树木的抗风能力直接相关,台风“威马逊”过境时最大风速41.5 m/s,根据风压计算公式F=(1/2g)ρV2计算,单位面积上风压为107.64 kg[4]。如果树冠半径为5 m,则树冠所受总压力可达8.45 t左右可轻易导致树木折断。由于北海市行道树多为伞形、平顶形、塔形、圆球形等,有些树木树冠大,受风面积大,受损较多。如凤凰木、木棉、黄槐、羊蹄甲、印度橡胶榕、刺桐、大花紫薇和柚木等,棕榈科植物因为树冠较小其抗风能力较强如大王椰、油棕和蒲葵等,在调查中也发现北海大道上的棕榈科植物受损较轻。

2.2.2 根系类型

根系可分为直根系、须根系和板根系。板根是根系中抗风能力最好的,如大叶榕、高山榕和人面子等,在台风损害的树木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台风来临时榕树的表现比较好。另外,深根性树种较浅根性树种抗风。如浅根性树种洋紫荆不如香樟、黄槿、小叶榄仁、南洋杉、竹节树、阴香、铁刀木、假槟榔和湿地松等抗风性强。因此,园林道路绿化应该尽量选择那些深根性,又能抗风倒的树种,如香樟、小叶榕和马褂木等。再通过西南大道和南珠大道的调查也发现浅根系和根系分布面积较小的树种也易倒伏。

2.2.3 树冠与根系之比

根冠比是指苗木地下部与地上部质量之比。当根系重于树冠的时候,树木会拥有比较强的抗风能力,或者树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相协调,也会拥有比较好的抗风力,反之则较弱。如新世纪大道新种植的海南红豆、海南菜豆、麻楝、鸡冠刺桐、红千层和白千层等行道树,地上枝叶己开始生长,根系却尚未恢复时头重脚轻,在这次台风袭击中出现很多倒伏情况。此外,如果地上部分生长迅速,在胸径不大的情况下,树冠达到较大程度,抗风性也弱如红花紫荆。如果树木树冠比较大并且疏于修剪,当树冠承受的风力超过了树枝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就会折断,如长青东路大花紫薇。当根系发达的树木相对扎根深度较深,枝叶疏淡,因此在台风中受到的阻力较小,倒伏少,如椰子树。

2.2.4 树木木材性质

木材的韧性、易曲性好的情况下主干及枝条不易折断,抗风性较好,如胭脂树、格木、樟树和秋枫等。相反木材密度低、树枝较脆,韧性差的,易发生断枝现象,如尾叶桉、木棉、人心果、木菠萝、桃花心木、黄槐、芒果和海南蒲桃等。此外,株体高矮、是否受病虫害损伤也是影响因子之一,在冠幅相当的前提下株体高比矮易受损,受病虫害损伤或其他伤害的树木损害部位常常成为断裂口,受台风影响时易折干和折枝抗风性较弱,只有通过加强日常病虫害防治来减少损害。

2.3 管护水平影响因素

在台风“威马逊”对北海市造成巨大损失的影响因素中人为管护水平也是影响因子之一,一方面来“威马逊”势迅猛,北海市很多行道树的修剪工作不够及时,树冠所承受的风力超过树枝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折断。另一方面,护树架很多都已经出现了老化断裂或松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木质结构的三脚护树架腐坏严重、护树带脱落,无法达到护树的效果。对于种植或移植不久的树木,也存在护树架结构不稳、设计不良、捆绑方法不当等问题,甚至有的新植树木无护树架。也影响了树木的抗风能力。

3 台风灾害防治对策

3.1 选择树种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行道树和景观树的树种选择上,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实现多样化,在主干道选择根系发达且深(最好具有板根),树冠较小、叶疏;机械组织发达,木质坚实,韧性好,在生长后期不形成空心树干;如杜英、胭脂木、大王椰、铁刀木、格木、秋枫、香樟和小叶榕等。在一些綠化空旷地也就选择一些抗风棕榈类植物如蒲葵、散尾葵和大王椰等。同时,在布局上也要采取抗风树种以及遮阴观赏树种套种方法种植,高矮相间、乔灌搭配,多选择一些乡土树种。

3.2 加强树木的日常管护

城市园林树木应采取适时修剪、加固、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加强日常管护,以增强树木的抗风能力。对于行道树应适时进行修剪,正确的修剪,可以调整树木的生长发育,保持优美树姿也可以减少风阻,保护树木,如杯状、伞状树冠可降低正面风压,但要做到台风到来之前及时进行保护性适应性的修剪。

在树木加固方面应采用科学的技术,对新种植的大苗井字形立杆法用竹木、采用“井”字状联接,使树体与竹木联为一体。另外,也有独杆法它单脚护树架与树干紧紧靠在一起,对中部和上部进行捆扎。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都要注意保护好树皮。除对树木采取适时修剪、加固、此外还应做好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增强树木的抗风能力。

3.3 及时抢救受灾树木

台风过后,大量树木倒伏、倾斜,也阻碍了城市交通。应及时进行抢救与清理。首先及时修剪倒伏的树木,台风过后气温会迅速升高,高温和暴晒会使树木中的水分快速流失,并且倒伏的树木其根茎等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很大部分会露出土层,在三五天的时间内就会因为缺水而枯死。所以第一时间应该对树木枝叶进行剪除,只保留最多20%的树叶即可;如果树木无明显主干则要降低1/4或者1/3的树体高度;其次,将修剪后的树木拉直、扶正,做好固定支撑,将树干使用草绳等物包裹1~3 m的高度,然后再进行栽植,以此来控制蒸腾量从而降低水分蒸发,为树木的成活率打好基础,对于名贵树木,需搭架遮阳。后期最好浇水、管理,保水、保湿工作使之迅速恢复生长。

4 结语

台风灾害对城市园林树木的危害巨大,特别是亚热带海滨城市更是如此,因此滨海城市在树种选择上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先选择乡土优势树种,在日常管护中应采取科学方法做好树木加固、修剪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受灾树木应及时抢救使其尽快恢复生命力。通过系列措施旨在提高树木的抗风能力,为城市生绿化生态功能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娴.“威马逊”致北海损失近19亿元[N].北海日报,2014-07-21(1).

[2]北海市园林管理局.超强台风“威马逊”给北海市园林绿化造成惨重损失[EB/OL].(2014-07-23)[2015-12-11]http://www.beihai.gov.cn/3395/2014_7_21/3395_410748_1405933795938.html

[3]Tanner, E.V.J.,V. Kapos,et al.Hurricane Effects on Forest Ecosystems in the Caribbean[J].Biotropica,1991(23):513-521.

[4]吴显坤.台风灾害对深圳城市园林树木的影响及对策[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9.谈园林城市建设对芜湖的影响 篇九

景观设计对时代有着极为敏感的职业化特征,西方当代景观设计大师适应时代审美的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为园林景观的.场景塑造作出了努力,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形式美学基础.因此,了解西方当代景观艺术对我国园林形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 者:师卫华 SHI Wei-hua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39(3) 分类号:O657.32 关键词:西方当代景观   中国园林形式  

10.谈园林城市建设对芜湖的影响 篇十

关键词:极端气温 园林植物 应对措施

城市品位的提高,重在城市生态环境的提高。在人们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城市绿化不仅能为人们净化大气污染,还能美化生活环境,调节温度等,在城市发展中城市绿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安地区,地处南北分水岭之滨,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交界处。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为了提高城市绿化美化的效果,逐年从南方引进部分树种来美化城市,如:桂花、广玉兰、香樟、红花继木、芭蕉、十大功劳等。这些植物在气候划分上都属于亚热带或热带常绿植物,通过多年驯化,使这些品种正常年份下在西安地区能够安全越冬,但是遇到极端气温,就会使这些植物大面积受害或致死。

西安地区的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西安市及各郊县年平均气温13.1-13.4℃,全年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3℃,月平均最高气温32℃左右;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0.3—1.3℃,月平均最低气温-4℃左右,降水年际变化很大,最大差值可达590mm,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极不均匀,有78%的雨量集中在5~10月,其中7~9月的雨量即占全年雨量的47%,且时有暴雨出现,年平均相对湿度70%左右,年平均风速1.8m/s。

温度对于植物的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是极端重要的,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植物的一系列生理过程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对植物产生伤害或致死;其次,温度对植物的影响还表现在温度的变化能影响环境中其它因子的变化,从而间接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 季节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四季长短是有差异的,其差异的大小受地形、海拔、纬度、季风、雨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本地区的植物,由于长期适应于这种季节性的变化,就形成一定的生长发育节奏,即物候期,物候期不是完全不变的,随着季节性变温和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而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必须对当地的气候变化以及植物的物候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较好的发挥植物的园林功效,以及进行合理的栽培管理。

2 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的适应性称为“温周期”,植物的温周期特性与植物的遗传性和原产地日温变化的特性有关。一般而言,原产于大陆性气候地区的植物在日温变幅为10~15℃条件下,生长发育最好,原产于海洋性气候区的植物在日温变幅为5~10℃条件下生长发育最好,一些热带植物在日温变幅很小的条件下才能良好生长,而一些寒带植物在日温变幅很大的条件下才能良好生长。

3 突变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在生长期中如遇到温度的突然变化,会打乱植物生理进程的程序,造成伤害,严重的会造成死亡。温度的突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突然低温,一种是突然高温。

3.1 突然低温,由于强大寒流的到来,引起突然的降温,使植物受到伤害,持续时间与伤害程度成正比,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寒害,指气温在零度以上时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的情况,一般受害植物均是热带喜温植物,例如轻木在5℃时就会严重受害而死亡,热带的丁子香在6.1℃时叶片严重受害,3.4℃时树梢干枯。

②霜害,当气温降至0℃时,空气中过饱和的水汽在植物表面就凝结成霜,使植物表面受害称为霜害,如果霜害的时间短,而且气温缓慢回升时,许多植物可以复原,如果霜害时间长而且气温回升迅速,则受害叶子不易恢复。

③冻害,气温降至0℃以下,植物体温亦降至零下时,植物细胞间隙就会出现结冰现象,严重时导致质壁分离,细胞膜或细胞壁破裂,从而使植物死亡。

④冻拔,在纬度高的寒冷地区,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由于土壤结冰膨胀而升温,连带将草本植物抬起,至春季解冻时土壤下沉,而植物留在原位,造成根部裸露而死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草本植物,尤以小苗为重。

⑤冻裂,在寒冷地区的阳坡或树干的阳面,由于阳光照射,使得树干内部的温度与树干表面温度相差较大,就会形成裂缝,当树液活动后,会有大量树液顺缝隙流出,从而感染病菌,威胁植物生长。

⑥冻旱,冻旱是一种因土壤冻结而发生的生理性干旱。由于冬季土壤结冻,树木根系很难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地上部分的枝条、芽、叶痕及常绿树木的叶子仍进行着蒸腾作用,不断地散失水分。常绿树木由于叶片的存在,遭受冻旱的可能性较大。常绿针叶树受害后,针叶完全变褐或者从尖端向下逐渐变褐,顶芽易碎,小枝易析。

3.2 突然高温,突然高温对植物的伤害主要是由于破坏了植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温度过高时可使蛋白质凝固,造成物理伤害,如皮烧等。高温还能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若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植物会因长期饥饿而受害或死亡;高温还能加速蒸腾作用,破坏水分平衡,使植物干枯甚至致死;高温抑制氮化合物的合成,氨累积过多,毒害植物细胞,也可致死。

4 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与养护中要采取的措施

2007年冬季,西安地区遇到了50年一遇的寒冬,极端温度达到-13℃,持续了一个多月,许多名贵树种、引进及驯化的绿化植物被冻死,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结合我们多年的绿化养护经验,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与养护中,我们要采取以下措施:

4.1 提前了解當年冬季天气的变化情况,做好植物的防冻工作,对于引进及驯化的植物要特别加强保护措施。

①在立冬之前浇灌防冻水,进行培土,培土高度不小于50cm。

②对于特别名贵的当年种植品种(如桂花、香樟、广玉兰等),在培土之前还要进行根部覆盖草帘,树身包裹等,这样做不仅起到保温作用,而且还能预防病虫害(春季将草帘解下焚烧,大量的卵及害虫就被烧死)。若遇到极寒天气,要对整个树体薄膜包裹,保证植物体温在零上。

③对于几乎没有耐寒性的品种(如铁树、榕树、红花继木、十大功劳等),要搭建简易温室,必要时在夜间还要增加取暖措施,保证温度不低于5℃。

4.2 对于地被植物要使用农膜覆盖,必要时用腐殖土覆盖,如芭蕉、美人蕉等草本植物也可在寒流来临之前砍伐,再用不小于20厘米厚的腐殖土覆盖,也可在霜降后,将根部带土球挖出,储存在温湿度适宜的地窖里过冬。

4.3 在使用南方植物时,一定要了解其生长习性,特别是要提前进行驯化,进行2次甚至3次以上的移植驯化,才能使其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提高抗旱性,保证植物的成活。

4.4 从生态环境和经济性角度考虑,在园林绿化品种选择中,我们提倡使用本地乡土树种,发掘野生资源,少用或不用在当地表现不好的品种,从设计理念出发,发扬本土文化,遵循自然规律,改变以往照抄照搬的种植做法,尽量不直接使用与当地气候条件、温湿度、土壤条件相差较大的植物,大胆的突出城市常绿、生态、环保的特色,做到利用现有资源从色彩、造型、布局等,营造出具有独创性特色的生态环保城市,尽量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极端气温对城市园林植物造成的伤害。

4.5 在城市绿化栽植工程作业时,抓好质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材料,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养护管理要严格按照植物生长特性进行,增强植物自身的抵抗力,使植物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低温对树木造成的危害及防护措施,http://www.ylstudy.com/thread

-8758-1-1.html.

[2]庆阳市果树花期低温危害的原因与对策,《农业科技与信息》杂志.

[3]徐建芳.浅析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J].价值工程.2010(15).

11.谈园林城市建设对芜湖的影响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园林绿化,校园文化,建设,影响

高校的园林绿化景观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 通过园林景观可以直接呈现出高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面貌, 校园园林景观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功能, 在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 高校管理者应充分重视园林绿化景观的建设工作, 将园林景观的重要作用积极发挥出来, 构建符合社会发展主旋律的校园文化。

1 高校园林绿化建设概述

校园内的园林景观绿化和校园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 一个设计科学合理、匠心独具的校园景观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彰显着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以及积淀了学校的历史。

1.1 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 校园园林绿色景观的建设为在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课外活动、学习以及休息的空间, 校园园林景观融合了人工美和自然美, 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气, 园林中的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将不同的花草树木配置在一起, 形成了优美、宜人的环境。其次, 我国地域辽阔, 各个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都不相同, 那么适宜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就有所差异, 所以园林绿化能够体现不同校园的地方特色和当地的文化内涵, 校园园林绿化构成了校园的特色标志, 使人走进校园就能深刻感受到校园的独特魅力。最后, 校园园林景观能够彰显学校办学的宗旨和特色, 园林景观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气息, 同时也深刻了解了学校的文化以及历史。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高校随着时代的脚步也在不断改变, 园林景观在体现校园文化的同时展现了当下时代的气息。

1.2 校园园林绿化建设的原则

鉴于校园园林景观的重要作用, 在设计及建设园林景观时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要说的是校园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要服从校园的总规划设计, 以校园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为依据, 并且根据校园各个功能区的需要进行整体的设计, 做到景点绿化、道路绿化以及大面积绿地规划相结合, 从而构建出有机融合的校园园林绿化系统。二是符合当地特色以及人文精神原则。校园园林景观要充分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域特色, 合理利用当地的植物资源, 设计规划出独特的绿地景观, 充分展现高校的历史沿革, 激励教育后代学生。三是结合科学与艺术原则。校园园林景观中的花草树木以及相应的山、石等要素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做到因地制宜、合理配置, 在综合考虑校园个功能区的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景观组合的完整性, 创造出轻松、优美的校园环境。

2 高校园林绿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2.1 高校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方面

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主要有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设施, 例如教学设施、图书馆、体育馆等, 同时还包括校园内的各种园林景观, 例如植物、山水、雕塑等。校园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可以柔化校园内的生硬的建筑物, 巧妙的园林景观规划和造景可以将自然美与人工美融合, 美化校园环境, 影响校园文化的物质构成与组合。例如四川文理学院设计的青春广场等已成为学生晨读的最佳去处, 分布在其中的园林雕塑、植物以及小品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另外, 园林要素的合理构成对校园的整体精神文化也会有直接的影响, 例如武汉大学的樱园, 中国美术学院的主楼以向日葵以及油菜花田来搭配, 北京交大取“日月为明, 光照千秋”之意将“鱼湖”改为“明湖”, 增添了整个校园的灵气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校园的文化内涵。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校园园林景观的科学设置能够充分的体现校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富有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使校园环境变得更加雅致和更具有情感, 更能够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 校园园林绿化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是各个院校历史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院校领导应重视校园园林绿化的建设工作。

2.2 高校文化多元化方面

高校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是多元化的, 其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历代师生的传承, 而校园园林景观在高校多元化文化的传播方面起到了营造积极氛围的重要作用。例如有些高校内的学习公园及走廊内种植了多种林木并在各种林木上标示出了该林木的产地、科属等具体信息, 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增加了植物分类的知识。另外,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进了园林技术的进步, 各种新物质材料以及技术层出不穷, 例如电光技术、声控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提高了校园园林的光彩美和动感美, 增强了园林建设的和谐性和完美性, 师生直接感触到了园林景观带来美学感染力, 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2.3 教育功能方面

校园园林景观绿化的节点设计应统筹兼顾, 全面考虑校园的人文意识及教育氛围, 其在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校园园林景观绿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设置的景观本身所蕴涵的文化知识及象征的意义, 校园园林景观在体现美学教育的同时注重充分展现智力教育和德育教育。园林景观的设置主要是植物以及山水等, 植物可以寓情怀、山水可以明志理, 师生在欣赏园林景观的美感的同时可以提升自己的素养。例如有效院校内种植的竹、松、梅等植物造景, 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这些植物象征着奋发向上、坚韧不拔。再比如清华大学内的“近春园”内大量的荷花景观, 就是利用了荷花所赋予的“出淤泥而不染”高尚品质的内涵, 从而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熏陶作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校园林景观绿化能够对校园的物质及精神文化、多元文化以及校园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高校在新时期应重视校园园林景观建设工作, 构建出符合院校发展的园林景观, 从而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燕飞.中国近现代高校园林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2]叶鹏飞.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应用[D].江西财经大学, 2013.

[3]李宗维.高校特色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3.

12.谈园林城市建设对芜湖的影响 篇十二

城市的园林绿化与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活紧密相关。城市园林绿化的服务对象是城市,是满足城市的多种需求,而城市是人口最集中、最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地域。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旅游及休闲度假产业迅猛发展、建设“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布局的大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城乡生态化的基础性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着眼当前晋中市的城市发展现状:2011年,晋中市城区园林绿化工程包括晋商公园二期、潇河公园、龙湖立交桥等绿地建设、城市绿化美化建设、生产基地建设、植物园建设、迎宾公园建设、环城林带建设等十类,共十九项工程,所有各项园林建设工程都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如何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作用,真正把环境作为生产力,为绿色晋中更好更快发展打好软件基础已成当务之急。

1 城市园林绿化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项公共性质的事业,根本目的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人们与大自然更好地和谐相处,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改善城市生活质量,保持生态环境永续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环境质量标准认识的提高,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目前,晋中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是紧跟大园林发展步伐,建立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沿着“生态园林”、“生态城市”的方向,把握机会,继续增强园林绿化事业的整体意识和实力,努力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促进晋中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园林与建筑及城市设施的融合,实现大地景观规划。

2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随着晋中市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本身使人们的观念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进而转向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表现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就是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2.1 园林绿化建设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传统城市园林建设是一项单一性的工作,产业链条短,规模范围小,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主要是单一的园林花卉、苗圃的生产。现代城市建设要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建筑格调与环境格调相协调,要能充分体现城市的精神和气质,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园林苗木、花卉事业,加快苗圃经济基地建设,发展种苗花卉、林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拓展规模,发展产业链条,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做法,大力实施生态兴市。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让建筑与人对话,引入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交流联系的空间。通过园林绿化,强调园林绿化的基础性人居功能,以此为着力点,吸引目光,拉动房地产、金融市场、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搬运市场等的投资,形成周边地区集聚和辐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晋中市的商业一条街、安宁街、思凤街、汇通路、锦纶路等路段,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绿化带植物配置丰富,形成优美的道路风光带,周边单位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美化手段,达到绿化资源共享,提高了城市整体水平。城市房地产、商贸业也正是抓住这个契机,利用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提高楼盘的知名度,房价因“绿”而涨,带动整个房地产业的有形和无形的资产增值,直接拉动晋中市经济发展。

晋中市作为红色旅游、华夏文明旅游城市,乌金山森林公园、云龙山森林公园以及各县(区、市)正在创建的湿地公园等都因生态环境优美而吸引众多游客,旅游业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项举措。

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蒸蒸日上,全市上下大规模开展园林绿化建设,苗木花卉市场的产业化生产、销售以及园林养护等不仅为下岗再就业人员创造了就业机会,而且通过市民对绿化的消费等方式直接作用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实现晋中市城市经济的增长。

2.2 园林绿化建设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的间接效益主要表现在,根据城市的资源承载力、用地的布局合理来规划城市园林绿化,使得城市园林绿化节地、节财、节水。通过城市园林绿化的遮荫和防风带来的能源节省,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等,也充分证明城市园林绿化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比直接经济效益大得多,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大,建筑物密度高,通过园林绿化能够减少热岛效应。大量种植的园林绿化树种,如国槐、银杏、法桐等能够对大气、灰尘的污染起到良好的吸附作用。行道树树冠成荫,行驶在路上的汽车、行人能切实感受到遮阳降温的舒适感。在晋中市开展的墙面、桥梁立体绿化,林荫式停车场的建设,街道亮化、美化等各项工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普及绿化,达到节能的效果,为创建节约型经济社会出一份力。

3 结语

城市园林作为一种城市的潜在生产力,已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出现的“以绿引资、借绿富市”的理念已逐渐凸显出它的价值。因环境优雅、景色优美、绿色生态带来的经济效益正在增长。放眼未来城市,富而择其居,居而择其优,优而择其绿,择绿而居的时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向我们的城市生活。

13.园林管理理念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篇十三

关键词 园林管理理念;园林设计;生态影响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绿化建设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盲目模仿、对不适合本地区的设计进行照搬照抄等。因此,在园林设计之初就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很有必要。

1 园林管理与园林设计的概述

1.1 园林管理与园林设计的概念

园林管理主要包括养护管理与非养护管理等多项措施,养护管理主要涉及到绿地、道路以及广场等地植物材料与园林设施的养护管理等。在养护管理工作中,应该顺应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与生长规律进行[1]。园林设计本身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主要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层面,是一个与艺术设计研究领域,其主要任务包括对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规划与设计等多方面内容。

1.2 园林管理与园林设计的关系

园林管理和园林设计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园林绿化管理以园林设计为基础,绿化管理是园林设计效果的一种延续,如果没有好的园林设计方案,绿化管理工作就会缺乏方向与目标。因此,只有将科学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园林设计中,才能保证设计效果的永久性与持续性[2]。

2 园林管理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

2.1 绿地水平反映了城市的面貌

从绿地生态现状来看,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整体建设情况,城市景观绿地建设的作用在于对城市空气和水源进行净化,减少光、视觉以及噪音等污染,还能保持水土,为城市居民提供具有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功能的人类活动空间。很多城市的绿地建设单纯重视绿地的景观效果,忽略了绿地的整体生态效果,直接造成了绿化管理困难的出现,绿地的使用年限变短,甚至造成大量植被的死亡。

2.2 景观绿化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

从城市景观来看,景观绿化多为开放场所,这也正是城市形象的一种重要表现,在景观绿化中,不能只重视公共空间的视觉形态设计,而忽视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城市的空间环境是开放的,但很多地方的绿地人为损伤现象非常严重,如在树干上摆放广告牌;其次,园林场所与设施具有可接近性的特点,在设计时,要保证入口与园林空间要有一条舒适的无障碍通道,创造一些供休息和围合的空间。

2.3 用较低维护成本得到较好的绿化效果

设计方案不同,建设成本就不同,很多好的规划设计方案,因为建设过程中与后期维护超出经济实力,只能低成本维护,其观赏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如病虫害防止不及时,绿化带修剪不到位等,造成原本的绿化功能丧失。鉴于此,应该积极探索一些低成本的绿化方法,并加强管理[3]。

3 园林管理理念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3.1 生态影响

一个城市的整体建设效果可以通过绿化水平表现出来。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景观绿地不仅具有净化水源与空气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善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降低噪音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但多数城市绿地在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视觉效果,严重忽略了园林的生态功能,这无疑给后期绿化管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很多困难。现阶段,园林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许多人们看似普通的行为实则就是对园林环境的污染,如儿童随地大小便,随意践踏草坪等。因此,在园林设计中,一定要对公共厕所以及休息空间进行充分的考虑。

园林管理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生态破坏得到有效减少,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园林设计师应该积极探索在对自然环境破坏最小的情况下,对现有的空间与建筑进行充分利用的方法,使其能够满足功能上的需要,进而达到节约土地、减少生态破坏的目的。在种植植被时,应该注意各种植物之间的结合与搭配,形成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这样不仅可以对病虫害的传播进行有效抑制还可以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给人以美的感受。在植物的选择上,不能盲目从国外引进植物,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花与果相互映衬等问题,以提高植被的成活率,降低后期园林的管理费用。

3.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人的精神享受以及舒适度等方面。首先,安全性是保证人们娱乐与生活的重要基础。在园林设计中,应体现出与自然灾害相对抗、耐用以及稳固等特点。其次,对领域性的重视,换句话说就是将人的各种行为、活动领域结合在一起,使人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再次,要进行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主要是指针对儿童、残障人士等人群展开的设计,重视设计时的特殊性。

3.3 节省管理成本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不同的设计方案需要花费的资金往往呈现出较大的差距。很多优秀的园林设计方案都是因为建设与管理维护成本较高而不能得到实现,有的即使实现了会因为后期维护成本高而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

要想在体现出观赏效果的前提下节省管理成本,首先不能布置过多的园灯,园灯过多不仅会带来光污染,还会因为人为破坏增加维修成本;其次,在设计中对水池规模进行控制,水池深浅高度差较大会对老幼人群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夏季水池中还容易滋生蚊蝇,不仅会影响空气质量,也不易处理;最后,在节约型园林建设过程中,应对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使用量进行合理的分配,对当地的材料以及当地的特色工艺进行充分的利用,不仅可以节省建设成本,还能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4 结语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园林建设不仅起到了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快节奏生活创在了休闲娱乐的环境。园林管理林念对园林设计的影响主要通过生态环境、以人为本以及成本节约等方面体现出来,不仅可以达到设计目标,还能降低园林管理成本,对园林的和谐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陈学文,赵伟华. 现代绘画理念对园林设计思维变革的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6-229.

[2]肖亮,黄林芳.浅析景观设计史与环境艺术设计史——以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为例[J].价值工程,2015(8):159-162.

[3]王丽娜,张贝琳,孙琦.园林管理设计理念在园林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5(3):63-64.

14.儒释道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篇十四

题目:儒释道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学院:园林与林学院

班级:风景园林1102

姓名:王旭

学号:20110997

2013年7月5号儒释道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摘要: 儒、释、道三家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框架,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对中国园林施以影响:“道”之自然为其提供形象化的基础,“佛”之自我为其提供抽象化的依据,“儒”家的中庸思想则在二者之间提供了适当的“度”,来取得平衡。中国园林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园林美学。

关键词 :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影响、发展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几千年的风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责任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儒家思想与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儒学在中国存在的几千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样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艺术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处处蕴含深意的人文世界。人本精神——台在园林中的变迁。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是一种开拓进取、雄姿英发的的文化精神。中国建筑基于对人和社会的重视,以服务人间为主旨,使建筑与人相辅相成。人的舒适度要求以及人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与接受能力一直控制着建筑体。

台在夏商周三代还具有极强的神秘性和神圣性,而且在最古老的园林中是最为重要的建筑。台是与神话思维紧密关联的,随着人的理想思维的发展,人和天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在原始人、夏商周人那里,人必须依附天帝来获得生存的意义,王权的观念也是必须从天帝那里获得自己的神圣性说明。从周公旦的“以德配天”到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开始,人不再是膜拜神灵的卑微小人,人们把自己的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凡尘而非天国。通神之台的神学意义也开始慢慢隐退,而登台眺望的游乐功能渐渐成为了造台的唯一目的。台的功能演变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春秋中叶,礼崩乐坏,诸侯们兴起了一股造台的风潮,在他们眼中台只是作为一种审美享乐之物。楚灵王建造的章华之台极为精致,到处都极尽彤镂之能事,作为供人游乐嬉戏的场所,体现了帝王与民同乐的仁政精神。到了汉代,虽然也有通天台、通天铜柱、承露盘等,但这都仅是处于一种模拟上古的心态表现。

后来,在“仙人好楼居”的观念之下,横木逐层向上堆积的井干楼开始兴起,积土高台开始向木结构转变。台的建筑在园林中的主体地位开始渐渐被其他宫殿建筑和山水景观所取代。东汉以后积土高台建筑开始衰落,逐层叠堆横木的井干式楼也被斗拱式楼阁所取代。楼阁建筑取代了高台建筑,台也就但除了中国园林的历史舞台。君权至上——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

儒家思想也非常注重‘礼”。“礼”字本为宗教的仪节,后来则包括一切社会风欲,习惯与规矩.儒家讲中庸之道,注重万物的合谐,中正,均平,循环的观念不仅是日常生活的规范更深深影响中国文人的思想。中国传统建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四合院,宫殿、寺院建筑的布局,都喜欢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求得整体的统一性。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要求摆脱传统礼教的束缚,主张返朴归真,无拘无束,任其自然,其建筑无论在情趣上或构图上都表现出曲哲多变,自由活泼,与中国传统建筑表现气一种强烈的对比关系。

首先,园林建筑不追求建筑本身的雄伟壮丽、规整、统一,而一开始就与诗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经过造园家的苦心经营,成为其抒发感情的一种手段。其次,园林建筑的构图法则及形式也与传统形式大相径庭。园林建筑强调的是有法而无定式,即不受任何法规戒律的羁绊。在布局时相当灵活自如,根据具体的环境运用迥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赋予空间无限的变化。再次,建筑在园林中毕竟属于人工美的范畴,与园林的自然美是相互对立的。怎样处理好人工美和自然美的关系,对园林的成败影响很大。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布局时采取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基本原则,力图使人工美与自然美相互配合,相互增色。因此园林建筑多以轻巧活拨的选型,开敞流通的形式,与自然相谐调,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境地。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著称于世,其原因之一,正是在于色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试图探索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旨在使我们认识当时造园者的辜越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希望我们能继承这一宝贵的民族遗产,深人发掘,提炼其精华所在,为创造富有时代风貌的新园林服务。有“力行近乎仁”,他们以自己的勤劳,为国家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证,这是国家正常运转的基础。就是说,在中国民众的勤劳力量主导生产,他们的勤劳生产了粮食和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保证了整个社会的物质富裕和人民的生活康乐;而儒生的知识能力主导了教化他们,教育了普通民众,管理并且使他们正确使用了自身的勤劳,并且还提供了知识成果;而最上层的统治阶级则以其高贵的品格,将其子民的努力引导到一个高尚的目的之上,这个高尚的目标并不是空虚的。物质上大家的努力为大家更好的生活,这可以从我们那时众多的优秀建筑、园林、艺术等中看出来。精神上,看看古代中国众多的文字经典吧,那些微言大义,不比当今纷繁复杂却又空洞无物的印刷品强上一百倍吗?这就是古代中国作为引导者的统治阶级的巨大力量——引导民众为了一种高尚的目的而使用力量。不仅在这样一个国家秩序中是遵循着儒家的思想,就算在一个家庭中也是如此,有着严格的家庭秩序。可以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规范已经深入生活各个方面,“家国一体”需对应在家中,孝悌之道是非常重要的,子对父要有绝对的孝,弟弟对于兄长要有绝对的悌,这在国家中就是家中的要对君主的忠,和对同僚的义。国的活动有祭祀、庆典等等,就连国家进账出钱等等都是与家中的活动一一对应。两者是对应的。这才是宗教让人不必每天翻看经典各种规范就像是本能一样贯彻在生活中。而在朝代替换之时也正是由于统治者的统治力——他们引导民众为高尚生活努力的力量——的萎缩才给了大家推翻其统治的决心和力量。否则,是绝对是不会被推翻的。我们可以看到,那是他们的阶级之间虽然有压迫,但是彼此是非常和谐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中国儒家文化在中间阶级的普及下,在上至统治者,下至普通民众中都取得了效果。大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使大家都没有意识到。

为了达成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十分看重用来维持社会个阶层秩序的等级制度。构建和表现“等级与秩序”成为中国建筑世代相袭的重要母题。历史上中国官事建筑出现过各种形制,它们绝大多数都与当时的等级体系相衔接,成为必须严格遵守、不得僭越的制度。至于这些形制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这涵盖了建筑的体谅、造型、结构、材料、装修、色彩、砖瓦等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及。

皇家园林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弘,金碧辉煌,建筑风格多姿多彩,尽显帝王气派。中国历代统治者继承了儒家的君权至上的文化思想,在造园方面讲究雄壮巨丽。历代帝王营造宫苑的内心写照:非壮丽无以重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他们看来,如果连雄壮巨丽的居所都没有,又有什么能力去称霸天下、驾驭万民呢?唐诗人骆宾王在《帝京篇》中写道“不睹皇居壮,不知天子尊”。

秦汉园囿的阔大壮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秦始皇扫荡六国后,将天下20万富豪全数迁往都城咸阳,并把灭掉的六国都城拆迁到咸阳北坂。财力、物力、人力、技艺的四重集中使得秦代的宫室规模空前庞大。仅咸阳宫一处就是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秦始皇建于渭水之南的上林苑。著名的阿房宫就建在上林苑内。当时的阿房宫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一个苑中宫殿尚且如此,上林苑的规模就可想而知了。上林苑吧一条自然的渭水和一座自然的南山都纳在里面,离宫别馆,弥山跨谷。相比而言,后世的皇家园林的人工池沼和人工假山简直就无地自容了。上林苑的规模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儒家思想。比德思想——园林景物的象征意义。受儒家的比德思想的影响,中国诗画以及园林都喜好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将其赋以人性,暗喻自身对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追求。怡情之际,陶冶情操。绘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如松、竹、梅、兰、菊、荷等式园林中主要的装饰植物。文人们往往同时兼具诗人、画家、造园家的身份,许多画家诗人都曾参与造园活动,如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也呈现出异形同志的特性,这是由于诗、花、园林的意境的产生有着共同的思想根源。它渗透在文人的性格和审美情趣中,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如今还存有不少以竹林景观取胜的园林,如苏州的沧浪亭、扬州个园等。特别是扬州个园更是中国园林竹文化的最典型代表。个园之“个”字本身就是竹叶的结构,中国国画画竹的基本笔法就是写“个”。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走近个园,人尚未入园,就能感到浓浓的竹意。园门两侧花台上就是翠竹飒飒,凤尾摇曳。步入个园,迎面而来的就是热情好客的万轩修竹。无风的日子,这个绿色方阵静如止水,波澜不惊:有风的日子,它又如万马奔腾,洪波涌起。竹在那里不但成了一道风景,更是一顿精神盛宴,令人顿作尘外之想。清浊处世哲学——私家园林的隐逸文化因子。数千年来,清浊处世哲学一直是儒家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孔孟讲究在太平盛世要不断争取为国效力,兼济天下;但当世道混乱,人们不能得到己用时,孔孟讲究隐逸退避而独善其身。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任自然而不废名教的“隐在朝市”的新隐逸思想,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典型的隐逸模式,被人尊称为大隐。儒家知识分子虽不像道家知识分子那样消极遁世,却有“道不明则隐”的选择。隐逸文化便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出发点。于是儒家知识分子也需要一个“隐逸”的环境。这个环境不需要很大,无需奢侈,无需过多的建筑,而是要在城市的喧闹中造就一种隐居的氛围,是符合他们的精神需求的去处,使他们可以在此处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德行,如遇“明君”他们就可以即刻复出。在小小的园林中“一瓢饮,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

园林艺术集合了山水、饮食、文会、音乐、书法、楹联等隐逸文化因子,私家园林的出现就是和隐逸文化相关的,并很快成为了中国隐逸文化的载体。今古诗人对园游文化之所以乐此不彼,也许正是契合了他们的隐逸文化心理。他们只有在对园林美景的玩赏中才能寄情山水,回归自然和自由;只有在酒精的麻醉下,他们才能忘却朝政中的不快和内心的沉痛;只有在诗文的吟咏中,才能宣泄自己的内在心绪;只有在轻歌曼舞中,才能抚平失落的情绪。园林的游赏活动,无疑对保持士人精神的相对独立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道家思想

道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自然观 1 道法自然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古代哲学家就提出遵循自然,顺依自然的思想。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老子二千多年前就有关于世界观的言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道”就是这个意识形态的中心,它是世界观,同时也是方法论。道家宗旨虽不是广济苍生,只是个人的一心修炼,但在民间影响极大,因此也渐渐介入世俗,申明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老子主张做人要以“道”为法则,要做到不争、无为、自然。这样,以“道”为核心的哲学观,以及清静无为的价值观和“小国寡民”的社会观构成了以自然为中心的园林主题。“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这一观念之上,建立了道与自然的联系,暗示了整个宇宙的运行法则,并强调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深刻的敬意。

道家学说主张“自然无为”,并强调“天地之美”的思想,清楚地表明了它的美学观点,也促使了魏晋南北朝中国山水文学和山水画艺术的崛起。正所谓“儒在钟鼎,道在山林”,道家学说的兴盛直接促进了园林的成长。中国的古典园林,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发展起来的,表达了封建社会后期文人、士大夫追求虚静,崇尚自然,避凡尘,脱世俗,寄情于山水的心境。它使得中国古典园林一开始就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感情色彩,凝聚了中国的绘画和文学意趣,同时也继承了道家的自然美学观。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的模板,是“道法自然”的直接体现。2 处理手法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山水的风貌,中国园林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手法:(1)整体的有机性(2)片断的完整性

道家学说是在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重要思想。尤其是对于中国古代的失落文人,那些怀才不遇或是屡受挫折的人。道家的闲散安逸、清贫乐道无疑也是另一种生活选择,也幸亏有了道家思想,古代的人不至于在难以实现自身抱负的时候找不到抚慰内心的精神之药。

道,是天地万物的客观规律,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所以老子道家提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不违背道的规则而妄为,也就是不违背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而妄自非为,因为不违客背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道家文化绝对的自由追求天人合一,相信生活中一切问题都受到道的影响,最终由道解决。无为是道之子,是道的本性,道的体现。天道自然无为,道“无为而无不为”。它什么也不做,但是什么都做成了。天得到它,变得清朗,地得到它,变得宁静,无为的思想贯穿全篇。老子把道的自然无为,转化到人身上,•要求人们象道那样自然无为。他指出“为无为,则无不治”。人们只要坚持无为的原则,什么事情都能办好。我们在其中的角色就是无为,就是顺应道的变化,合乎天时地利,上应天心,下顺民意,不因自身利益而迷失于花花世界,淡出纷繁世事,注重自身修养,不问世事,构建自身精神上的和谐,以每个人追求的自身和谐构建社会大集体的最终和谐。

三、佛家思想

还有一门宗教在中国也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就是佛教。再从古代印度传入我国之后,佛教产生了为适应我国国情的变化,他被我国的文明同化了。佛教传入我国之后逐渐发展成为禅宗,不管是传统佛教还是禅宗,他们还是与很多共同点表明他们还是同一宗教。佛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自我观 1 见性成佛

与“道”向外寻找的方式不同,佛教主张“见性成佛”的内心追寻方式。如果说“道”家注重的是“外”,即自然,那么“佛”家注重的是内,或者说是“自我”,这就产生一些形而上的思索,人怎样成为人?其过去怎么样?将来又怎么样?人在社会中应当有什么样的地位?人之在世应当做些什么?„„这一切思索的结果,就构成佛家的基本哲理。因此,“自然”多形象性,具体性,而“自我”多抽象性,这一点在禅宗体现的尤为突出。禅宗的真正确立并体系化始于六祖慧能,它继承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即在世界观上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中,而在网络之外则是“无”。而园林则为僧侣和居士们提供了寂静瞑想的场所,让他们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之中发现永恒。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闲寂呀,蝉声渗入岩石里”这些诗文和俳句表达了现实生活中寂处有声更觉静的体验,用以声显静的手法表达佛教的虚空美和寂静美,给园林渲染了禅的气氛,引起观者的禅思。禅宗肯定了“无”,并发展了“空”,所以禅宗又得名“空宗”。六祖慧能与神秀斗法有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 处理手法

禅宗这种清静空寂的世界观及审美观直接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抽象美;而日本园林将“空”发展到极至,正如六祖慧能看不到菩提之树,日本古典园林中每一具象要素都隐于象征之后,抽象的极至即是“无一物”——空寂。这种意识形态的美学观点和标准很大程度上地影响了园林文化。(1)抽象化

得益于“佛”、“道”思想的影响,山水画与田园诗作为文人隐逸愿望的表达和寄托,是士大夫们把握自然,追寻自我的最初方式,而后再引入到中国古典园林。古代的诗人画家游大川访名山,就想把它移植到有限的庭院空间内,正如赋诗作画一样,把对于自然的感受用写意的手法再现于园内。正如《园冶》所说“多方胜境,咫尺山林”,实际上就是真实自然山水的缩影,但却具有诗画一般的意境。如上文所述,“道”家发现了“自然”,而“佛”家则使发现的“自然”得以再现,其具体的手法是抽象化,做到神似,得到的结果是类似于山水画和田园诗的“自然像”。在对“自然像”的表达上,中、日古典园林有一个“度”的差异,也就是抽象的程度不同。枯山水作为日本园林的典型代表,它的发展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它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纯净和抽象。

日本的龙安寺庭院,是枯山水的代表作,总面积只有337 m2。庭院内没有一朵花,一株树,也没有一叶小草,只有五组不规则的黑灰色石组,地面铺以白沙,看起来更像一副抽象的白描。在这里白沙和黑石作为一种符号,抽象地表现了自然的精神,为的是达到一种无为的境界,即空寂。

(2)表意性与象征性

“叶芴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 郑板桥所描述的这个天井,就是一处面积虽小而意蕴浓郁的组景境界。这个意境产生在建筑所界定的宁静空间中,通过数竿修竹,数尺石笋等实体要素,加上风声、雨声、日影、月影等虚要素,创造了有情有景,情境交融的意境美。在这里表现出的不是简单的花草山水本身,而是它们所代表的更广阔的自然、宇宙和人生,这就是佛家思想在园林中体现的表意性与象征性。

佛教承认人性是善良的,只要放下屠刀,立地就可以成佛。佛更认为真正的‘犯人’不是罪恶,而是无知,一切罪恶都是由于无知所引生出来的。因此苦口婆心地、日夜不停地开导、启发众生,就变成佛的责任了。佛关怀众生,‘如母忆子’,不但不忍心众生身受地狱之苦,而且广发‘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誓愿。这是何等的慈心!何等的悲愿!这才是真博爱!这才是真怜呀!佛家慈悲为怀,以慈悲之心渡己渡人,相信一切人都是可渡的。没有人是绝对恶的,正是“无不可渡之人”。佛教这样劝解大众,多多行善不要作恶为国家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佛教是不排斥其他宗教的。这种包容的思想是与中国古代的思想相一致的。纵观世界恐怕没有那种文化像中国古代的包容性那样强了,我们包容了佛教,改造了佛教,但又绝对尊敬佛教。没人敢擅自把对佛教的理解写成供其他教徒学习的经,这就是对其他文化的尊敬。中国古代三种主流思想文化不断碰撞,交流,融合,不但巩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而且丰富了中国古代民间文化,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对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了重要作用,即使是今天我们也能从中吸取精华,来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与促进我们的和谐社会进程。

因此,儒、释、道三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道”追寻的自然之所为是一种外向型的行为,道之“自然”为中国园林提供了形象化的基础;“佛”追寻的“自我”是一种内向型的思维,它为中国古典园林提供了抽象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日本的古典园林中被发挥到极至,也就是日本的僧侣园。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主要是儒家的“中庸”思想为两者提供了一个合适的限度:“师法自然”,同时又提炼出片断,并将其抽象化,建立适合的“自然像”,既保持了自然景观的丰富性,又获得了凝练的诗情画意。于是,中国古典园林在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儒雅诗文的共同浸润与影响下,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中国园林美学。【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汝信主编 徐怡涛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园林的印迹》陈世珍主编 余开亮,李满意编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 3 《中国建筑艺术史》钱正坤编著 湖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 《园林与中国文化》王毅著

上一篇:人物类的英语作文下一篇:关于文明的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