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论文研究

2024-11-09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研究(精选8篇)

1.新生代农民工论文研究 篇一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一、摘要

在分析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就业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改善其中的就业机制进行探索,以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二、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

三、论文内容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90后农民工,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以往的农民工,具有更加明显的特点,如更加注重个人享受,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的认同,更加向往城市生活。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已经超过1亿人,该群体的逐渐壮大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渴望城市生活,希望能在城市里扎根落地,被城市所容纳,大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首先选择在城市就业,如何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值得全社会思考。

1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的问题

1.1面临社会排斥

首先,物质条件的匮乏使新生代农民工只能居住在偏远的厂房或者廉价的出租房内,从而在住所上和当地的正式居民隔离,无法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这种地理隔离对新生代农民工有心理和现实的双重影响,加剧了其心理上作为“外来人”的感觉,现实中则限制其获得当地知识和联系的机会,阻碍其在当地扎根并获得认同;其次,新生代农民工有强烈的愿望参与当地的政治活动,却无法得到满足,政府往往对此持漠视态度,甚至有的政策还在加深这种差距。现行的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享有平等社会待遇,虽然有些城市正在改革地方户籍制度,允许更多的农民工落户城市,但是往往落户门槛太高,一般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凭借自身力量逾越。

1.2生活无保障,福利差

大部分人认为农民工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利益分配却是不对称的,由于受到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限制,没有当地土地股份或社会身份的农民工进入当地社会参与利益分配格局障碍重重,最基本的居住条件都不能保证。调查显示,有31%的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在集体宿舍,18%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出租屋里,15%居住在工作地点,10%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5%在城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于城郊之间回农家居住,只有11%居住在厨卫齐全的房屋里。在生活无保障或者福利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农民工容易积累恶性的不满,甚至通过极端的方法发泄,以致于有时会给当地带来犯罪等社会问题,从而使当地居民对其产生心理上的排斥,致使这种矛盾长期恶性循环。

1.3就业途径受局限,缺乏专业职介体系

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途径的选择中,熟人介绍、老乡介绍、亲属介绍3种途径所占比例较高,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就业方式,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帮助的基础上,私人关系占据主流地位。学校推荐也是最近几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优势是就业层次相对较高,跟新生代农民工所学技能有较高的关联性。但是,目前政府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专门设置的职业介绍体系相对缺乏,缺少关注与引导,信息网络不健全,用工信息发布不及时,缺乏调控。新生代农民工集中反映的问题就是公办劳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而民办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则又收费过高,信息不可靠。

1.4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安全缺失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劳动超时现象十分普遍,加班加点问题普遍存在,周末双休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也难以实现。例如,在苏州的新生代农民工一般工作时间都较长,每天工作9~10 h的占38.0%,11~12 h的占54.0%。收入低是导致农民工文化生活匮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调查发现,月均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占21.0%,月均收入在1 000~2 000元之间的占62.0%。其次,在当前体制下,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其劳动价值得不到公平体现,许多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从事和正式工同样的工作,付出相同的劳动量,却得不到同样的报酬,“拖欠”问题更是没能得到根本解决。此外,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缺乏最基本的劳动安全保护,有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给其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也不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导致其职业发病率和工伤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

1.5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就业

大部分农民工选择城市就业,不愿意回到家乡从事耕种活动。但在一些地区当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和水平得到改善后,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开始回到家乡,从事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后可以获得相对较高收入的农业劳动,如反季节养殖,因其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因此吸引了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还有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后开始从事运输、餐饮等行业,进行小规模的个体户创业,或者有的利用外出期间所学习掌握的技能和经验募集资金进行创业,还有些则回到家乡的乡镇企业再就业。

2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机制探索

2.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是制约中国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首要因素,因此,要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必须进行户籍改革。其改革关键在于消除户口管理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与地居民在就业和其他发展机会上真正享受平等的待遇。然而,在户籍制度背后存在着大量由城乡身份决定的经济租金是制度改革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的历史问题。目前,政府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取消把公民划分为农业与非农业户口两大类,这就要求各地方可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用地域代替职位作为划分居民性质的主要标准,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应有的权利,被城市所接纳。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镇化,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在全省推介的中山市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办法,不以户口为标准,从而将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与户口脱钩,是引导进城农民工“软着陆”的科学机制,值得各地方政府学习。

2.2有赖政府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首先要解决就业问题,其次要解决住房、子女教育问题,这些均有赖于政府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期望较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期望都非常高,绝大多数人对子女学历的期望都是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三者合计达89.1%,其中希望子女将来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高达38.8%。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是很多地方政府正在探索实施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家庭的团聚,有利于维持家庭的稳定,并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及其子女教育等提供了基本的保证,有利于其融入城市。2009年11月23日,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关于修改〈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决定(草案)》提出,今后退回宅基地到城镇居住并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农民工,可以在居住地申请廉租住房或者购买经济适用房。

2.3加强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职业要求较高、职业期望值较大的现象,调查显示,有17%的新生代农民工有技术,75%的农民工有要求进行技能培训的欲望,仅有8%的农民工没有考虑过。因此,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和城市归属意识;其次,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要指导农民工根据自己的优势,结合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工种进行培训;最后,应以实现稳定就业为技能培训的目标,将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实行免费的技能培训鉴定和就业推荐。如2009年河南省刚刚启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百日培训计划,计划在5月底前的100 d内,完成10万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

2.4政府牵头,实行网络化的人力资源对接

政府应充分发挥其组织调控作用,建立城市和乡村、输出地和流入地、学校和企业及城市社区的信息资源互通和共享,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提供畅通的信息渠道;建立高效、快捷、及时、准确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反映民工供需情况,实现省、市、县劳动力资源的信息互联互通,通过劳务中介机构,实现求职者和用工单位紧密联系,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流动,减少其求职成本;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各地政府间要建立健全促进区域间青年劳动力转移的长效合作机制,加强劳动保障和教育等部门的合作,力求劳动力的供需平衡,做好人力资源的共享与对接,开发人力资源和就业需求对接市场,以及网络化的培训和招工市场,为人才的培养、输送搭建绿色通道。

2.5加强维权组织建设

新生代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作为个体太分散,缺乏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与谈判的能力,缺少来自组织的力量。目前,农民工组织主要是通过“同乡会”的形式进行,当与用人单位发生矛盾时,往往采取“过激”的行为,容易产生社会治安问题。因此,建议政府在农民工集中的区域建立联合工会。新生代农民工更加追求自由与自我享受,在权利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易跳槽,流动性更强,调研发现第1次就业的流失率高达40%之多,其第1次工作一般3个月就辞职。因此,政府应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协助其通过集体力量和用人单位进行谈判,改变自身在维权中的弱势地位。

2.6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创业或从事农业就业

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上,一方面,县乡政府应发挥作用,制定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其回乡创业。如给农民减免税费,发展农村信贷业务,积极发展村镇银行、互助基金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县乡政府应鼓励发展设施农业,即带领新生代农民工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利用一定的工程设备,克服自然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形响,进行反季节种植(养殖)。设施农业收入较高,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为其就业提供了可能。设施农业不仅效益高,而且能够安置大量的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效率,可以提高农业就业的潜力。如河南省汤阴县重点发展禽肉加工、粮食加工和食品添加剂制造,解决当地农村近万人就业,乡镇农民工大都返乡进场就业,极大地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就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社会群体,其能否顺利的转化为城市市民成为了我国城市化的重点。但是我觉得我们并不能简单的为城市化而城市化,农民工市民化对城市社会不单意味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也不意味着城市化只是单一的规模和区域的膨胀,从它的主体来看,它给所有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贡献价值和技能的舞台,在台上每一个人都尽其所能地展演他们生动的戏剧,在一个没有歧视的公共空间内寻找自我生存的价值。只有在这种意义上的农民工市民化才是城市化所迫切需要的;也只有这样,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下去。

2.新生代农民工论文研究 篇二

文章以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就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培训效果等方面展开调查。共在江西省南昌市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1份,其中有效问卷276份,有效率为92%。在回收问卷中,男性占53.6%,女性占46.45%;未婚者占65.2%,已婚者占34.8%。文化程度方面,高中文化占36.2%,初中学历占58%,小学及以下学历占5.8%。平均年龄为24.1岁,平均工作年限为4年。月收入方面,1000元以下占13%,1001-2000元占49.3%,2001-3000元占27.5%,3001-5000元占1.4%,5000元以上的占8.7%。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现状

1. 接受培训状况。

最近一年内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6.5%的调查对象参加了由工作单位提供的“在岗培训”,14.5%的调查对象参加了工作单位提供的“岗前培训”,15.9%的调查对象参加了“就业前的培训”,另有13%的调查对象表示是“自费参与社会提供的职业培训”等其他培训。在培训形式方面,主要以工作单位举办的培训和社会专设的技能培训为主,分别占46.4%和26.1%,其他形式的培训占20.3%,而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地政府所组织培训合计只占7.2%。在培训时间上,最近一年内,所参加的培训持续时间在“2周及以内”占37.7%,在“2周至1个月”占24.6%,在“1个月至3个月”占20.3%,在“3个月至半年”占8.7%,在“半年以上”占8.6%。可见,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所接受的培训主要是与工作相关的岗前与岗位培训,属于被动式的短期培训。

培训费用的分担情况与接收培训的种类一致。调查结果显示:53.6%调查对象的培训费用由打工单位承担,26.1%的人由打工地政府承担,11.6%的人是自费,5.8%的人是户籍所在地政府承担,其他途径为2.9%。这也充分印证了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的培训主要还是工作单位提供的短期岗位培训,其费用也多是单位分担。但由于企业公司较看重培训的投入与产出比,其所授予的培训仅能满足工作岗位要求,欠缺系统性。这种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的长远发展作用有限。

2. 培训信息的获取渠道。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网查阅”占43.5%,“通过亲戚朋友获得”占23.2%,“政府公布”占17.4%,“单位提供”占15.9%,“通过报刊获得”占4.3%,“其他途径”占20.3%。这一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接触培训信息的途径非常广。其中,网络途径占较大比重,这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层及行为特征是相符合的。需注意的是,目前政府是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重要组织者,也是提供培训信息的主要载体,却只有15.9%新生代农民工是通过政府公布信息获取培训信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为农民工提供职业培训的积极政策,如“阳光工程”等。但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政府培训补助项目并不十分了解,只有4.3%的人表示了解政府培训补助政策,95.7%的人表示不了解或者了解一点。由此可见,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信息的传播上存在着缺位现象。

3. 培训条件。

师资力量和教学的硬件设施是培训的重要条件。调查结果表明:63.8%的调查对象认为其培训的师资力量“一般”,认为师资水平好的仅占26%,认为水平比较差的占了10.2%。可见,培训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还需提高和加强。教学模式方面: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占36.2%,大课堂模式占到34.8%,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占24.6%,远程教育模式仅占4.3%。不难看出,在教学模式上主要还是单纯师傅带徒弟或是大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而理论加实践和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模式应用较少。培训硬件方面:1.4%的调查对象认为硬件水平“很好”,有21.7%的人认为“比较好”,65.2%的人认为硬件水平“一般”,10.1%的人认为“比较差”,1.4%的人认为水平“很差”。调查对象认为培训硬件差的原因主要是教学设备陈旧老化、实践场地有限、教材与实际脱节等。

4. 培训意愿及培训效果。

培训意愿体现在培训动机与培训期待方面。调查参加培训的动机表明:17.45因单位要求,37.7%为加薪,24.6%为升职,15.9%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还有2.9%因为兴趣爱好。在培训项目方面:46.4%的调查对象希望获得技能类(烹饪、理发、电脑等)培训,52.5%的调查对象希望获得创业思维类培训,31.9%的调查对象希望获得礼仪类(语言、行为、素养等)培训,27.5%的调查对象希望获得基础知识(经济、文笔写作、法律等)培训,29%的调查对象希望获得心理类培训。另据统计发现,有55.1%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接受与现职业有关的免费培训,42.0%的人则不会去参加。对于与现职业无关的免费培训,只有30.4%的人愿意参加,且有69.6%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会参加。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意愿在内容上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效果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最近一次培训中,经调查显示,49.3%的调查对象认为培训收获不大,37.7%的人认为“有较大收获”,7.2%的认为“没收获”,5.8%的人“收获很多”。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52.6%),二是“自身学习态度不好”(31.8%),三是“师资水平、设备水平达不到学习要求”(15.8%)。统计显示:55.1%的调查对象的收入在培训后与培训前相比“没什么改善”,52.2%的调查对象表示培训对职业发展“作用不明显”,36.2%的调查对象表示培训对职业发展“没有作用”,只有11.6%的调查对象表示“有很大帮助作用”。总之,由于培训的现实条件与收入效果均达不到新生代农民工的预期,导致他们对培训多持消极态度,效果不佳。

二、对策分析

中央文件指出今后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培训现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进行探索创新。

1. 转变培训理念,变技能式培训,为能力式培训。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所接受的培训仍是沿用传统的即以就业为目的的技能式培训为主导的培训理念。这种培训理念注重培训服务于就业,服务于工作。但是,这种理念已明显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期望与未来规划。与父辈农民工不一样,不少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从事稳定式的技能工作,他们虽然在乎短期经济利益,但更渴望拥有自己的事业,能在城市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对培训项目呈现出多元化的期待,既想得到创业培训,又想得到技能培训和素养培训,由此来帮助他们完成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他们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将技能式培训转变成能力式培训,即将能力提升放在培训的首要位置,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其期待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在目前情况下,这种能力式培训理念需以“社会适应”为导向,在培训内容方面应增加城市融入、心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如此才能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有效地帮助该群体完成身份的转换。

2. 建立完备的信息收集和发放平台,变被动式培训为主动式培训。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均出台并实施了很多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各类政策和措施。但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这类信息的知晓率不高,导致其参与热情低。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所接受的培训仍以用人单位组织的短期式被动培训为主。这类培训既缺乏系统性,也难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导致他们只能从网络上寻找培训信息与培训资源。对此,各级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中可考虑转变职能,从培训的组织者变成信息的收集与发放者。一方面,不论是输出地政府还是输人地政府,目前他们所能提供的培训项目有限,且多以技能培训为主。受政府公信力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这类有“权威式”的培训计划都很排斥,导致政府组织的培训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在收集信息方面又具有天然的优势。政府既是培训政策与培训要求的制定者,又是培训方向的指引者,还是培训信息的汇集者,最适合充当信息的发布者。

基于此,各级政府可建立起本地区内的完备的培训信息收集和发放平台。将本地区一切有关培训的信息(如培训政策、培训要求、培训渠道、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均纳入该平台统一发布,甚至可以将某些培训内容做成视频并借助该平台发布,这样既迎合了新生代农民工爱上网的特点,又能变统一式的培训为自主式学习。久而久之,新生代农民工就能借助该平台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对其能力的提升更有帮助。

当然,这一信息平台应具有地区的差异。对于广大农村来好说,由于文化水平和观念差异,难免会使新生代农民工对各种培训持怀疑态度,所以宣传组织工作要落实到村干部一级,让村干部宣传培训政策和收集农民工培训需求信息,形成上下联动的反馈机制。在初中或高中学生毕业前为其提供职业技术院校的信息,方便学生做选择,避免学生未接受过任何培训就参加工作。同时,还可在该平台内对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将原来隶属于不同部门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统一起来,推行免费的规范化培训,统一在平台上发布与组织实施,避免各项目争夺生源和交叉重复培训、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3. 充实力量,变单一培训主体为多元培训主体。

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能力,需要借助各类社会力量。为此,可以开放培训市场,完善培训机构的准入机制,实行开放式管理和备案登记制度,建立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和社会监督评价系统以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

(1)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可鼓励其拓展短期灵活培训。职业技术院校是吸纳广大未被高等学校录取的初高中生的重要平台,是切断农民工数量来源的重要手段。各职业学校在教材、师资、实践基地、就业服务等方面有天然优势,但受其对全日制学生服务思想影响,很少开展开拓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短期灵活性培训服务,使得不少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政府应鼓励职业学校转变观念,把新生代农民工的短期灵活职业培训纳入其职能范围。

(2)应鼓励民间资本及其他社会力量进入培训市场。政府直接组织的培训,在发展上由项目任务驱动,投入由公共财政承担,培训规模弹性小,要符合公共管理原则和社会公益原则,管理比较复杂。而由市场机制组织的培训,在发展上主要由企业驱动、利益驱动和社会责任驱动,投入来自市场,招生规模弹性大,只要培训机构的收入大于投入,而培训者的受益大于成本,就能可持续发展。为此,政府可降低准入门槛,鼓励社会投资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市场,形成市场主导的丰富多样的培训环境。

(3)可将企业培训社会化,支持行业培训基地建设。调查发现,企业是现在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的主要载体,但受企业组织特性影响,它们所组织的培训内容较窄,不少企业的培训投入也很低。为此,可尝试将企业岗位培训社会化,由社会化机构来承担企业的岗位培训。其可行的一条途径就是鼓励建造行业内由龙头企业牵头、其他企业参与的行业人才培训基地,建立本行业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这样既能建立起标准化的培训,又能增强培训的系统性。

4. 拓展培训体系,建立起立体式的培训网络。

调查问卷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意愿呈多元性特点,且不同的学历背景和收入水平的受访者会对接受培训的意愿以及参加培训的项目期待均有所不同。因此,可考虑拓展培训体系,建立起立体式的培训网络,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差异。

(1)要推动培训项目的多样化。以前的培训主要是技能培训,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创业培训以及综合素质类的培训需求也很高,在未来规划中很多人选择干个体或自办公司,并且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很看重,故在开展职业培训时可考虑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拓展培训等方面的培训项目。

(2)要推动培训对象的层次化。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的文化程度相比老一代明显提高,但也有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历及工作背景,提供培训时要充分考虑其差异,针对不同文化层次提供相应的培训,如小学、初中文化则以技能培训为主,高中文化则可多加入拓展培训这样的综合培训。

(3)要推动培训环境的丰富化。这可通过推动多种培训机构共存得以实现。对政府劳动就业部门、教育部门来说,主要做好公益性培训项目;对职业院校来说,则可多开展短、中、长期的培训项目。营利性的社会民办培训机构,他们的主要培训对象是那些学历高、能力强、经济水平较好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市场就业前景好、需求量大的职业技能。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目前所接受的培训以短期式的岗位培训为主,培训信息的获得主要通过网络,培训条件不理想,培训意愿呈多样化特征,培训效果不佳。为此,应转变培训理念,变技能式培训为能力式培训;建立完备的培训信息收集和发放平台,变被动式培训为主动式培训;充实力量,变单一培训主体为多元培训主体;拓展培训体系,建立起立体式的培训网络。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参考文献

[1]段成荣,马学阳.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状况[J].人口与经济,2011,(4):16-22.

[2]吕莉敏,马建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及策略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67-71.

[3]彭国胜,陈成文.构建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理论依据与现实方案[J].继续教育研究,2009,(9): 81-84.

[4]谢建社,黎明泽.农民工教育研究综述[J].学习与实践,2007,(4):121-129.

3.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篇三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政治参与 权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明确“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新生代农民工,也被称为农民工“二代”,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他们目前占到农民工总数的60%左右,大约1亿人。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受教育水平比较高、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渴望融入城市。他们的政治参与诉求也日趋强烈,政治参与是公民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它是现在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是重要现象,它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意义

首先,政治参与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政治参与是一种契机,借此机会让农民工与城市社会和居民交往互动,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全面发展奠定社会基础,“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1]政治参与为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创造了机会。从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这将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社会和居民的接触,通过政治参与,加强了与市民的沟通与交往,培养政治素养。另一方面,政治参与能够实现个人能力与他人能力互补,在政治参与中向市民交流学习,增强自身的整体能力。“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让你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2]

其次,政治参与是新生代农民工表达意愿和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政治參与是公民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它与一个社会的权利分配和政策形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当代农民工的一系列权利的缺失无不与政治参与不足有关。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工资拖欠、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的产生,一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在政治上无话语权。所以,应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给他们创造一个表达意愿的平台,让政府获取农民工的呼声、听取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让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符合民意。同时这也是他们享受自身权益的过程,每个新生代农民工都是我国的公民,让他们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应有之义。

第三,政治参与是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融合,转变为市民的助推器。农民工市民化,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到农民工的60%左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农民工市民化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障碍、思想观念障碍、制度障碍、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进一步向市民的转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需要破除重重障碍,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公共事务的关心,有机会参加到政府的决策中,体现自己阶层的意志,加快对城市的认同感。一方面,可以消除政府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政策;另一方面,通过政治参与,可以增进农民工与市民间的沟通,互通互信,共建友谊,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第四,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参与的状况反映着一个社会政治体系的内容和质量,也是该社会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广大新生代农民工没能有充分的机会参与政治,这不仅侵犯了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也不符合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关系到中国政治发展。

二、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我国民主政政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治参与的社会阶层进一步扩大。大量的农民工加入进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知识素质较高、思想开放、维权意识增强,大批的新生代农民工渴望政治参与。但目前,由于制度性障碍和非制度性障碍,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严重不足,呈现一种边缘化状态,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很少或根本没有参与过政治活动。

(一)制度性障碍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它塑造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的次序和环境。我国一些制度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活动。

1.二元户籍制度,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

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把我国公民机械地分为两个不同的社会团体——农民和市民。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一制度,对我国的发展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农民工。他们户籍在农村,在城市务工。我国的实行的是以户籍为核心的选举登记制度,这就造成了农民工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选举,如果要参与居住地政治参与资格,需要取得户籍所在地的证明。这些都在时间和经济上给农民工带了阻碍。因此,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选取权的虚置。现行的户籍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造成政治参与边缘人的重要原因。

2.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权益的无保障

我国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和其他宪法规定的权益。但是,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还有因为法律法规落实的不到位,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权变成了纸上空谈。一直以来,正是因为法律和制度的支撑不到位,农民工在城市只能扮演被管理的角色,即使有些临时性的政治参与,也极有可能因城市管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和随意性的影响而改变,新生代农民工无法进行常规的政治参与,再者,法律尊严无法得到有力的维护,我国的法律执行过程缺乏公正。丧失了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的信任,最后,法律援助不到位,新生代农民工属于我国弱势群体,他们收入低,无法支付请律师的费用。维权意识淡薄到当政治权益遭到践踏时,无法像市民那样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这就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3.政府精英决策体制,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被轻视

受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一些官员形成了官本位思想,民主的缺失,造成了政府权利集中在政府精英手中。政府的决策过程不是多方利益诉求的结果,而是政治权力精英掌控着决策权。新生代农民工处在社会分层的底层,利益诉求无法上达,或者传到政府精英那而不被采纳。久而久之,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政治参与,即使参与了政府也不一定会采纳。造成了这一阶层对政治参与的冷淡和漠视。

(二)非制度性障碍

1.社会经济地位的低下,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热情的缺乏

人们之所以参与政治,是在物质利益基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通过政治参与来影响政府政策,以便更好的实现经济利益。而不是出自“本能”、“理性”、“理智”这些虚无缥眇的精神原因。新时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追求较好的经济收入,但是从进城农民工整体状况来看,他们多是在次属市场就业,加之城市居民和政府的歧视,新时代农民工的收入很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生代农民工片面的把市场经济理解为“赚钱经济”,“金钱万能”思想逐渐抬头,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把主要精力用在赚钱和省钱上。对政治参与产生了漠不关心的情绪,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自身素质的欠缺,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无奈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文化程度较低,初高中占很大比例,也有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许多障碍和问题,难以获得政治信息,政策理解的偏差等,再加上政治素质和热情不高,他们对政治的认识不准确,他们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还不是很了解,对社会主义国家赋予它们的政治权利更是模糊不清。由于自身的素质,新生代农民工对政治参与的全部内容和途径不是很了解,所以,即使有政治参与的政治参与的冲动,也应为自身素质的不够而搁浅。

3.组织化程度较低,

分散的、流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只是个体的劳动力,组织程度相当低,即使有些组织也是亲友或老乡组织起来的,靠感情来维系。维权是一种博弈,而博弈需要力量,只有组织起来才能较好的维权和政治参与。正是因为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农民工兄弟的政治权益经常遭到践踏,拖欠工资、劳动条件恶劣、无薪加班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形成许多利益集团,这些集团或多的或少的参与社会政策的形成和政府事务。参与了社会政治进程。但是这些集团里很少有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也没有自己的组织和集团,他们的个体诉求无法通过组织的形式上达。

三、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和措施

(一)破除体制性障碍,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性保障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还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国民待遇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关系上采取的是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硬性的把公民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上采取不同的政策。改革开放已来,国家对城乡不同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但是调整是有限的。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是造成农民工政治参与障碍的重要原因,这一制度也造成进城农民工在医疗、教育、就業和社会保障方面和城市居民不同。所以进一步破除户籍制度障碍迫在眉睫,只有打破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选举制度,并代之以居住时间为依据的选举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户籍制度给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带来的障碍,还新生代农民工国民待遇。

2.完善法律制度,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法律保障

首先,加强立法工作,确保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有法可依。立法部门要加强立法,起草符合时代要求和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改革不合时宜的法律,特别是修改和完善选举法。破除以户籍登记制度为依据的选举法,制定适合流动人口的选举登记制度。其次,严格法律执行,要按照法律的要求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是政治参与权利,维护法律尊严。使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相信法律,遵守法律。不仅要在法律实体上实现公平,也要在法律的执行上实现公正。最后,提供法律援助,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全方位的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多属于弱势群体,不管在法律知识,还是经济能力,都处于弱势地位,当他们的政治权益遭到忽视或践踏时,他们不能像市民那样保护自已,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增强他们对我国政治的信任,以及对政治参与的信心。

3.发展民主政治,拓展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

政府要改变管理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人为本,构建服务型政府,当前一些政府官员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忽略了民主,他们觉得政府决策是自己的事,民众的参与只是一种形式。所以,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加强民众参与,还政与民,真正做到人们当家作主。想方设法托宽民众参与的途径,特别是要让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进来,给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把自己意愿传到政府,以便使政府决策能够很好的照顾到这一群体。

(二)破除非制度性障碍,

1.加快发展经济,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提供物质支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充分发展了,农民工的经济收入便好了,他们不在为衣食住行而烦恼时,他们就会把关注点转移到政治参与上。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是缩小反而拉大。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不得不为生活而忙碌。忽略了政治参与的权利。总之,要加快经济发展,在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工富裕了,挣钱不是工作的唯一目的,而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这时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就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2.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能力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比第一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有加大提高,但是与市民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政治参与程度。政治参与的很多项目都需要文化来支持的,如选举、竞选、提议审议等。所以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首先,加强农民工基础文化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教育提供外出务工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其次加强法制教育,让新生代农民工懂法、用法。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特别是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教育,民主意识教育、政治技能教育。全方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能力。最后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让其有一技之长,能够在人力市场经得住优胜劣汰,有个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为政治参与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加入工会和发展自身组织,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集体话语权

“全体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应当保护自己,而我们则应当利用这些工人组织起来保护工人免受国家的侵害,同时也应该利用它们来组织工人保护我们的国家”。[4]中国工会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国工会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农民工加入工会的很少。他们的诉求没有办法通过组织向政府表达。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化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加入现有的工会组织,各级工会要积极参与立法、政策制定和推动落实。从源头上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其次要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成立新生代农民工自己的工会组织。如农民工之家、农民工协会等。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的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参与政治,切实维权。最后,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地的政府应鼓励当地的工、青、妇联等组织向新生代农民工覆盖。当地基层党组织应广泛吸收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优秀分子,使其成为农民工阶层政治参与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51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95页

[3] 郑传贵:《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性不可忽视》,《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5期,第73页

[4]《 列宁选集》第四卷第407-408页

作者简介

夏昊,(1983—),男,江苏宿迁人,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作者通信地址

湖南大学天马学生公寓三区19栋420室 夏昊收 邮编:410082电话:15084779498

4.新生代农民工论文研究 篇四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对我国经济从“劳力增长”向“技能增长”和“智力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农民以及农民工政治话语权的极度缺失,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很难得到合理的关注和满足,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进行梳理总结并进行满足对策研究就显得具有重要意义。

本人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描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五级层次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中两个重要瓶颈:资金投入不足和缺乏专项管理,提出了建立中央政府、务工所在地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2:1:1-0.5:0.5-0投入机制和中央专门管理、地方专职协调和资金专项使用的专项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具体政策构想。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和利益诉求

1.1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年龄在17岁到30岁之间,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在农村,又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继来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据2006年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其中16-30岁的占61%,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的主力军。

应当指出的是,以年龄作为农民工群体代际划分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目前的学术界和传媒大多采用此概念,本文为便于研究延用这一界定。另外,本文论述的是新生代农民工重要的利益诉求,但并不是新生代农民工所特有的,有些是适用于农民工整个群体的,本文不加以严格区分。

1.2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

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身定位的转型期,已经由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型成为逐渐脱离土地和农业,独立于城市之中的新的阶层和利益团体。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极为鲜明且富于变化,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直至性格及特点最终成型的阶段1。对“富于变化”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进行分析是比较困难的,但本文通过对近年学术界和传媒领域对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勾勒出了新生代农民工“极为鲜明”的利益诉求层次图。

图1-1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层次图

在新生代农民工马斯洛利益诉求层次图中,第一、二层是基本的利益诉求,其中找到工资较高且稳定的工作是最基本的利益诉求,掌握一技之长是基本诉求中最直接的利益诉求,而拿到工资和享受五险一金待遇是分别是基本诉求的初级和高级外延利益诉求;第三、四层是在没有获得城市户籍享受市民待遇之前的过渡利益诉求,是使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在城市生活的利益诉求,而且这个层次的利益诉求没有明显的层级关系,其中在城市拥有自己的房子或租住廉价住所是新生代农民工最渴望的利益诉求,而农村留守子女获得良好教育或城市 流动子女获得公平待遇则是他们最关心的利益诉求;第五层次是终极的利益诉求,也是我国农村问题中最难破解但却不可逆转的问题。

1.2.1掌握一技之长,找到工资较高且稳定的工作

新生代农民工在寻找工作时,并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单纯出于养家糊口的目的,他们更多地是在寻找适合自身发展、可提高自身技能的工作。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渐渐意识到,他们干最累的工作却拿最低的工资,而且稍有差错就会被老板炒掉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一技之长,他们能干的工作别人也能做,老板上街一抓一大把这样卖苦力的人。Chen Shida, president of Zhejiang Academy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said: “Unlike their parents, these young people want to make a living with their brains rather than brawn.” 2(浙江社会科学院主席陈诗达说:“这些年轻人和他们父辈不同,他们都想靠大脑而不是肌肉谋生。)由此可知,新生代农民工最基本的利益诉求是找到一份工资较高且稳定的工作,而为了实现这个诉求,掌握一技之长就成为他们最直接的利益诉求,因为专业技能知识是他们获得更好工作、更高收入和更大城市生活空间的必备条件。

1.2.2拿到工资和享受五险一金待遇

拿到工资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一方面是由于获取劳动报酬是付出劳动的农民工的基本权利,更主要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十分严重,因为缺乏社会经验或者盲目追求过高待遇的他们更容易被黑心的用人单位所骗用。新生代农民工想要享受五险一金待遇,更多是希望能保住他们拿到的工资,因为在劳动中一旦受伤或得病,没有工伤保险或医疗保险3的他们,不仅可能将辛苦挣得的工资花费掉,还可能赔上自己的下半辈子;同时也是希望国家用强制手段进行再分配以弥补他们付出与所得巨大差距,希望将来干不动可以拿到养老保险,找不到工作时可以享受失业救济,将来在城市买房时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在满足掌握一技之长找到稳定工作这个基本的利益诉求后,拿到工资就成了找到工作的初级外延利益诉求,享受五险一金待遇则是其高级外延利益诉求。

1.2.3在城市中拥有自己房子或租住廉价住所

2008年1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重庆时曾语重心长地对农民工说:“现代化建设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绩,离不开农民工。城里那么多高楼大厦,是谁建的?大部分是农民工建的”,但建成后的高楼大厦却无情地把农民工挡在了外面。农民工希望在城市中自己的一套房子,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渴望有朝一日居住在辛苦奉献多年的城市,而住房是阻挡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市市民最棘手的障碍。年复一年的春运提醒着我们,中国尚有如此多的人尚未实现安居和乐业的统一,每年年根支撑他们不辞劳顿千里归家的动力,既有短期团聚的甜蜜,更有长期分离的酸涩。他们渴望在城市有自己的一个小家,四五十平就可以,或者能够长期租住廉价干净的房子,每天辛苦劳动之后能和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1.2.4 农村留守子女获得良好教育或城市流动子女获得公平待遇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学历的期望大多数是大学学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三者合计达89.1%,其中希望子女将来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高达38.8%。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学历近乎不切实际的期待是他们复杂心理的表现:其一反映了他们对当今社会的深刻认识,对知识教育及文化的尊重、珍视和敬畏之情;其二反映了他们的自我否定,对自己受教育程度的不满;其三,出于“代偿”转移心理,他们寄厚望于下一代攀登自己没有达到的人生高度4。由于上述原因,他们竭尽全力让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希望农村留守子女获得良好教育,城市流动子女获得公平待遇,是他们最关心的利益诉求。

1.2.5获得城市户口享受市民待遇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缺乏甚至没有务农经验,土地情结淡薄,他们更熟悉的是城市的生活方式,渴望融入城市,不想做来了就用、用完走人的“候鸟”。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想享受捆绑在城市户籍上的就业、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高福利待遇,但从我国近期处理农民工问题的思路研判,我国可能采用农民、农民工和城市市民的城乡三级管理制度,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职工性质相同但福利水平较低的各项社会福利5,假定这样,上述四个层次的利益诉求的满足状况所附带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城市职工,获得城市户口享受市民待遇也就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终极利益诉求。二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政治紧迫性

“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运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是不肯动弹的。”鲁迅先生七八十年前先生所阐述的真理,对于七八十年后的中国社会依然是适用的,2003年孙志刚以被打死的生命终结收容遣送制度便是其血淋淋的证明。鲁迅的话和孙志刚的血表明,在中国的政治氛围中强调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影响是非常微弱的,只有残酷的现实危机摆在面前甚至有些人流血的时候,中国的决策层才能在紧迫的氛围中推动中国动一下,因此本文将重点阐述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政治紧迫性。

2.1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事关收入再分配和经济复苏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一个最明显趋势就是,政府收入增速明显过快,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则相对下降,从1998年至2007年,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17.5%上升到24.2%,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从68.1%下降至57%。而富裕起来的政府却专注于经济建设,在社会保障上投入的力度不足,从最近几年10%~11%的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看,在国际上仍是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比重在50%上下,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在20%左右。收入分配体制的失衡,使得原本应该由普通百姓消费的资金,最终变成了政府的投资,政府又没能及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剧了消费率的下降。“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4万亿投资使40%左右的投资率几乎已达增长的极限,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海外需求急剧萎缩的情况下,高投资并没有海外尤其是美国的高需求与之对应,最终必然是产品积压过剩,而扩大内需则成为事关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6。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实现政府和居民收入的再分配以促进消费,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当前巨大的农民工就业压力和实现国民经济从“劳力增长”向“技能增长”的转型;为新生代农民工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保体系以及对其住房需求以及子女教育提供更多的福利政策,比单纯的发放消费券更能促使农民工放开顾虑尝试消费,而且从经济学理论来说,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人群,分配给穷人比分配给富人更能刺激消费,也更能增加一个国家的整体福利;允许符合相关条件的新生代农民工获得城市户籍,不仅能够实现城乡的良性互动以有效促进城市化进程,而且能为农村土地流转腾出更大空间以促进规模化经营推进。

综上所述可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不仅能实现政府和居民的再分配以提高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而且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以摆脱本轮金融危机和实现经济触底反弹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如果政府一味依靠加大投资来拉动经济“保八”增长,不仅会加重我国经济高投资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而且由此引发的失业、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将严重威胁社会稳定。

2.2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是减少犯罪和防止骚乱的最佳选择

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不断呈现出“两高”特点,一是在居高不下的农民工犯罪中占据高 比例,近些年天津市外来人口犯罪案件中,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的犯罪人数占到七成以上;二是在潜在危害巨大的青少年犯罪中占据高比例,据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吴鹏森调查,上海市青浦区近些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不满16岁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参与刑事作案的人数已占到六成7。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不断增高,不仅对普通百姓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演变成骚乱的可能性持续升高,2005年法国骚乱8就给我国提了一个醒。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社会环境方面主要是就业危机和机会缺少引起,自身素质不高,竞争力较差也是重要因素,2008年8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调查也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眼中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就是 “普通老百姓向上发展的机会太少”以及由此导致的分配不公。据此可知,要想有效地遏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不断蔓延,必须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各个层次的利益诉求,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和素质,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向上发展的空间,同时通过社会保障、住房福利以及子女享受公平教育实现收入的再分配,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减弱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如果政策制订忽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将铸成大错,那将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中国的危机。中国的农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听话、最能忍耐的一个特殊群体,可是,一旦被激怒,又会骤然成为世界上最庞大、最无畏又最具破坏力的一支队伍!农民之所以安分守己,是因为他们还有“奔头”。最好不要把他们的卑微的“奔头”掐灭,否则城里人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三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满足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

3.1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满足现状

3.1.1职业技能培训率低且效果不好,工资较低且工作变动频繁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主要在1000-1500元之间,远远低于其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资标准;而且他们工作频繁变动,甚至还有38%没有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他们工资较低且变动频繁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一技之长,从进城民工的总体情况来看,参加过专门职业培训的仅占10%左右,而且职业技能培训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认为,有的地方政府组织的培训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用品破旧,比如说,在进入数控时代的今天,一些地方举办的机床培训学习班,用的还是上世纪那些老掉牙的机器9。

3.1.2工资拖欠依然存在,五险一金参保率低且保险效果难以发挥

由于各级政府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监督和惩罚力度以及采用预先垫付的备用金制度等各项措施,工资拖欠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但依然存在。在农民工的社会福利方面,目前只针对性出台了养老保险办法的意见征求稿,缴费比例比城镇职工有所下降,但异地续接的可操作性仍备受质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仍没有出台针对农民工的办法,其参保率一直较低,其中医疗保险大多仍采用农民的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新农合大多指定在所在地县级以下医院的花费可报销,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意外受伤或得病须在当地及时救治,致使医疗保险的保障效果不明显。总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存在参保率低、异地转接困难以及保险效果难以发挥等问题。

3.1.3居住状况不乐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未向农民工开门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有49.8%住在集体宿舍,居住条件绝大多数都比较简朴甚至简陋,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心理归宿、子女教育等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向城市贫困居民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迟迟不向比城市贫困居民收入还低的农民工“开门”,农民工根本购买不起价格超高的商品房,有条件的只能租住在治安和卫生较差的城市郊区或城乡结合部,这么渴望融入城市的他们感受到极大地排挤,而且让孩子成长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严重束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制约了城市化进程。

3.1.4农村留守子女缺乏关爱,城市流动子女获取公平待遇难

农村留守子女在成长中存在“五缺”现象,即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另外,在实现农村中小学的义务教育之后,上高中(职高)特别是大学成本高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虽然职高以及大学的教学质量整体偏低以及就业前途堪忧,但上职高或大学仍不失为农村留守子女走向城市的一条捷径,国家有必要在农村推行职高和大学学费减免政策以创建一条向城市输运高素质的人才为主的城市化之 路。城市流动子女方面,虽然2006年义务教育法的修订以及我国在2008年春季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为城市流动子女进入公立学校扫除了理论上和经济上障碍,但由于城市公立学校隐形成本较多等因素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仍比较困难;另外,城市流动子女不能参加当地高考,导致其上高中和大学的成本和难度增加,影响其技能和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3.1.5获取中小城市户籍相对容易,大城市户籍难以获取

1997年中国政府发布的《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允许在小城镇有稳定就业或收入来源、有合法住所的农民在城镇落户,现在这一政策的适用范围已从小城镇扩大到中等城市。其中有合法住所最难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还寄希望于享受捆绑与户籍上的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政策拥有合法住所,而合法住所却是获取中小城市户籍地一个条件,有合法住所的条件使新生代农民工获取中小城市户籍进入了死循环。我国现阶段户籍制度改革的趋向,2009年2月上海艰难破冰的户籍新政规定“居住证转户籍”应当同时符合5个条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期间按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依法缴纳所得税;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无违反国家及上海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的人员。其中最难符合的就是“在上海被聘任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这几乎堵死了农民工获取上海户籍的道路。

3.2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资金投入机制不合理导致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资金投入大多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而这个机制在实际执行中阻力重重,这直接导致了用于农民工问题的资金投入不足。政府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劳务输出地和务工所在地地方政府三方,其中劳务输出地大多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本身就捉襟见肘,其对农民工培训资金以及农民留守子女教育的资金投入受到极大限制;而作为受益者的务工所在地政府财政虽肥的流油,但依靠城乡二元制度的袒护将农民工及其子女排斥在城市外,很少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享受五险一金待遇、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保障以及城市流动子女的教育进行投入;这样政府中有效的投入实体就只有中央政府。让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福利买单更是一种奢望,用人单位极力将农民工的工资向最低工资标准挤压,哪里还舍得花钱在农民工的培训以及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呢?让农民工个人出钱更是不现实,一是本身工资就很低,二是政府有关农民工的各项福利安排的预期并不明朗,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不敢轻易投资。综上所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效资金投入实体就只有中央政府,参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投入比例推断10,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对用于农民工问题的资金投入比例应为1:0.5:0.5,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比例大概为1:1,假定政府期望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资金投入1的话,实际有效的投入只有1/4,这直接导致了对解决农民工问题资金投入不足。3.2.2 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二元结构之间缺乏专项管理

年复一年的春运将那些原本分散的外出务工者遽然集结至车站和码头,由此所形成的冲击则以较为极端的方式警醒着我们:尚有如此庞大的农民徘徊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而我国政府对他们却缺乏专项管理,大多数是被迫将其纳入城镇职工管理或习惯性纳入农民管理,导致对农民工的管理制度设计缺乏针对性、执行可操作性不强以及期望效果难以发挥。2009年政府提出要着力解决大学生以及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在2009年1月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采取六大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出台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一个措施;中央政府除针对农民工出台养老保险办法以及上海、成都等地方政府制订包含老年补贴、工伤(或者意外伤害)和住院医疗三项的综合保险制度外,农民工社会保障大多被纳入并不适合农民工的城镇职工社保体系;城市针对城镇贫困居民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但国家却没有针对比城镇贫困居民收入还低的农民工住房需求出台相关的福利措施;虽然城市流动子女可以免费就读城市公立学校,但却没有针对城市公立学校隐形成本支出较多的情况对他们出台进一步的减免补贴政策。对农民工缺乏专项的管理,使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成本和精神压力巨大,也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在对农民工进行专项管理,建立农民、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城乡三元管理结构。四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对策研究

4.1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重要前提

4.1.1建立中央、地方、用人单位和农民工2:1:1-0.5:0.5-0投入机制

在“3.2.1资金投入机制不合理导致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中已经指出,农民工问题相关资金投入的有效实体只有中央政府,为保障农民工问题的有效解决中央政府必需加大资金投入,另外根据“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务工所在地地方政府也必须农民工进行资金投入。但以往中央和地方1:1的投入比例已经难以施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带来地方财政的重大支柱土地出让金减少让地方政府的融资难度剧增,与其每年向地方财力转移性支付不如减少地方政府的资金配套比例,不如加大中央政府投入减少地方政府配套。鉴于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财政6:4的比例,再考虑到中央可以采用发放国债等多多手段融资,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采用2:1的资金投入比例。用人单位是农民工进程务工最直接的收益者,因此用人单位也要对农民工进行资金投入,可考虑采用1-0.5之间的浮动配套比例,但考虑到用人单位唯利是图的本性,一方面要采用法规制约否则不予办理年检等法律手段,另一方面采用中央财政补贴地方税收返还等经济手段。鉴于农民工本身收入水平有限,适宜少点出资以便登记管理等,可考虑采用0.5-0的浮动配套比例。这样,在农民工问题的资金投入上,假如中央政府出2元钱的话,就要让务工所在地地方政府强制配套1元钱,同时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让用人单位出1元至5毛,再根据实际确定农民工个人出5毛甚至不出钱。

4.1.2建立中央专门管理、地方专职协调和资金专项使用的专项管理

务工所在地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对农民工采取的“打工可以,户籍不接”的政策,导致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徘徊在城乡之间,处于无政府或多政府管理的状态,中央应对其进行专门管理,在国务院下设农民工管理委员会,以帮助其顺利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过渡。另外,国务院直属的农民工管理委员会应在市级城市垂直设立职能部门,落实农民工管理委员会的各项措施,各职能部门委派专员协调,并将其纳入当地政府的政绩考核。还有重要的一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用人单位以及农民工个人投入资金纳入专项管理,不再采用委托地方政府实施中央转移拨付的方式,采用农民工管理委员会直接拨付各市级城市垂直下设职能部门负责实施。这样,就形成了农民、农民工和城镇市民三元管理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层级矛盾扩大化,但面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对农民工的一味排斥,将农民工纳入专项管理避免被边缘化,仍不失为解决现阶段农民工问题的一个权宜之计。

4.2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具体政策构想

4.2.1使培训单位向农民工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

新生代农民工第一层次的利益诉求是“掌握一技之长,找到工资较高且稳定的工作”,其关键点在于促使培训单位向农民工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 工才能找到工资较高且稳定的工资。为实现这个关键点,首先中央政府及务工所在地地方政府要按照2:1的比例向培训单位提供培训补助作为利益吸引,但为促使培训单位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按照以下三个方面考核给予培训单位的补助金额已实现对其有效牵制:(1)培训农民工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数量以及成绩高低,已实现政府对培训效果的事后监督和为农民工获得城市户籍提供技能素质方面的认证;(2)培训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数量、期限以及相关待遇等,已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挂钩切实提供培训效果,调动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3)培训农民工对培训单位关于培训师资、培训内容以及是否满足市场需求等的评价,改变农民工在职业技能培训的弱势地位,已使农民工获取其想要的职业技能培训。

4.2.2使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五险一金和实现社会保险跨城全国管理

新生代农民工第二层次的利益诉求是“拿到工资和享受五险一金待遇”,由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要重点解决的就是农民工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低、跨城转接困难等问题。其中缴费比例低主要是由于用人单位不愿农民工缴纳五险一金所导致的,要想促使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首先中央政府和务工所在地地方政府要对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返还或费用减免等方式作为利益吸引,同时要对未缴纳的用人单位进行不予办理年检、干扰银行放贷等方式惩罚性督促,形成一个“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获取补贴不缴纳受到惩罚”的局面;要按照以下三个方面考核给予用人单位的补助金额已实现对其有效牵制:(1)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数量、期限以及相关待遇等,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法律保障和为农民工获得城市户籍提供就业方面的认定;(2)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比例以及缴费金额等,已切实保证该补助能满足第二层次的利益诉求;(3)农民工对用人单位发放工资、缴纳社会保险以及其他福利待遇方面的评价,同样为改变农民工在用人单位的弱势地位以及促使用人单位更好地对待农民工。阻碍农民工享受社保待遇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保跨城结转困难,按照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转移办法来看,转保只能转个人账户的部分,但转入地将承担加上社会统筹资金计算出来的退休金,致使很多地方都不愿意接受外地转入,对于退保倒是大开绿灯。要促使农民工的社保合理流转,需要对农民工的社保基金进行跨城的全国统筹,纳入国家统一的农民工社保基金大账户,打破在各个城市之间的分割。

4.2.3制订针对农民工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

新生代农民工第三层次的利益诉求是“在城市中拥有自己房子或租住廉租房”,工资收入低于城镇职工的农民工购买商品房大多是不现实的,但城市向贫困居民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却不向农民工开放,要实现2009年两会“居者有其屋”的目标,中央政府就需要针对农民工出台区别于城镇职工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一方面要由中央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而不依赖于务工所在地政府出资进行建设,另一方面要针对农民工特点选在务工集中地区建设小平简装的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还有重要的一点,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不能对所 有的农民工开放,要按照以下条件优先满足:(1)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等级、在城市签有劳动合同工作的期限以及在城市缴纳社会保险的年限等,以激发农民工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水平和减少农民工在各城市之间的盲目流动;(2)有孩子在城市上学以及夫妻双方在同一城市共同工作的期限,已使农民工子女得到更多父母的关爱和接受较好的义务教育,同时提供农民工夫妻在城市的生活质量。

4.2.4使农民留守子女免费上高中大学和城市流动子女接受公平待遇

新生代农民工第四层次的利益诉求是“农村留守子女获得良好教育或城市流动子女获得公平待遇”,在满足第三层次利益诉求时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优先向有孩子在城市上学的农民工倾向,可促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更多将孩子带在身边,另外要督促劳务输出地政府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方面加强投入,缓解农村留守子女“五缺”问题;虽然大学的教学质量堪忧以及就业前景不明朗,但上大学仍不失为农村孩子进入城市的捷径之一,况且国家为那些考不上高中大学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以促使其融入城市,对这个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青少年就更应该提供免费的高中和大学教育以促使其更好进入城市,形成农村孩子通过“技能培训”和“知识升级”两条道路融入城市,为退经我国经济从“劳力增长”向“技能增长”乃至“智力增长”的转型。对于城市流动子女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在制度上是可行的,但现实中仍面临重重阻力,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强制各城市中小学接收不少于20%的农民工子女,另外选取较好的私立学校让农民工子女免费就读,通过进行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城市公立和私立学校进行补助,已使城市流通在城市有学上甚至接受较好的教育;对于让城市流动子女全部可以参加当地高考在目前是困难重重的,可以考虑允许在城市中考中排名前20%的城市流动子女参加当地高考,有限度的放开可能在务工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承受范围之内,同时也激励农民工子女更好地学习。

4.2.5满足上述四个甚至某几个层次利益诉求就可实现

新生代农民工第五层次的利益诉求是“获得城市户籍,享受市民待遇”,根据1997年《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允许在小城镇有稳定就业或收入来源、有合法住所的农民在城镇落户,这样在满足上诉第一、三层次的利益诉求就可以获取城市户籍,但第二个条件“有合法住所”是很难满足的,可考虑效仿上海户籍改革的思路,转向对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在该城市工作年限等要素转变;对于大型城市来说,提高资格证书的等级、在该城市工作、缴纳社会保险及所得税的年限仍为主要的入门因素。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层次并没有明显的顺序划分,在满足一定层次利益诉求之后就可能满足第五层次的,获得城市户籍又反过来促进各个层次的满足,尤其是第三、四层次利益诉求的满足。

结 语

由于我国政治制度的缺陷,农民以及农民工在我国政治氛围中话语权极度缺失,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更是难以得到合理的关注和满足,而新生代农民工却是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事关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进行研究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政治紧迫性。

本人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描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五级层次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中两个重要瓶颈:资金投入不足和缺乏专项管理,提出了建立中央政府、务工所在地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2:1:1-0.5:0.5-0投入机制和中央专门管理、地方专职协调和资金专项使用的专项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具体政策构想。

谢 辞

在我的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张艳欣老师给予的指导。从论文选题、论文结构以及论文的具体内容,张老师都给了我中肯得当的指导,在某些细节问题上还跟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经过她的指导使我的论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再次为张艳欣老师的付出表示谢意。

通过本次论文的撰写,使我对农村问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深深地感受到农民以及农民工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和痛苦。作为来自农民的孩子,写论文的时候我经常想起我的父母亲,他们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供我上学受尽艰辛,在此对我的父母亲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感激。

再次感谢张老师!祝你心想事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2]刘俊彦,吕鹏.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青少年 研究中心,2007年第9号.[3]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6.[4] Wang Ying, Young migrants seek skills: Poll, China Daily, 08/03/2007: page3.[5]肖锋,胡赳赳,山鸡哥.都是农民:30年来城市与农民的纠葛[J].新周刊,2009,5.[6]谢九.2009两会特别关注:让利于民事关经济振兴[M].三联生活周刊,2009,8.[7]于建嵘.法国骚乱提示中国未雨绸缪[N].南方周末, 2007-04-25.[8]《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春运遐想:农民工“居”与“业”能否统一[J].中国经济周 刊,2008,5、6.[9]邓聿文.解决2500万农民工就业的几种思路 [N].华尔街日报中文版, 2009-02-18.注

[1]观点转自:刘俊彦,吕鹏.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年第9号。

[2] Wang Ying , Young migrants seek skills: Poll ,China Daily, 08/03/2007: page3。[3]新生代农民工可能在劳务输出地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新农合大多指定在所在地县级以下医院的花费可报销,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意外受伤或得病须在务工地及时救治,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形同虚设。[4]观点和数据转自:刘俊彦,吕鹏.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年第9号,有微小修改。

[5]根据2009年2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征求意见稿,农民工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从目前的职工工资总额的20%降为12%;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则取消了8%的硬性要求,可在4%—8%之间自选。据此推断,我国处理农民工问题可能采用独立于农民和城镇职工的模式,参考城镇职工模式但降低相关指标。[6]观点转自:谢九.2009两会特别关注:让利于民事关经济振兴[M].三联生活周刊,2009,8。[7]数据来源:董振国,梁鹏,张军.缺乏务实观念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亟待矫正[N].《经济参考报》,2009-3-20。

[8]法国骚乱:2005年巴黎,两名少年移民为逃避警察追捕,躲入变电站后遭高压电电击致死,激怒了对社会严重不满的法国第二代移民,他们放火烧汽车、学校、店铺引发骚乱,并迅速蔓延到法国全境,还涉及到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法国第二代移民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十分相似。

[9]观点转自:蔡正奋.培训农民工要与时俱进 [N].重庆日报,2009-03-10。

5.新生代农民工论文研究 篇五

[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 编号 201201074]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与发展职业教育的研究

夏建军 郭飞 安宴菲 王学军

(河北北方学院 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宝贵人力资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高低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职业教育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作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对策措施,以期待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能力提升;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A

1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内涵

“新生代农民工”首次提出于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户籍在农村而在城市就业的人群。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无论他们是从小就和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起生活在城市,在城市读书,和城市孩子一起长大,然后留城市就业,还是在农村长大后进入城市就业,但他们融入所在城市达到市民

[1]化的效果从而摆脱农民身份、进入更高社会阶层的基本行为目标和重要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今天,他们正

以每年800万~900万人的速度飞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群体的主流,成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缔造者和见证人。

就业能力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 世纪50 年代,就业能力的内涵一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在发生着改变,引起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对其进行探讨, 导致了这个概念愈加模

[2]糊和多样化。但研究者一致肯定了就业能力理论对解决就业问题的积极意义,并将就业能力理论的关注聚

焦于最终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和再就业上, 他们对就业能力理论的核心意义和内容描述也具有一致性, 即

[3] 就业能力是指劳动者获得工作和保持工作,并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必要性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宝贵人力资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高低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企业要不断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提供

[4]充足的适用人才资源。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生产设备更新换代。社会和企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大都也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各方面技能也较老一代农民工有了更大的提高,但对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远远不能适应职业发展变化。因此要不断发展职业教育,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学习的需求;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完善自我的需求;同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是新生代农民工发展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客观需要。据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江苏省当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调查显示,68%的人对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不满意,64% 的人要求接受技能教育,54%的人外出打工的动机是开阔眼界、学习本领、提高自身素质,所以就就业目的来看,他们在城市就业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谋求自身的更好的发展。可见实施职业教育

[5]对于农民工本身而言是及其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新生代农民工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要实现其人生目标和自身

价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继续努力奋斗,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代共同发展。

3职业教育对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作用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较低的新生代农民工很难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新生

代农民工素质及就业能力,对加速我国城市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将巨大的人口压力有效地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78%。由此看出,我国农村人口依然非常庞大,依然存在大量无技能的农民工处于失业状态,“三农”依然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可以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化为有效人力资源;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技术升级;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可以加快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新生代农民工从农业领域转移到非农业领域就业。这就走上了从根本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就业问题的良性发展道路,即: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6]—吸纳更多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就业。

3.2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它不同于基础教育,是一种以传播技能为主,以服务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一种教育。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的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新生代农民工学会某项技能, 获得就业岗位的能力。新生代农民工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他们既不会农业生产又没有职业特长,既没有干重活的体力又没有干脏活的吃苦耐劳精神。只有加强职业技能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在城镇稳定就业。发展职业教育,不但可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据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为6.8年,意味着距离完成义务教育还差2.2年,如果填补上这个差距,劳动者收益可提高8.8%;如果把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年限提高到12年,相当于完成高中教育,劳动力收益则可提高21.1%(蔡昉等,2008)。由此可见发展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储备;有利于延缓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并更好的实现就业岗位与劳动力技能之间的匹配。

3.3发展职业教育,帮助增加收入,利于稳定职业

职业教育是面向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的一种教育,它是一种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最直接、最具经济效益的一种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能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而且能够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从而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使其的劳动所得增加。调查发现,教育与收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随着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收入弹性逐渐增大,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农户,其家庭劳动纯收入明显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农户。随着我国产业机构的升级,对熟练劳动者需求进一步加大,必然造成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的两级分化,低技能岗位的减少,必然加剧低技能劳动者的失业,相反,高技能者会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而且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同时,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及就业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其职业稳定性的决定因素。文化水平高又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他们文化基础好,基本素质高,就业能力强,就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就易于适应产业转型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就易于在就业竞争中获得稳定的工作岗位,为永久定居城镇奠定坚实的基础。

4发展职业教育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对策措施

4.1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财力上增加投入,政策上给予支持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人数的不断增长和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张,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看,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低下,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到了其中的40%,而这部分人迫于社会职业需求和生活压力,迫切需要学习技能,提高能力,增加收入,实现价值。但就业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普通的义务教育来完成,只能通过专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来完成。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生代农民工成功大规模转移的需要,政府应当

[7]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投入,合理利用教育资金,充实优化教师资源,扩大职业

教育的规模和覆盖面积。一方面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通过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来提高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正确运用经济学实践原理,合理充分运用有限资金,提高职业教育投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加对其投入的相对量和绝

[8]对量,扩大职业教育的覆盖规模和供给总量。

4.2教育部门要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面对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坚持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为核心,实行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办学模式。一方面,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不同的受教育层次以及心理接受能力的差异,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差异,因此要构建一种多层次,多形式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实际生活中要面临最根本也是最为实际的谋生问题。对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以及其微薄的工资要承担起在城市的消费,这种繁重的生活压力,致使他们没有更多的钱,没有更多的精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接受教育,完善自我。因此要求有关部门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体系,减少理论知识的空谈,加大实践的实行度,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体力到技能的完全转型。

4.3学校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提高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强调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以此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市场变化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因此,职业学校要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要求以及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能力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并充分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基础、需求和企业的情况,使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均应突出功能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适合新生代农民工实

[9]际生活、学习能力,反映工作中的应知应会。

4.4社会应推广远程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网络化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飞跃,网络日渐充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对于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而言,由于条件有限,导致其对网络接触并不深入,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也仅仅限于在最基础的表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成功转型,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应用等高科技手段,所以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提高他们职业技能,实现职业教育网络化。同时,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制约性,发展远程教育,更能节省新生代农民工的时间,有效地解决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工学矛盾,且从经济上而言,这样更实惠,也能够减少职业教育学校的数目,节省国家很大一部分建设开支,更好地将这部分钱利用到教育质量上。

4.5新生代农民工要自强不息,在培训中完善自我新生代农民工要树立远大理想,要勇于吃苦,勇于拼搏,抓住提升自我的每一次机会,通过不懈努力,改变命运,改变自我,实现更高层生活的追求。继续保持奉献精神,顺应时代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建设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一是利用现代化城市的一切便利条件,如:图书馆、阅览室、公益培训、科普宣传等,主动寻找教育、培训机会,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二是利用现代城市的信息化条件,如互联网、电视、广播、信息中介等,来实现知识的更新、技术学习及工作环境条件的改善。三是要自觉做一个遵纪守法,高素质高品质的合格市民,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严格要求

[10]自己,加强品格的修养,培养良好的城市文明习惯,以便更好地融入城市和实现职业向上流动。

参考文献:

[1]饶文英.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建议[J].农业考古,2006,(06):310-312

[2]郧在廷,黄丹.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J].教育与职业,2011,(20):87-88

[3]谭明,方翰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提升[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2):49-52

[4]阮艺华.职教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和应对策略[J].职教通讯,2003,(04):11-13

[5]宁可夫.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对策[J].职业圈,2007,(19):72+81

[6]连建华.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635-11650

[7]方翰青,谭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远程职业教育作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04):72-75

[8]刘俊威.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内涵与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08):4895-4897

[9]张爽.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学理论,2009(09):99-100

[10]罗恩立.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与开发,2010,(02):5-9

作者简介:

姓名:夏建军出生年月1967年10月性别:男籍贯:河北蔚县 工作单位:河北北方学院职务:河北

北方学院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职称:副教授学位: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E—mail: y2112312@163.com 姓名:郭飞出生年月1965年12月性别:男籍贯:河北张家口 工作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职务: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学生科科长 职称:农艺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安宴菲 出生年月1983年1月性别:女籍贯:河北赤城 工作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职务:辅导员职称:助教 学位:学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王学军出生年月1981年9月性别:男籍贯:河北唐山 工作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职务: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团委副书记 职称:助教 学位:学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6.新生代农民工 篇六

从近几年的“用工荒”到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在近半年内发生了“十二连跳”系列自杀之后,“新生代农民工”也日渐作为一个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公务员申论考试入手,运用利益主体分析法,深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供考生参考。何谓“新生代农民工”?

主要指由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80后、90后年轻群体,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1.5亿人里面占到60%,他们出生后就上学,上完学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等不是那么熟悉。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很大困境,其产生原因可以从政府、社会、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四方面去分析:

政府方面,缺乏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有效机制,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保护他们的劳动权益和人格尊严。此外还有户籍等多方面原因限制,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社会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还存在观念上的诸多歧视,使他们难以在城市找到真正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而他们在劳动供给和行业需求上也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这使得社会出现了“用工荒”,造成了劳动资源的浪费;

企业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的歧视性待遇;或者给他们极低的工作报酬,缺乏必要的保障,漠视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方面,他们在心态和观念上,对职业的期待值和融入城市的期望度都较之第一代农民工高,而他们又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和融入较高层次就业市场的本领,同时他们工作耐受度较低,缺乏父辈的吃苦耐劳精神,心理抗压能力比较脆弱,这些因素进一步限制了他们在城市的发展;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困境的措施:

第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出台切实措施保障其利益,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生产便利的同时,还能提供生活便利,完善社区功能,为打工者提供劳动、生活权利方面的制度性关怀;

第二,全社会要以更宽容的心态来接受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相关机构要积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开展各种活动,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交渠道,让他们处于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人际关系网中;

第三,企业一方面要提高打工者的劳动报酬,同时依照法律规定为其提供社会保障;同时要充分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需求,发挥集体的力量,建立、完善打工者自我救助与沟通的组织,消除他们的集体焦虑感;

第四,新生代农民工要端正心态,不怕吃苦、不惧困难,在基础性岗位上积累经验、提高技能,加强自身的敬业精神;同时,制定职业规划,脚踏实地去努力,不好高骛远,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7.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研究 篇七

改革开放来,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社会结构加快转变。20世纪80年代开始,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由农业向二三产业流动, 由农村向城镇流动, 促进了城镇和农村的经济发展, 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形成的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 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重庆2010年8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施行户籍制度改革, 大手笔推出了农民进城计划。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 不仅是一个社会学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其成本如何?承担这成本的分担体系如何?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进城”的意愿, 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同时, 也间接反映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为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所支付的经济、社会管理代价。因此, 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成本研究, 无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为此, 本课题以区域经济为基础, 从系统、综合角度探讨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问题, 借助现有理论资料和实际情况,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测算模型, 对重庆市武隆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进行测算, 借助相关结论, 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参考。

二、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构成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是指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定居所需要的各项成本投入。从成本计量的角度可分为经济成本投入和非经济成本投入两部分。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非经济成本投入主要包括:导致农村土地流失, 影响农业发展;造成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农业技术推广缓慢, 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农村文化生活匮乏;青壮年的缺失, 造成农村社会治安薄弱, 影响农村安定;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导致城镇就业压力增大, 加重了城镇交通和公共服务的负担;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而言, 要付出进入陌生地的心理成本, 放弃享受亲情和爱情保障的权利。

立足于经济成本投入, 从成本分担主体角度可分为社会成本、企业成本和个人成本。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社会成本主要集中在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养老保障成本和公共管理成本, 该项成本负担主体为政府部门, 主要是提供各项公共服务的支出, 提供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和各种社会保障的费用;企业的投入成本主要是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加稳定的工作条件和更普遍的福利, 比如医保、养老保险企业部分, 总体来说相对较少。作为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要在城镇定居, 也要负担更高的生存和发展费用支出。本文主要讨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过程中需要投入的经济成本。

三、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模型及实证分析

(一) 模型理论

城镇化成本指为城镇化水平提高而付出的所有代价, 政府为解决相应的城镇化人口 (比如1个城镇化人口) 所花费的经济投资数量, 也可称为城镇化发展成本。它包括3个部分: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本文着眼于城镇化的经济成本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经济成本。城镇化经济成本是指由于城镇人口的增加, 尤其是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换所导致的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等对资金的最低需求量, 它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并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中, 为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而必须付出的经济代价。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社会成本是指使现有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力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顺利融入城镇社会所必须投入的最低资金量。基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与人口城镇化比较的结果, 我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社会成本必然包含人口城镇化的部分成本, 与此同时, 因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 还需考虑新生代农民工因没有城镇户籍, 权益长时间受损, 尤其是社会保障的缺失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镇, 因此新生代农民工镇民化转型成本显然需要考虑社会保障支出,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也需要考虑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住房需求, 因在城镇务工经商而放弃的农业生产收入即放弃农耕地的机会成本, 最后,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也应考虑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为镇民后在城镇生活性支出。因此, 我们可以对人口城镇化的成本模型进行一定修改, 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导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社会成本模型。

(二)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模型构建

为了简单直观地反映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经济成本, 本文采用分类计算后加总的方法:首先分别测算2009~2013期间武隆县城填基本生活成本、住房成本、机会成本、社保成本、城镇基础设施成本、社会保障成本、教育成本等7方面所需要的支出, 将各领域支出的人均水平加总即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人均成本, 根据每个领域所需要的支出还可计算出各个领域这5年的年均支出水平。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测算模型的构建如下:

1. 城镇基本生活成本C1: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正常生活的日常开支。

2. 住房成本C2: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安居而必须支付的最低资金投入。

3. 机会成本C3: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而放弃的农业生产等收益。

4.城镇基础设施成本C4:

城镇物质即能源、供排水系统、交通、城镇邮电通讯、城镇生态等随人口增加而相应扩大的投资成本。

5. 社保成本C5: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支付的社保、医保部分。

6. 社会保障成本C6: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后在城镇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的社会保险而必须投入的最低资金。

7. 教育成本C7: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 由于教育资源有限, 随着受教育人数的增加而需要的最低投入。

(三) 武隆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测算

1. 城镇基本生活成本C1: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正常生活的日常开支。城镇生活成本指的是等同于城镇镇民的生活成本, 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后在城镇正常生活的日常开支, 包括在城镇生活的人均水、电、气、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消费支出, 同时, 扣除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年人均消费支出。由于数据可得性和计算方便, 这里用农民消费水平代替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水平。

式 (1) 中, X1, X2分别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

注:数据来源2013武隆县统计年鉴及2014年武隆县统计手册。

据上表可知, 武隆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基本生活成本

即:以2009年为基期, 扣除2010~2013年的物价上涨因素, 武隆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基本生活成本年均为5168元。

2. 住房成本C2:

住房成本指的是为保障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后能在城镇安居而必须进行的最低资金投入。

式 (2) 中, Sm表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Um表示该城镇住宅投资额, Vm表示该城镇住宅竣工面积。

注:数据来源2013武隆县统计年鉴及2014年武隆县统计手册。

3. 机会成本C3: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而放弃的农业生产等收益, 此处用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替代。

注:数据来源2013武隆县统计年鉴及2014年武隆县统计手册。

由表3可得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而放弃农业生产等的收益:

4. 城镇基础设施成本C4:

城镇物质即能源、供排水系统、交通、城镇邮电通讯、城镇生态等随人口增加而相应扩大的投资成本。

式 (3) 中, Km表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 Um表示该城镇住宅投资额, Rm表示该城镇户籍人口。

注:数据来源2013武隆县统计年鉴及2014年武隆县统计手册。

5. 社保成本 (个人) C5: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支付的社保、医保部分。

式 (4) 中, W表示城镇居民上年社平工资总额, r表示个人养老保险缴存比例, k表示个人医疗保险缴存比例, Z表示新生代农民工大额医保缴费额。作为企业, 一般都是按照最低缴费额进行参保。

注:数据来源2013武隆县统计年鉴及2014年武隆县统计手册。

6. 社会保障和就业成本C6: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镇民化转型后在城镇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的社会保险而必须投入的最低资金。

式 (5) 中, W表示城镇居民上年社平工资总额, r'表示企业养老保险缴存比例, k'表示企业医疗保险缴存比例, z'表示企业为新生代农民工缴纳大额医保、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比例。H表示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 R'表示该城镇年平均人口数, 为方便计算, 以常住城镇人口数作为城镇年平均人口数。

注:企业为农民工大病、失业等缴纳比例5.7%, 其中大病医疗缴纳比例为1.7%, 失业保险缴纳比例为2%, 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缴纳比例分别为1%。

注:数据来源2013武隆县统计年鉴及2014年武隆县统计手册。

从表6、表7可得:

7. 教育成本C7: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 由于教育资源有限, 随着受教育人数的增加而需要的最低投入。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及武隆县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学校的放开, 新生代农民工本身对于子女教育将不用付出更多成本, 教育成本主要是政府对于受教育人数的增加而需要的最低投入。

式 (6) E表示教育财政支出, R1在校学生总人数。

注:数据来源2013武隆县统计年鉴及2014年武隆县统计手册。

总结以上七个方面成本, 得出武隆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如下: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计算结果显示, 重庆市武隆县2009~2013年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人均成本为65360.3元。从数据分析得出4方面结论:

1.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主要集中于城镇住房成本、城镇基础建设成本2方面。实际上, 在现在城镇生活中, 新生代农民工已享受到城镇部分公共服务, 因此实际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比计算数据小。

2.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长期和短期都将持续存在, 从短期看, 住房成本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是主要支出,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 该2项成本会迅速反应。从长期看, 社会保障成本将成为主要支出,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 新生代农民工将居住于城镇, 待新生代农民工退休后, 社会保障支出将成为最主要支出。

3. 社保成本公共部分, 政府的一些隐性支出, 如为社保基金的兜底和承担通胀风险等均未计算在内, 所以实际社会保障成本公共部分较计算成本大。

4. 当前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在不同群体间差异较大, 城镇职工的一些福利, 如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政府补助等难以计算在内。

(二) 政策建议

1. 完善社会保障立法,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立法。立法部门加快制定健全的社会保障方面法律, 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二是户籍主管部门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权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取消户籍身份制度, 消除农民的身份标签, 真正消除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障碍,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后的社会地位才能获得根本性保障。三是建立监督机制, 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范围。

2. 加大财政公共投入,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首先, 加大财政专项支出。中央财政加大向地方财政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转移支出, 逐步扩大公共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 进一步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其次, 加大保障房建设财政投入, 合理设置保障房价格;加快公租房、廉价房建设, 以此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需求。第三, 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公共服务的财政预算计划, 加大公共投入。在新生代农民工集中区增建文体设施;在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密集区建立廉价医疗卫生机构, 完善医疗救济制度, 对符合条件的新生代农民工给予医疗救济;在新生代农民工出行频繁区增设公交线路, 降低其出行成本;健全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第四, 以人为本, 对部分低收入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实行专项补贴。

3. 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 畅通维权渠道, 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是畅通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渠道, 维护其合法权益。探索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与反馈机制, 疏通流动人口维权渠道。设立新生代农民工专用热线, 专门受理新生代农民工诉求, 构建跟踪督办机制, 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相关部门强化监督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力度, 督促企业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 不得侵犯其权益;为新生代农民工及时足额缴纳基本工伤、医疗、养老、生育保险等。

4. 强化服务, 着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 增强其实力。

一是强化社会服务, 进一步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 向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市民待遇。政府相关部门设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 对失业新生代农民工、企业停工但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新生代农民工针对性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用人单位应将新生代农民工岗位培训纳入教育培训计划, 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定期开展技能培训, 认真履行教育培训义务。二是相关部门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做好职业规划, 积极接受新事物, 适应城镇新环境, 加强与城镇居民交往, 主动融入城镇生活;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抗挫能力;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理性对待自己, 做好定位, 正确对待别人。三是新生代农民工要转变就业观念, 积极参加有利自身发展社区、单位组织的培训或讲座, 主动接受针对性就业培训教育, 充分利用城镇一些公益性资源与设施强化自学,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同时, 合理支配收入, 适当留有结余, 以便改善自身状况或以备后用。

参考文献

[1]周建, 施国庆.农民工流动的成本收益分析.河海大学学报, 2006 (01) .

[2]范红忠.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的成本分析.农村经济, 2006 (03) .

[3]张国胜, 杨先明.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研究.经济界, 2008 (05) .

[4]申兵.“十二五”时期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及其分担机制构建.城镇社会, 2012 (01) .

[5]童雪敏, 晋洪涛, 史清华.农民工城市融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的实证研究.经济经纬, 2012 (05) .

[6]胡桂兰, 邓朝晖, 蒋雪清.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效益分析.农业经济问题, 2013 (05) .

8.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篇八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连云港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即我们俗称的80后、90后)进城打工或创业的农村青年。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人数众多,占农民工总数的61%,约1.7亿人。据连云港市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连云港农村劳动力总人数为175.99万人,比上年增加1.12万人,增长0.64%。其中,共转移劳动力106.49萬人,比上年增加3.15万人,增速较为平稳为3.05%;转移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60.51%,比上年增加1.14个百分点;劳务输出74.84万人,比上年增加1.28万人,增长1.74%;劳务输出人数在农村劳动力总人数中的比重为42.53%,比上年增加0.46个百分点。至2014年又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万人。其中全市35岁及以下转移就业人员64.51万人,占全部转移就业人员的58. 6%; 36至49岁转移就业人员29.83万人,占全部转移就业人员的27. 1%; 50岁(含50岁) 以上转移就业人员15.74万人,占全部转移就业人员的14. 3%。由此可见“80后”、“90 后”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步成为我市转移就业人员的生力军。可以说,我们当前要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工作对象就是这部分转移到城镇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

一、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在全部农村转移人口中,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的话,无论是在个人意识、行为方式,还是心理定位、身份认同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以说,他们的城市梦比他们的父辈即老一代农民工更执着,更彻底。具体特点如下表1所示。

表1 新旧农民工的特点比较

1、从文化程度来看, 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明显要高于第一代传统农民工。根据对当地农民工研究表明,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 9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日益占据主流。正因为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具有改变自身农民身份的能力。他们期望能够融入城市使自己和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遇,渴望能够融入城市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可和尊重。

2、从行为方式来看,因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与传统的农民工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们通常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能够快速地融入城市生活。他们的行为方式非常接近城市居民。比如在消费习惯上, 据广东省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 68.5 %的人收入主要用于自己的衣食住行, 工资很少再寄回家。他们当中,半数以上的人出入过网吧,绝大多数人都有手机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 在空闲时,他们除了看电视外, 还经常光顾网吧、KTV、电影院等, 另外,与城市人的交往不管是在频率上还是在程度上都要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有数据显示从来没有去过城市居民家里聊天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占的比例为38.5 %, 而从来没有去过的老一代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却高达61.5%。这可以看出, 新生代农民工在行为方式上已经基本完全融入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方式。

3、从思想观念来看,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成长在衣食无忧的家庭环境中,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都没有务农经验, 对土地没有深厚感情, 不愿意待在农村,并且他们中间大多数人在结束了若干年的打工生涯后也不愿意再回乡务农, 他们渴望留在城市里成为市民,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因此, 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 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把自己界定为城市一族,对农民的身份不愿接受,追求与城市居民的权利待遇平等,他们的城市归属感十分明显,市民化意愿和倾向非常强烈。

二、本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的主要障碍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的话,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迫切的市民化意愿和极强烈的城市归属感, 同时他们也具有着更加有利的政策条件和外部环境,国家和政府日益重视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享有对等权利”的心理诉求,推进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但仍有一些障碍的存在使他们经常面临失业、工伤、疾病等风险却没有足够保障, 不得不面对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却无可奈何,因而很难真正融入城市、扎根于城市。

1、户籍制度障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说正是源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这种户籍制度将我国的公民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将我国的人口分成了农民和市民,人为地将两个群体贴上了对应其身份的标签,并且通过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经济政策、社会利益分配等对农民工的就业、福利、生活、教育等产生种种限制,极大的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步伐。

2、社会保障制度障碍。目前,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仍然无法完整的享受城市居民的各项福利和保障。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近些年才刚刚兴起,目前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保障水平比较低并且尚未与城市医疗体系联网接轨,致使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无法真正享受到医疗保险。据调查显示,目前当地的新生代农民工仍处于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下。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52.14%、27.02%、30.35%、20.5%。

3、生活资源分配障碍。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生活融入上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就业待遇和子女教育、住房制度等。新生代农民工的月工资收入大多在3000元以下,且存在许多无合同就业、兼职式临时就业,而正规合同就业仅为35.92%,并且新生代农民工实际劳动时间普遍超长,而且工作不稳定,也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在教育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中近80%的家长希望孩子可以在城市接受教育,和城市孩子享受同等教育资源,但很明显目前由于户籍制度及教育体制的限制,无法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另外,据调查,连云港市农村转移就业人员中有意向长期在城镇就业生活的在85%以上,尤其是18—35岁之间的年轻人就业居住的愿望更高。据统计,在全市110万农村转移人口中,在城镇实现稳定长期就业创业的有75万人,已通过各种途径转换身份并在城镇长期就业居住、实现市民化的仅有5.8万人,占全部转移就业人口的5. 2%。其中最现实的困难就是进城怕高房价。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房价对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安居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阻断了他们想成为城市人的梦想。还有些人进城居住怕失去农村原有土地,对于工作流动性大、容易失业的他们来讲,土地仍然是其最基本的保障,他们害怕万一失去了土地,却又没能在城市立足,将使自己落入鸡飞蛋打的尴尬境地。

nlc202309032242

4、就业环境障碍。由于连云港市还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另外还存在着企业工资待遇低、企业文化缺失、文体方式单一、管理简单粗放等现象,致使员工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三、进一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面对着以上所提及的诸多障碍,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一方面从农村入手,解决从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遗留在农村的问题,比如农村的耕地、宅基地的处置问题; 二是从城市入手,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以后可能要面对的问题,比如身份认同、生活待遇、就业等问题。

1、建立农村土地流转补偿机制。在农村大力鼓励有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放弃宅基地进城镇落户,出台相关政策对凡已在城镇购房定居或实现城市身份转换的人员,只要自愿退还宅基地、退还耕地,政府可按其退出的土地面积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奖励的形式可以多种形式,比如发放经济奖励补助金,也可以折算充进个人的社会保障基金中或者作为在城市购房时的抵充。

2、加强社会保障。如果能让新生代农民工拥有合适的社会保障, 那么将大大的增强他们融入城市的信心, 消除他们城乡不平等的思想顾虑,让融入城市的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认同”与“社会认同”。

(1)推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根据我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国发〔2014〕25 号) ,我国正致力于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废弃原有的“户口特权”,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并由此逐步剥离或取消附加在户口上的一些社会管理功能,使进城农民工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就业待遇、住房等方面都享受城镇居民完全平等的待遇,进而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转变为真正的市民,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完善各项社保制度。进一步加快健全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保体系,一方面严格落实现有的农民工社保政策,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农民工社保覆盖范围,鼓励农民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凡是形成劳动关系被用人单位录用的,监督用人单位必须为农民工办理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另外对于已经进城落户的农民工,制订城乡统一的转移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相关规章办法,逐步建立起城乡均等的社会保障体系。

3、推进城市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只有保障了融入城市的农民工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教育、住房、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农民工才能从心里上真正的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在住房上,可以结合农村的土地流转补偿机制实行农民工购房、租房扶持政策,尝试将进城务工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的适用范围,并大力开发专门面向农民工的政策性经济适用房,积极探索便于农民工进城定居购房租房的办法,真正能让农民工们进城买房安家,过上其期望中的城里人生活。在教育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统筹考虑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满足城乡居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强硬软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建设,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兑现一视同仁的入学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进城子女的上学问题。

4、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与提升农民工生存技能相结合。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和改进现有的促进就业和创业的相关政策,增加就业创业机会,拓展就业创业空间,积极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引导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型发展,鼓励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吸纳更多农民工工作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服务网络系统,优化当地农民工就业创业环境。另一方面,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提供针对性的、有效率的就业创业服务,拓展城镇就业创业空间,真正做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技能,使他们更容易的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取得相对稳定的职业收入,以解决他们在城市生活的后顾之忧,更快更好的融入城市。

参考文献

[1]蔡禾等.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200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刘应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12 年第30 期.

[3]高君.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宁夏社会科学》,2008 年第06 期.

[4]黄锟.城乡二元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理论分析.《统计与决策》,2011 年第22 期.

[5]傅伯仁,李爱宗,张亮,等.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新变化及其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第31期.

作者簡介

乔晓玲(1979 -), 女, 江苏省连云港市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西安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方面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论文系“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课题号14LKT18

上一篇:小学秋季开学典礼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古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