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2024-10-18

赏识教育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精选5篇)

1.赏识教育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篇一

大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

【内容提要】

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是我们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处于从生理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过渡的时期。原来一切以生理需要为基础,仅仅停留于对自己的躯体、衣着、家庭关系和自己所有物的自我意识,逐步扩展与转化为对自己的主张、力量、地位、责任、义务等的自我意识,即按社会要求为依据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 幼儿 教育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处于从生理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过渡的时期。原来一切以生理需要为基础,仅仅停留于对自己的躯体、衣着、家庭关系和自己所有物的自我意识,逐步扩展与转化为对自己的主张、力量、地位、责任、义务等的自我意识,即按社会要求为依据的自我意识。这个时期的自我体验仍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期的痕迹,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总是以自己主观的想法来解释外界现象。这个时期的自我评价的特点,一是他律性,二是表面性,三是片面性。正因为这样,幼儿对于自己力量的认识和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估价就不免零星、肤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成人的评价。实际上是他们心目中权威人物的评语的翻版。因此,5、6岁以下有些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信心不足,只能看作是尚未充分形成自信心,不能武断地认为是自卑感,因为从自我发展史的整体上来说,幼儿期自我意识虽已萌发,但尚处于朦胧阶段。在这生命早期,及早观察与发现幼儿自信心形成的趋向,注意培植和塑造,防止骄傲、固执与退缩、自卑等性格的发展及不良影响的侵袭,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把

自信心的发展引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孩子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极少的影响。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总是不如别人,成就愿望较低,就会消极被动,实际能够完成的任务也会半途而废。久而久之,这样的心理定势,定会阻碍身心的发展。自信心往往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起步。正因为自信,才会确立远大的志向,才会产生工作的动力,才会坚持不懈地辛勤耕耘,才能使他们的个性、才能、智慧爆发出超人的力量。

一、自信心强弱不同的幼儿在集体中的行为表现 在游戏、上课和体育、美工、计算等自选活动中,自信心较强幼儿的表现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绪愉快,行动积极,比较活泼。2.喜欢合作游戏。

3.在各项活动中,积极提出建议,并坚持自己的主张,有分歧时能据理力争。

4.上课积极发言,有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

5.注意力比较集中,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自发的探索精神。

自信心较弱幼儿的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绪不太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2.喜欢独自游戏,参加合作游戏时,不愿当领导者。

3.极少提出意见建议,对别人粗暴干预自己的活动,从不坚持。

4.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积极,有时重复别人的回答。

5.注意力有时涣散,惧怕尝试新任务。常常会说“我不会”。“老师,怎么弄呀?”“我学不好。”有时因看了别人的答案,跟从别人,把自己正确的答案改错了。

6.对个别课程特别感兴趣或特别害怕。

以上情况表明,在任何幼儿班中,幼儿自信心的强弱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注意发现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及时发现自信心较弱的幼儿并给以必要的个别教育和帮助,使每个幼儿的个性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影响幼儿自信心形成的诸因素

(一)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和自立、自主精神的早期培养是形成自信心的前提。二是期望过高的家庭,这些家长感叹自己消逝了的青春与才华,只能把成才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三是放任不管的家庭。四是父母离婚分居,破裂的家庭。

(二)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取得成功的体验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

(三)积极的评价与反馈是发展自信心的重要教育手段。

三、增强幼儿自信心的教育措施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所采取的教育措施,包括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个方面。

(一)集体教育。目的是。①使全班幼儿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同时,也尊重别人的优点和进步。②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锻炼自主、自立精神。③使全班幼儿树立入小学后做三好学生的强烈愿望。增强进取精神。

(二)个别教育。目的是:①使自信心较弱的幼儿,相信自己,有力量做得更好。②弥补他们的不足,丰富他们的成功体验,促进他们智力、体力的发展。对自信心较弱幼儿个别教育的做法: 一是爱。教师要热爱每个幼儿,善于体察幼儿的特点、志向、需要和微小的变化。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冷暖饥渴等生理需要,及时作出反应,而且要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给予亲切和蔼积极的支持,从而加深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使教师的期望较容易地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二是找。寻找自信心较弱幼儿身上的发光点,使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人的能力资质有着许多个侧面,所有的侧面都优越的人是没有的。优越面较多的人容易形成自信心,优越面有限的人,只要在某些领域中保持着坚定的自信,并以此作为心灵的支柱而得到补偿,也能保持奋斗的勇气,不会完全丧失自信心,让劣等感埋没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三是帮。自信心的建立主要靠幼儿自身的努力,要多给幼儿独立活动和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四是促。促进幼儿的成就动机,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五是引。把增进自信心的教育引导到日常行为和入小学的准备活动中去。大班幼儿一般都向往作小学生和少先队员。我们通过幼儿熟悉的本班同伴的姐姐(中队长)的榜样,请她来园介绍学习体会,看她整洁的作业本,激发幼儿作优秀小学生的强烈愿望,启发幼儿的成就动机。六是联。密切联系家长,同心协力地教育好幼儿。请家长来园参加半日观摩活动,召开班级家长座谈会,交流教育经验。平时经常通过面谈和便条,请家长协助工作和交滚幼儿的表现情况等。

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实验研究,历时一年,时间较短,只是初次尝试,但是我们感到收获大,有体会。当然,在工作中也还存在计划不周,教育不细、总结粗糙等问题,我们愿意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2.潘菽《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3.曹日昌《普通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4.赵学谦《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主人》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梦想因自信成真(赏识教育案例) 篇二

——在马鞍山实验小学感受“赏识教育”

走进安徽省马鞍山实验小学,楼梯拐弯处挂着一块大大的标语牌:生命因创造精彩,梦想因自信成真。据校长崔学鸿介绍,这是学校在“赏识与自信”的口号征集中,学生张海楠的“大作”。这个原本应该悬挂名人铭言、校规校训的地方,为什么会让本校学生的“格言”占领了位置?于是,便引出了“赏识教育”的话题。

愿意当教师并不意味着爱学生

不久前,有位校长对他的600名学生做了一次调查,在你最喜欢老师说的话一栏里,排在前几位的是:“有进步,值得表扬”、“你真棒(真聪明)”、“没关系,下次再努力”、“你们就像是我的孩子,教你们是我最大的快乐”;

在你最希望老师说的话的一栏里,排在前几位的是:“你是一个好学生”、“老师为你骄傲”、“不懂的来问我”、“大家给他掌声”;

学生对此的感受是“非常高兴”、“更加努力”、“老师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能让他失望”„„在你最害怕老师说的话的一栏里,排在前几位的是:“我要是你,就一头撞死”、“真笨(蠢)”、“明天开家长会”、“不知道考100分是不是你抄的”;

学生对此的感受是“希望老师能理解我”、“怕老师,不敢(愿)接近他”、“虽然很伤心,但我不恨老师,我会自卑的”、“感到讨厌,心里小声叫两声老师的外号”„„

有人曾在教师中进行过一次随机调查,在问到“你热爱学生吗?”时,90%的教师回答“是”;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提出“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了”的仅占10%。

以上调查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尊师重教的今天,教师已成为受人尊敬且较为稳定的职业,但愿意做教师并不意味着就一定爱学生,那些视学生为“蠢猪”、“笨蛋”的教师,很难说他心中充满了爱,而教育又恰恰是以爱为基础的。二是一些教师缺乏施爱的方法和艺术,没有表达爱的技巧,“恨铁不成钢”式的爱,只会给学生心灵留下一片阴影。鉴于这种情况,马鞍山实验小学校长崔学鸿提出,没有爱不行,仅有爱不够。爱是抽象的,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爱,再神圣也没用。因此,需要找到施爱的方法和艺术,把对学生的爱具体化,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老师的爱。这里的爱包括理解、接纳、尊重、信任、赞赏、激励、宽容、提醒等,而使爱表象化,便于操作的是“赏识”。于是从1998年开始,马鞍山实验小学尝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并且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赏识”既是理念,也是方法

无论是在智力、体力上,还是处世能力上,自信心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少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观积极性。特别是在儿童期,来自成人以及同伴间的赞赏就显得尤为重要。“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要相信自己,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培养创新精神。其关键是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通过发现闪光点帮助每个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我能行,你也能行,我们大家都能行”的大氛围中,让学生在赏识中学会赏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师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赏识学生,学生产生自信,从而得到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赏识(爱、喜欢)提高了尊重学生的自觉性,学生的发展又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得到发展与自信的学生对老师更加尊敬、赏识和热爱,受到热爱、更加自信的教师会把这份热爱和自信反馈给学生;师生的观念在“赏识教育”的互动中得到升华,自信、热爱生活是“赏识教育”的目标。

为了给学生创设我想学——让我们自己学——我们学会了(我们会学了)——我们还想学的氛围,学校除了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杜绝任何有损孩子自信心、自尊心的言谈举止以外,还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如“我们能行”校园吉尼斯大赛。比赛中,有跳绳、跳高的,有用乒乓球拍颠球的,有背圆周率的;还有动脖子、动耳朵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特别是那些平时在语文、数学、英语、田径等比赛时总也排不上号的孩子,这会儿也可以得意地说:“原来,我也能行!”

在“实小”,有两本小册子,一本是由教师填写的“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手册”,另一本是学生自己填写的“成长的足迹”。

下面是四(1)班班主任宋灵琦给她班上的一个男孩子写的评语,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学生的爱,但又不乏善意的批评。

思想道德素质:你是个幸运的孩子,因为你拥有师长的关注、同学的友谊。同时,老师希望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能对自己多一份严格,少一份放松。

文化科学素质:老师欣赏你刻苦钻研、刨根问底的精神,只是觉得利用上课时间去问同学实在太可惜了,因为你在得到一些知识的同时,又失去了一些知识。相信机灵的你一定明白今后该怎么做,对吗?身体心理素质:你的字是那么清爽;你的画是那么大气。多才多艺的男孩,请你将对艺术的热情转移一部分到学习上来,那么你必将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出自孩子之手的“成长的足迹”是那么的稚嫩和真诚。小册子分为:“这就是我(照片、个人简历、最大的优点、最大的特长、最大的心愿、最想说的话)”,“瞧,我真棒!(历年获奖的名称和等级)”,“看,我能行!(我做成的一件事)”,“为自己,为朋友,为集体,我自豪!(为xx自豪、原因)”,“他(她)真棒!”,“我想说(xx我想对你说)”几个部分。

叶佩玉自我评价最大的优点是“自理能力很强”,最大的特长是“小提琴”;芮瑶最大的心愿是“天天快乐,别生气”;张艳最想说的话是“老师,我在你的心目中是否存在?”王梦怡在“瞧,我真棒!”一栏里填上了中华民族管弦学院颁发的“二胡优秀奖”、群艺馆授予的“剑桥英语小博士”称号。叶佩玉在“看,我能行”里说看完了家里最厚的一本书、在银行里存入了第一笔钱有了自己的“小金库”、学会了自己梳辫子、给妈妈照了一张像„„她为集体骄傲,因为在团体健身操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她还为自己骄傲,因为获得了学校的“文艺表演之星”的称号。她说要向妈妈学习尊老爱幼的品质,向孟茜同学学习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卜婷婷想对施老师说“上课不喜欢发言是怕答错了同学会笑话”;王婷婷想对妈妈说“我已经11岁了,可您却还来接送,不让我自己一个人走,还说我小,不懂交通安全。可是,我天天能看见那些不要家长接送的孩子。他们为什么能自己走,我却不行,我的脑子里全是问号”;巫与天想对爸爸说的是“您能否少陪朋友喝酒、抽烟、打牌,多来陪陪我”„„

从这个小小的侧面可以看出,“赏识教育”的理论正逐步从理想走向实践,并且被广大师生所接受。给后进生无条件的爱和宽容

赏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赞扬、鼓励的语言,也可以是爱抚、友善的动作,甚至可以是欣赏、赞许的目光。教育要面向全体,“赏识教育”要关照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学生,就更需要给予关爱和尊重,他们更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赏识。当然,赏识一定是要发自内心,让被赏识者和周围的同学都感到他确实值得赏识。否则,赏识就容易被学生误解为讽刺,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心理学、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必须保持对学生的“无条件关怀”,因为儿童得到人际关系中的如温暖、热爱、同情、关心、尊敬等方面的关怀对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这里包涵了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心和教师对学生高度的宽容。所谓“无条件的爱心”,就是不管什么学生、不论学得怎样,教师都要给予关怀和爱心,而不是抛弃和冷漠;所谓“宽容”,就是学生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教师都要给予宽容,耐心地期待和帮助他们反思、进步。按照崔学鸿的说法,教育好后进生,要有个从了解到理解的过程,而要深入地了解他们,就必须和他们真诚相处,以心换心,与他们交朋友。当你熟悉了学生的一切时,你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闪发光的东西。这类故事在“实小”能讲出很多。教语文的何燕老师的班里有个男孩,刚从外校转来的时候上课经常走神,有时会莫名其妙地把椅子倒过来坐,还在别的同学的课桌上涂修改液、放口香糖,一次甚至把黑板打碎了,是班里的“调皮大王”。何老师没有嫌弃他,而是认真寻找症结所在。原来孩子的父母离婚了,小阿姨又经常打骂他,缺少家庭温暖的他越来越孤僻,便用拳头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于是何老师就处处关心他,就连上课提问,也总要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男孩的作文写得好,何老师就把他的作文拿到班里朗读,让同学们看到他的长处。有时男孩犯了错误,何老师也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而是把他领到办公室,摸着他的头跟他慢慢谈。男孩渐渐变了,有事没事总往办公室跑,帮助老师干着干那,上课也不走神了。同学们说,“调皮大王”变成“作文大王”了。

学校进行“赏识教育”,家长并不都能认同。一位家长就专门找老师说他的孩子不能赏识:一赏识他的成绩就会下降;一批评他的成绩反而上升。老师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那次我儿子测验得了满分,我就按家长会上说的赏识方法对儿子竖起大拇指说‘儿子真聪明!是天才!真了不起!’儿子感觉倒是不

错,得意洋洋,但紧接着的又一次测验就一塌糊涂了。我就把他狠狠批了一顿:‘一赏识你就翘尾巴,下次再考不好,看我揍你!’嘿,这话才真灵。”老师们说这位家长是在归因的问题上出现了误区,他把好的成绩归因到儿子的聪明,而不是引导他如何继续努力,这样必然使孩子产生“我是天才,我怕什么”的想法。因此,赏识不是盲目的肯定和表扬,其目的是增强孩子的自信,而不是自负。

当然,任何药方都不可能包治百病,赏识也不会使教育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在学会“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大家”的过程中得到身心愉悦、树立自信,应当说是一种理想。你说“我能行!”老师、家长、同学也说“你能行!”这种“能行”是真的能行,还仅仅是一种鼓励?小学有人赏识,中学、大学呢?走上社会以后呢?其实,现在大多数孩子缺少的并不是赞赏(特别是在家里,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认为“最好的就在自己身边”),可为什么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呢?问题是如何把握一个度,什么该赏识,什么不值得赏识;怎样把握赏识与批评的关系,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还要不要一针见血、直截了当的批评?从关爱、尊重出发,和颜悦色的批评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吗„„应该说,马鞍山实验小学推行的“赏识教育”只是给老师和学生一种思维方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从未知道赏识自己,也不会赏识别人,更没有得到过周围人赏识的人,其人格注定是缺失的,生活一定是灰暗的。

其实,爱学生,赏识学生并不是个新东西,而是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不能想象一个合格的教师会是个不爱孩子,不懂得赏识学生的教师。马鞍山实验小学把它特别提了出来,意在强调其在教育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教育报》2002年7月9日第3版

学生们啊,你们究竟需要什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M·凯勒,在教学和研究中发现,运用以往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已不能很好解决现在学生们的学习动机问题了。联系教学实际,我深有感触:数学教学要用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现在的学生究竟怎么了?美国的一位教育家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渴望被人赏识。”有个学生上课发言较有质量,为了表扬他,我就让同学给他鼓掌,可他们就乘机拼命拍巴掌,弄得课上纪律一团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上课不积极发言或者根本就不发言,我鼓励他们:“你们说啊,说错了不要紧,老师不怪你们。”可他们就是不说。夸美纽斯说:教师“可以忠告,可以劝导,有时候可以谴责。”学生上数学课不听讲,玩“卡”[一种可以相互之间玩的牌]或者玩其它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或者在数学课上做其它作业。我只要发现,就用“撕毁”来进行惩罚,或让他把上课内容罚抄写数遍。作业书写不认真,我就让他们重做或罚做数遍。上一天家庭作业不完成,我就让他们第二天中午留下来补做并罚做一遍,可是这样的现象每天都在重复着。夸美纽斯又说:“教师要确切无误地表明他的动作的根据是父亲般的慈爱。”有个学生作业时等于号没用直尺打,我对他说:“你没空,就让我给你打吧。”我一连给他打了五次,可他打等于号就是不用直尺。还有个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做作业时,她有的用钢笔做,有的用铅笔做,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她说:“我有把握做正确的题,我就用钢笔做,没有把握做正确的题,我就用铅笔做。”我为她的坦诚所感动,我表扬了她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于是我对她说:“你做你会做的题目,不会的,第二天拿来问老师或者问同学吧。”好了,第二天,她家庭作业一条也没有做,我问她为何不做,她说她一条也不会。我这样做难道还不够“父亲般的慈爱”吗?可学生并不买帐,依旧我行我素。学生们啊,你们究竟需要什么呢?

现实教学中,我越来越感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困难性。回想起我们的童年,父辈们给我们的奖赏是:中秋节给买一只月饼,过年给做一件新衣服。惩罚是一个字:打。那时,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能吃好的,穿好的;不挨打。老师给我们的奖赏是:一张纸,一支铅笔。惩罚是:进教师办公室挨训。那时,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能得到老师奖给的一张纸或一支铅笔;而不被老师叫进办公室。可现在,学生们吃不愁,穿不愁,根本不用为“哪怕是一本本子或一支钢笔”而折腰;他们也知道,现在的老师已“不敢”打他们了,进办公室也并不买账,老师的苦口婆心,在他来说,他感到很可笑,“没有饭吃?为何不买肯德基?”、“冻得发抖?为何不开空调?”、“浴血奋战?为何不发射导弹?”„„

我迷茫,我要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呢?凯勒的ARCS动机设计模型原理中讲要关注学生的“注意”,是啊,学生的需要是什么呢?于是,我就特别注意学生课后的一举一动,我发现男生每到下课就玩“卡”,女生“踢毽子、跳橡皮筋”,每次总是玩得满头大汗。于是,我就问他们,你们玩的时候有什么感

觉,他们异口同声的说:“爽!”,也有的说“开心。”还有的说“快乐”。我乘机问他们:“你们最想什么呢?”学生开始还有点顾虑,后来见我没有怪罪的意思,于是,有个胆大的男生说:“最想打篮球。”还有的说:“最想玩。”有个学生说:“要是星期

六、星期天没有作业就好了!”他这一说,其他同学都表示赞成。

学生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们最想的是玩啊,怎样才能把学生的这种期望价值运用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上来呢?于是,我问学生:“你们想星期

六、星期天没有作业,这样你们才能玩得痛快,是吗?”学生回答说:“是啊!”,我说:“可你们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啊,星期

六、星期天又怎能不布置作业呢?”学生说:“我们能在星期一到星期五之间完成学习任务。”我说:“如果你们真能这样,星期

六、星期天老师就不给你们留作业了。”学生们表示不太信任地说:“真的?”我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学生们一齐欢呼。

于是,我跟学生们约法如下:数学作业(包括家庭作业)不完成或不认真的、数学课上不认真听讲、不认真思考问题的或做与本节课内容无关的事的,每次记一个“黑点”;对作业认真,上课发言积极,每次记一个“红点”;每节课评选一到两名大家公认的表现好的学生,给他们记一个“红点”;对学困生,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比以前有进步就记一个“红点”;对上课发言有较高质量的同学、能提出较高质量问题的同学、数学题的解法有独到之处的同学、书上思考题最先做出来的同学,给他们记两个“红点”。对有黑点的同学也并不是立即宣判了“极刑”,他们可以争取用“红点”来冲刷掉“黑点”,只要在星期五晚上放学之前,没有了“黑点”,星期

六、星期天就不留数学作业,如果有“黑点”,就根据“黑点”的多少布置不同量的数学作业。

自从实施这一办法以后,数学课上变了个样:上课时专心听讲,提问的水平也大有提高,发言的积极性也空前的高涨,下课了,有的同学还要提意见:“老师,我手举那么高,你都不喊我发言。” 也有的说:“老师,今天课上,我的表现最好了。”你看:学生的自信心也有所提高了。作业书写前后判若两人。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爱好,他们的需要,让他们自信,让他们自我满意,这样才会有教师的满意,这样才能有满意的课堂。

我国18岁以下少年3000万受心理问题困扰

来源:新华社2006年3月13日记者:于力

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心理行为障碍率占16%-25.4%,并且有上升趋势。

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与国外相比,我国在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方面已明显落伍,不但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缺少必要的办法。他们呼吁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且尽快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祖国花朵带着疾病成长下去。

欣赏型德育模式实验研究

檀传宝:就我个人而言,“欣赏型德育模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欣赏型德育模式建构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德育过程是对学习主体道德自主建构的帮助过程。德育过程从实质上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迄今为止,德育界实际上主要信奉的是一种品德“转化”理论,即认为德育过程就是一种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化过程——教师由外而内向学生灌输价值观念,培养成人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过程。“转化理论”作为一种强调“灌输”的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德育对象的主体性。长期以来,我国德育在思想上的某种强制特征之所以“挥之不去”,其教育思想上的根源即在于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承认儿童具有先天的道德禀赋,德育过程实质上不是由外而内的转化过程,而是由内而外掌握或生成的过程。换言之,道德教育有外表上的“转化”问题,但本质上却是内发和生成或建构的过程。提倡道德上的“生成”或“建构”理论并不是说转化理论的内涵中没有任何合理性存在,道德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过程决不可以理解为完全放任的自生自长的过程。“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必须同时提出,以形成德育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这样一个完整的命题。我个人认为:价值引导只是真实有效的学校德育的条件,而非德育过程发生变革的本质。德育过程的本质是道德学习主体在教育工作者创设的特定价值情境中不断主动和自主地改造自己的品德心理图式,不断实现道德人格的提升。

记者:您的上述想法的确很有理论深度,也很有意思,涉及到德育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能否阐述一下您的理论对一些基本德育问题的认识。

檀传宝:欣赏性德育模式建立在我的德育美学观上,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构建的德育模式需要对德育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重新解释。主要涉及师生关系、德育课程和德育过程几个方面。

(1)师生关系:教师是参谋或伙伴

在道德教育的“转化”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是“教师→学生”的单向关系;二是师生关系的居高临下特性。道德教育就是拥有价值真理的成年人在单方面向学生作道德的说教。欣赏型德育模式所希望建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参谋或伙伴”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教师的智慧表现在设置情景,并隐蔽起来(或退居幕后),学生则成为价值判断和建构的主体。这一关系的特质是:第一,“参谋或伙伴”是双向或多向的关系。第二,“参谋或伙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就像在风景区游客之间的关系一样,在道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共同面对道德智慧风景欣赏和交流欣赏心得的关系。当然,与纯粹的游客不同的是,教师还必须是道德风景的设置者和导游人。如同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之间存在矛盾一样,这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存在一种作为普通“游客”和作为“道德风景的设计者和导游人”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之道就是:当教师完成了风景的设计、导游的任务之后,教师就应当退居幕后,即使再在教育情境中存在,也只能以一种道德人格的风景或普通的游客同伴的身份出现。教师的作用就主要是以自己对道德智慧的欣赏来刺激、启发和带动学生的德育“欣赏”活动。

3.幼儿园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篇三

摘要:赏识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教育者应从树立正确的赏识教育理念,培养幼儿赏识意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并运用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加强家园合作等方面入手,同时避免赏识教育的误区,从而保障幼儿园赏识教育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幼儿;

所谓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幼儿园中的赏识教育,就是对幼儿能够赏识和善待,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幼儿园的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宽阔的活动场地、丰富的游戏学习材料,更渴求精神上的满足,而赏识教育能够带给幼儿关于尊重、理解和爱的满足。因此,在幼儿期重视赏识教育,对培养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十分重要。

首先,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幼儿教育的重点不在于让幼儿掌握广泛的知识内容,而是培养幼儿对于各个领域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他的绘画之路从一枚蛋开始,他第一次画的蛋,其实画一点也不像,但当他把自己的作品拿给老师看时,老师竟像对待一件珍宝那样,大加赞赏达﹒芬奇有绘画天赋,并说他日后必成大器,然后才指出了他绘画中的不足,让达﹒芬奇注意观察蛋的特点,鼓励他不断尝试。正是这次画蛋的经历,在达﹒芬奇的心中埋下了热爱绘画的种子,经过他的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赏识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一剂灵丹妙药,孩子的心并不贪婪,老师几句表扬的话语、一个赞赏的微笑和鼓励的眼神,他们便能如油箱满满的汽车,在成功之路上跑出长长的一段,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其次,赏识教育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一项行为带来满意或鼓励的结果时,该项行为则会保持且增强。同样的道理,当幼儿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得到别人的赏识时,他就会保持这种势态。或许幼儿手中的泥塑以我们成人的眼光无法定义它有何等价值,但对于幼儿来说,那就是一件件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就,当老师给予适当的赏识,幼儿会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完成各种不同的作品。再次,赏识教育能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每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而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赏识教育,则是培养幼儿自赏能力、树立自信心的最有效途径。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而幼儿的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萌芽,他们很难正确地评价自己,周围的评价往往成为孩子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他们的自信心也是在别人的赞赏中建立起来的。尤其是当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进步时,如果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会让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师合理对幼儿进行赏识会使他们充满自信。

那么,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更有效的开展赏识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应树立赏识教育理念。赏识教育不仅是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应该从全方位的视角来实施。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教育过程中学会用赏识的眼光、手段、方法去挖掘、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使幼儿好的方面得到巩固,继续发扬,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教育的效果,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其次,教师心中应长存爱与宽容。教师要有满满的爱心,去关心、理解幼儿,多和幼儿交流沟通,才能接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对待各方面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幼儿,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人不经历摔跤就无法学会走路,遭遇失败也是人生中难能可贵的财富,教师对待幼儿的失败和错误应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因一时错误而给幼儿过多压力,要充分信任幼儿、给幼儿时间去改正去成功,宽容也是赏识的核心理念之一。

第二,让幼儿树立赏识意识。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方面发展,教师的赏识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幼儿自身也应树立赏识意识,这里包括赏识自己和赏识他人。幼儿园要给幼儿创造赏识自己的氛围和条件,要让孩子发现自身的许多优点,从小就树立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意识,感觉到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从而引导和帮助孩子构建健康的心理基础,幼儿园可以开展各种活动,例如每天让幼儿将自己在园一日表现中优秀的一面画出来或者写成小段的日记,拿回家与父母长辈分享,这样幼儿会仔细审视自己,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秀之处,也会越发注重自己的表现,实现自我监督;教师要善于加以引导,让幼儿发现自身优点的同时,也能把同伴、朋友的优点看在眼中,学会欣赏、赞赏、鼓励他人,而不是只懂得“孤芳自赏”,整个班级中洋溢着赏识的气氛,将大大促进赏识教育的实施。

第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即便是天底下最相似的一对双胞胎,外貌几乎分毫不差,性格、爱好、习惯等也总会有所差异。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有的幼儿画得好,有的幼儿唱得好,有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好,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赏识教育的核心是爱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所以,教师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幼儿,充分分析幼儿的个性差异,了解幼儿的身心需要,进而有效实施赏识教育。先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状况做出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针对具体的情况对孩子们进行赏识教育。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秀,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多鼓励、表扬这些优秀的孩子,这样孩子们在得到老师的赞赏之后也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教师了解了每个幼儿的特点,可以帮助幼儿在某些领域活动中获得成功,使幼儿建立起自信,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

第四,灵活运用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在正确、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各种需要的基础上,要注意因材施教。首先,教师要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建立不同的教育原则。针对内向、羞怯的孩子应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将批评和指责转换成对孩子的关怀和体贴;针对任性、性格古怪的孩子,要在他们的错误中挖掘闪光点,试着去了解并理解他们,给予更多的温暖;针对那些活泼开朗的孩子要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恰当地对他们在纪律和行为方面表现出色的方面给予肯定。其次,赏识教育需要艺术性的处理方式。如有的幼儿跳舞时动作不够协调,教师应避免直言不讳地指出:“你这样跳太难看了,像木偶一样,一点都不灵活。”而是用婉转的方式去启发引导幼儿:“如果手和脚的配合更协调、动作更柔软一些就跳的更好看了。”这样既提醒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又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再次,教师要善于展现语言魅力和运用体态语。在与孩子交流时,要注意因人用语。对性格不同的幼儿,教师采用的语言就要有所不同,对于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应采用亲切地语调,关怀地语气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脾气较急的孩子,我们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的急躁情绪得以缓和;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我们在语速上也要适当地放慢一些,让他们易于理解教师的语言。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体态语,例如用微笑鼓励赞赏幼儿,缩小师幼之间的距离感;用手势或眼神的暗示让幼儿在犯错时能心领神会,自觉改正,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增加了教学的随意性,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五,家园同步。幼儿的赏识教育,不能单独依靠幼儿园的力量,只有将家庭和幼儿园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使幼儿园的赏识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可通过阶段性的举办家长会、设立家园栏、个别交流、家访等形式,帮助父母掌握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让他们了解到赏识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艺术。让家长完成从试着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到赏识孩子、理解孩子的转变。

第六,避免赏识教育的误区。首先,避免压倒性的盲目赏识。赏识教育要求多鼓励、多欣赏,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的盲目赏识,要把握好赏识的尺度。其次,避免概括性的笼统夸奖。赏识应有具体的指向性的内容,单纯为了提高或维持幼儿积极性的笼统夸奖,不会使幼儿进步,久而久之会适得其反。尽量在赞赏幼儿的时候让幼儿明白自己好在哪里,而不是总让幼儿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种模糊的表扬。

赏识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者应遵从赏识教育关于爱、理解、尊重差异的核心理念,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方式方法,尽可能地保障幼儿园赏识教育的有效开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4.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篇四

内容摘要: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影响人的一生发展,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受家庭环境、早期培养、个人经历体验等因素影响,必须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的方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培养

自信心是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在活动中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并力求将其实现的心理品质。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是其自我意识不断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能促使幼儿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大胆探索,乐于与人交往,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处于从生理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过渡的时期。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在行为前或行为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取胜的信念或取胜的确信程度。古往今来,自信总是被看作是成功的秘诀。没有自信,人便失去了成功的可能,就会被自卑和失望的情绪窒息。在幼儿中,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对许多事情无热情,在集体活动中胆怯和退缩,不敢当众发言,常有“我不会”、“我不行”之类的语言,而在自己的家中和熟悉的环境中就显得无拘无束。若不及早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他们很难适应以后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甚至出现种种行为障碍。如何培养的幼儿的自信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多肯定、鼓励幼儿,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灵

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孩子,才能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理解、体谅他们,把他们的欢乐与苦恼装在自己心中;只有爱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老师的爱能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转化成他们接受教育的内在力量,尤其是对那些“病苗”,老师更应倾注全部的爱,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们的心。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信任、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

幼儿对成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美国

精神病学者沙利文认为,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会由于某个重要人物不经意的、不恰当的评价而丧失自尊和自信。对幼儿来说,父母、教师就是重要人物,如果成人经常随意地指责他,那么幼儿会感到自己很笨、很不好,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就会固定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使他形成自卑心理。而经常得到成人们肯定、鼓励的幼儿则能从成人对他的肯定与鼓励中信任感,从而产生自信心。因此,成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幼儿的评价和态度,在活动中肯定和鼓励幼儿,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不要随意批评幼儿,切忌使用消极结论性语言评价幼儿,更不能一味地斥责幼儿。总之,对幼儿的评价必须要客观、公正,多肯定、鼓励幼儿。

例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女孩,可能因为胆子小的缘故,缺乏自信心,课上从不举手发言。于是,我就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她。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把她叫到身边,与她谈话、聊天,慢慢地,她对我讲的话越来越多,并且,当我提问她时,她终于敢站起来了。虽然只是小声说了几个字,但我仍为她高兴。

二、为幼儿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

教师对幼儿的积极评价,固然是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的一个途径,但是单单依靠外部的表扬和他人的支持是不够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幼儿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只有当幼儿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较为客观、正确的认识,才会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因此,帮助幼儿获得能力,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身上而不是从别人的赞赏里获得自信,这是培养自信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提供、创造机会,尽可能地让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摆脱依赖心理,增强自信心。

例如,在日常活动中,当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不再快刀斩乱麻似地争取及时解决问题,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自身行为的对或错进行认识,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自己正确解决问题,处理矛盾;当幼儿遇到一定的困难时,我们也首先是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去尝试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帮助。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幼儿的自主、自立精神,使幼儿能经常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相信自己的力量,自我评价就高,自信心就强。

三、丰富幼儿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心

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在教师和伙伴的面前敢说敢做,不怕困难。相

比之下,能力差的幼儿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在活动中,我运用各种形式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幼儿学常识、学数学、学语言,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手、眼、脑、口协调并用,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丰富幼儿知识的过程中有序列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想像力、比较概括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除培养以上几种能力外,还应重视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我总是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同伴交往中,并积极引导幼儿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让每一个幼儿都被同伴和团体接纳。这一点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信、自尊非常重要。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若是获得愉快的、积极的体验,就会产生自信,因而更加主动地与环境交往,积极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自信,自信的增强也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反之,若得到消极反馈,孩子往往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进而妨碍他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交往,以致造成恶性循环。在游戏活动中,能很好地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做事的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给孩子正确的交往技能。人际交往是双方互动过程,语言在交往中起很大作用。所以,教给幼儿用语言交往是很重要的。此外,还应让孩子学会乐于助人,友善待人,互相谦让,还应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用自己的能力吸引同伴的注意,达到交往的目的。

四、保持孩子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增强自信心。

面对困难,说“太好了”。不同的人会对困难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成人应学会尊重、关注孩子。重视他们的各种行为表现和感受,注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规律,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当孩子在做一件事遇到挫折时,成人应敏锐地意识到他此时的感受,对他说:“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哪儿出问题了”或“每个人都有做不好事的时候。没关系,再试一试。”而不是说“你看你自己,做不好事就发脾气,这样谁喜欢你?”前者培养孩子自信,后者使孩子产生自卑。成人应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努力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精神环境,使他们在这种氛围中逐步养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良好的情绪情感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成人应肯定并鼓励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培养孩子的自信气质。心理学家罗

瓦.克劳斯在自己的孩子两岁时就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贝克,你能捡起三个玩具吗?”小贝克艰难地去捡玩具,而克劳斯则不断地鼓励儿子:“一个,很好。”“二个——干的不错!”“三个!好啊,太棒了!”克劳斯热情地为儿子鼓掌,并亲切地上前拥抱儿子。这不是克劳斯的小题大做,自信这一可贵素质,正是这样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

通过游戏活动,宣泄消极情绪,巩固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在孩子受到挫折和困惑时,可以通过游戏宣泄焦虑、害怕、气愤和紧张等情绪,增强自信心。游戏能以儿童能接受的情景,再现不愉快的经验。在假扮角色的情况下,消除了紧张、减低了恐惧,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如:孩子害怕打针,但在游戏中却喜欢“打针”。通过再现痛苦的体验,减轻了害怕的程度,体验到战胜恐惧的愉快;在游戏中还能转变角色,扮成“医生”给别的“小孩”打针,发泄了对医生和打针的恐惧。在游戏中,儿童可以用比较妥当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设法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通过解决疑难问题使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心。复杂多变、充满竞争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本领。而面对同一挑战和竞争的条件,充满自信心的人无疑更容易取得成功。

五、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家长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家长的认同及配合,结合家长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家长要懂得尊重和信任幼儿,要结合实际水平提出要求,不能操之过急,期望过高,以致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发挥天赋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阻碍才能的发挥”。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要真正实现这种教育的价值,就必须从儿童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让幼儿在具体的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自信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保护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人人拥有自信。

总之,搞好家园联系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主要通过家园练习册、家长会、家访、家长公开日等方式,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反馈幼儿的表现,共同探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经过共同努力,使其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并促进其身心健康

和谐的发展。教师要“博爱”,要给每个孩子以关爱,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设法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让幼儿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素质教育的阳光之下。

主要参与资料:

(1)《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

(2)《家庭育儿宝曲》

(3)《幼儿教育》

5.幼儿园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思考论文 篇五

赏识教育对于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于一个幼儿的肯定,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这将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幼儿园的教师可以采取信任幼儿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并给予足够的肯定,这也是对幼儿的肯定,对于幼儿自身自信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赏识教育就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能够促使幼儿园的教师积极发现幼儿身上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教育,根据教学中的具体情况以及幼儿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本文就是针对现阶段幼儿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方法措施。

一、幼儿园教学中赏识教育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

1.幼儿教学中赏识的根本目的不明确

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狭义地讲,教师每一次的赏识目的都应该有所区别。而现在某些教师一味推崇作为一种手段的赏识教育,而非作为理念的赏识教育,势必导致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明确。

2.教师赏识脱离幼儿的实际情况

赏识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而教师对赏识的认识及运用决定了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所以当赏识教育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因素不得不被列在首位。

在实际教学中,某些教师往往一味强调“赏识”而忽略这一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忽视儿童对赏识的认识,忽视儿童对教师的`所谓“赏识”接受与否。这并不是说要将赏识藏着不让幼儿发现,也不是说否认教师对孩子的夸赞,只是在利用赏识这样一种教育方法时要从孩子的心理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想他们所想,给予他们真正能接受并达到教育效果的赏识。 [1]

3.幼儿园教学中赏识方法单一

赏识是一种教育理念,这种理念依靠各种赏识手段发挥最大的作用。赏识教育在方法上既存在质的难题,又存在量的缺失。

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不乏赏识教育的实践者,某些一线教师将赏识简单地等同于机械表扬。赏识方法的机械性是赏识教育只重“技”不重“道”的表现,一味以“真乖”、“真好”、“真聪明”赞个不停,简单的重复表扬成为教师的口头禅。

二、赏识教育中问题解决的策略

赏识教育首先作为一种理念而存在,所以幼儿教育中赏识教育问题的解决,应着手于幼儿教师教育思想理念的准确树立。

1.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的发展是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赏识教育应该紧紧围绕幼儿开展。要明确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孩子出发,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幼儿的聪明才智。

提高幼儿教师赏识教育水平

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教育,它需要赏识者的聪明才智、科学方法及充满艺术的感召力。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实施赏识教育,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

2.丰富教学活动,充实赏识内容

要明确教师赏识的应该是孩子在取得成绩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而不是成绩本身。每个孩子都有特质,如相貌、力气、智商等,许多人都喜欢夸耀孩子聪明、漂亮,但北欧一位教授却要求中国学者向她女儿道歉。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夸奖伤害了她的女儿:“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可见,教师更应该明确赏识针对的是孩子的努力而非天生的特质。在幼儿园手工教学中,不仅要看孩子优秀的作品,还要看他们各自的努力,更应赞赏孩子努力认真的态度。 其次,教师要独具慧眼,赏识的内容不能总停留在孩子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要挖掘甚至搜索他们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到眼光,让孩子得到一些新的肯定,便于孩子全面发展。

3.积累幼儿教学经验,灵活运用赏识方法

教师的教育水平离不开教学经验的长期积累,在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丰富赏识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理解幼儿,给予幼儿融通式赏识,激励幼儿,用语言、行动赏识幼儿

幼儿需要从教师哪里得到理解,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以更大的激情融入活动。融通式赏识就要求教师以幼儿为本,尊重,关心,热爱幼儿,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而不是一味的寻找幼儿的缺点,一味的指责,抱怨幼儿的不足。例如,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注重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重视幼儿的感知与体验。用童心看世界,从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对活动中的表现抱着理解的态度,不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论他是多么的不同寻常,因为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要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个别差异性。

如果老师用正向的激励既能强化孩子的好行为,也能树立孩子的自信。赏识教育就要求教师多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一个“行”字满足了孩子生命中最需要的“赏识”,消除了幼儿对活动的恐惧感,一个“好”字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一个“棒”字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了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例如,老师可结合平时对幼儿的了解,有针对性的使用鼓励性,肯定性的语言,“你真棒”、“你真行”、“再试一次,一定比刚才更好” 、“你真能干”、“宝宝真聪明”、“老师真为你骄傲”等,一些即时性的语言激发幼儿。或者给幼儿一个拥抱,对幼儿翘起大拇指,给幼儿欣赏赞许的目光,这不同的行动都会让幼儿有一个新鲜感,都可以激励幼儿,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语

上一篇:关于小学作文400字下一篇:小学生个别教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