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课程活动总结

2024-07-01

机器人课程活动总结(精选10篇)

1.机器人课程活动总结 篇一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机器人活动的普及与发展,培养学生对科技制作的兴趣,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我校于20xx年3月开展了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机器人创新实践兴趣小组,并购置了16套“发明家”机器人及2套“中鸣”机器人,利用每周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及周末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分为机器人程序的编写和机器人竞赛操作2大类,在活动过程中主要采取教师示范、引导的方式,重点进行程序编写方面的训练。通过活动,学生们丰富了知识,开拓了眼界,了解了更多的前沿信息。

在20xx年5月举办的“攀枝花市第七届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创新大赛”中,我校7位同学分获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在随后进行的“四川省第十一届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大赛”中,我校学生吴绍堂/肖俊在小学组“综合技能”项目中获全省第一名的佳绩,王智科/李月锋获二等奖。同年7月,我校学生吴绍堂/肖俊代表四川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喜获二等奖。

在机器人制作实践活动中,教师及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积极动手动脑不断进行改进,反复实践,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社会评价较高;存在的不足是学生参与面较窄,宣传力度还有所不足,今后我们应注意通过更多渠道加强对科技创新活动意义的宣传,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兴趣和愿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及机器人制作实践活动中来,争取使我校成为“科技创新示范学校”。

2.机器人课程活动总结 篇二

总结

我校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是在启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开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一本教材,没有教参,课程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如何实施要靠教师去探索。我们边学边做边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在艰难中起步。现在回想期间艰难探索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如果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见成效的话,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专题讲座,学科——理论先行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课程,了解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鉴于此,上学期初,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的绿洲》专题学习讲座,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做了周密部署,使教师对本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此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还组织教师登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及时捕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学习其中的优秀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习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二、结合校本,整合创新——积极行动

(一)整合学校特色,创新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要有生命力,要凸显特色,就得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所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大特色是:制定凸显学校特色的活动设计方案。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我校教学特色。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两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电脑进教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如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五年级学生正在教师引导下点击鼠标,打开“http://www.jxol.net/yyzdwyn/index.htm”进入“《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走进维也纳”。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配着优美清晰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了解奥地利风景如画的地理环境,欣赏连绵不绝的维也纳森林,风姿卓越的蓝色多瑙河;瞻仰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聆听着巴赫、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家的旷世杰作天籁之音;流连于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陶醉于气势磅礴高雅热烈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随后让学生们交流对这座音乐之都的总体印象。

——四年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网上搜索,《走进菊的世界》综

合实践活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欣赏中国名菊的风姿绰约,品评菊花美名的诗情画意,感受给菊花命名的喜悦兴奋…… 思维在点击中跳跃,情感在欣赏中升华,个性在交流中飞扬,无拘无束,跨越中外的网络课堂成了学生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乐园,放飞个性驰骋想象的天堂。

(二)结合校本教材,展示多彩活动

我校组织教师利用假期编写了《启蒙》系列校本教材。这六册校本教材选取了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让孩子在记忆的年龄段积累这些古诗文,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领悟和想象能力,帮助他们加厚和刷新人生的底色,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也围绕校本教材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三字经》诵读比赛”;二年级“小小成语摘录卡评比”;三年级“《弟子规》表演背”;四年级“趣游古诗园”;五年级“名言警句书签制作”;六年级“古诗新唱”等。在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读读,背背,画画,演演,写写,唱唱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从中积淀古文的形式,受到思想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了学生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回忆七彩童年的一段经历。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令老师们刮目相看。

(三)围绕地方特色,开展系列活动

我们在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等活动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发挥社区教

育优势,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月,为了让学生深切的体验母爱的伟大,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了“护蛋体验活动”。每个学生当一周“鸡妈妈”,写《护蛋日记》和《给妈妈的感恩信》,争当“护蛋英雄”,从护蛋体验中感受母亲养育自己的不易,懂得孝亲敬长的道理,从和母亲的互动交流中,促进沟通,学会感恩。

四月,为了配合校大队部“看家乡新貌、寻家乡名人、做校园小名人”方案的实施,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探索活动,1、参观家乡名企业——江苏省名企业苏青集团;

2、瞻仰家乡名址——张大烈纪念馆;

3、调查家乡名河——富贝河;

3.校本课程活动总结 篇三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走近学生、走进课堂的过程,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为此,抓好课程管理、扎实环节落实、多方整合推进,使校本课程有序、长效落实,并在实施中不断调整,使其日斟完善。

一、层级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的长效落实

任何一门课要全面推进落实,有效的管理是必需。为了推进课程实施,学校高度重视,确立了以校级领导直抓总管、科室推进落实、课程教师具体实施的三级课程推进模式,确保课程实施中规划明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施课程到位负责。

1、一级管理:学校领导负责总抓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导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规划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指导课程实施的总体方向,并采用定期开展校本课程实施小组会议和随机调查的形式,了解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课程实施方面的阶段性指导意见。

2、二级推进:科室部门具体落实

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由教科室和教导处联手推进,落实好校本课程教学时间、教师安排、过程管理以及具体活动指导等,为校本课程的有序化、常态化实施作保障。

A、教科室统筹做好课程实施中的指导

校本课程建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比较亮丽的元素,它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有共通之处,更有许多不同之处。由于先前经验比较匮乏,也使许多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有许多模糊的地方,有如隔纱望月。基于此种情况,教科室做好相关的指导工

作是必不可少的,组织课程负责教师解读校本课程内涵,从理论的层面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些基本措施。与课程骨干教师讨论、预见校本课程实施中可能遇到的一会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在具体实施课程中,请骨干教师上课程教学示范课,以此作引领,共同探讨,摸索着前进。

B、教导处跟进课程实施中的过程管理

校本课程作为一门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一样,需要进行过程化管理。我校“玩转数学”校本课程安排在三至六年级同学中实施,并将课程纳入课表,每周设定一节,确保课程有效落实。期初要求每位课程负责教师安排好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学内容安排,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对校本课程实施教师的备课、活动反思进行检查打分,并纳入“七认真”教学评比。如此有执行力的过程管理,确保课程实施不落空,不流于形式。

C、三级落实:课程教师具体实施

课程的实施,最终落实到课程教师头上。我校“玩转数学”校本课程,在教师配备上还是比较显力度的。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相整合,配置了一名专职教师与多名兼职教师,师资比较稳定。课程教师以“玩转数学”为基准,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研究性学习,在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和展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锻炼各项能力,培植学习自信。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过程资料的搜集与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将课程的实施落实到位。

二、扎实推进,促进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为了扎实、有效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我校采用由点及面的`逐步推进形式,加强课堂研讨,采取多样的活动方法,切实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1、试点辐射,拓展课程实施范围

我校是一所镇村一体的联合小学,下

设四所辅导校,为了全面推开“玩转数学”这一校本课程,我们先从中心校四、五两个年级入手,展开试点,探寻课程活动的实施措施和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与摸索,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方法逐渐明朗,形成了“我观我思”、“边玩边探”“评价思行”这三个总体的活动序列,学生在“玩”中确立主题、制定方案、动手实践探究、分享成果,在“玩”中反思、评价。看到时机日益

成熟,将课程实施推广至三至六年级,并辐射至四所村小,拓展了校本课程实施的面,建立起比较全面的校本课程实施系统。

2、有效研讨,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教师的课程指导能力,是确保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近两年,市局组织开展的有效教学及课堂观察活动异常热烈,结合校本课程的自身特点及现有师资状况,我们尝试着开展镇村联合教研、同题异构、送教下村小等新的教研形式,努力践行有效课堂理念,提高教师的有效课堂的执行力。

A、镇村联合教研

我校校本课程教师比较分散,尤其是村小校本课程教师,有的一校只有两名甚至一名,如何开展教学研讨就成了比较大的难题。基于这种特殊的原因,我们采取了镇村联合教研的形式,跟通其他学科,单周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通过网络进行,组内教师对本课题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思考,然后由执教者进行整体备课,同时整合入其他教师的建议,形成一份实施方案。双周进行集中的课堂联合研讨,镇村校本课程的教师,集中一处,由执教者开设课堂教学研讨课,集体评议。如在“家庭节水小探密”、“小小数字学问大”等镇村联合教研中,大家对开题课的课堂模式,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在《商场促销风》、《我家的几何图形》的调查指导活动中,也逐渐摸索出比较实在的指导方法。镇村联合教研,以中心校教师为引领,极好地带动了村小教师的课堂实施水平,夯实了课程实施的能力基础,全面提高了课堂实效。

B、同题异构研讨

本学期,我校又推出了同题异构课堂研讨形式,这种研讨形式,有利于教学设计的横向比较,有利于教师之间思维的碰撞与相互激发。期初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我们校本课程组共同商定以“采访问题的设计指导”为研讨主题。每月开设一次同题异构研讨课,课后在校本课程备课栏目开设“同题异构研讨课讨论专区”,上课教师的教学反思以及听课老师的听后感想、思考,传于专区中,供所有教师学习讨论。同题异构的专题研讨,能够较快地提升教师对课型的把握能力,以及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

C、送教下村小活动

村小教师外出培训与学习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在教学中获取新的教学理念的渠道也不是很多,总体的教学处于相对的半封闭状态。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力,学校组织校本课程教师队伍中的骨干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送教下村小活动。在送教活动中,将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些经验带过去,以及帮助解决村小教师实施课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互相交流,相互促进。

3、模块设置,形成课程实施序列

“玩转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共两册,以数学思想、数学文化为基本内涵,挖掘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资源,通过提炼整合,形成了“学校与数学”、“家庭与数学”、“社会与数学”、“文化与数学”四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分列两个主题。四大模块相对独立,又必然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校本教材体系。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基本一学期一模块,比较集中地对两个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第二册“家庭与数学”模块中,就分设了《家庭节水小探密》、《小鬼当家新体验》,两个主题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在前一个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调查家庭每月用水情况、实验节约措施、提出节水金点子的活动中,了解到家庭中存在的浪费水现象。而从后一活动中,学生争当家庭小主人,开展一日当家体验,从关注家庭节水至关注家庭节能、节约物品消费,是对前一主题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序列化地实施校本课程,使学生活动的视角得到了延展,并将研究活动推向了深入。

4、有机调整,增强课程实施效度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根本宗旨,校本教材的编写,是基于学生的实际与学校的实际,但理论层面的设计编排与具体的实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而,手头的校本教材还有个再度开发的过程,弹性较大。这就要求校本课程教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可照本宣科,搞一刀切,而要注重联系班级学生的具体状况,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提高活动实施的可操作性为基准,及时作出适当调整。

如在开展《商场促销风》这一主题活动中,教材中提供的可供参考的活动小主题有“商场有哪些促销种类”、“打折活动的实质”、“顾客该怎样理性消费”等,结合研究问题的价值意义与可行性分析,“打折活动的实质”没什么研究价值,因而在教学中调整为“促销活动宣传方式的研究”,这样的小课题更具操作性,也更紧扣主题。另外,活动中又增设了去某大润发超市进行实地调查这一实践环节,让学生亲临现场,感受促销活动的浓烈氛围,通过与商家的面对面接触,深入了解促销的形式手段及促销产生的影响。

三、整合联动,丰富校本课程的实施渠道

作为一门课程,单纯地依靠每周一课的教学,显然还是比较单薄的。因而,将校本课程活动有机地与学校学科教学、各项活动相整合,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内涵,推动校本课程实施向纵深行进。

1、与校节活动整合

学校校节活动是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是营造校园积极向上、科学活泼、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渠道。我校校节活动精彩纷呈,有“金丝语”阅读节、“金点子”科技节、“金头脑”数学节、“金手指”象棋节等。整合校节活动,将校本课程内容与校节主题活动相贯通,依托实践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传承优良的品质。如在上学期开展的主题为“低碳生活 科学理财”的“金头脑”数学文化节中,整合校本课程主题《存钱学问多》,在学生中开展家庭低碳生活调查、零花钱的调查研究,聆听 “科学使用零花钱”的专题讲座,学生兴趣盎然,寻找生活中高排放碳的行为,提出低碳生活倡议。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意义实在。

2、与学科教学整合

“玩转数学”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活动形式,本身都与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脱离不开。在课程实施中,整合活动内容、整合活动时间、整合教师资源,使校本课程的实施更加得力,更好地走向常态化。

A、内容上的整合

校本课程的内容,与数学、语文、科学等基础性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如第二册校本课程教材中《走进古老的数学之谜》,其活动中涉及的古老数学著作、数学趣题以及数学思维方法,都是数学学习的范畴。再如第一册中的《我看校园绿化》,其中的关于树木花草的种类等,与科学上的探究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校本课程与学科内容的整合,使得活动更加丰富,更具立体感,也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广开思路,相互贯通,实现活动的最大效益。

4.家长课程开课活动总结 篇四

一 开课时间:2013年1月24日下午:2:00

二 开课内容:1《牵手两代》第二讲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谈几点具体问题。

三 授课过程:1 家长看牵手两代书。家长讨论。教师讲解。教师谈具体问题。布置家长课程作业。

四 会议基本情况:

全班48名家长,46人参加会议。到会家长听课专心,讨论热烈,作业认真,收效显著,达到了预期效果:

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爱心和责任心的重要性。

2、家长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

3、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运用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

4、通过本讲主要是让家长了解美丽的心灵对孩子的学习及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关系,教会孩子如何去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南邵小学

5.2016-2017活动课程总结 篇五

2016-2017学年学生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校“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学校,创有境界的文化,育有底气的人才”的办学目标,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践,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充分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以育人为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社团活动为契机,丰富校园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让外国语真正成为每个学生成长、成功的摇篮。

二、总体目标

1.通过开展多种活动课程,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地、有选择地参加书画、音乐、体育、计算机、法语、英语等方面的活动,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使他们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同时获得更多展示的平台,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为他们掌握课内基础知识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3.培养学生健体审美能力,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4.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获得科学的休憩,使他们生活愉快,身心健康。

三、具体措施 1.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实现百花齐放。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我校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借力学校“艺体振兴计划”,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进一步开发出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以多样性、专业性、艺术性、健身性、趣味性、学科性、渗透性、教育性为原则,开设艺术类、体育类、其它类(包括国学社、法语角、创新实验、博雅社)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3.每个校本课程活动小组负责人有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制订活动计划(含学期活动进度表)、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并认真做好相关活动记录。

4.班主任协助指导教师管理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出勤与纪律,学生在社团小组的行为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5.学校将对各担任校本课程活动小组的指导老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校本课程开课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活动成果展示,辅导老师及时收集学生作品,并采取创造性方式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同时,指导老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获得好成绩。

6.指导教师备课,必须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的特点,同时更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及兴趣,学期末学校组织校本课程教程评比活动,评比结果记入教师年终考核。

三.课程实施成效

1.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引领课程建设的意识明显加强。通过领导跟踪课程、合格课程验收等活动,更多的老师正在逐步树立课程建设的系统思维,能够更好地处理与国家课程的衔接与整合。课程基本能做到与学校办学定位结合、与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结合。2.活动课程多样化,呈现百花齐放。

(1)法语课程日趋成熟,师生学习热情高涨。

法语课程分精品班法语课程与常态法语课程两类:精品法语班,每周5节课,20人以内,在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情况下快速提升学生的法语水平。这个法文班必须能够通过大使馆、教育部以及法文课程班指导组验收,也为将来进入高中法文班做储备。其他学生每周必修一课时。本学期,我们成功地组建了两个精品法语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家长和学生满意度高。

(2)活动课程,精彩有序,学生各有所获。

根据我校初中部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增强了课程趣味性、全面性,五大类(传统文化类、外语类、自然科学类、逻辑思维类、艺术素养类)课程,均在学期末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如:国学社、博雅社举行了硬笔书法比赛、楹联、国学举行了汇报表演;外语类课程举行梦想剧场,汇报语言学习成果;理化生创新实验同学积极参加市区实验大赛;合唱、男子篮球、花样跳绳等团体项目也均已度过磨合期,逐步形成成果,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

3.教师课程意识增强,课堂教学立体化。一部分教师率先参与研究和准备,进而到全体教师进行共同研讨,现在老师们达成共识:课程开发是所有人的事业,人人有课程,人人有课程汇报。教务管理形成多维评价,有具体的备课要求、课堂管理要求、课堂检查及结果运用。老师们在教研项目的设计与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开阔了思路,更是增强一些优质教研成果形成的预期性,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受到极大鼓舞。4.部分活动专业,定位高。

我们的播音主持、礼仪文化都是外聘老师,他们专业过硬,对学生更多了一些专业引领。四.课程实施的不足

1.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仍需提升,创新需要更大活力。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起来,需要进一步突破,主要问题为注重科学知识,忽视技术知识;注重课程自身内容的系统性,护士专业的整体性;注重任职的基础性,忽视综合应用性。

2.从我们的课程管理的视角说,是不是应该大胆放手,提供广阔的平台?

尊重老师的创造精神,校本化的基点一定是师本化。孙秀芹老师创造性开展花样跳绳课程,让学生把跳绳这一运动,做出美感,做出智慧。给予体育老师们许多启示。适合的教学,是最好的教学!3.围绕课程建设开展的教研活动不够。一些专业关联度高的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存在重复、前后衔接不当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课程提升的落实之中,我们不仅仅要遵循了教育原理,还要有教育智慧,乃至深谙教育哲学。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出特点,做出深度。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篇六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每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里,走进自然,走进历史,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本学期,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索和探

究。现总结如下:

一、关注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强综合考察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经济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的环境污染这一弊端。特别是盛泽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却非常薄弱。一些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白色垃圾也在日渐污染城市环境。所以保护环境,显得尤其重要。为此,学校开展了《保护水资源》|《白色污染》为题的研究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确立终身重视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小主

人。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自觉接受环保教育,懂得保护水资源和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教师作指导,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立足自我,引导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商量,自己决策,自己组织落实,进而实现自我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的主人。活动后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综合考察能力。

二、走遍校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校情感。《争做校园小主人》、《关注校园环境》综合实践活动,带领

学生走进校园,认识学校。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收集了大量的校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在活动过程中,安排各班学生按不同主题,展开活动。通过活动,认识我校光荣的发展历史,让学生确立“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观念;增进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进一步确立为学校争光的思想。在活动中,学生们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探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融入生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本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我有一双灵巧手》、《零用钱的调查》、《小鬼当家》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生发课题,研究课题,使活动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

感。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合学校数学特色和学校劳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激励林”和“金头脑数学节”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有桥梁设计、景点由来调查、认识树种、故事演讲、电子小报评比等二十多个项目。使全校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大显伸手,发展各自所长,既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培

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活动实效。

1、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期初开好工作计划会,确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思路,布置具体内容。利用周三业务学习、“教科沙龙”活动、周六教研活动,开展了相关理论学习活动、综合实践研讨课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交流活动等。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素质能力得到大大提高,较好地提高了活动实效。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综合实践研讨学习活动。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水平。

六、运用多种渠道,推广研究成果。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校园网上设计多个交流专区,将教师的优秀活动方案、学生的研究性成果小论文、活动过程图片等很多内容及时上传于学校网,供大家学习、交流,探讨。

2、组织教师开展了研究性成果板报展评活动,使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很好地展示出来,为其教师和学生今后开展好各项活

动,引好路。

3、组织教师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活动,使教师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得到肯定及推广、应用。

4、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市级各类评比活动。并获学生研究性手抄报评比“一等奖”、教师综合实践论文评比一、二等奖的好

成绩。

七、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值得反思的地方。

1、存在的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没有注意采集相关的事物材料和相关的影象材料,这是同学们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造成的;课题数量少,存在很多小组重复同一个课题,所以,证明了同学们选题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资料、实践报告、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主题的选择还不够细。

以上这些也是我们学校在下次活动中需要改善和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7.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总结 篇七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来自于全年级的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引来了一道清澈的活水,使比较繁重的语文课堂显出了勃勃生机,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外名著的无穷魅力,也使学生良好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张扬。

经过半个多月的班级展示与选拔,语文组最后根据班级的评价和推荐,确定了八个剧目参加最后的年级汇报展示。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语文老师还需在剧本完善、演员的语言动作、舞台站位适应、主持人的选拔培训、服装道具准备等方面进一步付出努力,都作了详细的流程指导。此外,还有节目次序编排、奖状打印、节目单设计等诸多事务,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考虑落实。

8.吉他社教学课程活动总结 篇八

一、活动宗旨:

通过吉他教学课程,让初学者得以入门,让学过的人能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吉他这门乐器的知识。

二、活动形式:

由吉他社中资历较深、吉他技巧较高的学生作为老师,到讲台上进行授课教学。本次授课由吉他社前任主席陈笛担任授课教师,进行授课。吉他社各个部长进行辅助。

三、活动时间:

2012.年11月11日晚七点----九点

地点:文科楼102教室

四,活动流程

(一)吉他社前主席、部长进行自我介绍。

(二)由吉他社前主席陈笛对吉他的类型进行讲解和区分

民谣类、古典类、布鲁斯、电琴类

(三)放各种不同类型吉他所奏乐曲,供大家观赏,以便于教学

(四)正式开始吉他教程,教授大家弹吉他时的姿势和拨弦的手势。

(五)由前主席和各部长为大家调音。

(六)大家开始练习,并由前主席和各部长在旁指导、纠正。

(七)活动结束

五、活动参与者

吉他社全体人员

参加人数:69人

六、预期目标

现场所有新生能够了解吉他的类型,并学会所教课程

七、实际成效

现场所有新生了解了吉他的类型,并学会了所教课程

八、活动特色

由前主席在讲台上进行示范教学,并自由提问,随时答疑解惑。练习时间,一对一纠正姿势。

配合音乐,能够让大家更加加深了解与记忆。

九、活动不足

9.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活动总结 篇九

凤山镇中心小学

本学期之初,博白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的文件。按照上级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切实有效地开展了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的各种活动,旨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经过一期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这项工作做一阶段性总结。

一、学校领导重视:

在接到上级文件之后,我校领导班子召开了专门会议,由校长亲自主抓这项重要工作,并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主任具体负责,把这项工作作为2013年全年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务必要抓出成效。(具体分工如下:)

1、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刘展杰

副组长:周其

成员:刘浩朱杰贵谭丹丹陈秀兰刘凤娟

2、实验小组:

组长:周其

成员:刘浩、朱杰贵、谭丹丹及各班班主任

二、具体工作:

(一)完善制度

为确保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顺利推进,跟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如《巡堂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与学各环节具体要求》、《业务学习制度》、《课堂评价标准》等等,使实验与研究活动有章可循,并得以顺利进行。

(二)、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完善了小组建设

1、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名师课堂录像,感悟课堂的高效与有序。

2、从课堂实际出发,在教师和学生当中进行调查,找出在课堂当中存

在的不良现象,出台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标准。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训。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规范,我们利用2周的时间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专门培训,从学生的站姿、讨论、展示等方面去规范学生,并将此项活动的开展纳入到教师绩效考评当中。

(三)、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为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实验与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

1、利用每周五下午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教学研究,让教师结合自己的上课体会,谈思路、说经验、找不足;安排了周其副校长、刘浩主任进行专题讲座,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建设等方面。通过这种手段,赋予每位教师展示的舞台与学习机会。同时要求每位教师从网络上学习有关李炳亭的讲座,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时刻组织以“实验与研究”为中心的教研活动

1、看了“课改名师”的录像课后,我校组织张琼、莫小丽、周水莲、黄翠、谢剑玲、王晓丹、刘春凤、冯永凤、李炎坤、黎珍宇等多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看课情况每人上了一节引路课,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上述老师引路课,课与课之间进行比较,具体找出我们存在的不足。最后要求全体老师按照“名师”给我们指引的实验方向,每人准备并讲了一节过关课,通过互听互评使我校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2、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一节课上完后要及时思考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哪些地方力度不够,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多问自己多思考教学过程。不要把每堂课的反思停留在表面上,要形成文字材料,在学校进行展示,评选出优秀教学反思,在学校刊物上定期发表。

三、效果明显

开展了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以来,教师们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前不科学的授课模式,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环节多了、生生互动的效果明显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好转了,学生的反响也好多了。在这项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教育观念新、课堂设计科学艺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合理、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典型,例如:刘海英、祁姿媛、张琼、黄翠等老师。教学成绩也得以稳步提高。如我校彭龙飞同学在全县博初选招考试中获得全县第一名。

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我们的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什么是真正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等等,这些都将是我们下一步“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的研究的主要课题。

10.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总结 篇十

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加优化。2010年起,临朐四中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作为学校工作的突破口,结合当地有江北第一风景石市场——五井太湖石市场的实际,提出了《以“太湖石”为主进行地理性科学研究学习》的课题,探索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活动育人的有效途径,不断地推动和影响着学校的发展。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及意义(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已作为初中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列入我国初级中学课程体系中,使学生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提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我县是奇石之乡,太湖石、红丝石、五彩石和龟纹石在全国很有名气,据我校仅500米之遥的江北最大的奇石市场“五井太湖石林”,东西绵延数十里,储藏量极其丰富,约有145吨,闻名全国,远销海外。近年来,随着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生活的需要,赏石、藏石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日常文化活动。在这浓厚的赏石藏石氛围下,学生对奇石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如果引导他们对奇石文化进

行探索和研究,必定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二)课程开发的意义

(1)通过学生对太湖石探索,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2)通过观察实践、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实地调查等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着重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技能,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综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认真负责、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3)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热爱自然、尊重科学的意识。

二、课程主要内容

带领学生以五井太湖石为主研究它的造型、分类、用途、安置、形成、开发挖掘、销售运送。以及认识五井太湖石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同时涉及化学学科,进行化学实验分析;学习怎样利用物理力学知识省时省力挖掘、起运太湖石;结合计算机学科知识,形成我们自己的“五井太湖石”网页。

三、课程活动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校秉承一贯的“创新、实践、探究、求实”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趣、动、展”教学法为依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挖掘校本资源活动。

1、合作性原则:《追寻太湖石的足迹》课程的具体实施,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实地调查等几种常用的研究方

法,学生积极探索,共同探讨,分工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行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课程活动强调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四、课程开发的主要措施

1、依托丰富的校内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临朐山丘居多,地质结构复杂,蕴藏着丰富的奇石资源,有江北最大的奇石市场。位于临朐县西南的五井镇盛产太湖石,据初步调查,五井镇的太湖石储量已达145万吨,位于莲花山南部的奇石市场是江北最大的太湖石奇石市场,绵延四、五里,现存自然景观石上万块。且奇石从业人员已达上千人,这些都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利资源,有利于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科学规划和设计课程内容和步骤

为加强课程开发力量,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科研主任、德育主任、部分班主任和骨干教师为成员。课题研究小组在正确分析、把握校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建设的一般步骤,科学规划开发方案。经过全体成员的充分研讨、论证,编辑了《《追寻太湖石的足迹》》一书,其中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及教学建议等。然后,在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下,课题组开始组织实施具体的课程研发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建立定期研讨制度,加强反思交流,引发思维碰撞 为保障课程开发工作的有效性,学校建立了课题研讨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活动。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出现的各种问题,确定阶段性研讨的主题和内容。每次活动,都确立中心发言人,使课题研讨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研讨、交流、反思和感悟,引发思维碰撞,最终达成共识。

4、实施跟踪调查,拓展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

我们把最初的太湖石的造型、分类、用途、安置、形成、发掘开挖、销售运输主题编写成课程文本后,科研处、教导处、政教处处等管理部门联合组织相关人员随堂进行听课评估,并注意做好学生和教师对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意见的反馈工作,组织上课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注重过程性材料的积累,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展文本主题范围,使课程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五、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总体要求

1、按照学校课程计划的整体要求,开足课时。每个学期一般安排9-10课时,原则上间周1课时,由班主任兼任课教师。

2、各班主任老师要认真制定课时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案,根据德育处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教学。

3、学校同时要求,其他任课教师要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传统节日教育的内容,以拓宽教育渠道。

4、加强校本课程的师资培训,注重校内课程的研讨和交流,注重反思与体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六、课程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制定实验计划

2、加大教科研力度

结合我校地理的特点,我们在实验中开展活动,及时反馈实验信息,达到资源共享,并且多种教材取长补短,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供空间。

(二)实践阶段

1、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是“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太湖石的探究中,我们课题组的实验老师带领学生亲临太湖石市场,欣赏千姿百态的太湖石,领略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妙,向采石工人采访有关太湖石 的种类、用途、质地、营销等问题,参观采石现场,体验采石工人的艰辛劳动,领略他们的智慧,以及现代科技在生产领域的重要作用。通过体验,学生自己提出有关问题,然后对问题大家共同分析,归纳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太湖石的造型、分类、用途、安置、形成、发掘开挖、销售运输,以及认识五井太湖石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就以上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自主选择,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和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互补式配组,划分成:(1)开发挖掘小组(2)地理构造形成小组(3)艺术造型小组(4)鉴石小组(5)营销小组。学生按照四人一组,每组设一名组长,引导学生展开组内合作、组间合作。在探究过程中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择权,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研究性问题。

2、对问题的研究解决,实验老师引导学生先进行推测、猜想、规划,设计出可行性方案,之后再根据设计方案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从而解决问题。每个学习小组先讨论设计出可行性方案,我们实验教师审阅后再与小组进一步完善,然后让小组具体实施探究措施。如在探究太湖石的形成中,小组预先猜想太湖石的成分可能溶于水,石体受到水的长年累月侵蚀逐渐容积形成当前形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向采石工人采访、实地考察、上网查询等形式,使问题逐步得到落实。学生发现太湖石为碳酸盐岩(当地称青石),石质成分主要是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大理岩、大理石化白云岩等,一般以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及地表由植物作用形成的有机酸以及由一些矿物形成的无机酸,共同作用于酸溶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起腐蚀性的化学作用,裂隙被溶蚀成穿透的石缝或串珠状的孔洞。由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的不均性,以及溶剂量的不同,溶蚀速度也不等,造成溶蚀的差异性。这些孔洞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具有“透、瘦、漏、皱”特点的太湖石。

3、关于在探究太湖石的营销中,我们实验教师带领兴趣小组举办了太湖石招商模拟会。同学们为大会制定了大会规则,精心组织设计五井太湖石宣传版面,介绍五井太湖石市场的规模、特色、种类、艺术造型、品牌,还为大会制定广告牌,买卖双方还就太湖石的规格、价码、运输、责任等进行业务模拟商谈,办的有模有样。学生长期处于理论学习中,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机会很少,而一旦接触社会实际,他们会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不上,所以在探究学习中我们实验教师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致更浓,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也得以提高。

4、在探究太湖石开挖中,兴趣小组亲临现场,了解太湖石的开挖过程,并从中了解了太湖石生存的地容地貌,对杠杆原理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看到开挖后的石坑没有处理措施,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所以小组提出了石坑回填的合理化建议,并写成书面材料,这些建议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5、在探究中实验教师注重实践作业的布置以巩固探究成果,弘扬学生个性。如布置的作业有:给朋友写一封信介绍一下家乡太湖石,给老师发一封有关太湖石电子邮件,调查一下班中同学对太湖石的研究情况。学校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为学

生开辟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合作能力、分析研究问题能力及学习兴趣都大大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也更加细致,综合运用能力稳步上升

七、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

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注重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八、课程实施取得的效果

通过课程的实施,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内容、方式、策略等方面都得到整体发展,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而是将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1、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展和提高。

在课程的实施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扩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的学习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如:在探究太湖石的形成中,指导学生实验方法,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初步认识太湖石的形成过程,探究和质疑能力大大提高。如:在太湖石的营销问题上,引导学生把握太湖石是中华赏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玲珑剔透,宜作园林石等审美特征,来探究它的销售渠道,这样学生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求营销之策,从中进一步认识太湖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养成了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小组学习,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如:学生在学习中展开讨论、辩论、实验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他们除了分享别人的成果外,也为别人提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学习空间更加开阔。

3.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了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校本课程的开设,学生了解了家乡蕴藏的丰富的太湖石资源及其他的各种奇石,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了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促进了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九、问题与思考

上一篇:森林消防宣传片稿件下一篇:一个大学教师的职业回忆